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3 03:35:06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1)

 

指出:“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说好普通话,有利于人们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河北滦平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普通话体验区和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被誉为“普通话之乡”。近年来,我们立足优势,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普通话特色小镇,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为重点,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高起点谋划,强化统筹推进。我们以普通话文化为引领,制定《滦平县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滦平县打造普通话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普通话传播和体验基地建设框架,规划普通话文化乡村振兴特色培训小镇建设。集中精干力量,对接优质资源,与国内知名高校、中学、小学合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抓、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高效率推动,创新工作载体。抓传承,对普通话文化的直接见证者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录制音像资料,收入普通话音像档案系统。抓常态,开展读书推普活动月,开展“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拔赛、“普通话之乡——滦平”标识设计征集等主题活动。抓结合,将普通话培训融入职业教育。抓基地,加强普通话品牌培训基地建设,组建普通话语音数据库等。抓合作,加强与高校团体组织对接合作,北京师范大学等17所高校在滦平设立“留学生普通话实习基地”“普通话教学基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滦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士关注学习普通话。

 

高水平协同,助力乡村振兴。投资改造设施,完善服务体系,依托大屯普通话培训中心,把金沟屯镇、大屯镇和两间房镇打造成集文化展示、餐饮服务、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普通话文化小镇。选取金山岭长城、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周边200个农家院和50个商户作为普通话体验点,结合全域旅游,打造集农家游、采摘园、普通话体验一条街等形式于一体的文旅产业链。规划建设周台子普通话体验园,努力将其打造成普通话的传播小镇、体验小镇和培训小镇。把推广普通话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有助于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与国家战略相融、与乡村振兴衔接,大力推广普通话文化,滦平大有可为。用好“普通话之乡”招牌,加快建设普通话语言文字展示中心、普通话语言文字体验区、普通话推广及测试中心、语言文字培训中心、普通话高等研究院和普通话语音采集及实验中心。升级打造全国普通话培训基地,与高校、国际学校及播音主持机构等深入对接,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做大做强普通话体验、教育、培训产业。升级打造普通话文化小镇,依托独特风景、优良生态、特色产业、美丽乡村,打造语言历史文化及普通话体验相关产业,发展研学体验旅游,等等。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2)

根据《关于做好广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招〔2019〕13号)的要求,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于2019年11月1-10日进行,绝大部分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已完成报名。为满足退伍军人、运动训练及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考生、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生等符合我省高考条件,因各种原因尚未参加高考报名人员的需求,经研究决定安排一次高考补报名。根据国家和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确保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聚集,本次高考补报名采取先线上办理、后补验材料的方式进行。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补报名时间

2020年3月23-26日。

二、补报名范围和条件

报名资格和条件严格按照粤招〔2019〕13号文执行。

鉴于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体育、艺术术科统考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即3+证书考试)已经结束,上述考试不列入补报名范围。

三、补报名流程

本次高考补报名主要通过电话、网络的方式进行,包含考生电话申领考生号、网上预报名、报名点网上审核、材料复核等步骤。

(一)申领考生号。考生应先按自己所属的报考资格类型和拟报考的考生属性,准备符合我省报考资格的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各地公布的高考补报名咨询电话,应届生向所就读学校,往届生向县(市、区)招生办指定的社会报名点申领考生号和初始密码。考生属性包括:理科类、文科类、艺术类、单考单招类。补报名考生需准备资格审核材料见附件1,各地高考补报名申领考生号咨询电话见附件2。

(二)网上预报名。考生凭申领的考生号和初始密码登录广东省普通高考报名系统(网址为:eeagd.edu.cn/pgks)进行网上预报名。报名时,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须知,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见附件3),并按系统指引,录入本人的基本信息(含报考信息、联系方式、个人简历、家庭情况等),上传考生资格审核材料,绑定个人手机,采集和上传相片,并交纳报考费。

(三)网上审核。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和报名点工作人员,根据考生网上预报名所填信息和上传的资格审核材料进行网上资格审核工作。审核结果将通过报名系统反馈给考生。审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和待验证。审核结果为通过的,可确认考生报名资格;审核结果为不通过的,审核人员必须通过系统或电话明确告知考生不通过的原因,考生可根据反馈的不通过原因,修改或补充相关报名信息及审核材料后,再次提交审核;考生上传的资格审核材料基本可判定符合我省报考条件,但还须复核原件材料的,审核结果设置为待验证,可先确认考生报名资格,待后期复核考生原件材料。

(四)材料复核。网上审核结果为待验证的补报名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身份证、户口簿、学籍学历等证明材料原件到报名点进行复核校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复核过程中,如发现考生报考材料造假,将取消考生报考资格;已被院校录取的,将取消考生录取资格。

(五)身份识别信息采集。补报名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报名点采集指纹等身份识别信息,采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的报名点可不采集指纹。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高考补报名简要流程图见附件4。

四、体检

补报名考生体检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粤招〔2018〕14号)要求进行,考生须在当地招办统一安排下,于规定时间内完成体检。拟参加春季高考和高职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体检截止时间为春季高考和高职自主招生录取工作开始前10天;拟参加夏季高考录取的考生,体检截止时间为普通高考开始前10天。

五、相关要求

(一)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高考补报名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做好考生电话咨询派号和网上资格审核工作,耐心细致做好考生咨询服务工作,充分运用联网学籍、户籍数据审核考生报考资格,严格落实我省高考报名政策,严把资格审核关,确保我省2020年普通高考考生补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3)

一、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全面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健全了学校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教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各部门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导处负责、教导处副主任兼管。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好教师、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年初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的开展好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对语言文字工作做好总结。除此之外,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了由已达一级乙等水平的教师组成的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环境用字及时监督,并予以指正。这一工作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的落实。

二、 宣传环境

我校十分重视普通话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利用校园广播每周分三次对学生进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知识广播,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创设以“一角”、 “一语”、“一橱窗”为固定形式的宣传环境。“一角”:即各班的黑板报每期都设有以语言文字为主要内容的“推普角”,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一语”:即楼道、会议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都设有“学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警示语;“一橱窗”:即学校设有“语言文字”专用宣传橱窗。这一宣传环境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学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氛围。

三、档案工作

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按达标评估细则建档,档案资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资料,包括上级机关下发的语言文字的文件、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工作网络、工作计划总结、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师生各项活动的原始资料、学生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校园内外用语用字监督资料。第二类是图表资料,包括教师上岗情况、普通话培训、语文教学情况、口语实践、宣传环境等登记表、统计表。第三类是教师和毕业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反映师生普通话水平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详实的记录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档案管理由教导处委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各种资料、保存完好,确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实处。

四、教师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教师对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法律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既是教师职业语言,又是校园语言,增强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2、制定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不少于4次,每年模拟测试1次,认真落实教师普通话持证上岗工作。经过培训,我校现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一名,区级普通话辅导员一名,全校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6名语文教师100%达到一级乙等水平,非语文教师15名,达到一级乙等水平的有9名,占60%,二级甲等水平6名,占40%。

3、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把普通话合格列入录入教师的条件之一,把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要求教师课上、课下与教师学生交谈使用普通话,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通过推门听课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并将普通话合格做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参加各级评优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教师业务考核条件之一,凡语文教师达不到一级乙等水平,科任教师达不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均不得参与各级评优课。除此之外还组织教师开展“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和普通话比赛,规定每年11月9日为我校教师“普通话比赛日”,教师全员参与,互相打分,评出奖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五、学生工作

我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属于借读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市,普通话基础较差,为了使这些学生也能较好的使用普通话,学校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先”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用语用字能力水平,主抓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语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对其按使用普通话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对普通话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对个别学生的帮教档案,以利于跟踪指导。

2、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如:低年级利用每周一节的说话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基本能用较完整的一段话来表述一件事;中、高年级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活动,把自己从广播、电视里获取的新闻用简短的语言,准确予以表述,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班为单位的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如:组织开展“忠心献给祖国”演讲、庆“教师节”诗朗诵,“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每学期各类比赛1次,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4、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桌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将所查写在纸条上投进监督箱,每月末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这一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发展。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4)

二、宣传主题

围绕“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和全面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努力学习和自觉在公众场合和交往中使用普通话,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活动安排

1、各语委成员单位要开展好“四个一”活动:

①悬挂一幅推普宣传标语(宣传标语附后)。

②举办一次推普专题座谈会(要有会议记录)。

③举办一期推普宣传专栏(要有图片资料)。

④组织开展一次单位内部用语用字自纠自查活动(要有活动记载)。

2、在公务员中开展普通话培训。对公务员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人事部和国家语委的要求,我街的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工作将逐步开展。

3、举办征文比赛。征文以“我和普通话”为主题,征文要求:体裁不限,字数在1500字以内,严禁抄袭。并在文章题目下方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征文时间:20__年11月1日至20__年11月30日,比赛获奖作品将汇编成册。参赛稿件请直接报送:XX街语委办。

4、组织开展“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系统各中小学要在推普周期间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宣传,到各主要街道查找不规范用字,为社会提供汉字的咨询、服务。

5、街文体服务中心在积极宣传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及时报道我街开展推普周活动的情况。

6、推普周第一天,街语委办将开展宣传咨询活动,通过广播、散发宣传品、现场模拟测试等多种形式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活动。

7、协助组织“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另行通知)。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5)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统筹推进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活动主题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三、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4日至23日

四、活动安排

1.设立推普宣传站(点),面向公众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街头宣传活动。

责任部门:各监管所

2.发挥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作用,向广大群众发起推广普通话倡议,营造氛围。

责任部门:办公室

3.利用LED滚动播出推普标语,利用宣传栏张贴推普宣传海报,发放推普宣传资料。

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监管所

4.在全局内部组织普通话推广活动,组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结合《宪法》《》等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组织普通话诵读活动。

责任部门:办公室、法规股

5.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向贫困人口宣讲推普标语,提高贫困人口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热情。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6)

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语言学概论”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课程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语言资料脱离实际、教材编撰陈旧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不少专业教师从教学模式、教学技巧、增补新知等角度提出应对策略。就增补新知而言,除了增加新的理论成果,在教学中适当丰富语言资料尤其值得重视。

一、语言资料是问题探究模式的组成部分

(一)语言学概论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中,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这种方法强调设置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学习者互相合作,研究和探讨隐含于问题中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疑则思,思则究,究则知”[1]的精神,旨在倡导有质疑才有进一步思考,有思考才能探究,通过探究才能得到真知。由此,我们把“基于问题学习”和中国传统的“疑思究知”精神融合起来,称之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其旨趣在于,借助问题的展示和学生的质疑问难,形成教学过程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围绕教学问题,借助学习材料,通过独立探究或协作讨论等得出结论,从而提高探究语言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

(二)语言资料是问题探究的关键

“语言学概论”课程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演变规律等方面的问题。尽管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但是更应加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不宜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而应是一场感知、认知、寻求、发现的“探索之旅”。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也不仅限于知识传授,而应是有共同话题的对话关系。围绕问题、展开对话、实现探索,理论知识只是骨架,语言资料才是血肉。凭借生动、贴切的语言资料,可以说明概念、原理和规律,可以化抽象理论为具体感知,化枯燥说教为趣味对话。只有这样,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才能充满活力。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独立探究、协作讨论、平等对话。教师对问题的展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都应在充分的语言事实基础上展开,空对空的理论学习会导致学生思考乏力,学习不得要领,以至于失去兴趣。要通过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语言资料是关键。

二、语言资料的运用现状及认知价值

(一)语言资料的运用现状

现行通用的或有一定影响的“语言学概论”教材有数十种,其中绝大部分理论都源于外语言学界,建立在印欧系诸语言分析基础上。无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所谓“斯大林语言学理论”,还是60年代以来西方的结构主义、转换生成理论,乃至功能主义、认知理论,都与中国语言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膈膜。一方面,基于印欧语材料概括出来的理论,自然不完全适合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基于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尤其是汉语的研究成果和材料没有及时吸收到教材中来。由此可见,“语言学概论”教材和语言实际难免有所脱节。同时,由于20世纪形式结构主义的影响,讲的是所谓“纯净的语言学”,而把与语言息息相关的许多重要因素,比如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排斥在外,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大相径庭。所以,李葆嘉提出:“尽管从普遍唯理语法学派开始,西方学者就追求‘普遍’,但是迄今为止的‘普通语言学’其实并不那么普通,距离世界普通语言学的目标依然存在着很大距离。”[2]

高校“语言学概论”通行教材中的语言资料(这里不涉及民族大学的语言学概论中的各种民语资料),汉语资料以普通话为主(也有涉及一些汉语方言),印欧语资料以英语为主(也有涉及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学生除了对教材中的普通话、英语有些认识外,对其他语言大都没有语感,而自己的方言、语言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却跟课程没有联系。面对这样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学生会认为语言学理论与中国语言现状和语言研究脱节,感到枯燥无味、陌生难懂,甚至怀疑其实际价值和应用价值。

“语言学概论”对授课教师的语言理论修养要求很高。授课教师若能掌握或了解多种语言,具备较为广泛的其他语言的知识,有助于对教材中的某些例证做出精辟的分析。实际上,中国高校该课程授课老师的语言背景,多以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为主,外语一般为英语,对其他语言涉猎很少。由于老师懂的外语有限,有效的语言资料就少,学生对理论理解的难度无疑就会增大。由于教材中有趣的语言资料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就会降低。因此,在问题探究式的“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充实语言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语言资料的认知价值

1.提升学习兴趣的需要

“语言学概论”课程相对比较枯燥,由这门课程的性质决定。如果完全按照教材授课,会在表述和理解方面难免板滞,从而影响了生动性。问题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探讨中没有结合实际的语言资料,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仍会很难。

许晋、李树新(2009)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主要有“根据学生需要备课”“讲授内容和方式体现学生特点”“安排课堂讨论和社会调查”等[3]。汉藏语系语言有明显的特点,汉语语言学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如果这些成果在语言学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阐发,未免遗憾。反之,如果能调动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方言资料,或者分析当代社会语言生活现象,势必能吸引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这样,学生出于实用的学习兴趣,方能提升到学术认知层面的兴趣。

2.培养思辨能力的需要

所谓思辨能力也称为批判性思维,保罗和埃德尔(Richard Paul&Linda Elder,2005)把思辨能力定义为“为了判断事物的价值,使用恰当的评价标准,经过思考而作出有理据的判断”[4]。西方国家的教育高度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把思辨能力作为核心技能,将旨在训练思辨能力的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与“语言学概论”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为了使抽象的语言学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广泛运用语言资料,增加语言体验环节,编制实践性或体验性问题,鼓励学生观察并发现语言现象和规律,单独或合作完成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并写出报告,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与语言资料的运用密切相关。以身边的语言现象创设情景,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基础理论课不那么乏味,将问题研究落到实处。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语言学教学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语言资料的丰富化和趣味性

(一)语言资料的丰富化

语言学概论的理论来自于具体语言,又反过来作用于具体语言,对具体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概论中主要的理论观点,除了使用教材中的例证外,还需要从汉语普通话和方言、古代汉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中撷取例证。教学环节要站在普通语言学的高度,培养学生建立普通语言学的思维认识,重视而不囿于某一具体语言,从具体语言中探寻人类语言的一般规律,促进学习者从语言知识习得走向语言规律悟得,进一步实现语言理论对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指导作用。唯其如此,才能全面充分地凸现课程的普通语言学性质。

学生来自不同方言区,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选取方言资料,以其母语为例说明问题,将会大大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教材语言资料的不足,减少学生对语言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的难度。汉语方言十分丰富,各地方言常有普通话中没有的一些音素、音位及其变体,若能合理地联系方言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有关语音的要I。在语法教学中,对于抽象的“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教材中几乎全是印欧语实例,若能指导学生打开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窗户,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如:客家话中存在形容词“级”的形态变化、人称代词的格变形式;宜昌方言中的体标记丰富,有“哒、倒、起、着、在、过”等;某些方言用“内部屈折”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吴方言采用变形法、前加法和后加法表示形容词级的语法意义;藏缅语族的嘉戎语、羌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藏语动词有“式”和“时体”的语法范畴;土家语有六个“格”等。

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对当下的语言现象十分敏感。为理解语言学概论中的抽象理论,需要进一步加大联系现实生活的力度。近30年来,新的语言现象层出不穷,吸收了相当数量的外来词,形成汉语史上吸收外来词的“第三次浪潮”。大量的流行语、新词语层出不穷,普通话南下、粤语北上、强势方言拒不退让等现象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不少生动表现。这些资料贴近“新生代”学生的语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优化课堂学习的效果。另外,目前不少高校都招有相当数量的海外留学生和港澳生,他们大多有双语能力,语言多具特色。将这些发掘并补充到课堂上来,可以让内地学生看到语言生活的多样性。

(二)语言资料的趣味性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充满趣味的事物最能刺激接受者,使之既不难吸收,又不易遗忘。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适当选用准确而不失趣味性的语言资料,对于学习该课程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趣味语言资料,包括语文游戏、相声、绕口令、幽默小品、笑话及时下的微信小品。它们新鲜奇特、不拘一格,因而往往一出现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为了说明语音和文字的相对独立性,赵元任曾编过一个极“好玩儿”的单音故事,叫《施氏食狮史》,通篇只有“shi”一个音,写出来,人人可看懂,如果用口说,那就任何人也听不懂:“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像这样的语言资料,会让学生大开眼界,对语音和语义、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渗透趣味性语言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音概念的认识。语音教学中,单纯地介绍四呼会觉得难记,但如果渗透有趣的故事就大不一样。据说,有一位唱京韵大鼓的姑娘,不小心把两颗洁白的门牙磕掉了,为掩盖缺陷凡答话都用闭口音(即合口呼)。问:多大年纪?答:十五。问:属相是什么?答:属鼠。问:家住哪里?答:保安府。问:干什么职业?答:唱大鼓。后来门牙镶上了,再答话时就改用开口音(即齐齿呼)。问:多大年纪?答:十七。问:属相是什么?答:属鸡。问:家住哪里?答:城西。问:干什么职业?答:唱戏。学生在笑过之余,也就理解并记住了这些概念。

渗透趣味性语言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词汇的丰富性。三八妇女节看到了一则微信:女人全是优点――瘦的叫苗条,胖的叫丰满,妖的叫美女,刁的叫才女,木的叫淑女,蔫的叫温柔,凶的叫直爽,傻的叫阳光,狠的叫冷艳,土的叫端庄,洋的叫气质,怪的叫个性,匪的叫干练,疯的叫有味道,嫩的叫靓丽,老的叫风韵犹存,牛的叫傲雪凌风,闲的叫追求自我,弱不禁风叫小鸟依人……同样是对女性的赞美,不同的对象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这些有趣的表达与我们的语言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很容易产生认同感。

渗透趣味性语言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有这样一则关于汉语连词使用的笑话:啥叫代沟?小学语文关联词填空题:他――牺牲生命,――出卖组织。“60后”填“宁可……也不”;“70后”填“害怕……所以”;“80后”填“与其……不如”;“90后”填“即使……也要”;“00后”填“白白……忘了”。这就叫代沟!

四、结语

“寓教于乐”是我们应坚持的教育观点。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地学习,与沉闷枯燥地学习相比,效果明显不同。趣味语言资料的收集是一个长期过程,它要求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语言现象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去。

(本文为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学概论’创新教学”[项目编号:2014YB4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葆嘉.为母校题词[Z].东台县中学六十周年校庆专刊1925-1985,1985:46.

[2]李葆嘉.理论语言学:人文与科学的双重精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77.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7)

一、推普创新大赛

(一)大赛内容:

1、“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xx区选拔赛:面向全区征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视频作品(个人诵读音像DVD),并选送优秀选手视频资料参加全市选拔赛。

2、“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xx区选拔赛:面向全区征集讴歌新中国60周年建设成就和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的诗词歌赋原创作品,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市比赛。

3、“中华情.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面向全区中小学校征集以讴歌新中国60年建设成就、抒发爱国主义情感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演讲DVD光盘,并评选全区优秀演讲作品参加全市比赛。

(二)参赛时间:

1、9月5日前上交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DVD光盘

2、10月12日前上交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作品。

3、10月12日前上交“中华情.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DVD光盘

(三)参赛办法及要求

“中华诵.2009经典诵读大赛”xx区选拔赛

1、参赛对象:全区公务员、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不含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均可报名参赛。参赛选手应无戏剧、播音、主持等专业背景。

2、比赛分组:比赛按“教师组”、“公务员组”、“综合组”(除公务员和教师

外的其他人员)等三个组别分组进行评比和选拔。

3、①参赛方法:各单位推荐1名选手参加区级选拔赛,于9月5日前上交个人诵读音像DVD。②视频作品要求:时长4分钟(其中诗文诵读不超过3分钟,自我介绍1分钟:含选送地区、姓名、年龄、职业、特长等信息,可突出个性风采)③视频内容:参赛选手本人形象必须出现在视频画面中,诵读古今经典诗文(篇目内容过长可节选,应表明篇名与出处):诵读过程可采用配乐、配画等辅助手段,但要避免喧宾夺主。④每个视频须附)对所诵作品的简要描述性文字,可对所诵诗文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200字以内,请先将描述文字用记事本(*.txt)文件保存,再从中复制)

“中华赞.2009诗词歌赋创作大赛”xx区选拔赛

1、参赛对象:本区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参加。欢迎区学校教师、公务员、区文联、学生文学社团等各界人士积极创作,踊跃参加。

2、作品要求:①作品体裁为古体诗(含词、曲、赋等)、现代诗、散文、儿童诗等;②篇幅:诗、词原则上不超过50句,赋、散文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③内容要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或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进行创作,抒发爱国情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各地文化特色及传统节日的历史底蕴,引导和激励国民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节日;④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作品。

3、作品征集方式:各单位征集推荐2篇作品,于2009年10月12日将作

品送至区语委办,统一用A4纸4号宋体打印,*电子版本邮件发送至区语委电子邮箱*

电子邮件“标题”栏注明:单位“中华赞”投稿请在邮件内文(首页作品标题前)写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参赛作品以“word”文档保存并作为“附件”发送。

“中华情.国旗下讲话”主题演讲比赛

1、参赛对象:全区具备升旗仪式条件的各级各类中学和小学

2、比赛办法:参赛学校于2009年9月份(国庆节前)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程序中由学校相关人员发表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并对演讲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凭

演讲视频DVD光盘参加比赛。

3、比赛要求:①演讲必须为本校升旗仪式现场发表,必须以讴歌新中国60年伟大成就,激发师生爱国热情为主题,情感真挚、避免空洞说教。演讲标题自拟。②自主撰写演讲稿,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演讲者必须是本校领导、职工或学生,学校领导亲自演讲加2分。③可恰当运用背景音乐、舞美及表演等辅助形式,增强演讲效果。④演讲限时4—5分钟。

4、演讲作品录制:①全程拍摄演讲者正面并同步录音,画面清晰展现演讲者仪表、姿态,演讲录音清晰。后期编辑以演讲者画面为主,显示演讲者画面时间不少于演讲录音时长(4—5分钟的)90%。②演讲前后及演讲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升旗仪式、演讲背景、听众现场反应等全景或特写镜头,但穿插画面不得查过录音时间的10%。③后期制作可设计演讲作品的片头、片尾动画及字幕。(总时长不超过5分30秒),并显示演讲标题、演讲单位、姓名、职务及录制时间等信息,演讲录像应同步配演讲稿字幕,字幕滚动应与声音、口型同步一致。

5、请于10月12日前将参赛作品(DVD光盘)及《登记表》送到区语委办公室,同时以电子邮件方式将《登记表》*电子版本发送至区语委电子邮箱*

二、文明用语“岗位推普”活动

1、活动时间:2009年9月13日—19日(第12届全国推普周期间)。

2、活动范围为全区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公共服务窗口、各级政府政务服务窗口、各级学校,重点对象为历年“武汉市文明用语示范岗”称号获得者和2009年“武汉市文明用语示范岗”申报单位。

3、活动内容和任务

本次“岗位推普”活动的基本内容是:推广普通话,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具体任务包括一下四项:

①.“普通话——我们都来学”:活动之前或活动期间,对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普通话和服务用语训练,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普通话表达和交际能力。

②.“普通话—我们都来说”:岗位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均以普通话为基本工作用语,在对外服务和内部工作交流时必须使用普通话

③.“普通话——我们都来推”:活动期间,岗位全体工作人员应该统一佩戴推普志愿者胸牌服务,主动向服务对象散发推普宣传资料、纪念品等,鼓励、带动服务对象一起说普通话、用文明语。xx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可协助有关岗位开展活动。九月份中旬区语委将举行第二届“文明用语示范岗”演讲比赛。

④.“普通话——和谐你我他”:岗位全体工作人员在使用普通话的前提下,能根据本单位服务管理有关规定,自觉使用以“三声”(来有迎声、问有应声、去有送声)为基本要求的文明服务用语,为服务对象提供和谐、高效的交流环境和优质服务。

1、活动要求

①营造宣传氛围。活动组织单位要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话、设置宣传牌、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为“岗位推普”活动营造必要的宣传氛围。各单位要积极宣传,加强活动的宣传报道,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②要注重活动时效。各单位活动前要写好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并在规定范围内完成。要将推普活动与各行业系统及本岗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推普的行业特色、岗位特色,促进岗位工作效率的提高。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8)

第二条 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下,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语委)、省教育厅对全省测试工作实行宏观管理、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处)具体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负责全省各市、各高校和各行业测试工作的机构、队伍建设,确定各测试实施机构和培训机构的职责、权限;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开展测试工作,对测试工作实施常规管理和指导,对测试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负责各级测试员和其他测试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开展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科研工作,编写统一的普通话培训教材;颁发和管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第三条 各省辖市语委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统一规划、管理、指导和监督,制定并实施测试工作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各有关部门及行业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负责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选拔、推荐;对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实行行政管理,对测试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负责市以下普通话培训工作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根据需要并按照省语委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在各县(市、区)、有关学校建立普通话培训辅导站。

第四条 各省辖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接受市语委及其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 接受省语委办公室的质量监督和检查评估;负责实施本市范围内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负责实施本市范围内其他部门、行业及其他社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对测试管辖范围内的部级和省级测试员进行聘任管理、工作考核、业务培训和指导。普通话培训辅导站要协助市测试站做好培训工作及测试的组织工作。

第五条 各高校语委及其办公室负责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统一规划、管理、指导和监督,制定并实施测试工作规划和计划;领导和组织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负责本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选拔、推荐。各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接受校语委及其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并接受省语委办公室的质量监督和检查评估, 具体实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对本校的部级和省级测试员进行聘任管理、工作考核、业务培训和指导。未成立测试站的高校,由校语委办统一委托其他高校或所在市测试站对本校应试人员实施测试,并报省语委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 经省语委办公室批准成立的非教育系统测试站,负责本行业系统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接受省语委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培训测试站的建立与撤消

第七条 申请建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单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已建立语委和语委办公室,工作范围内测试对象超过6000人;有足够的测试用房和良好的测试设备;原则上应有不少于3名部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第八条 部属、省属高校直接向省语委办公室提交建站申请。市属高校经所在市语委同意后,向省语委办公室提交建站申请。县(区)及以下地区不设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

第九条 省语委办每年对各测试站的工作情况和测试质量进行考核,测试站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撤消:(1)连续2年年测试人数少于800人;(2)复审合格率低于80%,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3)有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影响较大;(4)在省组织的评估检查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

第十条 省语委办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布局进行适当调整。

测试对象和达标要求

第十一条 社会各界人士均可自愿申请参加测试。

第十二条 测试对象和达标要求按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各市教育局、语委,各高校也可以根据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测试对象和达标要求,但不得低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标准。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测试站可对本校正式注册的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发给相应的等级证书。任何测试站对其他港澳台人士和外籍人士进行测试须报请省语委办公室请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授权。

测试员和测试视导员

第十五条 测试员分为部级测试员和省级测试员。各级测试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测试员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申请省级测试员资格证书者,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年龄一般在五十岁以下。熟悉和拥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熟悉普通语言学理论,熟悉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热爱普通话教学和推广工作,热爱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具有较强的语言规范意识和语音听辨能力,具备一级乙等及以上普通话水平。

第十七条 申请部级测试员资格证书者,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两年以上省级测试员资历,且在省级测试员资格考核中各项成绩优秀,在实际测试工作中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表现出色,并具有一定的测试科研能力和较强的普通话教学能力。

第十八条 各市和各高校语委办制订本市和本校的省级测试员年度培养计划,选拔符合要求的人员参加省级测试员资格培训考核。省语委办公室通过集中培训考核,向合格者颁发江苏省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 省语委办公室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下达的部级测试员培训计划,结合本省需要,在各市、各高校语委办推荐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省级测试员参加部级测试员资格的培训考核。

第二十条 对测试员实行资格认定与聘任使用分开的原则。各测试站根据工作需要和测试员的工作表现,并征得测试员所在单位同意,聘任本地(校)的部级和省级测试员,聘任期限为1-3年。被聘任的测试员方能上岗执行测试任务。测试站应定期将测试员聘用情况上报本市(或本校)语委办备案。

第二十一条 测试站每年应组织测试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每位测试员一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少于20课时,培训时间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时。测试站每年应对聘任的测试员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将测试员的流动情况及时上报省语委办公室。省语委办公室根据各测试站提供的考评情况,每三年对全省测试员进行综合考核或对全省测试员进行一次后续培训考试,考核或考试合格者,由省语委办公室根据不同对象发给江苏省部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工作证或江苏省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工作证。工作证作为测试员继续受聘和上岗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二条 测试员工作纪律:

1. 测试员应努力学习并熟练掌握国家颁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省语委制定的《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测试的各项规定,严格遵守本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测试站有关测试工作的制度和规定,认真负责地完成测试工作任务。

2. 测试员必须在测试站的组织下进行测试工作,不得以个人名义实施测试,否则成绩无效,并按违纪处理。测试站如因工作需要,向其他测试站借用测试员时,必须通过组织形式,并征得对方测试站同意。

3. 测试员执行测试任务时必须佩戴江苏省部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工作证。测试过程中,应关闭通讯工具,不随意离开考场,不接待来访,不相互聊天,不与应试人谈论与测试无关的话题。

4. 测试员应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不接受应试人任何礼品、礼金。应独立评分,如因特殊情况确需集体评议的,必须在应试者离场之后。测试员有义务发现并制止应试人测试中的违纪行为。

5. 测试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市测试站对某县(区)教师和公务员测试时,应全部使用外县(区)测试员。高校测试站对本校教师测试时,应全部使用校外测试员。担任培训工作的测试员不得对培训学员实施测试。

6. 测试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变动测试内容、缩减测试篇目或测试时间。

第二十三条 对测试员的奖惩:

1. 在市(校)语委办公室主持下,测试站对所聘用的测试员的工作态度、测试能力、测试工作量、遵守测试工作纪律、业务培训等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对工作态度认真、业务能力强、完成任务好的测试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2. 对于违反工作纪律的测试员, 测试站应根据情节轻重, 给予批评教育、暂停测试工作、解除聘约等处罚。属于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必须通报其所在单位,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取消其测试员资格。

3. 测试员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由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原因,严重影响测试质量的, 测试站不予聘用。

第二十四条 省语委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聘任一定数量的测试视导员。测试视导员的选聘,可以由各市、各高校语委办推荐,省语委办综合考核后择优聘任,亦可由省语委办提名,商得所在市(校)语委办同意后直接聘任,聘期三年。

第二十五条 测试视导员一般应具有语言学或相关专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般应取得部级测试员资格,熟悉普通语言学理论,有较丰富的普通话教学和测试经验,或长期从事推广普通话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第二十六条 测试视导员在省语委办公室的统一组织下,检查、监督和评估全省普通话培训测试质量,参与指导测试管理和业务工作。

测试规程

第二十七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范围、题型以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依据,评分操作按省语委制定的《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执行。

第二十八条 测试站应提前2周向省语委办报告测试具体时间、地点、人数。如时间、地点有临时调整,应提前3天告知。

第二十九条 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应持有效身份证件在指定测试机构报名(亦可由所在单位集体报名)。

第三十条 测试站统一使用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管理系统组织考务工作。

第三十一条 测试场所应有专人负责。有明显标志,整洁肃静。要在醒目处张贴应试者名单、序号及应试须知,在醒目处公示测试站、省语委办公室举报电话。

第三十二条 测试应具备测试室、备测室、候测室。每间测试室只安排1个测试组。每个测试组配备2-3名测试员。每个测试组日测试量以3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35人。测试员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并配有巡考人员。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参照测试员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测试室应配备计时器和录音设备。测试过程必须全程录音,包括:考号、姓名以及全部测试内容。测试录音标签完整规范,包括:考场、测试组别、序号、应试人姓名、测试日期、考卷号、测试员姓名、录音人签名。录音内容与标签相符。为了保证录音质量,便于保存、检索相关资料,提倡使用先进的录音设备。

第三十四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库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提供,试卷由省语委办公室统一编排发放。试卷由专人负责,严格保管多余试卷。当日测试结束后,测试员应回收和清点试卷,统一封存或销毁。试卷交接等各环节的经手人均应签字。

第三十五条 测试员佩戴有效的江苏省部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工作证上岗。工作人员佩戴印有姓名、编号的胸卡,认真履行职责。测试员必备材料为:考卷、工作卷、评分表、朗读材料各1份。录音员有一套规范题签。

第三十六条 应试人持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按时到达指定考场,经查验无误后,在指定候测室候测。应试人提前10分钟进入备测室领取考题,其中说话话题二选一。应试人不得携带任何物品(包括书本、纸张、通讯工具等)进入备测室,不得与其他备测人说话,否则按作弊处理。除工作人员和备测应试者外,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备测室。

第三十七条 测试时,测试室内除测试员和工作人员外,只允许1名应试人在场。由专人对应试人身份核对无误后,引导应试人进入测试程序。

第三十八条 试卷应及时更换,周转试卷一天不得少于5份。

第三十九条 测试评分记录使用钢笔或签字笔规范书写。测试成绩和等级应填写准确,最后成绩保留一位小数。测试员在评分表上签署全名和测试日期。

第四十条 同组测试员对同一应试人评分未出现等差时,以平均分为应试人最后成绩。同组测试员评分出现等差时,如果是三人组,则以不出现等差的2人平均分为应试人最后成绩;如果是两人组或三人组中3人均出现等差时,则由测试站请部级测试员主持复审认定。

第四十一条 评分成绩达到一级的,必须由一名部级测试员主持认定。其中达到一级甲等的,须由省语委办公室统一汇总送国家测试机构复审认定。

第四十二条 测试结束,考场负责人应填写测试情况记录。

第四十三条 应试人档案包括:测试申请表(或报名表)、试题、测试录音、测试员评分记录、复审记录、成绩单等。档案保存期不少于两年。

第四十四条 应试人再次参加测试同前次接受测试的间隔一般不少于3个月。

第四十五条 应试人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其本次测试成绩,并明确一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测试。

1. 伪造身份参加考试, 报名信息不真实;

2. 冒名顶替,请他人代考;

3. 向测试员或工作人员行贿;

4. 测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

5. 扰乱考场纪律, 经劝说无效;

6. 威胁测试员、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7. 其他违规违纪行为。

情节严重还应通报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巡视与复审

第四十六条 省语委办公室根据各市、各高校测试站上报的测试日程,视工作需要派遣视导员前往巡视。

第四十七条 视导员前往有关单位巡视时,应佩戴省语委办公室颁发的视导员证。巡视结束后,应按要求填写并交回统一的巡视记录。

第四十八条 巡视中发现有违规事项或评分错误的, 由巡视人员及时予以批评纠正,属于重大违规违纪事件的,上报省语委办公室,由省语委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处分。

第四十九条 各测试站应对每次测试工作进行自我复审,复审比例一般不低于测试人数的5%。复审意见应有具体规范的书面记录,并由复审人签名。

第五十条 省语委办公室统一组织视导员对各站的测试结果进行抽查复审。省语委办从各测试站上报的验证人员中随机抽取2%左右作为复审对象,最少抽取5人。各测试站根据抽定的名单, 在一周内送(或寄)达应试者的考卷、工作卷、录音资料、测试员评分表等原始材料,被抽查的应试者的录音资料必须单独汇总。

第五十一条 复审结果由省语委办公室书面反馈各测试站。复审结果作为对各测试站考核的主要依据,同时归入被抽查测试员的业务档案。复审结果将定期向全省通报。复审中发现有违规违纪事项的, 或复审合格率低于80%的,由省语委办公室给予有关测试站暂缓办证、限期整改直至撤消测试站等处分。

等级证书

第五十二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唯一有效证明。

第五十三条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印制,由省语委办公室审核、编号并加盖印章(包括钢印、红印)后颁发。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通用。

第五十四条 办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要求:

1. 测试站应在测试后三个月内到省语委办公室指定地点办理证书,并应提前一周预约。

2. 办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须提交以下材料:成绩数据盘一张,《江苏省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登记表》和《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申领表》各一份,加盖测试站印章。如有一级甲等应试者还须同时提交单独汇总的录音带和试卷,以便报国家测试机构复审。

3.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经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管理系统用统一字体、格式打印,项目缺漏、手工填写或其他字体打印的证书视为不合格证书,不予办理。空白证书应妥善保管,不得流失,损毁的证书(包括错打、缺损等)必须交还省语委办公室。

4.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遗失,五年内(以原发证日期为准)本人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和原测试机构证明,向省语委办公室申请补发证书,补发的证书上加盖遗失补发专用章。

第五十五条 各行业、各部门、各高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不同要求,在毕业、用工、职称评定等环节中对当事人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时效性作出规定。

测试收费

第五十七条 普通话培训、测试收费和证书工本费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执行。各地的普通话培训测试收费标准须经当地物价部门核准。

第五十八条 各级培训、测试实施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并公示收费标准。要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培训与教材

第五十九条 各级培训、测试实施机构应针对不同基础的应试者进行测前培训,以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和测试工作效率。

第六十条 省语委办公室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我省方言实际情况,编印统一的普通话培训测试专用教材,供应试者使用。

其 他

第六十一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执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要求根据各行业的规定,有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如下:

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高等学校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其中现代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甲等。

报考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

师范类专业以及各级职业学校的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

国家 公务员,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三级甲等。

部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按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定执行。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9)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170-02

前有大量学者研究了淮南方言的语音归属,典型的有《安徽省志淮南志》《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与归属》《淮南市(洞山)方言调查报告》等等。关于淮南方言的归属,有的学者认为淮南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有学者认为淮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判断依据就在于淮南方言语音里是否存在入声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学术著作《淮南市(洞山)方言调查报告》认为存在入声字,但是现在《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与归属》的作者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淮南方言语音系统里没有入声字。笔者仔细研读了这些文章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研究语音现状的时候,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在语音研究过程中,在共时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历时的研究,因为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前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正在经历着来自各方面的考验,有的方言甚至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失。关于淮南方言语音系统中究竟存在没存在过入声字,笔者有以下的观点:

一、入声字的历时研究

自从《中国语言地图集》对汉语方言作出新的分区以来,对于方言分区问题的讨论就成为了众多方言学者的争议课题,并一直持续至今。虽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了对方言的一般分类原则,但是在遵循一般分类原则方面仍有不够严格之处,另外汉语方言分区至今不能取得一致的主要原因还是汉语方言本身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在于各方言特别是交界地区的方言长期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使得原有的差异渐渐磨损,新的区域性特征则不断产生,尤其是随着方言调查的密度不断增大,某些重要的区别性特征的覆盖面反而相对缩小。淮南方言本来就处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区,当属哪一种方言确实很难划分,这就需要对淮南方言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这种研究不仅要在共时的平面静态里研究,更要在历时的角度去分析。李荣对官话次方言的划分采用了中古入声调在官话方言中的分派这条音韵标准,从整体上将官话方言统一划分为北京、东北、冀鲁、胶辽、江淮、中原、兰银、西南等8个次方言,这是我们值得认定的。但是从这个结论中我们还可以有所深入,李荣是在共时的静面上划分的这8个次方言,但是它们在历时上是不是也是有规律的,它们是不是体现了方言的不同发展阶段?这也值得我们去研究。

从入声调的角度去划分方言分区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入声字发展演变至今已经在很多地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中原官话的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而江淮官话中有的地区保留一类入声调,有的地区保留两类入声调;从入声韵母的结构上分,有的地区入声带喉塞韵尾,有的地区入声不带喉塞韵尾,变为舒声韵。上世纪50年代末合肥师范学院编著的《淮南(洞山)方言调查报告》中提出淮南方言虽没有入声韵,但有入声调,后来的《安徽省志》里将淮南方言划分为了江淮方言。而在2011年的《安徽淮南方言的语音与归属》一文中,作者提出淮南方言隶属中原官话的证据就是淮南方言中没有独立的入声调,因此当属中原官话。自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经有了60多年的变化,而且在这50年里语言发展变化是巨大的,典型的就是普通话的日以推广,很难说在这60年里淮南方言依旧能保留住高短调的入声调,所以仅凭现阶段淮南方言中没有入声调就断定淮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是不妥当的。

二、入声字在推普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曾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但这几年语言资源与文化资源流失比较严重。有分析指出,政府在过去大力推广普及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方言的流失,但令人尴尬的是,那些身处农村地区的民众在逐渐失去自己方言的同时,并没有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李司长的话直接证明了普通话对方言的冲击,特别是目前人口流动比较大的时期,为迅速融入当地的工作与生活,人们往往首先在语言上去接近,以一口流利或蹩脚的普通话去与人沟通,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就彰显了普通话的生命活力,而方言在这个被选择的过程中淘汰了。

从宏观上来讲,语言的消失也是一种世界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的信息显示,在目前存世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近2500种属于濒危语言,其中超过200种语言会在50年内灭绝。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并不需要“拯救方言”,特别是有的学者居然提出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学习方言来“拯救方言”。方言的消失是因为其本身生命力衰竭,一种逐渐丧失生命力的方言,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被淘汰是一种正常现象。

纵观国内外语言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不断发展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在某种语言系统中有生命力的成分会更加的繁荣,没有生命力的成分会被逐渐的淘汰。目前我国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已经很明晰,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由于人们经济交往活动的频繁,普通话普及的效果会越来越明显,而某些方言就会越来越丧失其活力,直至被人们遗弃。

由于推广普通话、经济和文化交往等社会活动的不断加强,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的不断普及,各地的方言正在不断的趋同于强势的普通话。虽然我们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方言而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交际,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方言的的确确在推普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很多方言学者所痛心疾首的。以笔者认识的一位淮南八十多岁的老人为例,她在说话时就是土生土长的淮南方言,而她五十多岁的女儿在交流中夹杂普通话与方言,而她十多岁的外孙则已经完全不会说方言。由此可见,某些方言会在推普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

那么淮南方言中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入声字呢?这也是笔者一直在研究考察的问题,以目前笔者接触过的淮南人,主要是淮南市区的,田家庵区、谢家集区、潘集区、大通区为例,已经没有发现入声字的痕迹了。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淮南就不存在过入声字,入声字在淮南的历史上是肯定存在的,但是到底在哪一个时间段消失的就不得知了。所以由此就会引起人们对淮南方言的归属进行了讨论,但这种讨论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淮南方言中的入声字什么时候消失的,所以也就没办法来进行方言的归属划分了。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地区出现,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保存下现今方言的面貌。

三、如何在推普的过程里保存方言的面貌

对于淮南方言归属的讨论焦点在于到底存在没有存在过入声韵,其实如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调查若保留有语音资料的话就没有争议了,很显然我们缺少了这份有力的证据。所以以后我们在方言调查中,必须要有严实的语音资料,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经得住考验的结论。这里的语音资料并不是书面的语音资料,更重要的是电子的语音资料,让后来人也能感官得到的语音资料。否则的话,关于方言的分区的争论依旧会持续下去。

要想在大力推普的过程中保存住方言的基本面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为祖国的灿烂文化保存下活化石以供后来学者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繁荣当前的语言环境。笔者认为要保存住方言的面貌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加大对方言工作者的资金投入

众所都知,方言工作是一项纷繁负责的工作,方言工作者要奔赴方言各地,以便最直接最直观的接触方言,以期最全面的描述记录方言,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费用(录音设备,车旅费等),需要地方政府或是国家的大力投入。

(二)广泛宣传,扩大队伍

方言的调查与方言的研究离不开研究者,但是目前方言的研究者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地方的方言还未来得及记录与保存就在推普的浪潮中湮灭了。方言的研究者越多,就越能够在当前推广普通话的大潮下及时准确大范围的保存下方言的原貌,以供后来学者的研究,进而避免争议的出现。

(三)社会重视

如今在推普的过程中,方言也会因为生动活泼而被人们相互传诵,例如广大的影视作品中遍地开花的方言,电视节目主持人偶尔蹦出的方言,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文化产业化,方言在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方言也是可以纳入文化产业化的板块,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注入新的活力。由此可见,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能小觑的,所以,请重视方言。

参考文献: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10)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教师资格认定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关键,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是确保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因此,县教育局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教师资格认定领导小组,各股室负责人为主要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县教研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处理,使我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了组织保证。2009年5月,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2009年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安排的通知》,对申请认定的对象和范围、申请时间、提供材料作了详细说明,并成立了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审查委员会。专家审查委员会成员由具有中、高级职称,在县内同行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的教师组成。经过统筹安排,精心组织,2009年我县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2、做好宣传工作

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有关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政策,对各直属学校、乡镇中心校下发了文件,提出了宣传工作属地负责制,要求各学校把教师资格认定的各种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位教师,并在县城各主要街道张贴了公告和发放宣传资料,确保了教师资格政策宣传到位。

3、狠抓认定前期工作

自2008年8月起,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普通话》测试培训和《教育学》、《心理学》测试培训相关规定,对有培训需求的社会人员认真做好登记,并及时通知他们参加凯里学院的培训。因我县教师变动大,由小学转入中学任教的教师每年都有变化,为此我们对岗位变动的教师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学历、普通话及两学合格情况,对条件具备的教师,及时通知他们办理相关的教师资格证,对条件不具备的教师,要求他们限时达标。

4、强化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工作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因此我们从日常工作入手,强化管理,保证工作有序进行。在认定过程中严格坚持标准,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认定条件进行认真审核,该认定的不漏过,不该认定的坚决不通过,将资格认定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我们先后组织进行了宣传报名、身体检查、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资格审查、认定结果公示、信息录入及上传、制证颁证等阶段性工作,并对有关的材料、档案定期整理存档。

5、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透明度

在认定过程中,我们及时公示测试结果,耐心解答政策疑问,还设立了举报电话,工作认真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保证了整个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

三、存在的问题

2009年我县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共有82人,申报合格的只有42人,主要原因是普通话及两学不合格。申报人员对黔教语发[2007]243号《**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委员会关于对全省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要求的通知》相关精神吃不透,对两学要求了解不多。教师资格证档案袋统计数字与实际申报办证人数有较大的出入,档案袋申报人数少,而实际申报人数远远大于档案袋申报人数。究其原因是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宣传不够深入,教师对认定工作认识不够所产生。

四、经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教师的基本情况,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及程序的宣传。

2、加大对普通话未达标的教师的培训测试工作。

关于普通话的资料篇(11)

本文是以大学支教志愿者所在湖南省吉首市保靖县夯沙乡的立口村,吕洞村,夯吉村三个村小的学前班,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的,涉及学前班学生65人,一年级学生76人,二年级学生85人。本次调查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共有大学生支教志愿者11个,每个村小有三到四个支教志愿者,他们主要负责辅助老师们的语言教育。调查过程主要分三步:一、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留守儿童家庭收入水平及来源结构,家庭成员结构,家长为语言教育所做的一些准备和努力,以及在小孩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通过对学校老师的访谈了解学校为语言教育开设了什么课程,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提供的学习环境和补救措施。二、主要是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包括开展更多的语言交流活动,建立语言资料室,让留守儿童在儿歌和故事教学中提高语言能力,在此期间大学生志愿者观察留守儿童语言能力的改变。三、主要是总结和分析相关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语言教育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之后,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情况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的普通话的听说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倾听习惯,写作等方面。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关系到他们不仅需要老师,家长,以及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的关怀,更需要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语言教育现状

1.1留守儿童的普通话听说情况

根据有关规定提出的儿童语言发展目标可知,儿童良好的听说能力应表现为:乐意与人交谈,能礼貌地倾听和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并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而在2007年志愿者走进夯沙乡之前,老师上课、同学之间的交流用的都是当地的方言――苗语,大多数学生们听不懂普通话。这里的老师都是07年才开始学习普通话和意识普通话的重要性,调查发现当地的老师年龄平均都在45岁以上,所以学习普通话的情况也不很乐观,以至于遇到一些难以解析的词语的时候还是得使用方言,这种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相结合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语言习得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另外在调查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相对较少,家庭教育资源缺乏,调查发现只有16%的家长为留守儿童提供一种及以上的语言学习资料,而只有8%的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过语言教育。调查发现,学前班能听懂普通话的人数相对较少,大概只有71%的人能听懂,而一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85%的学生能听懂。能用普通话交流的情况更是差强人意,学前班的留守儿童65%的学生不能用普通话交流,一、二年级留守儿童分别有40%和31%的学生不能用普通话交流。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教育观念,他们来这里之后,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留守儿童们都觉得很新鲜,支教老师能说普通话能解释他们没有见过没有听过的东西,在学生眼中都是很神奇的。因而支教老师可以很快的赢得留守儿童的信耐,激起留守儿童学习和模仿语言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儿童语言能力主要是经过成人的语言教授(示范,强化,扩展和激励)和儿童有选择的模仿学习,并经概括而成的。大学生支教志愿者通过开展更多的语言交流活动,建立语言资料室,让留守儿童在儿歌和故事教学中学习语言,至此留守儿童的普通话听说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在听懂普通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调查发现学前班82%的留守儿童能听懂日常交流的普通话,而一二年级91%的留守儿童能听懂普通话。由于经常与支教志愿者交流,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分别有58%、76%、85%的学生能与志愿者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1.2留守儿童语言倾听情况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是指有意识和集中注意力的听,同时迅速和准确的掌握别人说话的内容并正确的理解。在调查中,我们为被试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并要求他们在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留守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滞,有的留守儿童搞小动作东张西望,都没有用心倾听。在调查中发现,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75%、42%、30%的留守儿童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留守儿童倾听习惯不好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留守儿童的溺爱以及对儿童教育方面知识的缺乏,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及时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忽视孩子们的智力开发。由亲戚抚养或者寄养的家庭中,他们是与孩子之间最缺乏心灵沟通,使得监管监护不力,直接或间接的对孩子的言语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在与留守儿童的交流过程中总是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善于对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留守儿童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乐趣。由于学前班的留守儿童倾听习惯特别不好,所以大学生志愿者主要借助儿歌和故事的教学,每一个具体的儿歌和故事都含有丰富和独特的语言信息,而且一般都借助语言的形式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会借助图片和排演短小的情景剧等形式来激发留守儿童的想象和思考,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发展留守儿童的倾听,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调查发现,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留守儿童倾听时的不良表现有所改变,同样要求他们听故事后发现他们在听故事过程中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人少了,而听完故事后能回答问题的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55%、72%、80%。

1.3留守儿童口语表达情况

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在调查中发现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81%、74%、65%的学生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某一节内容或复述故事情节。调查发现75%的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教育问题显著,爷爷奶奶主要负责小孩的温饱问题很少关注小孩的语言教育,另外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对小孩的教育也是力不从心。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校长。”父母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发展需要成人的语言引导,儿童获得的词87.5 %来自成人言语教育,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学习的巨大缺陷。

案例:在调查期间,举办了一次“心手相牵、快乐一夏――2010梦创公益夏令营”,是城里的孩子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并跟农村孩子同吃同住。城里的孩子叫戴红忆,农村的孩子叫杨艳。在这次活动中还看了场电影,回家之后,我问杨燕电影里讲了什么,她说电影里面有人另外的就不知道怎么表达了,因为她不认识那些动物,不知道那些事件该怎样去表达。我又问红忆,她给把故事完完整整的说了一遍,还告诉我电影说明了什么东西,让我没去看电影的都知道这部电影说了什么。明显看出城里的孩子观察表达能力强,胆子大,而农村的孩子却害羞,胆怯,倾听情况不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大学生支教志愿者来了之后,他们给留守儿童讲故事,谈心,一起看书,一起观看音像资料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总是很用心的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有时候还会扩充一些背后的故事,纠正他们一些表达,这种互动活动不仅能开阔留守儿童的眼界,而且能使留守儿童的词汇,句子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不知不觉中,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有时候大学生志愿者会自己花钱买些新鲜东西回来,告诉学生们这些东西背后的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查发现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留守儿童中分别有35%、44%、58%的学生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故事中的某一节内容,但是能复述故事情节的还是不多。

二、完善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

2.1学校应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

学校的语言教育要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课堂上,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差,不能按照城里的教学模式开展活动,但是农村具有自己的优势条件,比如活动场地宽敞,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多,自然资源丰富,所以教师应该多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成为最有效的学习。老师可根据留守儿童“贪玩”、“好奇”和“爱动”的特点,结合他们爱游戏的特性,进行语言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学生的语言能力强,首先要保证老师必须过好语言关,所以应为学校注入新的血液,引进优秀大学生,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学习语言。学校应定期跟学生家长交流,使双方都能了解留守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及学习情况,从而改正学生的一些坏习惯,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的发展。

2.2家庭方面的补偿教育

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家庭收入水平(纯收入)在3000到6000,其中主要来源就是外出劳务的收入。在这个收入的分配上,小孩的教育只能占到5%-8%,主要用于小孩的学杂费及文具用品,大概只有10%的家长为小孩买了额外的课外阅读书籍或者影像资料。留守儿童主要是隔代抚养,要祖辈来对留守儿童进行语言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加大教育投资,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资料。同时监护人也应该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语言教育。父母应该多跟孩子们交流,多跟他们讲讲外面的所见所闻,以激起留守儿童学习的热情。

2.3政府和社会方面的辅助教育

农村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许多教育活动无法实现。政府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力度,保证基本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应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农村支教的行列,为留守儿童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要注意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的提高,要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现实所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科学文明的育人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的作用,不仅要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而且要弥补留守儿童的精神需要。比如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和影像资料等,精神上,应定期组织专人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定期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正是语言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互相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邓红,高晓明.一个西部支教志愿者眼中的农村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9,5

[2]吴霓,程秀杰.义务教育阶段中国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3]许政援,郭小朝.儿童的语言获得――成人的言语教授和儿童的模仿学习。(J)心理学报,1992,1

[4]朱蕴丽,潘克栋.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J].江西教育科研,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