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5:19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1)

(一)确认

疑似红火蚁发生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在24小时内将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到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指定的专门科研机构鉴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根据专家鉴定报告进行确认。

(二)报告

确认本地区发生红火蚁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对本地区进行普查,及时查清发生和分布情况。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将红火蚁发生情况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同时抄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三)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三级危害: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

二级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或者在1个县(市、区)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程度严重的。

一级危害:2个或2个以上地级市发生红火蚁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红火蚁危害严重的。

出现以上一至三级程度危害时,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根据省植物检疫机构的确认、红火蚁危害范围及程度,三级危害启动三级响应,二级危害启动二级响应,一级危害启动一级响应。

(一)三级响应

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及县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全市红火蚁发生情况;市级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县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二)二级响应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本市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本省红火蚁发生情况;省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市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三)一级响应

省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及省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省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全省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省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红火蚁发生地给予紧急支持,必要时,请求国务院给予相应援助。

三、部门职责

各级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红火蚁防控的指挥、协调工作,并负责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红火蚁监测调查、防控和及时报告、通报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红火蚁伤人防治工作;宣传部门负责引导传媒正确宣传报道红火蚁有关情况;财政部门及时安排拨付红火蚁防控应急经费;科技部门组织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经贸部门组织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以及红火蚁对贸易和投资环境影响的应对工作;林业部门负责林地和木本植物的红火蚁调查及防控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红火蚁的传入和传出;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环保、旅游、水利、民航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红火蚁发生点、发生区和监测区的划定

发生点:蚁巢外缘周围100米以内的范围划定为一个发生点(两个蚁巢距离在400米以内为同一发生点);划定发生点若遇河流和公路,应以河流和公路为界,其他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发生区:发生点所在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区域划定为发生区范围;发生点跨越多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的,将所有跨越的行政村(居民委员会)划为同一发生区。

监测区:发生区8000米的范围划定为监测区;在划定边界时若遇到水面宽度大于8000米的湖泊和水库,以湖泊或水库的内缘为界。

五、封锁控制和扑灭

红火蚁发生区所在地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生区内的蚁巢和红火蚁活动区域设置醒目的标志和界线,并采取措施进行封锁控制和扑灭。

(一)封锁控制

对红火蚁发生区内机场、码头、车站、停车场、主要交通干线两旁区域、有外运产品的生产单位以及物流集散地,有关部门要进行全面调查,货主单位和货运企业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火蚁的防控工作。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木材检查站,红火蚁危害情况特别严重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在发生区周边主要交通要道设立临时植物检疫检查站,对外运的种子(苗)、花卉、盆景、草皮等植物产品和介质以及废旧物品进行检疫,禁止红火蚁发生区内土壤、垃圾、建筑余泥、堆肥外运,防止红火蚁随水流传播。

(二)防治与扑灭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红火蚁发生区的垃圾及其他红火蚁滋生地,保持环境整洁。

经常性开展扑杀红火蚁行动,采用二阶段防治法铲除红火蚁蚁巢,即先投放诱饵剂毒杀,再挖巢喷药或用药灌巢,直至扑灭红火蚁。

六、防范叮蛰与伤人治疗处理

要提醒群众不到发生红火蚁的地方活动,防止红火蚁叮蜇伤人。需在发生红火蚁区域劳动作业的,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与红火蚁接触,被红火蚁叮蜇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

七、调查和监测

红火蚁发生区及周边地区的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本地区的调查和监测,做好监测结果记录,保存记录档案,定期汇总上报。其他地区要加强对来自红火蚁发生区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疫和监测,防止红火蚁传入。

八、宣传引导

各级宣传部门要积极引导媒体正确报道红火蚁发生及控制情况。有关新闻和消息,应通过政府部门正常渠道获取,防止炒作,避免失实报道引起社会不安。在红火蚁发生区,要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科普宣传,重点宣传注意事项、防范知识、防控技术和伤人防治方法。当媒体上出现不实报道或社会上流传谣言时,应立即正面澄清,加强舆论引导,减少负面影响。

九、应急保障

(一)队伍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建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植物检疫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红火蚁应急防控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应急防控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应急预案的启动提供高素质的应急队伍保障,成立灭蚁专业队;要充分发动群众,实施群防群控。

(二)物资保障

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红火蚁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物资供应,对红火蚁危害严重的地区,应该及时调拨救助物资,保障受灾农民生活和生产的稳定。

(三)经费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红火蚁应急防控工作。应急响应启动时,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提出经费使用计划,由同级财政部门核拨,财政、农业、审计等部门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四)技术保障

科技部门要大力支持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为持续有效控制红火蚁提供技术支撑。在红火蚁发生地,有关部门要组织本地植物检疫技术骨干力量,加强对红火蚁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

十、应急解除

通过采取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达到防控效果后,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论证,防治效果达到标准的,由省有害生物防控领导小组批准,可解除应急。

经过连续9个月的监测仍未发现红火蚁,经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确认扑灭红火蚁后,经红火蚁发生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向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解除红火蚁发生区,并报国家农业部备案,同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十一、附则

市、县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

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本预案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附件:1.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2.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3.*省红火蚁防控工作专家组成员名单

附件1:

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

一、鉴别特征

(一)形态特征

红火蚁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4.0MM。头、胸、触角及各足均棕红色,腹部常棕褐色,腹节间色略淡,腹部第2、3节腹背面中央常具有近圆形的淡色斑纹。

前胸背板前端隆起,前、中胸背板的节间缝不明显;中、后胸背板的节间缝则明显,胸腹连接处有两个结节,第1结节呈扁锥状,第2结节呈圆锥状。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

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形态与小型工蚁相似,体桔红色,腹部背板色略深,上颚发达,黑褐色,体表略有光泽,体毛较短小,螯刺常不外露。

(二)蚁巢特征

红火蚁为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巢是以土壤堆成的高10~30CM,直径30~50CM的蚁丘。新形成的蚁巢则在4~9个月后出现明显小土丘状的蚁丘。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

(三)危害特征

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危害植物、动物、人体。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小时后叮蜇处化脓形成脓疱。

二、红火蚁发生分布调查与监测

(一)访问调查

向当地居民询问有关红火蚁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危害情况,分析红火蚁传播扩散情况及其来源。每个社区或行政村询问调查30人以上。对询问过程发现的红火蚁可疑存在地区,进行深入重点调查。

(二)实地调查

1.调查地域

重点调查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田埂、靠近水源的地方、堤坝、路边、村道、草坪、绿地以及房屋墙角、庭院附近的垃圾堆、公园、学校等场所。

2.调查方法

每行政村或社区每类型调查地块不少于10个,每点调查面积大于50M2,调查点要有代表性,覆盖整个村或社区。观察有无蚁丘或沙堆状的蚁巢,记录蚁丘或蚁巢的发生区域、发生范围、发生密度及其直径和高度,并拨开蚁巢表面,观察蚂蚁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

(三)诱饵诱集监测

1.诱饵制作及用量

诱饵成分:花生油95%,白糖或蜜糖5%,如用白糖,将其熬成糖浆。将花生油和白糖或蜜糖按95∶5的比例加入碗碟中,搅拌混匀,放入浅碟中(可用一次性纸碟,直径约15CM),每碟约10G,制成诱饵。

2.诱饵投放

每个村庄或社区各类型地块诱饵放置点不少于5个。将诱饵放在蚂蚁适生区域的荫蔽处,最好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注意使装有诱饵的浅碟边沿贴于地面,方便蚂蚁爬上。每点面积50M2以上,放5个诱碟,碟间距离5M以上,随机放置。

3.调查

每天观察1次,并更换诱饵,连续观察5天(雨天除外)。对诱集的蚂蚁进行形态观察是否为红棕色,如发现可疑蚂蚁则结合对周围蚁巢以及蚂蚁行为特征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如发现蚁巢即采集巢内蚂蚁样本。

三、样本采集与寄送

在调查中如发现可疑蚂蚁,将可疑蚂蚁用70%酒精浸泡或用农药杀死,标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人。将每点采集的蚂蚁集中于一个标本瓶中,采集可疑蚂蚁标本数量50只以上。将样本派员送至省植物检疫站,要确保运送过程中样本的安全。

四、调查人员的要求

要求调查人员为专职植检员或经过培训的植保技术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红火蚁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结合行为特点、蚁丘特征、危害症状以及红火蚁的调查监测方法和手段等。

五、调查结果处理

调查监测中,一旦发现红火蚁,严格实行报告制度,必须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每15天逐级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有关调查监测情况。

附件2:

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一、封锁与检疫处理措施

(一)封锁与检疫

1.对经过红火蚁发生区的主要交通干线两旁50M内地区进行地毯式调查,彻底清除蚁巢,诱杀红火蚁,撒布石灰带(1M宽),并对路旁树木的树干用石灰水进行刷白处理(约高80CM)。

2.严格控制红火蚁发生区对外物流、防止红火蚁外传

(1)对发生区内的厂家、企业进行物流摸底调查,对有大宗货物要外运的单位由专人负责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同时对生产场地、货运地交通工具进行灭蚁处理,并在装车前实施检查,防止红火蚁随货物传出。

(2)对从发生区外运的物品、货柜、运输工具、园艺农耕机具设备等进行严格检查,重点检查货物包装和内容物是否夹带红火蚁,运输工具、货柜等角落、底部是否藏蚁,发现红火蚁要及时处理,防止随货物外运。

(3)对发生区内的停车场进行清理和灭蚁处理,并设置药剂毒土隔离带(宽1.0M左右)。

(4)禁止发生区内垃圾废土、建筑余泥、堆肥的外运,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进行严格检疫方可外运。

(5)加强对流经发生区的江河堤岸巡查,彻底铲除沿岸红火蚁巢穴,防止随水流传播。

(6)加强检疫、封锁、调查、监测、控制技术等培训工作,加大红火蚁控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使群众自觉采取行动防止扩散。

(二)检疫处理药剂与使用方法

对从发生区调运出的货物、包装物、运输工具等感染红火蚁的,必须进行药剂处理。

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可使用以下药剂进行处理:阿维菌素、氯氰菊酯、联苯菊酯、七氟菊酯、氟虫腈、毒死蜱等,采用喷雾、浸液或浇灌等方法。对交通工具、货柜等可采取喷施上述药剂或熏蒸的方法进行灭蚁消毒。药剂的使用浓度参照商品使用说明。

二、红火蚁扑灭措施

根据红火蚁发生和为害的特点,可采取环境治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除扑灭。

(一)清理环境、铲除红火蚁滋生地

1.住宅区

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居室住房地面和墙脚处堆放的杂物或食物,清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尽量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存和为害的环境。清理房屋附近的杂物,铲除杂草并疏导排水沟,在墙脚周围水沟边撒放石灰防蚁。

2.荒坡地

对于蚁巢密度较大、杂草丛生不易处理的荒坡地,可先施用除草剂,待杂草干枯后露出蚁丘,再采用药剂防治。蚁巢密度较小的荒坡地,查到蚁巢后,对蚁丘及其周围的杂草喷施除草剂,再采用药剂防治。

3.农田和旱作地

清除耕地周围的杂草、灌木和土杂肥,切断通向田地的蚁道。

4.园林绿化带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垃圾,将树干和地面树根刷上石灰水防虫避蚁。

5.垃圾处理

彻底清理发生区内垃圾及垃圾回收点,采取农药处理或高温堆沤的方法就地处理垃圾,禁止外运,以防传播。注意不要在野外和住宅区随便抛弃和堆放垃圾废品。

(二)药剂防治

采用分步施药、最终扑灭的方式进行防治。首先在蚁丘附近红火蚁活动觅食区投放饵剂,经过2-4周后再对蚁巢进行灌药或药剂直接处理。防治后要进行持续监测,发现红火蚁再根据实际情况反复使用诱饵和药剂处理,直至9个月内不再发现红火蚁为止。

1.饵剂毒杀

蚁后的产卵量决定着蚁群的个体数量,而蚁后又往往栖于蚁巢的深处,靠工蚁饲喂预消化过的食物生存。由于这一特性,杀虫药剂一般难以杀死蚁后,导致防治困难。饵剂由缓效杀虫剂加食物引诱材料(如植物油)制成,它不会很快杀死觅食的工蚁。工蚁受油的吸引,找到饵剂后把它带回蚁巢,通过幼蚁的预消化后饲喂给蚁后和发育中的幼蚁,取食后的红火蚁最后都会中毒死亡,从而消灭整个蚁群。

用于制作饵剂的杀虫剂有:药剂名称有效成份含量起效时间备注

伏蚁腙0.73—1%2—4周起效室内可用

蚁蝇醚0.5%6—8周起效

苯氧威1.0%6—8周起效

烯虫酯0.5%8—12周起效

阿维菌素0.011%6—8周起效室内可用

氟虫腈0.008%2—4周起效

多杀菌素0.015%3天—8周起效

饵剂的配制方法:

可采用花生麸、饼干和面包碎末等为载体,将药剂溶于豆油等植物油中,与载体混合制成饵剂。

饵剂的施用方法:

可选择红火蚁活动觅食较多的地点大面积点状投放,也可用于单个蚁巢处理,投放量是每10平方米1—1.5克,一般在距蚁巢1.0—1.5米处作点状投放,尽量在土温20—30℃、工蚁出来觅食时使用,第一次投放后,间隔4—5周再投饵剂一次为宜。

注意事项:(1)不要破坏蚁丘和扰动蚁巢,防止红火蚁搬家、扩散;(2)使用新鲜饵剂;(3)切忌将饵剂混合其他物质;(4)不要在下雨天施药,应施用于干燥的地面,尽量避免阳光直射;(5)当日平均温度高于20℃时,饵剂作用效果较好;(6)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卫生灭虫等),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2.药剂处理蚁巢

建议使用药剂:毒死蜱(乐斯本)、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多杀菌素(菜喜)、氟虫腈(锐劲特)、甲萘威(西维因)、溴氰菊酯(敌杀死)等。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以上药剂使用浓度按照商品的使用说明配制。灌巢:液剂或可湿性粉剂兑水,慢慢灌入蚁巢中,每巢用药液量一般10-15升,对较大的蚁巢适当增加药液量。

(1)在住宅区、公共场所建筑物、学校和工厂企业等地灭蚁,建议使用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施药扑灭方法可参照卫生害虫防治方法。在居屋宅内施药后,应打开窗户通风。在住宅区、公共场所、学校、工厂企业等地用药应避开人流高峰。

(2)市区园林绿化带灭蚁要注意尽量减少对行人的影响;在公园、广场和高尔夫球场等人流较密集的地方要使用较安全的药剂,在其他人流较少的地方也可使用锐劲特、吡虫啉等。施药区要注意人畜安全。

(3)水田、旱作地、果园和荒坡地。

建议使用上述药剂其中一种,要注意对蜜蜂的影响。

(4)河流、水库和鱼塘附近地区应注意安全用药,禁用阿维菌素、菊酯类、锐劲特等,防止污染水源,并避免对鱼、虾等造成杀伤。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2)

    西南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四川药用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和华西药用植物园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内容与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在学院成立523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制定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在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微调,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精品实验项目教学方案、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建设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精品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后,在实验前查阅文献,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分类学工具书,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和意义,在实验中对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如木本曼陀罗、打破碗花花、腺毛马蓝、夜香树、朱槿、金铃花、白背黄花稔、显脉香茶菜、龙牙花、蓝雪花、大丽菊、一串红、百合等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写出其花程式、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植物基源、入药部位和功效等,再运用分科检索表进行查阅,写出其查科路线,并订出科名,学生再借助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药用植物学教材等工具书评价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科药用植物间的形态特征异同,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教师按实验评分标准批阅,期末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通过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创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依据、科的主要特征、药用植物花程式和文字描述的表达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药用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过程考核和命题的科学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过程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把知识传授、教学考核、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全过程,考试总成绩由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以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为主,其中课堂成绩占总成绩9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与讨论报告组成,平时成绩占课堂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期末成绩占课堂成绩的40%。实践成绩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实习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10%。并根据药学专业和课程特点,实施考试命题改革,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命题紧密围绕药用植物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多种形式的题目,并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密切相关,尽量反映药用植物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

    三、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国际课程周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3)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01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001-08

肝病是我国高发病率的病种,福建泉州也是各种肝病的高发区。近年来对福建泉州肝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04-2009年甲型肝炎累计报告1029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8/10万人[1];乙型肝炎2004-2009年累计报告4187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2.65/10万人,2004年发病率为80.89/10万人,2009年发病率为127.26/10万人[2];丙型肝炎1990-2011年共报告1241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83/10万人[3]。笔者在对当地中草药资源调查中,发现民众常就近利用野生中草药防治和辅助治疗多种肝病,疗效满意。兹就福建泉州区域可用于治疗肝病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整理分析如下。

1 福建泉州自然地理概况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北纬24°25′~30°56′,东经117°36′~119°05′,地跨中南亚热带,境内山地及丘陵占总面积4/5,其余为台地及平原。因地处低纬度,濒临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其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适合植物的生长,区域内野生植物种类达212科1641种[4]。但泉州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使泉州以瘴疠之地而著称,因常年雨量充沛,且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堪称“闽南大温床”。每年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数达三四个月,尤其春夏之交,梅雨连绵,更是湿温病高发季节。清代医家喻昌《医门法律》指出:“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受其炎热,无隙可避。”因此,泉州地区肝病发病率高与当地“多热”“多湿”的气候有关[5]。长期以来,当地民间以野生中草药预防和辅助治疗多种肝病是其习俗。

2 调查方法

多年来,笔者通过对泉州地区野外实地采集和制作标本,结合相关文献资料[6-16]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药用功效进行较为系统分析;走访当地民间医生,对当地常用治疗肝病的中草药进行较详细的统计,对其药用功效及在本区域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类物种组成

初步确定泉州区域内分布可治疗肝病的野生中草药种类有59科112属132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6属18种;被子植物47科96属114种,包括双子叶植物有44科90属108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6属6种。这些中草药有15科21属21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2]有记载的品种。表1只列出其中较重要的50科92属111种。

另外,木贼科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碗蕨科华南鳞盖蕨Microlepia hancei Prantl,中国蕨科野雉尾Onychium japonicum Thunb.Kunze,铁线蕨科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Sp.,骨碎补科圆盖阴石蕨Humata tyermanni Moore,水龙骨科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Kaulf.)Ching,荨麻科小叶冷水花Pilea microphylla(L.)Liebm,蓼科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苋科繁缕Stellaria media(L.)Cyr,毛茛科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芸香科{榛椒Zanthoxylum avicennae(Lam.)DC,大戟科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和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鼠李科长叶冻绿Rhamnus crenata Sieb. et Zucc,山茶科黄瑞木Adinandra millettii(Hook. et Arn.)Benth. et Hook. f. ex Hance,五加科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 Koch var. sinensis(Tobl.)Rehd,苦苣苔科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菊科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Linn.)Cronq、金盏银盘Bidens biternata(Lour.)Merr. et Sherff和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等17科21属21种植物也具有治疗各类肝病的功效。

3.2 种类组成特点分析

泉州区域内治疗肝病的野生中草药种类最多的科是菊科,有16属19种;其次是豆科8属8种、唇形科6属8种、大戟科4属6种、茜草科4属5种、水龙骨科4属4种、禾本科4属4种、野牡丹科2属4种;含3种的科有:玄参科3属3种、蓼科2属3种、堇菜科1属3种;含2属2种的科有:石松科、苋科、景天科、芸香科、鼠李科、葡萄科、锦葵科、五加科、伞形科和马鞭草科;含1属2种的科有:卷柏科、凤尾蕨科、桑科、蔷薇科、柳叶菜科、紫金牛科和报春花科;其余为含1属1种的科,包括木贼科、瓶尔小草科、海金沙科、碗蕨科、鳞始蕨科、风尾蕨科、中国蕨科、铁线蕨科、骨碎补科、三白草科、荨麻科、毛茛科、防己科、樟科、远志科、漆树科、冬青科、山茶科、藤黄科、胡颓子科、桃金娘科、旋花科、茄科、苦苣苔科、爵床科、车前科、忍冬科、败酱科、葫芦科、桔梗科、莎草科和鸭跖草科共32科。

在上述植物中,绝大多数是草本植物,达103种(78.03%);其次是灌木、小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有蓬{、粗叶悬钩子、望江南、排钱草、葫芦茶、小槐花、三叉苦、{榛椒、黄花倒水莲、白背叶、盐肤木、铁冬青、马甲子、长叶冻绿、c、三叶崖爬藤、梵天花、黄瑞木、蔓胡颓子、桃金娘、常春藤、黄毛B木、紫金牛、黄荆、黄栀子和白马骨共26种(19.70%);只有粗叶榕、台湾榕和乌桕3种植物是乔本植物(2.27%)。

从资源分布调查看,分布数量多或较多的有:翠云草、乌蕨、华南鳞盖蕨、土牛膝、叶下珠、飞扬草、白背叶、盐肤木、赛葵、梵天花、紫花地丁、桃金娘、野牡丹、地稔、马鞭草、黄荆、地胆草、下田菊、马兰、一年蓬、小蓬草、鬼针草、白花鬼针草、牛膝菊、g莶、艾、大蓟、黄鹌菜、牛筋草、狗尾草、金丝草和鸭跖草等。数量较少或稀少的种类有:石松、深绿卷柏、瓶尔小草、海金沙、毛茛、金钱吊乌龟、无根藤、粗叶悬钩子、响铃豆、望江南、丁癸草、排钱草、马甲子、c、三叶崖爬藤、楮头红、东方肉穗草、活血丹、凉粉草、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白英、阴行草、独脚金、腹水草、白花蛇舌草等,其中治疗各类肝病效果较佳但经多年采摘而数量极少的种类有楮头红、东方肉穗草、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白英、白花蛇舌草等。另外,凉粉草、茵陈蒿、鸭跖草、黄栀子、乌桕、黄花倒水莲、台湾榕、粗叶榕、蕺菜等已有人工栽培。

3.3 种类药用特点分析

从药用部位分析,使用全草的种类最多,有84种(63.64%);其次是以根或地下根茎、块根入药,有22种(16.67%);以地上部分或茎、叶入药的有10种(7.58%);其余以皮类、果实、种子等入药的有16种(12.12%)。

从药用功效归类分析,清热类药占绝大多数,有69种(63.64%),其中清热解毒药数量有37种、清肝明目药5种、清热凉血药6种、清热利咽药6种、清热泻火药10种、清热止痢药4种、清热解暑药1种;利水渗湿药有20种(15.15%);祛风湿药有11种(8.33%);解表药9种(6.82%),其中8种是疏散风热药、1种是发散风寒药;活血祛瘀药5种(3.79%);止血药4种(3.03%);消食药4种(3.03%);补气药2种(1.52%);化痰止咳平喘药2种(1.52%);其他药5种(3.79%)。

在本次调查的野生中草药中,有116种植物可治疗各种类型肝炎,包括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等;15种植物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和肝癌等病症。其中使用频率高的种类有垂穗石松、石松、深绿卷柏、乌蕨、井栏边草、伏石蕨、五指毛桃、台湾榕、荷莲豆、金钱吊乌龟、无根藤、垂盆草、抱石莲、响铃豆、望江南、丁癸草、排钱草、葫芦茶、小槐花、三叉苦、{榛椒、黄花倒水莲、叶下珠、赛葵、地耳草、桃金娘、地稔、楮头红、东方肉穗草、天胡荽、积雪草、马蹄金、金疮小草、溪黄草、线纹香茶菜、白英、独脚金、腹水草、白花蛇舌草、黄毛耳草、地胆草、一枝黄花、茵陈蒿、大蓟、短叶水蜈蚣和鸭跖草共46种。当地民间在使用上述药材时多晒干使用,有的是单味煎服,如葫芦茶根、三丫苦根、鹰不泊根等;有的以药方配伍治疗,如由排钱草、白背叶根、{楦、姜黄和鸡矢藤组方治疗慢性肝炎,由桃金娘根、鹰不扑、白背叶根组方治急慢性肝炎和肝肿大疼痛等;其中绝大部分以水煎内服为主,也有加糖、瘦肉或生鱼炖服,有的还可以药膳方式治病,如牛奶仔头炖土鸡或五指毛桃根炖排骨可治湿热黄疸和急慢性肝炎等。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常见种类主要有夏枯草、溪黄草、白英、白花蛇舌草和茵陈蒿等。

4 小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因经济不发达、严重缺医少药,广大农村的赤脚医生靠着一根针、一把草救治了许多民众的生命,也由此积累了不少对野生中草药功效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对健康意识也日益增强,加之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逐渐被重视,导致民众更愿意接受纯天然、不良反应少、药效明确的中药治疗。因此,开发野生中草药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笔者建议:①对现有可治疗肝病的中草药进行深入研究,尤其对主要有效成分及功效进行系统研究,为临床开发出更多有效药物;②重视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尤其是目前使用频率高、资源数量已逐年减少的种类,使中草药的利用得到可持续发展,并对有些药效确切且已投入临床使用的种类,可由野生转成人工种植,保证临床用药有后备来源。

参考文献:

[1] 黄彩虹.2004-2009年泉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6):435-437.

[2] 黄彩虹,陈雅红,詹惠春.泉州市2004-2009年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2):217-219.

[3] 黄亚兰,洪思让,吕文辉,等.1990-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10):767-769.

[4] 刘建福,范燕萍,许瑞安.福建泉州地区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与保护[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2):284-291.

[5] 吴春城.闽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人口学和生物学基础[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

[6]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一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二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8]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三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9]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四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0]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五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1]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六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3] 杜同仿,黄兆胜.中国中草药图典:上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14] 杜同仿,黄兆胜.中国中草药图典: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b)-0167-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其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野外实习等教学方式,其中野外实习是巩固和加强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学到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许多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对植物分类鉴定、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使课堂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最为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善于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大学生野外实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方法与内容的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野外实践多存在质量不高、管理粗放、效果评价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实习基地管理,构建科学发展的实践体系,以此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笔者根据该校和外校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的实际情况,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和经验,和同行作一探讨。

1 野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野外实习基地的教学资源、教者的带教能力、制度的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实习模式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方面。

1.1 实践教学资源的标准

野外教学基地以选择中药种质资源和储量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交通便利、食宿经济、安全有保障、人为干扰小的实习地点为原则,建立环境更成熟的野外实习的教学、科研基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实习教学的条件。实习基地至少有6条以上可供学生采集、识别药用植物的精品路线;蕴藏的常见药用植物500种以上且都具有一定量的资源量;中药栽培的实践基地应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检查公告》中公布的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和品种的基地;或者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规模不少于50亩。基地内还应建有为实习生简单进行检疫、检验、试验分析、数据处理的工作站。

1.2 带教教师聘任的条件

野外实习的带教老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以上职称以及3年以上野外实习经验,每名带队教师指导学生不多于20名,每天指导学生不少于5学时。

中药材栽培生产基地的管理人员应具有药学或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技术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或农学常识。参与实习实训的教师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研究生学历或中高级以上职称、该专业3年以上教学和科研经验,承担有部级、省级或厅级相关科研项目,并能单独指导3~5名学生,平均每天带教时间不少于5学时。

2 实践教学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践教学是本科教学极为重要的关键阶段,直接关系到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应制订切实的管理制度。

2.1 实践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和要求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强化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训练。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能早期接触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2 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职责

(1)教务处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起指导、监督、考核作用。院系是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单位,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组织和生活安排诸方面的管理。各级管理机构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2)成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院系的主管领导是实践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主管领导定期研究、检查实践教学工作制度,不断地完善各级教学组织和有关制度,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

(3)院系应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规范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研究。通过讨论和研究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凡该校实习基地方可悬挂“教学实践基地”的牌匾。实习基地要将与学校进行教学协作、承担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工作提高到既为社会造就优秀人才又促进本单位整体水平快速提高的重要高度来认识。实习基地在可能的情况下,每年可从业务收入中拨出部分经费作为实践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学校对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依据条件给予相应支持。对实习基地的进修培训、高新技术普及、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要求,要优先给予安排。对有条件的实习基地,学校支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合作科学研究,共同申报科研项目与成果,以合适方式共同培养研究生。

(6)实践教学经费由教务处会同院系根据年度实践教学计划和预算标准,按照见习实际人数进行划转;若自主安排实践教学,院系应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年度的经费预算报告。

3 野外实践教学内容、方法、目标

3.1 野外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野外中草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能够运用植物分科检索表检索出未知的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学习标本的采集和压制方法,并在返校后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报告会(报告实习中取得的科研成绩)和展览会(展出学生的专题论文、植物标本及丰富多彩的实习照片等)。

通过到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育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训练,对药材基地的历史、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国家“GAP”相关政策和中药材种植的知识以及如何建立“GAP”基地。

3.2 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方法

由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点进行实地考察,选择6条以上比较安全、药用植物分布丰富、便于采集的采药路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提前和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协调,安排好学生的食宿,负责学生的安全及学习。

(1)时间地点:时间2周(12~13 d)。地点:栾川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辉县万仙山森林公园。

(2)组织形式:野外识别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15~20人,并由一位教师带教。

(3)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出发前由教务处、院领导、辅导员、带队专业教师集中讲授野外教学实习要求、学习方法、注意事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方法、学生领取野外实习用具等事宜。第一天:上午乘车前往实习基地。下午安排住宿、召开实习预备会。第二天至第十一天:按小组由教师选择4~6条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认识常用药用植物,熟悉其生长环境,讲解所属科的特征;并采集部分药用植物标本,分组采集压制标本;采集植物花,学会使用检索表;进行野外实习考核。如,遇雨天,可采取室内由带队教师组织学生讲授标本的采集、压制、鉴定等专题知识,或举办野外实习趣味知识竞赛。第十二至十三天:考试、返校。

3.3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教学目标

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认识生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实习的主要内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药用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包括怎样调查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怎样采集药用植物标本,怎样做好野外记录,怎样观察药用植物,怎样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等。

(2)熟练掌握解剖花、果等器官的方法,描述药用植物的技能,熟练掌握运用检索表及《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河南植物志》等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基本方法,结合所学药用植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百余种药用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试编写实习地区的药用植物名录及检索表,在可能情况下,写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植被特征及药性功效。

(5)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有任课教师作为指导,每个小组应在教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的、合乎质量要求的药用植物标本,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药用植物。完成各科的综合实习报告或小论文。

(6)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五勤习惯:一是腿勤,多走路,自然环境是变化无穷的,多走路就能多观察到一些药用植物;二是眼勤,多观察,尤其对周围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善于发现问题;三是手勤,多动手、自己去采、去摸、去感觉药用植物,从中了解药用植物的某些特性,并要及时记录;四是脑勤,多联系课堂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比较;五是口勤,多请教指导老师,多与其他同学互相切磋。

(7)使学生掌握15种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模拟“GAP”认证。

4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制定

4.1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

(1)实践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师生教与学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考核应紧紧围绕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地兼顾认知领域各个层次的内容。在注意知识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学习态度、行业作风等方面的考核。

(2)理论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判断学生是否领会和把握了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见习阶段的考核,除注意记忆、理解两个层次的内容外,重点考查学生技能应用的准确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性。见习阶段的考核也应为综合性考核,除考核学生掌握应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见习的考核主要包括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和平时成绩3个部分。专业理论的考核主要采用笔试方式,试题以多选题和论述题为主。实践性综合考试,在实地(现场)采用实际操作辅以口试的形式进行。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确认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做出综合评价。

4.2 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根据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考核成绩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实习报告占30%,考核占40%,平时表现占30%)。

4.2.1 实结报告

个人全面实结(15分):引言:实习时间、地点、意义等;调查研究方法;实习内容及结果:列出药用植物种类、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等;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专题考察总结报告(15分):按论文格式:例如题目(区系中药资源普查方法、资源开发现状等)、作者、单位、地址、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

4.2.2 考核

掌握200种药用植物的鉴别方法,写出科名、入药部位和功效等(25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腊叶标本500份(15分)。

4.2.3 平时表现

出勤率、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实训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10分);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等(10分)。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确定实践教学效果为4个标准:85分以上者为优;75~85分为良;60~75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以上实践教学成绩同理论课程成绩一块计入档案。

5 结语

实习基地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优质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体系的构建对实现教育资源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高标准,需要不断地对野外实习的模式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必备的野外工作经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希望通过笔者肤浅经验的总结,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待更多成熟的药用植物野外实践模式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得以广泛推广,达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目的[2],使之今后在适应社会强竞争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9-03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内容,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有3种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同时,“药用植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学》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实验课所占课时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学生主要是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实验课学生往往是“按方抓药”,是缺乏自主性的被动接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目标

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课的重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是通过植物解剖学实验,掌握植物细胞后含物特征,掌握典型根茎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的显微鉴定特点,能为辨别药材真伪及品质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是通过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实验以及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中药材原植物的特征及中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能够科学地描述近似种的特征,澄清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学生通过掌握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掌握中药材原植物鉴定的基本技能,对将来从事中药研究、生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探索

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壁垒,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学》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出必要的增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植物细胞”一节,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亚显微构造以及细胞分裂做了大量描述,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显微鉴定的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相应减少了细胞亚显微构造和细胞分裂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了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形成、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实际对不同药材粉末中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鉴别特点等进行了详尽介绍。

(二)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将实物引进课堂

植物形态学术语的掌握是描述、鉴定药用植物的基础,常用术语有百余个,难记忆、易混淆。传统教学仅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印象不深,到实习鉴定药用植物时,学生往往记忆模糊、一脸茫然。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印象。如在介绍叶片形态时,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各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课堂上,把叶形描述的原则告诉学生后,让学生对实验材料(多种植物的叶片)分小组讨论,判断叶片形状、叶片分裂、叶脉类型、单叶、复叶、叶序等。然后,小组间对不同结果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评价。在学习花的形态时,让学生协助教师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花,由于花的类型特点比较突出,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全班交流,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各类型花的基本特征。

由于植物分类学知识中涉及的植物科较多,课时又少,应选取典型药用植物较多的科进行重点讲述。针对“科的特征”内容难记忆的特点,要求学生抓住这些科的最独特的特征再配合典型植物加深记忆。教师把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带入课堂,这些标本有的是刚采集的新鲜药用植物,有的是腊叶标本,利用这些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对照观察,深刻理解植物科的特征。如要求学生掌握菊科的关键特征:“舌状花、管状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具冠毛,聚药雄蕊,瘦果”。配以典型药用植物:向日葵的头状花序是由舌状花、中央管状花组成;蒲公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红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管状花组成。十字花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独行菜和萝卜来加强记忆。唇形科的科特征是“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小坚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等。在学生掌握了分类学知识要领以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药用植物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兴趣。

(三)植物解剖学实验与理论同堂进行

植物解剖构造的理解历来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难点,由于实验课是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导致在理论课上,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在实验课上,学生不能果断、准确地分辨出植物各部分解剖构造。在讲授植物营养器官显微构造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例如,根、茎、叶的解剖构造,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及次生结构,采用教师先讲细胞特征然后学生对照观察永久切片的方法。由于植物根与茎的内部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根尖、茎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特征基本相似,只是茎尖没有根冠样结构、没有根毛,但具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小突起。茎的初生、次生结构则采用边看边讲,按照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细胞、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植物叶片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采用先看后讲,先由学生仔细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判断出各部结构,然后教师再做详细讲解。植物解剖构造理论与实验同时进行的教学既可以解决教师单纯介绍植物显微结构时不直观,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实验课学生为实验报告得高分照搬书上原图不能真实反映镜下观察内容的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可以达到准确、直观、省时的教学效果。

以往开展植物解剖学实验时,教师只能通过显微镜指针对学生逐个进行指导,教学语言与显微镜下图像无法实现大家共享。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反映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植物细胞后含物”一节的实验中,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把显微镜下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晶体拍摄下来,让学生观看,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细胞后含物的特征。如淀粉粒的层纹结构是由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吸水性不同,两者遇水膨胀不一,显出折光的差异,从而在脐点周围形成许多亮暗相间的层纹,还有大黄草酸钙簇晶的立体结构,这些结构在教材上的插图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差距较大,造成学生识别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这些困难迎刃而解。根茎次生构造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动画技术制作根、茎生长的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形成层的产生和变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

植物分类学实验多利用失真的浸泡标本和呆板的蜡叶标本作为教具,学生缺乏兴趣。制作影像资料反映植物真实生长情景,选取典型药用植物利用照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看到自然状态下的植物形态以及其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学生反映多媒体配合传统的标本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形态及科、属的特征。

建立科学的实验课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掌握实验操作流程的情况,对实验的科学性进行评价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对实验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变以往实验课考试形式单一,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依据的状况,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标准考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程学习,自觉强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多元化考核标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和野外实习。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出勤、卫生等方面。在预习报告中增加“预计困难”一项,教师讲解实验的时候,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重点介绍,比如粉末透化技术,学生对水合氯醛加热时间的长短没有把握,教师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加热时水合氯醛的变化来控制加热时间。实验前,学生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学生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要主动记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药用植物学”实践操作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检查操作规范,尤其是高倍镜的使用能力,能否快速找到所要观察的组织。(2)临时装片及根茎叶等器官徒手切片的能力,主要检查制作的临时装片质量是否适宜观察。(3)读片识片能力,对所观察玻片能否迅速画出简图,并指明关键结构如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的位置。(4)用植物形态学术语对植物进行描述的能力。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观察的药用植物宏观或微观结构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实验报告考察中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考察标准,应严格要求学生,杜绝抄袭和编造实验报告的现象。

实验考试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进度,将实验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1)在植物细胞与组织实验之后,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制作技能的考核。(2)在植物营养与生殖器官解剖实验结束后,进行识片、读片能力及画图能力的考核。(3)在分类学实验结束后,进行粉末药材及生药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分阶段考核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修正,同时避免学期末一次性考试造成的学生只对考试内容感兴趣,不注重平时实验训练的现象。

野外实习是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野外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种子植物形态描述与标本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秀珍.谈强化学生药用植物学技能的“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96-97.

[2]晁志,梁镇彪,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1.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6)

摘要:为适应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9-03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现状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分类学的内容,为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及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而且生药品质评价所采用的四大鉴定方法,有3种即分类学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所用到的理论及实践基础知识均渗透在“药用植物学”课程中。同时,“药用植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其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药用植物学》教材比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实验课所占课时较少。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后,学生主要是根据实验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种实验课学生往往是“按方抓药”,是缺乏自主性的被动接收,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目标

一是通过实验教学改革有效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验课的重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强化技能训练,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二是通过植物解剖学实验,掌握植物细胞后含物特征,掌握典型根茎类药材、皮类药材、叶类药材、花类药材的显微鉴定特点,能为辨别药材真伪及品质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三是通过植物分类学、形态学实验以及野外实习,使学生了解中药材原植物的特征及中药材原植物生长环境,能够科学地描述近似种的特征,澄清同名异物的混乱现象。学生通过掌握植物分类学的知识和方法,可以掌握中药材原植物鉴定的基本技能,对将来从事中药研究、生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药用植物学”实验改革探索

实用型技术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应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打破壁垒,将理论课与实验课有机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用植物学》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出必要的增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植物细胞”一节,教材对植物细胞的显微构造、亚显微构造以及细胞分裂做了大量描述,而细胞后含物内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在生药显微鉴定的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细胞后含物。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相应减少了细胞亚显微构造和细胞分裂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了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形成、特征及类型,并结合实际对不同药材粉末中淀粉粒、草酸钙晶体的鉴别特点等进行了详尽介绍。

(二)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将实物引进课堂

植物形态学术语的掌握是描述、鉴定药用植物的基础,常用术语有百余个,难记忆、易混淆。传统教学仅在课堂上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印象不深,到实习鉴定药用植物时,学生往往记忆模糊、一脸茫然。我们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把实物带入课堂,加深学生印象。如在介绍叶片形态时,要求学生课前采集各种不同植物的叶片,课堂上,把叶形描述的原则告诉学生后,让学生对实验材料(多种植物的叶片)分小组讨论,判断叶片形状、叶片分裂、叶脉类型、单叶、复叶、叶序等。然后,小组间对不同结果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讲解、评价。在学习花的形态时,让学生协助教师找到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的花,由于花的类型特点比较突出,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全班交流,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各类型花的基本特征。

由于植物分类学知识中涉及的植物科较多,课时又少,应选取典型药用植物较多的科进行重点讲述。针对“科的特征”内容难记忆的特点,要求学生抓住这些科的最独特的特征再配合典型植物加深记忆。教师把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带入课堂,这些标本有的是刚采集的新鲜药用植物,有的是腊叶标本,利用这些典型药用植物标本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边听教师讲解边对照观察,深刻理解植物科的特征。如要求学生掌握菊科的关键特征:“舌状花、管状花组成的头状花序,具冠毛,聚药雄蕊,瘦果”。配以典型药用植物:向日葵的头状花序是由舌状花、中央管状花组成;蒲公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舌状花组成;红花的头状花序全部由管状花组成。十字花科的特征是“十字花冠,四强雄蕊,角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独行菜和萝卜来加强记忆。唇形科的科特征是“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小坚果”。配以常见药用植物薄荷、益母草等。在学生掌握了分类学知识要领以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药用植物随处可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植物分类学知识的兴趣。

(三)植物解剖学实验与理论同堂进行

植物解剖构造的理解历来是“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难点,由于实验课是安排在理论课之后,导致在理论课上,学生感觉很抽象、理解困难,在实验课上,学生不能果断、准确地分辨出植物各部分解剖构造。在讲授植物营养器官显微构造时,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步进行。例如,根、茎、叶的解剖构造,根据教学内容和人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及次生结构,采用教师先讲细胞特征然后学生对照观察永久切片的方法。由于植物根与茎的内部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根尖、茎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特征基本相似,只是茎尖没有根冠样结构、没有根毛,但具有叶原基和腋芽原基的小突起。茎的初生、次生结构则采用边看边讲,按照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厚角组织、皮层细胞、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观察。植物叶片的内部构造比较简单,采用先看后讲,先由学生仔细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判断出各部结构,然后教师再做详细讲解。植物解剖构造理论与实验同时进行的教学既可以解决教师单纯介绍植物显微结构时不直观,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实验课学生为实验报告得高分照搬书上原图不能真实反映镜下观察内容的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可以达到准确、直观、省时的教学效果。

以往开展植物解剖学实验时,教师只能通过显微镜指针对学生逐个进行指导,教学语言与显微镜下图像无法实现大家共享。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镜下观察的组织细胞反映到大屏幕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植物细胞后含物”一节的实验中,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把显微镜下的淀粉粒和草酸钙晶体拍摄下来,让学生观看,数字成像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反映出细胞后含物的特征。如淀粉粒的层纹结构是由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吸水性不同,两者遇水膨胀不一,显出折光的差异,从而在脐点周围形成许多亮暗相间的层纹,还有大黄草酸钙簇晶的立体结构,这些结构在教材上的插图与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差距较大,造成学生识别困难,通过多媒体技术这些困难迎刃而解。根茎次生构造的形成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动画技术制作根、茎生长的课件,使学生直观看到形成层的产生和变化以及次生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

植物分类学实验多利用失真的浸泡标本和呆板的蜡叶标本作为教具,学生缺乏兴趣。制作影像资料反映植物真实生长情景,选取典型药用植物利用照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看到自然状态下的植物形态以及其不同时期的生长变化。学生反映多媒体配合传统的标本可以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植物形态及科、属的特征。

建立科学的实验课考核体系

实验考核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情况,掌握实验操作流程的情况,对实验的科学性进行评价的能力,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对实验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变以往实验课考试形式单一,仅以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核依据的状况,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标准考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程学习,自觉强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多元化考核标准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实验考试和野外实习。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出勤、卫生等方面。在预习报告中增加“预计困难”一项,教师讲解实验的时候,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重点介绍,比如粉末透化技术,学生对水合氯醛加热时间的长短没有把握,教师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加热时水合氯醛的变化来控制加热时间。实验前,学生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避免实验讲解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果。考核学生实验成绩不仅要看实验报告,更要看实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要主动记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样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合理。“药用植物学”实践操作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主要检查操作规范,尤其是高倍镜的使用能力,能否快速找到所要观察的组织。(2)临时装片及根茎叶等器官徒手切片的能力,主要检查制作的临时装片质量是否适宜观察。(3)读片识片能力,对所观察玻片能否迅速画出简图,并指明关键结构如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的位置。(4)用植物形态学术语对植物进行描述的能力。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观察的药用植物宏观或微观结构的客观真实的反映,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实验内容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实验报告考察中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最基本的考察标准,应严格要求学生,杜绝抄袭和编造实验报告的现象。

实验考试作为一种操作性强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往实验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根据“药用植物学”课程进度,将实验考核分三个阶段进行。(1)在植物细胞与组织实验之后,进行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制作技能的考核。(2)在植物营养与生殖器官解剖实验结束后,进行识片、读片能力及画图能力的考核。(3)在分类学实验结束后,进行粉末药材及生药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分阶段考核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修正,同时避免学期末一次性考试造成的学生只对考试内容感兴趣,不注重平时实验训练的现象。

野外实习是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野外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种子植物形态描述与标本鉴定、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考核。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为社会培养优质的药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秀珍.谈强化学生药用植物学技能的“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5):96-97.

[2]晁志,梁镇彪,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0):778-781.

[3]王利国,潘超美,等.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31-2632.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7)

农业局所属行政执法部门有: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市种子管理站、市农药管理监测站(市植物检疫站)、市农机监理站和市农村能源环保监测站(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其职能权限为:

(一)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

1、负责全市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2、负责监督检查有关农民负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协助查处涉及农民负担案件;制止非法要求农民无偿提供财力、物力和劳务的行为;培训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人员;

3、负责全市村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监督和审计;

4、负责对乡镇、街农村经济管理站、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兴办的经济联合体,有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其它有关单位进行审计监督;

5、负责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工作;

6、负责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

7、负责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

(二)市种子管理站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2、负责种子计划、生产、经营和品种及种子质量的检验管理;

3、审核签发和管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

4、负责查处违法生产、经营种子的单位和个人,调解种子纠纷,培训种子技术和管理人员。

5、培训种子技术和管理人员。

(三)市农药管理站(市植物检疫站)

市植物检疫站与市农药管理站合属一个机构。

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经营单位经营资格审查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管理、农药产品质量监督和农药残留检测工作

4、对违反《条例》和《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5、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植物检疫法令和规章制度,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传检疫知识。

6、拟订和实施当地植物检疫工作计划。

7、开展检疫对象调查,编制当地的检疫对象分布资料,负责检疫对象的封锁,控制和消灭工作。

8、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繁育基地执行产地检疫,按照规定承办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手续。对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必要时复检。

9、监督指导有关部门建立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繁育生产基地。

10、在当地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它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

(四)市农村能源农业环保监测站(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农村能源农业环保监测站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宣传贯彻国家、省和吉林市有关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2、制定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

3、组织推广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产业,开发绿色食品;

4、宣传普及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开展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5、组织、指导农村生产、生活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依法调查或参与调查处理农业环境污染事故;

6、负责农村能源、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

7、行使农产品监督检验职能,负责市农产品的定点、定位检测;

8、监督农产品质量,提供农产品质量信息;

9、对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的农产品进行检验;

10、负责有关农产品质量的仲裁检验和其他委托检验等项工作。

(五)市农机监理站

1、负责上道行驶的专门从事运输和既从事农田作业又从事运输的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

2、驾驶员考核、核发全国统一的道路行驶牌证。

3、农机事故处理。

二、行政许可、批准、审核、审验、确认、登记等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条件、程序、时限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

(一)、市农业经济管理总站

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国务院关于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吉林省农村审计条例》、《吉林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合同条例》、《吉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吉林省集体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吉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若干规定》、《吉林省村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暂行办法》等八部法律、法规。

(二)、种子管理站

种子生产许可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种子生产许可审批条件:1、生产许可证申请表2申请者的 《种子经营许可证》及相关文件3、品种审定证明文件4、质量检验人员生产技术人员考核合格证明5、注册资本和流动资金证明6、加工、包装、贮藏、保管设备的照片及产权证明7、种子检验设施和仪器的照片及产权证明。

种子生产许可审批程序:申请审核审批发证

种子生产许可审批时限:10天

种子经营许可审批条件:①经营许可申请表②注册资金的资信证明③检验人员资格证书④种子检验仪器清单和照片

种子经营许可审批程序:申请实地考察审批发证

种子经营许可审批时限:30天

(三)、市农药管理站(市植物检疫站)

农药管理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农药经营条件: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1、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2、植物保护站。3、土壤肥料站。4、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5、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6、农药生产企业。7、国务院规定的其它经营单位。

农药经营审批程序:申请审核审批发证

农药经营审批时限:30天

(四)、市农机监理站

①申报农业机械驾驶证条件:年龄在16-55周岁;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高150厘米以上,身体健康,无妨碍驾驶机动车的生理缺陷或其它疾病的辖区内居民或以申领暂住证的外埠人口。

程序:申领学习驾驶农机者,凭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暂住证),到农机校报名,参加学习;到乡(镇)以上医院体检;培训学习结业后由监理机关进行考核;主管人员审批签字;吉林市所制证;内勤登记建档;核发驾驶证。

时限:考核合格的驾驶员一周之内核发驾驶证。

法律依据:《吉林省农业机械驾驶(操作)员管理办法》。

②拖拉机检验、核发牌照、行驶证。

条件:须持车主身份证明,农机来历证明(购车发货票),产品合格证到农机监理机关办理。

程序:提交相关材料;检验;登记建档;交费;审批签字;制证;核发牌照、行驶证。

时限:相关材料齐全的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依据:《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三、行政处罚、税费征收、行政仲裁、优抚救助、社会保险、考试录用等行政管理事项的依据、程序和结果及便民措施、服务承诺等

(一)、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

处罚依据:《吉林省农村审计条例》

行政处罚程序:根据农村审计工作计划和群众举报确定审计项目成立审计小组,制定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对凭证、帐薄、报表进行审计,取得证明材料形成审计报告,征求被审单位意见违法、违纪处罚告知(符合听证条件的履行听证程序)根据审计报告做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送达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武刑事责任结论、立卷、存档

服务承诺:在接案的7天内给举报人明确答复,立案的在60天内结案。

便民措施: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6223421

(二)、市种子管理站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行政处罚程序:立案阶段:举报登记立案审批案件调查、证据核实提交案件处理意见。处理阶段:违法行为处理事告知(符合听证条件履行听证告知)重大案件农业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结案存档

便民措施: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6243738

服务承诺:在接案的7天内给举报人明确答复,立案的在60天内结案。

(三)、市农药管理站(市植物检疫站)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处理程序:举报立案检查告知处罚结案

服务承诺:审核农药经营单位提出的经营申请、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繁育单位提出的产地检疫申请、七个工作日内田检完成。调运单位或个人提出的调运检疫要求,不论节假日两天内办理完毕。

便民措施: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6230611

(四)、市农村能源环保监测站(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行政处罚依据:《吉林省农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处理程序:举报人举报 确定是否立案对立案的进行现场调查组织专家分析鉴定并作出结论下达调解书作出裁决决定送发当事人。

便民措施: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电话是6224949

服务承诺:在接案的7天内给举报人明确答复,立案的在60天内结案。

(五)、市农机监理站

行政处罚依据:《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处理程序:向当事人出示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填写统一制作的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将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的当事人造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在2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依法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便民措施:1、实行一站式办公,最大限度地为农民提供方便,节省时间;2、深入基层考核驾驶员3、上门服务,为养机户检验车辆办理牌证。

服务承诺: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做到“文明监理、优质服务”。对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申领牌证者,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落籍手续。对培训考验合格的驾驶员,7日内核发驾驶证。深入基层现场办公,上门服务。

四、行政相对人的权利:获得法定利益的权利、知情权、拒绝权、陈述申辩权、申诉控告权、行政复议权、提起行政诉讼和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等

(一)、市农业经济管理总站:

行政相对人权利:农村审计实行一级复议制。被审计单位对农村审计站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上一级农村审计站申请复议。上一级农村审计站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复议结论和处理决定。特殊情况下做出复议结论和处理决定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必须经其上一级农村审计站批准。

被审计单位对复议结论和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市种子管理站

行政相对人权利:知情权、陈述申辩权、申诉控告权、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行政赔偿权

(三)、市农药管理站(市植物检疫站)

行政相对人权利:知情权、陈述申辩权、申诉控告权、行政复议权、行政诉讼权、行政赔偿权

(四)、市农村能源环保监测站(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行政相对人权利:当事人具有获得法定利益的权利,具有知情权、陈述申辩权、申诉控告权、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

(五)、市农机监理站

行政相对人权利: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工作纪律、廉政勤政制度,对违法违纪违诺行为的监督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及申诉控告途径等

(一)、坚持组织原则,服从组织分配,听从领导的工作安排。

(二)、自觉遵守单位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办私事;

(三)、事业心和责任心要强,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服务态度好,对群众和外来办事人员要热情接待,竭诚服务。

(四)、上岗执勤要两人以上,着装整洁,配带胸签,使用文明用语。工作专心致致,精益求精,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工作时间不准玩扑克、打麻将、下象棋;

(六)、认真参加站内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无故不得缺度;

(七)、积极参加局党委召开的各种会议和组织的各种活动。

廉洁自律“十不准”:

(一)、不准利用工作之便,与被管理对象拉关系,交人情;

(二)、不准,不准到企业或基层吃、拿、卡、要;

(三)、不准参加和从事与本行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不准在工作期间酗酒闹事、误事;

(五)、不准失去原则,为被查处的违法者通融说情;

(六)、不准失密泄密,将举报线索,执法检查内容等情况透漏给他人;

(七)、不准在执法过程中耍“特权”不讲文明。

(八)、不准用公款互相宴请,正常招待不超标准。

(九)、不准用公款到营业性的娱乐场所活动。

(十)、不准用公款支付个人生活消费用品的费用。

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

(一)、因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的,由所在单位的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较轻的,给予警告。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8)

全县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龙政办发〔20xx〕13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xx〕63号),并针对当前我县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自20xx年8月下旬至12月底在全县开展4个月的“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药品生产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要求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必须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进物料,并按照规定检验合格后投入生产使用;要求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药用辅料质量标准进行生产、检验,严把产品质量关。对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有销售记录,其销售记录应有可追踪性。

工作目标:药品生产应确保重要的生产过程能达到连续稳定地运行。确保按规定履行每种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及方法,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确保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得使用无文号管理的原料。

(二)药械经营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1、全面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着力解决药品经营中的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问题。完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机制,依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必须坚决移送。2、严格药品经营准入管理。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法定条件和要求的,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3、加强药品经营行为监管。严格禁止药品零售企业以任何形式出租或转让柜台,教育和监督药品零售企业加强销售人员管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非药品产品的,必须设立非药品产品专售区域,设置明显的分区标志。4、强化农村药品监管和广告专项整治。继续推进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着重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总结和发展适合本县农村实际的药品监管模式。大力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对违法广告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依据《药品广告审查办法》的规定,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力求年底前使违法药品广告得到整治。5、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内容: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存在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现象。

工作目标:到今年年底,基本解决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药品问题;禁止并取缔以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

(三)药械使用环节专项整治

工作任务:加强药械使用环节监管。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建立药品安全性信息预警机制和控制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管理与监督,规范处方使用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推动药品分类管理,促进全社会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的提高。

工作目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水平。

二、工作内容:

(一)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整治重点内容如下:

1、药品专项整治

(1)强化药品经营行为监管,查处批发企业挂靠经营、过

票现象。严厉打击药品零售企业出租或转让柜台,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等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2)开展药品购进票据专项检查,查处医疗机构从非法渠道或农村个体诊所向零售药店购药、以及药品批发企业向无证照单位供应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3)开展学校药械质量专项检查。联合县教育局对学校医务室药品采购渠道、药品养护、人员资质、效期管理进行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4)对全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深化建设进行督查,推进医疗机构药品规范化管理。(5)开展疫苗质量专项检查。对全县相关单位疫苗的进货渠道、储存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水平进行检查,有效确保疫苗质量。(6)开展进口参类专项检查。通过对口岸检验报告、进口药材批件等检查入手,查处假冒进口参类的行为,整治滋补药品市场。(7)严格执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联合县工商局大力整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查处以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违法药品广告,并做好相关违法案件的移送工作(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8)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检查力度,督促企业按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做到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及时。(9)开展药品企业准入管理专项 检查。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上报省、市药监局依法收回《药品经营许可证》。(10)开展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专项检查。查处药品零售企业处方药购进来源、处方药凭处方或登记销售;药师在岗制度的执行,处方是否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销售情况等。

2、医疗器械专项整治:

(1)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检查。检查使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经营单位是否备案,使用单位是否从采购、验收、使用、跟踪检查都有记录。是否建立医疗器械不良监测记录,是否使用无产品注册证的医疗器械。(2)重点加强对骨科植入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形眼镜、助听器的质量监控,以及对质量可疑产品开展质量监督抽验。继续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行为和质量跟踪管理。(3)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方面的知识,正确认识、科学对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建立健全《药械零售企业记分管理办法》、《药品零售企业星级评定实施办法》和《星级药店评定标准》。对监管中发现违法违规企业除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给予不良行为记分,并依据分值大小,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记录在案、媒体曝光、强制培训、建议取消医保定点药店等形式,予以警示和惩戒。对全年累计没有记分的企业,优先推荐为“三星级药店”的候选单位。以此推进医药行业诚信体系和自律机制建设,提高监管效率,促使药品质量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2、深化规范药房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一是细化服务指导。制定《龙游县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指南》,从药房设置、管理制度、人员资质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同时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药房的监督、检查、指导,促进药房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部门协作加强督促。与县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规范药房建设的通知》和《规范药房设置标准》等文件,将规范药房建设纳入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对新开办的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求首先通过规范药房验收,共同督促个体诊所、医疗机构的规范药房建设。

3、制定《龙游县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加强高风险医疗器械监管。对高风险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做好采购单位资格的审核,证件的索取,验收台帐的记录,不良反应的跟踪。每家医疗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落实这项规定的执行。同时加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及使用检查,并要求每家医疗机构的专职或者兼职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人员,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及时上报。

三、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药品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30日至9月5日)

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和工作任务。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整治行动方案和专项整治计划。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及举办专栏、专题访谈等形式,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宣传《特别规定》和有关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形成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专项整治阶段(9月6日至11月30日)

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xx]63号)、《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及《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精神,突出重点、全面出击的方式,大力开展药品整治行动。

9月1日—9月15日对全县药品市场进行调查摸底

9月16日—9月30日对全县县级医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8日—10月20日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专项检查

10月21日—11月21日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规范药房检查指导

11月22日—12月15日对全县药品批发、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检查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15日至12月30日)

对整治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开展“回头看”行动,查漏补缺,并于12月5日前完成总结报局办公室,局办公室于12月10日前上报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此次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与去年7月份国务院部署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我局今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农村食品药品整规年”活动相结合、相衔接,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药品安全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开展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行动意义重大。为确保本次整治行动顺利进行,打好这场整治行动的特殊战役,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龙游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成立以县药监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龙游县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由县药监局局长钱先凤任组长,县药监局副局长张金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任工作协调组成员。药品安全整治工作协调组联络科室设在县药监局办公室,联系电话:7111623,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及工作信息报送等工作。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医院药房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机构遵守药品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实医疗机构对药品终端消费安全的责任。县工商局要严厉查处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屡禁不止现象,严格管理城乡集贸市场销售中药材的行为。县教育局药要求学校医务室切实按照规范药房标准采购、使用、保管药品,教育引导师生不断增强药品安全意识。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县公安机关要深挖制售假劣药品的犯罪网络,加大对制售假劣药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大药品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指导新闻单位配合药品监管部门做好药品安全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提高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药品安全舆论环境。

(三)严格执法,加强力度。

要严格依照《特别规定》和《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制售不符合假劣药械的违法行为;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公安机关;对重大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和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犯罪分子,要依法严惩。要坚持抓大案要案,加大查处案件力度,落实“四不放过”“四个一律”。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坚决依法严惩,对重大典型案件的查处要及时公布查处结果,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围绕本次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充分履行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群策群力,积极工作,对重点药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打击查处。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9)

关键词:温莪术;认证;因素;GAP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511-02

温郁金(Curcuma wengyujin Y.H. Chert.et C.Ling.)是多年生草本姜科植物,它的地下茎习称温莪术,块根习称温郁金,是浙八味之一。因生产成本提高,前几年种植面积大幅缩小。由于温莪术挥发油含量较其他莪术高,目前主要用作原料供提取挥发油。莪术油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随着莪术油制剂市场持续扩大,笔者在2005年年初在瑞安陶山建立了温莪术GAP种植基地,现就其GAP实施及认证的问题进行探讨。

1 理解GAP实质是实施GAP的前提

GAP是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产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药材生产的各环节及全过程。其核心是药材质量要求的八字方针,真实(具有地道性,种质鉴定清楚),优质(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要达到药用标准),可控(生产过程环境因素的可控制性),稳定(有效成分达到药典要求,且含量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实质是用科学的、合理的、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质的中药材。

现行GAP有10章共57条。GAP的条款仅仅指明所要达到的目标,并没有罗列出实现具体目标的具体办法和途径。因此GAP的实施,必须强调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原则,笔者应根据温莪术这一品种制定出自己的实施方案,确保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以科技为动力,促进和保证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规范化,切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起和“一刀切”,防止坑农、害农、违背科学规律的事件发生。

2 GAP实施中不确定因素的分析

中药材GAP与药品GMP、GSP相比起步较晚,涉及面广,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大大增多。

2.1 GAP基地建设模式的多样性中药材GAP基地,是中药产业化的基础。“定单农业”的方式促使GAP基地的组织机构呈现多样性。如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农场建基地、科研+农户联组等。而笔者采取的方式正是公司+科研+基地+农户,因此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风云莫测的环境生态,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复杂、多变的因素直接影响着GAP的有效实施。

2.2 GAP实施过程的系统性温莪术GAP实施是一个复杂系统,由温莪术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涉及到医药、农林、科技、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从种子-生长-发育-收获-形成商品的过程中要素众多,关系交错,要做到温莪术质量的稳定、可靠,就必须控制生产全过程及其环境条件。中药材正是通过植物或动物本身(种质和自身生长发育)、人类调控(栽培技术)和环境(空气、水、土壤、肥料等)的综合而得到的产品。种质选育的成败、田间管理的好坏、生产科研投入的多少等因素,对GAP的实施影响极大。

2.3 文件管理和SOP制定的可操作性为稳定和提高温莪术产量和质量,GAP实施中必须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施肥除草、统一灌溉排水、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收加工的“六统一”管理。必须结合实际,制定达到GAP要求的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SOP)。SOP的制定是企业的行为,其文件的编制应内容准确,具有可操作性,防止照搬照抄和模棱两可,语言应确切、易懂、条理清楚,对具体操作能做出指示性说明,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4 GAP实施对知识和人才要求的复合性温莪术CAP内容广泛,专业性强,涉及中药学、农学、畜牧学、法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遗传育种学、植物化学及药用植物栽培学等专业知识,而目前非常缺乏知识结构多样化的复合性人才,存在学药学的不太懂田间质量控制、学农业的不太懂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的现象,面对CAP实施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专业人员难以应对自如,不利于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和关键性难题。

3 以规范操作应对CAP认证现场检查

药品认证,是药监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为做好GAP认证工作,国家制定了《中药材GAP检查评定标准》,共104.条,其中植物药材检查项目78项,即产地生态环境0301-0505:种质和繁殖材料0701-1001;药用植物栽培管理1101-1602;采收与初加工2601-3301;包装、运输与贮藏3401-3905;质量管理4001-4401;人员和设备4501-5102;文件管理5201-5402。由于GAP实施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在认证准备和迎接检查过程中,必须统筹安排,最大程度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GAP实施向着正确、规范的轨道发展。

3.1 关于申报材料的准备 申请认证所有资料应用A4纸打印并标明资料的目录及页码;《中药材CAP认证申请表》填写应内容准确、完整,并与申报资料相符,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复印;单独分开不能装订在申报资料内;所有图纸均不用施工图,仅用平面布局图,图纸最好彩打。色泽鲜明,并标明功能间名称;所有资料收集整理好后按目录装订成册。企业在认证检查组到达前,须将应检资料集中管理,并按检查项目相对应的部分进行分类归口,做到线条清晰。应对自如。主要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剔除与认证范围无关的其它资料,按照申报的认证范围是什么,就准备什么相关资料的要求准备资料。要有专人对资料进行分类、审查,特别要注意各种记录前后、左右一致性。要按照认证检查条款进行归档并编制资料目录,资料与条款对应,检查组要哪一条,保证能提供相对应的文档资料。认证资料总负责人,不仅要熟知资料构成,主要内容,与检查项目对应的各项资料的分布,还要能与检查组进行及时交流、沟通和配合。

3.2 关于现场检查的准备,GAP认证现场检查一般为3天时间,习惯上常按照先硬件后软件的程序检查。即先检查种植区现场周围环境、初加工现场设施、设备、仓储设施、质量控制实验室等硬件;后检查机构与人员培训、检验、文件管理等软件及与有关人员面谈。现场检查情况是CAP认证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104项认证现场检查评定标准中规定,对现场条件做出评判的就有53项。在认证检查中,企业应精心做好:一是真实全面反映生产基地的基本面貌,对质量控制点应设置状态标志和指示牌。集中并合理布局核心示范区。二是加工、包装及仓储条件要与生产规模相适应。药材加工应分区,包装符合《中国药典》对品种的规定,仓储按GAP管理,满足温湿度、养护条件要求。三是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人员职责明确,运行规范。仪器与设备、试品储存、药材指标、留样观察、微生物限度检定等场所均按GAP规范布局和管理。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43-02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of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in Local College

Shen Dengrong et al.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99,China)

Abstract: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xperiment of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 in lo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through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student questionnaire survey,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Put forward the diversified experiment teaching outline,the changing of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the diversified practice assessment system,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 local college.

Key words:Local college;Experiment of general plant protection;Professional research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1]。植物保护通论实验是一门针对农学类本科专业开设的有关植物保护方面的专业课程[2],主要介绍植物病害、虫害等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和农药管理等方面,为农学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植物保护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笔者通过对云南省农学类相关行业和企业的专业调研,发现与植物保护技术相关的业务范围包括以下2类:(1)农资销售类:主要以农药化肥的、营销和技术推广为主;(2)农业种植类:包括中药种植、加工类,以三七、石斛等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营销类,以绿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为主;花卉生产类,以花卉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为主。

1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当前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问题[3,4]。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本实验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验教学手段单一、呆板 实验课教学目前主要采取“教师讲解―标本展示―学生模仿验证”的方式,在实验前教师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与步骤,学生完全是在指导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无从下手。

1.2 实验设置不合理,内容针对性不强 实验开展的项目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实验较少,从而造成孤立单元实验多,经典实验过多,反映学科前沿的实验过少。由于部分实验课程的教材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许多内容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联系不紧密,从而造成实验内容与培养地方区域性人才的矛盾日益突出。

1.3 实验标本数量不足、标本老化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鉴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鉴别病害、昆虫种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近年来教学经费的缺乏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给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带来严峻的挑战。此外,植物病虫害标本经过长期保存后,在形态、颜色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失去了识别鉴定的主要特征,从而难以在教学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1.4 实验教学考核单一、不合理 实验教学环节成绩评价没有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目前实验教学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60%)和期末成绩(4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和出勤率构成。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难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之间实验报告的抄袭现象严重,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 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1 多元化实验教学大纲的建立 将实验教学划为三类,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1)基础性实验:以传统植物保护学基础实验为指导,结合本地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现状,包括植物病害症状观察、临时玻片制作、病原物的分离与培养;昆虫的形态观察、重要目科的鉴定、植物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病虫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2)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实用且可行的综合性教学实验。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兴趣,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以团队的形式一起完成实验。(3)研究性实验:从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入手,开展研究性实验,围绕生产上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展开研究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参加大学创新实验及创新训练计划为主。教学大纲将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由16.66%提升到33.33%,重在强化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2.2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变知识教育为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改变“先讲后做”的传统实验教学法。教师重点进行实验应用前景分析,以及实验方法研究动态指引。教师仅从实验现象、故障或异常现象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异常现象的原因。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通论实验课上得到了普遍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标本的缺陷,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但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要把握一定的度,避免出现理论教学中过多地“以看代做”的方式。

2.3 实践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见表1,平时成绩比例由原有的60%调整为30%,期末成绩维持不变。新增实践成绩(标本采集),比例20%,专题互动成绩,比例10%。实践考核方式调整后考核方式多样化,实践成果、互动式专题讨论和实验报告撰写以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随机选取鲜活的实物标本,考查学生对生产中重要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能力;每阶段实践结束后,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讨论讲座、实践成果展示。

3 结语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和完善[5,6]。在实验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定位,从而避免改革过程中的生搬硬套。本研究以红河学院开设的植物保护通论实验为例,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调查问卷,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所在,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寻找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黄华明,吴傲冰,王萍.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5):3-6.

[2]段海明.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8):139-142.

[3]樊东,赵奎军,张伟,等.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41-44.

药用植物调查报告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03-02

一、前言

遗传学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一门基础课,而遗传学实验又是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的组成部分[1]。遗传学实验不仅是验证遗传学理论的重要一环,而且是推动遗传学向前发展的动力[2]。而中医院校所开设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又具其自身的许多特点,第一,知识体系较复杂:《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分为了两个大的部分,首先是遗传学基础理论的讲解,这一部分就是普通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其次就是关于育种学的知识体系[3],而药用植物的育种学研究的还比较少,这方面的实例也很少。第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资源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的基础课,中药资源专业的教学任务中要求一学期讲授完成,相应的实验课只有18个学时。因此,为了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实验课开设情况,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进,以期能够较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二、《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开设情况调查

中药资源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许多中医药院校只是近几年才开始开设该专业。我校在开设中药资源专业之初曾经前往我国北方某所知名的中医药大学学习,结果却发现该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只开设理论课,不开设实验课。因此通过对一些中医药院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学校实验课程的建设比较滞后,实验课的开设只是遵循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模式,缺乏创新[4]。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许多实验的内容都可以从更新的角度、更简便的方法入手,总是裹足不前的试验方法是无法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的。第二,教学方式也比较僵化,几乎所有的实验都遵循一个模式,即教师设计好各种实验的步骤,然后详细讲解给学生,最后学生按照这个方法步骤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堪称完美,但是学生却收获不多。这种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手和动脑脱节,学生常常被动地完成一些设计好的实验,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合理。学生实验课的评价主要依据就是实验报告,有的同学辛苦完成的实验报告与抄袭完成实验报告的同学分数相当,使一些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这种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无法发掘学生的科研能力,造成人才的浪费。

鉴于以上的这些情况,我们在制定本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时进行了一些改进,力图避免一些弊端,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改革方向以及改革的策略

(一)实验设计的改革

1.由统一的实验向开放性实验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的安排为主,几乎是教师怎样安排,学生怎样完成。而我们的实验学时只有18个,时间上就无法保证,因此统一的大规模的实验教学是无法进行的,只能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由此我们认为不能只盯着课上的时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我们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中提出的“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实施原则为指导[5],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查阅资料,完成实验过程的设计,教师可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论证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让学生自动的从课本中去寻找理论的依据从而完成自己的实验题目。例如有的学生对于药材的基因表达与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很感兴趣,但是这个实验做起来是很复杂的,因此,我先要求学生去查资料,寻找可以检测的药材和可能检测的途径。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超出我的想象,他们根据文献报道确定了要研究的药材是柴胡,而且确定了研究的方法是荧光定量PCR,并且明确了柴胡皂苷是次生代谢产物,基因检测只能检测其合成途径的关键酶的基因。在我看来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同学们决定将这个实验进行下去,并申报了当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2.由验证实验到综合性的研究型实验的转变。实验教学是一种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手段[6],验证性、演示型实验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但是无法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在保留一部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发展综合性的研究型的实验,不再局限于遗传实验课,而是多门课程知识、仪器以及各种实验资源的整合。例如同学们准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研究课题是“不同采收期柴胡中柴胡皂苷含量和柴胡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表达之间的关系”,这个课题在准备初期是打算一个学年完成的,但是同学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总是有新的想法,而且很多想法非常可行,因此,在完成他们本人的科研任务的同时,他们把实验的思路方法传给了下一届的同学,使得实验有了延续性,同时也带动了一批选择不同学科方向的同学加入进来,不断的进行新的尝试,几乎成为了同学们毕业设计的提前演练。而我作为大家的教师,根据大家的思路和想法进行了完善、补充并申请了省一级的科研课题。

综合性的研究型的实验在最初也许很简单,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研究火花的迸出,这个最初简单的设想就会越来越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实验设计的改革,教学方法也会相应的进行改革。我们的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不再用来进行有限的验证性实验,而是进行科研Seminar(讨论会),让大家把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已经得到的结果全部都展示出来,从而集思广益,把自己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做到完美。最后一次课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实验预想,把结果讲出来,把预想也讲出来,留给下一届的同学再来继续完善这个课题。这种PBL教学模式[7],伴随着开放式综合性实验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热情。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实验报告是验证性实验的最终成果,对于学生的评价基本上也是以实验报告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从而造成学生上课与不上课的成绩差别不大,影响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而进行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学生必须从头努力,实验报告上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努力的见证。教师对于开放性综合性实验的打分并不在于关注他们的实验结果如何,而是关注实验报告整体的完整性,是否真正查找了文献资料,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完整等。只要学生努力了,即使他的实验方向有一些错误,没有完美的结果也不会影响他的分数。

四、改革后的效果

(一)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实验课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索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一切都给学生设计好了,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开放性的综合性的实验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也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科研主动性,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在实验探索的同时,学生们也非常积极地进行各项科研课题的申报,即使是大一的同学不要求申报,很多同学都已写好了课题申请书,准备大二就申报。这种科研的热情也使得教师的科研思路开阔起来,形成了一个师生共同进步的积极的氛围。

(二)发现科研人才,培养科研人才

开放性综合型的实验课题的进行,使得很多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他们以后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结语

虽然《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在中医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是一个较小的科目,但是对于实验课的改革尝试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信开放性综合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是未来大学本科实验教学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蔡梅红,刘天磊,王云,段玉清.基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310-311.

[2]于志军,柏峰,周春江,刘书广,杜铭硕,李岢,刘敬泽.深化遗传学实验改革,提升学生科研兴趣与创新意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01).

[3]任跃英.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4]程罗根.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