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2-13 17:23:49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1)

(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为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好铺垫.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引导,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并整理得方程x2+5x-150=0,此方程和章前引例所得到的方程x2+70x+825=0加以观察、比较,得到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整式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称为整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在整式方程的前提下定义的.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二次”指的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元”和“次”的概念搞清楚则给定义一元三次方程等打下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指方程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后而言的.这实际上是给出要判定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首先要进行合并同类项整理,再按定义进行判断.

3.练习:指出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x(5x-2)=x(x+1)+4x2;

(2)7x2+6=2x(3x+1);

(3)

(4)6x2=x;

(5)2x2=5y;

(6)-x2=0

4.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形式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ax2称二次项,bx称一次项,c称常数项,a称二次项系数,b称一次项系数.

一般式中的“a≠0”为什么?如果a=0,则ax2+bx+c=0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5.例1把方程3x(x-1)=2(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板书并规范步骤,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6.练习1:教材P.5中1,2.要求多数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部分学生板书,师生评价.题目答案不唯一,最好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

练习2: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若是一元二次方程,请分别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8mx-2m-1=0;(4)(b2+1)x2-bx+b=2;(5)2tx(x-5)=7-4tx.

教师提问及恰当的引导,对学生回答给出评价,通过此组练习,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深化.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下面三方面进行小结.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从知识内容上学到了什么内容?分清楚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1.将实际问题用设未知数列方程转化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以及转化为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整式方程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及它的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归纳所学过的整式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与一般形式ax2+bx+c=0(a≠0)的区别和联系.强调“a≠0”这个条件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6练习2.

2.思考题:

1)能不能说“关于x的整式方程中,含有x2项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试说出一元三次方程,一元四次方程的定义及一般形式(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

五、板书设计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2.1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1.整式方程:……4.例1:……

2.一元二次方程……:……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5.练习:……

…………

六、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教材P.6A2.

教材P.6B1、2.

1.(1)二次项系数:ab一次项系数:c常数项:d.

(2)二次项系数:m-n一次项系数:0常数项:m+n.

2.一般形式:(m+n)x2+(m-n)x+p-q=0(m+n≠0)二次项系数:m+n,一次项系数:m-n,常数项:p-q.

思考题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2)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根的判别式的概念.

2.能用判别式判别根的情况.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进一步考察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进一步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判别式判定根的情况.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b2-4ac<0时,方程ax2+bx+c=0(a≠0)无实数根.”

3.教学疑点:如何理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在实数范围内,当b2-4ac<0时,无解.在高中讲复数时,会学习当b2-4ac<0时,实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虚数根.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前一节的“公式法”部分已经涉及到了,当b2-4ac≥0时,可以求出两个实数根.那么b2-4ac<0时,方程根的情况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将进一步研究b2-4ac>0,b2-4ac=0,b2-4ac<0三种情况下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

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时,得到b2-4ac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称b2-4ac为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比较重要的,用它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解一元二次方程,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有关内容,并且可以解决许多其它问题.

在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是由谁决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思维全面性的考察起到了一个积极的渗透作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平方根的性质是什么?

(2)解下列方程:

①x2-3x+2=0;②x2-2x+1=0;③x2+3=0.

问题(1)为本节课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问题(2)通过自己亲身感受的根的情况,对本节课的结论的得出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2.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将

(1)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当b2-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教师通过引导之后,提问:究竟谁决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答:b2-4ac.

3.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符号“”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

反之亦然.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a≠0,4a2>0这一重要条件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对上式开平方,随后有下面三种情况.正确得出三种情况的结论,需对平方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理解,所以,在课前进行了铺垫.在这里应向学生渗透转化和分类的思想方法.

(2)当b2-4ac<0,说“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比较好.有时,也说“方程无解”.这里的前提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也就是方程无实数根”的意思.

4.例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2x2+3x-4=0;(2)16y2+9=24y;

(3)5(x2+1)-7x=0.

解:

(1)=32-4×2×(-4)=9+32>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原方程可变形为

16y2-24y+9=0.

=(-24)2-4×16×9=576-576=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原方程可变形为

5x2-7x+5=0.

=(-7)2-4×5×5=49-100<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确定a、b、c的值;(2)计算b2-4ac的值;(3)判别根的情况.

强调两点:(1)只要能判别值的符号就行,具体数值不必计算出.(2)判别根的情况,不必求出方程的根.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3x2+4x-2=0;(2)2y2+5=6y;

(3)4p(p-1)-3=0;(4)(x-2)2+2(x-2)-8=0;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

(4)题可去括号,化一般式进行判别,也可设y=x-2,判别方程y2+2y-8=0根的情况,由此判别原方程根的情况.

又不论k取何实数,≥0,

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回答.此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字母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b2-4ac的取值.

练习: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a2x2-ax-1=0(a≠0);

(3)(2m2+1)x2-2mx+1=0.

学生板演、笔答、评价.教师渗透、点拨.

(3)解:=(-2m)2-4(2m2+1)×1

=4m2-8m2-4

=-4m2-4.

不论m取何值,-4m2-4<0,即<0.

方程无实数解.

由数字系数,过渡到字母系数,使学生体会到由具体到抽象,并且注意字母的取值.

(四)总结、扩展

(1)判别式的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①定义: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用“”表示

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当>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没有实数根.反之亦然.

(2)通过根的情况的研究过程,深刻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及分类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7中A1、2

五、板书设计

1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

一、定义:……三、例……

…………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练习:……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3)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是一元一次方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处理好应用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关系到教学效益的提高.以下就从实践和反思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时,笔者是以问题导入的:在一次有12支球队参加的足球循环赛中(每两队必须赛一场),规定胜一场3分,平一场1分,负一场0分,某队在这次循环赛中所胜场数比所负的场数多两场,结果得18分,那么该队胜了几场?

首先,这个问题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不是太难,拿此问题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其次,本问题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教师在导入时创设教育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挖掘、体会数学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真正感受数学的社会价值.最后,以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建构.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小觑.

2.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问题已经导入,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探究问题了,在这里笔者选取了课本中的例子(本例贴合实际,不易变动).

男生都喜欢看CBA,激烈的对抗中比分交替上升,最终由积分显示牌上的各队积分进行排位.下面我们来看一个2000赛季国内篮球甲A联赛常规赛的最终积分榜:

队名场次胜场负场积分上海东方2218440北京首钢2214836辽宁盼盼22121034前卫奥神 22111133江苏南钢22101232浙江万马2271529双星济军2261628沈部雄师2202222

问题一:要解决问题时,必须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你能从积分表中得到负一场积几分吗?

问题二:你能不能列一个式子来表示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问题三: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问题四:想一想,x表示什么量?它可以是分数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五:如果删去积分榜的最后一行,你还会求出胜一场积几分,负一场积几分吗?

本例题,通过五个小问题将整个大问题一步步进行分解.问题一中,是让学生通过看表得出规律的,经分析学生们就能发现其中奥秘:负一场积1分.如果设胜一场积x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便可求出x的值.例如,从第一行得方程:18x+1×4=40.问题二中,是引导学生列出和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根据胜、负关系学生就可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一个队胜m场,则负(22-m)场,胜场积分为2m,负场积分为22-m,总积分为2m+(22-m)=m+22.问题三中,依然是引导学生列出和此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此处题解就不赘述了.问题四中,就是让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要考虑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符合实际.x(所胜的场数)的值必须是整数,所以x=22÷3不符合实际,由此可以判定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的数学意识再一次深化了.问题五中,是为了巩固学生列出和实际问题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通过上述四个小问题的铺垫,学生便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这一问题.

二、关于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的教学反思

1.一处亮点

本次教学是笔者曾经执教过的一堂课,本次课教学目标明确,虽然一节课知识讲了一个知识点,但是它是基于学情的,从课堂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在第三环节中作出两道数学题,只有少部分学生不知所措.

2.两处遗憾

第一处遗憾:本次教学着重是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应用的问题,但是本课节选的此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稍远,尤其是女生,不如再细化一下更好.第二处遗憾: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实际问题、列出方程,才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但是本次课,笔者主要偏重的是讲授,只有在第三环节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此,教师在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发挥作用,最终,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4)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只有当时,才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如果且,它就是一元二次方程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由于,所以,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这时题中隐含了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项,且出现“关于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的方程”,这就有两种可能,当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时,它是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x(x十5)=150)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2)x2=4

(2)(x十3)(3x·4)=(x十2)2;(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2)x2—3x十4=0;(3)3x2-5=0

(4)4x2十3x—2=0;(5)3x2—5=0;(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5)

(一)知识教学点:

1.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近似值的求法.

2.能用公式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渗透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在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注意判断b2-4ac的正负.

3.教学疑点:对于首项系数含有字母的方程的解要注意分类讨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利用公式法不仅可以求得方程中x的准确值,也可以求得近似值,不仅可以解关于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求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整体感知

这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继续,继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会进行近似值的计算,对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用公式法求解.由此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字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渗透分类的思想,为方程根的存在情况的讨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

一般式:ax2+bx+c=0(a≠0).

(2)说出下列方程中的a、b、c的值.

①x2-6=9x;

②3x2+4x=7;

③x2=10x-24;

通过以上练习,为本节课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2.例1解方程x2+x-1=0(精确到0.01).

解:a=1,b=1,c=-1,

对于近似值的求法,一是注意要求,要求中有精确0.01,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有精确到小数点第三位.二是在运算过程中精确的位数要比要求的多一位.三是注意有近似值要求就按要求求近似值,无近似值要求求准确值.练习:用公式法解方程x2+3x-5=0(精确到0.01)

学生板演、评价、练习.深刻体会求近拟值的方法和步骤.例2解关于x的方程x2-m(3x-2m+n)-n2=0.

分析: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时,一定要把字母看成已知数.解:展开,整理,得

x2-3mx+2m2-nm-n2=0.

a=1,b=-3m,c=2m2-mn-n2,

又b2-4ac=(-3m)2-4×1×(2m2-mn-n2),

=(m+2n)2≥0

x1=2m+n,x2=m-n.

分析过程,b2-4ac=(m+2n)2≥0,此式中的m,n取任何实

详细变化过程是:

练习:1.解关于x的方程2x2-mx-n2=0.

解:a=2,b=-m,c=-n2

b2-4ac=(-m)2-4×2(-n2)

=m2+8n2≥0,

学生板书、练习、评价,体会过程及步骤的安排.

练习:2.解:于x的方程abx2-(a4+b4)x+a3b3=0(ab≠0).

解:A=ab,B=-a4-b4,C=a3b3

B2-4AC=(-a4-b4)2-4ab•a3b3

=(a4+b4)2-4a4b4

=(a4-b4)2≥0

学生练习、板书、评价,注意(a4+b4)2-4a4b4=(a4-b4)2的变化过程.注意ab≠0的条件.

练习3解关于x的方程(m+n)x2+(4m-2n)x+n-5m=0.

分析:此方程的字母没有任何限制,则m,n为任何实数.所以此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需分m+n=0和m+n≠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1)当m+n=0且m≠0,n≠0时,原方程可变为

(4m+2m)x-m-5m=0.

m≠0解得x=1,

(2)当m+n≠0时,

a=m+n,b=4m-2n,c=n-5m,

b2-4ac=(4m-2n)2-4(m+n)(n-5m)=36m2≥0.

通过此题,在加强练习公式法的基础上,渗透分类的思想.

(四)总结、扩展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确定a、b、c的值,再确定b2-4ac的符号.

2.求近似值时,要注意精确到多少位?计算过程中要比运算结果精确的位数多1位.

3.如果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注意首项系数为不为零,其次如何确定b2-4ac的符号.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2.

教材P.15中A:5、6、7、8。

五、板书设计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例1.……例2.……

ax2+bx+c=0(a≠0)…………

练习.……

六、作业参考答案

教材P.14

教材P.15A:5(1)x1≈4.54,x2≈-1.54

(2)x1≈3.70x2≈0.54

6、(1)x1=3,x2=-3;

(2)x1=7,x2=3;

(4)x1=-29,x2=21;

教材P.17B4

解:由题得3x2+6x-8=2x2-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6)

(一)知识教学点:

1.熟练地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近似值的求法.

2.能用公式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渗透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在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注意判断b2-4ac的正负.

3.教学疑点:对于首项系数含有字母的方程的解要注意分类讨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利用公式法不仅可以求得方程中x的准确值,也可以求得近似值,不仅可以解关于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还可以求解关于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整体感知

这节内容是上节内容的继续,继续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深化,会进行近似值的计算,对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用公式法求解.由此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字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渗透分类的思想,为方程根的存在情况的讨论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

一般式:ax2+bx+c=0(a≠0).

(2)说出下列方程中的a、b、c的值.

①x2-6=9x;

②3x2+4x=7;

③x2=10x-24;

通过以上练习,为本节课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2.例1解方程x2+x-1=0(精确到0.01).

解:a=1,b=1,c=-1,

对于近似值的求法,一是注意要求,要求中有精确0.01,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有精确到小数点第三位.二是在运算过程中精确的位数要比要求的多一位.三是注意有近似值要求就按要求求近似值,无近似值要求求准确值.练习:用公式法解方程x2+3x-5=0(精确到0.01)

学生板演、评价、练习.深刻体会求近拟值的方法和步骤.例2解关于x的方程x2-m(3x-2m+n)-n2=0.

分析:解关于字母系数的方程时,一定要把字母看成已知数.解:展开,整理,得

x2-3mx+2m2-nm-n2=0.

a=1,b=-3m,c=2m2-mn-n2,

又b2-4ac=(-3m)2-4×1×(2m2-mn-n2),

=(m+2n)2≥0

x1=2m+n,x2=m-n.

分析过程,b2-4ac=(m+2n)2≥0,此式中的m,n取任何实

详细变化过程是:

练习:1.解关于x的方程2x2-mx-n2=0.

解:a=2,b=-m,c=-n2

b2-4ac=(-m)2-4×2(-n2)

=m2+8n2≥0,

学生板书、练习、评价,体会过程及步骤的安排.

练习:2.解:于x的方程abx2-(a4+b4)x+a3b3=0(ab≠0).

解:A=ab,B=-a4-b4,C=a3b3

B2-4AC=(-a4-b4)2-4ab•a3b3

=(a4+b4)2-4a4b4

=(a4-b4)2≥0

学生练习、板书、评价,注意(a4+b4)2-4a4b4=(a4-b4)2的变化过程.注意ab≠0的条件.

练习3解关于x的方程(m+n)x2+(4m-2n)x+n-5m=0.

分析:此方程的字母没有任何限制,则m,n为任何实数.所以此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需分m+n=0和m+n≠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1)当m+n=0且m≠0,n≠0时,原方程可变为

(4m+2m)x-m-5m=0.

m≠0解得x=1,

(2)当m+n≠0时,

a=m+n,b=4m-2n,c=n-5m,

b2-4ac=(4m-2n)2-4(m+n)(n-5m)=36m2≥0.

通过此题,在加强练习公式法的基础上,渗透分类的思想.

(四)总结、扩展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确定a、b、c的值,再确定b2-4ac的符号.

2.求近似值时,要注意精确到多少位?计算过程中要比运算结果精确的位数多1位.

3.如果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注意首项系数为不为零,其次如何确定b2-4ac的符号.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2.

教材P.15中A:5、6、7、8。

五、板书设计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例1.……例2.……

ax2+bx+c=0(a≠0)…………

练习.……

六、作业参考答案

教材P.14

教材P.15A:5(1)x1≈4.54,x2≈-1.54

(2)x1≈3.70x2≈0.54

6、(1)x1=3,x2=-3;

(2)x1=7,x2=3;

(4)x1=-29,x2=21;

教材P.17B4

解:由题得3x2+6x-8=2x2-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7)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8)

(一)知识教学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2.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2.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渗透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3.关键:1.推导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与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的异同.2.在求根

的简单延续.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业及练习深刻地体会到由配方法求方程的解有时计算起来很麻烦,每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都要实施配方的步骤,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这必然给方程的解的正确求出带来困难.能不能寻求一个简单的公式,快速而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式法的产生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由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即公式法,大大简化了书写步骤和减小了计算量,使学生能快速、准确求出方程的解.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尽管配方法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配方法,就不可能有求根公式,因此就不可能有公式法的产生,配方法是公式法的基础,而公式法又是配方法的简化.

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蕴含着基本理论的应用,例如:等式的基本性质,配方的含义.完全平方公式,平方根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分类的思想.

通过公式的推导,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7x+11=0,(2)9x2=12x+14.

通过两题练习,使学生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和步骤,为本节课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一次铺垫.

2.用配方法解关于x的方程,x2+2px+q=0.

解:移项,得x2+2px=-q

配方,得x2+2px+p2=-q+p2

即(x+p)2=p2-q.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此题为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二次铺垫.

3.用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

解:因为a≠0,所以方程的两边同除以a,

a≠0,4a2>0当b2-4ac≥0时.

①②两步是学生易忽略的步骤,这两步实质上是为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开方运算准备前提条件.①②步可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严谨的数学推理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条件,有根据才能有结论的推理习惯.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发现:

(1)一元二次方程a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入x=(b2-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

的求根公式,用此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4.例1解方程x2-3x+2=0

解:a=1,b=-3,c=2.

又b2-4ac=(-3)2-4×1×2=1>0,

x1=2,x2=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醒学生一定要先“代”后“算”.不要边代边算,易出错.并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确定a、b、c的值.2.算出b2-4ac的值.3.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

练习:P.16中2(1)—(7),通过练习,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例2不是一般形式,所以在利用公式法之前应先化成一般形式,另外注意例2中的b2-4ac=0,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应写成x1=

由此例可以总结出一般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利用公式法的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2.确定a、b、c的值.3.算出b2-4ac的值.4.代入求根公式求解.

练习:P.16中2(8).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0).

(2)利用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步骤:①化方程为一般式.②确定a、b、c的值.③算出b2-4ac的值.④代入求根公式求根.公式法与配方法都是通法,前者较之后者简单.

2.(1)在推导求根公式时,注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诸如

a≠0,4a2>0.当b2-4ac≥0时,……

(2)在推导求根公式时,注意弄清楚推导过程所运用的基本理论,如:等式的基本性质,配方的意义,完全平方公式,平方根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性质.

(3)求根公式是指在b2-4ac≥0对方程的解,如果b2-4ac<0时,则在实数范围内无实数解.渗透一种分类的思想.

(4)推导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与解ax2+bx+c=0(a≠0)(用配方法)的异同.前者只求在b2-4ac≠0的情况下的解即可.后者还要研究在b2-4ac<0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1

教材P.15习题12、1:4.

参考题: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五、板书设计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四)

1.求根公式:例:用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例1……

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根.练习……

2.公式法及其步骤解:解:…………

(1)……

(2)……

(3)

(4)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9)

(一)知识教学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及严谨性.2.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公式的引入,培养学生寻求简便方法的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2.通过求根公式的推导,渗透分类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及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对求根公式推导过程中依据的理论的深刻理解.

3.关键:1.推导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与用配方法解方程ax2+bx+c=0(a≠0)的异同.2.在求根

的简单延续.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作业及练习深刻地体会到由配方法求方程的解有时计算起来很麻烦,每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都要实施配方的步骤,进行较复杂的计算,这必然给方程的解的正确求出带来困难.能不能寻求一个简单的公式,快速而准确地求出方程的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式法的产生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由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即公式法,大大简化了书写步骤和减小了计算量,使学生能快速、准确求出方程的解.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尽管配方法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配方法,就不可能有求根公式,因此就不可能有公式法的产生,配方法是公式法的基础,而公式法又是配方法的简化.

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蕴含着基本理论的应用,例如:等式的基本性质,配方的含义.完全平方公式,平方根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分类的思想.

通过公式的推导,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7x+11=0,(2)9x2=12x+14.

通过两题练习,使学生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和步骤,为本节课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一次铺垫.

2.用配方法解关于x的方程,x2+2px+q=0.

解:移项,得x2+2px=-q

配方,得x2+2px+p2=-q+p2

即(x+p)2=p2-q.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此题为求根公式的推导做第二次铺垫.

3.用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

解:因为a≠0,所以方程的两边同除以a,

a≠0,4a2>0当b2-4ac≥0时.

①②两步是学生易忽略的步骤,这两步实质上是为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开方运算准备前提条件.①②步可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严谨的数学推理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有条件,有根据才能有结论的推理习惯.

从上面的结论可以发现:

(1)一元二次方程a2+bx+c=0(a≠0)的根是由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确定的.

(2)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然后在b2-4ac≥0的前提下,把a、b、c的值代入x=(b2-4ac≥0)中,可求得方程的两个根.

的求根公式,用此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4.例1解方程x2-3x+2=0

解:a=1,b=-3,c=2.

又b2-4ac=(-3)2-4×1×2=1>0,

x1=2,x2=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提醒学生一定要先“代”后“算”.不要边代边算,易出错.并引导学生总结步骤1.确定a、b、c的值.2.算出b2-4ac的值.3.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

练习:P.16中2(1)—(7),通过练习,熟悉公式法的步骤,训练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

例2不是一般形式,所以在利用公式法之前应先化成一般形式,另外注意例2中的b2-4ac=0,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应写成x1=

由此例可以总结出一般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利用公式法的步骤:1.化方程为一般形式.2.确定a、b、c的值.3.算出b2-4ac的值.4.代入求根公式求解.

练习:P.16中2(8).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0).

(2)利用公式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步骤:①化方程为一般式.②确定a、b、c的值.③算出b2-4ac的值.④代入求根公式求根.公式法与配方法都是通法,前者较之后者简单.

2.(1)在推导求根公式时,注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诸如

a≠0,4a2>0.当b2-4ac≥0时,……

(2)在推导求根公式时,注意弄清楚推导过程所运用的基本理论,如:等式的基本性质,配方的意义,完全平方公式,平方根的概念及二次根式的性质.

(3)求根公式是指在b2-4ac≥0对方程的解,如果b2-4ac<0时,则在实数范围内无实数解.渗透一种分类的思想.

(4)推导ax2+bx+c=0(a≠0)的求根公式与解ax2+bx+c=0(a≠0)(用配方法)的异同.前者只求在b2-4ac≠0的情况下的解即可.后者还要研究在b2-4ac<0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

教材P.14练习1

教材P.15习题12、1:4.

参考题: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五、板书设计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四)

1.求根公式:例:用配方法推导出一元例1……

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根.练习……

2.公式法及其步骤解:解:…………

(1)……

(2)……

(3)

(4)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的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蕴含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师生互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

(1)题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

(2)应怎样设未知数,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本题哪个相等关系可作列方程的依据呢?

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自主分析相等关系,师生共同确定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相等的数量。

本题中除班级人数x外,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它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

每人分3本,共分出3 x本,加上剩余的20本,这批书共有(3x+20)本;

每人分4本,共分出4x本,减去缺少的25本,这批书共有(4x-25)本。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的两个式子应相等,根据这一相等关系列得方程。3x+20=4x-25。

设计理念: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根据学生情况,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合作,探究方法

问题2方程3x+20=4x-25与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回答: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而上一节课中的方程中含x的项在等号的一侧,常数项在等号的另一侧。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渗透化归的思想。

问题2怎样才能将它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呢?

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

3x- 4x = -25-20

教师说明:上面方程的变形,相当于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移到右边,把右边的4x变为-4x移到左边。这种变形相当于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认识“移项”变形,得出移项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移项的原理。

师生互动:教师规范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

3x+20= 4x-25

解:移项,得

3x- 4x = -25-20

合关同类项,得

- x = - 45

系数化为1。

x = 45

设计理念:教师通过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问题4移项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后得出:移项的依据为等式的性质1。

设计理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移项法则是由于解方程的需要而产生的,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法则。

问题5

以上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整理:通过移项,可以简化方程,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的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设计理念: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思想。

教师:解方程时经常要“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指的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早在一千多年前,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就已经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非常重视了。

设计理念:回答教科书本节最初的问题,让学生重视移项的作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悠久的历史。

3.例题示范:巩固新知

例3解方程:(1)3x+7=32-2x; (2)x-3= 3/2x+1

师生互动:学生口述解题,教师板书规范思路、格式。

设计理念:进一步巩固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方法。

4.基础训练,巩固应用

练习解下列方程:

(1)6x-7=4x-5 ; (2)1/2x-6 = 3/4x

设计理念: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识,加深对化归思想的理解。

5.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移项的依据是什么?移项起到什么用用?移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解ax+b=cx+d型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4)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篇(11)

教学分析

重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难点: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试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3.什么叫分式?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

二、新授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

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例如:解方程5x+6=3x+10与解方程ax+b=cx+d。

解:移项,5x-3x=10-6,ax-cx=d-b,

合并同类项,2x=4,(a-c)x=d-b,

x=2。当a-c≠0时,

x=.

可以看出,上述两个方程的解法及其步骤基本相同。只是最后一步,从2x=4与(a-c)x=d-b中求出x不同,其中2≠0是很明显的,所以得x=2。而a-c必须指明a-c≠0时x=.

例1解方程ax+b2=bx+a2(a≠0).

解:移项,得ax-bx=a2-b2,

合并同类项,得(a-b)x=a2-b2。

因为a≠b,所以a-b≠0,方程两边同除以a-b,得

x=,x=a+b.

注意:方程的解是分式时,一般要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例2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b(x-b)=2ab-a(x-a),

去括号,得bx-b2=2ab-ax+a2,

移项,得ax+bx=a2+2ab+b2,

分解因式,得(a+b)x=(a+b)2。

a+b≠0,x=a+b。

三、练习

练习:P90中练习1,2,3,4。

四、小结

本课内容: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五、作业

作业:P93中习题9.5A组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