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幸福是什么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1-06 15:48:38

幸福是什么教案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1)

幸福是什么?正如一千个观众的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让一千个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会有一千种答案。

身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幸福是什么?如果说,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的话,那我是幸福的。我一直按自己的意愿活着,对我来说,教师就是我的人生世界之帆。孩子们的信任、孩子们的问候都会让我有幸福的感觉。我常想: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教师如何营造自己独有幸福呢?今天,我有了这样一个答案,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教学当作幸福的活动。享受教学幸福的教师,不是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学当作一种诗意的生活,一种艺术创造,并从中体验教育和生活的乐趣,建构自己的幸福人生。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2)

对于那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讲,幸福就是可以回家,卖火柴的小女孩多么地希望回家呀!正当她的祖母要把她带回家时,她的幸福被点燃了。

对于我的爸爸而言,他的文章和书被发表的时候,他的脸上便会出现了他那胜利的微笑。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3)

幸福就是新衣新裤、肯德基加可乐吗?不全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爸爸是一名公务员,工作很认真,常常加班加点,头发已有三分之二和他告别了。我问爸爸:“什么是幸福?”爸爸说:“幸福就是我的劳动让绝大多数人受益。”

妈妈是一名大学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她要组织人员为12000多名大学生提供饮食服务。她早起晚睡,常常累得腰酸背痛。我问妈妈:“什么是幸福?”妈妈说:“让每一个学生吃好饭就是幸福。”

我的老师很辛苦,她每天要逐字批阅几十本作业,夜深人静时,她仍然准备着明天的教案。我问老师:“什么是幸福?”老师说:“幸福就是看到每一个孩子每天都有进步。”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4)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人都能回答,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是有人在无时不刻地关心你、爱护你。

幸福是你疲惫时送上的一杯热茶;幸福是你哭泣时的一块手帕或一个安慰你的人。

幸福的时刻人人都有,人人也都在感受幸福,制造幸福。

生活在一个家庭中也是一种幸福,不要再为和父母生气、吵架,而讨厌这个家,你知道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吗,他们为你流了多少泪水呀!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5)

幸福是什么?对于农民而言,幸福,是一顶顶草帽编制完成,一筐筐粮食被收购一空;幸福,是通过网络了解世界的缤纷色彩;幸福,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看着自己的草坯房演化成了新楼房。幸福,还是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广大农民从此走上减负增收的致富之路;幸福,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8年起,覆盖到了全国全部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这,就是农民最大的幸福。

学生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对于学生而言,幸福,是坐在灯光下安静的读书;幸福是我国的教育改革:①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现,确保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上学。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差距缩小,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益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如果不进宏志班,我一定会辍学的。”马振兴感慨地说。“我上学不仅不花家里的钱,政府补助的钱,我自己得到的奖学金,还可以补贴家用哩。”的确,在“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的宏志班里,有一群这样品学兼优却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像马振兴一样,都得到了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光有补助,老师对我们向家人一样”宏志班的同学都这样说,“我们这些贫困生,不但有学上,还上了好学校”

进的来,留得住,学得好,就是贫困学生们最大的幸福。

世界万象,无所不有。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其间,有幸福,自然也有不幸福。

为什么不幸福?——贫富差距。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崛起,利弊兼备: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但绝大多中国人的财富是以绝对数值而非相对数值增长的。富人财富迅速累积,大大超过了平均收入水平,使得其他还没致富的人萌生嫉妒。中国人的富裕是以绝对数字形式增加,不是相对数字的增加。另一方面说,他们相对于其他人感觉上更穷。随着平均收入水平被少数富人和超级富豪逐渐拉大,把少数富人和多数人对比,则如逆水行舟,多数人显得更穷了。贫富差距不断的扩大,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不幸福。为什么不幸福?——不懂得发现幸福

幸福,看上去似乎很难给它定义。它看不见,摸不着,是透明的?还是抽象的?人生所求莫过于幸福。可就是有一些人穷极一生去寻找,最终,还是了无痕迹。幸福藏于何处?幸福究竟是什么?其实,幸福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所谓的幸福,只是我们的一种精神感觉,你觉得自己幸福了,自己便是幸福的,是的,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幸福就是可以这么简单。

发展了千年的历史余晖,风雨了那些花季雨季,尘封的记忆锁住了岁月往事,当你选择了用心体会幸福,就不再因世俗的烦恼而惆怅。幸福,只有用心体会的人才会拥有。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同一面镜子,当你追求幸福时只需将那面镜子放在眼前,看清了自己,幸福便为你所拥有。

幸福是什么?是农民漫步田野哼着歌?是社会沁人心扉的情?是学生们豁达驰骋的思想?还是期盼阖家团聚,月圆相亲的美好挂念……

幸福是什么?我站在幸福的巅峰大声叫喊出幸福的声音:“幸福是心,幸福是用心体会。”

不远处幸福的山谷传来回声“幸福是心,幸福是用心体会……”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20

幸福课堂,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课堂,新课程突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获得幸福教育的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提高教育质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幸福学习,幸福生活,学会做人,学生的幸福无疑就是老师的幸福,笔者认为幸福课堂应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变教学为导学,构建幸福课堂。

构建幸福课堂是乐教与乐学关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追求高效,实施幸福教育,构建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幸福课堂,转变教学模式,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活泼的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教师不仅是他们活动的组织者、领路人,更是他们的亲密合作伙伴,让他们在极其轻松自如的环境下,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体验幸福教育的乐趣。如在教学《赤壁之战》这一课,讲到黄盖火攻曹营这一妙计时,老师可以通过转换角色进行情境互动式教学,学生扮演黄盖,老师扮演黄盖手下的一员将领,让"黄盖"在火攻的路上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向"黄盖"请教。由于学生扮演的是黄盖,自然不愿被"手下"问住,于是他们相互补充,竞相回答,从而完全弄懂这个计策的周密巧妙之处。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因此,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表达,引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受、疑难和设想说出来,并逐一解决问题,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学生的进步老师体验到成功喜悦。

二、幸福课堂即为德育的课堂

幸福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老师要因材施教,对教材做具体分析,尤其对思想教育性较强的文章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为德育的课堂。因此,寓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老师要创设情境、谈话激趣、巧设问题、拓展延伸等,力求做到"新、奇、趣",让学生触境生疑,以疑生趣,以趣生教。

三、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老师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学相长,并贯彻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导读"提示找问题、围绕思考练习找答案、从文中重点词句找突破,在学习中读读、画画、批批、注注、查查、问问、想想,使用工具书,小组合作等,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边读边想,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死水,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浪,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

质疑方法种种如①揭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想问什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时,学生就可以根据题目说,看到题目就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也可以问为什么题目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呢?等,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急于寻求答案。②课中质疑。在教学理解课文内容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你们在学习中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同学们可能会提:"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天气和这样的方法?""诸葛亮约鲁肃去取箭,为什么只管钦酒取乐?""诸葛亮为什么要请周瑜派来的鲁肃帮助做借箭前的准备,又请他保密呢?""、周瑜为什么又故意迟延不给诸葛亮造箭的材料?"等,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来释疑,老师引导点拨,这样既解决了文中的重难点,深刻理解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又兴味盎然,课堂气氛活跃。③教后质疑。如教学《凡卡》后可以引导启发学生,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收获?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学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把现实与回忆相穿插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凡卡生活的悲惨,表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我们跟凡卡比幸运多了,我们更加要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从更深层次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去读书,边读边思,学得更主动,更有兴趣,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也自然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7)

中国德育:您认为幸福与教育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联?

唐保华:关于幸福和教育的内在联系,我想说两点:

第一,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教育家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说过:“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智慧型的文明事业,它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身体、认知、情感方面的发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到幸福。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重要的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阶段,也是教育打下烙印较深的阶段。一个孩子长大以后,他可以改变已有的观点,但却很难改变自己观察、分析、思考的方式。因而,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品质,提高学生追求幸福的能力,形成对事业成功充满信心的优势心理,成为创造未来的人,是基础教育的神圣使命。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从教育的根本意义来说:“教育――为了人的幸福。”

第二,教育自身也应该是幸福的。从小就听惯了学习苦、学习累的成语、故事,好像幸福跟学生无关、跟教育无关。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在学校感受到幸福,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工作中不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经开区现在办教育的思路就是要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让教师幸福地教,享受到教育的幸福;让学生幸福地学,体验到幸福的教育。教师也应该是幸福的,没有幸福的教师就不会有幸福的学生。只有教师善于工作、乐于工作、享受工作,才会把幸福的感觉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应该是幸福的,我们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快乐、自由、阳光、舒畅的学习环境,而不是让学生在无休止的作业中丧失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成为一个个模具里压制出来的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工业产品。我们不想看到苦教、苦学的场景,善教、乐教、善学、乐学是我们希望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享受着彼此的幸福,就像一首歌里唱的: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中国德育:要培育幸福学生,必先有幸福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工作很清苦,工资不高,投入的精力多,仅从这些方面看,教师要体验到幸福还是比较难的。经开区用什么方法来让教师们体验到幸福?

唐保华:你说的很对,只有教师幸福,才能培育出有幸福感的学生。目前教师群体的工资水平不高,工作强度又很大,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却很高,由此带给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单从物质上的收获和付出相比,教师是很难从中找到幸福感的。那么,教师的幸福之源在哪儿呢?据一项调查表明,年轻教师的幸福感在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成就;教龄大一些的教师,其幸福感更多来自于高品质的教学和社会的认可。分析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因为个人追求得到了实现而产生了幸福感,换句话说,就是工作成就带来幸福体验。影响教师成就感的主要因素有教学质量、社会认可、自身素质、自主时间、办公条件、身心健康、经济待遇、对“问题”学生的管理等等。明确了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就能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教师增强职业幸福感。比如,要求各中小学均要建立教代会,让教师的声音能发出来,教师的权益能得到保护;倡导民主办学理念,让教师在学校能感受到应有的尊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给全区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给所有中小学建设了教师食堂;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每年筹措专项培训费150万元,师均1000多元;各校纷纷建立教师活动中心、心灵加油站、悦心吧等为教师在校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完善学校工会组织,开展教师文体活动、心理健康讲座,每年例行安排教师体检,为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发放津补贴等。总之,通过多项措施的实施,我们旨在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增强教师幸福体验。

中国德育:幸福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幸福学生。如何才算幸福学生?当前影响学生幸福的因素有哪些?我们的学校又是怎样帮助学生去理解幸福?

唐保华:什么样的学生是幸福学生呢?这个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就应该算是幸福的:家庭是和美的,学校是向往的,老师是喜欢的,同学是友好的。

记得2011年9月1日,全国2亿中小学生新学年共同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就是“幸福”。当时,我们也做过专题的调查,看看在孩子们眼中,他们的“幸福”是什么?排序在第一位的答案是“幸福就是家庭和谐”,第二位的是“幸福就是快乐”。可见,在孩子们中幸福其实很简单。第一个答案提醒我们做家长的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温暖的家;第二个答案则更多需要我们学校去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欢乐的校园,留给孩子一个快乐回忆的童年。

从成人的视角看,很多人会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会说,孩子只要专心学习就行了,其他啥心都不用操,多幸福啊!可是,在孩子们看来,一天到晚背不完的课文、单词,做不完的作业、试卷,这样的日子简直苦不堪言。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但学校里太多的禁锢、太多的学习任务让他们逐渐泯灭了个性,丧失了想象力、好奇心,要么成为学霸、学习机器,要么成为被各种考试筛掉的失败者。这样的孩子,他们能有幸福可言吗?

就当前学生的不幸福因素而言,老师与父母的过高期望、枯燥无趣的学习方式、过重的课业负担、人际交往的恐惧与困惑、评价方式的单一化等,以及由此引起的孩子自信心的匮乏、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责任感的缺失、自私妒忌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都是造成孩子感受不到幸福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增强孩子们的幸福感呢?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要提高学生感受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当幸福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们能感受到、体验到,会享受幸福、懂欣赏幸福。这方面,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景、搭建平台、开展活动、主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实现。二是要提高学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当幸福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们愿意去追求、去挖掘、去发现、去创造。这方面可以从培养习惯、陶冶品性、磨练意志、乐于付出、勇于创造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三是要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用幸福的教师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幸福,让教师的幸福感染学生的幸福。

具体到实际工作而言,比如我们开展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解放了学生、发展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不再痛苦;变革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兼顾,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并重,实施绿色评价和增值评价,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找到做人的尊严和成长的自信;加强家校沟通,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让家长学会做“家长”、学会教育孩子,增强孩子在家里的幸福体验;各校均建设有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关注留守儿童和各类问题儿童,等等。总之,“幸福”就像一颗颗种子,已经被播洒到经开区各中小学校园里,通过家校联手,师生共育,我们相信,幸福之花一定会绚丽绽放。

中国德育:幸福教育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课改?

唐保华:当今的教育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教育,考高分、上名校几乎成为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引领下,孩子成了学习机器、考试机器,哪里还有童年的自由、幸福和快乐?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我常想,作为局长,我能做些什么去改变一下这个现状,还给孩子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幸福人生?思考之后的决定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搞课改,改课堂、改课程、改评价。

一是建构高效课堂,解决课堂生态问题。以民主、合作、探究等为关键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努力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培育高品质课堂形态。

二是建构丰富课程,解决课程高度同质化问题。在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深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基础上,大力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建构具有丰富选择性、适应孩子成长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三是建构多元评价,解决育人导向问题。探索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以评价为杠杆,引导教师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当上述三个因素得到重构后,教育就会带给师生一种全新的幸福体验: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而是焕发了生机的、学生乐于参与并成为主体的课堂;课程不再是整齐划一的课程,而是具有丰富选择性、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评价不再是唯分数的评价,而是立足全面、关注过程、兼顾多元的评价。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教育,但目前,我们还行走在路上。

中国德育:学校推进幸福教育,必须与家庭形成合力。经开区是如何让两股力量凝聚在一起的?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8)

师:“我们”的生活幸福吗?

生:幸福。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可以尽情地欢乐。”

师:“尽情”是什么意思?

生:什么方式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欢乐就用什么方式。

师:能不能详细说说“我们”是怎样尽情欢乐的?

生1:与伙伴们一起去湖上划船。

生2:与伙伴们一起去海边玩。

……

师:“我们”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啊!那“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生:“我们”的爸爸妈妈。

师:对,那“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幸福生活又是谁安排的呢?

生:爷爷奶奶。

师:没错,那他们的爷爷奶奶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吗?

(师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片段)

师:他们的爷爷奶奶就和嘎子生活在同个年代,你说嘎子生活得幸福吗?

生:不幸福。

师:为什么?

生1:嘎子穿得很破烂,住的房子也很破旧。

生2:小鬼子来扫荡,嘎子他们还要逃难。

生3:跟嘎子生活在一起的中国人经常受日本鬼子欺负,有的人被鬼子打,还有人被鬼子杀了。

……

师:当然,嘎子有时也很幸福,比如戏耍了鬼子,打了胜仗。但嘎子他们不能——

生:不能尽情地欢乐。

师:大家再想一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

生1:祖国。

生2:伟大的祖国。

师: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师:“谁”还指是——

生:共产党。

师:太好了。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新中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同学们的生活与课文中的“我们”相比,怎样?

生:更幸福。

师:你们的幸福生活又是谁安排下的呢?

生1:爸爸妈妈。

生2:也是共产党,也是祖国。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歌,让党的阳光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

(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后评析】

一、铺陈,走向深入的兴奋剂

铺陈,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铺陈”,是让不同的学生说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功效。两次铺陈后,学生学习的激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这时“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问题再次提出是趁热打铁、顺水推舟。

二、对比,走向深入的捷径

对比是鉴别事物差别的最佳手段,也是最科学的手段。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比,有了对比就越来越接近问题的真相。教学片段中将和平年代少先队员的生活与战争年代的少先队员相比,谁的生活幸福便显而易见了,学生也因此了自己之前的答案,思维又再次走向深入。

三、电教,走向深入的助推器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9)

幸福是什么?现在的学生幸福吗?为什么现在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是,某某学校又有学生跳楼自杀了,某某同学又逃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禁扪心自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现在的学校怎么了?现在的教育怎么了?课程的设置怎么了?教学的方法又怎么了?

幸福究竟是什么?哈佛大学泰勒o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一书给了我们答案:幸福不是达到目标后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往往短暂,幸福是在追求有意义的目标的过程中享受到的持续的、长久的喜悦。目前的教育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让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学习不幸福,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将学习变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呢?特别是对于工具性特征较强的数学学科,又该如何在课堂上带给学生幸福?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曾用几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境界:“你的课堂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吗?你的课堂充满激情和智慧吗?你的课堂影响着孩子的变化和发展吗?”如果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幸福的感觉,课堂形式多样、激情四溢和充满睿智,那么学生能不受到感染而健康发展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视数学为工具性学科,数学教育只重视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美,它可以带给学生持续的长久的幸福感。数学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幸福感、长久的喜悦更是难能可贵!按照沙哈尔的理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在达到数学目标的过程中享受到这种持续的喜悦。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自然及愉悦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作为教师,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产生幸福的 “场所”,让学生在“场所”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第一,不要让你的目光成为镰刀,让微笑充满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孩子愿意面对一个表情严肃、甚至是凶巴巴的老师,看到老师板着的脸孔,他们会从内心产生反感甚至是害怕,生活在恐惧中,何谈快乐、幸福?反过来,假如教师上课时能一直面带微笑,那么学生们自然也会回报于更灿烂的笑容,他们会从心底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一门课,而老师也会爱上这些阳光的孩子们,师生关系定会变得无比融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岂不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地进入学习角色,并轻松愉快地掌握要学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曾听过一节“商不变性质”的数学课,让人印象深刻。

【案例】课题:猴子分桃

上课的教师微笑地走向讲台,声情并茂地道来: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子们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3只小猴吧。”小猴一想,自己只能得到2个桃子,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

同学们瞪大眼睛,静静地倾听。老师绘声绘色地继续讲:

猴王又说:“好吧,给你们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问:“大王,再多给点好不好?”猴王一拍桌子,显出很大方的样子:“那好吧,给你们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听到猴王说要给600个桃子,开心地笑了,猴王也笑了。

同学们听到这里,个个都哈哈大笑。

教师问:小猴和猴王笑了,那么谁是聪明的笑呢?为什么?

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有趣的问题就这样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兴趣,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本来,“商不变的性质”是一个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但是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却用生动有趣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情境来展现,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中,逐步理解并掌握了这个规律。

第三,让教师的幽默成为课堂气氛的“调节器”。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一个恰如其分的幽默,会给带给学生在课堂上的共鸣;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能给学生以启迪和警觉。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在这种课堂氛围里,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

其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长期以来,我们数学课堂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幸福原素,过多地强调数学知识的复杂问题,抽象问题,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学生学会的是模仿、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会有活力吗?能让学生感到幸福快乐吗?要创造幸福的课堂,我们只有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去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要让学生体会到持续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信任的幸福,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存在感,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开拓中能够起到或者是领舞者或者是伴奏者的作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要求课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验证及合作交流等活动,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另外,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思维的展示平台。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组织以下的教学活动:(1)尝试操作,初步感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24个1cm的小正方体摆出一些长方体,观察并记录所摆的图形的长、宽、高及体积分别是多少,再提出问题:我们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2)验证探索,想想建构。先让学生任意拿出1cm的小正方体来摆一些长方体,验证刚才的结论。接着让学生拿出指定的12个小正方体,尽可能摆出一个最大的长方体来,想一想可以怎样摆?(3)抽象概括,迁移建构。让学生抽象出长方体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并由此推导出正方体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大胆猜测――尝试操作――观察验证――想象建构”的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他们操作实践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品质。尤其在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一个尽可能体积最大的长方体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彰显,课堂教学掀起了高潮,孩子们或兴奋,或激动,或惊讶……这样的课怎么会让学生不幸福呢?

第三,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纠错”、“挑毛病”,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差生”来说,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最终往往是采用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试问,这样的课堂怎么能让学生得到持续的发展,怎么能让他们感到幸福?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们说了几千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失败怎么会有成功呢?正确与错误也是这样,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正确。错误是有价值的,我们学校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求孩子在课堂上的回答要绝对正确呢?“在错误中成长”,这是我们的口号,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让他们不怕出错。

曾听说在某一位老师的课堂上,遇到不敢回答甚至不敢下笔的学生,他会说:“某某同学,往错里说(写),给老师犯个错误看看,说(写)什么都行!”听了这话,孩子便一下子轻松了,对知识的恐惧马上烟消云散。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在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最能使人幸福。

另外,数学的美是数学学习幸福的源泉。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每种课程也都渗透着美。缺乏美感的教学,会使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成为使人昏昏欲睡的一潭死水;而体现美感的教学可使孩子从小受到美的熏陶及完美人格的培养,并激发其创新的动机。

在数学中,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解法,一个优美的图形,一个奇异的念头,都会使学生沉浸在数学美的海洋中,当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审视数学问题时,就会因数学世界的简洁和奇异而赞叹不已;也会因此而陶醉在数学美之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许多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的符号、解法的简洁美,数式、解法的奇异美,都能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例如在一节“轴对称图形”的数学课上,新课伊始,伴随一段优美的乐曲声,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九寨沟的风光,使学生发现了大自然的美,但到底美在哪里呢?激发了学生探求美的兴趣和欲望。接着,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等亲身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最后是拓展应用,让学生自己创造美:图形家、设计师、艺术家……

整节课的教学是在“创造情景发现美――操作实践探究美――拓展应用创造美”的三部曲中如行云流水般完成的,既严谨有序又波澜起伏,层层推进,摇曳生姿,既和谐完整又富于变化,步步深入,突出中心。学生在感受美、研究美、应用美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激荡,情感得以孕育,能力得以拓展。

这样的数学课是一种美的享受,是美的创造。

作为教育者,给予孩子幸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怎样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这是我们必须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欲望,拥有一颗平常心,我想离幸福就应该不远了。

参考文献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10)

尼基丁并不认为这种幸福是偶然落到他身上来的,这幸福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合情合理的、势所必然的现象。他相信人是自己的幸福的创造者,现在他得到的正是他自己创造的东西。“是啊,我要不假装谦虚地说:这幸福是我自己创造的,我有权享受这幸福。你知道我的过去,孤苦贫困和不幸的童年、惨淡的青春,――这一切都是奋斗,这就是我开辟的、达到幸福的道路。”

打牌,跳舞,骑马郊游,卿卿我我……婚后的生活还是那么快乐,那么美满。冬天来了,尽管天气坏,但尼基丁生活得仍旧跟夏天一样幸福。他甚至又添了另外一种娱乐:他学会了玩“文特”。只有两样东西偶尔使他烦躁,惹他生气,似乎妨碍他完全幸福,那就是猫和狗,这是他连同妻子的嫁妆一齐接收下来的。各房间里,特别是在早晨,总有一股动物园里的气味,任凭怎么样也消除不掉那股气味,而且猫常跟狗打架。凶恶的穆希卡一天要喂十次才行,它至今还是不认尼基丁,老是朝着他狂吠:“呜……汪汪汪……”

一天午夜,他打完牌从俱乐部出来,回家去。天黑,下雨,道路泥泞。尼基丁心里有一种不痛快的感觉,怎么也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是因为他在俱乐部里打牌输了十二个卢布呢,还是因为付牌帐的时候有一个对手说,尼基丁有的是钱,这明明指的是他妻子的陪嫁钱?他并不心疼那十二卢布,对手的那句话也没什么可气的地方,不过他还是觉得不痛快。为什么呢?

他猛地想到他所以不心疼那十二卢布,是因为那笔钱是他白白得来的。如果他是工人,那他就会明白每一个戈比的价值,就不会不在乎输赢。再者,他心想,就是他的全部幸福也完全是白白得来的,他没费什么气力,这幸福实际上对他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就跟药物对健康的人来说是奢侈品一样。要是他跟绝大多数的人那样老是为一块面包操心,为生存奋斗,要是他工作累得胸口和背脊疼痛,那么晚饭啦,温暖舒适的住所啦,家庭幸福啦,才会成为他生活中的必需品、奖赏,使生活变得美好、丰富多彩;照眼前这样,那么,一切在他却只有一种古怪的、不明确的意义。

“唉,真糟糕!”他又说一遍,十分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是坏兆头。(258页)

“这种想法”果然纠缠上他了。曾几何时,他陶醉于自己亲手打造的幸福生活中,他认为这种幸福是那么实实在在,被自己牢牢地抓在手中,而现在,他感到不自在了。这种幸福似乎突然变得轻飘飘的没有分量,两手空了,脑袋也空了,身体飘起来了,怎么回事?这就是我苦苦追求和等待的东西吗?我真的需要它吗?我的幸福是这样不堪一击吗?那么。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究竟需要什么,需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是幸福?它在哪里?这个问题是契诃夫所有小说的中心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恐怕也是契诃夫一辈子都在思考的问题。契诃夫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答案(这个问题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连参考答案都没有),而在于他逼着我们同他一起思考。其实他也没有逼我们,他只是自己在思考,然后写成小说。我们可以不看他的小说,这样我们就轻松了,我们就可以埋头经营自己的幸福,做家教害人挣钱啊,写写垃圾论文啊,找一个有权有势力的老丈人啊,谄媚啊,表忠心啊,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或而摇尾乞怜或而汪汪狂吠的狗啊,自欺欺人啊,装腔作势啊,毁人不倦啊,还可以装腔作势地说说仰望星空啊,敬畏啊,崇高职业啊等等。为什么要看契诃夫的小说呢?契诃夫的小说会败坏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先看这段话――

他觉得自己的脑袋又大又空,跟粮仓一样。有些特别的新思想好像阴影似的在里面游荡。他心想,除了那盏长明灯的柔光所照着的恬静的家庭幸福以外,除了他和那只猫平静、甜蜜地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小世界以外,还有另一个世界。……他就忽然生出热烈迫切的愿望,一心想到那个世界去,在一个工厂或者什么大作坊里做工,或者去发表演说,去写文章,去出版书籍,去奔走呼号,去劳累,去受苦。……他需要一样东西来抓住他的全身心,使得他忘记自己,不关心个人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是那样地单调无味。(259页)

你可能觉得契诃夫很可笑。为什么一定要做工人?我是教师,干的是顶高尚的职业,何必还要什么另外的世界?真是荒唐!尼基丁就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就是这样为自己的幸福辩护的,但契诃夫马上让尼基丁否定了自己――

可是他立刻很有把握地对自己说,他完全算不得教师,不过是个官僚罢了,跟那个教希腊语的捷克人一样庸碌无能。他从来没有当教师的志向,一点也不懂儿童教育,对它也从不发生兴趣。他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孩子才好,他不明白他所教的课的意义,也许简直没教对。已故的伊波里特,伊波里狄奇明显地愚笨,所有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都料得出他的作为;可是他尼基丁跟那个捷克人一样,善于掩盖自己的愚笨,巧妙地蒙哄大家,装出他的一切都顺顺当当的样子。(260页)

这段话看得我冷汗直冒!契诃夫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他描述的简直就是21世纪中国教师的总体状况,而且是那么地精准,简直是铢两悉称,毫厘不爽!我把上面的话一字不动地分列为以下6点,有兴趣的可以对照一下――

完全算不得教师,不过是个官僚罢了。

庸碌无能。

从来没有当教师的志向,一点也不懂儿童教育,对它也从不发生兴趣。

不明白他所教的课的意义。

也许简直没教对。

善于掩盖自己的愚笨,巧妙地蒙哄大家,装出他的一切都顺顺当当的样子。

我们在教书,但我们简直没有教对,我们不明白所教的课的意义,我们一点儿也不懂教育。对它也从不发生兴趣。我们摸着良心想想,除了考试、分数、录取率、高分率、成绩、政绩、职称、职务、荣誉、名利、往上爬、再爬一级、再捞一把等等,我们真的是为学生着想吗?我们什么时候真正为学生着想过?我们教的什么东西?我们自己明白吗?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吗?我们风风火火、咋咋呼呼、唧唧歪歪,装出一副很辛苦很认真很崇高的样子,好像自己干着多么重要的事情,其实只是掩盖自己的愚笨和庸碌罢了,我们完全算不得教师,不过是个官僚罢了!

认清真相、否定自己是困难的!这些新想法让尼基丁十分害怕。他几乎是本能地竭力摆脱这种想法.称它们是傻念头,相信这全是因为他神经质的缘故,将来他会笑他自己的。到第二天早晨,他果然笑自己神经质,骂自己是个娘们儿,可是他已经清楚地感到他的平静心境消失了,大概永远消失了。但我们没事,我们根本不会有这些想法,就是有,也是一笑置之,一骂了之。

在这漂亮的两层楼小房子里,要想幸福,在他已经不可能了。

他领悟到幻想已经破灭,一种新的、不安定的、自觉的生活正在开始,这跟平静的心境和个人的幸福却不能并存。

就这样,契诃夫无情地摧毁了尼基丁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教案篇(11)

一个官员,他的幸福是仕途光明;一个商人,他的幸福是能赚更多的钱;一个教师,他的幸福是听说自己以前的学生现在多么有才能;所以职业也使幸福的定义大不一样。

在我们还小的时候,总觉得每天都无忧无虑,那时幸福可能就是有伙伴一起玩耍,或是别人给你一个玩具甚至一颗糖。渐渐的我们成了青少年,这时的我们开始懂事了,知道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知道了钱的无穷作用,总感觉父母给的钱不够用,这是有更多的钱又成了我们对幸福的定义。当我们不再是青少年,有了自己的家庭,那时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家庭和睦、家人健康吧!老年时,渐渐的说话的人少了,儿女常不在家,幸福的定义又有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