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沙盘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2-03-01 13:44:15

沙盘心得体会

沙盘心得体会篇(1)

在经过了整整两天的摸索、解剖、清理之后,比对着电脑所蕴含的内容,逐一将内容分类、规划。从市场环境、市场或产品分析、营销目标设定、营销策略再到具体实施方案,每一步都有我们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从市场调查中更新自己的理念,揣摩市场的潮流走向,到发掘现有和潜在的顾客群体。将那些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见解一起融入在计划之中。

沙盘心得体会篇(2)

沙盘疗法由瑞士的分析心理学家朵拉・卡尔夫(Dora Kallf,1904-1990)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又称沙盘疗法或沙箱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同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箱子中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是一种集认知重构、情绪表达、感觉统合、心理动力等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玩沙子、玩具模型,可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在轻松自由的沙盘游戏中,组建自己另一个内心的世界,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

一、沙盘疗法的理论依据

(一)沙盘疗法的理论溯源

沙盘疗法结合了分析心理学理论与游戏疗法,强调咨访关系、个案的内在心像和自我治愈功能。团体沙盘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团体“心理场”的存在,它影响著团体的人际关系和其中每个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所以有助于改善团体中的人际关系。

(二)荣格精神分析理论背景

沙盘游戏有着很深的荣格精神分析理论背景。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艺术治疗的理论在沙盘游戏中都起着支撑作用。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层次和最具影响力的成份,反映了人类演变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而集体无意识的最基本的组成就是原型。原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意识之中。神话、梦、幻想、宗教仪式、艺术作品都包含了大量的原型素材,提供了各种原型信息。每件玩具、玩具之间的关系、由沙子所创造出的图形以及沙盘中的整体画面都有其象征意义、有其原型基础,这是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密不可分的。

(三)投射理论

在沙盘疗法中,来访者内心的投射就体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体现在不同的玩具的摆放位置上,体现在整个沙盘作品所形成的心象中。荣格说过,“投射是自发的和无意识的”,来访者在选择玩具时,会无意识地对它认同,会赋予玩具以象征意义,所以在沙盘疗法中,咨询师可以根据来访者呈现在沙箱里的玩具的位置,沙盘作品的状态,结合沙盘空间配置理论等,来分析来访者的深层心理问题,更清晰地帮助来访者认识自我,为治疗、转化、成长提供可能。

二、沙盘团体辅导设计

在大学生社团中进行沙盘团体辅导,主要目标是增强团队合作的氛围,更好地开展社团工作。通过沙盘团体辅导呈现团体成员的潜意识人格特质,同时让团体成员中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团队的凝聚力更加紧密。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共利用二个学期,开展了5次沙盘团体辅导活动。除了第一次热身活动以外,每一次都规定所有人轮流拿3―5轮沙具后由咨询师组织进行讨论,每次时间为2小时。除咨询师、小组成员外,另有记录员1名。沙盘团体辅导的地点在学校团体辅导室,准备工具为沙盘产品一套,记录笔,纸等。咨询师要求记录员在沙盘制作结束后报告制作时间,并对每轮的作品和最终的沙盘作品拍照保存。

初次沙盘团体辅导:

热身活动

制作沙盘

讨论内容:

1.对此次体验的期待和愿望及整体感受

2.对个人摆放物品及位置的解释及感受

3.对内心有所触动的玩具和场景进行分享

4.对移动玩具和放弃移动的讨论

5.自我像

整合主题

结束和作品拆除

第二次沙盘团体辅导:

咨询师针对上次团体辅导的问题导入本次活动

制作沙盘

结合沙盘进行讨论

1.对此次沙盘的整体感受

2.对个人所摆放物品及位置的解释和讨论

3.对移动和放弃移动的讨论

4.在沙盘摆放中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行为模式

5.从摆放沙具看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整合主题

结束和作品拆除

(中间继续穿插若干次沙盘团体辅导,根据需要安排结构及提问、分享指导)

第三至四次根据前次出现的问题,继续进行探讨,并规定相应的主题。

结束期沙盘团体辅导:咨询师导入本次辅导

制作沙盘

结合沙盘进行讨论

1.对此次沙盘的整体感受

2.对个人所摆放物品及位置的解释和讨论

3.在整个沙盘作品中,你认为协作关系配合得好的部分

4.对不协调的地方进行调整,需征得对方的同意并讨论

继续进行调整(两次移动机会)

整合主题

寻找个人在整个沙盘辅导中的成长点,寻找平时没有觉察到的问题

结束和作品拆除

以上讨论主题在实际辅导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改变。

三、沙盘团体辅导结果的总体分析

从作品整体和谐程度及沙盘主题统一性来看,沙盘作品都有从散乱而逐渐趋向整合的特点,而作品的主题也愈来愈统一。初期玩具的选取大小比例不协调,摆放随意,沙盘被分割为各自孤立的几个部分,在给作品命名时,成员往往感到困难,成员之间的命名也相去甚远。但到了后期,沙盘中玩具的比例和谐,成员往往下意识的围绕一个主题而进行。

从沙盘作品整体动态性、能量性来看在沙盘制作中挖沙与堆沙是对原有条件的一种较大改造,因此需要个体有较大的主动性与能量。在沙盘制作初期,成员往往都容易受条件限制,很少去改变沙盘的原始状况,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玩具的摆放。但到了后期,挖沙与堆沙的行为出现的越来越多,作品内容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充实。

从挪动他人玩具的情况来看从初次到后面几次沙盘制作有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趋向。在后期的沙盘制作过程中,还出现了某些成员为了整体和谐而挪动自己玩具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沙盘作品整体和谐性的增加使成员的配合度愈来愈高,想法冲突的情况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团体成员对其他人的态度由直接、不够谨慎而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四、沙盘团体辅导用于大学生社团建设中的思考

沙盘团体辅导的一般发展规律就是随着共同经历的团体沙盘游戏次数的曾多,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共感便会增加,表现在沙盘游戏作品的主题趋于明确、统一,制作过程中的冲突减少,作品的风格更加协调、整合。如果社团的团队成员能将团体沙盘世界中所获得的人际互动成功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就可能会促进团体沙盘游戏制作起点反思自己往日生活中的言行,促使其社会性成熟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如果团队成员中制作沙盘时毫无顾虑的移动他人的沙具,结果必然会造成强烈的反抗和排除,这种毫无顾忌的行为可能反映了他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特别是在社团工作中因为个人没有注意到的一些行为方式无意中会伤害他人,结果导致了很多误会和摩擦,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体沙盘游戏制作中的人际关系和现实生活是一样的,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别人有时对自己的做法是不能理解和有意见的,因此,就不能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内心平和,增强团队的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协调,团体沙盘游戏的治愈力量也就在于此。

五、沙盘团体辅导在大学生社团建设方面的前景广阔

(一)沙盘游戏符合学生的天性,并且易于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

沙盘疗法是游戏疗法的一种,它不仅不会使人产生排斥感,还颇具吸引力。因为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喜欢游戏的,所以,使用沙盘疗法进行团体咨询能使参与者真正的放弃戒备、阻抗等不利于咨询的心态。大学生在面对人际矛盾时,矛盾双方往往不愿当面说出对对方的不满、愤恨等不良情绪。沙盘疗法恰好使人处于一种前语言或非语言的状态,但不会妨碍,反而有利于来访者表达感情。来访者迫于各种原因不能、不愿用语言或感觉语言苍自无力的时候,用模型更能充分表达其内心世界。

(二)沙盘游戏能够帮助学生的自我成长

经历过系列团体沙盘游戏治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最开始的沙盘游戏作品体现的是“各自为政”,摆放很多沙具,冲突很多,而随着游戏的开展,摆放的速度越来越慢,每个人都不想因为自己的举动而破坏团体沙盘游戏作品的和谐和团体的“心理场”,强烈的责任感使得每个成员“察言观色”,在“场力”的推动下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每摆一个沙具大家都会考虑很多,而且非常关注他人所摆放的每个沙具,小心谨慎地作出自己的选择。经过了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成员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更加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最终实现个体和团体的共同成长。

(三)沙盘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团体的内部沟通

团体沙盘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合作,沙盘所体现的就是人主观世界的一个投射。团体沙盘制作中的人际关系和现实生活中是一样的,在团体沙盘中,团体中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制作时的想法及所摆的玩具的含义做出解释,这无疑是一种集体内部的变相沟通,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可以消除许多因沟通不良而造成的误解与隔膜,这就达到了无为而治的目的。每个成员在无提示的状态下,一次比一次自觉地增进彼此问的配合,使沙盘作品和谐度越来越高,这体现了团体心理场的作用力。

(四)指导老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实质问题

指导老师在沙盘游戏之前的提问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沙盘游戏结束后,指导老师对沙盘作品的总体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从而进一步促进其内在的感悟。当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时,咨询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询问、鼓励、释意、情感反应多种方法的应用,其目的是间接的触及其人际关系问题的实质,灵活、巧妙地指引整个集体找到和谐相处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郑元洁.沙盘游戏法及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11).

[2] 肖春红.团体沙盘游戏对脑瘫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3(7).

[3] 朱丽霞.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0.

[4] 王晓凤.沙盘游戏在女大学生自我和谐中的应用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2013(4).

[5] 刘杨君等.沙盘游戏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现状[J].医学综述,2014(3).

[6] 王巧敏等.沙盘游戏的应用现状[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2).

沙盘心得体会篇(3)

莹莹,女,出生于2005年5月16日,属自然生产。其家庭条件较好,但由于父母较忙,莹莹出生后由奶奶及姥姥照看长大,接受咨询时就读于市实验小学三年级。莹莹由父母陪同来到沙盘治疗室。其父母反映,莹莹在家中不愿和大人交流,喜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也不愿和邻居小朋友玩耍,即使出门在外也是安静地站在人群的角落或躲在父母身后。教师也反映,她学习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常常半途而废,经常在即将完成某项作业时放弃,面对简单问题也不愿意思考,任性,不遵守课堂纪律,偶有反抗情绪。其母亲还反映到莹莹经常会自作主张地把同班级小朋友的文具、玩具带回家,探望亲属或朋友时也会把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甚至一年级在公立医院检查牙齿时,曾把医生所用的看牙工具私自拿回家,莹莹解释为这些东西是她认为妈妈不会给自己买的。

二、初始沙盘制作过程及分析

沙盘咨询师在初始沙盘(第一次沙盘)制作中常能挖掘出导致来访者问题的一些重要信息,这对于确定日后的治疗方向及咨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莹莹的初始沙盘制作于2014年9月16日进行,在沙盘制作之前,为了让她把注意力集中于接下来的沙盘制作,我们首先进行了简单的谈话,目的是与莹莹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顺利过渡到沙盘制作中。

在本次个体沙盘制作的第一轮摆放中,莹莹首先摆放的是四个人偶,后来在访谈中了解到,这四个人偶在她眼中是坏学生的代表,但在摆放时莹莹思考了很久,这说明莹莹对沙具的定义还有些不确定。

第三轮莹莹将蓝衣女子放在下面的中间部位,后来她解释到这个蓝衣服的沙具代表的是教师,根据沙具的空间位置及周边沙具,结合她的解释可得知教师在她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也符合该年龄段崇拜权威的心理特征。另外在制作过程中,相对于沙盘中的其他人物,莹莹对“教师”的照顾更为优先。

在第四轮中,莹莹在沙盘的左右两侧摆放了三辆警车,车辆作为动力性的沙具,往往会给沙盘带来活力和动力。警车的存在可能与莹莹内心的一些想法有关,莹莹在后期的解释中说道,警车可以抓走黑夜中的坏人。

在第六轮中,莹莹在沙盘中摆放了六张伞,伞是用于保护、遮挡的工具,表明莹莹内心有需要被保护、被呵护的渴望。莹莹后来具体解释为色彩好看、漂亮,同时也可以遮风挡雨,也不用担心太阳的毒晒,后面的第十三轮、第十四轮、第十五轮莹莹都对伞进行了调整,说明这类型的沙具对于莹莹的意义重大。

在第七轮中,莹莹在沙盘右侧中间处摆放了一个美少女玩具,莹莹在解释该沙具时采用了多个描述语,如:头戴金冠,胸前挂着手机(在第二十六轮中摆放)等,这都表明了它的重要地位。在第二十二轮中,莹莹给此沙具佩戴金冠头饰,并在解释金冠时,莹莹说到:“谁表现好,就给谁带。”这说明这个洋娃娃在她的心中是好孩子的象征,同时它位于沙盘世界的右侧,该区域代表未来。莹莹也自述,未来想成为一个公认的好孩子。

在第九轮中,莹莹在沙盘上方中央处摆放了一个坐在婴儿车里的婴儿,她头戴发卡(在第二十二轮中摆放),手中拿着撑开的伞(在第二十一轮中加入)。伞是起保护作用的,被伞保护的对象通常在莹莹心中都有重要地位。后来莹莹在解释的时候把这个婴儿作为自己的自我像。

在第十一轮,莹莹摆放了石子,摆放的时候很是小心翼翼,似乎在摆放出一条石子路,莹莹在后面也没有具体解释,笔者问了三遍,但莹莹都顾左右而言其他,如果追问不止会影响下一步的咨询,笔者最终作罢。

在第十八轮,莹莹在沙盘的下方摆放了医院,医院一直被视为治愈主题的标志物,第一次沙盘制作中就出现治愈主题的沙具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莹莹解释为自己将来想成为一名医生,可以帮助那些牙疼的小朋友。

在第十九轮,莹莹摆放了两个杯子,但很明显杯子的大小与周边沙具的大小很不协调,其实该年龄段的孩子是可以觉察到这种不协调的,但莹莹并没有觉得不妥,说明莹莹生活经验不足,但不能草率地认为其自知力方面有问题。

在第二十三轮,她在沙盘下半部分浅浅地划了一条轨道,不是很清晰,外人难以看出清晰的轨迹,说明莹莹当下的心理能量不足,制作过程有些小心翼翼,建设或开辟新区域时有些担心。

在第二十六轮中,莹莹于第七轮中摆放的美少女玩具胸前,摆放了一个手机,手机作为联系外界的通讯设备,在沙盘中常被解释为是打开心结与外界沟通的象征,但莹莹解释为这是好孩子的奖励,只有成为好孩子,家长才会允许孩子拥有手机,这都表明莹莹已明白了许多社会规则,并且也表达了自己未来想成为一个公认的好孩子的愿景。

在第二十八轮,莹莹摆放的是套娃,莹莹解释为只是觉得好奇、好玩,就想把她摆放在自己的沙盘里,至于沙具的具体作用,莹莹笑而不语。另外,这与其父母反映的经常拿他人物品的坏习惯相吻合。

在莹莹被问及第二十九轮摆放的是何物时,莹莹匆匆回答道“剩下的全是家用的东西,经常会看到妈妈会用到这些工具,而且也不想让沙盘空闲着”,这些额外的信息都显示出莹莹耐心不足的缺陷,当然,这也可能是沙盘制作过程太久而引起的不耐烦,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同年龄的来访者时,要考虑他们的自然状况,对沙盘制作流程稍作调整。但莹莹毕竟已经非常配合地完成了前面的访谈过程,虽然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但仍旧能很好地表达制作意图,莹莹的表现让在观察室的家长也感到意外与惊喜。

【辅导教师的分析】

(一)莹莹的个体特点

莹莹在本次沙盘制作过程中,共摆放了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等沙具,但没有摆出动物、自然景观等其他类别的沙具,沙具种类较为单调且杂乱,但沙具色彩鲜艳并充满童趣,这表明莹莹内心世界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些特征都是未来沙盘治疗的线索与依据。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莹莹表现出了其父母反映的状况: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关注到沙盘制作的过程。与同龄儿童相比,沙具摆放时较缺乏整体感和协调性,可以说她的初始沙盘特征与其父母的反映是有一定吻合的。

(二)个体箱庭作品场面

莹莹在本次制作个体沙盘的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很好地配合咨询师完成基本的访问,可以看出在有些时候莹莹还是能够做到控制自我、配合他人的。另外,虽然整个作品场面混乱,但在解释沙盘时各个区域之间尚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在解释代表教师的蓝衣服玩偶沙具时,莹莹表示“给老师的标志最多,因为老师表现最好,她指挥学生”“我做的饭先给老师吃,第二给最听话的吃(大洋娃娃)”。“要给老师多加一点,要不老师又要生气了”。在“老师”周围,莹莹有意识地摆放了其他沙具配合该沙具。另外,莹莹多次移动沙具摆放位置,并且也多次对教师、警车等代表权威的沙具表示敬畏和尊重,这符合该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品质,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具体原因还需要在后期沙盘中确定。

沙盘作品中整体动力性尚好,莹莹摆放了代表了动力性的火车与警车,并且这两个沙具都与莹莹存在联系,证明莹莹本身是有成长可能的,并且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过让她得到成长的经历。但在制作“轨迹”时莹莹的动作很浅很轻,车辆又都是静止状态,缺少植物、人物和动物等其他类型的沙具,这都表明莹莹内心能量与动力不足。

整体空间区域配置方面过于拥挤,协调性不够,且在制作过程中多次调整沙具位置,这都表明莹莹内心的顺畅程度和条理性不足。

三、初始沙盘讨论及建议

初始沙盘是来访者第一次在沙盘世界里呈现自己的内心状态。在面对成人或自我防御较强的来访者时,初始沙盘的特征往往具有欺骗性和隐藏性,所以初始沙盘的疗效多见于少年儿童,此外疗效的达成离不开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通过初始沙盘,我们了解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找到了未来沙盘治疗的方向,在本次初始沙盘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他可以帮助、引导莹莹转变的维度及方法。

(一)亲密环境的回归

在了解到莹莹的个人信息之后,我们意识到莹莹家庭亲密关系的不足,这可能会影响来访者的成长,所以我们建议在莹莹进行个体沙盘的同时,家庭团体沙盘也应该同步进行,这也得到了莹莹父母的同意。同时我们建议家长不要立即改变莹莹的生活环境,建议循序渐进,缓慢过渡,避免给来访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学校教师的关爱

在本次初始沙盘的呈现中,莹莹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和成为好学生的愿望,我们建议莹莹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多给予莹莹积极鼓励和及时反馈。七岁儿童的价值判断依然受他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的支配,即他们认为规则、规范是由权威人士制定的,而充当权威人物角色的多是孩子的教师,所以,教师的评价及观点对于低年级的莹莹而言是重要且具有引导性的。

(三)朋辈关系的改善

对于莹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而言,同伴关系对于他们获得健康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同伴是情感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故我们建议在莹莹接受个体沙盘治疗的同时,其所在班级也可以适当开展团体沙盘游戏治疗,这样对于莹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他人积极行为都有积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挖掘初始沙盘透露出的信息,并结合沙盘的制作过程及结果加以分析,以在现实中提出好的建议,并且在之后的沙盘治疗中我们也要有意识地验证这些已得信息,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改方案。

【专家点评】

在本次莹莹初始沙盘制作中,辅导教师充分尊重来访者,在积极静默关注来访者的同时,注重营造“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让来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接纳、被认可的,这能使来访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有利于他们放下内心的各种担心与焦虑。通过沙盘世界,来访者将内心无意识世界在现实沙盘中展现出来,当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心路历程时,来访者的自愈便有了可能。辅导教师在初始沙盘中营造的保护、尊重的治疗氛围,有利于来访者接受这种疗法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沙盘制作中,这种专注有利于外显行为问题得到缓解。而沙盘游戏中沙箱的固定性、限制性也使得来访者认识到控制与约束自我行为的必要性,而沙子的流动性、易塑性特质有利于其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并有效释放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实现自我治愈。

但初始沙盘治疗效果的达成与否,离不开良好的咨访关系的建立,当来访学生信任心理教师,打开内心谈及自我时,来访者的初始沙盘才可谓是有意义的。而在访谈环节时,心理教师更要注重与来访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这种共感理解会使得学生大胆表达自我,从而帮助他们自我成长。当然,最终沙盘疗效的达成还需要来访者在其他维度得到的成长,如家庭关系的改善,课堂教师的鼓励,朋辈群体的接纳,都会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又会在沙盘世界中得到积极强化,反过来这种强化又会迁移到现实中,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推动学生认识自我并实现健康成长。

沙盘心得体会篇(4)

沙盘游戏疗法(Sandplay Therapy),又称箱庭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1]。沙盘游戏疗法由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创立,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发展非常成熟,在国外的研究与应用上成果丰硕,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

一、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

沙盘游戏疗法是以荣格的心理分析技术为基础的。荣格心理分析技术的源头――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个体潜意识里的早期精神创伤性事件被心理分析师开掘、解释,这些精神创伤就会逐渐消释。沙盘游戏疗法让来访者在沙盘里雕塑沙子、摆放玩具、创造沙盘作品,通过自由、创造性的游戏,潜意识过程就以三维形式、在一个外现的世界里显现[2]。沙盘治疗师用“非言语”、“非指导性”的形式,使用“共情”、“感应”与“转化”等技术,帮助来访者实现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对话,激发个体的心理自愈,促进其灵性与自性化发展。

二、高校沙盘游戏室的组建

沙盘游戏疗法在心理辅导、咨询、治疗等领域显示出独特魅力,在国外的研究与应用上成果丰硕。20世纪90年代,沙盘游戏疗法被国内高校心理研究者关注,从而开启了沙盘疗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国内一批高校先后建立了沙盘游戏室,将沙盘游戏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运用沙盘游戏疗法就必须组建沙盘游戏室,对于高校而言,其在普通咨询室建设的基础上,配备沙盘游戏的基本材料即可。

1.沙盘与沙架

沙盘的一般规格为57厘米×72厘米×7厘米,内侧与底部涂成蓝色,材质不限。根据来访者的需求,沙盘游戏室须配备两个以上标准沙盘。沙盘统一放置在沙架上,高度齐来访者腰部,既方便操作,又一目了然。

2.沙

沙是沙盘游戏世界里非常重要的载体,沙盘游戏室需要分别准备茶色与白色的粗沙和细沙,以供来访者选择,必要时可以加水进行湿润,实现对便沙更好地塑造。

3.玩具

沙盘中的玩具是沟通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的桥梁,沙盘游戏展现的主题是来访者运用玩具的象征意义创造的[3]。玩具要尽可能丰富,尽可能罗列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里的各种物品和形象,以便来访者在沙盘制作中得心应手。沙盘玩具应当包含以下基本类别:

人物类:神话人物;宗教人物;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动作、神态、造型、衣着人物;漫画人物;卡通人物等。

动物类:兽、禽、虫、鱼和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等。

植物类:乔木、灌木、花、草、瓜果和蔬菜等。

建筑物: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建筑、不同功能的建筑、连接性建筑和障碍性建筑等。

交通工具:水、陆、空等各种交通工具。

家具与生活用品:各种家具、家电、生活设施、生活用品等。

其他:各类各色弹珠、石子、积木、卡纸、橡皮泥等。

三、沙盘游戏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个体沙盘游戏疗法的应用

个体沙盘游戏治疗的时间一般为45~50分钟,与个体心理咨询所花时间相同。通常来访者制作一个沙盘需要20~35分钟,就沙盘作品的创作过程与作品本身进行的理解与对话需要5~15分钟,但也有例外情况。个体沙盘游戏疗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导入。治疗师用简练的指导语将来访者导入沙盘制作过程。

第二步,制作与记录。来访者选择玩具在沙盘中摆放作品,治疗师静默见证与守护,不主动交流。征求来访者同意后,治疗师用个体沙盘记录专用表格记录下沙盘制作的过程,包括玩具的选用、摆放、移动,来访者的主动交流等信息,并间隔性地用相机拍照记录沙盘制作的基本过程。

第三步,理解与对话。沙盘制作结束后,治疗师与来访者就沙盘的创作过程与作品本身进行理解与对话,内容大致包括:请来访者谈谈沙盘的制作思路、对自己作品的理解、作品中最满意的部分、意义最重大的玩具、自己在作品中的位置、作品所表现的主题,等等。询问不可过多,以免追根问底导致来访者不耐烦。

第四步,拆除沙盘。理解与对话的完成,意味着一次沙盘游戏治疗即将结束,在来访者离开沙盘游戏室之前,如何拆除其完成的作品,应当征求来访者自己的意见。如果愿意,来访者可以自己动手拆除沙盘,治疗师坚持静默见证与守护即可。如果不愿意,那么治疗师也不要勉强,待来访者离开之后再拆除沙盘。

第五步,分析与整理。对一个沙盘案例的分析与整理,应从沙盘的导入开始,回顾来访者在整个沙盘制作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内容不仅包括其言语表现,如就沙盘的创作过程与作品本身进行的理解与对话、与治疗师的主动交流、对亲自拆除沙盘的态度与理由、语言的流畅与否、音量大小等,还包括其丰富的非言语表现,如制作时间的长短、作品修改的频率、选用玩具的果断性和游戏过程中展现的面部表情与姿态表情等。

2.团体沙盘游戏疗法的应用

与个体沙盘一样,一个团体沙盘游戏时间可比照一个团体辅导时间,约50~60分钟,在沙盘制作所花时间上,没有严格规定,一般以团体成员共同感受决定作品是否完成。团体沙盘游戏实施的过程与个体沙盘相比,添加了组成团体环节,共有六步,基本操作大同小异。

第一步,组成团体。团体沙盘的采用源于团体成员的共同需要,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团体的组成。在高校团体沙盘游戏中,常见的团体有两类,一类是是由面临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个体组成的团体;另一类是具有相同或相似人格特质的个体组成的团体。

第二步,导入。同个体沙盘一样,治疗师需要用简练的指导语将来访者导入沙盘制作过程。在团体沙盘开始制作前,治疗师必须明确地向团体成员说明团体沙游的规则:

(1)游戏过程中必须保持静默,成员间不能有任何形式的交流;

(2)玩具摆放的顺序由抽签决定,每人每次只能摆放一个玩具或完全相同的一组玩具;

(3)不许撤除,但可以移动他人摆放的玩具,每移动一次算摆放一次,在这轮中就不能再摆放其他玩具;

(4)在摆放过程中,成员可以弃权,即本轮放弃摆放任何玩具;

(5)最后一轮结束后,最后一个摆放玩具的成员可以决定是否对作品进行修饰。修饰的权限是可以移动他人摆放的玩具一次,但不能撤除,也不能添加新玩具。

第三步,制作与记录。团体沙盘的记录以每轮为单位,内容包括每个成员摆放的玩具、数量、位置、一轮所花的时间和值得关注的细节等,并在每轮完成后对作品拍照,用来记录沙盘完成的大致过程。

第四步,理解与对话。团体沙盘完成后,成员间进行理解与对话,发言的顺序按摆放玩具的顺序进行,内容包括自己摆放玩具的思路、对他人所摆玩具的感受、作品的整体构思、作品的主题,等等。

第五步拆除沙盘,第六步分析与整理的基本操作,与个体沙盘的第四步、第五步相同。

参考文献:

沙盘心得体会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6-02

沙盘游戏是通过沙盘里使用沙子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用象征性的意义来表达自己,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完成自我认知自我修复以及自我成长的过程。沙盘游戏分为个体和团体两个类型。个体沙盘游戏即一个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个来访者,利用沙盘游戏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则是一个团队(2-8人)或者30-50人的新建团队共同使用一个沙箱和一套沙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个体沙盘游戏主要目标是对求助者的心理诊断和治疗,团体沙盘游戏主要是促进团队协作和提升团队凝聚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

根据国内外的大量实例研究证明,沙盘游戏尤其对学生中存在的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语言沟通、人际交往困难以及适应困难等问题的人群有良好的效果。沙盘游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沙盘游戏更好的、更全面的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就是我们在学校第一线具体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们需要思考的研究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或心理问题。因此,学校里的心理工作,第一要务是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第二要务就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沙盘游戏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两个任务。沙盘游戏的设备是由琳琅满目的小玩具组成的,这对于中小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沙箱中的沙子又可以流动起来,很容易让人产生操控的愿望;而心理老师最重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对来访者的指导和干预,所以沙盘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沙盘游戏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也可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个体沙盘游戏可以放松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学业能力的发展,能对有辍学倾向、学校恐怖症、同伴关系困惑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导等。团体沙盘游戏则可以用在同一宿舍、学生社团等团队建设中,促进团队精神的升华,提升团队凝聚力,培养协作性能力;也可以用在具有同一问题的学生中,帮助这些学生在团体中调整自己,学会为人处世,解决心理问题。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沙盘游戏可以在不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心理老师了解学生的内心冲突,帮助心理老师找到问题所在,甚至于心理老师不进行任何干预,学生制作沙盘的过程中就会实现自我疗愈。所以对于心理老师来讲,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我校多年来在应用沙盘游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思考、探究和实践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并通过具体的实践,具体的操作过程及案例总结沙盘的应用过程和成败经验:

1.个体沙盘的应用

首先是主动到咨询室咨询的学生,求助的愿望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沙盘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还会配有语言和肢体动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沙盘游戏的操作和治疗的就相对容易一些,应用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当然这需要具备熟练的沙盘操作技巧和治疗方法。

由他人介绍来被动接受咨询的学生,如老师、家长或同学认为有学习、性格或行为等方面问题的人。而这一部分人,他们对心理咨询和批评教育是有很强的抵触心理的,往往是不言不语,态度冷漠,甚至抵触。而沙盘游戏恰好是一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又十分有趣又能呈现问题,没有指责和干涉又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所以对于被动咨询的学生也是可以有效应用的。可见通过沙盘游戏来介入咨询,解决问题效果明显。

家长也可参与沙盘游戏:家庭教育和家长榜样常常是学生存在问题的根源,但家长身在其中,很难自知存在的问题。通过沙盘游戏的方式可以投射出家长的问题。通过对部分来校咨询的学生家长的沙盘分析,可通过沙盘游戏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并改进完善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

2.团体沙盘的应用

团体沙盘的应用:通过心理档案的建设测查出一、二、三级心理干预的学生对象;通过班主任反映到的具有典型问题的团体;在学校专题性的招募辅导团体所组建的团体辅导中,可以通过团体沙盘的方式来进行辅导。如学校社团活动组织的建设和协调,班级学习小组的组织和搭配,班级干部成员的搭建和分工,宿舍成员的交往和相处等。

团体沙盘游戏还可在学校领导班子、班级科任教师、年级教师组成、各科室教师团队的组建中得到有效应用,搭配出既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又能和谐相处的高效和睦团队。

团体沙盘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的的应用:亲子沙盘、师生沙盘、生生沙盘。

团体沙能很好地应用于考试焦虑中:针对高考和中考以及平时考查考核前后大量来咨询要求排查、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他们在相同时间段、有相同问题、又急需立马解决的几个同质个体,组建成临时的团体来开展团体沙盘,寻求原因、诊断病情、共同解决问题。

沙盘游戏的发展和改进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创出更多路子,得到更大提升。

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卡尔夫:《沙盘游戏治疗:心灵的治疗途径》

沙盘心得体会篇(6)

1沙盘游戏用于心理治疗

1.1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治疗的应用沙盘游戏自问世以来,逐渐获得国际临床心理学界的推崇,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的儿童心理疗法相比,沙盘游戏特别适合儿童,目前国内外已经将其广泛运用于儿童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2]。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沙盘游戏的一个良好适应证。PTSD是指儿童遭受严重的创伤性体验后出现的持续性焦虑状态,是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性患疾之一[3]。创伤指的是灾难性事件,包括各种各样的虐待或天灾人祸等,这种创伤经历特别是受虐经验对于儿童来说尤其难以承认,更难以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沙盘游戏疗法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里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不仅可以再现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帮助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Grubbs[4]对沙盘游戏运用于性虐待所致PTSD儿童的疗效进行了探讨,发现沙盘游戏是创伤愈合与转化的强有力的媒介,在沙盘游戏中,这种儿童显示出释放他们的创伤以及逐渐愈合的过程。Louise[5]对56名4~5岁遭遇海啸后的PTSD儿童进行了沙盘游戏治疗,经过4个月每星期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这些儿童获得了积极有效的转变。沙盘游戏对儿童品行障碍也有着良好效果。品行障碍是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和反社会性行为[3]。沙盘游戏能为此类儿童提供发泄愤怒和表达攻击行为的途径,让他们在虚拟的空间里将其愤怒和攻击性的行为物化地演示出来,从而耗散其攻击性心理能量,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台湾的施玉丽等[6]用沙盘游戏疗法对1例对立性反抗疾患的儿童进行了疗效研究,发现沙盘游戏可以让儿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并宣泄负性情绪、释放被压抑的能量,并使他们从沙盘所建构的故事情境中习得与人相处的适应性行为。陈静[7]对行为问题儿童的团体沙盘游戏治疗进行了探讨,选取了30名行为问题的儿童,随机分为5组进行团体沙盘干预,经过8次(每星期1次)的沙盘游戏治疗,这些儿童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过儿童沙盘作品的主题、Conners行为量表前后测分数以及老师家长的评价等方面的改变得以体现。沙盘游戏疗法能够明显缓解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情绪。张利滨等[8]对20例7~1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接受8次沙盘游戏治疗,1次/周,50 min/次;对照组不接受沙盘游戏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SCARED)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量表等心理测验工具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沙盘游戏治疗后,治疗组SCARED量表焦虑总分和EPQ量表N分量表得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提示沙盘游戏疗法能有效地降低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情绪,并提高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情绪稳定性,说明沙盘游戏疗法能有效地缓解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沙盘游戏对一些儿童神经症,如遗尿症、厌食症、运动性抽搐、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对照研究等同样有着积极效果[9~12]。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对沙盘游戏在儿童自闭症的疗效也进行了探讨,证实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有着积极作用[13~15]。由上可见,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有着广泛的临床适应证。

1.2沙盘游戏在成人心理治疗的应用随着沙盘游戏理论和实践的日趋完善,沙盘游戏的治疗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儿童,而被广泛应用于成人的心理治疗中。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沙盘游戏能有效地治疗成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边缘型人格障碍、药物与酒精依赖、人格失调和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各种身心疾病等。Ammann[16]把沙盘用于1例严重抑郁症的女性并取得良好效果。李江雪等[17]把沙盘游戏用于治疗一个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女大学生,经过了16次以沙盘游戏为主的心理分析治疗,患者在边缘人格的核心症状尤其是情感和冲动行为方面变化明显,各项神经症状均有了很好的缓解;各项人格问题也得到较好改善。Zoia[18]把沙盘游戏带进公共戒毒所,证明了沙盘游戏对药物依赖的患者同样有效。另外,她还运用沙盘游戏有效地治疗了1例患遗传进行性肌肉萎缩症的患者。另外,一些心理学家还将该方法应用于非临床人群,如在心理咨询、夫妻咨询、家庭治疗、企业和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中的应用[19,20],整合了格式塔、催眠、角色扮演等方法。还有一些治疗师在阿德勒自我心理学、家庭系统治疗理论的背景下使用沙盘,使之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沙盘游戏用于心理教育

近十多年以来,沙盘游戏开始逐步走进学校,并被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运用。沙盘游戏的工作原则并非单纯以来访儿童的心理症状为工作目标,而更注重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在儿童的健康成长方面,如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特别符合心理教育的基本主张,为学校心理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根据国内外一些实证研究,沙盘游戏尤其对于学校中存在焦虑、注意力集中困难、言语沟通困难以及适应困难等问题的儿童有良好效果。陈顺森等[21,22]通过一系列干预实验考察了沙盘游戏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并将其与放松训练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沙盘游戏与放松训练一样能够有效地干预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且干预效果的保持性优于放松训练。台湾的林明清[23]把沙盘游戏用于1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的治疗,经过16次的治疗,发现此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等问题都有了明显改进。樱井素子等[24]对一所澳大利亚的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学校全体学生进行沙盘游戏的尝试,发现沙盘游戏对改善这些儿童的言语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有着良好效果。Van Dyk等[25]通过对幼儿园儿童一系列的沙盘游戏干预发现沙盘游戏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方式帮助适应障碍儿童缓解不良情绪及缓和内心冲突。儿童大部分难以用语言表述和宣泄自己的心理焦虑、压力与无助,这些压力和不良情绪使儿童表现为各种情绪、行为或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虽没有达到心理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但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沙盘游戏恰恰为这些儿童提供了有效表达和释放情绪的途径,通过玩沙子、玩具模型,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自由宣泄消极情绪让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通过沙盘重构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认知,激活自身具有的健康与治愈因素,从而获得心性的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3沙盘游戏用于诊断

沙盘游戏不仅可以用于多种心理疾病的治疗,在其发展过程中,沙盘游戏治疗师和研究者们还看到了其作为一种临床诊断工具的潜力。维也纳大学儿童发育研究者Buhler把沙盘作为诊断和研究工具,在沙盘游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把自己的技术命名为“世界测验”,并将其标准化。她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做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世界测验”作为一种诊断技术可以用来区分“正常人”和“病人”。她还发现,这种技术有助于诊断情感障碍或智力障碍。随后,有学者等[26]在“世界测验”的基础上,研究对象转向成人。他们将自己的这项诊断技术命名为“小世界测验”,研究证明了病人与正常人存在着差异。教育心理学家Bowyer首次把世界技法用于儿童的临床指导并使此研究方法更加标准化,她制定了用于分析沙盘作品的5个评分标准(沙盘中所使用的区域、攻击性主题、对沙盘的控制、沙的运用和沙盘作品的内容),并且发展了分析正常和异常组沙盘作品的常模。除了区分正常与非正常之外,Bowyer还指出了年龄和智力因素对沙盘的影响。国内的沙盘研究者申荷永、蔡宝鸿等[1,27]以初始沙盘为研究对象,选取65个小学生测试,分为行为问题儿童和正常儿童两组。然后把他们按照研究者在理论和临床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初始沙盘主题特征编码表进行编码分析并计分,最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了对行为问题儿童具有诊断意义的沙盘主题特征。他们认为初始沙盘具有特殊和重要的诊断意义,不仅反映来访者的问题,也提供治愈的希望、线索和方向。张日异等[28]对大学生孤独人群沙盘作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沙盘作品有着共同的特征,他们发现沙盘作品不仅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特质。由此可见,沙盘游戏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和价值,对发现和诊断来访者的问题有着积极作用。

4目前沙盘游戏研究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沙盘游戏的适用人群广泛,在不同人群的心理治疗、学校心理教育以及心理诊断层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其对象开始从儿童转向成年人,从患者转向所有的正常人。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并不成熟,沙盘游戏的主观臆断性仍难以被众多学者接受。近年来,学者们也在尝试制定沙盘游戏治疗评估的客观指标,但是大多研究目前仍处于主观水平,研究方法有待完善。目前关于沙盘游戏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研究样本量比较小,主要局限于个案研究;研究内容比较局限,跟其他疗法结合的研究很少;疗效评价比较单一, 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因此,沙盘游戏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大样本的疗效对照研究,考虑整合性的研究和更全面的、长程的疗效评估。另外,沙盘游戏中对于个体的种族、文化、教育及宗教等背景都有关,对沙盘游戏的跨文化研究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的课题。

5展望

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哲学思想,是沙盘游戏疗法的重要基础,荣格以及卡尔夫本人,都对中国文化有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作为其心理学体系的最重要的哲学和方法论基础。沙盘游戏疗法,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中国人。由于中国人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倾向于内向和不善表达内心感受,这些人格特征使得中国人更易于接受沙盘游戏这种非语言的治疗方式,含蓄地借助于沙盘游戏表达内心体验,为治疗师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了解个体内心世界的新途径,对中国的心理治疗师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沙盘游戏不仅能够广泛地适应于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工作,而且有利于来访者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其治疗理念可以为广大临床医生、心理工作者以及教师等提供借鉴,具有广阔运用前景。相信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日趋完善,沙盘游戏将会在我国的心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疗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5.

2郑元洁.沙盘游戏法及应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1):25-27.

3邹小兵,静进.发育行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277.

4Gmbbs GA.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ndplay process of exually abused and nonclinical children.Art Psychother,1995,22(5):429-446.

5Louise L.Immigrant and refugee preschoolers'sandplay representations of the tsunami. Art Psychother,2006,34(2):99-113.

6施玉丽,高淑贞,王文秀.对立性反抗疾患儿童之沙游治疗历程分析研究.中华辅导学报,2005(19):47-72.

7陈静.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8张利滨,章小雷,黄钢,等. 沙盘游戏对7~l4岁焦虑性情绪障碍儿童的疗效.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l2):909-911.

9Carey L.Sandplay therapy with a troubled child.Art Psychother,1990,17(3):197-209.

10Nagliero G.Sandplay therapy and verbal interpretation with an anorexic girl//Sidoli M ,Bovensiepen G.Incest fantasies and self destructive acts:Jungian and post-Jungian psychotherapy in adolescence.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5:297-310.

11Tsukum K.An early adolescent case who was cured of motortic dimrder.J Psychosom Med,1996,36(8):685-689.

12王巧敏,黄钢,章小雷,等.沙盘游戏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功能障碍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9):691-695.

13寇延.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保定:河北大学,2005.

14潘燕华.心理分析取向的整合治疗模式对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探索.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15宋建宏, 陈敏.自闭儿童治疗中的象征性发展个案报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634-635.

16Ammann R(著).蔡宝鸿,潘燕华,范红霞(译).沙盘游戏中的治愈与转化:创造过程的呈现.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6-73.

17李江雪,申荷永.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分析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6.

18Zoja EP(著).刘建新,蔡成后,古丽丹(译).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0.

19张日昇.箱庭疗法渐入佳境.中国教育报,2006-2-16(004).

20Sweeney DS.Sandplay with couples,techniques in marriage and fanaily counseling. AIexandfia, VA: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2002:95-104.

21陈顺森,徐洁,张日昇.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心理科学,2006,29(5):1186-1189.

22陈顺森,张日昇,徐洁.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90-296.

23林明清.一位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儿童的沙戏治疗历程分析研究.台湾:台南师范学院,2002.

24樱井素子,张日昇.在澳大利亚某重度语言障碍学校进行箱庭疗法的尝试.心理科学,1999,22(4):350-353.

25Van Dyk A,Wiedis D.Sandplay and aessment techniques with preschool-age children.// Drewes AA, Carey LJ,Schaefer C.School-based play therapy.New York:The Commonwealth Fund and Ha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16-37.

沙盘心得体会篇(7)

一.发现“沙漠之花”

整理沙盘记录时,我看到了一组永远没有绿植的沙盘照片,这些沙盘画作出自一人之手,在30多张照片中,只找到了一副有花朵的沙作,虽然没有绿叶,但也是一种生命迹象。耳边响起小姑娘平和的声音:“老师,我是一株沙漠之花,成长过程中没有水分的滋润,还经常被狂风暴雨打倒,但我会寻求一切机会重新绽放……”

这位自称“沙漠之花”的女孩叫小茗,她是《心灵舞台》选修课的学生,在老师眼中,漂亮、乖巧的她完全可以遮掩成绩不好的“不完美”;她遵守规则、积极主动、乐观豁达,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幸福小天使”,然而这些印象全部在第一次预约沙盘体验后被颠覆……身为心理老师,我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接触辅导室的设施,所以闲暇之余,会邀请孩子们预约沙盘体验。小茗就是这样与沙盘结缘的。一次选修课结束后,她像小鸟一样快乐地请求:“老师,我想预约一次沙盘。”第一次沙盘,原本想只是一场体验,她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摆放了沙具:所有的沙具都是木质家具,沙盘被布置成居室的模样。我请她介绍沙盘,她略带哭腔地说:“我只是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接下来的面谈,她的眼泪就没有断过,从她的描述中,我知道:出生后到小学一年级她一直跟着奶奶生活,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记忆中自己是在想妈妈的哭声中长大的。一年级后,一直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妈妈经常争吵。现在和妈妈生活,爸爸妈妈有可能已经离婚了,但没有人告诉她。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很多余,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大哭,哭完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要让别人看到最好的自己!”她把自己的脆弱包裹起来,所以我们一直看到的是她微笑的模样……她说:“老师在课堂上总是鼓励我们做自己,我也想做自己,想变得有能量,所以才来预约沙盘。”听到她的诉说,我为拥有天使面庞的她如此忧伤而难过,也为自己每周都会在课堂上与她见面,却没有真正了解她而不安。看来,她不是来体验沙盘,她是主动来寻求帮助的。而对于她的成长,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沙盘体验便能解决。

二.观察“沙漠之花”

在学校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专心地学习,介入个体心理辅导后发现:他们中有些人家庭结构不完整(各种原因的单亲家庭),我们知道,单亲家庭结构往往夹带着残缺的养育方式,他们的父母,自己本身便缺乏成长的动力和能量,对于这一类孩子,心理辅导中我们无法对家校联合抱有太大的希望,于是,我们尝试着把辅导的焦点放在激发孩子生命本身的“心理复原力”上。复原力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1]。有研究表明,复原力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内在保护因子和外在保护因子,其中内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自身所具备的某些特质,能调节或缓和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比如,人格因素、积极问题解决、生活乐观、寻求新奇性、信任他人等;外在保护因子是指个体所处的环境具有能够促进个体成功调适,并改善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的因子。对于学生而言,外在环境包含三个系统:家庭、学校与社区[2]。具体来讲,家庭环境中的保护因子包括温暖的亲子关系、有感情且不会严苛批评、支持性、家庭凝结力等。与家庭保护因子相比,学校和社区也是复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保护因子有老师的支持、成功或快乐的积极经验、与老师同学的良好关系等。在学校,对于需要个别辅导的特殊学生,心理老师会第一时间与家长、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建立辅导同盟,实践证明,与家长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对于孩子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小茗的家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无法寻找到完整的关系链条,用小茗的话说:“我无法把成长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一切需要靠我自己。”因此,对于这样的辅导个案,我们尝试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生合作(小茗与心理老师)、师师合作(小茗的班主任老师与其他科任老师对心理辅导的配合和支持)、生生合作(小茗的同班同学和选修课同学,激发同辈群体的力量)上。

三.沙盘游戏为“沙漠之花”重置成长的环境

(一)沙盘游戏为其提供“自由与保护”的空间

小茗的成长环境中充斥着复杂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小小年龄的她以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自述在其出生前爸爸妈妈关系特别好,妈妈和奶奶的关系也特别好,但她出生以后,各种矛盾和裂缝便出现。由此,小茗断言:这和自己的出现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家人面前,小茗从来都是积极向上的,她努力的表现出乖巧懂事,努力地考出好成绩,努力地与老师和同学维持着积极的关系。而这样的“积极向上”是被“讨好”包装过的,真实的小茗有很多的苦恼,渴望被关爱保护,渴望被宠爱有加,渴望偶尔犯错时被包容……然而这些渴望在小茗畸形的家庭中很难实现。沙盘游戏是儿童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辅导方式,柔软细腻的沙子和富有空间意义的沙盘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里儿童通过象征、隐喻的形式不仅可以再现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情景以帮助发现问题,同时也可以宣泄出与创伤经历相关的复杂情感从而达到疗愈的目的[3]。起初的沙盘辅导中,小茗总是匆匆地勾勒自己的沙盘画作,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作品。前三个沙盘作品,没有水,没有绿色植物,有的只是一些自己渴望的家具、还有他们家庭成员之间的各种互动。如果让小茗在沙盘中更加放松,就需要请她慢下来,更仔细地感受沙盘给她带来的包容性。所以,陪伴过程中,我会经常向她强调:“这个沙盘是属于你的,你可以任意作画”、“这些时间也是属于你的”、“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观察这些沙具,如果不确定用哪一个,可以试着用手触摸一下,哪一个感觉好就用哪一个”、“不着急,慢慢地体会沙子在指缝中溜走的感觉”……慢慢地,小茗开始放慢自己在沙盘前的脚步,她开始精心地为自己的画作挑选各种沙具,也开始尝试着不断调整沙具的顺序,以让自己更加地舒适。

(二)沙盘游戏替其表达无意识世界

冰山理论指出:人的意识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我们能够意识的到;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却对其余部分产生影响[4]。在儿童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学生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他们总会对心理老师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时即便儿童表达了,源于其语言发展的限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儿童的实际情况。对于小茗而言,她的内心世界充满着愤怒和压抑,她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当初要结婚,为什么她要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但这些愤怒全部化作无助感,它们被很好地伪装起来,甚至让大人觉得小茗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无论家里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伤害到她。心理学家霍妮指出,儿童在潜藏的敌对世界面前会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情感,而这种无能为力的情感在日常教养中却又常常被忽略掉[5]。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言语的心理辅导方式,尽管如此,但是沙盘图画是会说话的,沙盘上的语言我们便称作无意识的象征性语言。比如小茗在第二次沙盘体验中,拿了两只老虎,并列摆放,然后拿了两条蛇,蛇的头分别朝向两只老虎,除此以外,画作中还有鸡、狗、龙。在分享沙盘时,她提到:奶奶和爸爸属虎,妈妈属蛇,爷爷属u……通过这个沙盘画作,小茗家庭成员的关系一目了然。在第四次沙盘中,她第一次放置了花朵,这是小茗的沙盘体验中第一次放置生命意象,她对心理老师说:“今天特别高兴,周末和爸爸见面了,知道爸爸还在北京,爸爸说我想他了随时都可以去找他!”也是这一次沙盘,小茗对我说感觉自己是一株沙漠之花。

(三)沙盘游戏赋予其自我疗愈的力量

关于沙盘游戏对个案的心理辅导,疗愈的力量与决定性因素源自于游戏者的内心深处,外在的治疗或影响仅仅是成长的催化剂。作为心理老师,面对学生的作品,其作用不是指导或引导治愈,而是唤醒游戏者内在的指引力,充分发挥心理老师在沙盘游戏中的陪同效果。也有人说,沙盘游戏师是静默的见证者,在整个过程中,接纳、同理心、陪伴、尊重等心理辅导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在对小茗的辅导过程中,我时刻调整自己的角色,辅导初期尽可能充当倾听者,充分出租自己的耳朵,以陪伴为主,帮助小茗表达内心压抑的痛苦。面对小茗的沙盘作品,做到不分析、不评论,以学习者的身份介入辅导,时刻保持“沙盘游戏以小茗为主,心理老师的陪伴为辅”的原则,帮助小茗感受到被关注,感受到安全感。在辅导过程中,小茗有很多感知到的负面情绪,但是她不会用语言表达这些感受,因此,心理老师会用同理心的方式介入辅导,体会小茗每一个“此时此刻”的感受,并在她不会表达时,帮助她表达这些感受,让她更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此外,在小茗的成长的过程中,她是不被允许表达负面信息的,所以,当她心理失衡时,她便拼命地压抑自己。我们知道,负面情绪和感受是外在刺激带来的,如果人们能够帮助这些情绪和感受寻找一个合适的出口,人类的情绪通道便会畅通无阻,否则便会堵塞。而堵塞随之带来的便是心理问题或疾病。所以,对于小茗而言,要教会她表达这些负面情绪,首先需要有人接纳这些负面情绪,心理老师可以在面对她的负面情绪时不断地说:“如果是我,我也会很生气。”“拥有这个情绪再正常不过,不必谴责自己……”当有人能帮她接住这些情绪时,她也会被带着慢慢地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学会为自己的情绪寻找合适的出口。总之,沙盘辅导的过程中,心理老师运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激发个案的自我疗愈力,帮助个案认识自己的心理复原力,从而促使个案寻找到成长的契机。

小结:沙漠之花,狂风暴雨后依然能够屹立于世并悄然绽放,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生长环境,了解自己最需要什么。身为心理老师,我会继续选择做一名静默的见证者,用接纳、同理心、陪伴、尊重向沙漠之花输送能量,为她的悄然绽放助力!

参考文献

[1][2]王坚杰,张洪波等.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3)

[3] 多拉・卡尔夫,高岚、陈晶、陈伟芳译.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沙盘心得体会篇(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51-02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但由于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完善,致使大学生仍然存在一些负相的心理品质,如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意志力薄弱、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整体能力素质不高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会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结合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沙盘游戏疗法,可从心理深层面来促进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

1.原理。沙盘游戏技术起源于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文化理论为结合,由多拉・卡尔夫于1956年创立[1]。沙盘疗法以沙子、水和沙具运用在富有创意的意象中,其假设为,人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是由于内在无意识压抑太强,与意识和客观现实没有得到足够的沟通,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限制性信念太多,而人心灵深处却有一种自我治愈和自我完善发展的力量,个体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中,可拥有该能量,逐渐达到沟通无意识,促进心理治愈和自我完善。这种方法容易绕开对方防御机制,促进其内在无意识透过意象顺利表达,更易达到个体自我整合。

2.流程。关于沙盘游戏治疗的流程,综述国内外学者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阶段一:创造沙盘世界。向来访者介绍沙盘游戏的规则,告知来访者用心创造自由摆放,沙盘游戏方式无所谓对错,帮助来访者唤起“童心”。阶段二:体验和重建沙盘世界。来访者开始摆放沙盘,此时咨询师遵循“非言语治疗”的原则,以建立安全、温暖环境,以无条件的陪伴来观察和记录。沙盘摆放结束后,治疗师开始陪同来访者对沙盘世界进行探索和重建,在适当的地方给予共情,并注意个体语言和身体语言为线索,鼓励来访者停留在被共鸣的情绪中。阶段三:治疗和连结现实世界阶段。唤起来访者了解沙游的意义,鼓励来访者留意沙盘中的问题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和转化的。阶段四:留影并拆除沙盘作品[2]。

3.种类。按照沙盘游戏参与者人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沙盘游戏与团体沙盘游戏。个体沙盘游戏主要用于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并能激发来访者无意识的自愈力量。团体沙盘游戏治疗主要对于多人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沙盘呈现出各种人际互动的特性,用非语言来观察个体人际活动中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在团体辅导过程中便可以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从而促进个体内心的成长,增强团体驱动力。

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1.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积极心理品质是由Hillson和Made于1999年首次提出的,后来seligman在其著作《积极心理学导论》中这样定义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由主观幸福感、乐观、快乐和自决等构成,美德和力量是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具有类似缓冲器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战胜心理疾病的有利武器。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激发人内在的潜能,帮助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逐步实现自我完善。积极心理品质是人体内部的心理特征,具有潜在性,必须在外界的刺激下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需要人们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发现与培养。

2.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能力,通过有意识地挖掘与培养这些能力,可以让人们在相应的条件下将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积极心理学还发现,积极心理品质让人们更容易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拥有积极品质的人总是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更愿意是追求成功;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更容易走出消极情绪,及时的调整自己,积极的面对困难,所以也就更容易解决困难。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钐的重要时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能有效提升其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与精神状态,帮助其更好的完成自我提升与自我成长。

3.积极心理品质能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所谓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让大学生在遭受困难或打击的时候能够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帮助,增加大学生的幸福感和面对困难的能力。在大学生活或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大学生不仅愿意主动帮助他人,也会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从而让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幸福感。

三、沙盘游戏疗法有效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途径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积极的情绪。大学生只有客观、全面的认知自己,才能正确的认知其他的人和物,当其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在现实期望中受挫,当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负面自我评价进而体验负面情绪。然而沙盘游戏最初的治疗对象是儿童,现在对成年人的心理治疗也越来越广泛。沙游最大优势可开启成人在儿童时的记忆,对所使用沙具的象征性语言保持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感知力,在赋有积极想象的意象游戏和塑造模型过程中能获得一种持续的快乐,带回童年美好记忆和反思,学会对自我认识重新定位,保有平和应对心态,有利于其产生积极的情绪,逐步养成积极心理品质。

2.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人格,促使心智成熟。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通过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心理治疗方法,创造了从心灵到物质、从非语言到语言的沟通桥梁。沙P游戏使咨询师提供了自由和安全的空间,大学生从建立沙盘中观察对自我探索、人际互动关系、修复原生家庭创伤等方面,运用积极想象技术,得以察觉到自身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冲突及防御模式。沙盘游戏治疗让团体成员共同创造出一个“心灵乐园”,在这个空间里个体容易降低防御,使焦虑感以意象的表达方式,充分在沙盘中得以释放,并将其与现实世界连结起来,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不断完善人格,从而缓解焦虑,增进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促进个体自我整合和个性化的实现,使得心智更成熟。

3.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大学生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在沙盘游戏过程中通过意识和无意识建立,最易将童年时的原生家庭引发在个体内心深层存在的创伤触及,这使得他们能平衡外在现实和内在现实,逐步达到矫正行为和心灵自愈的目的。除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时,大学生应积极培养信任、原谅和感恩心理品质。通过团体沙盘设置的游戏规则,促进团体间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自我认识与探讨自我,以发展良好的自助功能。团体沙盘游戏还能促进个体成员的心理发展和成长,发挥由个体的自我治愈力组合而成的团体动力场,在其过程中学会感受、观察并接纳他人。合理建立正确的认知与行为方式,从而在分享阶段学习团体成员间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沙盘游戏疗法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大学生养成优秀良好的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沙盘游戏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时,要帮助大学生完善积极的人格,引导大学生养成积极的情绪,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抗挫能力,提升大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更好的取得成功,获得足够的幸福感。

沙盘心得体会篇(9)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4.009

中图分类号:B844.2,R7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4-0264-06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巨大的破坏力给当地许多的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地震过后悲伤与绝望笼罩着受灾家庭。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政府在高度重视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心理的援助。

国外研究表明经历大地震的个体,容易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以及其他精神疾病[1]。Armenian等人发现,美国地震后两年,仍有50%的个体有明显的PTSD症状[2]。在中国云南地震后的5个月与9个月,有PTSD的个体比例为23%和24%[3]。因此,对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十分必要。

对于心理干预的效果,目前尚未有比较统一的结论。Basoglu研究表明,在第四周内对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使40%的人PTSD明显减少,继续进行干预至8周,则有72%的人明显好转,干预至24周80%的人能够好转[4]。在国内,汪向东等对中国北方经历地震的幸存者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及时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PTSD发生的概率[5]。但是,Rose等人的研究发现,对PTSD采取单次的心理干预,可能没效果甚至有害[6]。Sijbrandij等人研究发现,行为认知疗法对急性的PTSD病人疗效在短期有效,但长期却没有帮助[7]。另外,典型的PTSD患者依据诊断标准比较容易诊断出来,但症状严重程度无法用诊断标准评估,此外相当一部分个体可能没有达到诊断标准,却仍然存在PTSD症状,这部分人也迫切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8]。因此,研究一种安全的且同时具备诊断与治疗功能的心理干预方法,对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及以后危机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在咨询师营造的“自由和保护的空间”气氛中,来访者通过在沙盘内用各种沙具摆出心灵的故事,使来访者与无意识接触并表达超语言的经历和被阻碍的能量[9]。这种接触与表达,促进和激活恢复、转化、治愈、新生的力量。沙盘在国外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沙盘游戏被广泛用于治疗抑郁症、孤独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心身疾病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如,Marinucci采用沙盘游戏对一名16岁患有抑郁症的少年进行治疗,发现沙盘游戏能有效通过表达创伤,修复创伤从而得到治愈[10]。同时,沙盘游戏具有诊断功能[11]。诊断功能是以心理投射机制原理为基础,认为不同病症的沙盘呈现出不同特点并投射出来访者内心状况,而有经验的沙盘游戏师能从沙盘所呈现的特点进行诊断。以Bühle为首的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沙盘游戏师根据沙盘特点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病症,且有经验的咨询师诊断的正确率高于没有经验的[12]。山中康裕在长期的沙盘游戏中发现不同的病症的沙盘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比如躁狂症病人的沙盘显得过于拥挤和混乱,抑郁症病人使用的沙具的数量偏少,难做出具独创性的东西[13]。

基于理论的分析和已有的临床实践研究,沙盘游戏同时具有诊断与治疗功能,应该能够很好的诊断本次经历地震的幸存者的创伤情况并治疗他们内心的创伤。有研究表明,地震中丧失亲人的孩子心理创伤程度十分严重[14],所以本文选取在本次地震中丧失亲人的学生进行援助,通过分析他们的沙盘特点,以发现其心理创伤的特点并找出治愈的因素,为以后灾后的心理援助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丧亲组:为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有亲人遇难的学生,他们被安置于都江堰幸福家园,主要由学校领导介绍学生丧亲的情况。邀请学校所有丧亲的学生共有30名进行沙盘游戏,学生自愿参加。其中1名不愿进行游戏,最终共29人参加,其中男15人,女14人;小学生25人,中学生4人;父母双亡的学生2人,父亲或母亲其中一位死亡25人,爷爷或奶奶死亡2人。

对照组:广州某重点小学学生。该学校为心理教育示范单位,长期开展沙盘心理教育,学生喜欢沙盘游戏。本研究以自愿报名方式进行沙盘游戏,共16名学生报名。以16名普通少年的6次沙盘为对照。

1.2工具

沙盘:使用东方心理研究中心沙盘C标准型,共有2个简易沙盘,沙盘尺寸:72 cm ×57 cm ×7cm。沙盘内侧涂蓝色,并装有一半的细沙子。共有1000个沙具,分为10大类:神话传说、文化宗教、自然物质、风俗行为、人物人体、家居建筑、运动交通、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其他。

记录工具:数码相机一部,记时器一个,沙盘游戏记录表、沙盘作品分析表。记录时将箱庭平均划分为5个领域。

1.3计分

在沙盘游戏时,记录沙盘游戏制作的时间。在结束沙盘游戏后,记录玩具总数及各类别玩具数、并分析是否出现创伤主题和治愈主题。创伤主题与治愈主题的计分:按照沙盘中有无呈现对应主题的形式进行0,1两级评分[15](见表1)。

1.4过程

沙盘游戏在心理咨询室内单独进行。咨询师指导学生做一个放松训练,然后陈述指导语:“这里有一个沙盘和许多玩具,请你用它们创造一个情景,你想怎么做都可以,没有对错之分”。学生制作沙盘作品时,咨询师陪伴在一旁,并按顺序记录整个过程。沙盘画制作结束后,咨询师首先让学生描述他所创造的世界,鼓励他们去充分体验和感受沙盘世界,并由他们决定是保留沙盘世界的原状或是对某些细节做些改变。接着,询问来访者沙盘中的事件如何反映了他的生活,对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最后,咨询师填写并整理“沙盘游戏分析表”,并根据游戏过程和沙盘做初步的诊断,对创伤比较明显的学生进行3~6次不等的沙盘干预。为了巩固沙盘游戏的效果,送给学生两张照片,一张是他们所创造的沙画,一张是他们与沙画的合影。

1.5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分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沙具使用类型特点

对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构建沙画时所使用各类型沙具的个数及使用该类型的人数比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种动物、家居建筑、人物人体类的沙具使用率高于95%,并且这三类沙具使用的数量最多,这说明这三类沙具对这些丧失亲人的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见表2)。

2.2沙盘的创伤主题

对丧亲组与对照组学生,以及丧亲组中不同性别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所出现各类创伤性主题的人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表现创伤主题比例除空洞、分裂、威胁、隐藏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在沙盘中,男孩子表达威胁、受伤的比例高于女孩子,而表达忽视、倒置的比例低于女孩子(见表3)。

2.3沙盘的治愈主题

对丧亲组与对照组学生,以及丧亲组中不同性别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所出现各类治愈主题的人数所占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旅程、深入、诞生、培育、变化、整合等治愈主题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在沙盘中,男女孩子表达治愈主题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3 讨论

3.1沙具使用类型特点

本研究表明各种动物、家居建筑、人物人体类的沙具使用率高于95%,象征家的别墅沙具和家禽动物沙具、亲人朋友的沙具是幸存者喜欢使用的沙具。在沙盘游戏中,孩子很喜欢并很认真地用这三类的沙具建构出一个美好家园的场景。孩子们在建构地震前美丽的家园时,总会很开心,并主动讲述以前家庭的温馨。这说明孩子很怀念以前一家人生活的美好场景,并对地震失去房屋、亲人内心充满了哀伤。沙盘游戏的治疗功能便是通过表达他们内心感受,宣泄消极的情绪从而激发内心积极力量,从而得到治疗。

3.2沙盘的创伤主题

本研究显示,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表现创伤主题比例比对照组高约30%。以往研究表明,儿童创伤经历后有PTSD的比率为16%~90%,比例的大小取决于创伤的类型和灾难的大小。Perry认为虽然儿童创伤后的比例变化范围比较大,但综合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儿童发生PTSD的概率约为30%[16]。

受伤与混乱两个创伤主题,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地震中所受到的伤害以及经历地震后内心世界的混乱。限制与妨碍两个主题,投射出学生自我成长的力量受到了比较严重的阻碍,原因可能是亲人突然的去世而造成亲情和爱的缺失。相对普通少年可以在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下健康成长,遇到挫折可以感受到亲人的保护,丧亲学生在丧亲的背后缺失了关爱、指导和保护,这对他们的成长十分不利。沙具的倒置,投射出地震丧亲学生内心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不稳定可能与他们体验突然的、剧烈的地震有关,不安全可能与失去亲人的保护有关。同时,受伤、倒置也是学生对地震创伤经历在沙盘中的重现。Terr等人的研究发现,创伤经历的儿童具有用绘画、描述等方式重现创伤经历的倾向[17]。沙盘游戏强调营造自由与受保护的气氛,自由能够有利于限制和妨碍的治愈,使内心积极力量得到发展,保护有助于受伤的治愈。从丧亲学生创伤主题的表达,可以看出沙盘游戏对地震受伤学生心理的治愈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男女表达创伤存在性别差异。男孩子表达威胁、受伤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孩子,女孩子表达忽视、倾斜的比例显著高于男孩子。男孩子的威胁和受伤表现在受到怪兽、妖怪的攻击。这投射出男学生内心对这次地震的恐惧、憎恨。在沙盘游戏中,男孩子摆放怪兽的时候,同时也会摆放超人与之对抗,这投射出他们内心的勇气和希望有超自然力量战胜灾难。勇气与希望是他们内心积极的力量,有助于他们从创伤中恢复,所以,在沙盘游戏中,积极引导这些孩子去感受他们与怪兽战斗的勇气和外界给他们帮助时内心体验到希望所带来的积极力量,并且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女孩子表达忽视、倒置的比例比较高。女孩子在沙盘中的忽视表现为一种本来应该得到关注或帮助的,但在生活中被忽视了,她们有一些无助和孤独的感受。倒置主要是沙具摆放不稳固、坠落,这与孩子经历地震有关系,同时投射出她们内心的不安。针对女孩子这种情况,在沙盘游戏时,更多的是给予言语上的支持和关注,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领悟。

男女之间创伤主题存在差异,与Peters 研究一致。Peters 研究表明,女性PTSD症状中,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忽视 [18]。可能原因是男女之间表达的方式有关系。男孩子比较直接和强烈,女孩子比较含蓄柔和。Kolaitis等人通过量表测量,结果表明经历地震的儿童男女之间PTSD没有显著差异[19]。因此不同的研究可能是测评工具的不同所致,而且我们相信沙盘游戏更能有效准确的评估儿童的PTSD。

3.3沙盘的治愈主题

在本研究中,丧亲学生在连接、能量、灵性和居中的治愈主题与普通学生一样,这说明丧亲学生内心对应的治愈力量比较强。在沙盘上的连接主要表现为人物与家禽的连接、房屋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连接投射和反映出孩子内心对灾难后人与人之间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一名11岁双亲在地震中遇难的女孩子,在沙盘中摆放了很多人与家禽、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场景,该女孩说,她希望地震后大家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Kolaitis等研究发现,经历地震巨大创伤的儿童,如果能尽快恢复家庭与学校的正常生活,从中感受到亲密关系,对儿童创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9]。能量在幸存者沙盘中的体现主要有踢足球、捉迷藏和摘水果的场面,这些场面表明了虽然遭遇地震,但是他们内心还是充满了能量。灵性在幸存者的沙盘中表现为观音、佛祖、八卦、超人、圣诞老人等带宗教性或神话传说的人物。儿童是希望通过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增强对灾难的控制感,从而减少内心的恐惧与焦虑。Basoglu研究表明,对地震创伤经历儿童的治疗,增强其控制感比改变他们的行为更有效,而丧失对焦虑源的控制感会导致强烈的焦虑[20]。

地震丧亲学生在沙盘游戏中治愈主题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沙盘中深入、整合的比例比较低,说明丧亲的少年经历地震后,能够整合和调理创伤的力量比较弱,内心仍然比较混乱,心理自我恢复的能力比较弱。主题之中没有诞生,说明内心创伤的积极转化需要比较长时间,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帮助。变化比例少,说明地震后丧亲学生内心的灵活性比较弱,适应环境能力差。

参考文献

[1]Onder E, Tural U, AkerT.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three years after the 1999 earthquake in Turkey: Marmara Earthquake Survey (MES)[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6, 41:868-874.

[2]Armenian HK, Morikawa M, Melkonian AK, et al. Loss as a determinant of PTSD in a cohort ofsurvivors of the 1988 earthquake in Armenia: implications for policy[J]. Acta Psychiatr Scand ,2000,102:58-64.

[3]Cao H, Mcfarlane AC, Klimidis S. 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 following the 1988 Yun Nan (China) earthquake: the first 5-month period[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03,38:204-212.

[4]Basoglu M, Salcioglu E, Livanou 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single-session behavioural treatment of earthquake-relate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using an earthquake simulator[J].Psychol Med, 2007, 37:203-213.

[5]Wang XD, Gao L, Shinfuku N,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earthquake-related PTS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J].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1260-1266.

[6]Rose S, Bisson J, Wessely S. Psychological Debriefing for Preventing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ochrane Review) [M]. Oxford: the Cochrane Library, 2003.

[7]Sijbrandij M, Olff M, Johannes B,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With Brie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 [J]. Am J Psychiatry, 2007, 164:82-90.

[8]陈树林,高雪屏,李凌江,等.PTSD症状自评量表的信效度初步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5(6):373-376.

[9]申荷永,陈侃,高岚.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4-128.

[10]Eva Pattis Zoja.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M].刘建新,蔡成后,古丽丹译.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11]王萍,黄钢.沙盘游戏应用于临床心理评估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62-864.

[12]耿柳娜,张,赵会春.箱庭在心理咨询实践和实证研究中的应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83-86.

[13]山中康裕.沙游疗法与表现疗法[M].邱敏丽,陈美瑛.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2004:45-52.

[14]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的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1):17-19.

[15]蔡成后,申荷永.沙盘游戏模具收集和主题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47-51.

[16]Cottone CC. Childhoo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School Reintegration [J]. School Psychol Rev, 2004, 33(1):127-139.

[17]Terr LC, Bloch DA, Michel BA, et al. Children's symptoms in the wake of Challenger: A flied study of distant-traumatic effects and an outline of related conditions [J].Am J Psychiatry, 1999,156:1536-1544.

[18]Peters P, Issakidis C, Slade 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of DSM-IV and ICD-10[J]. Psychol Med, 2006, 36, 81-89.

沙盘心得体会篇(10)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33-01

沙盘疗法是以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方法, 又叫沙箱疗法、箱庭疗法或沙盘游戏。其主要思想是通过象征的方式与无意识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来访者在此过程中达到自我治愈。目前它已成为国际上影响广泛的一种心理治疗与心理分析技术。

一、 学生学业问题中的应用

童佳君(2009)将短程沙盘游戏疗法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治, 在干预中发现其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治存在正向积极的效果,说明沙盘疗法对儿童学习情况相关的行为具有改善作用。章唯(2014)也通过箱庭疗法有效地改善了小学生厌学的问题。徐进(2009)通过对高校入学不适应新生的箱庭作品分析并干预,得出箱庭疗法能有效干预高校新生入学不适,促进入学不适新生的心理成长和人际关系的积极发展。

二、 改善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近年来,学者们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焦虑与回避等行为问题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陈燕(2010)对30对大学生开展情侣箱庭治疗,使得情侣关系得到发展。张文文(2010)指出沙盘游戏可以降低幼儿的社会退缩倾向,特别是在改善儿童日常的攻击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陈丽丽(2008)在对于儿童的攻击方面的鉴别与干预研究中,发现沙盘游戏疗法对心理疾病或问题倾向具有极高的敏感度。

三、 解决心理创伤与应对的研究

蔡宝鸿(2005)发现行为问题儿童的沙盘游戏作品比普通儿童有更多的创伤主题和更少的治愈主题。儿童在沙游的过程中,在自由与受保护的氛围下,能够实现意识与无意识的协调统一,达到自性化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创伤”到“转化”和“治愈”的主题变化,儿童行为问题得到了解决。康志强(2011)采用团体沙盘游戏疗法成功进行了从心理分析角度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尝试。

四、 职业指导方面的研究

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沙盘疗法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朱丽霞(2010)将团体沙盘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参与的大学生们在自我未来定位的问题上目标更加明确,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为表现上更加成熟和自信。特别是在职业决定行为中,职业决策困难的大学生的沙游作品表现出一系列的特征,学者孙秀颖(2010)就曾在该领域开展研究,在分析职业决策困难大学生作品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干预。

五、 对特殊人群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的研究

徐洁、张日N等(2008)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开展了一项实验研究,被试为一名10岁男孩。该研究发现,沙盘疗法能促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人格发展并显著改善其症状。张倩(2012)关于《强迫症状大学生的沙盘游戏表现特征与干预研究》、张雯等(2009)对一名强迫思维女大学生的个案研究均发现,沙游能促进强迫症状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在于帮助其建立安全感、缓解焦虑情绪进而使其强迫症状得到缓解,实现患者的自我成长。

早在1986年,Nehama Baum就已经开始将沙盘游戏疗法应用于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中。Bormfield(1989)成功地进行了自闭症患儿Tim的游戏治疗。在我国,很多特教学校积极建立心理沙盘室,运用沙盘疗法对自闭症患儿进行干预,大量实践证明沙盘疗法能够促进自闭症患儿的社会性发展,他们在表达、言语反映、社会性微笑等方面得到改善,这说明沙盘疗法能够达到积极正向的干预效果。另外,王涛(2013)对322例2~11岁脑瘫儿童开展了团体沙盘游戏,在矫正脑瘫儿童行为问题及促进其心理行为发展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知道,沙盘游戏疗法作为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在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方面发挥着工具的作用。沙盘游戏疗法应用于心理问题行为的研究取得了正向的效果,促进了问题行为的积极转变,为以后采用沙盘游戏疗法进行系列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章唯.小学生厌学现状及箱庭疗法干预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

[2]徐进.高校入学不适新生箱庭作品的特征及个案的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3]陈燕.箱庭疗法对情侣咨询效果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沙盘心得体会篇(11)

沙盘有两种用法:心理治疗法和非治疗法。

前者包括对自闭症的辅助治疗,或当孩子遭遇心理创伤、恐惧症、社交困惑、躯体化障碍等情况时,沙盘可以起到心理舒缓作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沙盘游戏更具有普遍性的非治疗用途。

提高社交协作

6岁的文文和笑笑都是班中比较优秀的女孩,因为同样受到关注,两人之间便隐隐存在些竞争气场。这天,老师希望她们能相互合作,搭建一个完整的沙盘作品。作品完成后,老师发现沙盘被明显划分出一条“三八线”,大量怪兽围绕在附近,倒是左右两边远离中线的“个人范围”内,花花草草围绕着小房子,一派和谐。

老师强调希望两人一起合作,要求重新搭建。在第二次沙盘游戏中,两人虽没有划线,但依旧有两座小房子并排而立,用围栏等工具清晰地分割开。

一个礼拜后进行了第三次沙盘游戏,这次,两人终于齐心协力,搭建出一个精灵环绕的城堡和大花园,小人儿们集中在一起嬉戏,花园内部辟出一个角落,放置着沙滩椅和太阳伞。

三次沙盘游戏后,文文和笑笑的自我力量逐步增强,两人的关系也得以磨合调整,适应不断增加。因为有了一起协作游戏的经历,两个女孩儿在现实生活中也互相表现出友善的态度,这正是她们将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的成功例子。待到幼儿园毕业时,她俩已经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这里没有专业治疗师的介入,是老师在引导孩子如何从游戏中互动交流,所以,老师具有基础的沙盘解读能力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游戏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作出反应,引导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协作。

在非治疗情况下,沙盘并不限制人数进行,有些幼儿园还把沙盘发展成大型的户外游戏场所,当中自然少不了分工、合作、沟通、探讨……这些互动交流,能够培养孩子的集体精神。

帮助亲子交流

安博3岁,妈妈形容她胆小易哭,情绪很不稳定。第一次的沙盘游戏,她是在妈妈的陪同下进行的。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安博进入沙盘室后并未立即主动开始玩,而是回头看了妈妈一眼,才继续进行。

她很认真地挑选摆放的沙具,每拿起一个,都会想想,再放下。她选择的都是一些无害的动物,鸭子、乌龟、鱼、机器猫,仔细地排列成一条直线。

第二次的游戏,治疗师请妈妈离开沙盘室。结果这次安博选择了龙虾、蜘蛛、小鸭子、龟、鲨鱼以及机器猫。她依旧将这些动物排成直线,旁边放置了一辆小汽车。

治疗师问这些动物各自代表什么,安博说机器猫是自己,蜘蛛是妈妈,鲨鱼是爸爸,小汽车要载安博出去玩。治疗师感觉安博的家教非常严格,并且极少有机会进行户外活动。

完成后,治疗师将情况转述给安博妈妈,妈妈表示一直以来都觉得孩子比较胆小怕事,从来没意识到是自己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产生了恐惧感。

与父母沟通不善的孩子,往往不能很好地传递自己内心的想法;而爸爸妈妈若强势沟通,也许适得其反。这种情况下,沙盘作为反映孩子潜意识的工具,有助于让爸爸妈妈先找原因,再对症下药。

玩沙不仅仅是游戏

沙盘游戏(sand-tray and sand-play)的名称给了三个关键词:“沙”、“盘”和“游戏”。孩子都喜欢沙,对沙具有着天生的情感,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里都有沙地和水池,这同样是一种天然沙盘游戏场所。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同时也包含着天性的恢复,若是这种天性受到了阻碍或压抑,必然会在游戏中体现出来。

于是,沙盘游戏中也就呈现了治疗与治愈的条件和机会。

沙盘只是孩子无意识地过家家?

大大小小的模型,从人偶、动植物、房屋建筑,到兵器、怪兽、生活用品……孩子对这些器物的选择和排列的方式都蕴含着想要表达的丰富内容,他们所搭建出来的“沙盘王国”,也正是他们内心的形象图画。

有心理疾病时才动用沙盘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