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5 04:19:27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1)

当代大学生经常被学习、情感和社会问题困扰,不能解脱。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非常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通,提供解决的办法。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谈心的过程中,要实现把握和引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落差,运用科学的技巧性办法与学生谈心,指引学生更好地成长。辅导员要精心设计谈心的整体框架和方式方法,全面把握问题,注重解决问题,以期收获积极的效果。

一、确定谈心主题,明确谈心内容

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谈心时,必须要使学生产生倾诉的愿望,打开学生的对话状态。辅导员要事先根据谈心的主题确定基本的谈心提纲,并针对谈心对象已发生、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测和应对。怎样谈,谈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紧密围绕谈心的主题去设计内容,保证谈心的可控制性和整体性,防止中途跑题。比如某系有一名学生在全院歌手大赛的复赛中,出言不逊,公然扰乱会场,我及时了解了该生的情况后,当即便确定了谈话的主题和内容,通过一番心理疏导,打开了这名学生的心结,使事件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做好谈心准备,制定谈心方案

谈心是心和心的交流,谈话前要确定在哪里谈心,怎样谈,如何循序渐进地谈,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最终目的,制定疏导问题的方案,提升谈心效果。

辅导员要选好谈心的地点。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涉及隐私的话题要到僻静无人的场所进行。同时,选择轻松的话题开头,创造和谐的谈心氛围,使用委婉的谈话言语,从学生的自尊心、脾气特点和谈话的主题等角度,制定合适的师生交流方案。比如辅导员可采取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放下戒心自我思考,主动抒发自己的想法。辅导员也可创造紧张的对话氛围,直奔主题,分析问题的危害性,同时“摆事实、讲道理”,一举让学生犹如当头棒喝,从而幡然醒悟。有一次笔者检查学生宿舍时,某宿舍两名学生对我极不礼貌,我及时与该生所属系部取得联系,当学生态度有所转变时,我抓住时机,及时和违规学生进行了语重心长的谈心,不仅解除了学生对我的误解,还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辅导员要对谈话的内容进行必要预先设定,掌控谈话的尺度,保证谈话的流畅性,提高谈话成效。要重视前期的方案策划,采用开门见山、声东击西等科学方法,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或道理,快速达到谈心效果。

三、做好角色转换,控制谈心过程

辅导员要重视谈心过程中的独白、静听和互话过程,针对谈心对象的不同将自己“饰演”成不同的角色,对谈心内容、风格、方式进行多样化变换。在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也要做一名好听众,从聆听中“看到”学生的心理世界,发现问题的成因,提高谈心的有效性。

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运用真诚的语言,并通过眼神、手势等副语言来辅助谈话。此外,还应坚持师生平等的原则,态度柔和,语气委婉,语调亲切自然,感情真诚,语言有分寸,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尊重其价值观,包容学生特定时期客观存在的逆反心理,努力达到情感的共鸣,激发有效的回应,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有效的帮助。

四、总结谈心过程,促进效果提升

在谈心结束以后,教师要认真总结谈心的过程,认真思考,从发现学生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自己谈心的每一步,都要及时整理和总结,不断完善谈话工作的实施方案,不断优化谈心路径和效果,积累有效谈心的成功经验。比如在谈心中培养积极的洞察能力、准确的分析能力和高效的解决能力等是保证与学生谈心高成功率的一剂良药。

同时,辅导员应重视知识储备,积累交流技巧,抓住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新特征,不断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重视理论和生活案例相结合,运用富有新鲜活力和生命力的语言,促进谈心实践效果的升华。

五、采用网络对话,提高谈心效率

随着网络的广泛发展和流行,新时期辅导员还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网络交流模式,不断提升谈心工作的先进性、人性化和效率。利用网络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去开展谈心工作,一方面能够使辅导员快速走进学生的世界,打开学生的心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不必像面对面那么拘谨和紧张,容易释放真实情感,更方便辅导员快速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总之,辅导员要实现成功的师生对话,就必须付出努力,精心构思谈心的方案,重视谈心的角色变化,科学把握谈心的技巧,适时总结谈心的经验,探索网络谈心的新路径,以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积极高效地开展谈心工作,既要讲原则又要讲方法,既强调“以情动人”,又讲究“以理服人”,才能做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合格教育者。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137-01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一、导师制的现状

1.导师制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实施方法

我校学生科组织专班将全校学生分配给150名导师,每位导师10名以内的学生结成对子。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和学生加以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导师有意思的将心理健康的若干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其中,利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取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并负责监督其实施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保证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1)导师要在确立受导关系的一周内熟悉受导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生品德、学业水平、身体素质、家庭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现状,并填写好《学生成长记录》中的学生基本情况;(2)一周内与受导学生进行第一次谈话,按导师工作原则确立受导关系,并做好受导记录;(3)确立受导关系后每周导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本周的成长情况,解决受导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有必要可以做谈话记录;(4)每次月考或期中考试后,导师必须与受导学生谈心,总结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变化等内容填写受导记录;(5)每学期在学期末,导师要写出自己的工作总结,反思与总结导师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2.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师生之间选择的针对性不够突出。有的学生文化成绩不够好,却给了专业教师受导。有的老师可能业务能力突出但不善于做思想工作,对以谈话形式进行的导师制工作就感觉不能得心应手。

(2)教师对导师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应付检查,往往是集中找学生谈一谈话,走一下过场,或者检查前将《学生成长记录》匆忙的填一填。《学生成长记录》要求有谈话内容和学生感受,学生为了配合老师也只能根据老师记录的谈话内容编造出一些感受,这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将学生牵扯到造假活动中,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3)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被要求选导师,被要求分配给某一位导师,被导师找谈话,学生出现问题并不能主动的找导师沟通,这样导师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导师制的收获

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实施半年来,通过导师们的辛勤工作,使我校的教书育人的面貌焕然一新:

1.教师的教育观有了极大的转变,提升了教师的工作作风、责任意识,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2.德育形式更加丰富,德育方法在不断更新,导师主动优化教育方式,让90%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接受教育。

3.师生情感更加融洽,亲情化教育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以朋友般的帮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4.家校沟通更频繁,学校育人氛围明显加强,每月一次的电话问询、一学期一次的家访、贺年片的祝福,都赢得了家长们的好评。

三、对导师制的建议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3)

作为高校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和直接实现者。随着现代媒体工具的广泛应用,教育手段也日愈先进化和现代化。但是,学生谈话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抓手,为高校辅导员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大量思想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因此,学生谈心工作的质量仍然直接关系着“主导学生成长方向,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学生谈话工作情况的现状却是谈话次数与所达成效不成正比。例如,某些高校中辅导员每周与个别学生谈话达十余次,谈话记录达1~2万字,但辅导员自身仍苦于工作付出成效甚微。针对该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自身的包容心不够,谈话技巧缺乏,谈话立场有偏差。如此开展的谈话工作说教意味浓,掺杂了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这样的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实际充当的是学生成长路线与结果的指挥者,而非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促进者。其次,从学生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的大转型时期,开放的大环境造就了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如若高校辅导员仍然秉持着让学生接受教育的指导方针来进行与学生的谈话工作,学生往往体会到的是不可反驳的说教和不容怀疑的权威,远远不能满足其对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渴求,这将直接催化学生以或沉默、或转移话题、或避重就轻等方式阻抗谈话工作的进行。

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随时展而难度日增的今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辅导员谈心工作的实效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针对目前学生谈话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心理咨询的方法技巧,引入心理咨询的谈话模式,对于促进谈心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心理咨询谈话模式在辅导员谈心工作开展中的具体运用

在心理咨询的谈话模式中,谈话者的角色定位、态度和基本技巧等方面都与传统学生谈心模式存在很大差异。这要求高校辅导员改变自身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参照心理咨询的工作原则与要求,体悟其精髓并迁移运用到学生谈话工作中,促进学生谈心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提升学生谈心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其一,辅导员应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坚守者,积极地创设学生谈话的良好情境,进而让平等的谈话关系真正落于实处。首先,“以人为本”意味着教师的“人性”回归。辅导员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然后才是一个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了树立威严而刻意表现出冷漠和权威的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这种不真实会成为隔阂教师和学生的无形高墙,让学生在谈话开始就心怀忐忑。所以,辅导员褪去职业的外包装,提升自己的亲和力,以一个真诚的、真实的人存在,让学生获得可信任感,才能渐渐地在谈话中敞开心扉。另外,“以人为本”意味着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谈话这项工作不能采用单一的模式或固定的套路,而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对于学生个性的关心和重视,因人而异地开展。这样才会让学生获得被重视感,才能支撑着整个学生谈话的进程一步步地深入下去。

其二,辅导员要作为学生谈话的促进者,在谈话过程中用尊重真诚的态度来面对学生,要饱含热情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要能积极关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建立起与学生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与客观现实相协调的谈话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能理解自身,从而愿意敞开心扉深入交流。倾听是沟通的基础,积极关注是交流的桥梁。全身心地投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专注地去挖掘学生的真实面和积极面,并尝试着采用发展模式来推进谈话的深入,在平等的谈话关系前提下,密切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将谈话的重心成功地转移到鼓励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探索,自我解决、自我教育上来。结合学生的思想成长规律看,其自身才是意义和价值的积极建构者,其主观因素对外在语言信息的解释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使得学生谈话工作的作用不仅仅只能局限于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

其三,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在建立了良好谈话关系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面质和共情技巧。心理学家Rogers对共情的解释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觉察到当事人蕴含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因此,辅导员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参照系出发,才能真正地体会学生的情感,也才能让学生有被理解感,从而愿意像朋友一样深入交流。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的言语或者非言语表情中发现学生自身出现矛盾时,可考虑使用面质技术。所谓面质,即医生在提供咨询的过程中指出患者自身的矛盾。因为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和成长引路人,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直面自身的矛盾,找出问题所在,更要让学生领悟这一技能的真义,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遇到类似情况能够独力面对、自我面质,从而实现自身成长。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4)

二、破解策略

1.内容形式上的多元改革

模板之一:话题式的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主题聚焦课改。

话题角度:谈人物。教师可以谈本年度身边对自己有影响的重要他人或是谈自己;可以谈人物的先进事迹或擅长的技能;谈如何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等“具体成因”。话题是“优秀课改教师是怎样炼成的?”讲故事:教师可以讲本年度自己的课改故事,也可以讲别人的课改故事,要鲜活生动,有启发性,最后能回归到高效课堂这个教育主题上来。话题是“我或同事、教研组的课改故事”;叙事件:教师可以把本年度自己经历或是看到过的课改小事件完整地描述出来,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话题是“触及我灵魂或影响最大的课改事件”;摆现象:教师可以就本年度日常学校工作或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来展开,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话题是“我为学校(班学科)课改、管理、发展献良策”;找细节:教师可以就本年度课改带来教师或学生的言行举止、服饰、心态等细节利弊展开谈话,讲述自己的看法,不求宏观深入,重在启发。话题是“课改改变了什么?课改又带来了什么?课改需要关注哪些新问题?”;话发展:教师可以从展望未来的角度谈自己对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新教室、新课堂、新文化的看法,也可以谈自己心目中的第三代课改。话题是“明天课改我描绘、第三代课改路径探寻”。

模板之二:系统总结式的工作总结―――课改学校教师成长历程与教育教学质量运行分析。

内容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学习、运用,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小组文化巡展、小组及个人评价,新课型研究、流程创新、核心环节的突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具的研发、使用等)。本学期最自豪的几件事(自己有成就感、愉悦感、幸福感的事情);班级管理新举措(班级管理台账、班级部委制改革、班级循环日记、班级形象大使评选、班级节日;小天使行动、满足心愿行动、光盘行动、推普行动;阅读绿色快车、主题阅读学习馆;社会信息交流课、集体生日Party课、游学课,成长档案、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训、落实;主题体验式德育活动、班级反思角设立,家长会创新等);对同事的帮助(自己帮助同事的事);身边最美的风景(观美、寻美、学美、颂美,美就在我的身边。学校没有发现自己发现、观察到的让你感动的平凡教师的平凡事迹,或同事真诚帮助你、让你感动的事);本学期的获奖情况(参加高效课堂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情况;参加学历进修、计算机考级情况;参加专题讲座或举办专题讲座情况;参与校本教研及课题研究情况,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或研究性学习开设情况,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日记,、论著情况;设计的优质课教案、优秀课件;辅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与课改精神吻合的有代表性的优秀命题试卷;能显示自己教学成果的学生作品;学生、教师本人、教研组、学校、家长等对自己此项工作的评价等);需要提升的地方与自我评价(自己给自己优缺点、成绩与问题进行自我评估与诊断,并提出下学期改进的策略)。

模板之三:故事式的工作总结―――用故事典藏智慧人生(用故事典藏我的2013)。

创意意图:人生就是一个个故事的大串联。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教育就是在做故事;教育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鲜活而动人的故事才耐人寻味,魅力无穷。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退一步讲,你可以没有故事,但你不能没有故事感。对一个没有故事感的教师,难以想象其教学会有艺术性,也很难理解学生们会喜欢老师,喜欢上他的课。一个个发生在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往往浸润着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教师的灵性和智慧。因此,我主张每一学期教师至少要典藏一次发生在自己教育国度里的故事。请用心演绎好你的教育故事吧,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小故事里有大人生。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5)

开展大讨论是学习贯彻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吉林视察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关于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和在全国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组织部门更要准确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逐条分解总书记提出的任务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按照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深入开展“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活动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6)

[作者简介]黄广谋(1965-),男,壮族,广西来宾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辅导员班主任项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应对能力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lsz018)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88-0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所以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班级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辅导员,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识,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我们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对违纪学生个别谈话是辅导员与违纪学生一对一、面对面交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如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这是高校辅导员一直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一、谈话要有目的性,注意谈话方式

为了保证谈话的效果,与学生谈话前必须先设计好谈话目标。围绕学生违纪的主要问题,有目的地发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谈话目标在整个谈话过程起着调节和引导作用。举例来说,在处理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其全过程,了解学生作弊中各自的心理动机,只有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犯错误的过程及心理思想特点,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才能有的放矢,击中其要害,使学生从内心和思想上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教育。

对违纪学生谈话,方式也非常重要。辅导员对违纪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目的是要及时解决问题,因此,谈话宜早不宜迟。但是,遇到学生违纪事件时,辅导员自己首先要保持冷静,切不可操之过急,不加思考地批评指责。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学生违纪的不同性质、违纪的严重程度和违纪学生的不同性格,采取灵活多变、与之相适应的谈话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谈话效果。以下两种情形尤其要冷静处理,以便给学生留有反思审视、自省自悟的空间。一是违纪情况不明,原因不清楚,需要进一步调查;二是学生情绪不稳定,时机不成熟。如果一遇到学生违纪,不分是非曲直地把学生狠批一顿,只会造成老师与学生对立,不利于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不管学生违纪是故意违纪还是偶然犯错,作为辅导员都应该先把事实真相查清楚,之后再进行耐心教育。对属于偶犯的,作为辅导员应心存宽容,警醒学生下不为例。对于故意违纪的,则要耐心开导,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改正。如对性格外向、拿得起放得下的学生,可以直接指出其存在问题;对“吃软不吃硬”或性格内向、倔强的学生,要心平气和地与之谈话,尽量避免发生顶撞;对“吃硬不吃软”或行为轻率的学生,则不能过于迁就,批评要相对严厉,但切不可辱骂或讽刺挖苦。总之,个别谈话如果方法把握得当,可使问题迎刃而解,让学生口服心服,否则就事与愿违。

二、谈话要主动诚恳,以情感人

做好辅导员工作,关键是与学生沟通,辅导员要做好这点,就应主动与学生谈心。通过与学生谈心,全面、详细地掌握每位学生的情趣爱好、性格特长、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等,从中了解其所在群体的基本情况,利于及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把问题处理解决于萌芽状态,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

辅导员个别谈话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过程,谈话只有真正做到以诚相待,以情感人,才能达到老师谈话既入耳又动心的效果。如果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学生,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起学生的反感,促使其向对立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在个别谈话中,要进一步提高谈话艺术。在谈话时要注重阐明道理,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念明辨是非;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因势利导,不能强迫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同时,辅导员在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要施以爱心,动之以情。有些心理脆弱的学生,被老师批评后感到更自卑,会认为老师讨厌他,自己不为人所喜欢,往往会因此自暴自弃。所以辅导员要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用爱的情感去开启他们的心扉,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能使自己有耐心、有机智地对待学生。真正实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某些个性要强的学生,讲道理不听,强硬压他也不怕,可就服软于辅导员的绵绵感化。可见,辅导员在谈话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重要意义,可使谈话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表示辅导员对谈话的主动、诚恳,在和学生个别谈话时,辅导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肢体语言,如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充满赞许的手势等来表达自己的关怀和情感。在实际谈话过程中,积极良好的肢体语言,能够对谈话效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有时甚至还能发挥主导作用。相反,不好的肢体语言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谈话难以开展,更不用说取得好的谈话效果。例如,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时,态度不认真,随随便便,边吃东西边谈话,边做自己的事边听学生讲话,显示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些肢体语言会给学生这样的影响,认为辅导员对谈话不重视、态度不诚恳、不重视自己等,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愿意继续进行谈话。因此,谈话时,辅导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真正尊重学生。在谈话过程中,要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谈话,要对学生谈话的内容,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展现出真诚、平易近人的态度。只有这样,谈话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善于把握谈话时机和场合

“瓜熟蒂自落”“水到渠自成”,万物的发展总有其自身的规律。辅导员与学生谈话也一样,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握好谈话的时机。辅导员与违纪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一定要精心选择最佳的时机。如果谈得过早,会因为时机不成熟,形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如果谈得过晚,则事态已扩大,悔之晚矣。因此,在时间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情绪表现而定。一般来说,在学生刚犯错误之后不宜立即进行谈话,因为此时辅导员和学生双方的情绪都还没有稳定,在谈话过程中情绪控制不好,容易出现激动发火、顶撞拌嘴的情况。选择在违纪行为发生一段时间后进行谈话,这时双方情绪相对稳定,特别是犯错学生在经过自我反思后,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所认识,这时候进行谈话,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谈话地点、场合的选择对个别谈话也十分重要。辅导员与违纪学生谈话的地点、场合要精心选择,应尽量避免在人多或学生感觉不适的场合。有的辅导员喜欢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在众多教师的注视下进行谈话;有的辅导员喜欢在早读或晚自习时把学生叫到教室门口谈话。这样的场合都不利于师生间推心置腹地谈话,谈话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违纪事件的性质等具体情况选定谈话地点。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宜选择相对外人较少、比较安静的地点,以免谈话时引起学生的不安,或造成不良影响。

四、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讲究谈话技巧

辅导员在个别谈话时,首先要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及存在问题做出中肯的分析。

首先,要把握好谈话的尺度。做到谈话有分寸,把握有度,既不夸大事实,歪曲事实,也不避重就轻,遮掩矛盾。谈话要观点鲜明,合乎逻辑,对事实作论断或下结论时,要实事求是,理由充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武断臆测。辅导员找学生谈话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使学生更好地进步、成长与成才。所以,进行个别谈话时,应把着眼点放在教育的过程上,而不应放在阶段目标或个别环节上。辅导员应尽己所能帮助犯错的学生找到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和措施。

其次,要注意谈话的语言技巧。与学生谈话时语言要得体,语气、声调和节奏都要控制好。谈话的语气应尽量做到和缓委婉、抑扬顿挫、有感染力。和缓、委婉的语气,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切信任感,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也可以避免矛盾激化,有利于师生双方沟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谈话氛围。谈话的节奏也要把握好,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则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太慢则缺乏生气和感染力,两者都会影响谈话效果。

最后,要注重谈话的针对性。辅导员要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状况,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查找到出现问题和犯错的根源,再采取相应的语言技巧,或严厉或委婉,或深入或发散,或诱导或抨击,或表扬或批评。总之,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的语言调节与控制上,达到循循善诱的谈话效果。

五、谈话后及时跟踪,巩固谈话成果

个别谈话中,学生接受了辅导员的语言信息后,会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他们的反应一般通过其言语、面部表情、情绪或动作表现出来。辅导员要留心观察,在相同现象中要善于发现不同的内在原因。如果是团伙性违纪,要注意通过谈话找出团伙的所有成员,分清谁是“主”,谁是“次”,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批评教育,各个击破。

辅导员谈话后,对学生一般都会有所触动,部分学生可以把辅导员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改正缺点,积极进取。也有的学生把辅导员的话不当一回事,如风过耳边,水过鸭背,照样我行我素;还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抗拒心理,不但不好好进行自我反省,反而变本加厉,破罐破摔。对于第一种情况,辅导员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后两种情形,辅导员就要根据情况,与之再次谈话,同时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增强工作的力度。

可见,要巩固谈话成果,就必须在谈话结束之后及时整理相关材料,观察学生的表现。辅导员整理好与学生谈话的记录以及学生谈话后各方面的表现,不仅可以做到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作为学生思想变化的档案,为后续的谈话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老师还可利用这些档案信息,在谈话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谈话的方法和技巧,对谈话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法。其实,对谈话对象及时进行跟踪、观察,也是谈话工作的组成部分。因为,通过跟踪观察,可以检查到谈话对学生产生的效果,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实现谈话的预期效果。

谈话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并不是万能的,辅导员的一两次谈话,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但如果我们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好了有效时机,能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喻厚勤.个别谈话要在求“真”上下功夫[J].政工导刊,2007(6).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1

无论是学生的思想矛盾、学习困难、生活挫折、群体人际关系问题;无论是积极或消极、热情或冷淡、进步与障碍,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都必须来理顺、协调、沟通。而这种协调和沟通的本身离不开谈话――这是辅导员工作的起点,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谈话效果呢?我想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不断的学习和积累

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哲理、形象的比喻,准确的表达,不仅给人以惊喜,更能启迪人的思想,催人奋发。试想,辅导员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话时,妙语连珠侃侃而谈,给学生个别谈心时,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这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充分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这样的老师必然令学生刮目相看,肃然起敬。辅导员倘若知识贫乏、认识肤浅、语言表达能力又差,在给学生谈话时,没有话讲,也讲不出,就必然会遭到学生的反感和轻视,当然也就影响了老师的谈话效果。由此看来,要想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就必须是“能说会道”。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辅导员一定要多读、多看、多写、多记、多积累、多思考、多练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做好谈话的准备工作

辅导员找学生谈话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中朋友间的聊天,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要想使这种谈话收到最佳的预期效果,辅导员就要做好谈话的充分准备。在找学生谈话之前,辅导员要搞清楚:这位学生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爱好特长,近期思想动态如何,成绩居于什么水平,比以前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我这次谈话是针对什么事情,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如果在谈话之前,对学生作了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并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考虑好适当的语言表达,这样就能尽快地切入正题,进入状态,使学生愿意听,渴望听。

三、创设宽容、自由、平等的谈话环境

宽容是承认他人主体性存在的一种深层次的主体性的品质。它并非囿于一家之言,而是激励他人去追求真理,是一种自尊、自信、貌似柔弱实则强大的超然表现。辅导员在和学生谈话时,应该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观点和验证自己想法的自由,这就有了适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环境。在宽容、平等的环境中,辅导员通过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承担“教”的责任,以引起与学生在情感、意识和人格力量上的沟通和共鸣,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辅导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真切地感受到师生之间平等、信任、合作、宽容的关系,感受到自身价值被肯定而焕发出巨大的积极进取的活力与精神。从而实现“由外部意志到内省命令的转化”。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让学生有陈述表白的机会

在谈话这种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起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在谈话过程中表现为主动性。首先是主动找学生谈话,其次是主动引导学生。但在谈话过程中,仍要注意给学生陈述表白的机会,学生能畅所欲言,表达其内心思想,有利于辅导员加深对学生的实质性了解,有利于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学生陈述其思想观点时,辅导员即使认为其中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也不要粗鲁地打断(我们大多数人常犯的一种错误),而是在学生讲完以后再认真细致地加以分析。有的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本来就不适应多和别人交往,和辅导员在一起,更感到拘谨,甚至满脸通红,不说一句话,只是机械地说“是”或“对”,这时辅导员尤其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从肯定和赞美入手,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五、在谈话的过程中注意细心观察

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其实是辅导员为使正确的影响和要求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而与学生进行的语言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通过语言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发生作用,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由此看来,在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活动,才可以选择恰当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沟通,才会收到良好的谈话效果。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总是会通过他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言谈举止表露出来,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心观察。比如,当一个学生脸上显现出激动的神情,目光集中在老师脸上时(那怕是一扫而过),就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老师刚才那句话像鼓点一样敲到了学生的心坎上,老师已接近了学生的内心。如果学生表情冷漠、目光游离,也就说明学生听不进老师的谈话,老师在做无用功。老师就应该换一种方式,寻找另外的切入点。

六、注意语言方式的选择

在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过程中,语言方式的选择也很重要。在语言方式上,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谈话要亲切自然,提倡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那种大声呵斥,狂风暴雨式的谈话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谈话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谈话时多采用提问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换位思考。比如,个别学生抱怨说他们自己出电费,学校为什么不让用“热得快”。我就问学生,如果学校允许学生使用“热得快”,学校有近八千学生,每天会有多少学生使用,学生回答可能都会使用。我再问,这样的话,出事故的概率有多高,学生“啊”了一声。接下来,我又问,如果死了一个学生对学校的损失是多少,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又是多少,你若是校领导你会怎么做。谈话到此,学生真诚地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您放心吧!

总之,老师给学生谈话,是一门技巧性的工作,是门艺术,是辅导员工作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做得好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否则是事倍功半。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8)

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育人的主要“法宝”之一,但我们最大的困惑是要经常面对失败。在工作中,总会碰到一些学生,任你苦口婆心, 他就是听不进去,或是左盼右顾,心不在焉;或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涛声依旧”;或是直接顶撞,挑战你的忍耐极限。学校教育承载了无数家庭的期待与梦想,是一项不能接受失败的事业。如何减少谈话教育的失败次数,提高与学生谈话效率,是每位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原因分析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班主任是主导,谈话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都是由班主任决定的,而最后的谈话效果恰恰主要取决于以上四个要素。显然,与学生谈话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应该归咎于班主任。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进行自我剖析,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作为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谈话和交流,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专业技能,需要相应的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咨询技巧作指导。而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骨干课程中真正开设了相关内容的可谓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教师关于如何担任班主任,如何与学生高效谈话,只能是在工作当中自己摸索。虽然,在一些学校也有相应的教师岗前培训和“老帮青”的零星辅导,一般是个人经验介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难以保证,往往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2.实践经验积累不够。班主任工作还未走向专业化,事实上相当于教师工作的“副业”。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担任完职称评定所要求的班主任年限后,就很少再担任班主任工作。因此,真正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的大部分教师都是相关经验在5年以内的,实践经验积累不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班主任所面临的问题更是繁杂多变,倘若无论是问题还是情境,经常是班主任的第一次遭遇,即使应变能力再强的教师也很难做到每次谈话都能随机应变,更不用说游刃有余了。

3.情绪调控能力不强。班主任工作十分繁重,且付出与收获并不相称。年过40且仍然留在班主任岗位上的教师甚是稀少。因此,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往往以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最大的优势是激情澎湃、精力充沛,对工作绩效有较高的自我期许,急切渴望成功,而这往往又是青年教师的弱点。一旦碰到屡教不改或是出言不逊的学生,强烈的挫败感极有可能将澎湃的激情瞬间转化为愤怒的“火山喷发”。发怒是与学生谈话的大忌,且妨碍了师生进一步的交流。

4.谈话前准备不充分。俗话说得好,“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也可以使人跳”。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谈话时机、不同的谈话场合、不同的谈话对象、不同的谈话口气或是不同的谈话情绪,产生的效果都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格的制度管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往往体现较大的随意性,临场发挥,自然难以保证效率。

制订与实施行动方案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9)

21 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还是当前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主任能否能够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意义包括:第一,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帮助。第二,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引导者,提供“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辅导,以便尽早发现学生心理的异常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意义如此重要,但是这项工作在我国却起步较晚,针对中国学生的特定情况,无论在理论的指导、体系的完善、实验的成果上都处于摸索阶段,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指导,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当前,必须加快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让班主任尽快学会掌握学生的心理品质,提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维持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环境。

2 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2.1学习压力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家长教师都特别重视学习成绩,因此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压力增加。

2.2以自我为中心。小学生是家里的宠儿,往往以自己为中心,稍有不满就发脾气。

2.3自制能力较弱。小学生经常做事情虎头蛇尾,甚至半途而废。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转变,学生的成绩很难得到提升,对于生活中的困难也会容易受到挫折。

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

3.1整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针对班集体,进行整体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具体做法:

3.1.1班主任要主动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

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来维护小学生心理的平衡。课程的内容可以借鉴地方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也可以针对班集体的表现情况,自己设置相关的课程内容。课程时间可以与学校设立的课时同步,也可以利用班委会等活动随机安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立多方面的情感体验活动。例如:班主任观察到班级内有一部分同学总是很胆怯,不愿意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家里来客人也不愿意主动打招呼。针对这种心理,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写出班级里最勇敢的人,至少写出五个。”“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请你仔细的总结一下,想一想,要如何向他们学习?”学生总结了勇敢的特点之后,教师请同学们模拟情境,家里来了客人,自己有礼貌地接待。最后,集体总结克服胆怯的心理要做到:多与同学接触,向勇敢的同学学习,敢于表现自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绝不放过。

3.1.2班主任要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让同学们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例如:班主任发现班级内很多同学抵制不了诱惑,沉迷游戏,学习成绩下降,缺乏意志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组织了集体活动“总结学习方法,抵制诱惑”,课堂以沙龙的形式进行谈话,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每个小组总结出一种。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作业没写完,同学叫你去溜旱冰,这时的你应该怎么做呢?除此之外,开展演讲比赛、集体体育竞赛活动等都是可行的,对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至关重要。

3.2个案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进行整体教育之外,还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内容要能够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学会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可以缩短空间上、情感上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例如:班级里的小明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什么事情都是其他人不好,因此在班集体内没有朋友,又四处惹事,同学们都讨厌他,小明自己也日渐消极,同时也就更容易与其他人产生冲突。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后与小明进行了谈话。首先,教师出示了一份问卷调查的选择题目,让小明做出了选择,最后教师深入地说明了中国人对于优秀人才的要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让小明明白要真诚地对待同学,多为别人着想,才能获得大家的喜爱。谈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教师和儿童谈话时不能使用同一模式。有的儿童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这类孩子谈话就得慢言细语,以柔克刚。有些儿童自尊心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这类儿童谈话就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他们的优点说起。其次,教师要结合家庭教育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要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开展家访活动,鼓励家长转变观念,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

综上所述,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秉承平等对待、民主辅导、共同进步的原则,让小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温暖,积极面对生活学习当中的困难,尽早成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 2010(06) .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78-02

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志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为了实现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重要依靠的是学生工作者谈心工作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机制,例如说服机制、激励机制、调节机制、沟通机制和管理机制融入谈心工作中,从而达到培养人和造就人的目的。

一、谈心艺术的理论基础

高校辅导员谈心艺术的理论源自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在实践的基础上,要用世界普遍联系规律、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来具体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往复以至无穷的方法来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为实现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创造条件。辅导员的谈心工作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发现并解决不同的问题,在谈心实践基础上,把握普遍规律,并应用于具体实际,从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外,辅导员还要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意识,丰富自身的业余爱好,才能更好地发挥谈心工作的实效[1]。

二、谈心艺术的本质和作用

(一)谈心艺术的本质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会对学生进行谈心,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灌输给学生。谈心一般采取固定化的模式和方法,并对发现普遍问题、化解普遍矛盾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谈心艺术,是在谈心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问题,还能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是教育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谈心艺术具有高度灵活性、生动性和审美性的特点,是对普通谈心工作的发展和创新[2]。

(二)谈心艺术的作用

作为学生工作者,经常忙于日常管理和各种学生活动,觉得工作总也干不完,千头万绪,很多政治辅导员觉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找学生谈心。其实不然,政治辅导员最根本的工作是实现大学生的思想积极上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政治辅导员通过谈心工作,可以全方面地把握学生的各种问题。现阶段,大学生都是90后,通过把握谈心艺术,会拉近师生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友谊,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激励贫困生的奋斗意识,鼓舞学业有问题学生的学习意识,矫正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轨迹,从而感化学生的心灵,涤荡学生的思想。当学生的思想端正了,努力的目标明确了,感恩的思想常驻脑海,同学之间即使出现了矛盾,也会理性地化解矛盾;学生即使谈恋爱产生了心理伤害,也不会产生极端事件;班委会之间就会形成合力搞好班级建设,促进学风和校风发展;辅导员老师就可以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学生来组织策划各种活动,高效率地完成各种任务。较好的谈心工作,可以使辅导员老师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关注的话题,把各种工作做在前头,避免不良苗头的发展,从而促使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和思想素养的提高。

三、谈心艺术的技巧

谈心艺术的技巧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中获得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有说服、灌输、调节、沟通等。下面分别从各个机制来说明高校辅导员谈心工作的技巧问题。

从说服机制方面来看,说服是辅导员运用大学生能够认为理由充分的道理、信息和话语来影响大学生,从而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说服以尊重学生为原则,而不是简单的压迫和束缚,压迫束缚的结果只能使学生从表面上服从,而不能保证效果的稳定和持久性。辅导员老师在利用说服机制时,如果只从教师的角度或者只让学生尊重教师而不能换位思考,谈心的技巧和手段不正确,往往会导致谈心工作的失败。辅导员老师不能高高在上,不能盛气凌人,要给予谈心对象说话的机会,逐渐引导,而不是直截了当,不顾及后果。说服学生过程中的技巧有:第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对其展开谈心艺术的攻势,使大学生在认同的前提下,接受辅导员老师的观点。第二,要把握说话的时机。谈心艺术要注重时机的选择,过早或者过晚,都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学生在考试挂科后,学生在谈恋爱前或者失恋后,在情绪低落时或者需要帮助时,效果最佳。第三,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要提倡学习某方面的好处,就要运用典型教育法,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其他人,把抽象的号召口号化作典型的人或事,可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愿意去模仿和学习。在运用典型教育法时,典型必须生动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在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不符合文明规范或者学生的做法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时候,通过批评或者学生的自我批评,让学生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批评时,要以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为原则,但是,此方法的运用要和表扬相结合,因为90后的学生心理意识比较自我,自尊心比较强,一味地批评有时会让学生走向极端。第四,掌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并且,把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学生作为个别教育的对象,这类学生包括特困生中的孤儿,单亲家庭的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通过掌握谈心对象的基本情况,采取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情况或者家访的方法,来转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第五,自我教育的方法。辅导员运用说服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能对自己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通过比对先进和其他正确的做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先进典型,促进思想向好的方面转化。运用说服机制的谈心方法要求辅导员老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修养。

从激励机制来看,通过谈心艺术,辅导员老师可以运用激励机制中的情感激励、说理激励和关怀激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怀。辅导员老师要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激励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积极进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通过关怀激励,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长式的温馨,产生对辅导员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成为学生在大学中的知心朋友。通过情感激励,可以让学生从错误的思想误区中走出来,可以激励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激情,从而密切师生间的感情。

从调节机制来看,通过谈心艺术,要调节大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不同,容易导致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综合运用民主的、说服的、协商的方法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加以协调解决。

从沟通机制来看,谈心艺术是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沟通主要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通过情感互动和交流,来增进了解,避免冲突,从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团结,凝聚人心,达到教育的目的。谈心中的沟通机制起到的具体作用:第一,促进师生双方角色互换,从而有利于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和隔阂。第二,深化了解。谈心艺术的沟通,能够在师生间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推动师生相互启发。第三,魅力影响。通过谈心艺术的沟通机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品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习教师的优良品质。在沟通机制中,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坚持平等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坚持及时性和经常性相结合,坚持坦诚沟通和保守秘密相结合。

从管理机制来看,管理机制是辅导员老师进行有效地协调、组织、监督和实施各种管理方法,产生对大学生一定约束力的机制。管理教育机制也可以被看作是养成教育机制。在大学新生入校时,可以通过谈心艺术,有效地开展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把校规校纪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切感;可以在其他年级开展考研和专升本等方面的谈话,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探索精神,从而实现人生理想;在毕业前的学生感恩母校的管理中,化解心理矛盾、文明离校和报效社会等方面的谈心艺术,可以让大学生对毕业和就业充满期望,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社会服务[3]。

四、实践中谈心艺术的发展

笔者在多年的学生工作中,体悟到谈心艺术的重要性,但是谈心艺术也不是万能的,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增多,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谈心艺术的方式也要随着发生变化。通过活动为载体,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由于平时的繁忙,没有机会与学生畅谈,就通过在搞各种学生活动中,找学生谈心。谈心的对象主要是负责该活动的学生干部,通过谈心艺术,可以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状态、其他成员的工作表现,并且在活动中,通过谈心艺术可以现场指导学生干部应该注意的事项和改进的方面。通过信件谈话。在现代媒体普及的时代,写信成为了一种古老的交流方式,但也是比较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笔尖和纸面上,可以流露出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看出学生字里行间表现出的态度,凡事积极向上的学生,写出的东西总是饱含感情,细致入微,传达着一种渴求,相反,则内容空洞,字迹草,没有主题。除了写信外,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如QQ、微博、博客、短信等,可以及时有效地传达师生之间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张奎山.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体系构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刘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心艺术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2.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陈怡.谈心――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0,(2):147.

[5]王刘琦.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6]王晓庆,孔伟.辅导员如何运用“谈心”艺术[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

导师谈话工作总结篇(11)

访谈活动是平等的话语主体之间围绕特定的探究主题以话语体系的方式呈现的深度汇谈方式。访谈活动多见于媒体记者的专题采访、主持人的谈话类节目等,也是科研工作者获取研究素材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后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访谈活动也是重要的学习活动方式之一。在教师培训工作领域,我们尝试把访谈活动引入教师培训课程,促进学习主体之间的深度交流。

一、话语方式的变化:从独白走向对话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维护,首先体现在话语方式方面。近年来,在教师培训课堂上,逐渐趋向了由独白到对话的转变,由“一言堂”向“群言堂”的转变。授课教师往往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通过“案例解析”“专题研讨”等方式,给学员自主参与的空间。这无疑是极为可贵的变化。

然而,在话语方式的转换过程中,我们也有些许的遗憾:目前在教师培训课堂的互动交流方式上,多呈现“短平快”的特征,交流方式浅表化,缺乏话语之间的粘连与呼应,缺乏对话语情境的关切,缺乏话语主体之间情意态度的涌流。这样的交流,与其说是“对话”,毋宁说是“问答”。

情境再现:

授课教师在讲授“有效教学”的涵义时,先抛出一个问题,与学员互动。

教师:哪位老师说一说,您对“有效教学”是怎么理解的?

学员A:我觉得,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果,能够有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有效果。您回答得非常好。下一位老师……

学员B:我觉得,有效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效率要高,少一些拖沓、花哨的环节,追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有效率。你回答得太棒了!还有哪位老师……喏,这位老师说说吧。

在教学中,这位授课教师没有直接呈现“有效教学”的涵义,而是先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员思考,倾听和回应学员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从教学氛围来讲,课堂教学是活跃的,学员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几个教师的回答也很有见地。但是,我们也很明显地看出,整个对话过程停留在浅表的层次,话语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呼应。这个环节与其说是一种交流和探究,不如说是教师为接下来抛出“标准答案”来热热场子。对于学员来讲,用两三分钟的时间来说清楚“有效教学”是什么,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更重要的是,回应这一问题的价值,不在于让学员明确“有效教学”的定义,而在于促使学员真正反省思考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有哪些无效、低效的情形,是哪些因素造成了自己教学行为的低效,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深度汇谈和思考,需要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做支撑,需要对个体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关注。为了克服这种“问答式”话语方式的不足,我们需要将“访谈式”话语方式引入教师培训课程,实现由“问答”到“对话”的跨越。

二、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的涵义和基本理念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是围绕特定的探究主题,以访谈活动为载体进行的学习活动方式。

[案例]在小学班主任培训课程中,授课教师赵老师的授课专题中有部分内容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目前的农村中小学课堂上有多少留守儿童?他们与其他孩子相比,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格养成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有哪些差异?班主任老师应该如何做好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在与这些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对于这些实践性、情境性很强的问题,一线教师更有发言权。赵老师脑海里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像《 艺术人生 》里的朱军一样,也搞一个小型的访谈活动,请一个学员走上讲台做嘉宾,谈一谈自己的“教育人生”?赵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与培训班的班主任崔老师进行了交流,请崔老师在班里物色一名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方面有经验的教师。崔老师与学员交流后,给赵老师推荐了学员李老师。赵老师把这次访谈活动的主题和主要话题告诉了李老师,让李老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在课堂上,赵老师转换了角色,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嘉宾”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课堂上的其他老师也被这种访谈活动深深吸引,纷纷参与到这一话题的交流研讨中来。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旨在以较为生动、愉悦的话语方式实现学习者之间的深度汇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访谈活动试图改变“独白式”话语方式的刻板单一,超越“问答式”话语方式的仓促浅表。同时,访谈活动也需要警惕松散、拖沓以及娱乐化倾向。访谈活动应坚持以下基本理念。

1.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访谈活动中,参与者之间是平等的专业互助关系,结成相互学习、平等交流的学习共同体。授课教师更多的是以“主持人”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他也是作为学习者出现的。通过访谈,他从中获得生动鲜活的实践性知识。访谈活动不同于其他的学习活动方式,授课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也不是学习活动的评判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

2.尊重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与讲授式学习方式不同,访谈活动作为一种交互性的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它不是从共性的、普适性的教育理论出发,把标准化的理论或操作方式传递给大家,而是关注访谈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访谈“嘉宾”)独特的教育历程、个体的生命体验,并从中引发共同的思考和体悟。“我们”总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我”组成的;而每一个独特的“我”的生命体验,都折射和映现着“我们”共同的悲喜。

3.关注学习者多方面的学习需求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过程或者课堂问答过程,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它是共同探询教师培训课程的生命意义的过程。访谈活动蕴涵着新的教师观和教师教育课程观。教师不再被视为工具和手段,教师的发展本身成为目的。在访谈活动中,每个学员都是独特的、活生生的,有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理解和生命历程的个体。访谈活动不仅关注学员对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需求和技能的需求,也关注学员情感交流的需求。

4.完整的话语体系

为满足学员多方面的学习需求,访谈活动以完整的话语体系做支撑,多维度地呈现问题探究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这样的话语体系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的、简约凝练的问题集合,涵盖了学科知识、教育知识、教学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教育信念等。既有对问题情境、教学事例的描述,也有对教育现象的专业解析,以及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

5.与其他学习活动方式有机统一

在教师培训课程中,访谈式教育培训活动一般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课型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与讲座式、任务驱动式、问题探究式、活动体验式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有机统一,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多样化的学习历程,有效地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访谈活动的预设与实施,都必须紧紧围绕授课专题的教学目标,与其他学习活动方式有机统一。

三、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施

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最终需要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程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一次有效的访谈式教师培训活动,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做保证:充裕的前期准备、访谈过程中双方的倾情投入、及时的总结和提炼。

1.访谈活动的前期准备

(1)访谈主题的选择。在一次授课专题中,设计访谈活动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要不要进行访谈活动?如果需要,围绕哪个主题进行?当我们关注一种学习活动方式的时候,在倡导其优越性的同时,可能还要充分估计它的局限与潜藏的风险。对于访谈活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去关注某一两个学员个体、关注某一个教育主题,这种关注能否带来我们所预期的教育信息,引发我们深刻的教育思考,让在场的他者也从中受益?衡量一个主题是否适宜进行访谈活动,主要依据话题的内容和功能。就内容而言,访谈活动适合于实践性、情境性较强的主题,这样的话题给予学员一个表达自己教学思考、展示自己教学经验、抒发自己教学情感的空间,能够有效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就功能而言,访谈活动一般都指向授课专题的核心话题,是授课专题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纽结。

(2)访谈嘉宾的选择。按照访谈嘉宾的来源,访谈活动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反客为主型、社会参与型。在此主要阐述“师生互动型”访谈活动的操作方式。师生互动型访谈嘉宾应由对这一访谈主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切的教育感悟的教师担任,这样才能实现访谈活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嘉宾的选择可通过教师指定、学员自荐、他人推荐等方式产生。选择访谈嘉宾后,授课教师要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帮助他克服畏难情绪和羞怯心理。同时,授课教师要把访谈活动的背景、预期目标与访谈嘉宾进行沟通,并共同拟定访谈提纲。

(3)访谈环境的布置。访谈活动需要与访谈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授课教师应尽力创造“茶座式”的访谈空间,使环境温馨雅致,让参与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愉悦的交流氛围。另外,可以根据研讨主题呈现相适应的背景资料、图片、影像资料等。

2.访谈活动的基本技巧

即使是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也未必能保证访谈活动的顺利进行。平日滔滔不绝的访谈嘉宾,在走上台后会变得手足无措,张口结舌。其实,比他更紧张的是访谈活动的主持者,因为他要为整个访谈活动乃至整个授课专题的成败负责。访谈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必要的访谈技巧和基本的操作规范做支撑。

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拉近同访谈对象的距离。在选择访谈对象时,要优先选择落落大方、能迅速进入访谈状态的学员。另外,创设问题情境,使全体学员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聚焦到访谈话题中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访谈嘉宾的勇气和信心。访谈伊始,主持人要注意营造一个缓冲区,平复访谈嘉宾的紧张和羞怯。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也可以播放与访谈主题相关的音像资料。比如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访谈活动中,主持人用10分钟的时间播放了相关视频,既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这一访谈主题的思考,也给访谈对象一个缓解紧张情绪的空间。

访谈活动作为教师培训课程中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其课程功能不在于传递普适性的教育知识,而关注在于访谈对象具体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情感。在访谈活动中,主持者要引导访谈活动回溯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去,关注访谈对象真实的教学案例。访谈活动的成功,最重要的不在于方法和技巧,而在于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理解访谈对象。透过具体的教学现象,看到课程背后人的情感、人的命运,能够深切地理解一个个平凡卑微的生命个体命运的起伏和心灵的悲欢。作为一个主持人,授课教师要做的主要不是发问和评判,而是深切地体验访谈对象的感受。理解和共情,比指导和评判更重要。

主持人适时适量的追问是把访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手段。通过必要的追问,访谈活动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从教育现象出发,探究现象背后的教育学心理学依据,探讨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在提问过程中,主持人要避免三个误区:一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思维,通过指示性的语言,诱导访谈嘉宾按照主持人的意图回答提问。二是不尊重访谈对象的个人隐私,对一些敏感话题穷追不舍。三是不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分寸,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

在访谈活动中,主持人要创造条件,让在场的其他学员也参与到交流活动中来,通过与访谈嘉宾或主持人的交流,阐述自己的教育理解。另外,主持人要注意把握访谈活动的时间和节奏,避免访谈活动拖沓冗长,也要避免影响其他教学活动的完成。作为授课专题中的一种教学环节,一次访谈活动持续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宜。

3.访谈活动的总结和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