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2-08-30 06:37:43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1)

大贾庄铁矿是位于河北省的地下矿山,矿产资源总量为26028.86万吨,建设规模为采选原矿500万吨/年,设计采深-450米~-150米,年产全铁品位66%的铁精矿164.99万吨,服务年限32年。目前处于基础工程建设期间。在基建初期,劳保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行不成有效、明确的管理体系,有悖于建立节约型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安全生产又是企业永恒的话题。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更是企业努力的方向。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从业人员不受职业危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阻隔人体伤害事故,保护从业人员安全健康,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伤亡赔偿款,保障企业安全文明生产。新《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可见国家安监部门对劳保防护用品管理的重视。因此加强劳保用品发放、领用、使用进行全过程精细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1 劳保发放、领用制度的探索、制定和完善

公司原来把其他单位的或者相关的一些制度照搬照抄,拿来自己用,显然是不合适的。要想切实保护员工的安全同时保障安全生产,一套完整、切合实际的劳保发放制度是必要的。矿业公司制定的劳保个人发放标准只是一个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河钢集团矿业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完善。

1.1 对公司的内部岗位、人员数量、是否在岗等情况进行统计

根据公司基建期现有的情况对涉及的岗位,公司人员数量,是否在岗,岗位情况及定岗和现实工作情况是否一致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整理。编制出一套完整的岗位、劳保用品及使用年限的表格,再根据之后的情况对表格进行检查、调整、完善,进行PDCA管理循环,直到得出满意的结果。

1.2 根据现实情况对劳保用品的年限、种类进行合理地规划

制度的制定首先要参考国家对劳保用品的相关规定及法律法规,对地下矿山的劳保用品有明确的规定,制定制度过程中不能与之相悖。例如,基建初期,施工现场管理技术员不经常下井,所以公司采取了岗位配备自救器的方式,在有下井作业的岗位上配备几台公用自救器,这样既满足国家安全规定,又能减少自救器数量,提高使用效率。

其次,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安全科的监督和配合下制定,一定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例如,在制定新的制度前,劳保用品的发放由机动科全权负责,发放的种类不全,口罩发放的时候不固定,没有对地质工眼睛保护的劳保发放说明等,老的规章制度很多地方都不完善,不健全,所以在制定新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听取安全科的监督和指导。

再次,在制度制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征求员工的意见,哪些劳保用品属于易损易坏及使用寿命短的东西,哪些使用寿命长,而发放时间短。劳保用品是对员工进行保护,没有员工的意见制度是不适用的。

1.3 完善劳保发放、领取手续

机动供应科负责劳保用品的保管及发放,在发放过程中也应该受到安全科的监督。给谁发,发放多少,发放的劳保用品种类是否正确,是否是到年限进行领取等,都应该经过安全科的监督与同意。除了从发放和监督的方向进行管理外,公司也给每个员工发放了劳保本,对每次发放的时间、数量、种类、大小等进行记录,通过发放、监督、制度和劳保本制度层层把关,层层管理,从每个程序对劳保用品进行管理,避免错发、乱发、未到期就来领、领取混乱等现象发生。

2 对劳保用品使用过程的监督、指导

2.1 分层次、有侧重地开展劳保用品教育培训

制度是管理的手段,按照制度执行是目的。开展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是对制度执行的良好保证。

为此,大贾庄铁矿定期开展劳保用品的安全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即分层次、有侧重地进行。层次主要划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技管人员和一线职工。有侧重主要指的是对技管人员主要着重于劳保用品管理重要性以及管理手段教育;而对于一线职工操作岗位人员来说,则应该以安全意识为重点,培训操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劳保用品,通过适当的指导、演示、员工试用等培训手段,告诉需要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每个操作岗位人员:①为什么必须使用劳动防护用品;②怎样使用;③怎样保管;④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2.2 通过开展有益活动,加强检查监督

公司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调动全体人员对劳保用品的穿戴及使用的积极性。例如,当下最流行的信息交流工具――微信,公司通过开展“微信随手拍”的活动,使员工之间相互监督,监督检查哪些员工没有在工作岗位上正确使用穿戴劳保用品,拍到违反规定人员的相片,对拍照者进行一定奖励。再有,将相邻或相近岗位之间的每两位或者三位职工组合为互保组,看作一个整体,互保对象之间互相提醒监督,荣辱与共。安全科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劳保用品专项检查活动,各部门积极配合,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未正确使用劳保用品者,对于互保组批评教育,并处于一定经济处罚,罚款由互保组成员均摊。

3 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及结果

在对劳保用品发放、领用、使用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之后,发放程序清晰明了,责任到人,领用手续完善,首先做到了从管理体制上对员工的安全进行了保护,对安全生产进行了保障。

其次,精细化管理避免了一些乱领,错领,乱发,乱计划等混乱现象的发生,节约合理地发放劳保用品,节省了劳保计划的概算,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最后,公司开展的相关活动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员工都积极踊跃的参加,主动正确使用劳保用品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监督管理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以上一些列的措施使劳保用品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得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2)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刻反思和汲取集团近年来发生的生产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开展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专项整治工作,有效防范由于不正确使用或使用不合格劳动保护用品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成立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检查、督导、总结专项整治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专项整治时间和工作部署

(一)专项整治时间

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二)专项整治工作部署

1.突出重点,全面深入开展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当前高速项目分部生产现场的突出问题分析,以安全帽、安全带作为本轮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同时各参建单位、班组可结合自身特点和突出问题剖析,增加其他劳动保护用品的专项整治工作要求。要求各参建单位、班组明确目标任务、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落实整改要求,确保经过本轮专项整治后所管理项目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改观。项目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也将通过各种层级、各种形式的监督工作,及时开展工作纠偏,督促各参建单位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时间要求:2021年5月31日前,各参建单位制定完成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各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盖章PDF扫描件)报送至项目公司安全部。

2.认真检查,全面清理淘汰生产现场不合格劳动保护用品。

项目公司安全部将牵头组织全面排查,督促各参建单位对所使用不合格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全面检查清理,确保在规定时限内清理淘汰所有质量不合格和使用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安全帽、安全带。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针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至少开展一次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的专题安全教育活动。

时间要求:2021年6月30日前,要求各参建单位施工作业人员使用安全帽、安全带,质量标准和使用环境条件100%达标。2021年6月15日前,组织开展一次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的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将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word)报送至项目公司安全部。

3.源头治理,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相关制度。

项目公司安全部会进一步对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梳理,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监管体系。同时要求各参建单位建立或完善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体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管理,确保自购劳动保护用品质量合格并正确使用。加强过程监督管控,通过安全生产费用核查及各类检查,确保各参建单位使用质量合格和符合使用环境的劳动保护用品。针对集团外的承包单位,也将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坚决杜绝作业人员使用质量不合格和不符合使用环境条件的安全帽、安全带。同时为有效减轻坠落对人员头部的伤害,各参建单位不得采购戴旋钮式调节装置帽箍的安全帽。

时间要求:2021年6月30日前,对劳动保护用品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一次梳理,需制定或修订的进一步完善,将劳动保护用品相关管理制度梳理情况及安全帽、安全带全面检查清理情况形成报告(Word版)报送至项目公司安全部。

4.严格监督,增强各参建单位抓好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结合项目公司安全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及定期检查,将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整治行动,纳入日常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一线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力度和整治力度,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通报不认真落实专项整治工作的反面典型,对工作有创新、落实见成效的参建单位及个人,将予以通报表彰。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后,年内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如事故原因还在涉及使用不合格和不符合使用条件的安全帽、安全带,将对责任单位和个人实行顶格责任追究。

时间要求: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为项目公司针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督办时段。2021年12月27日前,各参建单位需将专项整治活动总结(Word版及盖章PDF扫描件)报送至项目公司安全部。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36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61- 03

在一些危险行业中,职工工作期间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才能有效预防相关职业对身体潜在的伤害或者是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尽可能地为人身安全提供保障。因此,对于此类安全劳保用品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以及发放和使用管理是关系到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安全劳保用品使用相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劳保用品发放管理系统,以保障物有所用,发挥劳保用品的真实价值。但是,不管是在劳保用品的生产者、发放者还是使用者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配发、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体现,劳保用品能够有效地阻隔人体伤害事故,对劳动者的身体安全和生命健康有益,是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如今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企业应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上为劳动者切实落实劳保用品。综上所述,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对于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健康具在重要意义。

2 企业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管理使用现状

安全劳保用品使用的重点行业包括矿产采集和冶炼行业、化工行业、建筑行业以及制造加工业。劳保用品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也就相应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但在企业发展和设备不断更新升级过程中,现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管理思想以及劳保用品的质量等已经很难满足保障职工健康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劣质劳动保护产品起不到保护功能。某些企业不配发或不按标准配发劳保用品,配发不合格的劳保用品,配发超过使用期限或无安全标志的劳保用品,劳保用品管理不规范。很多一无标准、二无许可证的“地摊式”小企业在生产劳保用品, 价格低、质量差是其产品的共同特点。劳动产品的不规范严重威胁者企业职工的安全。

(2)职工劳动保护的观念和意识,与新时期劳动保护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不相适应。有的企业领导、一部分职工,对新时期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保护职工劳动权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安全管理仅仅停留在安全规程操作的监督和简单的安全帽、安全带、矿靴、矿服等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上,与新时期企业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3)监督检查不到位、不细致。一些企业建立没有安全机构,有些虽然建立了安全机构,但现场监督检查形同虚设,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深入到实际生产一线,纠正劳保用品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工会依法对企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也在削弱或丧失。

(4)劳动保护用品的领用、发放等管理程序手段落后,效率不高。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传统的方式都是采用单人单卡的模式进行劳保用品的领用,然后由相关人员记录统计所发放的劳保用品的数量和种类。每个月所要核查的人员和物品种类繁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而且,一旦员工发生工作变动,所用劳保用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更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也较低。

(5)管理制度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管理和监督等职能基本上由供应、安全等部门来履行。在当时,管理上尽管也有时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但是基本上能保证生产工人按时领到符合国家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地勘单位全面走向市场以后,大部分单位由于精减人员、压缩开支、方便工作等原因,把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等权力下放到了地勘单位所属的各二级经济实体,地勘单位只负责发放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由于各二级经济实体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地勘单位对其行使行政手段的效力与以前相比已大打折扣,使得对劳保用品的监督管理形同虚设,导致地勘单位在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和使用等方面出现了混乱。

3 对搞好新时期劳保用品管理工作的探讨

从业人员多,生产条件复杂,存在较多安全生产隐患或者职业危害等因素的企业,对于劳保用品的管理应该更加重视。针对劳保用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员工意识、严抓劳保用品质量、完善劳保用品发放系统、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及时消除劳保用品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争取早日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在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为员工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3.1 提高认识

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和发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抓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特别是领导层的安全意识,加强他们对这方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领导要重视安全生产,必须重视劳保用品的管理工作,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基础。员工重视自己的生命安全,才会关注自己所得劳保用品的质量,才会在问题发生时及时向企业或相关单位反映,使问题得到解决。

3.2 严抓安全劳保用品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要改变目前中国劳保用品市场的现状,除了加强监管外,还必须从产品的质量入手, 对行业来一次大洗牌。具体来说, 一是防护性能趋向高科技化,针对不同工作特点和需要的高性能劳保产品将会陆续被开发出来;二是品种式样趋向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需要,企业细化产品的研发;三是劳保用品趋向高档化,在性能和人性化设计上有一个大的进步, 向“精、巧、美、轻”方向发展;四是劳保用品用途趋向双重性,劳保用品不仅对劳动者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同时也能成为日常生活中派得上用场的实用产品。

3.3 分层教育,典型示范引导

一是分层级有侧重地进行劳保用品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对象按照职务层次、责任大小、工作性质异同等不同特点,划分为企业高管、中低层管理者、操作岗位3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开展不同形式、各有侧重的劳保用品安全教育,增强劳保用品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对企业高层着重加强重视意识和投入意识。对中层管理者着重于监督检查和管理手段的教育。对操作岗位,着重进行意识和技能培训,明确企业重点防范目标,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学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知识,掌握正确选用保管劳动保护用品的技能。

二是注重典型教育加以引导。利用切合职工工作实际的、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例,进行警示、教育,使一线职工逐步“懂得劳保用品保护技能,主动使用劳保用品防护”,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4 研发劳动保护用品领用发放数据库程序

为解决原来管理中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差错等问题,可以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自主研发一套“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管理程序”,将员工的护品领用信息全部显示在工作表里。建立“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数据库”,搭建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增强劳保用品管理的便捷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将此系统应用于劳保用品发放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劳保用品的数量和去向,使库存劳保用品始终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并对使用期限将至的劳保用品提醒相关人员及时更换。

3.5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有效的监督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管理,根据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条例和发放要求,明确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监督工作的任务、职责、权利和义务,规定劳保用品要按时发放并教育职工正确穿戴符合规定的劳保用品,认真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用好和管好劳保用品,保证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结 语

优质劳动保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能为员工的工作提供最大的保护,是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保障。对于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必须严格的控制和监督,这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劳动保护用品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其发放和使用才有意义。对于劳保用品的发放和管理,应及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程序,提高劳保用品发放的效率和及时性。在员工取得劳保用品后,企业应积极开展劳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培训,确保员工能正确使用相关物品,并在工作过程中积极监督,对于劳保用品使用不当或未使用劳保用品的相关人员及时批评指正,确保企业安全文明生产。

主要参考文献

[1]胡艳国.创新模式探索企业劳保用品管理新思路[J].企业管理,2010(4).

[2]朱伟.地勘单位劳保用品管理工作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1,8(4):38-39.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系统

【Keywords】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labor protection articles;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6-02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对于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因工种不同或作业区域不同,领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及数量都不尽相同。而单纯依靠人工,根据库房领用信息,归档建立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的个人劳保领用记录,是相当烦琐的一项工作[1]。本系统的开发研究,其目的首先是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的I用、需求报送及库存管理,为职工在工作(生产)中的安全与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其次,让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且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再者,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2 需求分析及系统结构设计

基于现状调查研究,我们将本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构架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控制层、管理层及使用层。控制层主要是对劳动防护用品计划的管理;管理层主要是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具体发放及信息填报的管理;使用层主要是指具体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人员。据上述三个管理层级,我们对各个管理层级的需求分析如下:

①计划需求:就是根据发放类型及时间生成劳保需求计划。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劳保品类、说明及用途的描述;第二,人员变更的劳保发放(包括新进员工及员工岗位变更);第三,库存量(主要指零星劳保领用的库存量)。

②发放需求:就是根据计划,形成各部门及生产单位的发放汇总表,具体到个人发放明细(主要是针对标配劳保的发放);除标配劳保(例如:工作服、鞋等)外,对于零星劳保的发放需根据不同工种的需求由员工到库房领取。

③统计需求:就是根据标配劳保及零星劳保的发放情况,将数据按每季度进行汇总统计,最终形成员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领用卡,并由员工个人进行确认、签字。

3 实施及效果

本系统基于C++及VB编程语言,采用Windows XP作为集群操作系统,对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说明:系统功能主要分层:客户层、接入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支撑层。客户层主要是指客户端;接入层,主要设置访问方式和权限;应用层主要是系统应用;应用支撑层主要是进行实物处理和流程控制;数据支撑层主要是数据库作为系统数据支持。

基于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目前可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①劳保领用登记功能:管理人员可根据员工具体领用情况,在电脑操作系统上登记领用劳保名称、数量及领用人部门、姓名,而取代了原来的纸质表格登记后再在电脑上进行录入统计。既方便了管理人员劳保信息统计,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劳保信息查阅功能:由于劳保品类繁多(包括非易耗品、易耗品及更换零配件等,约200余项),劳保管理人员在对某些劳保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可根据名称、型号或物资编码查阅劳保信息,避免信息输入错误或需求上报错误等。

③库存查询功能:可根据领用登记情况实时更新各劳保物品的库存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库存信息,按需申报,避免积压库存或库存不足[2]。

④个人领用劳保信息的导出功能:可将某个人某个时间段(例如:季度)内劳保物品的领用信息汇总导出,形成员工个人劳保领用记录卡,既能让员工了解劳保领用情况,又能为劳保方放提供依据保障。

4 总结及展望

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虽然不是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但是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3]。本文依据软件开发原理和相关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很好地达到了原定目标,促使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更加规范,高效,透明。

下一阶段还需完善的是,将生产各区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控信息与本系统进行实时链接,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员工职业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5)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要求,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管,督促企业切实强化劳动防护用品基础管理,有效防止和减少因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引发的各类生产安全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二、检查范围

全区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分类目录见附件1)的各类用人单位,突出检查采矿、陶瓷、化工、建筑施工、建材、机械、木材、石材加工等,重点检查辖区内粉尘和化学毒物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全区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三、检查内容

(一)生产、经营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发放、使用等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三)用人单位作业现场劳动防护用品正确配备与使用情况;

(四)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经费的计提及列支情况;

(五)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有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及记录情况;

(六)用人单位配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否具备安全标志,采购配发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强制规范标准(详见《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第十四条,呼吸护具和听力护具的选用标准见附件2);

四、检查方式

1.区安监、住建、质监、工商等部门抽调人员联合组成检查组,对此项工作进行督查,抽查部分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2.乡镇(街道)要成立检查领导小组,对辖区的企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主要采取部门联合检查和部分重点企业抽查相结合方式开展。

五、整治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15日前)

1.宣传发动。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中区开发区、水泉工业园区、各用人单位、各生产经营企业要采取有效方式,结合“安全生产月”各项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职业健康有关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强化从业者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意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了解、参与和重视程度。

2.制定方案。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中区开发区、水泉工业园区要制定本辖区本行业专项检查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靠实责任。于6月底前将方案报区安监局。

3.开展培训。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人员政策、法规、标准的培训教育,进一步明确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及标准和要求,确保采购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同时能按要求正确管理劳动防护用品。

(二)企业自查阶段(6月16日至6月25日)。各企业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自查,6月25日前将《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单位自查情况表》(附件3)和《劳动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自查情况表》(附件4)报所在乡镇(街道)安监站。同时,对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制度完善,采购验收遵规达标,现场配备从业人员佩戴使用正确。

(三)监管检查阶段(6月25日至9月20日)。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中区开发区、水泉工业园区按照方案的检查范围,对照《劳动防护用品执法检查表》(附件5)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对现场查出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进行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下达整改指令书,明确整改时限,对整改不力的要与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收到实效。

(四)整改督查阶段(9月21日至10月30日)。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进行闭环复查验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问题,消除隐患。9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中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将专项检查工作总结及《劳动防护用品专项检查处理情况汇总表》(附件6)上报区安监局。

六、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此次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把整治作为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制度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6)

在教育立法方面,要按照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法定的立法权限,进一步推动教育法律体系的系统性。进一步提高教育立法的质量,增强教育立法的民主化与可操作性。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若干重要问题,做好拟制定有关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可行性论证,对教育投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等有关促进教育公平的诸多方面应给予重视并规范和管理。

尽快建立严格的教育执法制度,以保障立法的顺利实现。长期以来,教育法制建设深受“人治”和“权治”思想影响,没有充分体现被管理者的“权利”和“所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观念上增强执法意识,尊重、落实和维护学校的自。同时,要自觉履行教育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责,建立较为规范的执法机制,加强教育执法队伍的建设,明确行政执法程序,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依法规范教育秩序,纠正、处理、处罚教育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再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应加强教育执法监督的力度,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保证相关部门正确地履行职责,力拒教育腐败。同时,逐步建立和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独立权威的教育法律监督体系。

努力加强教育司法建设。建议在《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行政受案范围中增加“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情形,并将对受教育权形成侵犯的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建立健全处理教师申诉、学生申诉的程序与机制,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多种法律救济手段,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及时妥善地处理日益增多的教育纠纷,保证教育程序的正常进行和教师、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制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将成为食药总局组建后的重要任务。首先,要建立以《食品安全法》为根基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尽快明确行业标准,注重食品的卫生、安全与营养,实现从养殖业、种植业的源头立法。加强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衔接,从刑事立法上旗帜鲜明地表达国家严厉打击这些犯罪的决心。

执法方面遏制多头执法,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协调做到“无缝连接”,将“管理程序、规章制度和监管行为”融合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要把食品安全监管覆盖到生产全链条,改变食品安全领域“事前、事中执法真空,事后突击式执法”的现象。同时,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违法犯罪行为的追究力度,依法快速、高效的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提高食品经营者违法犯罪的成本。

充分发挥司法检察作用,强化移送责任意识。增设行政机关对查处食品案件的专门移送条款及移送标准,对“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建立权责利相对应的倒查机制和惩治体系。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政府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各级人大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启动监督程序,依法加强监督。对食品安全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的、以罚代刑、行为“入刑化”,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督促监管者公正尽责。构建劳动权保障的新型立法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首先,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对劳动者予以平等保护,在制定劳动法律时,要充分考虑当前相关劳动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提高立法质量,既要兼顾劳资双方利益平衡,消除歧视,平等保护,又要向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适度倾斜,加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强制性。进一步切实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同工同酬权。规范特殊工时管理,明确不定时工作制的岗位范围以及工资保护。规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范围及其综合计算周期、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降低缴费比例,提高保险待遇,为在异地生育的女职工打开方便之门。解决工资支付问题,主要包括规范工资发放的方式、工资计算方式等内容。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7)

(二)及时调整提高农民工工资。严格执行《**省最低工资规定》,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用人单位实行农民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的制度,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管理体制。大力推动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一步发挥工资指导线等宏观调节工资分配的作用。

二、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

(三)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贯彻《劳动合同法》,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制定和推行适用于农民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完成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全面启动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立企业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对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签定、履行等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监督乡村各类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

(四)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加强对地方、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和劳动保护规程及标准的指导监督,完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规范和标准。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严格要求各类企业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安全培训,把农民工安全培训情况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监察。对高危行业的农民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制度。编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培训教材,在农民工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中小企业集中的地区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将高危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情况与企业安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对不按要求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的,一律为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定期组织对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的专项检查。要督促用人单位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强制推行有毒有害岗位定期体检制度,做好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落实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和违法处罚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权益。

三、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

(五)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的实施。积极组织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未升学人员、农村退役士兵和其他农村新生劳动力参加预备制培训;组织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劳务输出培训;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组织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村种养殖科技示范户的农民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为导向、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开展以农民工为对象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探索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的单项能力证书制度,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方便、快捷的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提高农民工技能型就业比例。

加强培训资源的整合,建立开放式职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工青妇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积极性,依托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就业训练机构,共同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联合行动,认真落实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加大资金投入,降低农民个人培训成本。

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六)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贯彻落实《**省工伤保险条例》。继续实施“平安计划”,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面。煤矿、非煤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加工等行业实现全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着力推进餐饮、住宿、服务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切实加强工伤保险的基础管理,简化办理程序,完善农民工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补偿等政策。做好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努力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落实待遇补偿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力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费。

(七)继续扩大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范围。抓好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落实工作,以农民工集中的大中城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制造业、建筑业等为重点,继续实施专项扩面行动。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缴费、待遇、管理办法。各市要尽快出台农民工参保办法。研究探索餐饮业农民工参保的政策。研究解决农民工流动时医疗保险关系接续问题、农业工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衔接问题、农民工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问题,保障农民工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待遇。

(八)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要开展农民工参保专项行动,组织业务培训,宣传有关政策,为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准备。待国家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出台后,及时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实施细则。

五、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九)积极推进农民工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按照《**部关于试行人口流出地公安机关派驻民警协管流动人口警务模式的通知》要求,在经济比较发达和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地区试行由人口流出地公安机关派驻民警到流入地公安机关,协助管理本地流出人口的警务模式。继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指导已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的地区进一步完善配套改革政策。

(十)切实加强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聘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农民工维权监督员,对政府的农民工工作和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举报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发挥省市县三级法律援助中心作用,加大法律援助中心对涉及农民工案件的援助力度。发挥各级工会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工会维权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把农民工维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专项行动、日常监察、及时受理举报案件等措施,把农民工维权工作做实做好。

六、做好农民工相关公共服务工作

(十一)切实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建立进城农民工随住子女登记、流动情况的统计、预测制度。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民工随住子女和流动儿童就学问题,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的政策,积极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做到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要切实改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扩招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的能力。加强对以接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促进各类民办学校尽快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对民办学校安全、卫生方面的监督检查,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调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全面实施推进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快乐成长计划,大力加强希望工程的实施。

(十二)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按照“统筹规划,政府引导,单位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农民工住房基本卫生和安全标准。建筑施工类企业要为施工现场农民工提供标准化的临时宿舍,设有食堂的应当取得卫生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将是否有符合标准的临时宿舍作为发放《施工许可证》的重要条件,其他行业的用人单位提供的宿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长期使用农民工且数量较大的单位,要建设固定的农民工宿舍和食堂,农民工食堂要取得卫生许可证,要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以保证农民工居住、饮食卫生安全。

(十三)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加快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农民工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和文化设施,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鼓励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能力。发挥社区在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居住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城市居民与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相互融合。启动农民工留守儿童家属综合服务体系试点。推进爱心护理工程、农村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求助保护和残疾人综合服务体系等设施建设。

(十四)建立劳动力输出储备制度。依托现有的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对城乡劳动力管理实行统一登记台帐、统一信息卡、统一统计报表。各地每年对有输出愿望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各类劳动力资源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将其自然情况、专业技能情况、就业意愿和就业情况进行登记,做到社区(村)、街道(乡镇)有台帐,县(区)、市有数据库。对劳务输出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切实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十五)加强乡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要求,将劳动保障服务向乡村延伸。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在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站,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培训、就业、维权“一条龙”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所需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根据当地编委核定的单位性质和人员身份,明确资金来源。

强化农村劳动保障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劳动力转移方式上从无序性向有序性、有组织性方向转变;在转移时间上从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长年性转变;在转移渠道上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转变;在转移层次上从体力型逐步向资本型、智能型、技能型、品牌型转变;在转移地域上从周边地区逐步向覆盖全国及国外转变;从孤立的劳动力转移向以劳动力转移带动商品输出发展上转变;从单向流动向城乡互动,返乡创业反哺农业发展上转变。

(十六)实施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在开拓对外劳务市场中的龙头作用。巩固“东洲矿工”、“建昌建筑”、“辽阳技工”等品牌,做大“抚顺月嫂”、“抚顺司炉”、“辽南瓦工”等品牌,培育“**保安”、“**电焊工”、“**缝纫工”等特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的载体建设,打破地域界限,有效整合品牌资源,逐步将地区品牌打造成全省品牌,实现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加强品牌的统一培训鉴定和规范管理,扩大品牌影响,拓展输出空间,提高劳务经济竞争力。

七、加强农民工基础工作

(十七)落实县乡政府农民工工作责任。要大力加强乡村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用工的劳动保障监察,重点检查非法用工、使用童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问题,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拐骗农民工、使用童工、强迫劳动、限制人身自由、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农村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工伤保险、落实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措施等工作。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以村委会、居委会、学校为单位,对留守儿童建档立案,全面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以落实义务教育、保证身心健康、加强困难家庭社会救助为重点,制定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政策。特别要健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机制,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类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对农民工回乡创业在资金、人才和管理服务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注意保护耕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十八)增加对农民工工作的投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增加对农民工工作经费的投入,将涉及农民工的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管理和就业、劳务输出、子女教育、工资拖欠、技能培训、维权服务、法律援助及公共服务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要合理核定各部门用于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支出成本,按照现行财政供给渠道,在预算中予以安排,保障有关部门行使职能的必要经费。对有关部门按国家规定继续保留的涉及农民工的收费项目,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对农民工集中、财力压力大的区、街道、乡(镇),市级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区、街道、乡(镇)解决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经费不足问题,缓解基层财政困难。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8)

相对于企业来说,工资是由企业以货币形式定期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企业财务管理中,工资分配是工资核算的构成环节,它是按照企业部门、类别和用途针对工资进行汇总并分配的活动。作为衡量生产活动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对企业工资分配尤为重要。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的工资分配对于保障员工劳动收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稳定作用。新时期,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的研究分析,对于优化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效能来说意义深远。

一、劳动定额的内涵特征

作为一种预定目标形式,定额在组织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谓劳动定额,就是预先规定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是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预先规定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效率的标准,通常包括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两种形式。工时定额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也称时间定额;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成反比关系。

劳动定额的制定具有预算性和目的性特征,劳动定额通常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预先制定的一种标准;劳动定额体现着劳动与产品的商品价值关系,它是计算完成合格产品或单位工作量所需劳动消耗量的依据,企业工资分配中,劳动定额是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标准,无论是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劳动定额都是考核员工技术能力高低,业绩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准。劳动定额的合理程度,制约着企业劳动绩效考核与工资分配的合理性。

二、劳动定额在企业工资分配中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优化企业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形势,稳定和扩大生产规模,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实施合理的工资分配是其基础保障条件,而充分发挥劳动定额在企业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尤为关键:

1.劳动定额是优化工资管理的必要措施

整体来说,工资分配属于财务管理中的工资核算环节,劳动定额是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下,用来核算产品产量、成本效益及劳动生产率等各项经济指标,平衡和协调企业工资管理机制的重要途径,在编制产品生产计划、实施人力资源调配,落实生产指标等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功能。

2.劳动定额是实现工资分配的前提保障

企业工资是企业财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实施劳动定额管理,将员工的劳动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起来,合理配备劳动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保障了企业工资能够在分配领域内得到充分供给。

3.劳动定额是完善工资核算的有效工具

工资核算中,劳动消耗指标的核算必须以劳动定额为依据,人工费用也是通过劳动定额来计算的,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在核算和比较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极为重要,实施劳动定额,提高劳动效率,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工资核算,优化财务管理。

4.劳动定额是实施按劳分配的重要依据

建立完善有效的分配机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要求,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工资分配的重要形式,作为绩效考核、奖金计算的重要依据,劳动定额的公平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工资收入与分配制度的科学有效性。完善劳动定额制度,运用经济杠杆鼓励员工多劳多得,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极为重要。

三、新时期企业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当前,很多企业在劳动定额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对劳动定额与工资分配关系的模糊,导致劳动定额观念相对滞后,劳动定额标准不够统一,对于劳动定额的编制方法缺乏专业性,劳动定额在落实过程中的完善和调整过于滞后,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职工工资收入利益因此受损,因此,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尤为迫切:

1.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建设,明确劳动定额与工资分配关系

工资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劳动定额的合理性,影响着企业工资核算与工资分配的公平有效性。新时期,企业应进一步明确财务会计管理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实施合理的劳动定额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要明确劳动定额在企业工资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前瞻性与科学性。

2.创新劳动定额制定方法,重视劳动定额统计分析和评价

劳动定额是衡量企业员工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尺度,是进行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企业工资分配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制定出有技术根据的劳动定额,这是劳动定额管理的前提条件。新时期,企业要在进一步利用经验评估、技术测定等制定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劳动定额制定、分析与评价体系,针对人力资源信息实施动态分析,加强劳动定额效益管理,实现对劳动定额管理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为落实生产计划、劳动力配置、绩效考评、工资分配等综合性管理做好基垫。

3.完善企业管理内控体系,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与控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优化管理效益的重要措施,新时期,为适应市场发展环境,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应立足于政府宏观调控和导向下,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在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劳动定额动态管理机制,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定额实施动态监管,便于及时调整和完善,促使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和管理的合法化与规范化,为保障企业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工资按劳分配的有效供给。

四、结束语

总之,劳动定额是反映劳动者劳动效率的重要标度,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定额也是实施工资核算与分配的重要依据,新时期,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的科学制定与管理,对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实现工资合理分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 劳动安全;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处理机制

Key words: laborers' safety;safety management system;deal with accident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4-0251-02

0引言

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权利。劳动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社会的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劳动安全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河北省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定了《河北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等法规确保劳动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保障了劳动者的权利。但据调查显示,目前河北省劳动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问题,安全生产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和生产事故高发。仅2010年第一季度,河北省就发生了三起重大生产事故,由于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措施的不完善,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劳动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更大程度的关注,以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河北省劳动安全问题现状描述

《河北省劳动安全卫生条例》第二条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劳动安全卫生包括人身安全和健康两部分内容,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主要讨论劳动者的劳动安全问题。2010年第一季度,全省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536起,死亡559人,受伤890人,分别同比下降35.4%、、47.3%、65.5%①。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事故虽同比下降,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部分行业生产事故频发2009年,河北省矿山和建筑企业事故同比上升且上升幅度较大。其中,煤矿事故52起,同比上升126.1%,死亡68人;金属与非金属矿各企业事故起数同比上升28%,死亡人数同比上升90.9%、较大事故起数同比上升300%,死亡人数同比上升466.7%;发生重大事故1起,死亡16人。建筑业事故起数同比上升14.3%,死亡人数同比上升49.2%。建筑业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上升41.7%②。由此可见,矿山和建筑业事故形式严峻,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其他行业虽没有增长但是也有较多事故发生,劳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1.2 重大生产事故多发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009年,河北省发生了廊坊市厂房坍塌事故、唐山市石人沟铁矿井下炸药爆炸事故和唐山市重大交通事故3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45人死亡。到2010年第一季度,全省就已发生武安市河北普阳钢铁公司煤气中毒重大事故、抚宁县骊骅淀粉有限公司粉尘燃爆重大事故、承德县北大地煤矿瓦斯爆炸等3起重大事故,死亡52人。重大事故后果极为严重,既严重威胁劳动者生命,又造成了经济的重大损失,严重阻碍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造成生产事故高发的原因分析

2.1 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首先,劳动者不了解自己的权利。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批评、检举和控告;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紧急情况下撤离工作场所。由于劳动者对相关权利缺乏了解,极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其次,劳动者缺乏自救知识。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应具备防止事故发生的技能,以避免生产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必须掌握自救知识,可及时挽救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很多劳动者事故发生后不知所措,造成受伤情况加重和死亡人数增多的严重后果。

2.2 利益驱动导致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竞争中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劳动条件必然导致成本的增高,因此有些企业忽视安全工作。2008年底河北省就业人员中,133.71万人从事制造业,31.96万人从事建筑业,26.74万人从事采矿业③,分别占全省职工人数的25.7%,6.1%,5.14%,较多人从事的职业存在安全问题。在采矿和建筑行业中不少中小型企业和某些非法设立的企业,存在着自然环境复杂、生产条件恶劣、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工作场所存在危险源、粉尘、坍塌、爆炸等多种不安全因素,但企业很少购置安全设施和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极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劳动防护用品有瑕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是企业为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保护职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从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的实际情况看,大型国有企业配备较好而中小企业配备较差,尤其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和矿山企业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存在劳动防护用品不合格、配备类型与数量不足、不按时维修更换等问题。企业忽视劳动防护用品的保障作用,使得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

2.4 事故处理不及时生产事故发生后,企业需做好事故处理,尽量挽救劳动者生命安全,减少损失。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并不能及时、完善地处理生产事故。企业不能做到及时上报事故的有关情况,怕承担责任而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情况和伤亡人数,没有紧急应对事故的预案等问题,造成劳动者伤亡人数增加和经济损失增大。

3完善劳动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

3.1 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劳动者应熟练掌握工作技能以及了解工作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企业可以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加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①开展就业前、更新技术后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使员工了解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流程。这可以通过企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现代传媒、安全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在员工中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②企业应告知劳动者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使劳动者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企业可以在进行防范和应急措施的培训后,开展模拟现场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应急、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③对劳动者告知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劳动保护的宣传,通过图片、数据等资料使劳动者了解该行业安全生产现状,树立劳动安全意识和劳动安全危机感,以此可降低事故发生率和减少事故发生后的伤亡人数。

3.2 加强企业劳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应针对自身问题,制定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管理、安全人员管理以及生产设备和工作条件的管理等制度。要完善企业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安全生产,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实现:①企业应本着“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实施安全责任制度。从厂长经理到普通劳动者都应对生产负有一定的责任。详细确立当事人责任,实施安全责任制度,可改变企业从重视利益而不重视安全生产的观念。②企业应安排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生产设备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潜在或暴露的安全隐患并排除,排除不了的记录在案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③安全设备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必须在爆炸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化学品等场所中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让员工宿舍远离危险物品的生产,保证通风、照明和安全通道等方式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这样,可排除一些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

3.3 配备高质量的劳动防护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定佩戴、使用。因此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的需要,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劳动条件免费配备给职工齐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并保证其高质量。企业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劳保用品管理制度并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使防护用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此外,还需要企业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劳动防护用品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保障生产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4 健全劳动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生产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尽快采取事故处理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和伤亡人数。事故处理制度的完善,可通过应急处理、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处理三方面进行:①完善紧急处理制度。应针对本企业问题提前制定事故处理预案,安排相关人员负责,保障物资和信息的,确保事故发生后有步骤的展开救援;②规范事故报告制度。规定事故报告内容、时间和程序,企业应及时如实上报,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政府也应健全有效率的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减少相关程序,在事故发生后政府和安监部门可及时了解情况,有效开展救援工作;③健全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事故调查具有专业性,要指定高素质人才为事故调查人员,事故调查与处理相分离,对事故过程及因果关系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明确事故责任方并进行相应处罚,根据客观现实写出调查报告。此外,企业还应进行事故总结,详细分析事故原因并且吸取经验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注释:

①伤亡事故月报.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0,(4).

②伤亡事故月报.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12).

③河北省经济年鉴.河北省统计局,2009.

参考文献:

[1]刘卫东,王立艳,张岩松,马骏.我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2).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10)

中图分类号:F40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劳动防护用品在化工企业是无法替代的,在发生危险的时候劳动防护用品将是员工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合理的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1]。希望通过对公司整个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找出改善方法,从而安全状况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降低事故率,使工厂事故率接近零的目标,为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防护用品本身质量因素如不舒服、不满意、工作效率低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防护用品的使用。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方式及其管理制度的实施,都直接影响到工人对防护用品的使用。由于企业管理者及工人的劳动防护知识水平低,用普通口罩代替防尘口罩、布手套防有机溶剂、普通眼镜防紫外线等。工厂对防护用品的使用制定了管理制度,然这种制度形同虚设。

一些生产商打着通过低成本生产得到高利润的算盘,他们就不会顾及那些用PPE来保命的工人们。殊不知,这样所酿成的后果,不仅会伤害某一个工人,有可能会对某一个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企业最后还是要为此付出代价。说穿了都是一个“利”字在作祟。

而一些基层操作者,个体防护意识淡薄的行为,在生活中更是屡见不鲜。工地这头挂着注意安全的标语,工人们就在那边唱着“四不戴”的高调。“天气热了不戴,干活忙了忘戴,心情不好不戴,领导不在不戴”。他们可曾想过,这罩在安全帽下的是他们自己的脑袋,绑在安全带上的是他们自己的身体,无论哪个不戴都是在跟他们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但从客观上来说,PPE的最终使用者,很多是一些农民工或者文化知识水平有限的工人。对他们来说,工作强度大,能把每天的活做完混口饭吃就不错了,让他们天天记着到这儿要戴安全帽,到那儿系安全带实在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习惯,如果不是真正看到有人出了事,他们是不会相信不使用PPE有什么危险的。而且一些PPE的使用方法也比较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就不会正确使用。

据了解,对PPE产品使用不当发生的事故并不在少数,有时是因为设备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风险评估不足、沟通不足、工作现场检查不到位、监督不得力或操作者能力不足等等,事实上这其中每一样都是一道为安全所设的屏障,只要有其中一道屏障切实起到作用,事故就不会发生。而且,从我国的整个社会环境来看,整体的安全防护意识并不乐观,所以,在作业中从细节上时刻保护自己的做法很难深入人心,这可能也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加以改变。

加强管理层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教育,把监管环节前移,增加违规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成本,是增强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不要等出了生产安全事故,事后再来罚款、总结教训。此外,还要重视对在岗工人的教育、培训,告诉他们安保用品辨别常识,了解错误使用PPE产品给他们的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让他们在PPE产品的选择中也有话语权,从而达到对企业和PPE生产商家的监督。

1. 劳动防护用品的标准滞后以致难以规范

但让人忧心的是,我国现行的很多PPE产品的认证标准一直还在沿用二十几年前的标准,一直都没有更新过。至今为止,我国的防坠落防护用品的合格评定,还一直在用1985年的标准来衡量21世纪的产品。这种时间属性的不协调、标准内容的滞后,不仅给认证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也很难给予产品全面的评定。

也就是说,社会在发展,劳动关系和作业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而国家却一直没有对PPE产品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这必然会给市场带来困扰。专家认为,这些年来,重视程度不够、制定标准经费严重不足、科研参与太少、技术发展缓慢等,都是造成标准难以制定的原因所在。

目前来看,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一些较先进的产品在我国并不多,国内市场使用得也不广泛,所以针对这些产品根本就没有可以进行对照考核的标准,认证机构也无从进行认证。对于一些勉强可以认证的,程序就很繁杂。一个产品要用五六个标准来进行合格评定,而且这五六个标准还不一定完全适用。

标准的不完善,不仅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给认证机构在合格评定中出了很多难题。而对于国内PPE产品的消费者而言,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他们很难享受到先进的PPE产品给他们带来的更为安全的保障。

2.劳动防护用品的品类质量不过关

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不受伤害的重要防线,不合格的防护用品流入市场,必然会给安全生产埋下事故隐患。随着经济的发展,化工、建筑、煤炭等行业对防护用品的需求都在增大,但近几年因为防护用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的事故也特别的多,从而使人对良莠不齐的劳防用品忧心不已。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几个劳保用品店和安监部门,他们对现在劳防用品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

防护用品是在运输、电力、冶金、石油、化工、建筑、矿山、隧道挖掘等行业广泛使用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由于其直接涉及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国家对这类产品实施了严格的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但是近几年由于一些防护用品的生产企业受技术和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或者私利的驱动,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市场上防护用品的质量不尽人意,劳动者因使用不合格的防护用品致伤致残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在工地上的民工所戴的安全帽,大多都不合格。他说,现在工地上购买安全帽,基本上不会去专门的防护用品店,因为专门的防护用品店里的安全帽太贵,而如果在一般的建材市场上购买的话,价钱就便宜得多。

3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程序分析

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程序,在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中应用了PDCA的管理模式,从而使该管理程序能够不断的进化,不断的更新,使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更加完善。公司在劳动防护用品的标准、程序和责任划分做了很充分的解释,以下是对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程序的介绍与分析。

3.1. 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

在工厂的管理层必须制订并实施书面的PPE采购、选择、使用、维修和保养程序。考虑工作场所危险控制措施中,必须按照下列层次的控制体系: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例如培训和操作程序),最后为PPE。)公司必须在需要PPE的地方向员工提供PPE。对于储有有害化学品的区域内的,和可能遭受飞溅粉尘的作业的人员,最低容许级别的眼睛保护为附有护角的安全眼镜。必须无偿向上述人员提供附有护角的安全眼镜,包括医用眼镜。使用PPE的人员必须接受合适的设备使用方面的培训。培训必须包括一旦发生飞溅或暴露,防止或最大限度减少伤害所必需的行动。必须要求当承包商在厂内进行与公司员工进行同种作业时,穿戴相同级别的PPE。

3.2劳动防护用品的规格

在工厂的所有PPE必须至少符合基本的质量标准和公司内的标准,严格的按照标准处置,并且要有详细的要求在里面,保证质量。

3.3劳动防护用品的选择

必须基于对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的识别和评价,选合适的PPE。必须指定资深的劳动或团队负责PPE的选择和变更审核。

劳保用品管理制度篇(11)

1对工厂的安全工作负总的责任,并直接管理工厂的安全专职人员,开展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示和各种规章制度;

3在计划、部署、检查、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要有安全生产工作内容;

4组织审定工厂制定的各项劳动保护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贯彻执行;

5及时组织调查、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并对事故责任者要严肃处理,制定改进措施,预防事故重发生;

6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安全保护方针、政策和安全业务知识。

二质检部安全职责

1参与有关劳动保护措施项目的审查,以及劳动保护方面的规范、规程的制定和审查;

2编制或修订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时,工艺条件必须符合劳动保护条件要求;

3在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试制、新工艺、新材料的采用等工作中,都必须考虑劳动保护方面的要求,应尽量采用无毒、低毒物品替代有毒、高毒物品;

4做好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部门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三机电设备部门安全职责

1负责工厂机械、电器、仪表、设备、工艺管道、通风排风装置的管理,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制定或审定有关设备制造、改造方案,组织编制维修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并确保其实施;

3监督车间机械动力设备的正常使用,保证其正常运转,防止发生事故;

4编制厂内通用设备的维修规程和有关操作制度,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5负责厂内的设备及安全装置的管理、检查或定期检查;

6组织实施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和制定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

7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做好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部门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四管理部门安全职责

1负责劳动保护措施所需物资和防护器材的采购、供应,并确保采购的物料符合安全要求;

2负责对采购、保管人员经常性安全教育,切实搞好仓库的防火安全工作;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危险物品安全管理规定,并督促落实。

五后勤保卫部门安全职责

1在工厂主管领导下,负责全厂的保卫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防火工作的政策、法令、指示、规章制度;

3负责厂内消防、有毒物品、爆炸物品、灼伤、触电等的急救措施,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报警;

4负责厂内宿舍、饭堂管理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厂区的防盗工作,确保24小时有人巡查值班。

六生产部门安全职责

1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检查生产进度时要同时检查安全生产情况;

2负责生产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3在生产中发现重大危险,要及时进行调度指挥。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并做出详细记录报告分送厂安全部门;

4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生产设备装置的能力,防止设备装置带负荷运行;

5在安排生产的产量和品种时,负责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平衡配套工作;

6做好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部门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工作;

七车间主管安全职责

1保证国家和上级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在车间贯彻执行,把安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五同时”;

2对新员工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的教育;

3对车间进行定期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设备、安全装置、消防、防护器材处于完好状态;

4严格执行劳保用品及防护器材的管理,并监督员工正确使用,教育员工妥善保管;

5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车间发生的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保护现场,查明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的意见,报工厂安全部门执行。

八班组长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工厂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教育工人遵章守纪,制止违章行为;

2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3负责组织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清除,并报告上级;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并组织抢救,保护现场,做好记录,参加和协助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4监督、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

5对新员工进行班组安全教育,并保证培训合格方上岗作业;

6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齐,清洁。

九生产工人安全职责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并制止劝阻他人违章作业;

2精心操作,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要交接安全生产情况;

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苗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果断正确处理事故,并及时性如实汇报,保护好现场;

4加强设备维护,保持作业现场整洁,确保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