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2-02-20 00:44:39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

第二条 要规定适用范围只限于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设备。

第三条 资产管理处负责学院报废与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工作。

第二章 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四条 仪器设备的报废,要进行严格的技术鉴定。经鉴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视为报废仪器设备。

1、费用接近或达到同类新产品价格的设备。

2、无修复价值的或已无法修复的设备。

3、陈旧过时,精度或技术指标都无法恢复的设备。

4、粗制滥造,技术质量不过关的试制或自制的产品。

5、因产品更新换代或耗能大、效率低,属国家统一公布淘汰的产品。

第五条 凡确定为报废的仪器设备,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到学院资产管理处领填《报废单》,将技术鉴定结果详细填写在报废单上,经本部门领导签署意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审查签字,最后报资产处审批。

第六条 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仪器设备报废,除履行上述手续外,还应补充该设备从购置到报废全部过程的使用效益报告(包括机时数、培训人员总数、科研项目总数、获奖情况等)经主管校领导签字后由资产管理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报废。

第七条 报废仪器设备处理的时间,一般每年安排二次,上半年在5月份左右,下半年在十月份左右,特殊情况做临时处理。

第八条 报废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议价小组对废品进行统一作价处理。

第九条 废旧仪器设备残值收入一律上缴学院财务。

第十条 凡可重新利用的仪器设备,都要逐级建账。所有领用、建账手续,由领用单位资产管理员到资产管理处办理。

第三章 积压仪器设备的处理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视作积压仪器设备。

1、因学院教学、科研、开发等任务发生变化或者专业方向的转变,以后不再使用的。

2、使用年代久性能下降不能满足科研开发要求的。

3、重复购置多余的

第十二条 经各部门确认的积压仪器设备,在上交时,可先将积压清单报资产管理处,由资产管理处组织回收。大型仪器设备就地封存,等候处理。

第十三条 资产管理处将各部门上报的积压仪器设备信息在校园网公布,对积压仪器设备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第十四条 如果有校内部门需求积压仪器设备,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办理校内转移调拨手续。

第十五条 如果积压仪器设备的需求方属校外单位,由资产管理处办理对外销售手续。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2)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体现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大精设备的动态使用管理过程是:购置――使用――价值回收――再购置。目前对大精设备使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购置和使用阶段,注重购置前的可行性分析和使用中的效益分析,而对价值回收――再购置这个环节比较忽略,表现在注重设备的使用效益,却不考虑设备的成本补偿。设备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要么被挪为他用,要么流入个人手中,致使设备在使用期满之后,由于未能完成其价值补偿,丧失了再生能力。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校发展。因此建立成本补偿制度,提高设备的自我再生能力,已成为高校设备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出现的新变化

(一)资金来源发生变化

购买设备的资金由原来单一的国家无偿拨款,变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无偿捐赠、各类政策性融资(如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和非政策性融资(如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等等。只要是从融资渠道进入的资金都是有资金成本的,而且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二)设备功能发生变化

设备功能由以前单纯的用于教学科研,变为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甚至部分设备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我校是一所工科性质的大学,学校的大精设备具有很强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

(三)使用效益不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使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基本上是无偿的,不会或很少得到现金收益,因此无偿使用设备是必然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对外服务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无偿使用设备带来的后果就是,设备损耗了,个人受益了,学校资金压力加大了,其最终结果就是该设备报废之后,学校无力继续购买类似或更加先进的设备,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针对这些巨大的变化,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市场化管理手段,重视成本的回收,初步制定出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成本补偿制度,试图使这些设备能够完成部分价值补偿,从而使其具备持续再生能力,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二、成本补偿制度的具体应用

成本补偿制度由成本分析、收入分配、专户存储和学校补贴四部分构成。其运行机理如图1所示。

(一)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整个核算体系的基础,它由固定成本分析和变动成本分析两部分组成。这里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套用的是管理会计学上的概念,与管理会计学上严格的成本习性分类是有区别的。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不随作业量发生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直接费用。

年固定成本总额除以有效工作天数,就是日固定成本。项目使用该设备的时间乘以日固定成本,就是该项目应承担的固定成本。(如图2)

(二)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指使用仪器设备获得的收益在各个主体间进行分配,将收入合理地分配给学校、二级学院和项目组。学校分配的部分主要用来补偿设备的固定成本,包括设备的日常维修费用,其金额略高于设备的日固定成本和使用时间之积。这样既可以补偿该时间内使用设备的固定成本,又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收益。二级学院参与分配主要是因为它承担了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需要一定的经费进行管理协调。项目组需要承担仪器设备的变动成本,分配给它的份额要足以调动其使用设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增强其自我补偿的能力。

(三)专户存储

学校获得的收入进入设备购置基金专户存储,专门用于该设备或其替代产品的再购置。如果该设备使用期满学校决定不再购置同类设备,则该设备的购置基金经研究可转用于其他设备的购置。

(四)学校补贴

由于高校设备并不是每天都能够带来收益,它还要承担一部分教学和纵向的科研任务,不能完成全部价值补偿。因此,在设备使用期满需要重新购置的时候,仅仅依靠购置基金是不够的,学校还要进行适当的补贴。

三、效果

成本补偿制度在我校施行一年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成本意识增强

尽管在学校内部推广成本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由于我校实行的是集权管理,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管理权限十分有限,因此成本意识比较淡薄。实施成本补偿制度以来,大家认识到设备是有成本的,即使在设备没有使用的时候都会产生固定成本,成本意识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提高了大精设备的使用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3)

1.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当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制度可供执行将会制剂而导致管理缺陷等问题。例如,高校长期未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核对与注销,导致仪器设备工作的账目混乱。高校的仪器设备的现存数量、使用现状、总资产量等情况均无法得出准确的数据。

2.缺乏共享机制

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合并、变更情况频繁,导致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状态混乱。由于仪器设备开放信息不畅通,严重院校内各个部门与学院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够公开,严重缺乏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有的贵重仪器设备闲置情况严重,有的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买的情况。

3.管理手段落后

部分高校仪器设备工作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使用的是实物档案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更新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需求。有的高校在进行仪器设备管理的时候严重忽视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当仪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第一时间维护保养,导致仪器设备的性能老化。落后的管理手段是导致高校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最大效用的关键原因。

二、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1.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的规章制度中要让仪器设备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不论是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还是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阶段,均要开展严格的管理。例如,在仪器设备的购置环境中要严格按照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严谨证实,慎重决策,合理分配资源。高校要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要注重仪器设备的实用性,不铺张浪费。在购置过程要实施透明的招投标制度,在保证使用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另外,还可以建立个人责任追究制度。由于仪器设备管理不善与操作问题所导致的仪器设备故障、丢失等问题,仪器设备的责任人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

2.建设设备管理技术队伍

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中青年硕博士为主体的高素质队伍,优化管理人员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提升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素质。在管理工作实践方面可以实施管理责任到个人制度。另外,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以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3.实行资源共享机制

由于投资建设渠道的差异导致高校仪器设备出现了无法共享的使用机制。针对当前这种谁投资谁使用的无共享机制,高校可以提出不论是高校、学院还是教研组所购置的所有仪器设备均归属高校所有的机制,使得仪器设备其能够被共享使用。为了改善当前仪器设备多管理部门的现状,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职仪器设备部门,或者采用学院、实验室两级管理模式,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购置分割开来,以提升仪器设备的实用性。

4.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将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融入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中,可以有效提升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利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仪器设备手段能够让高校领导对仪器设备的采状态等进行实时的了解。这样一来能够给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

5.注重维护保养工作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教学、科研事业不断发展,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投入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教学及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及管理问题,落后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顺应教学、科研事业发展的洪流,满足高校仪器设备科学管理的内在需要成为各大高校探索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成果

(一)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

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江苏省省属高校。该校近年来教学、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背后的推动力之一就是良好的仪器设备管理。

在仪器设备管理上,该校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制定了一系列仪器设备管理的实施细则。该校制定了《南京邮电大学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办法(试行)》、《南京邮电大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南京邮电大学仪器设备自行采购管理办法》、《南京邮电大学低值资产、低值品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完善了仪器设备的管理、采购、监督、处置、出租等制度和监管体系。

(二)仪器设备管理成效明显

目前,该校建有5个部级实验中心,省级实验中心16个。截止到2015年12月末,该校拥有教学、科研国有资产32275台件,资产总值43068.37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贵重精密仪器654台件,总值24157.53万元,占学校教学、科研资产总额的56.1%。2012年至2015年,学校新增教学、科研国有资产10999台件,资产总值19659.11万元,占学校教学科研资产总额的45.64%。以上事实反映了该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总体而言,目前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有法可依,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水平需要提高,服务需要到位,制度需要完善,细节需要斟酌,意识需要提升,思想需要进步。

二、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自我摸索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内容即在主管校长负责下,设备管理处作为职能部门统一调配资金和设备的使用,考核和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这套管理方法已经为各大高校普遍采取并使用,并且指导各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阶段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仍然面临众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不能有效地适应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无法实现真正的科学管理,发挥先进管理机制的应有水平。高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相对忽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及背后的工作者。诚然,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立校之本,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也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的好坏,片面追求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忽视背后力量的建设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教学、科研工作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的,应该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厚此薄彼的作法切不可取,但这也确实是实际存在的问题之一,变相造成了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者培训机会少、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繁重、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仪器设备共享率低

伴随着高校不断加大的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高校的仪器设备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不高直接导致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率高、设备闲置率高,甚至有些设备在一个项目结题后就闲置不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一些有科研经费的老师由于项目较多、经费充裕,往往忽视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遇到设备老化或者出现故障时,常选择弃用而重新购置新的设备;二是由于各个学院、各个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和必要的设备共享条件。尤其是某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耗费了巨大的经费,但是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是一种间接的国有资产流失和损耗。最近几年仪器设备共享的相关工作已经得到各大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从管理机制的制定到实施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络共享平台使用率不高、宣传度不够、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等,缺少有效的论证机制来确保设备购置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技术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高校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上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方式,如仪器设备粘贴标签,这种纸质标签容易脱落,时间长了字迹不清,资产清查时如果想要找出一台账物上存在但又实际使用率不高的设备,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很多时间。

(四)仪器设备管理思想意识薄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仪器设备作为国有资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科研事业的有力支撑,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是部分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思想意识还是相对薄弱,表现在学校重视不足、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资产账务管理存在混乱、老旧设备报废不及时等方面。

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几点建议

(一)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组织调配能力。高校要加强仪器设备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就要重视对仪器设备管理者的技能培训,定期接受下属单位提出的培训申请,由学校或者二级单位组织专家对管理者进行专业性培训。江苏省省属高校都在使用江苏省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该资产系统是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软件,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这款软件包括类似于这款软件的其他管理系统,是学校仪器设备管理者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除了讲座培训、书籍普及,还可以加入网络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知范围,加深对仪器设备管理的认知。

一些高校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应尽早尽快地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考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活力,对优秀的管理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激励,对落后的管理者提出要求并加强监督。绩效考评制度可以明确将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及共享情况、仪器设备利用率纳入实验室管理绩效考评项目。同时,学校可以把实验室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学院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实验室绩效考评实行学院自评、学校考评的二级制度。每年学校应组织对上一学年实验室绩效进行考评,考核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开机使用的有效机时数、仪器设备现有功能和技术开发的项目数、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率和运行环境良好程度、仪器设备管理者出勤情况、仪器设备管理员日常工作量统计等。绩效考评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提高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及共享率,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发展。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为仪器设备所在部门配备数量合适的管理人员,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管理好部门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及管理科学化、精确化、制度化。

(二)建立有效的仪器设备共享机制

针对某些高校存在的仪器设备的过度和重复购买现象,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学校可以成立专家组,对仪器设备的购置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进行科学论证并给出论证报告,论证结果应该反映该仪器设备的数量、使用情况、共享率等,学院再根据论证结果制定购置计划。另外,建立一个完善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也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应配置专门的管理员管理共享平台。定期组织学校之间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经验和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完善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充分挖掘和利用每台仪器设备的价值,可以节省科研经费,缩小教学、科研场所面积,减少浪费,从而真正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构建节约型社会。

作为南京邮电大学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者,笔者认为类似于南京邮电大学这样一个专业性相对较强的高校,学科交叉和融合度高,科研项目组、院系之间设备共享需求较大,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仪器设备共享工作。

(三)注重细节化的信息化仪器设备管理

社会正处在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也要与时俱进,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逐步完成传统管理模式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渡,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效率,减少人员配置和其他资源的消耗。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物联网技术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这一技术可以被引进学院实验室进行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射频自动识别、仪器设备定向跟踪和监控、仪器设备数量清查、仪器设备使用等等。使用不同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或者是统一管理平台实现普通价值仪器设备、低值仪器设备、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账物管理,实现仪器设备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将是大势所趋,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的效率低下、账物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四)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意识水平

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对院系仪器设备管理员和学校机关各部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业务指导,并通过他们去宣传和教育更多的人,让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意识,自觉成为仪器设备管理人,促进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态度决定一切。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做好仪器设备管理的学校如何能取得教学和科研的持续进步,仪器设备管理看似不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但其实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实力量,是高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仪器设备管理既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一项长期、整体、系统的工程。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高校应该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林明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1):5- 7.

[2] 冯小燕,孔丽英.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模式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4, 25(2):93- 96.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5)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0-198-03

Discussion about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in the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institutes

WANG Jianyu TIAN Li ZOU Jian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Equipments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inspections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chief signs that could measure level of inspe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equipments in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s institutes innovation are greatly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equipments is required obj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ques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were analyzed firstly. And some measure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were discussed. These measures could b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level of equipments.

[Key words]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s institutes; Equip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近年来,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关注[1-2],各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任务也愈发繁重。随着检验人员与工作的增加,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仪器设备以成为开展日常检验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同时也是检验机构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NAS-CL012006的要求,做好仪器设备管理是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内在要求[2],同时也关系到各检验机构的检验效率和效益。

1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食药检机构的实验室管理主要遵循CNAS-CL012006和WHOGPCL的要求,但其中针对仪器设备管理的篇幅有限,内容也不全面[3-4];而且在仪器设备的采购、计量、档案和资产处置时还会涉及并遵循《政府采购法》《计量法》《档案法》和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5-8]。制定适合于自身工作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是将上位法“属地化”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是,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内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无法具体指导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1.2 管理职能不清晰,人员不固定

经调研,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中大多数没有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科),仪器设备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中。如此的管理方式会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首先管理职能不清晰,导致管理的重叠或空白;其次由于缺乏统一领导,管理工作不能形成合力,导致管理工作推进困难;还有如果各管理部门发生人员流动,将导致管理工作的脱节或断档。

1.3 仪器设备重购置、轻管理

“十一五”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几十亿元用于各级食药检机构仪器设备的配备[9],尤其是用于LC-MS、ICP-MS和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对这些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前是否开展相应的培训,使用时是否需要授权使用,是否按照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保养,是否按计量计划进行了量值溯源。在一台仪器设备生命周期中,更多地管理工作发生在购置完成后。“重购置,轻管理”的意识不仅会造成经费浪费,而且可能会影响仪器设备出具科学准确的实验数据。

1.4 部分设备使用率低

造成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中根据检验业务的不同会分为若干实验室(检验室),由于各实验室相对独立,极易造成仪器设备共享不够,使用效率低,造成闲置[10];还有些仪器设备随着某个科研项目的结束致使每年只使用几次,进而造成闲置;还有极少数个人或组织将仪器设备独占,人为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目前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对于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无论组织体系、管理制度还是具体管理措施等方面都亟需加强。

2 有效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作为我国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我院多次接受WHO专家的评估,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1];并且经过对仪器设备管理经验和方法地总结归纳,于2014年编制成《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管理指南》一书,在食药检机构中推广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与讨论。

2.1 建章立制

管理制度是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说服力,才能经得起审核。实际上,对于食药检机构基本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可供参照,“建章立制”需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并不是“无章可寻”,仪器设备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即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修和报废的整个过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应遵循这一生命周期开展,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就是规范和约束管理工作的具体方式和行为。只要遵循以上线索,各食药检机构一定能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管理制度。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上位法相一致,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

2.2 责任落实

责任落实是实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力抓手,具体来说就是将仪器设备落实到人,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到人。食药检机构应明确一位院(所)领导分管仪器设备管理的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检验机构应设置独立的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条件尚不具备的应指派固定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统筹协调各部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同时检验机构内各仪器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应是本部门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并为每台仪器设备指定唯一的责任人,负责仪器设备日常使用管理。本文建议检验机构还应成立仪器设备专家组(或相应的技术组织),从技术上审核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调剂、报废等工作。通过以上方式(参见表1)实现管理责任逐级细分,最终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人院。管理职责清晰,能够有效防止拖沓、推诿情况,避免出现仪器设备“人人用,没人管”的现象。

表1 仪器设备管理职责

管理层级 管理职责 职责定位

院(所)领导 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决策重大事项 决策层

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管理层

仪器设备使用部门(人员) 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参与制定管理制并具体执行 执行层

专家组 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 指导与监督层

2.3 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管理重在落实,而有效地监督检查是促进“落实”的重要手段。在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地完善管理程序、弥补管理中的疏漏,真正做到仪器设备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12]。以我院为例,依据CNASCL012006、WHOGPCL和院内相关管理制度的要求,我院形成了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检查制度。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检查通常由质量管理部门、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分和相各关业务部分人员协同进行,检查周期为每个季度一次,检查内容涉及仪器设备内务、标识、计量和档案等方面。运行检查多以抽查仪器设备的方式,对于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与使用部门进行沟通;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我院多年的运行检查工作实践证明,对仪器设备管理监督检查能够促进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并有效地配合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审和评估工作。

2.4 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是检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为促进仪器设备及其管理工作地高效运行,检验机构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绩效评价体系。仪器设备绩效评价一般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种方式:定性分析是凭借分析者的知觉、经验并结合对象的信息资料做出的主观性较强的判断;而定量分析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数值的一种方法[13]。其中定量分析数学模型国内学者已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14-15],各检验机构可参考采用。考虑到定性分析操作难度大,往往会消耗较多人力和时间,各食药检机构能够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和不足进行阶段性总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手段。

2.5 推进共享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6)

近几年来,我同高校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把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更快发展,具有卜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账目混乱

有的高校由于没有制订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或者是相关制度没有能够随着学校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管理上作特点的变化而完善。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供执行,出现管理松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设备账目的混乱。有的高校长期没有对学校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核对与注消,使得仪器设备账目不清,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到底有多少仪器设备可用、被哪些部门占有使用、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有多少,无法给出确切的数据。

1.2 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及使用效益低

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新专业的开设,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都对仪器设备在品种上和数量上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学校在添置新设备时,既没有对现有仪器设备资源情况进行摸底检查,看看现有的设备资源是否可以满足校内各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对各院系(部门)提出的设备添置计划归纳分析,检查校内不同部门新添置的仪器设备需求是否有重复,以便统筹考虑。而一些院系或部门由于求新求全、相互攀比等心理或者部门保护主义思想,提出实际利用率很低的设备添置要求。有关职能部门如果没有严格把关,就很容易使得校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有些高校为了达到评估的指标要求,不考虑实际能力和长远需求,盲目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高档化,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贵,不惜投入巨资无计划地购置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有的并非教学、科研急需或本校普遍需要,有的只为个别研究项目或个别人而添置,一旦项目结束或者研究方向改变,某些特别而专一的设备几乎就被闲置不用。同时由于有些院系单位或者个人之间对资金资源的竞争,或者为了使用方便以及追求系统的全面而没有考虑实际需要或在购买时选型不当,贪求高、精、尖、全,出现了学校范围内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现象。甚至存在有的设备购进后,缺乏相关的维修技术,耗材昂贵或者发生故障时配件获取难度大,以及相关的运行费用缺乏等原因,于是将一些贵重的仪器“束之高阁”。

1.3 仪器设备管理混乱、缺乏共享机制

由于高校以及单位之间的频繁合并、变更以及改革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权混乱。一些高校的仪器设备实行校内二级甚至三级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仪器设备被部门、单位甚至个别老师拥有。在没有一套有效的资源调配系统的情况下,大多数设备拥有者不愿意将设备,尤其是贵重仪器设备,提供给其它单位使用。或者南于设备开放的信息闭塞,缺乏沟通的渠道,设备的购置与使用情况不透明,缺乏共享使用和管理的有效机制,造成贵重设备开放共享程度不够。由于长期形成的设备资源分散状态、自给自足的设备使用方式,人们的共享意识淡薄,形成了“物不尽其用”的局面。导敛一些贵重仪器设备闲置,而某些急需使用这些设备的单位却不能使用。这样恶性循环,形成科研单位和个人“符自为阵”,导致设备资源的浪费或者重复购买,以及缺乏合作团结的教学科研氛围。各部门对仪器设备“占有式”的管理,对部分闲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仪器设备无法进行部门问的调剂,特别是在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因维修技能低,不愿接待外来机构、人员测试,导致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在校内无法做到完全跨学科、跨部门的横向联合、资源共享。

1.4 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的仪器设备,只能用于学校的教学、实验、科研、信息服务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活动。如果使用性质需要发生改变,必须是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办理非转经手续,转化以后必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然而有的学校,个别人借着高校后勤、饮食、校企等社会化改革、改制的名义,随意将一些仪器设备转移、划拨给企业单位或转让给个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校仪器设备报废频繁,数量惊人。有些高校,每年报废的设备达几百上千台;账面原值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其中,很多设备是南于使用不当发生破坏,缺乏维修导致损耗,管理不力导致闲置,再加上有关单位和个人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而最终当废品处理。报废的仪器设备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而是简单地把它当废品廉价拍卖,造成高校仪器设备的浪费。

1.5 管理手段滞后

有的高校的仪器设备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账簿式手工管理,与学校的发展不相适应。有的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只考虑购置费用,而维护和维修方面却不重视。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因缺少维护和维修而闲置,维护不及时,设备性能便容易老化,零部件甚至整机发生损坏,却无人负责。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工程师,以及没有相应的管理手段,设备提前进入报废行列。落后的管理手段无法对各种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不能对仪器设备进行动态管理。落后的管理手段是高校各种仪器设备在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存在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完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2.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绩效,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者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行仝方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改革。仪器设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高校中心工作的保障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仪器设备管理改革关系到学校其他各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仪器设备管理者应认真思考,更新观念,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的仪器设管理工作,充分认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仪器设备以最佳的状态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提供充分的保障,既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又要研究探索资源合理配置,为仪器设备的购置提供依据,还要充分合理地发挥仪器设备能力,充分发挥资产效益。高校各院系(部门)领导和仪器设备的直接管理者,都要从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高度来开展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重视仪器设备建设工作,注重必需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添置,又要有全局观念,倡导资源共享,校内要打破院系、专业界限,追求资源整合;对外应抛弃校本位思想,通过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

加强校际之间的仪器设备资源共建共享;更要树立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益观,新设备的添置应计算投入产出比。

2.2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涵盖管理工作涉及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专家论证制度、仪器设备采购招投标制度、仪器设备入库验收与财产登记制度、仪器设备领用与保管及调配制度、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状态信息收集与数据分析处理及其备案制度、仪器设备报废注销制度、废旧仪器设备再利用制度、仪器设备添置计划与招投标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并要随着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学、科研等活动对仪器设备需求及其特点的变化而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同时要完善和改革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应建立明确的分工负责制,对于贵重、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可推行项目化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规范设备计划环节的行为,以论证的方式使项目的落实更精确科学,体现一种集中统一管理、权衡现实需要与可能、考虑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想”。从计划制定与论证到市场调研、采购招标、分配使用,到售后服务与维护,谁经手谁负责。力求避免因管理上的原因而产生重复购置、超需求购置、劣质产品以次充好、后续服务不到位与维修困难而影响使用等问题。

其次,应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建立校级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检查有关管理人员对国家及学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审计监督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价格与数量的确定,参与相关的设备招投标采购活动;审查资产清查、评估和产权变动、报废、闲置设备处置情况;审计监督设备保值、增值、流失和设备利用率、使用效益情况等。通过日常和定期审查,促使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与相关人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实行规范管理,达到仪器设备投资方案更合理,购置的仪器设备更优质、性价比更高,利用率和完好牢更高,维修和使用效果更好,损坏与流失得最少。

最后,要切实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仪器设备管理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如制定增添仪器设备计划时,切实推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专家论证制度,严把购前论证关;对于实行项目化管理的计划,严肃地将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课题来管理,严格按照项目的申请、可行性论证、审核、评估、审批、执行和后期检查评价等程序来操作;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同定资产分类及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名称、统一计量单位;对于档案资料,要求收集包括专家评审意见、审批文件、合同书、验收报告、设备使用记录、保养、维修登记、产品说明书、技术指标、操作手册、合格证书等各种文书材料,并予以科学分类和编目,等等。还应制定和执行管理上作质量定期检查、评估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贯穿于仪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2.3 实行和完善“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

学校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鼓励各种形式的开放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购置现象,又能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各学科的大型仪器设备应该在本学科内实行无偿共享。学校设立开放共享基金,用于资助各学科的大型仪器设备为其他院系教学、科研提供开放服务时使用的消耗性材料费、测试(制作、加工)劳务费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收费标准应按照校内、校外的不同有所区别。校内南学校安排的教学不得收费,科研与社会服务应适当收取费用。对校内开放使用的应统一收费标准,并以成本收费(包括仪器设备折旧费、水电费、材料消耗费、管理费、仪器维护费),以鼓励教师更多地使用学校购置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同时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进行设备资源的共享、互补,这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互通有无,加强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4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计算机网络化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和群体化。校级分管领导可以通过校园网上设备管理软件信息的自动采集,对设备经费的使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分布、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情况进行随时随地查询,掌握“家底”,为设备管理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依托。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实验室及有关设备使用者保持适时联系,随时获取各处仪器设备的拥有量、使用时段、使用效益等信息,实现对全校仪器设备的动态管理。同时还可开发闲置或待报废设备的再利用价值,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程度也会因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交流而得以大大提高。当然,实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也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反,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应继续保持,尤其是出于对原始资料真实性的信任和管理制度的规定,一些环节上的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必须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保存,如领导的签名、上级的批复等。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7)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教学仪器设备已被广泛运用于我国各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学仪器设备成为了教育现代化的手段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配备状况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而近几年,中小学校在引进这些先进教学仪器设备中,存在着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当等问题。

一、中小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专用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不齐

现在,走进一些学校的实验课堂,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大型的专用实验台和小型实验仪器设备满满皆是,而实际上课的学生所使用到的实验仪器设备远远少于现有的这些仪器设备。因此,目前中小学校中存在仪器设备购置不全现象。这样一来,造成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学校过多的资金又耗费在了不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上。

2.验收程序不完善

目前,一些高校在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后,验收检查不及时、不细致,导致出现仪器设备的堆积以及出现上述的购置不全等问题,并且还可能忽略了对存在质量不过关的仪器设备的检查,为日后学生使用这样的教学仪器设备留下安全隐患。

3.日常管理工作不当

(1)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仪器设备在实验后没有及时的整理、维护和维修,这种现象的存在正反映了中小学校对部分实验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的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实验仪器设备因使用不当而损坏。

(2)监督工作不完善。目前,中小学校对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监督工作不够完善。据调查显示,某校由于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监督检查工作的疏忽,在一堂使用到煤气灯的化学实验课上,发生了煤气灯漏气事故,险些造成师生中毒;而且有些中小学校的学生在上实验课时,由于好奇心强,喜欢随意拆改,调换实验仪器设备;有些中小学校存在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职权私用或外借教学仪器设备的现象。

(3)忽略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部分中小学校忽略了日常仪器设备的使用登记管理,忽略对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导致学校经常会出现缺失仪器设备以及仪器设备损坏的情况。

(4)缺乏使用指导管理。有些中小学校的学生在使用教学仪器设备时,没有按照规格说明书使用,使用时没有做好使用情况的记录,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这些都是由于学校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给予学生相应的使用指导。

(5)仪器设备使用后的清洁保养工作不当。某些大型金属仪器设备的清洁保养必须经过高压清洗的,而学校如果没有做好仪器设备使用后的清洗保养以及定期校检工作,会导致部分贵重的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寿命不长,学校花费在仪器设备的修理、维护及更新仪器设备上的资金也会增多。

(6)忽略了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理。部分学校里已报废的仪器设备没有进行相应的报废处理,仍将这些仪器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

4.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制定相关的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或是已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是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并没有有效实施,导致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

5.仪器设备管理的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中小学校在发生教学仪器设备缺失或损害后,找不到主要负责人及承担人,原因在于学校对这些仪器设备的职责的分配不到位,缺少合理有序的责任制管理。

6.忽略了校际间管理经验的交流

很多学校在制定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时忽略了借鉴其他已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学校的经验成果,虽从本校实际出发,却缺少创新管理,使得管理方法没有那么灵活。

7.没有均衡各学科的仪器、设备、物资、器材的投入

目前,很多学校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理工类学科实验器材的购置上,传统的教学要用到先进的仪器设备,如会使用到投影机、液晶显示屏、演示台等设备,而学校常会忽略这些仪器在文科中的调配。

二、对于教学仪器设备的四点创新管理方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校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保障。因此,中小学校应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并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管理方法,制定出在学校统一领导下的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

2.利用优化配置的原则

学校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应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首先教学所用的仪器设备属于一种资源,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这就要用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利用优化配置原则管理教学仪器设备就是要在各类学科教学中合理安排这些仪器设备,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效益,也可以将课堂上要用到的多种仪器设备进行优化组合,使课堂教学更灵活、更富有生气。

3.实现资源共享,充分挖掘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潜力

目前,中小学校应该加强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以实现教学仪器设备的有效配置。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全面实现学校外部与内部全部仪器的资源共享,从而节省了学校花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上的经费。同时,加强学校师生对于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的观念,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充分开发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价值,挖掘其利用潜力。

4.全面推行仪器设备的网络化管理

合理利用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把网络技术与仪器设备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管理质量,产生更多连带效益。

(1)教学仪器设备管理部的网络负责人员应创设一个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的网站,方便校内外师生进行交流学习。

(2)学校可以将新引进的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步骤让专门人员演示,并制作成为视频,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师生在使用这些仪器前自行上机进行培训学习。还可将一些外借的仪器设备的名目共享到网上,让需要用到它们的师生进行网上预约使用,并留下了网上记录,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权责不明等问题的发生。

(3)通过联网,学校可对每台仪器设备设置状态,如:开机、工作、维修、关机等工作状态,清楚记录仪器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仪器的人和时间段等。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8)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13-02

鉴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范围的不断拓展,疾控中心所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当中,卫生检测作用显得极为重要。由于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出现了多元化之态势,导致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已不仅仅是一项较为简单的财物管理工作,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检测结果是否准确,除了和检验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息息相关之外,仪器设备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可见,强化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显得极为必要。

1 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一些疾控中心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纯属纸上谈兵,难以落实到位,造成管理工作漏洞多多,一些科室未能设置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而一些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尚不熟悉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导致其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一部分仪器设备使用者未按规定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造成仪器设备的故障率急剧提升等。

1.2 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因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工作态度不积极,甚至规避个人的管理职责,造成一部分仪器设备操作者只懂得依据操作手册来简单地操作仪器,却不指导仪器的工作运行原理及其性能,如果平时维护保养不到位的话,就会造成一部分仪器设备在正常的使用期限内都难以进行工作。

1.3 仪器设备档案信息有待健全

仪器设备档案作为设备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仪器设备从采购申请一直到报废为止的全部资料,其建立能够反映出仪器设备的各项参数、性能以及完好状态等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使用者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一些仪器档案因为人员变动等因素没有建档或者虽有建档但资料不全,导致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大量缺失。

2 加强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形成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要形成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就应当大力推行分级管理负责制。仪器设备管理由分管领导、设备管理科室与使用科室等共同负责。设备科是负责设备直接管理的部门,主要是在分管领导的领导之下,负责管理本单位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与维修、管理等,为此应当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使用科室使设备管理的二级单位,主要是在科主任的领导之下,由专人负责本科室仪器设备的申购、审批、购置、建档、使用、维修、报废等全面管理,并做到定期和设备科开展核对。

2.2 注重疾控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是系统化与动态化的过程,应当立足于制度管理,使整个工作有序化、任务明确化、责任清晰化。在设备管理之中,应当规定科学规范的程序,让设备管理的各环节均做到有章可循。在采购设备时,应建立起仪器设备计划管理制度、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从而避免由于盲目决策而造成的资金浪费。同时,要逐步建立起仪器设备财产清查制度、仪器设备报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调拨管理制度等规定,从而防止资产的浪费与流失。

2.3 开展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教育

在仪器设备管理中,人员是最根本的要素。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作出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开展戒勉谈话,严重的应追究其责任。要定期开展检测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在购买大型仪器设备时,应当要求生产厂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与工作原理,解决简单的故障,并依据仪器设备之性能开展定期维护保养。例如,常用仪器设备在使用之后应做到防尘、防污,对于光学类仪器,应做到每周至少通电一次实现防潮与防霉,对于一些有防潮部分的仪器设备应在其内放置干燥剂并定时进行检查更换。

2.4 着力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

各家单位除了加强日常设备维护管理之外,还应当建立起医疗设备档案。设备科室与财务科室应当分别从医疗设备的物质形态与价值等内容建立起仪器设备档案,要从设备的采购进单位,一直到最终的报废,开展全方位与全过程监控。将每一台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与报废等相关资料进行完整记录,从而为仪器设备的管理提供决策的依据。对于达到报废期限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要全面审查仪器设备的报废手续是否完整齐全,要组织专业人员从技术上作出论证,从而确定仪器设备已经真正失去了使用价值,从而杜绝没有达到标准就进行人为报废。要立足于会计核算,认真监督检查报废医疗仪器设备的整个审批程序、提前报废或者变卖仪器设备的收入情况,从而防止这部分收入出现流失。

3 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保障疾控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各个环节必须要做到责任到位。唯有持续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工作中产生相关差错,以保障患者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有效,并积极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预防疾病能力和检测质量。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9)

因为从事和教学仪器与设备有关的教学工作,所以要说的自然也是和教学仪器与设备有关的一些事情。

现在的滕王阁小学,似刚破土而出的一颗嫩苗,一切都是新的,教学仪器与设备也不例外。作为一个由从前的理科教师转变而来的仪器管理人员,我想说说自己对教学仪器与设备管理与使用方面的点滴体会,以期我最真实的“砖”能引来最精彩的 “玉”。

    一、仪器存放规范。教学仪器与设备要按其性质做到不同学科分室存放,相同学科分类存放。所有仪器设备应该入橱存放,分类正确,排列整齐、规范、有序。教学仪器与设备要有标签,橱柜有柜卡,同时卡物一致,只有这样规范存放,以后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才能十分方便。

二、仪器管理规范。所有的仪器设备、药品均是学校财产,所有人都要爱护、珍惜,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更不能损坏学校的教学仪器与设备成千上万,因此仪器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仪器管理制度。可能,每个学校都有诸如什么《仪器管理人员制度》、《教学仪器与设备管理制度》等。我要说的不是挂在墙上的制度,因为这些挂在墙上的制度是让上级领导来检查时看的,甚至连自己学校的仪器管理人员都不知道其具体内容是什么,他们又怎么能执行这些制度呢?实际上这些制度对学校仪器的管理与使用没有明显的实质性帮助。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实际,制定一些具体而有实效的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按这些制度来管理仪器,只有被执行了的制度才是具有实效的制度。否则,将是废纸一方。

2、实验仪器专人管理制度。尽管国家对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给学校配置了成套的教学仪器与设备,可以说是学科齐,种类全,数量多,但学校却疏于管理,今天领导管,明天老师管,表面看是管理人员众多,领导十分重视,其结果是无人真正管理,导致仪器流失过多过快,结果是教学仪器与设备不是因为使用而损坏,而是因为管理原因而损失。曾经一个学校,校长有仪器装备室钥匙,分管教育副校长有仪器装备室钥匙,理化教师也有其钥匙,不巧的是仪器室的生物显微镜被盗了,追查谁人的责任呢?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所以学校一定要配备责任心极强的仪器管理人员。

三、领导认识规范。经常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学校把教学仪器与设备当作一种摆设,领导很少把他们排上用场。什么原因呢?领导的认识没到位。学校领导觉得什么时候用呢?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工作的时候。此时学校领导才近似于强行性地指定具体教师用什么设备。平时的教学,一些仪器设备老师根本不能自觉使用这些设施设备,因为领导没有同意他们使用,结果国家的大量投入换来的却是小效益。有多少仪器尚未发挥作用,就已经是锈垢满面了。如何能充分发挥这些仪器设备的作用呢?我认为这是一个领导的认识缺乏造成的。(我不认为是老师缺乏认识造成的,因为老师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由领导的认识决定的)

仪器设备的无人问津,从领导(管理)者来说,他们没有认识到仪器设备的作用。曾经,国家为一个学校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但校长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尽量不要让学生到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原因却是这样可以节约电费。事情听起来有点滑稽,但的确是真实的,这也直接反映了领导在认识上的极大的错误。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0)

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贵重仪器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国家投入了较多的科研经费,因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购置了大量的贵重仪器设备,高校的设备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及使用效益的审计调查情况,目前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难度与管理缺陷。如何完善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利用有限的教育经费配置最合理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已成为高校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现状

(一)设备管理情况

从审计调查情况看,仪器设备由学校各院系进行具体管理,各院系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新增和处置的固定资产能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进行,变价收入均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核算,设置台账统一管理,资产标签基本完好,能按规定认真执行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报废的有关审批程序,能执行定期核对清查制度,做到账账、账物相符。绝大部分单位能及时记录使用情况,能按照学校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但也有个别单位因使用频率较高等原因未及时记录使用情况或使用情况记录不完整,设备管理员更换未进行工作移交和监交,因人员编制较紧、兼职管理设备计算工作量较少等原因造成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

(二)设备维修情况

从贵重仪器设备的维修情况看,设备在保修期内各院系都能及时按照规定进行维修,对设备在保修期外的维修各院系不一致,有些院系因有经费来源能进行及时修理并使用,有些院系因无经费来源不能进行及时修理,设备闲置不用,由于学校没有贵重仪器设备维修专项经费,绝大部分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在院系和老师的科研经费列支的。

(三)设备对外开放使用和收费情况

贵重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使用各院系管理要求不一致,有些单位由于是专业设备等原因基本上不对外使用,有些院系对外开放使用并制订了对外使用的有关规定;对外开放使用收费和收费标准各院系亦不一致,有的院系对外使用不收费,有的院系收费,收费标准一般依据同行业和物价部门的规定,所有收费收入均能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核算和使用。

(四)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情况

对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使用机时、测样数、培训人员数、教学实验项目数、科研项目数、社会服务项目数、获奖情况等指标考核。根据有关文件要求,仪器设备中通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是1400小时/年,专用仪器设备的定额机时是800小时/年。从调查情况看通用性较强的设备一般使用频率较高,获得的使用效益也较好,专用性较强的设备使用频率不等。总体来讲,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高,与教育部所要求的定额机时还有较大差距,但考虑到贵重仪器设备的特点,绝大部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购置的,单纯用于教学的服务机时很少,因此,其使用机时要达到定额机时比较困难。

二、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封闭式管理使用,影响使用效益

目前,大多数贵重仪器设备都只限本院(系)或实验室使用,形成了“单位或个人所有制”的封闭形式,普遍存在校内外开放不够。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被限定在特定的小圈子里,阻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还有些仪器设备是专门为某些特定业务或科研课题购置的,专业化程度高,应用范围窄,通用性差。总体来说,贵重仪器设备对外开放、资源共享程度差、协作共用少,相应影响其使用效益。

(二)重购置,轻管理

贵重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的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学校通过加强设备购置审批权限制度和招标、采购过程管理,对设备的购置环节重视程度很高。但由于各使用部门可以无偿占有和使用,不涉及到本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在管理上亦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管理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功能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缺乏主动性,使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维修困难,经费不足

审计调查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维修经费,一部分仪器设备因无维修经费而暂停使用,绝大部分设备的维修费用是在院系和老师的科研经费列支的。因仪器设备购置论证过程中未考虑以后设备运行时正常的运行经费和昂贵的维修费用,学校所拨维修经费极少,没有正常的资金来源作保证,使得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出现故障时无资金保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而闲置。

(四)管理人员不到位

因为人员编制的限制,新增贵重仪器设备的院(系)或实验室不可能设专门的管理人员。仪器设备一般都是由原有的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教师兼管。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量方面,由于对贵重仪器设备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机制,使得管理人员为科研、功能开发服务的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不计入或很少计入其工作量,管理人员变动不进行相关资料和工作的移交,使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得不到完善,仪器的基本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更谈不上对仪器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管理使用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只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贵重仪器设备良好的运行环境。

1、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专人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价值高、技术性强,必须选派实验技术能力强、责任感强的高、中级技术人员跟机管理。第二,日常管理制度。贵重仪器设备必须逐台制订《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及使用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要求操作人员逐台记录设备运行、维修、保养、使用时间、承担任务等情况,并将这些资料随机保存管理,作为评估使用效益的重要依据。第三,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是指对购置仪器设备的可行性报告、购置合同、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运行情况、科研成果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册,建立规范的技术资料档案等。

2、建立贵重仪器设备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为了保证贵重仪器设备稳定良好运行,应进一步完善贵重仪器设备考核制度,并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估体系、贵重仪器设备岗位责任制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贵重仪器设备进行综合效益考核,评出考核等级,公布考核结果,同时应给予精神和物资的奖励,起到督促、激励的作用。

3、设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由于贵重仪器设备耗材昂贵,损坏的部件维修难度大,需要的经费多。一些单位由于贵重仪器设备的运行或维修经费严重缺额,导致贵重仪器设备的“停摆”现象。因此,为了确保贵重仪器设备买得起、用得活、有效益,有必要设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开放基金的来源,可采用贵重仪器设备对外开放使用适当收费和学校安排部分专项经费相结合的方式,并实施相应的收费办法和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该款项实行专款专用。开放基金一方面可以支持教师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仪器设备运行和维修经费问题。

4、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仪器管理人员的水平及素质决定了贵重仪器的使用水平和效益。要创新政策,积极引进学有专长的高级技术人员从事实验技术工作。制定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定量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仪器使用率、仪器维护情况等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建立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提高其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建立一支思想品德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实验技术队伍。

(二)构建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从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的效益看,构建贵重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造成资源浪费。

1、完善论证和招标,构建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平台,严把购置关。在购置贵重仪器设备前,设备主管部门和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专家成立贵重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小组,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确定投资购买贵重仪器设备。在充分了解该类设备在学校及本地区、本省份的分布情况、使用率和使用效益的前提下,购置论证小组成员按照“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拟购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实验技术人员的配备、安装使用环境、效益预测、经费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在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时,采购单位要进行公开的招标采购,做到货比三家,力求达到较高的性价比。

2、推进仪器设备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的全面使用。实施贵重仪器设备管理网络信息化,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必要技术手段。在网上建立可供开放使用的贵重仪器设备平台,公布仪器设备的主要指标,如名称、型号、规格、厂家、技术指标、安装地点、技术人员、可用机时、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开放网络查询功能,使全校教职工都能在网上浏览全校设备相关信息,查询仪器设备详细情况及各类统计数据,让各用户之间充分交流信息,促进仪器设备的资源整合,加强与校内、校外单位的横向合作,使贵重仪器设备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计财管理局.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努力实现事业资产动态管理[J].国有资产管理,2008(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1)

一、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购置情况严重。许多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全局认识,一些实验室追求“小而全”的现象还存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或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但学院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时,对设备购置前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对本院其他实验室或本校二级学院同类设备的配置情况缺乏统筹安排,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各学院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状态,学院与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重复购置。

2.闲置率高。随着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实验室为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弃用相对便宜的国产仪器设备而选用较贵的进口仪器设备,造成了国产仪器设备的闲置;有的实验室采购前论证工作不到位,导致所购置的仪器和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不符或因空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安装,使用率很低或者长时间放置不使用;仪器设备之间没有共享,各个学院之间的仪器不能相互借用,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各实验室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也造成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上述这些只注重购买和使用而忽略了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及重复购置而导致的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3.仪器报废不及时。仪器设备的报废和再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和学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对仪器设备报废重视度不够,有的教师还存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对待报废仪器随意处置。由于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忽视、学校报废手续繁琐及学校存放报废仪器的存放地有限,对已达到报废要求的仪器设备的不能及时报废注销,造成待报废仪器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4.缺乏仪器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日常使用的损耗,零部件的老化,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但许多学校只给学院和实验室批准仪器设备购买资金,没有配套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和维修经费,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造成仪器损坏时没有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士维护和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费用的降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现实中学院设备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变更频繁不稳定,学校和学院也对设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不重视,加上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无法与专任教师相比,严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6.账目不清。学校人员调动和学院内部实验室的调整,造成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归属变动频繁,而仪器设备账面上的信息调整不及时;退休教师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仪器设备仍旧在其名下,造成管理脱节;有的已办过报废的仪器设备却未将仪器设备上缴学校资产部门,仍留实验室中,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物无账等。这些原因都造成学院仪器账目不清,账物不一致。

二、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x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想要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制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等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分为:精密和贵重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及报废设备再利用制度、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在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对学院、学院对实验室和实验室对使用人的监督力度,要采用多方法和多渠道的监督手法,层层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大仪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2.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购买前论证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首要措施,要全校统筹安排,从全局出发,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了解学校现有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严格执行审核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重复购置的仪器进行删减,对价值高的,但使用方向单一、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避免资金浪费,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

3.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资产大清查,掌握好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在配置、管理、使用、处置工作中长期滞留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实验室和使用人变更的设备仪器在学院和学校的设备账目上进行调整;对盘亏的仪器设备说明盘亏原因,责任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对在本实验利用率低但其他实验室或学院可利用的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拨;对使用年限长,已损坏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和使用程序,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4.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设置专职或兼职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使每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责任到具体使用人,这样可解决仪器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可通过绩效考核等办法,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可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