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2 04:38:49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1)

首先,感谢州编办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如何更好地搞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有幸参加这样一次会议,深感荣幸。我办的信息宣传工作起步较晚,本人从事信息宣传工作时间也比较短,并且是兼职做信息工作,因此,在这里只能将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所感所悟,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谈不上经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下面我谈谈对信息宣传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已经日渐成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经常性、导向性的工作,通过机构编制信息宣传,能够使社会了解机构编制部门的工作职能,支持机构编制工作,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机构编制部门新形象;能使上级机关了解基层情况、支持基层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能使系统内互通信息、取长补短。这一点,已然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机构编制工作者所接受、所认同。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服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作为党委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宣传的形式,把有关机构编制、体制改革等热点、难点的敏感意见和要求顺畅地反映上来,促进党委、政府对有关问题能做到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使机构编制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就是要树立抓信息宣传就是抓机构编制管理的理念。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把握住信息就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信息是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要素,它和物质、能量被并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信息的功能一方面是认识事物的媒介,另一方面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而言,机构编制信息是协助领导了解情况、把握动态,为制定决策、实施决策、加强领导服务,是为本单位中心工作服务,通过信息宣传,能够反映情况推动工作。因此,抓信息宣传工作就是抓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第三,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一条重要的信息可引起党政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一项科学的建议可以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完善,一个新观点可以帮助党政领导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当前社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警示性、突发性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有助于党政领导全面了解社会动态,切实体察基层的意愿和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履行机构编制职能的重要基础。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它实际就是机构编制业务工作的一个新拓展。重视社会改革发展动态、反映目前机构体制运行现状、广集机构编制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智慧,是机构编制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机构编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通过信息宣传扩大对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形式、方法、经验的宣传和交流,展现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工作动态,也有助于推动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因此,认真做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多渠道地汇集和反映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机构编制更好地履行职能,使部门设置更加科学,职能划分更加准确,运行监督更加有效,编制管理更加富有成果。

综上所述,敝以为只有明白了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更好地以此指导我们狠抓信息宣传工作,也才容易获得领导的支持。因此,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是下情上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渠道上来,统一到信息宣传工作是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上来,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力量加强、工作落实。

二、主要做法

一是多参会阅文。要搞好信息宣传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我们必须摸上情、知内情、识外情,为此,我办专门制定了参会阅文制度,编办主任李春燕同志经常对大家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参加会议,多参加会议可以明显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求信息人员必须经常参加重要会议,通过参加会议,收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了解单位乃至县里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了解工作情况和面临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办法等,注重收集那些对当前工作有指导、借鉴意义的新观点、新意见和新建议,总结工作中的新经验和好办法。 另外,我们十分注重机构编制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的学习。机关公文对事物的本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有比较深入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凡是上级或本级及至 本单位下发的重要文件,我们都认真进行学习研读,从各类公文中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写出的信息提出的建议才有据可依。总之,为搞好信息宣传工作,我们要求自己,在了解时事、学习文件上要先行一步,重要会议提前介入,新政策、新规定优先接触,下基层调研,单位主要领导全力支持,同志们全力配合,从而保证了在想问题和写信息时,做到胸有成竹。

二是要站得高,看得远。首先,在选题上要从领导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必须有较高的立足点,要从领导和上级机关的角度去分析情况、研究问题,摆脱局部性的限制。其次,要善于把握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分析问题、编写信息时加强综合分析和提炼,抓住带有全局性、政策性、倾向性的实质问题,提炼出有指导价值、有典型意义的信息。如:20xx年8月中旬,我县1989年新增招工142名乡镇水管员的问题,矛盾突出,情况复杂,多次上访要求解决编制、工资和社保等问题,领导十分关注,编办作为职能部门,认真研究当时的文件精神,从全县大局、机构编制政策、编制管理原则等方面着手,以文字信息的形式反映给县里主要领导,以供解释答复和正确决策,从而为保持稳定构建和谐间接发力。

三是注重拓宽机构编制信息的来源。目前,机构编制信息主要是通过编委会、编办会、统计数据和分析、基层部门反映的情况和工作成果及经验等了解和搜集的,这些渠道固然要把握好、运用好。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注重在信息来源的渠道拓宽上下功夫,把机构编制履行职能的状况,工作人员考察(包括赴外地考察学习)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都作为机构编制信息调研来源的重要渠道,使机构编制信息有质有量。比如说为了搞好编制实名制推行工作,20xx年秋,我们即专门组织了人员到重庆奉节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学习考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也提供了一个好的信息来源。

四是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中央编办也曾明确地提出了“调研立办”的新要求,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调研中可以感悟事理,在调研中可以享受快乐,在调研中可以增长知识,在调研中可以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始终认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得来的信息,才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适用性。这样的信息,才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建议,才最能推动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履行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责。因此,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拓展机构编制工作新思路的首选,要求全办人员牢固树立起大机构编制观、大全局观,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以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20xx年11月底,为了稳妥推进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针对我县乡镇卫生事业单位转制工作滞后、机构编制和管理体制复杂等情况,从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为我县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提供保障,我县编办协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一行六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并形成了综合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使这项工作在全县得到了全面迅速推开。

五是关注新闻媒体。通过新闻媒体,可以着重了解上级领导在一些会议、活动中的讲话;领会上级主管部门和本级党委政府在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清楚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动向和典型经验;工作中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情况;一些部门对某一方面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州编办“一网一刊”的开通,为我们搞好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服务平台、工作平台、学习平台”,前不久,州编办网站被湘西州信息化领导小组评为州直部门排名第一的优秀子网站,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觉得,这不仅仅是对网站本身的肯定,也是对全州机构编制信息宣传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之下,作为一名基层信息工作者,不认真把信息工作做好,没有理由。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2)

努力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被区域授予“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深感鼓舞和鞭策,同时也给了我向更强、更高目标前进的动力和压力。我个人的进步,是各位领导长期关怀的结果,是各位同仁长期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中专毕业之后的四年里,是我工作的动荡期。四年时间拿到了两个毕业证,服务过四个行业,经历过兼职的劳苦,体会过工作的苦乐,深感工作的来之不易。进入中油以来,工作进入了平稳期,不仅仅是企业带给我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思想稳定了。所以公司的体制改革,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只放入沙丁鱼池里的鲶鱼,只有游得更快,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一、顺应改革,定位准确。

能否抓住机遇,提升自我,主要取决于自己。作为一名党名,作为一名快速发展企业中的一员,认真学习上级公司改革的文件,深刻体会改革的意义,始终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不断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真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理念,努力实现主动服务。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3)

我们__*社区地处__*繁华地段孝肃路,人口密集,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人数6121人,现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723人,其中遗属15人,党员96人,劳模6人,空巢27人,孤寡4人,重病27人,特困家庭15户,70岁以上224人,80岁以上53人,90岁以上3人。

作为一名从事退管工作的专管员,我总在想怎样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力所能及地为这些退休人员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多年来,我和社区的同志们不辞辛劳,走遍了辖区的大街小巷,摸清了各家各户的基本状况,为做好退管养老认证、提供退管分类服务打下了基础,同时也用我们的真情和服务赢得了辖区广大企业退休人员的认可和赞许。

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市首家被省卫生厅确认的第一批社区医疗示范点,中心起步早,卫生服务设施全,为了使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足不出社的医疗服务,我们积极与中心联系,对所有退休人员全部进行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医疗就诊卡,对其中高龄、重病、孤寡、伤残的退休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上门常规体检;对其余退休人员分批安排每年体检一次;对有医疗需要的退休人员实行24小时上门医疗服务,并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卫生咨询。辖区陈士宽退休老人患有尿毒症,双肾摘除,行动困难,我就经常联系社区医疗小分队为他进行上门检查,提供必要的生活上的帮助,陈老常说我们就像他的亲人,几日不见就会想得慌。如今他因病卧床已经四年了,连医生都说:“这种情况能存活四年,真是个奇迹。”

“空巢”现象在现今社会比较普遍,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和关心也是我们从事退管工作人员的一份责任。谢玉珍老人的养子女均在外地,孤身一人住在我社区,年龄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为此我经常去她家看看是否有事需要帮忙。去年风雪时期,我主动承担了老人家中的家务活,坚决不让老人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又请社区家电维修志愿者为她检查、维修线路和电器,更换了旧的开关,以确保老人用电安全。老人因白内障双目视物不清,我又多方联系,最终争取到市残联五百例白内障免费手术名额,为她免费实行了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我每天为她点眼药水,老人心里非常感激,常常拉着我的手说:“孩子,真多亏有你啊”。

退管服务还需要我们保持一份热心。一次,我发现辖区陶月芳退休老人家的水池子因年久损坏严重,无法使用,做饭都成了问题,老人在家中束手无策,我马上为她联系了水电工,及时为她更换了一个新池子,并帮她把旧水池扔到垃圾屋;方菊芳老人家中也碰到了相似的困难,本是自家的水管漏水,可她始终认为是楼上人家的水漏到她家,气冲冲地要去找楼上理论,我耐心地进行了解释,并她联系到辖区志愿者,为她更换了新龙头,问题解决了,老人也意识到自己的固执,对我们连连说谢谢。

石宣钦、杨台云夫妇育有一智障儿子,石老身体不好,发病时无法自理,家庭的重担压得杨老常常苦不堪言。看到这种情况,我就经常上门看看是否有事可以帮忙,当然这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为此,我建议她将石老送去住老年公寓,这样不但石老会得到很好的照顾,生活的重担也会减轻许多。一开始因种种顾虑杨老一口回绝,后来她主动与我联系请求帮助,我立即为她联系__*市区内的几家老年公寓供其选择,可是她不是嫌这家贵了,就是嫌那家远了,但我仍不厌其烦的为她奔走打听,多方联系,最后终于选定了一家,目前,石老在老年公寓生活得健康愉快,杨老的精神也恢复了很多。

我们社区办公在四楼,老人上下楼极不方便,为此,我给每位辖区退休人员发放一张退管联系卡,写上自己的联系电话,老人要是有政策咨询、办证盖章、反映情况等事情,一个电话就得到及时回复或上门服务。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4)

1、坚持组织生活制度方面。虽能主动的学习,但学习不够深入。有时只注重于一些具体的工作。投入学习时间还不够,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学习得不是很透彻,学做结合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服务群众思想淡化。自己工作上的依赖性大,总认为工作只求过得去就行,工作质量不高,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观念弱化了,想个人的事、想家庭的事多了,影响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态度。

3、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方面。在思想和工作作风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工作中,领导交办的事就认真去抓,以避免出问题;对未明确交办的,积极主动干的少了。对工作,满足于能应付过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和工作方法简单的情况。工作中有散漫的情况。同时,感觉自己是普通党员不具备腐败的土壤。因此,思想上对反腐倡廉、防微杜渐有所放松。

4、党性作风方面。推进工作不够认真细致。由于日常事务多,有时存在浮躁现象,凭经验办事多,自认为工作阅历丰富,在平时工作中看文件只看大概,对一些工作部署有时只看标题,对工作往往只凭老经验。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

上述查摆出来的问题,剖析其产生根源,既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性修养有所放松。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决做到保持政治清醒,偶尔认为党性修养强不强,跟工作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党性的锻炼。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时刻以“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总觉得自己是老党员,不会去碰“高压线”,结果忽视了一些小节和细节。

二是理想信念有所弱化。认为受党教育多年,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基本能满足于工作所需,在学习和工作冲突时,经常忽视学习。特别是通过学习郑德荣先进事迹,发现自己与先进的差距越拉越远。

三是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自认为自己长期工作在基层,经常与纳税人打交道,非常了解他们。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所弱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造成服务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

四是担当作为方面有所松懈。日常工作不够细致、浮躁,认为只要自己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坚守原则,不染不正之风,不为不法之事,就不会出问题,存在麻痹思想。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5)

话还要从头说起:那是1986年4月,州委组织部部长找我谈话说:“三亮啊,大批老干部从各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需要选拔人员从事老干部工作。组织考虑到你有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优势,决定把你从组织部调到老干部局工作”。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很多同事和亲戚朋友却不理解了:“刘三亮,你才30岁,在组织部前途无量,怎么跑到老干局去?”组织部长的谈话和亲戚朋友的言语,让我陷入了矛盾和思考之中。组织说我有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优势,那我的“优势”在哪里呢?同事和亲戚朋友替我鸣“不平”,那我又“委屈”在哪里了呢?带着这样的矛盾心情,我就从“大有前途”的组织部坐到了老干部局。我这么一坐,就是20年,也是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富力强的年华。但我却从中找到了的“优势”,这就是我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就是我永远不变的公仆本色。

我在老干部工作战线工作的20年,也是我不断寻找做好老干部工作优势的20年。1993年,当时正遇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养老保险机制尚未健全,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无处领,医药费无处报。看到这些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干部遇到这样困境,我身为老干部工作者,感到痛心。时刻责问自己:身为老干部局副局长,自己的责任在哪里?自己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优势又在哪里?我主动承担起调研任务,率局里职工,用了3年的时间,我走遍了大小凉山,走遍了大小凉山的每一个企业,几乎走遍了每个企业老干部的家。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老干部局的具体指导下,凉山州率先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当全省现场会在凉山召开,当480多名企业离休干部代表左手捧着“老干部之家”的锦旗,右手送上给州委、州政府的感谢信时,我才体会到了自己做老干部工作的优势在那里。正当我认为可以舒口气之时,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结合凉山州实际与局班子研究,并亲自率领局里职工调查,在建立凉山州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先解困后建制的办法,于2001年结合医保建立了凉山州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随后又对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管理也作出了全州统一的规定。当每一次的调研转化为成果时,每当老干部们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一声谢谢时,我才感受到了我做老干部工作的优势。

我做老干部工作20多年,心里常想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对老干部的感情。每当我联想到老干部南征北战,舍生忘死的情景时,我为老干部服好务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我对所有老干部工作者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老干部,就没有老干部局,有了老干部局,就是要为老干部服好务”。20多年来,我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总是把他们当作父辈,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那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都要去争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哪怕再难,我也要耐心给老干部讲清楚。2004年,一位85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因不清楚医保定点医院改变,在非定点医院发生医药费1200元不予报销,我5次陪医保中心主任上班,直到解决为止。1996年,一位老干部因工改前工资级别不符合享受正厅条件,经常来老干部局反映,我先后采用打电话做工作,上门看望做工作,请他子女做工作,请他同乡老干部做工作等多种办法,但都说服不了他。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我就把他带在家里,继续做他的思想工作,谁想这样一做,他就成为了我家5年的常客。五年来,我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耐心说服。遇到吃饭时,我就陪他吃饭,遇到下雨时,我就为他换衣服,每次送走他后,我还得做我老婆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样的办法,终于做通了这位老干部的思想工作。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6)

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在于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我们按照“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总体要求,立足平昌老干部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立了“五个好”的工作思路:把老干部政策待遇落实好,进而促进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政策更好地落实;把老干部文化生活丰富好,进而促进其他活动更好地开展;把老干部言论行为引导好,进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言论行为引导好;把老干部自身作用发挥好,进而调动全县人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把老年人的事业关心好,让下一代安心工作。这样的定位,使老干部工作融入到了全县整体工作之中,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密结合,与安定团结的大局紧密结合,提升了老干部工作的高度,跳出了就老干部工作抓老干部工作的圈子,强化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手段。与此同时,我们还建立健全了定期向老干部征求意见和建议制度,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工作制度,县级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邀请老干部参加制度,走访慰问老干部制度,定期组织老干部考察学习制度,干部选拔任用时考察其敬老情况等一系列制度,使老干部工作有章可循,经常化,制度化。

作为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平昌的“贫困”是现实,但这却没有成为我们做不好工作的借口。相反,我们却把兑现好老干部的待遇,让他们充分享受改革建设成果,作为了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要义。这些年来,我们不但克服财力十分薄弱的困难,千方百计确保政策规定的老干部各项待遇全面落实,而且还增加了一些“自选动作”,最大限度保障老干部的需求。全县38名企业离休干部和72名行政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纳入到社保局和事保局直发;提高了18名企业离休干部遗属的生活费补贴,并纳入社会统筹;所有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由医保局全额报销,仅此一项,每年就要支出200余万元。同时,县财政每年还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离休干部或遗孀在住房、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定期和不定期组织老同志外出考察学习,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支持有兴趣和专长的老同志到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离休干部何巽之是书画爱好者,我们多次支持他到北京学习、交流,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全国政协大礼堂、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部分作品还被《中华大辞典》、《中国书画名人大辞典》等书刊选编。

创新引领发展,开放凸现活力。我们不断探索老干部工作新机制,适时推出一些老干部工作新举措。针对老干部退下来后有一个心理“缓冲期”的实际,实行老干部工作进支部、进社区、进村社、进协会、进学校的“五进”工作方法,帮助老干部适应角色转变,融入社会大家庭,继续展示人生的精彩。一是进支部。将老干部工作作为各级党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起安排部署、一起督促检查,一起考核奖惩;二是进社区。在老干部居住的社区建立老干部档案,及时为老干部排忧解难,邀请老干部参与社区工作,使老干部发挥在社区工作中服务社会的作用;三是进农村。发挥老干部在解决农村“四难”中的工作经验优势,让他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余热;四是进协会。成立了作协、科协、体协、门协、老年大学、诗词书法协会、老区促进会等老年社团,组织老干部学习政策、科学和文化知识,开展“三下乡”等活动;五是进学校。组织老干部到学校讲课,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下一代健康成长。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彰显校园文化。

你对校门建筑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模拟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对下午放学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小学生实行“弹性离校”管理,能解决学生家长接孩子困难这一民生问题,方便了学生家长,对保障学生安全有利,因而应该坚持和推广。

材料2:对下午放学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小学生实行“弹性离校”管理,增加了学校和老师的负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不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应该马上叫停。

你对“弹性离校”管理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题型剖析]

题目分“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材料1和材料2分别以校门的两种功能为重点进行论述,强调不同的观点。题目要求以材料1或材料2为基础进行扩展,在规定字数内简要阐述自己的看法。因为两则材料的字数都只有70字左右,而题目要求答案在150字左右,所以这实际上是一道考点为“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试题,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级。答题时应首先确定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进行扩展,最后再检查观点是否明确,语言是否简明连贯、言之成理(即是否合乎逻辑),字数是否合乎要求等方面。

[答案示例]

弹性离校固然能解决学生家长接孩子困难这一民生问题,但是,一方面,学校是有限职能的教育机构,难以完全承担学生在放学留校期间受到人身和心理伤害的责任;另一方面,弹性离校势必挤占老师休息和备课的时间,加重教师负担,也难免对教学造成影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须正确对待弹性离校,切勿被家长意愿和舆情所挟持。(如果只就“材料1”或“材料2”展开或扩展,只要语言简明连贯,言之成理,合乎字数要求,也应算对)

【解法指津】

一、审读题目

审读题目时,主要看两点:一是题中所给的材料,二是题目规定的要求。审读“材料”,要提炼材料的中心,明确材料的论点和论据;审读“要求”,除了要知道题中“要求”所表现出的“显性”信息(如上述模拟福建卷的原创试题中“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外,还要明了题中所含的“隐性”信息(如上述模拟福建卷的原创试题中“扩展语句”的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确立观点

读懂了题目,就要确定自己的观点。如果题中有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就要确定自己是赞成哪则材料的观点或另有其他观点;如果题中只有一则材料,就要在赞成、反对或兼而有之中选择一种立场,并且将这种立场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自己选择的观点一定要正确,要辩证,并且不要将题中材料弃置一旁,完全另起炉灶。

三、选择论据

这种题目中的“言之成理”,就是要有论据,并且论据要令人信服,有说服力。比如上述模拟福建卷的原创试题的“答案示例”,其观点是“教育行政部门须正确对待弹性离校,切勿被家长意愿和舆情所挟持”,兼顾了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其论据则主要是根据题目所给的两则材料中“能解决民生问题”、“加重负担”等词语扩展而来。在这里,考生要凝神定气,尽最大可想消除考场的紧张心理,学会“就地取材”选择论据,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四、准确表达

论点确定、论据选好之后,关键的问题便是组织成文、准确表达了。表达时,可先论点后论据,也可先论据后论点,重要的是条理要清晰,句意要连贯,哪句话先说哪句话后说,一定要有充分的考虑。若时间充裕,可先写成草稿,再反复念几次进行比较。尤其要注意其中关联词语的准确运用,以确保语句的连贯;注意语言的简洁,不要重复嗦。

五、达标检查

经过了上述步骤,这里的所谓“达标检查”主要就是对字数的检查。比如上题,规定150字左右,实际就是最多不要超过160字,最少不要低于140字。评卷场上的“评分细则”对此一般都有具体规定,字数太多或太少都要被扣分,甚至不给分。当然,更不能完全照抄题中材料,而写不出一点自己的东西。

【仿真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诗歌教育应该首先是一种审美教育。中国人常常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看作是诗意的、审美的。提倡“诗教”,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美育。

材料2:诗歌教育应该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那些优秀的诗歌,诗人旷达、高远的人生态度,令人向往。我们读优秀的诗篇,情感被分解到了具体的感觉中,唤醒的是内心的感伤和忧愁,实现的是情感的交流与升华。

你对“诗歌教育”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70字左右)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汉字在当前面临着消亡危机。由于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日益发达,人们不需要手写汉字,就能轻松自如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少人都不会写很多汉字了。振兴汉字的最好办法应该像央视推出的“汉字听写大赛”那样,加强汉字的听写。

材料2:汉字在当前虽然有着一定的危机,但汉字作为中国人的交流工具,是绝对不应该也不会消亡的。振兴汉字的最好办法是了解汉字,知其所以然。

你对“振兴汉字的办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4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8)

近年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外语界对第二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但是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说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能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素材进行交际活动。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含义,除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积累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最有用的语言素材。

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种片面做法:一种是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对语言的实际接触和运用;另一种是只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进行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实践,但不重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学习。上述这两种做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可实际上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未能重视学生对所学语言素材的有意识积累。

怎样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稳固地积累语言素材呢?让我们先对外语教学的过程做一番分析。

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亦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通过这四种方式接触语言并试着运用语言。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课堂上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

那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陈贤纯同志指出,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是首要的,可是这种看法不对,作为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是理解,尤其是阅读理解。这是陈贤纯同志所指出的“现行外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中的一个。她所指出的“三大问题”中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在这里提出来,那就是现行的外语教学中常常是要求学生语言输出的量大于输入的量,然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恰恰相反,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的量一定要大大多于输出的量。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用的。教学法家马塞勒(Claude V.A. Marcel)指出,外语教学应该把感受放在表达之前。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或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本族语和外语的学习都是如此。在通常所说的“四会”中,听和读属于吸收性的、输入性的;说和写属于表达性的、输出性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路子应该体现“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在处理“四会”关系上吸取自然教学途径的合理内核。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足量的理解性输入。在教学过程中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其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语言材料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和复习,是认识和记忆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复习过程,也是对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认识、记忆和复习的过程。其次,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 有的同志可能提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如果教学过程中不强调对所学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性、创造性的运用,怎样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呢?这个问题应当从这样几方面来看:(1)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或者说是语言学习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从教学过程中挖掘交际因素。(2)不光说和写是交际,听和读也是交际。(3)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最重用的交际因素是语境,只有课文或语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际单位,上下文是最根本的交际情景之一。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国外语言学界对语言材料假设已接受。克拉申认为,英语学习者通过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i+1(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而习得语言。现以笔者所承担的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方法。

词汇的掌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单词时,应避免因为怕学生记不住单词而急于将单词的音、形、意一齐教给学生这一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学生会先把单词记住,实际上,因为是脱离课文和语境学习单词,这样做的成效是很低的。实验证明,人们在感知和记忆语句时,不是把孤立的词作为感知和记忆的基本单位,而是常常倾向于把若干个单词组成的一个短语结构或者片语作为基本单位。多数学生都有一个不好的阅读习惯,即要把遇到的每一个生词都查清,才肯往下读。结果阅读速度慢得惊人,常常是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已忘记。“整体阅读”法要求阅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修正、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对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通过“整体阅读”训练,多数学生都能放弃原来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逐词逐句阅读法,采用新的方法。掌握“整体阅读”法后,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很快,在对篇章内容的把握方面进步尤为明显。

英语阅读教学切忌把分析性学习放在了语言教学的首要位置,忘记了语言输入“整体领先、综合先行”的原则。心理学家冯特 (Wilhelm Wundt)指出,语言心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具有感觉的成分。而教师在英语讲授中要让学生感知语言材料,首先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感知整体的语言材料,然后才注意到其中的某一局部重点。

参考文献: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9)

近年来,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外语界对第二语言及学习过程的本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但是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说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能使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素材进行交际活动。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外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含义,除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外,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积累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最有用的语言素材。

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种片面做法:一种是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只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对语言的实际接触和运用;另一种是只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进行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实践,但不重视语言习得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性学习。上述这两种做法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互对立的,可实际上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未能重视学生对所学语言素材的有意识积累。

怎样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稳固地积累语言素材呢?让我们先对外语教学的过程做一番分析。

语言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亦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种方式,通过这四种方式接触语言并试着运用语言。其中听和读是以向学习者输入信息为形式,达到输入语言材料的目的,说和写是以让学习者用所学语言输出信息为形式,达到训练和强化语言材料的目的。因此,课堂上针对一定语言材料的教学过程包含着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的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

那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四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材料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陈贤纯同志指出,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流行的看法认为“说”是首要的,可是这种看法不对,作为外语教学首先应该培养的能力是理解,尤其是阅读理解。这是陈贤纯同志所指出的“现行外语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中的一个。她所指出的“三大问题”中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在这里提出来,那就是现行的外语教学中常常是要求学生语言输出的量大于输入的量,然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恰恰相反,外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输入的量一定要大大多于输出的量。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输出的前提,首先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用的。教学法家马塞勒(ClaudeV.A.Marcel)指出,外语教学应该把感受放在表达之前。胡春洞教授说:在人类学习或习得语言的实践中,吸收总是领先于表达,也可以说输入总是领先于输出。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本族语和外语的学习都是如此。在通常所说的“四会”中,听和读属于吸收性的、输入性的;说和写属于表达性的、输出性的。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路子应该体现“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规律,在处理“四会”关系上吸取自然教学途径的合理内核。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当强调足量的理解性输入。在教学过程中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和巩固,其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语言材料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载体,因此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和复习,是认识和记忆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对语言材料的认识、记忆、复习过程,也是对上述所有知识、技能的认识、记忆和复习的过程。其次,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强化听和读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而“语感是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教学的成败最终要落实到语感的强弱”。有的同志可能提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如果教学过程中不强调对所学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性、创造性的运用,怎样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呢?这个问题应当从这样几方面来看:(1)运用语言是语言学习的目的,或者说是语言学习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从教学过程中挖掘交际因素。(2)不光说和写是交际,听和读也是交际。(3)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最重用的交际因素是语境,只有课文或语篇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交际单位,上下文是最根本的交际情景之一。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国外语言学界对语言材料假设已接受。克拉申认为,英语学习者通过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即i+1(i为现有水平,1为略高于i的水平),而习得语言。现以笔者所承担的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方法。

词汇的掌握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单词时,应避免因为怕学生记不住单词而急于将单词的音、形、意一齐教给学生这一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学生会先把单词记住,实际上,因为是脱离课文和语境学习单词,这样做的成效是很低的。实验证明,人们在感知和记忆语句时,不是把孤立的词作为感知和记忆的基本单位,而是常常倾向于把若干个单词组成的一个短语结构或者片语作为基本单位。多数学生都有一个不好的阅读习惯,即要把遇到的每一个生词都查清,才肯往下读。结果阅读速度慢得惊人,常常是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已忘记。“整体阅读”法要求阅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修正、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对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通过“整体阅读”训练,多数学生都能放弃原来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逐词逐句阅读法,采用新的方法。掌握“整体阅读”法后,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很快,在对篇章内容的把握方面进步尤为明显。

英语阅读教学切忌把分析性学习放在了语言教学的首要位置,忘记了语言输入“整体领先、综合先行”的原则。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Wundt)指出,语言心理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因此,引入意识中的概念和表象所伴随的刺激,应当尽可能具有感觉的成分。而教师在英语讲授中要让学生感知语言材料,首先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感知整体的语言材料,然后才注意到其中的某一局部重点。

参考文献: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10)

语言在本质上是人类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是造成语言的材料……语言是为了影响听者的行为这一特殊目的而发出的声音,而我们假定听者能够了解这声音。事实上语言就是有意义的声音。 ―― L.R.帕默尔(P46)[1]

说话,是人类社会极其普通的行为,而说话时离不开语音的,是有声语言。但语音是如何形成的却很少有人考虑。

叶蜚声、徐通锵先生指出:

语音出之于甲之口,经过空气的传递,入于乙之耳,一发即逝,不留踪迹。对于这种抓不住、摸不着的现象要作说明,精心分析,确实很不容易。(P46)[2]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音在甲处的形成到乙处的感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的心理机制、生理机制和人类社会机制三者构成的系统的有机运转过程。

语音是从人的口中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而人的口中如何发出有意义的声音,这就牵涉到语音的形成过程的问题。人们感知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例如“颐指气使”、“眉目传情”说的就是这些;也可以通过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各样的手段,例如“津津有味”、“桂馥兰香”等。而借助语音则是人们之间表情达意的又一重要手段,而且这一手段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界没有。语音,我们通常称为“(说的)话”,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及其复杂、涉及多种机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材料的存储阶段、材料的编辑阶段和发音阶段。

一、材料的存储阶段

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材料的存储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动物的本能叫声不同,比如牛或羊,刚出生就会发出哞哞或者咩咩的声音,小孩出生以后尽管也能发出哭叫或者哼哼唧唧的声音,但是与牛或者羊不同的是,通过长期的训练过程,小孩就会发出有意义的声音,从而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实现思想情感的沟通,而牛或羊以及其他动物一辈子也只能发出那种本能的声音。小孩出生后,就会受到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声音的刺激。比如风声、雨声、雷鸣、树上的蝉叫、水里的蛙声、大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大人为了哄小孩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对小孩来说一部分是有意义的,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那些声音,由于大人们的多次重复,会在小孩的大脑中存储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音型。因为人们发出的声音与其意义都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随着小孩的成长,就会在他的大脑中不断地积累语言的各种材料,包括音型、语法规则等等。例如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例子: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发出了doll(洋娃娃)这个词语的声音,多次以后,小孩开始模仿这个声音,其他词语如mama(妈妈)、dada(爸爸)的声音也经常刺激孩子的听觉器官从而在孩子的大脑中把听到的音和相关的人固定下来。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人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中的“音”和“义”原本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人的思维)之中的。

人脑中存储了足以满足其交际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些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因而,所有社会成员的大脑中所存储的语言材料的形式及其意义都是相同的,都是能够为使用本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所能理解的。比如汉语中“人(rén)”、“猫(māo)”、“牛(niú)”、“羊(yáng)”这些词语,不管是通过书面的形式写下来,还是通过口头的形式读出来,它们所指代的事物都是说汉语的所有成员能明白的。当人们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时,就积极调动这些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包括对所要用到的语言材料的遴选、材料顺序的组合等进行编辑。这就好比是一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片子进行剪辑、配音等。

三、发音阶段

当人们有交际需要的时候,大脑就对人体的发音器官发出指令,发音器官就将材料编辑阶段编辑好的语言材料传递出去。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发音体和共鸣腔。首先,肺为发音提供原动力。发音主要是靠肺部呼出的气流完成的,只有少数语言是靠吸气发音的。

通过肺部提供的动力,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主要发音器官声带产生声音,这个声音在口腔、鼻腔和咽腔产生共鸣,接着振动空气,形成声波在空中传递,最终通过接收者的耳朵进入其大脑,在接收者的大脑中再次形成音型,接收者对语音进行解码,就是完整的一个信息交际过程。

对于说话的整个过程,叶蜚声、徐通锵先生有如下说明:

说话人为了表达某一信息,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找有关的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说话人力求编码清晰、明确,避免失误。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输出,口语的发送器是肺、声带、口腔、鼻腔、舌头等发音器官。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通道传递,到达听话人的一方;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的编码。(P3)[3]

当然,语音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比如说,材料的存储阶段和编辑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独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储的同时也是对材料进行编辑的过程,只有在小孩子刚开始不自觉地学习语言的时候,材料存储是个独立的过程。等语音的音型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以后,上述的三个阶段就会在交际中相互交织进行。

[参考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先进个人发言材料篇(11)

“虚境”是本人对于外在世界的认识观。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环境条件的外在世界中,并与社会关系、环境条件构建起来的外在世界建立联系,从中获取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与能量。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发展变化,这种依存关系经历多种曲折,伴着矛盾与和谐,时而顺利时而艰涩,不停向前迈进,走向更加深入相融。在这种深入相融的关系中,外在世界既给予个人物理生存的基础,同时也赋予个人精神层面的能动认识,这种认识由个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得来,反过来也指导个人在这种关系中思考并作出判断。

个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是什么呢?外在世界对于个人而言本质又是什么呢?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切浮华、喧闹终会褪色成虚淡、平静”,我用“虚境”一词来表达。

这是个人对社会关系、环境条件等外在世界的认识、理解与感悟,外在世界给予个人存在的条件、发展的机遇与动力,也让个人透过表象看到外在世界的本质。孔子讲“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们通过社会生活,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从而知道自己的位置,进而懂得按照“事物规律”行为做事,这样才不致做事迷惘,对结果盲目忧喜。当然,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环境条件等外在世界的认识、理解与感悟并不是一种观点、一个声音,每个人所处的基点不同,所接触的外在世界也不同,它们之间发生的关系与程度也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但正是这些不同的看法才构成个人对外在世界总体看法的准确,整体恰是由整体中的所有局部而构成。

二、对“虚境”表现的主题基调、题材探索

“虚境”是一种认识观,那么用绘画语言能否表现这一主题呢?用何种方式表现才合适呢?从2000年开始,这一主题就逐步进入我的艺术创作,并做了大量的艺术实验力图较好地表达,为此通过确立明晰的主题基调、选择恰当且有感触的题材去表现。

对主题而言,选用何种色彩基调是很重要的,它将直接传递一种情绪、精神和感受。通过长期摸索,找到了一种虚淡、朦胧、褪色、质朴、冷峻的调子。这样的调子,易于表现一种理性的情绪,呈现事物积极的、客观的“虚无性”状态,传递对外在事物光彩至无华、成功至无名、高贵至朴素、喧闹至平静的认识观,是比较能与个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观相契合的。

从题材上讲,适合表现这一主题并且个人又有深切感触的有:静物、风景、人物题材。曾经交叉画过这些题材,经过一段实践,发现人物、静物题材的构成、造型、色彩、层次……不能自由表现,而风景题材更自由、更顺手,因为风景题材更易于主观处理,各种材料、技法也较易于进入。

三、对“虚境”表现的材料技法探索

为了较好地表现“虚境”这一主题,尤其要注意材料技法的选择与运用,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材料研究,以充分认识各种材料的属性,以及它的技法表现优势、与主题的适合程度等,以确定使用何种材料。

为此,首先从纸材、颜料、技法、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以寻找较适合自己的、抒写性强的表现方法。

因为我是国画出身,对纸的情感颇重,所以首先的实验是在纸材上。最开始尝试了好几种厚薄不等的熟宣纸,希望画出磅礴、厚重、轻松的效果,设色上不用多层赋色的办法,而用墨、色自由表现,程序上“先色后墨”、“先墨后色”或“墨色并用”,大笔铺染或趁湿接色,从情绪表现上来看较有突破,但画面墨色效果却嫌脏污。随后又用了多种不同性能的生宣纸,试图表现“虚境”和宣泄感,使用了与熟宣纸相近的墨色技法,其中也加入了部分丙烯颜料。生宣纸总体效果墨色韵味丰富,但骨力结构不足、画面不易控制。使用较多的是皮纸,皮纸性能介于生宣、熟宣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因此使用皮纸进行创作实践最多。当时选用了能找到的多种皮纸进行试验,从墨色控制、技法表现到情绪传达,总体效果都要比生宣、熟宣好一些,但层层积染后的浑厚、力量却仍嫌欠缺,画面色彩也易晦暗,纸也经不住反复擦揉浸染。

在颜料的实验上,选用了墨、国画色、水彩色、水粉色、透明水色、丙烯、色粉笔等等。国画域范围相对较单纯,适于一种凝练、浓缩的表现,较难于表现色调的丰富变化。水彩色、水粉色、透明水域范围宽广,色彩表现灵活敏捷,但色彩不够稳定沉着、不防水难于保存。丙烯颜料尖锐硬实,油性较大,附着力、覆盖力强,干得快,难于细腻表现。

伴随这一漫长的材料摸索与选择过程,创作观念也逐步得到解放,认识到只要适于主题表现的材料和技法都可以纳入到自己的创作实验中来,成熟的东西是从不成熟开始的,经验是从无到有的,在过程中去创造经验、总结经验,对于具有个性体会的艺术创作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逐步的探索与实践中,随后进行的材料实验也就更加具有了针对性、目的性。

本人的专业研究方向是综合材料技法与表现,专注于运用最佳的综合材料形式,借用综合材料承载的最大语义信息,最贴近、最大化地传达与表现主题。通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在对待材料的思路上进一步拓宽,绘画基底不再局限于纸材,棉布、亚麻布也引入使用。刚开始使用画布时,仍使用国画颜料和毛笔在上面作画,但发现难于呈现其在宣纸上的技法特点、笔墨韵味和材料感觉,色彩易灰暗污浊。后来加入丙烯颜料混合使用,效果比单纯使用国画颜料要好。但这两种材料之间仍有不兼容、不协调的地方,如毛笔的惯用方法与丙烯颜料的快干特性就不好配合,丙烯颜料难于做丰富、微妙的过渡层次,毛笔的各种运笔、技巧无法施展。于是又进一步摸索,进入到以丙烯颜料及相应材料技法为主,在画布上综合表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认识与体会画布的特性、丙烯颜料的特性以及丙烯的表现技巧,体会两者的关系及效果,尤其是它们如何实现“虚境”主题成为了首要任务。为此,分阶段进行了多种尝试。首先,在画布的选择上进行了尝试,挑选了粗纹、细纹的亚麻布、棉麻布、棉布作为基底,在上面用底料全面或局部做底,或做厚底、薄底,用以研究不同材质画布的特性。其次,在颜料使用上,有先用墨再用丙烯,或先用丙烯再用墨,或互混使用,或直接用丙烯表现,用来考察颜料的特性及呈现效果。在技法研究上,湿画、干涂,皴、擦、扫、染、滚、点,做了多番试验,以摸索和积累经验。这一阶段的实验完全着力于材料技法对主题的表现,目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既有直接性、指向性的技法语言,也有多生性、偶发性、自由性的语言,它们对材料的拓展、技法的生发都有极大的作用。因此,从材料转换带来的技法语言的改变,均是围绕主题表现而进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画后的感悟

回看多年的表现“虚境”主题的艺术探索,体会到了画画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一种思考。

首先是材料的选择与运用问题。材料的选择对于主题表达、技法表现至关重要,材料对于主题表达和技法表现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材料就适合某种主题、技法语言,而有些材料就不宜于使用。当然,材料是变化中的,某一时用这种材料合适,下一次就可能用另一种材料更贴切。这些都会根据时代变化而变化,会根据主题、作者感受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