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师物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6-01 02:03:48

中师物理论文

中师物理论文篇(1)

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质,不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适应时展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充实、完善、提高自己。这也是从管用一生的传统学校教育向贯穿一生的现代社会化教育转变的需要以及终身教育思想的体现。而提升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环在于加强其继续教育。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贵阳市城乡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比较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及问卷分析

本研究选择了贵阳市辖区内的省、市、县、乡、村级约400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包括重点中学及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师)作为调查总体,向其中20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发放了580份调查问卷。共收回问卷58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67份,有效率97.8%。在城乡教师的界定方面,将所在地为省城、地市、县的教师划分为城市教师,学校所在地为乡镇、村的教师划分为乡村教师。问卷统计显示:调查对象中青年(20~29岁)、中年(30~39岁)、壮年(40~49岁)、老年(50~60岁)教师的人数分别为135人、243人、143人和46人;男、女比例约为1.81∶1;拥有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人数分别为2人、131人、384人、50人、0人。此次问卷调查中共涉及5个与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有关的问题,分别是:教师所在学校的有关信息,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形式与管理,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教法,对继续教育的评估。

二对贵阳市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数据分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

问卷数据显示,贵阳市不同区域的中学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普遍比较清楚,但城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对继续教育能够更新物理知识、扩大物理视野的认识上,城乡教师的比例分别为79.6%和81.3%,城市物理教师中有79.6%的人认为继续教育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乡村物理教师持这种观点的人占76.7%。另外,在城乡物理教师中,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人分别占70.1%和66.5%,认为能够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分别占66.5%和54.0%,而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师德水平的城乡物理教师所占的比例都是比较低的,分别占45.5%和40.5%。可见,乡村中学物理教师中有更多的人认为继续教育能够更新物理知识、扩大知识视野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而在城市教育发达区域的中学物理教师则对于继续教育能够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自身素质与教学质量有更为明确的认知。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乡中学物理教师对于参加继续教育对教师的主要影响的认知也是有差异的。如在对继续教育能够使自己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的认知方面,乡村中学物理教师要略高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占83.5%,城市教师占80.2%);在对继续教育促使知识和能力结构产生变化的认知上,城市教师高出乡村教师4.5%(其中乡村教师占73.3%,城市教师占77.8%);对继续教育使人格得到完善的认知上,城市教师比乡村教师高出8.3%(其中乡村教师占13.3%,城市教师占21.6%);在对继续教育可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认知上,乡村教师高于城市教师(乡村教师占59%,城市教师占47.3%);对继续教育能够提高工资水平的认知上,乡村教师高出城市教师6.8%(其中城市教师占14.4%,乡村教师占21.2%)。城乡物理教师这种对于升职和增加工资的要求的差异反映出他们在生活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教师的生活水平要高于乡村教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继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方面,城乡物理教师也存在差异。城市教师认为工作任务重、继续教育没时间的占67.7%,乡村教师持这种观点的占57.5%;认为学习地点太远、交通不便的城市教师占10.8%,乡村教师占12.0%;认为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的城市教师占7.2%,乡村教师占5.5%。这些数据说明:城市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作任务重,没时间去接受继续教育;乡村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离继续教育地点远、交通不便。

2.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及教育内容

城乡物理教师目前在继续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现代化的交流手段、设备还不够充实,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教师的信息交流要略胜于乡村教师(其中,城市教师占54.5%,乡村教师占51.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其中,城市教师占53.9%,乡村教师占47.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需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城市教师中34.1%的人认为继续教育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较少,而乡村教师持这种看法的人占48%;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加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念,如城市教师认为继续教育观念陈旧的占30.5%、乡村教师占35.2%;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加需要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如城市教师只有24%的人缺乏计算机知识,而乡村教师此类知识不足的人占到了30.5%;城市教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城市教师认为自己知识老化的占25.7%,乡村教师占20.5%。这些数据说明,乡村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落后于城市,而城市教师更渴望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在城乡物理教师中,有70.1%的城市教师最需要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新进展,持有这种观点的乡村教师只占61.5%;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62.7%〔城市〕、58.1%〔乡村〕);乡村教师也较城市教师更需要教学信息搜集与处理的理论(40.3%〔城市〕、37.7%〔乡村〕);城市教师较乡村教师更需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44.9%〔城市〕、40.7%〔乡村〕);乡村教师较城市教师更需要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理论(38.3%〔城市〕、29.3%〔乡村〕)和有关制定教学目标的理论(30%〔城市〕、23.4%〔乡村〕)。调查数据显示,城乡物理教师在继续教育中想学习的课程有: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比城市教师高3.6个百分点(53.9%〔城市〕、57.5%〔乡村〕);社会科学类知识理论,城市教师比乡村教师高4.3个百分点(44.3%〔城市〕、40%〔乡村〕);职业技术类,乡村教师比城市教师高16.9个百分点(23.4%〔城市〕、40.3%〔乡村〕)。可见,城乡物理教师在对于学习内容的需求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3.继续教育的评估标准城乡物理教师较普遍能够接受的继续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为: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71.5%〔城市〕、67.7%〔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更新(58.7%〔城市〕、66.5%〔乡村〕);教师知识有所拓宽(53.9%〔乡村〕、51%〔城市〕);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43.1%〔乡村〕、40.3%〔城市〕);受训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22%〔乡村〕、14.4%〔城市〕)。这些调查数据说明,乡村物理教师比城市物理教师更加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对贵州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城乡中学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知水平。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城乡物理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必不可少的环节。持这种看法的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分别为59%、47.3%。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后,工资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在这方面乡村教师所占的比例高于城市教师,其比例分别为21.2%和14.4%。这些数据在真实地反映出城乡物理教师真实想法的同时,也给教育行政部门及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城乡物理教师尤其是乡村物理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是激发城乡特别是乡村物理教师主动性和热情的关键之举。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2.对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对于贵州城乡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差异,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办学形式,因时、因地制宜,有区别地加以处理解决。第一,对城乡物理教师分级、分地区进行继续教育。针对城乡物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差异,可以以城市和乡村为分班标准来开设城市班和乡村班,并分别安排与之相适应、能够满足各自需求的课程。第二,在充分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前提下,采用自学与面授相结合的短训方式。其中,以自学为主,分段集中面授为辅。这种短训每学期最好安排在寒暑假期间,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5~7天),最多不能超过两周(15天)。另外,可以利用城市教师离继续教育地点较近之便在双休日进行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组织为期1个月至半学期的物理教师脱产研修班。第三,为减轻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经济负担及克服其交通不便等困难,在县(市)级设立继续教育培训点,以送教上门等形式在双休日开设短训班,组织授课教师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授课。第四,继续教育形式可电教化、多样化。如采用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或通过考察研究、教学观摩等方式,也可利用引导教师操作实验,进行案例教学、合作教学或自学辅导等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在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合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所以,对于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的区域,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其教育投资,改善其继续教学设施。3.对继续教育课程和内容的相关建议。针对贵州城乡物理教师在继续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差异,本文建议:在充分考虑学以致用、讲究实效的前提下按需施教。具体而言,对于城乡教师都非常需要的课程,可以开设必修课。如开设解题教学方法研究课,加强对中学物理教师在解题教学观念和方法上的培训,使其尽快摆脱“题海战”,并引导学生撤出“题海战场”。有区别地安排选修课。如给乡村教师班专门安排开设学生学习成绩评估理论类的选修课程。对于选修课可采用“菜单式”的方式将课程提前发放到教师手中,供有需求的教师自由选课。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体现“针对性、新颖性、实效性和深刻性”,以提高城乡物理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为服务目的。这就要求继续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强资料信息中心的建设,确保为乡村物理教师提供丰富、新颖而实用的教学科研资料,不断开设出深受广大城乡物理教师欢迎的好课程。同时,还应按需聘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以满足城乡物理教师对于继续教育相关知识的渴望和需求。

四结语

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城乡中学物理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阳市城乡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对于我们研究贵州省乡村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有区别地加强其继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城乡中学物理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仅供参考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学界对于此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也为“贵州乡村教学名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事实依据。

作者:金耀辉 单位:贵州省教育厅贵州教师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中师物理论文篇(2)

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困境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新生,给学生上课不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摸清楚学生的情况,只顾得按照教材进度去讲课,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对于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了解他们的毕业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教学特点,了解毕业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尽早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了解毕业学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识他们原来的物理教师就更好了,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在情感上今早地接受教师。二是要尽快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再把主动接近教师当作是快乐的事情,甚至会嘲笑那些愿意接近教师的同学,他们有了骄傲且带有叛逆性的自尊,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学生会因为喜欢了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开始学习的良好开端。三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接手高一新生的时候总是会用一段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老师,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了解教师的讲课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互了解和认识,尽快地建立起一个和睦温暖的班集体。一个有温暖的班集体能够很快得到学生的认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中师物理论文篇(3)

1.课堂上存在着教师放不开,不敢放,不会放的现象

对于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大量的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通过教师的充分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是一段多媒体导语或问题提问为教学情景,教师再根据新课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这样重复多次问答,然后便是进入例题讲解,作业训练。在这样程式化的看似步骤清楚、结构严谨、有条不紊的课堂上,通过教师提要求,示范、指导、讲解等教学活动教师切切实实地在发挥作用。但这些都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没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必要时还需要分组实验,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获得结论,总结规律,并将之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并非真正的认识,不知道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承担责任、为集体做贡献的过程。把“合作”仅仅看成了一个“讨论讨论”。不注意研究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几乎所有的物理课堂都会安排学生“讨论讨论”。通常四人一组,两人一伙窃窃私语。这样责任不清、分工不明、表面热闹、乱议一气的讨论有什么意义?会起到什么样的合作作用?3.自主探究走过场。教师对课本上实验探究的处理,依据教参,遵循实验步骤,一环扣一环,机械模仿。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讨论问题。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除了课本上已有的问题,或者零零碎碎几个表面的问题,教师一切顺其自然。提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教师的点拨不及时,引导不到位,在思维活跃的学生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总在问题外绕圈子。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这样的方式,前提是做到开放和民主。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思想上做到真正的开放,真正的民主,自主、合作,将探究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创新。

中师物理论文篇(4)

《中学物理教学论》是一门由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要使学生懂得物理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做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中学物理教学论》为物理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训练基础。这种训练包括职业心理定向;物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学习;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物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的训练。

随着基础物理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对物理教师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要求,怎样在新的背景下改革《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成为面临的新问题,如果沿用以往的教材内容,很难适应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因而需要建立新的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容与理论。

一、目前基础物理教育改革的现状

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将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的转变。此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特征目:改变教学观念:由“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构成)向“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强调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的力量,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战略性意义。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行为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

二、《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与物理系的其它课程有较大的区别,它不像《力学》那样严密,不像《原子物理》那么抽象,也不像理论物理那么深奥,在长期物理课教学的熏陶下,学生养成了精读教材,单向输入课程内容、解题这样一套学习习惯。学生带着这样先入为主的习惯开始《中学物理教学论》的学习,当他们拿到教材后,随便翻几页就会对这门课产生错觉:内容看得懂,体系不严谨,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学生没有兴趣;根本不重视该课程的学习。

《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历来不受人们所重视,在一些专业学科教师、专家和师范生的眼里,学科教学论不过是剖析中小学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教会师范生如何上好一堂课,没有任何学术性可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上好一堂课,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主要是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物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对于中学物理知识来说是小菜一碟,毕业后完全有能力胜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70%的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根本不知道教学论是一门研究什么理论的学科。

《中学物理教学论》的学时少,调查表明: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总学时数一般在2900学时左右,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占总学时不足5%,显然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体现师范特色,很难担当培养合格中学物理教师的重任。不可能详细地按教材讲授大量的内容,对内容的教学缺乏教学实例的讲授,由此必须对内容进行精选。

三、《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由上可提出:《中学物理教学论》按照培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熟练掌握物理教学、学习技能,并具有物理教育研究意识和初步研究能力的新型教师,这个课程目标来取舍教学内容,把物理教学论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物理教育的基本理论一物理教学的操作技能一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部分,在教材中有五章的内容,包括与《教育学》中重复的内容如:教学的原则、教学过程等。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学,把教学重点放在物理教学的目标与价值上,这一部分可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进去。此外,物理学习中的心理分析作为另一个重要内容,花较多的时间讲深讲透物理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下面作主要介绍:

现代学习论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学生不想学,无论老师怎样想去教他,有效的学习都不会发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要把要求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自愿去学习,因而要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中小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潜能,教育的目的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不压抑学生的潜能。学生是具有学习的天性的,教育的功能是顺应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喜悦。

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即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让高师学生明白:反应慢但仔细准确的“反省型”学生比起反应快但经常不够准确的“冲动型”学生,表现出具有更为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学生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等。

研究表明,物理感受性可通过练习提高,知觉的理解性和整体性可通过感知方法学习得到培养。因此,有目的地通过增加观察机会来训练大学生对物理客体的感受性,从方法上指导中学生感知物理客体,提高学生物理感知的理解性和整体性,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学生在对物理现象和客体感受时,由于缺乏学前专门的训练,其感受性较差,这表现在常常因为物理现象和客体涉及因素太多而感受不到某一物理属性的细微变化。例如,中学生在观察水的沸腾时,很少能观察到沸腾前后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大小的变化的差异;中学生在零刻度校正和测读物理量时往往误差很大等。有意识地增强大学生对日常的物理知识、经验和物理知觉方法(观察方法)的学习。

在指导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方

面可举实际例子进行教学。如在指导中学生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首先得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对重力是否要考虑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判断,实际上中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分析进去,使问题复杂化。不少学生根据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的变式R=U/I,便得出电阻R与U成正比、和喊反比等结论。此外,在物理探究过程中还有一种奇怪的思维定势现象,即:因为传统物理问题给出的条件或数据总是解题所必要的,而且不多不少刚好用完,长期以来学生就形成这样一种封闭式思维,如果题目中出现多余条件或数据,学生就无所适从,会对它们乱算一通,或者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物理教学的操作技能部分,以微格教学思想为指导,首先,介绍物理教学技能的概念与功能,介绍物理教学技能群,然后确定要训练的主要技能并逐个进行训练;例如要掌握物理概念教学技能,首先解决概念的分类问题,错误前概念的挖掘和调查的方法,确定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概念的建立是以表象为中介的。在表象形成的过程中,思维迁移起重要作用,因而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应该重视思维迁移的运用。如在初中力的概念的教学中,力的定义是: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做实验还是提问题,或是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如果反复扣住了相互作用,造成一种只要一提到力,学生就会出现相互作用的心理倾向,这在刚建立概念的时候对于把握概念的实质是有作用的。

物理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这部分,强调物理教师专业的学生要成为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有科学研究和探索的实践和意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有:物理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作用;物理教育研究课题的选取方法;物理教研成果的评价;物理课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与发表方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进行物理教育研究,什么样的研究论文是好论文,怎样进行课题的选择及以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为他们成为优秀教师打好基础。一方面要精选教材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扩大自己的浏览面,要求他们去看一些学术期刊和相关的一些著作,打破学生死记硬背一本教材内容的习惯,要求他们初步建立研究式学习的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论》作为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培养教师技能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和特色课,应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把教学与师范生以后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逐步改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本研究有效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了高师学生对中学生的指导,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利保障。《中学物理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共同努力,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希望本文能引起同行的兴趣,启发更多的师生去探索和创新,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元辉,高师院校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3):17-21,

[4]解世雄,高师“中学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创新,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6):118-121,

[5]林崇德,傅安球,关于学习的特点,13-15,

[6]白长胜,学习物理的思维习惯,青海教育2004(12):41,

[7]阳喜元,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5):89-90,

中师物理论文篇(5)

从形式上讲,国外的很多大学在本科阶段没有毕业论文,也没有毕业论文答辩,但这不代表对学术论文没有要求。实际上,国外的许多大学,每一门课都要写许多小论文,每门课程的成绩往往是由多个小论文成绩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与写作学术论文能力的训练过程。需要写毕业论文的国家也会给予足够的教学延伸、时间、政策等方面的支撑,澳大利亚的大学将学术研究与写作纳入课程体系,日本留给大学生一年的时间专门用来写论文,德国的论文答辩只有一次机会。国内有相当数量的学者在研究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以及提升措施,归纳影响论文质量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不重视、缺乏写作时间、师资不足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不完善等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提高论文的方法和措施,如加强过程监管、增加指导经费、增加撰写时间、改革评定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等。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特别是广西的物流管理专业进行的论文质量研究还很少见。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从而形成一套强而有效的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各高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1。

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型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入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地位的提升,广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越发突出,广西政府在近年来对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资,物流业的规模也随着传统物流企业的壮大、新兴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制约是在物流业硬件提升的同时也急需解决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在广西物流产业飞速发展的形式下,从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入手,构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广西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的建立

本文通过对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过程的调查分析,总结出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五个方面。

第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即使进行第二次答辩也肯定会通过。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去完成,极少数学生到了论文提交时才着手去做,从而严重降低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二,由于物流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暂,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只是从其他专业中转化过来,缺乏足够的物流活动实践经验。造成了在选题过程中为了向物流方面靠而牵强地将相关理论生搬硬套。因此导致论文选题狭窄,过于追求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追求论文的层次,而没有考虑论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及与自身能力相结合,导致最终脱离实际。选题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体现专业特色、难度适宜和选题可与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2。

第三,时间不够,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不能等同于某一门课程或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教学环节,而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但实际情况是,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与求职、备考研究生等学生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是冲突的。造成了真正用到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第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很多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没有任何交流,最终的方向也可能与之前的方向相差较大,论文的质量在撰写期间没有控制。导师指导风格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五,评阅者给出的评价和导师给出的评价是基本一致的,在论文质量特别是跟研究方法方面评阅者往往会给出比导师低的分数。

本科毕业论文的实施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选题阶段、实验阶段和论文撰写阶段。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在这三个阶段的不同时期,通过阶段性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成绩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状态进行追踪,通过成绩的反馈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从而使毕业设计的质量最终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为了评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结合前文的分析,本研究设计了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为重视度、选题质量(难度)、论文工作量、互动性、导师评价成绩、答辩成绩。其中选题质量这一指标是为了改善物流管理专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的偏差而提出的,与专业结合越紧密则分数越高;互动性指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越多、效果越好则互动性的得分也越高;导师评价成绩为该轮答辩中,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答辩成绩为答辩小组在该轮答辩中给出的学生答辩分数。各准则层和指标的重要性由参与教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共同制定。而制定的原则是从教师以往教学、指导毕业设计中的经验中总结。

3.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现

中师物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6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职高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职高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职高物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师必须以教育改革为方向,转变物理教学观念,革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职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职高学校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下的职高物理教学目标弱化了学科理论知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生产,强调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双重提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相关特征。

虽然我国的职高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不高。许多职高物理教师认为职高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像物理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精讲的必要,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师固守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缺乏物理创新意识与改革能力,导致职高物理教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2.W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职高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意识淡薄,自制力差,教师如果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物理教学与学生脱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降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3.物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职高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但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物理理论教学,使得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术出现了失衡现象,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满足企业社会的综合需求。因此,在充分肯定职业教学改革成果的同时,学校和教师必须不断反思,以职高教育改革和物理教学大纲为依据,落实物理教学观念与目标,提高职高物理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物理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虽然职高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生产一线输送技能型人才,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综合素质成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的重要衡量标准,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职高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时俱进,摒弃过去职高教学重技能、轻素质的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以此来指导教师进行正确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必须仔细解读职高物理教学大纲,明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物理教学目标,认识到教师的物理教学活动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对物理理论与技能的需求,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竞争环境。其次,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要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物理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效率。为了提高职高物理教学水平,教师在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论的学习,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物理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物理学习模式。虽然物理学科是职高学校的基础课程,但教师的物理教学活动除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之外,还应该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联系,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新知识,寻找物理理论与专业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将二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物理有了学习兴趣,那么物理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撑。就现阶段的学习课程而言,物理是许多学生的弱势学科,不仅因为物理理论本身的抽象难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高,更因为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对物理学习失去耐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等方式刺激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研究兴趣。例如,在静电教学时,以黑暗中脱毛衣为什么有时会看到小火花,听到噼啪声为提问内容,引起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思考,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对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物理理论教学感到厌倦,对新鲜的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物理实验,以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师物理论文篇(7)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自,这既是一个对教师素质提出了的新要求,又是对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挑战。课程能力在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体现教师教学质量、满足新课程改革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能力。笔者认为,提升初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水平是推进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和提高初中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不断优化初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水平,才能保证物理课程取得实效,最终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提供全面资源整体优化知识

以往我们对物理教师职业素养的狭隘、片面理解,导致我们对物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出现了偏差。过去,我们要么认为教师职业专业化不强,要么认为教师职业是学科知识或行为技能取向,这导致我们对教师职业缺乏全面、专业的要求。物理教师的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构成的。比如有学者认为,教师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再比如,本文主张教师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不管怎样对物理教师知识进行分类,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教师知识结构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调查也表明,那些在知识上存在结构性缺陷的教师很难成为专家型教师。这启示我们,教师的知识优化必须是整体性的,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急功近利的局部提高方式,难以使物理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全面、持续的优化。为此,在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上要为师范生和一线教师提供全面、立体的学习资源,使其在知识发展上“营养全面”、发展均衡。

二、多种方式保证知识健康发展

物理教师课程知识学习具有一些特殊性。首先,多数教师是工作之后才开始关注课程知识,进行课程知识学习的。这使得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情境性优点,但又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其次,多数教师是边实践边学习,学习具有实践的特征,实践也具有学习的特征。这容易促进教师的知行合一。再次,多数教师课程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更关心哪些知识与教学效果、学生成绩、教师评价关系密切,这与他们在时间和智力上的投入成正比。物理教师知识的培养和提高应与上述初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既要“扬长避短”又要“长善救失”。一是,学习方式的选择应考虑一线教师的学习特点,增加案例分析、课例点评、经验交流等,同时也要通过读书心得、热点解读、论文撰写提高其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二是,鼓励物理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反思,在学习、反思中实践,实现“知行合一”、“言行合一”。具体而言,应该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学博客、搭建师生互动平台等。课程评价与反思是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质量和水平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对课程实施和教学操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物理教师课程评价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功能的转向和落实。物理教师有必要对所教课程进行评价、质疑、建议和修正,从而养成良好的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维持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评价要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倾斜,让他们在学习中尝到甜头。

三、开展研训活动提高知识短板

与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相比较,初中物理教师的课程知识还显落后。这在整体上已经成为制约物理教师知识整体改善和教学行为变革的重要障碍。提升物理教师的课程知识就像提高水桶的短板从而提高水桶的容水量一样重要。面对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需要提供专门有效的研训活动。首先,鼓励教师亲近课程知识、学习课程知识、使用课程知识,在这方面专家讲座、读书交流是比较好的方式。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在实践、思考、尝试中内化、提升个人的课程知识;再次,鼓励教师间的沟通、研讨、协作,这种交流可以不限于物理学科内部。教师间的交流不仅能够取长补短、激发动机,还能够让教师体会到获得心智的喜悦和思维碰撞的愉悦。最后,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研究中必然要使用课程知识,并且能够研究和思考中对课程知识形成个人的理解甚至创新。

中师物理论文篇(8)

作者简介:李春先(1977-),女,湖北黄冈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王成志(1974-),男,山东潍坊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改课题“探索物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批准号:湘教通[2011]308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77-02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后,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它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严密。由此可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但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并引起了学术界关于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存在的争议。因此分析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探索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近几年,毕业论文课题组把毕业论文的改革与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届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学校检查中名列前茅,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分别在《物理学报》[2-5]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这些成果不仅为学生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说明只要改革得当,研究的质量会显著提高,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是可能的。以物理学专业为例,下面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做法和体会进行阐述。

一、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大力开设前沿选修课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根据教师科研方向,把教师划分为六个科研团队:分子器件科研团队、光电信息物理科研团队、凝聚态物理科研团队、空间物理科研团队、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研团队、电子信息技术科研团队。在传统必修基础课的基础上,大力增加前沿选修课,规定每个科研团队开展1~2门具有前沿性且与科研相结合的选修课,例如“石墨烯分子器件物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太阳能电池”、“光信息处理”、“凝聚态物理前沿专题”、“空间物理现象的物理基础”、“量子光学导论”、“量子信息基础”、“电子设计和制作”等选修课,一般为48个课时。由于选修课具有新颖性和前沿性,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

对于这些选修课,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基础课不同,采取讨论和探索式教学的方式,手段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针对物理课概念性强的特点,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形成了“勤于思考,乐于探讨”的学术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只讲解要点,其他内容和相关问题留给学生。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给予每组相应的内容和问题,几个人一组通过查找文献完成给定的任务,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另外,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要与该课程的相关科研手段和方法匹配,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学到了与该课程相关的科研方法和手段,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该前沿方向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不但具有可行性、前沿性、新颖性和专业性,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正是毕业论文的目的所在。

二、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的基础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一个好的选题,要充分锻炼学生利用本专业知识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毕业论文的基础。课题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

第一,与本专业相结合,即在本专业范围内选题。

第二,与科研结合,与学科前沿结合,做到选题新颖。将本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融于毕业论文之中,把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毕业论文的课题。只有题目新,才能有创新的空间,只有内容新,才能有新的结果和结论。从学生选题来看,学生对科研型题目的选择热情逐年增高,使得这些题目具有较好的需求基础。特别是计划考研的学生很愿意接受一次科研训练,从而为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第三,可行性。选题难度要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识水平,又要考虑学生潜能的最大发挥。前沿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选题得当,本科生同样能对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例如,量子相干态两个正交分量在相空间的几何表示是椭圆,但教材和文献上没有给出系统的证明,但是只要理解了《量子光学基础》的一些定义和物理意义就可以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给出完整的证明。

第四,实行双向选择。指导教师把题目放在网上,实行双向选择。在过去,选题方式一般由教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行的课题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被动接受的情况;在选题过程中,留给学生选题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着“指导教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等问题。目前教师把题目、内容和要求详细显示在网络上,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选。在选题的过程中,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充分交流使学生对课题有充分的了解。在教学网络上学生确定题目,然后出题教师与选定该题目的学生进行面试或者交流,双方满意即可确定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这样既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也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指导方式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

为了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可实行团队指导。如前所述,有六个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相同的学生归到相应的团队内,实行分类指导和团队指导。团队内的资源共同利用,学生统一管理,集体答疑,定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答疑和检查,了解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每一阶段的要求和任务,确保论文的质量和进度。共同组织针对选题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会和论文写作交流会,组团可大大提高指导效率,节约成本。指导教师之间密切协作,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大大提高了指导效率,节约了资源。团队内的学生各有所长,共同讨论问题,发现对方的长处,取长补短,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学院和教研室强有力的管理与监管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

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实行学院、教研室两级管理,学院制定制度和措施,教研室负责具体执行。

1.成立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及答辩领导小组

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包括拟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向全院教师布置毕业论文任务、选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论文题目的审定并报学校审批。

2.物理学专业教研室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小组

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组织毕业论文题目审查、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报院审核;组织学生选题;组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负责毕业论文进行过程的管理、检查并及时整理有关材料;设立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各组的论文审查、论文答辩。

3.课题实行两级审评制度,严把课题关

物理学教研室组织指导毕业论文丰富的教师对所报题目进行审批,不符合学校和学院要求的题目要撤掉,或者通知出题者进行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教研室把评审符合要求的题目汇总,交给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评审,检查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合格的课题方可进入选题系统供学生选择。

4.对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

组织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任务。指导教师需提出论文应达到的目的与要求;介绍主要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制订论文撰写计划;检查学生论文撰写的进度质量,并给予及时指导帮助;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审阅毕业论文并提出论文答辩资格及给出成绩评定建议;参加论文答辩;撰写指导总结。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勤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的培养。教研室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担负着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应进行严格管理,组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或抽查,并对检查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五、结束语

近几年采取把毕业论文的改革和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有机结合、把科研前沿融入毕业论文中、团队指导、强有力的行政监管等措施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进行了初步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论文质量大幅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增强,不仅使本科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而且得到了学校主管部门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姚明仁.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8,(8):147-148.

[2]梅龙伟,张振华,丁开河.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稳定性分析[J].物理学报,2009,58(3):1971-1979.

中师物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17-01

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物理教师,对农村的物理教学有许多感触,熟悉农村的教学环境,深知农村孩子学习物理的欲望和艰辛,深知农村物理老师教学的不易。就此对农村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浅析,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一、影响农村物理教学成绩的因素

1.约定俗称的心理障碍。由于在小学时,大多数学生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的学习,到了八年级,这种思想的影响还是很深,他们的心目中,数学和语文还是占主要地位,一部分学生就认为物理是一门次科不加重视,这就造成了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这时,如果我们没有发现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告诉学生物理是同语文数学同样重要的话,我们为物理说再多的好话也无济于事,农村学生对物理学都不想学,还谈什么物理是很有用的,很有趣的,他们是不听的。

2.特殊的地域性。在农村,一个乡镇大部分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农村学生上中学,别无选择。早上上课相对晚,下午放学相对早,午休时间短,学习气氛紧,学生自由空间少,甚至学生还要帮家中干农活,因此导致学生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的时间少,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外对物理对物理有关进行探究。物理教材容量有限,农村学生见识少,社会和生活中相关物理现象知识不知道,闻所未闻,给物理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

3.物理教学硬件设施有局限性。农村具有总人口少、地广人稀、学校服务面积大的特点。初中教学点少,导致班级人数多,通常在物理教学时,老师顾及不周,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很难进行。学校物理实验室只有一个甚至没有,没有实验室的学校当然无法上好实验课。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上课教师演示实验、讲实验。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效果不好也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老师的演示实验呢?更是苦不堪言。班级大,人数多,学生纪律就难以控制,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有的学生看不见,有的学生听不见,老师边演边讲,费时大、效率差。如做光学实验,电学实验。老师只有搬着实验器材在教室通道中来回走动,目的是让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而大型的实验器材搬起来不容易,安全系数不高,所以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又会大打折扣。

4.教师资源有限性。在乡村及乡镇学校,老师是影响物理教学的主要因素,能简单胜任初中物理教学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有些时候物理老师还要上数学等学科。今天农村物理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首先是专业的物理老师不够,大型乡镇学校基本上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小型乡镇和边远农村初中就无法解决,很多物理教师是文理皆上,语文、物理、政治、数学等都是他们的“专业教学”,文凭专业不对口,物理教师也成为多功能的教师了,自然给农村物理教学带来不便。

5.物理学与其他学科,尤其与数学联系不够。有的学生孤立的看问题,认为数学是数学,物理是物理,学科之间不能很好的结合,数学这个工具,不能很好的拿到物理上用。

二、提高农村物理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1.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学理论产生于实践,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农村新课改后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也只拘泥于形式。教学表面上跟潮流,实际课改工作上不下功夫。造成对教学改革理念理解的不透彻,导致自己在教学中仍单纯地认为:“探究性实验”中“七个环节”只是传统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论等过程的翻版。换汤不换药。所以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探究性实验教学没有在探究各环节上作好引导和组织。有甚者认为由于学生知识或社会阅历的狭隘性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不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教师演实验学生模仿“实验”,这样教师费力少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比自己探究中获得的要更全面、更正确。

2.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创设“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重结论,更要重过程,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

中师物理论文篇(10)

为了促进高等学校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2010年底组织了对全省普通高校2010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查工作,抽查对象包括来自湖南省19所高校(含二级学院)的普通全日制生物工程专业。我作为评审专家之一,参加了这次毕业论文(设计)的抽查工作。从各高校提交的1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原件和反映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及评阅、评分等情况的相关材料,以及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相关规定等各方面总体来看,各高校对学生的毕业环节工作非常重视,对毕业论文(设计)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工作手册或规范要求,毕业生文档材料齐全,成绩评定基本合理;部分学校还有详细的指导老师指导记录;有的学校除毕业论文正式稿以外,还留有教师批改痕迹的修改稿;有的学校还备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光盘电子稿;中南大学的送检材料中甚至有英文撰写的毕业论文,等等。但是,通过抽查也发现了一些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供同行参考。

1?郾湖南省高校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方面

生物工程专业隶属工科办学专业,属于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安排一定比例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然而,在检查中我们发现19所学校中仅有中南大学等3所提交的材料中显示有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同时,生物工程专业在办学的学科定位上,应该既有别于生物科学专业,又不同于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在提交的毕业论文中,我们发现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对上述3个专业定位认识不清的现象,论文选题除了存在过于简单的一般性问题以外,甚至存在脱离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要求的原则性问题,例如某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竟然是教学实验室保存的蛙类标本的比较研究,又如某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关于该校学生膳食结构的问卷调查分析,等等。

1.2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方面

上述毕业论文选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指导老师的素质及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指导老师应当在学生开展毕业环节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一些地方院校教师由于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少,科研和教学经费不足,再加上招生规模大,未能做到一人一题,某高校甚至出现了同一名教师指导的三名学生同题的现象,更为恶劣的是三名学生论文中仅有的一张凝胶电泳实验结果图也是相同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不仅仅体现在选题方面,还体现在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程监控方面。尽管有些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毕业环节的质量监控,专门绘制了教师指导学生的记录表格,要求教师对于每次的指导情况进行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的详细记录,但是,从材料中我们也发现存在少数教师在毕业论文(设计)前期和中期对学生无指导、在毕业答辩前突击多次指导的现象,实际上没有实现对学生毕业环节全程指导和监控。

1.3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方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本次抽查的重点之一。学生是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体,因此学生对待毕业环节的态度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各高校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及规范都有具体要求,但是在抽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学校规范的地方,除了前面提到的论文选题不恰当以外,还有论文中研究背景介绍(即综述部分)篇幅大而正文部分篇幅小、内容空洞、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论文字数未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设计图纸绘制及标注不规范等问题。

1.4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方面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各院校均制定了一套评定标准,并且大多数院校都实行指导老师评阅、评阅老师审阅和论文(设计)答辩三重打分评定,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成绩要求呈正态分布,优秀比例一般控制在10%―15%。但是,在抽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评分普遍存在偏高的现象。另外,在评语撰写方面,许多学校的评语均采用通用性语句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过程、论文撰写质量及答辩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如该生实验工作积极主动、论文书写规范、答辩中回答问题思路清晰等,缺乏对学生具体工作的个性化评价。

2?郾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建议

2.1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

选题是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原则上,选题应避免过大或过小、过易或过难。学生进入毕业环节前,各院校应根据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实验室规模及师资队伍情况,确定分别开展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公开征集专业教师甚至学生自己的论文(设计)题目并进行认真审查和可行性分析。然后将获得批准的题目及相关指导老师情况向学生公布,让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要做的题目及相关指导老师,并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微调。这样既可以避免选题不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情况发生,又可以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加强指导老师队伍的建设

指导老师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选题和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进行修改及成绩评定等,因此,对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存在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是部分院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工程方面知识背景的教师,造成无法开展毕业设计,只能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主观因素则是有些指导老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认为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学生做不出什么成果,不愿意花费精力对本科生进行认真指导。因此,各院校一方面应当根据自身师资队伍结构现状,适当引进能够指导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制度管理,明确指导老师的职责,杜绝毕业环节教学事故的发生,同时制定适当的奖励措施,调动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2.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不仅时间较短,而且往往受到学生考研复试、求职应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抽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待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或不太负责任。指导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意识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能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走上工作岗位前最后一项标志性作业,也是对自己四年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提高的一次难得机会。另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到生物工程相关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通过真题真做,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同时也为学生开辟就业的绿色通道。

2.4完善成绩评定机制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当做到全面、客观、公开和公正,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即指导老师从学生开展毕业工作中的表现等方面给予的考核成绩,论文(设计)评阅教师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撰写质量方面给予的书面材料成绩,以及答辩委员会教师对学生毕业现场答辩表现给予的打分成绩。只有这样,才能从众多毕业论文(设计)中评定出真正优秀的代表作品,在使应届毕业生心悦诚服的同时,对于下一届毕业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即将到来的毕业环节也有辐射示范作用。另外,教师在撰写评审意见时应当注意:既然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人一题,毕业答辩时回答的问题也各有不同,对学生的评语当然应该具有针对性,切忌使用过多俗话、套话等没有实质性内容的通用性语句,这也是对学生历经数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一种尊重与肯定。

3?郾结语

湖南省许多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属于新办专业,都处于积累办学经验的起步阶段,正因如此,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选择了生物工程专业作为2010年的重点抽查对象,对毕业论文(设计)开展了抽查工作。虽然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已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反馈给了各高校,但我觉得毕业环节当中发现的这些问题可能具有普遍性,因此将参加抽查工作的心得体会撰写成文,供国内其他兄弟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同行参考,希望共同促进我国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满足新时期的生物工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潘勋,周海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27-29.

[2]杨宇,柳建设,周洪波等.生物工程新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7,14:8-9.

中师物理论文篇(11)

1013939/jcnkizgsc201520165

1 引 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不少的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都将物流管理作为了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或是限定选修课程。然而,物流管理课程是所有管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是一门包含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管理学、经济数学、管理运筹学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这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学好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最大障碍。对此,有必要针对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包含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技巧上的探讨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来保障管理类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相关知识,并初步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目前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目的不明确。事实上,同样是一门物流管理课程或者是同样一本物流管理的教材,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的。而文科类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源,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尽管一般来说文科生所占比例大于理科生所占比例,因此对物流管理理论进行介绍,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更符合文科学生的口味,但物流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知识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拓展,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对于数学知识和运筹学知识的基础要求就比较高。正因如此,对于文科类高等院校的管理类学生而言,究竟让其在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中学到怎样的知识?是只学理论知识,还是让学生具备利用数学与运筹学知识来解决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所有这一切,让该课程的教育从业者在思考的同时也深感头疼。

22 教师专业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时间并不长,且专门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较少,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从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师,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培训,而对于物流运作管理方面的实践几乎没有。即使部分教师虽然有过实践经验,但可能在物流运作方面的研究水平相对较差,也容易造成实践不能和理论很好地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可能从教师的实战案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但对理论的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于物流管理理论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由于不同教师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使得学生很难掌握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3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物流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物流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然而,现有学生所学的知识还仅仅局限于较为早期的理论观点,不少教科书上的案例还是十多年前的案例。不可否认,传统的理论应该让学生学习,经典的案例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但类似于电商物流、物流金融、快递物流等一系列早已为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却很少在相关的教材中看到,这既使得学生难以很好地将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传统理论和现有的实践结合起来,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无聊,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针对文科生特点,明确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目的,是解决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的的确定,首先依赖于文科高等院校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的课程学习被当作是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技能培训方案之一,那么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介绍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物流各环节运作管理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培训;反之,如果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课程仅仅只是作为基础管理学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完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尽可能以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综合案例的分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