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1-20 18:19:54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1)

政治环境是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广播电视编导反过来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也较大。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早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一些重要的专业内容和课程要求都是与政治的基本理念和政治要求相一致。像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就充分体现了政治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特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讲政治,要求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做好正面宣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政治性语言的使用,相应产生的一系列规范等等。学校的学术范围和学校内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一个讲理念、讲原则、讲信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更加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科学发展,更加能够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公共意图和作用。这些政治元素作为专业发展的基础,引导和指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有原则、有信仰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所以在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得到更加有利的整合,能够得到公众更为有力的支持,适应政治环境的发展,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习讲规范和原则的重要内容。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也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一个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现状,能够更加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层面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随即带来的是媒体的发达和网络媒体消费的攀升,技术的变革与资本的力量能够直接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途径,能够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双丰收。例如,湖南卫视在经济上的大力投入和支持,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相关领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景象,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性机制。经济大环境是现代化条件下影响社会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经济体制的一系列变化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够让理论转为学术价值,让学术价值转换为商业价值,让每一个观点和每一个创新都能够创造出社会价值,这就是一个好的经济环境所能够产生的正面效应。当前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非常好,由于我们的媒体电台都集中掌握在官方手里这样一个现实情况,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彼此产生了互动,政治上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大众载体平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社会上的种种不良影响也都因为政治的地位而受到最小面的冲击。官方平台的开放使得广播电视编导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新闻媒体电台广播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和参与进来。载体与环境挂钩,公司广告的投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反而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新的发展,从而形成当前一个积极互动的局面,为广播电视编导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看,广播电视编导的现实发展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展开的,随着改革开放,新的社会环境不断的衍生和形成,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动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变革,社会转型,人们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越来越能够明确地体会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下的社会情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对经济环境的重要影响。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需要不断地夯实广播电视编导的群众基础,不断地更新换代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不断地获得社会的支持和鼓励。从这个方面来看,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已经做到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和协调,在几年的大学扩招中,报名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数在不断的攀升,社会环境和现实环境下不断地涌现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热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广播电视编导的学习之中,去了解这个专业,去掌握这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通过群众基础的实现,整个广播电视编导产业链的最根本基础得到夯实和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发展。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2)

2主要创新内容

2.1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

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媒体运行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实践能力为中心,一专多能为目标的“1+8”人才培养模式。所谓“1+8”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学校与传媒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对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即1个应用型专业对接行业内8个重点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分阶段、渐进式培养学生从事传媒行业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地完成传媒机构的工作,具体涉及摄像、影视剧编创、专题片创作、节目策划、新闻采编、导播、后期制作以及节目总体编排等8项工作,力争做到专业技能培养核心化、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化、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化。

2.2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1)创新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方式为先灌输理论,后进行实践,这不单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还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授课方式必须要创新,既要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导入品牌意识,培育优质示范课程,待成熟之后推荐为高一级别的精品课程,并分批次培育形成梯队,力争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打造成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同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自主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以切实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另外,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中,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试验,让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通过学生事先的自行学习,使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强化实践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材甄选。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知识更新的速度随之加快。这亦导致传统教材的内容业已满足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须注重教材的甄选。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教材创新的层面进行判别,比如实用性、趣味性、时效性等,同时教材涵盖的内容也要范围宽广,既符合时代潮流和创新要求,又关联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换句话说,教材的选用必须能够引领学生走在传媒行业的最前沿。

3)实训方案设计的创新。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方案的设计,首先应确定设计思想———强化实践教学,凸显就业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将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用理论指导实训操作,以实训推动理论学习。在执行时,应紧紧围绕8项业务能力进行训练,遵循自浅入深、由内而外、从单人界面升级至联合协作的基本原则,逐步落实该专业通用的实训教学模块、硬件设施配置标准和联合实训操作流程。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1)建成标准配置的校园实验电视台,以此为依托,创建仿真岗位体系,合理分配实训学时和学分,形成目标控制、量化分解、测评跟踪的循序模式。

2)确立全程实训内容的设计主线,即围绕8个重点专业技能打造全部课程,把具体的实训项目量化设计到每一门课程中,打破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

3)因人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专业走向,并有指向性的开设两到三门独立的实践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

4)将毕业论文调整为毕业设计,鼓励学生作品选题与形式的多样化,提倡用作品进行毕业答辩,同时须结合作品编创完成导演阐述。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3)

2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电教媒体的结合目前,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忽略了传统电教媒体的运用,虽然计算机多媒体发挥覆盖了部分功能,但是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媒体的特点,并且要学会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体。再就是选择媒体教学时,还需要坚持媒体功能性原则、教学需要原则,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既要会运用传统电化教育媒体,又要充分发挥传统电教媒体的作用。传统的电教媒体主要是运用幻灯片、投影片来直观表现专业信息,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它始终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电教媒体,它们在功能特点上仍然存在差异。在运用传统电教媒体时,学生可以参与到幻灯片的制作中,从而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影视技术基础。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结合各媒体的效果,取长补短,并且要根据媒体的优势,让教学更加丰富生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者课堂中运用过多的影视片段等,对教学会产生反效果。虽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过多动态的画面,容易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除此之外,教师采用口头传授教课,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疑难问题,然后教师便能够根据教学问题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为此,要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合理控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有一定的度,课件不能被直接作为电子板书的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还要学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握好课件中的视听比例,做好组织教学内容的配置,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还要加入一些新的观点和理念,不要一味地重复以往的教学课件。在合理配置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4)

0 引言

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文化领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媒体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进行节目和内容的创新是必然选择,编导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灵魂,进行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编导具备了强大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创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此外,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对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能够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添加一些时代性的元素和创作性的元素,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颖性。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其真正的意义是要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运用,提升节目的创新和价值性。只有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不断的发现和挖掘节目的创新点,才能制作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

2 实践创新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现创新工作也对电视编导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电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学会创新思维和理论知识的融合,运用融合后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工作。而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的,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实践创新就是用创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水平和质量,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有创新力和吸引力,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素质非常重要。

2.1 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也就是进行广播电视实践工作的规范化,具体的就是要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技能、端正编导的作风,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本身作为一种综合的品质,对于整个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素质,更好的帮助广播电视编导进行实践工作创新。

2.2 坚持与时俱进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编导站在时展的前沿,准确的把握时展的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实践工作满足和迎合时展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另外,与时俱进另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节目主题的选取时,能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节目主题的把握,掌握新时代下最先进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鲜性和时代感。

3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有效方法

3.1 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准确定位,只有明确节目的目标定位才能把握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方向,准确的定位也是赋予节目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生活作为节目制作的源泉,我们要做好生活中的观察工作,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真实的、高水平的节目素材。但是素材的寻找和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盲目创新的,这种情况只会适得其反,创造出来的节目和作品只会偏离广播电视工作的方向,也达到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满足不了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3.2 注意生活细节,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想要吸引观众的眼光,满足观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需要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要求广播电视的内容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广播电视编导更是要进行思维方式转化,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创新思想的指导,进行思维方式转变作为思维创新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指导实践创新,而且一般来说从问题反方向进行思考,往往会获得新的发现,有助于新形象的创立。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做好生活细节的留意,善于用逆向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和作品的思考,打破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3.3 激发新动机,将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

广播电视节目编制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的过程,做好节目的编制需要进行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之间的结合,所以想要实现节目的实践创新,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过程中做好推陈出新,提升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推陈出新也就是在经验理论的基础上迸发的直觉灵感。实践创新工作的源泉是观众的需求,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将观众的需求作为实践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础,持续保持创新活动的旺盛,才能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工作。

4 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我国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导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编导才能做好实践创新工作,所以,开展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工作,对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5)

一、广播电视编辑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

编辑的工作性质决定编辑的劳动隐匿性,但是广播工作作为党的事业,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具有非常强烈的事业心。这也是保障编辑工作能力的基础,只有这样,编辑才会具备工作的积极性并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寄情于工作岗位。

广播电视编辑也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因为广播是党与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是重要舆论的宣传阵地。广播电视编辑务必要将舆论的导向与社会的效益放在工作的最高标准上。如果广播电视编辑缺乏责任感,造成舆论恐慌和错误的导向,就会严重地影响宣传的效果,甚至为党和人民造成灾祸和困扰。

二、把握导向是广播电视编辑必备的政治素质

广播电视能够使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编辑要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提高新闻的敏锐度,坚守住政治和价值底线,传播好主流的价值观。

广播宣传的舆论导向与全局息息相关。现如今,大量的网络信息为广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广播编辑要对新闻和节目的线索善于探索和发现,特别是要把握好正直的关口,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对网络信息的引用过程中,编辑要对网络信息反复甄别,小心对待并严格把关敏感话题,及时核实真实情况,以防虚假信息造成舆论错误,影响媒体的公信度。

现阶段,部分的广播电视编辑没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性,通常都是等稿子主动来找,而不去主动发掘稿子,工作较为被动,导致编辑被记者或者通讯员牵着走,无法保障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甚至在某些时候造成舆论导向的偏离。

广播电视编辑主体意识主要是在节目的选题确定与记者选择等方面来体现,也就是说要自己主动发掘稿子。编辑不但要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还要掌握住分寸,假如没有编辑的积极参与,那么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是难以完成的。广播电视编辑的主体意识在对受众和社会负责等方面还有重要体现,对节目的播出具备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和群众生活,是广播电视编辑重要职责。

编辑除了要具备主体意识之外,还要有正确认识,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如果不具备正确的认识,只是被动等待稿件,而不主动寻求稿件来源,那么这样的编辑就没有前途可言了。

从事广播电视编辑的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识。要想成为优秀的广播编辑,需要编辑自身具备较高的知识,编辑要具备合理的知识构成,包括专业和语言文字的知识等。

一般来说,编辑需要通晓百家,博学多才。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辑来说,首先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如果作为一个广播电视编辑却不具备扎实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无法提炼高质量的选题,那么就很难将编辑工作开展起来。专业知识是广播电视编辑进行编辑工作的工具。要做好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要需要对语言的逻辑、修辞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升自身的文字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如鱼得水,经过加工的稿件才能具有清晰的逻辑和层次,将稿件准确简练的表达出来。提高自身语言文字水平是做好一个广播编辑的关键所在,也是保障节目质量的关键。

五、新时期,对广播电视编辑素质的新要求

随着现代化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广电行业中,广电行业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受众也对广播行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的时期,广播电视工作对广播电视编辑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在对广播电视编辑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提高编辑的内涵,创建新时期的优秀广播编辑队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逐渐加快,广电领域也在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许多复杂的思想伴随着改革不断地衍生。面对这些复杂的意识形态,广播电视编辑一定要具备政治敏锐性和辨析能力,要善于从复杂的事务中获取精华,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广播电视编辑要掌握娴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广播编辑要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技术,熟练地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进行审稿、组稿和编辑。编辑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日常编辑处理的信息技术,将工作效率提升到最高,缩短信息的编辑周期。对于广播编辑来说,需要熟悉、掌握节目的制作流程以及音频上、下单技巧,对编辑和制作广播节目的制作软件能够熟练地运用,跟上时代的潮流和步伐。

随着广电领域的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大部分的涉外报道和专题也随之增多,各种新的知识、技术和领域也不断地出现,这使得广电编辑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国外的新领域中。因此,广播电视编辑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能力,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广电编辑要向通用型人才的方向努力发展。现阶段,广播节目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不同的学科,加之各种专业电台不断地出现,广播编辑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将自身水平不断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才能适应新时期广电行业的编辑工作。

新的时期,广播电视编辑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创新的意识,跟上时展,不仅要在观念上对工作创新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将广电事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结束语

广播电视编辑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专业素质,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广电编辑。通过文章的以上探析,尤其希望对广播行业的编辑工作有所帮助,实现高效优质的广播。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6)

1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意义

当前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在资源的整合、信息的积累、新闻的传递上,具备了较为稳定的发展基础。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环境对电视编导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无论是在收视率、广告效应还是其他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电视编导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一档节目的发展质量,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水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媒体编导要想让电视节目具备新意,就必须要结合新媒体视域的发展特点,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业务技能,制定出符合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实施策略。鼓励编导人员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树立广播电视辅导工作的创新编辑意识,全面提高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发展质量。确保电视编导工作能够对生活具备深刻的观察和体验意识,把握观众的需求,促进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良好发展。

2新媒体视域下广播电视编导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来说,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首要的职业素养。在作品的制作中,编导需要和上级领导、摄制组人员、采访对象等人进行恰当的解释、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精准、清晰的口语词汇,表达作品编辑工作的思想内涵。这也要求广大电视工作者对美术、文学等电视语言有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作为编导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文字表述能力和电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在创作影视栏目作品的过程中,编导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去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更贴近观众的内心。

2.2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要想让自己创造的作品具备较强的时代特征,首先要针对广播电视的时代特征和其中所具备的热点事件、新闻话题,进行清晰分析和定位。其次,要使广播电视编辑工作有条不紊,节目情感真实、有理有据,电视编导人员要保持较高的业务能力,具备深厚的专业学识,特别是要对社会环境具备独到的见解,制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作为支撑。例如,在选定采访选题的过程中,编导要具备新闻敏感思维,选择热点话题提升节目的价值。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编导要具备基层工作的思维,在创造、拍摄的手法上进行创新。

2.3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

哈佛大学曾经的一项调查显示,顶尖的人才通常都具备较好的社会交际能力,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也是这样。从根本上说,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上,而在社会交际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一方面,电视编导必须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求编导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还要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无论是面对国家领导人还是农民、工人,都需要用谦和的话语,和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同时,还要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到话题新闻交流之中,要在交际的过程中,本着“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交际态度,对广播电视编辑节目的资源融合提供信息保障。

2.4精通某一项技术专长

作为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必须要具备一项突出的专长,无论是在音乐、文学、摄影或是其他方面,都需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突出的发展优势将会为编导工作提供较多的选择。例如,在整体策划工作中,对音乐、舞蹈等技能保持较高的水平。这一发展特点有助于编导在作品中注入人文特色,在突显广播电视作品个性化风格的基础上,实现广播电视工作的创新发展。

2.5独特的创新思维能力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处于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核心,受到了新媒体等多种思想的冲击。因此,在具体的影视艺术中,编导要学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舞台场景艺术、灯光设计。现代媒体编辑要有新的想法和思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视觉元素和影视制作技术,并将影视制作和后期加工的优势融入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中。当然,还必须确保所编制的节目能够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广播、电视节目,让节目贴近社会大众的心理趋向。

3结语

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中一项重要的代表,在时代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主流宣传的优势。在电子互联网信息环境的构建中,广大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要立足时代的发展热潮,积极探寻新的栏目编辑形式。在人文情感、思想深化、教育内涵等方面,提高广播电视传播环境的丰富性。不断改革创新、突破发展,使编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更加突出,使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7)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发现、搜集、整理的工作人员,[1]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怎样将最新的新闻客观真实、有深度地报道出来与新闻编辑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2]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3]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较高的思想修养

新闻编辑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新闻编辑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编辑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编辑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编辑人员承担着新闻编辑的重任,编辑什么,先编辑什么,后编辑什么都需要遵从党性原则,[4]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稿件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时间通常是以秒进行计算的,因此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四)创新意识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从专业、客观的角度对社会新闻进行筛选,编辑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素质。但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情况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却是疲态尽显,在目前快速的生活节奏面前不知所措。有很多原本的电视受众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电视新闻,他们更多地利用快捷的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还有一些受众由于每天面对大量的网络新闻,信息量十分大,心灵比较疲惫,对于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没有兴趣。这就使得很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现了这种现象,为了重新吸引受众的目光,他们开始蓄意夸大、假报新闻,利用一些莫须有的新闻吸引观众。还有一些编辑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违背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关注一些比较低俗的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有些不法人员贿赂编辑人员,刻意制造假新闻,使社会出现混乱,严重违背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还有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广,不能及时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不高,或刻意隐瞒新闻事件中的负面消息,虚假报道,蒙骗受众,受众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受众不再信任广播电视新闻。与此同时,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待在办公室中,对于记者上交的新闻稿,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新闻点,经过修改之后使得记者的采访稿变得毫无价值。编辑人员中也存在着不负责任,丢三落四的现象,[5]将收到的新闻稿随意堆放,到使用的时候找不到,使得新闻文不对题,出现假新闻。这虽然不是故意的行为,但是也与编辑人员的职业操守相违背。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愿意学习和接触新知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使得编辑的内容不能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比较差,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组织和联想能力比较差,不能对编辑内容正确的把握,新闻稿件的真正含义不能被挖掘,使得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为百姓谋福祉为己任,敢于批评,敢于说实话,以保证新闻编辑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闻编辑素质培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的措施如下:

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来讲,科学合理的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认识到角色定位对于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角色定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确定,首先编辑需要参与到新闻稿件的前期策划中,指导记者进行科学的采访,编辑人员可以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对新闻报道的计划、关注的内容、舆论导向的把握等进行明确,安排记者采访任务。[6]其次,还需要编辑人员全面对稿件的筛选以及加工进行管理,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节目录制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主持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高质量的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7]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编辑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编辑的联想能力不强,稿件不能实现有效地衔接,只是注重稿件文字上的修改以及排序,使得新闻编辑内容的导向性不强。还有些新闻编辑将政治理论强行加入新闻内容中,使得编辑的内容生硬,这些都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不强。因此,必须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专业素质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同时,还要强化思维品质的培训,提高编辑人员思维的宽度、深度,强化编辑的敏感性、逻辑性以及独立性等,使编辑能够正确地把握新闻导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素质和表达能力是必备的素质能力,通过优美的语言能够使新闻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赋予其生命力。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编辑文字需要有新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使新闻内容更加生活化,贴近民众,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以组织编辑人员通过演讲或者是辩论等互动强化其语言表达以及组织能力。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要顺利地进行就需要强化电视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参与到电视新闻栏目的设计与制定中,并与记者、通讯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对其新闻工作进行组织指导,逐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幕后工作,他们很难被观众熟知,因此需要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奉献精神,[8]感受到编辑工作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走出办公室,参与到生活中

编辑可以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人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有新闻敏感性,并且对新闻的走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些素质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养成的。当前很多电视台都将编辑人员外派,就是希望编辑人员能够扩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最新的消息,打破原有的思维认识,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新闻形式,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网络冲击与挑战,需要广播电视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强化其思想修养、专业素质、组织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编辑人员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将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5-166.

[2]谢选浩.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05):234.

[3]赵凯.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科技信息,2013(17):497.

[4]王菊.浅析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3(06):43.

[5]胡健伟.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艺术科技,2014(11):69.

[6]田维林.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05):50-51.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8)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指具有知识理论较强且非常扎实的人才,一方面包含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不断为国家与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类人。应用型主要体现的是“实用”,实用在社会活动与理论实践中,进而使自身存在的价值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与创新要点

1、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编导具有新颖性与实践性,含有纸质、信息网络媒体宣传与策划、广告等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较广泛。然而编导注重的是创新工作的基本要领,同时将采编与筹划项目相互融合。结合人才的就业角度,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凸显出可行性的优势,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加以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专业角度,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凸显出科学性的优势,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国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的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无法真正发挥电视编导专业的效用与价值。但是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加以创新,可以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能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建立关联,促使学生掌握深层的广播电视知识与技能。

2、广播电视编导教学的创新要点

其一,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依据。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理论基础知识的支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本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今后面对的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主持、编导以及采访工作,要想高效的完成这些工作,皆需要工作人员参与实践活动,也就是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实际应用技能的转变需要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实践环节不只是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使用的方式,还应尽可能的发挥人才自身的广播电视艺术,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帮助学生具备充足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便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其二,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在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创新期间,相关教师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导向,努力发展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新时代下各所院校在培养广播编导专业人才时,应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党和新闻文艺推广的方针与相关政策,促使学生今后可以自主的进行制作以及主持新闻节目,逐步培养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环境,进而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电视编导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措施

1、明确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期间,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制定教学创新的目标,也就是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这一目标受到经济与传媒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具体来说,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基础目标是:可以满足时代传媒业前进与发展的需求,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政治与艺术欣赏等技巧,保证毕业学生可以更好的担任广播电视节目中策划者、制作者以及主持人,全面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

2、广播电视编导教学的创新需要增加课程创新的任务

也就是将课程的具体实施划分为多个板块,主要为四个:第一个是结合本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共性特征,设计基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基础类课程分为基础公共课与基础专业课,而专业课程作为电视编导专业与其他专业都需要设计的课程,也就是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第二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专业类型的方向课程,赋予学生选择权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与优势选择方向课程,且以扩展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设计本专业的选修课程。第三是明确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作为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知识转变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将实践课程设计为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专业课程的实习教学、实践活动计划、假期实践方案以及第二课堂的教学等。第四是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划分,设计为继续学习的课程或者公务员的考核,也可以设计为毕业之后服务社会的课程目标,最终实现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应用型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基础,其不可以与现代教育发生冲突,需要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需要开设多种专业基础课程,最好安排在学生初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期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方向。此外,学校可以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设置相应的学习板块,尽力实现编导课程中教学与学习一体化,利于合理规范的开展编导教学活动。所以优化编导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转变。

4、整合实践编导教学体系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39-0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下,我院在2009年正式开办并招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四年多来,在我校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团队的努力下取得一系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贺州与广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贺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推动了贺州城市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界定

应用型本科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的之初,要开放办学思路,争取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外部政策,特别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支持,当然,这也需要有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以科研为辅,这是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与第一批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一大批从我校毕业的专业人才走上影视工作岗位,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要看到,在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程体系与应用型办学校定位不太相符

在传统课程体系下,我校开设了大量了理论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虽然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上看,在教学环节中有不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与封闭式实验室,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同时,这也与实验室面积不大、硬件设备不足,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匮乏有一定关系。

(二)教学脱离市场需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从当前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台,还是影视专业制作公司,甚至与之有密切相关的远程教育办公室、各企事业内部宣传部门都需要大量影视专业制作人才,往往需要是的有熟练操作与制作的影视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懂理论、只懂方案策划的毕业生。因此,我校就应该把培养精通摄影机、摄像机操作,掌握后期非线性编辑与影视特效制作的专业人才。目前,我校不是理论教学基础薄弱的问题,而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薄弱的问题。

三、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

必须将得新修订课程体系,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放在突出的位置,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学生未来四年的的主要课程学习,因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广播电视编导方面专家学者,对此进行重新修订,以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学生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进一步加大对专业硬件设备使用与建设

我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现在已经形成规模,但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硬件设备不足却是不争的实事,包括专业非线性编辑的电脑不足,专业摄景摄像设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与实践的需要。同时,也体现在实验室封闭,演播厅封闭,而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与演播厅,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创作与学习。

(三)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专业的博士、硕士和高职称的教授、副教授人才比较缺乏,同时,限于我校待遇等方面现实问题,因此,引进本专业高级人才以补充专业建设的不足,补充专业教师的缺乏,也就成了本专业当前与未来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自主创新,加强与影视机构的合作

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下,自主创新,发挥好我校编导协会的职能,办好校级微电影大赛;设立相关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大学生DV与微电影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全面加强与电视台、影视公司与远程办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宣传部门的合作,培养既理论,更懂操作、懂技术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增强自我实战能力与经验,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我校为适应与服务于广西与贺州经济文化发展而开设的专业,在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下,深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与改革,将使本专业走上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为我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贺州学院2012年度一般资助项目(2012SKKY04)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10)

1.电视编导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有无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讲对于创新思维的认识在节目制作中的运用是十分关键的。广播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创新不是一反生活的常态,创新出大众不能接受的没有任何意义。在编辑过程中发散思维,立体思维方式和创作相结合,能够让观众得到新的审美体验。

2.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创新性的能特点

今天的广播电视仍采用传统的方法,一层不变的创新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在21世纪,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必须体现在时代的开放和电视导演创新特点上。变更广播电视的内容的创新意识不是单一改变创作模式。以新理念,新发明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创造一个有价值和前所未有精神产品。创新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标志,这个“新”是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建立一个单一反常态的模式。因此,广播和电视的创新是新颖挖掘的创作主题。

3.广播电视编导的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由于广播电视文化创新思维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有着坚实的基础,创造性思维是关键。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小组性的创作,编导扎实的基础可以对组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影响组员的进步。

4.电视编导如何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

4.1确定的节目定位,收集有关类型的创新的物质生活,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意识,你首先要对栏目有着准确的定位,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栏目的定位越精准,就更容易握好创新程度。第二,我们必须观察生活,寻找创新的最好的物质生活,这是一个丰富的知识课堂。在创作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使节目脱离生活轨迹。同时,广播电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定式的线性思维,注意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散思维,三维思维等。

4.2注意每一个细节,顺向性思维和反向性思维运用到创作中,编辑的艺术生命力来源于生活,广播电视艺术要迎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它必须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以满足时代的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发挥合理程度的创新和创造力。习惯性思维,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是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通常情况下,习惯性思维是单向的,狭隘的思想,从单一的度来看,这种习惯性思维产生负面影响,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的关键在于是否应用到创造性思维。

4.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创新动力,一个创新的电视编导使所创作出艺术来是经验理论和直接的艺术体验相结合的过程。电视节目实现创新,直觉和灵感缺一不可,直觉是一个新的现象和灵感,而不是一个严谨的逻辑程序是感性的认识体验,认识的飞跃,升华或突变的过程。但是通过潜意识的大脑重新处理收集信息后升华为灵感。

5总结电视编导在每天的日常工中作,创新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牢记,以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文化适应的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基础,能有效地促进和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相信能够创造出一种更有创新的广播电视工作,同时也受到了广大的观众接受,在艺术和成功获得一个真正的飞跃。(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浩洁. 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新闻实践,2005(6).

[2]刘存宽.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视听界,2002(1).

广播电视编导论文篇(11)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二、当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能的要求

(一)坚持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句古语,这句话用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更为合适,尤其是编辑人员所涉猎的行业较广,必须要做到博学,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不断更新知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要做到在稿件编辑时可以统筹全局,增强趣味性,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同时增加收视率。

(二)增强对突发事故的驾驭力

作为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广播电视新闻驾驭能力,尤其是对突发事故,要做到在第一时间抓住新闻并确定其价值,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编辑工作,第一时间抢占新闻播报,满足受众的权利。

(三)增强新闻的生活化

广播电视编辑人员必须要深入到生活中,使新闻更贴近民众。电视编辑人员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的搜集者,也是新闻的与反馈人员,因此,传播过程中,广播电视新闻人员的素质决定新闻的素质,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从多个方面探讨新闻,研究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闻,为受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新闻,进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强化专业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然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完善,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要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不断的磨砺个人的专业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以此为基础来拓展自身的业务水平,例如要对负责新闻采集的记者的工作有所掌握,同时也要不断的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确保每一则新闻的播报都能将新闻事件的本质展现出来。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

四、结论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群众了解社会发展和身边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动态的媒介渠道,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群众捕捉关键的新闻信息和权威的新闻新闻节目,更好的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提供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进行角色的科学定位。这样才能促进电视媒介的发展,在主动适应中寻求拓展,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成为海量信息的有效过滤者,促进广播嗲是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