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金色的草地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0 00:04:04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1)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情趣”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并得到相应的实践。关注课堂整体、重视教学方式、注重情趣与理趣的有机统一、促使人生实践与学习活动的协调是情趣教学的重要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情趣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四个方面的要求:(1)把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表象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儿童中占据主导地位。(2)帮助小学生形成持久动力,真正做到让“兴趣”成为小学生的老师。(3)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深化小学生对生命的体验。(4)在与知识的融合中,帮助小学生感受人文精神的力量。从情趣教学的思想内涵来看,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尊重和保护小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人文教学环境,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

二、有效展开语文情趣教学,开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激“情”引“趣”,牵引学生思绪

激“情”引“趣”,“激”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引”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和“引”的有机融合中,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牵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可以采用“听说结合”的方式,亦即学生“听录音”和教师“说旁白”相结合,并加入相配的音效,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

1.问。师:“同学们,你们通常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会根据实践回答道:“绿色。”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它又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已经被激发,接下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了。

2.听。听,需要教师以文章内容为依托,在为学生播放录音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旁白,让学生来听,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教师准备的录音必须是柔和且富有情感意蕴的,并且要把握时长。而在播放音乐的工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描述:“大家想象一下,自己的家在乡下,窗前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每当蒲公英盛开的季节,就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微风吹过,蒲公英的绒毛划过脸庞,软软的,可舒服了!……但是自己却无意间发现:蒲公英盛开的季节,中午的草地是金色的,晚上的时候它又变绿了。”此时教师需要牵引学生的思绪:“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课堂吧。”

(二)品“情”悦“趣”,激发学生学情

这里的品“情”悦“趣”,“品”的是作者的情感,“悦”的是文章的趣味。这就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富有情趣的朗读,在文字和声音的感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开始的好奇到最后找出问题答案的开心情感。教师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如在读“我和弟弟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洋溢着欢快之情,语调要稍微轻快一点。而读到“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是为什么呢?”这段文字的时候,教师要充满好奇之情,语调要稍微深沉一点。另外,教师在读的过程中要以文中的问题为引导,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探“情”创“趣”,深化学生思维

在情趣教学的过程中,在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就要带着学生进入到问题探索环节,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探“情”创“趣”,“探”的是作者的情感变化,“创”的是问题求知的乐趣。在《金色的草地》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就已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了:“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再一次融入到文章之中,二度体验作者由好奇到喜悦的情感变化,共同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读学生进行适时引导,例如教师问:“你们想知道草地由金色变绿色的答案吗?”学生答道想,那么教师要进一步指引:“那就在文章中找出这样一句话: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然后提示学生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2)

1 一身及阴部麻木案

患者,女,28岁。2006年5月就诊。患者一身麻木,特别是阴道麻木,并时作痉挛,且四肢有时疼痛。熊教授以补肝汤治之,半月而愈。两年后复发,于2008年4月13日就诊。症状与两年前相同,患者唇色淡白,面色少华,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熊教授再用补肝汤合天麻虫藤饮治疗。处方如下:当归10 g,生地10 g,川芎10 g,白芍20 g,枣仁20 g,木瓜20 g,甘草6 g,麦冬15 g,野天麻20 g,全蝎6 g,蜈蚣1条,僵蚕20 g,地龙10 g,鸡血藤15 g,钩藤15 g,海风藤10 g。进十五剂,诸症悉平。按:麻木是气血不运或风邪痹阻,以致经脉闭塞而成。本案患者的特点是阴道麻木痉挛。阴部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因此熊教授用补肝汤滋阴养肝补血,天麻虫藤饮祛风通络除痹,这样抓住了病变的关键,自然药到病除。

2 指甲沟肌肉萎缩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3)

颜正华教授是我国首批国医大师、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和中医药教育家,临证治验甚众,尤擅长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病证的诊治。笔者依据多年来跟随颜教授应诊体会,对其诊疗淋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希冀为继承、发扬颜教授学术思想和提高中医淋证诊疗水平提供参考。

1 辨证论治

1.1 热淋

证见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伴有发热,口苦,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以八正散加减。如大便秘结、腹胀者,则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以通腑泄热;若腹满便溏,则去大黄;若伴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0B0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93124、7112075);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JJ-2010-70);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课题(JYB22-JS020)

通讯作者:张冰,Tel:010-84738606

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则去大黄,加生地黄、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小腹胀满,加乌药、川楝子行气止痛;若头身疼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加金银花、连翘等宣透热邪。

1.2 石淋

证见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靡,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治以清热利尿、通淋排石。方以石韦散加减。

1.3 膏淋

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沉淀如絮状,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分清泌浊。方用萆分清饮加减,亦可加土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之力;若小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小便夹血者,加小蓟、白茅根、芦根。虚证表现为病久不愈,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轻,但形体消瘦,头昏乏力,

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治以补虚固涩,方用膏淋汤加减。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

1.4 血淋

实证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或见心烦,舌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若出血热象显著者,可加黄芩、白茅根、茜草炭;若血多痛甚者,可另服三七粉、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虚证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明显,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补虚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亦可加墨旱莲、阿胶、小蓟、白茅根、槐花等以补虚止血。

1.5 气淋

实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尽,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治以疏肝理气,方用沉香散或香苏散加减。虚证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无华,舌质淡,脉虚细。治以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男,45岁,机关干部,2000年1月13日初诊。1998年2月,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经西医治疗后缓解,但此后反复发作。近因劳累,出现尿频、尿急、尿时灼热疼痛、尿道坠胀、腰部酸痛、下肢浮肿等症,大便调、日一行,纳可,眠安,舌黯红,苔白薄腻,脉弦细。辨证:湿热下注,肾虚饮蕴。治以清热祛湿、补肾利水。处方: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牡丹皮10 g,茯苓皮30 g,赤小豆30 g,泽泻12 g,白茅根30 g,益母草30 g,鱼腥草(后下)30 g,土茯苓30 g,炒黄柏6 g。水煎服,每日1剂。

2000年1月2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7剂后症状有所改善,但昨日又因劳累而出现左侧腹胀、抽搐,牵及腰部,尿频。现左侧腹胀、抽搐,牵及腰部,尿道坠胀,尿频,尿急,尿时有灼热感,心烦,心悸,易急躁,全身乏力,喜汗出,大便调,纳可,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丹参15 g、盐知母10 g、麦冬6 g、黄芪15 g,去山茱萸,改炒黄柏10 g。

2000年2月17日三诊:服上方14剂后症状已消,但近来又因工作忙碌而再次发作。现尿频、尿急、尿少色黄,尿时灼热疼痛,尿道坠胀,腰部酸痛,下肢浮肿,大便调、日一行,纳可,眠安,舌黯红,苔白薄腻,脉弦细。上方去土茯苓。患者继服14剂后,诸症基本消失。

按:本案证属《诸病源候论》所云“肾虚而膀胱湿热”者,属“热淋”范畴。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腰为肾之府,湿热之邪侵犯于肾,则腰部酸痛;水湿内聚,三焦决渎失司,膀胱气化失常,则尿少;水湿横溢肌肤而致水肿。故以清热利湿消肿为治疗的基本原则。

方中茯苓皮、赤小豆、泽泻、白茅根、益母草、鱼腥草、土茯苓、炒黄柏等均为清热利湿或利水消肿药。但结合舌脉,患者有阴虚表现,考虑到清热利湿之品多为苦寒之品,易耗气伤津而使已亏津液更亏,故酌情加入了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等调补气阴之品,以防“邪去而正亏”。诸药合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以求药到病除之效。二、三诊时,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因劳累后发作,乃虚不胜邪,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入黄芪以扶正,诸症基本消失。

案例2:患者,男,38岁,2008年11月22日初诊。3年前,因小腹绞痛,排尿时尿道疼痛,被诊为“尿路结石”。2周前检查发现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结石(3 cm)。现腰部无不适,排尿涩痛,大便每日1~2次,纳可,眠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湿热蕴结。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处方:川牛膝15 g,金钱草30 g,猪苓15 g,茯苓20 g,泽泻12 g,车前子(包煎)15 g,薏苡仁30 g,滑石15 g,鸡内金12 g,益母草30 g,决明子2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08年11月29日二诊:服药后诸症缓解,现小便黄,大便正常,纳可,眠可,口干,舌红,苔薄白,脉弦滑。守上方加黄芪20 g。继服7剂后诸症平复,随访半年未见发作。

按:淋证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本案西医诊断为尿路结石,中医属淋证中之石淋。结合舌脉,辨证为膀胱湿热,尿路结石。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药用猪苓汤加减。方中川牛膝、金钱草、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滑石、益母草均有利湿通淋之功;金钱草、鸡内金为消结石要药。二诊时,颜老考虑痛久砂石不去,易耗气,故加黄芪以补气利尿。患者共服14剂后,病情大为改善。

案例3:患者,男,48岁,2009年3月28日初诊。2个月来,患者尿频、灼痛、尿不尽、有分叉,口干,遇凉则欲排便,但排不出,纳眠均可,舌红,苔黄腻,脉沉滑。辨证:膀胱湿热。治以清热利湿通淋。处方:炒黄柏10 g,车前子15 g,车前草30 g,鱼腥草(后下)30 g,白茅根30 g,瞿麦12 g,萆15 g,滑石15 g,甘草6 g,王不留行12 g,蒲公英12 g,赤芍15 g,牡丹皮10 g,丹参15 g,泽泻15 g,海金沙(包煎)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51-01

1 当前研究现状与意义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之地,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甘南自古以来就是安多藏区的文化核心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了十分丰富而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其呈现出独有的神秘与魅力。我们依托本地方的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因此,开展《甘南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2 甘南藏族本土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适宜的教学素材

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州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对甘南地区的本土艺术资源进行了收集和筛选,整理出了适合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内容和教学素材,让幼儿通过欣赏、绘画、手工、唱歌、舞蹈等艺术形式来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主要教学素材及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藏民族服饰:藏族有着自己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甘南地区藏族服饰色彩艳丽、配饰独特,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依据其突出的特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夏河、卓尼、舟曲等地区的服饰特点,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现服饰的色彩与装饰。

(2)民族音乐:藏族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包括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等,各具特色鲜明。如:甘南地区锅庄的音乐朴素、热情,结构简练,适合幼儿学习表演,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进行改编。再如藏族说唱音乐,内容多为长篇民间故事或叙事诗,如《格萨尔王传》等,在幼儿园中可作为音乐欣赏教学内容,让幼儿感受藏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风格。其次是藏戏,藏戏在幼儿园中可作为欣赏教材,也可引导幼儿认识制作藏戏面具,进行简单的藏戏表演等。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主要引导幼儿认识札木聂、热巴鼓、巴郎鼓等乐器,通过音乐欣赏和歌曲创编活动,感受藏族音乐优美的旋律和变换的节奏。

(3)自然景观;甘南藏族自治州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甘南草原水草丰茂,风景优雅,有许多著名的风景区,我们选择了尕海湖、黄河首曲、夏河桑科草原和临潭冶力关4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作为教学资源,在幼儿园中,可充分利用本地区自然景观特点,并应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草原的自然风光。

(4)传统工艺(唐卡、帐篷):唐卡系藏文音译,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甘南的藏族同胞多普遍使用两种帐篷:一种是用黑牛毛线纺织成的黑帐篷,另一种是用白布缝织成的白帐篷。帐篷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装饰图案,在幼儿园中我们主要以欣赏、涂色、创编和绘画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掌握丰富的艺术表现技能,充分感受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5)特色建筑(拉卜楞寺院):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县城西郊,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幼儿年龄小,对拉卜楞寺的历史背景,宗教文化幼儿无法理解,因此,我们结合绘画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认识它的建筑特色。

(6)饮食文化(酥油糌粑、奶制品、蕨麻、手抓肉)。藏族地区丰富的饮食文化也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认识、制作、品尝等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美食,并学习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美食的特点。

3 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本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够使幼儿对家乡的本土资源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丰富幼儿对本土资源特色的真实体验,有利于激发幼儿对藏区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以下是在研究过程中开展的几个较成功的案例。

(1)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系列活动“小脚走甘南”活动之一:大班综合活动《草原上的金莲花》。美丽神奇的大草原是甘南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金莲花的制作方法,加深对玛曲黄河首曲大草原的了解和认识,将制作好的金莲花装饰在以玛曲大草原为背景的主题墙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对比,交流。将幼儿制作胡金莲花装饰在以大草原为背景的主题墙上后,孩子们认真的欣赏着,沉静在成功的快乐中。

(2)以传统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活动《多彩的帐篷》。甘南藏族地区多彩的帐篷,形成了独特的藏族帐篷文化,其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色彩明快、装饰性强,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很大的挖掘和利用价值。因此根据课题目标和要求,设计并开展了“多彩的帐篷”这一主题活动,加深对帐篷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以民族服饰,特色建筑、饮食文化、民族音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活动。如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项链》、音乐游戏《猜猜我是谁》、中班美术活动《面具唐卡》、音乐活动《三只羊》、大班舞蹈《快乐的锅庄》、大班藏戏表演活动《扎西德勒》、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活动,极大的充实了幼儿园的活动素材,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从中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

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我们充分挖掘出了本地区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区幼儿艺术教学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并将其纳入到了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中,让幼儿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对藏族民间文化的热爱,感受藏文化蕴涵的独特的形式美,增强了幼儿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了幼儿对本土艺术的感知、理解与体验,引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使甘南本土文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5)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党员思想根基。林草局党支部注重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充分运用“学习强国、龙江先锋、伊春党建”等线上学习平台开展学习教育,确保政治学习不受疫情影响,学习成果入脑入心。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围绕视察伊春的指示精神先后开展了2次专题研讨,对照的特指要求深入查找了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了问题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

聚焦提升组织力,夯实支部基础建设。林草局党支部以建设优秀党组织为目标,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书记每季度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杜绝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2020年以来,林草局党支部共召开支委会12次、支部党员大会3次、支部书记讲党课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组织生活会1次、党员集体学习27次,使得党员的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锤炼。2020年以来,林草局党支部共党建信息47 条,被区委宣传部、组织部、纪委、党史学习领导办公室采纳发表4条。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吸收新鲜血液,2020年以来,共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其中的3名同志已经于2021年4月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2020年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支部先进党员12名,向区委组织部推荐2名区级优秀党员。

勇挑重担站立排头,打赢防疫阻击战。林草局党支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把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全局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第一时间成立了本单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防控指南等相关措施,成立了“农业农村、动物疫病防治、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三个工作专班,深入到农贸市场、山特产经销店、畜禽养殖户、农村及林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组织50名党员干部,分设三个小组深入到农村防疫卡点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对所有入村人员严格执行“扫码、测温、戴口罩”三项措施,对入村车辆做到“一车一杆”,共检查进村车辆535台次、人员1386人次,劝返入山祭祀活动25起,春节期间发现疫区返乡探亲人员1人,值守人员立即上报区指挥部进行处置。林草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选派7名工作人员下沉到我区4个行政村,指导农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农村人口基本台账、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管理台账、农村外来人登记台账,严格落实“严七条”管理办法,配合村委会加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织密农村疫情防控网。成立临时党支部三个,20名党员干部主动请战,争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小喇叭”、当好攻坚“排头兵”,用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战疫”一线高高飘扬。

开展专项行动,助力建设文明金林。林草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主动承担金林区至伊美区公路沿线的垃圾清理工作,共出动党员干部40余名,先后用6个工作日清理伊鹤公路金林区段道路两侧白色垃圾3吨。结合学党史“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林草局共承担17栋楼房卫生清理工作,清理各类生活垃圾6吨、小广告1000余张。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乐园村开展“美丽乡村”活动,共清理排水沟400米、垃圾5吨、栽植绿化树5300株,为村民营造出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为我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6)

1 口中多涎案

例1 侯某,女,22岁。2005-05-10初诊。口中多涎近3年。3年前因意欲减肥,不食主食,仅以苹果等水果充饥,持续6个月余,出现口中多涎。刻诊:口中多涎,伴胃脘胀满,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质淡有齿痕,苔白润,脉缓弱。予甘草干姜汤。药物组成:炮干姜30 g,炙甘草15 g。日1剂,水煎分3次服。服至第3剂,多涎症状明显缓解;7剂后口中多涎消失,其他症状亦明显缓解。

按:《金匮要略方论·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曰:“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甘草干姜汤为理中汤之半,既有温肺复气之功,又有补脾建中之效,临床可以治疗肺气虚寒所致肺痿病,也可治疗脾阳虚弱所致的脾胃病。本例患者由于过食生冷而伤及脾阳,脾失运化之功,出现口中多涎之主症。结合诊脉望舌,诊为中阳不足,不能摄津。予甘草干姜汤,方证相对,故获良效。

2 右腿屈伸不利案

例2 露某,男,18岁。2008-02-16初诊。1个月前因车祸导致脑出血,并多处损伤,经当地医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刻诊:右侧大腿弯曲蜷缩,屈伸则痛甚,夜不能寐,痛处无红肿,膝关节尚能活动。诊断为骨盆环单处骨折后损伤。予芍药甘草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药物组成:白芍药30 g,赤芍药15 g,薏苡仁30 g,败酱草30 g,炮附子10 g,甘草20 g。日1剂,水煎取汁400~500 mL,分3次温服。服药1剂,腿痛减轻,但仍不能屈伸; 6剂后疼痛明显缓解,右腿已能屈伸;继服5剂,右下肢症状消失。

按:上方为《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与《金匮要略》治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之合方。《伤寒论》说:“脚挛急……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刘渡舟先生亦以芍药甘草汤治“下肢拘挛不伸”。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炎等作用。《本经》记载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薏苡仁、败酱草并用,清热解毒排脓;《本草正义》谓附子“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可以振奋周身之阳气。

3 止痛药致呕吐案

例3 张某,女,69岁。2008-05-13初诊。素有胃炎病史,食欲不振。因摔倒致一侧下肢疼痛,自行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300 mg止痛,出现呃逆,呕吐不能饮食,甚则水入即吐,遂往某医院治疗。治疗20日,仍呃逆,不能饮食,水入即吐,并自觉胃中灼热感,可闻及振水声,无矢气。予小半夏汤。药物组成:姜半夏30 g,生姜15 g。日1剂,水煎,12 h内分4~5次少量频服。当日下午服药后,晚上则呕吐止,并闻及矢气声,能进食。次日晨进食米粥未吐,而后服阿胶又引发呕吐,停服阿胶,再进上方,吐止未复发。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7)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64-02

2015年2月19日,甘肃省博物馆为迎新年,特意举办“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该展览由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博物院和甘肃省博物馆承办。作为策展人,笔者主要负责展览的策划、引进,文物的点交、布置摆陈,展厅的规划,展览册页的制作,辅助展品的制作布置,说明牌的制作等工作。文物展览是一件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协调各个方面、部门。下文主要结合笔者参与策展的实践,谈谈自己对文物策展的一些看法。

先谈这次展览的主标题。标题是观众对展览的第一印象,它既要准确概括展览的主要内容和需表达的思想,又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题目还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此次展览的大部分文物引进自内蒙古博物院“相映成辉――草原丝绸之路文物展”,此外还借展了其他省市的一些文物。展览表现出各种文明与草原丝绸之路文明的相互影响、交融的主题。所以在对这次文物展览命名时考虑了很多方案,主要有“文明碰撞的火花”、“碧野遗珍”、“鹰翔欧亚”、“鹰翔朔方”、“朔方翔鹰”等。经过斟酌,我们认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各个民族如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等,无不对鹰有着崇敬之感。这次借展的文物中,内蒙古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朔方虽为汉代之郡名,但在《尚书》①、《诗经》②、《尔雅》③中,朔方皆为北方之意。最后确定“朔方翔鹰”作为这次展览的主标题,以“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作为副标题。

再谈序厅的场景与布置。序厅是最先映入观众眼帘、也是最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区域。在进门的背景墙上首先喷绘了一幅长度有60余米的草原风光图片,上面用红色的大字书写“朔方翔鹰”及其副标题“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在背景墙前方模仿草原做出了一小块草地,特别是在草地中间做出了一条小溪。溪流在草原上就像血液在人体中一样重要,滋润中草原的万物。在序厅中安装的带有电动装置的这条小溪,其潺潺流水和专门放养的游动的小鱼为平静的展厅增添了许多灵动的色彩。在序厅中,观众一进展厅就能看到,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下面有绿油油的草原,草地一直延伸到观众的脚下。在草地中间有一条欢快的小溪在歌唱,小溪中鱼儿在游弋。在序厅的左侧角落中设计了一棵大树,树上立着一只威武的雄鹰标本,与展览标题“朔方翔鹰”相得益彰。

在展览中,特别是这种穿越数千年、横跨几万里的文物展览中,地图的作用非常重要,对展览的辅助说明和对展品的理解至关重要。在这个展览中,我们使用了好几幅地图,首先序厅右后侧的100余平米的墙上制作了一幅草原丝绸之路的大地图,在展厅内的隔墙中制作了面积较大的“青铜时代欧亚草原诸考古学分布图”、“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分布图”以及“欧亚草原青铜文化分布示意图”等,在柜内图版上也制作了草原文明地区的北朝、唐、辽、元等不同时期的地图。在参观展览时,这些地图对于观众把握时间、空间关系大有帮助。

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共有200余件(组),主要以引进内蒙古博物院的文物为主,另有甘肃省博物馆少量文物。文物类别包括金银、玉石、宝石、青铜、玻璃、陶瓷和丝织品等。整个展览基本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东西方文物的初遇――石器时代到夏商”,第二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的肇兴――春秋到战国”,第三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秦汉时期到辽代”,第四部分“草原丝绸之路的鼎盛――元朝”。我们发现,这种分期方式与中原地区传统的以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分期有所不同,是按草原地区文明兴起与发展的历程,以文物来展示,客观地反映出了草原丝绸之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状况。展品中有不少国家一级文物,为本次展览增色不少。

第一单元重点文物中的“红陶女神像”,时间上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该塑像是用写实手法塑造的女性形象,头顶有一圈盘发,双手放在胸前,面部用镂空的线条刻划眼与嘴部,夹砂褐陶质,火候较高。红山文化女神雕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崇拜。西方早期文化中也盛行祈愿生育而衍化出丰产女神的形象。另外展出的“骨柄石刃刀”也颇有特色,刀身骨质,呈扁平长条状,前端尖利,在刀身内侧刻槽,槽内镶嵌石叶,石叶外缘加工出刃,此刀属于骨石复合工具,石刃是用粘接方法固定,粘接剂可能是骨胶,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④在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以打制精细的细石器和大宗的陶器为主,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装饰特点,对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有交流和借鉴,这两组展品在同时期的中原文化中罕见,却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同时期的发现物相似。

在第二单元中,主要展出具有北方草原特色的兵器、马具及动物纹(形)饰牌、饰件等具有“斯基泰三要素”的文物,展示了欧亚大陆草原早期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其中“兽纹青铜短剑”的时代为战国时期,剑柄铸双鸟头,扁平柄上装饰四组相对呈蹲踞状的动物纹,身饰重圈纹。剑格两端亦铸双鸟纹,剑身上面饰10只呈伫立状动物纹。此剑制作精细,造型别致,为短剑中的珍品。这次展出的内蒙古博物院镇馆之宝“鹰顶金冠饰”,时代为战国时期,金冠采用模铸、錾刻及镶嵌工艺制成。分为冠顶和额圈两部分。冠顶以半球面为底,饰连弧边,刻画雄鹰俯视狼与羊争斗的画面。松石做鹰首饰。额圈由三条绳索半圈形金圈插铆连接而成。圈端部分分别浮雕虎、马、羊图案。整个金冠饰造型奇特、制作精湛,充满了浓郁的草原气息。⑤

第三单元,主要展出黄金饰品。自战国晚期到辽代,是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鲜卑族南下并入主中原,不仅为中原带来了极富生气、极其活跃的文化品质,更带来了欧亚大陆诸民族的文化气息,促进了民族与文化的交融,并为隋唐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唐余绪的辽王朝,两重政治体制的建立,多民族的社会构成,辽阔的疆域,为东西方的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这一部分的文物中,黄金饰品占有很大比例。作为装饰物,黄金历来就是草原游牧民族的至爱,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具有相同或相近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在装饰上的一个共同特征。在该陈展单元中,“鹿头形金步摇冠饰”极具特色。时代为北朝时期,步摇冠饰整体为鹿首形,鹿角枝尾均挂有叶形金片。鹿的五官边缘有粟珠工艺制成的图案边框,内镶嵌水滴形的各色宝石。有学者认为,摇叶装饰为慕容鲜卑文化特色,其渊源于西方,一直广泛流行于中亚和中国西北的草原地带。此类饰物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自西亚传入中国,其后几个世纪逐渐与中原汉式步摇相结合,并在3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在辽西一带流传开来,此后继续东传,曾对三国时期的朝鲜和古坟时期的日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⑥还有一件“镶宝石金冠饰”也非常独特,由一金条围合而成,其上焊接有由细金线、金片编成的花卉虫鸟,其间多镶嵌宝石。此冠造型奇特,制作工艺精美。当为公元2世纪前后受希腊化影响下的中亚地区的文物,反映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与西域、西方的文化交流。

第四单元主要展示元代文物。蒙元帝国建立后,便利的陆路、海路交通,统治者实施的各项政策,为蒙元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草原文化、中原传统文化、域外文化在此得到了充分的碰撞与升华,从而加速和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展品中有一件“黑釉葡萄酒瓶”别具特色,器身细长,肩上阴刻“葡萄酒瓶”四字,肩以下施黑釉,通体为瓦沟状凸弦纹。葡萄最早为古代埃及人栽培,我国西北地区很早就从大宛、康居等地引进种植葡萄。到了元代,饮酒之风盛行,在宫廷设有葡萄酒室。现藏波士顿美术馆金代无名氏作《文姬归汉图》中绘有此种葡萄酒瓶,在蒙古国和林城也出土了磁州窑的葡萄酒瓶。⑦另外展出的一些景教文物也颇为引人注目,有两件铜质“景教徽识”,又称花押,一件呈十字架形,中心饰有万字纹,另一件为六芒星形,中间为圆形,饰十字形纹。两花押背后均有钮,景教十字形徽章多发现于内蒙古地区,是宋元时期蒙古部落景教流行的物证。徽识背后有钮,可以系佩,也有押印的用途。徽识以十字为骨干而变化出多种样式,外缘多呈六角形或八角形。

对于文物展览的布展,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对文物和文物背景的了解和熟悉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和更正确地展示文物的精彩之处和本质特征。在以时间为主线的展品陈列中,也不要完全拘泥于此,例如在第一单元中,文物主要有青铜短剑,另有大量的车马器和金银器,但时代有的为春秋,有的是战国,如果完全按时代陈列,不同类别的文物会夹杂一起,给观众带来重复、凌乱的感觉。所以在布展时将三类文物分别摆放,显得条理清晰,对比效果强烈。另外在第四单元中的佛教文物、景教文物虽时代略有差别,但分门别类地陈列,不仅展出文物井然有序,而且让观众一目了然。

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与西方世界的交通、贸易之路。它极大地促进了民族与文明间的对话,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中时代最早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信通过这次展览,观众能够领略到它的风采。

[注 释]

①《尚书・尧典》:“申命和叔,宅朔方。”

②《诗经・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③《尔雅》云:“朔,北方也。”

④塔拉、吉平:《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古》,2008年第7期。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8)

2008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国有资产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将原来的《国有资产法(草案)》名称改为《企业国有资产法(草案)》(下称《草案》),并对2007年底审议的草案一审稿进行了修改,不过基本延续了草案一审稿的思路。

由于《草案》对一些体制性根本问题没有给出答案,比如对金融国资的监管定义模糊,对国资委定位未进一步明确,对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界限仍没有厘清,因此,在业内大多数人士看来,《草案》是一个对国资管理现实的妥协版本,缺乏对国资改革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

“《国有资产法》不可能一步到位,我们是客观反映现状,只能通过阶段性实践逐步完善,争取年内出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国资委定位悬搁

在《草案》一审稿中,最具争议的内容当属第十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授权的其他有关部门、机构(以下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对于国资监管体制的这一界定,在一定程度上与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的既有框架有所偏离。

按照现有格局,对于国资监管,除了国资委,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烟草局等都负有部分国资监管职能。经营性国有资产,仅仅在中央层面,除了国资委监管的150家央企,还有众多金融类国企和各个部委下属的近5000多家国企,广泛分布在铁路、邮政、农垦、烟草、教育、文化、科技等系统。

在对《草案》一审稿征求各方意见时,有声音称,按照国务院的现行规定和改革的实际做法,目前绝大多数非金融类企业的国家出资企业,都是由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只有少数行业的国家出资人企业,是由政府授权其他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一改革在实践中已取得较好效果,因此上述提法应做适当修改。

在这一背景下,二审稿《草案》中,上述规定修改为两款:“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

据了解,对于后者,参加二审的委员们仍存在颇多看法,认为这明显不符合政企分开的改革要求,这样的结果是将现实中并不符合改革要求的一些过渡性措施从法律上加以肯定和迁就,会使政企不分有了合法的依据。其症结在于,应对国资委的定位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关于国资委的定位问题一直有三种观点:其一是国资委仅作为代表国务院的出资人,即只负责经营活动;其二是国资委仅定位为行政部门,即监管人;还有一种观点是,同时拥有出资人和监管人的双重角色。

“原本期待国资法对国资委有一个法律定位,现在看仍然是一个妥协的立场,没有解决部门‘打架’的问题。”国资委一位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本次审议的结果是中性的,而国资法的本质问题在于政企、政资分开的方向是否坚持,政企、政资分开到何种程度。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人士对此回应称,“改革还在实践探索中,等实践成熟才可以下结论;国资委作为国务院的特设机构,是事业法人、企业法人还是机关法人?这一定位的明确,是国务院的职权,现在的《草案》是给改革留有空间,不可能天衣无缝,但也不否认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向,由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

金融国资依旧模糊

根据2007年底的一审草案,《国有资产法》仅适用于经营性国有资产,即国家对企业的出资和由此形成的权益。而多位审议《草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则认为,作为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经营的基本法律,《国有资产法》应该适用于经营性、行政事业性及资源性国有资产,应该是个“大国有资产法”。前述概念被认为涉及的调整范围过于狭窄,涵盖面很小,是个“小国有资产法”。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同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国资委研究认为,此次《草案》主要是针对维护企业国有资产权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出的规定,目前企业国有资产的概念已广为使用,将该法名称定为“企业国有资产法”更为恰当。同时将《草案》对于企业国有资产的定义相应修改为,“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这一定义事实上已将国有金融企业囊括其中,否则调整范围太窄。”前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人士向《财经》记者指出。

尽管如此,二审稿中并没有具体规定金融国资的监管问题,仅作出框架性规定,“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谁是中国金融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这是一个越来越难回避的问题。截至2007年末,中央级金融类企业国有资本总额1.2万亿元,占全部实收资本的80%以上,管理的资产总额已逾40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国资监管体制一直处于模糊地带。目前已公布现有相关证券、期货、商业银行、基金等金融类企业法律法规,均未明确对金融国资的监管,而对这部分金融国资的管理职能,实际上仍分散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发改委等政府的不同部门,仍是“九龙治水”的局面。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曾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中强调,财政部并未被明确赋予完整的国有金融资产的出资人职责。根据中编办文件精神,财政部对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基础管理方面,即对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转让、清产核资等。

“金融国资的监管职能实践中是由财政部在管,管理得是否到位,由国务院裁定。”前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人士表示。而是否最终应由财政部履行这一职能,尚停留在各个层面的争议之中。

《草案》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向《财经》记者表示,《国资法》的初衷,是延续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条例》)的原则。“对一些争议较大、含义不清的具体问题,宜由国务院拍板确定,法律中不作具体规定。”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9)

习俗。

新疆哈萨克族服饰文化概述

哈萨克族多生活在山区、戈壁和高寒地区,因而服饰也都带有较浓的高寒草原游牧生活的特征。哈萨克人服饰选材多用动物皮毛制成,使用较多的是狐狸皮、貂皮和羊皮,其特点是宽大、厚实。[1]牧民放牧的流动性极大,生存气候多变的环境中,穿着表现出极强的御寒性。哈萨克族名族服饰除了发挥遮体护身的作用之外,其关键还在于讲究服饰的审美情趣,以及在不同场合、不同时期的穿着具有不同的特色,还反映了这个名族的等级分化和艺术气息,并随着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变迁,逐步的变化和发展。

在岁月的历史长河中,哈萨克族人缔造了丰富多彩的名族文化和文化艺术。哈萨克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在名族服饰艺术中也具备鲜明的艺术特点。由于他们的服饰都与所生活的环境、、图案、图腾意识、生活方式习惯有关,因此在服饰的款式、图案搭配与造型以及色彩搭配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哈萨克族名族服饰特征

1.帽冠

公元前7-4世纪,哈萨克族的先民―游牧在中亚一带的塞人,就以戴尖顶帽闻名,被称为戴尖顶帽的塞种人。清代《皇清职贡图》记述:“头目等戴红白方高顶皮边帽;妇人辫发双重,聘珠环;其先名男妇,则多为毡帽。”[2]

由于地域环境和气候温差,帽冠呈现不同类型。阿勒泰地区牧民,冬天戴尖顶四棱形狐狸皮帽,皮帽两侧有护耳扇,帽后沿垂下,帽冠呈三叶形状。讲究的牧民用紫红、黄、墨绿等色调的绸缎做面。高大、厚实、绒毛柔和、外形美貌的帽冠,既能抵御风寒又能保护颈脖。三叶型皮帽,成为一种标记与符号,一看就知道这是哈萨克人健朗的雄姿、身影。伊犁地区的哈萨克人,在夏季戴以细白毛制成的毡帽。帽檐上,四周镶黑边,帽顶呈方形,远远望去,洁白耀眼,引人注目。

哈萨克族妇女婚前带平顶绣花帽和布或水濑皮做的圆帽子,帽绣花,顶部插有鹰的羽毛,象征勇敢、坚定。他们必在帽上带巾,头巾分为三角形和方块形两种。女孩子出嫁时候戴“沙吾克烈”(红色尖顶)帽,插羽毛。婚后一年,换戴方巾,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改戴绣有花纹的套头巾。套头巾花纹以年龄而定,三四十岁以下色彩艳丽,中年妇女色彩淡雅,老年妇女只戴白色套头巾。

2.服装

哈萨克族男子的衣服,大多用牲畜的毛皮制成。他们穿着的皮大衣,不仅宽大厚实且具有耐穿的的功能。皮大衣款式多为合领、对襟、长度过膝、下摆不开衩、无扣,袖长过指、以盖住脚踝为限。此款式与新疆出土的交领衣相似。

皮大衣白板朝外,毛朝里,不装布面,腰束宽皮带,服带生活小物件,适应放牧需要。如果出门走亲访友,则穿富有名族特色的,带有装饰韵味的皮大衣。皮大衣款式别致新颖,用经过选择的黑羔皮褂,大衣面多是解释的黑条绒布,讲究的也用绸缎铺面。皮袍装,表现牧民们的雄浑、奔放、粗犷的性格和审美观。

哈萨克男子的衬衣多用白布或其他布料做成,衬衣的领子一般为直翻领,年轻的男子的衣领上刺绣着五颜六色的的图案。夏天,男子喜欢在衬衣外面穿上棉坎肩或者皮坎肩,并扎上腰带,佩戴上小刀。单上衣一般用条绒布制,富有人家用毛料缝制。[3]

哈萨克族妇女都爱穿连衣裙,姑娘和爱穿袖子绣花的,下摆带有多褶的连衣裙,裙子的颜色多为红、绿和淡蓝色大花的。居住在高原牧区的居民,日照强烈,服饰颜色以浓艳明丽为主。妇女们穿着红艳艳的连衣裙,外罩绣花边的坎肩,胸前缀饰彩色扣、银饰等装饰品,色彩相宜,艳而不俗。走亲探友或喜庆的节日,则套上一件过膝的坎肩,胸前缀饰宝石、金、银饰片,金光闪闪耀眼

多姿。

3.鞋、靴

哈萨克族人穿靴,制作与众不同。选择比较优质的羊皮等兽皮。穿长筒高腰皮靴,靴尖翘起,不仅防寒保暖,还减少草原牧区行走时候的阻力,骑马时不易磨坏皮肉;质地优良的皮靴,穿上能涉水不透;风雪或大雨磅礴时,穿上高统镶皮边、皮底的皮靴,既能防潮又保暖。不同样式的鞋靴,是牧民们为战胜高寒地带的恶劣气候,在漫长的草原生活实践中创造,留下了洗礼环境对服饰穿着的

投影。

4.配饰

腰束革带,是传统的名族习俗。《梦溪笔谈》中记载:“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勒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现代的哈萨克族牧民虽未佩戴蹀躞带,但与腰带紧束也有某些联系。现在的腰带,装饰精致,不仅在皮革上扎花,还镶金银片饰,编制成不同的纹样,既实用又是一件闪光夺目的装饰品。

哈萨克服饰文化阐释

“文化”(Culture)这个词语在古代拉丁语中是“Cultral”,意为“农夫、种植”的意思,是说文化就像农夫种植庄稼那样慢慢的耕耘慢慢的收获,它充分说明了文化的持久性。文化一旦发生,它就持久地沉淀入一个名族和种族群体的血液之中,毫无疑问,文化是人类社会中那些最长久最沉默最无声最细微的东西,它大范围的表达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浓缩了一个个时代的社会精华。[3]

1.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与地域、经济文化特征

新疆哈萨克族人生活在广袤的戈壁与天山高寒地区,衣服的取材直接受到了经济生活的的影响。生活的环境周围生长的动植物就是他们制作服饰时候可取的原材料。天山牧场生长了许多树木以及各种奇花异草的,为哈萨克族独特的服饰颜色和图案提供了最原始的素材。生产发展十分落后,衣服的材料基本上位就地取材。常年的游牧狩猎,其部分衣服、裤、帽袜的材料来源于成群的牛羊、野生动物的皮毛与骨骼,这些材料成为了服装、首饰首选的材料。服装的颜色款式图案按照放牧与骑射生活的需要制作,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至今羊毛、牦牛毛、骆驼毛在哈萨族人生活中应用广泛。哈萨克族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恶劣环境,就近取材,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寻找出了保暖御寒又经济实用的各种各样的服装材料,形成了哈萨克族服饰一大突出特色,一直沿用到今天。地域环境对服饰的色彩的影响也持续到现在。哈萨克族生活的地区大多四季分明,阳光明媚,形成了他们衣着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样式宽松等

特点。

2.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与、禁忌

哈萨克族曾经信仰过原始宗教、佛教、萨满教、景教,后来又信奉伊斯兰教。宗教对哈萨克族服饰有重要的影响。

在哈萨克族名族起源传说流传着一个关于白天饿的传说。至今仍十分崇敬白天鹅,白天鹅生活在高山湖泊,洁白无瑕,质朴高雅,哈萨克族一直把它作为心灵最美的象征。白色作为圣洁、洁白的象征,在哈萨克族服饰生活中占极大的比重。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白色是十分普遍和喜欢的颜色。妇女戴白色的头巾,白色的绣花裙子,住白色的毡房等等。[4]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之一,自然崇拜在哈萨克族中依然有不少的遗留。现在他们还崇拜天地、日月、水火和其他自然现象的习俗。哈萨克人崇尚喜爱蓝色,在属于他们的名族意识中,蓝色的天空是神圣的,世间的一切都是苍天赐予,一切的生产生活活动都是有苍天的庇佑。因此,哈萨克人意识中蓝色象征永恒与

崇高。

萨满教形成于原始生活后期,是原始宗教的晚期形式。萨满教崇拜火神,认为火神不仅会赐予幸福和财富,还可以镇压邪恶。在哈萨克族人最传统的婚礼上红色是重要的颜色。美丽的新娘要穿上红色的衣服,现在收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婚礼上开始着白色的婚纱,但是婚礼上还是要披红色的头巾。

牧民们对色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寓意。绿色象征草原,白色象征乳汁、羊群,红色象征阳光,黄色象征生存的大地。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对色彩的偏爱,内蕴着对生命的礼赞。

哈萨克族人在后来信奉伊斯兰教,在《古兰经》圣训里描述道:“伊本.阿拔斯传述,穆圣说:所有的画像者,均进火狱,他所画的每幅画像,都有了生命,在火狱里折磨他。有志于绘画的人,可画植物、山水及无生命的景物。”所以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哈萨克族服饰图案中大多以植物纹样为主,而且很少有带眼睛的图案。即使是鸟纹饰图案都演化为了图形,由于图案纹饰越来越形式化抽象化,以几何抽象的蜷曲纹为表达形式,所以鸟纹样图案就象征帝王作为神不在死去的观念。

3.哈萨克族服饰文化与社会角色

哈萨克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经济、思想、的诸多因素的产物。传统的服饰,采用特殊的款式、面料,其鲜艳的色彩、民间纹样、手工技艺,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除了具有御寒保暖、遮羞、装饰等基本功能外,还代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反应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展示每一个地区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和精神文化状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哈萨克族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结语

哈萨克族服饰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的无字文化,其特征和价值及其负载的大量历史文化信息,还等待着继续去了解与认识。服饰作为文化的载体,对哈萨克族文化有重大影响和研究价值。在保护与传承服饰文化时,还可以作为可运用的资源,成为一笔笔重大的

财富。

参考文献:

[1] 李肖冰.名族服饰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8

[2] 祁春英。中国少数名族服饰文化艺术研究.[M]名族出版社;2012.9

[3] 贾合甫・米尔扎汗.哈萨克族.[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4] 王光新.图腾崇拜对中国哈萨克族名族服饰艺术的影响.装饰,2007年第11期

指导老师:乌云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10)

相比之下,1995年票据法却无视世界通行规则,做出了许多有背世界潮流、阻碍票据流通的规定。以至当时就有学者批评说是“一部令人失望的法律”。首先,该法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立法者担心放开使用票据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导致金融危机,因而对票据使用做出了许多限制,如汇票限于银行和商业汇票,本票限制为银行本票等等。其次,该法否认票据为无因证券的国际通则,在好几个地方,把票据的基础关系(原因关系和资金关系)拉扯进来。如第10条第1款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第21条第1款规定:“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并且具有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第83条第2款:“开立支票存款帐户和领用支票,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存入一定的资金。”结果因为与实际生活相差太远,更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背,导致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只得“有法不依”。

按照常理而言,1995年票据法起草时的社会环境比之1929年票据法,不啻是天壤之别。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首先看民国时期票据法的立法活动。概括言之,民国时期票据立法活动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广开言路,认真听取其他部门和群体甚至个人的意见。如作为政府部门的南京工商部一向关注工商立法,还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起草了包括票据法在内的多种商事法规。在工商部之前,财政部金融监理局也起草过一个票据法草案。工商部在起草第一案的时候,就吸收了其中的一些内容。而在讨论工商部第二案的时候,财政部钱币司又就其中的六条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立法院在最后的定稿中也有所采纳。社会团体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法律的关注则是一以贯之的。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银行公会成立票据法研究会以及对票据法草案的讨论,以及三十年代初上海的银行与钱庄之间为银行法发生的激烈论战。工商法规讨论委员会还邀请了社会团体代表(如徐寄庼)直接参与立法。这些对立法机关了解民意、促进立法无疑都是有着很大益处的。事实上,民间团体和专家学者在推动立法、开展研究方面有着政府部门无可替代的作用。一部法律有数个甚至十多个草案做基础,那么其成功可以说是有所保证的。

其二,客观对待和虚心吸取前人的立法成果,允许争论。法律作为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延续性。这决定了法律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笔抹杀前人的努力,而要认真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北洋政府是北伐的对象。但是,对于北洋政府(包括前清)的票据立法成果,南京政府并没有简单否定,而是虚心继承下来,作为参考。也正是在北洋政府比较丰富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南京政府才能较快的完成票据立法。另外,法律是很复杂的。创造适合国情的法律制度更加艰难,不但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因此,还要允许争论,以便统一认识。使立法的过程也成为推动法学进步的过程。北洋时期对共同案和爱氏案的讨论就是很好的例子。

其三,最重要的是,吸收了一大批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参加立法,组建了一个独立性比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法律起草机构。从而避免了在立法活动中出现“内行起草、外行定稿”的情况,影响立法的进度和质量(1995票据法起草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见下文)。南京政府工商部票据法草案比较成功,立法院能够从善如流,采纳该草案,并有很大的改进,都和参与其事的人员学有专长有极大关系。而北洋政府时期王凤瀛则对共同案和整个民国时期的票据立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立法官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立法成败。而立法权的独立与否则无疑是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成败。否则,就难免受到行政部门或其他社会团体甚至个人的不正当干预。

与1929年票据法比较,1995年票据法草案的起草工作并不逊色。1995年票据法由中国人民银行主持起草。中国人民银行为此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几易其稿。1993年提交给国务院后,国务院法制局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国务院法制局吸收了许多国外票据法的先进规定,并特别注意减少 行政管理的色彩,使得草案更为完善。但是出台的票据法不但远未能超越前人,甚至还有所退步。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国务院草案和正式公布的票据法比较就可以知道:1995年票据法的几个重大原则问题,如限制票据使用问题、否认票据无因性问题,都是在人大常委会讨论阶段对国务院草案修改的结果。如本文引言所举第10条第1款、第21条和第83条第2款,还有第73条第2款、74条、75条的内容,都是原草案中没有而由人大常委加上去的。从前文我们已经知道,即使在民国时期,这种立法主张即已不为多数人所赞同,而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995年票据法里,竟堂而皇之地死灰复燃了。又有的条文,原草案中的规定是对的而被改错了,如第18条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规定,原草案(第16条)中“超过本法规定的行使票据权利、保全票据权利期间”的话是对的,被改成“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反而错了。这些修改直接导致了1995年票据法的失败。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11)

1 酸枣仁汤治疗肝阴血不足,虚热扰心神案

尹某,女,40岁。2004年11月26日初诊。脉细,左关脉弦,舌红无苔,心烦难寐,经行量少,拟四物酸枣仁汤。炒枣仁、龙齿各20g,川芎5g,茯苓12g,生甘草6g,知母、当归、白芍、生地、熟地各10g,珍珠母、淮小麦、大枣各30g,丹参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夜寐好转,脉细,左关略弦,舌红少苔,再守方加味。原方加太子参20g,麦冬10g,五味子6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2 温胆汤治疗痰湿内扰心神案

严某,女,24岁。2004年6月20日初诊。夜寐不安,心悸胆怯,经行后期,经量少而色黯,左关脉弦,右脉沉细,舌苔白腻边色黯,治拟祛痰开窍,和胃安神。处方:党参、丹参、炒苡仁各30g,制半夏、炒陈皮、炒枳壳、竹茹、广郁金各log,茯苓20g,炙甘草3g,炒当归12g,远志、九节菖蒲各6g,生姜3片。21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4年7月29日二诊。服前方后夜寐能安,心悸胆怯亦减,经色转鲜,但停药后又难寐心悸,左关弦,舌苔腻边色黯,再守方出入。上方半夏改为12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3 血府逐瘀汤治疗瘀阻胸中,气机升降失常致心神不宁案

周某,男,45岁。2002年1月19日初诊。夜寐不安,神志萎顿,左关脉弦,舌苔薄腻边色紫,拟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处方:柴胡、炒枳壳、川芎、桃仁、红花各6g,生地12g,桔梗、甘草各5g,赤芍、炒当归、川牛膝各10g,丹参15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2年2月15日二诊。夜寐已安,神采较前大为改观,左关脉弦已缓,舌苔薄腻,略有瘀点,拟三参散法。处方:人参、参三七各30g,丹参60g。研磨成粉,每日3g,分服。

4 人参养营汤治疗积劳虚损,气血衰微,心失所养案

仇某,女,68岁,大关小学教师。2004年4月9日初诊。心悸,夜寐不安,食少,四肢常感无力,不能操劳,畏寒,脉沉涩,舌淡红无苔。治拟补气养血之法。处方:党参、炙黄芪各30g,炒白术、炒当归、炒白芍各10g,茯苓、熟地、麦冬、丹参各15g,五味子、炙甘草各5g,炒陈皮、远志各6g,肉桂3g,大枣20g,生姜3片。7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4年4月15日二诊。诸症好转,面色略红润,脉沉涩,舌淡红少苔,治拟前法出入。前方丹参改为20g,以增养血和血之力。复诊以人参养营汤加减,气虚不能摄血,皮肤瘀斑者,当归、生地均改炭用,生姜易为炮姜2g。至2004年7月25日来诊,饮食增,夜寐安,面色略丰润,脉沉细涩,舌苔薄质紫黯,再进效方出入。

5 归脾汤治疗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心失所养案

孙某,女,43岁。2004年9月5日初诊。夜寐欠安,饮食不馨,经行量多,脉沉细,右关虚大,舌苔薄白,治拟归脾汤出入。处方:党参、炙黄芪、炒苡仁各30g,炒白术、炒当归各10g,茯苓、炒枣仁各15g,炙甘草5g,炒陈皮、远志、广木香各6g,大枣、仙鹤草各20g,炮姜炭3g,桂圆8颗。28剂,每日1剂,水煎服。2004年11月12日二诊。夜寐安,饮食增,然仍倦怠乏力,经量多,视物不清,右关脉略虚大,左关脉弦,舌苔薄白,再守方出入。处方:党参、大枣各30g,炙黄芪、仙鹤草各20g,炒白术、炒白芍各12g,茯苓、炒枣仁、生地炭各15g,炙甘草、炮姜炭各5g,炒陈皮、远志、广木香各6g,炒当归、阿胶珠各log,桂圆8颗。28剂,每日1剂,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