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品德课堂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1 04:09:53

品德课堂

品德课堂篇(1)

1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1 以“趣”入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养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2 以“思”入境。“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在导入时,结合内容,创设情景,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愤口悱”的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设计。

《诚实是金》让学生懂得说谎的危害,只有诚心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说谎话,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1.3 以“情”入境。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如果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贴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来导入是触动学生心灵的基点。在老师深情的讲述中,学生都为之动容,在其心头激起情感的涟漪――老人很需要我们的关爱啊!带着这样的情感进入课堂教学。学生怎么会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2 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

2.1 为突破重点作好服务。有些品德教育主题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课堂学习开始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领会课程教育意图则有困难,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鉴与这样的考虑,我们要在课堂导入环节把问题解决好。

2.1.1 事实说话导入补认识。用事实说话:就是采用社会上出现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来安排课堂导入。由于它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在导入时,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雄辩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那么“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接下去的课堂学习实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1.2 情景再现导入温经历。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

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2.1.3 亲身体验导入强感受。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心残疾人》课堂导入时,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

2.2 为解决难点做好服务。有些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尽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的贴近,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这一教育主题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较抽象的道理,认知上有困惑的现象。这些我们在课堂上必须需要处理的问题,可以考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来先行解决,从而为课堂学习打好一定的伏笔。

2.2.1 形象感知导入释概念。现行的好多品德课的主题涉及到概念,这是老师在课堂教学时遇到的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对概念进行解释吧,学生听不懂,再说对小学生讲概念也没有这个必要;不解释吧,课堂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混淆,弄不明白。对与这类主题的教学,在课堂的导入时,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体摆出来,学生在大量的具体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这个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这课的难点是,学生对职业这个概念弄不清楚。在导入时,展示”不同职业人员的劳动场面以及模仿各种职业的典型动作,让学生来猜猜他是从事什么职业的人?“这样形象感知导入的效果真的好,学生兴趣很浓,而且对各种职业的名称很快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再也没有出现把外地人、领导、超人、魔法师等当作职业来看待。

2.2.2 类比感悟导入渗道理。品德课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所遇到的难题。我们可以在导入时,用比较形象的、例子进行类比,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个较为感性的认识。

《集体的力量大》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的无比。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齐心协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办到。在导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能类比说明问题的”折筷子“的游戏来作好相应的铺垫。先请一位学生上前来折筷子,给一根,轻而易举折断了,再给两根,有点费力,但还是折断。给一把筷子,结果怎么也折不断。整把筷子请其他的同学也来折,可……游戏结束后,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然揭示课题。

这个游戏中蕴涵着团结,力往一处使,力气就大的道理。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断了。这是对道理的最为朴素的认识。

品德课堂篇(2)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品德课堂是最有魅力的课堂。”它是儿童心灵沟通的课堂,是源于生活的课堂,是倡导人性化的课堂。其魅力体现在情知交融,心灵相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让品德课堂焕发精彩的魅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自然、愉悦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特定的情境,引发相关的学习。情境设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水平的洞察力,好的情境设计可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增强领悟力,锻炼其能力。《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只有营造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对社会和生活的积极体验,形成开朗品质。如教《班集体真温暖》一课,我先让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中设计几个情境:情境1:寻找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变化。回顾一年来的校园生活,发现自己和同学的改变。情境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说出自己与同伴的优点和长处。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对校园生活有各种温馨的回忆。孩子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有的说:“班集体让我生活发生了变化。”有的说:“谁和谁是我的好朋友,他经常帮助我,班里的好人好事太多了。”原来班集体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源自生活,这样的课堂充满温馨、愉悦、积极的氛围。学生产生了心灵共鸣,思想共振。学生有话可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如教学《诚实与信任之间》一课,在课堂导入环节,现场模拟应聘场景:一名青年在应聘时,考官突然握住他的手,对她说:“我认识你,你曾经是哈佛大学学生,现在毕业了吗?”这位青年并没有读过这所大学,但他特别需要这份工作。我接着设计问题让学生辩论:问题1:假如你是这位青年,你会怎么做呢?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如果是我,我会告诉考官,对不起,您认错了。”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求职机会,不如将错就错,以后再做解释。”有的说:“假如考官是故意试探呢?那么应聘不是失败了吗?”还有的学生说:“首先应批评考官,作为考官,必须诚实。”……学生争论得好热烈,你一言,我一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火花在碰撞,这样的辩论让学生走进生活,内化为诚实与诚信。因此,品德课堂需要教师进行教学情境预设,尊重儿童生活,让品德与生活课堂闪耀智慧火花,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儿童体验生活、体验道德成长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迷人的魅力。

二、利用生动,充满活力的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公益广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题材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选取合适的广告充实、整合教材,让课堂充满活力。当前,尤其是随着社会进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相关题材层出不穷,这就为品德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用一双聪慧的眼光,选取适合的题材植入教学过程中,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乐于接受。如在教学《孝心献爱心》一课时,可借助《爱心传递篇》公益广告呈现画面再现情景:睡前妈妈给儿子洗脚,然后又给婆婆洗脚,孩子看到后便去给妈妈打来一盆洗脚水,稚嫩的童声响起:“妈妈,请洗脚。”孩子从妈妈的行为中学会孝,爱心传递是那么自然。这样的广告润物细无声,比起教师的过多讲解有效,它无需过多的语言,学生深受感染,对关心爱护老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真挚的广告感染了孩子,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会自觉去关心爱护、孝敬老人家。

三、小品表演,内化儿童品行

小品表演源自生活,紧贴生活,为我们引起儿童践行道德提供有效教学手段。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小品、相声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生活开展拓展延伸活动,实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践行,引领儿童知行统一。如教学《我爱我的家园》时,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有环保意识,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表演小品《我是环保小卫士》让学生知道废纸张可回收、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多用环保铅笔等,学生形象生动的表演深深地吸引儿童,有的目不转睛地看着,有的看完小手举得高高的,纷纷发言。这时教师总结,发表格让学生记录自己和同伴的环保行为。有了学生的示范和引领,学生对环保有了一定的认识、认知,并能践行于生活实践中。这样有趣的表演,充分地调动了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其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内化儿童品行。

四、自主学习,彰显魅力

如果学生学得自主、学得生动、学得快乐,整个课堂就会充满魅力。具有魅力的品德课堂是学生真情流露、自然学成的课堂。它特别强调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具有魅力的品德课堂,核心理念是:尊重、激励。尊重学生主体,让课堂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彰显魅力。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活泼、可爱,他们喜欢动手、动脑和参加一些活动,如教学二年级《我最喜欢的动物》一课,课前我对学生进行充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资料准备很好,我就鼓励他们在课上大胆汇报。我班李××同学平时学习很费劲,但这次收集资料很好,他收集的是恐龙资料,我先表扬了他,然后把几个同样喜欢恐龙的学生分在一起,让他们小组自主研究、整理,最后向大家汇报。他们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收集,对恐龙生活的地方,恐龙的种类一一做介绍,让其他同学大饱耳福,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报以热烈掌声。教师在活动设计上以兴趣为切入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地和老师一起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资料,丰富自己对动物的了解。他们乐于把自己收集的信息展示和交流,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通过观看同学的作品,学生得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强了对小动物的喜爱,并想尝试饲养小动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品德教学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堂,只要我们教师多一份思考、多一份责任,从教学实际出发,多挖掘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品行与社会性发展,相信品德课堂会充满魅力,会深深地吸引儿童,内化儿童品行。

参考文献:

品德课堂篇(3)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3)22-035-2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品德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得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解密品德课堂的“密码”:我们的品德课堂必须是有序、有趣、有情、有效的课堂。

一、有序

――我们需要活而不乱、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

“有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塑造有序的课堂就意味着教师既要“通过课堂管理来避免或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又要“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的两个核心目的,也是有序课堂的两个基本保障要求。

我们在实施品德课程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空间,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尊重他们生活的领域;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这个和谐、有序、充满生机的空间和领域特别适合学生的成长。

如在人教版《我们和太阳做游戏》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室外,在太阳底下用各种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测量自已的影子。原先,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测量是件很简单的事,或许只需要一把尺子就可以,然而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才会发现,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用同伴的合作。于是,他们会想方设法去寻求同伙的帮助,在测量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往。教师在这是时候只需要起一个指导者的作用,只需要这样的一句:“再想想!”“需要谁来帮助?”“换个方法去思考!”让学生的活动在一个有序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品德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教学活动起来,又要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我们的课堂才会活而不乱,充满生机。

二、有趣

――我们需要以趣激情、有滋有味的课堂教学。

“有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动力。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现在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品德课堂上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用教师的亲和力引领学生求知的动力,用有趣多变的教学设计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成就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我们着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

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中的乐趣,让儿童来理解游戏、生活、学习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具有很大的作用。如在苏教版《我不耍赖皮》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贴大饼的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认识到原来游戏应讲规则,并且在游戏中,教师适时表扬遵守纪律的小朋友,提醒违反纪律的小朋友,从而让小朋友养成懂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还能进一步认识到不但游戏讲规则,学习、生活也要讲规则,不能耍赖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还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就要以学生原有兴趣为起点,把学生已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找出这些知识和学生有兴趣的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外,还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更好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才能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更有兴趣地尝试,更有效地学习。

三、有情

――我们需要平等互爱、热爱生活的课堂教学。

“有情”是课堂教学最终的归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教育的果实是什么?爱才是果实。在平时品德课堂进行的一些游戏过程中,教师只有始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才能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活动气氛热烈融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愉悦。

品德课堂激发学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品行,唤醒学生德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如在苏教版《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在课堂中与家长电话直线通话,从家长的话语中,孩子明白了家长真的很爱自己。几个非常朴素、生动的事例,让孩子们哭了,开始时用手偷偷地摁一摁眼睛,慢慢的有人开始拿纸去给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头低下去又抬起了,抬起了又用手轻轻地擦眼中的泪花。教室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安静,几个坐姿不正、开始时东张西望的学生也坐正了身子,开始静下来了,课堂上传来了抽泣声……

一切水到渠成,不言而喻。有情的品德课堂情感渲染就这样恰到好处,可以达到良好的情感共鸣效果,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永恒的追忆,从而为学生道德情感可持续性提供帮助,为他们知行合一奠定基础,有效地品德课堂的追求就真正得以实现了。

当然,学生的感情既丰富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也可通过课程导入些动人的故事、歌曲、图片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感触,通过课堂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来激起直觉情感,同样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有效

――我们需要形式多样、愉快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那么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呢?课堂效率是指学生在单位学习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良好的学习体验。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任何一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课的始终。

“鸦雀无声未必就是好的组织,热热闹闹未必就是有效的组织”,关键看是否能产生教学效益。根据儿童好新奇、专注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品德课堂的活动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形式越活泼多样越能增强活动课的吸引力。一般我们的活动都分为几个单元主题,应根据每一个主题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除了课堂外的活动形式,课堂内的活动形式更应该精心设计,力求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品德课堂篇(4)

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思想品德课是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的一门课,枯燥乏味。在落实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要力求改变这种状况,如何才能激活思想品德课堂,使学生学习好、好学习这一门课。下面就如何做谈几点认识。

一、从教育理念、思想根源上给课堂注入活力:教师自己转变理念,敢于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意识中的政治课堂,一般是老师讲道理、分析,学生听,然后背诵,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被动学习、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当然课堂不容易生动活泼起来。

要激活课堂,应该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人地位,教师宜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求知中培养能力、激发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父亲带着三岁半的儿子回家,小孩要求自己开门,父亲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把钥匙递给孩子说:“你试试吧。”孩子接过钥匙看了看,又看了看钥匙的孔的形状,并在一串大大小小的钥匙中去选择,然后试着找一把钥匙去……孩子整整花了三十五分钟时间终于把门打开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积极主动的观察、选择、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孩子的父亲并没有手把手叫孩子用那一把钥匙、怎样操作,他只是不断的鼓励“oh , good boy try !”和引导等。这个孩子开门的过程中内心充满热情与激情,成功后心中充满了快乐,我们的课堂也需要象这位父亲一样的老师来主持,这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根本。

二、从内容上充实课堂,激活课堂,给课堂注入活力: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社会现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社会生活、现实状况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仔细分析教材内容与现实的联系点,引导学生把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理论、观点和现实生活进行类比、联系,把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与教材知识点对应起来,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枯燥的理论观点形象化、直观化,达到深入浅出的理解教材,增强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会使思想品德课堂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经济全球化时,先从生活中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一些现象说起,如生活中使用的大量的外国产品:食品、电器、摩托车等,我们的海尔、美的集团走向世界,学生身边的人到国外打工、做生意、留学、旅游、探亲,美国的金融出了问题影到每个学生家庭的生活,等等,这些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感兴趣,把它们融入课堂拉近了课本与生活的距离,使课堂增添了活力。

社会现实不仅是学生身边看得见听得见的事务,借用各种材料充实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例如,学习知识就是财富时,通过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请德国的电机专家史坦敏茨来诊断。只见他看看转转写写算算,两天两夜后,他在电机顶部划了一道线,让修理工在此处拆掉16匝线圈。故障果然排除。事后,史坦敏茨要价10000美元,在付款单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9999美元”。

三、从形式上、教学手段上给课堂注入活力:注重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下进行课堂学习。

1、运用生动、形象、精彩的教学语言,激活课堂,给思想品德课堂增添活力。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精彩的教学语言可以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尤其在容易枯燥的思想品德课中更是如此。如:巧设精彩的课堂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科教兴国战略时,设计导入语“父母上学,天寒地冻走夜路,晚上点灯与蜡烛,两个鼻孔黑乎乎;我们上学,天寒地冻有煤炉,国家两免又一补,走向科教兴国路”,一句话,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从生活到教材,把学生吸引向本课的中心,生动风趣。

在课堂讲解分析中,语言更要准确、精炼、生动,富有启发性,灵活运用比喻、举例子等修辞手法,恰当使用成语、格言、自创词汇等使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用教师的机智、幽默加深理解,激活课堂。

2、恰当、适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增添课堂的活力,激活思想品德课堂。

“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多媒体将各种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直观可视可听、有趣,克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任何事物都是有度的,运用多媒体也要注意适度恰当,不能滥用。

总之,思想品德课不应该是一门枯燥的死气沉沉的课,而应该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于一体的学生喜爱的一门课,只要我们教师从思想认识、教育理念上根本转变,从内容到形式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一定会生动活泼、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丁锦辉、张栩、高铁主编《有效备课初中思想品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6 88

品德课堂篇(5)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3-0043-04

由于受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与自身道德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品德课上,常常出现看似课堂上师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互动积极,有一部分学生口头会说一些符合教学内容或迎合道德规范的话,但内心往往不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品德课教学效果。如在课堂上和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以下情景。

镜头一:《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宽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宽容?

生1:宽容就是原谅别人的过错。

生2:宽容就是气量大,对人不斤斤计较。

生3:宽容就是别人犯了错误时,要原谅别人。

刚回答完问题,生2不小心把同桌生3的文具盒碰了一下掉到了地面上,生3不问青红皂白与生2推推搡搡并大声嚷嚷起来……

镜头二:《集体处处有规则》

师:什么叫规则?哪些地方有规则?请联系具体事例说一说。

生1:规则,就是规定,规矩。是大家必须遵守的。

生2: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生3:上课的时候,我们要遵守纪律,不然老师没法讲课,我们没法听课。

生4: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

生5:乘公交车,我们要遵守乘车规则。

放学了,生2、生3和生5,他们不约而同走出校门,闯过红灯,来到马路对面的公交车站,看到公交车站候车的队伍很长,候车的有老人、有孕妇……见公交车一停下,刚把车门打开,他们就争先恐后挤上车抢座位。

……

可见,虽然学生在品德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但与实际行为严重脱节。记得英国思想家柴斯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人们在保持真实面目的时候,绝对不会觉得是可笑的;只有在装模作样的时候,才显得可笑。”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康发展,而且长此以往,将会使学生养成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不良习惯,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当前摆在我们品德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教师的责任在于象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解决这一难题,有效地筑起防止弱化、危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防火墙,必须打造真实的品德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同步,与学生行为发展同步。而要打造真实品德课堂教学,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展示实例 帮助学生“知真相”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更是品德学科教师的天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除了品德课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外,还需要品德课教师持之以恒地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方能收到成效。

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实际。课前,要结合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学生作专题性调查:①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了解学生校内外的思想、行为表现;②深入了解学生对社会上一些普遍关心的人与事的看法,尤其是要了解学生对身边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的看法,包括持有反对意见和建议的;③搜集一些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如说谎、闯红灯、抢座位、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出口伤人等司空见惯的事例,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查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调查到的内容可以用笔直接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记录下来。

其次,教师对所了解到的内容,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整理、归类。所选择的内容不是照搬照抄或者简单地复制生活中的事例,要精心挑选、加工处理,使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为教学所用。既可以把所选择的事例制作成图片、图示、课件等,也可以编辑成短剧、小品、故事等。

第三,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前调查得到的,并且通过精心选择、处理过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事例,采用影视、图片、故事、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适时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道其真相。

如一位教师在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浙教版,下同)一课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对长时间网上冲浪危害性认识不足的实际,展示了本校六年级某同学犯网瘾过程的实例。通过展示,使学生了解了该同学犯网瘾的原因,懂得了长时间网上冲浪的危害性,明白了网上冲浪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上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实例等,让学生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是打造真实品德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二、直面生活 鼓励学生“说真话”

当学生“知道真相”后,产生了“想说话”的冲动与欲望时,还要让学生说话,说真话。

要想让学生说真话,教师平时必须带头说真话,说到做到,做学生的表率,赢得学生的信任。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敢说真话。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引导、启发学生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做到心里是怎样想的,嘴上就怎样说,做到心口一致。

如一位教师上《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当让学生说一说父母亲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事例时,却发现学生有的无动于衷,有的低头不语,有的相互张望……这时,这位教师说:“看来,一部分同学持有不同的意见,谁能说说不同意见?”于是,学生们慢慢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平时自己在家里,父母亲从来不让我看电视、上网;有的说,双休日作业做好之后,想与小伙伴一起玩一会儿,可父母亲要他带弟妹;有的说,父母亲动不动就训斥,就打人……可见,不少学生由于平时与父母亲缺少沟通,与父母亲存在着 “代沟”,加之父母亲处理问题简单,让孩子对父母亲的良苦用心产生了误解,有的甚至产生了怨恨情绪。

而要让学生理解父母亲的良苦用心,解除对父母亲的误解,消除对父母亲的怨恨情绪,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说真话,教师才能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其实,社会上许多问题,尤其是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反面例子,都可以鼓励学生说真话,这样才便于教师找到解决学生心头疙瘩的金钥匙,打开学生的心结,并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才能解决问题。

让学生说真话,这是打造真实品德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以情激情 激发学生“抒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 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品德课中找到这根琴弦,并弹奏出动听的乐曲呢?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是沟通学生认知与行为的桥梁,积极的情感会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品德课课堂本来是一个情感交流、心灵交融的理想场所,要求教师能以自身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上《家人关怀我成长》一课时,当发现学生对父母亲的关爱产生误解、隔阂、怨恨情绪后,这位教师及时现身说法,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得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我初中毕业考上了师范学校,因为缴不起学费,面临退学。父亲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忍痛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头黄牛,供我继续学习。没有了牛,父亲干起了牛一样的活。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父亲因劳累过度,肝病复发,医治无效,不幸病故……”说到这里,教师的眼泪夺眶而出。那种对早逝父亲的痛悼、眷恋之情,一览无余地写在了老师的脸上,深深地感动并刺痛着学生幼小的心灵。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教室里此时鸦雀无声,学生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其中,一位学生听了老师的故事,慢慢地站了起来,含着眼泪,讲述了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被誉为《汶川大地震中最伟大的母亲》的故事:大地震后,人们在震塌的房屋废墟施救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年轻母亲虽然牺牲了,但她双膝跪地,双手扶地,用自己的身体为还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支撑起生命空间的感人事例……此时,全班同学都再一次被这伟大的母爱所感动,都情不自禁地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的关爱与辛劳;有的说,对父母亲的误解、隔阂、怨恨情绪是多么的的不应该啊;有的说,要听从父母亲的教导,好好学习;更多的是说,要帮助父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亲少操心,做一个孝敬父母亲的好孩子……充分抒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对父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接着,这位教师告诉学生:“其实,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何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说?”从而把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首先挖掘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并通过生动有效的形式,使自己的真实情感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去影响、感染、打动、教育学生,起到以情激情、以情育人的效果。

四、持之以恒 引导学生“做真人”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落实在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之中,需要教师把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常性、全方位地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实现让学生“做真人”的目标。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堂上教师出示了几张满是垃圾的河流图片,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学校北侧的解放河――一条臭气熏天的河流。长期以来,它一直污染着我们周围的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当我们真实地面对它时,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如果我们四周的环境都是这样,你又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表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不再乱丢乱扔垃圾。还有许多学生提了不少防治污染的合理化建议。课后,这位老师结合杭州市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的要求,主动与学校少先队大队部联系,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倡议。大家积极响应,自觉地行动起来,把学校、学校四周及学校附件的公园、农贸市场等打扫得干干净净。为了抓好常态化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校专门建立了红领巾监督岗,以平时经常性地督促提醒学生;建立了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了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学校专门向家长们发了《告家长书》,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要经常性地监督、指导孩子整理书包、房间,打扫庭院等。与此同时,学校还争取各村、社区的支持,根据本地家家户户种植苗木的有利条件,利用植树节、六一节、寒暑假节日组织学生在路边、屋前屋后栽种树木,打扫卫生,美化环境……

总之,要打造真实品德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德,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知真相”、“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相互积极配合,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品德课堂篇(6)

Effective moral teaching activities, reveal personal character classroom vitality

Wang Yuancui

【Abstract】Is the subject of children is to learn the form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by the interaction of themselves and the outside world.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open class conscious and purposeful activities,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explore the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oral activity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teaching.

【Key words】Moral activity teaching; Effective; rejuvenated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于活动之中。”“活动教学”是小学德育课程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开放课堂,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寓教于乐、寓知于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实施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以避免品德学科教学或“重说教”、“轻实践”,或过于追求活动的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

1 目标明确,活动有针对性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品德学科教学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设置活动只是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为此,教师在活动教学开展前,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活动的目的、落脚点和价值,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认真思考活动开展的意义和价值,而不能一味追求活动形式的新颖性、趣味性,以致忽略了活动的实效性。

如笔者在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全面入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开放对话、讨论,帮助学生知道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任何企图否认这一史实的行径都是徒劳的;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理性地看待目前的中日关系,培养学生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惨痛的日本侵略者伤害中国人民的历史事实震撼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强国之心,激发孩子“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纯洁而美好的愿望。为了有效达成三维目标,我在教学中采取了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议一议的教学形式。通过视频体验、图像感知、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对遥远的历史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并引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如有些人抵制日货、砸毁日店、砸日系汽车、甚至抵日游行伤人等冲动行为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分析、辩论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爱国。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从不同角度着手,通过再现历史与结合现实,让学生形成一种初步正确的历史观,引导学生在不忘国耻的前提下,学会理国,共创世界和平,共建美好生活。

2 注重实践活动,知行统一

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契机,组织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行为能力,促进知行统一。当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大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三年级《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时,笔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尝试不同岗位的工作,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境创设,提高活动内涵

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而活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必须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活动教学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探究活动环节。实践证明,通过创设适宜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品德课程淡化教育痕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深刻的内心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如在教学《父母的疼爱》这一主题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父母对儿女的付出与疼爱,笔者设计了“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的活动环节,为了在课堂上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凌晨4点我特地拿着照相机来到牛奶场,来到蔬菜批发市场,来到小区,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从未看到的情景!无需导演,送奶工、环卫工悄然而至,无需设计,运菜的、送煤气的、做早点的有序忙碌……镜头中甚至出现了班上孩子们父母那忙碌的身影。课堂上播放起这幕幕动人的画面,孩子们在课堂上流着泪,感动着,感悟着。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发出了“我的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妈妈,我要用行动感谢爸爸妈妈。”在这一活动教学中,笔者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孩子们学会了解和关心父母,学会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懂得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从上例可以看出,在品德学科教学中采取活动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明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本,提高了活动的内涵和价值意义。

总之,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通过引领、组织学生参与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体验、探索和发展,实现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让品德活动教学真正有效,焕发品德课堂生命活力。

品德课堂篇(7)

兴趣是最大的赢家。这部纪录片采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方式,让观众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再把镜头转向品德课堂,故事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因此,教师可以把故事教学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主动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在,教学《绿色小卫士》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带来的各种危害,我神情凝重地给学生讲了震惊世界的《腊芙运河化学垃圾污染事件》。学生听罢一种危机意识油然而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在情境创设中体验道德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部纪录片用亲情与乡愁滋润着观众的心田。由此及彼,小学品德课本身感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加深学生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切实提高品德课的实效。例在,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为了渲染母爱的质朴无私,我配着悠扬的钢琴曲,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地给学生诵读了课本中的散文《妈妈的爱》。顿时,课堂上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气场”,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情景交融,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了良好的情智教育。

品德课堂篇(8)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情况下,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知识面广,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表扬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表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习惯性的给予真诚的称赞,这样就能让学生培养自信,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积极参加教学,教师的发挥就能更好,更自如,效果当然更好。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

孩子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奇,求知欲强,喜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富于情感式的诱导。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倾注情感对其感化和熏陶。因而,重视情感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课堂情感生态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在课堂上,教师应投入热情,在注意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生动活泼地讲解,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浓厚的兴趣。导课时要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教师要运用富于美感的语言诱导学生明白事理,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增添了感情的色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的观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在课堂结束语中,也可以运用情感教学,在总结全文时,对知识情感的升华,亦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语调轻重缓急要运用得当,或高昂热烈,或低沉凝重,或短促急迫,或悠长婉转,使学生的情绪随着教师的语调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配上内在的气质、外表风度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都会树立使学生心悦诚服,又可亲可敬的师表形象,亦会教育和影响学生。

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声像、动画特征,用图形、动画、文字、声音等形式,清楚直观地揭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增强课容量、教学条理性和形象性,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方式动态化,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与能力,真正确立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优化了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课堂效益有了显著提高。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做到“教”为“学”服务。

四、利用学科整合优势

品德课堂篇(9)

新课标的实施伴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让我们对于小学品德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以前,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我们课堂研究的终极目标就是如何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作为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从细节中落实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那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呢?

一、回归生活进行品德培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品德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因而,我们的品德课堂就不能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注重细节,是深化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从细节入手关注生活

对于学生品德的教育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靠教师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并且要周而复始地对学生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相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深有感触。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形象、直观的引导,使之在循序渐进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道德形成由细节导行

品德课堂篇(10)

品德课堂教学中需要及时发现学生亮点,引发思维碰撞;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生命活力;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绽放生命活力。

【关键词】品德课堂生活化发现亮点实践活动

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乐学”、“善学”。

1.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绽放生命活力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思想品德课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实践、体验、探究、感悟,已成为品德课程教学的基本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如在执教《逛商场》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作好课前准备:周末爸爸妈妈带去超市购物,考虑一下需要购买什么,并作个小调查,到商场调查一下商品的货品类别、价格等。然后把自己收集的调查情况带到课堂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购物的乐趣。接着在全班课内汇报:

师:你在超市里是怎样购物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1:我先看价格,钱够的话就买。

生2:我想好要买什么,到超市直接找要买的东西。

……

师:平时,你上超市发现有什么不文明的现象没有?

生1:有的人没有付钱就把食品打开吃了。

生2:有的人先拿了一样东西,逛着逛着又不想买了,就随手放在架子上,没有放回原来的地方

……

师:是啊,这些不仅给别的顾客造成了购物的不方便,而且也给超市的工作人员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

先购物再交流如何购物,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购物这一生活技能,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出方法,有一个探究、体验和获得经验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我通过对“心中有他人”的行为的肯定,对学生进行行为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对不文明购物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认识深化了,学生的行为自然就会文明起来。

2.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激发生命活力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经验为起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景。将激情、明理、导行各个环节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应该及时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用“语言”这把激情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

如在教学《欢乐的元宵节》一课,我设计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活动来探究元宵节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诵一诵,演一演,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从活动中加深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3.及时发现亮点,引发思维碰撞

品德课堂篇(11)

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态度,强调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考等方面。”所以,在小学品德课堂中,我们就需要将基础定格在发展性的评价之上。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利用敏锐地感知能力,通过即时评价,让课堂教学与评价活动相互的融合在一起。

一、将幽默评价运用在尴尬处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很多问答都需要师生互动来完成。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回答也会存在错误之处,一些“自以为是”、片面地理解就可能让课堂陷入被动尴尬的局面。幽默评价的恰当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感染学生,也能够缓解课堂的紧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中学习,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我就是我》当中的“自画像”的环节,班级中有一位可爱的女生将这样一句话写在了自画像上:我是一位小美女,我热爱运动,喜欢练习书法。但是,这位女生实际的写作当中,我却发现了出现了几个错别字:“美”“爱”“法”都没有写对。在交流环节,有一位男同学说:“老师,她出现了三个错别字,语文水平太差了!”这时,全班的学生都在大笑,我灵机一动,点评道:“新时期的美女要求的是美貌与智慧并重,我们这一位可爱的小美女,以后要注意一点哦!”在这样的话语中,巧妙地化解了这位女生的窘况。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欢笑中,或许也是另一种教学亮点。

二、将及时点拨运用在困惑处

当学生遇到了疑难、困惑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也可以让学生摆正思路上的偏差,将其引上正确的道路,达到拨开迷雾的功效。在课堂上,我们就需要多关注、多观察、多倾听,运用及时评价的技巧,才能展现出独具匠心的调拨,从而达到学与导的和谐、共振。

例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一文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从而让学生懂得感恩。但是,很多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都无法体会到父母的辛劳,感觉父母的照顾就是天经地义,也有学生认为父母的关心不够,还没有别人的父母那么好。对于学生这一些困惑,我们也无法直接述说让学生懂得父母的辛苦,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的细节,来打动学生、感动学生。比如,“我们睡觉的时候,妈妈给孩子查看棉被是否盖好;冬天为孩子洗脏衣服;孩子生病时,父母急得满头大汗,精心的照顾等等”。让学生重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最后,教师也可以顺势点拨:“现在的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这时,学生陷入了沉默,仔细想想:“是啊,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没有父母的辛劳,谈什么幸福生活呢?”

三、将煽情评价运用在共鸣处

由教师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充满激情的煽情评价,同样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样也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满足,从而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通过恰当的体态语言来进行即时评价,才能够让评价“有血有肉”。比如,鼓鼓掌、赞许的眼神、竖大拇指等细微的动作,都可以与学生之间产生交流。

例如:在教学《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学中有“我能行”这一个环节,也就是让学生尝试着找找自己的优点。在汇报的地候,有一位学生说,我找到了5个优点,此时,教师可以赞许地说:“真不错,能够找到这么多的优点。”另外一位学生说:“我找到了7个呢!”这时,教师出乎意料地说:“来拥抱一个,祝贺一下!”在这样的氛围中,欢声笑语满课堂,一节品德课堂的高潮也逐渐地显露出来。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我们需要懂得即时评价的多元化、巧妙、生动与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地让课堂充满活力,为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才能够真正地开展“学生主体式”的品德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