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9 15:26:08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1)

2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和要求,在充分总结我校办学传统和特色的基础上,提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注重授课艺术,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具感染力。对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投影、录像等,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引进课程论文、平时测试,期中测试、大作业等注重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培养的成绩评定方法。通过考试改革,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2.2更新教学内容

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课程建设,同时特别强化面向工程实际的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兼顾学科前沿动态,重视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2.3强化实践环节

按照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统筹考虑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的良好条件,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育,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下基础。积极组织和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活动、创新实验课、实验室科研项目等,进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4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

拓宽办学途径,保证专业进一步发展。积极开拓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新途径,加强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科研院所、企业的密切联系,与更多的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明确双方在卓越计划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建立若干实践基地。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联合实验室,聘请有学术成就、科研成果、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研究、管理高级人才,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

2.5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内外跨国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2)

1 土木工程的定义和属性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土木工程有下述四个基本属性。

①综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②社会性

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实践性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④统一性

即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

2 未来土木工程的特点

土木工程最大的两个特点就在于它的“个性”和“综合性”。

①个性

土木工程常常是单一的,在大部分时候无法连续不断地复制和销售。其规模一般较大,无法试做,做完后也很难退货。此外,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地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还没有完全国际化,各国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律规定、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这个特点决定了土木工程“产品”本身和制作过程具有很强的“个性”,从业人员应特别重视经验和工程案例的积累。

②综合性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具备的素质

根据土木工程的属性和未来土木工程的特点,可以知道未来土木工程师须具备以下素质:

①实践一理论一计算三极的知识结构

未来土木工程人才应具备:实践一理论一计算三极的知识结构。

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和计算的东西在实践中应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技能。理论知识主要指数学、力学和专业知识,也包括必要的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它对实践和计算起指导作用。计算机的出现对传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带来了冲击。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已成为土木工程师必备的条件。

②较高的专业技能

未来土木工程师应能熟练应用基本的工程工具,如统计分析、计算机建模、设计规范标准、工程监控方法;学习、评价和掌握新技术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效力和效率;通过倾听、演讲、著述、数学计算和形象教学,与专业的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充分交流;进行学科内、跨学科和多学科领域的合作;对任务、项目、计划进行管理,在满足预算、进度和其他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使其按期望目标交付使用;通过对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其他方面进步的清晰阐述来进行引导并通过包容、理解、同情、劝导、耐心和评判性的思考来达成一致意见。

③良好的工作态度

未来土木工程师应拥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体为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并实现机遇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对道德规范、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精神;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并努力完善的进取精神;诚实和正直,即说真话、守信用;在面对挑战和挫折、责任承担、前景规划、信念坚持、工作灵活处理和团队合作时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对他人权利、价值、观点、财产、所有物和感受的尊重和宽容;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或与项目各参建方以及相关投资方合作时,凡涉及到损害公共健康、安全、福利等问题时,坚持自我约束、毫不妥协的精神。

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增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师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但对工程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们共同研究、贯彻和发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应用有关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工程项目委托方、公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自己所属单位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妥善的解决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短期的与长期的、局部的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⑤较强的环境意识

随着社会对环境的重视,未来土木工程师也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土木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是消耗天然资源和能源最高、破坏绿化土地最多的材料之一。长期以来, 建筑材料片面追求的是材料力学性能方面的“先进性”与“舒适性”。但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 与人类生死存亡相关的地球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使用建筑材料的土木工程师还必须考虑如何与地球环境相协调的“环境协调性”问题。这就要求土木工程师充分掌握建筑材料质量劣化的机理, 了解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外部因素――即环境因素的作用;树立“绿色建材”观念, 增强环境意识。

⑥团结协作的精神。

土木工程是团体工程,所以未来土木工程师一定需要团结协作的精神。“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独木难成林,并肩耐岁寒”,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使公尺无懈可击。多人在一起工作,必然会有不同见解,但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帮助,那样才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发挥出集体的智慧,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一个土木工程人员没有广阔的胸襟,那就算他有再绝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那也一事无成。

除以上六点之外,未来土木工程师还需具备以下素质:

①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

②具备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经济、文化、财政、法律、民族、宗教等);③有较高的管理理论和能力,具备经营与开拓能力;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3)

一、现阶段土木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土木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导致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土木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产生很大影响,从而造成我国大部分土木工程学生在课堂中缺乏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对我土木工程整体教学质量带来很多不良影响。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严重缺乏交流与互动,从而导致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只能作为被动接收者存在,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培养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现阶段土木工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性较低,导致我国土木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需要严重脱节,同时学生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过于注重提高专业考试成绩,而缺乏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土木工程教育良性发展。

2.土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大四学生应进行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但由于受到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限制使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同时也无法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土木工程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实习阶段由于受到多种社会因素限制,导致社会实践与实习周期过短、系统性不强以及形式主义过于普遍,这些直接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土木工程实践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无法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在课堂实践教学中缺乏系统性,教师在实践教学设计上过于重视环节性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无法将所有知识点有效结合应用,同时在试验教学中学生只能接触教师组装好的教学试件,这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也极大限制了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教学质量。

二、基于CDIO模式下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CDIO教育模式与我国传统工本教育模式相比,CDIO教育模式在注重学生工程基础知识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操作应用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更为注重,所以应用CDIO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院校也带来很多新的考验。为了将CDIO教育模式有效结合我国土木工程教育,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

1.基于大工程观制定出宏观的人才培养方案

现阶段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要求,所以应有效结合CDIO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出宏观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研究型教学、项目法教学、开放型教学以及实践型教学活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教育中应将工程能力培养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在加强学生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土木工程知识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根据土木工程教学特点开展交叉学科综合实训活动,使学生在掌握更多土木工程知识素养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针对新的问题进行自主分析、研究、提出并制定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教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2.基于CDIO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CDIO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新的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这一人才培养规律,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并让其体会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与教师在教学中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态度。新的土木工程教学体系应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应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程与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而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要对尊重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的进行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操作应用能力。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针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行引导,对于学生不合理的创新点予以纠正和鼓励,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具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现阶段,高等教师队伍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陈旧,是影响我国土木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所以高等院校要加强对土木工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定期培训或高等论坛提高土木工程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强化其专业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土木工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基于CDIO教育模式进行土木工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新的评估体系在考查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与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考查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确保土木工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可以满足其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应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有创新点的土木工程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从而帮助土木工程教师获取更多更先进的科研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不断获取最新的土木工程研究成果,对革新土木工程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内容有着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土木工程教学中培养出良好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为了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对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基于CDIO教育模式进行土木工程教学创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新的土木工程教学应将学生放在教育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素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与操作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68-02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专业覆盖面广、行业涉及面宽、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桥梁、道路、岩土等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形成了一个宽口径的“大土木”专业,这一调整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适应能力、较广专业视野的土木工程专门人才。在这一大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应运而生。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针对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该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目的是:[1-4]使学生较全面了解土木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包含的内容、所获得的成就及未来发展方向;从宏观视角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综合性、社会性及其在技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统一性,初步涉及一些基本专业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大土木下属众多学科中最感兴趣的方面,建立热爱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情和对土木工程事业的责任心,为今后积极主动地学好专业课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对于“土力学”或“画法几何”等专业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开设历史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被普遍认同和推崇的教学方法。因此,针对该课程展开深入的教学教法研究,对于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无疑都大有裨益。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在高校一般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开设时间一般为大一或大二期间。“土木工程概论”范围涵盖本专业全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学科全局的高度,对学科全貌充分认识与把握,以期做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运用和推广能力。[5]“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认识土木工程的专业范畴,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工程方法,掌握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相关的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能应用土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6-8]目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宽泛粗浅,缺乏实践性的内容

作为一门引论性质的课程,它所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其内容涉及到工程材料、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给排水工程、海洋工程、机场工程、项目管理、防灾减灾等,内容庞杂粗浅,课本往往只能点到即止。另外,书本概述性文字偏多,但囿于课时,课堂上大部分时间只能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少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支撑。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有相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工程实践。[9]若能将讲授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改善都将产生巨大的帮助。

2.经典教材匮乏

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相应的《土木工程概论》教材不一而足。事实上,出于各种原因,各高校往往热衷于组织本校师资力量来编纂教材,以满足课程开设需要。笔者认为,这样做虽然可行,但其合理性仍值得商榷。一方面,由于“土木工程概论”是一门内涵丰富、更新迅速、适用广泛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上海地区高校适用的《概论》教材,在四川或北京的高校同样适用,各校各自为政式地编著自己“独特的”《概论》教材实非必要,反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当师资力量不足时,教材之间抄袭严重,内容编排几近相同,与其说是自力更生,还不如说是自欺欺人。

3.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

鉴于课程的重要性,教育部曾要求“要配备对土木工程有着深刻认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讲授这门课”。高校的实际情况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还承担着更为繁重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概论”课程常常是由经验不丰富的讲师承担。但青年教师通常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较熟悉,而对于其他不相关的方向则知之甚少。由于实践不足,在讲述工程实例时就难以做到旁征博引、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4.课时过少,考核方式简单

就笔者的教学经历来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授课学时介于16~24学时之间,也就是说,每次上课(90分钟)都要讲完一章的内容,如建筑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等,由于知识点很多,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令人担忧。“概论”的考核方式大多采取开卷考试或提交小论文的形式,急功近利的学生常常只盼着“毕其功于一役”,疏于平时的学习积累,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大打折扣。

二、“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改革

1.增加课时量,增添实践性内容

建议在以后的课程设置中适当增加课时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由于课时较少,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对于关键问题的讲解,应当更为全面而周详地讲述,尽量讲细讲透。例如讲述斜拉桥与梁桥的关系时,应结合“构造特点”“传力路径”“受力特征”“建造材料”等要点来综合讲述,这就需要增加课时量作为前提和保证。

“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一方面,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可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关于土木工程的最新案例,对其新知识、新技术等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确保传授的知识与现实世界不脱节。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各种土木工程,可适当安排一些现场教学,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其对于土木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其学习兴趣。

2.重视教材及教师队伍建设

教材是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映,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材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材的内在质量要求教材具有科学性、可读性、知识性、思维性、启发性和教学的适用性。《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应当坚持实用性原则,尽量选用内容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且着重以介绍土木工程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性为重点的教材。笔者建议应由全国性的各大学会组织人手联合编纂教材(每3~5年更新修订一次),然后在高校推广使用。

从教学规律上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效果与教师素质直接相关。本课程由于涉及工程领域较多,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就目前国内高校实际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在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广博、科研实践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专业骨干教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二是采取不同学科多位骨干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每位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学科方向,共同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应鼓励开设课程教法研讨会,各相关学科的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商讨、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有条件的高校,还可提倡国际合作交流,尽快了解和吸收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3.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应逐步推广和不断完善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绩点,计入期末总成绩。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三者的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立体、有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对于信息量大、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重大工程介绍等,更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在每一章讲授部分结束后,笔者会给学生播放一段事先精心准备好的土木工程教学视频,并同步进行必要的讲解,如“超级工程”“Discovery”等都为“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现行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消除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笔者建议丰富考核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习效果与成绩进行评价,如考勤、课堂问答、课后作业、读书(考察)报告、课程论文、开卷考试等,这样可以弥补单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推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5.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养成

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人文社会学科包括美学、艺术、社会学、经济、人文历史、文学、哲学等等。[10]这些学科不直接对专业发展提供作用,但对于造就土木工程师的社会与人格素质具有极大的意义,并由此影响着其价值观与相应的思维、行动。人文素养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这对于理工科学生的教育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学科的灌输和熏陶,并把这些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体美几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

三、结语

第一,应根据“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特点,编制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与时俱进,且着重以介绍土木工程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性为重点的教材,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第二,增加课时量,增加实践性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视现代化教学技能,积极探索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第三,丰富考核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学习效果和成绩进行评价,弥补单一、枯燥的考核方式的不足,逐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推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社会学科的灌输和熏陶,从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把德、智、体、美几方面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其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和科技发展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菲,徐春媛.试论现代土木工程教学的创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刘建华.浅议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标,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4):75-77.

[5]叶志明,宋少沪.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中国大学教学,2006,(8):8-9.

[6]刘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论》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84-85.

[7]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70-71.

[8]张文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5)

1土木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土木工程专业在传统人才培养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当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安排上将大部分的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放置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素养要求较高。因此,在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的社会背景下,过分重视理论化的教学方式,会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实践中缺乏必要的竞争力。

12传统人才培养中忽视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多是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发展办学,忽视了社会企业参与的重要性,尤其是许多公办院校更是如此。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将毕业生输送到社会企业中去,因此,社会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才是高校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常常是一套教W模式沿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故步自封、画地为牢,没有与当下的时事形势相结合,使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出现了脱节。

13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组成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都被人们认为是学术的天堂,高校的授课教师多为硕士以上的高等学历,其中大部分的教师一毕业就进入高校任职,缺乏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而高校内又缺乏具有常年在一线的土木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使得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更像是纸上谈兵。这种单一教师队伍的弊端也暴露无遗。

14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学生创新管理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无论是在高校教师还是学生眼中,土木工程专业都被视为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对学生进行土木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没有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使得学生主观上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此外,一些具备创新意识的学生又不具备一定的创新管理专业知识。

2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21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卓越现场工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土木工程专业相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主要是以市场以及社会企业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为导向即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目标。本文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和自身问题的改善,探讨了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来设计、开发出适合高校发展以及提高高校土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竞争力的培养方案。

22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分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分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与完善,要致力于在高校内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土木工程管理教学团队;其次,土木工程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完善,致力于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实践操作平台;最后,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监督体系的设立与完善。评估监督以及指标体系的完善,在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人才的发展进行监督完善以及纠偏。

3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

31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设计施工能力

(1)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学习课时的安排。高校在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大纲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特殊性,在实践教学设计安排上合理设置好实践以及理论学习的时间,既要注重理论课时的保障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使高校学生具备开展实践所需的扎实理论功底;又要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能够为学生留有充足的实践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大纲设计时要能够有计划地增加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课时。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建一定的企业实训平台。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专业,而且当前社会中的企业都希望高校毕业生具备成熟的上岗实践工作能力。为此,高校要在实际教学中抓住社会人才的需求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稳定的实训平台。具体而言,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设立专门的、定向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校企专业实训平台,或者公司与高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形式来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专业实训平台,尽量为他们打造一个与社会企业接轨的仿真实训平台。

(3)“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双师型导师的建立。“双师型”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落实到实践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高校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在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业中实践训练,在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高校还可聘请企业高级土木工程管理人才来校开展讲座,或者通过聘任其为学生导师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

32培养、挖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

(1)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一定的创新实践平台。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功底以及专业实践能力,还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创新意识。同时,对专业内有创新意识也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而言,要有一定的创业基础知识能力。为此,高校可以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设计一定的创新大赛,通过一定的奖项设置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挖掘他们内在的创新能力;此外,高校还要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设置创新管理方面的专业课,提高他们创新管理的理论知识修养。

(2)教师要主动吸收、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创新项目中去。在培养和挖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吸收和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创新项目。尤其是有一定科研课题的教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特点将学生纳入到自己的科研创新项目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电子数据处理等能力。

33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监控体系的设计与完善

(1)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的事前评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近些年提倡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其在人才培养的各方面设计上均不是十分完善,要想培养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卓越现场工程师就要能够在人才培养前设计好相应的人才培养指标。在卓越现场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时根据指标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调整方案,全力打造出一支高技能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队伍。

(2)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职责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环环相扣,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卓越现场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建立相应的职责体系,落实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指标以及任务要求。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6)

一、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一)CDIO模式。CDIO(Conceiving,Design,Implementing,Operation)是一种创新模式,即国际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工程教育理念,其目标是加强能力培养,尤其重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主要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原则必须是大工程观;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即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即“强创新、重实践”;除此之外,设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

(二)“3十1”人才培养模式。“3十1”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要求学生前三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为之后的实践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一年的社会实践要求学生要把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人才。“3十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为目标,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教育模式。其采用的途径是将高校知识理论学习运用到企业的实践过程中,从而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将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解决就业问题;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改变传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培养具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的土木工程人才,从而适应当今土木工程的发展,满足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要求。可采取的方法是将多学科融合,如土木工程与信息技术,互联网,地质等,从而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

二、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大部分都是理论课,重点是概念和基础知识,很少安排实践课。从而导致“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即学生被动地吸收大量的专业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课堂的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板书或多媒体仅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此种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科研意识淡薄。通过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水平,从而导致老师只专注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适应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工科学生而言,科技创新活动是其课堂学习的延伸,但是大部分学生因缺乏老师的指导,技术的支持缺乏科研创新意识。

(四)专业性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教师质量和数量决定着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缺乏专业性土木工程教师。随着高校扩招,对教师的需求量较大,目前的教师数量难以满足高校的需求,导致专业教师缺乏。很多高校为扩充师资力量,引进大量刚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这些老师偏重于研究性课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师资力量有待改善。

三、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建议

针对我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的建议来改善,具体如下: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能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扩充教学内容,培养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第三,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第四,建设优质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V3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6004

土木工程材料是材料科学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产物,是土木工程的物质基础。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学科核心课或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繁杂,且大多是记忆的内容,而课程学时相对偏少,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给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师带来困惑。正因如此,绝大多数院校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都在或多或少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华南理工大学苏达根[1]和杨医博[2]、重庆大学吴芳[3]、北京交通大学安明喆[4]、大连理工大学艾红梅[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伍勇华[6]、北京林业科技大学冀晓东[7]等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和实践,而浙江大学金南国[8]、上海交通大学陈兵[9]、华中科技大学张长清[10]、深圳大学丁铸[11]等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为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对南昌大学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并获得了省级和校级教改课题的支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各类自成体系,教学内容大多数是叙述性和分析性内容;同时,土工工程材料发展迅速,新材料层出不穷,以致学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习中难以抓住重点,出现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好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笔者从教材编写、授课内容编排、课时分配等三个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教材编写

2013年,南昌大学与其他兄弟院校编写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12]。新编教材充分考虑到现有教材的不足,强化混凝土章节内容,增加了轻质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弱化部分章节,将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节内容进行相应删减;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增加建筑节能材料章节;设置案例,在各章节中多设案例,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与实践相结合。

(二)授课内容编排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突出重点内容,授课时以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料为主要重点,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建筑钢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为次要重点,同时兼顾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浆、石材、木材等;体现专业特点,注意授课内容与不同专业方向的有机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专业重点突出水泥与混凝土的内容,土木工程道桥方向专业则要求掌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则要求详细讲解大体积混凝土及其施工;紧跟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时将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新技术(如隧道盾构技术、大型混凝土构件预制技术)以及教师自身科研课题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结合工程应用,将国内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术在三峡大坝、杭州湾跨海大桥应用)融入课堂教学中。

(三)课时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实验性都非常强的课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学时有限,在教学中合理分配课时是保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南昌大学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32学时,实践2学时,实验14学时,具体安排见表1。

二、 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笔者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除进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外,还适当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

(一)理论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生产、工艺、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此,有必要将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组为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生产与工艺、性能与应用三大块进行统一讲授。同时可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缩减课时、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实验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现有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时,除了开展水泥实验、砂石实验、普通混凝土实验、沥青实验等验证性实验外,还设计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在设定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实验。创新性实验是让学生自选材料和自行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前先将学生分为3~4个组并确定实验题目,要求小组同学查阅资料、集中讨论后完成创新性实验,比如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实验、缓凝剂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影响实验、不同等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实验等。通过开展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组织学生到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产运输过程,认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或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见识混凝土的浇注养护,了解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加工,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提升,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基本 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鉴于这一缺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环节,提供了网络辅助教学,完善考核方法。

(一)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

为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笔者充分利用多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优势,特别制作了一段50分钟左右关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视频资料,要求

学生提前自行观看,同时在课堂上也组织学生利用1个学时观看视频资料,之后用1个学时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观后感想。

(二)网络辅助教学

网络辅助教学是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教师可将很多相关的文档、幻灯片、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自行下载。学生也可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向教师提问,教师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学生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网络辅助教学是对课堂授课方式的一种补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考勤与课堂讨论、实验实践(报告)、期中考试(开卷)、期末考试(闭卷)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种形式占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15%、15%、20%和50%。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分阶段检验教学效果、改革考试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课内容:教师讲课内容有主次之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仅简单轻松,而且也更有针对性。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实践。

(2)上课形式: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并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积极发言,既能提高学

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实验实践环节:除了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之外,还增设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见识到各种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创新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4)考核方法:采用上述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学习效果。

五、 结语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集理论、实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学好土木工程材料,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时的限制,要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学会合理运用土木工程材料,必须从教材编写、授课内容编排、课时分配等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以及视频播放与课堂讨论、网络辅助教学、考核方法等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实施,同时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参考文献:

[1] 苏达根,张志杰,张慧珍,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刍议[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86-87.

[2] 杨医博,梁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04-105.

[3] 吴芳,杨长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79-81.

[4] 安明喆,吴萱, 潘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2):89-92.

[5] 艾红梅,王立久. 建筑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及教与学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81-85.

[6] 伍勇华,何廷树,李国新,等.《土木工程材料》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449.

[7] 冀晓东.“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58-62.

[8] 金南国,钱匡亮,孟涛.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单独设课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11-113.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8)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个比较基础性的课程,但是其涉及到的知识面却又比较广,单从专业学科的考量范围来讲,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涉及到地理知识、数学的运用知识、以及物理力W等知识都比较多。随着新时代对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需求的逐步提升,教学体系和环境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教学难点也逐步增多,就需要我们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思维更新,进行课程相应的改革措施。结合当前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本文对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新思路做了一些探讨。

一、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法

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把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将“互联网+”理念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将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存在几个问题:(1)理论教学环节与工程实践脱节,学生对工地现场生产活动缺乏直观认识;(2)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教师难以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追踪和评价;(3)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沟通困难,成果难以共享。

将“互联网+”理念运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比如:扬州大学等高校共同开发了“赞学网”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时共享平台,通过个人APP 手机终端,将每个人的实习情况实时传输到互联网络,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整合,学生可以实现线上共享、交流和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实时指导、评价和评分。该平台将每个学生的实习内容量化评分,引入竞争排名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平台的应用把施工现场搬进网络,让学生通过实习去认识工程、体验施工、获取经验、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养,解决了土木工程专业传统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但遗憾的是该平台只运用于解决生产实习资源共享和成绩评价问题,而理论教学环节问题并没有解决。部分高校教师也在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不定期一些工程实际案例等资料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但由于资源过于碎片化、优质资源匮乏及缺乏教师评价环节而难以为继。

因此,将“互联网+”理念运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开发一个教学app,这个系统将整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论坛四个环节,这在技术上应该不是难题,难题在于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获取、制作、整理优质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慕课、微课,也可以是现场直播等形式。比如在讲解施工进度计划时如果通过软件在线直播工地现场生产例会,学生就会对该知识点获得比较直观的认识。建立和完善这个平台,对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应该是比较有效的。

二、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以互动为主,通常配备课堂提问、答疑、讨论、学生讲教师提问等灵活的方式,这种交互也可以借助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方式来实现,主要目的是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高效,师生双方互相配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是通过将单一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的自学活动,自学活动可以进一步扩大到科学研究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建筑工地、参加工地建设、参加应用性的结构设计、举行课外作品竞赛活动等。

例如,教师为全班学生准备不同的施工课题,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6人的兴趣小组,小组内推选小组长进行组织协调,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协作,对本次课程所学的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内容,进行交流互动和全面的总结,并提出本小组对该技术或工艺的学习心得或者今后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所持有的观点看法,成果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之后,每组学生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推选1名组员以论文报告的形式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学生讨论的成果和课堂具体表现应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从而实现同组学生分工协作,不同小组之间良性竞争。

三、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涵盖工程结构、土工、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等实验室,强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均具备的复合型技术性人才。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9)

土木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教学基础理论知识,也要安排合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与技巧。职业高中传统的土木工程教学模式,已不能培养满足现阶段社会及市场要求的合格人才,所以职业高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效率。

一、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

土木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职业高中教师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生活实践的重要性;在考评时,教师也主要以考试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没有制订相应的多元化考评体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没有紧随时代变化

土木工程是一门动态的、发展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往往跟不上最新的实践成果,导致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出现了时滞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但职业高中教师很少把新理论和新事物及时融入土木工程教学中。

二、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课程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全面地认识土木工程课

程多元化教学的内涵及外延在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职业高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其内涵及外延,深刻了解学生的能力培养所涵盖的内容,同时也不要局限于固有的教学模式。只要有利于学生认知土木工程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土木工程知识的方法,教师都可以采用。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将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到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中。

2.构建相应的实习平台

职业高中应构建相应的实习平台,让学生参加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快速提升综合能力。在构建平台的过程中,职业高中会面临很多问题及阻碍,但职业高中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并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平台,使学生在实习岗位上提升自身的能力,掌握相关的技能。

三、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1.模拟演练教学法

在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模拟特定的事件,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如在教学土建、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知识时,笔者借助教室或者实训基地等设施,模拟相关事件与情境,并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角色,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2.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放映一些与土木工程课程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土木工程课程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资源的消耗。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3.实践教学法

教师利用学校构建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去相关的企业实习。在有丰富经验的师傅的指点下,学生能获取更多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理论知识更熟练、更恰当地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四、结语对于职业高中土木工程课程的教学来说,教师应结合该专业的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置相关课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教学存在问题

我国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和主体的作用,传递知识的过程局限在教室、教材和教师身上。 一方面,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论与实际工程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脱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偏重于对学生传统理论知识的强化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工程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开展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高校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教学方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和主导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加上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工科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也容易产生学科压力,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效果。

2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引进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突破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而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征,结合实际工程需要,不断丰富好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和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竞赛,可以将教学目标项目化分块教学等等。由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比较枯燥的工科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2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同时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培养土木工程施工教师的综合能力:(1)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将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实践工程能力较差的教师,定期安排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实践,使教师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积累一定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实操能力,为实践技能的教学打好基础。(2)对于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教师在土木工程专业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奖励,促进教师不断深入实践的积极性。(3)不断改善和更新传统的教师考核制度。应该拓宽对土木工程教师教学的考核范围,不能只是局限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分数,而应该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突出教学的综合效果,促进教师能够全力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学生。(4)高校可以聘请企业的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作为土木工程课程的兼职教师。由于企业一线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对学生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实际现场的需求和目标出发,无论是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方面,还是毕业设计指导方面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3加强基地建设

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真正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成相关的施工和操作技能,才能真正将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职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应该在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强化实习基地。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工程实践和校内实验充分利用并结合起来,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和健全一些先进的、功能性较强的现代化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实践教学平台和基地建设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4其它措施

在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可以采取其它一些方法和措施,比如可以施行一定的经费保障政策和措施,促进专业人才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整个卓越计划教学改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并落到实处等。

土木工程工程师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on-site Teaching

YANG Yun, FU Yuanyuan

(City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3)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industry systems continue to mature, China's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t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requires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start from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on-site teaching, realiz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students'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skills are enhance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ogeth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aching; reform; comprehensive ability

0 引言

土木工程施工这一学科与一般的学科相比具有时效性、实践性、抽象性、综合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能在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能运用自己良好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帮助工程项目顺利地完工。广大教育者可以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1 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改革以及对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1.1 研究意义

土木工程施工的内容不仅包括的土木工程施工中所需的专业技术,还包括了对于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能力,该学科的实践性是无可厚非的。所以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过程中,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是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只有通过适当地走出课堂,暂时离开书本,进入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学习,才能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进行结合,并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更为宝贵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1.2 研究目的

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将来就业时的竞争力。通过现场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于施工过程中所遇见的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得到有效提高;可以使学生对于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等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和自主性得到提高。

2 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是两个影响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

(1)在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往往只会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工程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知识的不理解,学习积极性下降,造成教学效果无法满足要求的现象。例如,书本上所讲述的脚手架的搭设、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等都略显晦涩难懂,而实际上在施工现场上对于上述施工过程进行观察和实际操作便很容易理解。若教师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那么学生就只能通过想象,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2)在实际的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之中,由于一个工程从进场到完成竣工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在工地上的时间并不长,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整个施工活动过程的了解非常片面,无法打开眼界,限制了学生的现场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工程项目负责人担心发生事故,从而限制学生的现场劳动,这也会对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3 生产实践教学的实践方案

在进行生产实践教学时应当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学习的内容,例如:(1)土方工程主要学习:土方开挖方案、土方工程量的计算。现场的降水以及排水的方案。回填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对于基坑、基槽进行验收时的相关注意事项。(2)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故需要学生了解并掌握的东西也比较多,主要有:模板构造、钢筋的配筋规范,钢筋的下料、绑扎、代换等实际施工工序。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养护、拆模及相关的混凝土质量标准和缺陷处理。(3)砌体工程 :砌体的材料、砌筑时的方法以及纵横墙和过梁圈梁的施工方式等内容。

4 实现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学校针对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安排了生产实习环节。生产实习由院系进行组织,学生先在学校进行一周的集中工种实训,再分散到施工工地进行学习并完成生产实习报告。

4.1 对于生产实习现场的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来说一个班大概有40人左右,分散实习时,配备相应的校内指导老师及现场的企业指导老师。集中实习时将其分为5组,分别由5位现场施工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由学生动手自己完成5个主要工种的操作,主要有钢筋加工、模板安装、抹灰工程、砖砌体工程、脚手架搭设。

4.2 对指导老师进行挑选

对于指导老师一定要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的经验,对于工程特点,施工工序,施工技术等要了如指掌,以便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

4.3 安排好现场教学的教学时间

在进行现场教学课程安排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的课业以及学习任务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一般在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

4.4 找到合适的施工现场

在寻找工程项目作为教师现场教学的媒介的时候,最好是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配套的工程施工项目。在教学时,若不能亲临现场,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使学生能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的同时就能看见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由于现场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所以需要学校给予相关的支持。

5 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教育工作者通过在加强对于学生的现场教育和实践,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当在完成一个阶段的现场教学周期后,对教育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想法和其中的收获及时地进行总结。所以说对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的结合和相关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必然会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肯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