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监察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8 12:39:10

监察管理论文

监察管理论文篇(1)

二、执法监督工作实现整体联动,重点突出。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专门的反腐机构,案件查办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一方针政策,委局各科室要实现整体联动,打一场重点突出的反腐攻坚战。

(一)做好监督。

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案件查办的线索来源。要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要紧密联系群众、依托群众,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举报的线索;对于搜集的线索要进行统一管理、仔细甄别,为案件查办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要注意尺度分寸,尽量遏制隐性问题显性化、制止倾向性问题严重化、避免苗头性问题扩大化。

(二)做好执法监督。

是社会第一大害,因为所有的社会丑恶现象几乎都与此有关。它是一切社会消极现象的总开关和“龙头”。在执法监督中要突出重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突出重点对象监督。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掌管人、财、物部门的监督,特别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在整个领导班子中处于重要位置,既是管理监督的客体,又是管理监督的主体;既要接受管理监督,又要参与领导管理监督。只有既管理监督好“一把手”,又充分发挥好“一把手”管理监督班子其他成员及下属的作用,干部监督工作才能事半功倍,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突出重点时期监督。突出在重点时期对干部的监督,如职务变动、工作调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八小时外”等违纪现象“多发期”和影响权力运行的“高危期”。通过及时了解掌握干部重点时期的思想、工作、学习、廉政、勤政等情况,随时警省、警钟长鸣,使监督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努力使廉洁从政成为一种理念,一种规范,成为自觉践行的操守,从根本上消除为政不廉现象。

三、效能监督促进作风转变,主动服务。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发挥效能监督作用,促进管理服务观念的落实。

(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监督检查。

及时了解和掌握对重大决策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执行决策和措施的情况,督促有关部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提高管理水平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创新与加强的体制机制,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围绕优化市场监管和发展环境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改善市场监管和发展环境、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市场监管和发展所需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把行政效能监察贯穿于施政的全过程,渗透到行政管理各个环节,增强执行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三)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

监察管理论文篇(2)

1、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预防体系

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质量安全保证制度、资金管理拨付制度、勤政廉政制度和有关责任追究惩处制度等,通过健全的制度规范,使大家在工作中事事有章可循,件件有据可依,以杜绝和减少工作中决策中的随意性,从制度上遏制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建设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领导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

一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3、加强廉政教育,推进防腐建设

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中纪委《建立健全惩沼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做好任务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尤其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一手抓生产建设、一手抓廉政建设,完善公司行政管理、财务和项目管理、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并切实担负起全面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要抓住责任分解、考核、追究等关键环节,加强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设置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广告牌、灯箱;在社区、街道,有以廉政文化为内容的板报、宣传栏以及充满情趣的景观;在机关单位。办公桌上的廉政提示牌、办公室的台历、纸杯,也打上廉政文化的印迹。以看警示片、宣传和设置“廉政文化墙”等形式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廉政文化体系。

(二)全程监督,确保质量

加强工程建设的纪检监察工作,最根本的是监督,失去监督就会导致腐败,因此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国企工程项目投资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既要优质高效建好工程,又要保持廉洁,实现工程建设与廉政建设“双满意”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全面管理,切实发挥纪检监察职能,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1、项目前期及时立项,加强招投标监管力度

监察管理论文篇(3)

在现代法律制度及司法制度的框架内,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由于公诉权的性质以及在司法制度中的功能,检察权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监督性”。一方面,检察机关应当监督警方的侦查。另一方面,检察权的产生,也是为了维系现代司法制度弹劾主义的结构,防止审判纠问化。应当说,在上述公诉权意义上的制约监督作用,已普遍得到认可。而争议的焦点是检察机关对于法院是否应当具有诉权以外的监督权。这是检察机关审判监督问题的实质,也是中国检察监督制度中最实质性、最有争议的问题。为了保持准确的问题聚焦从而保证清晰的思路与合理的结论,应当区分检察机关的诉权与诉讼监督权,在此基础上,将诉权问题纳入诉讼法专业问题研究,将诉讼监督权问题纳入检察监督问题来讨论。检察机关在民事、行政案件中的抗诉,以及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对审判机关提出监督意见,属于本文所论的检察监督问题范围。

在侦查、公诉权之外设立法律监督权,这在中国传统法制模式中无法找到渊源,也不能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中获得借鉴,中国检察机关的监督权模式来源于前苏联。苏联模式的检察监督制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检察机关监督为“最高监督”,从而突出了检察监督的地位;二是实施一般监督。中国的检察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搬用了苏联模式,但不定位为最高监督,也不采用对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进行普遍监督的所谓“一般监督”制度,却保留了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保留了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实施监督这一有异于其他国家检察制度的特殊做法。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建构和运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宪法地位与实际的法律地位脱节;二是法定功能的支撑手段严重不足;三是在运作中受到强有力的司法抵抗而步履艰难。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制度设立的意义,背离了法律制度设置的效率性与效益性原则,其内耗性与无效率性,严重浪费了法律资源,损害了法律制度的和谐统一性与其在民众中的公信力。

对一项既存制度现实价值的评价应主要采用社会学的标准与方法。一是考察其社会功用;二是分析其社会基础。就社会功用而言,不能否认,检察监督制度目前尚有其积极的意义,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支持检察监督乃至其他外部监督的社会原因,是法院公信力不足。目前确实有必要加强对法院的监督。这种监督在法理的合理性上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分析,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制度的运作效应,还包括它的制度平衡与价值平衡性。在抗诉制度法理合理性上最突出的负面评价,一是对司法权威与既判力的影响;二是可能对民事诉讼本身性质的扭曲。就刑事案件的法律监督,即检察机关依法律监督机关的身份向法院提出纠正违法的意见,存在另一个矛盾,即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是侦查与公诉机关,是代表国家的原告人,即实质上的诉讼当事人,而既是诉讼当事人又是法院的监督者,这是明显的角色冲突。这种冲突是刑事审判中的检察监督制度难以治愈的“硬伤”。

从以上分析,可形成以下意见:其一,检察机关基于诉讼监督权对法院实施的审判监督,存在法理合理性的缺陷,它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现代诉讼的基本构架与性质,有悖于诉讼运作的一般规律。从发展前景看,它的生命力可能有限;从现实状况看,它难免在司法实践中产生相当的负面效应。其二,鉴于目前我国的法院,在其社会位置与功用、内部构架、运作方式、法官素质等各个方面还不符合现代诉讼对法院资质包括审判能力与公正性条件的要求,可以说,它目前还处于向现代型法院发展的“培育期”。在这一时期内,法院的权威性有限,公正性有限,其独立性也允许受到更多的限制。这一时期,检察监督制度对于保证法院审判的公正性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司法不公较为严重,司法公正的制度条件尚需培育的情况下,承认检察监督的相对合理性,在为其设置一定支撑条件的同时,应当对其进行必要限制与改造。笔者对于我国目前的检察机关审判监督问题提出以下两点看法:(一)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民事行政案件中抗诉制度在一定时间内对于保证审判公正的意义,但必须作制度上的完善以使其能够有效运作并防止其负面效应。为此,需要着重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检察监督须建立和贯彻“既要实现司法公正,又要维护审判权威”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为此,应当限制监督范围,将监督案件主要限制在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司法严重不公、社会反响强烈的案件上,一味从部门的角度强调扩大监督是不妥当的。其次,为了协调好检审关系,并保证这一制度设置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对一些具体的制度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解决目前制度规范过于薄弱导致监督无序化以及法院缺乏适当配合的问题。再次,需要改进检察机关抗诉权的行使方式。目前抗诉决定权的行使带有行政化和非程序化的色彩。今后应当建立严格的透明的法定程序,并建立类似于合议庭决定的制度,特别重要的案件抗诉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使抗诉权的行使更加审慎和合理。(二)对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在目前宪法与刑诉法未作修改的情况下,不再延展与充实检察机关的审判监督功能,使其实际被虚置。在检察机关的一般法律定位未改变前,维持其虚置性状态,以防止对诉讼合理性的损害。同时,应当通过法律规范确认和贯彻控辩平等的基本原则,禁止控辩任何一方在诉讼程序中超越其当事人地位扭变诉讼的结构,以实现审判中的程序。

监察管理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安全监察是一种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企业和生产管理部门履行安全职责,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依法进行监察、纠正和惩罚的工作。电力安全监察是指电力安全监察部门和安全监察人员,依据国家法律和行业有关规定,对行业内部各企业或企业内部各生产管理和有关部门,贯彻国家、行业安全生产规定和生产安全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电力行业和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各个层次的安全监察部门和人员,构成了电力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监察体系。它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运用行政和上级赋予的职权,对电力生产和建设全过程的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进行监察,这种监察职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带有强制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作为安全管理的综合部门,协助领导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能。

1 电力安全监察理念的研究

1.1 研究现状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安全理念,以明确企业安全管理总体思路。如电网公司提出了“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明确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思路、目标和主要矛盾等基本内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大唐集团公司提出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但还没有电力企业明确提出安全监察理念,更没有形成行业内统一认可的安全监察理念。

国内已有一些行业开始对安全监察理念进行研究。如在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已经有基层单位开展了安全监察理念的研究,并用以指导实践;但也还没有形成行业内统一认可的安全监察理念。那么,电力行业是否有必要开展安全监察理念研究呢?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共同实施的,两个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安全理念是两大体系都必须遵守的安全管理总的指导思想。但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两大体系之一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有着自己的业务特点,如何落实安全理念?如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落实到安全监察工作中去?安全监察管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这些都是影响安全监察管理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统一安全监察管理的指导思想,明确其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就是:要用一句话提炼出企业的安全监察理念。这个理念要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一脉相承,是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理念在安全监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要明确安全监察工作的主线、要领,体现安全监察工作的核心业务和基本要求;要继承发扬电力系统多年来安全监察管理的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和核心思想,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摒弃僵化、落后的管理方法;要突出主题、简洁明快,便于员工记忆。

2 电力安全监察理念的研究方法.成果及意义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从研究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一直以来,电力行业在生产方面实行的是“电力安全监察制度”,电力部门也从上到下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监察体系,并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深化该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安全监察管理人才,同时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管理成果,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行业规程、论文报告等不断将其传承和发扬。通过收集整理、查询分析大量的安全管理文献,并对各种规章制度、论文报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炼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监察体系从无到有、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采用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并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同时剖析了安全监察体系发展历程中受到的冲击以及教训。深入研究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责任制、安全监督检查等传统安全管理手段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与当前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2.1.2 头脑风暴法

监察管理论文篇(5)

一、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现状

1.对政府管理模式的理论认识较浅。对公共管理模式认识较浅薄以及对国家管理理论认识的深刻,主要体现在在政府在行使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依旧是以以往传统的统治型的政府的管理思想为中心。这就导致了一些政府的官员滥用职权而进行一些钻营经济利益的非法行为,对国家、社会以及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体系漏洞下苟延残喘的贪官污吏把手中的权力当成是谋取利益的工具。狭隘的角度去认识公共管理理论存有错误理解,会对政府管理产生失误。

2.政府公共管理体系存在不足。当前情况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转型时期,但是显然易见的是经济建设和公共管理制度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由于政府的公共管理制度如果改革不完善,不能对症下药,对社会经济干预的太多,部分官员的道德与政治素质不够高,觉悟低,政府监察机构的制度的存在缺失,政府部门的管理也存在问题,社会公共服务意识不高,政府管理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低下,存在部分管理人员滥用权力,贪赃枉法,对管理制度不管不顾。因此,深化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使用公共管理模式的方式不当。公共管理模式使用方法的不恰当,体现在政府在对各项事务履行自身职能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而非依法行使的法律手段或是调节的经济手段。这导致了我国公共管理的空间严重不足,而正常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难以高效的,有序的的运行。

二、解决公共管理模式现存问题的一些方法

1.从理论高度提升对公共管理模式的认识。正是由于对管理模式认识的浅薄和对管理理论认识的不深刻,才会致使部分素质和觉悟低下的政府官员利用自己职位的权利而做着贪污,受贿等诸多违法事情,这不仅是给我国政府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更是对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这种违法的行径已经践踏了政府的公共管理理论,严重破话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民对政府公共管理失去信任。因此对公共管理理论做一个高层次得理论认识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是先要要建立起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质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把人民最迫切的需要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最终目标,树立一套完整的公共管理服务理论体系;第二是要提升公共管理服务的质量,让人民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政府公共服务,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搞好经济建设,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国民经济发展的好,人民的物质生活才有了保障,人民才能过上真正的富足小康生活,安居乐业,共创和谐社会。进而得出,增强对公共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认识是政府做好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2.强化对公共管理模式的改革。由于对公共管理体制的轻视,造成了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后果 ,甚至在某种相关程度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经济上的破坏。因此,不得不对公共管理模式加强重视,并且要对公共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并且建立和维护公共管理体系的正常化,这建立和维护 的目的不是为了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而顾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国家政府管理职能应该尽量较低对经济的过多行政干预,增强对政府官员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的教育,完善政府的监察制度,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进行高效的管理,提升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增强社会的公共服务意识。对于部分政府管理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

三、针对我国公共管理的监察机制提出的意见

1.扩大行政监察机构的职权。应该以合理的方式增多行政监察机构的权力。这样对增加监察机构的工作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扩展监察机的职权第一步是要相应的扩展监察机构的权限处分。对于那些具有违法乱纪的政府公务员,监察机构有责任对其进行处理,必须依法进行警告、记过、降职等处罚。第二步是要提供给监察机构有关经济的处罚权力。针对某些由于没有提前预估或是主要领导由于主观臆断决策而形成的重大经济损失的失误行为,监察机构有权力要求有关承担责任的人赔偿公务的经济损失。

2.建立纵向领导形式的监察机制。为了增强监察管理工作的成效,有效保障行政命令的畅通,西方发达国家的垂直独立领导模式的监察制度对于我国目前政府行政的监察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首先,垂直独立领导模式有利于提升行政监督的办事效率以及行政地位,促使监察机构的权力和责任能够对等,其次,垂直独立领导模式的监察能够促使监督权力组织性的形成,有利于监察权力的高度统一,监督权力的行使,有利于政府行政公务人员规范自身行为,遵纪守法,也保证了监察执法人员自己能安公守法,公正执法。

监察管理论文篇(6)

随着我国监狱系统全面建设和科学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监狱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监狱系统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监狱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目前基层监狱警察队伍建设上看,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素质不高、人员流动不合理、教育训练滞后等现象,警察队伍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要求。因此,必须紧紧围绕“首要标准”,加快培养和造就新型高素质警察队伍,努力实现警察队伍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技术型”向“学习型”、“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大力加强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确保监狱安全发展和监管安全无事故现象发生。

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更新培养监狱警察人才观念

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指导警察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从根本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单位对监狱警察的培养不够重视,监狱警察综合素质进步相对较慢,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整体监狱建设和监管安全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各级领导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监狱警察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抓好监狱警察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一是要在警察系统中深入开展岗位职责教育;使广大警察清醒认识到,提高监管安全的职责使命。二是领导要更新观念。树立人才第一的意识,单位领导对人才培养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解决制约和影响人才成长的“瓶颈”。因此,各级领导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加强监狱警察队伍建设,特别是基层干警的建设培养,不断提高基层干警依法管理治监水平。

二、不断加大管理力度,科学改善和培养训练内容

不断加大对警察的管理力度和优化管理方法,就是监狱警察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批善于计划、善于协调、善于指挥的监狱管理人才,做到指挥与技术并重,注重培养既懂监管又懂教育改造的新型管理人才。同时,各级领导和机关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干警自学成才,培养和造就大批能精通新装备、使用新装备的专业人才,定期组织人员去院校学习深造,提高思维层次,培养一专多能型干警队伍人才,使之满足监狱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始终按照监管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狱全面建设和科学发展水平。一是要强化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打牢理论基础。要把重点放在对提高服刑人员的管教,及时掌握服刑人员的思想状态上,弄清“四个知道”,不断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要根据监管要求和建设现代化监狱目标,着手从新世纪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出发,不断提高监狱教育人改造人的宗旨,努力提高现代文明条件下,监狱适应时展的要求。三是要不断加大监狱警察的信息化训练内容。在信息化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在训练设备、设施、手段、条件等方面要科学筹划,善于利用各种资源集中投入,形成规模,节约财力和物力,注重信息化人才的使用培养和提拔,采取有利的措施为监狱警察的工作、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提高培养效益。

监察管理论文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总体工作部署,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课题,通过开展深入研究,理性思考,把握特点,探索规律,推动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建立安全监管监察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论文选题的参考范围

1.巩固发展百日安全督查工作成效。这次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有哪些特点;取得哪些切实成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提高;今后的督查工作如何进行。

2.深入持久抓好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如何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如何使这项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3.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如何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才能保持高压态势,并使安全生产工作常抓常新;北京奥运会之后以及下一阶段,如何有效防止事故反弹。

4.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怎样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为加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5.抓好煤矿这个重中之重。如何贯彻落实太原“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和辽宁“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继续整顿关闭不合法、不合格的小煤矿,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

6.抓好各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的基本思路和要点是什么;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7.探索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监管。如何通过普查、评估、会诊等方法,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监管监察工作重点;如何强化责任,逐级落实责任,确保监管监察到位。

8.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近年来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最大教训是什么;采取哪些得力措施,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这个“龙头”摆起来;如何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

9.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如何才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10.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体系,当前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与安全监管监察繁重任务相适应的执法队伍。

11.完善执法手段和途径。现阶段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有哪些手段和途径,如何用好这些手段和途径。

12.加强和改进联合执法。采取哪些办法,才能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提高联合执法的效率效能。

13.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建立促使“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机制。

1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从生产三要素(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劳动者)分析,目前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15.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包括哪些内容;治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16.完善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如何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哪些行之有效措施,推动指标体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17.建立长效机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从哪些环节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18.支撑体系的构成。支撑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由哪些子体系构成;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什么。

19.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职能任务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发挥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如何建立强大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发挥专家的作用;安全生产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进步的重点是什么,*年和今后两年要在哪些重点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应着力抓好哪些环节的工作。

21.发挥协会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协会和事业单位如何服从服务于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围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采取什么办法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督查检查、评估评价、普查调查、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22.利用好外部资源。如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三、论文的基本要求

1.以上所列22个论文选题为参考范围,可在此范围内根据研讨需要自定题目,但要紧紧围绕所列研讨方向。

2.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水平,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回答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论文要紧扣主题,观点正确,思路和逻辑关系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精炼,力求数据准确,列举事例具体,分析问题深入,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性。

4.论文个人或集体署名均可,字数在3000字左右,请于*年8月底前,将论文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法司,来稿请写明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

四、论文的组织与评选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成立评审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局领导担任,成员由总局办公厅、政法司、协调司、监管一司、监管二司、危化司、人事培训司、直属机关党委和煤矿安监局综合司、安全监察司,应急指挥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由政法司负责。

2.论文的组织、推荐工作,分别由各单位负责。征文期间,各单位推荐稿数不限。

3.奖项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获奖论文将汇集成册,编印《安全生产优秀论文集》,并予以奖励。

五、工作要求

监察管理论文篇(8)

效能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查问题、堵漏洞、提建议、促整改等实现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效能监察,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改善企业管理、维护政令畅通、提高企业管理效能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执行力,就是企业将长期发展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尤其是当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或者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显得至为关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战略与执行力好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彼此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实践证明,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必定是一个战略与执行相兼容的企业。

执行是企业各部门一整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各部门责任的具体落实。而效能监察同样寓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每位员工。因此,执行力和效能监察在内涵、外延上既有重叠,也有相交;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它们在目标和愿景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但在流程上执行力包容性更大,而在监督跟进中效能监察再管理、再监督的职能优势明显,侧重性强。执行力的提出,拓展了效能监察的工作领域。

二、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原因分析

企业执行力,是近年来企业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方兴未艾的重要话题。毋庸置疑,效能监察工作,对于当前国企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已取得初步成效。毕竟执行力是一个较新的话题,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也就不足为奇。而正视执行力低下这一众多国企管理者不能承受之痛,且认真、冷静探究其滞后的原因,对于今后图强思变,大有裨益。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主要原因:一是针对执行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没有持续地跟进、常抓不懈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及时跟进督促,以致于在政策的执行上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常常虎头蛇尾;在任务的落实上常常有布置没有检查,或者检查工作前紧后松。二是针对管理制度和计划目标本身存在缺陷或频繁修改、连续性不够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及时发现指出,或发现了却协调改进不到位,从而导致被执行者无所适从,制度的权威信和严肃性受到质疑。三是针对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及时督促完善,最终导致考核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四是针对执行过程中,业务流程过于繁琐或缺少好的方法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有效参与建议改进,使得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五是针对执行文化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况,效能监察没能积极配合造势推动,以致缺乏群众基础。

三、对加强效能监察,提升企业执行力的思

基于对国企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笔者认为加强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主要应把握以下五点:

第一,坚持事前监察与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既是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是否正确科学,实施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履职到位进行事中监察。在认真跟进中杜绝懈怠,并有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更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事后监察。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努力形成“抓计划、抓落实、抓成果、重提高”的“三抓一重”工作模式。要突出“降成本、增效益、严管理”重点,认真抓好选题立项、组织实施、检查督导、关键跟进、分析原因、建章立制、总结提高等环节的落实,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坚持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开展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必须创新制度建设。一方面,国有企业须借助于系统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执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行为,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的奖罚机制。而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总结吸收企业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深刻教训,针对企业现状,同时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经过充分的论证,确保制度科学严谨。如果仓促出台,或朝令夕改,要么使制度执行者无所适从,要么使制度失去它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另一方面,效能监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深化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任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监察行为。效能监察制度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针对执行力,突出前瞻性,使之更全面、更科学。要在考虑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效能监察操作规程和相关具体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监察项目,明确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关键环节、重要内容、监察方法等。制度制定后不能万事大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在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以及执行力的落实。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

第三,坚持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要靠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产生的巨大示范和凝聚作用,将有效地激励和团结员工,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纪检监察部门在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上大有文章可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效能监察中,必须对企业领导班子和管理者进行全过程的廉洁勤政监察,调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职责、落实执行力情况,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质、能力、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管理者,根据管理者业绩实施奖惩。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中,要积极探索建立“大宣教”格局,充分发挥“大宣教”作用,通过组织条规教育、案例教育、演讲赛、抢答赛、征文活动、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强化企业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扩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影响面,营造出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综上所述,效能监察与提升执行力是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全新的视角和领域,只有客观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主动发现效能监察滞后于执行力要求的问题症结,结合企业实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深入分析思考并认真加以解决,效能监察与提高执行力就能够达到和谐相融、同频共振。

监察管理论文篇(9)

善治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21世纪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最重要的范畴之一。这一最初由学者倡导的政治理想已经逐渐被各国政府所接受。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我国俞可平教授把国际学术界善治标准与中国国情结合总结出善治的10个要素: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从善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张不难找到善治理念与行政效能监察的强关联性和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善治理论反映了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其“法治”要素的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所规定的“监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和“监察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是完全契合的。

第二,善治理论体现了行政效能监察的根本宗旨。行政效能监察是以追求行政活动的高效为目标的行政监察,其宗旨是为实现“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开展监察活动。而善治理论强调政府施政的“有效性”,即管理的效率,提出通过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和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使有限的行政资源配置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认为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是多元化的,政府应该运用各种可行的办法,如引入科学的成本——效率分析、目标管理、绩效评估等“精细化”企业管理方法,来达到公共事务的良好管理。由此看出,善治理念可以为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提供科学的衡量行政部门和行政工作人员业绩的标准和手段,使监察活动更加“精确”,而不是“粗放”。

第三,善治理论凸显了行政效能监察的职能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赋予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受理举报并依法调查处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将处理结果等情况予以回复”的特有职能,这无疑与善治理论中所提出的“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和“责任性”(在公共管理中,与某一特定职位或机构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是完全一致的。

第四,善治理论表明了行政效能监察主体的多元性。其“参与性”要素,即,公民、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对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所规定的“监察工作应当依靠群众”相吻合。

第五,善治理论刻画出行政效能监察的终极价值取向。其所主张的“透明性”(政治信息的公开性)和“廉洁性”(主要是指政府官员奉公守法,清明廉洁,不,公职人员不以自己的职权寻租)改变了原先行政体系的主体中心主义,增加了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从而表现出了防止行政权力腐败的趋向。由上可知,将善治理论作为行政效能监察机制构建的理论指导是完全可行的。

2基于善治理论的高校行政效能监察机制的设计

2.1机制的组成要素“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即,结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据此引申,“高校行政效能监察机制”可定义为:高校行政效能监察主体,通过各种监察方式和监察手段,监督检查高校监察对象行政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及其构成要素和相互关系。从该定义知,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

2.1.1主体高校行政效能监察的主体就是高校行政效能的监察机构及受其委托的组织。根据善治理论,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尤其重视公民对需求的反馈。因此,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由于广大教职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社会参与意识普遍较强,行政效能监察的主体就不仅仅局限于行政监察机构,而应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力量,运用如群众监督和社团监督等多元监督主体,增强监察合力。

2.1.2客体高校行政效能监察的客体即高校行政效能监察的内容。高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监察内容不同于企业和政府部门,因而在确定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时,一定要从学校中心工作和教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就高校监察对象履职行为的正确性进行监察。主要包括对国家办学方针、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对学校目前存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监察和对属于效能监察范围的举报和投诉的处理。

2.1.3监察对象高校行政效能监察的监察对象即工作对象,包括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学校任命的其他行政人员。

2.1.4方式方法行政效能监察是一种整体性的监察活动。遵循善治理念,除运用行政监察的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奖惩权等外,还应视监察事项的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技术来保证行政效能监察的效果。学者周志忍认为“行政效能监察是组织绩效评估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在管理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主体完全可以借鉴运用绩效管理等先进成熟的管理工具,对管理部门的行政效能实施有效的监察行为。

2.1.5制度制度是机制运行的载体、基础和保障。效能建设,制度必须先行。为解决职责不清、效率不高、工作不落实、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推进行政机关内部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需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信息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和激励问责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完整的效能建设制度体系。

2.2机制的实施流程在运作层面上,效能监察机制实际上是一套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效能监察的操作办法和流程。既然效能监察是一种绩效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管理应用目标一致、管理工具相同、整体循环模式相同,故在此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设计便于操作的高校行政效能监察机制的实施流程如下。第一步:P环节(监察计划)——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确定选题,并在取得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后开始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成立监察组织实施机构、制定对选题项目具体监察实施方案。第二步:D环节(监察执行)——将P环节中制定的监察方案付诸实施。第三步:C环节(监察执行情况检查)——对P环节立项监察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检查,检查执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第四步:A环节(处理监察结果)——对C环节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对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未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的事项,形成具体的监察报告或建议书反馈到相关部门,督促其改进。在总结监督检查经验及整改措施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监察制度,为进入下一个循环做准备。

监察管理论文篇(10)

企业文化是以一个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此构建一个大家共同尊奉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方式。简单地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人才建设等几个要素组成。

纪检监察机关存在于我国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党风、党政的建设,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纪检监察工作在建设与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而影响这一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国有企业文化在良性化轨道上运行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后,权力出现高度集中且缺乏有效管控的情况,这导致部分管理者在思想作风上出现一些偏差,这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为企业文化添加了消极与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因此,强化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观念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引导企业管理者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二)推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变成了一个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独立法人。在国有企业纳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过程中,企业在重组、扩大规模、协调企业与社会之间利益等方面矛盾或问题增多,使得企业管控难度增加,防腐难度加大,原本刚建立的良好企业形象可能由于对这些方面问题处理的不善遭到毁誉。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有利于建立企业诚信守法和廉洁从业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品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巩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有力推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不光是民营企业,即便是国有企业仍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诸如企业在招标、投资流程中制度的规范问题,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不到位,企业人员的调配不合理,企业人员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某一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存在冲突,企业决策层决策的民主性欠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与监管,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正常运作。而加强国企的纪检监察工作则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使之有序、有效进行,因而有利于规范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进而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企业对人才的尊重,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品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则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课题,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得到巩固与延续,保护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而纪检监察工作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搞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要想加强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此从整体上改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有以下工作要做:

(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

改善企业文化首先要从领导者的思想抓起。思想信念是行为的指导方针,思想信念发生动摇会给整个国有企业文化增添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纪检监察工作首先从领导干部的思想抓起,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经常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强化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帮助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要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是落实企业整个管理制度并使之走向规范化、优化的关键,它为完善与优化企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用人选人方面,国企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相关的人员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以此杜绝人员选用上的不正之风。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内部民主议事与决策程序,协调好个人权力与集体民主之间的矛盾,同时务必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在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下狠手,重点在财务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环节运用相关的监督手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通过相关监督手段的实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与优化,并推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多种形式创建企业廉洁文化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多样的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廉洁的企业文化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力量。而这种企业文化充满着人性化的东西,它能洗涤人的心灵,它能吸引人们的思想朝健康、积极方向靠拢。在建设廉洁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不断革新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载体,通过廉政展览、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法律法规讲座、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大国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廉洁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为企业营造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这些形式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来提高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企业职工为企业共同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

由于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在企业中所肩负的特殊责任,这支队伍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纯洁性,影响企业廉政建设与反腐效果。因此,企业监察队伍本身要加强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其职业的责任感与其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献身精神。另外,企业监察队伍本身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相关的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组织协调能力。

在国有企业中,积极且有效的纪检监察工作有助于完善与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凝聚力,能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塑造健康的企业精神,能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进而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监察管理论文篇(11)

社会关系是存在于社会群体中的多个个体按照不同的角色方式进行多元化互动的结果。因此,“角色”为理解不同个体的行为与态度提供了模式。基于此,笔者认为,把社会学中的角色理论引介到基层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中来,以角色学的视角去窥视监狱警察在工作进程中角色扮演所存在的问题,对于缓解监狱警察工作压力,推进监狱警察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角色理论的一般解读

角色学理论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每个人并非只有单独的一种社会身份或者仅仅充当一种角色。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体。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带有多种头衔,充当着多种角色,比如一个人在家是他人的丈夫、儿子、父亲,在单位则是他人的同事、上司、下级,在另外的场合又可能是消费者、患者、游客等等;另一个层面,在其所充任的一种角色中,也会因这一种角色而派生出多种角色。诸如在下面我们将要阐述的,监狱人民警察是一种职业角色,而他又因为这一角色派生出执法者、教育者、管理者等次角色。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与次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个体角色群落履行各自角色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并通过相互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实现了人的社会化。

二、监狱人民警察角色定位

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学的角度对警察角色进行了本质性的概括,即警察是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西方警学家通常认为,警察角色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不是固定的。另一方面,警察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受警察对这一职位的理解、公众对警察的要求以及法律规定的影响,所以要将警察角色概念化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们通常把警察角色分解为包括预防犯罪、维持秩序、执法、刑事拘禁、公共服务、交通管制等基本功能。国内有学者指出,我国警察角色具有三种特征:第一,以维护秩序为主,兼有相当的政治任务;第二,警察之法律执行功能不断增强;第三,为回应社区需要,社区警务开始发展。1995年《人民警察法》出台,规定了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这也是目前为之我国官方对警察角色的功能性角色界定。

三、监狱警察的职业角色冲突分析及缓冲路径

(一)三种角色冲突分析

除了面对服刑人员、上层领导者,监狱人民警察还将被其他社会群体所关注。在职业角色之外,他们同时又是丈夫、儿子、父亲等等。监狱警察角色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角色冲突将因角色集的复杂而复杂。由于专业理论知识的限制,笔者将排开其他角色,根据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的问题,分析由于职业角色而引发的三种角色冲突。

1.服刑人员对执法者角色的期待与执法行为不公之间的矛盾引发的冲突。近年来我国政治文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监狱系统中逐渐出现了“人权”的声音。服刑人不再仅仅是接受惩罚,同时也是国家公民的一员。在惩罚罪犯的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法剥夺罪犯的人权。随着社会的进步,服刑人员的公民素养、维权意识也会不断提升,在他们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同样也会要求人权保护。但是历史所形成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暴力执法、不公执法现象依然存在。服刑人员对于作为执法者角色的监狱警察的期待,与少数警察暴力执法、不公执法之间形成一种矛盾,便引起了作为执法者角色的监狱人民警察角色冲突。

2.上层领导者对作为管理者角色监狱警察的期待,与警察管理方式之间矛盾引发的冲突。作为管理者和执法者角色的监狱警察在处理事务犯问题时,为了有效管理,可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对违反规定的事务犯进行一定程度的偏袒。这种偏袒的出发点往往在于工具理性和效率。为了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在必要的时候可能对事务犯宽大处理,尽管这有可能违背了公平原则,但是在一定意义上则维护了效率。相反,上层领导者在思考同样问题的时候则往往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民主性色彩,他们的出发点在于是价值理性和公平。无论是事务犯还是其他罪犯,同样是被监管者,触犯条例必然也要受到惩罚。如此,在上层领导者与基层警察之间关于公平与效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问题上,就必然出现了冲突。

3.长期以来形成的监狱形象,与其他社会群体对监狱人民警察的教育者角色期待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冲突。但是社会对监狱警察的要求却是随着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而不断提高。现实的相对落后与要求的不断提升之间就存在着客观的矛盾。尤其是长期以来在社会群体心目中所形成的暴力、残酷、黑暗的监狱形象,使得社会大众对监狱警察的教育者角色的期待会更高,因为“没有诉诸强制力而经常采用有技巧的策略来化解危机的警务措施才经常被视为好的警务。”以此为标准来看,教育与矫治相对于惩罚来说则是更好的警务措施。这种角色外冲突不仅仅给监狱警察的工作造成了压力,在工作之外,也影响了监狱警察的自豪感与荣誉感的建立。

(二)缓冲路径探索

“高度的角色间冲突是指这样一种情境,在其中会存在疲乏,也会存在平衡多重角色需求的困难。”也就是说,高度角色冲突,不仅仅妨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最终导致角色失败,从而退出角色扮演。因此,为了在建立社会关系过程中维护稳定,达成角色扮演目的,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去缓解角色冲突。针对前面我们所分析的监狱警察角色冲突的三种表现,我们试图探索出相应的缓解路径。

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科学的价值理念为指导,在角色冲突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人的价值取向与角色冲突的解决有着紧密的关系。面对现实的角色冲突,不同的个体会采取不同的态度,诸如积极参与,消极回避。这种不同的选择,不仅仅是在于客观的社会环境的限制,同样也和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密切联系。消极的、错误的价值观下的行为选择必然是消极的、错误的;在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个体将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去克服角色扮演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最终做出正确行为选择。监狱警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就要通过各种方式自觉汲取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努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避免在监管中出现执法不公甚至暴力执法的行为。

2.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基层监狱警察角色规范化。随着国家政治文明的进步,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仍然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监狱警察的实际工作中,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尽管已经很多,但是很多都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诸如在实际监管中我们需要选择罪犯进行自我管理,但是对于事务犯的管理却只有《考核办法》、《实施意见》之类的行政性规定。笔者认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监狱警察的权利和义务,以角色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以详细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为纽带,把上层管理者和基层监狱警察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统一起来,切实有效地减少角色冲突。

3.自我提升的同时增加与外界的交流,缓解社会群体偏颇性视角带给监狱警察的角色压力。“如果你在社会群体或社会关系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出现一定类型的情境,那么,你就被期望表现与被指定、允许和禁止有关的一定方式的行为。”当监狱警察被寄予期待时,却同时接受了一种偏颇性视角。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所形成的监狱和监狱警察形象,严重影响着监狱警察的社会地位,伤害了基层监狱警察本应有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缓解这一冲突,笔者认为,监狱警察应当主动积极接触先进文化和思想,提升自我修养,在自我精神文明建设上与社会其他群体保持一致,切实改变这种落后于社会先进文化群体的状态。

四、角色学分析下的启示

监管安全是当前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它不仅关系着社会的稳定,还代表着人权事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监狱的安防设施得到不断更新,物防、技防工程逐渐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监狱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文化多元化也给我们当前的人防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要紧抓首要任务不松懈,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在于人防工程建设上。在前文中我们以角色学理论的视界去分析了基层监狱警察在职业角色扮演中遇到的几点问题,并试图找到缓解冲突的路径。这种分析也在监狱民警队伍建设方面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

首先,继续推进监狱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制度化,是队伍建设的前提。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是实质正义与公平、形式正义与公平的统一体。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程度标志着正义与公平得以实现的水平,乃至于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政治文明程度。尽管监狱体制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治传统依然影响着监狱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因此,在新的监狱体制框架下以定置管理为契机有序推动监狱管理工作规范化,把合理的工作流程、科学的制度章程引介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以准则规范化引导监狱警察的行为规范化与角色规范化,确保队伍执法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其次,以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塑造队伍精神盾牌,增强民警的心理素养,是当前队伍建设的核心。在物质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价值理念往往对事物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干部队伍中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理念,有助于增强监狱民警从警的纯洁性与坚定性,提高监狱民警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助于帮助监狱警察在面对角色冲突时树立良好心理状态。

最后,改善基层监狱民警待遇,增强民警监狱事业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自豪感,是当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必要的物质回报是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可,适当的物质激励是促进个体价值实现的催化剂。被认可和被尊重是产生自豪感的前提和基础。除去精神褒扬,必要的物质回报和适当的物质激励则是被认可和尊重的重要表现形式。监狱民警工作的特殊性、危险性、艰苦性,对民警的思想、心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要求也对应了应得的认可和尊重。只有坚持从优待警,改善监狱民警的工作环境,提升监狱民警的工作待遇,才能有效提升监狱民警的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在监狱民警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获得社会大众群体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从而降低这一职业所面对的外界社会压力,促进监管工作的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奚从清.角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 杜开宗.创建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1):23- 24.

[3]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杨书.我国新型监狱体制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4).

[5] 杨光斌主编.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 秦启文.角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