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禁酒令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0 06:01:54

禁酒令心得体会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1)

一、烟与酒具有相似的行业和消费特征

烟酒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嗜好性、快速消费特性等各方面具有相似性。烟酒是诱发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并对消费者的大脑神经产生刺激和影响,长期饮酒或吸烟还会使人产生消费的嗜好依赖性。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根据危害嗜用者健康、上瘾的潜在性、对社会的影响这三方面分析,酒精和烟草比非法毒品,大麻或爱他死的危害性更厉害。此外,在我国烟酒消费行为具有“面子消费”的特征,“面子消费”甚至成为了高端烟酒消费的一大动机,也正是因为“面子消费”这种酒文化、烟文化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吸烟、酗酒者有向青少年发展的趋势。

烟、酒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烟与酒的消费群体及需求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烟与酒是具有瘾性的比较普遍的嗜好品,消费数量较大,需求弹性较小,不会因其价格变动而改变对烟酒的需求,且消费者个人的烟酒消费量大小与其收入一般没有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因素,许多国家对烟、酒基本实行从量征税,并实行营业执照制度或专卖制度管理。

二、美国禁酒令的主要内容

1917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十八条修正案”,该修正案共三款:“第一款本条批准一年后,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类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第二款国会和各州都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第三款本条除非在国会将其提交各州之日起七年以内,由各州议会按本宪法规定批准为宪法修正案,不得发生效力。”该修正案于1919年通过了全美36个的审议,并于第二年在全美进行禁酒。

1920年1月2日,《沃尔斯特法令》生效,该法令规定:“关于酿酒的战时禁令在战后继续实施,任何含酒精量为0.5%的饮料均为酒精饮料;在禁止在禁酒令生效后酿造、出售这种饮料,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为了有效促进法令的实施,美国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禁酒执法机构——禁酒局,负责监督检查禁酒的执行情况。

三、美国禁酒令的后果

禁酒令实施以后,虽然实施严厉,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像那些主张禁酒的人希望的那样,从此和酒精告别。相反,由于禁酒法没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更无视部分民众的欲望,以及执法上的困难,最终产生了适得其反的后果,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由于禁酒令,酒饮料在美国奇货可居,为了牟取暴利,假酒、走私酒愈来愈烈,很多人铤而走险,干起私酒制售的行当。一些不法商者在权衡违法成本和违法获利的基础上,在走私或制售私酒获得的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千方百计地进行酒类的运输和贩卖。因为多数私酒并没有通过社会管理机构的质量检验,也无需取得质量合格证,私酒的质量根本无法保障。更为严重的是,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有些不法商贩和制酒者用甲醇来勾兑酒精,致使饮酒者中毒、失明、残废、死亡的人数急剧增加,黑市交易壮大了黑帮的力量,社会上犯罪现象不降反升,犯罪率直线上升,没有真正改良社会风气。

事实上,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存在的东西就有合理的一面,也有它存在的基础和原因。禁酒令期间,私酒、假酒的泛滥,说明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很旺盛,否则,若没有市场,制假走私者无私可图,也根本不可能再去制假、走私。表面上看,美国的禁酒令,管制住了市场,没有管制住人们的欲望,实则不是,说到底美国政府连酒类生产和贸易也没有管住,更不可能管制人们的欲望。

四、美国禁酒令失败原因分析

美国禁酒令的兴起和发展,有其移民社会文化背景,但禁酒令的失败,原因相对更复杂,有社会文化的变迁、人类嗜好、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美国禁酒运动原先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转变。美国禁酒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由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基础的,在19世纪初期,从欧州移民美国的清教徒的宗教信仰、文化水平以及科技发展落后是禁酒要求的客观基础,当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了,经济形式和生产组织方式逐步进入了城镇化发展阶段,居民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了,人类对酒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禁酒原先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动摇。

第二,禁酒所带的社会正面效益没有达到人民的期望水平。任何事物的产生必然都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美国禁酒令也不例外,通过禁酒令的实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正面效应是大于负面效应的,特别是开始全面禁酒之初,饮酒酗酒者明显减少,酒类贸易和酒类生产也受到了严格管制,受到了民众的大力拥护和支持。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地下酒类生产、非法贸易产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的生活,使社会产生了对禁酒令执行的不满,促进了禁酒令解除的步伐。

第三,禁酒目标与手段脱节,禁酒令执法不到位,法律没有得到较好执行,是禁酒令失败的另一原因。禁酒令的产生顺应了民意,也得到了民意的支持,但是因为高昂的执法成本和难以承受的数量众多的执法队伍,使用保证禁酒令执法到位所需的人、财、物的支持难以持续。

第四,禁酒令与美国的社会需求背离,在执法过程中与美国的价值观背离。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向来以尊重个人的自由为最高准则,但禁酒令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要强制改变饮酒需求者的习惯,是抑制其需求,而不是通过疏导的方式来达到禁酒之目的,必然会遭到酒类生产者和需求者的大力抵制与反对。美国历史学家布尔斯廷对此评论道:“在美国从来没有象禁酒令这样的法令会影响甚至侵犯人民的生活习惯、日常风俗和饮食。风俗习惯在生活中会对人民的行为产生具有法律一样的约束力,当限制这种习惯的法律被列入宪法时,便会产生生活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冲突,禁酒禁得越彻底离成功越近,离失败也就为时不远了。” 可见,禁酒令遭到废除是势在必然。

第五,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助推了禁酒令的解除。经济大萧条使得美国政府急于寻求经济复苏的方式,恢复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购买力,恢复社会的供需平衡,而取消禁酒令,允许酒类生产和贸易,一方面可以增加gdp,增加酒类生产和交易的就业人员数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增加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因经济危机而带来的财政危机。

五、美国禁酒对于我国控烟立法的启示

一是控烟立法应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相适应。透过美国禁酒历史分析,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都是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当立法所赖以存在的条件或基础发生变化后,应及时对其中的相关条款或整部法律进行修订与完善,以与眼前的经济和现实情况相符合。 我国的控烟法规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还不很发达的现实状况,烟草行业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就业人口等各方面依然发挥巨大作用,烟草企业仍然有扩张和发展的冲动,我们应该引入市场竞争和加强生产替代,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符合市场和经济发展要求,终止烟草扩张趋势。

二是控烟立法应考虑我国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全球化背景。美国禁酒失败的严重后果之一便是禁酒与需求的背离。在我国的烟草需求仍然较为旺盛,烟草消费市场庞大,例如:2010年我国的卷烟销量为6340万箱,占了世界卷烟总销量的35%。我国目前的吸烟人数高达3.5亿人,是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市场需求最大的国家。我国的控烟立法必须考虑到市场需求以及需求替代问题,防止在禁止或控制国内烟草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引起走私、黑假制售窝点的死灰复燃,造成对国家、社会更为严重的伤害。从全球范围看,美、英、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南美地区的一些人均国民收入较高的国家,卷烟消费市场已经过了充分发展、现已处于总量稳定或趋势性下降的状态;以中国、东欧为主的一些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和地区,经过较快发展,进入了消费和需求基本稳定阶段,发达国家有进一步开拓发展中国家烟草市场的趋势。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2)

信阳是河南首开“禁酒令”的省辖市,一度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3月12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07年十大地方新政”评选活动落下帷幕,信阳“禁酒令”的票数名列第二。如今在信阳,工作日中午不饮酒已成为一种习惯。

2007年1月4日,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在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一条禁令―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当天大会上,《中共信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信阳市委、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两份“红头文件”公布并开始实施。

根据文件的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信阳市委、市政府对各级党政干部实行“五个禁止”,其中第二条是禁止公务人员工作日中午饮酒。文件同时规定了惩罚措施:明知故犯的,就地免职。人们俗称此项规定为“禁酒令”。

“禁酒令”下达后,信阳市委、市政府成立三个督察组,每个组配备酒精测试仪、微型摄像机和微型录音笔,中午可随时去酒店检查,下午可随时去单位检查。督察组还可调动110,对违反禁令的人员,督察组可以先斩后奏,处理后再汇报,还可公开曝光。

实施“禁酒令”半年时间,信阳有百余名干部因违反禁令受到处分。

2007年8月,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做客新华网时透露,实行“禁酒令”后,信阳市半年节省的酒水费就高达4300万元,用这些钱可建四五十所小学。熟悉内情的人说,4300万元相当于一个小县城一年的财政收入,这只是保守数字,实际节省的钱比这个要多。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信阳的“禁酒令”开始辐射河南、轰动全国。

2007年5月,商丘市也开始实行午间“禁酒令”。2007年6月,开封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六条规定”,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日不准午间饮酒,不准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等。同年,漯河也颁布了包括“禁酒令”在内的相似规定。南阳、许昌、驻马店等城市也提出“禁酒令”。河南省公安厅、省工商局、质检局等单位也在系统内提出过类似禁令。

信阳的“禁酒令”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支持,不少群众认为禁酒势在必行。一些市民反映说:以前下午到行政机关办事,很难找到人,有时就算找到人了,也是满嘴酒气的时候多,现在办事方便多了。

市民张先生说,有次他去某部门办事,下午3点多到领导办公室,但领导中午喝多了,正躺在沙发上睡觉。本来能够当天办成的事,只好明天再来。张先生说,干部中午喝酒没什么好处,无论喝多少,都会对工作有影响,非常支持“禁酒令”。

市民刘女士说,“禁酒令”实施之前,有时候下午去政府相关部门办事,往往找不到负责人,工作人员只说领导出去办事了,让稍等,有时等到下班还不见人。后来次数多了,有人悄悄告诉说,领导中午喝多了,下午都回家了。后来刘女士学聪明了,办事一大早去。

一边叫好,另一边在叫苦。在“禁酒令”的持续压迫下,不少白酒企业在信阳的日子不再好过,无论是省外的茅台、五粮液,还是省内的品牌酒都大受影响。

有消息说,信阳当地酒厂的销量下降了1/3。信阳一家酒类企业的负责人说,一般企业下降1/5非常正常,以他们的企业为例,产品60%在信阳销售,“禁酒令”颁布后,2007年的销售额减少了3000多万元。

事实上,河南白酒最好的光景是20世纪90年代,当时河南的白酒产量居全国第三,宋河、宝丰被评为全国名酒,还有一大批省优、部优酒。仰韶、宋河、宝丰、赊店等白酒品牌都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每年一掷3000万。1999年至2001年,河南白酒连续3年产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从2002年起,随着制药、房地产等业外资本的进入,豫酒又逐渐好转。但豫酒至今没有全国性品牌,所以很难做全国市场。

无法做全国市场,豫酒主要只能在家门口销售,而消费的主渠道之一又是公务、商务接待活动。各地争相出台的“禁酒令”,无疑影响河南白酒的销售。不少酒企负责人表示,“禁酒令”出台时,为什么不考虑一下酒类企业的意见?

律师论证:公共权力不能干涉

2007年12月22日,河南省酒业协会召开第四季度名牌白酒骨干企业联席会,酒类企业对“禁酒令”有很大意见,反对“禁酒令”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名参加会议的白酒企业负责人说:“部分省辖市政府规定,禁止公务人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明知故犯者,就地免职,经咨询这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显然,“明显的违法行为”主要是针对信阳出台的“禁酒令”。

事实上,酒类企业之所以对“禁酒令”有如此强烈反应,主要是因为公务员是目前酒类消费的一个巨大群体,禁止公务员中午喝酒,对一些中高端品牌的酒冲击很大,不仅仅公务员不能宴请别人,而且一些人找公务员办事也不能喝酒。这样下来,对酒的销量有一定影响。

白酒企业于是到酒业协会反映意见。河南省酒业协会一负责人说:协会作为行业组织,不可能坐视不管。我们不是反对信阳“禁酒令”,只是质疑。作为行业组织者,协会在广泛征求白酒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委托律师对“禁酒令”的合法性进行了论证。

委托的律师是来自河南德英杰律师事务所的亢银忠先生,他同时也是河南省酒业协会的法律顾问。亢银忠律师认为:他说,只要不影响到工作,公共权力就不能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没明确条文规定,公务员中午不能喝酒,对个别干部喝酒影响工作的,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依法处理,而不能以政府文件代替法律。

“禁酒令”为何在信阳执行得最好

信阳市纪委一位负责人说,“禁酒令”不是信阳市的发明,河南省纪委2005年就发过文件了。信阳市正是依据省纪委的一份文件―河南省纪委的纪发(05)10号文件,题目是“关于严禁机关工作人员影响公务和形象饮酒行为的暂行规定”,其中第二条:机关工作人员饮酒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准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饮酒……

这份文件申明,本规定的适用对象是全省所有公务人员;如有违反者,情节较轻的,按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和单位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组织处分;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但是,河南省纪委文件的第二条第一款后面还有个括号:重大庆典、重大对省外公务接待活动等除外。河南多个省辖市在制定本地“禁酒令”时,都照搬了这个括号。唯独信阳的“禁酒令”没有这个括号,而且还设置了专门的督察组:不论什么人,不管什么情况,也不管他喝的什么酒,执行和处理都不留任何空间,逮住了就罚,效果非常明显―没有干部敢在中午喝酒了。

据了解,从2007年至今,信阳已查处了444名违犯“五禁令”和“十不准”的公务员,其中处分164人,这些公务员大部分都是因违犯“禁酒令”而被查处的。

信阳市纪委一位人士说,禁止公务人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是为保证下午的工作质量,并没任何不妥之处。以前有些干部上午10点多就开始约酒摊,上午11点就坐在酒桌上,喝到下午两点上班时间,然后满嘴酒气地走进办公室,给干部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其实,“禁酒令”并不是不让干部饮酒,而是在法定工作日的中午不能喝酒,也就是说,在晚上和休息日的中午可以饮酒。

2008年1月,河南信阳市委书记王铁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禁酒令”符合公务员法,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王铁书记说,公务员不同于一般群众,对于公务员应该有特殊要求,国家的很多要求也是在八小时外的。说侵犯私权,其实是对法律的曲解。“禁酒令”是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提出的特殊要求,我们觉得无论站在哪个角度,这么做都是没有问题的。公众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至于别人怎么说,我们的态度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对于下一步会不会禁止公务人员晚上喝酒,王铁书记说,“禁酒令”成功的一点就在于理性化,如果晚上禁酒,那肯定推行不下去。晚上过了一夜,第二天你什么都查不出来,查不出来就执行不下去,定和没定一样。

法学专家:“禁酒令”符合法治精神

亢银忠律师关于“禁酒令违法”的言论曝光后,在网络和报纸、电视上引起很大争议。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河南省酒业协会及其委托律师对“禁酒令”提出异议,这种做法值得肯定,证明了中国人法治观念的提升。“禁酒令”出台,导致酒类企业的利益受损,由此引发异议是正常的。

但姜明安教授又说,就具体事件而言,“禁酒令”是符合法治精神的。《公务员法》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公务员工作日午间不得饮酒,但是根据立法精神,推究立法原意,这个文件的出台并无不妥。根据《公务员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公务员的义务包括忠于职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很显然,如果公务人员在公务过程中(包括中午)饮酒,就可能因酒误事,可能因酒与前来办事的行政相对人发生冲突,可能因酒影响公务员本身及政府的形象。这样,公务员对其法定义务的履行就会大打折扣。

姜明安教授认为,在对违反禁令人员的处理上,首先应引用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公务员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有其他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可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可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此外,《公务员法》对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且经教育不改的公务员还有辞退的规定。

针对亢银忠律师的论点,郑州大学法学博士刘剑也提出个人看法。他说,亢律师的论点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公务员的非工作时间,属于私法领域的事务;二是公共权力适用的范围有限。后者没错,但前者的论断偷换了概念,导致这个前提无法成立。公务员是自然人也是普通公民,享有普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但公务员所从事的工作和非公务人员有明显区别。公务员为民众直接服务,其劳务费由纳税人支付,这就决定了他的某些活动已超出了私法约束的框架,必须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正因为此,《公务员法》的颁布才变得顺理成章。

此外,多数网友也是一片声讨。网友们说,以往,酒类企业是公款吃喝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吃惯了公款的这些企业,因为“禁酒令”的出现,伤及了一些人的利益,开始感觉“饥饿”,进而从法律条款中寻找救命稻草。难道非要用公款养着企业,让全国人民买单?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3)

1月9日,海南省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从8个方面设置了20条“高压线”,改进党风、政风、会风、文风。其中一则公务接待“禁酒令”尤为引人关注。根据规定,今后海南省内公务接待要按标准定点接待,不喝酒,不赠送礼品或土特产,不上高档菜肴,严禁上野味。

各地市县一级党委政府推行过“禁酒令”,多数基层干部支持全省推广

近年来,海南各地市县一级党委政府推行过公务员“禁酒令”,如海南省保亭县去年5月起严禁全县机关干部工作日午间喝酒。但是,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公务接待“禁酒令”,这还是第一次。

琼中县湾岭镇镇长王旻告诉记者,省里出台“禁酒令”前,其实很多基层干部早就有“禁酒”的想法。喝酒影响工作,脸红红的、满身酒气,不仅判断力下降,不能准确决策,个人形象也大打折扣。近年来,县里每年都组织机关干部体检,很多好酒的人看到体检报告后知道伤害之深,也渐渐戒了酒。“琼中的酒风不像从前那么凶了。”

“递上一支烟、说个笑话,也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不一定非要喝酒。”王旻说,“禁酒令”是为干部的身体健康着想,也有助于消除干部在群众心目中大吃大喝的负面形象。

《规定》还要求,严禁借考察、学习、培训、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和消费。严禁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市县、部门、单位之间严禁用公款相互吃请。海南省直机关处级干部林先生认为,“禁酒令”保护了干部,大多数人都支持。“一瓶名酒动辄好几千元,‘禁酒’对削减‘三公’消费也大有好处。”

琼中县自1995年起就在每个乡镇办食堂,接待费每月节省6万多元

按照《规定》,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到基层开展公务活动,要遵守“九个不”:一律不用警车开道,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打电子屏标语,不安排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组织专场文艺表演,不安排接见合影,不安排宴请。如需用餐,一律用自助餐或工作餐,有条件的地方安排在机关食堂就餐。

对于领导下基层在机关食堂就餐的要求,王旻深有感触。琼中虽是部级贫困县,但在过去,一些乡镇干部在公务接待方面,讲排场、摆阔气。只要上面来人、外面来客,都带到经营性饭店接待,有时只来一两个人,却要五六个人陪餐。干部有时下乡回来也到饭店吃一顿,自我“慰劳”,大吃大喝、“打白条”的风气在琼中乡镇一度盛行,当地群众暗地里把这些乡镇干部叫做“吃喝干部”。

1995年,琼中县决定在每个乡镇政府办一个食堂。

如今,琼中县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机关食堂。乡镇政府对在食堂用餐的干部按照每人8元/餐的标准,每餐补助4元,全县乡镇每月落实干部用餐补贴费用近5万元。工作日里,每天约有200多名干部在食堂就餐,公务接待费用开支每月节省6万多元。

王旻建议,公务接待应多放在机关食堂,定好餐标,这样才能较好地“禁酒”以及遏制大吃大喝现象。

令行禁止,关键在于领导以身作则,还要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监督

琼中县纪委一位干部说,“禁酒令”出台后,公务招待喝酒现象一定会大大减少,但是绝对不喝很难做到。“有时不拿酒招待上级领导,显得好像不大尊重、不够热情,公务接待要杜绝饮酒首先要领导带头,才能逐渐养成良好‘风气’。”

在肯定“禁酒令”的同时,林先生也对“禁酒令”能否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表示担忧:“午间禁酒容易些,因为会影响下午工作,可是晚上就很难说了。而且,这是海南省内公务接待禁酒,那外省来访的客人如果要求喝酒,该怎么处理呢?”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4)

8月13日,信阳市委书记王铁透露:“禁酒令”实施半年来,比2006年上半年酒类招待费用下降30%以上,政府接待费用仅酒水一项节约近4300万元,相当于一个小县的财政收入,用这些费用可以建一个工厂,建40到50所小学。

截至7月底,信阳市已查处违反“五禁令”、“十不准”的问题127起,处理干部324人。其中,因违反“禁酒令”而受到处罚的干部70多人,就地免职的不在少数。

在引来喝彩的同时,网上的口水也随之而至――信阳的禁酒铁拳会不会成为孤本?

本身就做过糖酒公司总经理的“铁腕”书记王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信阳禁酒的成功贵在认真,并将长期执行下去。”

据信阳市纪委效能监察室主任王新琦介绍,自从市委书记王铁在新华网上公布禁酒成果后,信阳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钦差大臣与尚方宝剑

8月22日上午7时30分,刘桂荣早早到了办公室。她现在是市委“钦差”,信阳市作风建设督导小组第三组组长。人们知道,她的“靠山”是市委书记和市长。

“信阳市河区河港乡是有名的茶乡,茶叶上市时许多单位来采购,最多一次中午来了20多桌,政府机关食堂满了,只好安排在街道上的酒店。来的都是客,哪桌都得罪不起,中午吃饭就那一会儿时间,客人分布在七八个地方,开着车穿梭各酒店敬酒。一桌喝4杯,20桌下来,都不省人事了。”当地媒体曾这样报道。

这些年来刘桂荣一直与酒相伴,“我原来认为,喝酒不是什么坏事,通过喝酒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也顺便搞一下建设。但把握不好就会成为一种恶疾,既容易失态,也造成浪费。”

“信阳官员喝酒历史悠久,‘酒风’带出一大堆问题的同时,也红火了一些酒厂。按照政府要求,一般喝信阳淮滨县产的金谷春,从七八十块,到三百多的都有,光在信阳的销量一年就有一个多亿。”

“在信阳地区,我们去年同期的销量是6000万元,而今年才刚刚4000万元。”金谷春酒厂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徐富贵说。

酒厂销量不景气,源自于年初推行的“禁酒令”。

而8月13日,新华网公布信阳禁酒的“战绩”后,“铁腕书记”和“中国最牛市委书记”的封号一并落在王铁头上。

对于王铁而言,禁酒是个大事情,但不是全部。

“我多次在电视电话会上看到一些干部中午喝得面红耳赤,开会打瞌睡。整天喝酒打牌哪有时间学习和干工作?”2007年1月4日,王铁在信阳市委召开的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说,“有的干部一上班就约酒摊儿牌摊儿;有的干部习惯饭前来两圈牌,饭后觉得不过瘾接着来;有的干部在牌桌上一坐一天,输了签单,多少钱都敢赌。有的干部爱拉领导打牌,不知道搞什么名堂。”

伴随而来的是三个红头文件和五条“禁令”:“党政干部禁止说了不办,定了不干,禁止在工作日中午饮酒,禁止不必要的迎来送往,禁止和变相,禁止吃拿卡要。”王铁认为,规定没人能记住几条,“必须督察”。

在刘桂荣看来,当钦差和当初学喝酒一样,都是“被逼无奈”。她在1月16日接到任命,那时她并不“感冒”。“我从政喝了40多年,咋突然间不叫你喝呢?下面的官员都认识,现在让我去查他们,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我不想得罪人”。

手持“尚方宝剑”的组长共三个,“都是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不简单。现在是退居二线的处级领导。”作为背靠市委的重臣,三位“钦差”待遇优厚。“市委专门拨了120万元的专款,每个督察组都配备了新车、摄像机、录音笔和酒精测试仪。”王新琦说。

与待遇相匹配的是特权,对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处理意见,并督察落实到位。对违反禁令的人员,可以“先斩后奏”,还可公开曝光。同时,信阳市委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给予便利,保障安全。各级公安110系统要做到督察组随叫随到,如果5分钟内未到达指定地点,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很多地方都来学习我们的禁酒经验,如何督察是首先要学的。”王新琦说。

突袭式督察

王铁最早在8月1日公布“禁酒”数据:“上半年招待费用中,仅酒类一项就下降30%,节约费用4260多万元。其中乡镇一级下降40%,县区下降27%,市直下降25%。”更具体的数字是,乡镇一级节约2149万,县直机关节约1440万,市直机关节约328万,县区四大家节约345万。“乡镇一级是节约的重头。”

在王新琦看来,4300万只是“圈里”的数字,实际节省的钱更多。“人大、政协、开发区等单位还没有计算进去,酒水标准定得也不高,乡镇一级每桌节约2瓶酒150元,这显然不够。”

另外,王铁心里还有账单,“干部因饮酒方面的医疗费用明显减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前不久处级干部的年度体检检出与饮酒有关疾病的人数为251人,与去年比减少了127人。”

“1月9日禁酒令实施没几天,潢川县黄岗乡粮食购销分公司会计黄正军、潢川县双柳镇粮油购销分公司会计黄群违反禁酒令,工作日中午饮酒被处理。”这是督察组工作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例子。据市纪委效能监察室提供的数据,截至7月末,因喝酒受到处罚的人员有70多人。到目前为止,被处理的人职务最高是科级干部,没有处级干部。在王铁看来,这是因为市、县级领导干部坚持得比较好,乡科级和基层单位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督察组里三个人轮流值班,上车前谁都不知道去哪”,督察也没有固定时间,除了中午到酒店进行现场检查外,还会到办公室里“突然袭击”。具体做法是,下午上班后,督察人员拿着单位的花名册,将所有工作人员集中到会议室里“察言观色”,对“脸红脖子粗”者用酒精测试仪测试,发现问题当场处理。

市委书记王铁本身就是被督察对象,刘桂荣说,“市委常委正开会,我们突然袭击,直接进去拿出酒精测试仪。”

带“电”的信阳模式

王铁没想到,禁酒的成功为信阳博得喝彩,也遭遇了铺天盖地的口水!

有媒体称,此举暴露出庞大的财政黑洞。中午招待费仅酒这项,省下的资金就可以在贫困地区盖数十所希望小学。

一网友发难:“节省一词用得不是地方。说明此前大吃大喝是正常的。准确说,这半年信阳市少浪费了4300万元。按公布数据计算,信阳市去年花在吃喝上的招待费是8.5亿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为16.3亿元;就是说52%被吃喝掉了,即便禁酒,35%以上还是被吃掉了。”

对此,王铁并不认同信阳一年招待费8.5亿元的说法。“信阳有个说法‘酒水大过菜’,酒水费用占到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这样,去年招待费不到两亿。”

“信阳禁酒光靠高压不中,得带电”,在王新琦看来,信阳成功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有督察,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二是领导带头严格执行;三是一视同仁。

不过,王铁并不准备把对公务员的禁酒扩大到晚餐和周末,“中国是酒文化大国,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国人饮酒的习俗可谓根深蒂固,我国禁酒的历史和酿酒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以前在河南省糖酒公司做总经理,跟全国酒厂的关系太好了,中国的特殊情况我比一般人都懂。”

其实,禁止公职人员在工作日饮酒并非信阳首创。作为加强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早在2003年2月1日,公安部颁布实施的“五条禁令”中,就严禁警务人员在工作时间饮酒;2005年,武汉市也了6条“公款吃喝禁令”,其中就有禁止公职人员在工作日午间饮酒。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29个省、市、县和部门颁布过“禁酒令”。除了公安部的“禁酒令”外,其他的“禁酒令”到最后都不了了之。

信阳禁酒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尽管外界一直在观望,王铁对此却信心十足。

部长来我们也不拿酒喝

――对话王铁

记者:据说,年初抓禁酒的时候,你并没在节约多少钱上做文章?

王铁:不是节约多少钱的问题!我是想通过禁酒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禁酒只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市委文件中关于作风问题的规定就有二十多条,谁能记多少?

记者: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禁过酒,但很少成功,你想过你会成功吗?

王铁:成功是必然,了这些年,还从没失败过。不是讲过吗?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既然作出了决定,我就从不怀疑,关键就是认真,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在工作中。

记者:督察组的人也测过你,你尴尬吗?

王铁:那天我并不知道他们要来,第一个测的就是我,我并不觉得尴尬,领导干部就是要率先示范。

记者:上面来人怎么办?

王铁:省委书记来了,中央的部长来了,我们也照样不拿酒喝,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在禁酒。

记者:那省下的这些钱会用到什么地方?

王铁:要用的地方太多了,经济事业发展,行政事业开支都需要它。徐光春书记说,省下来的钱,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扶持艾滋病和医疗事业。过去,我们事业单位搞扶贫很困难,但现在我们捐助贫困大学生,搞圆梦行动,一捐款就是100多万元,过去的钱都用在喝酒了,现在的钱要用在帮助人上。

记者:你身边的干部怎么评价禁酒?

王铁:其实很多干部都不愿意喝酒,有些人认为禁酒了是种解脱。

记者:信阳的成功能在全国各地复制吗?

王铁:如果大家都重视的话,是可能的。中国用在吃饭、喝酒上的钱确实是太多了,在中国的酒桌上,菜能吃完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如果这些方面都能控制,起码少浪费三分之一,这可以办多少事情。中央政府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改革,如果这项改革搞好了,将是巨大进步。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5)

反映禁酒令题材的美国影视剧并不少见,在世人印象中这个时代是空前混乱与极度自由的奇特结合,其戏剧性自不待言。不过回看历史现实,当禁酒以法制形式加以确立时,或许时人谁也未料想到,它给美国政治与社会环境带来的可怕后果。

禁酒的“四种武器”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工业化建设,一座座繁华都市拔地而起,渐渐取代农村成为美国经济、社会中心。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贫富差距日益加大,阶层固化严重,劳工不满工作时长与社会地位,不断涌入美国各大城市的移民又使得清教徒感到传统文化正在被侵蚀……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应声而起。

“禁酒”就是对“进步主义运动”的一次响应。

美国早期移民中的“清教徒”,对宗教戒律非常看重,他们把饮酒与罪恶联系在一起,禁酒情绪十分强烈。另外,如《大西洋帝国》中所演绎的,“妇女运动”也是呼吁“禁酒”的重要组成力量,许多家庭妇女认为,正是丈夫的频繁过度饮酒,破坏了家庭关系的和睦。她们成立组织,呼吁国家进行立法干涉。

舆论的力量有了,“科学”的论证也不能少。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一共写下三本书来支持宪法第18号修正案(即《全国禁酒令》),其中一本还是论述酒精危害的专著。费雪在自己的经济学论文中,区分了“不可能有用的”效用和“确实有用的”效用。在他看来,人们频繁地饮酒降低生产效率,损害社会环境,因此政府有责任替那些意志力不够坚强的人做出选择,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生产中去。同时犯罪问题、家庭暴力亦可迎刃而解。

“一战”的爆发则成了禁酒令得以实施的最后推手。为了确保战时粮食供应,美国政府开始实施临时性的禁酒措施。禁酒支持者趁此时机舆论造势。就这样,在一战结束后,“粮食供应”虽然已经不能成为禁酒的借口,但禁酒却“变本加厉”,以立法形式确立下来。宪法第18号修正案,在参众两院很顺利地通过。修正案规定:“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类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一切领土。”

到1919年,除了康涅狄格和罗得岛两个州拒不接受禁酒法令外,其余大部分州都批准了这条宪法修正案。1920年1月2日,《沃尔斯特法令》在一片欢呼声中生效,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自己在家喝酒不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1000美元及监禁半年。

私酒泛滥,黑帮崛起

禁酒令颁布了!可它是否如当初那些全力支持颁布的人所言,提高了公众的道德水准?

在正规酒市场被禁的同时,高利润的私酒黑市流行起来。从生产、运输到销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巨额利润可图。普通的美国公民出于个人嗜好,谁也不愿意放弃小酌一番的机会,就会偷偷从非法商贩手中购买私酒——政府哪里管得住人们的嗜好与欲望!

禁酒令无意间促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简易的家庭小作坊,规模庞大的地下酿酒厂,一时间比比皆是。但因缺乏酿酒的原料,人们纷纷采用加工工业酒精的方法粗制滥造。在私酒泛滥的2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大约有五千万升的工业酒精被盗。联邦政府官员眼见禁酒令执行力度欠佳,1926年,总统柯立芝决定在工业酒精中放入有毒甲醇,防止人们的盗窃活动。这项决定带来了悲惨的后果:1926年全纽约有1200人因喝毒酒生病,400多人死亡。同时,一些私酒商贩也从海外(诸如加拿大、墨西哥、爱尔兰等地)不断进口各类酒品,整个地下私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而混乱的局面。

也许有人会说,执法人员就坐视不管吗?当时的联邦探员的确曾经下大决心整治私酒黑市,可庞大的产业链给执法带来了巨大困难。纽约市长拉加第就曾经对禁酒法令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单是在纽约一地,要切实执行禁酒法令,需要动员的警力便高达25万名”。此外,一些本地的执法部门也根本不想与联邦探员配合,甚至刻意阻碍联邦探员的禁酒行动。

当时的美国多数城市虽然都制造私酒,可还从没有一个像度假胜地大西洋城那样明目张胆在酒吧、内公开售卖的。一句话,“禁酒的事根本没在大西洋城发生过”。这一点也成了吸引众多外来度假商人的“法宝”,毕竟在别的城市,只能是在地下酒吧战战兢兢偷偷饮酒,而这里却不用顾虑有谁会来查禁。当时的大西洋城由纳吉·约翰逊(美剧《大西洋帝国》的纳吉·汤姆森的真实姓名)统治,他曾自信满满地表示,大西洋城虽然有官方禁止的东西,可“这些都是人们的需求”。

同时,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法制约束,私酒黑市上难免出现一些由利益分配不均出现的商业纠纷,为此一些帮派组织铤而走险,杀人越货。从统计数据上看,这一时期的美国犯罪活动愈加猖獗。美国的黑社会组织凭借贩卖私酒取得高额利润而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凭借雄厚的财力,贿赂主管禁酒令的官员们,多数官员亦难抵诱惑,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为私酒黑市大开方便之门。最有名的芝加哥黑帮老大艾尔·卡彭,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的,据说他每日贩酒所得利润就高达5000美元。这位黑帮老大在谈起自己的私酒生意时与纳吉·约翰逊一样辩解道:“我通过满足大众需求来赚钱,如果我犯了法,芝加哥成百上千的知名人士就跟我一样有罪。我们唯一的差别就在于我卖酒而他们买酒。每个人都称我为黑帮分子,我则称自己为生意人。当我卖酒的时候,我是非法走私的行为,而当我的主顾在湖滨大道上用银托盘装酒宴客时,这就是热情好客的行为。”

废除禁酒令

1932年,人们看到禁酒令非但没有提升公众的道德水准、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反而带来更多腐败与犯罪等问题时,那些平时对有组织的禁酒人士持支持态度的人也渐渐看清了它的危害性。

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很多农民呼吁政府放开禁酒令,以拓宽他们的粮食渠道供应。工商界人士也呼吁废除禁令,以酒品的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1932年,罗斯福竞选总统时顺应民意,把“开放禁酒令”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之一。1933年12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二十一条修正案,废除第十八条修正案,长达14年的禁酒令时代在此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禁酒令废除了,可酒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严格管理的传统却被保留下来。比如我们今日看到在美国开酒吧,必须要通过“酒牌申请”,而外出喝酒的美国人,也要带上附有照片的身份证明,否则会被拒绝售卖给酒精饮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道德立法倾向愈发明显,主张政府介入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去的呼声成为主流。禁酒令可谓是这一主导观念下的产物。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6)

1.2美国就如饮酒非中国独有现象,禁酒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轮番上演过,如美国、英国、加拿大、丹麦、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但是比较著名的是美国。美国一度把禁酒写进宪法,但是坚持了近14年之后被撤销。纵观美国禁酒运动,具有历史性意义。美国禁酒立法缘起于18世纪末,结束于20世纪30年代,期间由地方各州走向整个联邦合众国。1919年美国第18条宪法修正案的出台,标志着禁酒运动达到了高潮,全国范围的禁酒开始。14年后,第18条宪法修正案被第21条修正案废止,宣告禁酒时代的结束。禁酒法案虽然只实施了13年多,但对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的问题远不仅仅是美国人民是否应该被允许喝酒那么简单。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宣称:“我希望全体民众共同合作,重新实现属于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不应当伴随任何附加条件,而第18条修正案自从存在的那天起,就是对个人自由的一种束缚”。回顾40余年的美国禁酒立法,禁酒者经过艰苦努力并在多种外部条件的帮助下一步步完成了禁酒令入宪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背后却一直有两片挥散不去的阴云:一是如何处理“进步运动”要求的全国禁酒与个人权利的冲突;二是如何平衡州权与联邦权力介入这二者间的关系。最终,联邦权力的膨胀,使得权力冲突激化,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得禁酒被提到了宪法修正案的高度,第18条修正案是一种融合了进步的理念、保守的信念与个人的节制等伟大尝试而掀起的社会运动的一个集中反映。但是,一部法律特别是宪法修正案的出台并不仅仅依靠人们的进步理念就可以通过的。禁酒立法,其初衷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但这种浪潮背后关于联邦与州的权力博弈等一系列问题却没有受到社会民众的太多关注,只是当禁酒修正案遭遇重重危机时,人们才蓦然发现宪法修正案无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回首这段历史,可以说,禁酒入宪在美国当时有必然性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人有其不能克服的弱点,饮酒作为长期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习惯,已经融入人的血脉,想改变,是一个不具有期待性的理想。

2中国目前与禁酒有关的法律体系

2.1禁止未成年人饮酒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第六十七条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或者没有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标志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罚。2005年,商务部第1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九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2.2禁止驾驶员饮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规定在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11年4月22日通过,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其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规定包括处暂扣、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罚款、行政拘留,约束至酒醒以及终身禁驾等。

2.3禁止公务员饮酒中国公务员法并没有禁止饮酒的规定,但是部门规章中有规定。规章一般是由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部门规章主要是为了执行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地方政府规章主要是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务。2003年,公安部五条“禁令”,其中第二条规定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第三条规定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第四条规定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2007年年初,河南省信阳市,也了“五条禁令”。其中一条引人注目:“禁止在工作日中午饮酒”,并特别规定:“明知故犯者,就地免职”。此后,山东、贵州、山西、浙江、江苏等多个省市也都实施了类似的禁酒令。总结一下古今禁酒的异同,古代禁酒有生产力的原因,现今这个因素基本不存在。共同之处就是酒乱性,随社会风气的侵蚀作用。在讲究人权、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为了更好地平衡饮酒这种纯个人行为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把禁酒局限在特定人群或者是特定时间是可行的。例如未成年人买酒问题,由于其心智未充分发育,饮酒一方面会对其身心造成危害;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是非判断及自控能力有限。对于禁止公务人员上班时间中午禁止饮酒原因就比较复杂。首先公务员是国家管理人员,中午饮酒会影响下午工作,一个满身酒气的工作人员除了工作效率降低还会引起人民的反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遏制“公款吃喝”的风气。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7)

当然,这毕竟只是广东偏远山区一个镇进行的公务接待改革,而且是一项偏重“技术性”的改革,谈不上有多么宏大深远的意义。在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公务接待造成的财政压力不是很大,地方政府自觉改革公务接待形式、节约接待成本的意识和动力,或许就没有百顺镇那样强烈。我们不要指望百顺镇的做法能对其他地方产生多大的示范作用——一个山区镇政府“自酿米酒”的故事,远不能揭开公务接待中大量公款用于吃喝的真相。

今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3月27日,酿酒业以2.18%的跌幅领衔A股,两大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下跌6.37%和6.5%,茅台市值一天之内缩水142亿元。到5月底,国内高端白酒价格全面“退烧”,飞天茅台酒市场价大跌500元以上,其他白酒下跌一两百元的不在少数。分析人士认为,国内白酒特别是高端白酒价格“退烧”,是中央禁止公款购买高档烟酒的规定作用于市场的直接结果,说明各地执行中央禁令果断有力,严控“三公”经费切实有效。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8)

美国历史上,各地的禁酒活动此起彼伏,最后甚至形成全国性的声势浩大的禁酒运动。从第一批最早乘坐“五月花”号船来到北美的英国人,到后来一批批漂洋过海而来的欧洲人,大多是新教基督徒,移居新大陆后仍保持勤俭朴素、甚至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他们把酒视为“上帝的礼物”,不许滥饮买醉,醉汉要受谴责和惩罚。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康涅狄格、弗吉尼亚和纽约就出现了禁酒协会。1826年成立的“美国禁酒协会”发起了第―场禁酒运动。后来,又先后出现“禁酒党”、“妇女基督徒禁酒联盟”等许多组织。

1881年,堪萨斯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其州宪中将酒精饮料定为“非法”的州。该州有个名叫嘉莉・奈辛的女子,积极提倡禁酒,组织了禁酒小组,专为妇女基督徒禁酒同盟布道,宣讲酗酒与犯罪的关系,后因感到口头宣讲不受重视,便采取直接行动,自己拿着短柄小斧跑到一些酒馆、酒吧乱砸酒瓶、酒桶,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并因这种她自称为“斧砍”的行为多次被捕。

当时反对禁酒的人状告堪萨斯州政府,但法官明确支持禁酒,其裁决称:“饮用此种醉人饮料会使人变懒、变穷以致犯罪,使社会丧失秩序,给民众健康、公共道德和公众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20世纪最初20年,又有更多妇女或教会禁酒组织出现,禁酒声浪一波又一波,始终没有停息。甚至在原先最“湿”(最反对禁酒)的纽约市,挪威人教会团体和非裔美国人也组织起来呼吁禁酒。他们认为禁酒对工作艰苦、生活贫穷的工人很有利,尤其对黑人妇女有好处,因为纵酒的黑人男子常常殴打老婆。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国会两院中“干”议员的人数已大大超过“湿”议员。美国对德宣战后,原先反对禁酒最有力的德裔美国人悄悄靠边而站。为把酿酒用粮转为军粮,政府颁布了限制酒类生产政策,这对禁酒运动更是有力的促进。当时有些州、县已自行宣布为“干州”、“干县”。至1918年,全国有3/4以上的人生活在禁酒州或禁酒县。全国最大的一次禁酒运动、美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禁酒时期”(Prohibition)终于来临。

以失败而告终的“高尚实验”

1917年,国会通过禁酒法案。1919年该法案被当时48个州中的36个州批准。1920年,该法案作为宪法修正案第18条正式生效,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包括烈酒、葡萄酒和啤酒在内的一切酒精饮料。该法通过沃尔斯特德(众议院提案人)法令加以实施,联邦禁酒局工作人员四处出动搜查、没收和销毁酒类产品,其势汹汹,猛不可当。当时也有不少人抵制这场运动,要求撤销这条修正案。有一名“干”议员对此嘲笑说:“撤销?那不就像一只鸣禽要把华盛顿纪念碑挂在尾巴上飞到火星上去吗?”

美国的邻居加拿大不禁酒,因修正案第18条而“干渴”难忍的美国人便偷偷跑到那儿去“解渴”。当时威尔士亲王爱德华访问了加拿大,回国后对他父亲、英王乔治五世说,他听到了一首流传在美加边境的民谣:“20加4个美国佬感到渴得离奇/跨过边界来喝黑麦威士忌/酒瓶一打开,美国佬就开始歌唱/‘上帝保佑美国,可上帝救了英王!’”

宪法修正案第18条一时撤销不了,可好景也不太长。它有效了14年,在美国人确实“干渴”了14个春秋之后,那只会唱歌的鸟居然把华盛顿纪念碑送上了火星。1920年宣布该法案有效的是威尔逊总统。1933年宣布废除该法案的是罗斯福,因为这位甫上台的总统面临着这样一个严重局面:全国到处是非法的酿酒、运酒和贩酒活动,有组织犯罪集团的走私活动更是猖獗,不可收拾。

各种酒从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沿岸国偷偷运进美国。难以控制的底特律河成了走私畅通之道。到处是买卖私酒的黑市。芝加哥成了贩酒黑帮的集中地,虽没有了酒馆,却出现了上万个“speakeasy”(悄声说话之地)供做黑市交易,其中“卡彭帮”头领“疤脸艾尔”靠贩卖啤酒赚取暴利,成了拥有千人武装、操纵芝加哥业和业的黑社会头目。这个禁酒时期正值历史上称之为“喧嚣20年代”的20世纪20年代,因禁酒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病也确实像沉渣泛起,喧嚣一时。

这场被称为“高尚实验”的禁酒运动以失败告终,193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21条宣布废除修正案第18条。然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很多美国人认为这场禁酒运动虽然失败了,却依然有很大启示意义,依然可以促使人警觉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警觉纵酒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人甚至说,如果你从比较开阔的图景来看,禁酒时期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第18条被废除后不久,有两名美国医生就紧跟“禁酒时期”,发起成立了“嗜酒者匿名互诫协会”(AA),后来迅速发展,竞成了世界陛组织,以致目前拥有100多万成员。该协会成员在座谈会上交流戒酒心得,互相勉励戒除酗酒恶习,另有两个组织――Al-Anon(由嗜酒者的亲友组成)和Al-Ateen(由嗜酒者的未成年子女组成)积极支持AA的戒酒活动。

关于酒驾

其实在美国,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有关社团组织,长期以来始终没有放松有关节制喝酒或戒酒的教育,没有放松制定和执行有关酒的法令。笔者从网上检索,发现联邦和各州有关酒的法律及其简介之多,若下载可装订成一本厚书。各地酒厂显然最关心有关酿造、运输和销售的法令,酒店最关心有关执照、缴税和安全的规定,青少年最注意关于买酒、喝酒最低年龄的限令,驾车者则特别关注名为“酒精影响下驾车”(DUI)的法律。

DUI规定驾车者血液内酒精浓度超过多少百分比就是“在酒精影响下驾车”,就是违法。交通警察通过“当场清醒度检查”、“呼气测醉器”等方法测试驾车者,发现严重违反者要逮捕重罚,大多要送监狱。血液内酒精浓度原来各州有不同规定,自2004年以来,全国统一规定为0.08%,凡是达到这个百分比或高于这个百分比的人开车都属犯罪。

对饮酒最低年龄的争议曾持续了很多年,各州也一直有不同规定,有的是18岁,有的是21岁。酒商赞成18岁,茶商、汽水商则喜欢21岁。直至1984年才由里根总统签署,颁布了《全国最低饮酒年龄法》,规定全国统一的饮酒最低年龄为21岁。1995年更有《零容忍法》问世,绝对禁止21岁以下青少年买酒、喝酒,也不允许21岁的人为21岁以下的人买酒。在美国,年满16岁即可通过考试取得驾车执照。显然,降低饮酒年龄就等于把很多青少年害死在高速公路上,只有提高年龄才能减少饮酒、撞车、夭亡的悲剧。

历年来醉酒驾车造成的严重车祸,尤其是年轻驾车者丧命的惨剧,实在是怵目惊心。美国每年因醉酒驾车造成的死亡人数总是在一两万以上,1982年竟多达26173人。不过,后来逐年有所下降,如1986年,25017人;1990年,22587人;2002年,17524人;2009年,12744人。这个下降趋势令人稍有宽慰,应是整个社会加强有关教育和严格执法的结果。

媒体始终重视饮酒问题

美国各媒体始终重视有关饮酒问题的报道,即使是达官贵人及其子女犯法,也要公诸于众。如2001年,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便衣警察在市中心巡逻时,在一家夜总会看见两个年轻女孩在喝啤酒,经盘问发现她们是用虚报年龄的假身份证在这里买酒喝,其中一个是布什总统的孪生女儿之一、一年级大学生杰娜,年方19,还不到21岁法定喝酒年龄,结果被罚做社区服务工作。这件事被媒体广泛报道,她老子在竞选总统时被揭的老底又一次给揭开:1976年布什因“在酒精影响下”开车被逮捕,但他从未把此事告诉过女儿,他说,因为他不想让她们晓得他的“不负责任行为”。著名周刊《国家》的一名编辑为此把布什讽刺了一番,他说:“我们的DWI(醉酒驾车)总统为他的易受影响的女儿们树立了很坏很坏的榜样,那掉下树来的苹果离开苹果树本就不会很远么。”

又如《纽约时报》曾刊登文章,详述人们醉酒驾车后遇到的“磨难”:

你不妨设想一下如下事实:你在朋友家派对上喝了几杯红酒,回家蹈上警察拦住你的车,要你接受当场清醒程度检查。他发现你身体有点摇晃,叫你“金鸡独立”,你却站不稳,便要你跟他去警察局,在呼气测醉器上测试。测试结果,你血液中酒精浓度为0.10%。警察立刻没收你的驾照。你被关在看守所小房间里,等家人来接你。你的车给拖走了,事后你去取,付了134美元。回家第二天,你便收到一张传票。两周后,你去法庭,法官向你宣读判决:吊销驾照45天,察看一年,听16周酒的教育课,其中包括AA的两次座谈会,一部“受害者所受影响”电影。离法院时,你得交600美元罚款和法庭费。一周后,你去上教育课,学费571美元,可分期付款,首付200美元。45天后,你去交通局排队取回驾照,付了500元。汽车保险公司随后来通知说,你的保险费涨了。

阅读此种报道,读者大多会觉得心惊肉跳,也自然会引以为戒,不去重蹈他人覆辙。正是由于受到比较深入而持久的教育,有调查材料显示:如今大多数美国人都不喝酒,或不纵酒,葡萄酒和啤酒对健康有一定好处,喝的人比较多,饮烈酒者则少得多,朗姆、杜松子及其他一些烈酒几乎都已绝迹;在饮酒者中,醉酒驾车者的比例也相当小。另有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的酒消费量低于任何其他工业化国家,比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都低,仅有西班牙、德国和法国的一半;美国每100万人中就有164个支持戒酒、节制饮酒和反对醉酒驾车的组织,比法国多20倍,所以有人说,美国不是有瘾于酒,而是有瘾于酒组织。 1921年,美国纽约。禁酒令颁布后,在警察的监督下,向下水道倾倒酒的场面在街头随处可见。

“自禁”的烈酒广告

笔者近年来回国小住,常“补看”在美国看不到的电视,发现各个频道商业广告之多、同一广告重复之多,有时简直不能容忍,其中有不少酒类广告,除啤酒、葡萄酒外,还有多种烈酒,做广告的往往是影视明星,以生动表情活现饮酒之乐。我不爱喝酒,一见酒广告就换频道,所以除了茅台,不记得任何其他酒牌儿。茅台是国酒,本就无人不晓,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更以茅台来报时,――18点59分,装潢考究的茅台酒瓶说了声“让我来报时”,荧屏上便出现时钟,19点整,新闻联播就开始了,全国数亿电视观众就在茅台引领下进入这个全天最佳黄金时间的新闻节目。

见各频道烈酒广告,我曾多次努力回忆美国电视节目,似乎觉得美国电视不做任何酒广告,可又不完全相信自己的记忆,回纽约后便咨询一名经营酒牌执照生意的犹太律师,并根据其建议查询有关网站,了解了不少情况。

事实是美国各大广播电视公司均不做烈酒广告,尤其可贵的是,这是他们的“自禁”行为,即没有法律禁止他们做酒类广告,他们却自愿这样做了,尽管这种广告收入可以高于其他一切广告,是一笔数目极为可观的钱。他们认识到,这种广告会特别有害于青少年听众和观众,既然广播电视上不能登有害的烟草广告,那也就不登有害的烈酒广告。各大酒商也一直支持广播电视公司的这一决策,所以自1946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几大全国性无线广播电视公司,如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福克斯广播公司,都一概不发烈酒广告。只有少数地方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由于收视范围较窄,所以有时会悄悄塞进一些烈酒广告。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9)

2008年1月2日,在巴黎著名的爱丽舍宫咖啡厅外,一些犯烟瘾的人士只能顶着寒风,哆嗦着站在人行道上吸烟,而咖啡厅的墙上和入口处,新悬挂起的禁止吸烟标志异常醒目。根据法国政府2006年11月15日颁布的法令,法国从2008年1月1日起,在所有的公共场所里禁烟。

禁烟总动员

此次禁烟是法国政府对其2007年2月1日开始执行的禁烟范围进行扩大和补充,之前的禁烟范围是办公室、车站、学校和医院一类的公共场所,而最新执行的禁烟令则“进驻”了包括咖啡馆、酒馆、香烟店、旅馆、餐馆、游戏厅、、迪厅、夜总会等几乎所有公共场所。禁烟令规定,在公共场所吸烟者将被课以68欧元的罚款,如果管理者对在其场所的吸烟者视而不见,则要被罚款135欧元。如在某一禁烟的公共场所屡次发现吸烟者,该公共场所负责人受到的处罚最高可达750欧元。

法国旅馆业联盟副主席勒鲁说:“80%经常光顾咖啡馆的法国人都是烟民。”对于习惯了在咖啡馆里喝一口咖啡品一口香烟的法国烟民来说,这项“过于严厉”的法令有些令他们难以接受。为了避免与烟民发生冲突,法国政府特意将实际执行时间推迟至1月2日零点,以便让法国烟民们最后一次在烟雾缭绕的咖啡馆和酒吧中度过新年。

尽管法国民意调查机构TNS-Sofres在2007年夏天的抽样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在咖啡馆彻底禁烟,对在酒吧及餐馆或咖啡馆的露天座位彻底禁烟持不同意见的人分别占66%和75%。法国烟草业零售协会表示目前没有抗议禁烟令的计划。更让禁烟支持者开心的是,戒烟热线已经从以前每天100多个咨询电话,猛涨到700多个。

据说,法国也有一家咖啡馆公开挑战法律,不仅不禁烟,而且故意贴出“本咖啡馆允许吸烟”的招牌。但知情人透露这其实是这家咖啡馆为了做广告宣传自己,“一旦交完第一张罚款单,达到了‘出名’的目的,老板就会遵守法律的。”

一个时代的结束

2007年12月31日,法国《巴黎人报》刊登了题目为“明天,抽烟的时代将在法国终结”的文章。文章称抽烟的时代从此将在法国终结!对于即将告别的香烟时代,有太多理由值得法国人缅怀。

自从哥路伦布将烟草从美洲大陆带回欧洲后,法国人就开始了对香烟的迷恋。甚至,连英语中香烟一词也源于法国,而尼古丁一词则来自16世纪一位法国外交官让・尼科特的名字,他是第一个将烟草从葡萄牙带入法国的人。1945年以后,法国烟民队伍迅速膨胀,甚至打破了欧洲吸烟年龄最低的纪录:12岁。而到20世纪50年代,有四分之三的法国成年男子都有吸烟的习惯。曾几何时,“一口咖啡、一口烟”俨然成为了法国式生活的标志。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戈姆波特曾分析说:“吸烟是适合法国的,因为法国人天生具有反抗精神,吸烟就是告诉人们:我活着,但我是在和死神玩,如果吸烟没有危险,人们就不吸烟了。”

当然,香烟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浪漫美好的回忆。随着吸烟人数越来越多,吸烟对健康的危害逐步显现出来。

根据法国官方统计的数据,法国每年约有65000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其中有5000人是死于二手烟,而每两名吸烟者中就有一名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目前法国6070万总人口中,有1350万人是吸烟人口。法国政府其实很早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早在1964年,法国政府强制通过了法令,规定在香烟壳上必须写上“吸烟危害健康”类的字样。1971年法国禁止了电视和电台的烟草广告。1976年,通过了禁止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售烟的法律,当年法国烟草的销量下降了45%。1991年,法国颁布了《埃万法》,规定全面禁止香烟广告、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必须在香烟盒上注明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并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告文字。2003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宣布“向烟草宣战”,而后加大了烟草的附加税,香烟价格提高了50%,这使香烟的零售量减少了24%。

“禁烟运动”毕竟也触及了法国人形成已久的文化传统与生活方式,其遇到的阻力也可想而知。1991年,法国曾在餐馆和酒吧禁烟,但允许这些地方划分出吸烟区。然而,此举没有获得太多成效,很多餐厅和酒吧都钻了空子,几乎将其整个区域都标注上“吸烟区”。直到2006年,法国才终于通过了在公共场所前面禁烟的法令,相比其他欧美国家,落后了许多。美联社就评论说,很难想象崇尚个性的法国人会像英国绅士一样,裹着毯子站在餐厅阳台上过烟瘾。

禁烟与自由的博弈

有人赞成禁烟,就一定有人抵制禁烟。在法国这样一个酷爱自由的国度,法国政府屡次改革社会福利的尝试几乎都遭到过民众的抵制,禁烟运动也不例外。

尽管多数法国人赞同禁烟,一些评论员则认为,禁烟冲击到法国的自由气息。法国社会学者热迪就指出,禁烟法是对个人自由的侵犯,“政府以公共卫生开支为由,更严厉地管制私人生活。”专栏作家贝纳塔尔则批评说,禁烟是法国迈向“专制社会”的第一步。她在自己的专栏中写道:“没错,二手烟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可是,发动汽车引擎难道不比点燃烟草祸害更大吗?”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10)

在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召开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安部了“五条禁令”,并于2003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公安部制定、实施“五条禁令”,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依法从严治警,坚决有效制止和切实解决少数民警中存在的涉及枪、酒、车、赌等突出问题,维护公安队伍的纪律,深入推进公安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顺利完成各项公安保卫任务的必然要求;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具有特殊的意义。

“五条禁令”贯彻实施以来,各级公安机关采取了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基本上做到了家喻户晓,取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广大民警坚决贯彻执行“五条禁令”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整体形象得到不断改进。受到一致肯定和好评。仅以xxx公安局为例,“五条禁令”后,局领导不等不靠,立即将严格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作为加强队伍管理、促进公安工作的契机,全警动员,上下联动,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掀起了学习、贯彻执行“五条禁令”的热潮。一是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坚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三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公安部“1.22”电视电话会后,局党委连夜召开党委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之后先召开了三次中层干部和全体民警大会,逐级传达精神,通报情况,端正思想。研究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五条禁令、开展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和活动方案,强化宏观指导。各基层单位迅速行动,严密组织,通过组织学习,召开会议座谈、开展大讨论等形式,深刻认识贯彻执行“五条禁令”的重要意义,坚定对内部管理秩序整治的信心和决心。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内部管理秩序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迅速开展工作,抓好有关工作的贯彻落实。在内部通过印发“五条禁令”卡片,办宣传栏、标语牌,建立“五条禁令”贯彻落实简报,开辟网上专栏等形式,强化内部学习贯彻落实的氛围。组织广大民警开展摆查问题和进行整改活动。在外部,在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等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制作大型横幅80条幅、写警示牌400余块,发《致全体民警家属的一封信》600余封。从而形成了内外部、上下级、多层次、多元化的强大监督体系。二是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工作中强化一个“实”字,力求“三个过硬”。即执行纪律过硬,落实制度过硬,领导带头过硬。为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严格落实领导逐级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局长与领导班子成员、局长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民警逐人逐级签订了《严格执行“五条禁令”责任状》。围绕涉及车、酒、枪、赌等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重新汇总梳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全局具有持枪资格人员进行了全面普查,凡不符合持枪规定的人员一律收回持枪证和枪支,不予配发,已取消了10人的持枪资格。局里硬性规定,全局上下不论公车还是私车,凡是手续不全的坚决停开。坚持把带“长”字人员列为贯彻落实“五条禁令”的重点来抓,在全局叫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口号,以模范遵守“五条禁令”的实际行动和严明的纪律作风,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表率形象。在全局中层干部会上,局党委郑重承诺:带头严格执行“五条禁令”,请全体民警监督。局党委还授权政工、纪检监察、警务督察部门,对在督察中发现的中层干部违令者,可先行宣布免职,然后按组织人事管理规定程序报清批准执行。三是“严”字当头,狠抓落实,工作中坚持一个“严”字,强化“三条措施”,即在熟记熟背“五条禁令”内容、严格查处违令行为、兑现奖惩措施三条措施上下功夫。要求民警对五条禁令熟记于心,落实于行。采取巡回检查验收、随机抽查考试等形式,逐人检查验收。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由政工、纪检、督察组成联合行动小组,配备酒精测试仪、录象机、照相器材等,运用重点抽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注意检查发现违反禁令的人和事,把民警的日常行为真正统一到“五条禁令”的要求上来,局联合小组在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中,先后下基层检查160余次。目前明确规定把贯彻执行“五条禁令”情况,纳入等级化管理考核之中,从而有力的推动了遵规守纪和争先创优工作的开展。

二、各级都要充分认识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中仍然存在违令问题的顽固性。

通过一年多来贯彻执行“五条禁令”的情况来看,必须充分认识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中仍然存在违令问题发生的顽固性。对这方面的问题,绝对不可估计不足,盲目乐观。说严重一点,稍有放松或疏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对于这方面的思想认识不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根据我们调研的情况,从2003年,上级公安部门通报的一些反面典型案例来看,全国公安机关在严格贯彻落实“五条禁令”的情况下,个别民警违令问题时有发生。从面上看来,涉及违令问题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发生的起数、人数都是惊人的,从造成的后果来看是非常严重的。于组织、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十分不利的。这些问题的发生,使我们从中看到了在贯彻“五条禁令”过程中发生违令问题的顽固性、潜在性,是对我们最深刻的警示,必须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必须认真研究制止和预防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违令行为的发生。全面分析有可能发生潜在违令问题及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松懈的思想。感觉一阵风的教育过去了,面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思想自然松懈麻痹起来。如果讲的少了,查的少了,那么在广大民警中将会引起的是必然不能自觉要求自己的多了,违规违纪苗头性问题多了。二是侥幸的心理。特别是在个别人员涉及饮酒及酒后驾车、参与等这些方面,往往容易抱有侥幸的心理。这就极易引发违规违纪的行为。三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战友同学聚会、婚庆嫁娶宴会、接待宴请等活动这些特殊场合,极易盛情难却,失去理智,引发问题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个纪律观念和自身素质问题。

三、各级都要从加强养成教育入手,努力巩固、深化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取得的成果。

笔者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今后要从加强养成教育入手,巩固、深化贯彻执行“五条禁令”取得的成果是非常必要的,面对队伍现状,要有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实施求实的原则,首先要深入扎实地摸清当前队伍的思想状况和突出问题,为搞好养成教育,增强针对性创造条件,打牢基础。贯彻“五条禁令”不是一阵风、大呼隆,做表面文章的问题。要巩固好已取得的成果,就要适时地深入扎实地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对队伍的现状底数清、问题明,进而抓住重点,在开展养成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有什么问题就及时解决什么问题。如:对枪、酒、车、等方面通过整治,现状如何;对以前存在内务管理比较混乱、同志之间闹不团结、思想不统一的重点单位整治后目前状况如何;对那些平时自我要求不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力差,贪杯酗酒的,有酒后驾车记录或不按规定保管使用枪支、警械重点人员的帮助措施、整改效果如何;再如对民警八小时以外的一些活动情况的监督和自我约束情况掌握以及内部管理方面贯彻执行内务条令情况的分析等等。都要下功夫、花力气掌握第一手的资料。

二是要摆正贯彻“五条禁令”与加强内务管理的关系,强调教育养成的内容与效果。使“五条禁令”真正起到加强队伍管理、促进业务工作的作用,除了抓好严格贯彻、强力推行的教育外,还应特别注重把贯彻“五条禁令”的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统一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做到四统一:即①把贯彻落实“五条禁令”养成教育与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法治意识(五个意识)相统一。百年大计,以人为本,通过在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中增强“五个意识”,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担负起维护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重任。通过贯彻“五条禁令”工作中不断延伸和拓展,围绕“五个意识”搞好坚持政治建警的教育,迅速提升公安队伍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向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②把贯彻“五条禁令”养成教育与发挥公安职能作用相统一,防止单打一、就事论事的倾向,通过贯彻“五条禁令”变成精神动力,引导民警把精力、干劲用在工作上,爱岗敬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使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好自己神圣的使命。③把贯彻“五条禁令”养成教育与长远队伍建设相统一。必须让广大民警都认识到,强力推行“五条禁令”,是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一项基本措施,而不是权宜之计。今后要在坚持“五条禁令”,巩固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搞好养成教育,使整个公安队伍的纪律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用一整套的法规、制度来全方位的制约和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警务行为和“八小时”以外的社会行为。最关键的是严格执纪和自觉行为。加强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就是要提高这个认识,意义就在于此。所以不管是领导还是民警,谁“触电”,谁就“落马”,犯了哪条按哪条办,让大家都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样,自我约束能力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整个队伍的违法违纪问题就会得到有效遏制。这也是建立一支高素质队伍的根本保障。④把贯彻“五条禁令”养成教育与窗口服务相统一。在肯定通过“五条禁令”实施取得一定效果,使车、枪、酒、赌等问题明显减少,公安机关自身形象得到初步改变的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公安机关窗口服务规定的各项要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提高群众满意率上下功夫,展示公安民警崭新的精神风貌。

三是要大力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增强民警自律能力上下功夫。

“五条禁令”是对民警行为最低限度的要求。把贯彻“五条禁令”抓好养成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切入点、着力点,以坚决的态度,极大的决心,超常的措施,抓好集中教育学习,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使其真正在每名民警的思想层面形成烙印,深入警心,触及灵魂,形成定势,变为自律。学习好,认识好,领会好是贯彻落实好的前提。通过学习教育、集训,确保民警打消一切侥幸心理,克服松懈思想,消极态度和抵触情绪,变组织上让我遵守为我要主动遵守,将他律转为自律。

贯彻落实“五条禁令”是一项长期的、日常的、经常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养成。从被动道到主动,到自觉遵守,仅仅依靠纪律的约束是不够的。要在依靠强制约束力,整治队伍的同时,跟上一系列的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长期的实际的效果。要通过集中培训,个别谈论,结对帮助,座谈讨论、交流发言等形式,反复宣传贯彻“五条禁令”的意义和要求;对个别存在问题突出的民警和单位,应确定领导或专人负责做其思想工作,要亲近、帮助、鼓励他克服存在的问题,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坚持采取信函、电话、走访等形式,加强与民警家属的联系;发挥监督举报电话、聘请义务监督员的作用,接受来自各反面的监督,同时争取理解和支持;抓好警示教育和发挥典型作用,既及时吸取一些反面教训,又要树立正气,弘扬先进,使民警受到启迪,举一反三思考问题;还要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在从优待警方面多办实事,解决民警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增强队伍的亲和力,凝聚力,使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四是要强调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监督、检查、查处的力度,体现保障有力。

(1)搞好养成教育,一定要突出落实责任制这个重点。其中实行领导责任制,建立好“一把手”负总责,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工作态势。主要领导要把精力集中到落实上来,转变作风,扎实工作,狠下功夫。

禁酒令心得体会篇(11)

由于步行者队在第三节中节节败退,使得卡莱尔在这一节中连连请求暂停布置战术。结果,他在第三节就用完了下半场的所有暂停,但步行者仍以大比分落后。第四节,令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离全场比赛结束还有两分多钟时,裁判突然发现步行者队没有按照NBA官方规定在第四节请求暂停,当即判罚了他们一次技术犯规让活塞队罚中一分。

对于这个具有喜剧效果的小插曲,当时的活塞队主教练拉里布朗说:“我这辈子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问了裁判,他说自己执法了28年,这样的事也是头一次碰到。”

不准戴墨镜

如果你问谁是联盟中长得最帅、三分球投得最准的球员,达蒙・琼斯会告诉你他就是。2005年季后赛的时候,因为在对网队的第二场比赛里拿下了30分,赛后他代表球队参加了新闻会,心情大好的琼斯特意戴上了一副墨镜,并且在会上大谈感觉自己就像是个超级明星。结果在第二天,这位“超级明星”就接到了联盟的罚单:禁止他再戴墨镜参加新闻会!

琼斯对联盟这个处罚嗤之以鼻,他认为联盟管得太宽泛了,球员们有权利选择穿着什么样的装束去参加新闻会。而且对于他这样的帅哥来说,如果不戴墨镜的话,就显示不出他英俊的本色,他发誓:“我再也不会给联盟指手画脚的机会了。”琼斯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因为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打出能代表球队参加会的成绩。

禁止饮酒

在NBA中酒鬼比比皆是,但是在赛后新闻会上喝酒的却不多见,勇士队的“科学巨匠”唐・尼尔森就是这么一位。

2007年季后赛期间,老尼尔森多次将啤酒带入新闻会现场,并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回答记者提问。这多少有点像“红衣主教”奥尔巴赫在胜利后点上一支雪茄庆祝的意思。但是这一个可能成为标志性的举动却因为联盟的禁令而被迫叫停。

“根据这一情况,联盟已经颁布了禁酒令,禁止任何教练或球员在接受采访时饮酒。”联盟发言人蒂姆弗兰克说,“我们已经把联盟的意思转达给了勇士队,希望此类事件不要再次发生,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为一个人而颁布一道法令,可见联盟对于“知识分子”的重视。

禁喝“激浪”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