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3-14 19:16:00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

一、出示教学设计

《氓》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诗歌单元。其内容是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诉说了一个爱情悲剧。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异性或多或少存在好感,但他们对于爱情究竟是什么却知之甚少甚至一点都不知道,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从而保持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过程

首先,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用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然后,我激情讲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当我们唱起邓丽君这首缠绵幽怨的《在水一方》时,我们就会想起《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听苏芮唱起那曲情意殷殷的《牵手》,听赵咏华唱起那首《最浪漫的事》,我就想起《诗经•邶风》里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锦心绣口的先民啊,爱也歌唱恨也歌唱,苦也歌唱,乐也歌唱!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听听从远古传来的回声,听听我们祖先的歌唱”。

接着,学生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节奏。听完后,我提问: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历程怎样?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第1、2段,相恋,欢快和幸福;第3、4、5段,婚后生活,痛苦、悲伤和无奈;第6段,分手、决绝。由于是回忆,一切都成过去,女子口气里,该有对自己无尽的悔恨和对氓轻蔑的嘲讽。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使用比喻的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前一句用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后者以叶枯叶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感慨良深。“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用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来比喻甜美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然后,启发学生尝试用文学性的语言讲述“氓”的故事。学生讲完后,老师出示参考答案:至今,我还记得当初你追求我的情景:抱着布,借口换丝,找我商量婚事,你笑嘻嘻的,傻傻的样子。我不答应,你生气了。我说,婚姻大事,不可儿戏,要明媒正娶。我送你回去,送一程,再送一程,一直送到淇水河畔,长长的河水,像我们的情意。我说,秋天吧,秋天我嫁给你。热恋的日子,我常常登上那倒塌的墙,翘望你来的方向,等不到你来,我泪水涟涟,哭得好伤心。哪一天你来了,我便笑逐颜开,心花怒放。吉日良辰,迎亲的队伍来了,载上我,还有我的嫁妆。我怀念那短暂的幸福时光!我们那样年轻,像枝繁叶茂的桑树。生活那样甜蜜,像熟透的桑葚。我醉了。时光消逝,你变了。你忘了我们相爱的岁月,忘了自己的誓言。我恪守妇道,任劳任怨,你还是背叛了我。你打我、骂我,苦日子没有尽头。家兄讥笑我,我只有黯然神伤。原想与你白头到老,现在看来这个心愿是不可能实现了。我得走了,到了和你分手的时候了。又是一个秋天,桑叶飘落,就像我凋落的红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又过淇水,淇水打湿车帷,那是我辛酸的泪。

学生看完这段电脑投影内容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有些同学若有所思,有些同学眼中噙满了泪水。

接着,让学生谈谈对高中教材中选编爱情诗的看法,继而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早恋。学生热烈讨论后,我总结说:“将爱情写进高中教材,是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它不是要教会学生去恋爱,而是要教育广大高中生要正确地认识爱情,理性地对待爱情。高一学生情窦初开,有些同学陷入早恋,其实早恋不等于真正的爱情,早恋就像一朵美丽的罂粟花,美丽而又充满神秘和诱惑。面对美好的爱情,我们是选择理性面对,成为爱情的英雄,还是在美丽的爱情中沉沦和毁灭,成为爱情的奴隶呢?我想,没有谁会拒绝追求美丽,但只要能理解爱情的真谛,只要懂得珍惜,就不会在美丽的诱惑下沉沦和毁灭。”

总结起来,这堂课我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整合教学目标,纳心理教育于教学计划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心理教育纳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学科教学与心理教育的前提。心理教育成为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教师就会在教学中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实施心理教育。这节课中,我确立了“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从而保持同学之间真挚的友情”的目标,上课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2.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教育。

(1)用心理学相关理论指导教学

用心理学指导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思维规律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讨论对高中教材中选编爱情诗的看法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该如何对待早恋,注重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特别是思维创造性的培养,符合学生心理。

(2)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提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历程怎样”的问题加以引导,通过自主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有所学,有所得。

(3)让学生体会成功

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谈谈对高中教材中选爱情诗的看法,继而讨论我们该如何对待早恋,问题刚提出时,教室里一片沉默,经过我反复鼓励,有个胆大的学生说了几句后脸上流露出焦躁不安的表情,我为他的勇气鼓起掌来,受到鼓励后,他继续谈自己的看法,他一讲完,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位同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一下子,课堂活跃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本来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

三、充实教学内容,找准心理教育与学科内容的结合点。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2)

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死气沉沉,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考虑活跃语文课堂气氛的问题。如何活跃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选好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中的切入点就像整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巧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就可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之效。

学习《氓》这首诗歌时,我要求学生以诗歌里的故事情节作为切入点,展开联想、想像,改写故事,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以故事主人公相识之前作场面的改写,也有以两人婚后生活形式作对话改写,有些学生还要求表演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整个课堂洋溢轻松活跃的氛围。在改写和演绎故事过程中,又能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字词的理解,印象会比单纯的翻译来得深刻,效果当然也会更好。

教学《我与地坛》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母亲如何疼爱并理解儿子的细节描写,再通过对母亲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的分析,启发、诱导学生理解了无私、无怨、无悔的伟大母爱;我还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挖掘表现母爱的种种,体会这一深厚的感情。学生与本文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争相深情地诉说了自己生活中母亲关心爱护自己的细节,这节课在浓浓的感恩氛围中完满结束,也在无形中加强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方面的教育。

切入点选择得好,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来自主地理解课文。学生通过求索获得的知识,比起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既省力又深刻、牢固,也能很好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巧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据我校心理学老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老师走进教室时最先关注的是老师是否携带有笔记本电脑。的确,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图文并茂,声响俱佳,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段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从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教学《鸿门宴》时,我先放映电影《鸿门宴》,然后以影片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看法:你觉得电影情节与课文记叙的一致吗?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围绕篡改历史人物“妥当”与“不妥当”展开争论,由此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对项羽与刘邦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展开分析讨论,学生有了影片作比对参照,积极参与抢答,自然是学习兴趣倍增。

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北京大学于丹教授的视频讲座《风雅田园》,于丹教授广博的知识面,以及其对陶渊明本人和诗歌极为生动透彻的分析,还有扩展到的对浮世中人们躁动的内心剖析,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有了这段视频作前奏,学生学习的激情高涨,更深层地理解诗情。

语文教学只要顺应了学生的心态,就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心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学会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

三、 采用“讨论法”,促使积极参与。

讨论法,是指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辩论等,以求得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讨论”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令课堂气氛活起来。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3)

一、挖掘教材,随机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具体特点,随机进行。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幸福是什么》《落花生》等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挖掘蕴藏着的德育内涵。又如在教授《罗盛教》《我的战友》《》《舍身炸碉堡》《小英雄雨来》等课文,组织学生观看《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电影时,用课文中、电影里高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受到震撼心灵的效果,从而形成强大的思想动力。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笔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秀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便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

二、把握过程,全程渗透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4)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党中央、国务院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的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学生的思想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诸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笔者认为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如下几点: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全国示范性高职学院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准入、培训、提高机制,并在经费上应给予支持和适度倾斜。通过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支持和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脱产攻读学位、在职进修等多种方式继续学习;采用知识讲座、名师指导、考察调研等形式,分期分批地对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培训;支持和鼓励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学术团体和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等。这样,有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师无论是业务素质还是政治素质,都是学院一支比较过硬的队伍。相信这样做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教科研一体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积极搭建思想政治课教学新平台

1.落实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教学

为了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化规范化教学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学计划,排进课表,思想政治课教师全员参与讲授,规范化教学,随着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化教学,对学生进行改革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教育;进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等内容的教学,就有了稳定的主渠道。与此同时,也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国内外形势的关注度,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2.扩展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担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应用人才”的历史重任。为了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和文化生活,建议学院开设文明礼仪、交际美学、心理健康与成才、美育、音乐欣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民法学、刑法学、社会学等人文课程供学生选修。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文知识,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3.不断开辟学生思想教育新领域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的拓展,它包括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应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配合学院团委,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去,特别是要针对学生中不同群体的需要,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的适应性教育;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辅导,特别是针对男女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等教育;针对三年级学生面临实习、就业等问题,加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自主意识教育。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1.结合德育教学实际,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随着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应在认真分析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把握德育教育规律,积极创新德育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教材为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组织主题讨论、专题辩论、演讲赛等活动,使人人都能参与,个个得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写作水平、表达能力、思想理论水平、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和提高。另外,还要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同时,要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避免高分低德和高分低能、理论和实际相脱离的思想教育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2.加强实践环节,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安排学生“走进新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等社会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社会调查,了解群众生活,感受企业文化,开展社区服务,参与扶贫帮困,关心爱老助残……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里锻炼成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科类专业的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安排到工厂实习锻炼,让学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亲身了解和把握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标准,有利于对专业学习的深化,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与企业员工打成一片,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有利于养成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四、从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热爱、终生受益的精品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向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他的独特的教学方式使冷冰的理论拥有引导温暖人心的力量,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对他的理论课由衷地关注和喜爱。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学生喜爱并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应从王向明教授的经验中得到启发。

1.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有深入的研究,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但要研究教材,同时要多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经典原著;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哲学思想,还要了解他们的经济学、社会主义思想,甚至他们思想品质、人格魅力、风骨精神,要使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真理,自己必须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如果自己对理论一知半解,只了解皮毛,就不具有表达和热爱真理的激情,也就无法用真理的光芒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其次在教学中,应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原则同现实的社会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去观察、分析、解释社会现实,增强理论课的现实性、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了解社会现象,多吸收新知识,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热情。

2.用人格力量感染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有人格力量的人。这种人格力量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人格资源,它包括教师道德高尚的人格精神,博学智慧的人格精神,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热爱学生的情感人格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知识渊博、眼光敏锐,对学生有大爱的灵魂工程师,才可能具有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3.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源于教师无私的爱。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非常注重“爱的桥梁”作用。爱就是了解,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家庭,如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爱就是关怀,教师要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冷暖,天凉了叮嘱学生多穿点衣服,变天了要提醒学生防雨防寒。爱就是尊重,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信任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能与学生像朋友般相处,遇到事情多与学生商量,给他们讲道理。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爱就是责任,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思想理论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做人的基本道理。教师对学生诲人不倦,耐心地进行启发,诱导,毫无保留地把知识、智慧和能力献给学生,把爱的甘露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包括调皮学生、后进生,在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生活困难。

德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来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挚感情,以教师深厚无私的爱心,感染每一位学生。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通过经常接触、交流,鼓励学生,才能激活学生的心灵。我们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加强双向交流,遇事不要过分责备学生,以免加重学生的思想负担。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以心交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彻底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4.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

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创新,努力创造出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如清华大学将传统的平面化教学手段改变为立体化教学方式,把单纯的课堂教授转变为读书活动、主题讨论、网络课堂、师生对话、主体研讨等全方位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文化建设。高、中职学生正是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学校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活动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娱乐活动中;还可以开展演讲、论坛、竞赛、征文、展览、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围绕思想政治、专业学习、技能演练、心理健康等内容,进行格调高尚、主题鲜明、卓有成效的活动,以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有力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在学院,关键是教师,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强化指导,创造条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足发展。要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健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长效机制。从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小蔓.情感・道德・素质教育[J].中国德育,2008,(3).

[2]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许嘉璐.办学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月刊,2008,(1).

[4] 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Z].2009.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40-012.9]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性国家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何切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一、 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类社会发展到形成民族、国家之后,随着人们对个人和祖国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化,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了。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为自己的职责,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奉献一切。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使大学生具有忧国、报国的情怀,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这种以热爱祖国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实践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方面面,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而爱国主义正是激励全体人民、凝聚全民族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巨大动力。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引导他们把这种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奋发读书、努力成才的具体的行动,有助于大学生为全面建设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1、加强课堂内容,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对接,精选爱国主义素材进行教育教学,是体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重点。学校要利用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四门课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重视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要作用,这同时对教师人格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在授课过程中,除了用知识本身的价值去吸引、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之外,更应该根据爱国主义的内容,把知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培养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其次,教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重点学习与研究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熟读中外历史,搜集革命英雄,先锋模范的事迹材料,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的功效。

最后,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课堂内外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在言行之中体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言传身教,达到增强教育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的目的。

3、加强特色教学,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特色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突出地方革命与建设史教育:国与家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家乡,再逐渐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芽并得以升华的。地方革命与建设史教育,是乡情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题材,它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近现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各个地区的人民都为之做出了贡献,在祖国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流淌着我们祖先洒下的血汗,记载着先辈创下的伟业,高校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地方革命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重视。

突出红色资源和重大时势教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尤其是红色资源中蕴涵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敢创新路的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正是爱国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认识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从而更加爱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点。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形势无一不牵涉着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必须紧扣时政热点问题,适时正确地加以引导,抓住契机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这样会起到突出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并发挥红色资源和重大时势教育,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6)

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因此,重视情感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积极情感运用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使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则势必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积极情感的表现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伴随人的认知活动一起出现的,并且和认知过程交织在一起。积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满意态度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情感。教师的积极情感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教师能认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国家、个人和社会的意义,认识到为自己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价值。同时热爱自己的专业,能够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认识到自己唯有深深爱上自己的专业,全身心投入专业的进修、钻研和提高之中,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教学,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要相信自己所教的学生、热爱学生。高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底蕴不深厚,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同样有梦想,有追求,同样怀有爱国、报国之心。

2.高职学生的积极情感。高职学生的积极情感一方面体现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识上。高职学生只有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才会有认真听讲的想法和行动,才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会开始思考人生、社会问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上,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格得不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即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意义,也无法激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访谈中有学生坦言,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要,而是因为老师的课上得不好。

二、积极情感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要求教师通过积极情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高职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专门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道德信仰、政治信念和政治认同等主观观念进行培养塑造,引导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做人的思想工作和塑造人的主观世界,首先就要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情感上亲近、信任,否则任何教育都不会成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既定目标,前提是受教育者在情感上认同教育者,进而接受其传授的理论观点和政治观念等内容,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等积极情感,赏识学生、表扬学生、尊重学生,主动和学生沟通交流、做朋友,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3]。

2.高职学生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极情感的运用,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高职学生在思维特征方面,形象思维强烈,文化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烈,很少对某种价值观产生盲目认同,对空洞的说教和枯燥的理论不感兴趣,却喜欢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显露才华;在学习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和记笔记的习惯,也少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因此,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全身心投入专业的进修、钻研和提高之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选用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都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多交流互动,少照本宣科;多表扬鼓励,少讽刺挖苦;多情境教学,少理论说教。教师的这种积极情感的运用和发挥,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课堂上真正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情感策略

积极情感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大有帮助,那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运用积极情感呢?

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感是一个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家庭、他人,对自身等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是积极情感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人有了责任感,才具有驱动自己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感到有许许多多的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责任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刻苦钻研业务,全身心培养学生,争创一流教育教学水平。爱岗敬业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打铁必先自身硬”,由有理想的人来讲理想才能让人心悦诚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热爱这个岗位,才有坚定的信念,才能做到忠于职守;只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自己情愿为之奉献的事业,才不会把从事的教学仅仅当做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会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投入到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成才的伟大事业中。所以,教师增强责任感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策略因素[4]。

2.要对学生富有爱心。师德是教师之本,师爱是师德之魂。教学与“师爱”犹如生命与空气。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教学要取得实效,尤其需要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需要教师积极情感的投入,需要教师真心关爱学生,建立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学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

3.多表扬鼓励。爱表扬、激励和鼓舞是人的天性,更是高层次的需要,高职学生尤其如此。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大多不是学习成绩优异或良好的学生,较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关注。老师应面带微笑,用激励的口语和形体动作语言等,多点拨、启发,多从正面肯定,真诚恰当地给予鼓励表扬,给他们以重新爬起来的希望和自信,给他们以再一次振作起来的勇气和行动,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被人尊重的喜悦。“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教师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学生的表现就会越来越好,学习积极性会越来越高,行为越来越规范,变得积极进取起来。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在第一节课上,笔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告诉他们在老师的心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只要他们从现在开始重新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拥有怎样的人生,他们的生命之花同样会开得绚丽,这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背挺直了,眼里闪烁希望的火苗。在此后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配合,踊跃发言。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纯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枯燥,而高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教学兴趣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一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重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教材内容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情境创设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要吃透统编教材的基本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系统的学习和深刻的领会,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对形势政策进行既有逻辑性又有说服力的解读。敢于直面现实决不回避矛盾。以改革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辨析互动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同时利用诗歌、歌曲、影视作品等文学艺术形式,结合时事新闻、名人事迹等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如在讲授人生价值时给学生观看“两弹元勋”邓稼先事迹的视频,然后请他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讲授社会责任感时,给他们播放歌曲《我的父亲和母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讲授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时,结合当前实际,给他们介绍反腐败的决心和打击力度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能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

总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岗敬业、自加压力、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力量和人格魅力,就能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7)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万年来固定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确实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的深切的依恋之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走向成功的未来中坚力量。青少年爱国之情深厚与否关乎于我国的兴衰成败。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品课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初三国情教育部分对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学思品课教师也应利用这个作用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初三思品课对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

1.1 通过感受共和国巨变,激发爱国情感。

建国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社会巨大变化,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些变化让中学生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1.2 通过认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增加爱国信心。

初中思品课上,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以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这些是与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密切的相关制度。学生通过对他内容、作用、意义等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当前的政治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并进一步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生还在思品课上学习了解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我国当前一些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并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发展政策措施都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政治民主更加扩大,文化软实力增强的良好目标。

学生通过对这些制度、政策、措施的学习了解,增加了他们对国家制度、政策、措施的认同感,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会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 通过对我国科技、教育、环境、资源等状况和对策的了解,增强爱国使命感。

(1)我国的科技教育国情告诉青少年要提高科技、教育水平,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实践,用实际行动支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这就是我国的科技、教育国情赋予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当然,作为爱国的中学生也要增强这份使命感。

(2)我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这样几个严重问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

资源短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大计。它要求青少年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小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1]这也是每位爱国的中学生要承担的使命。

1.4 通过国家理想教育,落实爱国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对国家发展的期待。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共同理想的实现分为三个阶段,现在正处在第三阶段,要逐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要求每个中学生首先要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其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再次积极参与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最后还要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承担责任。通过共同理想教育让中学生明白爱国还需要落实责任,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为祖国分忧解难。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需要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人民为之而付出。作为一名中学思品课教师应通过课程教育增强每一位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落实爱国之举。

2.初三思品课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两点做法

2.1 以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国情知识的感知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认识国情方可顺应做过发展需要,为祖国做贡献,落实爱国之举。国情教育是九年级思品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在完成国情教育部分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措施完成国情教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1)纪实图片播放,师生感知,讨论,总结。图片播放提高学生兴趣,及课堂参与意识,直观展现国情。师生讨论总结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比如在感受巨变播放一些前后对比图片,师生感知,增强爱国情感。

(2)辩论总结。在学习改革开放时,辩论改革只改了经济制度和改革不只改了经济制度。明白改革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现实联系,整体感知。比如在学习环境,资源状况时,让学生列举生活所见所闻,认识我国资源环境国情,明白要从行动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共建美丽中国,增强使命感。

(4)结合时事,进行理想教育。剪辑十报告中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报告要求,以及关于中国梦理论描述的视频,并播放。让学生自己感知该为国家理想的实现做些什么,并启发之积极行动起来落实爱国之举。

2.2 结合国情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之举。

(1)组织学生开展国情教育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会、讨论会。

(2)组织学生观看国情教育专题片和爱国影片。通过了解爱国人士的感人事迹,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向爱国人士学习,落实爱国之举。

(3)倡导学生多看新闻,了解时事,增加国情知识,践行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2]利用中学思品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每位思品教师应落实的教学目标。中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三观人生关键时期。因为个性单纯活泼,容易接受正确思想行动的引导和教育,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意识。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8)

在教学中,我围绕“变”设计了问题链: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语句,找到课文中的“变”――分析“变”的原因――反思“不变”。

第一环节:找到课文中的“变”。

学生阅读课文后,结合相关语句,找到课文中的“变”。

1.一节课――最后一课前的“变”

有的学生很快找到:平日上课前和最后一课前的变化,并且能够从课堂气氛、学生、老师、后排板凳等方面并且能够以表格形式展现阅读成果之“变”。

2.一座城市――阿尔萨斯的“变”

有的学生也找到了一座城市――阿尔萨斯的变化。镇公所的布告牌的“变”:多了坏消息锯木厂后面草地的“变”:普鲁士兵在操练。镇上的学校的“变”:不许教法语学校里的课桌的铁杆上的“变”:字帖。

3.一个孩子――小弗郎士的“变”

还有的学生找到文中的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的变化,并且能够以曲线的形式,画出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之“变”:

怕 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 悲愤、热爱

关于小弗郎士的变化,有的学生还找得更加具体,例如: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变”:对待学习从不爱学习到爱学习的变。该生还结合相关语句来分析这个“变”。

大家正好利用这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深入地寻找这样的“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找到以下成果:对待课本从讨厌到舍不得的“变”;对待时间从浪费到珍惜的“变”;对待韩麦尔先生从怕到理解、同情和敬爱的“变”;对待普鲁士兵从有趣到憎恨的“变”。(例句略)

4.一个老师――韩麦尔先生的“变”

之前: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平时迟到,会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

现在: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迟到,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穿戴上了那套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衣帽。

“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赞美法语,赞美祖国。(20节)

最后一课结束时,又尽情倾吐悲愤之情。(24节~29节)

师生概括韩麦尔先生的感情变化:

深情、悲痛 思索、内疚 沉思、悲愤

5.一个城镇居民的变

从一节课的“变”中能够找到。

第二环节:分析“变”的原因。

学生再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找到的其中的“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组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并且以代表形式展示出来。结果可谓五花八门。这些五花八门的讨论结果,各有千秋,各有理由。这里还让我觉得学生的预习特别充分,能够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分析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如果想要总结出一个根本原因的话,那是什么?

学生不假思索地就能够说出,这是因为爱国之情。

第三环节:反思“不变”。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了一些“变”,那么在文中,有什么“不变”的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并且说出自己的理解,大家分析时抓住了韩麦尔先生不变的爱国情怀,以及阿尔萨斯的所有居民的爱国之情。

二、设计思考:教学设计要有三“力”

我在设计时,考虑到文章内容较长,小说知识点又多,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又要把小说的要素讲解好,又要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但是语文课堂又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弱水三千”,我选择“只取一瓢”,选择体会文章的爱国情感,所以在设计第一课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问题设计的生命力

课堂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建设性作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组组互动合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让问题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在课堂上我们设计的问题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找到突破点,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的课堂生成的东西才会丰富多彩,学生的智慧才会闪光。

2.课堂合作的效度力

效果检测是达标检测,反思提高的过程;效果检测的重点是关注学困生和优生;反馈的过程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拓展深挖、总结归纳、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的过程。反馈关注学生学情、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关注学生能力形成,促进三维目标实现。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师生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反馈效度,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讨论、合作的成果。所以在展示成果时,适当的加深难度,要求学生制作表格等形式,会让课堂效果更佳。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9)

引言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是教育的首要任务[1] 。初中历史教材德育材料丰富,是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最有利的途径,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体现在德育教育上,其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学生德育教育的水平就能实现高等化。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死记硬背,忽略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严重束缚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发挥也具有剧烈的负面影响。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可或缺[2] 。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科学的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其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以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引下,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分配小组,以交流为主导,给予相应的教材题目,由小组间相互讨论、相互沟通,积极主动的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小组合作讨论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比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中,教师应在课前做出一系列的问题讨论,首先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出课题,对儒家学派、道家学派等代表人物进行分类,将任务和学派写在黑板上,抽取学生到黑板上连线,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正确答案,相互讨论,容易混淆的重点讲解;然后利用理论知识,展开文化、政治与思想间的讨论,认可儒家学派的分为一组,认可道家学派的为一组,认可墨家学派的为一组、认可法家学派的为一组,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对讨论的答案做好笔记,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然后师生间共同讨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比,评比方式应以学生的总体学习态度为准。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中不仅能加深教材内容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历史思想的认识,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

2.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教材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角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应做好教学课件。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通过激烈的战火画面和激昂的轰炮声将学生带入到抗日战争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视频看完后,要求学生表述自己的观后感;然后进入课堂教学,通过结合课外读本,丰富教学的信息量,使学生对九一八事件认知更全面。课尾,教师还可以通过九一八事件发生原因及各方的战争态度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由学生自行到网上查找资料,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作业结果复制到U盘上,在下次历史课时,抽取学生要讲堂讲述自己的作业思路及答案,并要求不同答案的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组织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深入。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对初中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既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3] 。多利用历史中的人物楷模激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感思考。实践性教学是通过开展历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主观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化理论知识内容,开展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情感专题教育,比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知识讲座,理论知识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通过轮流演讲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讲座完成后,还应要求学生书写讲座心得,并要求学生根据讲座专题出版墙报,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热情。比如在《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开展红军远征途中的故事专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爆发。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红歌演唱比赛,借助历史歌曲中的魅力,使学生愉快的渗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还可以开展历史知识抢答竞赛等,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使学生对积极并乐意投入到竞赛中;还可以结合林则徐硝鸦片的课堂知识开展禁止吸烟和乱扔垃圾的活动,由班级学生派出值日员进行检查,全力维护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意识。

4.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时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能硬性的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向都极不利。教师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同时,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案,以学生为教学主导,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和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0)

(一)以蕴含故事的生态环境,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业归属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利用大自然作为教育的内容,通过持之以恒的自然环境教育,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树立关注自然、关心周边事物,树立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思想,树立环境道德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情操。现代大学都有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生态环境同样渗透教育的价值取向,要发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陶冶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医学院校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可以针对医学的使命和特点,打造具有关爱生命、散播至善情怀的特色校园风景,让学生感受“一栋建筑、一个故事”“一片园林、一种使命”的责任意识。医学院校在进行校园环境绿化过程中,应建设一片集价值观念和休闲怡然一体的杏林,通过杏林故事的述说、校园碑刻如“视彼儿女,犹我兄弟”“普同一等,皆如至亲”等书法文字的展现,让学生明白杏林与医学事业的关系,诠释杏林故事渗透的深刻哲理,从而获得一种事业成就感,催动医学生为民族、为国家作贡献的心理动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氛围深入医学生的心田。(二)以常设性典礼为依托,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仪式渗透性。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现代大学,典礼作为一种常设性仪式,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每种仪式的背后,都有一个体现了文化核心信念的寓意”。大学生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等是大学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开学典礼是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开启人生航向的指明灯。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开学典礼对其人格塑造、职业成长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典礼中的演说和仪式能够向学生传授价值观、人生观的理念,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医学院校大学生开学典礼中的重要一环“医学生誓词”的宣誓,其中“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等誓言的表达,既体现了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又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等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大学里重大活动的庄严升旗仪式中,师生穿戴的礼仪规范,自然会引发大学生对国旗、国歌的价值思考,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国歌和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符号被运用,从而实现了对国家的认同,使得每个在场的学生都感受着国家的在场”。通过升旗仪式,学生能进一步学习、掌握国家的兴衰史,知晓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形成理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爱国”的核心价值观得到强化。(三)以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内在性。大学校园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在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弘扬、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医学院校可以在每年的5月12日护士节举办讲座等,讲述护士节的来历,阐释南丁格尔精神的实质,从而诠释不论贫贱、关爱他人的和谐理念,使得在当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广西教育412017.1医务工作者可以用爱心去关爱患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公正”的内在含义,让他们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论其出生、民族、地位、信仰,都要一视同仁。对于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中的敬业精神,让学生体会“敬业”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个岗位的具体行动中,让青年学生理解责任和担当的使命。纪念护士节还可以采用演讲、歌咏、舞蹈等比赛形式。演讲内容的写作、演讲思想的表达应围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来展开,歌曲、舞蹈的选取应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使学生懂得如何合作、如何表现正能量。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把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讲授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教育是集自然科学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于一体的高度融合的教育体系。医学人文科学蕴含了医学价值观、医学法律规章、医学追求等要素。“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骨干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如“概论”课教学中对医学生讲授“文明”的内涵时,特别要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渊源、表现形式、职业表征等,结合医学现状,指出必须摒弃医疗行业中存在的“见物不见人”“看病不看人”的“非文明”现象,提出医务工作者文明举止、言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医务工作者将“文明”的观念内化为执业认同,外化为职业行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化。医学专业教育侧重医学思维、医学理论、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培养和传授。医学专业教育追求的“求真”精神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精神融合才能实现大医卓越的本色。在医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尤其针对病人的个例特征时,医务工作者需要涵养精诚的职业品格,以“文明”的眼神、语言作载体,接近患者、了解患者、同情患者,形成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提高获知病情的全面性、准确性,更能对症下药,展现医学职业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二)把专题教学与自主授课有机结合,拓展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院校“概论”课教学既需注重专题教学,亦需运用自主教学。专题教学主要突破一些理论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国家重大的方针政策。自主教学让学生拓展资料,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专题教学既注重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关注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又紧密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讲授与医学生相关的理论侧重点。例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讲授中,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等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战略意义进行专题教学要讲解透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阐释,指出全面小康不仅仅是经济的富裕、政治的民主等,还包括人民的健康,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些专题教学内容结合医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拓宽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把握“中国梦”包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三层基本含义时,将人民幸福的内容具体化,将医学生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所应秉承的责任与义务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地对医学生进行“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讲授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理论传输与价值塑造有效结合,能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概论”课教学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授课,推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自主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内容选取某个章节的某个内容进行分享,自主授课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医学特点拓展知识,例如在进行“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自主授课中,学生需要联系专业特点,指出医疗卫生改革为推动医院和健康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平等”的内涵,这些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现在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的理解。(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论”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干课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把理论讲透。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的内容时,要作横向比较,把社会主义的“自由”概念与资本主义的“自由”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指向对象做一个全面的对比,揭示西方自由的虚假性和根源性,让学生学会分析鉴别,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论”课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业中的内蕴性,形成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素养。医学院校在“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可安排学生结合专业实际,到医院、社区、学校、工厂、农村参观、考察、调研,尤其针对当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展开调研,并结合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卫生下乡等活动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进行梳理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医疗卫生事业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医疗工作者如何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身对患者的呵护,增进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一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将医学生的专业特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融合,既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又进一步理解和辐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运用灵活性的教学实践环节,促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中,既要注重课前的氛围营造、课堂中方式方法的运用,又要注重课后考核方式的灵活,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力所能及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知行统一。(一)收集分享榜样事例,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德榜样是医疗行业中以突出的执业善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值得和可供医务工作者学习效仿的职业贤者。医德榜样需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厚的学识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博大的仁爱之心。医德榜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也是个人的德。在“概论”课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在课后教学环节中把收集分享榜样的事迹作为课程组成的一部分。白求恩精神的宣传教育曾影响了几代中国医学人,但身边的医德榜样更具说服力。大学生收集医德榜样的过程,也是解析、学习医德精神的过程,“榜样教育的原理是个体内部潜在行为被榜样的外部激励唤醒,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提高”。医学生通过与榜样人物的近距离接触,与他们平等对话,通过了解医学名家的成长经历、倾听名家的真实感受、接受名家的品格影响,树立成就“精诚”的“大医”品质。医德精神是在医学执业行为中展现的真善美,“真”昭示了医学科学价值,“善”彰显了社会伦理的职业化,“美”提供了人性和谐的价值。医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榜样的言谈举止,修正自己的不恰当的认知,加强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不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如屠呦呦作为医德榜样,教育了医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到敬业、勤业、乐业就会有收获,即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公正”“和谐”“敬业”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正能量作用。(二)参加医疗下乡活动,体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受。大学生的下乡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耳闻目睹、情感碰撞中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启发他们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体会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离实践教学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容易形成知行不一、“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不知所从”的窘境。医学院校的“概论”课教学,借助假期开展的“医疗下乡”实践活动,在医疗卫生状况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医疗帮扶”等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医学生从多维度、多渠道了解社会,增进他们的怜悯、恻隐、关爱、助人的情怀,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爱国要爱民、爱民要亲民、亲民要贴民”的价值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友善”的具体化、细微化。这些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在体验中选择,并不断固化的过程,是经过实践体验后“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医学生结合专业的实践活动中,在自我感受中更易形成可以感知和达致的信条和规范并内化于心,在以后的从业生涯中更加坚定和笃定这些理念和信条。(三)贯通见习实习过程,坚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要把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大学生的执业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临床见习实习是医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借助带教老师的力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职业行动中。在见习实习中,医学生亲赴医疗工作的第一线,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接触,调查病人所思所需,激发学生的价值情感,不断思考、调整自身的服务理念,增强辨别善恶是非和尚德精技的能力,为病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病人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怀,凸显“精益求精,济世救人”的医学职业道德,为以后的执业奠定高尚的职业情操,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敬业”“友善”的价值追求,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言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课教学过程,需要把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认知、领悟、接受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渗透到职业行动中。

作者:刘胜良 单位:桂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朝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5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168

[3]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63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5]共建共享健康中国[N].人民日报,2016-08-21

爱情心理学结课论文篇(11)

一、个人基本情况

1972年2月出生,男,汉族,无党派人士。现在××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当前身体状况良好,精力充沛,可胜任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二、职务1997年7月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同年8月被县教科局聘任为中学二级教师,并连任至今已有9年。三、学历1992年7月毕业于××师范学院,学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获历史专科毕业文凭。四、资历参加工作以来,1992年9月至1998年7月担任过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历史科教学工作;1998年9月至20__年7月担任过初二年级6个班及高一年级1个班历史科教学工作;20__年9月至20__年7月担任过初二年级6个班及高二年级1个班历史科教学工作;20__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初二年级2个班及高三年级1个班的历史科教学工作;20__年9月至今担任历史科组长职务,具备合格资历。五、考核情况我任现职以来年年参加考核,考核结果均为称职。六、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任现职以来,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及有关指导文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思想表现良好。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懂得关爱学生,与同事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县、学校先进教师。七、继续教育情况学海无涯,知识的广博性,时代的挑战性,让我深知要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广泛涉猎群书,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任职以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本人于20__年11月30日至12月15日在天津师范大学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骨干培训者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成绩合格。继后又参加省组织的教师岗位培训、新课程培训,经省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八、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参加工作以来,1992年至1995年连续四年担任初二年级班主任工作。1995年至20__年因历史科人力不足,我兼教的班级多,故此期间不担任班主任工作。20__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关爱每一个学生,营造温馨的班集体。一个班就象一个大家庭。如果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如兄弟般关心爱护,那便是温馨的。(1)“偏爱”后进生。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交心和班集体“普遍”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是精心营造一种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如20__年钟××同学,他头脑灵活,但家庭困难,担心考上大学又没钱读,纪律表现上有些散漫,无心向学,我大胆吸收他参加班级管理,让他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行为,帮他恢复了自信,后来考上了××学院,圆了他的大学梦。(2)严爱优等生。优等生,人见人爱。但优等生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对这类学生,我做到爱而不宠,更不迁就。我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热情、向上的人。1995年我原担任过班主任工作的初三(2)班中,有蔡××、韩××、李××3位同学考入××中学、××中学等省重点中学,他们品学兼优。(3)博爱中等生。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是班集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20__届高三肖新明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很关心集体,家里开小店,谈生意经头头是道,我就让他当生活委员,在他的细心管理下,该班财务管理有条不紊,如今他已考入××师范大学。(二)实行自我管理,培养管理能力。(1)民主选举班干部。为了更多学生有机会当班干,我用定期轮换方法,由学生自我推荐,举行竞选演讲,通过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处事做人的能力,在管理中学习,在实践中成熟,不断丰富社会经验。(2)建立值日班长制。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班中的事情由值日班长全权负责 ,如检查当天的卫生、纪律、考勤,督促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写值日班长日记。这样极大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才能。班主任工作精细而繁琐,但我的工作得到家长、学生的认可,得到学校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主任。九、教学教研情况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探讨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领导历史科组认真开展教研活动,虚心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1)领导科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20__年担任历史科组长以来,作为学科带头人,为把科组建设好,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开学前,我认真拟定教研计划,并按时组织落实。四年来,在我的主持下,历史科组承担的研究课题“教材内容整合的策略”、“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策略的运用”研究工作进展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校内得到推广。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为让每位科任老师很快进入课改角色,几年来,我一直把组织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相互交流,以求共进。经过学习,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了,更深领会教育新理念。(2)大胆探讨新教法与实验,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考试制度和学校氛围等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把历史科当作“副科”,重视不够,听课兴趣不浓。这是长期困惑我又让我时时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1998年我对教法进行大胆改革,一是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黑板、一张嘴“满堂灌”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了“读读、练练、讲讲”的三段式教学法;二是加强教学手段的丰富性,教学中按实际尽量采用影视、图片、实物等手段,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兴趣。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1998年我所教初二年级中考、期考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明显提升,分别由原来的60.2%、4%提高到89%、15%。这一教法在校内得以推广。(3)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以研促教。教而不研,永远只是“教书匠”。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教育见解与思想。平时,我在完成常规教学工作外,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形成理性认识,提升自身教育素养。几年来,通过钻研,我取得了一点成果。如《浅谈小字资料文献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参加“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并收入《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一文在20__年××省历史年会上与同行交流,得到好评;《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策略的运用》一文在20__年5月参加全县“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4)坚持落实“结对子”帮教工作。历史科组教师年龄、性格、能力、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为建设好一支合格的历史科教师队伍,我尽力挖掘科组人力资源,实行由老带新的“结对子”帮教工作。几年来,我结对子的陆××、陈××老师,在我的帮助指导下,业务上已尽快成熟起来,所担任的教学工作得到同行、学生、家长的好评。十、业绩情况任职以来,我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学校教研的小课题,取得一点成绩,现分列如下:起讫时间课题内容承担工作完成情况及效果1998.10/1999.9试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独立效果好,校内推广1999.10/20__.3浅谈小字资料文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独立效果好,获二等奖,收入《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20__.1/20__.8对我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主持效果好,校内推广20__.6/20__.11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独立效果好,省历史年会交流论文20__.6/20__.5历史课堂教学“自主探究”策略的运用独立效果好,获县教育征文比赛一等奖,县内推广20__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