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亡羊补牢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8-29 23:09:39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篇(1)

《亡羊补牢》选自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聋哑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已经适应了寓言故事,课堂表现良好。每个活动聋哑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聋哑学生学会了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

[设计思路]

聋哑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部分,因此,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聋哑学生的发展,让聋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教师与聋哑学生的交往互动,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教师和聋哑学生实现知识共享、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

[活动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引导聋哑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谈一谈感想。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生:坐井观天、拔苗助长、自相矛盾。

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略)

师: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解题“寓言”

“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二、初读解题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生:①“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②“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3.看了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们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亡羊(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请找出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出示句子:

(3)读懂:

(4)思考:

(5)演示: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来演示。看了他们的演示,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6)归纳:

(7)小结:

(8)想象: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愿展开你们的想象。

2.补牢(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说明(出示挂图):

(3)思考: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师板书:后悔 赶快堵)

(4)演示:指名学生演示这个片段,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养羊人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5)小结:

3.体会寓意:

4.讲故事、说成语:

四、明理

1.同学们,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谈一谈你的感想。

3.小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拓展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出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板书:为时不晚)

六、总结

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教案篇(2)

莫斯科大停电的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次停电事故呢?我们很容易想到是由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对日常业务的不重视,未能有效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而导致的,如果我们再深一步看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这样两家电力公司:a公司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使每一工作环节有章可寻、能按相关安全标准有序进行。不仅如此,a公司平时对安全教育也十分重视,员工的安全知识也由此得到了充实,安全意识已深入到了每个员工,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员工都是自觉检查、维护设备的有效运转,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了,是什么让他们能对平时的日常工作如此上心呢?正是公司平时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心中深深地埋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他们深知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安全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又有谁不爱惜自己呢?进一步的,观念又推使他们向行动上要答案,于是有了自觉的安全行为,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再看b公司,虽然有安全规章制度,但平时不注重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也就成了纸上谈兵的东西,因为没有人向他们强调安全是多么的重要,职工也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摆设,不能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制度,更不用说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履行了,设备又怎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又怎能不引起安全隐患呢?相信此时的您会认为b公司引起停电事故的可能性最大,也相信您找到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发生此次重大停电事故的深层原因了,那就是安全工作不到位,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安全工作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都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安全工作到位了,使安全意识遍地开花,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俄罗斯大停电事故也引起了我公司领导的高度注视,富润公司自改制后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制定安全规范、紧急预案,实施安全责任制制度,建立安全检查监控系统,经常开展安全教育,使富润公司的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落实到人,为配合今年×××政府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我们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投稿、安全生产月座谈会等多种活动,使安全意识更进一步渗入到公司的日常经营中,而这次俄罗斯大停电事故,再一次激发了公司上下对安全的进一步思考。中国自古有句成语:“居安思危”不无其道理,而“亡羊补牢”、“未雨绸缪”和“警钟长鸣”又不失为做好安全工作的警世恒言。“亡羊补牢”是与“未为迟也”联系在一起的。乍看起来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闪烁着变教训为经验、“吃一堑,长一智”的辩证法光芒。因为,人类正是从无数的失误和挫折中吸取教训变得聪明起来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然而,现在有些单位出现了“亡羊”的问题后,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赶紧“补牢”上,而是弄虚作假、隐情不报,结果使问题越“捂”越多,以至于由小事故酿出大事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补牢”的同时,痛定思痛,找出事故的原因。倘若能从别人“亡羊”的教训中,举一反三,那更是聪明之举了。如果说“亡羊补牢”是对已经发生问题的补救,那么“未雨绸缪”则是强调把工作做在“亡羊”之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事故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种矛盾,也遵循一般矛盾发展的规律,同样是可以认识和预防的。有道是:“功在无功之处”,说的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用于经常,通过点点滴滴、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做表面看似无功,实则隐含着真功、细功和硬功。而“警钟长鸣”的内涵和价值,在于它的精神意义。思想上常备不懈,行动上才能高度自觉。现在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单位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反倒什么事都不出,而当完成任务休整时,违规违纪的事却冒了出来;发生事故案件后,头脑中安全这根弦绷得很紧,而一旦安全形势好转后,觉得可以松口气了,结果事故又接踵而至。“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实践证明,这措施,那措施,思想上警钟长鸣是最好的措施。只有做到无险有警,有备无患,才能从根本上打牢预防工作的基础,让安全与我们永远同行。

亡羊补牢教案篇(3)

莫斯科大停电的反思 2005年5月25日上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南部、西南和东南部城区大面积停电,致使莫斯科市近一半地区的工业生产、商业活动和交通运输陷入瘫痪,2万人滞留地铁隧道,1500人被困电梯,移动电话网络、证券交易所、医院、银行等许多部门业务部分中断,一家化工厂也因停电发生爆炸,受停电影响人口达200万,给莫斯科市造成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仅仅半天就造成了80多亿人民币的损失,我们对此就不能有所反思吗? 是什么导致了这次停电事故呢?我们很容易想到是由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对日常业务的不重视,未能有效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而导致的,如果我们再深一步看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这样两家电力公司:A公司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使每一工作环节有章可寻、能按相关安全标准有序进行。不仅如此,A公司平时对安全教育也十分重视,员工的安全知识也由此得到了充实,安全意识已深入到了每个员工,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员工都是自觉检查、维护设备的有效运转,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了,是什么让他们能对平时的日常工作如此上心呢?正是公司平时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心中深深地埋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他们深知没有安全一切无从谈起,安全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又有谁不爱惜自己呢?进一步的,观念又推使他们向行动上要答案,于是有了自觉的安全行为,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再看B公司,虽然有安全规章制度,但平时不注重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也就成了纸上谈兵的东西,因为没有人向他们强调安全是多么的重要,职工也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摆设,不能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制度,更不用说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履行了,设备又怎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呢?又怎能不引起安全隐患呢?相信此时的您会认为B公司引起停电事故的可能性最大,也相信您找到了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公司发生此次重大停电事故的深层原因了,那就是安全工作不到位,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安全工作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都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安全工作到位了,使安全意识遍地开花,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俄罗斯大停电事故也引起了我公司领导的高度注视,富润公司自改制后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通过制定安全规范、紧急预案,实施安全责任制制度,建立安全检查监控系统,经常开展安全教育,使富润公司的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落实到人,为配合今年北京市政府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我们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投稿、安全生产月座谈会等多种活动,使安全意识更进一步渗入到公司的日常经营中,而这次俄罗斯大停电事故,再一次激发了公司上下对安全的进一步思考。中国自古有句成语:“居安思危”不无其道理,而“亡羊补牢”、“未雨绸缪”和 “警钟长鸣”又不失为做好安全工作的警世恒言。“亡羊补牢”是与“未为迟也”联系在一起的。乍看起来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闪烁着变教训为经验、“吃一堑,长一智”的辩证法光芒。因为,人类正是从无数的失误和挫折中吸取教训变得聪明起来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的快。”然而,现在有些单位出现了“亡羊”的问题后,不是把工作重点放在赶紧“ 补牢”上,而是弄虚作假、隐情不报,结果使问题越“捂”越多,以至于由小事故酿出大事故。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补牢”的同时,痛定思痛,找出事故的原因。倘若能从别人“亡羊”的教训中,举一反三,那更是聪明之举了。如果说“亡羊补牢”是对已经发生问题的补救,那么“未雨绸缪”则是强调把工作做在“亡羊”之前。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而且是有一定规律的。事故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一种矛盾,也遵循一般矛盾发展的规律,同样是可以认识和预防的。有道是:“功在无功之处”,说的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用于经常,通过点点滴滴、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做表面看似无功,实则隐含着真功、细功和硬功。而 “警钟长鸣”的内涵和价值,在于它的精神意义。思想上常备不懈,行动上才能高度自觉。现在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些单位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反倒什么事都不出,而当完成任务休整时,违规违纪的事却冒了出来;发生事故案件后,头脑中安全这根弦绷得很紧,而一旦安全形势好转后,觉得可以松口气了,结果事故又接踵而至。“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实践证明,这措施,那措施,思想上警钟长鸣是最好的措施。只有做到无险有警,有备无患,才能从根本上打牢预防工作的基础,让安全与我们永远同行。

亡羊补牢教案篇(4)

第二天一大早,牧羊人夫妇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集市买下了一只牧羊犬,据卖牧羊犬的那个商贩说,这可是一只相当了不的的狗,凶狠如虎,健壮如熊,曾经单枪匹马击溃了一群野狼,他原来的主人正因为他英勇的表现,现在已经成为地主了,要不是他原来的主人现在已经不在需要他了,我还真没办法买到它,我可是花了大价钱的,另外这只狗还有个最他的好处就是他善解人意,只要主人吩咐了的事它一定会不折不扣的完成,记得我当初买他的时候,要不是他主人命令他跟我走,我还真没办法,我记得那时这畜生居然还掉了泪的呢!?最后,虽然商贩要价很高,但牧羊人夫妇一想到未来的美好生活,一咬牙,一跺脚,“买了”牧羊人的妻子心一横:我们可是有钱人呢!我们有好多好多羊的,而且我们还会成为地主的!

兴高采烈的,牧羊人夫妇带着他们的希望回到了羊圈,“挪!”牧羊人的妻子手一指,“看到了吗,那里就是你工作的地方,记住可别让狼进来了哦!”“汪汪”

这一夜牧羊人夫妇睡的很香,很香。“咩,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不小心打破了窗的寂静,清脆而又杂乱的羊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夫妇俩,“哈哈,好多好多羊,夫君,快来看啊”“呵呵,是啊我们有好多羊啊”。“请问这是你们家的羊吗多少卖啊!”“40贯钱一只”“我买100只”“哇,好好的羊啊,我也要100只”“我也要卖给我”“卖给我”“卖给我”……“诶,大家不要抢人人都有,不要抢啊”“诶诶,你,你,就是你还没给钱呢!”“呵呵,呵呵……”

“你笑什么呢?该醒了”睁开朦胧的双眼,看着睡旁的老公,“不告诉你呵呵!”“你说不说?”睡房里传来欢笑的大闹声。“就不说就不说!呵呵”“走吧别闹了,去看看我们的羊。”“恩”

亡羊补牢教案篇(5)

独创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贵在“新”字,贵在“独”字。而这样思维的独创性,在语文课例,则要凭借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来实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由于影响该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它的发展也是多维度的。我们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多维度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理论前提。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使学生通过有形可知的语言载体认识一般,更要使学生能在一般中找特殊;既要使学生理解接收课文提供的知识思想,又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达到升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不要局限于课文提供的现成答案,展开发散性思维,以求得自认为与众不同的答案或结论,并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会逐步养成积极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思维习惯。

如在语言《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列出各自的“补牢”办法。学生反映强烈,十分活跃,结合课文理解,个个振振有辞,据理力争,归纳起来,提出四种“补牢”办法:之一:亡羊之后,及时补牢,堵住那个破洞,狼就进不来了;之二:亡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东洞,可能西洞又破,羊照旧亡;之三: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在羊圈边,一旦狼再次出现,就将它逮住,以彻底根除祸患;之四:人应该对事物有预见性,最好是“亡”之前先补洞。这样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语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勇于探求的好品质。

二、实现“读须有疑”的进取性与发展思维批判性的统一。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独创性思维重在“创”字,批判性思维重在“破”字,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则应通过“读须有疑”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来实现。批判性思维其标志是不被常规的方式和现成的结论所束缚,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对传统的观点和结论敢于怀疑,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反复思考中,提出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批判性思维生长发展时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他们试图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答面临的一切,怀疑是他们的天性,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准备,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生长时期,能给予引导或激励,无疑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给教材“挑刺”。例如,在学生自学《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课文后,我让学生质疑。学生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疑难及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疑问涉及了教材本身的内容。他说:我游览过杭州的灵隐寺和天童寺,发现这些寺庙的大殿里只有四尊天王,可是课文说“四大天王,四大金刚”。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支持,说他们也只见过四大天王;有的说,四大天王就是四大金刚。更多的表示反对,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充足,那就是“教材怎么会错,是你们自己不懂。”

这本来是一个小问题,与课文内容也没有太大的个性,况且,在备课前,我已发现课文内容与常识有误,专门查阅过有关的资料,稍做解释就可以解决。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大部分同学那种迷信教材的思想。我认为,首先,选入教材的,当然是优秀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的范文。但是,这并不是说教材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选入教材的文章,仔细推敲的话,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的。也正因为如此,教材在选编时已经做了修改,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因为时代的推移,认知的深化而更换。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培养他们“读须有疑”的这种阅读品质,它关系到人的创新精神的发展问题。于是,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赞扬了他敢于质疑教材、敢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和思维品质。然后,我又详细的解答了这一问题。

三、实现创设情景的生动性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形象性特点的学科。语文课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图景的反映,语言则是描述这种图景的符号。为了引导学生强化对语文的感受,就必须把语言符号尽可能有效地还原为情景的创设。而这种还原过程,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一是指思维的速度,二是指思维的应变性。从小刻意训练思维的速度,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

亡羊补牢教案篇(6)

独创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贵在“新”字,贵在“独”字。而这样思维的独创性,在语文课例,则要凭借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来实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不变的 ,由于影响该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它的发展也是多维度的。我们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多维度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理论前提。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使学生通过有形可知的语言载体认识一般,更要使学生能再一般中间特殊;既要使学生理解接收课文提供的知识思想,又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达到升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不要局限于课文提供的现成答案,展开发散性思维,以求得自认为与众不同的答案或结论,并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会逐步养成积极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思维习惯。

如在课文《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列出各自的“补牢”办法。学生反映强烈,十分活跃,结合课文理解,个个振振有辞,据理力争,归纳起来,提出四种“补牢”办法:之一:亡羊之后,及时补牢,堵住那个破洞,狼就进不来了;之二:亡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东洞,可能西洞又破,羊照旧亡;之三: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在羊圈边,一旦狼再次出现,就将它逮住,以彻底根除祸患;之四:人应该对事物有预见性,最好是“亡”之前先补洞。这样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语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勇于探求的好品质。

二、实现“读须有疑”的进取性与发展思维批判性的统一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独创性思维重在“创”字,批判性思维重在“破”字,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则应通过“读须有疑”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来实现。批判性思维其标志是不被常规的方式和现成的结论所束缚,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对传统的观点和结论敢于怀疑,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反复思考中,提出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创新往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创新,创新常常需要突破前人的结论。如果对既存的一切迷信之,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必将严重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精神的发挥,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批判性思维生长发展时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他们试图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答面临的一切,怀疑是他们的天性,这样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准备,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生长时期,能给予引导或激励,无疑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三、实现创设情景的生动性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统一

亡羊补牢教案篇(7)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于人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使人因为喜好,而努力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高效为低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益。那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而教学评价语言,正是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师生关系的最好体现,适当的评价语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切忌千人一面,再好的“饭菜”,吃了一年也吃厌了,再好的评价语,如果用在每个人的身上,难免会生搬硬套,学生也会感觉厌烦,这样的评价语,就如风吹过耳背,留不下一点痕迹。例:有一个问题女孩,家庭原因造成她学习怠惰,成绩差,但她又极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有一天,上《匆匆》这篇课文前,她找到了老师,希望上课的时候让她读一段课文。老师答应了,但是跟她约好,上课前,先把要读的那段课文读熟,不要有错字、漏字,她同意了。上课时,教师让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能够体现时光匆匆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加上批注,等一会儿汇报。汇报开始了,老师先找了几个同学,汇报了他们喜欢的句子。我说: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很好,写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极端惋惜,谁能够把这种惋惜之情读出来呢?那个女孩子举起了她的小手。教师想起了课前的约定,请她来读这个自然段。 她努力地读着,这一次,只错了一个字,基本读出来了。我不失时机地说:“读得好,好在声音响亮,语言也比较流畅,虽然读错了一个字,不过我们都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对吗?”

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关爱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成绩差的孩子,也是一切孩子之中的一员,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

2 发展评价是学习的“助推器”

评价并不是一味的赞扬,一味的给学生戴上不适合的“高帽”,这样的爱只是“溺爱”,对学生的发展不仅是不利的,还是有害的,正确的、发展的评价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当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被老师突然提问时,他们最希望听到的是老师这样说:“不要紧,老师给你一点时间思考。”“刚刚的问题没有听清楚吗?需要重复一遍吗?”在学生通过思考回答了问题之后,我们应该给与赞许的目光,然后告诉他:“你看,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你就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表扬的同时,用暗示的方法给学生正确的上课态度的教育,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没有姑息学生的错误。

在一次写“我”的作文课上,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创设了以下情境:首先,告诉学生们,看了他们写的《老师,我想对您说》一文后,我既高兴又感动;然后,让学生猜猜其中的原因;接着,我讲出了真正的原因——同学们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于是,我借机提出要求:用一句话来说一下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们的拘谨是意料之中的,于是,我率先垂范给学生们起个带头。“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的举起,抢着回答,“我是一个胆大的孩子”,“我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是一个粗心马虎的学生”。意想不到的一句话,使全班学生一怔。于是,我抓住时机对这位男生大加表扬,表扬他敢暴露自己的不足,已充分说明他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这就是进步的开始……表扬之后,学生们受到了启发。于是,又有一部分学生毫无顾忌地说出,“我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我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女生”,……一下子,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随后,我鼓励学生自拟题目,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讲一两件能证实自己这一特点的事来。此时的学生已经达到了放开手脚的状态。于是,我趁机引导学生要放开说,不要把心思放在如何使用优美的词语上,而要用在讲真实的事上。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有声有色的说开了。最后,我又进一步激励学生,把刚才说的写下来。于是大部分同学一气呵成,《爱说话的我》、《我自信我坚强》等文章脱颖而出……。

善意的点拨、引导,比泛滥的表扬更能够深入学生的心,学生到学校学习知识,他们更希望教师告诉他们,怎样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怎样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来听一味的掌声的。掌声对学生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过多的掌声,就会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

3 创新评价是学习的“剂”

创新的评价语言是课堂交往的剂。也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容易使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亡羊补牢教案篇(8)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聚焦“”,各级领导干部查找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我们党内党外,“”问题目前依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并且在很长的时期内还将存在。如果我们的制度更加合理健全,作风得到切实转变,“”问题则可以逐步得到遏制和减少,党群干群鱼水关系会进一步密切。

要跳出惯性做法

回顾历史,基于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破坏群众路线的许多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央曾数次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虽然每次内容和形式不同,但实质上都体现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但不难发现,每次学习教育活动结束不久,部分党员干部就回归原来状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无形中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降低了党员干部的公信力。究其原因,既有少数党员干部思想素质问题,更主要的是学习教育活动“一阵风”和“三板斧”。是不是一直要走这种出现了“问题”,然后得出所谓“亡羊补牢”式的经验教训,再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暂时解决问题的路子?与其在错误发生之后再采取措施来弥补,作风腐化之后才进行整改,不如在其之前就对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防范。试想,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之前补好羊圈,狼又如何有可乘之机把羊叼去?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修好屋顶,比起在风暴之后重建吹倒的房屋,防范于未然岂不是更优和更佳的选择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物质更加丰富、社会灯红酒绿,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元化、群众诉求更加多样、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干部的作风问题,即便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整治,但还是容易反弹。因此,我们必须要跳出“亡羊补牢”的时“补”时“坏”惯性做法,迈入“未雨绸缪”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探索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推动群众工作常态化,才能切实有效防范“”的产生和蔓延。

要抓住要害进行大清理

“”问题是当今老百姓对社会现状最关注、最不满、最痛恨的问题,也是较长一个时期以来党组织和基层职工群众关系疏远的重要原因之一,“”之害不加扼制,将导致腐败盛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中国“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中,“中国腐败问题”被网友评为未来十年十大挑战之首。“人民网”调查显示,94.5%参与投票的网友认为“中国社会腐败问题很严重”。透过腐败,折射出的实质是部分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整治的重点。不用说“”问题容易引起群众不满,败坏党风政风民风,影响和伤害党委政府威信,同时严重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从严治党,必须痛下决心、抓住要害,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已列举了“”问题的25种表现,中央活动办梳理了37条,省州党委结合具体实际也对“”问题的37种表现进行了细化,对各层级、各部门、各领域表现的“”问题一一进行“曝光”。应当看到,我们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全面清理整治“”问题,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真找实查,从思想上、从灵魂深处,无遗漏、不留死角。

要按照同志1942年在运动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内来一次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大清理,要对照中央、省州列举的“”问题的表现形式,揭短亮丑,着力挖掘出现已久、隐藏较深,长期损害群众利益、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做到挖一件牵全部,打破官场“潜规测”,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净化党内风气。找准找真问题之后,要对症下药,因病施治,整改措施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大而化之难以见效,对症下药才是良方。要立行立改,不等不拖,小有小改、大有大改,从具体问题改起。对长期性问题加大力度,对遗留问题集中攻坚,对新发现和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整治于萌芽、防范于未然,及时跟进,这是真心解决问题的应有态度。从20__年12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栏目通报首条案例至2014年4月11日,一共492天,共有285名领导干部在此期间被通报涉嫌违法违纪行为,平均每周4名;其中有超过20人为省部级领导干部,近200人为厅局级领导干部;范围涵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政协、人大,全国29个省市区相关领导干部。这些违法违纪“账单”,充分说明了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及反腐决心和力度。群众对反“”查反腐败充满信心,期望极高。

要真正把“未雨绸缪”落到实处

清代朱用纯《治家格言》里说得好:“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从中央政治局自上而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党自开展整风运动以来力度最大、要求最严格、范围最广、目标最高、连续性最强的一次,这也充分表明中央要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和落实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从“亡羊补牢”转为“未雨绸缪”。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出“”反弹的漏洞和制度的缺陷,从而强化思想改造,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建立完善各种监督约束机制并形成长效,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把“”问题尽可能扼杀在萌芽状态。

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改造,筑牢思想防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边学边查边改的初始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查找问题避重就轻,不能触及灵魂, 拉不下脸,怕揭短亮丑,用工作上的失误代替“”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思想在作怪。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真正达到反“”的目的,首先要通过思想教育,坚决纠正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在党的七大时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可见我们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在思想上进行整治,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进行改造,提高自己的认识。要采取集中一段时间,采取基本的方法,针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认真学习中央、省州规定的必读书目,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工作和党的历史,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达到弄清思想,纠正错误的目的。

要探索走实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有效防范“”的产生。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群众中来”。我们要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调查研究,到人民群众中征求意见、建议,收集人民群众的智慧,寻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指出:“群众的意见,不外乎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有一部分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去做,办不到的要解释;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要去做工作,进行说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常态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化解民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民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群众信任,让群众敢讲真话、实话。我们也才能在群众中征求到各级领导干部在“”方面存在的真真实实的意见,也才有利于我们真正掌握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宾川县自2013年10月以来,探索实践人民群众评议干部工作,全县共收集民情民意事项1989件,经汇总分析后,部门交办588件,县级交办督办37件,办结443件,群众评议满意421件,满意率为95%。通过人民群众评议干部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干部转作风,干实事,树立了为群众办事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有效减少“”问题的产生。

亡羊补牢教案篇(9)

学习提示语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问题,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把提示语的学习与课文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用足用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1.借用提示语,探寻语言精妙

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提示语中,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这些提示语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推敲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妙。

【案例】《争吵》第九自然第一句“终于挨到了放学。”这里旁边有个提示语:“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啊。”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终于挨到了放学,还可以怎么说?

生:终于等到了放学。

生:终于熬到了放学。

……

师:那为什么不用“等”“熬”,而用“挨”字呢?

生:“挨”字说明安利柯时间很难熬。

生:“挨”字说明安利柯好不容易才等到放学,这段时间很难熬。

师:是呀,一个“挨”字让我们看到了安利柯内心的煎熬。

巧妙地运用提示语,抓住课文中个性的表达方式,抓住妙字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习语言,品味学习,感受语言。真正落实“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项年段目标。

2.运用提示语,交流阅读感受

提示语往往从学生的角度说出学生的心得和发现,这时学生们就产生了要和学习伙伴交流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提示语这个小功能,有效地达成年段目标――“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掌声》里有这样一个提示语:“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我就注意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要有交流时间和交流的伙伴。学生们在交流中从英子的动作、心理活动、神态中体会;从同学的目光、期盼、掌声中体会;在交流中思考这仅仅是掌声吗?学生们体会到掌声是一种爱的呼唤,是一种同学间的真诚的关爱,进一步体会到了爱的力量。

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加起来就是千万个思想。只要老师善于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巧学提示语,一举多得

由引导运用课文里的提示语,到学生自己学会写提示语。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习方法与能力迁移的过程。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尝试,小朋友与提示语交上了朋友,他们初步学会了写提示语,至少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写,怎么写,写出什么内容。

1.在疑问处学用

在学生碰到疑问时,就要老师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正象爱因斯坦说的“提出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学用于题目旁,《燕子专列》里(第六册),有个学生提出疑问“燕子会飞行,干吗坐火车?”起码他对“专列”理解了,起码他会赶紧去读课文,寻找答案。

学用于重点内容处,在课文结尾部分吹。《翠鸟》最后一段学生提出“我们的脸为什么发红?”“为什么希望翠鸟多停一会儿”?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有疑,有疑则问,有问则思,有思则进。透过“泡泡”,我意识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培养,在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发展。

2.在展示处学用

新教材注重让孩子们展示。孩子们也喜欢展示自己。展示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成功和快乐。 “我知道放羊人为什么后悔了”(《亡羊补牢》)。这个提示语不仅写得精彩,还引出了一个精彩的片断:

在我要求大家展示自己写的提示语,一位学生展示如下:“我知道了放羊人为什么后悔了。”并接着说:“放羊人后悔自己不早点接受街坊的劝告,如果早点听取,就不会“又少了一只羊。”有的说:“他后悔自己太固执了”;有的说:“他知道后悔就好,修了羊圈不会再丢羊了。”;有的说:“羊已经少了,他后悔有什么用啊,如果他早点发现羊圈破了,马上修,不就一只羊也不会少了吗?”

在展示中,通过对话,学生已经读懂小故事里的大道理,也能亮出自己的观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如果再让他们寻找一下“不晚”与“已晚”的事例,岂不是收到了很大的教育后果了吗?

3.在发现处学用

《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我的发现”训练项目,意在鼓励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学习,发现一些词与句的规律,并在今后学习中运用这些规律。受此启发,从起始年级开始,我就注意训练他们在阅读课文中找“发现”。因此在“发现”处,学生亦写出许多精彩的提示语。在《荷花》翩翩起舞旁他们写道:“这样的词我能说好几个”。在《南辕北辙》中“你上哪儿去呀!”标出“这个标点用得有点特别。”在《路旁的橡树》第2节“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句子旁写了个“我发现‘哪’用错了。”

4.在感悟处学用

亡羊补牢教案篇(10)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副局长孙为民介绍,运动员文化水平准入制度已经纳入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公布的《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国家乒乓球队作为试点单位,从2009年开始探索施行。今后,这一制度将在条件成熟时推广到其他项目的国家队。

要竞技体育成绩还是文化水平,这在体育界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难题。《方案》的出台让人似乎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可操作性方法,但谁都不知道《方案》出台之后的实行力度如何,实行之后的成效又如何。

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

当国人第一次得知曾经的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只能在澡堂里为人搓澡谋生时,无不震惊:原来,那些光鲜夺目的金牌背后竟然也隐藏着如此深刻的无奈。

邹春兰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当邹春兰的新闻见诸报端后,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越来越多曾经的冠军在退役后穷困潦倒的情况被一一披露:曾经是亚洲举坛“巨无霸”的才力因为无力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英年早逝;技巧世锦赛冠军刘菲退役6年一直失业;“泳后”戴国宏卖服装、卖菜;马家军“第一金”刘丽至今待业……

这些运动员的现状只是成千上万退役运动员的一个缩影,而这个单子上的名字我们可以继续写下去。因为从小训练,缺少文化课等其他才能的教育,退役运动员“晚景”堪忧,在他们离开大家关注的视线后,冠军光环也随之褪色,甚至连基本的谋生都很困难。

为此,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全国冠军,他坦言:“越是到了职业生涯的末期,就越是不知道自己是谁。都说竞技体育是最残酷,最现实的,但是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些都不算什么。当你退役之后,当你面对完全陌生的社会之后,你会发现,除了训练,除了比赛,除了吃饭,除了睡觉,我什么都不会。当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才是最残酷、最现实的。早在两年前我就决定2009年的全运会后就退役,也正是从那时起,我萌发了边训练边学习的念头。”于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身上尚未消褪的光环,他顺利地进入了国内某知名体院进行深造、攻读研究生。“尽管如此我依然有些迷茫。学业结束之后我能从事什么职业?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

当记者用“亡羊补牢”一词来形容像他这样经历的退役运动员时,他欣然接受。“‘亡羊补牢’?呵呵,这个词还真是形象。或许正是像才力、邹春兰这样的金牌运动员潦倒的境遇被曝光之后,有关领导和我们这些运动员才认识到了退役安置这个问题,意识到了文化教育对于一个运动员有多重要,这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吧。”

当记者告诉他国家体育总局最近出台的《方案》时,他并没有像记者预计的那样双手支持,而是道出了他的顾虑。“如果从退役后的出路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方案》真正执行了,难免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要是竞技体育成绩受到了影响,《方案》真正能够得到推行的力度就会受到限制。”尽管对于《方案》能否真正为运动员退役之后的就业问题带来转机还存疑虑,但他依然觉得很欣慰,“如果说之前是‘亡羊补牢’的话,那么《方案》的出台就是‘未雨绸缪’了。”

但愿如此。

文化教育与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我们接着再来说一个现象。

某些知名运动员,在赛场内外,时常会爆出一些言语失当、“耍大牌”、着装不雅等负面新闻。

于是,记者们纷纷感叹,现在的体育明星素质实在有所欠缺。其实,中国运动员在赛场内外表现出的种种不恰当行为,是与其在成长历程中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分不开的。

“外国运动员从小到大,从读小学一直到念大学,是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正规的体育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成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郝勤如是说道,“中国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基本采取专业队培养和体校培养的方式,很多孩子练项目是在5、6岁,练得好10岁左右就进专业队了,专业训练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文化课学习不仅所占比重小,而且时常因训练和比赛而中断。”

在国内,体校大致分为业余体校和专业体育院校两类。但无论是业余体校还是专业体育院校,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和体育专业训练之间的矛盾都十分突出。“根据国家规定,体育院校每周应至少安排10至12节的文化课程,但这种最低数量的课程安排在很多地方根本达不到。在文化课学习和体育专业训练之间发生冲突时,体育院校无一例外地以能出竞技体育成绩的体育训练为主,文化课学习让位。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被一再耽搁,甚至中断。你说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怎么提高?”说到这里,郝勤显得很是无奈。

与此同时,郝勤还分析道:“当一个孩子的日常生活里除了训练还是训练时,心理上会产生很强的压抑情绪。这种压抑既有作为一个正常人成长所要面对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还有在训练比赛中的输赢和积怨。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能方便地释放和发泄,可运动队的孩子们却长期生活在队里,面对的都是境遇相同的队友和严厉的教练,发泄和释放的渠道并不通畅,于是,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就逐渐形成。长此以往,他们考虑更多的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更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比如在输球后,因为心里难受,运动员会拒绝采访,或是面对提问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他们想的只是自己愿意怎么做,而忽略了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现如今,国家体育总局针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出台了《方案》,郝勤说他是坚定的拥护者。“这是一个信号,一个相当人性化的尝试。或许在《方案》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会有波折,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方案》很聪明地挑选了乒乓球作为试点项目,这本身就是一种相当高明的做法。近几年国际乒联一直针对中国的一家独大做了一系列改革,国家乒乓球队与其和国际乒联打一场没有结局的持久战还不如从内部挖潜,在运动员文化素质上多下功夫。”

确实,体育明星同样是公众人物,同样要肩负起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

记者手记

一次从金牌强国到体育强国的尝试

运动成绩的天秤,一头是文化教育,一头是专业训练。长久以来这秆天秤更像是一座滑梯,专业训练高高在上,而文化教育则委屈地与地面亲密接触着。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曾这样分析中国运动员与西方运动员的差异:“在西方人眼里,体育运动是一个职业,运动员要靠这个养家糊口;而在中国,体育运动是一项事业,运动员不惜一切代价来争取的事业。”

为了这份事业,数以千万计的运动员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岁月,尽管知道竞技体育永远都是一座金字塔,但塔尖的风光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此。但当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发现,一个冠军头衔并不能带给他们想象中的金钱、名誉和安稳时,他们开始犹豫、开始退却。

亡羊补牢教案篇(11)

即以高山为例,将这个东窗事发前4个月才从分理处升格为分行的“河松街分行行长”称之为“贪官”,似乎都有些勉强,因为“贪”固然绝对够格,“官”却不过是个兵头将尾的“芝麻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芝麻官”,一个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一条商业街上都可能并存几座的基层网点的负责人,却可以挪用、侵吞上10亿元储金,而储户和银行各级领导却迟迟无法掌握,任由其大摇大摆从“正门”离去。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中国银行系统长期以来习惯于以放贷、吸储业绩论英雄,而基层业务员为争这份“头功”,便纷纷采用“灵活手段”高息揽存,再用高息揽来的储金寻找放贷生财机会。

在这种惯性思维和侥幸心态驱使下,类似高山这样的“芝麻官”,却获得了足以撬起地球的杠杆,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受牵制地调动、支配巨额储金,这种漏洞和松懈,恰为高山这类既贪婪、又沉得住气的“有心贼”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相较于高山迟早必须面对的法律制裁,人们更应关心的,是8年之后,当初给高山等“基层小贪”膨胀为“惊天大盗”机会的那些“惯例”、陋规和漏洞,有否得到有效堵塞和系统防控,是中国金融、司法体系有没有从中汲取教训,从机制上强化体系的自纠自查机能。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