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4 03:16:39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1)

一、概述

21世纪,“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1],为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培养模式,从传统的教材、教师、课堂的“三中心”教育模式逐步转换至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2]。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河海大学大禹学院自2012年起实施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测评每一学年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为相应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的依据及二年级专业分流、四年级免试研究生推荐的有效参考。

二、综合测评考核标准及流程

综合测评体系蕴含着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它决定着我们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的培养[3-6],对学生行为具有指导作用[7-8]。

1.综合测评考核标准。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学生培养工作的宗旨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大禹学院的综合测评体系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点,社会工作、科技创新、文体公益等为支撑点,致力于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素质培养[9]。我院综合测评满分100分,其中学业成绩满分75分,综合附加分满分25分。学业成绩的大比重,督促学生在打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综合附加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鼓励,该模块主要测评学生参与竞赛与比赛获奖,参与科学研究与论文、专利发表,掌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参与社会工作等情况,并依据级别而给予相应赋分。

(1)学科竞赛及其他比赛获奖模块。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特长,可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学科竞赛与活动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乃至于运动会比赛。该模块加分根据部级、省(部)级、校(院)级的奖项级别及名次梯度予以赋分。同时规定此项最高分不超过7分,以鼓励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能因为比赛获奖而停滞不前,或者说只专注该方面的发展。

(2)科研参与及成果模块。从国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到国内清华大学的“学生科技训练计划”,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在人才培养到教学相长的要求下[10],河海大学也为本科生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机会与资源,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本硕博联动计划、挑战杯系列赛事等,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此模块中,按部级、省(部)级、校(院)级项目梯度赋分,并给予项目负责人双倍的加分,鼓励学生勤思考、用心思考。如果学生有科研成果,如与专利,则额外加分,并鼓励学生发表核心论文,撰写发明专利,达到学以致用,此项总分与竞赛模块相同,最高分不超过7分。

(3)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外语、计算机能力是现今必备的技能,为鼓励学生学好外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予以考试合格的同学加分奖励。在外语能力中,设置CET六级425分以上和580分以上两个级别;计算机能力中设置部级三级和江苏省三级两个级别。此项总分不超过3分。

(4)社会工作及公益活动模块。大禹学院鼓励学生在班级组织、校内学生组织中积极锻炼个人能力。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平台,从班委到院内分团委、学生会、科协、新闻中心、青年志愿者大队等学生组织,岗位数目多达60个。公益事务方面励志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依据部级、省(部)级、校(院)级的表彰予以赋分。对于学生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额外予以加分奖励。此项总分不超过8分。

2.综合测评考核流程。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在学院总评小组的领导下,经历学生自评和学院审定两阶段。新学年开学初两周内,学生自主向各年级辅导员递交综合测评自评表及相应的证明材料。各年级成立由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代表等人组成的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在经过初审、复审、班级交叉复审的基础上,递交年级综合测评小组,在辅导员、年级班委的再次审核下,确定各位同学的综合附加分,并汇总评定疑惑点,疑惑问题交由院总评领导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结论(见下图)。从班级到年级到学院,整个评审过程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做到“透明”和“准确”。

图 综合测评考核流程

三、综合测评考核成效

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工作已经历了三年实施期,成效已逐渐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每一位学子都希望置身于此优良环境,督促自身奋发向上。如今手机、游戏、网络等事物不断引诱着学生,他们虽有一颗“学霸”的心,但缺一份“学霸”的勤。在大禹学院,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告之他们综合评测方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目标下,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共同打造优良学风。就大禹学院2013级本科生而言,专业课学生出勤率100%,必修课平均分80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0%。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90%以上,二次通过率累计100%,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60%以上。适时的目标,明确的标准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综合测评激励与引导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外的知识文体拓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大禹学院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相当高,在一些学科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得不俗的成绩,例如2014年“第十二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高等数学竞赛”我院25人获奖,以占全校3%的学生人数,占全校获奖比例的27%;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我院14人获奖,占全校获奖人数的16%;校级运动会,2013年团体第二,2014年团体第四。

3.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一学年一总结,在综合测评的自评环节下,督促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反思缺失点,明确后续的努力方向。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与自我认识,有的学生综合测评20多分、10多分,而有的学生只有1~2分,甚至于0分。在事实面前,靠后的学生将压力转为动力,奋起直追;靠前的学生在自我严格要求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综合测评给了学生一年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督促学生做有准备的人,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而非等到毕业就业时才审视自我。

综合测评在学生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的合理运用,激励和引导着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综合测评体系在实施中显露的问题思考

1.分值的准确性。分值的准确性是公平的直接表现,它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分值的优化:每一加分项分值的大小是否优化,每一模块的总分值是否优化;②奖项级别的认定:一般而言奖项级别是根据证书落款确定的,而现今某些比赛是相关协会举办的,抬头是全国某比赛,落款是中国某协会,给评定带来一定的困扰;③团体奖项的认定:专利、论文可以按照排名的先后顺序,而团体比赛获奖排名常按姓氏笔画排序,那总分除以总人数是否又合理呢?分值的准确性需要细心的推敲并经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

2.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综合测评着重衡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考虑的是学生的优点,强化的是学生的优点,那对于学生违纪违规等现象是否给予减分呢?此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警惕心,订立警戒线,例如大学生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等问题时有发生,常规处理办法是通报批评,是否将违纪违规等减分项纳入综合测评体系,定量化地考虑某些定性问题。

当然综合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让学生背离发展自我的真正目标,也不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设置的条条框框,而是在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下,用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

五、结语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依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大禹学院采用了综合测评方案。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在学业成绩基础下结合学科竞赛、科研参与、论文与专利发表、社会工作等方面内容测算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综合能力。综合测评的实施促进了我院优良学风的打造,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激励和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具体指导之效。为进一步促进“公平”,减少学生违纪违规的发生,督促学生自我约束,思考大禹学院综合测评体系中分值的准确性及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蔡飞.学生综合测评在高校实施的思考[J].高校管理,2013,(02),293.

[2]周娟娟,王玉萍.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测评优化分析[J].今日南国,2010,(06),61-62.

[3]肖艳玲,邵强,罗杰,等.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79-82.

[4]陈建宝,赵志.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统计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1996,(8),363-366.

[5]蒋莉,屈迎昕.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变权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77-179.

[6]张志军,李建军.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48-49.

[7]张新生.对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和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82-90.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640;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8-0016-02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概述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后,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周家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诉求。特别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状况和人才状况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应有趋势,也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素质提升,从教育主体的角度看,教育主体具有较大的主导性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综合素质的高与低都与综合素质的测评关系密切。当前,我国高校均开展了综合素质测评工作,采取综合测评相关方法进行大学生评价。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针对院校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体现了教育特色和导向性。如代美玉等针对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孙冰等细化研究了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刘泺丹等则聚焦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李薇则把研究重点放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归纳,在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测评方面,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方法,总体上可以分成:综合素质及综合素质测评基本理论问题、综合素质测评指标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各方面权重问题、综合素质测评的模型和计算方法问题、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问题、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分析问题、综合素质测评与相关工作的相互促进问题等。这些研究对于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间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但是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本身的价值却没有充分发挥。从把将党和政府相关指示精神落到实处及让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真正起到促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考虑,有必要细化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有必要系统化把握综合素质推进的各个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掌握、综合素质潜力挖掘的重要途径,系统化开展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则对于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对大学生各方面表现的测定和评价,评价工作体系各个方面有效设计和细化开展均对综合素质工作有较大贡献。其中,综合素质测评前期的制度设计、过程组织设计、测评中测评指标的体系设计、综合素质结果分析设计、基于测评结构的综合素质促进路径设计各个方面都将对综合素质有较大影响。如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既是评价大学生的基本依据,又是大学生发展的导向目标。测评的过程既是评价打分的过程,又是锻炼能力、互相学习、发现差距的过程。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立足于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素质的实际以及素质提升的方向,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状况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方向;综合素质的实际和方向两个方面都需要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完成,综合素质测评既让大学生清楚自己综合素质目前所处的水平,同时在指标设计及权重方面给出了导向;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本身开展情况,需要针对综合素质测评的工作进行评价,也是一种实际工作状况的反映及导向,切实了解工作实际的开展情况,找到工作中的短板,进而改善、提升测评工作。简言之,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可以促进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有效开展,有效开展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有利于明确大学生自己的素质状况和素质提升的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开展

实践证明有效的工作评价对于工作促进具有非凡价值,有效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综合素质本身、素质测评方面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鲜有研究关注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本身的评价。从具体的工作开展方面而言,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开展应做好如下方面。

(1)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制度方面。实践证明,没有规则或者制度的约束,行为就会陷入混乱,过程将失去秩序,效果则无法得到保证。为了保证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有条不紊地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客观结果,则需要建立工作评价的相应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制度是工作评价主体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依据,是对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指导和要求。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参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过程安排、评价结果计算、评价结果的分析及评价结果运用等。

(2)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指标方面。任何评价的开展都需要一致性的依据,即评价的各个方面,是具体开展评价的抓手,即需要建设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情况,评价的指标包含在具体的评价制度当中或者“办法”当中。但是评价指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评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管理评价或者工作评价时,常将指标或者指标体系单独明确。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指标方面主要内容包括:指标内容、指标体系(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指标的权重)、指标含义、指标评价等级或给分标准、指标的替代和修正等。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或其他评价工作,均需纳入指标系统、相对合理。

(3)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程序方面。在组织中开展各项工作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程序规定了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序,程序是将工作开展的路径节点串联起来的有效方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程序是对评价工作具体开展方面的细化和规范,是评价主体具体开展评价工作所遵循的工作秩序要求。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程序方面主要涉及:评价工作开始节点、评价工作的环节、每个环节的开展主体、每个环节的评价对象、每个环节的评价依据及形成阶段性成果、各个环节之间关联、评价工作的结束节点等。

(4)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评价工具、方法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工具是评价工作具体开展的抓手,没有相应的工具作为支撑,评价工作开展没有落点,或者开展的评价工作会陷入混乱。评价的工具主要考虑两种形式:评价管理计算机系统或者纸质版评价记录表及量表等。评价方法是评价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工具,这里的评价方法指的是综合计算方法。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评价主体要求不同,计算过程不同,反映出来的结果可能有差异。工作评价方法上如果不要求非常精准,可以选择综合定性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简单,但是对于工作的指导作用细化程度不够,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个人感情,公平性较差。另外,还有常用的AHP(层次分析法)方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结合定性和定量方面,计算上也相对简单,能够反馈出存在问题的项目,便于整改,这种方法在指标和指标权重方面要细化考虑,特别是指标权重方面,必要时要综合考虑工作重点。另外还有灰色系统评价法、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一般的工作评价建议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即可。

(5)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结果分析。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目的是得到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整体表现、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各方面的具体表现。进一步来讲,无论结果如何都有深层次的诱因可以挖掘,也只有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了解改善的基点,才能有效地设计改进的途径,即就是要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评价结果分析。结果分析可以分成:工作总体分析和细部分析。总体分析掌握工作总体所处的水平,细部分析是进一步掌握对于总体正反贡献的具体方面。也可以分成:横向比较分析和纵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是对同时期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各评价单位的比较分析,而纵向比较分析是对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开展自我比较分析。

(6)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是作为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管理的一部分,从管理环节方面考虑,评价结果必须形成结果反馈循环,即必须运用评价结果来改进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只有有效地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评价工作才能真正促进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开展。评价结果的运用是评价结果分析的延续,是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提升对策方面的设计。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在评价结果运用主要内容包括:有效措施归纳和推广、低效无效方面的改进策略设计、论证及应用。

就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开展体系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制度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指标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程序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结果分析方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工作构成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体系,形成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的封闭循环,藉此实现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逐步提升。

四、结束语

综合素质提升是教育主体的义务,综合素质测评是综合素质的实际反映也是综合素质发展的导向。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必要深入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提升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有必要深入开展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工作评价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利于工作提升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评价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是作为管理主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系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评价应该从制度方面、指标方面、程序方面、工具方法方面、评价反馈方面、结果运用方面全面系统推进,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方秋莲,等.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J].运筹与管理,2006(04).

[2]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05).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遭遇了金融风暴后,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从而导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今,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经验丰富型、外向型、创新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更受欢迎,而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毕业生时,除看学习成绩外,更是有选择地对政治素质、进取心、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9]。大学生要从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脱颖而出必定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与此同时,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何适应新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利用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重要依据的综合素质测评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就业市场上的佼佼者。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与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德、智(包括能力)、体、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并依据此收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对学生作出价值或量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建立评价体制的目的是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2]。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2];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为评定奖学金、评先推优和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评价人才的尺度之一;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2];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2];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2]。

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思考。

二、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

(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是关键。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增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关键。

1.建立有力的保障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有利于整合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成为许多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一件大事,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有力保障,最为重要的是学校应成立以“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的“人才培养委员会”和“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心”,加强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协调,解决人才培养与素质评价"两张皮"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欢迎的人才,注重核心素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的培养[9]。“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应以高校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为主牵头,各系学工办工作人员及相关团学学生干部成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分支工作组”,具体负责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评先评优工作的服务、监督和指导;各辅导员所带班级应该成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资料收集和每次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具体执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要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修订大学生综合测评标准,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测评协调有力的保障机制。

2.坚持科学的测评原则

(1)科学正面的导向性原则。它是指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权重、标准以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测评的指导思想,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让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鼓励和导向作用[6]。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它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的根本目的的方向性,体现使学生进入社会层面的时代化与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原则,兼顾能客观、综合体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与层次性。

(2)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从实际出发,要切实可行,力求可比、可测、简易。可比是指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之间能比较;可测是指该体系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使评价对象在这些项目上的状态进行量化描述方法更简易,具有可操作性[7],能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

(3)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的科学性,首先要规划制定科学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简易化分解,避免某些指标过于原则、抽象和概括,尽量做到具体化、行为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中合理运用定性方法,使量化指标的含义更清晰,在定性分析中充分利用量化手段,使定性分析指标更易于操作[6];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相对评价进行学生在集体中的横向比较,以凸现个体之间的差异。利用绝对评价分析学生个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客观鉴定学生的发展状态。在实施过程中,还应逐步淡化相对评价,突出绝对评价的主导作用;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原则,利用自查自评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利用互相评价促进学生间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时代竞争意识,等等[6]。

3.设置合理的测评内容

评价内容的设计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应具备素质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权重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它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4]。大学生综合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体现在政治表现、价值观念、集体观念、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劳动观念、文明修养、团结友爱等方面;科学文化素质,体现在专业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操技能等方面;身心健康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体现在体育课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课外群体活动、良好的自我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群众关系等方面;发展性素质,体现在理解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意识和执行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艺体育竞技特长、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选辅修情况及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

综合素质测评要素集和权重集的设置,应基于以上素质协调发展的理念之上[4],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的结果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状况。它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能够确切地了解自己与评价目标的差距,以促使其自我调适和不断改进。指标体系中要素集、权重集的设置应该在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事前做好测评方案及测评的宣传和资料的收集工作。

从测评工作来看,许多问题是由测评小组和学生对方案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这固然有方案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地方,甚至一些很明确的规定由于学生理解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认识[8]。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前有必要由辅导员召开各班综合测评小组与班干部工作会议和全班学生班会,向同学们宣传和解释测评方案及测评工作的程序,这样既能避免产生误解,又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素质测评也是一种教育。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引导学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并安排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和班干部随时、全面收集同学们在校学习、生活、实践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在测评工作开始阶段,收集学生的学年或学期的综合素质自评小结,以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全面收集资料以便充分有效地进行测评工作。

(三)过程中要做到严肃、透明、客观。

由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每次综合素质测评时,大学生都十分关心测评过程是否严肃、透明,测评结果是否客观。测评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十分重要。测评工作搞得不好,轻则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高校的稳定发展[3]。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同时增加测评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测评情况。严肃认真对待测评工作,是保证测评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综合素质评价程序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即评价反馈决策执行监控评价的循环过程[5]。在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心”及各系分支工作组要随时起到决策与监控作用。对于在测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内容要集体认真研究,谨慎决定,做到标准统一;对测评数据要认真核对,力求精确。测评工作同时要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一是测评工作人员要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二是测评过程要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测评结果要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尤其要对每位学生加减分情况说明具体原因[3],使学生思想上能正确理解,心理上能舒畅接受,争取得到最客观公正的测评结果。

(四)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加强反馈、激励、引导和教育。

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和盲目地进行量化排名、加分和数据统计,还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处事态度、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客观文字描述,对学生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明确发展方向;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实践,有目的地优化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对大学生加以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奖励项目,根据奖项的评奖目的和评奖要求,有针对性地运用测评结果,按需所取。对于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校应予以支持,可以建立单项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单项奖学金,使受奖面大大提高,使学生的个性素质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建立“人人得赏识”的机制[4]。

(五)事后要不断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测评方案。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其改进和发展。因此,测评工作结束后,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从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工作大局出发,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辅导员、学生、专业教师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作出合理的规范化规定,以求投入运行更完善的系统结构方式。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又使方案较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好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143):129-130.

[3]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6-38.

[4]郭欣.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下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1-123.

[5]李兵宽,李国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J].实证调研(中国青年研究),2005,(4):47-49.

[6]范纯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75-78.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4)

一、 引言

近年来,综合评价方法有了更多的发展。更为复杂的统计模型被引入到综合评价领域,其中,结构方程模型就是最近几年经常被用于综合评价的新方法之一。结构方程模型是潜变量模型与路径分析模型的结合,可以分析不能被直接观测的潜在概念间的关系,因而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市场研究等学科中有着独特优势。从参数估计的角度分,有两种类型,一种基于方差-协方差分析(CB-SEM),另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PLSPM)。通过查阅近几年的文献发现,两类方法的综合评价研究都有不少成果。例如,前者的文献涉及的领域有:医学(刘享辉等,2009;刘岭等,2009),教育(周平红等,2011;王理峰,2012),管理(任等,2007;谷晓燕,2009),经济发展(高文杰和高旭,2010;张瑛和王惠文,2008),竞争力评价(易丽蓉,2006;罗玉波和王玉翠,2013)等等。后者涉及的领域有:医学(杨威和张拓红,2012),教育(孙继红等,2010),管理(莫一魁和沈旅欧,2009;鲜思东和彭作祥,2011;林盛,刘金兰和韩文秀,2005;关子明等2009,区晶莹等,2011),经济发展(阮敬和纪宏,2006)等等。可见,两类方法在综合评价应用的领域有很多交叉。并且,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两类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也基本类似,都通过设计指标体系,建立理论模型,然后计算综合指数得分实现综合评价。但是,从统计学方法论角度而言,这两类方法的除了目标都是路径模型之外,没有任何内容上的交叉(吴喜之,2013),因此模型的实质和解释都有很大差异。为此笔者认为,在综合评价实践中,两类方法不能用相似的方式应用,但是如何区分对待?目前为止,鲜有文献对此问题做出明确回答。本文将围绕该问题,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理论要点和综合评价要求,分析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类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建议。

二、 两类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要点

虽然两类结构方程模型在理论上有差别,但是在实际建模中,都需要事先设计指标体系,设定理论模型,才能进行估计。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的设定由实际问题的理论背景支撑,模型的估计有现成的软件,例如CB-SEM的常用软件有AMOS,而PLSPM则有smartPLS等,因此,应用这两类方法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对模型估计的理解。为此我们分析两类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的理论要点。

1. CB-SEM的参数估计。CB-SEM由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组成,分别刻画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潜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建模时,需要对可测变量划分为不同的组,每组对应一个潜变量,并且设定好潜变量与可测变量以及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关于模型的表达式参见易丹辉(2008)。关于模型的参数估计,有很多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估计方法为似然方法,其拟合函数为:

FML=ln|?撞(?兹)|+tr(S?撞-1(?兹))-ln|S|-(p+q)

这里的p和q分别为内生可测变量和外生可测变量的个数。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未加权最小二乘,拟合函数为:

FULS=■tr[(S-?撞(?兹))2]

以及使得拟合函数

FGLS=■tr{[(S-?撞(?兹))W-1]2}

最小的广义最小二乘方法。此外,还有利用工具变量的两步最小二乘等。其中,S为总体协方差矩阵,用样本协方差矩阵代替。?撞(?兹)为模型预测值的协方差矩阵,含有未知参数?兹,这些方法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撞(?兹)与S尽可能接近的原理,即协方差矩阵的重复问题。如果模型是正确的,协方差矩阵就可以被准确地重复出来,这是CB-SEM参数估计的出发点和核心。

我们指出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由模型产生的协方差矩阵?撞(?兹)重复的是总体协方差矩阵S,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总体协方差矩阵不可能知道,为此实际中的S是样本协方差矩阵。这就导致了代替的合理性问题,即样本协方差矩阵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总体协方差矩阵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是如果样本量不够的话,代表性一定不好。这就要求在实际中使用大样本,使得样本协方差矩阵能够更好地刻画总体协方差矩阵。

(2)可测变量的总体协方差矩阵刻画了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因此,?撞(?兹)对总体协方差矩阵的重复本质上是用总体协方差矩阵去考察模型所设定的不同组可测变量间关系的合理性,如果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和合理性检验,就认为模型设定的关系得到了总体信息的验证。这意味着CB-SEM首先是一种验证性的方法,验证的是模型设定的结构。本质上是各可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为此需要注意,CB-SEM只是刻画了不同组可测变量间的相关结构,并通过潜变量具体表达。至于各组可测变量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对应的潜变量刻画,该方法并不能回答。

2. PLSPM的参数估计。相比CB-SEM,PLSPM完全是另外一套逻辑,为了分析其特点,我们通过分析其参数估计过程入手。PLSPM的参数估计由迭代算法完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一系列最小二乘和加权运算进行迭代,得到潜变量的估计值,第二部分利用第一部分的结果得到路径模型中的载荷系数和路径系数。这两部分中,第一部分是核心。

具体而言,首先要分划好可测变量的归属,一个潜变量对应一组可测变量。假设有Q个潜变量?孜1,…,?孜Q,第j个潜变量对应的可测变量为Xj=(xj1,…,xjpj)′,j=1,…,Q。则有xjh=?姿jh?孜j+?着jh(h=1,2,…,pj)或者?孜j=?撞pjh=1wjhxjh+?着j,前者为反映型(Reflective),系数为载荷;后者为反映型(Formative),系数为权重,选择何种形式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决定,这种反映可测变量与潜变量关系的模型为测量模型。其次要设定好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即?孜i=?撞j≠i?茁ij?孜j+vij。这部分模型称为结构模型,模型中的系数为路径系数。潜变量的得分(即潜变量的估计值)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关键,对其估计通过迭代实现。由三大步骤组成:

外部逼近:

Yj∝■wjhxjh

Yj是?孜j的外部逼近估计量,∝表示左边是右边的标准化,Wj=(wj1,…,wjpj)′是外部权重。

内部逼近:

Zj∝■ejiYi

其中,i:i?圮j表示与第j个潜变量直接有关的潜变量的下标。eji是内部权重,有三种不同的形式(Tenenhaus M 2005)。

更新权重:

内部权重由潜变量间的结构决定,迭代过程中需要更新的是外部权重,当测量模型为反映型时,对于xjh,其新权重为以Zj为自变量,xjh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系数,但由于Zj被标准化,因此有wjh=cov(xjh,Zj)

当测量模型为构成型时,新的权重以Zj为因变量,与之对应的可测变量xjh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回归系数,即

Wj=(Xj′Xj)-1Xj′Zj

上述步骤反复迭代,直到权重变化不大,就认为收敛,得到最终的权重估计值,潜变量的得分就是可测变量的加权平均值。

通过上述对迭代过程的描述,我们也得到两点关于PLSPM的认识:

(1)在PLSPM框架下,没有涉及总体协方差矩阵。迭代过程完全基于样本信息展开。事实上,Dijkstra. T(1983)证明,PLSPM的迭代本质上是不动点的迭代算法,具体为:

反映型:Wj∝?撞i:j?圮ieji・SjiWi,其中Wj′SjjWj=1;

构成型:Wj∝S-1jj?撞i:j?圮ieji・SjiWi,其中Wj′SjjWj=1

其中,Sji为第j组可测变量与第i组可测变量的样本协方差矩阵,Sjj是第j组可测变量的样本方差矩阵。

因此,PLSPM挖掘的是样本信息,对样本量的要求没有CB-SEM高。

(2)PLSPM的迭代过程本质上通过一系列的最小二乘(OLS)实现,因此不必假定分布。另外,PLSPM的迭代事实上是不断逼近某个潜变量估计值的过程。每次迭代都适用最小二乘,追求潜变量与可测变量间的距离最小化。因此是寻找最能刻画可测变量的潜变量的过程。而不是CB-SEM那样验证可测变量间相关关系的过程。这意味着两种方法的目的很不一样。

三、 综合评价中实践中的问题和评述

将结构方程模型引入综合评价领域的优势已经被很多学者认同,这是因为,在综合评价实践中很多方法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很多方法没有考虑到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当所选择的指标变量集合中存在严重的多重相关性时,很可能会夸大系统中某些特征的作用,从而得到不合理的评估结论。王惠文和付凌晖(2004),张瑛和王惠文(2008)都认为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目前很多研究都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综合指数实现综合评价,将两种理论上存在差异的方法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需要推敲其合理性。为此我们提出:CB-SEM和PLSPM是否都可以通过构建综合指数实现综合评价?

下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以下结论:

1. CB-SEM不能用于构建综合指数。

首先我们要明确综合评价的要义,苏为华(2005)指出,综合评价需要将多个因素和指标综合起来,因此,综合方法构成了评价的基本模型。为此,利用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时,对指数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概括多个指标各方面的信息。

当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综合指数时,这个要求就变成:首先,每个潜变量是否在某种准则下对其对应的可测变量进行了概括。其次,这些潜变量是否反映了各组可测变量的多重相关性。对于CB-SEM而言,其参数估计方法决定了该方法构建的综合指数只能反映各组可测指标的多重相关性。这是因为其参数估计依据的优化准则本质上都是使得由模型得到协方差矩阵逼近总体协方差矩阵。如果模型是正确的,那么总体协方差矩阵就能被准确地重复出来(易丹辉,2008),所以,模型正确是指正确反映了各组可测变量的协方差结构,即它们的多重相关性。但是每组可测变量对应的潜变量是否将可测变量的信息进行了充分的概括,我们是不知道的。利用这样的潜变量得分作为综合指数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事实上,在实际应用中,利用CB-SEM分析数据时,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样本协方差矩阵就可以利用软件估计。言下之意,我们不用去关心可测指标如何取值,量纲如何等综合评价中关键的问题,只要协方差矩阵相同,即使具体指标完全不同也可以得到相同的估计结果,这个事实反过来说明CB-SEM构建综合指数是值得商榷的。

2. PLSPM可以构建综合指数。与CB-SEM不同,PLSPM的参数估计是从潜变量在平方损失角度下概括可测变量的角度出发的,其迭代过程由最小二乘和加权运算构成,本质上是在xjh=?姿jh?孜j+?着jh(h=1,2,…,pj)或者?孜j=?撞pjh=1wjhxjh+?着j中,使得?撞j?撞hE(?着2jh)最小或者?撞jE(?着2j)最小,且结合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断迭代实现的参数估计。为此,利用PLSPM得到的潜变量得分是在平方损失意义下对各组可测变量的概括,符合构建综合指数的基本要求。相对CB-SEM,PLSPM更适合构建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PLSPM的最小化准则是最小化平方损失,虽然在统计学中,这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方法。例如线性回归模型、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都是如此,但是是否适用于综合评价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多元统计方法应用于综合评价的共同问题,苏为华(2000)曾详细讨论。

3. 两类方法适用性评述。前面已经支出,CB-SEM不适合构建综合指数,但是不意味着这个方法在综合评价时就一无是处。通过分析其参数估计的实质,我们认为,CB-SEM适合考察多组可测指标间的多重相关性。如果只是通过相关系数,只能很粗略地知道多个可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结构。但是通过CB-SEM可以更细致地考察多个可测指标间的复杂结构关系。PLSPM可以用来构建综合指数,但其参数估计方法决定了其不能像CB-SEM那样从整体上对所有可测指标的相关结构进行考察,为此有学者认为,两种方法是互补的(邱皓政,2011)。笔者认为,这种相辅相成性是由于两种方法处理的问题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实际应用中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可能效果更好,但目前在学术界没有看到这方面的研究。

另外,前面分析也指出两类方法对于样本和分布的要求是不同的。PLSPM不需要大样本和分布假定,这被很多人认为是CB-SEM不具备的优势。笔者认为,进行综合评价从统计学角度讲是利用已有样本信息,去推测为止的信息,本质上是预测的过程。因此建议,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尽量使用大样本,才能得到更加可信的结果。

四、 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两类结构方程模型(CB-SEM和PLSPM)的参数估计理论,明确了两种方法是两种不同的方法。结合综合评价的要求,我们有以下结论:

1. CB-SEM的参数估计过程决定了该方法不适用构建综合指数,因为其中的潜变量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对应的可测变量是不清楚的;

2. CB-SEM适用于评价多组可测指标的多重相关性,利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多个可测指标间细致的相关结构的刻画;

3. 相比CB-SEM,PLSPM更适合用于构建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因为,这个方法是基于平方损失下最大化概括可测指标信息实现潜变量得分估计的。符合综合评价的基本要求。

4. PLSPM没有从整体上直接对多个可测指标的多重相关性进行刻画,为此从适用性上,评价多个可测指标的相关结构不如CB-SEM合适。从这个意义上讲,两种方法是互补的。

在实际进行综合评价时,我们建议,首先需要明确实际问题的侧重,如果侧重评价多重相关结构,就推荐使用CB-SEM,如果需要构建综合指数,就使用PLSPM。

参考文献:

1. 高文杰,高旭.基于SEM的我国重要城市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8):56-64.

2. 谷晓燕.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岗位评价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9,(2):146-151.

3. 关子明,常文兵,王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银行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经济论坛,2009,(2):108-109.

4. 刘岭,程迪祥,陈洪,易东.结构方程模型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2):74-75.

5. 刘亨辉,王建生,周脉耕,王骏,王黎君,胡以松,王玉英,葛辉,杨功焕.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国居民自报健康状况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健康教育,2009,(5):333-337.

6. 罗玉波,王玉翠.结构方程模型在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综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21-24.

7. 林盛,刘金兰,韩文秀.基于PLS-结构方程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5,(6):653-656.

8. 莫一魁,沈旅欧.城市公交系统公众评价的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4):436-440.

9. 区晶莹,张淞琳,俞守华.基于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的农民工信息能力综合评价.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1,(4):495-501.

10. 阮敬,纪宏.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统计教育,2006,(8):4-7.

11. 孙继红,杨晓江,缪榕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特征的PLS通径模型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2):362-371.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5)

第二条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分年级、分专业进行量化排名,测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及奖助学金评选的依据。

第三条素质发展综合测评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客观性:综合测评要真实准确,全面反映本科生平时表现。

2、公开性:坚持自我评价、群众测评和各级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原则,测评过程及测评结果公开。

3、公正性:测评要严格按照测评细则统一标准执行,准确评价、规范操作,确保测评过程及结果公正。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院成立综合测评委员会,负责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成员由副书记、负责本科生工作的副院长和各年级辅导员组成,具体工作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实施。

第五条各年级成立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测评小组,负责本年级的测评工作。

第六条综合测评结束后,各年级测评小组及时向全年级学生公布测评结果,接受大家监督。如有在综合测评过程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核实,严肃处理,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

第三章 测评内容与方式

第七条本科生综合测评工作每年9月份进行,测评上一学年学生的综合表现。

第八条测评内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和专业技能素质以及文体素质等。

第十条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及活动开展情况;爱国、爱校的情操;社会公德、集体观念;宿舍文明建设、遵纪守法等情况。对学生参加政治理论有关的各类竞赛、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参加集体活动、道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等予以加分。

第十一条专业素质包括:学业成绩、专业技能(如外语、电脑、普通话、书画)。对获得各类艺术类专业竞赛奖励等予以加分。

第十二条文体等素质包括:参加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情况;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工作情况;参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类社团情况;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对主要学生骨干,重大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参加者,社会实践表现突出者、科技竞赛获奖者、有科技成果者等予以加分。

第十三条本细则中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体素质三项得分均是百分制,最终增加或扣减的分数均需乘以折算比计入总分。即综合测评最终得分:

综合素质测评最终得分=思想道德素质×20%+专业素质×65%+文体素质×15%

第四章 测评办法

第十四条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本项最高分为20分,分值=个人得分/参评人员最高分*20)取消基准分

1. 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团日活动或者讲座,每次加1分;(本班的团日活动以次数算,缺勤一次减1分)。凡党校考试成绩在80-89分之间者加1.5分,90-100分之间者加3分,其他成绩不加分。(以学员鉴定表打分为准,考试作弊者不计算此成绩,并按考试作弊处理。)

3. 坚持浏览先进思想网站,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者加2分。

4. 校内住宿并积极参与宿舍文明建设,被评为校文明宿舍的,成员每人加2分。(校标兵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加2分,校文明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加1分;获院文明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加0.5分。)

5. 凡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者、文明班集体,成员每人加2分;主要负责人加3分(辅导员老师处有记录)。

7. 自觉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严格遵守校纪校规。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宿舍管理办法、考勤办法者加2分。

8. 因故不能正常出勤,未履行请假手续无故旷课的,按实际旷课学时计算,每旷课1学时扣除1分,履行请假手续,逾期未办理销假手续的视为旷课,直到扣完为止。

9. 凡无故不参加校、院、班安排的活动、任务者每人/次分别扣2、1.5、1分;(公共活动不加分,无故不参加按旷课处理,迟到、早退按上课考勤算)。

10.违犯校规校纪,被校、院、年级通报批评者,每人次扣10、6、4分,集体受到通报批评的,扣除全体成员相应分数。

第十五条 专业素质方面:(满分65分,其中学业成绩最高分55分,学业表现占10分)

1. 专业素质表现总分由学业成绩、专业技能表现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学业成绩最高分为55分,专业技能表现最高为10分。

计算公式:学业成绩+专业表现-扣分=个人专业素质成绩

学业成绩的计算公式:(本人平均学分绩点∕全专业最高学分绩点)×55

2. 有到外校或出国交流等情况,成绩须以相关教务部门出示的证明为依据。

3.转专业学生业务课成绩按测评当年课程体系计算。(但学籍在半年之内有变动者不参与评先评优,只参与综合测评的计算)

4.专业素质表现最高为10分。

专业表现得分 =(个人专业表现总分/本专业专业素质得分最高分)×10.

学业表现附加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凡第一次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加4分,第一次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者加6分。第二次通过者加分减半。第三次(含第三次)以后通过均不加分(注:以考试成绩或证书为通过标准,且仅计算一次。)

(2)凡通过全省或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者加2分,通过三级3分,通过四级加4分。(注:以证书为通过标准,且仅计算一次。)

(3)凡参加全国普通话等级并获得一级乙等以上者等加3分,二级甲等加2分,二级乙等加1分,其它不加分。(注:以证书为通过标准,且仅计算一次。)

(4)凡通过全国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会计师从业资格初级考试者加2分。(以证书或者成绩为准)

(5)凡在学习知识之余,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论著)者(限第一或第二作者),除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外,另在综合测评中适当加分,其中省级刊物每篇加7分,部级刊物每篇加10分(限与化学专业或者教育有关)。鼓励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凡有稿件被广播站采播者每篇加0.5分;被学生工作通讯、校报、新乡日报等采用者,(包括学校蓝天网等)每篇加1分;凡被省级或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有关宣传我院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报道者每篇加3分,其它方面如果不反应我校或者我院的文章不计算在内。

(6)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大赛中参加实验展示的同学每人加5分。

(8)参加院暑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证书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加2, 1.5, 1分。

(9)获得首届“校园之星”荣誉称号者加5分,校园之星提名奖者加3分。

(12)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尽量以官方机构组织(有行政级别)的为准,可参照上述类别进行加分,其它机构的竞赛和活动,原则上不加分。

6. 学业表现的扣分从基本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11)凡在学期期末考试过程中作弊者,在总分中每人每次扣10分,累计扣分。

(12)凡是在学期期末考试中挂科者,在综合测评总分中扣除每人每科扣5分。(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公共任选课)

第十六条 体美素质方面(本项最高分为15分){基准分5分}(根据最后的成绩而定是否要加基准分)

1. 体美表现总分文体表现和扣分两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文体表现总分=(个人文体表现原始总分/本专业文体表现原始总分最高分)×15

2. 文体等素质包括:参加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情况;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工作情况;参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类社团情况;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对主要学生骨干,重大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参加者,社会实践表现突出者、科技竞赛获奖者、有科技成果者等予以加分。

文体表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凡一学期内能坚持课外体育锻炼者加1分;

院级卡赛、迎新篮球赛获得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参与奖加0.5分,参与排练或训练但最终未上场者不加分。

元旦晚会,红歌会等各种晚会参加者每人每次加1分。

(4)凡参加校健美操比赛(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每人加2分,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3、2分。

(5)文体活动训练不加分,迟到、早退、不到或经常不到者酌情扣分。

(6)凡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省级模范学生干部均加6分,市级优秀大学生加4分,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实践先进个人、文明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者均加3分,院级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实践先进个人加2分(包含优秀宿舍长)。在优秀团员基础上获得校“青年五四奖章“者另加2分。其它情况按章酌情加分。(注: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各类社会实践个人只按最高级别加,不累加)

3.文体表现的扣分从基本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1)凡校院、班级要求统一参加文体活动而无故未参加者,每人/次扣3分。

(2)凡班会无故缺勤者每人/次扣1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3)凡体育达标未能达标者每人/项扣2分。

4.学生干部加分:

(1)学生干部(包括年级干部,班级干部、党支部委员,学生会主席团及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工作满一年者根据实际情况最高加6分;(兼职只加最高,不累加。各年级辅导员可根据学生干部本人实际表现给以分值,最高不超过6分)

(2)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及社团联合会正部长以上、社团第一负责人,校党政职能部门及直属单位工作助理)工作满一年者根据实际情况在总分中加4分; (同上)

凡工作半年者根据实际情况在总分中加分均减半,但因违纪或受处分而离职者则不加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综合测评附则

1.凡考试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一、二等助学金的评选。凡专业课考试不及格者,在综合素质测评总分中每门扣除5分,且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2.凡受学校警告以上纪律处分者不能参加年度评优、评先。

3.综合测评的结果是学生奖学金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的依据。凡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在学生总数前5%者,可参加“三好学生标兵”的评选;排名在学生总数前20%者,可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凡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在学生总数前50%者,可参加“模范干部”的评选。

4.学生毕业时,按其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先后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5.凡涉及加分的奖项和荣誉需附上相关书面奖状原件;凡发表的涉及到加分的作品需附上相关的原件或复印件,特殊情况另议。

6. 所有加分、扣分项目以班级、专业、年级、学院和学校各部门的记录资料为准。所有资料在综合测评开始前交年级综合测评工作小组,请同学们监督。

7. 在此次综合测评工作期间,同学们若有疑问可向综合测评小组成员和辅导员提出。

8.本条例自2013年09月10日起实施,以前条例自本条例实施起作废。

9.本条例解释权归化学化工学院所有。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二零一三年九月十日

2010级附则: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62-02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国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为了确保研究生培育质量,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是一项必要的管理环节。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我国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长效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文认为,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多维性。即:测评内容维度上,要涵盖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测评主体维度上,要综合院系评价、导师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层面评价意见;测评时间维度上,要体现分阶段、动态性,即连续地、动态地将各阶段的测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全面反映出研究生的个性和素质。

2.导向性。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应围绕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出发,考查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即:不仅关注理论课程成绩,还应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智育评价,还应考查德、体、美育的综合发展;不仅注重研究生的共性发展,还应鼓励研究生的个性张扬。

3.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综合素质测评指标的设置必须分层次、分类别,将相关性较大的测评指标整合归类,使测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并使测评标准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要注意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即在运用定性分析时辅以量化手段,以增强定性分析指标的可测量性;在定量分析中辅以定性说明,以使量化指标含义更明晰。

4.客观性。客观性原则要求测评指标体系体现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其中,一般性要求根据高校和学科点的实际情况、研究生的实际素质,按照研究生培养的一般要求,设计出每一个研究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而特殊性则要求按照研究生培养的高端要求,设计出少数研究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测评指标。

5.激励性。通过与他人的测评结果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生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将历年的测评结果进行纵向分析,研究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和短板。另外,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通常要作为奖学金评定、优秀表彰、国际交流人选的评判依据,类似的物质奖励或非物质奖励的获取与否,也将对研究生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

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文件精神,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笔者从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等三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一)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指标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方面具有的符合时代特色的基本品质。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测评与道德素质测评两部分。其中,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态度、政治学习和党团荣誉;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1.政治素质测评。政治态度测评基本内容为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坚持原则,有上进心。政治学习测评基本内容为认真学习各种政治理论,参加学校、院系、党支部、班团组织的政治学习、形势政策学习和各种教育活动。党团荣誉测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包括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可按获奖级别分别计分。以上测评项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评打分,由基层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认定。

2.道德素质测评。道德认知测评基本内容为具有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关注社会道德,熟知各种社会道德规范,熟悉校规校纪和学术道德规范。道德情感测评基本内容为具有人道主义情感和正义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情操高尚,懂得自尊、自爱。以上两个测评项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评打分,由基层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认定。道德行为测评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情况和获得各种表彰的情况。在测评年度中,研究生参加公益活动应达到一定的学时;学时越多,该指标得分越高。

(二)学术科研素质测评指标

学术科研素质主要指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综合能力。学术科研素质测评主要包括学习学术活动测评和科研素质测评两部分。

1.学习学术活动测评。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测评基本内容为学位课、专业课、实践课等课程学习情况。该指标的分值为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按照学分进行加权平均的结果。参加学术活动情况测评基本内容为研究生在测评年度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的状况,要求达到规定的次数。参加次数越多,指标得分越高。

2.科研素质测评。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类别:第一类,SCI、SSCI、EI、ISTP、ISR收录的期刊论文,或其他国际刊物发表的论文;第二类,在国内核心、一般期刊发表的论文;第三类,在部级报刊的学术、科研、理论版发表的论文;第四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省级以上)论文;第五类,校级学术论坛获奖的论文,被收录到论文集的论文。可按论文类别设置指标分值。研究生出版的专著主要包括:研究生独立出版、参加编著的学术著作或译著。可按出版社级别进行计分。研究生获得的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可按专利类型和排名顺序分别计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主要包括: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市级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作为负责人主持校级科技立项;作为负责人主持院级科技立项。可按项目类别和排名分别计分。研究生参与的科技类活动主要包括:参加科技发明、制作类与论文类等科技性竞赛。可按获奖类别和排名分别计分。

(三)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测评指标

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公益和文体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测评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素质测评与文体素质测评两部分。

1.社会实践素质测评。研究生担任的学生干部主要分为主席(党支书)、部长(团支书、班长)、委员三级。该指标分值由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担任的职务及其履职表现进行评定。研究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主要包括研究生担任其他社会职务或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情况。可根据不同情况酌情加分。

2.文体素质测评。研究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情况主要包括研究生参与体育竞赛、文艺演出和其他非科技类竞赛(或活动)的情况。可按照获奖类别分别评分。

三、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计算与实施要点

1.测评结果的计算。在每个测评年度,研究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总得分由思想道德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三个方面的测评得分加总得到。即:测评总得分=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学术科研素质得分+社会实践与文体素质得分。按照综合素质测评的总得分可以进行排序,并以此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个人发展历程比较、用人单位就业推荐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2.测评工作的实施要点。在实施之前,应通过广泛的校内宣传,使参加测评的全体研究生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具体的指标含义和操作流程,从而认真、实事求是地参加测评工作。同时,应组建由教学管理部门、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研究生辅导员、学生代表等多层面主体组成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其人员构成和工作方式应得到研究生的认可和信任,并要确保其能够公正、客观、认真、细致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综合素质测评底层指标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兼顾具体性、灵活性,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各项底层指标的具体分值进行合理设置和适时调整。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还必须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工作程序要公开、测评结果应公示,对于研究生提出的异议应给出及时、明确的解释。同时,要克服综合素质测评的短视性,即不能只为评奖评优和内部选拔而测评,应始终将切实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积极性作为工作目的。在运用测评结果时,高校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通报机制。对于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未能达到一定分数的研究生,对其进行个人预警,提醒其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提升;同时,在适当范围内予以通报,发动研究生的导师、辅导员、同学,从学习、科研、生活等多个方面对其加以关注和帮助,引导研究生更好地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效能。

参考文献:

[1]易晓喻,张照青.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7)

Under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Ya-zhou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Anhui Bengbu 233000 )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nd 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ur society, the employer and social standards of talent have been re-position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importance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s,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to help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help the employers favor the selection of personnel, but the key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of students how 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evaluation were discusse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Problem; Countermeasure

随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科技竞争的加剧,培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使现在的高等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人才培养、大学生素质开发与提高的内在规律,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的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的评价体系,顺利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1]。

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都走入一种“学生排斥、老师头疼、社会怀疑”的尴尬境地[2]。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思想的更新,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在某些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与不足[3],导致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积极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下面就我校的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简单的讨论。

一、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4]

1.量化考核内容不全面。由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些要素很难量化,如对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审美观念的考核就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去评价,所以大学生综合测评数据所覆盖的范围一直不是很全面,考核内容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全面性。例如,学生干部平时的具体工作难以量化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评价等。这就导致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终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2.量化考核设计有缺陷。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是以各个分项得分加权后得到的总分数来体现的。于是,有些学生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通过盲目地追求个别高分项达到提高自己的总体评分的目的。量化考核设计的缺陷导致的这种现象,将不利于大学生的整体提高和自我发展。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势必会误导学生,使大学生的成长背离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

3.综合测评的发展滞后。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综合测评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大学生量身定制;还应该建立在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为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一旦确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考核评判模式的僵化严重滞后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发展。

4.综合测评的操作不透明。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最后得分,许多学生并不完全清楚“加分”“减分”到底来自何处。综合测评操作的不透明以及各项得分的不明确性,导致许多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寻求加分的“来由”,从而引发了许多“关系分”“人情分”。这从根本上扭曲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真正意义。

二、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应遵循的原则[1]

1.导向性原则。综合测评是素质教育评价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养成与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及规格,引导大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达到的合格标准;二是各级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上。

2.全面性原则。综合测评指标内容的设计必须能够客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完整反映学生素质的全貌,既体现德、智、体素质,又体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性并不是把所有影响素质养成的因素全部包括,而是对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科学筛选,突出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测评结果,既是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又是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反映。

3.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加以量化,便于考核评定,各项指标不是并列的,它们对测评分数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不使测评失真,应根据各项指标在测评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合理确定量标与权值。评价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这就要求评价对象之间或评价对象与标准之间的要有比较,而且评价体系力求简化,对评价信息的统计方法要简易,便于操作。

三、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指标的内容 [5]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最根本的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情况、思想道德的基本表现、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各种奖惩情况等等。

2.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学生专业素质,要注意以下两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由掌握知识水平向能力水平的转变。评价内容主义包括:学习能力、专业课和选修课成绩、专业技能、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

3.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要了解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思想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接受科技培训、参加科研、科技竞赛、发表科技论文情况,以及获得科技类获奖证书状况等。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的必要素质。是指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必要的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

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大学生的重要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体育达标状况,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参加院系运动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类竞赛情况,心理适应能力、耐挫能力、协调能力等。

6.其他素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能力类竞赛、勤工助学、志愿者活动情况、参加社会工作等。并且根据本学校的特点,分专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偏向文科类的专业,学习成绩占的比例相对要少一些,参加社会实践、集体活动、文体比赛、担任班级干部的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多一些;偏向理工科的专业,学习成绩比例提高,德育和文体方面要以钻研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主。其次,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标准。例如大一学生的评价内容要以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为引导方向,大二、大三要以学习专业课、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引导方向,大四要以社会实践、职业目标确立为引导方向。不同年级的评价内容不同,才能使综合测评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另外,针对特殊的专业要设置个性化的评价体系,例如文艺类的专业、体育类的专业、外语类等专业,各有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根据其学习特点和未来的就业需求,设置不同于大众专业的特殊评价体系。

四、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操作原则[6]

综合测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基本评价,所以广大学生非常重视。这就要求综合测评的操作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为此,在测评操作过程中要着重抓住“透”“准”两字,严格程序,严格审查。

1.“透”即透明度。一是测评办法公平,测评文件人手一册,测评标准和要求人人掌握;二是各项考核材料公开,人人皆知;三是班级学生全部参加,既是测评者又是被测评者;四是负责统计的班级测评小组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五是测评结果公开,各院系在审核后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生测评后的总积分为序,张榜公布,接受监督。

2.“准”即准确度。各院系、班级以及学生处、团委和学生会都要将平时的活动情况、检查情况、考勤情况准确记录在册,作为测评和审核的依据。各班级的测评过程必须接受监督,测评结果要层层审核,以保证综合测评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实践证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结合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培养特色等,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做到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7]。

【参考文献】

[1]张琼.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79-83.

[2]吴俊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3]许二平,姬旺华.对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制度的调查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1):67-69.

[4]陈健.浅议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中国林业教育,2011(4):43-45.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69-02

在国际语言测试网络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和我国“最大规模”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革新的影响下,众多校级考试也在纷纷改革以往的纸笔测试。我系自2010年考试尝试听说机考的改革,历经考试模式、教学模式、评估体系、自主学习各方面实验以及蓝鸽公司、实训中心、硬件设施等多方面协作,现已步入了比较成熟的网络化语言综合能力测试阶段。本文主要就网络化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的体系构建进行探究,以达网络化语言测试形式的科学健康发展。

一、网络化语言测试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语言测试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防止应试教育。大量的毕业生访谈也表明: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工作岗位尤其重要,特别是网络听说、实时沟通能力以及书面电函的读写能力。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也总结出:不轻视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加强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邱东林等(2005)就复旦大学开展的听说机考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机考的利弊。朱音尔、张肖莹(2006)就宁波大学听说机考实践和读写机考实践进行了实证调查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形式,发现学生对此种形式持肯定态度。我系也在2010年第一次小规模地尝试了听说机考的改革。多次实践证明:计算机测试有效改革了传统考试模式,并且触动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这为进一步基于计算机网络化的测评模式打开了通道。结合我系开展的听说机考成功经验以及效仿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形式,课题组大胆改革尝试,探究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综合考查,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开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实施。

二、网络化语言测试的体系构建

网络化语言测试是我系机考的进一步发展,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题目从纸质上搬到了电脑上,而是一系列关于教学评价模式的优化过程。基于测试理论的研究基础,课题组综合权衡测试内容、测试形式、阅卷形式、评估方式等方面,力争语言测试的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1.测试形式。多年以来开展的考试都是以教学课程为单位,但是此次考试的改革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考试范式,而且优化了听说机考模式。以我系商务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例,开设的英语语言类基础课程有《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此次考试采用网络化手段,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和国际雅思考试二者之优点,将四门基础课程综合起来测试。首先,教研室全盘把控测试总时间和各项能力测试分值比例,测试内容需涵盖听、说、读、写综合技能,同时必须考虑测试的难度和效度。其次,各课程小组根据教学大纲,拟定题型。然后,实训中心组织教师实现组卷。最后,在正式网考期末测试之前进行小规模模拟。另外,测试过程简单科学,包括信息认证、考试、(自动)提交环节。

2.测试内容。测试内容是此次考试改革的重点。组合后的试卷共涵盖题型,测试总时间为135分钟。听力部分:听短对话和听小短文;口语部分:听小短文并且复述和根据情境进行两人小组对话;阅读部分:词汇选择和三篇阅读理解;写作部分:短句译文理解和作文题。这些测试内容从组卷结果看,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完全符合学生现状水平,刚好学生也在本学期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英语测试内容和测试形式都比较熟悉。因此,测试内容具有可靠性。

3.阅卷形式。网络化语言测试彻底改变了教师埋头改卷的局面。在测试的题型中,只有写作部分的作文题和口语部分为主观题,需由相应课程老师在电脑上阅卷,并将分数导入阅卷系统;其他题为客观题,全由网络自动阅卷出得分。这大大减少了教师阅卷工作量,也极度提高了阅卷效率,特别是客观题,教师只需查看后将分数导出即可。

4.评估方式。这次测试主要采取的还是终结式评价模式,但只占总评分的40%,只是评价方式的一个部分,另外还包括平时表现(30%)和技能测试(30%)。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还应重视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包括学生作业、自主学习、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形成综合性评估。这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例,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可以自主设定自主学习占平时总评的分值(如学习1小时得5分),学生必须进入平台学习完成自主学习。

三、网络化语言测试的利弊

笔者就此次测试进行了随机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教师和部分学生。访谈结果很明确,皆持积极肯定态度。基于蓝鸽校园网语言学科平台的测试极大缩短了阅卷时间,并且提高了整体测试效率,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生态化考试模式。另外,平台内资源丰富,既有共享的素材,也可根据需要添加、修改、设定资源。评价手段多元化,既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也可教师评定,这极大加强了评估的信度。但同时,网络化语言测试的起步尝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关键体现在测试内容:什么样的测试内容才能真正评估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目前的测试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简单拼凑,未能真正实现学科平台的智能组卷功能;特别是口语部分的测试,在检测学生的交际能力上还存在疑问;其次在阅卷形式上,如主观题的阅卷,主观程度还比较高,未能实现高信度评估。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Palmer A.Language Tesing in Practi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3]邱东林,季佩英,万江波,等.大学英语听说机考尝试[J].外语界,2005,(4).

[4]朱音尔,张肖莹.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机考探索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9)

一、引言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实际,我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办法。综合素质测评由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素质拓展测评三个模块构成,遵循分项测评和总体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基本表现测评与特别表现测评相结合、个人总结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以百分制形式进行测评,素质拓展测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进行。三项测评最终按照40%、30%、30%的比例折算为一个百分制综合素质测评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评、排名、定级。为体现激励为主的原则,该测评结果最终以等级和排名的方式予以体现。从2012年9月开始,我院全面推行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实施两年多来,发现在平时的操作中,一方面手工记录的资料特别多、统计量大、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出现错误的几率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班级考核小组人员的责任心有差异,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及时的被学生本人所掌握,考评的及时性没有得到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加强,开发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平台对于提升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有非常大的意义。

二、.NET分层框架介绍

使用分层框架,可以分离开发人员的关注,实现无损替换,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为后续系统的扩展和移植提供了便利。目前,典型的分层架构是三层架构,即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这种经典架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多次检验,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分层设计,所以,在本文中,将沿袭这种经典架构,使用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的三层架构体系。三层架构中各层的职责划分如下: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项目执行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服务)获取数据或向数据库发送数据的功能。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相应功能使用 数据适配器和 SQL 服务器存储过程来完成。

业务逻辑层:业务规则项目包含业务对象本身以及应用于它们的规则。这也是主要业务对象所在的位置。它们实现业务实体或系统对象。系统的业务规则将在这些对象中编码,尽管部分业务规则可能实际上已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中进行了编码。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项目是指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的客户端。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用户服务可以是 Web 客户端或 Windows 客户端,这具体取决于特定的应用程序。例如,在开发Web 应用程序时,可能需要提供具有标准 Windows 用户界面或 Web 用户界面。通常,这种一般类型的应用程序包含以下功能:

综合以上分析,可在宏观上将整个系统分为一下几个模块:

实体类模块:一组实体类的集合,负责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及传递。

数据访问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数据访问层的具体功能,实现数据访问层接口功能。

业务逻辑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业务逻辑层的具体功能,实现业务逻辑层接口功能。

表示层模块――程序及可视元素的集合,负责完成表示层的具体功能。

三、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一)系统功能需求

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其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NET三层框架为基础,开发满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需求。通过充分系统调研,弄清了在测评工作中的详细需求,具体需求如下:

从用户角度考虑,本平台主要为三类用户服务: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管理员主要的功能是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更新院系信息、班级信息和班主任信息,查看各个班级每月及每学期以及平时考核的记录情况,分院考核规则等;教师主要负责班级的考核,可以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更新班级学生的信息,查询、添加、修改、查询学生考核情况,汇总班级的周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结果;班级考核规则;学生主要是能查看自己的考核情况,如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结果,也可以查看详细的考核记录。该平台对于要存档的资料还要提供打印功能,对于要上传的文件要提供文件上传的功能等。

(二)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该平台的实际需求,从用户角度考虑,本平台共分成三个模块:第一个是管理员模块,主要的操作对象的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对各项数据进行管理;第二个是教师模块,主要的操作对象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或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组长,主要是实现学生考核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第三个模块是学生模块,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具体考核情况。

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如下:

管理员:

1.基础信息管理:

(1)院系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院系信息。

(2)教师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教师信息。

(3)学生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学生信息。

2.数据查询:能够查询每个班级每月及每学期的考核情况,能够查询单个学生的详细考核信息。

3.信息:添加分院考核细则、考核领导组织机构、考核检查通知等信息。

教师:

1.基础信息管理

(1)学生信息管理:对自己所分配的班级学生信息能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2)个人基本信息维护:修改个人的相关资料。

2.考核成绩管理:查询、添加、修改、查询学生考核情况。

3.数据操作

(1)数据汇总:汇总班级周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结果。

(2)数据打印:打印每月考核记表、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总表及所需的其他数据资料。

4.信息:添加分院班级细则、班级考评小组成员信息等。

学生:

1.个人基本信息维护:修改自己的信息,添加学期个人鉴定等。

2.查看成绩: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结果,也可以查看详细的考核记录。

(三)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2010平台、SQLServer2008数据库、.NET三层框架进行开发。

系统采用三层框架搭建,表示层由Silverlight程序构建,该应用程序被嵌入在WEB页面中,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以及一些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书 面记录统计转向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始终,如何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就是设计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该平台的设计研究,将原来的纸质化操作变成信息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纸张,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通过该平台,可以使得信息的反馈更加的透明和及时,减少因为人为统计所出现的误差,方便管理人员的核对;学生也可以及时在线查看自己的测评情况,方便快捷,使得测评的公正性得到及时的监督,提高了测评的有效性,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君慧.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6)

[2]王付山.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4)

[3]曾显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时代,2013(11)

基金项目:

2015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NET分层框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10)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概述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在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关于学生综合

素质测评的一套方案,并以此为基础之一用以确定学生的奖学金等情况。罗定人才网对人才素质测评有以下定义:人才测评就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和有效的方法对人才作出评价。而大学生素质测评也应该是通过科学客观准确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作出评价,进而为指导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从理论上来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很有意义,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条例》第二章里写道:(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2)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活的调节器和方向仪。(3)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认识自己、衡量自己的一把标杆和尺度。(4)综合素质测评是当代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不断激励自己的一面镜子。虽说就理论而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确实对学生而言有很多好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确实犯了“买椟还珠” 的错误了,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都仅仅将综合素质测评作为了一个简单的评定奖学金等奖励的工具,却忽视了其在其他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仅重视测评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其在预测学生未来发展、诊断其现有不足、引导并激励其制定并迈向目标等方面的功能。下面就以作者所在四川农业大学为样本,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相应建议。

2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简述

该指标体系一共分为4级指标,共4项一级综合指标下设6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及41个具体的四级指标,4项一级指标分别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及“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分别赋以25%、55%、10%、10%的权重,其中“思想道德素质”一栏设有80分的基础分,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等14项加分项之外还设16项减分项;业务素质部分由必修课平均成绩的65%与其余9项加分项得分总数的35%构成;文化素质由70分的基础分及5项加分项组成;身心素质由体育课成绩的65%与其他三项加分项组成。另外根据班级是否为优秀班集体等规定项目还有不超过4分的附加分,五项加总得分即为当学年综合测评总分数。

3 存在的问题

3.1 测评思想的错误: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正是为了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将学生综合测评当做了“绩效考核”,而并非“绩效管理”,这样虽然简化了工作,但是却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流程如图下所示,本文将根据该逻辑顺序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

3.2.1 计划与指标构建:在设定绩效计划的过程中,有“绩效计划沟通”这一阶段,在学生测评的情况下,就是说要将整个测评的计划、方法等相关信息与学生进行沟通,考虑到工作量可能变大,那么至少大一入学教育时应有专门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却只是让学生自己学习,大一新生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加之加权算法较为复杂,通常会忽视这一部分,有的学校还采取了更为复杂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或是模糊学方法,这就更加大了理解测评体系的难度,可见相关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在指标的构建中没有注意“差异性”的重要性,例如在文化素质方面,基础分所占比重过大,直接导致部门较为活跃的同学不满;又如在指标设置方面没有注意smart原则,在a(attainable),“实现性”方面有所欠缺,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有利于理工科的专业,对一个综合大学而言是不利的。

3.2.2 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学校的综合测评一般都是在新学年伊始最活跃,平时却没有相应的过程控制及持续沟通,从学校方面来讲,控制过程可能难度较大,会增加成本,但是将各个班同学锁定在其负责指导员的身上,工作就容易进行了,这样就不易再有缺少清晰的技校记录资料等不利情况的出现。

3.2.3 绩效考评与评价:在具体考评的构成中,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学生自评+综测小组审核+院系相关负责老师审核,其中综测小组是由班上同学推选得出,但是由于前期的沟通工作不到位以及群体思考及从重压力等因素,会出现评价者主管因素过重,凭自我理解行事,在小组绝大部分成员都是利益相关者时容易出现对指标理解的恶意扭曲。

3.2.4 绩效反馈与面谈:这是提升个体绩效,也就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问题症结,通过沟通消除误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只有最后的分数,没有任何反馈与沟通,这导致了同学由于误解而造成的不合,同时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3.2.5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很明显,综合测评考核的结果一般用于奖学金等的评定,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导致有的同学直接将综合测评当成了私利的工具,这背离了原始的目标,根据考核结果帮助同学找出自身的“素质短板”,指导制定相应计划查漏补缺以提高自我素质才是对测评结果的有效利用。

4 提出建议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应能更有效的利用综合测评这一工具,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4.1 改变对综和测评的看法。学生及校方都应重视综合测评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

4.2 提高实施效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测评体系相关问题,建立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测评指标,加强平时的过程控制,另外在考评过程中也应注意考评小组人员的筛选及同学的监督,避免出现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最后还应注意反馈,就测评的结果与被测评人的沟通,帮助找出自身问题,并得出相关改进计划等以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综合测评学生自我总结篇(11)

大学生综合测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兴起的一种评价、管理模式。它是衡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体的方面,早期的综合测评体系中主要指身体素质,甚至是以体育成绩作为标准,但现在更多的高校除了用其代表身体素质为还增加了心理素质、文体表现等内容)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是学校和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其结果往往是学生评奖、评优、保送研究生、评定奖、助学金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学生个人进行自我了解、寻找差距、不断自我改进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同的综合测评体系也反映着学校对于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策略,体现着高校的管理水平,还涉及到教育的公平和正义的体现。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对综合测评格外关注。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现状

(一)全国大多数高校的综合测评体系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等方式,对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综合测评体系进行了分析:我国高校应用的综合测评体系在近些年有些变动,都在向着素质教育方向进行探索,但总体上仍分为德育、智育和文体三个方面,其三者比例大多数仍为30:60:10左右;在评价的方法上,以前以定性为主,逐步向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向发展。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学生学业成绩*60%)+(学生思想政治及日常表现考核成绩*30%)+(文体成绩*10%),其中每项成绩基础分为100分。当然,有些高校采取的计算方法不完全一致,比如将文体成绩列为百分外的附加分等。

调查表明,此种测评方法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各高校在具体操作上也都有较为成熟的操作规程。但是随着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的不断改进,此种测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综合测评成绩的可信度及社会认可的程度仍然较低,如在择业时,用人单位还很少根据综合测评成绩来判断毕业生的素质高低。说明此类测评成绩不能反映学生在校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尤其是当代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不能在测评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有力的引导。

(二)造成现有测评体系不被认可的原因

1、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目前,多数高校的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在指标体系上都仍然把德育、智育、文体三个方面作为基本指标,并通过划分权重来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方法在理念上没有大的错误。但是这种框架体系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由于没有与相应的具体的二级指标,甚至是三级指标作为依托,不能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特点和成果,已经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在德育方面,概念化的口号、无差别的打分、无具体量化标准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德育测评原本应包括的学生思想品质、集体意识、法制纪律、学习态度、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成绩无法体现,变得形式化。在智育方面,成绩至上的理念,过分强调考分,在多数情况下只把同一专业学生的统一必修课成绩作为标准,而在学习内容存在差异,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素质的选修类课程、实践性课程、自学类课程和研究等方面的成绩,却不能作为测评标准出现。在文体方面,过分强调参加活动的次数,而不重视活动参与的质量和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匹配性,使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时出现功利性特点,并不能有效反映和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2、评价方法和主体的不科学性。在评价方法上,现有体系中在智育方面多采用定量的评价方法,但是在德育和文体方面采用定性评价的情况还是较多,往往是由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班级学生或由其中部分人员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其日常表现进行打分衡量,在此过程中由于了解程度不足、评分标准模糊、个人感情因素等原因,使得评分的准确性、权威性和透明度方面常受到质疑,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成绩。

在评价中,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获得综合测评成绩的产生过程没有具体参与和知情权,只能被动的接受测评的结果,不能体现测评的民主性。无法通过测评寻找自身发展的不足,也无法让自己更深层次的表现被老师和同学知晓,也更无法获得认可。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大多数情况只作为推优、推荐、评奖的依据,并不能利用其结果和产生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分析和指导,在导向性作用上出现了缺失。现有体系中的不透明性,也是造成综合测评结果不被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多数高校只是公布最终的测评结果,至于学生每项得分的具体情况,每个二级指标成绩的计算是否存在误差,基本都不得而知。

评价周期的设置较长,也不利于发挥综合测评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在绝大多数高校,综合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笔者认为一年的时间有些偏长,中间还含有两个比较长的假期,很多定性评价环节是凭着印象进行,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考证。此外,按年度考核,对很多学生来说,中间缺少预警机制,一但成绩结果出来之后,就到了面临降级或者退学的时间,很难有机会改变即成事实,这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也不相符。

二、对新时期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改革的建议

(一)构建新的测评指标体系

对沿用了几十年的以德、智、体三个方面为基本指标,并下设二级指标,再通过划分权重所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加得出总成绩的测评指标体系进行改革。采用新的计算公式:“综合测评成绩=学业平均成绩+素质拓展成绩”。其中学业平均成绩应包括学生的必修课程、选秀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等,这样才可以综合反映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全部科目都提高重视程度,体现基础宽广、专业精深的大学本科教学理念。对于素质拓展成绩部分应包括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各方面要求,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的一级指标:①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方面,二级指标包括日常教学活动出勤情况、集体活动参与表现、获得荣誉情况、参与其它的有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方面活动情况等;②社会实践方面,二级指标包括参加的具体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情况、勤工俭学情况等;③科技学术与创新方面,二级指标包括参加的各类技能培训情况、学术活动情况、和参加科技竞赛等;④文体和身心发展情况,二级指标包括参加的各类文体竞赛和活动、心理健康活动情况等;⑤活动组织与工作任职方面(主要针对各类学生干部和活动组织者),二级指标包括学生干部任职情况、学生活动组织情况等。每项二级指标都设有明确的分数级别及判定标准,而且针对不同的反面情况设置相应的负分标准,使得素质拓展成绩完成由定性判定到定量判定的转变,可信度更高。学业成绩和素质拓展的成绩比例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如果学业成绩以百分制计算,那么素质拓展成绩应控制在15-20分之间,这样既可以体现学业教育的主体性,又大大提升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增加测评主体的参与环节

为了增加普通学生对于综合测评过程的参与比重,使综合测评真正起到引导作用,测评应在每个学期初进行一次。在具体测评材料整理统计工作开始前,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素质拓展成绩答辩工作,每个学生对自己上一学期所参加的各类素质拓展活动的各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说明,并对自己的得分结构进行分析,找出上一学期个人素质发展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既可以避免很多在测评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错误,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对于自身和他人的测评情况进行了解,增加测评结果的公平性、引导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动态化的测评体系

无论是以一学年还是以一学期为时间单位进行测评,都可以看作是静态测评,因为这种在固定时间节点上的测评都是以对上一时间段的总结形式出现,仍然不能及时起到反映进展情况和警示作用,而且会出现为了达到某些获奖条件,想方设法寻找加分办法的功利。笔者认为,综合测评应由静态逐步向动态方式转变。即利用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等数字技术,建立完备的网上测评系统,实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学生在网上可以及时登记更新自己的素质档案,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也可及时将学生的考勤等各类情况上传、记录并告知学生,后台程序也可以根据相应的指标分值,计算出学生当前的测评分数,并进行各类数据分析,为其以后的学习方向提供指导。

三、结语

大学生综合测评既是高校培养学生成才的指挥棒,也是学生获得正确评价和自我发展指导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在具体工作中不断进行改革、尝试,才能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