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联合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1 06:08:10

联合教学论文

联合教学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构建

1大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民族。在16世纪之前,中华民族曾以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的创造发明和辉煌千古的历史文化,雄居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世界科技进步作过巨大的贡献。我国的科技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经济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竟然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中国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衰退。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重大科学发展和重大发明,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专利,这不能不引起对我们教育的全面反思。

新中国的建立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代中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使综合国力赶超发达国家水平。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战略任务。中国要想赶上发达国家,只有走创新之路。要创新,就离不开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素质。

高等教育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教师复制、保存和传播人类已有的知识,使学生继承人类已有的知识,通过考试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二是教师创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创新成果来衡量。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大众化高等教育。21世纪知识经济急需培养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迎接2l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就离不开我们自己的创新:开拓和创造,是时代赋予我们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指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动力。事实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经济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02年9月8日,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教育创新,吹响了创新教育的号角,拉开了中国创新教育的序幕。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号召我国人民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体制创新。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用15年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高校是科技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的摇篮,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信息、创新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创新是一种能力,它依赖于知识,但仅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构建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与探索问题的敏锐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

目前普通高校图书馆拥有100~300万册纸质图书,50~150万册电子图书和大量的数据库,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文献检索与;创新方案和设计更离不开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图书;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文化的薰陶。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学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等教育的热切希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国内大学教育的主题和主旋律。

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的贡献的人才。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创新教育起步较晚,真正把学生的创新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重视对创新教育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创新教育的任务,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全校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拥有一批受过图书情报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馆员队伍,他们在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中是称职的教师。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教育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信息环境优势、信息素质人才优势、信息技术优势。

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包括:《创造学》教材与专著;以爱迪生、诺贝尔等人为代表的国内外创新人物传记;知识产权教材与专著;知识产权法律与法规;文献检索与创造发明;国内外专利;专利报刊;《创造与发明》、《探索》、《奥秘》等电影电视专题片。

大学创新教育可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两方面来实施。课外教育又主要通过图书馆教育、实践教育两方面来实现。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学生通过阅读馆藏文献信息,既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又能拓宽知识面,改善学科结构,培养多种兴趣,陶冶情操,更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举措

3.1加强领导

图书馆能否构建创新教育文献资源体系,关键在于图书馆领导的认识和决心。图书馆领导应该明确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重要意义,结合本校本馆实际,尽早地实施。首先要争取馆内员工的理解和支持,要在图书馆内多做宣传,让馆员们知道,这不仅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且有利于特色馆藏建设。要形成制度,专人负责,长期建设。

3.2学科馆员是建设创新教育文献资源的保证

发挥学科馆员在创新教育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图书馆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服务的模式。这种服务模式旨在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的联系,在师生的“需求”与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学校的院系、学科提供主动的、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我校已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他们在创新教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图书馆藏书结构中,应有计划的采购一批有关创造学、创造与发明、创新思维训练等书籍和创新教育的音像、数字化资源。我校已要求供货商专门提供有关创新教育资源,采访人员已专门订购了3000余种创新教育纸质图书,初步形成了创新教育资源体系。

3.3与《创造学》课程联姻

我校已开设《创造学》课程12年。《创造学》课程需要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明成果的教授、博士、青年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我校教师已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6项,软件著作登记权100余项,在科学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O余部。

在《创造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因此,我国许多高校已开设《创造学》和《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的内容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发现意识和发明意识两个方面。发现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发明意识是指自觉地进行创造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技术或方法的心理活动。而这两种意识活动都源于信息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的人,才能产生新的观念和想法。

(2)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图书馆藏书结构中,应有计划地采购一批有关科学家自传和科学家生平介绍事迹,着力宣传科学家创新人格,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3)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体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4)克服信息饱和障碍。对学生进行检索、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技能的培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切创新工作的基础。培养大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用户教育”课以及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的情报信息意识,培养大学生收集、处理、评价文献情报信息的技能。但是,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要注意克服信息饱和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联合教学论文篇(2)

二、在实践中探索,校企双方制定合作原则

立足于现有市场,着眼于行业未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合作原则,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管理,产教结合、校企共进的运营模式,打造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过探索实践,制定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教学组织原则:专业设计围绕市场需求转,培养目标围绕企业需要转,课程设计围绕操作技能转,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特点转,培训目标围绕就业转,实训服务围绕高效执行转,就业服务围绕品牌转。构建“校企合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模式创新;校本教学,模拟实验、岗位实训,有机结合;工学结合,实践第一,职业技能,应用为先;订单招生、定向培养、合理配送、追踪服务”的长效办学新模式,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三、校企融合,共同发展,优势互补

校企双方互派教师参与教学和管理,在办学理念、育人理念、培训理念等方面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1.确立了素质引导型和技能导向型的培训目标,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上的无缝对接和在师资、设备、场地、市场等资源的优势互补。

2.校企双方围绕企业需求和技术标准,形成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模块化实训、车间体验式实习有机组合的培训模式,形成了“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3.校企合作有效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办学模式、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实习就业、用人机制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创新。

4.校企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企业发展培养储备了技术员工,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和用工成本。

联合教学论文篇(3)

初中英语网络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的传道者、授业者变成了组织、协助者,教师不但要适应自身这一角色的转换,还要在教学中巩固这一地位,教师不但要有主题、有秩序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及时准确地总结、评论学生在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

2.网络辅助教学受网上“交互”的限制较大,并不具备课堂教学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

基于以上原因,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这正是初中生的薄弱环节,他们在失去了新鲜感之后也就失去了兴趣,为此,教师在网络设计和教学模式上就要不断变换,随时更新信息,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

3.网络学习提供的毕竟是虚拟的学习环境,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师生之间网上的交流没有面对面那么直观和有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并鼓励学生彼此了解,弥补网上交流的不足。

对初中英语网络辅助教学中课堂操作形式的建议

课前,英语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下次课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搜集学习资源和数据,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引导和答疑。

课前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熟悉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

联合教学论文篇(4)

一、文献综述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所作的演讲中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他将这些原则概括为“合作原则。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学者接受了Grice的观点,把会话看作一种双方合作的活动,这种活动受“合作原则”及其附属的一些准则所支配。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来后,在语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不少学者对他提出修正和补充。人们开始把Grice的合作原则的四准则称为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而把对Grice会话含义理论所作做的种种修正的理论统称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有些方面作了补充和修正分别于1969年贝尔纳普的“关联逻辑”,1970年舒茨的“意义领域”,1977年达斯卡尔的“语用关联”和“语义关联”和1986年Sperber&Wilson的“关联论”作出修正。最终Sperber&Wilson(1986)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说话人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信息要传递,更要表明他所提供的信息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导,达到对话语的理解。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

为了证明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此次的目的的在于:关联理论能提高学生哪方面的阅读能力;关联理论能提高哪一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联理论能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本次实验是在某一补课机构进行的,主要目标是初中学生。先把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排序,选出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班里进行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模式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在阅读中最难的问题就是篇章,以及如何寻找语篇中的关联。首对学生进行阅读测验,得出具体的分数,再向学生渗透了关联理论,对阅读进行指导,之后再进行阅读测试,得出具体的分数,把两次的分数进行对比,看看学生的成绩是否得到了提高,再分析在好,中,差三个层次中学生成绩提高的程度。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在进行关联理论指导后,学生的成绩得到的提高,优秀学生成绩提高的最快,中等生和差生次之。在进行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教学之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更好的理解,提高了阅读效率,这一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再为做阅读的题目感到乏味,吃力。

三、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根据传统的任务型教学法,我们可以把关联理论对英语阅读的指导分为三个步骤:1.阅读前:主要是对文章作者的意图和主要思想进行预测,激发兴趣,在准备阅读材料时,教师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当前流行的材料。教师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激活文章的语境假设,让学生的认知环境中有文章的背景信息。教师也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知道此话题、背景的学生讲出相关知识。2.阅读中:阅读过程就是让学生寻找关联性的过程。往往在这一过程,隐含信息很难被学生挖掘出来,所以老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根据关联理论指导学生运用上下语境来推论从而得出隐含的意思。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通过对词,语法,段落以及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恰恰脱离了语篇中的语境。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利用关联理论,寻找文章中的假设,从而找出其中的最佳关联,得到最终的答案。3.阅读后:教师应启发学生去反思并用所学知识来满足阅读前制定的阅读目的。通过对设计好的问题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教师通常会以口头叙述或写作练习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联合教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05-02

一、引言

中外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是中国很多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联合培养可以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有利于中国学校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与国际接轨,开拓中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学生成为适应国际环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工商管理研究人才。

国内学者对联合培养或者合作办学的讨论还是比较多的。如魏航(2012)[1],董俊虹,董芳,王润孝(2009)[2]邝继霞,罗尧成,孟媛(2010)[3]等学者,综合比较了中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指出了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的指导作用;增加选修课程,开设国际化课程与实用性课程,加大研究生选课的灵活性等合理性的建议。

在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刘春惠,王站军(2012)[5]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位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学术型研究生应注重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注重创新;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国外以“研究生教育合作办学”为主题的文章很少,相关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二是WTO与高等教育:三是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以及学历、学位的互认等。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讨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培养方案的某一方面,很少文献关注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或者联合培养的具体机制的设计问题;另外目前的研究大多针对于本专科层次的比重较大,而针对研究生层面的还是相对较少。随着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增多,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如何保证合作质量,使合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联合培养的课程和学分问题

联合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关专业课程的安排,在课程的类别和具体的课程选择上,我们和美国的学校基本是相似的,就是具体的学分和教学方式方法还有一定的差异,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注重案例教学。(1)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提高教师英语授课水平。国内高校必须开设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开设三门以上的英语教学专业课程,这就对我们专业课老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虽然加大了对双语课的投入力度,但整体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学生的反应并不好。以我校本科双语教学为例,双语课老师的授课总体评分低于普通专业课的总体评分。这个一方面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关,另外一方面和专业课老师的英语能力也相关,需要继续加大师资的投入。(2)增加与时俱进的国际和本土案例教学。目前国内硕士培养的专业课程讲授要么专注于理论,忽略实践;要么案例陈旧,不符合时代潮流,不能与时俱进。既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增加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更不能满足联合培养模式下美国学生和学校的要求。因此要一方面督促老师实时更新案例;另一方面要鼓励老师主动编写案例;第三要建立专业课课题小组,建立案例教学数据库。

2.合理化学分分配。关于学分认定,大多数美国高校对国内研究生的学分认可程度低于对本科生学分的认可程度,因此国内的学分转换比例比较低,大约占整个学位要求学分的1/3,基于此,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分分配比例如下表1。

随着联合培养的不断展开,美国学校对国内高校认可度的提高,国内的学校需要争取更多学分的认定,这样有利于扩大我们学生参加的规模,降低学习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老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高;第三,也可以延长美国学生在我校的学习时间,有利于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力。

3.毕业论文方向的革新。美国的MBA学生一般来说没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是有相当多的课程论文和调研报告,这点可以和国内学校结合来重新设计。对于联合培养的学生,我们可以要求毕业论文的侧重点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国内外学生合作调研的方式,即同时在双方所在的国家针对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和企业问题解决方案。

三、联合培养的学生导师问题

1.双导师培养的界定及必要性。由于联合培养涉及到中美双方的学生,因此我们会给每个进合培养模式的研究生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一方是中国的老师,另一方是美国的老师。中国的老师和美国的老师在研究方向上具有一致性或者相似性。两个国家的导师都不仅有责任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对方国家的文化、经济等环境,融入到对方学校的学习中去。

2.导师的选择指标。(1)中方导师选择的标准。国内导师不仅需要和中国、美国学生经常交流沟通,还需要和美国导师间进行合作交流,这就要求国内导师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导师的科研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导师对该培养机制的认可程度和加入的意愿决定了导师对学生的投入。(2)美方导师选择的标准。相对于国内导师英语能力已经不能作为国外导师的选择标准,所以我们主要从导师科研能力、导师沟通能力、导师教学经验、导师对联合培养机制的态度四个方面来评选。

四、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到目前为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师的学历与科研水平)、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社会评价(用人单位的评价)等。但这些指标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来评价的,我们选用了相对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如进入该培养机制的学生数量、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联合培养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文章发表情况与学生就业情况等。

本文主要是基于我校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分析了如何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学分分配、双导师制等问题,讨论了联合培养的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但并不深入。另外研究还有很多没有涉及,比如双导师的激励机制设计、联合培养学生满意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进一步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魏航.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2).

[2]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

联合教学论文篇(6)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技能与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一体化集成服务的新路子,对于全面整合与利用全军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军队政治理论学科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在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和保证部队“打得赢”、“不变质”中的联合服务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必要性

一是积极顺应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实施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中央军委和总部根据“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实施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实现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化。因此,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既是顺应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实现军队院校文献信息资源集成化、服务利用共享化和教育训练远程化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全面提升军队院校整体现代化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建设目标的需要。“全军院校一个馆”,是总部机关早在1998年就确立的全军军事训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奋斗目标。《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全军院校图书馆基本建成信息资源丰富、布局优化、特色鲜明、联合共享、动态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知识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的建设目标。因此,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即是依托了‘军训网”对各院校,尤其是对政治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的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实施有序的整合和联合服务保障,也是实现“全军院校一个馆”建设目标的重要步骤。

三是克服目前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工作弊端的需要。近年来,全军院校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多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目前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来看,仍然存在着松散管理与条块分割、标准不一与自成体系、自产自给与重复建设、经费紧张与技术力量有限、规模偏小与尚未真正形成共享保障合力等弊端。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是克服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实施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工程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大联合、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各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保证。

二、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基本思路

(一)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集成系统。运用“军训网”、“因特网”交互技术及《军队政治理论学科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雷达”、“知识导航”等搜索引擎应用功能,开发与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导航集成系统,分别将“军训网”、“因特网”上被选定的政治理论教育相关信息资源的网站地址、栏目名称、文献信息目录和内容摘要等指引信息,按照政治理论学科专业以及特定用户某一个研究领域和信息源载体形态与种类的要求,加以分类排序、规范整合集成,建立诸如“冠状树”结构的导航路线图和自助式搜索界面,同时建立一个能基本覆盖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学科专业及可以直接链接检索的知识信息导航库,直接帮助与引导“军训网”读者搜索和获取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二)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集成系统。据了解,目前全军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研发或正在建设的特色数据库,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军队政治工作、军队文化工作、军事新闻传播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军事信息管理和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达20个左右,我院还相继建立了“政工”、“军旗”、“军心”、“军魂”等4个特色网站。这些分布在各单位的数据库和网站,不仅涵盖了全军院校政治理论重点建设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且都具有一定规模和基本形成更新维护制度。运用数字图书馆现有的“信息雷达”、“站点分布式检索”等应用工具及挖掘、转载、复制等方法,依据《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指南》公布的重点学科专业目录和相关标准规范,把这些数据库和网站的全文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查询、统一标引分类和有序整合集成,实行自动和便捷的查询检索,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重点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科研提供针对。

(三)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整合集成系统。通过建立健全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合作共建的长效运行机制,依托“军训网”网络环境及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MDLS)数字化生存平台和各院校现有设备与技术,采取统筹规划与协作分工、分布建设与统一整合、实物交互与网上递交、自动与在线共享相结合的途径,对分散在各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的各类公开发行刊物、自编教材与著作、学术科研成果、研究生毕业论文、内部简报与研究资料、专题讲座与报告等原生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分期分批地收集递交、规范化加工和集中统一整合,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原生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数据库及集成服务网站,确保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总中心和各联合院校门户网站的原生文献信息资源的及时自动更新维护和实时利用。

(四)构建军队政治理论教学相关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协调联合全军政治院校及相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以《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书目中心》搜索查询到的政治理论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目录为基数,统筹分工联建,按照先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再公共学科专业,以及课程教学和科研需求的轻重缓急,一方面有计划地对馆藏非密级教学参考书刊资料进行分期分批数字化加工;另一方面对军内外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相关的网络课件、专题讲座报告、最新教材和专著等资源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加工和更新维护,并将其与原生文献信息资源一道,依据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排序、合理配置、整合集成,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相关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数据库和集成服务网站,直接为各院校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同时,利用《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书目中心))查询系统,适时开展军队院校图书馆政治理论教育相关馆藏印刷型书刊的馆际互借活动。

(五)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参考咨询集成系统。依托军队院校现有数字图书馆开发与应用平台,构建学科专家与智能工具有机结合的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参考咨询集成系统。该系统由专家人才库、咨询工作站、推理与获取机制和用户界面组成。其主要功能:一是建立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专家人才库。在网上公布专家人才的自然概况、教学科研成果、专业研究方向和咨询资历等息,让咨询者有针对性地了解和掌握咨询专家人才的情况。二是建立智能化推理和咨询信息库管理系统。前者能在跟踪分析咨询者需求和进行实时咨询解答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咨询者获得相关咨询信息;后者能对已咨询过的信息源进行自动搜索整合、及时更新扩充和咨询信息,为新咨询者提供参考咨询信息。三是建立专家联合咨询工作站。该工作站主要是根据各院校学科专业分布和协议分工建立专家教授联合咨询站点,通过制作个性化网页、开设电子信箱和BBS等运作方式来实现。由于该工作站采取的是联合咨询模式,尽管网上的咨询专家所在的位置是虚拟的、不同的,但咨询者的需求能从四面八方获得满意的答案与信息服务,实现专家与咨询者之间由过去的一对一传统咨询模式向网络环境下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新咨询模式转变。

(六)构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系统。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由全军政治院校及有关院校政治系(教研室)联合共建。考虑到各院校学科专业特色和网络设备条件、数字化建设程度、技术力量及驻地比较分散等实际情况,拟以全军院校整体数字图书馆和各院校现有数字化设备系统为技术支撑,建立信息资源互动调度、有序整合管理和网络信息共享检索的政治理论教育联合数字图书馆集成系统,实现“军训网”域内的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界面的检索与利用;拟以军队院校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MDLS )为开发平台,联合共建文献信息数字化加工和自动化系统,实现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分工合作、分布建设与有序整合;依据国际“DC核心元数据”、国家和军队“中文元数据方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军事信息资源分类法”,建立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元数据及分类规范标准体系,实现同学科专业信息资源有序整合与统一界面快速准确检索;以联合共建共享为目的,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的协作分工机制,实现联合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实时交互、应用导航、主动推送和高效管理与利用。

三、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集成服务的主要措施

联合教学论文篇(7)

高中政治课自身所固有的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思想性、科学性、具体性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各不相同的。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可以说,它贯穿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并决定着高中政治教学的方向和质量。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我们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不断创新,采取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1.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高中政治知识的根本途径对学生来说,高中政治课本上的诸如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等理论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面前它并不是以实际的、具体事实的形态出现的。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除了要认真学习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时间、条件等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所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时,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学好高中政治课,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事实上,高中政治课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而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不可不讲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国内外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各个方面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社会现实、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如果理论脱离实际,那么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抽象概念,根本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更不可能把这种科学理论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坚持高中政治办学方向,更全面地发挥高中政治课应有的作用。

综合上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像其他学科那样要影响到学生的知与不知,或对知识会用不会用,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信仰、品德、行为等整个人格的塑造。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政治教学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贯彻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中政治课的政治方向。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方法

1.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

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和联系性,使理论和实际相吻合,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这种联系才是抽象理论和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二政治第二课第二节的教学中,讲了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规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知识后,就要有机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转移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总之,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中,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做到理论和实际的内在协调,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给学生带来更直接的认识。

2.注意防止并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倾向

经过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注意防止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并努力去克服这种倾向。具体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罗列条文、死记硬背,既不考虑实际情况,也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起来枯燥无味、空话连篇。久而久之,学生觉得厌倦,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高中教学中的经验主义,主要表现为不注重钻研大纲和教材,教师没有深入钻研和创新的精神,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思想上保守,这样学生不仅提不起兴趣,也失去了政治教学应有的功能。可以说,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其错误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教风和学风,危害极大。所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必须防止并克服这种倾向,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时刻留心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新动态和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说明实际问题,更好地达到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注重联系实际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联系实际,要在确定知识点后,考虑联系什么实际,需要准备什么实际材料,以及如何去联系,联系到什么程度。否则,就是盲无目的地联系实际。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逐课、逐节、逐框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也就是说,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时刻把握联系实际的目的。比如,讲授高二年级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准备好有关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存在的问题的事实材料,在讲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时,把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及其关系融汇其中,使讲解达到相互交融的程度,使教学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联系实际,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另外,在联系实际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通过这些,有

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联合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 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38-0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在小学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类社会发展总方向和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坚持这一方向,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基本教学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检验标准二者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理论的飞跃与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都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社会开放程度较低,学生接受外界信息渠道有限,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教材中的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必须注意到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阐述,二者是指导和被指导、推动和被推动的辩证关系,随着二者不断发展,它们的结合也要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理论和实际实现高度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

1.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将国家意识形态灌输给学生,尤其在民族地区,要抓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来培养其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和民族地区发展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发展的问题,党和国家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民族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解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针。

2.联系民族地区中学生实际。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服务的。教师要通过理论教育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选择—内化”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超越原有观念重构主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这个创造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最终的完成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实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以及对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认识,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3.联系国际社会实际。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民族、国家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地域界限,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在繁荣和进步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诸如人口、环境、资源、地区冲突、恐怖活动等社会问题,但主要的还是政治问题,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并且进行激烈较量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经济贸易手段外,还加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利用大众传媒工具,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大肆宣传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和价值观念”利用宗教进行思想渗透,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一些邪教组织,致使无辜的群众成为受害者。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具有信仰宗教的传统,民族地区就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攻社会主义国家的突破口,一些宗教信徒被其利用,成为反社会主义的工具。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事实说话,教育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对西方资本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谨防被敌对势力利用。

4.联系一切文明成果实际。要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引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文化成果来论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进步的过程,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和推动的过程。我们要学习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先辈们创造的文明成果,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对班级中主要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本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还要介绍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走出只放眼于本民族或者本国的科学文化发展的狭隘思想,培养其具有“开阔的眼界、面向世界的态度”,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其他文明成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正确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是前提条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不懂或者一知半解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是其主要目的,但是为了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目标,理论知识是重要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材料、例证要有针对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就必须正确、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尽量不使用二、三手资料,不可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部分或者个别语句、概念的认识上,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防止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二是运用所学的间接经验认识直接经验,教师运用间接经验学习直接经验主要是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正确把握。教师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把教材中的理论钻深、弄懂、将之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情况是重要条件。

一是了解社会实际。邓小平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理论讲解清楚,教师必须运用实例讲解,但是在选择实例时既不能是街谈巷议的传闻也不应该是无中生有的社会消息,教师要通过报刊、书籍、新闻媒体、文献资料或亲自深入到民族地区去收集信息。

二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受教育者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教育者要了解受教育者在想什么,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学生在对于国家发展大是大非问题的理解上相对容易,但是一旦牵扯到民族、宗教、文化、语言等问题时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讲解比较困难,要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就很难达到思想疏通的效果。民族地区由于宗教、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生活体验具有特殊性,加之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学生思想观念保守,体现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是对新的信息接受慢、理解困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生活环境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教学案例能够符合学生生活和思维特点。

3.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是关键。对于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理论联系实际关键要抓住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点,理论具有一般性而实际具有具体性。将抽象性的理论转化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实际之中,找到与一般理论相一致的具体实际,使教学中的理论与选取的案例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当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就能很好的解释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取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对于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少数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个人成长与民族发展、国家强大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就要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为载体,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和解决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二是组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思想政治课根本教学目的是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理论认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方式,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借助于课堂学习获得的感性认识,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廖良初,廖思伦.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4):46-49.

联合教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38-0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在小学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基础上,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人类社会发展总方向和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坚持这一方向,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基本教学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涵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检验标准二者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理论的飞跃与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都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社会开放程度较低,学生接受外界信息渠道有限,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教材中的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必须注意到理论和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阐述,二者是指导和被指导、推动和被推动的辩证关系,随着二者不断发展,它们的结合也要不断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使理论和实际实现高度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内容

1.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将国家意识形态灌输给学生,尤其在民族地区,要抓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来培养其热爱社会主义中国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和民族地区发展现状,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各方面发展的问题,党和国家在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民族地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等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分析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科学解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实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针。

2.联系民族地区中学生实际。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服务的。教师要通过理论教育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选择―内化”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超越原有观念重构主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这个创造性过程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最终的完成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思想实际,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活动的有的放矢。教师要了解学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以及对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法律、法规的认识,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3.联系国际社会实际。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民族、国家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地域界限,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在繁荣和进步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诸如人口、环境、资源、地区冲突、恐怖活动等社会问题,但主要的还是政治问题,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并且进行激烈较量的问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除了利用经济贸易手段外,还加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利用大众传媒工具,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大肆宣传资本主义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和价值观念”利用宗教进行思想渗透,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一些组织,致使无辜的群众成为受害者。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具有信仰宗教的传统,民族地区就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攻社会主义国家的突破口,一些宗教信徒被其利用,成为主义的工具。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事实说话,教育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对西方资本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坚决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谨防被敌对势力利用。

4.联系一切文明成果实际。要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引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文化成果来论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进步的过程,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和推动的过程。我们要学习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先辈们创造的文明成果,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对班级中主要的少数民族学生就本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还要介绍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走出只放眼于本民族或者本国的科学文化发展的狭隘思想,培养其具有“开阔的眼界、面向世界的态度”,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其他文明成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正确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是前提条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条件是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对马克思主义不懂或者一知半解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虽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是其主要目的,但是为了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目标,理论知识是重要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选取的材料、例证要有针对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就必须正确、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尽量不使用二、三手资料,不可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部分或者个别语句、概念的认识上,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防止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二是运用所学的间接经验认识直接经验,教师运用间接经验学习直接经验主要是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正确把握。教师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把教材中的理论钻深、弄懂、将之融会贯通,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理论。

2.了解实际情况是重要条件。

一是了解社会实际。邓小平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理论讲解清楚,教师必须运用实例讲解,但是在选择实例时既不能是街谈巷议的传闻也不应该是无中生有的社会消息,教师要通过报刊、书籍、新闻媒体、文献资料或亲自深入到民族地区去收集信息。

二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受教育者思想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教育者要了解受教育者在想什么,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学生在对于国家发展大是大非问题的理解上相对容易,但是一旦牵扯到民族、宗教、文化、语言等问题时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就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讲解比较困难,要联系实际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就很难达到思想疏通的效果。民族地区由于宗教、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生活体验具有特殊性,加之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学生思想观念保守,体现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是对新的信息接受慢、理解困难,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生活环境的实际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教学案例能够符合学生生活和思维特点。

3.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是关键。对于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理论联系实际关键要抓住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点,理论具有一般性而实际具有具体性。将抽象性的理论转化到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实际之中,找到与一般理论相一致的具体实际,使教学中的理论与选取的案例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当抽象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就能很好的解释学生遇到的现实问题。教学中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选取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对于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少数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个人成长与民族发展、国家强大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就要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为载体,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分析和解决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二是组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思想政治课根本教学目的是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理论认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方式,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探索。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借助于课堂学习获得的感性认识,锻炼他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的能力。

参考文献:

联合教学论文篇(10)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一体化的新型经济环境,党的十再次强调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就大学英语教育而言,中国是一个口译大国,口译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重视口译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流趋势,如何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口译能力,也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对大学新生进行口译教学的意义

随着口译教学的不断发展,开设口译课程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教学对象一般是在外语系高年级学生。但随着国际化的日益加深,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口译能力的毕业生备受青睐,培养非英语专业口译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学生的英语学习甚至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直到他们开始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已经学习了将近15年的英语。此时传统的学习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学生在高中就接触过口译,甚至还通过了中级口译考试,因此作为大一的新生他们更期望能够学好口译。虽然对大学新生的口译教学只需涉及到较浅的层次,但是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尚未引起广泛关注,专题研究也略显不足。探索大学新生口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从所掌握的词汇量以及其他百科知识来看,大一新生英文水平是有限的,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口译训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任何的口译教学。在此阶段教授某些口译技能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

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一种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也是一种翻译指导理论,“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出转移到话语的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1]。关联理论是由法国巴黎大学Spurber和伦敦大学Wilson共同提出的,是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策略推导话语和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暗含(extentual implicature)的思维过程的理论[2]。它包括明示—推理、语境效果、最佳关联等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在英语口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关联理论的交际观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际、沟通思想,是因为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行为或话语进行各种推理。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主要看听话人能否使用正确的语境,即说话人意欲表达的语境。假如听话人使用了错误的语境信息,交际就无法进行下去。只有透过语言输入信息来提供线索进行推理,构建新的语言信息语境,并通过对新信息的语境认知作出准确的理解判断,才能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

2.关联理论与语境假设

语境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有条不紊的,正是这种有条理的特性使得理解的过程变为一个语境推理和选择的动态过程。口译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语言与语境之间的关联,特别是最佳关联。根据最佳关联理论,就可以通过构建最适合的语境,准确地理解话语。因此,从语用关联的角度探讨语境问题,为教师和学生在口译训练过程中避免误解和分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3.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

关联理论的语境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环境中的情景或话语本身的语境,还包括人们对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关联理论中的语境是认知性质的,即认知语境。熊学亮给认知语境下的定义是:为了系统地分析语言的隐性内容,我们必须把所涉及的具体或抽象语境因素结构化——其结果就是认知语境。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因此可以达到有效的理解话语。[3]

4.最佳关联原则

最佳关联原则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原则。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因此,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越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获得交际的成功。同样,在进行口译训练时,我们可以透过文字信息所反映的具体语境,借助推理找出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理解的准确性。虽然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人们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并且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都能理解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并且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某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如何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大学新生英语口译教学中

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口译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下面就从关联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来探讨关联理论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

1.关联理论中明示、推理的应用

交际过程存在明示和推理两个过程。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指“说话人能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4]。从听者方面来讲,如果能够听明白说话人所做的明示行为,那么这种明示行为就在听者那里得到“显映”[5]。推理是听的人凭借说话人的明示,再结合自身认知的语境进行推理、理解,最终用口译表达出来的过程。

由于高校口译教学普遍只在背诵对话和练习对话上下功夫,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意、语境的揣摩,从而导致学生的口译能力停滞不前。所以,在贴近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能激发其积极性的内容,比如在口译课上组织一场相遇的情境。可以将学生分大组进行讨论,每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演示情景,其余人员对组员进行指导与评价。下面是发生在咖啡厅里,一位顾客向另一位顾客询问的片段。

学生甲:Excuse me,is it okey if I sit here?

学生甲明确表达出自己要坐这的意图,而乙就得在揣摩甲所做的明示意图后,结合自身的认知语境对其做出“显映”,即:

学生乙:Sure,go ahead.

其余同学也可以凭借这种明示与自身头脑的推理,感受“go ahead”在此语境中表达的是让其实施坐的行为。从而提高口译表达的准确性。

2.关联理论中语境效果的应用

除了运用明示——推理引导学生进行口译练习外,还要注重语境效果对英语口译教学的作用。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而语境效果,就是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6]。在一场口译交流的过程中,说话方随时要建立并处理和语境有关的假设。而取得语境效果的决定因素必然是一系列的语境假设中所存在的关联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就越强。如果回话方不能理解问话方的寓意,一段对话的语境效果就没有被充分表达,之间的关联性也就不复存在。这时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语境去体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图,彻底杜绝对答过程中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例如:Every young man should have big ambition.和Hitler's ambition was failed at last.两句话中的“ambition”这个词即指“野心”也指“雄心”。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形,作为回答者就要结合文化语境对其词性是“褒义”还是“贬义”、与主语的搭配合理性进行分析,使其在良好的语境效果中得以发挥正确意图。回答者也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对话顺利进行。

3.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的应用

在英语口译对话过程中,语境效果是同关联性成正比的。如果说话人能够为听者创造足够的语境效果,听者轻而易举就能听懂,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是获得最佳口译对答效果的基础,例如:

He is a good man.(他是一个好人。)

Dogs are often regarded as man's good friends.(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忠实朋友。)

在这两个例子中,首先,学生会认为“good”本意是“好的”。但结合到具体的语境中,如果都翻译为“好的”则不能明确表达话语所要传达的意思。所以教师要提示学生结合语境去联想“good”可能是一词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好”一般修饰“人”,而修饰“狗”的词包括“可爱”、“忠诚”等褒义词,同时也包括“疯狂的”、“凶猛的”等贬义词。根据语境分析,和“朋友”搭配的应该是褒义词,而“忠诚”比“可爱”更符合大众心理。这样可以从一系列的语境假设中找到关联性,取得语境效果。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处理话语的努力程度来验证话语最终是否具有最佳关联。再回到话语中,用“好的”来翻译两句中的“good”,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好人”比“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好朋友”更符合中国的文化,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因为后句会使人更多地联想到狗是怎么样成为人的好朋友的,是能和人谈心呢,还是一种拟人用法?所以理解“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好朋友”要比“狗经常被认为是人们的忠实朋友”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根据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要想获得最佳关联,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只需较少努力,就能获得最大语境效果的话语。

结 语

综上所述,关联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分析方面来指导口译的,而心理处理信息的过程是复杂的,多变的。它涉及文化、认知、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等多方面因素。由于大一新生对口译材料涉及的背景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陌生感,所以以课文内容为主题来组织口译教学并不合适,而是应该以实践操练为主线。可以先选择一些专题性不强,套路相对固定的内容进行训练,如,致祝酒词、欢迎词等礼仪致辞。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模拟一场中外学生友好联谊会,学生轮流致欢迎词,进行口译演练。然后可以逐渐过渡到一些专题的翻译。但专题材料的选择也应注意避免过于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要注重一般性和代表性。

以上用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分析了大学新生口译的教学方法,但只涉及到基本的理论和训练。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需要尽快制订出符合大学新生特点的口译教学大纲,以满足大学新生学好口译的期望和要求。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Sperber D,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2002.

[3]熊学亮.语用学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1996(2).

[4]Sperber, D. &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

联合教学论文篇(11)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还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的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关联理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外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一.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英国的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有关言语交际、认知有关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以及教学界等其他领域带来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对人类语言交际的解释关键在于关联。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两种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即说话人说话时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更要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语言交际的模式有两种:代码模式(codemodel)和推理模式(inferential model)。语言交际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过程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的理解是按照相关性的原则进行的,要理解自然语言,就要先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然后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情况进行推理。关联理试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交际双发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答案就是:交际双方说话就是让对方明白,所以要求互明。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发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

听力理解是一个接受、理解声音信息的过程。言语声波在听者的耳蜗内转变为一种可供神经系统使用的密码,听觉神经把讯号传到听觉语言中枢,引起这一区域的思维活动,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和分类。大脑把这些信号转化成有意义的单位,运用已存储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解释。同时利用一些非语言性知识(背景知识,说话人的语气和语调等等),去思考、假设、预测,并验证和随时修改假设,寻找最佳关联,从而准确理解说话话人的意图,成功地进行交际。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他提到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Rost(1990)根据关联理论提出了关联理论听力理解模式.并将之归纳为4个重叠且相互依赖的听力理解阶段: (1)听者激活理解话语所需的可能的知识; (2)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词汇分析揭开话语的命题含义; (3)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 (4)听者把已释义的命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层级表征并把它们存在长时记忆里小论文免费论文下载。从Rost的模式可看出,听力理解是一个既涉及到利用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处理,又涉及到运用背景知识并结合语言知识对所听材料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的认知心理过程,最终目的就是寻找关联链,揭开话语的语用含义。言语交际基本上是一个涉及明示---推理的合作过程。听者在进行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是有选择地听话语的.这种有选择地听话语,是以最佳关联性为原则的,即选择最相关的语境要素组成语境。完成对话语的解释。所以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的语境要素进行推理的能力对于提高听力理解水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记忆、思维、概括和预测等能力。教师可以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系统、有重点的听力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应扩大信息输入面,重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结构中有关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与空缺。听到新信息最终都要和头脑里已有知识发生作用,寻找关联性,才能理解。学生知识越丰富,大脑进行推理判断所要的时间越短,判断越准确。如,“Little Mary is the apple of her father's eye.” “The Apple of one's eye”的字面意思是“某人眼里的苹果”,在这里,“apple”指的是“瞳孔,眼珠”。瞳孔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格式,失去瞳孔,就变成了瞎子。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它来自《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第32章“耶和华遇见他在旷野荒凉、野兽吼叫之地,就环绕他,看顾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眼里的瞳人。”但如果不明其摘要特别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课堂上使用的听力材料应与学生有适当程度的相关性。最好是选择真实的视频听力材料。另外,听与说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互通的。听力课堂上还应注意加强听说相结合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变听与说脱节的情况。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外面对面的英语听、说练习,使学生的听说技能相互促进。这不仅有助于交际者熟悉各种词、句的不同用途,还有助于提高通过明示行为推理其背后意图的能力。简言之,英语听力实际上是一个根据关联理论,结合语境假设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三. 总结

关联理论指导听力教学是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转变,关联理论能将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其理解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 [M ]. London: Longman,1990 .[2]Rost M. Introducing Listening [M ]. London: Penguin, 1994.

[3杜福兴.也谈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2005(03).

[4]胡觉明.听力理解中的意图推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5]何自然,等.关联论.语用三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