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求职意向书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3 01:20:44

求职意向书

求职意向书篇(1)

护理求职意向书1尊敬的__医院领导:

您好

得知贵院现招聘护士。请原谅我的冒昧求职!

我是是广西医科大学__年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现己取得护士执业证和资格证。希望找到一家能施展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医院,与您携手共创。希望能给我一次机会!谢谢!

本人学习力强,熟悉护理学知识,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意识。以微笑服务为宗旨,有责任感、亲和力、细心、耐心。下面是我的一些个人信息!x__9月向学校新生销售英语周报,业绩居团队第一,学到了销售方面的一些技巧,同时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__/10—__/6对吉首市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英语和理科辅导,现都已考入理想中的学校。这体现了我的自立能力。

__/6—__/4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三实习,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提升了自己的操作水平,在与各类患者接触过程中,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以微笑服务为宗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得到了老师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佳音!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护理求职意向书2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抽空来阅读我的个人求职信,我叫王力宏,毕业于四川医科大学,主修护理专业。借此择业之际向您毛遂自荐。我渴望加入贵单位,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添砖加瓦,更愿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进入大学以后,我抓紧每一天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基本功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作为医学生,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乐观向上,对大是大非保持清醒认识,不畏难繁,有信心、有责任感。在能力培养上,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校外广泛尝试,多次进行实践活动,既实践了所学,又锻炼了能力。大鹏展翅,骏马飞驰都需要有自己的天地。贵院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明达的择人理念;使我坚信到贵院工作是我的明智选择。

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锐意进取,永不自满是我的座右铭。我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学历,但由于条件所限,我只报了自考。理论和实践对我来说同等重要。总之,充实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我永远的财富殷切的期望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奉献我的一片真情,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我热爱护理事业,殷切期盼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__x

__年__月__日

护理求职意向书3尊敬__人民医院领导:

您好,感谢您阅读我的护士自荐信!下面,我将对自己进行一次简单的个人自我介绍:

我叫__x,是__大学医护学院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本人学习勤奋刻苦,目标明确,学业成绩优秀,专业理论扎实,大学英语水平已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拿到英语四级证书,同时拥有检索、查阅英文资料的技能。经过在成都人民医院的临床实习阶段、专业学习阶段,现已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等技能,已初步具备从事临床护理的工作能力。

专业学习之余,本人也善于把握每个实践锻炼的机会,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发展,能够较好地应用Word、Excel等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在校期间,曾任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英语俱乐部外联部部长、学院话剧团成员等,借此学习管理知识,吸收管理经验,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经验将成为我以后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宝贵财富。课外还喜欢唱歌跳舞、表演、看书、上网、尤其热爱运动。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了我的管理、组织、领导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希望您能给我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您就会发现我的与众不同!

经过在成都大学医护学院三年的学习.如今的我,面对学习,我自信、沉着、稳重;面对工作,我能干、肯干、敢干;面对生活,我热情、大方、诚恳。时值告别校园之际,谨呈求职材料,下页附个人简历表,毛遂自荐,期盼能加盟贵医院,获得一个让我发挥白衣天使才能的机会!

__X

____年__月__日

护理求职意向书4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绍。 我叫__x,是__大学护理学院专业20__届毕业生。

我是个平凡的女孩,但不甘于平庸,我乐观、自信、上进心强,爱好广泛,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协调沟通方面的特长,并且有很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现在,我即将毕业,面对新的人生选择和挑战,我信心十足。

从大一开始,我就特别注重在认真学习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培养素质和提高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坚信只有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网">人才,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努力的学习我获得了奖学金,在学习的同时,我积极参加院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莫负青春”全院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锐意进取、乐于助人的作风和表现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和赞誉。并在中日联谊医院实习期间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度好评。看到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换来患者的康复与微笑,这是对我最好的奖励。

尽管在众多应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很有自信。“怀赤诚以待明主,持经论以待明君”。我不乞求信任,只愿有行动来谋求信任。愿贵医院给我一次尝试工作的机会,施展自己潜能的空间,我会尽心尽责,尽我所能,让贵医院满意,让患者满意。

随信附上个人求职简历,期待与您的面谈!

此致

敬礼

求职者:

护理求职意向书5尊敬的贵院领导:

您好!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这份求职材料,衷心希望您能够通过此材料了解我,并能够给我一个展示自我才华和智慧的机会,相信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我是宿迁卫生学校20__届毕业生,在学校的四年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学习气氛,使我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在校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在取得优良成绩的同时,我注重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余时间里,我积极参加校年级、年级组、班级的各项比赛活动。在沭阳县中医院9个月的临床学习中,我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我掌握各种临床专业技能,并能很快地适应临床工作,这些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我以后参加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年寒窗苦读,图学以致用,人才的引进,靠伯乐慧眼,如果能到贵院,我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去做好各项工作,相信在贵院的培养下,我定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一番业绩,我深信,我能胜任本职工作,决不辜负您的厚望。

请给我一份信任,我将还您十分灿烂,一个真诚学子期盼您的回音,等待您的考验。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护理求职意向书6尊敬的领导:

您好!

非常感谢您能够呈阅我的求职信。我是__大学__届护理本科毕业生。我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出色的工作能力,我有信心胜任即将从事的工作。在此,我向贵单位毛遂自荐。

选择本身就意味着竞争,有竞争才能更充分的实现自我的价值。希望这次竞争的结果能够让我有在贵单位工作和学习的机会。

医学是一门神圣的科学,它的价值在于挽救人的生命。四年的理论学习和一年多的临床实践,我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和坚韧的性格。对待患者我有一颗友爱关怀的心,我热爱护理事业。四年的医学熏陶圆了我的医学梦,让我的羽翼更加丰富,我要在实际的临床中继续深造。

在校期间,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提高了综合素质,我曾任学生会生活部部长、理论中心组组长、组织开展多次党建知识学习活动,多次组织百家寝室评比,DIY大赛,有一定的组织基础和创新处事能力。在努力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不断充实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为党员,已接受高级党课培训,并顺利通过党课考试,努力使自己成为当今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没有只满足于校内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常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从亲身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我相信我自己能够适应今天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

最后真挚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实现梦想、展示才华的机会,祝贵院事业蒸蒸日上,屡创佳绩!盼望能接到您的答复信。

此致

求职意向书篇(2)

我是安徽理工大学你的专业的一名你的年级(大几的)学生,我性格开朗、有活力,待人真诚热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团体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好能较快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我在此冒昧自荐希望贵公司可以给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的你所要的职位整个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的具体专业要求,我一定会在实际工作中尽职尽责、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新精神努力将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相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贵公司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诚挚渴望能有幸同贵公司一起共创美好未来。再次表示我真诚的求职意愿与谢意!

求职意向书篇(3)

我是安徽理工大学你的专业的一名你的年级(大几的)学生,我性格开朗、有活力,待人真诚热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团体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好能较快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我在此冒昧自荐希望贵公司可以给我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在具体工作中进一步的你所要的职位整个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的具体专业要求,我一定会在实际工作中尽职尽责、积极进取、认真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创新精神努力将自己的能力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我相信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贵公司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诚挚渴望能有幸同贵公司一起共创美好未来。再次表示我真诚的求职意愿与谢意!

求职意向书篇(4)

作者简介:莫桂芝(1963-),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馆员。(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222-02

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骨干校的跟进,有力促进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改革,提升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高职图书馆也借此“东风”,在建筑面积、馆藏资源、馆员建设、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总藏书量近300万册,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一般综合本科院校的水平。但在后示范建设中,高职图书馆如何继续促进高职院校的示范领头作用,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高职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一些示范高职图书馆提出了亮点建设、内涵建设(如周萍英《“后示范时期”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成效评价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等,但实质上还是停留在示范建设的范畴,对于“后示范建设”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其主要原因在于对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还缺乏远景的考量。从实际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为专科—本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指日可待,如何更好地发挥为高职教育服务的作用,需要高职图书馆在价值取向和发展路径方面有清醒的认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有必要对此作深入细致的考察,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图书馆发展之路。

一、价值取向

高职图书馆后示范建设的价值取向指的是高职图书馆在参与示范校的后示范建设过程中,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学校发展与图书馆建设、读者需求与馆藏资源、馆员创新服务、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发展等的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即意识取向、目标取向、行动取向。这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后示范”建设意义深远。

1.意识取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图书馆的价值不在于其自身的“经济产值”,而在于图书馆通过促进文献知识的活化与转化,为全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1]经过3年的示范建设,高职图书馆取得了巨大进展,馆藏资源与服务能力在服务本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之余,已经初步具备可以扩大服务范围的能力。而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努力投入公益,既是对《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要求的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的呼应,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具体体现。

高职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的主要管理中心,在推动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认识高职图书馆在当前社会中的实际地位,才能最大发挥高职图书馆的真正作用,赢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当然,面对图书馆产业化的主张,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坚定立足于高职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服务地方这一本质属性,最大限度地通过提供各种资源服务,主动参与地方的文化建设,树立“后示范”建设的新意识。

2.目标取向:建设复合图书馆

1996年,美国苏顿(S.Stton)从图书馆的发展实际,提出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四种形态,明确了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同年,黄宗忠先生在《论21世纪的图书馆》一文中也提出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要共存互补的观点。这种复合图书馆实际上是在现代数字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满足读者进行资源自由选取的一种图书馆模式,体现以用户为中心,实现文献资源的有效增值,将图书馆的核心业务转变为个性化自由选择的便捷服务系统。不难看出,复合图书馆在运行中更加适应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更加注重用户利用文献资源的维度扩充,甚至可以对图书馆的发展定位做出基本的预测,便于提前做好预备工作。因此,基于高职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后示范”建设中努力建设复合图书馆就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空间效能;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基于资源集成与无缝存取的一站式服务”。[2]这更有利于提高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使高职图书馆不仅可以方便本校师生的资源利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服务地方”的职能,打造“后示范”建设的新起点。

3.行动取向:构建信息圈

目前,图书馆构建信息圈——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很大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已经实现了数字文献的合作采购、业务咨询、资源共享以及馆员培训的人力资源与管理资源共享,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图书馆联盟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数量达到200个左右,服务内容涉及中文联合书目,电子资源的联合采购,联合馆际互借、虚拟参考咨询、数字化资源系统的应用等。[3]

尽管目前高职图书馆还难以达到CALIS的建设要求,但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小范围的资源共享(如在广西范围内实行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高职图书馆必须意识到这是以后工作的主要方向,只有构建信息圈,才能不断弥补自身的欠缺,丰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大力拓展与其他同类机构(如其他普通高校、各级各类博物馆等)的合作关系,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加多种形式的文献共享机构,着力打开学术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最终实现更为广泛的文献资源获取与共享,构建新的信息圈,为“后示范”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路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正确认识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与学校定位、地方受众、企业需求等受惠目标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才能长期对学校发展和地方社会提供各种稳定的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才能切实发挥高职图书馆的真实效能。

1.积极推行“需求驱动采购”

经过10多年的建设,高职图书馆尽管藏书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结果却是大量馆藏图书无人问津。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据调查,20%以上的图书平均11年中没有借用过一次,作为重要的文献资源库——特藏库,每年进入阅读的不超过30人次。造成这样结果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读者的选书需求。2000年,以理工见长的美国普渡大学(与我国现代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率先确立了“需求驱动采购”(Demand-DrivenAcquisitions,简称DDA)模式,结果表明以这种方式采购花掉的经费仅占购书费用的5%~7%。[4]从目前美国的实际来看,DDA采购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数字技术——Web2.0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需求驱动采购,形成了新型数字化集成服务,而出版发行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配合DDA,建立阅读服务的深度集成,大大方便了用户,真正体现了“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高职图书馆如果能够真正采用“需求驱动采购”,就可以大大增加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借阅与使用,促进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广度和针对性,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率,从而改善图书馆目前较为尴尬的境遇。

2.大力推进学科知识服务

目前高职图书馆尽管大力推行学科馆员管理制度,但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仍停留在基础的借阅上,在文献资料开发和数字化信息服务处理能力等方面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远不能建立完善的知识服务模式。这就要求高职图书馆必须充分认清形势,大力推进学科知识服务,将知识服务与学科馆员制度相结合,按照学科专业领域组织人力和资源,提供专业化知识服务。针对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的需求,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专业知识的服务。[5]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大多实行跨学科组建,在科研背景、知识层次、能力结构、研究预期、资料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趋同性。因此,推行“学科化”的知识服务就可以重点集中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整合研究资源,构建一个健全、优质、高效的学科知识服务模式,这是提升高职图书馆创新服务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高职图书馆的“后示范”建设意义深远。

3.引入微博服务

根据维基——Library、Success、NFI研究所和Lindy Brown的统计,目前国外利用微博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已经超过700家。[6]随着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几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以来,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19岁及以上的微博用户占比达到了88.81%,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中国微博市场用户规模已基本稳定和成熟。我国的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图书馆也相继开通微博服务,但效果并不理想。而高职图书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微博服务时,必须明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从国内外图书馆微博服务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一是搭建平台,选择开设服务所需的硬件设施;二是及时数据更新,有选择性地整合各种信息;三是确保活跃度,借助API等平台,不断完善微博、转发、关注、评论等功能,等等。同时通过开设图书馆官方微博账号的方式来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宣传报道,与读者进行互动,答疑解惑,打造高职图书馆的网络品牌。[7]

诚然,高职图书馆与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进步,高职图书馆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必然趋势,发展趋向也不会脱离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范畴,但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可能会在发展重点方面有所取舍,这就使得在建设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当然,从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来看,其图书馆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的。因此,高职图书馆要想在未来发展中及时跟上高职院校的发展步伐,就必须要树立长远的眼光,以高标准的建设来丰富自己,努力向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高校的图书馆看齐,不断汲取名牌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验,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扩大服务内容和范围,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的文献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秦俭.图书馆价值取向论析[J].图书馆论坛,2002,(4):14-15.

[2]初景利.复合图书馆建设目标与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

2005,(11):54-57.

[3]崔宇红.图书馆未来的深度思考——环境、价值与行动[J].图书理论与实践,2007,(4):1-4.

[4]张甲,等.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5]徐恺英,等.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3):53-55.

求职意向书篇(5)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

一般而言,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较稳定,其历史继承性也较显著。但是,图书馆职业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研究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变迁,把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系统形成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它与图书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必然反映出以文献服务为手段、在满足读者对知识与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所需求的各种道德规范。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图书馆事业,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职业要求规范;关心和尊重读者,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语言文明、礼貌待客等服务规范;爱护文献,认真做好文献的有序化工作,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的行业规范;谦虚谨慎,对同志热情,有豁达谅解的品性,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心协力等内容,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图书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确立,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发展历史上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

2、图书馆职业道德有自己相对的体系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对图书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也是图书馆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的约束,具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个别特征,即专业性、示范性、兼容性。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专业性是指:从事图书馆工作这一特定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行业道德规范。它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这一特殊行业的道德要求,因而它也被赋予特殊的道德内涵;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示范性是指:图书馆因是高层次的文化或信息服务机构,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具有较高素养和文化内涵,有别于一般职业的服务人员。它包含“师表性”的价值规范,体现了“服务育人”、“知识育人”的师表作用,这就是图书馆事业道德示范性的表现;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兼容性是指:图书馆主要的社会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由于图书馆职能的多样性,要求职业工作者必须有较全面的综合素养,因此,图书馆职业道德具有兼容性特征,即具有其它职业道德的一些共同要求。

基本的职业道德的提出,使图书馆工作者具体行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得到了发明、显现。在以往,图书馆职业道德是散乱的,没有体系。如今图书馆系统有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使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有了更高的道德归宿与更高的道德价值。

3、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产物,一方面因适应着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生存;另一方面又为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图书馆职业道德内涵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体现为四个方面的互动,即图书馆职业道德与职能转变的互动、与作风转变互动、与内容转变互动和与方法转变互动。图书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形成与职业道德内容的变化,可以说主要是着眼于图书馆职业道德外在形式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并不是只有形式的意义,它是职业道德内在矛盾以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图书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对图书馆工作者行为的要求,可以说这是外在于图书馆工作者自身利益的一种力量、一种利益,也就是广大读者的力量与利益。当然,这些规范的实行,有时与图书馆工作者自己的某些利益会有冲突,但对他们的长远利益是有好处的。就是说图书馆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提出,虽然是代表广大读者的呼声,代表读者的利益,但是应该说它不仅仅包含了读者的利益,也是图书馆工作者长远的利益所在。

这一变化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对履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态度、着眼点有所变化,即图书馆职业道德的道德内涵的重大变化在于,将为读者服务的客观动机变为自己主要的动机。

这种变化是图书馆制度化不断完善所要求和决定的。目前,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图书馆工作者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但是,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职业道德的道德内涵的重大变化与图书馆事业、职业群体以及图书馆工作者个人的价值意义密切相关。

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对图书馆工作者的行为做出了具体规范,如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忱便捷 、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传播 等,其中,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

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已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变自我意识为读者意识,自觉地把读者意愿作为图书馆读者工作决策的依据。众多的图书馆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矛盾、发展趋势和奋斗目标。为此,从以书为本 转变为以人为本 、从以藏书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意识,已成为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基本认识和共同趋势。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 、一切为了读者等办馆宗旨,正确地反映了图书馆工作的本质规律,同时也为图书馆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些图书馆不满足于借借还还 等低层面的服务水平,通过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层面等方式在为读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落到实处。

为读者服务宗旨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利益关系,这也是一种新的道德关系与新的道德境界。为读者服务是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图书馆职责的精神动力,成为衡量图书馆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为读者服务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体现,同时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根本特征,它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三、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的途径

1、完善图书馆职业道德理论建设

正确、完善、系统而富有生命力的图书馆职业道德理论能正确地指导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行为,促使职业道德生活呈现出好的局面。因此,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理论建设,在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的一系列活动中,居于重要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首先要从中国现阶段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定出现阶段图书馆工作者的实际道德觉悟以及职业道德的理想、原则等,把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其次要深入实际总结和反映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职业生活和图书馆工作者道德观念的变化,使理论既有高度的抽象性,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再次要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产生、发展的规律,探讨图书馆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过程,进而对症下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最后要视野开阔,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2、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的道德文化资源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有历代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道德观念,世代沿袭的民族道德和逐渐形成的职业道德。今天,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值得继承发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先,倡导道德自觉的人格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人们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 。并就四民,提出了职业道德规范。儒家创始人孔子则倡导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以天下为己任,自觉以道德完善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今天的图书馆职业道德提供自我修养,完善人格;不畏困苦,积极进取;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胜任这项工作。正如诗人但丁所说的那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限,而智慧却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限。

其次,重视敬业精神。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孔子倡导修己以敬,然后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性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关于敬业的思想无疑是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的直接思想来源。在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仍要大力提倡敬业精神,以克尽职守、勤奋工作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图书信息的需求。

3、关注图书馆工作者责任心培养

责任心是指图书馆工作者对于其所从事的图书馆事业要有一定的责任心,要有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要能够充分理解、正确执行职业规则,这些规则通常表现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程序等。它们大都来自图书馆职业活动的方式、条件、特点和目的,服从于职业适应外部环境、履行职能和内部自我发展的需要。责任心是维系图书馆职业和岗位正常实现其功能的基本条件,也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最起码的要求。

图书馆工作者的责任心可以通过加强集体凝聚力、榜样示范、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怀程度等方法来培养。理论上责任心的形成以及在人的心灵中的培育,至少包含两个方面内容。首先,增强理性能力,即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解力、想象力、创新力,同时培养正直、自制、大度等道德理性,并且通过理性知识,更快捷、更有效地提高服务技能,创造出更优质的服务等。其次,改变情感倾向,培养图书馆工作者爱好职务、责任和义务的情感。一个人培养了道德理性之后,职责和义务就为个体所认同,对事对人能定、能应,不被物欲所诱,不随波逐流。通过个体的职责、义务去除情感与欲望满足关系的狭隘性而使之趋向高尚性,从而产生爱好普遍的职责、义务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表现为集体归属惑、参与决策感、工作成就感、安全幸福感、自我实现感、贡献荣誉感等。

4、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道德传递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通过特定的道德环境,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掌握已形成的道德规范,达到教育者的预期目的的过程。所以要注重道德灌输与道德渗透的有机结合,使职业道德教育长抓不衰。图书馆在对图书馆工作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不仅在于让他们知道应该在图书馆职业活动中怎样做,而且更要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使图书馆工作者道德修养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走向自觉。在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与时代同步,不断增加新的内涵,如图书馆工作者创新观念的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等等,使职业道德教育充满生机。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与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利益、职业活动、职业习惯、职业特点等联系起来,使职业道德成为图书馆工作者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需要,那么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使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在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统一图书馆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的思路认识。加强图书馆服务性认识的教育是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图书馆服务的认识,才能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并以道德规范来促进图书馆的工作。其次,要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事业是做一名合格图书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情操,要严以律已,自尊、自重、自强不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明是非,拒诱惑,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5、强化图书馆职业技能训练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为读者服务将产生电子化、社会化、个人化、现代化、精品化、智能化等特征。因此,端正道德价值导向,唤起图书馆工作者理智的觉醒,努力提高科学知识水平和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探索、去创造;努力增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善于劳动的技能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崇高的职业道德,不但表现为自觉履行职业责任的愿望,还要表现为完成职责的过硬本领。面对读者需求,图书馆工作者光有高度的责任感,而无高水平的提供图书信息的服务技能,也实现不了为读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才能出色地履行职业责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所以,良好的职业技能具有深刻的职业道德意义。一般而言,良好的职业技能,一方面,来自科学文化视野的扩展。在日常的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掌握新技术、新观念,不断丰富知识水平,扩大眼界和视野,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满足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靠敬业求实精神的支撑。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刻苦钻研业务,掌握好现有馆藏图书的基本情况,改变被动服务方式,根据现有条件将为读者服务,成为图书馆道德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互联网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将使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运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将把我国图书馆工作推向一个全新的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运行环境之中。图书馆系统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力争把图书馆工作推向新的高峰,使图书馆工作真正发展成为实现图书馆工作社会价值的一种专业工作活动,从而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求职意向书篇(6)

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大改革;《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求通过强化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这些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简称高职馆)应及时转变办馆理念、改变管理模式、创新服务内容、重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广覆盖、高效能的高职图书馆服务体系。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图书馆转变办馆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时间不长,高职教育发展的竞争机制过早地进入市场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调整。高职图书馆怎样随专业建设的变化而调整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发挥图书馆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云计算智能化方向推进,高职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而且是一个动态延伸的文献信息整合开发和营销推送服务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馆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熟悉信源,熟悉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特征,还应掌握利用智能工具,自觉主动地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服务策略,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效果,才能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信息需求。因此,高职馆不单是具体资源的管理者,而且是现代信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面向整个校园乃至社会信息系统来激励需求、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构建泛在高效的校园信息环境,形成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信息体系,有效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在校园信息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馆的信息服务不仅是一个具体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而且是面向用户,对信息系统资源的挖掘、整理、重组,创新知识的活动过程。这个信息服务过程从文献信息资源管理提供转变为信息挖掘整合开发、提供知识增值服务,由一个具体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提供服务转到开发利用多个资源和多种系统来提供服务,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站在整个校园乃至整个社会信息体系的高度,利用各种检索技术与服务系统,挖掘与开发用户需要的信息,创新利用包括各级各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在内的各种信息提供功能,运用各种各样的存取获取途径和技术手段,形成深度开发、高效利用、互动发展的信息增值服务机制。这是一个知识互动发展的过程,是面向知识核心内容,涉及知识的概念和判断。当今信息服务以激发用户信息自觉潜能为目标,以满足用户信息增值和知识创新为目标,通过提供用户知识服务来实现自身价值;通过介入用户核心知识,激活和引导用户有效创新,体现服务价值。

二、建设开放多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发展的形势,从人才培养整体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本院实际出发,以服务为本找准定位。首先,文献拥有与存取并重是丰富馆藏的基础,是吸引读者的客观条件,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物质准备。其次,高职图书馆需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在馆员素质、现代化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跟上学院发展的步伐;再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色就是水平,要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藏书质量指标和读者服务质量指标为标杆,加强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形成与地方产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学校办学特色取向和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资源服务平台,利用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内在驱动力,体现资源建设内涵质量。具体而言,要做好“三个原则”、“四个转变”。“三个原则”:一是随着文献载体的变化,调整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结构比例。重视馆藏建设的多元化和特色性,加强印刷型纸质专业文献的收藏,同时注重电子文献收藏。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省、市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公共优惠免费资源,为用户争取公共信息权益;也要有计划地开发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库,规划建设在线的信息资源体系,逐步形成系统完善、优势互补、运行高效、具有一定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二是馆藏规模与办学规模相适应,保证馆藏数量标准,并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和质量。同时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更新,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实践的需求;按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保持馆藏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三是馆藏文献的特色性和前沿性。首先做到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文献资料普遍需求的保障,其次是保证重点专业、重点课程文献资料的系统收集,体现馆藏文献收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系统有效。再次是要注重高新技术、新学科及其应用文献的收藏。“四个转变”:一是馆藏载体从纸质文献到多种媒体、多样化形式的转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馆藏文献资料和流通借阅的不再单纯只是纸质文献,磁、电、光质多媒体视听资料迅速增加,并且在馆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献信息载体的品种多样化,拓展了高职图书馆的馆藏范围。二是馆藏概念从书刊收藏到网络收藏。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传统高职图书馆追求“本地化小而全”,物理馆藏失去价值,用户可在网上查寻、下载、利用本馆未收藏的大量电子文献。通过对免费开放资源、共建共享资源、购买的专业资源库,提供用户在线服务,这些资源也就成为本馆馆藏。三是馆藏理念从强调所有到注重虚拟与搜索功能。传统的馆藏建设理念是宏观的藏书建设理念,它强调载体“物权所有”,即通过图书馆收藏和馆际服务协作,达到文献协作配置,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优化互通,系统高效保障。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文献保障从强调载体“物权所有”转向注重网络虚拟与搜索功能,通过文献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可获取能力,从而提高文献信息保障水平。四是馆藏形态从静态固定到动态虚拟。信息载体形态的多样化,改变高职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使高职图书馆的收藏从静态实物收藏转化为动态虚拟,形成网网相联、库库相联、书书相联的馆藏信息管理新态势。

三、树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智能慧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高职馆要通过信息服务转化为知识增值服务,把帮助用户实现人生价值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以提高用户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要善于整合各种资源,深入企业和一线了解需求,把握用户动向,及时反馈用户信息,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真正发于用户、发自企业一线、发自科技前沿,使用户的新需求不断得以满足,用户服务“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技能和水平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要实现这种转变,高职图书馆要建立网网相联、库库相联、书书样联、人书相联、人人相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库,为用户提供反应迅速、高水平、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功能。一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已成为劳动者终身学习及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大多数年轻的用户己从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利用信息转变。然而,当今世界新技术革新速度加快,各种各样媒体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大多高职图书馆年轻用户对信息检索技能了解并不全面,特别是科技信息更是如此。他们大多对学术信息资源库和网络资源检索工具的使用技巧没有熟练掌握,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程还停留于只开设选修课,一部分条件落后的院校甚至还没有按规定开展这方面的课程教育。这就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教育,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技能和网上信息检索能力,掌握最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高职图书馆也应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注重挖掘自身潜力,组织专业人员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开展更有效的培训,把读者培训成具有自我服务能力的信息人。这是图书馆的服务教学工作新的内涵。二是加强导读推荐工作力度,发挥图书馆导读和信息推送功能。高职图书馆应深入调研,建立重点用户的需求档案,掌握用户群体基础信息,以便为及时做好服务创造条件。针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特殊用户,建立重点读者用户档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定期信息检索服务和文献推送服务,创造条件建立专题特色信息库,为特定用户群体的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建立高效的用户沟通渠道,挖掘网上共享信息,延伸馆藏信息,不断挖掘培育用户的信息需求,刺激用户潜在广度和深度的信息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教育活动,强化用户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三是开展信息社会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是指利用本馆掌握的文献信息资源,广泛地为社会团体及社会人士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高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打破高职图书馆原来限定的服务对象范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人员提供服务。为了抗击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强化知识创新,鼓励产业经济通过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与企业出于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望,重视产教深度合作,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企业的合作互动,也呈现出积极合作的趋势。高职院校图书馆伴随我国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与社会、产业接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其必备的超前的社会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为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与社会需求更加相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宣传馆藏资源,开发优质信息产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这或许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新的职能。

参考文献:

求职意向书篇(7)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求职意向书篇(8)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涯中渡过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质量。因此,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自我、走向成功的一个有效方法。职业生涯规体现的是人本管理方式,不但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且有利于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发展的双赢。图书馆引入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理念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第二,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发展自我,有益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成功的机会。当今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三,职业规划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尽忠职守、热爱工作、富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如果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完善,往往导致工作缺乏激情,降低工作效率,有时候还会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这样的情况可能会给员工带来很大的压力,或者使他们消极低沉,从而带来精神上的不健康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目前,有很多图书馆员就是盲目从事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缓慢。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实际上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同时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的机构,开展图书馆员得到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实现图书馆和员工的双赢,促进图书馆事业积极稳定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图书馆留住人才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积极性的缺乏。

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一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图书馆员,达到一定的年纪,其个人事业发展达到职业顶峰时,就会感觉工作缺乏压力和挑战性,往往会丧失工作热情,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加上图书馆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岗位变动可能性也很小,很容易产生“职业高原”现象,即图书馆员已不可能再得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缺乏满足感导致人员的流动。

一个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是决定该员工积极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图书馆事业是比较稳定的职业,相对企业而言,显得低调、乏味,很多图书馆员的工作满意度整体偏低,缺乏工作的成就感、挑战性、新颖性等。工作满意度影响馆员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馆员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工作和生活质量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下降,重要的是会导致人员的流动。人才流失已是图书馆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从图书馆调出的人,没有将图书馆的工作作为长期发展的目标。他们本来可以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是由于图书馆的吸引力小,最终还是告别了图书馆,给图书馆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三) 组织文化缺乏。

组织文化就是图书馆的基因。图书馆的组织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图书馆员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工作态度、工作责任等,因而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组织文化的缺乏使图书馆员对图书馆缺乏一种认同感,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图书馆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许多工作不是站在图书馆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虑,而是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谋取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此外,图书馆工作的内在激励因素不高,工作挑战性不大,酬金待遇较低,传统的职业形象又使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同。馆员没有职业自豪感和职业热情,进修机会少和知识老化影响职业发展,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的不公平现象及管理者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不强等因素,容易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流失。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三、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

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认识自我和环境、确立目标、计划、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五个环节。

(一)认识自我和环境。

它是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一方面,馆员通过对自我进行全面认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最佳的抉择。自我认识就是对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兴趣、个性、特长、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观、能力、长处、缺点等认识,为对自己未来工作选择的方向打下基础。另外,馆员可借助各种测评工具来更好地认识自己,同时还可以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全面认识外部的环境,在社会环境的认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图书馆需要的是拥有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组织环境认识中当一个人加入组织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图书馆员应了解自己所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变化、不同岗位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培训机会,分析其中可能关系到自己成长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员应当调整心态,塑造新的职业观念,以成就感和赢得尊敬为目标,努力让自己成为本行业的学者、专家。馆员通过分析适当地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确立目标。

目标的确立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目标的确立是在自我分析、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图书馆员在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才能、兴趣、有利的环境条件为依据,结合职业发展路线,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分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目标与理想的职位、技能水平、工作安排或技能获得有关。馆员在制定目标时应将目标详细列出,具体到实现目标的时间、达到的程度、每一理想职位对知识技能与资历的要求。目标必须具有可行性、持续性,适时性等原则。与之相应的其他具体目标,如学习进修目标、经济收益目标、业绩目标等也要具体明确且做到互相配合、共同作用。设定的目标要高低适度,太高难以达到,容易让人受挫,太低没有挑战性,或达不到进步要求。

        (三)规划。

个人的最终目标确定后就要开始展开总体和具体的计划。没有计划贸然行动是徒劳无功的。图书馆员的职业规划是围绕计划来进行的,如果计划是纸上谈兵,那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计划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该详详细的详细,该具体的要具体,有些可以忽略的就不用太在意,制定的计划要现实。

(四)实施策略。

实施策略是指根据计划,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工作、培训、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在工作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业务素质方面,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采用什么学习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实施策略越具体明确,越便于执行和检查。因此,馆员可将自己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细化,审视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明确努力方向。

(五)反馈评估。

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因为在职业生涯进程当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和结果,所以,图书馆员要自觉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评估和修正,以纠正原订目标的偏差,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评估可参照各类近期、中期目标和实际结果比照进行。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对重点目标和关键策略方案进行评估。要关注弱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如是否坚持按计划来提高个人的能力,个人能力是否适应环境的要求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策略甚至目标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时为下一轮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会因个人的价值观、职业需求、职业生涯目标各异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也并非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简单地把职业生涯发展定位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只能让自己进入到一个狭小的空间。所以,图书馆员在追求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经济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等职业目标时,不要忽略丰富的知识积累、观念的更新、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只有外在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内在的心理感受达到平衡时,馆员才能更多地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贺子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卜欣欣,陆爱平.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国经济时代出版社,2004 :30.

[3]尤玉新,唐承秀.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高原”问题探讨.图书与报,2006(2).

[4]牛红亮,霍彩玲.试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图书馆学研究,2005,(10).

[5]居玲英.图书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2):21-23.

求职意向书篇(9)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044-04

归属感是一个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在统一价值论中,指的是当个人的价值关系依附于或隶属于他人或社会的价值关系时产生的一种感受。当个人感觉到自己归于或属于某一群落、组织、地域或者氛围、时空等等时,他自然就会有一种安顿感或安全感,这便可视为“归属”,而对于这种感觉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臆想则为归属意识。人类的归属感、归属意识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之间有密切的关联。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群体,比如家庭、工作单位等等,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消除或减少孤独寂寞,获得心灵的安顿。现代社会的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特定的职业,体现出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及职业精神,并反映出该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同。图书馆职业价值观,即图书馆人对自己职业的态度和信念,并在其职业生活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且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知、职业信誉等。对这一职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义务的理性总结及概括性认识,便形成承担这一职业的文化自觉,进而积淀升华为图书馆职业精神。

1 归属感与图书馆职业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现代人本主义人格心理学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为世界公认的“人生需求五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且需依次满足的需求:一是生理需求,其主要内容为衣、食、住、行、性,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二是安全需求,其主要内容为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用以保证自身的安全;三是归属需求,其主要内容为亲情、爱情、友情,以及为特定社会群体所接纳,用以情有所寄,心有所归;四是尊重需求,也叫尊严需求,其主要内容为讲求自我尊严,追求他人尊重,用以体现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价值和地位;五是自我实现需求,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体现的是个人为社会所提供的创造与贡献,以及个人的人生价值及意义。在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中,马斯洛认为前三个需求,属于人生的低级需求,体现的是人生的基本需求,或者说是生命需求。而后两个需求,属于人生的高级需求,体现的是人生的价值需求和理想需求。

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归属意识,都渴望获得归属感。图书馆人更不例外,因为身处“精神食粮之所在”其心理或许更为敏感,更为渴望心灵深处的满足,对事业的归属意识更为强烈。这不仅仅只是一种能被别人或被社会认可与接纳时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安顿感,更是一种文化认同。

其一,图书馆职业精神是事业的灵魂和原动力,是没有外力约束和干扰的人心灵世界的信念归属。从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社会的一种“奢侈品”,是提供精神食粮之所在。图书馆职业也是一个“点亮他人”、给他人带来光明和希望的职业。现代图书馆更是一种民主制度的高尚理想的产物,是民主社会的一种高层次的大众福利。与其他职业相比,职业精神在推动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中更加核心、更加重要。因为一旦选择了图书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贫,甘受寂寞,甘为人梯,甘于奉献。对此,周庆山先生在《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一文中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面临的问题出发,着重从认识论和价值观的高度,诠释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本质。他明确指出:“我们不必急于建立一门图书馆哲学,并提出它的研究对象、性质、范围、内容等形而上的归纳和推导。图书馆哲学是一种科学精神、职业理想和学术境界,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1]由此可见,图书馆职业精神是图书馆从业者基于图书馆职业使命的要求,在长期职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图书馆这个职业所秉承的价值观;是一种对职业的信念和追求。

其二,图书馆职业精神是社会认可度的基本标准,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归属。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得益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发挥。图书馆共有的行为准则和信仰标准,比如开放、平等和友善、知识处理、永久保存文化、致力国民教育、标志文化水平等等形成了图书馆的时代风尚,蕴涵在图书馆职业精神当中。职业精神成为社会对图书馆事业认可度的最基本的标准。叶继元先生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人的考察,把图书馆职业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等几个方面。[2]事实上,这种精神体现在近百年图书馆精英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奋斗的不懈历程当中,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把图书馆职业当作神圣的事业。他们的价值体现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平淡工作中,通过搜集、处理、存贮、传递信息满足了社会的知识信息需求。他们的工作成果凝聚在读者有形的研究成果之中。何以如此?职业精神的高下,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理念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现代图书馆更加体现出社会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的性质。从业者只有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图书馆职业精神,才能使图书馆事业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当不确定的知识与不确定的读者之间建立起确定关系时,图书馆人才会赢得读者和社会的尊重,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职业的价值。

其三,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一种弘阔而广博的人文归属。图书馆职业是一种人文职业,这一职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有了人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才有了图书馆这一职业存在的合理性。“以人为本”既是图书馆职业精神的特质,也是现代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因此,图书馆职业精神与图书馆人文精神保持了高度一致,其职业价值观也是人文精神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和公共的开放精神成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体现。肖希明先生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应当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他说:“图书馆的职业精神,就是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对图书馆整体利益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文化自觉,是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观、价值观。”[3]可以这样理解,图书馆职业精神包括: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尊重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图书馆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充满着人文精神。近代图书馆的形成、公共图书馆运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开放形象等理论和实践成果都包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光辉。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

2 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归属感的缺失

人所共知,职业精神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是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但是,社会的转型给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主观与客观等方面原因造成其职业精神出现了衰落的态势。近年来,我国各类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服务水平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先生曾尖锐地指出:“我以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4]程先生一语中的。职业精神的确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缺乏职业精神无法提高服务质量。然而确有一些图书馆从业者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模糊,少有奉献精神,缺乏创新意识,职业精神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图书馆职业道德执行机制上强制性法律规定不足,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基本原因。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图书馆事业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导致图书馆从业者责任心和职业荣誉感呈现弱化趋势。图书馆职业的基本价值观“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只是停留在倡导层面。西方图书馆则不同,它有较完善的立法,尤其是对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规定全面细致,其中有许多是强制性的。这就在法律或法规层面上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服务规范在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保障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最终赢得读者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近几年,我国也出台了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规定,但由于缺乏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法律规定,没有制约性较强的图书馆法和读者服务的强制性规范,只是一种在道德意义上的倡导,就显得苍白无力。事实上,强制性的法律或法规层面上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制定严格的尺度标准,制定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执行力度,再倡导职业伦理和行为操守,坚持制度约束和精神自律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真正得到落实。

其二,我国图书馆学专业在教育上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价值观的培养,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源头上的原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教育者真诚的付出,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及图书馆员的后续培训中必须注入并强化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内容,而我们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英国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图书馆事业,经费短缺,图书馆员收入较低。然而,职业精神保证了其一如既往地提供着最优秀的服务,图书馆也因此成为英国社会中最受爱戴的文化机构,图书馆职业也因此成为英国最受尊重的职业。这非常值得我国图书馆教育认真学习与借鉴。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职业被动应付,缺乏激情,那么,工作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就很难真正体现出来。我们的图书馆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员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对于这个职业的浓厚兴趣,积极调动他们作为“现代图书馆人”的个性价值和个性潜能,使他们形成坚实的职业精神。也就是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调整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矫正不安情绪以及某些行为上的偏差,不要因为物质待遇的差距就产生心理失落,也不要由于功利意识而导致浮躁风气蔓延。

其三,图书馆从业者自身归属感的缺失,是造成图书馆职业精神缺失的深层的最主要的原因。职业精神具有深层次的复杂性,需要从哲学层面上探究。笔者认为,归属意识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归属需求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上比宗教还要强烈的一种需求,因为在这个层次上,人可以获得心理方面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即归属感。由于人类普遍具有伦理性道德要求,就必然会产生对于社会归属的需求。这种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把自我植入与他人、社会的协调性关系之中,从而找到作为自我生存的社会性安全保障和价值观的社会性支撑的内在自觉理念。人类普遍具有进取性取向的道德需要,就必然会产生关于自我存在的独立性及意义等自我价值意识。一个人有了归属感,他的心灵才能够得以安顿,所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人都应该有归属意识,都有强烈的归属追求。现实生活中人为了自己的尊严,总是希望选择令人景仰的职业和生活,总是希望求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一种普遍而强烈的归属意识,也是人的一种精神内聚力。否则,人若缺失了归属感,他的内心是非常惶恐的,会有一种类似于无家可归者被抛弃或被遗弃的感觉。正如前文所述,图书馆人更为敏感,更渴望心灵深处的满足,更渴望获得归属感。然而,当今时代,由于社会转型,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归属感的缺失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自然,图书馆职业精神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表现出一些不良的精神状态:功利意识膨胀,浮躁风气蔓延;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乏兴趣爱好等等。一些图书馆从业者的灵魂遭到污染,形象错位,放弃了应有的职业价值观,甚至对图书馆事业存在的价值也产生疑问,导致图书馆自身价值和重要性得不到社会公众的完全认同。当然,职业精神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图书馆职业当中,就整个社会而言已经显得日益突出和尖锐,推及而论,比如主体失落,信仰缺失,物欲膨胀,精神空虚,情感淡漠,心态浮躁,心理失衡等等。所有这些,从深层次探究,与归属感缺失、归属意识淡漠有关。

3 归属感与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

美国学者米切尔·戈曼曾提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图书馆新五定律”:(1)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2)掌握各种知识传播方式;(3)明智地采用科学技术提高服务质量;(4)确保知识的自由存取;(5)尊重过去,开创未来。[5]这体现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价值,为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重建提供了某种导向。近年来国内学界也十分重视对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早在2005年《图书馆杂志》(2005年第3期)就提出了“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的专题研讨,此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讨论一直未曾中断。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延展了图书馆学科理论的思路,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领域,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客观而言,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意识使图书馆职业精神发生了新变化,增添了新内涵,这必然为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带来更大意义和价值。因此,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依然是一个重大课题。科学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不仅能够保障信息公平,维护知识自由,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同时更能够积极彰显并有效实现图书馆人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的出台,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又融入了西方图书馆精神的精髓,是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的里程碑。2011年2月,文化部、财政部又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于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院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免,来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这是我国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和经验表明,图书馆职业精神建设不能脱离工作实践。因此,在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重建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走制度约束精神自律相结合的路子,追求自我完善,把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化为每一个图书馆从业者的内心需求。这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实施并完成任务这一项工程,至少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其一,努力提高图书馆人的整体素质,并从体制上激活其竞争能力。21世纪,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世界已快速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尤其是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生长点,知识的传输、创新、应用已成为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甚至是疾病的防治,这一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利用。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机遇,拓展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空间。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的汇萃之地,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及其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包括从业者的仪表、风度、言行、气质等外在形象的塑造。外在形象与学识、专业能力一样,都是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好的从业者,也一定是有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一个有职业精神的图书馆人,他既是具有熟练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专才,又是具有广博知识、懂得现代新技术的通才;他既具有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又具有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诸多挑战且与其他行业公平竞争的能力。

其二,努力提倡和鼓励图书馆从业者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图书馆职业精神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承载着强烈的主观需求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图书馆职业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服务至上是图书馆以人为本职业精神的最直接的体现。因而,人文主义的思维范式在重建图书馆职业精神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从业者个人职业定位,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意义、目标、原则和价值取向;倡导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从业者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不为名利所惑,践行“敬业、奉献、尽责”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职业实践实现自已的职业价值。于良芝博士在《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哲学要讨论的就是图书馆职业的根本问题,她认为,图书馆哲学对职业根本问题的回答不是基于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而是基于一般哲学提供的世界观、认识论和价值观,体现着一般哲学思想在图书馆职业的应用[6]。图书馆职业从根本上说是以满足人的知识信息需求为使命的职业,“人”是图书馆人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众多图书馆学研究者对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进行过不懈的探索,认为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

其三,努力维护图书馆人的价值观、职业权利与职业尊严,使图书馆从业者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真获得一种归属感。现代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发挥要有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方面,图书馆要求每个从业者能够以高尚的职业精神来看待他所从事的职业,从而实现服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图书馆员在付出劳动的同时,也期望有所回报,而获得人生满足感和事业的归属感。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信仰、尊重、致力于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精神,未来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将得到提高,图书馆人的社会角色也将朝着新型知识工作者方向发展。美国一位图情教授每学期都要做一个调查,让学生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他们心中图书管理员,结果排在前面的总是这样几个词:有知识的(Knowledgeable),乐于助人的(Helpful),友好的(friendly),专业的(Professional )。可见,就图书馆从业者个体而言,既有对社会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又有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完善。古今中外许多图书馆界先贤把图书馆事业看作一种崇高的事业,从国外的爱德华兹、杜威、鲁巴金,到中国的沈祖荣、刘国钧、杜定友,无不对现代图书馆职业充满了热忱和自信,他们以自己的职业精神追求真善美,实现其心灵、人文、事业的归属,实现人生价值。

4 结语

归属意识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其来自于人类面对生存而产生的危机感、忧患意识以及对于安顿的追求。归属问题,也应该是每一个文化和每一个民族都要遇到和正视的问题。在人类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归属意识逐渐成为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成为一种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人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归属意识,并相应产生不同的生命结局。作为人,我们不能回避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去的问题。生命价值,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代化的今天,这样的问题对于探究及实践图书馆人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依然十分重要。客观而言,我国图书馆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尚未得到很好的展现,可以努力的空间还很大,职业精神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可以不要像比尔盖茨那样有钱,但我们必须要以自己的职业精神诚实付出,让少者有一个远大前程,让老者有一个充实晚年,这便是图书馆的责任所在,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庆山.关于图书馆哲学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1997,(11):7-9,64.

[2]叶继元.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J].图书情报知识,2004,(5):22-26.

[3]肖希明.论图书馆职业精神[J].图书馆论坛,2004,(6):61-63,76.

[4]程焕文.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1-4,12.

[5](美)米切尔·戈曼.刘嘉,等译.未来图书馆:梦想、狂想

求职意向书篇(1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77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有深入必要研究面向职业需求的读者信息服务,分析图书馆可以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和实现途径,这将是其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高校图书馆提供面向职业需求的信息服务现状

当前,有学者对图书馆开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读者信息服务进行了初步研究。如谭世芬认为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就业政策信息服务、社会需求信息服务、就业方法信息服务等方面。方波等人通过问卷调研发现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在就业服务理念、就业信息资源建设、就业信息服务和图书馆网站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漆俐红等则提出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就业信息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就业信息不够系统、集中而难以查询;没有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没有配备相应的信息咨询人才等使得其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性、实用性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图书馆已经对职业信息服务有所重视。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职业信息服务包括:职教信息、自建的黄炎培职业教育资源、本校专业特色的名师讲座、职教链接,也购买了一些职业培训数据库如职业全能数据库,涉及的职业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也较为全面。但多数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站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布局较为分散,服务方式较为单一,未建立职业信息服务的统一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2高校图书馆提供面向职业需求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图书馆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宏观环境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然而劳动力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难以同步提高,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企业用工需求整体不旺,符合毕业生期望的职位更加不足;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意愿等同市场需求不适应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因此,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校需要建立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图书馆也需要提供完善的职业信息服务。

2.2图书馆提供职业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之所以选择图书馆提供职业信息服务是因为:首先,图书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强调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为用户提供满足职业需求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丰富的数字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完善的信息与共享平台可以为就业信息的提供支持。最后,图书馆具有专业的信息团队,在职业信息搜集、分析、处理、检索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全面获取和了解用人信息、招聘信息和企业需求,并对信息资源进行二次、三次开发,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信息服务。

3高校图书馆提供面向职业需求的信息服务内容

图书馆在开展面向职业需求的信息服务时,不仅要重视毕业生择业期的信息指导,更要帮助学生在一入校时就树立职业意识,不断积累和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其提供专业的、持续的、全面的职业信息服铡C嫦蛑耙敌枨蟮耐际楣荻琳咝畔⒎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3.1建立专业知识库,形成自身特色馆藏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结合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开展专题特色资源建设,不断补充和建设,长期积累以形成专业知识库的专题特色信息资源优势。知识库收集该院校重点特色专业的论文、专利、著作、图片和视频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设计作品等类型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通过主动征集、问卷调查、书目推荐、网络书评等方式收集师生信息需求,真正将用户所需的专业资源纳入馆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同时可以采用云图书馆的理念,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实现更广泛的知识资源共享,服务于更多用户。

3.2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资源平台

建立完善的职业信息资源平台主要包括:(1)设立就业资源阅览室。主要存放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有关的资料汇编,并进行分类排架。(2)建设专门的求职信息网站。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广泛获取网络信息资源,并进行信息筛选与核实,再运用专业的信息组织方法对资源进行分类,设计相关模块做成特色资源,并实现信息导航服务。(3)个性化的职业信息咨询服务。图书馆可以设置职业信息咨询馆员,借助于图书馆BBS咨询、FAQ、电子邮件/电话咨询、表单咨询和实时咨询(微博、微信、QQ等途径)开展个性化的职业信息咨询服务。(4)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图书馆可以利用已有用户行为数据,构建用户兴趣模型,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荐。

3.3开展丰富的职业素养培训

开展丰富的职业素养培训是提供面向职业需求的信息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展职业素养培训主要包括:(1)建设专门的职业素养专业教研室。开设职业素养教育课程,设计全面丰富的职业素养教材,聘请专业职业培训教师,开展职业生涯教学工作,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能力。(2)开展丰富的职业培训活动。如可采用高校联办、校企合办、小型多场的形式举办各类招聘会,求职达人的真人图书馆,名企职业指导,经验讲座,与本校其他就业指导部门合作举办各种类型的求职技能大赛,成立专门的求职技艺学生社团等。(3)开辟职业素养实践基地。图书馆还可根据本校自身特色专业,联合各省、各地区公司、企业、社区等部门,参与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活动,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帮助学生不断开拓就业实践基地,图书馆也可向用人单位提供文献传递和信息咨询服务。

4高校图书馆提供面向职业需求的用户信息服务的实现途径

4.1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服务素质

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因此要做好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人才战略。首先要建立准入制度,在人员能力、学历、专业、职称和年龄等方面要有较高的标准,保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强职业信息服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图书馆职业信息服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素养:(1)专业的职业指导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包括职业心理咨询、职业指导专业背景,致力于职业信息分析和就业指导研究;(2)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3)公关能力,能够主动与用人单位、其他部门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保证信息服务质量;(4)包括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在内的其他能力。最后,完善职业信息服务人员的考评制度,以此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

4.2重视用户职业需求分析

图书馆拥有长期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分析经验,可以建立专门的职业信息需求调研组,由不同领域不同方向的信息研究与利用的专家组成。职业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企业岗位需求分析和师生职业信息需求分析两个方面:①企业岗位需求分析,主要是通过调查、收集和整理企业招聘信息和人才市场需求热点,对有关岗位的人才需求、技术要求、能力要求进行广泛调查,向学校师生提供社会岗位需求报告,为学校教学改革、实习设置提供参考依据;②师生职业信息需求分析,通过各种方式主动收集师生职业信息需求,并将其汇总、归纳、整合、分析,撰写师生就业信息需求报告,并提交图书馆采访部,作为职业信息资源馆藏建设依据。

4.3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

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中心,应该主动了解和适应企业需求,为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搭建桥梁,使双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不断开发校企合作新模式,使合作更加深入和广泛。图书馆在搭建校企合作桥梁的过程中可以从人才培养、信息共享、企业文化、科技成果四个方面着手:(1)在人才培养方面,图书馆应与企业加强合作,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进行课程实习和岗位培训,使学生具备岗位需求的技术能力,与企业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委托培养、联合培养、人员交流等形式,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2)在信息共享方面,首先图书馆可以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及时向企业提供市场和政策信息,课题咨询、远程信息查询和传送,发挥竞争情报优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企业也可将其人才需求信息直接反馈给图书馆,保持职业信息的传递与流通。(3)在企业文化方面,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广泛收集企业信息,挖掘企业文化精神,编写企业发展史,为职工进馆开辟绿色通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4)在科技成果方面,图书馆可以构建本校的<铱夂涂萍汲晒信息库,为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专家服务,特别是属于本校特色专业范围的研究成果,及时向企业进行宣传和推荐,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4.4完善用户职业信息采访、组织、分析流程

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信息专家优势,承担就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通过不断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扩充交流手段,有重点、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就业政策、法规、信息,全面系统地收集在册,通过深入科学的组织和分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不断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供一站式服务。首先,在信息采访方面,图书馆员要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重点把握职业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有用性和时效性,可通过调研用人单位的信誉度对职位信息进行筛选,避免过期、虚假和低质量信息。其次,在信息组织方面,图书馆要针对用户的职业信息需求特点,结合本校办学特点和专业设置,将海量随机、分散、无序的信息资源加以整序、优化,方便师生使用。最后,在信息分析方面,图书馆要对职业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进行分析和调研,整理出二次、三次文献,编写职业信息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谭世芬.谈院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54256+261.

[2]方波,郜宗茂,王友,等.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图书馆的调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4):8790.

求职意向书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034—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有明确能力要求和具体职业目标的教育,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培养具有直接上岗工作能力的学生。《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高职教育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行的“双证书”教育模式,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的高职毕业生。在高职院校中实行“双证书”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实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职院校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或建议。

一 树立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的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在高职教育改革中必须牢固树立;“双证书”教育的就业准入制度理念;持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理念;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地位的理念;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的理念;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等理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结构性就业难题,转变就业观念,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大众化就业观。高职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一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在教学中开展技能强化培训和鉴定工作,使每个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拥有一份学历证书的同时,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技术和技能,拥有一份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加就业的筹码、拓宽就业的渠道。

二 深入开展高职院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教育

高职院校要将“双证书”教育理念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把“双证书”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和择业方向,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新生抓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专家报告会、学生现身说法、黑板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尽早地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对就业条件要求的重要性,及时传达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有关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新政策、新制度、新措施,及时传递新开考的职业工种(项目)信息,供学生有多种选择的机会。

通过广泛开展高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学生对什么是职业资格、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深刻的认识。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要使“职业资格证书是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打开就业大门的金钥匙、就业的通行证”成为学生学习中相互勉励的金言玉语。

三 推进“双证书”教育的有效运行模式

实行“双证书”制度是深化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的有力措施,对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为适应“双证书”教育的要求,高职教学必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知识应打破学科体系,按照职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本质是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实际职业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双证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要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的对接,在培养方案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训项目上,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教学体系,重新建构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园林技术专业为倒,其课程体系的建立如下:

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 职业能力要求(见图1)

课程开设(见表1)。

图1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对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