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0 18:19:45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1)

一、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教育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这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走走过场而已。本文由文秘知音网提供,请登陆查看更多文章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 进行师德修养和重要方法。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 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 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风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2)

(一)职业荣誉感高

在参与调查的五百余名高校青年教师中,有371人“热爱,愿终身从事”这项工作,占总人数的69.22%,“较喜欢,愿努力”从事这项工作的有146人,占总人数比例的27.24%,两项合计占总体比例的95%以上,可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很高,有较稳定的工作状态。同时,有近一半的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热爱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是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所占比例高于选择“教学能力”的人数。

(二)相关思想政治理论掌握较好

在参与此次调查的教师中,有八成以上比较熟悉或基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剩下的不足两成的教师中,从来没听说过的总数不足10人,可见高校青年教师对相关思想政治理论的掌握情况还是较好的。

(三)以个人的经历正面鼓舞学生

有近九成的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表示,自己在课堂上讲述过本人的生活或者成长经历,并且大多数人在讲述自己的生活或成长经历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上。同时,有六成以上的参与调查的教师认为,教师能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做人的原则,远远高于选择科学知识和治学方法的人数。虽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青年教师整体的师德现状较好,但是仍然有部分的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忽视了自身的师德修养的提升,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参与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有38人表示不会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等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觉得这些东西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虽然这些人所占比例不足调查总人数的一成,但是,这种思想的存在是值得人们深思。同时,还有三成多的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发展影响一般,甚至是没有什么影响。可见,高校青年教师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待加强。

二、在师德建设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青年教师基本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比较合理的知识构成,作为青年人,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事物,乐于追求创新,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股新鲜而充满活力的力量。当下,高校青年教师所处的文化环境多元,个人的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受到多种文化思想的影响和干扰,容易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迷失方向。同时,师德规范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内容的改变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以期达到适应。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容易使高校青年教师对主流的师德建设产生质疑,产生重科研、重业务,轻教学、轻道德等不良的思想倾向。如何使高校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选择正确的价值追求,从而自觉地坚持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多元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师德的建构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基础。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创办私学,教师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师德随之而生。孔孟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系列主张,奠定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基础。此后,我国历代教育家都非常强调教师的道德修养,经两千多年的沿革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备的师德理论体系。尊师重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还是完善人的道德境界和人生追求的精神引导者,所以对于教师的品德和修养的要求,自古至今都受到了严格的约束。在现代社会,宣扬师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教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重要理论为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文化中对师德的合理要求,已经积淀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教育事业所呈现出的崭新姿态,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师德观念的基础上,融和当代教育理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引导中华民族师德发展方向,从而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教师的道德操守、行为举止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具体工作中,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这一系统的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高校师德建设,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境界。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3)

二、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出现了错综复杂的问题,逐渐影响到教师集体形象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健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制度。健全师德制度既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身的内容,也包括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制度。高校应该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现出来,科学地监督约束,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为高校教师养成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另外,要改革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其中,学生打分的操作方式和所占比例应该更科学,应该避免教师迎合学生及其类似弊端的产生。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人,教师只有自己学得好,才能教得好。学习不仅指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学习“三个代表”的理论,要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论。这些理论知识都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责任感,经常自我反省,自觉地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经常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自律。除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靠外在规范强制约束、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的同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更多地要靠自觉,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因此,教师道德行为的规范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的自觉。主要依靠自我磨练、自我熏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有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奉献精神,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反省自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优秀的品德。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要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对任何有损教师形象的缺点错误都要认真对待,用一个合格高校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严以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是短期的,而是永无止境的。高校教师应当一生都执著追求职业道德修养,生命不停,职业道德修练不止。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4)

自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施“05方案”以来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采用全国统编教材。这部教材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和理论性等特点,全国通用,对于培养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大有助益。然而,正是其通用性使得在实际教学中必须进一步结合具体的教学层次及对象特点,同时也给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留下了探索空间。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使其切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成效,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一、 教材内容的优化组合

自2006年起 ,我们开始使用教育部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现有教材的逻辑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1.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删和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简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重点讲“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而“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略讲。

2.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以及学科的前沿动态来讲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头脑。

3.联系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讲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在新时期如何认识爱国主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对 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4.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注重帮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由“知其然”上升为“知其所以然”,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

5.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从性质上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自律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这又必须通过实践磨炼才能形成。为此 ,除理论讲授外,我们从 2007级开始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在 48学时中,用 16学时进行教学实践,即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的总方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教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既要利于学生“内化”思想道德原理、法律知识,又要利于沟通实践环节。为此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1.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导。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和帮助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与法律知识、法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它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又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从我校教学资源网站中挑选出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和讨论。

2.吸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因素来组织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为此,在上课前 ,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从设问出发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3.自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体现先进性。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对理论的理解更深人,使课堂教学摆脱了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

4.在实践教学的操作方面,制订出“全程化、序列化”的实践方案。即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确定系列主题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用”结合,“知”“行”相融,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考评机制的重构

如前所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养成教育课,本课程考评制度的设计应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结合养成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考查。为此,我们改变了 “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 ×70%”的传统考评方式 ,于 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试行 “平时成绩 x40%+期末考试 x40%+实践成绩 ×20%”。主要内容如下:

1.平时成绩。占结业成绩的40%,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El常考察。占结业成绩的 10%,即满分值 10分。日常考察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校内校外 El常行为的考察。考察依据以班主任和学工处提供的数据为准。对违法或违纪现象的扣分办法与学校《学生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相衔接。若行为既无违纪,也无违法,则记满分。(2)课堂表现。占结业成绩的 15%,即满分值 15分,课堂纪律和课堂提问各占7.5分。课堂纪律由任课教师考查,对迟到、早退、上课时看无关书籍者相应进行扣分,扣完为止。如无上述现象,则记满分 7.5分;课堂提问分即时回答和分组讨论后回答两种方式。任课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或案例,要求学生 口头作答。每位学生以5分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发言的积极性及正确性给予适当加分,以7.5分为限。(3)课程作业。作业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占结业成绩的 15%。作业次数按教学计划安排,由任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阅读资料形成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公布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2.期末考查。这是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终结性和综合性测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卷面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结业成绩的40%。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相结合,融合教材不同章节的知识点,采取学校通行的办法进行改卷、统分。

3.实践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老师设计出调查主题和相应的调查问卷,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选定主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每位成员必须调查 5个以上的对象。共 16课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调查时间,实践地点不限。每组最终提交一份 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及原始调查数据和资料。实践分数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四、改革成效与经验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也较高。总结起来,我们有如下经验体会:(1)施教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对各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根本性影响。因此,施教者应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成效。(2)施教者要有“不唯书”、敢于探索的勇气,才能激活教学改革思路。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高度的学术权威性和很强的实践指导j亩:义。但是,学术权威不等于实践权威 ,将学术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本身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既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又不能囿于现行教材。(3)只有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取得好的成效。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既定理论体系下,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使得“如何结合”成为比较难把握的问题。这就需要施教者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把握所处的地区、学校及专业学生的特点,据此制订有关的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案。(4)施教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应当以平等、真诚、宽容的姿态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提高课程改革成效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5)

按照院教务处的要求,我们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总的自我评价

按照检查项目及标准,我们逐条进行了对照检查。所查31个项目中,共有5项不合格,其中核心项目2项不合格,一般项目3项不合格。总体评价合格。

二、各项指标具体情况

1、关于教师队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现有教师5人,全部是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职称结构:高级职称3人,占60%;中级职称2人,占40%。年龄结构:50岁以上的1人,占20%;35-49岁的3人,占60%;34岁以下的1人,占20%。学历结构:硕士学位1人,占20%,硕士学位班结业2人占40%;本科生2人,占40%。

所有教师都经过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新上岗的教师都经过了预讲、试讲,并有高职称教师进行传帮带。

教师队伍指标中有3项不合格:一是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零,不合格;二是没有省级学科带头人,不合格;三是主讲教师高职称只有60%,不合格。

2、关于教材建设。我们用的是省通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有符合要求的《教学大纲》,并编有《大学生修身指南》作为与本课程配套的辅助教材。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3、关于教学管理。所有教师都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谨治学,事业心强,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执行我院的各种教学制度和《人文社科部教学基本规范》,从未出现过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教学任务书、教师审批表、教学进度表、教学日志齐全,教案规范。在以上方面皆为合格。

在考试方面,我们编制了《考试大纲》,建立了题库,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在人文社科部率先实行了教考分离,实行了集体阅卷,不打人情分、照顾分,作了不少工作,应该是合格的。但是,在试卷分析方面只是作了简单分析,没有严格按教务处要求进行标准分析,不符合检查要求,所以该项为不合格。

4、关于教学改革。近几年我们在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实行“三个紧密结合”,即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国际“政治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二是在考试方法上实行“两个结合”,即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两个尽量采用”,即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尽量采用案例教学。这些都起到的了较好的效果。应为合格。

5、关于教学研究。近几年近20篇,出版辅助教材1部。由吴冰老师主持的“对大学新生进行学习心理指导的尝试”2000年获省教育厅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现在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有:省教育厅项目1项,

院级项目2项

正在申报的项目2项。该项也为合格。

6、关于教学质量。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课堂教学质量优秀,这两项均为合格。但由于没有进行标准的试卷分析,没有标准的分析报告,学生的考试成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无从证实,此项为不合格。

三、整改计划

1、由于思想品德课教研室副主任吕宜灵在外进修,有些资料拿不出来,不能及时整理。等她回来以后,一定及时按要求整理好。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6)

一、严于解剖自己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认识自己,又谈何了解、教育学生。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聪明的人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别人,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容易,认识自己则更难。从师德修养上看,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根本谈不上进行以自我教育为特征的修养。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根据社会主义的师德原则和规范,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修养的动力。再次,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己、发现问题,还不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只有在这之后,为自己提出新的修养目标,努力改变现状,才能使师德水平真正提高。离开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任何认识和解剖自己都是毫无意义的,师德修养也只能走走过场而已。

二、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

向模范先进人物和优秀教师学习进行师德修养和重要方法。他们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他们不图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甚至为了追求真理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所有这些可贵的思想品行、高尚的道德境界,都是我们每个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榜样,值得认真地学习。因为这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善于从教育对象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之下,学生喜欢评论老师,常常把教师平时的言行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道理加以对照,并对教师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等作出反应和评价。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德,也值得教师学习。学生年龄虽小,在道德理论和文化知识方面远不如老师,但他们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和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行上的闪光点,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风义勇为等等。教师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环节调研的基本情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最贴近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课程,因而其实践环节要考虑这样的特殊性。为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实践教学中学生偏好等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对于学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给出的校外基地考察、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等11个选项均有选择,比例超过10%的集中于以下四项:观看影片(29%)、课堂讲解(22%)、社会热点问题研究(14%)和校内调研(11%),这四个选项中,校内调研既有助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较快融入校园生活,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本研究中,将校内调研作为主要采用的模式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组织学生在校园之中开展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主题调研,使其认识大学生活特点,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并提高相应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环节之校内调研内容

设置的调研主题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与教材中讲述的内容密切联系,主题选定之后,要根据主题细化可选的子题目和具体内容。(表1)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环节之“校内调研”模式应用

3.1 总体设计

校内调研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环节模式,是与课堂教学相伴,在课堂之内设置的实践环节。总体设置是学期初布置调研任务、中期检查、学期末总结,依照每学期16周授课安排,环节如表2。

作为在课堂教学内设置的实践环节,布置任务、中期检查和活动总结是在课堂内进行,调查研究是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环节的具体进度为:(1)第一周:课堂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并推选组长;(2)第三周:提交本组调研策划,教师反馈意见;(3)第四至六周:设计调查问卷,教师反馈意见;(4)第七周:印刷调查问卷;(5)第八周:发放调查问卷;(6)第九至第十周:撰写调研报告;(7)第十二周:提交调研报告,教师反馈意见;(8)第十三至十四周:组内修改,准备总结汇报;(9)第十五周:调研总结。

3.2 实施方式与考核标准

该课程的实施是基于自然教学班为基础,班级人数在100~110人之间。以教师的课上指导、课下辅导与学生实践调研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在学期初布置调研任务,学生在自然教学班中根据系别和各自的小班自愿分成小组,按照选题提交调研策划、实施调查研究,调研过程中可以用电子邮件、BB教学平台、飞信等方式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也可以随时了解指导学生的调研过程。

实践环节的考核形式是调研报告和分组展示,成绩以每组最终提交的调研报告和活动总结中的分组展示为准,采用100分制,由学生代表和教师共同评分,最后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

3.3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对策

(1)关于调研时间与授课时间的合理分配。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设置的校内调研的实践环节增加了授课的任务,也需要占有课堂授课的部分时间和课余时间。如何协调时间的分配,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与课下时间,是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的层面考虑,教师会在每次课堂授课中留下10~15分钟的时间,用于各小组对于调研中问题的集中讨论,以便因为各方面原因无法有效集中的小组组员都能够融入调研的整体过程。其余的调研环节需要学生课下完成,但调研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在固定的时间节点运用检查或者其他方式,督促各个小组按时完成调研任务。

(2)关于调研中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校内调研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除了布置任务和活动总结等完整的课堂交流外,其余时间怎样保证学生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教师能够了解小组调研进度等,是此种实践模式需要面临的问题。实践中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包括学生比较常用的QQ、飞信、电子邮件和学校开发的BB网络教学平台,将任务要求、调研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及时告知学生,同样学生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针对问题与教师及时沟通。这是比较快捷和方便的沟通途径,也是同学比较认可的途径。但要注意,这种交流方式不能替代面对面交流,所以与小组成员或者组长的当面交流也是必要的。

(3)关于调研中小组成员的作用发挥。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都是超过100人的大班授课,在自然班级基础上的分组既要保证小组的有效运转,又要兼顾大班的组别容量,组员人数少,有利于小组操作,但导致的问题是整个课堂组别过多无法有效管理。组员人数多,在组内无法有效沟通。实践中一般是8~10人一组比较有效。在具体的调研实践中,怎样能够让每个组员都能真正地参与调研活动,而不是调研成为组长个人的任务或者小组中几个人的任务。有效的做法是要求小组提供调研环节中任务分工并在每个环节由相关同学向教师汇报调研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调研的进度对于小组成员进行抽查,了解分工的执行情况。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8)

师德修养对于教师这一职业岗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对于本学期工作做以下总结:

1、加强学习,勇于创新。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正如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师德品质的养成。

2、参与实践,总结经验。我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时刻以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严格要求自己。

3、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益处的,因此,我也是这样做的。与同事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园工作环境。

二、立足学科教学和学科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用心关怀,渗透德育。现在学生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所得的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作为教师,在这学期中我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形成,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加强规范学习,渗透德育。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落到实处,要狠抓主渠道。本学期我教育他们,学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渗透德育。教师还应当是一位优秀品德的播种者。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学生的品德层次才会在我们的教育下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1)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2)平时经常对学生执行《小学生守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表扬、批评,使他们在听故事中受到品德教育。在德育实践中努力提高他们将道德认识能力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能力。

(3)真诚地关心学生,与学生共享甘苦,赢得了学生的敬爱,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从而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地提高学生德育水平。

三、学生学科学习习惯培养

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好习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鼓励他们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强化训练。另外还要给予及时地监督、鼓励、表扬等,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教学工作德育个人总结二:

紧张的一学期教学工作随着考试的结束而告一段落,同时我们的德育工作也随着教学工作的圆满结束而告终。这一学期我除任五(1)、五(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外,还兼任五(1)班的副班主任,协助康英老师负责整体情况,五(1)班无论从成绩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均取得了良好成绩。为此,我对这学期德育工作进行一下回顾与总结。

(一)、爱岗敬业,给学校树楷模。

这学期学业重,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均带头示范。按时到达班级,督导学生早读,课间时刻注意学生纪律,针对打闹情况无论哪个班的学生均加以教育,同时无论上操都与学生一起做,让学生学习老师,规范做操动作,给学生示范,上操后我与康老师一前一后,跟在队伍,避免发生磕碰情况,同时对有眼保健操可我从不占此时间,而要求学生做操,保护视力,在课堂上我时时叮嘱学生们注意交通安全,并在学校组织的交通安全征文活动中积极投稿,从数据到实例给学生讲解不遵守交通法规带来的灾害,告诫学生在交通中没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副班主任应与班主任一样,你也是孩子的老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对孩子进行德育教学,如楼道、校园有纸自己捡起对学生进行保持清洁的教育,对夏季开窗及电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结合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男女生如何交往的教育,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穿着的审美教育。教育无处不在,德育工作琐碎,要求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时常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9)

关于职业素养这一类,主要设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体育教师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中工作严谨,认真负责”,有70%的学生选择表示认同。二是在“下列哪些行为造成了教师的职业素养较低”问题中,有27%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师经常不备课就开始上课,有7%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在上课时接听电话,有9%的学生选择了体育教师无故缺席和与其他科任教师换课,还有6%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并没有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三是“你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在逐渐降低吗?”有接近87%的学生认为没有,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有7%学生的保持中立态度。通过职业素养方面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体育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并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还是存在教师采用比较散漫和随意的心态上课,并且这种教学观念有可能会继续存在。

2.道德品质。

关于道德品质的调查设立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教师不平等地对待、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存在”,只有5%的学生认为存在,还有少数学生表示没有感觉到这种问题的存在,有95%的学生认为并不存在。二是“体育教师待人真诚,能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吗?”,有93%以上的学生一直认为体育老师平时待人比较热情、诚恳,并把体育老师树立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三是“下列哪些行为影响了你对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评价?”其中认为教师在评判学生时用语不文明的占6%,教师的形象(举止、着装等)不具有表率作用的占14%,认为教师社会公德心不强占10%,还有72%的学生认为教师形象较好。四是“你认为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在逐渐降低吗?”95%以上的学生认为没有降低。通过对体育教师道德品质的调查发现,虽然从总体上看,教师的道德品质还是不错的,但还是存在少数道德观念较低的教师,并不能通过教学在言论、行为、生活作风和思想意识方面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推动等积极向上的影响作用。

3.高尚情操。

体育教师是否具有高尚情操的调查涉及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体育教师会经常发牢骚,比如在课堂纪律不好或是其他情况下”,其中有28%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平时上课确实会发一些牢骚。二是“体育教师以家庭背景好坏来对待学生”有10%的学生选择了同意,75%的学生选择了不同意,剩下学生保持中立的态度。三是“你认为体育教师的高尚品质在逐渐降低吗?”有27%的学生认为是的,有73%的学生认为并没有降低。通过上述问题,可以了解到虽然体育教师在情操方面的表现不算差,但是学生却对教师今后情操的提升抱有不看好的心态,因此,体育教师的高尚情操培养也是不忽视的问题。

4.教学能力。

这里的教学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我们设置了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知识丰富,博学多才,其中有15%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缺乏丰富的体育知识。第二,“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高吗?”,有83%的学生经常与老师互动交流,17%的学生很少与体育老师交流甚至一次都没有交流过。第三“,你认为下列哪些内容是体育教师最为欠缺的?”有17%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氛围的制造,有10%的学生选择了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还有1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而有63%的学生则认为并不欠缺。第四,“当学生的观念与教师的观念产生分歧时,教师最常用的方式”,其中有40%的学生选择了探讨式交流,有35%的学生选择了说服学生,有6%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忽视,还有19%的学生选择了各存争议。第五“,你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必要进行提升吗?”有1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85%的学生认为不必要。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有些教师还喜欢讲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上课敷衍,浪费教学时间,因此,对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改进和加强是很有必要的。

二、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

根据以上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问题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不端正,比较敷衍和散漫,个人品行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及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从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师自身、学校的管理体制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本文立足产生的问题,将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体育教师个人对师德修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缺乏教学责任心,部分体育教师仅将教学生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并没有把将学生培养成思想品行端正、技术水平高超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不仅认为只要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完就算是完成任务,也不管学生有没有将体育知识点消化理解,体育技能掌握熟练与否,而且缺少更新知识体系和技能水平的积极性,因此频频出现工作态度较差、职业素养较低的现象。二是思想认识程度不够,多数教师并不认为自身的道德素质和品德能影响到学生,只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好书,锻炼好学生的体能和提高技能即可,不具备以身作则的思想理念,因此,当学生不好好学习时,就采用严厉的语气和粗俗的语言来评判学生,这种行为为学生所诟病,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

2.学校缺少对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提升的监管体制。

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学校给予监督和引导,但是很多高校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主要原因是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因此对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个人品行的监督不到位。另外,对教师的师德修养建设缺乏具体措施,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国家和教育部门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法规也没有真正落实,从而造成了教师师德修养水平逐渐下降的现象。

3.社会不良风气对体育教师师德修养造成的不良影响。

虽然这一因素在影响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作用较小,但是社会的腐败思想和消极生活态度,对于部分立场不坚定、思想觉悟差的教师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意志薄弱,对职业的认同感低,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职业道德败坏行为。

4.改进和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措施。

4.1学校要积极开展增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活动,提高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意识。

首先,学校要定期让教师学习师德修养课程,如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等,了解教师师德修养是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其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教学职责和任务,从而能自觉更新知识体系和观念,并自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以此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必要的师德修养活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标准。

4.2建立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要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师师德修养考核机制,首先,必须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以实现客观和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职称晋升或是涨工资的重要依据,从而激励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最后,考核内容要从备课、言行举止、着装、教学能力、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以做到全面改进和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修养。客观公正的评选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个人修养的养成。通过一定的制度及规范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促使教师自觉完成个人修养的提升,对于建立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3体育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来促进师德修养的培养。

友好的教学气氛不仅能让教师轻松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道德状况,而且也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做人,从而能够自觉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等。教师的行为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更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形式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10)

1.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删和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简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重点讲“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而“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略讲。

2.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以及学科的前沿动态来讲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头脑。

3.联系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讲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在新时期如何认识爱国主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4.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注重帮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由“知其然”上升为“知其所以然”,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

5.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从性质上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自律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这又必须通过实践磨炼才能形成。为此,除理论讲授外,我们从2007级开始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在48学时中,用16学时进行教学实践,即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的总方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教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既要利于学生“内化”思想道德原理、法律知识,又要利于沟通实践环节。为此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1.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导。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和帮助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与法律知识、法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它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又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从我校教学资源网站中挑选出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和讨论。

2.吸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因素来组织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为此,在上课前,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从设问出发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3.自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体现先进性。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理论的理解更深人,使课堂教学摆脱了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

4.在实践教学的操作方面,制订出“全程化、序列化”的实践方案。即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系列主题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用”结合,“知”“行”相融,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考评机制的重构

如前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养成教育课,本课程考评制度的设计应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结合养成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考查。为此,我们改变了“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的传统考评方式,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试行“平时成绩x40%+期末考试x40%+实践成绩×20%”。主要内容如下:

1.平时成绩。占结业成绩的40%,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El常考察。占结业成绩的10%,即满分值10分。日常考察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校内校外El常行为的考察。考察依据以班主任和学工处提供的数据为准。对违法或违纪现象的扣分办法与学校《学生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相衔接。若行为既无违纪,也无违法,则记满分。(2)课堂表现。占结业成绩的15%,即满分值15分,课堂纪律和课堂提问各占7.5分。课堂纪律由任课教师考查,对迟到、早退、上课时看无关书籍者相应进行扣分,扣完为止。如无上述现象,则记满分7.5分;课堂提问分即时回答和分组讨论后回答两种方式。任课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或案例,要求学生口头作答。每位学生以5分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发言的积极性及正确性给予适当加分,以7.5分为限。(3)课程作业。作业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结业成绩的15%。作业次数按教学计划安排,由任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阅读资料形成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公布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2.期末考查。这是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终结性和综合性测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卷面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结业成绩的40%。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相结合,融合教材不同章节的知识点,采取学校通行的办法进行改卷、统分。

3.实践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老师设计出调查主题和相应的调查问卷,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选定主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每位成员必须调查5个以上的对象。共16课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调查时间,实践地点不限。每组最终提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及原始调查数据和资料。实践分数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四、改革成效与经验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也较高。总结起来,我们有如下经验体会:(1)施教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对各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根本性影响。因此,施教者应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成效。(2)施教者要有“不唯书”、敢于探索的勇气,才能激活教学改革思路。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高度的学术权威性和很强的实践指导j亩:义。但是,学术权威不等于实践权威,将学术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本身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既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又不能囿于现行教材。(3)只有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取得好的成效。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既定理论体系下,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使得“如何结合”成为比较难把握的问题。这就需要施教者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把握所处的地区、学校及专业学生的特点,据此制订有关的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案。(4)施教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应当以平等、真诚、宽容的姿态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提高课程改革成效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师德修养自查总结篇(11)

一、明确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位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也是一个常抓常新的长期任务。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切实抓好党的作风和纪律教育,以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认真解决理论脱离实际,作风飘浮、弄虚作假、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等问题,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贯彻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加强教师师德修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创昆山市文明单位,建文明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

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宗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观、成才观,是新时期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坚持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做到清正廉洁、教书育人,在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廉洁中,实践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崇高境界,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提高花桥中心校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促进和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就是要促进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进一步增强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开展的“加强师德修养,共建和谐校园”和“廉洁文化进校园”以及“祖国在我心中”等系列活动,按照区纪工委的统一部署,扎实有序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党规、国家法律法规,以党员的昂然正气,带动教师的积极向上;以领导的“廉洁从政”,带动教师的“廉洁从教”;以风清气正、和谐共进的良好环境迎接祖国的建国60周年。

2.目标要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筑牢廉洁自律、明白做事、清白做人的思想防线。努力实现“四个有所提升”:一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学校是“清水衙门、世外桃园”的模糊认识,在增强“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责任意识上有所提升;二是结合“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克服“廉洁是领导的事,普通党员不廉洁也没机会”的错误认识,在廉洁从教的要求上有所提升;三是结合“读廉文、思勤廉、树政德”读书活动,在理论联系实际,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有所提升;四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探索制度防腐、源头制腐上有所提升。

三、明确主题教育活动的步骤和内容

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区纪工委的统一部署,分组织动员、有序开展、检查验收三个阶段进行。

1.组织动员阶段(4月上旬)

组织动员阶段是保证主题教育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要着重抓好:①加强领导。建立领导小组,制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②营造氛围。利用学校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橱窗和小姨闭路电视等多种渠道,营造“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教育活动氛围;③创设情景。通过参加花桥经济开发区党性党风党纪主题教育暨“读廉文、思勤廉、树政德”专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明确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意义、要求、步骤和要达到的目标。

2.有序开展阶段(4月中旬~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