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教职工师德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3 10:22:54

教职工师德

教职工师德篇(1)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这就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搞好师德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干部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内容等形成共识。学校工会组织作为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进一步提高抓好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集中精力、广泛宣传、广泛发动、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向,恰当地进行宣传教育,推动师德建设快速有效发展。

二、创设活动载体,开展多种活动

强化师德建设,创设活动载体是关键。例如,我校工会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教师队伍在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恰当设计不同主题的活动载体,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如针对部分教师不安心教育工作,开展了“以陶为师,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一些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开展“正师风,扬师德,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少数教师变相体罚学生,开展“爱生敬业,乐于奉献”主题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工会的职能,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有效地推动了学校师德建设。

三、选树师德标兵,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开展师德建设工作中,我校工会十分注重发现、树立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

例如在局教育工会的倡导下,我们始终把“三育人”活动作为抓师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注重典型的选拔、培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多年来,“三育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选拔、培养、树立了诸多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师德典型。每年的教师节都要进行师德标兵评选和表彰,并将这些典型的先进事迹汇编成册,教师人手一册。同时还要举行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等广泛宣传。通过这些途径和形式,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感召、鼓舞和激励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四、开展多种教育,增强工作实效

师德建设重在实践。要使师德建设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学校工会就必须面向全体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

学校工会在推进师德建设的进程中,重视并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以此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比如,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自觉承担起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通过加强形势教育,使教师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使教师提高依法从教的水平;通过加强健康身心教育,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水平。多种师德教育活动,增强了师德教育的实效性。

五、完善教育机制,提供制度保证

要使师德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就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教育机制。学校工会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完善师德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完善师德建设保障制度,尤其是在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评价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我们要深入实际了解、分析教师的需要,针对其心理、个性特点,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把教师师德师风水平作为衡量工作优劣,职务评聘,绩效工资等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师的人文关怀,做到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提高教师恪守高尚师德的自觉性。

其次要完善约束机制。工会组织要从增强爱生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入手,修订和完善有关规定和纪律,进一步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等方面的素质。

教职工师德篇(2)

因为教师是以对人的培养教育为其专业的职业劳动者,教书育人承载着党与国家、社会与人民的重要关系;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照亮学生心灵的红烛是教师至高无尚的智慧生命与人生价值!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高尚的思想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教师只有对所从事的职业特征、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热爱本职工怍!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和升华人生价值!才能把培养高素质的好学生当作义不容辞的天职!例如:人到中年的我现仍担任着繁重的科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指导中、高年级学生做探究小实验,打扫标本实验室卫生,整理标本实验室用具,填写实验报告记录,准确清点仪器帐目,备写教案批改课堂作业……。我把这些工作都理解为促进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社会劳动!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治学施教、行为情操、仪表风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和楷模!学习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的感人事迹!

学庆铁人王进喜的拚搏精神!时刻鞭策自己不仅讲授好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为这是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师德的实质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学识渊博。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教师处处事事都要做到身正为范、言行为表,以此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因此,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国要求教师必须有博大致高的理念,诚实谦虚的品格,勤劳正直的工作作风,勤苦乐读的好学风和文明礼貌的人文素质!例如:连续两年冰凉的寒假,我每星期都要乘公共汽车来学校清理热暖气的漏水!毫无怨言!因为这是我管理校本实验室的责任!《责任胜于能力》的作者杨宗华同志说得好:责任是使命!责任是职业精神!责任更足一种能力!它是我们对所肩负的振兴中国教育使命的忠诚与信实!我们以一种主观态度来看待我们所做的事情,选择工作就选择了责任!当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生活态度时,工作对我们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用金钱来衡量!

三、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仁道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时刻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个性差异,使他们得到健康地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教师把智慧、精力情感都倾注到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能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同时相处为互相尊重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融洽、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我讲授的科学优质课《水和水蒸汽》、《我的水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都是我亲手制作和自制的实验用具,我编写《拍手歌》让全体学生在做探究科学知识奥秘的实验中,感慨科学课的无究魅力,受到来校观摩开放课家长的赞扬!

四、遵循教学规律,教好书育新人是师德高尚的最基本要求

教职工师德篇(3)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54-01

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陆续出台,客观上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具体实践者的教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教育改革的成与败,最终由教师的教学实践诠释。教师是变革的主角,甚至就是“革新者”本身,所以重视中职德育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德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更有助于德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功。

一、对教育观念的新要求

(一)对中职德育课程的科学理解

德育的本质是使人完成道德上的社会化,是帮助学生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担负着帮助中职学生过上道德的生活,进而提升他们精神生活品质的神圣职责。

德育职责的履行离不开德育课程。所以对德育课程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中职德育课程应该是德育双主体相互反馈、道德认知、道德经验、道德体验、并联系德育教材及具体德育事件的道德情境等诸多内容的有机整体。可见,德育课程的展开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反省思考的过程。而过程中的真实、具体的德育经验和道德观念的事件或案例、道德发生细节常常能够在德育过程中收到见微知著的效果。这样,对学生而言,德育课程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人生蓝图,更能激发学生对自己道德生活的审视和反思,并能够在集体中与老师、同学对话和交流,让他们加速道德内化的进程,进而把德育过程中生成的道德体验、道德智慧辐射到自我完善中去。德育课程只有在突破教材的局限并与学生多样化的生活紧密联系时,德育课程的真正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培养人的主体性道德素质的核心目标才可能实现。

(二)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教育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而优则仕”的上千年文化积淀形成的社会舆论中,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背负着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沉重精神压力,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 。大多数学生有一种“失败者”的心态,往往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无望。德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群年龄尚小、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强的特殊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但是弱势群体更是受害者。德育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引导他们转变“失败者”的心态,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并且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成为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二、对德育教师品德素养的要求

近些年随着职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学优惠政策的出台,生源质量可想而知,有部分同学用“精神上无根,学业上无求,生活上无序,交往上无礼、伦理上无情”形容一点不过分,甚至有的同学对教师的正面引导、理性教育嗤之以鼻、充耳不闻。这无疑对德育教师的品德修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再有职业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教师具备更高的品德素养。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有升学的压力、高考指挥棒的压力,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动力更多的来自内心,来自对职业教育、对家长、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所有这些对德育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期待。

(一)德育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前进的路标。教师的崇高理想,具体表现在对职业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表现在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表现在为职业教育事业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精神;表现在把实现理想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将自己坚定的信念转化为献身教育的巨大的行动,并且通过每一环节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教育,用自己崇高的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人生之路、奋斗之路。

(二)德育教师要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人格

德育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并酷爱本专业的思想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德育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德育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德育课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德育课,从深层次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

三、对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修订《德育大纲》尤其强调德育教学的实效性,要求将教学落到实处,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就业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其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外在的要求变内在需求;将教学与其他德育途径相结合形成合力。德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使教师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教师不再只是会备课、会上课,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新要求。

(一)具备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新方案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式,切实保证德育课的实际效果。现在的学生尤其升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如果德育教师没有自己的“真功夫”,就会显得力不从心,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何谈课改。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一堂优秀的德育课,离不开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师要有过硬的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考验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

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有条有理,感染力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应力求真实感人,生动形象。

(二)中职德育教师要具备文化判断力

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学生被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着。青少年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塑性强,辨别能力差,富有好奇心,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可是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不高,所以,现在有的教师文化判断力不强,不仅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清,而且对自己满足的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文化判断力不强带来的后果是当学生在接触各种文化的时候,得不到老师的正确指导,以致有些学生把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当作了时尚。教师没有敏锐的正确的文化判断力,就不能引导学生辨别网络世界中各种文化的真假、善伪,学生就很容易被散布于网络的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应该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力,文化判断是现代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云江,等.实施创造性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

教职工师德篇(4)

教师是学校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主要功能,这些功能是通过教师履行其职责而实现的。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从根本上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一个漫长时期,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了,为了维持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人们开始首领、长者,有经验的人称为“教师”,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随之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此时以教育为职业的教师职业,也随之出现了。中华历史的长河 中,伴随私学兴起,也产生一批职业教师,如:孔子、孟子等,他们成为职业教师,为教师的职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它伴随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职业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在从教育教学中所形成和遵循的用以调节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各种职业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表现出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等,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自身的专长成长密切相关,它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遵循各道德规范由此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之总和,在道义上规定教师在从事其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应承的责任、义务与使命。

老师在职业的内容上往往显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会出现不同的角色,都有出现道德上差异,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主要看我们教师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始终将学生成长放在首位,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在从事其工作中表现出职业道德相符合的行为及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学习、人格发展要产生的示范性效果是优良的,教师所从事工作对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趋向成熟,在行为上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也开始有了一定的价值观,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强烈了,思想上也关注事情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在“专业上让他们成才”,在“精神上让他们成人”,在学习上老师专业水平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态度,在高尚的道德、人格以及优秀的思想品质上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看得见,特别人格和品德影响,最为深远。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更具广泛性与深刻性,直接作用于学生。通过学生逐步扩到家庭以及社会,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乃至整个一生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其根本的原因是教育规范职业道德中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培养对象活动中你是否真正认识、表现其职业道德的行为优良。换句话,老师的本质就应该具有特点,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我们职业在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中要在方式上主动一些,在方法上更多一些,手段更人性化一些,途径更广一些,程序更合乎于道德修养规范,至少受教育者可以接受,不要采用强制性、机械性方法去对待他们,我们应该尝试一下从心理方面去作耐心细仔辅导工作,说不定最简洁的方法表示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们的教育只是需要积极一面,有益一面,更有价值一面。教师的职业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承担着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和科学研究任务,还得有着更高的职业素质责任感,不仅要有崇高的师德,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艺,而且还必须经过长期的教学专门训练,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从事一种独立和创造性工作,我们知道,教师劳动不是物质变换过程,而是知识技能和技巧、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转化和发展过程,虽然工作平凡,但而伟大,即应该有极大的创造性,教师职业道德要加强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道德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道德素质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忠于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这是社会主义学校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工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我热爱我的工作,教育工作中我得到收获,我快乐我愉悦。

三、搞好职业道德工作使学生更好成长

教职工师德篇(5)

教师严谨治学过程中的“严以律己”,是指教师严格按照教育职责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标准,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完成教育任务。一个教师要体现严以律己、严禁治学,就应当对科学抱满腔热情自觉排斥自身存在的愚 昧、迷信和伪科学,自觉摆脱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的束缚,勇敢地承认自身不足。

(一)、常把工作放在心中。

教师手中掌握着祖国的未来,人类的未来,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觉得当好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工作。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己首先在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意识,不妨埋头苦干,无私奉献。通过学习,让我更明白了,老师有强烈的事业心,他自身的敬业精神,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老师马马虎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直到厌学、不学。在学生的眼里,往往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亲其师,信其道”,刻意的模仿,执着追求。这样,就不能看责任心的问题了!身为教师,就得时时刻刻把工作放在心中。

(二)、教书育人应是自己的职责。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很重要的是既教书又育人,特别是育人。我国文学家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管三尺门里,还要管三尺门外,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家庭、公共场所、在育人问题上,我觉得把自己的爱心拿出来,就比较容易与学生沟通,只要学生意识到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他才会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心灵的窗户会毫无保留的敞开,师生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柏林斯基也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当然,在育人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的温暖,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的激励,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肯定,避免“恨铁不成钢”,“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式的强制或压服,教师的爱,人们评价为母爱,“会影响到学生一辈子”又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于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这样,学生感受到老师在真心爱他们,他们将会把这种爱珍藏在内心深处,并使之转化为与老师的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自觉行动。

当教师很苦很累,尤其在育人工作上,不是一日见效。但当我们看到学生的笑脸,当我们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授课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幸福,因为我们意识到那是在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着下一代的成长而努力,这样,虽然受了苦、受了累,当我们看到学生懂事了、进步了,有所进步的时候,我们感到幸福。

(三)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人各有别,才各有用”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应该是承认人人有别,人人有用,给学生以宽裕和不断的鼓励,然后因材施教,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精神对待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人说过:“学生的每一次闪光都可能成为火种,如果能让它燃烧起来,就会烧掉自卑,唤起自信,照亮并进入道路。”改变以我为中心的倾向,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舞学生,让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把学习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主动的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样,教师因材施教,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会让他们都体会到各自的价值,由此,师生之间更和谐,学生接受知识也更渴求。

教职工师德篇(6)

有德才能育德,正己才能立人。我们要坚持以务实的作风、科学的精神和规范的行为对待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教育,为创造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很好得诠释了教师的内涵。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对于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全面了解培养目标的综合情况,用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德行方向。切不可妄下论断,时刻谨记学生也是教师的镜子,在我们能做到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基础教育留下的更为严重的或许来自家庭教育。

工作中切不可遇事推诿搪塞,要善于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学会倾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关注成长的每个阶段,让我们在平凡的岁月里,用爱的阳光去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用尊重、信任、理解、热情去架起心灵之桥,开启奋进之帆。热爱、关心学生历来是教师师德的一个核心问题。热爱、关心学生是多方面的,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做好转化工作;在生活上,教师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在学习方面,教师要对学生指导有方。即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有趣,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教育大发展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当前职业教育大发展前景,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明确教育目标的培养方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从教者必须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师德的养成,主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性,对行为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调节。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培养师德情感,磨炼师德意志,达到师德修养的新境界,争做一位有爱心,有服务意识,有责任心,终身学习,率先垂范的教师。

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育的位置,只有先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合格并有用的人,才能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某种技能造福。身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自省其身,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更好的服务于工作。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三、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

任何岗位都需要敬业精神,对职业教育而言敬业精神更为重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師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谈呕心沥血但求问心无愧才行。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做出贡献。事实上,许多人认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好当,许多方面都可以适当的放松,实则大错特错,正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作为孩子们即将踏入社会的最后一班领航员,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有崇高师德的教师都有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

教师通过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医人者,要经常锻剑;树人者,更要时刻正己。自省、自悟、不断反思,总结才能在工作中摸索到一些宝贵经验。

教职工师德篇(7)

二、奋斗目标

在20*年基础上,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敬业奉献和求实创新精神;努力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和实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三、具体要求

(一)领导:

1、领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

2、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每位教师、学生都能在宽松、温馨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指导、探讨、研究,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献计献策,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教育思想。

4、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廉洁从政,以良好的形象和作风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和评估。

(二)教师:

1、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三种意识(法制、竞争、创新);转变三个观念(积极的事业观、全面的学生观、科研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

2、热爱学生,树立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尊重理解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主体意识,用发展的眼光面对学生。用爱生如子的精神关心家庭贫困的学生和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3、热爱教学,热爱所教学科,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练传授知识的基本功。转化后进生的基本功,激发学生多种学习兴趣的基本功和培养学生多种特长的基本功。

4、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学习和掌握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

5、严于律己,尊章守法,团结尊重同行,成为学生做人的楷模。

6、廉洁从教,不搞以教谋私。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从严要求。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师德建设问题,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工作计划,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3、活动过程求真务实,不走过场,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宣传、承诺活动月。做到人人有计划、有承诺、有阶段自查自纠材料。

4、制定教师行为规范细则和量化细则,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把师德考核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作为评优、晋级、入党、提干的重要条件。

教职工师德篇(8)

首先我要对与会的各位代表的支持和信任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和信任我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委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我当选为工会主席,这对我来讲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我为我能有机会为工会的工作尽一点绵薄之力而深感荣幸。在今后工会的各项工作中,我还有很多知识要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委员们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委员们请教,请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帮助我。抄来抄去抄自文秘部落,在这里,我代表新当选的新一届班子成员表个态:请大家相信,在今后工会的各项工作中,我们一定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一心一意求发展,鞠躬尽瘁为工作,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各位领导对我们的期望。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们不懈的支持。

教职工师德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170-02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永恒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转型既丰富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内涵,同时也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多年来,人们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成果颇多。有的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应该是,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为教育无私奉献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关心热爱学生,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的认为,衡量师德最基本的标准可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2011年12月30日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为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就是,引导教师确立职业理想;引导教师强化职业责任;引导教师严守职业纪律;引导教师优化职业作风;引导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等[1]。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全民族文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

1.政治信仰弱化

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应有的政治素质,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学生能否建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但是,现阶段有少数的老师政治观念淡薄、政治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洞察力。在形象的自我定位上,较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突出表现为三重三轻的错误观念:即“重业务、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2]

2.敬业精神钝化

爱岗敬业,自古以来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有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是看作一种谋生手段。无意对教育思想、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存在着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等现象;有的工作敷衍塞责,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有的热衷于出国、跳槽或搞兼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之外,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3]。

3.个人主义固化

教师队伍是一个团体,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但有部分教师只崇尚个人奋斗,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事间不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密切合作,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得到表扬沾沾自喜,听到批评乱喊乱叫;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不是以需要为原则,而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为原则,为追求个人利益,置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离岗,工作上时时处处讲回报,对个人报酬斤斤计较等。

4.学术道德失范

教学与科研并举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少数老师存在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将学生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以钱物或其他方式换取他人学术成果。有的为了评高级职称,托人情、拉关系,甚至花钱雇人写文章。个别学者学风浮躁,不专心研究,评奖、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常的学术失范现象,严重损坏了高校教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利用高校工会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高校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党委或行政的事情,工会只是关心教师普通日常生活的基层组织而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工会工作无关,事实并非如此。

1.高校工会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校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教师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对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工会工作不是靠行政手段和纪律约束,而是通过灵活的形式和活动,发扬民主,用说服、诱导的方法,把教师组织起来,实现自我教育。工会能够从大多数职工的愿望出发,方便教师参加,并为教职工服务,使广大教师群众通过参加活动而受益。

2.高校工会拥有师德建设的教育职能

高校工会不仅拥有维护职工权益、参与学校有关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还有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职能。工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然要提高工会组织的素质,这有赖于工会会员(教职工)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

3.高校工会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在工会活动中,教职工们可以开展充分的民主讨论、广泛交流,多角度多侧面地引导、影响每一个职工,从而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利用教工之家、各种协会和社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师德修养,激发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这一作用是高校党政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4.高校工会实施师德建设的基本保障

首先,高校工会一般都有着一支专兼职干部队伍和积极分子队伍,他们大都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其次,高校工会大都拥有用于开展活动的固定载体、文化阵地和业余社团;第三,高校工会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活动经费,将部分经费投入到职工教育活动之中是正当合理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5.高校工会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依据

《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指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都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一章总则第七条明确指出: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可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高校工会组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路径

长时间以来,高校教育工会在校党委领导下,依靠广大教师群众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新时期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实施以下四项工程。

1.实施理念增强工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这既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工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所要求的,同时也是工会组织全面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所必需的。为此,高校工会必须不断强化人的主体地位的意识,给予广大教职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适时提出新的理念,包括增强参与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与时俱进的观念和为教师服务的精神投入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去。

2.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体现着优良的校风,也是塑造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条件。教师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工会应充分利用社团、协会,以多彩的文体活动,调节教职工的生活,减轻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使教职工健康、快乐地工作;千方百计地创造机会,搭建多种舞台,如授课比赛、演讲比赛等,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才华,调动其潜能、发挥其特长、增强其竞争意识,使教师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发挥高校工会组织的作用,必须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它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智慧的启迪者,在开发人类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也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在思想素质方面,着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科学文化与技能素质方面,要通过树典型、搞培训等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激励与提高。

4.实施自身建设工程

增强高校工会组织的作用力,必须切实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坚持工会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首先应着力加强理论创新,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探讨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加强组织建设,认真组织教代会、工代会以及二级教代会,加强工会小组工作,协调教工之家、教工小家、各种社团、协会活动。第三是要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会干部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教职工师德篇(10)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中表现出若干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教师是否应该具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天地君亲师”一说,显然把“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同等的位置上。教育家陶行知说:“农而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而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不重师,则国不能强;人类不重师,则人类不能太平。”亚里士多德说,教育除了有社会功能外,还有为个体发展服务的功能。叶澜指出,教育实践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的传承、教育使命,决定了教师绝不能仅仅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挖掘、启迪学生的真、善、美应是教师的责任,而“育人”“启迪”却不是一般的体力、脑力劳动,它离不开一个“爱”字。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wwW.133229.COM”“爱”工作对象绝不像热爱一个工作那么简单,这当中有太大的工作弹性,太难描述的工作状态。这都要靠教师自身高度的职业自觉性去自我权衡、实现。这便是“德”,是它在决定着一切。“德”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百行德为首”,强调各行业中“德”的重要位置。从古到今,对用人都坚持“德才兼备’‘,“德”是放在首位的。来自外部的种种规范、规则往往只能形成框架、目标,实现的程度也全在一个“德”字上。谁能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定义出全部的内涵?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对社会和个体发展有着重大的决定意义。社会对这种职业能不提出更高的职业规范吗?因其重要,所以要求才更高。教师也是人,教师不过是一种社会职业,不应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能使之神圣化。这些说法看似客观、中庸,实际_l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巨大功能,至少是混淆了“职业”“事业”的概念。

教师职业应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职业本身决定的,它也来自社会一般要求。“还是个老师呢!”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显然,五千多年传统文明的积淀,从“德”的意义上来说,较常人,社会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教师是较高道德的化身。教师是教人的。教人的学问,更要教人做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更多的是“德”的要求。

对教师职业更高的道德要求也来自广大教师。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自觉响应。笔者在一个有三千多名教师的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持认同观点的高达95%,尽管从目前看其中也有并不十分热爱这项工作的。《中国教师报》第270期刊登的张亚同志的文章更能代表千万普通教师的心声。“教师的职业特殊,因此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特别高”,这是理解的说法;“我是老师,就必须为人师表;我是老师,就必须敬业奉献”,这是“爱”的自觉。

那么,如何实现对教师工作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呢?

一、从师范教育入手,努力使师范毕业生初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看似陈旧的话题,却因有关教育的缺失、弱化或受到现实某些因素的冲击而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就像不是所有知识丰富的人都能当教师一样,不是每一人都适合读师范而成为教师的。政府应让真正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进人师范学习。这当中有“智”的考虑,更有“志”的考虑。“让一流的学生去读师范”应成为政府的远见卓识,并需努力践行,至少,也应是兼顾—我们也有一流的学生在读师范,他们将肩负文明传承的重任。在这一点上,刚恢复中高考制度时的做法就比较成功。

优秀的人员进人师范院校后,培养他们,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师范毕业生,师范院校责无旁贷。师范院校要落实相关课程,其中,有关职业道德教育应作为重要的课程着力落实。专业课加教育学、心理学是不够的,因为这还只是知识、能力层面上的教育。情感方面的教育,即使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的教育也是亚待研究开发或进一步深化的课程。从个体发展、社会进步角度出发,师范院校理应承担此重任。近期某些地方在选聘教师时,要求一般院校的学生拿到《教育学》、《心理学》的合格证便予录用是不成熟的做法,是对师范教育的矮化。当某个人站在三尺讲台上时,他已开始影响他的教育对象了。笔者没有低看非师范生的意思,只是想说,师范教育的特殊性是不可替代的,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合适的用武之地。

教育中,“爱”比专业知识、能力更为重要。如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教师所教学生的化学成绩在当地名列前茅,一名学生更是在国际上获奖。他爱着他的事业,他的学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引自《中国教育报》)。

当然能有两全的人更是个体与社会的大福。大学之大,是因为有大师。高校中大师同时也做老师,一定是学生的幸运。笔者参加教育管理专业学习时,学校所请教授多为著名学者。听他们讲课,从知识、能力上来说有提高,个人品质土也得到升华。“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常有这样的感受。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走向教师岗位的应具备高尚师德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强有力的社会制度规范与舆论引导

一个意识到教育有如此巨大功效的社会更应持续强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条例在制定后,贯彻落实的重任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出相应更具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很有必要。比如制定若于细则,让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具有良好师德的所有从业人员都知道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规范。这一点,各级主管部门、学校都很容易做到,问题在长期坚持与落实。《论教育的职业道德》一文说:一个好教师应具备以下十几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3.耐心;4.广泛的爱好;5.良好的仪表;6.公正;7.幽默感;8.良好的品行;9.对个人的关注;10.伸缩性;1.宽容;12.遇事颇有办法。其中若干项是与师“德”密切相关的。

笔者所在主管局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更具可操作性。该办法在若干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甚至可以量化的师德标准。

这是一个对教育者的再教育过程,是师德规范的延伸。叶澜教授在《教育管理学》中指出,在对教育者的再教育中可采用多种方式使教育具体化。多种方式的激励,典型的树立,强调榜样的引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笔者所在主管局每年都举行以“爱岗、敬业、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演讲活动,效果显著。可见,主管部门、学校的坚持,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这当中也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引导。汉川大地震是对师德的考验。如谭千秋那样,当灾难袭来,表现出的心里只有学生安危的忘我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倡导的“师爱”。这已是超出一般师德要求的大爱。看着一排排加了黑框的名字,许多人震惊了,因我们良知还在。

三、实现更高的师德规范需杜会多方面的支持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社会多方面的支持。教育从业人员的幸福感决定着他们能充分地表现出工作热情,对教师来说,这种热情就是工作中焕发的责任意识、“爱”的意识。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理解。这种理解包括政府引导下的全社会对教育的敬畏,对教师的尊重,进而真正形成从制度层面上到社会个体尊师重教的氛围。社会理应给这样的群体充分的尊敬。在我们强调“重要”、“伟大”时,市场经济背景下,更要给这种社会职业充分关爱。“让教师成为人们最羡慕的职业”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国外成功的经验更是应该参考。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及递增有法律规定。距离是存在的,何况连续的对教育投人的增加比较多地用在了硬件建设上。如果教师们从心底感受到从业的幸福,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对社会与社会个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韩国教师的富且贵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值得参考。很难想象如果一名教师的工资还不到一名小工的水平,事业的崇高、从业的幸福从何谈起?热情会降温、责任会淡化也是自然的事。不可否认,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全是一群无私的奉献者,否则那真将是一种神化。眼下,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所谓种种师德滑坡与经济待遇不无关系。解决这样的问题应是比较简单的。对公务员,人们想到过“高薪养廉”,对广大的教师,是否也可以从待遇上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呢?内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甚至职称评定制度中的突出问题也应一并考虑,那也是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处理好来自外部、内部的不公,解决有关制度中的突出问题应是研究师德建设问题的重要一环。我们欣喜地看到,社会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投人也在不断增加。在有重大贡献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得到重奖的同时,关注庞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同等重要。群体激励理论在这里也可以借鉴。2008年11月17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小学校长大会上指出,“整个基础教育战线具有战略意义”,“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支撑”中,学校的作用应表现得更为具体。让教师在学校内部也时刻感受到幸福,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强烈的师爱,是每一所学校的管理人员应潜心研究并努力实践的常规工作。

我们不把教师工作神圣化,却要对教育事业心怀敬畏。

教职工师德篇(11)

通过调查和实际工作中的感觉,发现很多中职生态度消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在面对紧急情况或者涉及违法事情的时候不能及时处理,甚至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这些都是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入学水平不统一,还有一些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强大,对于自己的未来就业也存在未知。所以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以下阐述:

第一,侧重于学校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将德育工作放在了次要的位置。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中技能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个学校将技能发展放在了第一的位置。很多学校为了扩大招生队伍,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将学校知识技能作为招生、师资招聘的重要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采取随口说说的形式。

第二,学校的各项建设和体制不够完善。德育工作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不断引导和讲授,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很多时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实施的效果。当今学校对于设备、技能管理、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师资和经费都是比较到位的,但是一旦涉及德育这方面那就微乎其微了。很多学校都只是委派德育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德育教学。缺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执行,因为缺少了执行力,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看不到成效。

第三,教师不能正视德育问题的重要性,还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讲解进行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想。

二、主要原因分析

1.主观原因:道德意识薄弱

对于一件事情,只有你真正地明白了它的意义才能够有动力、有方向去执行和完善。笔者通过一些调查就很明显地发现:很多职业中学学生缺乏道德束缚的行为都是由于他们的观念意识不够强大,对于一件事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些就促成了犯罪的不良因素。

2.客观原因: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很多学生的家长没有经过正规教育,也不懂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所以在德育上就难免存在很多弊端。对于孩子也做出了一个坏榜样。当然形形的社会也对孩子的德育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中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才能不受社会带来的坏影响。

三、教师应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1.重新重视起道德围墙,将提高学生道德观念作为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要重视学校的德育课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和社会辨析能力。还可以使用一些革命时期的案例和事情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革命先烈的事迹来教导学生。

2.进行理想培养教育,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一定要进行透彻,不能只是在口头或者表面进行,应该有实际行动

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等,课堂德育不能够很好地将德育教授给学生,凡事都是通过实例才能更好地接收和理解。应该让学生将一些对德育有用的实例熟读多背,做到相应的道德标准。学生存在的厌学等情绪也是由于思想不够,德育水平低下。这样的事情一定要防微杜渐,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多进行开导和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一些社会上的交际和处理方法,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3.对学生进行统一的道德教育

在平时的德育课堂中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德育法制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且避免出现一些违法、违背道德的行为。很多事情往往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对于社会上的道德体系不明了,所以很明显道德教育是学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课,因为没有道德的人就相当于没有了人性。所以,这点教师应该注意,教会学生分辨正确、善恶、美丑,在心中树立起一把道德的天平。

4.校风进行引导、熏陶教育

优良的校风是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先从校风进行引导和熏陶教育。同时还要从“三风”――干风、教风、学风进行整改。干风就是从班级中的班干部入手,让班级中的干部都能够成为同班同学的表率;教风就是从教师入手,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培养教师的作风和素质。教师做好了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更能使学生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