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眼科学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5-18 12:40:19

眼科学教学论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1)

目前,基层部队对卫生士官的职能定位还不太清晰,卫生士官多为全科学习,分科不细,从而造成从事专科的卫生士官较少,眼科等专科又属于较细的分科,专业知识分化度很高,造成普通卫生士官对眼科等专科知识重视不够;且卫生士官总体培训目标不明确,眼科学培训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存在普通理论课程偏多,实战和操作课偏少,职业教育特点不能实现,部队对岗位专业人才需求还不能满足。就如我校目前卫生士官的眼科学教学课程为4课时,传统讲的是常见的白内障,黄斑变性和屈光不正等常见眼科疾病,但卫生士官在基层部队所常遇到的疾病如结膜炎和干眼症,以及战场眼科学急救的内容涉猎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卫生士官教学模式的滞后性

职能教育的教学观念相对滞后,部分专业教员对卫生士官所需的任职教育内涵认识不够,不能用任职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行为;知识结构更新较慢,仅满足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军事知识和与军事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了解偏少;实践和战场教学能力欠缺,较多类同普通高校医学的教学模式。另外,有些培训机构存在教员更新流动过快,师资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造成教员培养、教学研究、方法探讨、经验总结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员的教学准备、授课质量和课后辅导等方面,未完全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管理与科研质量的提高。

1.3卫生士官基础水平的参差性

受训预选卫生士官大多没有卫生方面的从业经历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目前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确实掌握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有不小的困难。有的经过一定的医学培训,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基础;有的来自其他工作岗位,没有任何医学知识;有的具有大学学历,有的仅有初高中文化,文化和专业水平差异较大,势必影响教员对授课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另外,也存在一些学员学习专科的主动性不足、怕难怕学等现象,给教学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

2卫生士官眼科教学的改革

针对上述的这些眼科学教学问题,我教研室在实施了5年卫生士官眼科学教学后进行了教学总结和思考,根据卫生士官人才培养方案,准备在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2.1突出眼科学急救内容

战场急救是基层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广大官兵战场自救互救的基本手段。眼科战场急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战场急救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士官身处战场急救一线,对于眼科急救知识的掌握及面临急、重症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由于课时限制,教学改革的内容选择非常重要,选择范围过广,卫生士官一时接受不了,反而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选一般的常见疾病,遇到常见战场的急症疾病处理不了,不符合卫生士官的职能教学需求。所以笔者通过与有经验的教员及卫生士官学员一起经过讨论,最后建议就眼异物、眼化学伤、眼球破裂及眼睑裂伤四种眼科急症进行教学,考虑通过解剖生理、疾病发生发展及急救诊治三步来培养教育学员。

2.2调整课堂眼科学急症教学方法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卫生士官学员来校学习前多半未参加过卫生队工作,对临床疾病认识较少,对眼科急症和急救方法知之甚少。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PPT和视频相结合,与卫生士官学员充分互动,进行受伤士官和军医角色扮演小品等,把眼科的急症形象而立体地展现在学员面前。同时焕发起学员求知若渴的学习动力,并加以引导,从而达到掌握急救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眼化学伤时,可以用一个酸烧伤的小品引出授课内容,通过对如何判断酸碱烧伤及急救处理的讨论把眼化学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展现在学员面前,生动形象,便于掌握。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a)-0166-02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医学生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的临床专业课[1]。眼科学中疾病种类繁多,理论内容专业性强,对眼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透彻地学习难度比较大。如何能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教学效果[2-3],本项目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考虑学院自身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尝试。“问题-讨论-指导”(problem-discuss-guidance,PDG)教学法是教师提出问题或提供案例,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指导和总结[4]。PDG教学法的运用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更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眼耳鼻喉专业2009级学生38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3.12±1.46)岁。所有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具备眼科学基础能力。

1.2 方法

1.2.1 教师在比较重要的眼科疾病中选择青光眼和白内障两章内容,学生对这两个疾病均非常重视、临床应用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青光眼一章,采用PDG教学法的是白内障一章。

1.2.2 在PDG教学课之前,教师提前准备1例典型的临床病例以及一些问题,在上课前3天将病例布置给学生并分组,每个班分成4组,每组9~10人。每组同学要在课前预习教材的相关内容,根据教师提供的病例通过查阅白内障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每位同学制作一章PPT。

1.2.3 在问题讨论之前,教师先将病例简述,然后将问题以PPT的形式投放给学生,并说明讨论时间和要求,学生开始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进行讨论,40 min后,每组推选1~2名同学阐述该小组对相应问题的讨论意见,另外三组同学可以对该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该小组同学要进行回答。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进行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应把握好讨论重点,必要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提醒。

1.2.4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针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整理并分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结合病例,进行重点的讲解以及难点的剖析,并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全面总结,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1.3 统计学方法

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在期末,统计在相同难度和分值的试卷中两章内容取得的成绩,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PDG教学法的满意程度

PDG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在各项调查中,学生的满意度均较高(表1)。

表1 PDG教学法的满意程度[n(%)](n=38)

2.2 两章内容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两章内容分值均为20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平均成绩为(13.12±7.68)分;应用PDG教学法的平均成绩为(17.10±8.33)分;两种教学方法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面临不断的更新,临床理论实践教学改革也在有步骤地实施着。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得以实现的,所以教师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5]。作为医学教师,不但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天职以及人文教育,对医学生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医学人才,面临飞速发展的医学进程,要求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医学技术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多地渗透医学的人文知识,使学生收益匪浅。

眼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课程,新教学模式实施后理论授课课时更为紧张且内容繁多,在见习课中,重要体征也难以让每位学生观察清楚[6-7]。目前眼科学在众多的临床教学中并不是重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担任眼科医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不愿用太多时间学习眼科学,但是眼科学中有很多疾病都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将继续改革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非眼科专业的学生中,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掌握眼科学内容。

PDG教学法是将理论教学的单向讲授改为互动教学,学习的内容着重于实践性具有现实意义[8]。本研究发现此教学方法的一些优点:①优化了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②PDG教学法将传统的讲授法转变成互动式教学,使教学变成“授人以渔”的过程;③课前学生对病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分析病例的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代表发言及回答其他组学生的提问,主动思考,增强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增加,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经过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PDG教学法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而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有了显著性提高,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以及考试成绩可见,PDG教学法对眼科学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教师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凤琪.眼科临床教学的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1120.

[2] Michaelsen LK,Michael S,Dean XP.Team based learning:small c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2008:1-99.

[3] Zgheib NK,Simaan JA,Sabra R.Using team-based learning to teach pharmacology to second year medical students improves student performance[J].Med Teach,2010,32(2):130-135.

[4] 许虹.PDG教学法在中西医症状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38(4):292-294.

[5] Abraham RR,Vinod P,Kamath MG,et al.Learning approaches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to physiology in a non-PBL-and partially PBL-oriented curriculum[J].Adv Physiol Educ,2008,32(1):35-37.

[6] 马文豪.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4):708.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R24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58-02

五官科是临床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讲授眼、耳、鼻、咽喉和口腔等科疾病防治的临床学科,它具有专科性强,位置特殊、组织解剖精细,临床操作要求较高的特点。中专生在校理论学习课时少,该科开课一般在最后一学期,学习时间比较紧,在开设该课的同时还要学习内、外、妇、儿学科,学生有意识的把精力放在后者上,没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五官科,再加上五官科组织解剖精细,结构复杂,很多结构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以致许多同学普遍反映难学,很难理解,有的甚至放弃,其实在五官科的教学中抓住几个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或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让学生了解五官各科特点与其它各科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五官”位于头面部,具有视、听、味、嗅、位置觉等特殊功能,与身体的其他脏器有紧密联系。五官功能的正常,对维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如:对消化系统疾病就有“病从口入”的警句,舌无味常有消化不良;鼻咽喉为呼吸系统的门户,肺部的炎症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眼睛是心灵和疾病的窗口,如心情不愉快时可表现为眼无神,糖尿病、高血压、妊高症等疾病会引起眼底或内耳的损害,五官的病变(扁桃体炎)会引起心脏、肾脏、关节的疾病,成为全身性疾病的病灶。再如:青光眼症状有时与内科胃肠道疾病,颅内压增高的疾病相似,有时临床医生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所以说五官科与临床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少全身病具有五官科方面的症侯,而五官方面一些疾病又是某些全身病的表现。医学生在学习五官科时应了解该科的特殊性及其与其它各科的联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以后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针对五官科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多方面的刺激,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五官科学习中的难点是五官的组织解剖,由于五官的组织解剖精细,结构复杂,很多结构位置较深,不易被肉眼直接观察到,仅通过理论的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消化吸收,就要给予多方面的刺激,以培养其联想能力。

2.1传统的理论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其结构;

例如:眼的解剖,在理论授课时,先介绍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眼球壁从外向内分三层,每一层从前到后分几部分,每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再介绍眼内容物其组成及形态结构和功能。

2.2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形式的教学方式;

在理论基础上,结合图片、模型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感观上了解五官的结构,但图片、模型等在教学上都有其局限性,图片体现的是平面的解剖结构,缺乏空间联想能力的同学较难接受,而模型虽体现的是空间结构,但也不完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透彻的了解五官的解剖结构,可以创造一些有效可行的条件。例如可以开设实验课,应用牛或猪的眼球,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解剖,通过对动物眼球的解剖可以联想到人的眼球。而耳、鼻、咽、喉、口腔的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理论课后组织学生看录相或到解剖实验室看标本。这样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脑海中就对五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加强形象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理论课教学要生动、形象,方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记忆的实践证明,图像比文字更易记忆、抽象化理论,如能用典型的图片、形象的比喻和启发式语言,就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如“屈光不正”这个章节抽象概念比较多,如何让学生不感觉枯燥又容易理解记忆呢?上课时,首先放映出一双明亮眼睛和一张照相机的图片,然后讲到:“眼科医生认为眼好比一部照相机,瞳孔好比照相机的光圈,晶体好比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好比照相机的胶卷,眼的屈光调节好比照相机的调焦过程”,接着放出一张眼球解剖结构图,参照照相机的原理逐渐深入讲解。很多同学都有使用照相机的经历,通过比喻、形象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4加强病例讨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典型病例讨论,既可将抽象的理论感性化,又可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表达能力。如学习眼化学伤时,我先介绍病例:“某病人不慎被浓硫酸溅入眼部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冲洗30分钟后再送医院进一步处理;而另一病人不慎被碳酸氢钠溶液溅入眼内,立即赶来医院,医生马上用硼酸溶液冲洗并给予相应处理。当时两者情况差不多,但后来第一个病人的病情明显比第二个病人轻,预后也比第二个病人好。”我先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病因、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并发症逐步向深层推理,再从病因找出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使学生对眼化学伤的急救原则有了深刻的印象。

5教学中要突出专科特点,以便学生把握重点,获得更大收益

五官科病种多,学时少,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主要采取课堂上重点讲述五官生理功能及疾病状态下的主要症状,在此基础上把握疾病的治疗措施,使其所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到临床当中。例如在讲授“红眼病”时,教师就强调急性结膜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临床特点为结膜高度充血,无明显的视力影响,临床区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简便方法是,前者结膜囊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而后者分泌物少而稀薄。据此可准确选择药物,以局部治疗为主,频繁(1次/2h)滴用眼药水,分泌物多辅以结膜囊冲洗,不宜热敷,禁包盖。而教材中其它红眼病的内容仅做简述。再如:讲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除了讲述该病发生主要与一些解剖与生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发作时的全身及局部的表现外,还应强调该病应与临床中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的内科病相鉴别,以免延误治疗。前者除了上述全身症状外,还有视力急剧下降及眼部的体征。而后者发病前后眼部没有改变。授课时应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突出专科特点的同时应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具体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善于联想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总之,在五官科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应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和条件,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多方面的刺激,从而得到不同的感知材料。同时授课时应突出专科特点,抓住重点讲述,注意五官科与其它科的联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收益,从而使本学科的教学更符合临床的需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4)

1.1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眼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涉及的医学概念较多,且以形态为主,学生常难以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述眼的组织解剖结构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方式动态演示眼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眼的解剖结构[1]。比如讲述房水循环过程、视网膜循环等,我们可采用Flash动画展现房水流出途径及视网膜血管的分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了解解剖关系,便于增强理解。许多眼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过程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则采用播放手术视频的形式,手术视频要清晰,可剪切,重点突出,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信息,同时对眼部的解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可将易混淆的知识点采用条理化、表格化及系统化的形式,使得原来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多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我们上课时要准确把握时间,掌握好课堂节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只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遵循其设计与制作的原则,科学把握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课前必须花精力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说明和图像解说,以及必要的手术视频,能够为学生讲解微小以及精细的眼疾变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眼科学本身为操作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缺少变化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应用了"案例式"及"以问题为基础"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3,4]。

PBL的形式可多样[5],比如:开展病例讨论,以常见临床病例为基础,可先集体讨论,再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源,最后老师解答。我们可在每节课末布置作业,用书面或者幻灯片的形式提供眼科相应病种的典型案例、学习重点及问题,课后进行课程预习及自学讨论,下节课堂上提问,授课后学生再次对案例进行总结、提问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在前葡萄膜炎的教学中,列出患者主诉,给出三幅均表现为"眼红" 的不同眼前节照相图 (分别为:前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让学生课下分析这三种疾病的不同体征,其诊断依据,主要鉴别点及治疗方案,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以了解该疾病的最新进展。

我们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自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被动接受的煎熬变为主动思考的享受。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亦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眼科最新知识,掌握前沿诊疗技术从而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学生的新思想、新发现也会给教师启发,教学相长,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

3.1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通过启发、提出问题等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予以加强。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探索疾病上,让其学会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阳性体征主动思考、总结。在每次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析及提问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接收知识的模式[6]。

3.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的讲述与实际问题的分析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作为课程学习辅助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掌握重要信息和资源,处理复杂的概念。例如屈光不正这一章节,由于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是屈光不正患者,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快速领悟和掌握屈光不正的症状和体征,并对相应的治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讲解下飞秒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适用人群这些眼科新进展知识。

4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5)

【分类号】:R-4;G642.4

视光学发源于西方,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视光学和眼保健在过去几乎是空白。在过去的十余年,在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参与和协助下,中国眼视光学成功地将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的视光学专业进行有机整合,由此以医学为基础的眼视光学教育诞生了,该专业将学科方向确定在屈光不正矫治、视觉保健和初级医学保健,体现了对西方视力保健模式的改进性借鉴。我国的眼视光学是以培养四年制理学学士眼视光专业人才为主,培养目标是具有医学背景、医理工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具有眼科学背景的视光师,有别与其他院校的三年制验光配镜专业。那么,如何在培养学生视光学理论体系与操作能力的同时,兼顾提高临床眼科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成为眼视光学专业学生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故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是现代医学教学过程中所必需的基本要素。眼视光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到传统的教科书、黑板、实物、模型等资源外,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的运用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1]。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音像视频、动画视频等资源组合到一起,利用文本、音像视频、动画等资源组合形势上的丰富性与内容上的直观性使眼科学中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具体[2]。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对眼视光基本的检查方法和常规操作进行视频讲解和形象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视力检查、检影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等操作。将视频上传到校园教学平台,实现学生在线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眼视光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凭讲授,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每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在目前眼视光学教学体系中,基本上仍然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一接受”单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消极被动地学习,囫囵吞枣,勉强应付考试,素质与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同时,一定程度上这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目前正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已显现它是一种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鉴于眼视光学是临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课程,我们打破以往讲完理论课程才可以进临床实习的教学常规,让学生先进入见习,使学生对各种屈光不正、视功能有障碍及常见眼病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产生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进入理论教学环节,学生们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在掌握系统知识后再次进入临床实习,这时学生会运用理论知识逐步解决遇到的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因学生见习时间有限,经常是难以遇到“典型”病例。而临床教育必须通过典型病例进行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现在许多专业通过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是指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扮演病人来实现。但眼视光专业的特殊性,使得无法模拟典型病例。因此我们拟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搜集记录临床中的典型病例资料,追踪治疗进展,建立各种眼病的典型病例多媒体资料库,弥补临床典型病例不足的难题,使教学培训更加标准化,通过学校网络,实现学生在线学习,为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奠定基础。

(三)积极修订眼视光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内容,制定考核方案。并积极与各企业合作, 增加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和社会的活动。问卷调查表明,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积极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为培养知识结构完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眼视光师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终身教育意识,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现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终身教育,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眼视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更要求我们的学生能不断更新知识,单单依靠较少的课堂学习时间,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学习更多新的知识,自学是在课堂学习后巩固课堂学习知识,增加新知识学习的重要补充。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学校也应配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眼视光学是中国地区近二十来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国家尚没有针对眼视光学高级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也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法规[4]。长此以往,导致眼视光学专业人才匮乏,行业混乱。导致学生入学之初便对专业产生抗拒心理,根本不学习或者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以便今后考研谋求其他出路。四年制教育部批准的院校应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加强专业介绍,用国外完善的眼视光领域做范本进行宣传,指明专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加强早期接触专业,眼视光师在做光学矫治时需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其产生视觉障碍的原因,若造成视觉障碍的原因若为眼部疾病,则将患者推荐到眼科医生处诊治,在排除眼部疾病之后,再进行视光学矫正。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扎实的眼视光学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掌握高效学习技巧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熟练掌握实践操作,到达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覃光海.眼科学临床教学方法改进的探讨[J].科技文汇,2012,(01)134.144

[2]董薇.多媒体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冲国新医学论坛,2007,7(8)75-76.

[3]程金伟,魏锐利,蔡季平.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改进眼科学教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91―192.

[4]王玲,王淮庆.两种中国视光学高等教育模式比较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7,(26):39-40.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6)

2“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具体实施

以五年制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为典型例子,其课程设置的主要框架结构为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和眼视光学等三大类。

2.1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人文和社会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22.2%。人文和社会学课程主要包括社科、哲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外语等等,这些课程穿插在不同学年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用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实验、医用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解剖、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卫生学等,主要安排在第1至第3学年开设。在使用教材、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标等方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均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保持一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2.3%和37.7%。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差异。

2.2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毕业后经过规范培训,成为合格执业医师是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同样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骨架”。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等。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53.5%和46.5%,主要安排在第3、第4学年,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4、第5学年。在“核心课程”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如病例讨论、科室见习、模型练习和体验等,都与前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医学相融相济。理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一致,课程学时和临床见习、实习轮转时间略少于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

2.3特色课程:眼视光学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视光学教学体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眼视光学系列课程无论是教材、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要求和大纲设置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趋向成熟[3]。目前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是由系列课程组成的,主要包括眼科光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光学器械、验光学、眼镜学、视觉神经生理学、接触镜学、临床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和双眼视学等课程。除了眼科光学基础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课外,其他课程均从第3学年开始设置,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第5学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或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8.7%和31.3%。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或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或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相当比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和临床技能。

3“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优势

“基础-核心-特色”这三大课程模块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近年来,医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呼声在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培养医学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因此,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的渗透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特色就是具备临床医学的属性。由于眼球并非独立存在的器官,某些全身疾病会影响眼睛的生理,而眼睛的状况又可以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眼视光医学教育必须以临床医学作为大背景,而临床医学又是以众多基础医学课程为基础的。基础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约占1/3,对这些课程内容的掌握能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1/4以上,其总学时数和总学分甚至多于眼视光学课程。除了必修课程之外,眼视光学专业还通过选修课或各类讲座的形式来丰富和巩固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使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全面和合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眼视光学临床工作中做到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他们既适合于较高级、较专门化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单位,又适合各级基层单位,这符合我国国情和职业社会需要。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7)

眼科实习带教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帮助其快速过渡转变专业医护人员的角色,但影响眼科实习带教成效的因素较多,其中带教人员业务能力与带教模式问题不能忽视。传统灌输式的带教模式,忽视了医学生的主体地位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1]。循证医学带教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的终身学习与自我教育的医学教育模式。在眼科实习带教中贯穿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与概念,能够将医学生从传统学习观念与态度中脱离出来,更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提升[2]。为进一步提高眼科临床带教的成效,对2017年2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实习的学生采用循证医学带教,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眼科在2017年2月—2019年7月进行实习的48名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当作观察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4名。其中对照组年龄22~25岁,平均(22.32±1.21)岁;男性14名,女10名。研究组年龄22~26岁,平均(22.54±2.23)岁;男11名,女13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实习带教模式,采取一对一带教方式,由1名带教教师全程带教,分为白班、夜班、门诊、治疗四种班次,每2天安排一种,带教教师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实习带教模式,方法如下:(1)知识培训。由眼科副主任医师撰写带教教案,对全体学员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循证医学知识和眼科临床知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眼科临床基础知识、医患沟通技巧、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互联网检索资源方法、学习文献评价方法等方面。(2)循证医学训练。实习生以6人一组分成4个教学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实习生分工合作,两人负责问诊与病史资料收集、体格检查工作;两人负责查找文献资料;两人负责咨询专家意见;小组工作每天轮换。带教教师根据眼科患者体征与检查结果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教学小组结合病历资料意见、文献资料拟定诊疗方案,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将修改后的方案用于临床,下班后小组交流活动心得与经验总结。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考核结果。组建考核小组对两组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和操作考核,其中理论考核满分40分,操作考核满分60分。(2)对比两组的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向两组发放自拟带教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两组对带教目标与教学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满意评价结果。调查问卷采取百分计,超过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核结果比较

研究组的理论测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带教满意度对比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27-02

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思考和谈论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英文全称“problem-based learning”[1]。PBL教学模式在全世界医学教学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且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2]。因此为了能够使PBL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育眼科学中应用,本文抽选某医学院2015级1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促进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眼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5年12月3日到9日,共选取了某医学院1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群学生都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目前接受眼科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共向187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87份,回收179份,回收问卷均有效,回收率为95.72%.

(二)方法

1.调查内容:针对医学院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眼科学的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包括:①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的效果;②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兴趣和接受程度;③医学院及教师满足PBL教学模式的条件;④眼科学教学中适合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⑤对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中实际应用的意见及建议。

2.调查方法:随机抽选某医学院187名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中应用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

(一)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态度

根据表1结果,对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共占86.55%,同意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有81.0%,其中学生在选择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中,PBL教学模式占有84.92%,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15.08%。在PBL教学模式的优势中,有67.04%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36.31%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过有71.51%的学生认为教学设施不能满足PBL教学模式。

(二)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意见及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有部分学生认为不是所有的眼学科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其中最适合采用的眼学科教学内容有白内障93例(56.98%),青光眼89例(54.21%)、视网膜病63例(42.33%),眼表疾病54例(39.14%)、视神经与视路疾病46例(32.52%),其他眼科疾病31例(25.63%)。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意见和建议:①注重临床见习内容的增多;②注重将临床病例融合到眼科学教学中;③改善教学设施,满足PBL教学模式;④采用交叉教学的教学方式;⑤注重教学内容的问题和材料的提供;⑥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混合教学;⑦先小班实验教学,后推广全面教学。

三、讨论

目前在我国医院学生眼科学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传统教学模式,即lecture-based learning[3]。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比较长久,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目前仍然受到学生的肯定[4]。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对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仍然有86.55%,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过于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临床实践的应用,导致学生难以针对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医学内容[5]。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目前我国主要推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其中PBL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摸索和谈论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能力[6]。一般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组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学习和探索问题答案的途径中,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的构建,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根据调查结构显示,虽然对传统眼科学教学模式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仍然有86.55%,但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选择中,选择PBL教学模式占有84.92%。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从学生条件来讲,有46.37%的学生能够完善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有51.40%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搜索和查找方式进行文献和资料的查询,有48.04%的学生认为其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和网络。虽然选择PBL教学模式占有84.92%,且学生也满足选择PBL教学模式的条件,但选择PBL教学模式要想实现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满足PBL教学模式,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满足PBL教学模式,文献、教材及相应的资料不满足PBL教学模式等,其中虽然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学设施比较完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的所有教室都拥有完善的网络,因此无法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问题的探索和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学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眼科学教学内容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其中学生认为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的眼科学教学内容有白内障93例(56.98%),青光眼89例(54.21%)、视网膜病63例(42.33%),眼表疾病54例(39.14%)、视神经与视路疾病46例(32.52%),其他眼科疾病31例(25.63%)。目前我国在进行眼科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时间却较少,因此教师一般会选择比较常见的病情进行教学,没有办法对其他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在眼科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教师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没有讲授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面。虽然PBL教学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思考能力及学习热情,但其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如PBL教学模式中所蕴含的课程容量较传统教学模式较少,学生对教学兴趣可能会集中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致使学生容易忽视学习目标。而且PBL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自主摸索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稳固或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则不能够很快的摸索和谈论出问题的答案,需要耗费较久的时间,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压力。而且教师如果不进行讲授,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影响学习质量[7]。我国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影响我国教育很长一个阶段,因此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PBL教学模式比较不能接受和适应,而且我国学生也长期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之中,虽然其对PBL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也能够了解该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然会一时无法适应,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8]。为了能够促进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眼科学中的良好应用,需要结合PBL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创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全新PBL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在眼科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我国目前的教学发展,因此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值得推广,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宋念艺,袁岳沙,朱炎华.眼科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调查与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09(13).

[2]汪锡金,干静,叶民.神经病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13(06).

[3]詹宇坚,陆卫娟,刘求红.中医眼科学PBL案例教学法改革探索[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2,04(18).

[4]张艳玲,沙月琴,胡文杰.PBL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八年制提高课中的应用[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4,03(07).

[5]崔洪雨,刘丹,曲巍.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眼科杂志,2014,07(14).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9)

眼科临床见习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临床获得的感性知识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并扩充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在门诊及病房的见习,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为将来临床实习及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眼科临床见习专业性强,各种疾病常需特殊的检查手段,如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前房角镜等检查,学习时掌握相对困难。因此,如何提高眼科学临床见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目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 树立良好医德观念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也要求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临床的大学生,必须教育他们从思想、道德、行为举止上按照医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同学对患者耐心、细心;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对低视力的患者给予搀扶;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取得患者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眼科见习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临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医务人员,又是教师。对医学生的培养贯穿在医疗工作的始终,教师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见习课中教师与学生有很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要以身作则,在医德医风方面为同学们做出表率。这样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经常告诫学生,医生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解除患者痛苦为职业道德的信念;给患者检查时,动作要轻巧,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整个过程中带教老师始终在场并掌握好分寸。为了让学生理解盲人的痛苦,用黑布遮盖学生的眼睛,要求他们试着走路;在眼科门诊见习,在学习泪道冲洗时,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让他们亲身体会泪道冲洗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觉,意识到只要在实际工作中仔细一点,就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把医疗工作做得更好。

2 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表现为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兴趣。要上好眼科临床见习课,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眼科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亲眼看,有机会时亲自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采用分组(3人1组等)进入手术室参观手术操作;在实习眼的解剖结构时,采用眼球模型和挂图讲解,同学们往往记不住,而且感到枯燥无味。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清晰美观、图文并茂、动态效果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剖猪的眼球,让学生2人1组,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掌握了眼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增加了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眼科学因其解剖精细复杂、不易直观,要特殊的检查手段,如眼底镜、三面镜、裂隙显微镜检查等,对见习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应先让学生观看录像,使他们对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眼底等检查等有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分组互相检查,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在实际操作中也就如鱼儿得水。教师只在检查中给予督促和矫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克服患者少、病种不全的弊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来显示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组织学生看手术录像,学生边看、教师边讲解,这样就使学生在很短的见习中了解了更多的眼科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3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典型病例,理论联系实践

带教老师需要多和学生沟通,反馈学生意见、建议和要求。笔者在实习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希望有实践的机会,多看患者。合理调整了见习时间,在见习课安排、精心选择各种典型病例,使每个见习组都有机会看到不同专科的患者,如角膜炎、白内障、各种类型青光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斜视、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外伤等教学大纲要求的病例;安排以病历讨论为主,在讨论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学生询问病史和检查患者后向教师提出该病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样鉴别、治疗有什么不同等问题,由学生自己组织发言,总结该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能力,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临床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见习中,要求同学们自己先检查患者,然后将检查发现的阳性体征逐一列出,作出初步诊断,并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指出他们所遗漏的病史和体征,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讲解中不断启发学生,让其进行大胆的联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见习结束时还要安排10min对当天见习的内容和要点进行总结,使之加深印象。

现在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选择病例比以前要难,一些患者不太愿意做临床教学病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要关心体贴患者,积极地为患者解决痛苦,给患者提供方便,取得患者的信赖,患者才会有依从性。同时向患者解释做临床教学病例的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向学生们强调尊重和体贴患者的重要性,使他们理解到医学生的成长都不不开患者的支持、配合和奉献。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10)

眼动技术在国外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在诸如消费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等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中最有效的手段[1].眼动仪及眼动分析技术在教育、心理、教育技术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国外的本科教学和研究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相比其他心理学仪器设备,眼动仪价格相对低廉,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眼动仪可以很好地整合心理学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2],所以,在国内也有很好的应用.

1应用心理学传统教学的缺憾

(1)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紧密衔接.一直以来,本科教学中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讲授,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和操作.对于本科开放实验而言,由于开设的时间和要求等限制,无法直接和理论课程结合[3].采用眼动技术,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并且把3个层次的教学整合一体化显得十分必要,可以有效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一体化[4].

(2)教学设计层次感不够,无法层层递进.以往的本科教学理论知识教学、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是分开进行的,无法以递进的方式整合人才培养目标.

(3)实验设计环节相对薄弱,无法精确传达实验精髓.在本科教学中,虽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实验心理学的课程,但是发现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不断完善项目设计、结合课程完善基础示范型实验、整合课程资源和优势、不断开展综合实践型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鼓励和培育应用创新型实验[5],是一个势在必行的选择.

(4)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偏颇,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期待可以培养出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利用眼动技术和实验教学,使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锻炼其实践能力,提升其研究能力[6].

2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具体方法

2.1新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1)应用心理学课程教学多元化,丰富课堂内容,实现基础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培养结合,突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性和互动性.

(2)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3)通过本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眼动技术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锻炼学生灵活地操作和使用仪器开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研究型人才[7].

2.2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1)把理论课的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理论教学先行,在理论授课3周后,开始实验教学工作,并且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授课同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开放大型仪器设备供本科实验教学使用,提供科研能力锻炼的机会和帮助.项目不停留于形式上的熟悉仪器设备性能,而是要求根据所学进行具体的操作和使用,并且全程提供直接的指导和帮助,真正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3)利用国家和学校提供经费的支持,鼓励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开放式实验室实验是可以利用的有效形式,能够保证大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实验研究.

(4)在学院大力支持下,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势,并且利用该项目提供的资助,配备专门的实验助理和助教,进一步协调和合作,在“1+3+4+3+3”的教学体系下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8]。

3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3.1理论课程与课堂教学实验、研究设计

理论课程教学依据常规模式进行,按照«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依次开展相关的授课工作.以我校心理学院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整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7门课程,并且把7门课程与“本科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行结合,拓展学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真正做到利用眼动技术整合学科、实验优势,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心理学人才[9].

3.2开放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课程,在课程教师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借助教务处针对理科生的“实验室开放项目”课外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设计眼动实验,开展相关的开放实验教学.所有的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设计实验和编制眼动实验程序,选择小组成员或班级同学作为被试,通过眼动仪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开放实验教学不少于32学时,最后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研究报告,并且根据教务处要求给予实验成绩,记1个学分[10].。

3.3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在课程学习和开放实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有关的实验设计,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小组合作,申请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最近3年来,我院教师先后指导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并且获得资助,具有丰富的本科生项目指导经验.2010年批准立项的项目均已顺利结项,并且有4篇论文被«心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报»发表.

3.4通过眼动技术统合课程实验、开放实验和创新实验项目

把课程教学、课程要求的课堂实验、研究设计与开放实验、创新项目结合是本研究项目的重点和特色.项目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最终确定了“1+3+4+3+3”的教学体系.一体化:利用眼动技术的通用性和在7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通过一个技术整合7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统筹安排、资源共享.三层次:理论知识与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项目.3个层次递进实现教学的整合和人才培养目标.四类型:基础示范型实验、综合实践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三结合: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三能力: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研究能力.总的来说,就是一体化课程教学,利用眼动技术和眼动实验教学作为媒介,把7门主干专业课程相连接,真正实现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知识与课堂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项目3个层次教学内容递进;创设基础示范型实验、综合实践型实验、研究设计型实验、应用创新型实验共4个类型的实验满足不同阶段学习需要;把实验课程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课程实验、自主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11].

4.眼动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成果

首先,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眼动技术,掌握编程技能,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实验设计能力、跨专业课知识整合与创新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竞争能力.此外,还有利于提高心理学本科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发掘学生的科研潜力.其次,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促进眼动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心理学院又购置了一台SMIRED眼镜式眼动仪,为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12].基于此项目教学,心理学院本科生申请到了2项大学生创新实验:2013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A类)“情绪性设计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来自眼动的研究”;2012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A类)“恐惧还是偏好?儿童对危险刺激的优先加工”.近期,随着眼动技术的成熟,湖北省内各心理学教学单位陆续购入了一批眼动仪.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和讲义可以在省内各心理学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中进行推广,为探索眼动实验教学在应用心理学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同时,基于此项目基础,心理学院眼动实验室举办了。

5结语

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第一,如何在本科教学中更加积极地推广眼动仪的使用,比如鼓励更多的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时使用眼动仪,未来应该制订一个更加切实和基础的教学方案,把这种实验性项目执行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且从入学初就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最终把这种科研技术应用到本科生科研中.第二,眼动技术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眼动技术并不容易掌握、操作也不是特别简单,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uchowskiAT.Eyetrackingmethodology:Theoryandpractice[M].SpringerGVerlagNewYorkIcn,2007.

[2]RaynerK.Eyemovementsinreadingandinformationprocessing:20yearsofresearch[J].PsychologicalBlletinu,1998,124(3):372G422.

[3]周文彬,张雪琴.关于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分析与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80G183.

[4]曾祥炎.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21G124.

[5]欧贤才.行为观察实验及我国行为观察实验室建设现状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13G216.

[6]蒋波,章菁华.1980—2009年国内眼动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心理科学,2011,34(1),235G239.

[7]莫书亮,向远明.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45G148.

[8]RaynerK.Eyemovementsandattentioninreading,scenepercepGtion,andvisualsearch[J].TheQuarterly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2009,62(8),1457G1506.

[9]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11)

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五官科教学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将书本内容进行精简。以五官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为主要教学内容,做到精选、精讲,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把重要知识点学到手。眼科教学中,应以“三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二障”——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伤与急救为重点。耳鼻咽喉科应重点突出“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聋”——各类耳聋及喉梗阻。口腔科应将牙体和牙周组织疾病——龋齿、牙髓炎、牙周炎作重点讲解。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诊疗原则。在此前提下组织教学是每位老师应该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内、外科等“大学科”感兴趣程度要远超过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学科”。五官科学属于小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帮手辅助教学。在讲授绪论时,教师要力争在第一时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甚至产生愿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想法。课堂中可询问一些五官科常识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泪”、“七窍流血”原因何在?人眼为什么能看物体?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要说话?要强调五官是每个人生命质量的保证,让学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等技术,以能给患者恢复光明、听力、嗓音的成就感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五官,从自身的生命质量出发,将学习五官科学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

1.点:利用模型、标本、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细化知识点

五官科学讲授的对象是人体特殊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将知识点形象具体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结构讲授时,要将学生带到解剖实验室,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详细讲解,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结合复习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线:多媒体课件引入五官科教学将知识点间建立线状联系

教学中加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的同时,更注重于“导”。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将各种病变图片做成幻灯展示给学生,如一张典型的视网膜脱离的眼底照片足以让学生理解“视网膜脱离区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其上有暗红色、迂曲起伏状血管”;可以将房水的流经途径做成Flash,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房水流经的途径,还可通过该动画讲解由解剖异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增高,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过程。这样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面:引入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法可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病例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体详实,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病症、发病机理的掌握。病例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过敏性鼻炎这一章节后,围绕“打喷嚏、流鼻涕、鼻痒1天”的主诉展开讨论,让学生考虑应该如何询问病史,完善哪些检查,初步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相应的询问有无花粉、粉尘等过敏史;提醒学生要询问既往史及接触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学检查等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讨论的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反复强化后,学习亦有了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四、重视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身临其境感受学科魅力

五官科学实验和临床见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组成了五官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五官疾病表现特殊,其检查、治疗、手术过程具有专业性强、精细操作多的特点,而这些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无法表达透彻。因此,实验课要多利用教学模型、头颅标本、组织切片、专科检查和手术过程的VCD播放等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压测量、眼底镜和裂隙灯的使用、间接喉镜和鼻咽镜检查、音叉试验等常规检查等。实验考核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下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见习是丰富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的过程。让学生观摩上颌窦穿刺术、鼓膜穿刺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开髓术、拔牙术等一些门诊小手术都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和见习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五、树立整体观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联系

五官疾病可以与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许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变,甚至会出现某些特征性的体征,正确检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在讲解眼底病时,要重点介绍高血压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变与原发病的联系及治疗原则;在介绍喉梗阻和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与昏迷、颅脑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内、外科疾病联系。临床学生应在打好内、外科基础的前提下,学好五官科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

五官科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拓展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星明,黎介寿.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5(14):944.

[2]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9):5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