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04-20 18:01:07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1)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教研项目“化学生物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编号:JYX12020)的研究成果。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内容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中药鉴定学等学科的基础与前提,与中草药的资源开发、品质鉴定及药效评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论性、抽象性强是该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三个环节,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充分观察比较实物,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堂上所讲述的专业知识;只有掌握好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才能较好地完成野外实习的教学任务。此外,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教学方案的不断更新及实验设施的升级换代,原有的教学内容及方法逐渐滞后。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够使用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环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原则为指导,进行必要的改革。

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对药用植物进行性状观察,显微观察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构造,个别内容如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在中学期间就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已不能满足大学教学的需要。实验方法以显微观察为主,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此外,药用植物学的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形式上,通常采用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前,由教师为学生讲解该次实验的原理和内容方法,并对关键实验步骤进行演示,然后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较少,缺少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成绩评定方面,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成绩采用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的方式进行考核,而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的评定为主。在该成绩评定方式下,学生多注重实验报告的书写而忽略了实验的动手操作,从而背离了实验课的教学初衷。

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1.优化教学内容。基于上述对药用植物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其他院校对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将药用植物学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及设计实验。

在基础实验中,更加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具体举例说明如下:[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后含物。实验内容:洋葱表皮细胞制片(观察细胞结构);质体的观察:观察叶绿体用鲜植物叶片横切片;观察有色体可用红辣椒果皮,胡萝卜果肉;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淀粉粒的观察: 土豆, 浙贝母(单粒), 半夏(单、复粒);后含物的观察:大黄(簇晶)、黄柏(方晶)、甘草(方晶)、地骨皮(砂晶)、射干(柱晶)。通过上述实验,学生掌握了如下实验技能: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技术;水合氯醛制片法和表面片制法;草酸钙晶体的类型和形态;绘制植物显微图。本次实验的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技能,而且为后续实验学生的自主操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基础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技能后,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综合性实验:植物标本的鉴定及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实验内容:植物标本的采集;植物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本次实验需要学生综合应用前期实验所学知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进行观察和描述,识别各种药用植物,并能正确使用植物检索表,将采集到的植物检索到科。通过该实验,学生综合利用了理论课堂所学习的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知识,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实验,该类实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该部分实验我们要求学生以校园内现有的药用资源为实验材料,观察药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并进行显微鉴别及鉴定。要完成该实验,学生需要利用本学科相关知识,同时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通过该部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丰富教学模式。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书写预习报告,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流程。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不再做详细的讲解,而是要求学生就预习过程中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学生的问题为切入点,介绍实验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药用植物学实验的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该教学法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药用植物学是一门抽象、难理解、难掌握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PBL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大纲又适合学生自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实施PBL的关键环节之一。

例如,在“植物茎(根茎)的外形、初生及次生结构的观察”实验前,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玉米不能像树木不断增粗,形成棕褐色的周皮?观察玉米茎横切面、松木茎横切面和椴木茎横切面,试解释这一现象,并阐述表皮、周皮在组织构造上的差异。”提出问题后,学生先查阅文献,分组讨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所授课内容的直观性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鉴于药用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投影、录像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可以使药用植物学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集图、文、动画及灵活互动为一体,是多媒体技术与显微镜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为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提供清晰的显微图像画面和丰富的交互手段。该系统克服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新模式。通过该技术在药用植物学实验中的使用,达到了如下效果:①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在遇到学生难于理解的显微结构时,教师可以利用成像系统将图像传输至投影上,进行图像分析和讲解,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直观、方便。②实现了图像共享,扩大了信息容量。在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学生通过反复观看用于示教的组织切片、药用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操作视频录像等,更加直观准确地接收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改革考核方式。针对传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将实验成绩划分为三部分:①平时成绩,要求教师根据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和实验结果进行当场打分;②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后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后给出成绩;③期末考试成绩,教师根据学生期末考试的操作和结果进行成绩评定。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特别是实验操作所占比例,降低实验报告所占比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现场观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结果对实验操作进行评定。通过上述对药用植物学成绩评定的改革,更加合理、客观、准确地评定成绩,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通过对药用植物学改革的探讨,期望能有效地解决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浩.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2]段瑞,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中国中医药,2013,11(2):78-79.

[3]晁志,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0.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67-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野外实习等教学方式,其中野外实习是巩固和加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许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对植物分类鉴定、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最为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善于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方法与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野外实践多存在质量不高、管理粗放、效果评价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习基地管理,构建科学发展的实践体系,以此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笔者根据该校和外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的实际情况,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经验,和同行作一探讨。

1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野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教者的带教能力、制度的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1.1 实践教学资源的标准

野外教学基地以选择中药种质资源和储量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交通便利、食宿经济、安全有保障、人为干扰小的实习地点为原则,建立环境更成熟的野外实习的教学、科研基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习教学的条件。实习基地至少有6条以上可供学生采集、识别药用植物的精品路线;蕴藏的常见药用植物500种以上且都具有一定量的资源量;中药栽培的实践基地应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检查公告》中公布的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和品种的基地;或者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规模不少于50亩。基地内还应建有为实习生简单进行检疫、检验、试验分析、数据处理的工作站。

1.2 带教教师聘任的条件

野外实习的带教老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以上职称以及3年以上野外实习经验,每名带队教师指导学生不多于20名,每天指导学生不少于5学时。

中药材栽培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药学或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技术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或农学常识。参与实习实训的教师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研究生学历或中高级以上职称、该专业3年以上教学和科研经验,承担有部级、省级或厅级相关科研项目,并能单独指导3~5名学生,平均每天带教时间不少于5学时。

2 实践教学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极为重要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应制订切实的管理制度。

2.1 实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强化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训练。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早期接触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2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职责

(1)教务处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起指导、监督、考核作用。院系是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单位,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组织和生活安排诸方面的管理。各级管理机构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2)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院系的主管领导是实践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主管领导定期研究、检查实践教学工作制度,不断地完善各级教学组织和有关制度,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

(3)院系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规范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研究。通过讨论和研究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凡该校实习基地方可悬挂“教学实践基地”的牌匾。实习基地要将与学校进行教学协作、承担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工作提高到既为社会造就优秀人才又促进本单位整体水平快速提高的重要高度来认识。实习基地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年可从业务收入中拨出部分经费作为实践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学校对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依据条件给予相应支持。对实习基地的进修培训、高新技术普及、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要求,要优先给予安排。对有条件的实习基地,学校支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合作科学研究,共同申报科研项目与成果,以合适方式共同培养研究生。

(6)实践教学经费由教务处会同院系根据年度实践教学计划和预算标准,按照见习实际人数进行划转;若自主安排实践教学,院系应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年度的经费预算报告。

3 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目标

3.1 野外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中草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能够运用植物分科检索表检索出未知的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压制方法,并在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报告会(报告实习中取得的科研成绩)和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专题论文、植物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照片等)。

通过到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育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训练,对药材基地的历史、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国家“GAP”相关政策和中药材种植的知识以及如何建立“GAP”基地。

3.2 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

由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点进行实地考察,选择6条以上比较安全、药用植物分布丰富、便于采集的采药路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提前和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协调,安排好学生的食宿,负责学生的安全及学习。

(1)时间地点:时间2周(12~13 d)。地点: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辉县万仙山森林公园。

(2)组织形式:野外识别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15~20人,并由一位教师带教。

(3)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出发前由教务处、院领导、辅导员、带队专业教师集中讲授野外教学实习要求、学习方法、注意事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方法、学生领取野外实习用具等事宜。第一天:上午乘车前往实习基地。下午安排住宿、召开实习预备会。第二天至第十一天:按小组由教师选择4~6条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认识常用药用植物,熟悉其生长环境,讲解所属科的特征;并采集部分药用植物标本,分组采集压制标本;采集植物花,学会使用检索表;进行野外实习考核。如,遇雨天,可采取室内由带队教师组织学生讲授标本的采集、压制、鉴定等专题知识,或举办野外实习趣味知识竞赛。第十二至十三天:考试、返校。

3.3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教学目标

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生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实习的主要内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药用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包括怎样调查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怎样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怎样做好野外记录,怎样观察药用植物,怎样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等。

(2)熟练掌握解剖花、果等器官的方法,描述药用植物的技能,熟练掌握运用检索表及《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河南植物志》等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基本方法,结合所学药用植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余种药用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试编写实习地区的药用植物名录及检索表,在可能情况下,写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植被特征及药性功效。

(5)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每个小组应在教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的、合乎质量要求的药用植物标本,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完成各科的综合实习报告或小论文。

(6)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五勤习惯:一是腿勤,多走路,自然环境是变化无穷的,多走路就能多观察到一些药用植物;二是眼勤,多观察,尤其对周围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勤,多动手、自己去采、去摸、去感觉药用植物,从中了解药用植物的某些特性,并要及时记录;四是脑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与其他同学互相切磋。

(7)使学生掌握15种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模拟“GAP”认证。

4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制定

4.1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

(1)实践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教与学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考核应紧紧围绕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地兼顾认知领域各个层次的内容。在注意知识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学习态度、行业作风等方面的考核。

(2)理论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判断学生是否领会和把握了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见习阶段的考核,除注意记忆、理解两个层次的内容外,重点考查学生技能应用的准确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性。见习阶段的考核也应为综合性考核,除考核学生掌握应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见习的考核主要包括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3个部分。专业理论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方式,试题以多选题和论述题为主。实践性综合考试,在实地(现场)采用实际操作辅以口试的形式进行。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确认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做出综合评价。

4.2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根据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考核成绩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实习报告占30%,考核占40%,平时表现占30%)。

4.2.1 实结报告

个人全面实结(15分):引言:实习时间、地点、意义等;调查研究方法;实习内容及结果:列出药用植物种类、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等;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专题考察总结报告(15分):按论文格式:例如题目(区系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资源开发现状等)、作者、单位、地址、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

4.2.2 考核

掌握200种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写出科名、入药部位和功效等(25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腊叶标本500份(15分)。

4.2.3 平时表现

出勤率、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实训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10分);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等(10分)。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确定实践教学效果为4个标准:85分以上者为优;75~85分为良;60~75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以上实践教学成绩同理论课程成绩一块计入档案。

5 结语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优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体系的构建对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高标准,需要不断地对野外实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必备的野外工作经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希望通过笔者肤浅经验的总结,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待更多成熟的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模式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目的[2],使之今后在适应社会强竞争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18-02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这些植物的形态、组织构造、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1]。药用植物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例如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以及其他与中药和天然药物有关的课程。其中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作为较早实行通识教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所有学生第一年全部在本部接受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从本科第二年正式进入药学院后才开始学习。药用植物学是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因此药用植物学教学的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药学专业认同,建立一定的药学专业常识和医药人文素养可以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本课程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植物学》课程有相通之处,但我们的特色在于“药”字,即所谓万变不离其“药”。我们希望这门课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命(正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我们的祖先才发掘出了那么多可以治疗我们身体疾病的药用植物,不但使中华名族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今天更是造福整个人类)、热爱生活。

药用植物学非常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课程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组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本文结合本院系的特点,探讨在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推动下,进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概括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探索和改进:精心选择实验材料、不断更新实验器材、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编写新的实验教材、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这一系列的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植物分类学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充分观察比较实物材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所讲述的专业术语,特别是跟植物形态有关的内容[2]。传统的切片观察存在无法全方位展示一个植物材料的弊端,因此我们在这个部分采用的新鲜植物材料占到90%以上,例如十字花科的油菜、诸葛菜,毛茛科的毛茛、洋地黄,豆科的蚕豆、紫荆,唇形科的丹参、野芝麻等,都是我们常用的典型材料。但近年在异常气候越来越多发的情况下,这些材料的花期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方面学院想方设法地开拓材料的来源。首先是校园观赏植物中具有典型特征的植物和花卉,如蔷薇科的红叶李、木犀科的迎春花;其次是周边绿地、药草园中资源的挖掘,如瑞香科的结香、唇形科的白毛夏枯草;再有就是花卉市场中购置的如景天科的长寿花、玄参科的金鱼草、兰科的洋兰等;开课期间实在无法得到鲜品的则利用保存浸泡的植物标本,如豆科的合欢(盛花期主要在暑假)。另一方面每个春季学期开学后,每个任课老师都要随时留意物候,以便随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3]。

我们的原则是:材料的选择不仅务必新鲜和完整(苗花果兼备),而且力求既符合专业考察的要求,又贴近同学的生活。如此每次同学们走进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室都很惊喜和新奇,他们看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切片和标本,而是不同科属的赏心悦目的新鲜花卉材料。以上做法虽然给药用植物学带教和准备的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但是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很多同学甚至对课程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认识了更多的生活中常用常见的植物和花卉,更增添了生活情趣。

二、不断更新实验器材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促进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尤其体现在实验器材的更新上。十年前药用植物学实验所使用的教学器材都很单一落后,学生在观察子房胚珠的时候所使用的还是手持的放大镜。2006年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不断投入经费以改进教学仪器。当年的第一笔经费购买了首台示教用体式解剖镜,放在讲台上用以展示花的微观构造,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进行镜下观察。到2008年实验中心搬迁至新校区后,中心统一购买了一整批学生用体式解剖镜,学生每人一台进行观察。实验器材的改进使得以往胎座类型等观察难点被克服了,学生对于花程式和花图式的理解和掌握更完整了。2012年,随着数字教学的不断引入,实验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使用到PPT和投影仪,因此我们及时购进了2台示教用的数码体式显微镜。现在,教师上课时可在讲台上进行实时的花的解剖,利用数码体式显微镜将图像捕捉和投影到幕布上,再不需要每位同学轮流到镜下去观察了。

实践证明,实验器材的更新和升级使同学们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的掌握了植物的形态,从而大大提升了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效果,使同学们真正进入到“一花一世界”的境界。

三、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

近年来我们逐步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比例,目前已达到每堂实验课都有未知材料的检索。理论课上我们重点介绍的被子植物部分已包含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常见的22个科。理论课内容的拓展,在每次实验课上都会选择1~3种带花、果、茎叶的新鲜植物材料,这些材料大多属于理论课未涉及的科属。我们要求学生解剖每一种实验材料的花果,写出其花程式,画出其花图式,并要求学生使用植物分类检索表,鉴定出每一种未知材料的科。这个探索性实验对带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必须在预实验时先鉴定每一种材料,对于个别未知材料的常见变异也要了如指掌。且每个学期,根据气候情况,每次选择的未知材料多有不同,需要实时调整。

事实证明,以上举措效果良好。经过本课程的训练,学生随便拿到一个未知植物材料,只要标本完整,都可以通过检索知道其科属,再查知其植物名。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校园中出现的栽培植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学生对校园及其周边植物的认知能力大大提高,而这样的认知能力对于平时生活是大有益处的。

四、编写新的实验教材

我们结合近年的实验教学和改革,新编了研究性大学药学实验系列教材之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指导》,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并投入使用。本教材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精简,精心选择、删除陈旧的、不易开展的实验,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药用植物学课程紧跟互联网教学的步伐,我院于2013年积极申报校本科教学研究及教改激励项目并获得资助,拟利用现有的仪器条件,将实验材料拍摄搜集成图片库以美化和提升课件的质量,并将部分实验内容开发成数字化教育资源,为慕课(Moocs)课程的设计和建设做前期的准备。

五、实验课堂的内涵培养和延伸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其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学时数不断被压缩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得不转变思路,努力加强课堂的内涵培养并尽量使之延伸。当前我们的尝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秀报告展示,引导互相学习。每次实验课后,我们都要评选出2份优秀实验报告,并将其张贴在教室门口的展示窗中,供其他同学观摩参考。在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建成后,挑选出每次实验课上特别优秀的实验报告,扫描后放在的“优秀实验报告展示栏”中加以展示,以鼓励同学们认真对待每次的实验报告并互相借鉴。

2.自制植物标本,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野外实习等机会,对校园(或山林)植物进行调查和识别,并制作一定数量的腊叶标本,同时将腊叶标本的制作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当中。这样的调整突破了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使得基础课堂成为学生热爱生活的教育课堂,也成为亲近自然的教育课堂。对于制作精美又符合专业要求的自制标本,我们将其做成展板展示在教室的外墙上,不仅美化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环境,更增添了药用植物学实验室的专业氛围。

3.时刻贯穿“药”这条主线。在课堂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重点介绍植物学的知识外,还将药用植物学的课程内容延展深化,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解某些科属的材料,如同学们对扛板归的故事、金樱子的故事都很有兴趣。如此一来,看似简单朴实的每种植物就与“药”联系在了一起,更多地使同学们了解和感受到祖国医药文化的魅力。

总之,在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契机推动下,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院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药用植物学课程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对过去的总结就是为了以后做得更好,我们将一直坚持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夯实专业基础课,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更多的发现大自然的美,更富于人文精神,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03-02

一、前言

遗传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一门基础课,而遗传学实验又是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的组成部分[1]。遗传学实验不仅是验证遗传学理论的重要一环,而且是推动遗传学向前发展的动力[2]。而中医院校所开设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又具其自身的许多特点,第一,知识体系较复杂:《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分为了两个大的部分,首先是遗传学基础理论的讲解,这一部分就是普通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其次就是关于育种学的知识体系[3],而药用植物的育种学研究的还比较少,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少。第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的基础课,中药资源专业的教学任务中要求一学期讲授完成,相应的实验课只有18个学时。因此,为了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实验课开设情况,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进,以期能够较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开设情况调查

中药资源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许多中医药院校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开设该专业。我校在开设中药资源专业之初曾经前往我国北方某所知名的中医药大学学习,结果却发现该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只开设理论课,不开设实验课。因此通过对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学校实验课程的建设比较滞后,实验课的开设只是遵循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模式,缺乏创新[4]。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许多实验的内容都可以从更新的角度、更简便的方法入手,总是裹足不前的试验方法是无法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的。第二,教学方式也比较僵化,几乎所有的实验都遵循一个模式,即教师设计好各种实验的步骤,然后详细讲解给学生,最后学生按照这个方法步骤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堪称完美,但是学生却收获不多。这种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手和动脑脱节,学生常常被动地完成一些设计好的实验,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学生实验课的评价主要依据就是实验报告,有的同学辛苦完成的实验报告与抄袭完成实验报告的同学分数相当,使一些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无法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造成人才的浪费。

鉴于以上的这些情况,我们在制定本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改进,力图避免一些弊端,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改革方向以及改革的策略

(一)实验设计的改革

1.由统一的实验向开放性实验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几乎是教师怎样安排,学生怎样完成。而我们的实验学时只有18个,时间上就无法保证,因此统一的大规模的实验教学是无法进行的,只能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由此我们认为不能只盯着课上的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中提出的“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为指导[5],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查阅资料,完成实验过程的设计,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论证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让学生自动的从课本中去寻找理论的依据从而完成自己的实验题目。例如有的学生对于药材的基因表达与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但是这个实验做起来是很复杂的,因此,我先要求学生去查资料,寻找可以检测的药材和可能检测的途径。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超出我的想象,他们根据文献报道确定了要研究的药材是柴胡,而且确定了研究的方法是荧光定量PCR,并且明确了柴胡皂苷是次生代谢产物,基因检测只能检测其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的基因。在我看来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同学们决定将这个实验进行下去,并申报了当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2.由验证实验到综合性的研究型实验的转变。实验教学是一种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手段[6],验证性、演示型实验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但是无法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保留一部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发展综合性的研究型的实验,不再局限于遗传实验课,而是多门课程知识、仪器以及各种实验资源的整合。例如同学们准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研究课题是“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柴胡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表达之间的关系”,这个课题在准备初期是打算一个学年完成的,但是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总是有新的想法,而且很多想法非常可行,因此,在完成他们本人的科研任务的同时,他们把实验的思路方法传给了下一届的同学,使得实验有了延续性,同时也带动了一批选择不同学科方向的同学加入进来,不断的进行新的尝试,几乎成为了同学们毕业设计的提前演练。而我作为大家的教师,根据大家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了完善、补充并申请了省一级的科研课题。

综合性的研究型的实验在最初也许很简单,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研究火花的迸出,这个最初简单的设想就会越来越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实验设计的改革,教学方法也会相应的进行改革。我们的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不再用来进行有限的验证性实验,而是进行科研Seminar(讨论会),让大家把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已经得到的结果全部都展示出来,从而集思广益,把自己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做到完美。最后一次课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实验预想,把结果讲出来,把预想也讲出来,留给下一届的同学再来继续完善这个课题。这种PBL教学模式[7],伴随着开放式综合性实验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热情。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实验报告是验证性实验的最终成果,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也是以实验报告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从而造成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成绩差别不大,影响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而进行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学生必须从头努力,实验报告上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努力的见证。教师对于开放性综合性实验的打分并不在于关注他们的实验结果如何,而是关注实验报告整体的完整性,是否真正查找了文献资料,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完整等。只要学生努力了,即使他的实验方向有一些错误,没有完美的结果也不会影响他的分数。

四、改革后的效果

(一)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实验课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一切都给学生设计好了,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开放性的综合性的实验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科研主动性,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实验探索的同时,学生们也非常积极地进行各项科研课题的申报,即使是大一的同学不要求申报,很多同学都已写好了课题申请书,准备大二就申报。这种科研的热情也使得教师的科研思路开阔起来,形成了一个师生共同进步的积极的氛围。

(二)发现科研人才,培养科研人才

开放性综合型的实验课题的进行,使得很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他们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结语

虽然《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在中医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是一个较小的科目,但是对于实验课的改革尝试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信开放性综合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是未来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蔡梅红,刘天磊,王云,段玉清.基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310-311.

[2]于志军,柏峰,周春江,刘书广,杜铭硕,李岢,刘敬泽.深化遗传学实验改革,提升学生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01).

[3]任跃英.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4]程罗根.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42-243.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5)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药用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1]。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指导药材生产的学科,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的过程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药用植物栽培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实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具备从事相关科研的能力,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4]。

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 2004 年建成,并新开设了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药用植物栽培学分别是上述两专业学生的必须课和专业限选课,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有植物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生态群落、生物学、农业气象、土壤学、农业化学、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等。上述学科各自从药用植物的某一方面,或者从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药用植物生产有关的问题[4]。然而,我校为历史悠久的药学院校,没有农学背景,该科的实验教学基本上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看做是验证课堂理论的方法和辅助手段。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和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式、被动式,实践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及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很好体现;(2)学生虽然参加了实验教学中的各项技能学习,但多处于被动地位,该课程在学生简单看来就是“种地”,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和科学,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太愿意表现出来;(3)又因校区建设是逐步完善,实验室投入不够多,基础不够坚,学生多为4 至 6 人一组开展实验,独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少;(4) 我校开设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整体时间短(32学时),但中药材生长的周期长,个别生产性实验结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影响实验教学结果。以上这些弊端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就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的改革谈一些体会。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必须处理好其与理论教学体系及试验方法的关系,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内容有实验一:种子活力、发芽率、发芽势测定;实验二:种子含水量、净度、千粒重测定;实验三:种子处理和播种育苗实验;实验四:枸杞扦插实验;实验五: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其中,有两个是在室内完成的验证性实验,有 3 个是在室外完成综合性实验,但是这些还不足以满足目前的学生培养需求,应对内容进行更新、充实,减少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部分综合性试验内容。且药用植物栽培学理论课教材是杨继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该教材主要偏重于北方药用植物,而对南方药用植物讲述甚少。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尝试把实验一和实验二合并,增加一个广金钱草种子质量标准研究的实验;把枸杞枝条扦插实验,改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广藿香扦插的设计性实验;将种子处理和播种实验与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这两个实验联系起来,药材种子播种后,学生参与日常的栽培管理,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任务自行设计方案,独立进行操作并得出结果。

根据药材生长的周期长,我们把实验内容的顺序按照时节调配。

在春季三月份,即开学初,做扦插实验和播种实验;中间做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实验;学期末做药用植物植株性状考察。

学生普遍认为设计性实验更具有挑战性,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完成后更具有成就感。我们经过询问和调查对比发现,学生产生了从被动式灌输学习方式到主动寻知求学学习理念的转变。

2 强化实验场所建设

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等是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就其功能而言,不只局限于技能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成为师生科技创新的基地。因此,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水平,完善实验教学的政策、体制保障,是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的前提,也是使之与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必由之路[5]。

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校内建设药圃占地10 余亩,包括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栽培实验区。野生药用植物保护区是未经开垦的小山丘,所有植物都是自然生长的,经调查约有 210 种药用植物,可以丰富学生视野,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为学生调查药用植物生长环境提供场所;药用植物栽培区约 4 亩,由相关专业老师指导,校中药协会实践部负责管理,学生可申请一定面积的土地,在自己申请的“一亩三分地”里耕作种植药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人定区,栽培和管理药用植物,如小驳骨、水茄、广藿香、广金钱草、何首乌等种植面积较大,还有其他药用植物,使学生在劳动中自觉观察比较自己的劳动成果,培养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中药协会实践部形成“老”会员对“新”会员进行“传”、“帮”、“带”的格局。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栽培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以便更好地为将来学习,为工作服务,教师还要求学生善于进行知识积累,二年的管理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这些记录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3

结合南方特色中药材生产实际,以药材 SOP 操作规程模拟中药材 GAP 种植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但长期以来,我国中药资源无序和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导致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部分资源紧缺,甚至濒临灭绝[6]。种质资源是中药材生产的源头,是优质中药材形成的物质基础,故种质的优劣对中药的质量和产量有决定性作用[7]。

在资源相对较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实行中药材GAP种植,对于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栽培药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前景十分广阔,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而作为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两个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势必了解、学习和研究中药材GAP种植的相关知识和实践。

我们选定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代表性的“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学生开展广藿香的GAP 种植实验。

要求学生参照刘大会等(

2009)中药材仿生栽培的基本步骤,做一定的改动完成实验,具体步骤:(1)文献资料调研,全面了解选定药用植物的已研究资料,通过文献资料检索, 写出该种药用植物的综述报告, 作为对该中药材进行GAP 种植的基础背景资料。(2)产地生态环境和物种生物学特性研究,调研选定对象的野生资源分布区及其生长有优势优质种群的原生环境的自然生境条件,并对原生环境中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研。在上述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3)药用植物的生理学基础研究,对药用植物野外分布的优势优质种群开展定点跟踪调查,并在同前人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进一步为制定药用植物GAP 种植模式提供技术支撑。(4)生产基地的选址,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基地的选址。(5)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参阅农作学、园艺学、设施农业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学、肥料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化学和管理学等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结合种植基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设计并制定该种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具体技术方案与实施方案。(6)基地建设和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完善,根据上述药用植物 GAP 种植的技术方案,开展种植基地的建设,建立药材田间复合生态系统,实施各栽培技术方案,验证并记录栽培技术方案各步骤的实施效果,并根据田间实施效果对栽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同时,从药材质量、产量及经济和生态等方面进行中药材 GAP 种植的效益分析,制定药材生产的质量标准,并撰写栽培技术总结报告。(7)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根据上述 6 个操作步骤,制定出中药材GAP 种植的标准操作规程(SOP)[8]。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应用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在学习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中药材 GAP 种植是今后中药材生产的主要模式,在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科研实验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开展广藿香的 GAP 种植实验后,学生从试验设计到实验实施直到撰写论文独立完成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同时应用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总结分析,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现象,共同讨论和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为今后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这种结合实践的讨论,对于引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知欲也很有好处。通过开展像广藿香的 GAP 种植这种研究式综合性实验,学生人人都可参与,人人都必须参与,解决在实验室开展实验时,学生“人为满患”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

结合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科学前沿的研究创新性计划实施的主体是学生,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往往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需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9]。

例如,我们考虑到苦参生长的周期长,在组建科研小团队时,成员一、二、三年级学生都有,经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栽培学的科学前沿,结合本校实际,在实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选定研究课题为《苦参的引种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跟踪监控,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时检查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取得的结果,要求学生及时地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学习和研究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科学前沿,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以上

4 种措施运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学校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紧扣中药材生产的实际和科学前沿,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条件和平台,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周亚俊.全面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78- 80.

[3] 韩方珍,俞守华.浅谈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78- 80.

[4]李桂芳,杨晓献,孙辉.面向 21 世纪生命科学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管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2- 10883

[5] 金伊洙,李新江.依托园艺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创新型人才[J].2010(18):199.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6)

杂草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除草剂的应用引领了20世纪的农业绿色革命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世纪之交,以转基因作物特别是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大面积种植为标志的农业技术革命,已经对农业生产产生深远的影响。杂草科学的研究和杂草防除的方法将以生物学为核心,生物科学研究引领杂草科学的发展,影响杂草防除的方式和状态,进而可能完全改变杂草防除的方法,杂草科学的生物科学时代已经来临。杂草科学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回顾我国杂草科学发展历程,特别是近30年的研究,我国已取得不少成果,建立了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体系,形成了杂草科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基本明确了中国杂草的发生分布规律,构建了以化学除草为主体的杂草控制技术体系;在生物除草剂、化感与杂草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研究、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杂草抗药性越来越严重;除草剂药害特别是残留药害普遍而严重;长期化学除草剂使用导致农田杂草群落发生演替,新的难防杂草不断发生;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植物的入侵也愈演愈烈;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也亟待更科学的环境安全性评价。本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研讨会为平台,根据杂草科学领域发展趋势,深入研讨我国杂草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一五”杂草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战略,及杂草科学研究协作,并向有关主管部门在杂草科学研究领域的管理决策提出建议。

此次会议成立了由17人组成的组委会,主席为强胜教授,负责会议组织和筹划。学术委员会由34人组成,分别由盖钧镒院士任学术顾问委员会主席,杨永华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席。会议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农业大学以及教育部“111”项目、德国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资助。

会议还邀请到了国际杂草学会主席、丹麦Copenhagen大学BernalE.Valverde教授,国际著名杂草抗药性研究专家,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植物生物学系主任StephenB.Powles教授,国际著名生物除草剂专家,加拿大Mcgill大学AlanK.Watson教授,国际著名杂草科学专家、韩国首尔国立大学YongWoongKwon教授,生物除草剂专家、加拿大农业部Saskaton研究中心GaryPeng研究员,先正达公司Jean-LouisAlard博士和WintenRowley博士等,分别就杂草抗药性及其管理、杂草稻、生物除草剂、稻田杂草综合管理等方面作了特邀报告。另有36位国内专家分别就杂草稻及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杂草生物防除、外来杂草、杂草抗药性、杂草综合防除等方面作了主题报告。这些报告反映了杂草科学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动向和进展,使大家受益匪浅。

2会议学术内容

出席了这次研讨会。由于各位与会者积极投稿,会议论文集共收录了57篇论文。除上述7位国外嘉宾作了特邀报告外,有36位中国代表也作了主题报告。此次研讨会的学术气氛浓厚,除正式大会外,还利用晚间时间召开了3个小会,专家们分别就除草剂药害、杂草抗药性、杂草稻、生物除草剂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共识,特别是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意向,并决定在会后立即着手构建国际和国内两个层次的合作研究框架。

本次会议共在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杂草稻及转基因安全。

丹麦Copenhagen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科学系的BernalE.Valverda教授作了题为“HerbicideResistantRiceinLatinAmericaPracticalImplicationsforWeedyRiceandHerbicide-resistantWeedsManagement”(拉丁美洲的抗除草剂水稻:杂草稻和抗除草剂杂草的管理理念)的特邀报告。报告介绍了拉丁美洲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的研究开发、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等情况,强调了转基因水稻种植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特别强调了对杂草稻之间的基因漂移应给予更多的研究和关注。该报告获得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同。上海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卢宝荣教授作了题为《水稻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生态后果》的主题报告。卢教授根据所在实验室多年的研究结果,介绍了水稻的近缘种,并分析了转基因水稻基因和它们之间基因逃逸的风险的大小,其中对杂草稻也作了重点介绍,让参会者对杂草稻以及和转基因水稻的风险有了深入了解。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的宋小玲博士作了题为《杂草稻在我国的发生危害及其与转基因水稻基因流动的风险》的报告。报告中着重介绍了近年来杂草稻在我国的分布、发生情况,分析了杂草稻在我国发生量上升的原因,认为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免、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有利于杂草稻(Oryza.sativaf.spontanea)萌发生长的农田生态环境,致使杂草稻在我国水稻田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

目前,该现象在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发生严重,危害巨大;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也普遍发生。但是,由于杂草稻在外形上与栽培水稻极为相似,并没有引起当地植保部门和农民的足够重视。报告指出,由于杂草稻与栽培水稻对除草剂的反应一致,能选择性地防除杂草稻的特效除草剂很少;且转基因水稻向杂草稻基因流动的风险较大,不同基因型转基因水稻向不同杂草稻种群发生基因流动的风险不同,因此在我国开展杂草稻的相关研究非常必要和迫切。报告人和参会者就杂草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开展杂草稻合作研究的共同意向。此外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卢长明研究员作了题为《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的培育及其安全性研究》的主题报告,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陶波教授作了题为《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的主题报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魏伟副教授作了题为《抗虫转基因适合度的研究进展:以Bt油菜为例》的主题报告。报告均对转基因作物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和防范措施。这些报告对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2)杂草抗药性。

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大量和重复使用以及种植制度的单一化,在世界范围内普遍产生了抗除草剂杂草,抗性杂草的发生已经对世界粮食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杂草抗药性已成为世界杂草科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次会议上,西澳大利亚大学植物生物学学院教授、国际著名杂草抗药性专家StephenB.Powles作了题为“ChinaCanLearnfromAustraliaandAvoidAustralia’sMajorHerbicideResistantWeedProblem”(中国可以借鉴澳大利亚防止主要抗药性杂草种群发生的经验)的特邀报告。Powles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与会者深刻体会到重复使用单一除草剂以及种植制度单一化所造成的后果,也使中国的杂草科学家更加认识到了我国杂草抗性问题的严峻性和面临的挑战。SyngentaCompany的Jean-LouisAlard博士和WintenRowley博士也分别作了题为“ContributionofSyngentaCompanyonHerbicide-resistantWeedsResearchintheWorld”(先正达公司对全球除草剂抗性研究的贡献)和“PracticeonManagementofHerbicide-resistantWeedsinAustrilia”(澳大利亚杂草抗性治理实践)的特邀报告,报告为各国杂草科学家从事抗性杂草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张朝贤研究员对我国抗药性杂草发生种类、分布状况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和生物技术学院李召虎教授则对他领导的课题组长期进行的野燕麦抗药性监测、检测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德国拜耳公司的由振国博士报告了他们在用除草剂来管理相关杂草产生抗药性的经验。此外,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王金信教授、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魏松红副教授、山东省除草剂新技术开发推广中心蒋仁棠研究员等专家作了烟草愈伤组织对苯磺隆的抗性诱导及抗性植株筛选、抗除草剂作物的诱变筛选和苯磺隆对杂草的抗药性及残留药害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的报告,展示了我国杂草抗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

(3)生物除草剂。

随着抗药性杂草的普遍发生和化学除草剂大量使用带来的污染,生物除草剂在杂草防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本次会议邀请了加拿大Mcgill大学、国际著名生物除草剂专家AlanK.Waston教授作了题为“ImprovingBioherbicidePerformance”(提高生物除草剂药效的途径)的特邀报告。Waston教授把自己多年从事生物除草剂研究的经验和如何提高生物除草剂药效的途径作了详细介绍。加拿大农业部Saskaton研究中心、国际著名生物除草剂专家PengGary研究员作了题为“HowCanWeAddressSafetyandEconomicIssuesduringDevelopmentofMycoherbicidesLACaseStudyforColletorichumtruncatumonScentlessChamomile(利用Colleto-richumtruncatum生物控制母菊的安全性研究)的特邀报告,对我国开发和研制生物除草剂有重要参考价值。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强胜教授作了题为《一种微生物源除草剂的作用机制、靶标及其除草潜力》的主题报告。

强胜教授报告了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10多年来从事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历史和成果,介绍了一种新的真菌毒素的抑制光合作用系统II靶标,该物质具有活性较高、杀草谱广、作用速度快等优点。根据作用靶标,模拟该化合物的功能基团,人工合成了有活性的系列化合物,由此证明了该物质骨架是全新的光合作用系统II的抑制剂,有望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实现产业化,此项研究是我国乃至国内研究生物除草剂的重要进展。该成果为首次进行会议学术交流,部分内容已经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Biochemia&BiophysicaActa-Bioe-nergetics。报告对生物除草剂的开发和研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此外,沈阳农业大学的谷祖敏讲师作了相关报告。

(4)外来杂草。

外来杂草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因此外来杂草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有9位代表作了相关的主题发言。主要报告内容包括入侵植物的入侵和扩散机理、入侵植物在我国的分布和危害、入侵植物的防治和利用等。复旦大学的李博教授对我国植物入侵的格局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的冯玉龙教授对入侵植物和同属本地种氮分配、资源捕获和利用能力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江苏省植保站刁春友站长还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江苏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情况。这些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嘉宾的高度重视,为我国深入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思路,并为防治入侵杂草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5)杂草综合防治和除草剂药害。

韩国汉城国立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的KwonYongWoong教授作了题为《基于经济和安全的水稻田杂草管理方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韩国水稻田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农科院张泽溥研究员作了题为《加强综合治理及生物技术应用研究,改进杂草治理》的主题报告,呼吁我国的杂草科学家应重视综合治理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贡献。报告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响应。之外还有利用覆盖植物防除经济林杂草的报告。

除草剂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对目标杂草起到防除和控制作用,同时还可能对作物造成某种伤害或不利影响。针对近年来我国除草剂药害的发生较为频繁的情况,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梁桂梅高级农艺师作了题为《除草剂药害及杂草可持续性管理》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近年来除草剂药害的主要发生特点,结合引起除草剂药害增加的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加强除草剂药害防控的对策建议,报告对今后除草剂药害发生的预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黑龙江省农科院黄春艳研究员介绍了常见除草剂药害的诊断技术,为药害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张宏军高级农艺师对我国新登记的除草剂活性进行了评价,为今后除草剂的科学应用提供了最新信息。

(6)野外考察加拿大一枝黄花。

会后来自加拿大的两位外宾AlanK.Waston教授和PengGary研究员与江苏省植保站及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一起考察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江苏省苏州市和盐城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情况。考察人员听取了太仓植保植检站和大丰市植保植检站的工作人员关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介绍,外宾也向我国工作人员介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加拿大的分布和危害情况。双方人员一同考察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厂区、河边、荒地的发生情况,重点考察了其防治情况。之后中外专家交换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蔓延原因的意见,并提出了今后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生物防治的合作意向。

(1)评价转基因水稻的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流动的风险。

杂草稻(WeedyRice)是栽培水稻自然野化的一种特殊水稻材料,又称杂草型稻或水稻杂草种系。目前对其起源有两种观点,栽培稻与野生稻或籼、粳稻自然串粉杂交产生的。杂草稻和栽培水稻同属于稻属和稻种,亲缘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杂草稻往往与栽培稻相伴生。目前,世界上主要水稻种植国家和地区均发现有杂草稻,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成为最普遍的水稻田杂草。由于杂草稻变异类型非常丰富,且抗逆性较强,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甚至已成为限制拉丁美洲、东南亚国家水稻产量提高的最主要的杂草因素。早在20世纪50,60年代,杂草稻在我国安徽省巢湖、江苏连云港、海南、广东等部分稻区就已经有报道,不过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70年代后期已很少发生。但是,近年来随着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免、少耕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有利于杂草稻萌发生长的农田生态环境,导致杂草稻在我国水稻田的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给水稻生产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此外,杂草稻和栽培水稻对除草剂的反应一致,且杂草稻具有极强的杂草性,从而使其能在稻田中不断繁衍。鉴于杂草稻在我国广泛分布并有蔓延趋势,并存在转基因水稻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流动的可能性(对某些杂草稻的品种,潜在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我国目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全面深入评价转基因水稻的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流动的风险,为转基因水稻在我国的安全释放和产业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开展抗药性杂草调查。

已有研究表明,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japonicus)、菵草(Bachmanniasyzigachne)和稗(Echinochloacrusgalli)分别对绿麦隆、丁草胺、杀草丹产生了抗药性。稻田的稗、雨久花(Monochoriakorsakowii)、矮慈姑(Sagittariapygmaea)、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特别是稗对不同除草剂产生了抗性。麦田的日本看麦娘对氯磺隆、甲磺隆、绿麦隆产生了抗性;菵草对氯磺隆、绿麦隆产生了抗性;猪殃殃(Galiumaparine)、播娘蒿(Descurainiasophia)和麦家公(Lithospermumarvense)对2,4-D和苯磺隆产生了抗性。大豆田的早熟禾(PoaAnnua)对喹禾灵、氟吡甲禾灵产生了抗药性。棉田的牛筋草(Eleusineindica)对氟乐灵具有抗性。玉米田的稗对阿特拉津的抗性越来越高。其他作物田的通泉草(Mazuspumilus)、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对灭生性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的抗性也越来越强。我国近几年才开始研究杂草抗药性问题。目前,我国的抗药性杂草越来越多、抗性越来越强,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力量尽快开展全国性的抗药性杂草调查、研究抗性机理、监测和管理抗性杂草。

(3)开发农作物药害防控技术。

除草剂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对目标杂草起到防除和控制作用,也可能对作物造成某种伤害或不利影响,即除草剂药害。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很多,如除草剂使用不科学、不合理,施药时期或施药方法不适当,施药技术或施药器械有欠缺,气候条件异常等。近年来,我国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呈现如下主要特点:致害除草剂种类多;药害发生范围广;大型药害事故突增;药害造成的影响巨大。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7)

【摘要】对近年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加以综述,总结出中西医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对本病的抗抑郁治疗尚待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虽有优势,但常限于结合西药抗抑郁,有待扩展思路,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疗效较好,但观点不一、方法多样,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治疗规范,加以提高。

关键词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西医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3-0039-02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下称本病)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多系统机能紊乱,尤以心血管、消化及内分泌系统机能紊乱为常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病例增多,表现多样。为提高疗效,笔者对本病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1西医治疗

通常给B族维生素、谷维素和小量安定、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如舒乐安定、多虑平等,对症治疗如丹参、倍他乐克、吗丁啉等,并予心理治疗,有一定效果[1-2]。梁美云等[3]报告糖尿病致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均有情绪抑郁,46例予吗丁啉、谷维素口服,另46例加用路优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7%、83%,后者效佳。刘霞等[2]发现本病患者中60%存在焦虑,53%存在抑郁,综合组27例给帕罗西丁合阿普唑伦或氯硝西泮,对照组26例予谷维素、安定等,均配合心理治疗,结果综合组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现有情绪障碍的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减分综合组明显大于对照组,无情绪障碍的患者两组症状减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提出抗抑郁剂适合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刘娟娟[4]用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恩再适)静滴治愈2例本病患者,认为该药作用持续、疗效较好、能较快缓解精神症状。钱江等[5]报告30例有心脏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拟施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消除术中的烦躁不安,使其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对头痛头晕、心悸、焦虑和睡眠障碍的有效率都超过90%。

2中医治疗

2.1分型辨治李峰[6]治疗本病80例,分三型:肾阴虚40例(治以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山药、茯苓);肾阳虚20例(药用黄芪、当归、知母、白术、黄柏、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制附子、磁石、甘草);肾阴阳俱虚20例(治用当归、白芍、柴胡、薄荷、茯苓、白术、肉桂、生地、熟地、黄芪、仙茅、淫羊藿等),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0.0%、90.O%。田春洪[7]介绍张震经验,认为本病虚证居多,虚实互见次之,纯实较少,病例多有“气阴两虚”症状。其心肾阴虚,肝阳不潜,治以补心丹加味;气阴两虚,用生脉散加味;肝肾阴亏,虚热内扰,常见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用杞菊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胃失和降,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并指出中医疗效优于西药,关键在于“疏气令调,则其道也。”邱钢[1]概括多种治法:心脾两虚,归脾汤加减;肝气瘀滞,逍遥散加减;肝郁脾虚,归脾汤合逍遥散加减,腹泻为主,用痛泻要方;肾阴虚,六味地黄汤加减;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加减;肾阴阳两虚,六味地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薛一涛等[8]对本病所致的心律失常36例,分两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心虚胆怯用平补镇心丹加减(人参、五味子、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远志、茯苓、酸枣仁、龙齿、朱砂);肝郁血虚用逍遥散和归脾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龙眼肉、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酸枣仁、茯苓、远志、木香、薄荷、煨生姜)。

2.2专方治疗孟杰等[9]认为本病多由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或劳伤心脾,心血亏耗,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机体阴阳气血营卫失调,治当调补肝肾、畅达枢机、平衡阴阳、调和营卫,以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桂枝、法夏、党参、白芍、黄芩、炙草、生姜、大枣)治疗53例,有效率98.11%。成菲[10]报告江柏华经验,本病为少阳枢机不利,阴阳失调,气血失和,邪气外侵或内生,扰乱脏腑,治当和解枢机,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茯苓、党参、黄芩、白芍、大黄、生龙骨、生牡蛎),疗效显著。唐晓峰[11]认为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多有痰证,以温胆汤加味(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柴胡、丹参、瓜蒌)治疗60例,总有效率95.0%。辛雪香[12]用酸甘化阴法治疗阴血不足为主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介绍病例:心脏神经官能症证属肝郁心虚,治以甘麦大枣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肠易激综合征,证属肝旺克脾、脾虚失运,治以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加减;更年期综合症,证属阴虚火旺,治以知柏麦味地黄丸加减。各证治疗中,重视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之合,疗效满意。陆源源[13]介绍吴学苏经验,认为本病脾虚为本,心神失养为标,脾运失健,营气不足,卫气内扰,心神失养,神明失聪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调畅气机,是调节神经功能紊乱的重点,治以健脾益气、清心宁神为法,清“心火”常用生地、川连、莲心、丹皮,“宁神”选酸枣仁、丹参、当归、景天三七、夜交藤、煅牡蛎等,推崇景天三七,认为该药兼具补虚与泻实的功能,在虚、实证中均可应用。

2.3病案报告王子亮[14]认为本病表现繁杂,但病机不离阴阳气血四端,四诊合参,辨治本病有明显优势,介绍了四个验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阴吹;桂枝加桂汤加减治疗产后后背凉痛;黄连阿胶汤加龙骨、牡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江柏华等[15]报告验案三则:不寐(阴血不足、虚火内扰),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阳虚汗漏(阳虚不固、营卫失调)治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减;胸中大气下陷证(肝气郁结、大气下陷),方选升陷汤加减。

2.4针炙治疗苗润青等[16]探讨了取肝俞穴治疗肝郁气滞失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可行性,报告针刺肝俞(双)、四神聪、印堂、安眠(双)、神门(双)、照海(双)、申脉(双)治疗该病效果较好。隋月皎等[17]介绍眼针并养心宽胸汤(甘草、小麦、大枣、瓜萎、薤白、柴胡、枳实、郁金、白芍、获苓、党参)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5例,有效率92.3%,具有取穴少、针刺浅、手法轻、疗程短、见效快的优点。眼针取穴:心区、上焦区。肝气郁结加肝区;心胆气怯加胆区;阴虚火旺加肾区;阴阳失调加下焦区、肾区。朱建[18]报告对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气阴两虚失眠迁延l0余年的患者,经针灸百会、太溪、三阴交、血海、内关、神门、四神聪、涌泉、合谷、太冲治疗而愈。张丽丽等[19]以针刺治疗本病30例,并与传统治疗(谷维素、维生素B1、美托洛尔、吗丁啉、舒乐安定)30例对照,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3.3%,取穴:夹脊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双侧),夹脊穴采用“盘龙刺”的方法。

2.5外治法吴月清等[20]应用五倍子粉敷贴肚脐(神阙穴)配合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症112例,总有效率为99.11%。

3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小平[21]用刺五加注射液合黛力新治愈本病3例,认为该配伍能有效消除胸闷、心悸、气短、纳差、泄泻、疲劳、睡眠障碍等症状。王旭艺等[22]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头晕72例,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合生脉注射液静滴,对伴有严重失眠、多梦及情绪不稳定者,加服舒乐安定、谷维素,能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明显改善睡眠,总有效率90.3%。王素秀等[23]治疗本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对照组58例用西药:谷维素、维生素、胺碘酮,根据睡眠质量适当加服安定或阿普唑仑;治疗组124例联用中药:生地、丹参、珍珠母、磁石、黄芪、麦冬、酸枣仁、当归、知母、五味子、炙甘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9%,而对照组为90%,且停药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较高,说明本病中西医结合有优势。付鹏亮等[24]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或思虑过度,耗伤心脾所致,治当疏肝理气、镇心安神,对照组32例仅口服黛力新,治疗组32例加服中药(柴胡、黄芩、赤芍、白芍、木香、沉香、龙骨、牡蛎、酸枣仁、夜交藤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75.0%。冯军飞等[25]治疗本病128例,以养心安神、平肝潜阳、疏肝解郁为原则,采用调神汤(百合、生地、丹参、太子参、知母、柴胡、郁金、生龙牡、酸枣仁、远志)治疗,西药给黛力新口服,总有效率98.0%。辛雪香[26]治疗心虚肝郁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对照组68例单予氟西汀治疗,治疗组72例联用麦枣逍遥丸(甘麦大枣汤合逍遥丸加减:淮小麦、大枣、当归、夜交藤,合欢皮、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而治疗组为94.4%,并具有起效快、疗效佳、副反应轻、治疗费用低和依从性好的优点。朱捷[27]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04例,西药: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地尔硫卓、美托络尔等;中药处方调安汤:酸枣仁、龙骨、香附、五味子、黄连、柴胡、山栀子、党参、麦冬、石斛、夜交藤、柏子仁,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86.3%。

4民族民间医药治疗

宏杰等[28]治疗本病43例,认为“此病类似于蒙医的‘赫依’偏盛导致人体三根失去相对平衡,进而与七素之间的正常关系遭破坏,诱发以上述症状为主的‘赫依’性疾病”,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蒙药沉香安神散和顺气安神丸治疗,总有效率97.68%。热娜古丽·吾麦尔等[29]用维吾尔医成药平溃加瓦热麦日瓦依特蜜膏、玫瑰花糖膏、消食阿米勒努西颗粒、那尼花蜜膏等治疗小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腹泻19例,有效率96.5%。

5其它治疗

饮食疗法:均衡营养,常食小米、小麦、蘑菇、羊肉、裙带菜、胡萝卜等;以及生活调理: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证适度睡眠、睡前温水泡脚,练习瑜伽、太极拳等[1]。

6小结

中西医等各种疗法对本病都有较好的疗效,但西医的抗抑郁治疗,尚待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优点较多,但基本限于结合西药抗抑郁,有待扩展思路,深入研究;中医药疗效较好,但各具见解,缺乏统一标准,分型较乱,今后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治疗规范,加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邱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229-229.

[2]刘霞,陈仁德,刘勋,等.帕罗西汀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33-1035.

[3]梁美云,王露.路优泰治疗糖尿病所致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4):92-92.

[4]刘娟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2例疗效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1):11-13.

[5]钱江,李亦梅.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妇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术前的应用[J].新疆医学,2005,35(3):60-61.

[6]李峰.中药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8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6):872-872.

[7]田春洪,张震(指导老师).张震老师诊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证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2):1-2.

[8]薛一涛,孟宪卿.中医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49-850.

[9]孟杰,王志方.柴胡桂枝汤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3例[J].河南中医,2009,29(1):13-14.

[10]成菲.江柏华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经验[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9):76-77.

[11]唐晓峰.温胆汤加味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0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8):47-47.

[12]辛雪香.酸甘化阴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6):47-47.

[13]陆源源.吴学苏辨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1,43(8):17-18.

[14]王子亮.中医药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举隅[J].世界中医药,2010(6):405-405.

[15]江柏华,金冠男.中医辨证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证经验举隅[J].黑龙江中医药,2012,41(2):25-26.

[16]苗润青,李胜吾,岳峰.从肝俞穴论治失眠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探讨[J].中医研究,2010,23(3):10-12.

[17]隋月皎,王健.眼针并养心宽胸汤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5例[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7,5(2):54-55.

[18]朱建.针刺为主治疗植物神经紊乱导致失眠治验1则[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0):13-13.

[19]张丽丽,李平.针刺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2,30(10):127-128.

[20]吴月清,王永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症应用止汗散脐贴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7):86-87.

[21]张小平.刺五加注射液合黛力新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3):95-95.

[22]王旭艺,王辉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头晕的内科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6):91-92.

[23]王素秀,李丽梅,王春燕.中西医结合治疗植物性心律失常124例[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3):280-281.

[24]付鹏亮,李志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4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54-55.

[25]冯军飞,王雪慧,刘建秋.中西医结合治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39-139.

[26]辛雪香.麦枣逍遥丸联合氟西汀治疗心虚肝郁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7):15-17.

[27]朱捷.综合疗法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8):53-53.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43-02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of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in Local College

Shen Dengrong et al.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99,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of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in lo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through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student questionnaire survey,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Put forward the diversified experiment teaching outline,the changing of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the diversified practice assessment system,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local college.

Key words:Local college;Experiment of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Professional research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1]。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是一门针对农学类本科专业开设的有关植物保护方面的专业课程[2],主要介绍植物病害、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农药管理等方面,为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植物保护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农学类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专业调研,发现与植物保护技术相关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2类:(1)农资销售类:主要以农药化肥的、营销和技术推广为主;(2)农业种植类:包括中药种植、加工类,以三七、石斛等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营销类,以绿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为主;花卉生产类,以花卉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为主。

1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当前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问题[3,4]。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本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呆板 实验课教学目前主要采取“教师讲解―标本展示―学生模仿验证”的方式,在实验前教师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完全是在指导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无从下手。

1.2 实验设置不合理,内容针对性不强 实验开展的项目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较少,从而造成孤立单元实验多,经典实验过多,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过少。由于部分实验课程的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许多内容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联系不紧密,从而造成实验内容与培养地方区域性人才的矛盾日益突出。

1.3 实验标本数量不足、标本老化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鉴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鉴别病害、昆虫种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教学经费的缺乏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给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带来严峻的挑战。此外,植物病虫害标本经过长期保存后,在形态、颜色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失去了识别鉴定的主要特征,从而难以在教学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1.4 实验教学考核单一、不合理 实验教学环节成绩评价没有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目前实验教学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60%)和期末成绩(4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和出勤率构成。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之间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严重,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1 多元化实验教学大纲的建立 将实验教学划为三类,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1)基础性实验:以传统植物保护学基础实验为指导,结合本地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现状,包括植物病害症状观察、临时玻片制作、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昆虫的形态观察、重要目科的鉴定、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病虫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2)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实用且可行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兴趣,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以团队的形式一起完成实验。(3)研究性实验:从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入手,开展研究性实验,围绕生产上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展开研究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参加大学创新实验及创新训练计划为主。教学大纲将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由16.66%提升到33.33%,重在强化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2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变知识教育为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改变“先讲后做”的传统实验教学法。教师重点进行实验应用前景分析,以及实验方法研究动态指引。教师仅从实验现象、故障或异常现象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异常现象的原因。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通论实验课上得到了普遍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标本的缺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要把握一定的度,避免出现理论教学中过多地“以看代做”的方式。

2.3 实践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见表1,平时成绩比例由原有的60%调整为30%,期末成绩维持不变。新增实践成绩(标本采集),比例20%,专题互动成绩,比例10%。实践考核方式调整后考核方式多样化,实践成果、互动式专题讨论和实验报告撰写以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随机选取鲜活的实物标本,考查学生对生产中重要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能力;每阶段实践结束后,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讨论讲座、实践成果展示。

3 结语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完善[5,6]。在实验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定位,从而避免改革过程中的生搬硬套。本研究以红河学院开设的植物保护通论实验为例,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调查问卷,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所在,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寻找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3-6.

[2]段海明.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8):139-142.

[3]樊东,赵奎军,张伟,等.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9)

关键项目不合格则称为严重缺陷,一般项目不合格则称为一般缺陷。

3.根据申请认证品种确定相应的检查项目。

4.结果评定:

项目

结果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20%

通过GAP认证

>20%

不通过GAP认证

=1项

条款与检查项目

0301

生产企业是否对申报品种制定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生态环境和持续利用的实施方案。

*0401

生产企业是否按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选定和建立生产区域,种植区域的环境生态条件是否与动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相对应。

0501

中药材产地空气是否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0502

中药材产地土壤是否符合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

0503

应根据种植品种生产周期确定土壤质量检测周期,一般每4年检测一次。

*0504

中药材灌溉水是否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0505

应定期对灌溉水进行检测,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0506

药用动物饮用水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0507

饮用水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0601

药用动物养殖是否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

*0701

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是否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中文名及学名等)。

0801

种子种苗、菌种等繁殖材料是否制定检验及检疫制度,在生产、储运过程中是否进行检验及检疫,并出具报告书。

0802

是否有防止伪劣种子种苗、菌种等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措施。

0803

是否根据具体品种情况制定药用植物种子种苗、菌种等繁殖材料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0901

是否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

0902

在捕捉和运输动物时,是否有防止预防或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的有效措施及方法。

0903

引种动物是否由检疫机构检疫,并出具检疫报告书。引种动物是否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

*1001

是否进行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是否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良种繁育场所。

*1101是否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

1201

是否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制定并实施施肥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施肥种类、时间、方法和数量)。

1202

施用肥料的种类是否以有机肥为主。若需使用化学肥料,是否制定有限度使用的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规程。

1301

施用农家肥是否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

*1302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

1401

是否制定药用植物合理灌溉和排水的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

1501

是否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药用部位,制定药用植物田间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

*1601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否采取综合防治策略。

*1602药用植物如必须施用农药时,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1701是否根据药用动物生存环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确定与药用动物相适应的养殖方式和方法。

1702

是否制定药用动物的养殖规程和管理制度。

1801

是否根据药用动物的季节活动、昼夜活动规律及不同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制定药用动物定时定量投喂的标准操作规程。

1802

药用动物是否适时适量地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必要的添加剂。

*1803药用动物饲料不得添加激素、类激素等添加剂。

1804

药用动物饲料及添加剂应无污染。

1901

药用动物养殖是否根据季节、气温、通气等情况,确定给水的时间和次数。

1902

草食动物是否尽可能通过多食青绿的饲料补充水分。

2001

是否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固定场所及必要的安全设施。

2101

药用动物养殖环境是否保持清洁卫生。

2102

是否建立消毒制度,并选用适当消毒剂对动物的生活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

2103

是否建立对出入养殖场所人员的管理制度。

2201

是否建立药用动物疫病预防措施,定期接种疫苗。

2301

是否合理划分养殖区,对群饲药用动物要有适当密度。

2302

发现患病动物,是否及时隔离。

2303

传染病患动物是否及时处死后,火化或深埋。

2401

是否根据养殖计划和育种需要,确定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适时周转。

*2501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及不明原因死亡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

2601

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的采集是否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是否有计划地进行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

*2701是否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

2702

是否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方法。

2801

采收机械、器具是否保持清洁、无污染,是否存放在无虫鼠害和禽畜的清洁干燥场所。

2901

采收及初加工过程中是否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

3001

药用部分采收后,是否按规定进行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

3002

需干燥的中药材采收后,是否及时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干燥,控制湿度和温度,保证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

3101

鲜用中药材是否采用适宜的保鲜方法。如必须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时,是否符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3201

加工场地周围环境是否有污染源,是否清洁、通风,是否有满足中药材加工的必要设施,是否有遮阳、防雨、防鼠、防尘、防虫、防禽畜措施。

3301

地道药材是否按传统方法进行初加工。如有改动,是否提供充分试验数据,证明其不影响中药材质量。

3401

包装是否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3402

包装前是否再次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

3403

包装是否有批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重量、包装工号、包装日期等。

3501

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是否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中药材质量要求。

3601

在每件中药材包装上,是否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采收日期、贮藏条件、注意事项,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3701

易破碎的中药材是否装在坚固的箱盒内。

*3702毒性中药材、按品管理的中药材是否使用特殊包装,是否有明显的规定标记。

3801

中药材批量运输时,是否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

3802

运载容器是否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并有防潮措施。

3901

是否制订仓储养护规程和管理制度。

3902

中药材仓库是否保持清洁和通风、干燥、避光、防霉变。温度、湿度是否符合储存要求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

3903

中药材仓库地面是否整洁、无缝隙、易清洁。

3904

中药材存放是否与墙壁、地面保持足够距离,是否有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

3905

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是否注意选用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

*4001生产企业是否设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

4002

是否配备与中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

4003

是否配备与中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场所、仪器和设备。

4101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环境监测、卫生管理的职责。

4102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对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及中药材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书。

4103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的职责。

4104

质量管理部门是否履行制订和管理质量文件,并对生产、包装、检验、留样等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的职责。

*4201中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是否对每批中药材,按国家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行检验。

4202

检验项目至少包括中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

*4203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4204

是否制订有采样标准操作规程。

4205

是否设立留样观察室,并按规定进行留样。

4301

检验报告是否由检验人员、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章并存档。

*4401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

4501

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是否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中药材生产实践经验。

460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有中药材质量管理经验。

4701

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是否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林学或畜牧学常识,并经生产技术、安全及卫生学知识培训。

4702

从事田间工作的人员是否熟悉栽培技术,特别是准确掌握农药的施用及防护技术。

4703

从事养殖的人员是否熟悉养殖技术。

4801

从事加工、包装、检验、仓储管理人员是否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或外伤性疾病等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中药材的工作。

4802

是否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检查。

4901

对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是否定期培训与考核。

5001

中药材产地是否设有厕所或盥洗室,排出物是否对环境及产品造成污染。

5101

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是否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

5102

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是否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

5201

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是否完整合理。

5301

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是否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照片或图像。

5302

记录是否包括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来源。

5303

记录是否包括药用植物的播种时间、数量及面积;育苗、移栽以及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莠剂)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

5304

记录是否包括药用动物养殖日志、周转计划、选配种记录、产仔或产卵记录、病例病志、死亡报告书、死亡登记表、检免疫统计表、饲料配合表、饲料消耗记录、谱系登记表、后裔鉴定表等。

5305

记录是否包括药用部分的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和加工、干燥、干燥减重、运输、贮藏等。

5306

记录是否包括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等。

5307

记录是否包括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中药材性状及各项检测)。

5401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10)

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抗癌药物已有相当数量且新药不断出现,但疗效好、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特别是治疗对人类生命威胁更大的实体肿瘤,如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脑癌、卵巢癌等疾病的药物仍然不多,与根治癌症的目标相差尚远。中国以草药治病的历史悠久,药用植物品种多,从这些植物中开发抗癌新药的前景十分看好。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从中国药用植物中研究开发了一些抗癌新药并上市,如紫杉醇类抗癌药、喜树碱类抗癌药、鬼臼毒素类衍生物、雷公藤内酯醇类化合物等。此外,科学家还从人参、郁金、薏苡仁、大蒜等中药中开发了多种抗癌药。而以三七、灵芝、甘草、黄岑、冬凌草、、大青叶等中药及美国草药塞棕榈果为主要提取物的美国抗癌药PC-SPES,近年已制成胶囊作为营养辅助剂上市。

水果、蔬菜和红酒中含有能杀死血癌细胞的成分

美国科学家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水果、蔬菜及红酒中含有的一种抗氧化剂成分能杀死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同时不伤及健康细胞。

药用植物学实验报告篇(11)

精心设计课堂实验

毕业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情况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受到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为将来进一步研究、整理、发展中医药学以及开发新药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增加实验课时,应适当减少理论和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机能性实验,将植物显微结构部分与中药材或中成药的显微鉴定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还特别强调课堂实验的规范性,从实验准备、学生操作、疑难问题解决、实验评价与考核等全过程进行监控,从根本上保证实验的效果。在讲植物解剖时,我们将其与显微实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镜下观察,将观察到的物像描绘成较准确的显微结构图。课内实验常采取个人操作、小组讨论、典型指导、教师指导与学生介绍经验等方式。

我们努力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成立了“本草社”,鼓励热爱药用植物学的学生加入到该社团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设计实验,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无花果的雌雄在不同的工具书中描述差异较大,学生发现后对资料进行了检索,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校园实习,现场讲解与实践

我校内有丰富的药用植物物种,达三百余种,其中药圃是药用植物最为集中的地方。我校理论内容与实习内容同步进行,并用理论指导实习教学。例如,讲到唇形花冠和二强雄蕊的概念时,要求学生找到校园中哪些是唇形科植物、哪些植物具有二强雄蕊。

教师现场可讲解植物的名称、所属科属、拉丁学名以及药用部位。如在讲解杜仲时,折断枝、叶,让学生看到银白色胶丝,其药用部位为树皮,为补阳药,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药圃内一些药用价值小但观赏价值大的植物,我们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学生对校园植物进行拍照,最后制成“中医药大学校园药用植物”课件,供学生学习参考之用。

登山采药,标本大赛

为配合我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节,也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规律,一般在五六月间举行一次登山采药活动。之前举办专题讲座,使学生先初步掌握采药及制作标本的原理与技巧。本着“广泛参与、增加知识、普及科学、发展兴趣”的原则,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登山采药活动中来。

在采药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每种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现代中医药研究价值作详细说明。对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摄影拍照,随后还举办了标本制作大赛,并对参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

快乐的植物园实习

学校与植物园距离很近,园内名木花草上千种,且多为药用植物,是现场教学的良好场所。我校的植物园实习一般安排在绿树成荫的六七月份。植物园有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如讲授叶和茎的形态和类型时,学生可以现场观察。这样,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再如,讲到植物分类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牡丹的特征,而且还要学会区别牡丹与芍药,懂得牡丹园里为什么有芍药这一独特的景观。在牡丹园里,师生不仅会产生“俯瞰四时景,坐观国色香”的感觉,更会叹服“山的凝重与水的轻灵”和谐统一的自然蕴味。另外,植物园里还有观赏温室、水上世界、日本园、音乐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教学对象,并尽可能地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以加深印象。

现场观察后,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做好总结讨论。在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双方都获益匪浅。

野外实习,能力提升

我校每年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通过这次系统且集中的野外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广泛接触自然环境中的药用植物学资源,认识药用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利用各种各样的活材料使课堂所学的抽象分类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对药用植

转贴于 http://

物科、属、种的实际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