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7-15 11:39:17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1)

摘 要: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得以完善,并形成鲜明的特色。本文将从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模式入手,深入比较两国课程体系衔接的结构,以期对我国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25

基金项目:2013年武汉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统筹中高职相衔接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31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1-20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体系,其由低到高层次的衔接贯通以及该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诸多难题。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得以完善,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整个衔接体系中,课程的衔接是核心和关键,它是中高职两个教育层次的教育进度及总体安排的衔接,包含对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衔接的规划和设计。

1 中澳两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

1.1 澳大利亚中高职衔接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由三大核心部分组成:质量培训框架(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简称AQTF)、资格证书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简称AQF)和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简称TP),三者之间形成有机整体,相辅相成。资格证书框架(AQF)是综合性的、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为普通中学、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教育学校提供全国统一的资格系统,也是各级教育的课程之所以衔接的总体架构。资格证书框架启动于1995年,在2013年进行了最新的改版。在新的资格框架中,总共有15个资格类别涵盖所有的教育和培训领域,根据每一种资格类别学习结果或标准的难易及复杂程度,除了高中毕业证书外,其它资格类别由低到高分为10级。其中,职业技术教育分为一级证书、二级证书、三级证书、四级证书、专科文凭和高级专科文凭。该资格框架中每一种资格类别要求具体明确,各层级资格必须相互承认,并允许在资格框架内学分可相互转换,在框架内学习者获得一种证书或文凭后可继续进行高一层级证书或文凭的学习。

在资格框架(AQF)下,澳大利亚通过国家层面开发“培训包”(TP),将全国中高职的课程衔接起来,它是课程内容的核心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各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必须按照质量培训框架(AQTF)的要求进行注册或培训课程的认证,这是对中高职教育的课程得以有效衔接的保障。

1.2 中国中高职衔接模式

我国的近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衔接模式,可以分为学制衔接和非学制衔接。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我国一贯非常重视学制衔接,目前学制衔接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框架下,属于内涵式衔接的非学制衔接应该成为我国的发展目标。我国主要的几种学制衔接模式有:

(1)五年一贯制。这种模式的实施机构可以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也可以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安排上实行三二分段的模式,前三年进行一般能力培养,以公共课为主,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后两年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以专业课为主,培养职业技能。五年一贯制招收统一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因此学生的基础比较统一。两个阶段教学计划的统筹安排可实现课程的前后衔接,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整个教育过程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得以统一。

(2)3+2模式。该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签订协议,进行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初中毕业生先在中职学校学习,完成三年教育后,通过考试按照一定比例升入高职的对口专业继续学习两年。这种衔接模式能够同时利用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资源,强强联合,增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更多的中职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但该模式下,中高职的“3+2”合作专业如何对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进行统一认识,如何构建系统、有效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如何建立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作为保障是能否取得实质性成功的关键。

(3)3+X模式。该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文化课程,“X”指专业综合考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以这种方式招收中职毕业生。“3+X”为中职学生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但该模式更多实现的是两种学制的接轨。互无沟通、互无协议的两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各自为政,生源素质结构差异大、培养目标模糊、培养计划不一致、课程脱节或重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学制衔接是一种形式上的衔接、粗放型的衔接,学制衔接下并没有大范围开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贯通还存在许多实质性问题。

2 中澳课程体系衔接的结构比较

2.1 培养目标的衔接

培养目标衔接是课程体系衔接的逻辑起点。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地将中职与高职叠加,而是清晰定位两者的培养目标,合理拟定一体化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澳大利亚1995年引入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支撑了其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普通中学教育的全国范围内的资格体系。单就职业教育而言,官方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为职业技术教育的每一种资格类别(一级证书、二级证书、三级证书、四级证书、专科文凭和高级专科文凭)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准描述,如“资格类别学习效果描述”(AQF Qualification Type Learning Outcomes Descriptors)包括每种资格类别所要达到的目的、知识、技能、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以及大约所花费的学习时间。如一级证书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胜任工作、未来的学习和团体活动;二级证书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承担主要的日常工作,并成为其继续深造的途径。

中国的中职和高职长期以来培养目标的界定都比较模糊,“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存在明显重叠的现象。2012年6月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中职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重点培养“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2.2 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的衔接方面,澳大利亚通过开发与实施培训包(TP)将全国各层级的职业教育课程衔接起来。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估的指导性材料。它是一整套用以确认、评估人们关于某一行业或工作活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全国范围内认可的标准、资格和指南。培训包由行业部门通过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或企业根据行业的需求而开发。2013年经过修改后,澳大利亚现有73个专业的培训包,每个培训包都包含三个必须的组成部分(能力标准、资格构架以及评估指南),构成培训包的主体。每一培训包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完成某一培训包某一专业方向的学习后可获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各级证书和文凭之间的连续关系不受教育机构或地域限制,相互承认。

在中国并没有全国性的中高职相互衔接的课程开发指南,课程的开发更具自主性。“五年一贯制”下,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是由承担五年制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完成;“3+2”模式中,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由签有协议具有合作关系的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共同开发完成;“3+X”模式中,各中职学校与高职本身没有合作协议,上下两个教育层级没有实现必要的沟通,导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存在重复或断档现象。因此,可以说中国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衔接。由于国情、历史等原因,在中国实施全国性的课程计划并不现实,但避免中高职各自为政,按照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状况统一规划是必要的改革方向。

2.3 课程衔接手段

“学分转移”是澳大利亚各级职业教育与培训之间能积极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学分转移是学院、大学或其他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将先前学生在其他教育机构所获得的教育经验或所修课程转换为本校的学分而予以认可。早在1988年,联邦政府以国家文件的形式制定了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学分转移的总指导性纲要,由澳大利亚副校长委员会AVCC(The Australia Vice-Chancellor’s Committee)专门负责实施学分转移工作。由此,教育机构间接受学分转移的专业和课程范围不断扩大。学分转移有效避免了重复学习,节省了学习时间与费用,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但是澳大利亚职教体系的学分转移是有其深厚基础的,即质量培训框架(AQTF)、培训包(TP)和资格证书框架(AQF)。质量培训框架提供全国通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

中国职业教育的学分转移制度还处于实验阶段,涉及面非常小。国家或地区没有出台统一的政策文件,国家或地区也没有一个通用的职业教育质量框架以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估指南,因此学分转移在操作上较澳大利亚显得随意。

3 启示

3.1 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无论是1974年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TAFE学院诞生,还是1988年联邦政府高等教育改革,再到学分转移制度的确定、国家资格框架的建立,澳大利亚无不以政府法案的形式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以及行业企业对职教的积极参与。我国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对中高职办学进行宏观指导,统一部门管理,监督办学质量,以使中高职相互沟通,协调发展。

3.2 完善国家职业标准

澳大利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主要通过开发与实施培训包来实现,培训包所包含的能力标准、资格构架以及评估指南涵盖了澳大利亚所有行业和工种各个级别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这是课程开发结果能够体现科学性、职业性、层级性、权威性的基础。我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但是行业协会和联合会还可制定本行业的标准,职业标准存在着覆盖率、权威性和通用性的问题,不利于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开发向规范化、精细化发展。

3.3 实行弹性学分制度,加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手段

从澳大利亚中高职衔接经验来看,学生达到学习要求,获得学分予以认可,不受时间限制,还可灵活选择课程模块,有助于职业发展和学业深造,学分转移制度使各级证书和文凭得以顺畅衔接。我国也可借鉴学分制与学分转移制度,补充到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打通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途径。

3.4 尝试组建政府或行业主导的职教集团和职教联盟

澳大利亚的教育制度本身就保证了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制定及实施资格框架和培训包,职业教育不仅能贴近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企业也能从中受益。我国应根据国情和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组建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中高职院校办学的职教集团和职教联盟,统一培养方案、统一课程标准、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学分转移制度。

参考文献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2)

为了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力推钢结构工程,学院建设了学生的实训基地,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应用,学院实训基地的钢结构工程部分包括,门式刚架、多层框架、空间网架,钢桁架;这些正是钢结构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因此本文以实训基地已有的结构体系划分课程单元,编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各单元的划分及学时列表如下:

下面将具体论述钢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各单元内容:

1 .绪论

(1)介绍钢材力学性能和相关试验,并分析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介绍建筑用钢的种类及其选用。

(2)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构件的连接

2.1焊接

介绍焊接的方法、焊缝的形式,使学生能区分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分析焊缝的受力及相关计算,使学生了解焊缝的设计。学习《建筑制图标准》中焊缝的符号及标注,使学生掌握焊缝表示方法,以便看懂图纸;讲述焊缝的缺陷及质量检验方法。

2.2螺栓连接

介绍普通螺栓的连接构造及计算,使学生了解普通螺栓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介绍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的计算。

3 .多层框架

(1)理论知识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中基本构件梁和柱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其中重点讲述钢梁整体失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钢梁钢柱局部失稳的防治措施即各种加劲肋的作用及设置部位。

(2)识图 先用图片介绍各种构件节点的构造,包括:梁的拼接、主次梁的连接、柱头和柱脚,并分析其传力途径;再看图纸,特别是节点部位重点讲述。

(3)参观 结合课上已学习过的图纸,让学生把图纸上的节点与实际工程节点相对照,使学生既形象又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4)安装 先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安装方法,再播放相关视频。

4 .门式刚架

(1)理论知识 用图片认识门式刚架的组成,并讲述各构件的名称、作用、常用的截面形式及节点构造。

(2)识图 与学生一起识读实训基地门式刚架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实训基地的门式刚架,让学生指认

体系中的构件并说出其作用;结合图纸看节点构造。

(4)安装 介绍门式刚架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高强螺栓的安装方法。

5 .钢桁架

(1)理论知识 讲述桁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名称、受力特点及截面形式;分析桁架的优点;介绍桁架的支撑体系并讲述其设置目和方法。

(2)识图 识读学院内公交站台的图纸,其结构体系中包括桁架梁、型钢梁、、型钢柱和格构式柱。

(3)参观 结合图纸参观学院内公交站台,读懂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构造。

6. 空间网架

(1)理论知识 介绍空间网架结构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结合图片分析各种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布置规律和网格的格构原理。

(2)识图 识读学院食堂空间网架结构屋盖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学院食堂屋盖,并结合图纸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体系的组成形式。

(4)安b 讲述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

7. 构件的制作和涂装

介绍构件制作常用的工具及工艺流程。

介绍各种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流程。

总结 本课程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内容,并将实训融入每个教学环节,识读图纸和参观具体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7-0000-02

Web-based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Implementation

Yang Yuxia

(Staff Training Institute of China Tobacco Corporation,Zhengzhou45000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obacco institute of training management workflow,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ystem design of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and explained the realization of train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struts framework and hibernate framework.

Keyword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J2EE;Struts framework;

Hibernate framework

一、研究背景

(一)行业背景

近年来,国内企业面临着很多的机遇和挑战,提高整体竞争实力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而职工教育培训是提高企业职工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进修学院承担着全行业各类培训,随着培训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是摆在进修学院面前的首要任务。培训管理工作由手工管理转向数字化痕迹管理,是使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二)技术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基于B/S模式开发的Web应用系统由于其便于维护和升级,开放性更强,能够很方便地与Internet连接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Web应用系统的实现技术多种多样,其中软件框架技术在Web应用系统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为Web应用提供了预备的软件框架和相关的软件包,可以大大提高开发Web应用系统的速度和效率,当前比较流行的有开放源码的Struts框架和Hibernate框架。在系统开发中应用Struts,实现了表示层与业务逻辑层的分离,从而全面减轻了构建多层Web应用的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非常适用于可扩展的Web应用系统的开发。Struts框架只解决了视图层、业务层和控制层的分离,并没有对复杂的数据持久层提供灵活的架构支持,而Hibernate框架是一个开源的数据持久层框架,它提供了灵活的数据持久层支持。因此,通过将这两个开源架构整合起来,可以高效地开发出一个结构灵活、低耦合高内聚、易于维护的Web应用系统,并且降低系统开发成本。因此培训管理系统采用基于J2EE技术,有开放源码的Struts框架和Hibernate框架相结合进行烟草培训MIS系统的开发和实现。

二、烟草培训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业务功能需求

根据烟草培训业务需求,烟草培训MIS系统应该具备以下五大功能:培训过程管理、培训资源管理、机构人员管理、培训评估和报表生成、后台管理。

1.培训过程管理

培训调查管理。主要是培训管理员对学员、教师等关于培训项目需求、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环境等的调查问卷,被调查对象填写内容后,管理员可以统一分析调查结果,指导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

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项目是课程的集合体,它包括一组课程和已经定义获得某个证书的条件。通过设定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而使系统支持普通培训和技能鉴定以及简单学历。

培训课程管理。培训管理员或者具有课程管理权限的用户在此可以对课程进行维护。通过“培训课程”模块,用户可进行新建课程、添加目录、删除、修改、搜索和批量导入等操作。

选课管理。系统需支持自由注册方式、申请注册方式、指定注册方式和自动注册方式4种选课方式,达到培训内容、培训人员选定的最大灵活性。

报名管理。课程管理员管理学员的报名信息,可以处理集体报名和个人报名情况。

2.培训资源管理

培训资源的管理内容包括教材管理、设施管理、师资管理几个方面。

3.机构人员管理

针对机构人员管理,需要机构权限管理、部门设置管理、部门地图、机构公告管理、集体报名管理、学员学籍管理几方面规划。

4.培训评估与报表生成

培训管理系统能够针对培训项目、课程、教师、学员进行评估。

5.系统后台管理

系统后台管理应包括信息管理、机构管理、角色权限、用户管理、系统配置、系统信息、日志管理等功能。

(二)系统性能需求

培训管理系统作为进修学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系统总体性能不仅要求实用、先进、开放、高效和具有较好的可扩展和可维护性,而且还要求系统能够跨平台可靠运行的能力以及较好的保密性与安全性。

三、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开发环境

软件平台: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安装RedHat Linux AS 4.0+ WebSphere 5.1.1.7 for Linux+Windows 2000 Server SP4 +IBM DB2 for WIN企业版V8.1.7。开发工具使用Eclipse 3.2+ JDK 1.4.2 +Dreamweaver 8,开发技术采用Struts框架+Hibernate框架+J2EE技术架构。

硬件平台:Web服务器3台+应用服务器1台+数据库服务器1台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由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三)系统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对表的命名采取英文缩写加下划线连接的命名规则。

培训管理系统数据字典部分内容如下:

课程信息表 C_Course_Tab、培训角色表 TM_Role_Tab、培训部门角色表 TM_OrgRole_Tab、培训用户角色表 (TM_UserRole_Tab)、用户的登陆和注销表 (T_Lmslog_Tab)、证书课程表 Cer_Certificate_Course_Tab(保存证书所包含的课程ID)、证书用户表 Cer_Certificate_User_Tab(证书对应的用户ID)。

(四)功能模块的实现

由于系统功能模块较多,下面仅以课程管理子模块为例,说明培训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课程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四、结论

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在培训管理工作中得到初步应用,在行业内实现跨地区的无纸化办公,节约资源和时间,减少工作的随意性,改进和规范了原有的培训管理业务流程,提高了培训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践证明,采用上述J2EE Web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能够大大减少开发的工作量和后期维护成本,是一个开发灵活、低耦合及易于维护的解决方案,而本系统设计的有效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包子建.基于B/S模式和JSP技术的教师办公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5~35

[2]邓子云.贯通Java Web轻量级应用开发:JSP+Struts+Hibernate+Spring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1~25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4)

引言:

最近这些年,钢框架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结构有着自己的优点,比如强度高,自重轻,有很好的抗震性能,钢框架结构制造简单,施工周期短,在工业化上程度高,而且还可以重复使用,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等。同时它已在建筑行业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并在很多方面战胜并取代了传统的混凝土结构。

1.对钢框架结构的研究

所谓钢框架结构大多数是指钢横梁和钢立柱连接起来的。通过对刚性连接的横梁与普通的梁式结构进行对比,自然是前者更能节省钢材,在结构上横向的刚度会更好,也拥有较小的横梁高度。所以钢框架结构既增加了钢框架内部的空间,也减少了钢框架的制造费用和所占面积,更是现代化建设中的比较经济的结构形式。

1.要对钢框架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钢框架结构在进行运作的时候,也要对其最大程度的承载能力的稳定性和变形程度都要进行计算,而这些计算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最后结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都是要看计算结果来决定的,所以马虎不得。我们首先来说钢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这时我们应该从整个框架结构的稳定程度出发,并且要对其进行分析,我们所知道的稳定方法只是先对框架柱的稳定性进行控制,利用这样来间接控制钢框架的稳定性,而这种方法对钢框架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要分别进行计算的,在对框架内部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时,要看柱的有效长度是不是合格,就要根据框架的失稳类型来决定,这里对柱的计算是根据弹性的稳定理论来的,还有这里的计算只是单根的框架柱的稳定性计算,用这种方法代替了整个框架的稳定性。其次是对弹性工作状态下的钢框架结构的变形程度的分析,大多数的钢框架结构在弹性状态下都有进行工作,自然在计算弹性方面就简单了,又有比较成熟的理论计算方法,所以在进行钢框架运作时就很自然的想到了此计算方法,但是这种计算方法却忽略了变形这一问题的发生,变形会影响整个钢框架结构的内力。在有些建筑中,由于变形严重而导致框架结构大部分形成塑性屈服,正是这样也失去了承载力,这样也不能很好的发挥结构的实效。这时只要运用非线性的方法就能很好的解决变形的影响,可以利用它对钢框架结构的实际的效率模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样就可以知道整个钢框架结构的最大承载能力。

2.如何实现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我国的钢框架结构设计在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方面不算太出色,其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大多是从国外的建筑行业中抄搬了其成熟的经验罢了,这样的也不能完全适用于国内的钢框架结构在实际上的设计工作需要,一旦进行施工的话,很多的缺点和弊端都会浮出水面,要是非要这样坚持的使用下去,那么对于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的科学的发展会带来不利,也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在现有的钢框架结构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外来经验加以创新,这样才能满足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

2.1要吸收和借鉴先进外来经验,对我国钢框架结构的设计进行创新

一直以来,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都是发达国家研究的最为深入,又加上长时间的实践,拥有自己完善的钢框架结构科学设计理念和方法那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国内的建筑设计单位要对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及其方法进行吸收和借鉴,而且这些都要引起国内设计单位的重视,同时也不是让我们把它都照搬照抄来运用到自己的钢框架结构设计工作中。我们国内的设计单位要分析和研究国外钢框架结构的先进设计经验,要体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精神,我们要把国内的钢框架结构设计的现状和本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其加以创新,这样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就会逐渐实现。

2.2要全面提升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对钢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工作的时候,设计人员在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计理念等方面都普遍的缺乏,这样就很难保障和实现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发展中的各行业,都要加强对在职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加强专业方面的设计知识,可以让更多的国内设计人员更好的掌握和熟悉国外钢框架结构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我们针对国内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现状,就更要培养更多的适用于我国的钢框架结构设计工作的拥有高素质的设计工作人员,想要实现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就指日可待了,这样也能满足各行业的创新发展需求。

2.3要多总结钢框架结构的经验,对设计理念进行优化

我国在钢框架结构设计工作方面起步是有些晚,但是这不影响它在多年的钢框架结构设计工作,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珍贵的教训。我们都知道建筑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经济财富,并为实现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石,国内的建筑设计单位就积累钢框架结构设计经验这方面要加以重视,对于阶段性的工作我们也要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定期的总结报告,并让其写出这期间的感想和建设意见。建筑设计单位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时候也不能间断和马虎,钢框架结构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都要是有科学的而且还有效率,在更新的时候更要是合理的和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3.结论与建议: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应用钢框架结构的地方也越来越广泛了,在对建筑行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钢框架结构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整个建筑行业能否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随着钢框架结构设计理念的全面发展和完善的优化设计,将会给运用它的各个领域带来便利和财富。

参考文献:

[1]李燕惠.钢框架结构连接节点设计优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勇深,顾励平.浅谈多层钢框架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J].建筑设计篇,2008;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80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96-03

A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ompetition Structur e

HU Yi-hai, GAO Ping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430079, Hubei Chi na)

Abstract: Taking field combative event group as a carrier, this paper uses the A 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ing of four-stage factors in c o mpetition structure, utilizes the 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to test rel iability of appraisal body, and adopts the Cronbach Coefficient to test the inte rior consistency of competition structure's four-stage factors. The results ind i cate that: the interior competi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 y is reliable, the interior structure of hierarchy factors is consistent, and th 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eti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are explicit.

Key words: sport competition; hierarch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运动竞赛层次结构是指运动竞赛各个要素部分及其构造。运动竞赛层次结构特征是构成运动 竞赛各个要素特征与构造特征的集中体现。对运动竞赛层次结构特征展开研究,不仅可以全 面认识运动竞赛的内部构造,同时更能理清运动竞赛的层次要素,以便提供科学训练和竞赛 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工程学理论与方法,以复杂运动形态的同场对抗项群为研究载体,以运动竞赛结构 层次要素为研究对象,以揭示运动竞赛结构的基本特征为研究目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资 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竞赛的结构框架 运动竞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竞赛策划、赛前训练、竞赛表现、竞赛控制、竞赛保障 、竞赛评价等是构成运动竞赛的基本环节。[1,2]按照竞赛准备过程、实施过程的 基本程序及其构成要素,运动竞赛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竞赛策划的构成要素是:状态诊断、环境分析和参赛计划。其中,状态诊断是科学确 定参赛 目标的基本依据;环境分析是趋避外因干预的必要条件;参赛计划是赛前训练工作的思想方 略。

赛前训练的构成要素是:计划实施和状态调适。其中,计划实施包括赛前训练思想和训练任 务的具体落实,是竞赛策划在赛前训练阶段中的具体体现;状态调适则是赛前训练阶段的主 要任务。

竞赛表现的构成要素是:运动员的竞技发挥和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其中,运动员的竞技发挥 主要反映在体能分配、技术运用、战术应变、心理自控等方面;教练员临场指挥主要反映在 人员调配、战术调整和心理调控等方面。

竞赛控制的构成要素是:竞赛规程包括竞赛方法、竞赛规则、名次评定。竞赛方法是指淘汰 赛、循环赛和积分赛方法;竞赛规则是具体竞技的规定;名次评定由测量、评分、命中、制 胜、得分类几种方式构成。

科医保障的构成要素是:指标监控、比赛分析、膳食营养、伤病处理等要素。其中,指标监 控、比赛分析是提出科学建议的主要环节;膳食营养、伤病处理是确保运动员体能及时恢复 和防伤治伤,保持竞赛实力的关键要素。

后勤保障的构成要素是:参赛保障和赛场保障。其中,参赛保障是指饮食安全、营养药品、 交通住宿、服装器材和车辆通讯等;赛场保障工作主要是指比赛器材、休息用品、营养食 品等供给和保存。

竞赛评价是探寻竞赛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竞赛评价不仅可以获得竞赛过程的成功经验和失 败教训,同时可以针对竞赛成绩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总结。

2.2 运动竞赛的结构层次 本文根据运动竞赛的框架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内容体系,对其进行逐级层次细分,提出层次 分明的运动竞赛层次结构。如表1右侧《运动竞赛结构层次要素》一栏所示。

由表1可见,运动竞赛结构至少是有四级层次要素构成。运动竞赛结构的四级要素不仅全面 体现了运动竞赛结构的要素体系,同时反映了运动竞赛结构各个层次的基本特征。其中,运 动竞赛第四级的层次要素是构成运动竞赛结构的微观要素。

本文以同场对抗性项群为载体,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Expert Assessment Method)AHP层 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分别确定运动竞赛结构四级要素的重要程度和相 对权重;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对权重评价主体信度 进行检验;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系数对运动竞赛结构的四级要素进行内部一致性的数理 检验,旨在检验表1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的合理程度。[3~5]整个数理分析过程如下 所述:

2.2.1 四级层次要素相对杈重的计算方法 本文以运动竞赛三级要素中《临场指挥》的四级层次要素为例,采用AHP层次分析法(Analy tic Hierarchy Process)确定竞赛结构四级要素的相对权重并说明相对权重的由来。

经过矩阵变换,得出运动竞赛三级要素中《临场指挥》的四级层次各个要素的相对权重。

2.2.2 四级层次要素相对杈重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来检验相对权重的可靠程 度。肯德尔和谐系数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 信度指标。

本文以运动竞赛三级要素中《竞技发挥》的四级层次要素为例,说明主体信度的计算方法。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选取6位专家作为评价主体代表。即评价主体N为6,评价对象K为5,并将 表4中∑Ri与∑Ri2值代入公式(1)和(2),通过计算可得:

W=1954-9025112×62(53-5)=0.93(1)

S=1954-9025=334.0(2)

W的显著性检验:当K≤20且 N≤7时,属小样本,本项计算中K=6,N=5,为小样本,查肯德 尔和谐系数表,得S0.05=136.1,S0.01 =176.1,而计算检验统计

2.2.3 运动竞赛四级层次要素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 评价指标内部一致性信度又称同质性信度(homogeneity reliability),表示指标体系所有 指标间的一致性程度。指标体系间如果有较高正相关性,则这个指标体系就具有较好的内部 一致性,称为是同质的,否则反之。

本文采用克伦巴赫(Cronbach)系数计算方法,全面检验运动竞赛整个四级层次要素(指标) 的内部一致性。运动竞赛结构体系的第四级层次要素总共包含62个指标。统计过程中,同差。

根据指标体系内部一致性信度的检验要求,本文整个运动竞赛四级要素指标体系的克伦巴赫 (Cronbach)系数a=0.872,说明:整个运动竞赛四级要素指标体系内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证明: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的构建具有合理性。数理分析结果列入表1左侧《数理分析检验结 果》一栏。

2.3 运动竞赛结构的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是指运动竞赛各个要素部分及其构造。特征是事物特点的表征或标志。运动竞 赛结构特征是指构成运动竞赛框架结构特点、结构层次特点以及结构要素特点的集中表征。2.3.1 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的建立,为研究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特征提供了分析平台。运动竞赛的完整 结构是由竞赛准备和竞赛过程两个部分组成。竞赛准备是运动竞赛框架结构的基础,竞赛过 程是运动竞赛框架结构的主体。充分的竞赛准备是竞赛过程实施的必备条件,理想的竞赛过 程是竞赛准备充分的集中反映。构成竞赛准备和竞赛过程的竞赛策划、赛前训练、竞赛表现 、竞赛控制、竞赛保障环节不仅直观反映了运动竞赛主要的工作环节,同时明确指出了运动 竞赛的主要参赛内容。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结构框架特征鲜明地表现出系统的框架性、高度 的仿真性、结构的稳定性特点。

2.3.2 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的划分,为研究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提供了分析依据。运动竞赛的层次 结构是由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层次组成。根据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过程所构建的运动竞赛 四级层次及其要素,不仅反映了运动竞赛结构的内部构造,同时也提供了研究运动竞赛特征 的平台。纵观整个结构层次,各级层次的要素之间依次隶属、逐步深入;同级层次的要素之 间彼此相关、权重各异。整个运动竞赛结构体现内部清晰的四级层次体系。各个层次内部有 序链接,环环相扣。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突出地体现出严密的层次性、程序的 逻辑性、高度的关联性特点。

2.3.3 运动竞赛结构要素特征 运动竞赛结构要素的提出,为研究运动竞赛结构要素特征提供了分析要点。运动竞赛的结构 要素是由竞赛结构层次中的第四级层次要素组成。总共包含62个要素项目。显然,运动竞赛 结构要素十分复杂繁多。结构要素组成了运动竞赛结构,形成了运动竞赛结构层次,反映了 运动竞赛结构内容。结构展现整体,层次体现系统,要素表现内容。因此,完整的运动竞赛 结构框架,是需要结构要素的系统构建和链接;系统的运动竞赛结构层次,是需要结构要素 的构架和充实。由此可见,运动竞赛的结构要素特征清晰地展现出层次的多重性、功能的多 元性、内容的多样性特点。

3 结 论

1) 以同场对抗项群为载体,对运动竞赛结构体系四级层次要素进行专家评价,运用德尔菲 法确定其重要程度,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值,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coef ficient of concordance)对权重值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评价主体信度较高。采用克伦 巴赫系数(Cronbach)检验运动竞赛结构体系四级层次要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表明:其 内部一致性良好。由此证明本文所建立的运动竞赛结构框架与结构层次合理、可靠、客观。2) 运动竞赛结构特征综合表现于运动竞赛的结构框架特征、结构层次特征以及结构要素特 征。研究认为:运动竞赛结构框架鲜明地表现出系统的框架性、高度的仿真性、结构的稳定 性特征;运动竞赛结构层次特征突出地体现出严密的层次性、程序的逻辑性、高度的关联性 特征;运动竞赛的结构要素特征清晰地展现出层次的多重性、功能的多元性、内容的多样性 特征。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2-454.

[2]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 王凭慧.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方法综述[J].科研管理.1999,20(3):18-24.

[4]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2-33.

[5]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8-62.

[6]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8-29.

[7] 汪玮琳.运动竞赛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 刘建和.关于运动竞赛的系统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4):12-17.

[9] 王蒲.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思考――兼论体育科学体系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 院学报,2006,18(3).

[10] 颜天明.论运动竞赛的功能与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4(4):27-29.

[11]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6)

2多层房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层房屋项目框架结构施工模板工程问题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进行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框架结构施工模板的问题。在框架结构施工阶段中,模板工程是最为基础的施工内容,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施工中多数楼层的重力载荷进行支撑的。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尽可能的获取利益,往往会导致在进行用材选择和成本费用投入方面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比如:利用不匀称的低水平木杆来做模板材料的支架,这样会使得模板达不到应有的刚度,其自身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施工材料成本,在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将一些之前使用过的旧钢模板进行简单整形后应用在房屋建筑的工程建设中,这势必将会给多层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

2.2多层房屋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墙体裂缝问题

在利用框架结构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施工墙体出现裂缝,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置的话,那么势必将会导致多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多层房屋建筑之所以会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第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温度的变化,还有一个影响因素是由于混凝土的厚度不够。不管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还是混凝土的厚度不够所造成的墙体裂缝,都必须要及时加以控制,从而以确保多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2.3多层房屋项目框架结构质量问题

在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框架结构自身的质量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钢筋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采用质量劣质的钢筋、不符合规格和型号的焊条以及不达标的箍筋,这样在进行钢筋结构焊接的时候势必会使得框架结构产生变形,这会使得多层房屋建筑的框架整体出现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

3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3.1提高框架结构施工人员技术

在进行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那么首先就需要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达到所规定的标准。因为在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都离不开施工人员,如果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达不到标准,那么就可能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焊条型号和质量不达标、混凝土配筋不对等问题,这势必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由此可见,提高框架结构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是多么的重要。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首先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加工绑扎、钢筋配料的技术,从而以确保多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只有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思想素质都提高了,才能确保框架结构的施工万无一失。

3.2提高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进行框架施工的时候,确保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是解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问题的关键,因为框架结构主要是由钢筋组成的,很多的房屋之所以会损毁主要是由于钢筋工程的质量问题所导致的,因此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那么首先就要保证施工过程中所使用到的钢筋符合相应的施工标准。这就要求在对钢筋进行采购的时候,采购人员对于钢筋的质量一定要特别重视,所采购的钢筋其相应的抗拉度一定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钢筋一律不要;其次,在施工场地需要设置一个固定的位置来放置施工材料,从而避免其被重物挤压而造成质量问题;最后,在进行钢筋焊接的时候,为了做好焊接的准备工作需要在实行焊接之前进行相应的焊接试验,对于进行焊接时所需要使用到的钢筋,一定要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一律不允许使用。与此同时,为了确保钢筋焊接的质量,还需要对钢筋焊接的质量做相应的抽查,从而以确保钢筋焊接的质量。

3.3提高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梁柱施工技术

在对多层房屋建筑的框架结构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混凝土浇注架结构受力更合理,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可以采用拉通或对直的方式进行施工。在对框架结构进行浇柱施工的时候,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序复杂,可以选用预制轻墙作填充墙,并以现浇的方式取代用混凝土过梁。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building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cale, structure the various forms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is to alleviate the growing tension of the land proble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a important way. However,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ke construction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quality;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六枝特区泰华大厦,地上18层,总建筑面积21500平方米, 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层分别为人防、车库、配电、水泵设备用房,地上1层~3层为商务楼,4层~5层为办公楼,6层为架空层及休闲会所,7层~18层为住宅。该工程集商务、办公、购物、休闲及多档住宅为一体,工程特点为:主体施工周期长,楼层多,现浇混凝土量大,工序复杂,工期紧,施工难度大。

二、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建筑布置比较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空间,但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较差,而剪力墙结构则相反。但框架-剪力墙结构(也称框剪结构)使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在框架的某些柱间布置剪力墙,从而形成承载能力较大、建筑布置又较灵活的结构体系。在这种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是协同工作的,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由于这种结构的优点突出,因此,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采用。

三、确保小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的措施

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施工准备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工期紧;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这就加大了其施工难度,使其施工安全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做好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一)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些技术措施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主体施工的现浇混凝土方量大,钢筋多,由于框剪结构的大量使用,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来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中应采用一些改进的工艺和方法。

1.框架-剪力墙配置结构的设计

墙体设计计算是考虑水平和竖向作用下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求得内力后按偏拉进行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为了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及便于施工,使墙有较好的承载力和地震作用下的耗散能力,规范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的厚度应≥160mm,底部加强曲宜≥200mm,三,四级抗震等级应≥140mm,竖向钢筋应尽量配置于约束边缘。

2.钢筋工程

因墙体采用的钢筋较细,上下层钢筋的接长一般采用绑扎连接,在浇筑时,钢筋网片极易发生向内或向外的位移,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可在竖向钢筋搭接范围点焊通长水平筋以防止由于浇筑和振捣石全而使钢筋位移。楼板钢筋绑扎时,要放置足够的垫块和马凳筋,以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扩层厚度和间距。

3.混凝土工程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墙内混凝土同所在楼层的梁柱墙一样为一次性浇筑。一般采用商品预制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应按高强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在浇筑时,型钢柱内混凝土表面不得有积水和杂物,先浇筑一层100~20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防止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影响接头质量。

(二)确保施工安全的一些措施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来自于高层建筑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于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问题。

1.实行安全管理,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能力,明确自己安全生产责权、利的关系,以达到施工安全效益最佳的目的。如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安全知识、技术的日常教育与培训,用安全典型事例和事故教训进行教育,对照法律法规认真地进行分析、讨论。将安全法律、法规逐件公示在安教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各类管理人员,参加好的安全讲座和参观受表彰表扬的项目工程。通过重视人员的管理、机制的建立、系统的完善、营造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2.加强施工中的事前预控和过程控制

建立可操作的细则,细分到每一个具体的岗位,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机构,编制安全管理网络,使之成为整个工程的完整监督、监控体系;严格实行书面安全交底,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单位安全部门应编制教育计划大纲,编制相应的安全知识考试,每个参与工程施工的新进场人员均要进行安全考核,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准入制度。同时,施工单位专职安全人员应巡查工序和工序交接环节,随时了解施工过程,检查施工中的防范措施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检查安全制度情况,督促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排除隐患。

参考文献:

[1]何广乾,陈祥福,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TU998.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关于基础拉梁

在实际工作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独立基础设置拉梁的情况随处可见。这主要是基础梁既要承担上部结构,同时也要拉结基础,减小和调整基础沉降。

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1.11条: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

①一级框架和Ⅳ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②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

③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④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

⑤桩基承台之间。

1.2 单独柱基之拉梁:

1.2.1 拉梁的计算可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

①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按此方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时,用此法较为节约;

②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高度宜取第三款中的较高值。此时,梁的构造应满足抗震要求。

1.2.2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它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之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1.2.3 拉梁截面宽度≥1/25L~1/35L,高度≥1/15L~1/20L(L为柱间距)。如按0.1N方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总量不少于4φ14,箍筋不少于φ8@200。按本条第一款第一法者,拉梁截面可取下限(承托较重隔墙者除外)。

1.2.4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与上述两种方法之一计算的内力进行组合,按拉(压)弯构件或受弯构件计算拉梁纵向受力钢筋。拉梁截面配筋应上下相同,各不小于2φ14,箍筋不少于φ8@200。拉梁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50%拉通。

1.2.5 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不大,地基土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层,液化土层和很不均匀土层者,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另行考虑。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有了以下一些心得:a)在做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深时,由于建筑首层层高较高,抗震设计时楼层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一般很难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5.1条的要求。为使其满足要求,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位移,在±0.000m的位置设置了基础拉梁,从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做为第一层,从拉梁顶面到首层顶面做为第二层,也就是将原有结构增加一层进行分析。b)在做无地下室的多层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浅时,基础梁一般是设置在与基础平齐,此时拉梁的配筋计算,可采用上述第2项中的方法。c)在做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如果场地不是很好时,通常我们会要求把拉梁做在基础底面,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减小沉降。

2 关于地震倾覆力矩所占的比例

老版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 J186-2002)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其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其实,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不尽相同,结构性能有较大的差别。在以前的工作中,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到底占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一直困扰着我,因为,以50%为界太笼统了,而且8.1.3条的条文说明中也没有具体提起总的地震倾覆力矩是指每一层的还是结构底层。

新版本的高层规范对此的规定更为具体明确,新版本《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 J186-2010)8.1.3条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 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中的框架部分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②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但不大于5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③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其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④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但其最大适用高度宜按框架结构采用,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应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当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时,可按本规程第3.11节的有关规定进行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和论证。

3 关于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1.10条.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1.11条.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从“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定义来看,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抗震措施”定义中的 “包括抗震构造措施”,表面看来好像可以直接理解为,它们均应对应着相同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抗震措施”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与“抗震措施”所对应的设防烈度是可以不同的。它们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说,“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通常与“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相同,但还是可能有一些细小的调整。就拿我们营口来说,建筑场地类别多为Ⅲ、Ⅳ类场地,而且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0.1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我们营口,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0.15g)、而建筑场地类别又为Ⅲ、Ⅳ类的时,这时如果建筑物再为乙类建筑时,我们又该如何考虑其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呢?提出这样的疑问是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3条第2款中指出:重点设防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0.2条第2款.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这里要建的建筑物为乙类建筑时,应该按设防烈度为8度来考虑抗震措施所采用的抗震等级,又因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度(0.15g)、而且建筑场地类别又为Ⅲ、Ⅳ类,这时按照上述规范规定,应按设防烈度为9度来考虑抗震措施所采取的抗震等级。这也符合施岚青老师主编的《多高层混凝土结构》中第30页上的观点。然而,朱丙寅老师在他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一书中却又指出:对于场地类别为Ⅲ、Ⅳ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的乙类建筑,考虑其双重调整的特殊性,建议对7度(0.15g)可按提高一度即为8.5度考虑,这样采取的抗震措施比8度更高。但是规范并未给出更高要求的规定,所以处理起来会有很多争议。还需要与当地审图中心探讨研究。

总之,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在工作中应事无巨细,善于反思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只有热爱结构设计工作,能从结构设计中获得快乐的人才能更适应结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J186-2010)

[3]. 《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4]. 《PKPM新天地》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9)

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她是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使我们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我们得到一个深入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们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总之,施工实训学习对我们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大学学习快两年了。我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在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了我们去实习,安排我们到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我们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新余市暨阳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新余市正大监理公司新余市正宏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

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在主楼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

(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

(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

(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

(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

(3)砖堆置后,遇雨天施工应遮盖。

2、墙体砌筑

(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不能即浇即用

(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填满沙浆,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根据设计图纸要。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需根据图纸要求在。

(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保证洞周平直,在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在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砖与墙柱交接处,必须预留拉结筋,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2)砖墙与门口联结。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10)

参加工作以来,对于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宽以待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学习,使我在工作中的每一年都能获得新的知识。现将自工作以来所从事工程项目简单介绍如下:

2015年7月—2016年12月工作于***,在***项目担任施工员,地下室2层(含人防)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9栋高层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负责7#楼、10#楼及周边车库。地下车库结构基础形式为独立柱、条形基础,构造钢筋混凝土底板,根据设计水压力采用抗浮锚杆构造施工,地下室顶板及公建与住宅转换层主框架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钢铰线施工,地下室顶板采用PDF空心管减轻荷载穿插暗梁构造,主楼9栋,层数32层包括底层商业,结构形式为框架、框剪,住宅内框架梁为与板整体连接暗梁,内墙采用水泥珍珠岩轻体隔墙填充,外墙钢丝网架聚苯乙烯内保温,地下室顶板整体回填土,景观设计有一条小溪,主入口大广场、景广场及喷泉广场等。

2016年12月—2019年3月在湖北高企达建设有限公司任职期间先后参与***施工建设,作为栋号长,负责从土方开挖、主体施工、装修施工到精装修及景观绿化全部施工过程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小区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31层,共计8栋住宅楼,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及CFG桩基础,构造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形式为框架、框剪结构,多层外墙采用190mm+60mm+120mm夹心墙,高层外墙保温采用5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温。

2019年3月至今在***工作,作为公司引进人员,参与建设文创园8号安置区二期项目7#地块的施工建设,担任工区主任一职。该地块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含8栋主楼和附属建筑。主楼总高度78米,其中四栋一二层为商业用房。车库部分地下室一层,部分有夹层。基础形式为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及CFG桩基础,构造钢筋混凝土底板,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目前已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计划11月份实现全部封顶。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得到业主和监理单位的一致认可。

2017年我一边忙工作一边努力提升自己,考取了二级建造师(市政)和一级建造师(建筑)证书。在施工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了业务能力。在公司项目经理和公司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对技术及管理工作一丝不苟,对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经过数年的努力,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过程中,也使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总之,六年来自己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严格管理,营造建筑精品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项目施工中,我们自始至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坚持了用质量来赢得信誉,来满足业主的需求。自工作以来,由于自己所从事的岗位一直在施工一线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及参建各方的协调管理工作,深知工程质量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良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工程的直接的负责人,首先要求总承包队伍及各配套作业队伍必须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必须建立并坚决执行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及通常做法,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推行无纸化办公,广泛应用电脑的软、硬件

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管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管理资料的无纸化管理,熟练应用Word文字处理工作,Excel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提供工程决策量化依据,Photoshop辅助PowerPoint制作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记录并跟踪施工其全过程,服务于生产和质量管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三、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任职期间,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把现场组织管理的更好,熟悉工程造价知识至关重要。做好施工方案比选,有利于现场提前筹划布局,既能有效的为公司节省成本,又能提供最优的施工方案,加快施工进度。为此,常常在业余时间学习造价相关知识,并报考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此外,我也经常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获得BIM岗位资格证书。

在施工单位工作近些年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踏踏实实,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管理到参建各方的协调管理,各项工作条理清晰。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

多层框架施工实训总结篇(11)

早在十二世纪英国手工业就开始了学徒制,十五世纪中叶后走上了立法规范学徒制的道路。1563年颁布了《工匠学徒法》,这是英国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学徒应有的基本权益。

400年后,1964年,颁布了《产业培训法》,标志着英国开始了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1973年颁布了《就业与培训法》,将职业培训与劳动市场相结合。1993年,英国宣布引进“现代学徒制”,标志着政府主导学徒制时代的到来。1995年推出了“高级现代学徒制”。1997年则把受训生制变更为“基础现代学徒制”。

2004年,英国开始构建新学徒制体系,不再冠以“现代”,取消学徒年龄上限,建立“青年学徒制”。2008年颁布《学徒制条例草案》,明确了学徒制框架、学徒制证书、学徒制标准、学徒制协议等。2009年颁布《学徒制、技能、儿童和学习法案》,对学徒制专门立法。

英国现代学徒制建立了8个层级的管理体系。包括: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以及儿童、学校与家庭部,负责对学徒制政策实施程度做出鉴定。国家学徒制服务署,负责推动学徒制计划实施,分为国家与地区两个层级。学习与技能委员会,负责协调学徒、企业、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签署合作协议。行业技能委员会,负责开发国家职业标准、批准学徒制框架、保证学徒制运行通畅、设计学徒证书。职业资格与课程开发署(2011年并入教育部),负责资助制定职业标准、开发课程、审定资格证书、改善评价体系、决定关键技能标准等。颁证机构,负责认定学徒制中的各种要素。培训机构,负责招募学徒培训人员及企业,按照国家技能标准对学徒进行培训。企业,负责招募学徒或委托有学徒培训资质的企业及培训机构完成学徒培训任务,向学徒支付工资。

框架完善 范围宽广

英国学徒制框架体系由学习内容、资格规范、考核评估等组成。

学徒级别分为学徒制、高级学徒制、高等学徒制,学徒只有完成规定课程并得到认可,才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资格制度包括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它们有五方面的不同:一是学习场所,前者以工作岗位为主,后者以全日制为主;二是职业范围,前者约400个职业,后者的职业不确定;三是标准要求,前者为核心技能+专业技能,后者以核心技能为主、专业技能为辅;四是考核内容,前者以实际操作为主,后者为基本操作与深层知识;五是考核方式,前者以工作现场操作为主,后者为学校考试。

所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都遵循严格的考核程序。考核分内部和外部,内部考核由教师实施;外部考核由认证机构选派专业人员评估。

英学徒制原来主要在传统行业实施,后来拓展到了新兴行业。1993年从14个职业开始试行,之后一路增加,2011年达到了170个行业的1500多个工作岗位类型,涵盖11大领域。2015年,学徒职位最多的两个领域是商业、行政管理与法律领域和保健、公共服务与护理领域,高达14.3万个和12.99万个;学徒职位最少的行业领域是艺术、媒体与出版领域,只有1460个。

企业主导 财政扶持

在2009年以前,英国学徒制由政府主导,之后则由企业主导。

企业处于开发学徒制框架的源头。由他们提出框架草案,再由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而企业代表在行业技能委员会中也占有很高比例。企业还主导学徒制标准的开发。每个开发团队要求不少于10家企业,且要有小企业参加。

尽管学徒制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但企业承担着培训场所、提供技能培训等任务,而学校只承担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学徒制中学校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难以与企业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