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费用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1 00:08:00

费用管理论文

费用管理论文篇(1)

成本控制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其事先进行规划、预算和制定系数目标;事中进行指导、限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事后进行评价分析,在总结和改进的基础上,修订和建立新成本目标的一系列活动。简而言之,成本控制是为实现成本管理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6个环节,它的最终目标是力求以较小的耗费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商品流通企业在成本控制的外延上,则更突出的是费用在经营过程中的控制。

(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在企业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润增加;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企业利润更快地增长;在企业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有效地控制利润的下降。因此,企业应该把成本控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成本控制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的重要武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同行业的竞争、企业职工要求提高薪水、改善福利待遇等。企业要想在压力中寻求生存及发展,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措施。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后有了稳固的经营基础,才能有力量去寻求新的发展。

二、国内外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一)国内外企业成本控制的总体现状

目前国内外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的现状:一是国外发达国家的成本控制水平较高,且都形成了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成本(费用)管理模式;二是国内企业成本(费用)控制还在探索和借鉴的进程中,成本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具体来说可细分成: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较高,而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则较低,商品流通类企业又较服务业、施工业等行业略好些;从整体看,越是大型的企业,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就越高;从产权性质来区分的话,上市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最高,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较私营企业水平要略高。

(二)国内外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就国内外企业成本控制的特点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由于受量化的影响,国外成功的成本(费用)控制更多是在工业企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商品流通类及其他类企业则还较欠缺。

2.由于信息化社会发展迅猛,尤其是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使得经营模式打破了传统零售和批发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如何适应新型的如超级市场、企业连锁店、网络销售等营销业务的成本控制问题。

3.对成本(费用)控制的实践还带有地域性、文化性的差异,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较早,随着工业技术的革命,企业管理也经历了几次较重大的创新,并且已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而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经验无法照搬、照抄过来的。

4.我国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阶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经济环境、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等,成本问题并不对企业有太大的影响,因而势必在一定时期不会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探讨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与国际同行竞争也不再隔山隔海,如何发展和壮大自己,是我国许多企业正在探索的问题。一些企业已走出国门,在与世界商业巨子站在同一舞台的同时,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国门打开了,也给我们引进了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这些理论是否适合中国这片土壤,能否在中国生根发芽,还值得我们去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尤其是对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方面理论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曾经提出过有效控制成本的种种途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有效途径:

(一)建立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体系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就其整体结构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成本控制决策系统:该系统负责决策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战略措施。二是成本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和战略目标为指导,制定成本控制计划,行使协调、监督职能,是成本控制主体层次系统的中间层次。三是成本控制执行系统:该系统一方面从已经明确的成本控制责任出发,各具体控制现代企业人财物对象成本和产供销环节成本的成本控制主体(包括各部门、各内部单位和各岗位职工),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战术和措施,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分解到的成本子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各部门、各内部单位的工作特点和生产工艺及成本的形成特点,制定二级成本控制方法,并行使相应的决策、管理职能,以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分解到的成本控制子目标。

(二)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企业内部划分为小核算单位后,相继出现了一些经营实体另立户头,财权分散,出现了开支成本总部负担,盈利留在下属部门,而对下属部门的财务监督力度较软,造成企业效益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必须改革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好扩权、放权与必要集中的关系,将分散的财权收归总部统一管理。为确保这一集中的实现,各单位的核算员必须与原单位(或部门)脱钩,划归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的聘用应由财务部门决定,使核算员能在职权范围内尽职尽责地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三)加强企业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

成本的日常管理,在企业既是一项极其普通的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难以控制到位的工作。成本控制的效果受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执行标准的科学性,贯彻的准确性、普遍性及个案的特殊性等。企业成本的日常管理要根据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责任制,明确企业内部应建立以资金、固定费用、变动成本三大指标为中心的核算、控制、考核体系。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经营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下一年度进行成本预测,并将成本分解落实到各下属单位、部门,加强考核与控制,把下属单位、部门的变动成本和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把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捆绑在一起,作为评分计奖的依据,总部下属各单位、部门应对责任指标进一步分解为产量、质量、消耗、出勤率4项指标下达到下一层,以保证本单位责任指标的完成,月终通过编制责任会计内部报表,反映各单位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以达到事前、事中控制,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健全的物资采购制度,合理的采购分工,科学的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根本保障。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物资采购应实行归口管理。物资采购只有归口物资部门,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打下基础,反之,不实行归口管理,造成多头采购,必然形成管理混乱、成本失控的局面。

2.实行集中批量采购。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要实现控制,首先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能形成批量,有了批量才能争取到生产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才能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3.加强物资采购来源渠道的管理。选择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应坚持“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确定长期的采购供应渠道,建立物资采购来源渠道档案,对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实行动态分析管理,定期评审,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同时还要继续开辟更优的渠道,形成渠道间的竞争,为保证物资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条件。

4.合理制定采购方案。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对需采购的物资,采购部门要依据企业审定的渠道,根据到站情况、运输方式等,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并用采购成本法进行核算,据以确定最佳方案。

(五)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这里所说的闲置资源并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外部和内部本身的闲置资源,如土地、未开发的矿产及自然物,闲置的厂房、仓库以及机器设备等等。这些资源本身具有使用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而废弃不用,使其价值被埋没。如果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将它们合理的经营运作或以较少的资金拥有它们,就会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六)盘活积压商品

商品滞销积压,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商品卖不出去,其价值自然会减损,这时候,及时处理积压商品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件重要事项。积压的商品如果不及时推销出去,便会慢慢地失去市场,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积压商品卖出去,表面看依然是亏损,实际上是把企业因商品积压而造成的亏损降到了最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处理积压商品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成本的节约。

(七)加强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费用管理论文篇(2)

现行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都将研发费用设在管理费用之下,由于集团的财务费用有限,如果研发费用多了就会导致管理费用过多,进而突破集团的财务预算,税务机关也会因此对企业加大重视程度,这些限制使得将研发费用作为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就有些不合适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研发费用设置一级科目,采用类的费用核算方法计算二级科目,将研发项目作为三级科目设置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改革措施可使研发费用核算体系更加科学化,所有的研发费用也能适时结平,无论是对会计核算还是企业受益都是大有裨益的。这样的核算机制也同时归集了项目的研发费用,给日后的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二)构建规范的“研发费用”辅助账

从本质上讲,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新订的《办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口径也有很多不同。站在专业的角度来说,企业将研发费用作为一级会计科目也有很大的困难。这时,企业就应该将注意力重点放在建立辅助账上,建立的时候力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做到规范化、合理化、清晰化。

(三)“研发费用”一级核算与辅助账相结合

如果企业通过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将研发费用合理的归集,这时就可以尝试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重点注意研发费用的合理性。

二、企业在研发费用归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国科发火(〔2008〕362号)[4],企业需要归集包括直接投入的费用、参与人员的工资、设备折旧费用这些直接的费用,同时也需要对那些包括无形资产和长期摊销费用、调整装备的费用、关于设计的各项费用、外部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在内的间接费用进行归集。归集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直接投入:指的是为购买与项目研究开发直接相关的产品投入,也可以是为制造项目试验品、模型、样本或者对项目成果进行检测等所进行的各项花费。装备调试费:计算时要扣除由批量生产所产生的费用。设计费用:也可以包括那些以书本费、翻译费为代表的直接相关费用。其他费用:其他费用的总值要小于总研究费用的10%,其他费用也可以包括维护专利的费用,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委外费用:计算时要根据实际发生费用的80%,经过申请,委托方亦可进行加计扣除操作。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折旧也可以包括研究开发项目的再用建筑物。无形资产摊销:其内容包括以专利或非专利为代表的各项无形资产的摊销费。人员人工:所谓的人员人工指的就是在职天数不小于183天的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人员(除兼职人员)的一整年的薪金。要想更好地维持企业的高新资质,就需要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工作。那些来年要进行高新复审的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进行规整(包括研发项目以及费用的归集)以提高通过高新复审的可能性。

三、企业在研发费用调整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一)与已申报研发费用数据的统一性

税务机关要求企业在汇算清缴时提供研发费用明细表,这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2009][5]第203号)文件的公告执行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已经按照相关规定报送了研究开发费用的相关资料。企业在对高新技术研发费用的复审调整时,应该注意此前提交的申报数据,否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稽核综部门会对出现异常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核查,对于之前已经加计扣除的企业不能自行调整,重复扣除应缴税款,所以,高新技术企业调整扣除的空间十分有限,应谨慎操作。企业每月都需要向税务局报送上月的税务资料,高新企业也不例外,在税务会计的实际操作中,不仅月月申报,而且还有季报和年报,对于报送的知识产权,生产总值还有研究开发费用都需要先备案审查通过后,企业才能享受优惠政策,所以,企业自行调整不能背离已经上报备案的数据资料。

(二)研发费用的调整应与研发项目、知识产权等

要素统筹考虑财务数据的关联性十分紧密,不是简单的一个数据的调整,在企业内部复查调整研发费用和研发项目时,应关注整体数据的平衡性,注意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知识产权的摊销需要在无形资产科目下调整。此外,对于数额巨大的大型项目,应该分成小项体现,明细清晰,分拆得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操作,不能简单的平均分配。

(三)跨期研发项目费用的问题

企业的研发项目通常都包括两种:当年完结的和跨年度的,跨年度的研发项目在核算研发费用时,应密切关注研发费用预算与研发项目验收报告,以合理分摊各年度的研发费用。研发项目的建成期限一般都不可能在一个会计年度完成,所以就存在对当年完成的研发项目进行结转和跨年度的研发项目进行结转。而研发费用在跨年度结转时需要重点研读预算报告和验收单,争取做到最优合理摊销,避免后期调整,消耗财力和人力。

四、企业复审中加强研发项目和费用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不仅是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和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对研发费用管理是重中之重。研发项目从立项开始就应该进入严格的监控管理,各部门之间应该积极配合,对于各项目的实施,分工合作,相互协调,跟进项目的监管,共同促进新项目的完结,这是企业凝聚力的表现。例如,对于项目的主要负责部门应该以月为单位,组织公司的其他部门进行集体汇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团队的力量能够更有效的促成项目的完成。通过集体研究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来,而且可以相互监督,增强了企业文化的人文效果,使员工更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及时详尽地披露研发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对研发费用进行及时的专项披露,做到有效的内部控制,让需要了解企业信息的人员通过及时的报告披露得到企业信息。财务报表是披露会计信息的有效载体,项目的研发费用可以在附注中详尽披露。如果对相应领域的情况非常了解,也可以描述相关领域的研况,以及其他企业的研发项目现状。

费用管理论文篇(3)

一是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建成反映灵敏的“一个中心、三级执法”行政执法机制。即地市局“”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区县分局“”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基层工商所“”消费者申诉举报站三级上下联动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机制。对消费者的申诉举报,除由中心处置外,其他按程序逐级向下级布置,下级处理结果向上逐级反馈。不管哪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接到消费者申诉举报时,都必须坚持“有诉必接、有假必打、有难必帮、有案必查”的原则,做到“受理快、出动快、移送快、查处快”,切实解决好消费者的每一个申诉举报。

二是建立制度,形成工商部门内部相互协作的分流机制。通过建立消费者申诉举报处理制度,把“巧”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接到的经济违法案件线索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的公平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企业个体监管、商标广告管理等职能机构分流有关案件,形成内部相互协作的机制,体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的整体合力。

三是在当地党政领导下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巧”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与质监、物价、卫生、农业、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相互移交案件,共同处理好消费者的申诉举报。

四是在商业企业、商业街、重点市场设立巧”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形成企业自律机制。在商业企业、商业街、重点市场设立“巧”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便于经营者先行与消费者协商解决纠纷,解决不了的再移送到“巧”申诉举报中心解决,有利于加强企业自律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是在城市和农村乡镇居委会和村委会建立“”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点,形成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便进一步解决消费者就近投诉的问题二建立企业打假维权网络,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打假必须规范化、制度化。一是摸清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网络成员企业档案。二是建立走访制度,定期走访人网企业、获取企业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制度。不断探讨“打假保名优”的措施和办法,提高企业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四是建立案件备案、督办、协办制度。打假维权企业及时把自己被侵犯的行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汇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立即组织力量查处,及时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五是强化日常巡查责任制。一方面加强对本地和外地入网企业商品的监控另一方面要求经营者把好进货关、仓储关、上柜关和销售关同时邀请名优企业的技术员讲解。

二、强化打假治劣整治工作,及时有效遏制违法行为

一是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建议立法机构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不适应部分进行修改和补充。一方面丰富行政执法手段,规定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如对假冒伪劣商品及用于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进行扣留、封存,对违法主体银行款项进行查询和冻结等。另一方面,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从法律上提高经济处罚的起限度,特别是惩罚性的罚款,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人的追究不能仅限于其承受的程度,要严惩重罚,最大限度地增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成本和风险。另外,要针对目前打假条文分散于多部法律法规、不利于执法的现状,尽快制定具有全国性效能、统一规范的打假专门法律,弥补现行各法中的矛盾、缺陷,科学地界定“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并考虑加人抵赖、抗拒行政惩罚的违法当事人课以限制人身自由、强制劳动等内容。

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打假合力。目前承担打假治劣任务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先后实行了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有效遏制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行政执法力度明显增强,从横向体制看,现行打假执法部门分别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由于法律规定有交叉,职责分工不同,分散了执法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实践中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协调联系,既借助其对违法行为人拘查、扣留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手段,尽快打开案件的突破口,又能及时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加强对违法分子刑事责任的追究,克服以罚代刑、打假不力的弊端另一方面要与质检、药检、卫生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区别职能交叉的情况,对以工商部门为主的工作做到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对于有主管部门负责,需要工商部门配合的工作,则积极参与、大力协助。

三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第一,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加大源头的治理力度。制假者和售假者分别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源”和“流”,在流通领域中“断流”,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堵住“源头”,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开展对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商品”的执法行动。集中力量严厉查处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大要案,有力地震慑违法分子‘第二,要把好“市场关”,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严把市场准人关,对各类市场主体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健全市场准人和退出机制,取缔无照经营等不法经营活动。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市场检查力度。对在市场巡查和商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违法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查处,加强日常监管。建立市场经营主体信用监督制度,对市场经营主体实施重点监管。严格规范市场经营主体的行为,指导、监督市场经营主体建立进货索票证制度,严格出库、上柜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售后服务制度。健全消费争议处理制度等,真正做到商品来源清、流向明、承诺兑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口第三,要打帮结合,化劣为优。打假治劣不能只停留在“打”字上,特别是物产资源丰富生产技术落后的地区,最根本的是要强化“打”后服务,从财力、技术上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创优。如果只打不帮,把目标定在停产上,只能治表不能治本,不仅使当地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发展企业和搞活经济,还会引起严重的对立情绪,一有机会就会刮回潮风,使打假治劣工作陷人“按下葫芦起来瓢”的被动局面。

费用管理论文篇(4)

乌鲁木齐地区室外气候特点是:1、夏季空调系统运行时间不长(最热月平均温度23.5℃)、冷负荷相对不是很大,室外空气干燥(最热月14时平均室外相对湿度31%),每天昼夜温差较大,没有新风冷负荷(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WS=18.5℃);2、冬季属严寒地区,空调系统运行时间长(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177天),热负荷较大,尤其是新风负荷较大(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27℃)。因此,乌鲁木齐地区的空调系统设计选用就应特别关注冬季经济使用情况。由于各地气侯特点、能源特性及其价格、空调制冷系统自身特性的不同等,不同冷源空调系统在不同地方使用,它们的运行费用是不一样。相对于某地一个确切的工程,可以有多种系统选择,但是只有经过具体计算、比较、分析才能为此工程选出最恰当的系统。这是许多用户最为关心的,是一个工程好坏的关健。

1、设计条件与依据

1.1、乌鲁木齐某商业建筑物:面积10000.0m2,商场内共有人员4500.0人(0.45人/m2)。

1.2、乌鲁木齐夏室外空调空气参数:(1)、夏季:干球温度34.1℃,湿球温度18.5℃,

含湿量:8.4g/kg,室外空气焓值56kj/kg.;

(2)、冬季:干球温度-27℃,相对湿度80%,

室外空气焓值-26.6kj/kg。

1.3、室内空气状态参数:(1)、夏季:tn=25℃,ф=55%,in=56.6kj/kg;

(2)、冬季:tn=22℃,ф=40%,in=40.8kj/kg。

1.4、夏季:冷负荷指标120w/m2,冷负荷1200kw,含湿量:0.3g/kg,

湿负荷:736kg/h,热湿比:ε=5870.0kj/kg;

冬季:围护结构热负荷指标80w/m2,围护结构热负荷:800kw

(不包括新风负荷),湿负荷:600.0kg/h,

热湿比:ε=-4800.0kj/kg。

1.5、热媒供回水温度:夏季:7~12℃,冬季:60~50℃。

1.6、夏季空调系统为全新风全空气系统,冬季时,空调系统为全空气系统,

其中新风量占总风量15%,305000*0.15=45750(m3/h),对应新风负荷748.9kw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也一样)。

1.7、天然气低位发热量8600kcal/m3,乌市天然气价:1.34元/m3。

1.8、乌市用水价格:商业用水2.33元/立方米;办公、民用、工业用水1.53元/立方米。

1.9、乌市商业电价::高峰:0.801元/度,平段:0.535元/度,低谷:0.272元/度;商业营业时间按:

10.00~22.00,12个小时计算;目前,商业使用实际电价应为:0.560元/度;

办公电价::高峰:0.536元/度,平段:0.362元/度,低谷:0.189元/度;

目前,办公用实际电价应为:0.420元/度。

1.10、乌市城市采暖费::22.00元/m2。

1.11、系统补水泵影响较小,其能耗忽略不计;系统漏水量按循环水量的0.5%计。

12、地源热泵制冷系统水井井深50米。

2、夏季设计工况

由于,夏季室内外空气的焓值基本相等,采用100%的室外新风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有利于室内空气品质改善。在I——d图上(略),空气处理过程是:等湿降温——绝热加湿。通过计算,对于机械制冷空调系统:送风状态是:温度to=14.5℃,焓值io=38.3kj/kg,含湿量do=9.3g/kg,总送风量为:L=300000m3/h,直接加湿量:508.3kg/h,可选择6台50000m3/h的空调机组负责送风;冷水机组选择2台,每台制冷量:600kw。对于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间冷效率(IEC)按65%计,送风状态达到:to=16.9℃,io=45.5kj/kg(由于室内湿度大,直冷效率(DEC)80%既可),含湿量:do=10.1g/kg,相应的总送风量为:L=464000m3/h,直接加湿量:720.0kg/h,选择6台80000m3/h空调机组负责送风。

夏季各制冷空调系统耗能、耗气、耗水计算结果表一

耗能、耗水

系统

耗电量

(kw)

耗气量

(m3/h)

耗水量

(kg/h)

电制冷空调系统

冷水机组

118*2

空调机组

22*6

760

水泵、冷却塔

5.5*2+15*2+15*2

1150+2200

小计

439

4112

直燃式制冷空调系统

直燃式冷水机组

4*2

45.3*2

空调机组

22*6

760

水泵、冷却塔

15*2+15*2+5.5*2

1380+2200

小计

211

90.6

3656

地源热泵制冷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制冷机组

143*2

空调机组

22*6

760

冷水泵、冷却水

提升泵

24*2+11*2

800+900

小计

488

2460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送风机

30*6

二次风风机

5.5*6

循环水泵

(1.1+1.5)*6

1080+2400

小计

228.6

3480

夏季设计计算结果一览表表二

结果

系统

总耗电量(元/h)

天然气

总耗量

(元/h)

总耗水量

(元/h)

总耗电、

气、水耗费用(元/h)

四种系统

之间关系

方案

1

电制冷空调

系统

245.8

9.6

255.4

1.0

方案2

直燃式制冷空调系统

118.2

121.4

8.5

248.1

0.97

方案3

地源热泵制冷空调

系统

273.3

5.7

279.0

1.10

方案4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

系统

128.0

8.1

136.1

0.53

3、夏季设计工况下结论

3.1、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电制冷空调系统电耗占总成本98%,水耗只占2%。而在电耗中:冷水机组电耗占53.8%,水系统设备电耗占16.2%,空气处理机组电耗占30%。

3.2、对直燃式制冷空调系统:按当前各种能源价格,系统电耗占总成本52.6%,天然气占总成本45.3%,水耗只占2.1%。而在电耗中:直燃式冷水机组电耗占3.9%,水系统设备电耗占33.6%,空气处理机组电耗占62.5%。

3.3、地源热泵制冷空调系统: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系统电耗占总成本98.3%,水耗只占1.7%。而在电耗中:冷水机组电耗占58.6%,水系统设备电耗占14.3%,空气处理机组电耗占27.0%。虽然,热泵机组耗电占系统较大比重;但地下水位不能太深(H≤60米),否则会对系统电耗影响较大,因为N=kQH,如:某工程井深280米,比设计井深大5倍,则对应深井泵的总能耗将增加约200kw,水系统设备电耗占总系统电耗也大幅增加24%,。此外,考虑深水井的造价较高(一般650元/米左右),工程上往往只打一口取水井,这样冷却水提升泵只设一台,热泵机组也应设一台,不然如设二台热泵机组,部分负荷时,运行一台热泵机组工作,匹配的冷却水提升泵能耗会过大。

3.4、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是几种空调系统中运行费用最经济的一种,这是其利用天然冷源的机理决定的。主要运行成本也是电耗,占96.4%。

3.5、在电制冷与直燃式机械制冷空调方式对比中,电价和气价不同决定了二种制冷空调方式运行费用的高低。经推导可得出电价气价关系为:X=2.9Y,比如:当气价为:X=1.34元/m3时,电价为:Y=1.34/2.9=0.46元/度,二种制冷空调方式的运行费用相当,如电价高于0.46元/度,则电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就会高于直燃式机械制冷空调。

4、冬季运行费用

依据上述设计条件,空调系统冬、夏季送风量相同,L=305000m3/h,仍由6台50800m3/h的空调机组负责送风;冬季新风量占总风量15%,新风量45750(m3/h),新风负荷748.9kw,围护结构热负荷:800kw,总空调热负荷1548.9kw湿负荷:600.0kg/h,热湿比:

ε=-4800.0kj/kg。在I——d图上(略),空气处理过程是:新风予热——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再热。送风状态是:温度to=34.7℃,焓值io=51.7kj/kg,含湿量do=6.5g/kg。对于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其送风量为:L=432000m3/h,由6台72000m3/h空调机组负责送风,经计算:送风状态为:送风温度to=31.3℃,焓io=49.3kj/kg,含湿量do=7.1g/kg。热水循环流量:133.2m3/h。

冬季各制冷空调系统耗能、耗水计算结果表三

系统

供热

方式

耗能、耗水设备

耗电量

(kw)

耗气量

(m3/h)

耗水量

(kg/h)

备注

电制冷空调系统

城市集中供热

换热器、二次水

水处理、水泵

500

一次水未能耗考虑

空调机组

22*6+0.55*6

160

小计

135.3

660.0

燃气炉自供热

燃气炉

1.5*2

88*2

水处理、循环水泵

7.5*2+2.2*0.3

+1.5*0.2

500

空调机组

22*6+0.55*6

160

小计

154.3

176

660.0

直燃式空调系统

高发加大直燃机组供热

直燃式冷水机组

4.0*2

93*2

空调机组

22*6+0.55*6

160

水处理、循环水泵

7.5*2+2.2*0.3

+1.5*0.2

500

小计

159.3

186

660.0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机组供热

地源热泵制冷机组

220*2

空调机组

22*6+0.55*6

160

冷水泵、冷却水

提升泵

24*2+7.5*2

900

小计

638.3

1060.0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城市集中供热

送风机

15.0*2*6

循环水泵

0.75*6

200

直接加湿

换热器、二次水水处理、水泵

500

小计

184.5

700.0

燃气炉自供热

燃气炉

1.5*2

88*2

水处理、循环水泵

7.5*2+2.2*0.3

+1.5*0.2

600

空调机组

15*2*6+0.75*6

200

小计

238.5

176.0

800.0

冬季各系统一小时运行费用的结果表四

参数

系统

供热

方式

总耗

电量

(元/h)

天然气

总耗量(元/h)

总耗水量

(元/h)

总耗电、气、水耗用

(元/h)

四种系统

之间关系

电制冷空调系统

集中

供热

75.8

1.53

77.9+1.53+101.9=179.2

1.0

燃气

供热

86.4

235.8

1.53

323.7

1.81

直燃式制冷空调系统

高发加大直燃机组

供热

89.4

249.2

1.53

340.1

1.90

地源热泵制冷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机组供热

357.4

2.47

360.0

2.01

二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集中

供热

103.3

1.63

103.3+1.63+101.9=206.8

1.15

燃气

供热

133.6

235.8

1.86

371.2

2.07

注:集中供热按城市采暖费22.0元/m2标准计算(空调用热与采暖用热价格暂定一样),这包括了锅炉房一、二次水泵耗能,燃煤、人工、维修等总费用;一个采暖期180天(每天12小时),折合到本建筑每小时费用101.9元/h。

5、冬季设计工况下的结果

5.1、冬季各系统运行时费用相差较大,这对采暖期长,能耗大的寒冷地区特别重要;从表四可以得出:冬季在乌鲁木齐除采用城市集中供热外(不考虑热贴),其它任何空调系统在采用以天燃气为主要热源供热或地源热泵机组方式供热都很不经济,所以应避免采用。

5.2、冬季新风量虽然占总送风量不大,但空调机组在对其加热、加湿过程中能耗确很大,在采用集中供热的空调系统中,新风负荷约占总负荷50%,其运行费用也占总费用50%左右,所以设计时对冬季新风是否采用、采用多少应特别注意。如:在直燃式空调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有些设计中,设计人为了满足全年负荷要求,就以冬季这二种机组的额定出力选择设备,其结果必然是出投资增大,冬季系统运行费用高,夏季系统长年在部分负荷情况下运行,对即机组不利,运行也不经济,是应禁止选择的设计方案。

5.3、在不考虑一次用水情况下,水的损耗占总费用不到1%;在采用集中供热的空调系统中,集中供热费用是固定不变的,空调机组能耗约占50%左右。

6、全年设计工况下的结果

6.1、在现有收费条件下,用城市集中供热是冬季空调系统的最经济用热方式。

6.2、使用天然蒸发冷却冷源空调系统——方案4是夏季各类空调系统中最为经济的系统,冬季使用城市集中供热也较经济。

6.3、夏季使用常规典型的螺杆式电制冷空调系统——方案1,在设计工况下其运行费用是方案4的一倍,冬季应使用城市集中供热供热。

6.4、夏季使用直燃型溴化锂制冷空调系统——方案2,其运行费用与方案1相当,冬季不应时用直燃机供热。

6.5、由于冬季热负荷较大,再使用地源热泵供热相对就很不合理,夏季使用地热水源热泵——方案3供冷是否经济,主要取决于地下水水位或井深。

事实上,选择何种方式的制冷空调系统对一项工程不仅重要,而且相当复杂;除了应进行经济分析比较外,还必须考虑到一次投资、人员成本、技术上可靠合理、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设备的使用与维修、自动化管理与调节、设备和管道占用场地和空间情况、对环境影响等。只有全面掌握有关信息,分析比较后才能得出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DavidM.Elovitz,P.E.SelectingtheRightHVACSystem.ASHRAEJournal.2002,44(1):24-30;

李树林.“中央空调冷源选择的热经济学分析及比较”.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会论文集.792-795;

费用管理论文篇(5)

(二)编制费用预算。主要包括费用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编制方法。费用预算编制程序主要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三种类型。预算编制方法按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可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按预算期的时间特征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三)费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费用预算控制与费用预算执行是密切相关的,对费用预算执行的控制可从授权控制、反馈控制和调整控制等方面进行。

(四)费用预算差异分析与调整。费用预算差异分析是企业将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与其标准、目标来对比分析,从而确定差异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费用预算调整是经审批的费用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而改变原费用预算安排而导致原审批费用预算总额失衡。

(五)费用预算考评。费用预算考评指企业对费用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实际效果的考核和评价。费用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二、费用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

(一)费用预算管理制度的优势。费用预算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推动企业制定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明确企业近期发展目标。费用预算本身就是对企业某一阶段的生产经营活动费用的一种预期。费用预算管理主要基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控制和现金收支的预测,而编制出企业的各项费用预算,并根据预测出的费用预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

2、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并能优化企业营业费用资源配置。费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预算管理的重要形式,始终立足于全面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费用预算管理讲究联合管理与联合行动,能优化企业营业费用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了企业经营绩效。

3、有利于强化公司员工责任意识,做到权、责、利分明。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只有公司员工的责任意识强,员工之间权、责、利分明,才能提高费用预算效率,从而实现企业预算最终目标的有利保证。

4、能够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出判断,从而使企业业绩标准科学化。以费用预算计划作为考核标准,通过费用核算提供准确数据,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出判断,落实责任归属,有利于考核的准确、客观的实现,从而使企业业绩标准科学化。

5、有利于培养员工的预算意识,从而促使预算管理变成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

(二)费用预算管理制度的劣势。费用预算管理也有其局限性,费用预算是在预算期前经编制而获得通过的,环境变化会对预算的执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费用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它还是不能替代企业管理的全部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端:

1、不能真正保证费用预算的执行与控制。费用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是费用预算目标能否实现的重中之重。有时即使费用预算的编制符合科学,也很合理,但是若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和控制措施加以保证,就难以实现费用预算目标。主要的原因费用预算执行力度不够、费用预算指标分解细化度不高以及费用预算执行的审批流程不规范。

2、费用预算管理涉及范围太广,内容太深。费用预算管理的内容往往全面的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与过程当中,往往具有内涵深、范围广的特点,这就导致很多企业难以掌握其要点。

3、费用预算管理允许全民参与管理,层次太多、链条过长。费用预算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直接相关,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共同参与,所以费用预算管理是一种全民参与的管理。其次,企业组织架构的多层性以及链性结构也导致了费用预算管理的多层性以及链条性。这就导致了不是高级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组织和推动就可以做好费用预算管理,而是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共同积极地参与导致其过程的复杂性。

费用管理论文篇(6)

二、新费用的构成,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有帮助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成本控制向来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多种原因影响工程的顺利完成。例如,施工管理方面存在多种因素以及施工现场等等,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工程建设的成本进行明确的规定,另外工程建设的预算与财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导致在财务方面缺乏一定的标准的去实施。在分析工程盈亏的过程中不能具体准确。在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为保证能够有效的实行。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一,从会计人员看来,材料费用就包括了运杂费、买价。运输途中所需要的费用,采购材料的保管费、物资购入的负担税金、入库之前的保管费等等。对此,心的费用项目在材料检验的过程中需要的检验费用也不相同,这些都与会计具有紧密的联系。第二,依据国家标准的各项保障费用,需要运用于社会保障的费用。将此项费用与工人的工资基数进行必要的提算,有主要会计人员的对财务的核算,保证财务的每一笔费用用在明处。使得会计实务中的管理费用科目可以更好的核算“间接费—规费”;财务费用科目核算“间接费—企业管理费—财务费”;会计实务中的制造费用科目核算“间接费—其他几项费用”。如此有利于建筑安装费用与财务组成费用的完好衔接。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财政部门在考核财政的过程中贴近实际工程建设,才有助于经营部门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工程的建设有更好的把握。这样还有助于经营部门提高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

三、新的组价方式跟工程量清单计价也有了一定的衔接

在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不断的新的文件对工程承包的计价管理的办法进行了相应的规定。现如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关于承包价格的计算主要被分为工料计价以及综合单价。这两种计价方法就是当前工程承包价格两项内容。同时,由于综合单价与清单中的综合计价有些类似的地方,导致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容易遭受到忽视。因而在工程计价的过程中需要对此注意区别。同时不同的区域对工程计价的方式与组成内容也不相同。唯有区分其中的计价组成才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工程承包计价中。有文件已经对“工程实体”和“非工程实体”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种区分方法与工程清单计价计算的规则相同。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应用这种计价方法就需要对工程的人力资源、施工工艺、施工图纸劳动力水平、物资资源以及劳动力所掌握的技术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进而依据自己的建设工程的经验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定额方案。当然,建安费用中的计算程序部分的综合单价与工程清单单价是有区别的。建安费中的部分费用只与取费基数有关,其变化的也只有基数而已。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工程建设的费用应当有一个必要的了解,依据租价方式与工程量进行清单计算。

费用管理论文篇(7)

二、企业销售管理中的物流工作及物流费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思路落后,不能从总体上控制物流费用

当今,部分企业物流管理思路落后,认为企业销售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工作仅仅是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及交付管理,只要做好这几项工作不出差错就行了。没有考虑到如何整合各项物流工作,降低物流费用,同时缩短物流时间,尽快将企业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

2.销售部门与物流部门没有协调管理,无法协同控制物流费用

在企业中,销售管理人员与物流管理人员各自分工按部就班,两个部门之间没有就如何促进销售、控制物流费用、降低总体销售费用等工作进行很好沟通协调。比如,销售人员有时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将货物尽快交付,不管货量大小以及交货时限,一律要求物流进行快递送货或者加急送货,这样销售工作是完成了,但是物流费用也上升了;物流人员也可能为了降低物流费用,一定要等到货量达到一定时才发货,这样交付到客户的时间就被延长,导致客户投诉甚至拒收退货,给公司销售造成负面影响。

3.物流部门内没有进行整体管理,物流费用无法有效控制

许多企业由于产销量大,在总部之外设立了若干分支机构,相应分支机构下也设了物流管理人员。因为总公司物流和分支机构物流分属于总公司和分支机构,总公司物流没有直接权力直接管理分支机构物流,只能在业务上指导,这两段物流工作没有直接整合,无法发挥总体上更大的作用。

4.物流服务项目没有细分,物流费用不能准确核算

许多企业中,物流管理部门没有对公司销售配送需求进行细致的调查,也没有对市场上物流服务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物流供应商谈判物流合同时,没有细化物流服务项目和计费标准,导致合作中许多物流服务不能明确界定,费用不能明确计算,核算相对笼统,物流费用控制就更不必说了。根据目前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报表中反映的物流成本只是总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成本与其他费用混杂在一起,所反映出的物流成本只是冰山一角,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局限性造成的,但却是使企业管理者无法把握企业实际物流成本水平,有效控制更是无从谈起。

5.物流管理人员管理知识有限,物流费用控制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中,物流管理人员是从仓储部门、发货运输管理部门等人员直接转为销售管理中的物流人员,现代物流管理的知识不足,没有物流总体费用意识。企业也没有进行对开展销售管理中的物流工作进行专项培训提升。这样,企业销售管理中物流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开展,物流费用控制也难以全面开展。

三、企业销售管理中的物流费用控制的对策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要想让企业销售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降低企业销售管理中的物流费用,就必须要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创新,切实有效提升物流服务和有效控制物流费用。笔者就企业销售管理中的物流费用控制提出如下创新对策。

1.改进物流管理思路,从总体上控制物流费用

企业对于销售管理中的物流管理工作(主要涵盖成品仓储、干线发货、二次配送、客户退货返回等)应从总体整合,寻求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由于从总体将业务量承包给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再通过与其获得的其他物流业务再整合,给予企业比较合理优惠的各项物流服务单价,从总体上控制单位物流价格,降低物流费用。

2.销售与物流部门协同降低物流费用

企业的销售部门与物流部门就工作交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协作进行沟通,达成实现两个部门目标的管理标准。主要有:销售部门制定紧急送货及普通送货的总量控制及考核目标,通过提前与客户达成订货意向,选择普通送货,降低物流费用;物流部门要求第三方物流尽可能开通直接送货线路,减少经过企业在分支机构设立周转库中转的运输量,减少环节,降低物流费用;物流部门要求销售部门在设立分支机构时,合理设立分支机构周转库。在满足销售的情况下,减少分支机构周转库在库量,减少仓库租用面积,降低物流费用;由于物流存在最低起运价,销售与物流部门共同商定客户直送最低起运数量,销售人员取得订单货量不得低于该数量,合理降低物流费用。

3.实现物流整体管理,有效控制物流费用

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中的物流人员,原来其管理都由分支机构进行,总部物流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应改为业务工作管理、考评由总部物流部门统一进行,分支机构物流费用预算及控制纳入企业总部物流统一管理,从总体上严格控制物流费用。分支机构物流人员应做到减少分支机构在库量,减少从周转库发货给客户的数量,改由从企业总仓直发给客户,减少货物中转环节及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

4.物流服务项目细分管理,准确核算及控制物流费用

由于销售活动中的物流送货种类多,必须通过细致调查,充分调研后与第三方物流谈判,与其达成每项物流服务单价。如干线运输单价,每个地点仓储单价,二次配送单价(如城区、15-50公里、50-100公里、100-300公里等等),一趟运输多点送货计费单价,送货返程带货返库价格,加急费用等,以及每项物流项目的服务时限。产生的物流费用就能明确核算及控制。

5.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从原来财务成本中分离出属于物流成本范畴的内容,切实掌握物流系统的成本,可以把物流成本分别按运费、保管费、包装材料费、企业内部配送费、人事费、物流管理费等支付形态记账。或者按功能分别包装、配送、保管、搬运、信息、物流管理等功能计算企业物流费用。

6.引进物流管理人才,增强物流费用控制意识

离开了现代物流就没有真正的服务质量,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而这些都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物流从业人员来实现。企业发展物流和控制物流成本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迅速提升品牌形象,赢取市场消费者赞赏,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引进相关人才,对现有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企业销售管理中物流管理的水平,增强物流费用控制意识,更好地为企业销售服务。

费用管理论文篇(8)

2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电费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新形势下,要先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需要从电网运用实际情况以及电费信用风险实际开始入手分析,真正体现使用价值与管理价值,正确、及时、动态地反映电费风险管理水平。这一指标体系需要遵守两方面的规则:(1)指标效度,也就是指标的有效性,指的是指标概念与反映内容的一致性;(2)指标信度,也就是指标的可靠性,指的是多次重复观测指标结果的一致性。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平均收款率、按期收款率以及逾期账款等内容。具体分析如下:(1)按期收款率:指的是在电费周期阶段内的电费回收效率,(2)平均收款天数:指的是从电费开始记账第一天到客户实际缴纳电费的时间。比值越小,电费收取速度就越快,用公式表示:。Ri为电费记账日期;Pi为客户实际缴费日期;n为客户数;(3)平均收款期。指的是从取得电费应收权利到实际电费收回时间。比值越小,账款流通速度就越快。平均收款期,集中反映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效率,也是现阶段,电力企业最常用的指标之一。(4)平均欠款时间。表示截止缴费日期到客户实际缴纳电费日期。比值越小,客户欠款时间就越短。

3管理绩效评价方式

3.1选择评价方式现阶段,通常选择的绩效评价方式有多目标规划法、综合指数法以及核心指标法。核心指标法比较容易操作、简便,但是无法有效全面地衡量风险管理绩效。综合指数法对于各个指标体系评价比较全面,但是,在权重选择方面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与主观性,缺乏科学性。与此同时,在确定某项指标时,通过采用多目标规划的方式,带有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在本文研究中,提出了智能权重方式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方式,在积极引入矩形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智能综合评价方式,对于电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的绩效管理。

3.2积极构造模糊的评价矩阵假设有n个评价指标,构成了m个指标样本{x(i,j)\i=1,2n;j=1,2,m},每一个(i,j)的x值均是非负数。要想更好地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模糊矩阵,进而消除量纲效应,进一步提高建模的可比性与通用性,需要对{x(i,j)}进行标准处理。3.3绩效评价模型把U={u1,u2,u3um}定位为m个不同等级,例如,可以将U定义为{较差,差,普通,好,很好}等级。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wi与相对隶属度值r(i,j)累加,可得模糊智能综合评价指标值z(j)。

费用管理论文篇(9)

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建议

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费用会计计算问题,采取如下建议可能会有成效:首先对于安全生产费用的相关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由于现行的一些政策只是要求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核算,而对具体的安全生产费用的分类并不明确,这就导致了在计算安全生产费用时,一些相对模糊的项目,如维修费、煤矿生产后期处理费用等相关内容不知道是否应该计算在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应为应该,而有的人则觉得不应该,这些都不应该有某一个人说了算,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应该将需要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先上税,后扣除,因为这部分费用不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理应先上税后扣除,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出于对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情况考虑,可以直接在税前扣除。关于这个问题除了在2009年国税局的领导给过相关的解答后,没有明确的表示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所以应该颁布新的政策,明确指出如何进行处理不同情况的扣除问题。还有,应该完善计提折旧的计算方法,应该对折旧的项目进行单独记录,最会进行统计,以便会计对公司财务进行结算时有明确的账目可查,而不是像以往的政策中要求的那样,一次性折旧,以后便不再提及。

费用管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80-01

我国对科学研究事业加大了关注度并且加大了投入经费的力度。因为高校内的科研组织是我国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现在及未来的时间里由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规模会变得越来越大,规模扩大的同时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不是一直处于单一的状态,一定会向多元化转变,科研经费数额的也会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事务和程序也就变得复杂,高校如何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现在一些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到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了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了种种的问题,例如科研经费任意挪用、浪费等,这些问题非常严重影响了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因此,在科研经费管理出现问题的高校必须正确认识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正确使用科研经费。

1 科研经费的定义及其基础应用理论

1.1 科研经费的定义

科研经费是指应用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需要支出的费用。在进行科研活动中所应用的人力资本和各种物质资料的费用是科研经费,在科研活动中还需要专业的科研仪器来得到精确的数据,这些设备购置费也属于科研经费,实验时应用的实验材料及试制费,科研经费还包括科研业务费和其他管理费用等。想要把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到迅速和稳定发展,就必须有科研经费的支持,因此可以说科研经费是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活动的物质前提条件,科研经费的正确使用能够保障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更能够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研经费一般是由政府、企业、基金会等单位组织通过委托的方式或者是通过对申请报告的筛选来决定科研项目的承接单位,然后根据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用来解决特定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1.2 科研经费管理中所应用的理论

文章主要简述科研经费管理中应用的三个理论。第一个理论是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这个理论是指在已经制定的目标指导下,对单位组织将要举行的活动和活动使用的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的预测,并在执行预测的过程中监控,然后把实际财务情况与制定的目标预算做对比,最后以最大程度地去实现已经制定好的目标。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是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重要应用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让高校的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在参与科研工作过程中拥有一份成本和效率意识,降低科研经费浪费使用。正确地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理论还可以让科研机构组织能够达到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目标和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综合水平。第二个理论是激励理论,影响科研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外在元素有很多,如科研单位的政策、工作管理制度、工资水平、工作环境等。因此高校在科研经费合理健全的情况下应该应用激励理论去充分调动每一个科研人员的在进行科研工作中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能够争取在最短时间里完成更多的科研任务。第三个理论是协同理论,它是指系统各部分要素之间的协作,通过协同合作系统各个部分会出现新的有序结构,这样系统整体就会有良好完整的运作。在高校科研经费在管理工作进行中,各个科研和管理部门都应该进行协同工作,协同理论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掌握经费的使用情况,大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尽量去避免经费的挪用和浪费。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和制度的不完善,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和合理有效的监督措施。一些高校并没有将科研经费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就导致了高校科研经费的负责人挪用等违法现象。因为国家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以高校所提供的决算报告为标准,有时候并没有对高校所提交的报告进行详细的审核,导致了一些高校的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中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文章针对科研高校科研经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高校想要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抓好对科研经费科学的监督工作。因此国家可以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制度则去保证科研经费监督实现规范化,还去应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各高校实情的完整的监督体系,保证科研学者和管理者去合法、合理使用科研经费。二是要建立起健全的高校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制度,合理地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的评价机制。高校应该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提升高校科研水平,这样国家的科技才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科研管理工作是我国各所高校管理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肩负着重要管理责任,其工作内容是对高校科研工作进行计划和科研管理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科研管理工作对高校的科研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把我国发展成科技型强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管理工作中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指该校对所进行的科研活动中经费的支出等过程的管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因为近些年来高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呈现出了增长的趋势。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科研经费是一所高校能够顺利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对科研的实施与科研成果的实现起着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双琴.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1.

费用管理论文篇(11)

当前,我国财政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36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增长了2.6倍。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也增长迅速,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97.3亿元,增长了1.5倍。从微观角度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在20-50万,2011年的资助额度在50-80万;年度一般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是7万,而2011年的资助额度是15万,可见项目资助额度几乎都翻了一番。在科研经费翻倍增长的同时管理好、使用好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成为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思考的重点。本文试从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的角度剖析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上都不及科技科研经费,这与人文社科科研性质不无关系。但随着社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出现,单纯思辨型研究模式已经逐渐转向实证与思辨相互融合的研究模式。这就意味着研究手段、途径的多样性开始呈现,以往“社科类的研究成本几乎为零,一台电脑、几本书、几篇论文就可以完成”的状况将不复存在,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和用途也将扩大。然而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理解、利用、管理都存在诸多的误解和分歧,使得目前人文社科科研经费与科研成果产出效率间存在不对称性,成果数、论文数很多,但优秀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能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一)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两难处境

1. 顾此失彼的尴尬:社科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失重问题

社科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社科项目管理和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各高校基本都非常重视项目管理,而忽视经费的管理。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衡量和评价高校社科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申报数、立项数和到款数等指标。同时,科研经费的到款数也或多或少决定着科研管理部门业务经费的多少。众多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业务经费都来源于科研经费的到款提成,项目越多经费就越多,提成也更多。因此,高校重视社科科研项目管理而忽视科研经费管理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2. 管与不管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积极性鼓励间的矛盾问题

各高校虽然忽视社科科研经费的管理,但在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上都不马虎,都有非常明确的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但仔细深究却可以发现,这些管理办法多数都是程序性条文,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权责、到款管理流程、支出管理范围、结算管理流程等具体的管理要求,相对来说只是流程上的规定。管理办法中社科科研经费的限定性条款内容相对过少,主要涉及的就是管理费、人员劳务费、特支费等的比例。从限定性条款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放开手脚”去管,因为管的过严、经费比例提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的打击教师从事社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鼓励和严管之间,科研管理者选择的是前者。因为目前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科研在推动的,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激发和鼓励是科研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没有人去从事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不管”,因为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都有明确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要求项目依托单位也要有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如果不按照财务、审计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管理,就会出现“乱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3. 谁来管经费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主体缺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