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眼科临床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0 16:16:35

眼科临床论文

眼科临床论文篇(1)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临床眼疾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非常满意的有61例,较满意36例,仅3例不满意,总满意率高达97%。

眼科临床论文篇(2)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

显效率21.0%(17/81),有效率43.2%(35/81),无效率35.8%(29/81),治疗总有效率为64.2%;研讨组患者经超声波物理治疗后:显效率29.6%(24/81),有效率50.6%(41/81),无效率19.6%(16/81),治疗总有效率为80.2%。经两种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并发症

经术后各项检查未发现一过性眼压、角膜内皮损伤、眼底情况、视力视野、眼房角出血及短暂性视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术眼2年随访中未出现急性发作的病例,患眼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及疾病恶化的情况。有本研究可知小剂量的超声不仅可以促进病灶出混浊物的吸收和改善眼部血液循环,而且对眼部是安全无副作用的。

眼科临床论文篇(3)

2.手术步骤及盐酸奥布卡因的应用

2.1手术步骤

2.1.1常规消毒铺巾,设计手术切口线

2.1.2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加万分之一的肾上腺素

2.1.3切开皮肤,暴露术野

2.1.4滴1-2滴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在术区,作用20秒后开始起效

2.2盐酸奥布卡因在手术中的应用

在整形外科眼周手术中,一般是在眼袋手术或者重睑手术过程中,皮肤被切开并且暴露了术野后,一般患者出现疼痛感,即可适量使用盐酸奥布卡因,以两三滴为宜。当然,在眼周手术开始前,仍要常规注射利多卡因,盐酸奥布卡因的使用仍主要在于医生完成近视手术之后。

同时,盐酸奥布卡因使用过程中,针对心脏疾病患者、溃疡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慎用,对生理功能低下的老年人也应加以注意。而在具体的整形外科眼周手术中, 要提高手术医生进行此项手术的娴熟程度,加强医生与其助手之间的密切配合,尽可能减少肌肉牵拉的时间,并降低肌肉牵拉强度;手术时应尽量争得患者的充分配合,并使之情绪保持稳定;医生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了解术中会出现的眼睛酸胀感现象,即使在手术过程中,也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暗示和慰藉;手术前,医生应积极准备,避免那些不必要的动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3.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及其应用优点

3.1盐酸奥布卡因概述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含有93.0%—107.0%的盐酸奥布卡因(C17H28N2O3•HCl),并添加有0.01%的新洁尔灭等抑菌剂与抗氧剂。从性状上讲,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属于无色或者淡黄色的透明液体,pH值是4.0—6.0。

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的鉴别方式有多种,一则参照芳香第一胺的鉴别反应;二则取适量的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加相应容量的水制成每1ml大约含有15μg盐酸奥布卡因的溶液,然后根据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溶液将在308nm和230nm的波长处得到最大吸收;三则取10ml的盐酸奥不开因滴眼液,将其与10ml的水混合,然后滴入混合比例为2:的无水碳酸钠与污水碳酸钾的混合物2g,将混合液煮沸3—5分钟,待沉淀凝聚、放冷、滤过后,查看滤液显现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3.2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的应用优点

3.2.1操作简便,手术步骤大大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速度得以快速提高,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担忧。

3.2.2最大限度地规避手术中麻醉可能造成的创伤,尤其减少了反复穿刺损伤毛细血管而导致出血、积血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3.2.3扩散快,作用迅速,点一滴后10-20出现麻醉效果,持续20分钟。

3.2.4毒性低,术后反应轻,甚至不会出现全身反应和过敏反应现象,术后结膜充血时间较短,具有显著的美容效果。

眼科临床论文篇(4)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眼科临床论文篇(5)

眼科临床见习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临床获得的感性知识验证课堂所学的知识,巩固并扩充理论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在门诊及病房的见习,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为将来临床实习及毕业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眼科临床见习专业性强,各种疾病常需特殊的检查手段,如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前房角镜等检查,学习时掌握相对困难。因此,如何提高眼科学临床见习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目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 树立良好医德观念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也要求医学生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对于刚刚步入临床的大学生,必须教育他们从思想、道德、行为举止上按照医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同学对患者耐心、细心;对患者要有同情心,对低视力的患者给予搀扶;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讲文明懂礼貌,这样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取得患者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眼科见习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临床教师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医务人员,又是教师。对医学生的培养贯穿在医疗工作的始终,教师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见习课中教师与学生有很多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要以身作则,在医德医风方面为同学们做出表率。这样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经常告诫学生,医生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解除患者痛苦为职业道德的信念;给患者检查时,动作要轻巧,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在整个过程中带教老师始终在场并掌握好分寸。为了让学生理解盲人的痛苦,用黑布遮盖学生的眼睛,要求他们试着走路;在眼科门诊见习,在学习泪道冲洗时,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让他们亲身体会泪道冲洗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觉,意识到只要在实际工作中仔细一点,就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把医疗工作做得更好。

2 掌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来源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表现为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兴趣。要上好眼科临床见习课,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眼科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亲眼看,有机会时亲自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采用分组(3人1组等)进入手术室参观手术操作;在实习眼的解剖结构时,采用眼球模型和挂图讲解,同学们往往记不住,而且感到枯燥无味。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清晰美观、图文并茂、动态效果逼真的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解剖猪的眼球,让学生2人1组,自己动手操作,不仅掌握了眼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增加了实际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眼科学因其解剖精细复杂、不易直观,要特殊的检查手段,如眼底镜、三面镜、裂隙显微镜检查等,对见习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应先让学生观看录像,使他们对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和眼底等检查等有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分组互相检查,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在实际操作中也就如鱼儿得水。教师只在检查中给予督促和矫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克服患者少、病种不全的弊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来显示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组织学生看手术录像,学生边看、教师边讲解,这样就使学生在很短的见习中了解了更多的眼科知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3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典型病例,理论联系实践

带教老师需要多和学生沟通,反馈学生意见、建议和要求。笔者在实习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希望有实践的机会,多看患者。合理调整了见习时间,在见习课安排、精心选择各种典型病例,使每个见习组都有机会看到不同专科的患者,如角膜炎、白内障、各种类型青光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斜视、视网膜脱离以及眼外伤等教学大纲要求的病例;安排以病历讨论为主,在讨论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对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学生询问病史和检查患者后向教师提出该病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怎样鉴别、治疗有什么不同等问题,由学生自己组织发言,总结该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思考,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能力,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临床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见习中,要求同学们自己先检查患者,然后将检查发现的阳性体征逐一列出,作出初步诊断,并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指出他们所遗漏的病史和体征,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讲解中不断启发学生,让其进行大胆的联想,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见习结束时还要安排10min对当天见习的内容和要点进行总结,使之加深印象。

现在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选择病例比以前要难,一些患者不太愿意做临床教学病例。这就要求带教老师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要关心体贴患者,积极地为患者解决痛苦,给患者提供方便,取得患者的信赖,患者才会有依从性。同时向患者解释做临床教学病例的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向学生们强调尊重和体贴患者的重要性,使他们理解到医学生的成长都不不开患者的支持、配合和奉献。

眼科临床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c)-0141-03

教学医院承担着住院医师、轮转生、进修生、研究生等的临床教学任务。如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把这些年轻医师培养成合格的临床医师,一直是教学医院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在医学院本科教学阶段课时短,内容少,而且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同样较短。刚刚进入眼科临床的年轻医师常常缺乏必要的眼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如何指导、帮助住院医师、轮转生、进修生、研究生尽快完成从医学院校毕业生向眼科临床医师的转变,成为合格的眼科专科医师,是教学医院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年轻医师掌握眼科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习惯,具备专业的临床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眼科学的临床教学特点

眼科学的专业性强,在住院医师、轮转生、进修生、研究生等的临床教学上,与其他内、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①眼科学除了专科性强外,同时兼有内、外科的特点。②眼球及其附属器的结构精细、复杂,来自相应的三个不同胚层。特别是涉及的神经多,结构及走行复杂。③涉及组织学与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内容广泛。④一些眼科疾病与全身病紧密相关,有些甚至是全身病的首发症状,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动脉硬化等都在眼科有相应的特殊表现。有些全身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在眼部,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引起的视神经炎症反应、视力下降;颅内高压引起的视盘水肿;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葡萄膜大脑炎所致的视力下降等。⑤年轻医师,特别是来自基层医院的进修生的资历、水平、经验和技能差别悬殊。⑥年轻医师在临床学习阶段往往只重视手术操作,常常忽略眼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临床思维的培养。另外,眼科学在医学院本科教学阶段课时短、内容少,而且见习和实习的时间较短,刚刚进入眼科临床的年轻医师常常缺乏必要的眼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上述特点及原因为眼科学的临床教学带来了挑战。

2 PBL教学模式

1969年,美国学者Barrows教授创立了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其核心理念是学习的起点应当是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或疑惑。40多年来,PBL教学模式对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1-3]。PBL强调知识的主动构建而不是被动接受,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年轻医师在回答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养成终生受益的自主学习技能[4-6]。PBL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模拟和组织学习。PBL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希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现并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展开讨论和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10]。

3 PBL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眼科学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主体是带教老师而不是年轻医师,影响了年轻医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临床培训结束后常常难以胜任实际临床工作,遇到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缺乏独立开展临床工作的能力,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困难。因此,改革临床教学方法,从临床实际出发,鼓励、提高年轻医师临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提倡理论结合实践,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评价临床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11-14]。

进修生及研究生的临床学习时间通常为1年,住院医师及轮转医师的临床学习时间通常为3年。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能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眼科医师,一直是教学医院面临的挑战。

为了克服以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近年来笔者采用了PBL教学方法,从主动传授知识改为引导,鼓励年轻医师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发现、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老师选取典型的临床病例,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最新进展等方面,引导、鼓励年轻医师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学会分析、总结,培养他们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提前2~3周安排年轻医师参加PBL教学模式的讲座,让他们充分了解PBL的目的和形式。带教老师提供一个典型的临床病例及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带教老师提供给年轻医师一个基本的阅读目录,让他们通过自学了解基本的与该病例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年轻医师独立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与该病例及其需要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

以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分析、总结,回答以下常见问题: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类方法,国内与国际分类方法各有哪些优缺点;④如何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⑤糖尿病视网膜病有哪些主要的检查、诊断方法;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有哪些危险因素,如何预防新生血管的发生;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案如何确定,如何掌握视网膜光凝的适应症及时机,重复光凝的适应症及时间间隔;⑧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积血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白内障的手术有哪些风险,如何预防;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新治疗进展。年轻医师带着这些问题主动地去查阅资料,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答案。同时,由于教科书的更新相对滞后,要求年轻医师利用网络及常用的医学专业数据库查阅最新的资料,了解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最新进展。各自准备结束后以幻灯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要求大家踊跃提问题,互相质疑,互相补充。最后要求年轻医师进行自我评价及同伴评价,找出缺点或不足。带教老师做最后的点评和补充。在此基础上,要求年轻医师带着新问题和新要求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查阅资料、分析、终结,形成最后的答案。

通过采用PBL教学模式,带教老师不再仅仅只是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引导,鼓励年轻医师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年轻医师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PBL教学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年轻医师喜欢PBL教学模式,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及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年轻医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都也有显著提高,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总结

PBL教学模式自1969年创立以来,在临床教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1-4,15-18]。临床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年轻医师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从而解决今后临床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死记硬背。PBL教学模式正是以年轻医师为主体,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进而分析、总结、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年轻医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主动学习,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手段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为成为合格的眼科医师奠定基础。这种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但能够胜任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跟上信息化社会快速发现的步伐。

其次,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年轻医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更好地沟通、交流。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基础上的讨论式的学习。通过讨论,互相提问,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拓宽了思路,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另外,PBL教学模式通常将年轻医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同一临床问题的不同侧面,开展分工协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共同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任务的圆满完成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奋斗。这种教学模式要求除了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要重视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这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能够把自己更好地融入到科室集体当中,将终生受益。

另外,PBL教学模式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组织教学,开展讨论,最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年轻医师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显而易见,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年轻医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BL教学模式下的分工讨论式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年轻医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医患沟通。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在眼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年轻医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年轻医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Barrows HS. 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 [J]. Med Educ,1986,20(6):481-486.

[2] Barrows HS. How to Design a Problem-Based Curriculum for the Preclinical Years [M].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5.

[3] Evensen DH,Hmelo CE. 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interactions [M]. 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0.

[4] Albanese MA,Mitchell S:Problem-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J]. Acad Med,1993,68(1):52-81.

[5] Morrison J. Where Now for Problem-Based Learning? [J]. The Lancet,2004,363(9403):174.

[6] Azer SA. Challenges Facing PBL Tutors:12 Tips for Successful Group Facilitation [J]. Med Teach,2005,27(8):676-681.

[7] Colliver JA.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Research and Theory [J]. Acad Med,2000,75(3):259-266.

[8] 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J]. Med Princ Pract,2009,18(1):1-9.

[9] Beachey WD. A Comparis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a in Baccalaureate Respiratory Therapy Education [J]. Respir Care,2007,52(11):1497-1506.

[10] Kong J,Li XY,Wang Y,et al. Effect of digita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ases 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Ophthalmology courses [J]. Arch Ophthalmol,2009,127(9):1211-1214.

[11] 钟华,茶雪萍,袁援生.PBL与Seminar教学模式相结合在眼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33-2334.

[12] 方亦斌,王志农,刘建民,等.“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血管介入进修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0,8(1):198-199.

[13] 孙桂兰,陈杰,于爱兰.PBL教学法在口腔修复进修生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49-50.

[14] 秦怀洲,高国栋,赵振伟,等.采用问题式学习模式提高神经外科进修生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6):1416-1418.

[15] Ozuah PO,Curtis J,Stein REK. Impa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resi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1,155(6):669-672.

[16] Farrell TA,Albanese MA,Pomrehn PR.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Ophthalmology [J]. Arch Ophthalmol,1999,117(9):1223-1226.

眼科临床论文篇(7)

选取2012、2013学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8、2009级眼耳鼻喉方向在校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3.12±1.36)岁、(23.12±1.07)岁,均为高考统招生。所有学生均掌握了一定的眼科学知识,具备眼科学基础能力。由同一组教师进行临床实践课带教。两组学生在年龄、基础文化知识及课时数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按照眼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评价标准等均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及临床操作训练;将典型病例图库引入实验组实践教学中,从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及学生反馈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1.授课方式。(1)应用典型病例图库实验实践教学组:①典型病例图库的建设我课题组成员利用近两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典型的病例图片资料,初步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实用的眼科典型病例图片资料库,基本能够满足临床实践教学。②典型病例图库应用于眼科实践教学:在医学生教育的最后环节-实习阶段应用自制的典型病例图库教学,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根据实纲要求,本着“典型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择取适合的典型病例;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典型病例图片适时恰当地展示在课堂上,既是对见习课堂教学病种的示例,又是对临床患者配合资源短缺的有力补充。学生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积极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教学过程,适时地作以指导,学生围绕着典型病例图片,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问题交汇贯通,得出相关结论。(2)应用传统教学法对照实践教学组: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密切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2.评价体系:从学生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及学生反馈情况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1)通过临床技能操作环节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从临床技能基本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两个方面设计实践操作考核的内容,总分设为100分,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以及临床的分析诊断思维能力。如常规的眼科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操作,全面系统的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2)通过座谈的形式总结学生反馈情况评价教学效果: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座谈的形式掌握研究对象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专业对典型病例图库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以及眼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到的实践技能操作均以表示,统计分析由SPSS13.0完成,假设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三、结果

1.两组实习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比较:见表1。

2.实验组研究对象对典型病例图库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教学周期结束后,通过座谈的形式掌握实验组研究对象2008、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眼耳鼻喉专业对典型病例图库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以及眼科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一致认为典型病例图库应用于眼科见习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床边教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实现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观意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而热烈,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自制典型病例图库的建立及应用于眼科临床实践教学,充分地缓解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接触、患者配合良好的临床病例缺乏的现状,学生与病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却如同看到真实典型的临床病例,极大的提高了实习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

典型病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来学习医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教学方法,因而生动、易理解、便于记忆[1]。眼科学作为一门形象性很强的临床应用性学科,涉及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病例种类多,与其他系统病种关联大,加之患者的权益保护意识的加强,对于临床见习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大。应用临床积攒的病例图片,形成了系统规范的眼科典型病例图库,将其应用于见习教学中。根据预定教学内容,围绕典型病例图片,对病种进行更直观的教学,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典型病例图库缓解了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近年来,患者对医疗权益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故造成了在临床教学中配合程度满意的典型病例相对欠缺。同时临床见习教学环节在医学生教育中愈发重要。我们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眼科见习教学中。通过在病例图库中选择图片向学生展示临床难以提供或不能完整提供的典型病例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这个难题。典型病例图库的建立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临床的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使用自己制作的典型病例图库资料,再结合以病例讨论的手段,首先向学生展示图片资料,给予患者一般资料,小组讨论从而明确疾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实习带教教师再对学生的分析诊治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这种应用典型病例图片的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存在客观的病例讨论对象,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出发,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

典型病例图库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在医学生教育的最后环节-实习阶段应用自制的典型病例图库教学,临床教学效果满意。眼科病种很丰富,很多疾病又与其它系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联。每一种疾病又因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疾病进展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临床见习、实习教学最终目的是通过将基础理论知识的精炼的概括、纵、横向的编织梳理,达到恰当地实践应用的过程。由于自制的典型病例图库建设时间长,选取的图片经过严格的筛选、讨论和整理后而形成。因此,见习教学前,学生复习基础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对疾病有了理性的认识。教学中呈现以直观地、典型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分析梳理形成共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眼科病例有更深刻的领悟[2]。

典型病例图库应用在眼科实习教学中的优势:典型病例图库应用于眼科实习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床边教学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言。它彻底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观意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而热烈。典型病例图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眼科实践教学的教学资源。在实习课堂中应用大量图片资料,不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得理论知识在实习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自制典型病例图库的建立及在眼科临床实践教学的应用,充分地缓解了教学中学生可接触的、患者配合度满意的临床实际病例匮乏的现状,学生与病人虽然没有直接的接触,但却如同看到真实典型的临床病例,极大的提高了实习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眼科临床论文篇(8)

1对传统医学临床眼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思考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在进行传统医学教学改革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尽管我国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现代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但传统医学教学方法沿用了几十年,经过中国几代医学教育人的实践和改进,现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学模式。西方医学教学先进的国家采用的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ning,PBL) [2] 是被国际医学界广泛推崇的临床医学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使学生早期、长期接触临床,以临床病例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知识面广、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医学人才 [3] 。无疑这是一种最有希望的教育模式之一 [4]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联系实际,结合PBL,根据长期医学教学的实践并参考了国内外医学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传统医学教学与现代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作对比分析,结合本院实际,在眼科临床教学上,实施一种改良的 PBL临床课程和见习教学模式,即案例综合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esed learning,CBL)。

2CBL教学法的设计

CBL教学法的设计是基于我们传统临床教学的模式,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的实践经验,采纳了西方发达国家医学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而提出来的,其基本思路是: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个人理论自学相结合;中班案例讨论与讨论小组轮转见习相结合。其教学目标是:建立医学生的眼科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医学生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扩大知识外延,具备解决可能面临复杂环境而产生的新问题的能力。它的教学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部分:①案例+问题+独立思考+讨论式教学;②临床诊疗思路及方法教学;③创新思维培养教学。

C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的步骤是:①压缩大班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强调学生自学:②开设中班病例讨论课,由学生报告病例,老师参与共同讨论并评定学生病例报告的质量;③改传统的小班“套餐式”见习为小组“轮转式”见习。由相应临床医疗带教指导教师负责,每组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并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之一。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基本技能集中在某个病例中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综合性的典型病例,把整个眼科临床见习阶段分为几个典型病例讨论。这些病例或许是临床见习中遇到的,或许是理想构建的。例如,某眼干涩、有异物感、视物模糊,角膜上皮荧光染色阳性、皮肤干燥的60岁的女病人,以角膜炎治疗15d不见好转。针对本病例,教师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某些基础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和方式方法。通过此病例临床分析,明确诊断为干眼症。以前未能认识的主要原因为病人表达不明或医生临床分析、检查的缺陷。分析眼干-口干-皮肤干等病症,确诊是一种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自身免疫病。通过讨论促进学生联系相关的学科医学基础知识并用它们来解释临床的各种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也煅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表达能力。

以往一般病例讨论课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答者。形式上学生是参加了讨论,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CBL教学法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以学生思考、研究为主,教师指导解答为辅。在案例问题的选择时学生就参与并直接投入其中。案例的讨论安排在学生的见习过程中,病例问题的选择是联系实际的,可以由某见习小组学生提出来,经教师加工后使每一个案例的问题讨论能分几个专题进行,包括的知识点、问题的重要性、普遍性、特殊性都有丰富的内涵。而临床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其内容相对独立但又有案例间的联系。案例通常是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或者是经改编或虚拟的问题,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典型性、较复杂、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CBL教学法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个人理论自学相结合;中班病例讨论与讨论小组轮转见习相结合的形式。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包括大班理论课、理论自学、中班病例讨论课和小组轮转见习课四个阶段。各阶段教学形式分配时间(以课时计算)如下:大班理论课18%,中班病例讨论课30%,小组轮转见习和理论自学52%。它以自编的综合案例为教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分析、提问和讨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探索注重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

一项教学改革的进行,其内容应是综合性的、全面的。在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同时,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的考核方式也应随之进行相对应的改 革。CBL教学法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时不能以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方法,而是采用各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能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特别注意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综合能力表现。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获得老师正确、全面的评价,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已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我们认为,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应包括3部份:①知识内容的考核;②临床技能考核;③综合能力的持续性评估。其中持续性评估分数包括上课记录、CBL小组讨论的表现及参与情况、临床研习和病例报告、临床见习期学习记录手册等成绩。临床教学的学生成绩组成:成绩=(出科理论考×30%)+(临床实际能力综合表现×30%)+(中班病历质量及病例报告×40%)。

在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探讨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考核方式,从而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估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和分析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还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医患沟通的能力和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小燕,杨棉华,何萍,等.高素质医学人才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6):589- 592.

眼科临床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26-01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1]。笔者作为中医眼科研究生导师,主要针对眼科研究生在读期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培养模式的研究,以期达到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掘出研究生的潜能,规范性地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培养工作有针对性地、持续地、有效地开展。具体如下:

1 理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优化教学过程

研究生在校期间首先进行半年的基础理论学习。我们打算打破以往的只要文字和图片简单罗列的电子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了临床中大量真实典型的病例实录、仪器检查、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等。另外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眼科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十分必要,通过探讨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教学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2],应用设计合理的Flash课件,可以将眼部的微妙、抽象的结构变得更为具体、真实。使得授课内容更为形象、具体,增强同学的兴趣,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便于记忆。做到中医眼科学教学内容的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使枯燥、抽象的眼科知识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学生容易接受。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立项,争取参加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医学课题研究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题研究环境。为研究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实际上是突破了教育统一的课程设置的共性约束,博览眼科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学习各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与方法,注意科研意识的培养[3],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就能具备一个较高的起点,为研究生形成个性化的学术知识结构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为临床实践及课题科研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实践循证医学,并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4]

研究生进入科室后由导师负责,科室内老师分别带教。也就是每一名研究生除导师外还要有一名专职带教老师,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因为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实习带教中,重在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很多疾病的诊断须借助专科设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带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因材施教,量身定做实习带教计划,并亲自教学生怎样使用各种检查仪器,并带领学生做各种技术操作(包括各种眼科常规处置及手术),起示范作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过程。并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开扩视野。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眼科临床思维能力[5]。只有具备了临床思维能力,才能保证正确诊疗方案。使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掌握临床思维技能。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循证医学训练分5个步骤进行:①在指导教师协助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针对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循证医学资源,检索所需文献;③根据循证医学评价标准,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得出最佳结论;④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专业知识将该结论应用于患者的诊治决策中;⑤评价实践后效,以进一步提高。

综上,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打破以往的只要文字和图片简单罗列的电子教案,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了临床中大量真实典型的病例实录、仪器检查、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等。另外应用设计合理的Flash课件,使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容易接受。

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实践循证医学,并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把循证医学应用于眼科的临床实习带教中,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终身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名导师常常带教几名甚至十几名研究生比比皆是。我们将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分派给科里老师,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实践教学,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总之,在中医眼科研究生培养中,寻找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眼科的兴趣,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可使研究生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朱红,鞠学红,王德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启示[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6):124-125.

[2]魏蓉.现代教学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19-120.

[3]王艳玲,罗丽华.眼科研究生科研意识培养点滴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2):152.

眼科临床论文篇(10)

文章编号 :1007-2349(2014)01-0007-02

各种原因导致的眼底出血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高血压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致使此类疾病不断增多。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候的突变、人的体质类型、职业、饮食、生活习惯、精神情绪,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中医药治疗眼底出血疾病,具有个体化的治疗优势,并且已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现代医学不能达到的。鉴于临床中对此类疾病中医病名、证型的不统一,给临床疗效的观察带来不便。因此,应统一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临床病证,为广大的中医眼科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诊疗标准和科研的平台。

1 血证溯源

血证一词见于《血证论》,《血证论》为清・唐宗海(1851~1908)著,成书于1884年。唐宗海从阴阳水火气血对血的生理功能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气血的相互关系。血证不外有形之血和无形之血两大类,即―类是血液溢于体外,如吐血、咳血、鼻衄、唾血等,一类为各种瘀血、蓄血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内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 眼底出血疾病的中医病名现状

祖国医学对各种眼底出血疾病,因视力下降的急慢、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的不同的眼底疾病,称为“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出血量多,波及视衣的中心部位黄斑;“视瞻昏渺”指眼外观端好,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云雾移睛”指眼外观端好,眼前黑影飘动,溢于脉外之血进入神膏。2003年1月第1版《中医眼科学》将因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致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类似西医之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等因血管壁渗漏或破损引起出血而视力骤降的眼病,称为“络损暴盲”,如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称为“消渴目病”;而由玻璃体液化、变性、后脱离或眼内炎、出血等引起的眼疾,称为“云雾移睛”等。

3 中医病名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医眼科学》中,“暴盲”指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对眼底出血疾病又分称为“络损暴盲”,“消渴目病”,“云雾移睛”等,以上此病名将视力下降缓慢,出血量相对不多,对视衣损伤不太严重的“视瞻昏渺”之眼底出血疾病遗漏掉。而“暴盲”这一中医病名,概括了视力急剧下降的各种眼病,包含了现代医学“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盘血管炎、视神经炎、视网膜脱离”等眼病;“视瞻昏渺”则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各种黄斑区病变、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如老年性黄斑变性(干、湿性)、Stargardt病等;“云雾移睛”又包含了现代医学中的“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等。导致中医病名一个中包含多个西医疾病,而同为眼底出血疾病,又可称为多个中医病名。由于眼底出血疾病在中医眼科诊疗工作中缺少规范统一的病名,导致在各种中医药科研和论文中,眼底出血疾病均以单一的一个西医病名来论述,而没有从中医规范的病证方面论述的。而对于中医临床和各种中医药科研、论文,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使用准确而规范的中医病名,不应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

4 眼底出血疾病中医病名探讨

血证是出血性疾患的统称。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血证。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为血病或失血。各种眼底疾病导致的眼底出血,应归属于血证-眼底血证。

血证发生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则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等,则见吐血、咳血、鼻衄、便血、尿血等,这些身体所表现的症状体征,古人可通过双眼直观的观察到,因此,古人对这些能看到的出血证有较全面的认识。眼球为一封闭的球体,眼底出血不能外流,不能通过双眼直观的观察到,需通过特殊的检查仪器才能观察到,古人由于受历史条件及解剖知识的局限,检查方法的落后,对眼底出血证的认识有其局限性,古人仅能从患者的症状表现来给予病名诊断,如眼外观端好,而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诊断为“暴盲”,视力下降缓慢的内障眼病,诊断为“视瞻昏渺”,而眼前黑影飘动的内障眼病,则诊断为“云雾移睛”。这些眼病有的为各种眼底出血疾病,有的为其它视功能障碍的眼底疾病,这导致了一个中医病名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多个疾病。病名诊断是中医临床诊疗不可或缺的内容,各种中医药科研和论文中,眼底出血疾病以单一的一个西医病名来替代论述,无法反映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优势,也无法反映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病证结合特色。而且,中、西医病名只应相互对照,不能并用,更不能以西医病名取代中医病名,在此我们提出“眼底血证”这一新的中医眼科病名。

眼底出血疾病中医病名的不统一、不规范,不利于中医眼科的临床观察和科研研究。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和辨证,并多以症为病,病证结合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基本方法。中医治疗疾病,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法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病名诊断在中医医疗实践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把握疾病的全局和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临床施治,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5 眼底出血证的中医病名探讨意义

眼科临床论文篇(11)

一、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五官科教学应严格依据教学大纲、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临床将书本内容进行精简。以五官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为主要教学内容,做到精选、精讲,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把重要知识点学到手。眼科教学中,应以“三炎”——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二障”——白内障、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伤与急救为重点。耳鼻咽喉科应重点突出“三炎”——鼻窦炎、扁桃体炎、中耳炎,“二癌”——喉癌、鼻咽癌,“一聋”——各类耳聋及喉梗阻。口腔科应将牙体和牙周组织疾病——龋齿、牙髓炎、牙周炎作重点讲解。确定好教学内容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诊疗原则。在此前提下组织教学是每位老师应该把握的尺度,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对内、外科等“大学科”感兴趣程度要远超过眼科、耳鼻咽喉科等“小学科”。五官科学属于小学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帮手辅助教学。在讲授绪论时,教师要力争在第一时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甚至产生愿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想法。课堂中可询问一些五官科常识问题,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把鼻涕一把泪”、“七窍流血”原因何在?人眼为什么能看物体?耳朵是怎样听声音的?吃饭时为什么不要说话?要强调五官是每个人生命质量的保证,让学生知道五官的重要性。另外可以介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等技术,以能给患者恢复光明、听力、嗓音的成就感来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五官,从自身的生命质量出发,将学习五官科学看成自己的需要,形成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三、点线面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

1.点:利用模型、标本、挂图等传统的教学工具细化知识点

五官科学讲授的对象是人体特殊器官,体积小、解剖结构复杂,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均有别于其它临床学科,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抵触情绪。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和标本,将知识点形象具体化。眼、耳、鼻、咽、喉、口腔的解剖结构讲授时,要将学生带到解剖实验室,借助实体标本和模型详细讲解,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再结合复习相应的解剖学知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线:多媒体课件引入五官科教学将知识点间建立线状联系

教学中加入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教”的同时,更注重于“导”。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时,将各种病变图片做成幻灯展示给学生,如一张典型的视网膜脱离的眼底照片足以让学生理解“视网膜脱离区呈灰白色,波浪状隆起,其上有暗红色、迂曲起伏状血管”;可以将房水的流经途径做成Flash,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房水流经的途径,还可通过该动画讲解由解剖异常所致的生理性瞳孔阻滞,导致眼压增高,引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全过程。这样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理解亦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3.面:引入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中运用病例讨论法可以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的矛盾,还可以解决学习态度与教学效果的矛盾。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病例的关注程度远高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病例具体详实,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病症、发病机理的掌握。病例讨论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过敏性鼻炎这一章节后,围绕“打喷嚏、流鼻涕、鼻痒1天”的主诉展开讨论,让学生考虑应该如何询问病史,完善哪些检查,初步诊断和给出治疗方案。相应的询问有无花粉、粉尘等过敏史;提醒学生要询问既往史及接触史;提出分泌物涂片、病原学检查等诊断方法,治疗方案也就水到渠成了。病例讨论的成功,学生有了成就感,反复强化后,学习亦有了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统一。

四、重视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身临其境感受学科魅力

五官科学实验和临床见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二者组成了五官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五官疾病表现特殊,其检查、治疗、手术过程具有专业性强、精细操作多的特点,而这些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无法表达透彻。因此,实验课要多利用教学模型、头颅标本、组织切片、专科检查和手术过程的VCD播放等教学手段将学生置于情景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五官科的眼压测量、眼底镜和裂隙灯的使用、间接喉镜和鼻咽镜检查、音叉试验等常规检查等。实验考核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下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见习是丰富理论知识,初步接触临床的过程。让学生观摩上颌窦穿刺术、鼓膜穿刺术、翼状胬肉切除术、开髓术、拔牙术等一些门诊小手术都能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和见习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

五、树立整体观念,注重五官科疾病和全身疾病的联系

五官疾病可以与全身疾病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许多疾病可以引起五官病变,甚至会出现某些特征性的体征,正确检查可尽早发现疾病。在讲解眼底病时,要重点介绍高血压眼底病、糖尿病眼底病,注重眼底改变与原发病的联系及治疗原则;在介绍喉梗阻和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与昏迷、颅脑外伤、呼吸道烧伤等内、外科疾病联系。临床学生应在打好内、外科基础的前提下,学好五官科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站在整体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良的服务。

五官科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工作者,仍需不断探索、拓展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星明,黎介寿.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医学杂志,2005(14):944.

[2]孔维佳,乐建新,陈建军等.高等医学院校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通才型”医学人才培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9):57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