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2-12-23 12:53:41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1)

幼儿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为了使我园幼儿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以幼儿与家长自制灯笼、做元宵、猜灯谜等亲子活动为载体,充分地让幼儿感受“元宵节”特有意义及给人们带来的喜气和欢乐。

二、目标:

1、能与家长积极参与赏灯、猜灯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三、活动准备:

1、搓圆子的材料。

2、大盘子、一次性小碗、汤匙

3、幼儿与家长自制元宵灯一盏

4、猜灯谜谜面,悬挂操场

5、每班准备十个谜语贴在花灯上

6、发出邀请,家长参与

四、活动安排:

时间:20__年2月8日下午

地点:各班教室、大操场

五、活动流程:

1、和幼儿一起观赏花灯和玩花灯。

(大操场)

2、各班教室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元宵。

(3)品尝元宵,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3、家长带领幼儿猜灯谜。

(大操场)

4、活动结束。

幼儿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2一、设计思考

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__年_月_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

幼儿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幼儿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4活动时间:上午7:30——10:30

活动地点:园大门口、各班级内、活动大厅

活动内容:发红包、班级主题活动、快乐儿歌赛

活动过程:

一、7:30——8:45发放红包

二、9:00——9:45班级主题活动

小托班——搓元宵

中班——做灯笼

大班——做春联

三、10:00——10:30快乐儿歌赛

托大(一)班——《长大一岁》、托大(二)班——《新年到》

幼小(一)班——《新年到》、幼小(二)班——《元宵节》、

幼小(三)班——《吃汤圆》、幼小(四)班——《过新年》

幼中(一)班——《正月十五闹元宵》、幼中(二)班——《吃汤圆》

幼中(三)班——《元宵灯会》、幼中(四)班——《红红火火过新年》

幼大(一)班——《春节歌谣》、幼大(二)班——《元宵节》

幼大(三)班——《欢乐年》、幼大(四)班——上海童谣《新年到闹元宵》

活动效果:

今天是元宵节,孩子们早早地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在园门口孩子们拿到了幼儿园发的红包,个个喜笑颜开。在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中,他们学会了主动与人打招呼“老师,新年好”。

接下来各班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搓元宵、做灯笼、做春联等,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更有趣和紧张的是快乐儿歌赛,孩子们拿着各种道具,响亮地表达着自己心中的喜悦。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他们知道了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节日的喜悦氛围。

幼儿元宵节主题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

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2)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执教:吴志红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执教:江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活动三:闹花灯

执教:谭金环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热闹、喜庆气氛。

2.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来表现闹花灯的情景和自己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一组花灯、闹花灯的录像资料、帮助幼儿记忆歌词的图谱标记。

活动过程:

1.在歌曲《闹花灯》的伴奏下,欣赏闹花灯的录像,感受闹花灯的喜庆气氛。

师::在录像里,你看到了什么?人们是怎样闹花灯的?看了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么样?

2.学习歌曲《闹花灯》。

(1)欣赏教师演唱歌曲《闹花灯》,理解歌曲内容。

(2)再次欣赏歌曲,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切分音符部分,唱出闹花灯时的快乐情感。)

3.尝试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体验闹花灯的快乐。

主题反思: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3)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诞生。元宵节起源说法有三。

一是起源于佛事活动。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二是元宵节起源于道教活动。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习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三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一是关于灯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二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三是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唐朝由于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元宵节满城灯火,漫天烟花的壮丽情景。

与宋朝相对应的金朝的女真人最初还不知道元夕张灯灯,至金熙宗以后渐染此俗,并很快流行自来。为保持这一习俗,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1183)元宵节时竟出现“正月辛巳,广乐园灯山焚,延及熙春殿”(《金史》卷二十三)之事,可以想见,灯火和其灯之多了。当时灯的品种、样式已相当丰富。其张登时日也超出了以往三天的习俗。如大定二十七年(1187)正月,“元夕张灯,琉璃、珠璎、翠羽、飞仙之类不一,至有一灯金珠为饰者,都人男女盛饰观玩,至十八日而罢。”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明朝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最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清代,元宵灯市依旧热闹,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只是张灯时间缩短为三天。到了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现在 张灯日期一般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 元宵节的习俗

(一) 饮食习俗――吃元宵(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轱轳)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1154―1208)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指的即是元宵。宋人周必大(1126~1204),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1688)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b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解解馋。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其实,元宵、汤团是两回事,汤圆是汤圆,元宵是元宵。由于南北方不同渊源做法不尽相同所致。 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二) 张灯习俗――悬挂各种花灯、彩灯、冰灯

1. 灯的寓意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2. 灯的种类

灯笼的种类按制作质地可分为彩灯和冰灯两种。彩灯又称花灯。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生肖动物灯,如龙灯、虎灯、兔灯、金鱼灯等等;植物等如荷花灯、白菜等、萝卜灯、西瓜灯、苞米灯等;形象灯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按照用途和悬挂地点又分为民间和宫廷两类。宫中所用为宫灯。传统京剧《打龙袍》丑角的一段戏精彩念白念的便是宫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圣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夺魁灯、六国封相灯、七财子路灯、八仙过海灯、九子十成灯、十面埋伏灯。这个灯、那个灯,灯官我一时数不清!这说明宫灯种类的繁多。

满族人的祖先女真人原无张灯习俗。《松漠纪闻》记载,天会七年(1129),有一位来自中原的僧人被掠至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恰遇上元节,便用长竿吊起彩灯,张挂在外边以为娱乐。女真主看到后十分惊讶,以为是什么星,恐对他们有什么威胁,便差人调查。当时,正赶上有南边来的人准备发动,女真主误将僧人挂彩灯当作给南人发信号,杀掉了僧人。想来,这个僧人是为了在金源地区推行元宵彩灯节而死的。金迁都北京不久,方接受元宵节,夜张灯以为庆祝。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第、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

元宵节观彩灯、悬彩灯,所以又称为灯节。仅就哈尔滨而言1919年2月11日的《远东报》载,“昨闻工商两会共议,拟于各通衢搭起牌楼数座,上下左右叠挂红、黄、蓝、白、黑五色奇巧之灯,以为庆祝元宵之用”。除抗战期间和社会激烈动荡的年头外,每年元宵节,哈尔滨满街是花灯,其中靖宇街上最热闹。道里区从中央大街到经纬街、石头道街,到处都挂着花灯,观者如潮。民国初年,每逢元宵佳节,埠头区(道里区)各商号店铺门前,“均悬挂奇特精巧之灯,以相夸耀”。

解放前夕,每至正月十五,商家都在各自店前张灯,多为宫灯、走马灯、圆形红灯。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有院落者,多在自家院内竖灯笼杆挂红灯,或在门前高悬大红灯笼。市区的居民则多于自家阳台和门前高挂红灯三日,预兆五谷丰登,讨个太平年成。解放后,灯展和秧歌一样,成了庆祝节日的群众活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制作的花灯,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且年年有创新。“”期间,观灯活动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恢复了观灯和灯会活动。

哈尔滨灯会最出彩的是香坊区灯会。1981年春节,香坊区在安埠一条街和红旗大街中段首次举办香坊区灯会。1982年,香坊区灯会移至香坊公园内举行。哈尔滨轴承厂、建成厂、化工三厂、新生开关厂等30多个单位参展,观众达30余万人(次),此后香坊公园先后共举办了十来届彩灯会。香坊公园的彩灯会占地面积大,彩灯种类多,科技含量高,灯展时间长,参观人员多。

二是冰灯。据《黑龙江外记》记载:“上元,城中张灯五夜,村落妇女来观剧者,车声彻夜不绝。有镂五六尺冰为寿星灯者,中燃双炬,望之如水晶人,此为难得。”

《黑龙江外记》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因此,最晚在嘉庆年间黑龙江地区就有冰灯了。元宵佳节,用冰雕琢成的五六尺高的寿星灯早已成为灯的海洋中十分难得的一道亮丽风景。一灯高矗,双炬耀眼,慈祥的老寿星犹如水晶雕成一样,仿佛正微笑着向人们招手,向看灯的人们致以新春的祝福。

除了描写以老寿星为原型的冰灯的竹枝词以外,还有同样是嘉庆年间流戍到齐齐哈尔的朱履中,他在《龙江杂咏》中也写到:

元夜观灯走不停,村车[[也来经。

蛮童姹女哗声脆,争看玻璃老寿星。

为了争看元夜的灯火,人们完记了疲劳,奔走不停。就连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的儿童和少女也乘着[[车来到城里观灯,争抢着观看如吉星高照、晶莹剔透、冰雕而成的老寿星冰灯。

到了民国年间,这种用五六尺冰条雕刻成的寿星冰灯,在齐齐哈尔仍可见到,只不过是更加花样翻新,更得到青年男女的青睐。正如诗人魏毓兰在《卜奎竹枝词》中所描写的那样:

元宵佳节试新灯,姐妹街头笑语应。

却是谁家翻样巧,老人星挂一条冰。

这说明元宵节是永恒的,老寿星在人门的心目中也是永恒的。这便是黑龙江冰灯艺术的雏形。另外,松嫩平原的马夫、渔夫为了在冬夜照明,用桶装水放置室外冻成冰坨,冰坨未冻实便取回屋内凿开顶心倒出未冻的水。待冰坨从桶中完全分离后,冰罩即成。这时,再将油灯或蜡烛放入其中,即成可防风吹雪打的冰灯。后来,城镇居民家也出现了冰灯。那时,每逢元宵节,哈尔滨的穷困人家就用冰坨制灯,让小孩提着玩耍,俗称“穷棒子灯”。这些都为后来哈尔滨冰灯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哈尔滨元宵节期间最著名的灯会要称兆麟公园举办的冰灯游园会。

哈尔滨冰雪文化序幕的拉开是在1963年。是年正月十五晚在兆麟公园举办了首届冰灯游园会,5万多人前来观赏晶莹剔透的冰灯,6天之内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

冰灯游园会的举办,不仅使哈尔滨成为我国冰雪艺术的发祥地,而且使这一艺术迅速发展提高。从第二届冰灯游园会开始,在制作上已从简单的用模具浇冻而逐步采用松花江天然冰,经过切割、造型、砌筑、安灯、雕刻、浇冻并配以灯光色彩而形成冰制艺术品;种类也从冰灯、冰花发展到冰雕、冰建筑、冰景致、冰盆景等多种形式。尤其近年来,经过悉心研究探索,在设计、制作、布局和光、声、色等手法上都有新的创造,使这一艺术创作日臻完美。有的冰雪建筑创造出了当时的世界之最,成为冰城人乃至全国人的骄傲。

从1999年起,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更名为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会,2002年以后恢复原名。它的艺术魅力长久不衰,使无数观赏者都为之倾倒,赞不绝口。现已跻身于国家35个“绝奇美胜”旅游景点之列。据不完全统计,从1963年到2014年,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会已举办了41届,共有2450多万中外游人观赏了这一中华瑰宝。

哈市北部的冰灯与其它街区的彩灯交相辉映,个个巧夺天工、流光溢彩、绚丽多姿,加上元宵节的焰火,哈尔滨真的成了不夜城。

3.送灯

元宵节民间有往祖茔(墓地)送灯的习俗,谓可照至九泉。据说是让仙逝的人出来捉虱子。一年到头,身上的虱子一定很多了,所以,活着的人给死去的人点一盏灯,尽一份孝心也在情理之中。每到元宵节的晚上笔者老家的几位弟兄已经到祖茔送完了灯。父亲在的时候,每年元宵节都要早早部署催办送灯事宜,而且一起将灯送到茔地。

一次乘坐火车与边境的一位同胞谈到元宵节送灯时他说以前元宵节边境的中国居民都要三五成群去到江东送灯,可惜现在不能了。说到此,只见老着眼睛已经模糊,声音略有哽咽。一是我以《边塞闻老翁上元夜欲过江东送灯不能》写下了:“江水无情人有情,谁知祖墓被江横。老翁泪眼望穿处,元夜送灯已不能”的诗句。

4.灯官

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家家彩灯高悬。父母官不失此与民同乐的传统,为了是元宵佳节更加有滋有味,便于满汉民众创生出“灯政司”的习俗。所说灯政司就是灯官。民国《双城县志》载:“入夜,家家张灯,尤以各商家家灯为多,种类亦不一,五光十色,遍照街市间。花爆愉目。称灯官者曰灯政司,列仗巡行于市。”民国《宝清县志》记载:“灯官,一人也,扮作清代官人,骑大木杠,前后以二人抬之,沿街查看灯火孰优孰劣。”形象地记述了当地灯官的俗趣。流人杨锡恒观看完瑷珲灯节之后在竹枝词中对人们争看灯政司进行了记述: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4)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一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21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分工合作、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主题

金鼠迎春到,欢乐闹元宵

三、活动时间

20_年寒假以及_月_日下午,12:15开始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寒假)

开展“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元宵花灯亲子利废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习惯。——班主任负责

(二)主题活动(元宵节当天)

1、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

(1)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传统节日文化宣传语、童谣等,营造节日氛围。——_负责

宣传语——金鼠迎春到,欢乐闹元宵。欢乐闹元宵,你我齐欢笑。体验元宵民俗,弘扬中华文明。承载年节传统,建设校园文化。感受风俗习惯,向往美好生活。赏花灯,营造佳节氛围;猜谜语,感悟乡风民情;做汤圆,体验节日生活……

《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庆贺一年春来到。

校园花灯挂树梢,教室摆满原材料,你搓我按做元宵,乐得伙伴拍手笑。

(2)当天早晨(升旗仪式之前),各班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择优将4盏元宵花灯(须醒目地标明班级、姓名)悬挂在校园不同区域,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_负责

(3)大队部组织大队集会(升旗仪式),作关于国旗下的主题讲话,宣传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等。——_负责

(4)当天早晨(或提前至周_下午),各班根据活动内容,做好班级环境的布置,南北玻璃窗贴好窗花(或灯谜),教室里挂上灯笼等。——正副班主任负责

2、“欢乐赏花灯”活动(二四五年级:午间或做完汤圆至品尝汤圆之间的时间段;一三年级:品尝完汤圆至放学之前,约2:00-3:00)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各班有序地到校园各处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正副班主任负责

3、“巧手做元宵”活动(12:15——13:15)

在正副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的组织下,学生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中午12:15各班派代表去食堂领取食材)。

食堂为每班提供糯米团、菜肉馅儿;和面和放汤圆的用具,由各班自备。——_班主任负责

4、“开心尝元宵”活动(一三年级:约1:30开始;二四五年级:约2:00开始)

每人一份点心(两个元宵,六个小汤圆),使孩子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浓浓的闹元宵气氛,体验了传统节日的快乐(3名家长志愿者、正副班主任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_负责

5、后续活动:各班填写1份活动记录表;

各班上交2到3张家长志愿者反馈表。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分工合作、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主题

“寻找_小的年味”

三、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星期_(下午14:00)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2年级:“巧手剪窗花,开心闹元宵”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不同的窗花和手工编织中国结福。元宵节当天下午,班主任老师可邀请手巧的家长(或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裁剪各色各样的窗花和打福结,布置、美化教室。

3—4年级:“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

元宵花灯“巧手装扮”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发挥想象,利用布料、彩纸、纽扣等废弃物品创意装扮花灯)。每班上交十件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5年级:“巧手迎元宵,师生共欢乐”

活动由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组织,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元宵,静静品元宵,欢乐送元宵,亲身体验浓浓的节庆氛围。

6年级:“元宵游园闹元宵,五福临门贺新春”

班主任老师组织开展,每班推荐1-2名学生在书法室书写“福”字(由__老师负责)其他学生在班级做元宵手抄报,做完手抄报布置本班级教室。六年级四个班每班写7个福字,将“福”气分享到每个班级。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四一、活动目的

20_年元宵节即将来临,为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节日,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午会、班会时间

三、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午会课时间:根据德育室大队部提供的元宵幻灯片宣传学习内容,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

2、班会课活动内容安排:

一年级

主题:参观学校各处活动地点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观看高年级学生的一些活动。

活动要求:

1、各班有序地进行观看活动

2、观看完后,回教室学《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敲得旱船街上漂,爷爷乐得抬花轿,姑姑扭腰踩高跷,我拍巴掌奶奶笑,放声高唱丰收谣。

二年级

主题:运动元宵乐乐乐

活动要求:

1、活动地点:操场(雨天改在体操房)

2、负责人:

3、活动规则:两人同时抱住一个篮球,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对方两位同学的怀抱,中间不能掉球,合作协调前进,看哪个班级最快。

(各班20位学生,十男十女)

活动准备:四个篮球、学说口号(传传传、乐乐乐,元宵佳节同欢乐!)(负责老师做好准备)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备注:如有时间,各班上网搜索“闹元宵”的诗词,各班学一首有关的诗词)

三、四、五、六年级

主题:元宵灯谜猜猜猜

活动要求:

1、各班推荐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并把各班准备的灯谜写在统一规定的纸上,(谜底不要写,但自己要知道答案)每班自己准备好一张课桌,10份左右的小奖品。

2、各班在班内通过猜谜活动以后,派出5名高手,参加学校的元宵灯谜猜猜猜活动

3、其余学生在班内学唱歌曲《卖汤圆》。

活动准备:在班会课开始前,各班的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在底楼放好桌子,准备好猜的字谜,拿好自己班级中的奖品,做好迎接其他同学来猜灯谜的活动准备。

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地点:教学楼前

自制元宵灯的评比活动

主题:巧手做灯妙妙妙

活动要求:各班把制作的元宵灯,放在规定处进行展评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五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5)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一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又称“灯节”、“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方案都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创意,从而带来更多的欢乐,以下分享元宵节活动方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21年_月_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2)收集幼儿在节日中赏灯、玩灯的照片,布置主题墙饰;

(3)在家长园地贴出“致家长的信”,介绍主题活动的构想和配合事项。

元宵之夜,小孩子们纷纷提着灯笼,四处游走玩耍。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元宵的灯,有挂花灯、滚龙灯、迎轿灯、走马灯、放水灯、展冰灯……像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东北的冰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过去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使灯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缤纷。元宵节有许多传统风俗和节目,如:闹社火、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猜灯谜、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馅做成的,它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分工合作、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主题

金鼠迎春到,欢乐闹元宵

三、活动时间

20_年寒假以及_月_日下午,12:15开始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寒假)

开展“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元宵花灯亲子利废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习惯。——班主任负责

(二)主题活动(元宵节当天)

1、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

(1)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传统节日文化宣传语、童谣等,营造节日氛围。——_负责

宣传语——金鼠迎春到,欢乐闹元宵。欢乐闹元宵,你我齐欢笑。体验元宵民俗,弘扬中华文明。承载年节传统,建设校园文化。感受风俗习惯,向往美好生活。赏花灯,营造佳节氛围;猜谜语,感悟乡风民情;做汤圆,体验节日生活……

《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庆贺一年春来到。

校园花灯挂树梢,教室摆满原材料,你搓我按做元宵,乐得伙伴拍手笑。

(2)当天早晨(升旗仪式之前),各班在学校统一安排下,择优将4盏元宵花灯(须醒目地标明班级、姓名)悬挂在校园不同区域,营造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_负责

(3)大队部组织大队集会(升旗仪式),作关于国旗下的主题讲话,宣传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等。——_负责

(4)当天早晨(或提前至周_下午),各班根据活动内容,做好班级环境的布置,南北玻璃窗贴好窗花(或灯谜),教室里挂上灯笼等。——正副班主任负责

2、“欢乐赏花灯”活动(二四五年级:午间或做完汤圆至品尝汤圆之间的时间段;一三年级:品尝完汤圆至放学之前,约2:00-3:00)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各班有序地到校园各处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正副班主任负责

3、“巧手做元宵”活动(12:15——13:15)

在正副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的组织下,学生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中午12:15各班派代表去食堂领取食材)。

食堂为每班提供糯米团、菜肉馅儿;和面和放汤圆的用具,由各班自备。——_班主任负责

4、“开心尝元宵”活动(一三年级:约1:30开始;二四五年级:约2:00开始)

每人一份点心(两个元宵,六个小汤圆),使孩子们在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浓浓的闹元宵气氛,体验了传统节日的快乐(3名家长志愿者、正副班主任与孩子一起分享快乐)。——_负责

5、后续活动:各班填写1份活动记录表;

各班上交2到3张家长志愿者反馈表。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民族文化,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了解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分工合作、乐于分享的态度。

二、活动主题

“寻找_小的年味”

三、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星期_(下午14:00)

四、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2年级:“巧手剪窗花,开心闹元宵”

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不同的窗花和手工编织中国结福。元宵节当天下午,班主任老师可邀请手巧的家长(或美术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裁剪各色各样的窗花和打福结,布置、美化教室。

3—4年级:“巧手做花灯,创意乐无限”

元宵花灯“巧手装扮”制作行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节能环保的意识(发挥想象,利用布料、彩纸、纽扣等废弃物品创意装扮花灯)。每班上交十件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5年级:“巧手迎元宵,师生共欢乐”

活动由班主任、家长志愿者组织,开展做小汤圆和元宵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做元宵,静静品元宵,欢乐送元宵,亲身体验浓浓的节庆氛围。

6年级:“元宵游园闹元宵,五福临门贺新春”

班主任老师组织开展,每班推荐1-2名学生在书法室书写“福”字(由__老师负责)其他学生在班级做元宵手抄报,做完手抄报布置本班级教室。六年级四个班每班写7个福字,将“福”气分享到每个班级。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四一、活动目的

20_年元宵节即将来临,为弘扬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民族节日,将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多样的闹元宵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_年_月_日午会、班会时间

三、活动内容和具体安排

1、午会课时间:根据德育室大队部提供的元宵幻灯片宣传学习内容,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习俗和一些有趣的传说。

2、班会课活动内容安排:

一年级

主题:参观学校各处活动地点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学生和家长的自制元宵灯,观看高年级学生的一些活动。

活动要求:

1、各班有序地进行观看活动

2、观看完后,回教室学《闹元宵》童谣

正月十五闹元宵,欢庆锣鼓使劲敲,敲得狮子大抖毛,敲得旱船街上漂,爷爷乐得抬花轿,姑姑扭腰踩高跷,我拍巴掌奶奶笑,放声高唱丰收谣。

二年级

主题:运动元宵乐乐乐

活动要求:

1、活动地点:操场(雨天改在体操房)

2、负责人:

3、活动规则:两人同时抱住一个篮球,以最快的速度传给对方两位同学的怀抱,中间不能掉球,合作协调前进,看哪个班级最快。

(各班20位学生,十男十女)

活动准备:四个篮球、学说口号(传传传、乐乐乐,元宵佳节同欢乐!)(负责老师做好准备)

带队教师:各班班主任(备注:如有时间,各班上网搜索“闹元宵”的诗词,各班学一首有关的诗词)

三、四、五、六年级

主题:元宵灯谜猜猜猜

活动要求:

1、各班推荐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并把各班准备的灯谜写在统一规定的纸上,(谜底不要写,但自己要知道答案)每班自己准备好一张课桌,10份左右的小奖品。

2、各班在班内通过猜谜活动以后,派出5名高手,参加学校的元宵灯谜猜猜猜活动

3、其余学生在班内学唱歌曲《卖汤圆》。

活动准备:在班会课开始前,各班的两名学生工作人员在底楼放好桌子,准备好猜的字谜,拿好自己班级中的奖品,做好迎接其他同学来猜灯谜的活动准备。

活动人员安排:

活动地点:教学楼前

自制元宵灯的评比活动

主题:巧手做灯妙妙妙

活动要求:各班把制作的元宵灯,放在规定处进行展评

小学元宵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五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3.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5.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6.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内容:

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2.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三、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寒假,借助电脑,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可以让学生到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2.元宵节前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以备开学后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6)

唐朝的首都长安,实施宵禁。但是在元宵节前后三天,却取消宵禁的限制,以方便人民赏灯,称为“放夜”。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以致于长安城里车马塞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就连当时的皇帝也抵挡不住元宵夜的欢庆气氛。唐中宗就曾在景龙四年(七一)的元宵夜偕皇后微服出行,巡幸诸大臣家。官方既无意反对,民间的庆祝活动也就日趋盛大。到了开元、天宝盛世,连皇不惜巨资搭建灯轮、灯树、灯楼等等新花样、新花样、各种新型花灯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盛唐诗人苏味道(八─七五)有首《正月十五夜》的诗,被喻为元宵节诗的“绝唱”: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唐代不仅在花灯的制作上推陈出新,灯下的歌舞百戏更是令人目不暇给。宫中所选出的歌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歌女的服装就要花费三百贯,整个元宵庆典的豪奢也就不难想像了。同时,民间在元宵也盛行“牵钩”之戏。牵钩即拔河。封演(七五六年进士)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述唐代元宵拔河的盛况:“两钩齐挽,大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宋代元宵张灯的日子,自太祖干德五年(九六七)开始,增加为五天。皇帝们甚且标榜“与民同乐”,在元宵节的晚上登御楼与近臣饮宴,宋徽宗朝(一一一~一一二五),还赐酒给过往“仰观圣颜”的仕女。因为放灯时间的延长,商人莫不绞尽脑汁推出新型的花灯。宋朝的花灯制作,比唐朝更胜一筹。据《东京梦华录》(序于一一四七年)的记载,宋朝皇宫内的灯山,上面有采缯结成的文殊菩萨跨狮,普贤菩萨骑白象等装饰。菩萨的手臂可以摇动,手指出水五道。这都是工匠运用辘轳绞水所设计出来的特殊效果。皇帝既然喜欢赏灯,各地县官也投其所好,纷纷进奉各色特制的灯饰。如苏州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让人眼花瞭乱。此外,百戏竞陈的现象也极其盛大,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和铁剑,李外宁药发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儿杂剧,温大头,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田地广杂扮,苏

十、孟宣筑球,尹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万端,日新耳目”。

北宋期间,猜灯谜活动的加入,使得元宵的节日习俗更加的丰富。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由于谜底不易猜中,就像老虎不易被射中一样,所以灯谜也称“灯虎”。灯谜虽然不是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在制作上,仍需运用巧思。因此、谜面的设计要符合“八美”,即句练、法净、语圆、意明、字切、雅驯、超脱、体备。而传统的灯谜更要讲求一定的格式。通常所谓灯谜格有廿四种: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凰格、谐音格、玉带格、粉底格、燕尾格、虾须格、双钩格、加冠格、脱帽格、纳履格、解带格、脱靴格、系铃格、上楼格、下楼格、掉首格、掉尾格、中分格、碎锦格、辘轳格。这些谜格,如困运用得当的话,往往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

宋朝的元宵活动如此的丰富,所以平日深居简出的妇女莫不趁此机会外出大饱眼福。元宵夜妇女的打扮还另有一番讲究。由于是月下出行,所以服饰为白色。头上插有各种珠翠环绕的饰物,名目众多,有所谓“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貂蝉袖、项帕”等等(《武林旧事》)。还有一种白纸剪成的大蝉,称为“宜男蝉”,为宜子之喜兆。据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旧事》记载,这些盛妆的女子往往会在人潮拥挤的时刻不慎遗失身上的饰物,于是“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

明朝张灯的日数,自明太祖始又增为十日,自正月初八上灯至十七日止。到了成祖永乐七年(一四九),还诏令自正月十一日起百官赐假十日。沉榜的《宛署杂记》(一五九三)记载北京城内,自正月初十起,东安门外迤北大街便有灯市贩售各种花灯。靠近灯市的房子到了元宵节之前,租金就大幅涨升,人人都占据一绝佳的位置以便赏灯。明朝元宵还有走桥摸钉,袪除百病的习俗:“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令人持一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所,三五相率一过,取度厄之意。或云终岁令无百病。暗中举手摸城门钉一,摸中者,以为吉兆”。此外、儿童也有“打鬼”、“跳百索”、“摸瞎鱼”等游戏。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还记载了另两种不同型式张灯:“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縳秫稽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也。十三日,以小琖一百八枚,夜灯之,偏散井龟门户砧石、曰散灯也”。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7)

听音声

元宵节的喧闹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以锣鼓为主的响器声。锣鼓是庆祝节日必备的道具,节日气氛的营造离不开锣鼓,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更响。像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顾禄《清嘉录》卷一)。

二是歌舞游乐的人声。元宵节是民间歌舞的盛大演出日,除一般通行的舞龙、舞狮的节目外,南北地方在元宵节期间都献演乡村戏剧,北方的秧歌戏,南方的花鼓戏、采茶戏都是元宵常演的剧目。锣鼓喧闹、歌舞杂戏是元宵节俗的主要“声”源。

看色彩

元宵是色彩鲜明的节日,元宵的色彩除了游人、表演者的衣着打扮华丽光鲜外,主要是灯饰。灯是元宵的主要节俗标志之一,人们常以灯节名之。

元宵张灯习俗起源早,流布广。它来源于上古以火驱疫的巫术活动,后世民间正月十五以火把照田,持火把上山等就部分地保存了这一习俗的古旧形态。随着佛家燃灯祭祀的风习流播中土,元宵燃火夜游的古俗,逐渐演变为元宵张灯的习俗。

元宵张灯习俗与城市夜生活的兴起同样有着密切关系,市井民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好奇慕异。隋唐以前正月十五夜张灯的记述很少。到了隋朝,正月十五夜已经成为不眠之夜。

张灯习俗的大扩展是在唐宋时期,唐朝不仅在京城制作高达80尺、光映百里的“百枝灯树”(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还将张灯时间延至三夜,十四、十五、十六三夜取消了通常的宵禁,让人们彻夜自由往来,所谓“金吾不禁”。“元宵”作为节名大约出现在唐代,韩有诗为证:“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玉山樵人集元夜即席诗》)

宋朝城市生活进一步发展,元宵灯火更为兴盛。张灯的时间也由三夜扩展到五夜。新增十七、十八两夜,最初只限于京师开封府,后来地方州郡纷纷效法,成为通例。宋朝灯笼制作较唐朝更为华丽奇巧,灯品繁多,元宵灯市琳琅满目。

宋元易代之后,元宵依然传承,不过灯节如其他聚众娱乐的节日一样受到政府限制。明代全面复兴宋制,元宵放灯节俗在永乐年间延至十天,京城百官放假十日。民间观灯时间各地不一,一般三夜、五夜、十夜不等。

清代的元宵灯市依旧热闹,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夜,十五日为正灯。北京元宵的灯火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其次是工部、兵部,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花灯以纱绢、玻璃制作,上绘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冰灯是清代的特殊灯品,由满人自关外带来。这些冰灯“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极具观赏性。

元宵的色彩还表现在飞腾的焰火上。焰火,也叫烟火,兴起于宋朝,当时皇宫观灯的高潮是施放烟火。明清焰火品类繁多,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盆落月等,“竞巧争奇”,焰火施放时呈现出一派“银花火树,光彩照人”的艳丽场景。民间同样“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之为“闹元宵”。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8)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节俭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的

  丰富小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

  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xx年1月17日——20xx年2月26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操场、家庭

  活动形式: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的主题,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开展活动。

  1、利用寒假,让学生在家读一本好书、学一首好歌、干一天家务、一件好事。

  (一)读一本好书:一至六年级由老师布置任务,每个学生寒假读一本书,做好读书笔记,由学校组织印发读书调查表。(附读书表)

  (二)学一首好歌:学生自己学唱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

  (三)做一件好事:学校印发“做一件好事”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事情经过和事后感想。让学生懂得付出,学会给予。(附表格)

  2、合理分配压岁钱:结合各班班队会开展“用好自己的压岁钱、争当理财小能手”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正确的消费观和良好的价值观。

  (1)传统节日知多少:假期让学生自主的了解有关春节、元宵节的历史典故和名族风俗,收集春联和灯谜等。

  (2)文明礼仪我知道: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使学生懂得健康文明的餐桌文化,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推广餐桌文明。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20xx年元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圆满成功,特成立“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成 员:全体师生

  五、活动阶段安排

  (一)部署动员阶段(20xx年1月)

  各年级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作出全面部署,组织指导学生全面开展活动。

  (二)普及推进阶段(20xx年1月至20xx年2月)

  1、开展“我们的节日”专题交流活动。各班要在春节、元宵节,精心收集的春联和风俗典故,开学后进行交流学习。

  2、开展假期学习交流,分享看的好书,参加的实践活动等。

  1、"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四字口语

  2、“北风吹断马嘶声” 5字口语

  3、“去时草鞋共雨伞,来时白马配金鞍” 六字口语

  4、“宛转蛾眉马前死” 4字口语,掉头格

  5、“条条大路通罗马” 口语三字

  6、“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字口语二

  7、“北风驱马雨萧萧” 五字口语

  8、“婉转蛾眉马前死” 四字猜谜口语,辘轳格

  9、“晨风送马蹄” 口语

  10、“天寒路滑马蹄僵” 四字口语

  答案:

  1、马上休息

  2、气得不得了

  3、还不是老一套

  4、太逼真了

  5、说道多

  6、老外,难过

  7、吹得天下响

  8、真太难蒙

  9、天晓得

  10、冷得不行

  同学们,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被人们视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喧闹的户外游戏、盛大的歌舞游乐、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体现了中国老百姓“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特有的狂欢精神。今天,我们的教室布置的真漂亮,小朋友们脸上各个喜气洋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欢欢喜喜过元宵。

  (同学们齐声高喊:好。)

  活动方案一: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对节日的回忆,关注节日的内涵。

  做汤圆、吃汤圆

  过渡:同学们,每逢元宵节,我们的家里都会烧汤圆,吃汤圆。大家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吃汤圆吗?

  (学生各抒己见,“吃汤圆,好团圆”、“预示生活的美满、幸福等”)

  (1)、今天老师准备了面粉、芝麻、豆沙,我们就一起来做做汤圆。好吗?

  (齐声高喊:好)

  老师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把手洗干净,一起来做汤圆。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老师巡回指导和面,包馅。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和面、有的打下手、有的固定容器、有的搅拌馅。

  注意:和面时注意水温,小心烫手。

2022精选关于元宵节活动策划范文   一、活动主题

  元宵花灯喜乐会。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活动目标

  1.幼儿充分感受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乐趣,激发幼儿自制花灯的兴趣。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3.通过制作花灯,锻炼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同时让幼儿了解废物再利用的意义。

  4.知道元宵节的由来。

  5.与家长一起制作花灯,增进亲子亲情。

  6.通过活动,建立鱼塘,收纳周边幼儿名单,扩大幼儿园招生宣传。

  四、活动地点

  可选择公园、幼儿园操场、幼儿园各班活动室。

  五、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家长、周边社区的幼儿及家长。

  六、活动形式

  场地分为知识区、制作花灯区、制作元宵区、观赏区、灯谜区、舞龙区、许愿区、休息区、领奖处,家长自带幼儿进行游玩。

  七、活动准备

  (一)前期准备

  1.给本园家长发放活动通知及邀请函,园外幼儿到现场领取邀请函参加活动。

  2.幼儿登记表(用于现场领取邀请函时登记)。

  3.如在公园里,须提前和有关人员联系好场地。

  4.活动需要准备的背板。

  5.制作条幅:xx幼儿园元宵喜乐会。

  6.准备许愿树(幼儿园可自制、也可用幼儿园的较大棵的盆栽树,数量可根据情况,准备1—2棵),许愿卡片。

  7.制作花灯的材料(皱纹纸、彩色卡纸、宣纸、剪刀、胶棒、胶水、塑料瓶、多色毛线、彩笔等)。

  8.做元宵的材料(做元宵的专用糯米粉、馅3—6种、盆3—5个、笊篱(x)3—5个、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手套)。

  9.提前准备或幼儿园自制一条布龙,长短是可以让10名幼儿舞动,同时考虑到间距。

  10.班级进行美术活动《花灯》:小班以花灯(教师做好轮廓)装饰为主;中大班以线条画为主,将作品布置成展板,在本次活动的欣赏区进行展示。

  11.班级内提前向家长收集花灯图片、花灯、饮料瓶(矿泉水瓶、露露瓶等)、多色毛线/细绳,将其中收集的图片做成展板进行展示。

  12.教师收集幼儿以前学过的灯谜,再搜集一些没学过较简单的灯谜,制作有灯谜的花灯。

  13.制作以“元宵节的由来”为内容的展板。

  14.提前制作各区标牌和区域规则提示板。

  15.选定一位教师为采访员,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采访。

  16.由幼儿园后勤人员(3—5名),组成安全小组。

  17.准备活动中发放的小奖品,各区(休息区除外)准备小印章。

  18.准备音响设备,准备欢快的音乐,幼儿园早操或课间操音乐、广场舞音乐、节日的歌曲等。

  (二)场地布置

  公共场地用气球、彩带、彩旗、灯笼、彩灯装饰,在突显的地方挂好条幅。

  1.知识区:展示“元宵节的由来”的展板,可供家长讲给幼儿听。

  2.制作花灯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制作花灯的材料;

  ③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制作花灯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3.制作元宵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摆好桌椅(根据场地大小,桌椅可连放也可分放)、投放做元宵的材料、一次性餐盒;

  ③每桌前安排一位会做元宵的教师,从而协助提醒家长及幼儿顺利制作。

  4.欣赏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在本区内放置各班级“花灯”展板、花灯图片展板,悬挂收集的花灯。

  5.灯谜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悬挂有灯谜的花灯供幼儿与家长选猜。

  6.舞龙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

  ②投放布龙。

  7.休息区:摆放椅子供幼儿、家长休息。

  8.许愿区:

  ①放置区域规则提示板与水彩笔;

  ②放置许愿树,该区负责教师备好许愿卡,由家长帮助幼儿填写幼儿祝福的话或愿望的话。

  八、活动详细流程

  1.入场

  在场地入口处,设有登记处,招生办人员专门负责。家长带着幼儿凭邀请函入场,不是本园的幼儿,填写登记表领取一张邀请函(一个孩子一张),即可参加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各班班长首先组织家长、幼儿在各自班级指定的场地等候。在活动开始之前,全园统一由各班级教师带领本班幼儿及家长跳律动。

  2.主持人开幕

  3.园长致辞

  4.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家长可带领幼儿自由游玩儿。班级教师提示家长注意幼儿安全。

  5.家长带幼儿在各区自由游玩

  注意事项:

  ①每参加一项活动,负责教师就在邀请函上加盖印章以示鼓励。

  ②允许孩子将花灯作品、自制元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劳动果实。

  ③在孩子做好的花灯上贴上有幼儿园联系方式的小卡片。

  ④安全小组随时巡视、提醒,在场地出入的地方设固定的安全人员看守。

  ⑤活动中全程播放欢乐的节日的音乐。

  ⑥采访员在活动中进行采访。中大班主要采访元宵节的由来以及花灯的制作种类及方法。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手工,分享给没有来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小班主要是采访今天是什么节日?开不开心?都看到了哪些花灯?漂不漂亮?

  2022精选关于元宵节活动策划范文

  一、设计思考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调查、参观、学习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元宵节有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划旱船等丰富的风俗习惯。

  2.“元宵”象征着“团圆”,它有不同的种类和味道。

  3.元宵节有各种各样的花灯,给人们带来了喜气和欢乐。

  4.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

  5.元宵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

  二、各年龄段主题活动目标

  1、大班主要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2、中班主要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感受与家长、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快乐。

  3、小班主要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初步了解元宵节人们的活动和特别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参与元宵节各种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三、活动实施概况

  活动名称:欢欢喜喜闹元宵(赏灯、猜灯谜)

  组织形式:亲子形式(分年级组开展)

  活动时间:2020年x月x日下午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动准备:园内展出各种各样的花灯和灯谜、各种小礼物

  活动建议:

  1、参观花灯展,欣赏花灯的外形、色彩、图案。

  2、交流对灯谜的认知经验,丰富对灯谜由来、种类和结构的认识。

  3、积极参与赏灯猜谜活动,老师对优胜者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园内大环境

  (1)园内大厅悬挂教师、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灯,花灯下悬挂各种灯谜;

  (2)宣传展板:开展元宵节活动策划方案及要求。

  班级环境

  (1)师幼共同布置“美丽的花灯展”,悬挂幼儿购买或参与自制的花灯;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9)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呢?老北京的元宵节又是怎么过的呢?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清朝人吃的元宵与当今的元宵有什么区别?这一个个的疑问,让我细细的来为您解答。

元宵节及元宵节燃灯的起源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

相传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救下一个要投井的宫女,宫女名叫元宵,她因久居宫中无法见到亲人,整日郁郁寡欢。东方朔听闻原委,承诺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东方朔先在长安城里散布“正月十六火焚身”的传闻,引起了长安城极大的恐慌,大家都来求助东方朔。东方朔扔下一张红帖让百姓把它送到皇宫之后便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禀报皇上。

汉武帝拿起红帖,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心中大惊,连忙请来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宫女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焚香上供,并令元宵多制汤圆分发百姓。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均可进城观灯,普天同乐便可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人们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亲人团聚。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食汤圆,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又叫做元宵节。

老北京元宵节风俗

说起老北京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甚是热闹,其主要囊括了以下五种风俗:

风俗之一 吃元宵

元宵节当然离不开“吃”,吃元宵是元宵节特定的习俗。旧时北京东四南大街的合芳楼,东四北大街的瑞芳斋,地安门外大街的桂英斋、桂兰斋,正阳门外大街的正明斋等店铺,每逢元宵节都提前高搭席棚,悬灯结彩,摆案子,架笸箩,大作元宵生意。老百姓购买后,全家煮而食之,取团圆和睦之意。

老北京制作元宵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用果料拌糖做馅,一般为方型,适量放入盛有糯米粉的大笸箩中,然后反复摇晃笸箩,让馅料裹上一层糯米粉;然后捞出蘸水,继续再滚,如此反复,馅料便层层裹上糯米粉,最终可以滚出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大元宵。

北京的元宵从清朝至今变化不大,清朝的元宵主要有山楂白糖、白糖桂花、枣泥松仁、豆沙四种馅,现在的元宵口味当然是丰富多了。清朝的时候,有一种奶油馅的元宵,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当然价格也比较高,是一般元宵的两倍。

风俗之二 赏灯会 猜灯谜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区灯市口;到了清代,灯市已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的灯会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和厂甸。

按老北京的习俗,正月十三日为“上灯”,正月十四日为“试灯”,正月十五日为“正灯”,正月十七日为“罢灯”。富贵人家和买卖商户,都要张灯结彩,挂出颜色、形式不等的花灯,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花卉或飞禽走兽等各式图案。有的买卖铺户还要制作冰灯,如早年地安门外大街的聚盛公干果铺,还经常搞冰灯展览,惹来大批群众围观。有的人家还要燃放焰火,花灯与烟火交相辉映,好不热闹,把春节活动推向最后的高潮。除挂灯外,各个店铺还要在灯下挂贴灯谜,以供游人们来猜,猜灯谜北京话也叫“打灯虎”,买卖铺户还为猜中者准备了鲜果、小吃等奖品。

风俗之三 花会

灯会都在夜间举行,而花会则在白天举行。地点主要在著名的街道上或大的寺院里,以各种娱乐活动为主,包括舞狮、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猜谜语及售卖各种小吃和民间工艺品等。

风俗之四走百病 摸门钉

旧时北京的妇女在元宵节还盛行“走百病、摸门钉”的风俗。妇女们结伴而行,由一人举香开道,其她人紧随其后,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谓之“走百病”,以祈求长寿去病;此外,妇女还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门钉,“钉”与“丁”同音,以祈求人丁兴旺之意。

风俗之五烧火判儿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10)

“春节过了还有元宵,除夕过了还有十五。”中国的春节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春节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民间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它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元夕”等。其他传统节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而元宵节则是个全民同庆的欢乐节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狂欢节”。所以有闹元宵说,不闹就不能称其为元宵节。夜幕来临,无论城市乡村,南方北方街上院内,到处张灯结彩犹如白昼,人们扶老携幼,拥向街头,观彩灯,猜灯谜,放烟火听音乐,看杂耍热闹非凡。有一首《上元诗》真实地描绘出了旧时的元宵之夜“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北京

要说老北京的元宵节,在元宵节的前几天各色元宵就热卖北京街头,大街小巷一派欢乐和平景象。但老北京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据史书记载其中最繁华、规模最大者有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地安门、鼓楼、正阳门、厂甸。上元夜无论官宦贵人、平民百姓均不约而同地上街观灯商户趁机将商品降价促销,老百姓既看了花灯又可以借此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市面更有临时商贩售卖“走马灯”、“吉利灯”、“气死风灯”以及狮、狗、羊、兔等动物形象的纸灯供人购买。儿童们纷纷提着买来的灯笼四处游逛玩耍,形成提灯逛灯之景。

元宵节还有很多信仰性的活动,比如“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北京还有摸钉这项活动,每到元宵节,妇女就会来到正阳门,摸一摸正阳门上的铜门钉。“钉”与“丁”同音,此项活动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家里人丁兴旺。

在元宵节吃元宵不仅是老北京的习俗也是全国的习俗,老北京人每逢元宵节,不论社会等级,只要家中吃得起的,都要大量吃元宵。北京做元宵的老字号, 有“稻香村”、“宫颐府”“溢鑫府”、“聚庆斋”、“正明斋”等一大批,其中稻香村更是从1895年落户北京就开始出品元宵,其元宵至今仍然是手工摇制的。元宵与春节的饺子不同,并不是作为主食食用的,是晚上种调剂口味的小吃,清代旗人的家庭还会做几样点心配合元宵起吃,比如野鸡丝炒水疙瘩就是一种咸菜。同时元宵也是送礼佳品,起到沟通感情的桥梁作用。

天津

提到元宵不得不想到年味儿十足的天津,天津是内地年货市场最红年味最浓的城市。由于杨柳青镇丰富的民俗文化,杨柳青的元宵节成了天津的一大特色。

杨柳青镇的民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小镇旧有戏楼、牌坊、文昌阁称为杨柳青三宗宝,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灯节,都会举行民俗文化活动,一般是会和灯展。会上有高跷、秧歌之类的民俗表演,灯展就是展出各式各样的花灯了。耍龙灯是元宵节最常见的一种庆祝方式,也叫“舞龙”,“龙灯舞”,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一民间娱乐活动形式活泼、表演优美、极具浪漫色彩以及东方特色。除了耍龙灯外在元宵节时,质朴的杨柳青人民喜欢扭秧歌来庆贺。

在以前,每到正月十五街道上就挂满了古式的灯笼,有大红的园灯也有木制的方灯,民间一直流行着“正月十五逛灯溜百病”的老话,人们都在十五十六的晚上走上街头――钻灯。就是在挂灯的地方下边走过去,这样可以消除疾病。还有向灯笼里扔铜板的风俗,很多孩子在灯底下捡大人们扔的钱,此外每年正月十五,十六,每晚会连续放一个小时的烟花。现在老式的挂在公路旁的灯笼彻底的消失了,全是巨大的落地式灯笼,于是十五的钻灯改成了看灯不过一年番新都是很漂亮的灯笼,有年画灯笼,古代故事灯笼,还有吊钱和喜字灯笼,卡通灯笼和生肖灯笼。原来小孩子用手来提的燃蜡烛的纸灯也换成了一闪一闪的电子灯,现在灯笼的种类和形式更加丰富了,大街上能见到高跷、舞狮表演。杨柳青秧歌花会展演和元宵节大型灯展是天津最具民俗传统特色的年俗活动。花会期间,将由十里八村的农民组成的年画娃娃、高跷、舞龙、舞狮、小车会、伞舞、花篮舞、大秧歌等近40支队伍参加展演,表演者个个身着彩衣,伴随着快乐的鼓点和民乐,扭摆跳跃,各展绝技欢庆节日。

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大大的增加了元宵的庆祝气氛,文化节上在石家大院、年画馆、杨柳青广场、运河景区,明清街、峰山药王庙等地点,会有秧歌、花会、堂会、灯谜、迎春庙会、民间杂耍、民间吹歌大型焰火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元宵节里人们可以在杨柳青看古镇大院逛特色老街听传统堂会,坐仿古观光马车游览一番古镇,感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灿烂和商帮赶西大营的辉煌,领略千年古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让人们既领略了民俗文化又过足热闹瘾。

台湾

在元宵节这一天,宝岛台湾也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汤圆

闹花灯,猜灯谜。在台湾元宵节有三大主要活动,第一台北平溪放天灯,第二台南盐水蜂炮,第三台东炸寒单。

台北平溪放天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台北县平溪乡的放天灯”活动。台北县平溪一带,原为平埔族的势力范围。早期入山开拓的汉人,常遭杀害或土匪抢劫,由于对外联络不便,垦拓的人们想到以放天灯互报平安,后来慢慢演变成元宵夜特有的习俗。如今的“放天灯”一年比一年热闹,不仅天灯越做越多,体积也越做越大,灯上还绘有各种图案并书写放灯者的姓名,有“放得愈高,(事业)做得愈旺”的说法。宁静的平溪夜空,因元宵节天灯的点缀,显得分外灿烂美丽。

台南盐水蜂炮也热闹非凡。“南蜂炮”更以惊险刺激著称,每年吸引数十万民众参加,元宵节这天,各地民众都会准备巨大的“炮城”,插满数万枝蜂炮,向“神轿”发射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神轿所到之处,镇民燃放鞭炮,各种烽炮烟火,爆竹冲透云霄,声咎如雷,满天烽火,烟云罩雾,既美丽、又壮观,其五彩火花绚丽夺目的景观,是盐水镇元宵夜中最刺激迷人的时刻。

台东炸寒单,也就是传说中的财神爷。“寒单爷”又叫“玄坛爷”,俗称武财神。相传寒单爷生性十自冷,天寒

时即心痛,因此当寒单爷出来时民众皆以火炮为其驱寒,求能留住财神爷,受到眷顾。元宵节那天,台东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鲜花、蔬菜和鞭炮,迎接寒单爷寒单爷由真人扮演,他只穿短裤,上身扎着头巾,蒙着脸接受民众的鞭炮轰击,虽手拿树枝,但只能稍作拨弄从而表现出英勇不惧。现在台湾最火的元宵节习俗就是“炸寒单爷”。

河北

河北的元宵灯节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古风盎然,十分热闹。灯节般从正月初五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或二十,十五达到高潮,主要活动有送灯、吃元宵、放烟火、耍社火,称作闹元宵。河北各地的闹元宵形式也有不同。

邯郸西部一带流行荡秋千。城乡百姓有过元霄佳节荡秋千的习俗。从正月初十开始搭秋千架,荡秋千的高潮在正月十四十五两日。每逢元霄佳节前后,邯郸西部一带的百姓便家家户户搭起秋千架,老老少少的人们与青壮年人一同荡秋千。至此时,每个村镇还将自行或与相邻村镇举行荡秋千比赛,这个习俗倒颇有些像朝鲜民族的习俗。荡秋千有单人荡、双人荡、坐荡立荡等几种形式。平常的荡法比较简便,但此地还有比较特殊的秋千,一是荡木驴,一是过梁悠,一是板不煞。过梁悠和板不煞比较复杂,可荡出花样,秋千的架法也与平常不同,由于荡秋千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增添娱乐气氛,所以邯郸一带的荡秋千活动一直持续传到现在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闹元宵形式。

冀州元宵打铁花。在古老的冀州旧时元宵节晚上,大街小巷都挂灯笼放焰火,踩高跷,在西关带还流行“打铁花”的习俗。“打铁花”时,人们首先要砌一个专门的炉子,傍晚把炉子生着,上面放上几十个特制的化铁罐,罐里装着碎生铁块。几个壮汉在锣鼓声中用力地拉风箱,熊熊的火焰渐渐将罐里的铁块熔化。夜幕降临时,几十个壮汉早已等候在炉旁,光着膀子,穿着大肥裤腿的裤子,头戴插着红缨的凉帽,手端木锨,上面放着用水泡过的米糠。这时,有人依次将铁水倒在木锨上的米糠里,几十个壮汉便端着木锨在大街上跑,比赛看谁跑得快,人们围在路边观看喝彩。粗壮的汉子趿拉着鞋,手端木锨吃力奔跑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爱,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壮汉们般在笑声中跑出一、二百米远后,用眼一扫,看哪里人多,就故意将木锨上的铁水抛向那里的空中,嘴里还喊一声“老窝来”。铁水在空中变幻成绚丽夺目的花朵,人们齐声喝彩,“打铁花”活动进入高潮。“打铁花”给一代代的冀州人带来欢乐,也留下美好的回忆。可惜今天这一古老的民俗已经绝迹我们只能在老人们的回味中寻觅它迷人的风采。

还有景县的七巧灯也极富特色,衡水东部的景县,元宵节要挂灯笼,放焰火,在村内村外“散灯”,儿童手提花色灯笼在街上嬉戏玩耍。此外在县城还有放七巧灯的习俗。七巧灯是一种街头灯歌艺术相传清末由景州人从福建学会带入景县。每逢元宵节演出,这种来自江南的民间艺术为北国的元宵节增添了无限情趣。历史上由于战乱等原因,七巧灯歌艺术几尽失传。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景县文化部门对这一古老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使它重新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七巧灯全套彩灯分六类,48盏。表演时,以七巧板组灯为主题,以虚幻的仙境为背景,云灯作屏障,栩栩如生的鸟兽灯、荷花灯作点缀,在此基础上以曲牌伴奏演唱江南昆曲。灯光闪烁、歌声婉转、舞姿美轮美奂,七巧灯变幻出上百种色彩斑斓的图案,让人目不暇接。

枣强散路灯闹元宵独具特色,十五或十六晚上,枣强县的一些村庄有“散路灯”的习俗。人们用棉纸包蓖麻仁做成小灯盏,点燃后边走边撒在路上,孩子们随后一哄而上开始抢,据说抢到手的人有福气。

深州、武强、安平“放灯”。衡水北部的深州、武强、安平三县,元宵节都有“放灯”的习俗。在深州,正月十五俗称“小年”。旧时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张灯结彩,中午吃馒头、肉莱,放鞭炮。人们互相宴饮,夜不为禁。这天晚上人们用黄米面做成灯盏,用麦莛作灯捻,蘸食用油点着,散放在屋内屋外的角角落落。有人把灯在自己或其他亲属的头顶,四肢上放一放,据说可以消灾祈福,这叫“散灯”或“祭灯”。各地特色闹元宵形式给过大年增添了不少的新鲜。

The Lantern Festival

TRIP TIPS

成都赖汤圆

上世纪初简阳人赖源鑫到成都挑担卖汤圆,因其汤圆质好,味美,人们称做“赖汤圆”。该汤圆选用上等的糯米粉加水揉匀,包上用芝麻、白糖、化猪油配制的馅心。该汤圆的特点是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

长沙姐妹汤圆

长沙一家餐馆的著名风味小吃,已有60多年历史,由于早年经营这款食品的是姜氏二姐妹,故此得名,其制法是以糯米、大米磨浆,取粉制皮,用枣泥、白糖、桂花做馅。其色泽雪白、晶莹光亮、小巧玲珑香甜味美。

上海擂沙汤圆

上海著名小吃,已有70多年历史。以大红袍赤豆煮熟磨细,将带馅汤圆煮熟,外滚豆沙而成,其特点是形美色艳,豆香宜人。

元宵花灯制作方法篇(11)

花灯也称灯彩,它的前身便是灯笼这一我国古老的照明工具。西汉时期,我国就已出现灯笼,最早灯笼的骨架是用竹条围成的,外糊灯纸或薄绸,灯壁上或写字或绘画,平时照明,节庆悬挂。而元宵节张灯的由来,据说是东汉时期佛教传入,统治阶级提倡在上元之夜“燃灯敬佛”。史载,汉武帝时,每年正月十五日都要隆重祭祀太一神。从黄昏开始,皇宫中遍燃灯烛,通宵达旦。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以遍地的灯火象征光明,喻佛光普照,从而形成了后世元宵节张灯的习俗。此外,道教对元宵节也有重要影响,因为道教有三元之道,三官大帝中的上元天官大帝就是在正月十五诞生的,所以我们至今亦称元宵节为“上元节”。

到了唐宋时期,每逢春节、元宵节人们除了用彩灯照明以外,还将灯彩作为建筑艺术装饰。彩灯艺术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共同劳动 ,不断推陈出新。在式样上有带穗的挂灯、美观的座灯、秀丽的壁灯、精巧的提灯等。在造型上有山水人物灯,花鸟虫鱼灯,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龙灯、云灯、宫灯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元宵灯节又像是一次灯技艺术的展览,反映了人民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希冀。这些灯饰精美华丽,制作巧夺天工,十分逗人喜爱,看的人眼花缭乱。北方民歌《大逛灯》唱出了好多很有地方特色的灯:“通红的蔓菁灯,带缨的萝卜灯,弓腰的虾米灯,晾盖的蛤蜊灯,溜圆的西瓜灯,带刺的黄瓜灯,张嘴的鲤鱼灯,八腿的螃蟹灯,还有手中提的大提灯,空中悬的大云灯……”。京剧《狸猫换太子》中有一节“报花灯”就唱出了好几种灯:“一团和气灯、和合二仙灯、三阳开泰灯、四季平安灯、五子登科灯、六六大顺灯、七七团圆灯、八仙过海灯、九九连环灯、十面埋伏灯。这个灯,那个灯,吕布戏貂蝉,大闹凤仪亭。”

台湾灯节 盛况非凡

元宵节期间,台湾举行丰富多彩的灯节盛会和灯俗活动,大展灯技艺术和灯节文化,城乡张灯明盏,热闹非凡。近年来,与祖国大陆咫尺相望的金门县常特邀福建泉州市花灯匠师制作大型花灯、民俗花灯和各式拉灯,同时请著名制灯艺人现场表演简易花灯的制作过程,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台湾元宵灯俗之多,景况之热闹比起祖国大陆任何地区有过之而无不及。台湾爱国史志学家连横(1878—1936)撰著的《台湾通史》岁时篇中记载:“(台湾)元宵之夕,自城市以及乡里,点灯结彩,大放烟火,竞演龙灯。士女出游,笙歌达旦。”每年正月初十后,台湾民间就拉开了灯节的帷幕,家家户户忙于买灯、制灯、挂灯。花灯形式多样,品种繁多,简易的有宫灯、兔子灯、元宝灯、鲤鱼灯、蛤蟆灯、蝴蝶灯、荷花灯、水果灯、关刀灯等。而制作精美的则有龙灯、虎灯、狮灯、船灯、嫦娥奔月灯、武松打虎灯、孙悟空大闹天宫灯等。人们漫步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许多美术灯饰店、灯饰工厂。他们除供应台湾市场外,还大量外销,美术灯一度为台湾增长最快的外销品。台湾是著名的竹子产区,许多灯笼多以竹子为主料。台湾的灯笼艺术不只在于竹编造型,而在它绘饰的图样,人物图样多绘福、禄、寿三星或八仙,其余大多为寓吉祥的奇花异卉,珍禽瑞兽等。由于灯笼在台湾的广泛应用,艺匠们便竞技呈能、精益求精。还有一大类是电动花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如状元游街、八仙贺寿、桃园结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传统文化。

灯节前夕,家家张灯,户户结彩。门前、堂上、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璀璨夺目、流光溢彩的各式花灯。在十字街头,庵堂寺观等处,还搭起牌楼、灯棚,花灯高挂,雄伟雅观。在渔区,渔家人则喜欢糊制独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海底水族灯。在台湾有一种纸扎的,形似封盖烟囱的灯叫“孔明灯”,灯内燃烧浸油的纸芯,产生气体,灯便上升空中。元宵节期间,台湾同胞尤喜燃放这种孔明灯“祈求平安”。

“灯是传统,光是科技”,台湾电子技术相当发达,灯会除了保持浓浓的传统味外,整个传统主题加大科技含量。人们可以欣赏到运用现代科技新成果,如声控、光控、磁控和电子遥控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型灯彩。1978年,台湾将元宵节定为“观光节”,从1992年起,每年的“观光节”都在台北举行为期3天的大型花灯展,定名为“台北灯会”。台北市的各寺庙也都举办花灯竞赛,如龙山寺、祖师庙、青山宫、保安宫、关渡宫和松山慈佑宫,展出各式各样、多彩多姿的花灯。此外,还在露天剧场表演花灯舞,给传统灯节增添了新意。借助“台北灯会”将传统的花灯展示变成国际性观光卖点,吸引外国观光客到台北参加这个热闹非凡的灯节。台湾灯会最重要的就是“主灯”,通常以各年生肖为主题,兴建10米以上巨型主灯。历年主灯都有个主题名称,如:1991年:三阳开泰;1992年:洪福齐天…… 2010年:福临宝岛;2011年:玉兔呈祥;2012年:龙翔霞蔚;2013年:腾蛟启盛。

大陆春灯 源远流长

据记载,厦门把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上元”。因活动多在晚上,又称“元夜”、“元夕”;又称“灯节”、“灯夕”。厦门的灯市自正月初九“天公生”后就开始热闹起来,买灯、看灯、送灯的男女老少,此来彼往,络绎不绝。到了上元之夜,户户张灯结彩,其中“走马灯”是最受男女老少欢迎的。“走马灯”里外两层,动静结合,里层呈圆筒形,精雕镂空,上面绘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舞龙奔马等图案。上有风车转,中有支柱,下为一针,旁点蜡烛或油灯,靠热气流带动风车旋转,使内层图案循环转动,其影投向不动的外层,生动活泼,富有动感。上元夜除了分散小型的花灯外,还有叠灯为山的鳌山灯等大型灯会。厦门有元宵节“送灯添丁”和“钻灯脚求子”的信俗。已婚未育的妇女,为祈求添丁,到街上、祠庙、鳌山灯棚底下,钻进钻出,称“钻灯脚”。上元猜灯谜,俗称“灯猜”。元宵前数日,街上常有招贴告示:“某时、某处有灯谜请教,欢迎光临。”届时,爱好者聚集而来,出谜人家挂长方形花灯,谜面一条条贴在其上,每猜中一条,主人鸣锣敲鼓或燃放鞭炮,以示祝贺,并发给奖品。

而泉州素有元宵闹花灯之俗。节前,花灯上市,灯摊遍布街头,家家户户竞相为孩子购买。娘家要为新婚女儿送上红、白成对的莲花灯和彩绘“仙女送子”的皇都市灯,寄托“早生贵子”的祝愿。泉州自唐初建城,中原灯俗随即传入。及至南宋,更有“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的盛况。历经元、明、清和民国,花灯活动长期不衰。历代留传下来的诸如禽兽鱼龙、花卉瓜果等灯品,多达数百种。从灯品质料而言,传统多为篾骨纸质花灯,后有绸质花灯,清末民国有料丝花灯和玻璃花灯。上世纪80年代有塑料花灯,电光、电动彩灯问世,品种多姿多彩。

元宵节俗 如出一辙

犹如除夕吃团年饭、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元宵节灯俗是方言相通、风俗相同的闽南和台湾民间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围绕灯的民俗与名目繁多,生动有趣,乡土气息浓郁,构成一幅幅异彩夺目的风情长卷。

挂灯——元宵节前夕,多数人家喜欢买来花灯或大红灯笼,挂在居家、店铺门口,烘托节日喜庆气氛。有男孩出生的人家,都要制作或购买花灯,挂到寺庙、宗祠,以示“添丁”。元宵夜,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前往赏灯,场面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在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庄里,男丁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到家庙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为新生男丁入族的仪式之一。

送灯——台湾闽南方言的“灯”与“丁”同音,年内出嫁的女儿,其娘家在节前要买绣球灯或莲花灯一对,派男童送到女婿家,作为祈祝早日“出丁”(生孩子)。对于嫁后未生男孩的,娘家习惯赠予“观音送子灯”,谓之“送丁”,男女双方求子心切由此可窥一斑。送灯有两种对象:一是头一年出嫁的女儿,第二年娘家送去花灯,以求吉利;二是有的人家婚后不育,约请子孙满堂的大户前来送灯以盼早生贵子。

串灯——所谓串灯是未出嫁的姑娘在元宵夜到游灯人群里尽情闯游,以期“天官赐福神”给她觅到一个如意郎君。元宵灯节是少女们最感兴趣的。在古代,妇女们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少出闺门,而到了元宵节,则是“开放”的日子。灯火璀璨,闹中静处,秋波传情,适婚青年传递的是爱的音讯。姑娘可随母亲或姐妹趁赏灯之机看看对方才貌、言行,代替相亲。台湾婚后未生育的妇女元宵节要穿梭于灯下,以期早日得子(男)添丁,好为人母。

游灯——元宵灯节,做家长的不吝给小孩节日零花钱,让他们购买喜爱的春灯,点上蜡烛,手提着走门串户,结成游灯队伍,信步游灯。各种彩灯在夜幕中游动,犹如苍穹流星,人们在纵情游灯中结友联谊,共度良辰美景。由于台湾方言“灯”与“丁”同音,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

出灯——小孩们提着小花灯在大街小巷鱼贯穿梭,玩得不亦乐乎。有的游灯时不慎把灯烧了,哭闹不已,大人们却不以为然,反以为喜:“好日子不许哭,这叫出灯,是人丁兴旺的好兆头呢!”台湾和闽南人俗信烧掉灯笼后会“出丁”。如果烧的是红灯预示生女孩,烧了白灯会生男孩。尽管这只是一种虚拟的愿望,人们却乐意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