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9 22:43:09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钢铁企业 生产物流 合理化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物流被公认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加大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产能的提高为钢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钢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现代钢铁物流的进程,逐步使钢铁企业物流趋于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是值得钢铁物流企业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现代钢铁生产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企业内部衔接,在制品的存储与库存管理,以及生产安排及节奏的调整等活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物流流程繁杂。钢铁企业产品制造需要经过多分厂联合制造才能交货。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存储,物流管理是分段式(分割式)的;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产出,整个物流中多数工序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变化,是高温、高能耗工艺过程,生产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很高。

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矿石经过复杂工艺加工成钢材的过程,生产过程环节多、流程长,且伴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物流节点之间保持物流作业衔接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复杂。

钢铁生产所使用的都是大型生产和运输设备,且主要工艺路线和设备比较稳定,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强的连续性或分段连续性,上下环节关联性强,后道工序受前道工序的约束。各主要厂之间的生产-物流的密切联系,各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以及运输设备的停留时间等都对生产物流产生影响。

在制品的温度和生产时间在过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如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的目的是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的温度,其考核指标为连铸坯入炉温度和热送热装率。另外,在制品的生产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节奏性和比例性。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的流转要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能够顺畅、最快、最省地通过各个工序,直至成品。期间不出现物流堵塞现象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行。

物流过程的单向性。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要向一个方向流动,要避免迂回流动往返运输。单一方向的物流运输路线短,可减少运输工作量,节省运输费用。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中对各种物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而各种物料在数量上要有一定比例,这就形成了物流过程的比例性。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型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将制约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破坏了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物流过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即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按照计划有节奏地运行,保证按计划均衡完成生产任务。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这要求生产过程应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市场变化,具备从一种产品迅速转移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品种变化的需要。

钢铁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物流系统各要素分散且难以实现系统优化

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绝大部分企业物流组织还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要素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企业内部参与物流活动的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职能;企业内没有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物流业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物流合理化的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物流体制改善的任务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兼管。物流系统各要素间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各物流要素分属于不同的部门, 如果各部门仅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局部目标最优,但对整个生产物流系统而言,很难实现系统整理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会降低系统的效益很难进行要素整合,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

(二)物流资源分散管理且物流节点间衔接不顺畅

由于钢铁企业仓储、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铁路、公路、港口、仓库、起重设备等物流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钢铁企业生产的物流网络节点多、流向复杂,整个钢铁生产过程可能要几个生产厂共同协调完成,由于钢铁生产的连续性、特殊性,因此物料流转过程之间的衔接较重要,这就要求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顺畅。目前虽已有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节点之间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即时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在不断改建、扩建中无法完全遵循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导致设施布局上形成一定的缺陷,物流流量大,运输方式复杂,运输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生产物流管理涉及的部门、环节较多且各自为政,致使各部门连接处常常存在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物流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无法正确把握和控制。

(三)生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尤其是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才更加匮乏,有些钢铁企业在生产部门中成立物流管理科,其成员仍由原生产部门的人员兼任,而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物流管理工作却是由生产物流某一节点的生产管理人员担任,显然其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其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国企内部机制不灵活,导致钢铁企业薪酬结构与外资、民营企业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企业人才管理措施不多。

(四)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且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公司已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如销售管理、炉料管理、公司生产管理系统、一些工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他们是零散的、局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厂际间的通讯没有运行,现行的操作仍停留在半自动化的操作阶段。没有形成整个公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步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信息系统。

(五)技术装备落后且作业效率低

钢铁物流装备较落后, 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 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较少, 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 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 人工搬运车及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 很多仍采取手工装卸,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另外很多企业运输、仓储手段单一, 车辆可承载的货物种类有限,同时信息系统落后, 企业内部运输规划不合理,交叉运输、迂回运输的现象普遍,同时货运车空载率较高,单位运输成本偏高, 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发展合理化物流的相应对策

(一)实现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生产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生产环节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建立起“外与市场接轨,内部高度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体化生产物流包括:纵向一体化生产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生产物流。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传统的物流分割式管理提出来的。

然而,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效益背反,使得各部分优化的叠加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劣化。为此,应将企业物流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将贯穿整个过程的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消除了物料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加快了产品流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减少了库存量,使得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从战略高度促成了物流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运用MRP和JIT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物流

MRP是通过产品结构文件(BOM)、产品出产计划(MPS)和库存状态文件输入到MRP系统中,MRP系统运行后,输出企业的主计划即车间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及辅助计划。MRP是以保证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的确定性、信息的灵敏性和企业资源的无限性为假设前提,以消除超量库存为目的。JIT采用拉引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在生产中由下一个工序决定上一个工序供应物料的品种、数量、到达时间和地点,以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下一个工序被动的接受物料,由于物料的提前或延迟到达,造成库存的增加或生产中断)产生的损失,达到降低库存、消除废品、实现最大节约的目的。精益生产(LP)要求消灭残次品,实现零库存,是同原来的大批量生产相对的一种以尽善尽美为目标的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M)则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这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以系统的观点,从企业的全局出发,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标,对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三)采用先进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

对企业的物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现代先进的物流设备及电子信息技术,实施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物流业务管理。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及EDI、GPS、EOS、条码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配送、订货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化;另外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 采用可视叉车、现代化立体自动仓库及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等先进的物流设备,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的效率。

(四)培养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从业者大部分为基础性、事务型人员, 缺乏理论知识, 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拥有业务技能并受过专业训练且对钢铁企业生产运作较为熟悉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 应搭建高等院校与钢铁企业合作的平台, 结合钢铁物流的实务, 理论联系实际, 以实践推动研究, 以研究指导实践, 达到产、学、研有机结合, 培养真正的钢铁物流人才。并大力引进国外钢铁企业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2)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通过节约物资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做法已转向非生产领域,特别是物流领域。物流被公认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迅速加大了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钢铁产能的提高为钢铁物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钢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快现代钢铁物流的进程,逐步使钢铁企业物流趋于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是值得钢铁物流企业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的特点

生产物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现代钢铁生产物流是指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企业内部衔接,在制品的存储与库存管理,以及生产安排及节奏的调整等活动。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物流流程繁杂。钢铁企业产品制造需要经过多分厂联合制造才能交货。因此其生产过程是多段生产、多段运输、多段存储,物流管理是分段式(分割式)的;而且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产出,整个物流中多数工序同时兼有物理和化学变化,是高温、高能耗工艺过程,生产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很高。

生产过程中信息量大。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将矿石经过复杂工艺加工成钢材的过程,生产过程环节多、流程长,且伴随着原料、燃料、辅料的信息变化,及生产过程中各物流节点之间保持物流作业衔接的大量信息。因此生产过程中信息复杂。

钢铁生产所使用的都是大型生产和运输设备,且主要工艺路线和设备比较稳定,整个工艺流程有很强的连续性或分段连续性,上下环节关联性强,后道工序受前道工序的约束。各主要厂之间的生产-物流的密切联系,各种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量以及运输设备的停留时间等都对生产物流产生影响。

在制品的温度和生产时间在过程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如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的目的是提高连铸坯入加热炉的温度,其考核指标为连铸坯入炉温度和热送热装率。另外,在制品的生产时间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应该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行性、节奏性和比例性。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的基本要求

物流过程的连续性。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道工序的流转要紧密衔接,连续不断的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能够顺畅、最快、最省地通过各个工序,直至成品。期间不出现物流堵塞现象而影响到整个生产的进行。

物流过程的单向性。即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流转要向一个方向流动,要避免迂回流动往返运输。单一方向的物流运输路线短,可减少运输工作量,节省运输费用。

物流过程的比例性。构成产品的零部件在生产中对各种物料的需求量是不同的,因而各种物料在数量上要有一定比例,这就形成了物流过程的比例性。它是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比例型遭到破坏,则生产过程必将出现瓶颈,瓶颈将制约整个生产系统的产出,破坏了物流过程的连续性。

物流过程的均衡性。均衡性是指产品从投料开始到完工能按计划均衡地进行,能够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完成大体相等的工作量。即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能够按照计划有节奏地运行,保证按计划均衡完成生产任务。

物流过程的适应性。这要求生产过程应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市场变化,具备从一种产品迅速转移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满足生产过程品种变化的需要。

钢铁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物流系统各要素分散且难以实现系统优化

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内部各要素没有实现集成,缺乏整体优化。绝大部分企业物流组织还处于物流功能整合的初级阶段。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系统要素分散在企业各个不同的部门和一系列零散的活动之中,企业内部参与物流活动的部门包括采购部门、生产管理部门等,各自负责一部分物流职能;企业内没有物流管理专门机构,物流业务人员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物流合理化的计划、方案以及企业物流体制改善的任务都由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兼管。物流系统各要素间普遍存在着效益背反的现象,各物流要素分属于不同的部门,如果各部门仅从各自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局部目标最优,但对整个生产物流系统而言,很难实现系统整理效益的最大化,甚至会降低系统的效益很难进行要素整合,实现系统效益的最优。

(二)物流资源分散管理且物流节点间衔接不顺畅

由于钢铁企业仓储、运输对象的特殊性,在长期的生产运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铁路、公路、港口、仓库、起重设备等物流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钢铁企业生产的物流网络节点多、流向复杂,整个钢铁生产过程可能要几个生产厂共同协调完成,由于钢铁生产的连续性、特殊性,因此物料流转过程之间的衔接较重要,这就要求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顺畅。目前虽已有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而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节点之间还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即时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在不断改建、扩建中无法完全遵循物流合理化的原则,导致设施布局上形成一定的缺陷,物流流量大,运输方式复杂,运输不合理现象较为严重。

生产物流管理涉及的部门、环节较多且各自为政,致使各部门连接处常常存在重复操作和多余环节,物流运作效率低,物流成本无法正确把握和控制。

(三)生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我国钢铁企业和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尤其是钢铁企业生产物流管理人才更加匮乏,有些钢铁企业在生产部门中成立物流管理科,其成员仍由原生产部门的人员兼任,而钢铁企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而物流管理工作却是由生产物流某一节点的生产管理人员担任,显然其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其最终的管理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凤毛麟角。另外由于国企内部机制不灵活,导致钢铁企业薪酬结构与外资、民营企业相比普遍缺乏竞争力,企业人才管理措施不多。

(四)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且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目前公司已有一些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如销售管理、炉料管理、公司生产管理系统、一些工厂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在相应的生产经营管理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着问题,他们是零散的、局部的信息管理系统。厂际间的通讯没有运行,现行的操作仍停留在半自动化的操作阶段。没有形成整个公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同步的完整的生产经营信息系统。(五)技术装备落后且作业效率低

钢铁物流装备较落后,仓储设施70%是普通平房仓库,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库设施较少,仓储空间利用率不足。物料出、入库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搬运车及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很多仍采取手工装卸,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另外很多企业运输、仓储手段单一,车辆可承载的货物种类有限,同时信息系统落后,企业内部运输规划不合理,交叉运输、迂回运输的现象普遍,同时货运车空载率较高,单位运输成本偏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发展合理化物流的相应对策

(一)实现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生产物流的基本含义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生产环节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建立起“外与市场接轨,内部高度集中”的物流管理模式,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体化生产物流包括:纵向一体化生产物流和水平一体化生产物流。物流一体化是针对传统的物流分割式管理提出来的。

然而,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效益背反,使得各部分优化的叠加有可能导致系统的劣化。为此,应将企业物流所有环节联系起来,将贯穿整个过程的物流看作一个整体;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而非部门的角度上,运用系统化的方法,寻找物流的合理化状态。这样做的结果消除了物料在各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加快了产品流动的速度,缩短了交货周期,减少了库存量,使得企业的整体物流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从战略高度促成了物流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协调,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运用MRP和JIT等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物流

MRP是通过产品结构文件(BOM)、产品出产计划(MPS)和库存状态文件输入到MRP系统中,MRP系统运行后,输出企业的主计划即车间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及辅助计划。MRP是以保证原料供应、市场需求的确定性、信息的灵敏性和企业资源的无限性为假设前提,以消除超量库存为目的。JIT采用拉引式生产物流控制原理,在生产中由下一个工序决定上一个工序供应物料的品种、数量、到达时间和地点,以改变传统的生产计划(下一个工序被动的接受物料,由于物料的提前或延迟到达,造成库存的增加或生产中断)产生的损失,达到降低库存、消除废品、实现最大节约的目的。精益生产(LP)要求消灭残次品,实现零库存,是同原来的大批量生产相对的一种以尽善尽美为目标的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M)则是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对多变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这些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以系统的观点,从企业的全局出发,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目标,对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三)采用先进物流设备及信息技术

对企业的物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运用现代先进的物流设备及电子信息技术,实施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物流业务管理。采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及EDI、GPS、EOS、条码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使库存、装卸、运输、采购、配送、订货等各个环节都实现电子化;另外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可视叉车、现代化立体自动仓库及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等先进的物流设备,从而提高钢铁企业生产物流运作的效率。

(四)培养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从业者大部分为基础性、事务型人员,缺乏理论知识,需要大批懂得专业知识、拥有业务技能并受过专业训练且对钢铁企业生产运作较为熟悉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应搭建高等院校与钢铁企业合作的平台,结合钢铁物流的实务,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推动研究,以研究指导实践,达到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真正的钢铁物流人才。并大力引进国外钢铁企业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操作方法,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3)

二、钢铁企业生产与存货循环中的几种常见舞弊手段

1.利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调节利润

A钢铁公司属于建厂时间较早的大型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相对滞后,会计核算信息化水平不高,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因此仍然采用“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存货与成本核算。仅在原材料购入环节采用实际成本,采购之后的各环节均采用计划成本结算,然后由财务部汇总各二级单位的各项成本差异,再进行统一分配。这种做法便于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的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但另一方面也为盈余管理或利润调节留下了足够空间。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当企业面临严峻的行业环境和竞争压力时,管理层往往会采取人为压低材料成本差异率,通过少分配超支差或多分配节约差进行调节。这样做既可少转成本、虚增销售利润,同时可增加存货,一举两得。相反,当行业景气,销售和利润增速较快时,管理层为了控制超额利润,会选择人为提高材料成本差异率,多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因此,对于存货与成本至关重要的钢铁企业而言,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就如同一个蓄水池,在企业业绩一片光明时帮助企业隐匿利润,在业绩黯淡时“开闸放水”填补亏损。

2.利用钢种较多进行串户调节

对于钢铁企业而言,由于钢种被划分为几百甚至上千种,因此某些情况下的串户是无意识的,只需作为一般错误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追查、调整即可。但有些情况下,串户则会成为管理层调节利润的一种手段。例如,根据工艺需要,炼钢过程中会将一定比例的废钢添加至钢水中。A公司的废钢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厂内回收生产废钢、板边切头等,另一部分为外购废钢。通常厂内回收废钢价值较高,而外购废钢价格较低。A公司2014年12月31日结存废钢中外购废钢居然为负数列示,如表1所示:

外购废钢账户出现负数说明A公司在领用原材料废钢时很可能多冲减了价低的外购废钢,从而少结转成本。因此,仅此一项就少结转成本:7,813.00*(1915.65-1400.31)=4,026,351.94(元)。

3.原材料管理不严格,堆放于非仓库处且疏于盘点,致使账实不符,账面高估。例如A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金属、铝锭、末煤本年账面无发生额,但期末余额较大,以末煤为例,其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均为2,432,447.73元,而实物存在无人负责等问题。因此其存在、计价与分摊认定将受到质疑。

4.账面盘盈

盘盈是指账面数大于实际盘点数。由于炼钢和轧钢的所用原料、辅料、备件等种类及数量均较多,工艺流程相对复杂,且需要经历内部运输等许多制造环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难免出现盘盈或盘亏的情况。虽然盘盈或盘亏在钢铁企业中属较为常见事项,但大额及异常数据还是应引起重视。如A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1746.13万元,其中盘盈备件直接冲减管理费用的金额就达2612.54万元。如此大额的盘盈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三、应对舞弊的审计方法

1.从金额和数量两方面把握成本费用在采购、领用、生产、产成品入库等各环节的转出与转入。由于钢铁企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原材料投入种类多,中间产品如铁水、钢水、连铸坯等种类较少,经过轧制环节的最终产品种类多。因此要关注各生产环节之间的产品成本转移。

2.通过燃料动力单耗等与上年对比分析是否存在异常。钢铁企业是典型的高能耗企业,但单位产品在相同生产条件下所耗用的能源数量应当基本一致。因此在了解生产工艺和流程的基础上对主要能源如电、水、天然气、蒸汽的单位产成品能源消耗量进行测算,进而推断产量合理性往往也是发现舞弊的有力手段。

3.通过计价测试测算存货发出和结存是否经过正确的计价和汇总。按照所了解的计价方法对所选择的存货进行计价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账面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若计价测试的结果与账面记录偏离较大,则很可能说明被审计单位产品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4.关注出现负数的存货明细账户。资产类账户出现负数应当引起关注。以存货为例,明细账户期末余额为负数可能是原材料领用环节存在有意或无意的串户、调账;自制半成品或外购材料未入库就发出等管理核算不严。

5.重视实地监盘。监盘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是确定存货的存在及状况。对于大型钢铁公司而言,存货的种类繁多、数量庞杂,这对监盘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于发现舞弊而言,监盘往往是非常有效的。例如上述提到的A公司大额盘盈备件就应当进行监盘。

四、企业管理建议

虽然目前钢铁行业正受到行业周期性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这也是各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的绝佳时机。因此,对于A企业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指导管理实践。树立全面的成本管理思想,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改变以往单纯靠压缩成本及各项费用达到成本控制的思想,对炼铁、炼钢、轧钢等各环节每一道生产工序进行分析,发现流程中的瓶颈,重视生产环节的技术改进和创新,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管理下,企业完全可以应用实际成本,实现对成本的实时控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避免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进行利润调节的行为,同时可以为企业成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加强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钢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需。

3.建立适当的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转变以往唯销售为目标的业绩评价理念。利用平衡记分卡等工具,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均纳入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对有持续贡献的部门加大激励力度,对成本浪费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并严格贯彻实施。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 ,2011-11-07

[3] 北京京诚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承压式一体化冶金污水净化处理装置[P].中国专利:ZL2010 1 0605762.6,2012-09-05

[4] 刘殿魁.机泵节能新思维――射流-尾迹三元流动理论及其应用. [C] 北京: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钢铁企业在我国是非常优秀的单位,有很多人想法设法都想进去工作,所以不免有些人会通过走关系走后门的形式进入到工作岗位,这就会出现鱼龙混杂局面。其中的有些人可能会拉低整个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在专业知识上掌握的不够扎实,对资金管理的工作细节也处理不好,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很多工作人员都以为进去钢铁企业就是铁饭碗了,对自身的要求不到位,不能做到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力尽责,也不能继续学习,学习更多实践中的知识和能力,从全面提升自我。再加上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人才培养不是很重视,不能在人员培训上更多的投资,这也是相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有待提升

钢铁企业有很多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都知道,钢铁企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钢铁企业都是建国起就建立起来的老公司、老企业,它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摒弃传统管理方法中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和诟病,在很多部分也无法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步伐。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已经不能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对现代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曾经“大锅饭”、“仁义礼智信”的一套套的理论在现代人看来难免会有些呆板,所以,要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束缚如今的工作人员,肯定会很吃力。还有就是企业的监管制度也有待完善,为什么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会出现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公司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如果有足够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每个人的工作都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得来,很多工作处理起来就会非常容易、得心应手、有理有序,即使要出现问题也很难,更别提销售的经济效益难以提升上来。

(三)资金管理控制意识薄弱

钢铁企业的很多高层管理首先资金管理控制意识就不是很强,他们花大部分的时间去管理公司、谈业务、谈合作,不断的为公司创造效益,让公司的管理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资金管理问题,业务、合作固然重要,可若是资金管理不到位,有再多的经济效益,企业也会入不敷出的。而且公司管理高层对资金管理的意识薄弱导致基层的工作人员对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问题不够重视。很多人都认为资金管理控制是管理高层的事、是销售部门的事、是财务部门的事,唯独与自己的不挂钩,可是公司的资金管理与每个人的工作都有关联,是每个人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必须负起责任的工作,所以,只有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足够的资金管理控制意识,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得到控制。

二、钢铁企业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强化落实

(一)坚持以市场为主导

钢铁企业是我国目前几乎规模最大的生产型企业,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都在不断改革创新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钢铁企业的转型显得非常艰难,它在很多方面还是脑子摆脱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总是在一年的开始就将今年的所有生产计划都定好,然后全面都按照定好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企业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多产品生产出来也没有更好的销售方案,只是等待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产品时,产品就能很好的销售,市场不需要时,产品就大量囤积,造成企业资金浪费,无法周转。所以钢铁企业的营销应该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制定生产计划,从而有计划、有目标的投入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得到更好的销售途径,也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再生资源也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非常有利于钢铁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实行“先款后货”政策

赊销政策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企业长期处于“有利润,无钱花”的状态,在“先货后款”的政策下,销售人员的工作业绩以签到合同为主,只要签到合同就算有业绩,而合作商总是各种理由拖欠资金,导致钢铁企业资金周转非常困难,而且总是需要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收回资金,劳力伤财,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是,“先款后货”的政策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实行“先款后货”的政策会导致一些经济实力减弱的合作商退出,但是由于钢铁这种产品的特殊性,市场上必不可少,这一小部分的商机很快就会被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合作商所占领,对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几乎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且企业可以帮助合作商进行银行贷款,增加合作商合作交易的几率,也不会出现资金拖欠、“有利润,无钱花”的窘境了。这样,钢铁企业的应收账单也不会形成坏账了,对销售者的腐败行为、拖欠不还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而且,要大力鼓励客户预交货款,并给予价格优惠。

三、结语

总之,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对于钢铁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该钢铁企业销售环节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加强销售环节的资金管理工作,促进企业销售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6)

国内钢铁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乃至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地位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当前,国内钢铁行业利润空间遭到压缩,生存状况面临巨大挑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高。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应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入手,采购策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就是对钢铁企业复杂市场条件下铁矿石采购问题及策略调整的研究,希望能为当前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促进钢铁企业不断完善自身采购体系,达到最佳的采购状态。

一、采购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采购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VA企划采购成本。这种成本的控制源于组织方面的共同努力,即钢铁企业在对自身产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成本,完成采购成本目标控制的过程,应以产品设计成本为基础。第二,目标采购成本控制方法。这要求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依据产品销售的预测信息来构建相应的价格表,且在采购工作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此项机制完成采购事项,以此避免成本浪费现象的发生。第三,采购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还包括合理利用商业交易条件的成本控制方式,此种方式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到市场环境中调查产品价格的相关数据,以此来掌握产品价格的变化且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标。

二、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

从对于采购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市场价格一定的基础上,采购价格及谈判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采购成本的投入,此现象主要表现在采购人员在采购前未对市场经济体制及市场供应方面的变化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致使其在实际采购中逐渐呈现出采购价格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影响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此外,采购人员的谈判方法的选择也决定着采购成本,为此,要求企业定期安排采购人员参加专业化的培训,提高自身谈判议价能力,最终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质量最优的产品。此外,企业采购战略的实施也影响着采购成本,主要表现为部分企业未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构建相应的采购战略,从而导致采购人员在实际采购中出现行为和计划不规范的问题,间接影响了整体采购成本。

三、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内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铁矿石采购中未掌握到相应的定价权,从而导致钢铁企业在铁矿石实际采购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位置。第二,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现货市场较为依赖,却对现货市场的价格认识不足,而铁矿石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成本,从而导致钢铁企业微利甚至负利情况的加剧,严重影响到钢铁自身的健康发展。第三,采购策略的不合理控制行为也是当前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在对原材料进行采购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价格控制行为,且在实际采购过程中未结合生产情况,从而导致库存和资金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四、复杂市场下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决策改进措施

(一)改善库存管理

改善库存管理是复杂市场环境下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决策的改进措施之一,要求钢铁企业通过构建相应网络交流平台来加强部门间真实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且在紧密的沟通环境中发现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真实有效的铁矿石库存数量,以此达到最佳的库存管理水平。同时,为了达到改善库存管理中需求预测的目标,钢铁企业经营者应依据自身的需求设定相应的采购计划,且采购人员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采购计划执行工作,以达到高效率的采购结果;钢铁企业相关部门应依据采购计划来设定采购周期及生产周期,并合理的缩短采购周期,达到优化采购流程、提升采购数据真实性的目的。此外,在库存管理改善中,要对铁矿石市场价格进行合理预测,准确把握市场节奏从而调整采购节奏,实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二)消除不真实的生产需求

消除不真实的生产需求首先要求钢铁企业在实施采购计划的过程中深入到生产环节和物流环节,从而全面掌控与采购相关的信息,最终依据信息的总结完成对采购计划内容的完善,确保其计划的设定符合生产管理需求,且对采购环节形成有效监督的目标,避免不真实数据的产生。另外,在采购过程中发现不真实数据时,采购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推动采购环节的顺利开展。此外,要消除不真实数据,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采购公司的具体需求,对柔性环节进行压缩,从而减少失真数据。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过程中消除不真实的生产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受到充分重视。

(三)减少决策过程所带来的成本

钢铁企业要在复杂市场条件下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在铁矿石采购决策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对此,首先要求企业采购人员深入铁矿石市场对其价格走势展开相应的调查与分析,最终在实际采购过程中依据价格信息调整采购决策,从根本上减少企业所需投入的资金成本。其次,在遇到某一价位持续走低时,传统的钢铁企业采购程序要求采购人员将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向上级报告,不能快速及时做出反应,使得采购环节的决策效率逐渐低下,因而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应依据自身情况调整自身决策环节,以达到减少决策过程造成成本增加的目标。

(四)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可以摒弃传统的采购方式,采用联合采购的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达到节约原材料成本的目标。此外,部分钢铁企业在实施采购计划过程中存在着报价乱、渠道多、采购散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铁矿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钢铁企业原材料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帮助和支持。

(五)实施检查策略

检查策略的实施在钢铁企业采购工作中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现状构建相应的检查部门,且将检查工作中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确保检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提高钢铁企业采购工作的规范性。此外,钢铁企业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相应的检查策略,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最终提高采购工作的合理性,达到最佳的铁矿石采购状态。

五、结论

综上可知,当前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钢铁企业逐渐趋向于规范化的采购行为,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库存管理,了解真实的生产需求,控制库存占用成本。第二,由于铁矿石市场价格的预测间接决定着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钢铁企业应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到市场中进行调查,以期全面掌控铁矿石价格变化,规范采购行为。第三,铁矿石市场瞬息万变,要及时调整采购策略,准确形成决策,避免决策过程的成本浪费。第四,要建立采购过程的检查监督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马青.基于价值工程和熵值法的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物流成本核算研究[J].物流技术,2014.

[2]范曙林.铁矿石新定价机制下钢铁企业的采购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

[3]伍锦群.价格波动下钢铁企业原材料采购多期优化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3.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7)

要成为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应具有如下特征: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成形技术向精密成形(或称净成形)的方向发展,加工技术向着超精密、超高速以及发展新一代制造装备的方向发展,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厂的柔性和可重构性将成为企业装备的显著特点,虚拟制造技术和网络制造技术将广泛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是先进制造技术和机电产品的发展方向,以提高市场快速反应为目标的制造技术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绿色制造已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21世纪的企业还要面临管理创新。

要实现这些目标,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有先进、科学、合理和实用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强有力的支持和辅助。

中国钢铁行业信息化发展出现断层

相对于发达国家,以中国钢铁工业为代表的流程工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它又是领先者。

经过多年的探索,以中国钢铁工业为代表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建设,在2000年以后进入了一轮空前的高潮。许多超大型钢铁公司先后启动了集团公司规模的综合自动化建设项目。但在2005年之后,通过对一些该类型项目的总结与回顾,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共通性的、典型的问题。

许多大型的钢铁公司,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电子和控制设备。之后,又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导入了世界上著名的ERP系统。但是,通过长时间的应用验证,发现在两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使得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

2005年前,中国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模式有如下三种:

第一种是追求产销一体化的大规模定制开发模式,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个性化明显,但由于是针对特例研发的,所以其扩充性和可调整性存在薄弱的一面。同时,由于系统的规模过于庞大,其实施的风险也较大。

分析2005年以前的一些系统和项目,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下的共同特征:期望和结果差异较大;管理面覆盖范围较大,但管理的内容不细、不深;项目最终的投入成本远远超出初期的预算;项目的工期一般严重滞后(甚至成倍地延长);随着系统实际应用的时间坐标,系统的响应速度也不断下降。

第二种是追求以财务和成本管理为中心的、以配置为主的实施模式,主要特点是扩充性和可调整性灵活,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对应性强,管理层次和流程清晰,实施的风险较小;弱点是个性化突出得不够(可能与当时中国信息化的咨询和实施团队的理念和认识水平、实施和编程能力不够有关)。

从2005年以前的一些系统和项目,可以清晰地看到,对ERP系统的估计过高,认为ERP能够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ERP系统所使用的信息来源解决得不好,造成大量的数据不准确;分析、预测、规划和计划的内容不错,但执行的力度不够,造成计划的命中率不高;行业特色、企业特色十分薄弱。

第三种是一种混合形的模式。由于技术环节的壁垒和实施条件等的限制,目前的结果显示其结合性不是十分理想。

以上三种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断层问题。第一种模式在初期使用时虽然不是十分明显,但随着钢铁公司规模的调整和变化、业务的调整和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很难满足发展的要求。

究其出现断层的主要原因,我们常常使用一种情景作比喻:装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械、电子和控制设备相当于拥有了坚固的地基,应用了世界上著名的ERP系统相当于拥有了华丽的屋顶,但是在坚固的地基和华丽的屋顶之间缺少连接的支柱。如果仅用细小的竹竿代替支柱,显然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和后果。

需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和参照国际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案例,我们认为钢铁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如下的科学化管理目标: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管理,向实现生产精确化管理的方向发展。实现市场预测的科学化、准确化。完善集团公司各个生产厂矿间的科学、合理的配额管理。做出基于钢种、生产设备、产能、负荷和瓶颈要素的科学、合理、准确、详细的生产计划和产线作业计划。确保设备的科学利用,确保交货期的准确有效,确保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实现由基于数量的计划,向基于件次的计划转变。这样,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针对件次做明确的质检,使得向客户交付的产品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同时,各种订单的有效合并和拆分,提高生产组织和生产设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准确的计划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生产执行系统(MES)来保证,行之有效的执行机构对于提高生产计划的命中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未命中的执行调整、补救和生产的动态再计划起到了互动的作用。提高客户订单生产环节的管理透明度,实现物流的全面跟踪。提供对于面向库存的生产方式,面向订单的生产方式和面向混合的生产方式的多元化信息化系统的强大支持。解决“产销一体是核心、财务成本是关键”这两大核心问题。先进、科学和有效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企业长久的战略性发展奠定了基础。长期、稳定和保质的供应渠道,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挖掘潜在的客户。

理想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架构

钢铁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理想体系架构是各个系统以生产业务为主线,彼此协同工作,由如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钢铁工业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的ERP系统:是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ERP是一种可以提供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在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业内部主要或所有的经营活动,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以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ERP的产品中一般包含SCM的思想,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是ERP的一个组成部分,而MRP(物料需求计划)是MRPⅡ的一个组成部分。

MRPⅡ:是以物料需求计划MRP为核心,覆盖企业生产活动的所有领域,有效利用资源的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系统。

MRP:是利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和主生产计划计算物料需求的一套技术。

钢铁工业企业内外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协同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的SCM系统:制造商、供应商和顾客的信息协调管理,通过协调所产生的信息,对生产的安排、物资的规划等,做预先的计划与分析。

BW(业务信息数据仓库):是一种数据挖掘系统。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企业原有的数据,作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的模式,预测客户的行为,帮助企业的决策者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作出正确的决策。

钢铁工业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CRM系统: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连续过程。

钢铁工业企业供应商资源管理的SRM系统:集成了协同和决策支持解决方案,提供了策略性的货源组织、策略性的设计、供应计划和采购等功能,可帮助企业作出优化的战略性决策,这些决策可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了解并回答许多重要的问题,从而对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

钢铁工业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已有的产品和未来新研制的产品)的PLM系统:PLM中通常包括: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帮助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设备完好率,完成全部的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任务;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加快市场投放速度,方便地管理和产品有关的所有信息;程序和项目管理―贯穿开发项目的整个业务过程,以高效率的项目管理减少向市场推出产品的成本,以有智能的程序支持产品的改进;生命周期协同―改进和多个国际商业合作伙伴的协作;质量管理―沿着供应链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支持平滑的业务处理和质量保证;环境保护、卫生和安全―有预见性地帮助完成废弃物管理、工业卫生和安全、职业保健、危险品管理。

此外,还有对上述各类管理进行贯彻、执行和动态调整的、具有钢铁行业特征的三级业务管理执行体系(包括MES、DSS、薄MES、EMS等多种业务支撑系统)。

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ESA)给MES作出的定义是:“MES能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里面有实时事件发生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得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MES还通过双向的直接通信,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提供有关产品行为的关键任务信息。”

MESA对于MES的定义强调了以下三点:MES是对整个工厂或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解决某个生产瓶颈;MES必须提供实时收集生产过程数据的功能,并做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集成。

建立综合系统的关键

目前我国许多大型的钢铁公司已成功实施和正在实施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从横向业务管理内容的角度出发,追求全面完整的企业管理,管理对象为集团公司范围的“人、财、物、产、供、销”;从纵向业务管理层次的角度出发,追求以业务流程为主线的多层次系统的无缝集成、协同工作。

钢铁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追求的目标是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产销一体是核心,财务成本是关键。

然而,针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大型企业,还必须兼顾到企业兼并、快速扩张、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成本竞争日益激烈,呼唤精细化管理与精细化制造;面对买方市场,需要更好的客户关系和更高的执行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综合自动化系统应具备如下特点:

构建合理、科学、先进、易扩充和易调整的信息化平台。

科学、合理地调整集团公司级企业业务流程。

实现以财务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功能集成。

以ERP建设为主要目标,完成水平方向的业务衔接,为未来向纵深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依据现阶段钢铁工业的企业需求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要求中国钢铁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理想体系架构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在产销一体化方面,关注交货速度和市场反应能力。在财务管理方面,帮助企业快速实现体制改革、优化重组,关注战略监管和风险控制。在成本管理方面,关注市场的快速反应和效益。在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包括采购资源、销售资源、生产资源、设备资源、资金资源等。此外,还包括关注市场开发、客户满意度、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

链接:钢铁产业发展三大趋势

中国钢铁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带来如下三大变化。

钢铁生产地域高度集中

随着对竞争力较弱、工艺环节和环保设施相对落后的中小型企业的并购,以及地区经济和物流环节因素的宏观调节,中国的钢铁业正朝着9个生产区域的中心化趋势发展,包括鞍本钢铁基地、京津唐钢铁基地、上海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攀钢基地、包头钢铁基地、太原钢铁基地、马鞍山钢铁基地和重庆钢铁基地。

产品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8)

摘 要:在近两年钢铁价格持续降低,甚至出现钢铁的价格低于成本的情况,导致钢铁企业利润不断降低,一些钢铁企业出现亏损。钢铁企业急需控制生产成本,在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高利润率,作业成本法在控制成本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点,能够更好的控制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钢铁企业可以从这方面加强成本控制。

关键词 :钢铁企业;作业成本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082-02

收稿日期:2014-10-20

作者简介:陈琳(1979-),女,湖北省武汉市人,财务部副部长,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成本、财务管理、企业纳税筹划。

一、引言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钢铁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然后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生产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较,这一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每一个生产步骤所耗费的成本,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控制。

二、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成本控制中的主要作业

在钢铁企业的生产中,作业成本法首先要明确主要的作业,这是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提。作业成本法在使用中基于某些特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的资源,是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在钢铁企业中一般没有太大的区别,实际工作中作业类型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型:购货订单、材料采购和物料处理等采购环节,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动力消耗等生产环节,存货移动、装运发货以及管理协调等装运环节。随着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范围不断的扩大,产品生产复杂性的提高,产品生产的作业也逐渐增加,这就需要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将其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然后进行合并分配。通过对同质作业成本库进行归集,生产的间接费用的计算大大简化,方便了钢铁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二)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生产

市场需求是钢铁企业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能盲目的进行生产,忽视市场的变化。和过去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同,在作业成本法下,新产品或者服务上市前一般就需要开始作业成本规划,通过一款新的产品开发由一名经理负责,从而由经理为产品的计划加以分析、制定,最终编制出新品开发提案,该提案的内容一般含有新品样式、尺寸规格、目标售价、预计销售量等。新产品的开发提案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便可正式的进入制定目标成本阶段。在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加入其中,组成新产品成本规划委员会,委员会中的成员包括设计、技术、采购、会计等部门的人员,类似于矩阵式结构的组织,围绕一个项目而由不同的部门协作进行,共同达到预定的目标。作业成本法虽然能够更为准确的确定单位产品的成本,但是很多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在企业外部,供过于求将导致企业的价格降低,即使采用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无法提高企业的利润,因此,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状况。

(三)建立较为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互联网、电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钢铁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确定最佳的产量,在明确产量的基础之上,运营作用成本法进行成本的控制,以取得较为合理的销售利润。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建立较为流畅的信息交流平台,信息化是方便钢铁企业作业成本计算的有力措施,因此,需要加强钢铁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进度,首先要从钢铁企业管理层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改变开始做起。钢铁企业要加强管理者思想的转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使管理人员认识到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提供钢铁企业会计工作效率,更能够为钢铁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钢铁企业的管理人员还需要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出。针对一些钢铁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孤立运行,无法和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解决思路,即钢铁企业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在现有的通用软件基础上,针对钢铁企业的财务工作特点对软件进行深度开发,使之更加适和钢铁企业使用,实现生产、销售信息的一体化。

三、作业成本法在某钢铁企业案例分析

笔者以某轧钢厂为例,进行作业成本法实例分析,说明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该轧钢厂生产X、Y两种产品,月产共计10万吨。其中的X产品是较为成熟的产品,在市场中认可度较高,销量稳定,月产量9万吨;Y产品是该厂新开发的产品,目前处在市场推广阶段,产量较小,月产量只有1万吨。具体的成本主要由钢坯、人员工资和能源动力成本这三项构成。详细的数据如下:钢坯成本,X产品共花费126 00万元,Y产品为15 00万元;生产人员工资总计4 00万元;车问管理人员工资总计80万元;工厂的整体折旧为5 00万元;能源动力共计花费1 50万元;设备维修费用30万元;检验费用25万元;月成本合计152 85万元。按传统钢铁企业分摊成本的方法计算,X产品单位成本为3 035.1元,吨,Y产品单位成本为3 259.0元,将X、Y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以下几部分作业,具体分配情况如下表1所示:

假定轧钢厂生产X、Y产品是分时间段进行的,并且每次生产只进行一次准备工作,X产品一共耗费71.25小时,B产品轧制占用工时8.75小时。由于X产品已经是成熟产品,在入库前不需要进行检验。具体分配如下表2所示。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和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粗壮你明显的差别,在笔者设置的数据中,X、Y产品的单位成本都有明显的差别,X产品的成本差距较小,但是Y产品的差距很大。两者计算方法下,单位成本相差120元/吨,这就导致在对Y产品进行定价时出现误差,由于成本比原有的计算方法下高许多,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成本法计算的成本来定价,可能导致Y产品的价格偏低,甚至要低于实际的成本。由这一案例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的作用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总结上面的分析案例,可以看出和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更为科学,计算的结果也更为有效。首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较,计算的结果更为准确,生产成本信息更为具体。其次,作用成本法计算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包含产品自身外,作业成本法还包含了各个作业。如维修费用、检查费用等,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益。最后,作业成本法更具广泛性,在计算生产耗费的原材料、人工成本之外,作业成本法还涉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没有涉及到的方面,通过对整体的把握,能够更为合理、准确的确定生产耗费的单位成本,方便与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确定合理的销售价格。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9)

二、邯钢环境治理的应对策略

1.贯彻学习法律法规是环境治理的执行利器

新《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其多项规定将对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并进而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形成制约。第一,钢铁企业为了使生产行为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可能会主动减少产量;第二,由于新的法案对污染企业的罚款是“上不封顶”,显示出国家对于污染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而很多钢铁企业为了避免罚款,预计将主动加大环保投入。但是在钢铁行业近来经营形势一直不见好转的情况下,一些环保成本高于生产效益的企业,可能会迫于压力而主动退出市场。这均将有助于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钢铁企业既提供了有效指导,又对企业是一种约束。

2.成立环境保护小组,落实领导责任

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传达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情况,介绍、推广同类型企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公司规定的各单位职责,各单位环保管理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实行单位和责任人双罚”的管理原则,厂部长、党委书记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环保的副厂部长负主管领导责任,生产或设备副厂部长对分管工作的环保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总图设计,节省建设用地,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

Abstract: our country land resources is very limited,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protecting cultivated land is the basic state policy. Control of steel enterprises as a representativ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to save the land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lant design, layout design can from building coefficient and the realization to the enterprise land on the index of control, but the type of ideas and means to control and save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land? This paper of steel enterprises, for example, from the factory design especially from the assembly drawing design train of thought and meth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control and save resources of land.

Keywords: the assembly drawing design, saves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 purposes, overall planning, the general layout, vertical layou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总图设计是一门政策性、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在设计时对企业建设用地的控制,但没有明确详细的控制办法,各种文献往往只是概念性、概括性的描述采用的办法。如“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因地制宜,合理布置,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1]、“在符合生产流程、操作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应联合多层布置。”[2]、企业建设项目建筑系数等指标应符合国土资源部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源部【2008】24号文件),都是一些总体和指标控制要求。在实际设计工作中,总图设计人员往往不知如何着手。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极其有限,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本文以钢铁企业为例,希望从企业层面上,从总图设计方面,研究和提出控制和减少企业占地面积的思路和办法。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相关设施多,车间组成复杂,运输量巨大,生产、运输工程复杂等特点。[3]国内一个大型钢铁企业一般占地上万亩,且往往占用部分耕地。故在以钢铁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的设计中,如何节省土地是摆在工程设计人员尤其是总图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道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笔者从事总图运输设计工作多年,在工程设计中对控制和节省建设用地有一些浅显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和同行及相关同志交流分享,并恳请指正。

首先,应做好项目总体规划。

做好项目总体规划可以有效地衔接协调工程前后期、总体和局部的建设关系,可以从企业建设的层面上节省用地。实际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原则、有方法、有控制地从事工程设计和建设,避免因缺乏系统性规划而造成工程建设、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关键在于能有机、有效地结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划、设计、建设、发展等要求,融会建设各方意图,做到有目的性地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从整体上简化、完善工艺运输流程,避免重复和多余建设。这体现了项目规划的计划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具体到用地控制上,《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及国土资源部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各类设计规范、文件,对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都有较详细的要求,如钢铁企业的吨钢占地、建筑系数、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国家相关部门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后对项目建设从宏观层面上提出的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只有在项目规划和选址阶段选择适当的厂址和布局,选择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达到指标的控制要求。如笔者在“安徽某钢铁厂的炼铁区规划”工程中,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了三座1280m³高炉,其总占地面积仅为12万m²,平均占地面积为4万m²/高炉,在国内大中型高炉的用地指标中名列前茅,控制较好,节省了大量土地。而且该工程规范合理,工艺和运输顺畅,功能分区明确,前后期工程衔接顺利,建设方很满意。

其次,应做好企业内外物流设计。

钢铁企业等大型企业是物流量巨大的企业,年产三百万吨钢以上的钢铁联合企业,每生产1t钢,会形成多达10t以上的企业内外物流量。[4]因物流运输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有载体,如道路、铁路、通廊等物流设施。一个企业的物流设施往往占用其总用地面积的1/4~1/3,故做好企业内外物流设计、合理配置物流设施,可以从物流和生产系统衔接上减少企业占地面积。现代钢铁企业中提倡的零库存、虚拟仓库,物流工具标准化、大型化,物流系统信息化等方法技术,都是从物流技术和载体上利用新思路、新技术,以求生产先进合理和减少工程用地面积。我国很多大型老钢铁企业,吨钢占地面积均大幅超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同规模企业的占地面积甚至成倍相差。很重要的原因是物流布局和技术的影响。因此,做好物流设计对减少企业占地面积和成本费用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钢铁企业节能工作计划篇(11)

1、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问题

2003年以来的投资规制政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规模为标准,强调所谓规模收益,禁止小规模设备的投资,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这些学者及政策部门对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合意性的判断,是建立在与发达国家简单比较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的。鹤田俊正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一书中指出:与别国比较企业规模的大小,完全没有什么经济学意义;企业规模,应该在社会分工广泛发展的过程中,适应市场的性质而确定;忽视市场的特殊性而一味追求扩大企业规模,反而有可能出现大规模企业缺乏经济效益的情况。

我国钢铁企业这些年来成功开发并使用了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一些中小企业采用这些先进适用技术后焕然一新,许多生产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中小高炉技术也特别适合我国自有铁矿低品位、杂质含量高的特点。对小规模设备投资的禁止与强行淘汰小规模设备所形成的产能,会阻碍中小型钢铁企业进一步寻找先进适用技术,而这些技术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效率。

我国以打造大钢铁企业为目标的钢铁工业产业组织政策,其依据是认为钢铁工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性,打造大规模企业可以充分享有规模经济收益,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问题是,对中国钢铁企业的相对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实证研究证明这一推断并不成立。因而,不论从提高钢铁工业企业效率、产业运行效率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角度考虑,市场竞争政策都要远远优于产业规制政策。

大冶市的民营冶金钢铁企业应看到自身的市场优势,在政策缝隙中寻求发展机遇,在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率方面找到平衡点,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综合竞争力。

2、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以市场准入、项目和供地审批、贷款的行政核准、目录指导、强制性清理等手段,作为防治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主要投资规制政策。这一政策基本遵循“预测、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措施”的固有模式,即政策制定者对市场需求规模、产品需求结构及其变化的判断和预测,并根据预测制定相应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对投资规模、投资流向和投资步调进行管制和调控。实证研究表明,现行政策对钢铁工业市场及其变化的判断和预测,与实际市场运行一直存在较大偏差。对市场需求结构变动与市场规模迅速增长的估计不足,造成我国政策制定者对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严格限制政策的长期超调,使得这一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阻碍了钢铁企业投资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的正常进行,也阻碍了钢铁产品结构的迅速调整与技术装备的及时更新,并引起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冷”和“过热”之间剧烈波动。

基于以上分析,大冶市的民营冶金钢铁企业要时刻关注钢铁市场价格动态,厘清“价格效益投资产能产量价格”的市场逻辑关系,正确理解有关产能过剩的宏观报道,尊重市场规律,严格把握产销平衡点,避免产销脱节,努力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3、市场信息失真与预测问题

从制定实施模式看,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具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政策制定者对市场需求规模、产品需求结构及其变化进行判断和预测,并根据预测制定具体的整体投资计划和实施措施,对投资规模、投资流向和投资步调进行管制和调控。本质上讲,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是对市场供给的计划管理,不过在手段上已经从计划经济时的直接行政指令转变为行政规制。

一些研究表明,相关政策部门对家电、电力、纺织、汽车等行业的种种预测与实际市场运行存在很大偏差。与反垄断规制政策制定者相比,中国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需要获取数量更多的市场细节知识,面临更为复杂和困难的信息与知识问题:一是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进行准确市场预测必须获取大量关于市场供需的细节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市场过程的展开而逐渐显示和暴露出来;二是由于市场的细节知识,是主观的、默示的和与特定时空有关的知识,是无法进行汇总的知识,投资规制政策制定部门无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统计并据此进行正确的经济计算和预测。正因为如此,钢铁工业投资规制政策制定者对钢铁工业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测就比较困难。不能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据此制定的计划与政策可能会出现系统性偏差,不但不能促使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向均衡趋势的回归,反而可能会加大对均衡趋势的偏离。

大冶民营冶金钢铁企业应建立更适合自己的信息搜集处理中心,成立企业经济管理战略部门,配备专业人士研究钢铁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取向、市场动态,避免信息失误带来的决策风险。

二、国家钢铁产业政策背后的市场启示

大冶钢铁工业作为中国市场经济中一份子,必须置身于中国钢铁产业调整的大环境中。透视近几年钢铁产业投资规制政策中的预测偏差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确立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由此树立信心。面对当前严峻的产业发展形势,大冶钢铁行业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按照“做大、技改、淘汰”的思想,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技术水平,做大规模,成为“十二五”期间大冶市推进钢铁冶金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日益趋紧的产业政策将使大冶钢铁企业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政商各界人士既需认真执行钢铁产业政策,又需学会公共关系中的“柔道”;既要眼观国内市场动静,又要耳闻国际市场走势,从搞技改、抓质量、降成本、多品种、多渠道等方面入手,快速满足市场需求。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危机,企业犹如面对移动的目标进行射击,企业这只“看不见的手”比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先天具有瞄准市场射击的比较优势。如新冶特钢和华鑫实业的管理者所言:不是不知道怎么去瞄准,而是不让我们去瞄准。因此,政府应多给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三、大冶市钢铁、有色工业的前景展望

钢铁产业是大冶市的优势和支柱产业,虽然钢铁业面临着国内外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但总体形势仍较为乐观。从国际市场上看,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会加快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国际钢铁协会预测,2000—2010年是钢铁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从国内市场看,我国正在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计划,处于工业化建设的高峰期和城镇化建设的增长期,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规模高速扩张,作为提供建筑、工业用原材料的钢铁行业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未来我国钢铁的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抓住宏观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科教优势以及龙头企业优势,大冶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将发展为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接续替代产业。

1、政策优势

有一系列扶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利好政策,有湖北省支持“具有能源、资源、环境、市场等条件的优势地区发展深加工,优化产业布局”、“培育黄石240万吨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有湖北省拟将大冶发展成大型铸锻件加工中心的产业政策导向,同时利用好《钢铁产业政策》第十七条有关“专业铸铁管厂的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机械铸造和生产高合金钢产品的20吨及以下电炉不在淘汰关闭之列”的政策规定,重点发展特钢模具和机械铸造等产业。

2、区位优势

黄石大冶处于京广线、京九线两条铁路大动脉和大广、沪蓉、京珠、杭瑞四条全国性高速公路大动脉交汇地带,以4小时左右车程为半径,黄石大冶可辐射中部6省、近4亿人口的市场范围,以12小时车程为半径,可辐射到全国20个省市、近10亿人口的市场范围。大冶位居武汉1小时经济圈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其物流业较发达,商务成本低,生产要素资源充裕,有利于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3、资源优势

铁、铜矿石是大冶的重要资源,自有资源的存量是大冶发展钢铁、有色金属产业的比较优势。

4、产业优势

冶金工业是大冶市的传统特色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已发展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华鑫实业是湖北省第二大螺纹钢生产基地;航宇鑫宝管业的球墨铸管在国内有较高市场份额;宏泰、晨茂等公司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铝型材加工产能位居湖北省前列。这些龙头企业所形成的产业优势明显,不仅有利于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产业体系,而且有利于促进钢铁深加工、机械铸造、模具加工与设计、铝材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市场优势

当前,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钢铁企业而言,这些都是巨大的市场商机。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政策要求,武钢将会把重点放在广西防城港的钢铁基地建设上,按照广东“双转移”的新政模式,结合产业政策规定: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重组和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和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不难预见,武钢的部分产业将会逐渐迁移武汉火车站的“黄金地带”,其部分产业的转移地、容纳地应首选武鄂黄冶金工业走廊。由此可见,大冶有承接武钢相关产业转移的先天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