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6 15:41:44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1)

好歹倒置令心怯(常言俗语)元宵佳节

一夜有喜(电影名)元宵乐

二月(节日纪念日)元宵节

清明前夜(节日纪念日)元宵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节日纪念日)元宵

十五花灯艳,万人期(金融词语)元宵奖储蓄

此时此地(剧目)元宵谜

一夜鱼龙舞(民俗风俗词语)元宵灯会

“十·一”之夜(商品名)九两元宵

正月十五晨炊忙(探骊格)元宵·早点·火烧

新春佳节话元宵(报刊名)半月谈

元宵节开社员大会(部门单位场所)方正集团

赶制元宵闲不住(常言俗语)忙得团团转

元宵出门赏灯(常言俗语)外行看热闹

婚期定在元宵后(成语)喜出望外

煤球和元宵一样(成语)混淆黑白

元宵(成语)一朝一夕

元宵灯话(成语)一朝一夕,闪烁其辞

元宵节后捷报多(成语)喜出望外

元宵同返家(成语)众望所归

元宵之后柳吐芽(成语)节外生枝

元宵欢度迎佳客(词曲牌名)喜春来、集贤宾

年年元宵有谜会(电影名)十五贯、赛虎

万家灯火闹元宵(电影名)不夜城、乡情

元宵节(电影名)万家灯火

元宵谜会压魁(电影名)寒虎、胜利在望

元宵前后回家乡(歌曲名)二月里来

灯谜会猜庆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元宵(古文句)破题儿第一夜

灯会元宵初(化学词语)烷

元宵佳节望满月(货币)十五张一美圆

元宵回暖(篇目)十四寒

元宵莫来缠·上楼格(篇目)望勿纠正

元宵灯火已阑珊(谦辞礼貌用语)望多关照

观赏元宵灯谜(人名)张节、文虎

元宵之夜遇徐娘(人名)胖妇人

元宵已无州官讳(商品名)节能灯

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诗词句)少年十五二十时

元宵(诗词句)数问夜如何

元宵前后(诗词句)十四为君妇

元宵节(书名)二月

元宵前后(书名)二月

十分一个元宵(体育词语)角球

元宵春灯(网络电脑词语)节点

欢欢喜喜做元宵(音乐词语)快节奏

离别四十年,本聚在元宵(字谜)舞

元宵(字谜)歹

元宵虎会(字谜)夤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2)

(宋) 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宋朝文学家张抡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2、《临江仙·都城元夕》

(宋) 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小屏风畔冷香凝。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3、《踏莎行·元夕》

(宋) 毛滂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

暗香院落梅开後。

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

娇云瑞雾笼星斗。

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有关元宵节的古诗1、《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宋) 姜夔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2、《诗曰·贵客钩帘看御街》

(宋) 姜夔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3、《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1、《和黄门舅十五夜作》

唐朝文学家苏颋

闻君陌上来,歌管沸相催。

孤月连明照,千灯合暗开。

宝装游骑出,香绕看车回。

独有归闲意,春庭伴落梅。

2、《解语花·上元》

(宋)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3)

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谜题:元宵虎会 (打字一)

谜底:夤

谜题:元宵节后 (打字一)

谜底:完

谜题:元宵节后东陵行 (打字一)

谜底:院

谜题:元宵前后共团圆 (打字一)

谜底:期

谜题:元宵前后共相聚 (打字一)

谜底:期

谜题:举头望明月 (打一词语)

谜底:仰光

谜题:十五的月亮悬庭前 (北京地名)

谜底:圆明园

谜题: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打一财经词语)

谜底:调资

谜题:元旦元宵捷报频传 (打一成语)

谜底:节节胜利

谜题:高台对映月分明 (打字一)

谜底:昙

谜题:层云隐去月当头 (打字一)

谜底:屑

谜题:家家迎元宵 (学校用语)

谜底:第二节

谜题:白糖梅子真稀奇 (打一食物)

谜底:元宵

谜题:赶制元宵闲不住 (五字口语)

谜底:忙得团团转

谜题:元宵节前后 (现代小说)

谜底:二月

谜题:元宵回暖 (韵目带数)

谜底:十四寒

谜题:元宵之夜遇徐娘 (《射雕英雄传》人物)

谜底:胖妇人

谜题:正月十五晨炊忙 (中骊双珠)

谜底:元宵·早点·火烧

谜题:正月十五打牙祭 (打一成语)

谜底:一年一回

谜题:十五日 (打字一)

谜底:胖

谜题:元宵出门赏灯 (常言俗语)

谜底:外行看热闹

谜题:园外隐约闻猿啼,星月小桥听萧声 (节日纪念日)

谜底:元宵节

谜题:此时此地 (剧目)

谜底:元宵谜

谜题:一夜鱼龙舞 (民俗风俗词语)

谜底:元宵灯会

谜题:新春佳节话元宵 (报刊名)

谜底:半月谈

谜题:婚期定在元宵后 (打一成语)

谜面:从小浑身白,长大变毛色,若要分男女,看它头顶就晓得。 (打一动物)

谜底:鸡

谜面: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 (打一动物名)

谜底:公鸡

谜面:头戴珊瑚笔架,身穿五色衣裳,一声高唱,日出东方。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谜面:一朵红花头上戴,一件花衣身上盖。天还没亮就起床,唱得太阳升起来。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谜面:头上一朵红花开,花衣不用剪刀裁。虽然不是英雄汉,一声叫起万门开。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谜面:稀奇稀奇真稀奇,外生骨头里生毛,有朝一日稀奇转,里生骨头外生毛。 (打一动物)

谜底:雏鸡

谜面:小小哥儿嗓子妙,早上昂头把鸣报。 (打一动物)

谜底:公鸡

谜面: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亥 (打一成语)

谜底:鸡犬不留

解析:“酉戌”对应的生肖是“鸡狗”。

谜面:个子不高,全身长毛,站着不走,躺下乱跑。 (打一物)

谜底:鸡毛掸子

谜面:雀儿栖树间 (打一字)

谜底:鸡

谜面:树中栖鸟闻叽声 (打一字)

谜底:鸡

谜面:鸿江别后又重逢 (打一字)

谜底:鸡

谜面:又见伯劳向东来 (打一字)

谜底:鸡

谜底:喜出望外

谜题:煤球和元宵一样 (打一成语)

谜底:混淆黑白

谜题:元宵 (打一成语)

谜底:一朝一夕

谜题:元宵节后捷报多 (打一成语)

谜底:喜出望外

谜题:元宵同返家 (打一成语)

谜底:众望所归

谜题:元宵之后柳吐芽 (打一成语)

谜底:节外生枝

谜题:万家灯火闹元宵 (电影名)

谜底:不夜城、乡情

谜题:灯谜会猜庆元宵 (古文句)

谜底:破题儿第一夜

谜题:元宵莫来缠·上楼格 (篇目)

谜底:望勿纠正

谜题:元宵灯火已阑珊 (谦辞礼貌用语)

谜底:望多关照

谜题:观赏元宵灯谜 (打人名二)

谜底:张节、文虎

谜题:小毛头约会:元宵节晚八点 (诗词句)

谜底:少年十五二十时

谜题:元宵 (诗词句)

谜底:数问夜如何

谜题:元宵前后 (诗词句)

谜底:十四为君妇

谜题:元宵春灯 (网络电脑词语)

谜底:节点

谜题:欢欢喜喜做元宵 (音乐词语)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4)

它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在当今中国盛行是无庸置疑的。

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吃元宵了。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男女老幼围在一张桌子上,再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在蒸气笼罩的小屋里还不时传来几声幸福快乐的笑声。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因此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怪不得古时有人说:“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5)

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祖皆有盛名,父亲李格非是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被定为“元佑党人”而罢官,有“苏门后四学士”之称。她自小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后又觅得佳婿,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伉俪情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研究,诗酒唱和,生活美满。然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自此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生活的宕变,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中反映十分明显,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永遇乐·落日熔金》。她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通观古今女性作家,对文学的贡献,实难找到第二人。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永遇乐》是在描述作者自己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它具体写于哪一年,已不可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期宋金双方已暂停交战,南宋首都临安出现一片歌舞升平的所谓的繁荣景象。遇到逢年过节的日里,人们又可以热热闹闹地游乐了。这首词虽写元夕,却一反常调,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寂寞悲凉心境。

词的上片是在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哀苦心情。

开篇写景:“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日落了,一团金红亮丽的火球倏忽而逝,晚霞的余晖铺满了天边。暮色苍茫,逐渐笼盖了四野。如此良辰美景,正是过节的好天气。意境开阔,色彩绚丽,铺垫出喜庆热烈的节庆气氛。

然而“人在何处”,意境陡转。人们都知道,这样晴朗的元宵,正是看灯的好机会,可以痛痛快快玩它一个晚上了。可是,她却别有心事。看了这天色,突然涌出了“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呵”的询问。点出了自己如今的处境:“独在异乡为异客”,四处飘零家何在?这处境和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人在何处”这一问,是一个饱经丧乱的人在似曾相似的美景前产生的迷惘与痛苦。这真是情怀惨淡的一问,是曾经在繁华世界度过多少个热闹元宵,而今却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天涯沦落人特有的问,更是国破家亡之后一个孤独的弱女子满怀哀怨愁苦的问。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又转笔写初春之景:初春柳叶才刚出芽,因为天气较暖,傍晚雾气低笼,柳便似罩在浓烟之中;此时梅花已开残了,听见外面有人吹起笛子,因想起古代羌笛有《梅花落》曲,但由于自己心情忧郁,所以听起来笛声凄怨。虽然春色很浓,她心里却浮起又一个疑问:“春意知几许?”言下之意:不管有多少春意,自己还能去欣赏吗?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三句好像是一组的对话。“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是邀请诗人外出的人说的:“元宵佳节,还碰上的好天气,到外面玩玩吧!”可诗人却用一句似有理似无理的话来回答:“天气太暖了,暖得不正常,难道不会忽然来一场风雨吗?”但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劫之后心怀世事难料、横祸随来的疑惧心理。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酒盛会。“香车宝马”如实写出这些朋友的身份。她的朋友,她称之为“酒朋诗侣”,她们并不粗俗;以“香车宝马”相迎,又知必是富贵人家的内眷。只因心绪落寞,她都婉言推辞了。这几句看似平淡,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在何处?春意知几许?次第岂无风雨?连发三问,三问皆是极度反衬之下的迸发,有惶惑,有苦情,有自闭,可以看出词人心态起伏波折极大。冬日临安天气晴好,阳光灿烂,应是极不容易,换做常人早就出门晒太阳了,但词人颠沛多年,心态孤寂,纵是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也难振作精神,反而连发三个悲情之问。当然也会有谢绝好友相邀共庆元宵之举。怅望远去的宝马香车,勾起的往日记忆涌上了心头。

下片自然展开回忆:“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中州,本指今河南之地,这里专指汴京;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宋代不论官方民间,对元宵节都很重视,是一年一度的灯节。李清照在汴京过了许多年元宵节,印象当然是抹不掉的。

如今虽然在临安,却还“忆得当年全盛时”,自己年纪还轻,兴致极好,“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认真热闹过一番。这天晚上,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和金线撚丝所制的雪柳,插戴得齐齐整整,前去游乐。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以上六句忆昔,语调轻松欢快,多用当时俗语,宛然少女心声。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从记忆中又回到现实里来。今昔对比,禁不住心情又凄凉又生怯。“风鬟霜鬓”四字原出唐人小说《柳毅传》,形容落难的龙女在风吹雨打之下头发纷披散乱。李清照在词里换了一个字,改为“风鬟霜鬓”,借此说明自己年纪老了,头上出现白发,加上又懒得打扮,因而也就“怕见夜间出去”。历尽国破家倾、夫亡亲逝之痛,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蓬头霜鬓的老妇,而且心也老了,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懒得夜间出去。“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天壤之别的生活境遇,以及它们在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6)

元散曲里的元宵篇不少,仅张可久一个人就写了近十首。就内容而言,元宵曲大致可分两类:或表现“闹在元宵”,或表现“爱在元宵”。不少篇章又是两兼的。

比较客观地描写元宵节俗和节日气氛的,可举无名氏的【中吕・迎仙客】《十二月》中的《正月》:“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1681页)曲中讲到元宵节气、节日媚物(柳与梅)、节日景物和其间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人们闹元宵,鹅儿也来参与也来“闹”:人们斗鹅玩。这元宵,如何能不热闹!

斗鸡鸭鹅等家禽以为玩乐,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民俗游艺。晋葛洪《西京杂记》卷2有云:“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元代人普遍饲养鹅鸭,南戏曲子里竟有【鹅鸭满渡船】的牌子。上曲“斗合”一词令人关注。斗合斗合,斗是为了合,“合”即是“和”,斗出一片祥和的气氛来。

无名氏作品虽然每每排在集子的最后,其实时代并不一定在后。其作品在当时一定传唱不已,故人名不留作品却留存了下来。

另一位无名氏的【越调・斗鹌鹑】《元宵》,是五曲组成的一个小套。兹略举数句如下:

……元夜值,风景奇。闹嚷嚷的迓鼓喧天,明晃晃金莲遍地。(【斗鹌鹑】)香馥馥绮罗还往,密匝匝车马喧阗,光灼灼灯月交辉。满街上王孙公子,相携着越女吴姬。(【紫花儿序】)拼却醉频斟绿蚁,恣赏玩朱帘挂起。歌舞动欢声笑喜,一任铜壶漏滴。(【金蕉叶】)但愿岁岁赏元宵,则这是人生落得的。(【尾】)(《全元散曲》1834页)

锣鼓喧天,车水马龙,小姐闺秀带着馥郁的香气、踩着三寸金莲出门,男儿女儿们这一夜可以手拉手行进。灯光月辉,元宵是一个不夜天呵!特别是最后一句说得有意思:“则这是人生落得的”,全然是老百姓的口吻。人生落得赏元宵,人生落得过佳节。这“落得”,今天一般作“乐得”。

马致远【仙吕・青哥儿】《十二月》里也有写“元宵”的一首:“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之所以对“他”这等关注,因为“他”歌喉清畅舞姿美妙,暗暗地跟了去,原来他住在“翡翠坡”前,“鳌山”的下面!寥寥数语,大得辛弃疾“那人”之意蕴。

元代元宵真正是“火树银花”的。据说当时大都丽正门外有棵大树,让忽必烈封为“独树将军”,每年元正、元宵,树上挂满各色花灯,高下错落,远远看去像一条冲天的火龙(陈高华、史卫民《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397页)。

堪称元散曲第一人的张可久,写过多首元宵曲。有小令【沉醉东风】《元夜》、【天净沙】《元夕》,还有【普天乐】《元夜即事》,有用两支相连的带过曲形式【齐天乐过红衫儿】,写了“情人节”实录的《元夜书所见》,更有三支连用的【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富山元宵赏灯》,有写自己情感的,有写他人景象的,立场不同,风格各异,颇有看头(《全元散曲》,763、774、802、803、829、875、950页)。其【天净沙】《元夕》纯写元宵节景象:“金莲万炬花开,玉梅千树香来。灯市东风暮霭。彩云天外,紫箫人倚瑶台。”还有虽不以元宵为题却提到元宵的,如“撺断着小丫鬟舞元宵迓鼓”(【双调・折桂令】《幽居次韵》);描写钱塘繁华热闹的“楼上楼直侵九霄,人拥人长似元宵”(【双调・折桂回】《钱塘即事》)。

元散曲元宵篇的节日习俗描写十分丰富。

国人过节每每以饮酒为乐,元宵自然更不能例外。“拼却醉频斟绿蚁”“共饮流霞”“停杯献曲紫云娘”等等曲句,为我们描述了这一风习。张可久《元夜宴集》《元夜小集》,篇名即给我们传递了这一消息。

曾瑞散套【黄钟・醉花阴】《元宵忆旧》首曲云:“冻雪才消腊梅谢。却早击碎泥牛应节。柳眼吐些些。时序相催,斗把鳌山结。”寥寥数语,已含两项元宵节俗。“击碎泥牛应节”,老百姓每每在春耕前的春社上制作泥牛,或将泥牛头套在人的头上,表演御牛耕作的场面。元散曲告诉我们:至少在元代,春社习俗已经和元宵习俗融合,或者说,春社习俗已经融入元宵节俗,让元宵慢慢取代了春社的一些功能。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融合,是因为两个日子非常近。钟嗣成【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四时佳兴・春》里就说过:“元夜过,社日临,中和近。”这就是为什么元宵节有这么明显的农耕色彩的缘由了。

结鳌山是唐宋时代开始的元宵节俗。“鳌山”是一种灯景,人们堆叠彩灯,加以神仙动物形象,做成山的形状。《雍洛灵异小录》云:“唐朝正月十五夜……山棚高百馀尺。”山棚又名鳌山、灯山、彩山、山车等。以彩绸结为山形,上悬彩灯为饰,下面是车轮,可巡回展示。宋人向伯恭【鹧鸪天】《上元》词有“鳌山宫阙隐晴空”句。元人郑玉《元宵诗》有“对簇鳌山十万人”,观赏者可谓人山人海。

元宵散曲里有不少描写了元宵节的“鳌山”,有的作“鳌峰”。周文质散套《元宵》里有“行至侵云鳌峰下”句,可见所结鳌山非常的高,高耸入云。曾瑞《元宵忆旧》“斗把鳌山结”,一个“斗”字告诉我们:当时的鳌山制作还互相比赛,争奇斗艳。

在“鼓吹喧天”“光灼灼灯月交辉”等泛泛的节日气氛描绘中,有这么具体的习俗记录,对于节日文化传承,功莫大焉!《元史》卷175《张养浩传》记载,元英宗时,“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有人提醒应该注意火警(《中国风俗通史・元代卷》,397页)。

这样的“斗”鳌山的习俗,至今保留在韩国、日本的元宵节庆活动中。日本群马县至今流传的元宵“鸟追祭”,鳌山装帧在卡车上,四个社区派出的四辆卡车汇集于十字路口,先比“硬件’――装帧,再比“软件”――特技,整整要“斗”一个通宵。这与中国现代节日游行中的彩车,都可谓是鳌山的现代变形。

还有一些元宵节俗,到元代却有所衰微。如南北朝《荆楚岁时记》所记:“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其夕迎紫姑神以卜”。祭门、迎紫姑的风俗,在元散曲里无见,即使一些地方还会有,恐怕也不大盛行。

元散曲在节日文化传承上的首要贡献,在于如实地记录下了传统节日习俗的兴衰存废。节日诗词曲,是我们的祖先为他们的后人写在文学上的文化备忘录。

正月十五元宵节,堪称中国人的“情人节”。

但是宋代以前的元宵节,还不怎么看得出男女两际的风俗来。宋前的“情人节”,是由三月三上巳节承担的;宋代开始上巳节消沉,上巳男女交往的节日主题,便由其时间上邻近的两个节日――元宵和清明――分担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堪称宋代元宵恋歌之代表。

朱淑真是位多才多艺的女词人,她婚姻不幸福,幸好她有情人。她每于元宵等节外出,会情人。关于元宵,她还有一首《元夜》诗:“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可以与【生查子】词互为印证。

因为有套曲这样规模宏大的韵文体,元散曲里的元宵恋歌回环缠绵,往往比宋词的表现更加畅达淋漓。

曾瑞曾经作有杂剧剧本《才子佳人误元宵》,今已不存,散曲《元宵忆旧》写的却正是“误元宵”的故事:

【喜迁莺】畅豪奢,听鼓吹喧天那欢悦。好教我心如刀切。泪珠儿h不迭,哭的似痴呆。自从别后,这满腹相思何处说?流痛血,瑶琴怎续,玉簪难接。

【出队子】想当初时节,那浓欢怎弃舍?新愁装满太平车。旧恨常堆几万叠。若负德负恩天地折!【神仗儿】(略)

【挂金索】……对景伤情,怎捱如年夜。灯火阑珊,似万朵金莲谢。车马阗阗,赛一火鸳鸯社。

【随尾】见他人两口儿家携着手看灯夜,教俺怎生不感叹伤嗟?尚想俺去年的那人何处也!(《全元散曲》,500页)

真个是放大了的、元曲版的“去年元夜时”!连人称都已经用第一人称,与戏剧一样已是“代言体”了,只要增加故事悲欢离合的情节起伏,搬上舞台即可表演。有此基础,曾氏写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应当是不困难的。

元曲版“去年元夜时”,比宋词体制更小的也有:

年时节,元夜时,云鬓插小桃枝。今年早,不见你。泪珠儿,滴湿了春衫儿。(无名氏【商调・梧叶儿】《十二月》)(《全元散曲》,1724页)

元宵夜有找不到“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周文质套数《元宵》,调寄【大石调・青杏子】,正是“那人却在”的元曲版:

明月镜无瑕,三五夜人物喧哗。水晶台榭烧银蜡。笙歌杳杳,金珠簇簇,灯火家家。

【幺】命文友步京华,看天涯往来车马。(略)

【好观音】见一簇神仙香风飒,春娥舞绛烛笼纱。一个多俊多娇好似他(她)。堪描画,笑吟吟重把金钗插。

【幺】行至侵云鳌峰下,却原来正是俺那娇娃。怕不待根(跟)前动问咱。人奸诈,拘钤(谨)得无半点风流暇。

【尾】刚道了个安置都别无话。意迟迟手拈梅花,比梦中只争在明月下。(《全元散曲》,560页)

在一群天仙般舞蹈着的“春娥”中,男主人公发现有一位像他的“她”,多俊多娇,堪描堪画,待走近了一看,果然是她!本想她会迫不及待上前相认,不料她矜持拘谨,与去年的“风流”样子判若两人,真是人心“奸诈”不可测呵!和多少次梦中的情景比,只多了头顶上的一轮明月。

曲子到这里戛然而止。周曲比辛词多走出一步:通了一声音问。最后到底怎样?男子见了“去年人”却发现已不似“去年人”,究竟为了什么?曲家恐怕是有意卖关子,弄了个不了了之。

元宵节的男女自由交往,自然是人心所向往的,但是,这一类感情又往往不牢靠、不稳固,类似于今天所谓的“”。于是,这类感情又给人带来了困惑和不安。

张可久的《元夜书所见》就是这样的一首元宵恋歌:

红妆邂逅花前,眼挫秋波转。相怜,天,愿长夜如年。看鳌山尽意儿留连。俄延。翠袖相扶,朱帘尽卷。妙舞清歌,袖垂肩。香尘暗绮罗,小径闲庭院。回步金莲。

半掩芙蓉面,慢拈桃花扇。月团圆,共婵娟。无计相留恋。遇神仙,短因缘。回首蓬莱路远。(【齐天乐过红衫儿】)(《全元散曲》,829页)

小山绘声绘色地描画了一位邂逅的小红妆。她眉目传情,灯山流连,载歌载舞,引郎回返。她手持桃花扇并不是为了扇风,而是“美人并来遮面”,遮盖她的羞涩。男欢女爱,值此佳期;可是,两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天地,故不能够流连忘返。这只能是一段“短因缘”,姑且把它当作蓬莱仙岛“遇神仙”吧!

这样的爱情经历,不正是朱淑真的“新欢入手愁忙里”?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蓬莱路远”,还会再来么?清醒地知道,不太可能了,却还忍不住“回首”再三。曲子很到位地描摹了“”男女的繁复心绪。

元宵恋的主动权每每在女性手里,这首小山曲表现得很充分。是她首先对男子眉来眼去,在灯影里歌舞并作,延俄良久,最后在前面引路,这才成就好事。当然,她也是懂得“无计相留恋”的游戏规则,不会死缠烂打。

原来上巳节俗的男女交往里,就是女性主动。《诗经》里的《溱洧》篇,描写的正是郑围的溱洧两河边三月三男女恋爱大集会,由女子向男子发出邀请,发出爱的信号。所以朱熹在《诗集传》里,称《溱洧》为“女惑男之语也”。

宋元以降的元宵节承袭了这样的习俗,给予女性意愿以极大的尊重。在元代,甚至“元宵”一词,亦成为男女欢爱的代指。白朴的杂剧《梧桐雨》第一折,唐明皇有这么一句说白:“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意思是他天天在过“情人节”。

正月十五是歌舞文艺活动十分集中、十分活跃的时点。

在中国的历史上,自唐代开始,元宵节一直是朝野两面进行踏歌的一个日子。踏歌是一种“相抱聚蹈”“踏地为节”的集体歌舞活动,它的特点是用踏步来加强歌拍,反复歌唱一调,或以鼓乐伴奏协调。在踏歌中,产生了一批节奏鲜明、曲体规则的乐曲,也造就了一种“调同词不同”的歌唱风格。《旧唐书・睿宗纪》中所记录的踏歌事,正是正月十五日在京城安福门外举行的:“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唐玄宗还曾命诗人张说撰写“元夕御前踏歌词”。宋代《武林旧事》卷2“元夕”条所记的李员房诗中,有“人影渐稀花露冷,踏歌声度晓云边”句,可见是一夜踏歌到天明。至今,中国一些地方的元宵秧歌还有叫“踏歌”的,如长城脚下的河北省蔚县。

元代元宵“迓鼓”歌舞是对此前踏歌的一种继承。

马致远【青哥儿】曲里“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说明行元宵歌舞者多是一般的百姓女子。无名氏套曲《元宵》里“歌舞动欢声笑喜,一任铜壶漏滴”,说明与宋代“踏歌声度晓云边”一样,也是一夜狂舞到翌晨。周文质曲中“见一簇神仙香风飒,春娥舞绛烛笼纱”,在高耸入云的鳌山下,在紫绛红的灯笼下翩翩起舞的“春娥”们,像煞一群神仙女子,其中,就有他的心上人。张可久曲里“妙舞清歌,袖垂肩”的那位小“红妆”,自对男子有着大大的吸引力。元宵歌舞,是女性展示自己美丽的绝好平台。散曲里的这些歌舞娘们,自是唐代“踏歌娘”“踏谣娘”的后继。

元代的元宵歌舞,是由“迓鼓”伴奏进行的。

散曲中多处写到的“迓鼓”,是元代民间的一个乐曲。官府有“衙鼓”,民间仿效其节奏,讹作“迓鼓”。元宵大行迓鼓,北杂剧曲牌里即有【村里迓鼓】一款。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7)

元宵节高中优秀作文1“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

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元宵节高中优秀作文2元宵节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团圆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元宵、看花灯、放烟花、看元宵晚会……

在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代表全家人团团圆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气氛是热闹而欢乐的。看,奶奶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无比开心;爸爸和老叔推杯换盏,喝的兴致正浓;小妹高兴地不知所措;妈妈和老婶也忘记了做饭的疲劳,沉浸在了欢乐之中;我也望着一家人那兴奋、欢乐的表情,我也笑了。

在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吃完饭,纷纷都出来看花灯、放烟花、炮竹、一起赏月,在大街上人非常的多,人上人海的。在大街小巷上,满是花灯,各种各样的灯聚在一起五彩缤纷的。在看灯是,又有许多人在前照相,留下了纪念,把一盏盏花灯耳朵特点留在了自己的照片中。

再仰天一看,天上满是烟花,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有五颜六色合在一起的,还有紫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多种多样的烟花,有些人出来再远处看烟花是非常漂亮、美丽的,如果在近处看烟花又会有你不一样的景象,是非常壮观的,非常完美的。还有一些在放烟花的,“轰隆”一声一个五彩缤纷的.烟花飞上天空,“扑通”一下开了花,好像一朵花迅速地盛开,又迅速地凋谢一般。在大街上,还有许多商贩在卖东西,有卖烟花、爆竹的;有卖糖葫芦、烧烤的;还有卖各种款式灯笼的,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人们都聚在一起,脸上都绽放着笑容。

看完灯之后,人们都回家了。在家里看元宵晚会,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晚会,一家人子啊一起讨论着哪个节目好,哪个节目不好,还在一起聊天,有愉快地不愉快地,全都说出来,其乐融融。

元宵节之夜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愉快,那么地其乐融融,全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地都快乐啊!

元宵节高中优秀作文3大年刚过,又盼来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的这个喜庆日子。元宵节的夜晚,是一年中最美丽的一个夜晚,家家户户都忙着去辛店看烟花呢!

我家也不例外。

“出来看烟花啊!”爸爸在院子里喊着。我端着还没吃完的汤圆,来到屋檐下,爸爸点了根烟,抽了几口,便来到一个美丽的长方体旁,慢慢俯下身子把烟花点着了。

“嗖……”一个个小小的烟花如火箭般飞上天空,最后,在阵阵的鞭炮声的衬托下绽放出了美丽的光芒。

在以往的几年中,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来到辛店看烟花,但今年在家门口的立交桥上,就能看见绽放的眼花了。

大概7七点左右,我们仨便开始“起程了”。到了桥上,令我惊讶的是,有人早早来到了这儿,等待烟花绽放了,那时刚刚七点十五,离烟花绽放还有十多分钟呢。站在桥边上,身后那大大小小的车辆如流水般来来往往,不用看,肯定是急着看烟花的,我估计到了辛店,车就没地方放了,倒不如在这阵阵柔风抚摸着的桥边,从另外的角度观赏,观赏那绝美的烟花。

“开始了!”我指着一个绿色和红色相间的烟花说道。实在太美了。一般都是两、三个烟花一同打上天,然后它们在半空中争先恐后地绽放,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远处看去,圆形烟花与楼顶是相切的,仿佛滚动的车轮。而那些瀑布般的,仿佛要把大地燃烧掉。最有创意的是那成对打上天的环形烟花,当它们绽放时,在夜空的衬托下,仿佛来到了宇宙间,各种行星触手可及……

正当我陶醉其中时,被一辆车的鸣笛声唤醒了。妈妈顺手拉了我一把:“靠边点,注意安全!”那是去辛店看烟花的人,返程的车辆吧。烟花盛宴,接近尾声了。

我恋恋不舍的回眸,元宵节,美丽的夜晚。烟花再美,也只是一瞬间。父母陪我看烟花的经历,却深深地刻入我的灵魂深处了。

元宵节高中优秀作文4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元宵节高中优秀作文5“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虽然今年的元宵节下着雪,但家家户户仍然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吃元宵啦!”妈妈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元宵,嘴里高兴地叫着,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像元宵一样蜜甜,我嚼着绵绵的、甜甜的豆沙馅元宵,真是美在碗里,甜在心里。

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便欢快的来到街上看烟花,街上的人真多呀,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各个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政府楼前,这里是看烟花的好地方,只听见“咚当”的一声,一个大花盘在空中骤然开放,从中绽放出无数个色彩斑斓的花点,顿时把美丽的夜空装饰得更加绚丽多彩,人们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声;紧接着两束五光十色的光束相互喷射打斗,只见两者实力相当,还好他们在最后时刻握手言和,才平息了这场玩逗;又听见“砰”的一声,一个小圆点爆裂了,迸出无数个小圆点,它们像一个个小伞兵从空中飘落下来,一会儿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人们陶醉在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忽然底下等着上场的烟花着急了,迫不及待地喷射出来,像火山爆发一样;这时又有两束光花在下面倒着往上撒花点,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接着“降落伞”上场了,他们穿过像雨点一样的光点凯旋而归,这时又由下而上喷射出猛烈的火花,好像在祝贺他们看完烟花,我们随着人流开始观花灯,街上的灯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龙腾虎跃灯、富贵花开灯……把整个平鲁区装扮得更加美丽。2017年是鸡年,花灯的主角是十二生肖中的猴,一个个金猴显得神采奕奕,它那股劲真让人好笑,它们好像在说:我猴子今天也该扬眉吐气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县政府门前的龙灯,它们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引来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这真是: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8)

元宵节人们都要看看月亮,因为这是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日。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正月十五,观灯赏月,灯光映衬着月光,四射的烟花,美轮美奂。在融融月色之下赏灯,猜上几个灯谜,吟出几段诗句,文化气息浪漫浓重。尤其今年的元宵节赶上了情人节,情侣们花灯月下,效仿古人谈情论爱,吟诵出那"灯市花如昼,月上柳梢头"的诗句,传递佳人的爱恋,倾诉才俊的情长,这绝妙且难得的时刻,十九年才遇一次。团圆的节日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意寓着成双成对的情侣在月老的撮合与见证之下圆满事成。望着圆月,倾诉衷肠。吹拂着一屡清风,表露出一腔真情。饮几杯小酒对影成诗,赞叹这月圆人好。此时定然是这情也醉人,景也醉人,酒也醉人,人也醉人。真可谓是“清风佐酒催人醉,朗月成詩对影歌”。

只是太可惜,这节日的夜晚,月亮却同困倦的人们一样,早早的就要昏昏欲睡了。如今已是很少有原来那繁星点点的夜空,园月明晰而透彻。如此便扫了这痴男信女们的兴致。若在平常,人们顾不上在意这月亮的事情,到了节日自然便关注起来了。见到月亮现在的状态,这节日也只能当做周末那样平常的过了。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9)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 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 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10)

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如约而至。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佳节都被赋予了各自的内涵,比如,春节有“迎春”之意、清明节代表“思念”、中秋节寓意“团圆”,而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则与爱情有关,更显情意浓浓。

在此上元佳节,闻春之气息,夜色撩人,赏灯猜谜,正适合整理心情,培植爱情的萌芽。同时也诉说着感伤流离,寄托着真情无限。

一、灯影里的爱情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观灯,始于秦末汉初,盛于唐宋。每到元宵佳节,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观灯赏焰,尽情欢乐,无不欢天喜地,盛况空前。在当晚,最具热闹与浪漫色彩的莫过于赏灯与猜灯谜。飘在上元灯前的倩影,不知承载着多少梦幻与迷离,不知呈现着多少怀古幽思之画面。

古时候的女子,多是养在重门深处的。要想与陌生男子见上一面,是比较难的。于是大多数的婚姻都是父母之言,听天由命。而上元节这种不分男女老幼的赏灯习俗,便为爱情打开了方便之门,青年男女相遇之下一见钟情,从此后,双鲤互赠,青鸟探看,玉成姻缘。于是在美好的夜晚,才子巧遇佳人,眼波流转、媚视烟行之间,灯火流连。

这些青年男女在灯谜前,明则看灯,实则看人,虽曰猜谜,实则探心也。这样,元宵节也就造就无数良缘美眷。有如,明朝文人阮大铖写的《春灯谜》,就描写了韦节度之女影娘与美少年宇文彦在灯会上一见钟情、继而定情。然而美好的灯影下有期待,故也有伤感。如元词《折桂令 元宵》写到:“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这首词描述了元宵节当晚的景致。一边是“灯火辉煌”,一边是“情恨难长”。为何“难长”?因为一年里只有在这几天少女们才可以相约出门,在观灯的人群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果元宵节错过了,那么一年中都难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甚至彼此相会之日也遥遥无期了。这种场景经常在许多影视剧中得以重现,以此来说明幸福不是那样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更添欣喜之后的伤感与无奈。

二、情见诗词文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文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离怨之苦。北宋欧阳修留下一首好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诗人以对比写实的手法,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质朴而动人。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啊?只有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的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清代诗人董舜民有《元夜踏灯》曰:“百枝火树千金,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此词字里行间充满了踌踌躇躇,幽幽艾艾,让人心中平添了一份莫名的情愁。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迷离的灯火阑珊处,好一片幽思风情。辛弃疾的《青玉案》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令人拍案叫绝的好词写元宵节的夜晚,焰火犹如百花开放,月亮似乎也沉醉了。平时难得一见的闺秀碧玉也成群结队的到处看热闹,珠光宝气、莺声燕语。然而诗人要找的那个人却四处难寻,忽然一回头,她正在灯火零落的僻静之处。

恋人相约观灯而失散又相聚的喜出望外,读来不禁使人粲然一笑。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境,写尽了世事中常常出现的喜出望外,也成了后人信手拈来的名言佳句。

古人元宵节如此,现代作家施蛰存亦有小说《上元灯》,文中情意萌动的少男少女,融情于上元节与那些花灯之中。“珠箔飘灯独自归”,夹杂着那种年轻爱恋的惆怅。渲染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真情意,真是令读者向往不已啊。

由此可见,无论是欧阳修的“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失落,还是辛弃疾的“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急的寻找,或是施蛰存的《上元灯》中少年为爱恋的惆怅。都含情地描述了元宵夜的情景,那情那景,不正是如今“情人节”里常常出现的镜头么?这也难怪今人一再把上元节认作为爱情节,足见今人对诗词文中上元节爱情的向往。

三、情见传说故事

民间总会有令人传唱不已的传说故事。成语“破镜重圆”,就是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凄婉爱情绝唱,千百年来为世人津津乐道。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国破家亡,夫妻离散,二人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几经周折,最终在第二年元宵节夫妻相会,破镜重圆,分钗合钿。

“三言二拍”中许多故事都为民间所共知,元宵亦为儿女幽会定情充当了一个颇有情调的红娘。从阮三郎和陈玉兰,到张生与霍员外之妾,再到张舜美与刘素香都是如此。虽然在具体的情节上各有差异,但元宵节所承担的这种幽会定情功能却是相同的。正是因为元宵之夜的观灯,才有了张生拾到红绡帕子而成就姻缘的故事,才有了张舜美与刘素香的邂逅并定情私奔等一系列故事。正是因为元宵之夜的狂欢,才有了阮三郎的笙箫弹唱,才有了玉兰的春心萌动。霍员外之妾很精明地利用元宵节观灯的机会遗下红绡帕子,又以来年元宵相约,并精明地利用鸳鸯灯作为相会之表记。刘素香也是利用元宵节父母兄嫂赴干舅家观灯的机会,完成了与张舜美的幽会。对于情人们来说,他们的元宵节无疑比平常人更多了份期待和兴奋。

在明朝汤显祖的《紫钗记》中,霍家小玉初长成,李益久慕芳名,于上元节之夜暗暗探看,只为小玉遗失的一支紫燕玉钗,便惹下一身的情丝;越剧《追鱼》中,多情的鲤鱼精与书生张珍一起上元节观灯,共赏花灯,笑语嫣然之间冰释前嫌,终于私奔而去。

这些故事,主人公大多是多情书生与绝色佳人,且不说,这是不是古代文人墨客臆想出来的精神自我慰藉,但毕竟是人们心中爱情的美好愿景。

上元节,就是这样,在灯影里,在灯谜中,在诗词文里,在传说故事中,默默的为天下有情人做了那么多。爱情,也需要在上元节这种有底蕴,有内涵的文化氛围中,歇个脚,于黄昏之后,带着千古的谜团,去寻找那前生五百次回眸等来的笑倚花灯之人。此间种种爱情也使上元节,这个多情的节日,散发着十足的韵味,舒展着饱满的感性,也让爱情自身在传统中回归。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篇(11)

串联词运用得体,会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写得糟糕则会影响节目的效果。切不可用高深莫测的警句和过于华丽的词藻使主持人居高临下,丧失了亲切感。写作时要善于抓特点、抓特色,用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诗词歌赋、想象修辞等来增加文采。

拟写串联词,要力求语言精辟有力、内涵深刻、上下贯通。可以分以下几步:第一步要审清上下节目的内容,明白节目的主题、目的。第二步要分析节目内容,弄清上下节目和节目主题之间内容、形式上的联系。第三步是找准联系点,可以从具体内容的角度来找,也可以从点评的角度来找;第四步结合上下节目的联系,勾连节目,注意串台词的自然、连贯。

【经典考题】

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广东高考卷)

解析:本题中已经明确指出班会的主题是“节日文化”,可以结合“元宵节” “中秋节”的特点、相关风俗、诗文来写,承上启下,有机结合。如元宵节的“灯火”,中秋节的“圆月”就可以作为联系点。

答案示例:感谢李明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灯火阑珊”元宵佳节盛宴,一场元宵文化大餐。同学们,这样的灯火阑珊,这样的月圆之夜,你是否会想起另一个月圆的十五之夜?是啊,天上月圆,人间月半,那一轮皎月又挂在了中天,有请韩梅同学给我们介绍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家欢迎!

【牛刀小试】

1. 公司举行晚会,在一曲《朋友》之后,接下来的节目是小品《邻里之间》。晚会是男女两个主持人搭档,请你按照要求写出串台词。将前后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

女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下面是朗诵目录的一部分:

(1)《太阳礼赞》 (2)《月满西楼》

请你在《太阳礼赞》与《月满西楼》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台词。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3.为纪念伟大领袖,高一(1)班举行了诗词朗诵会,以下是部分诗词: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人民占领南京》;《七律·长征》

(1) 请你为其中任意一首诗词写一段串台词。(2)为朗诵会最后写一段结语。要求:所写串联词与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结语要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