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6 07:08:07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1)

一、成立财政扶贫政策及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强化对财政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省财政厅成立了财政扶贫政策及资金管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省级财政扶贫政策,研究扶贫资金预算安排及资金下达,加强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协调解决支持脱贫攻坚中涉及财政方面的重大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宣传扶贫政策,牵头协调第十四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省直相关成员部门,做好兰西县扶贫帮扶工作。同时,要求各市县财政部门参照省厅做法,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财政职能,认真做好财政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整合、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会同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民委和省林业厅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黑财农〔2017〕25号),对扶贫资金预算安排、资金分配、资金支出范围、资金下达、禁止列支项目、资金管理与监督等作出明确规定,为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提供政策遵循。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2)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为此,根据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乡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1、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县核定我乡2014年贫困人口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

2、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

3、加快移民搬迁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比如东江源生态移民建设项目就由我乡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负责调度,多方奔走,还由乡政府前期垫付了万启动资金。2014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人,实现进、中心村安置人。切实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4、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人。

5、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以乡东江源头生态保护及县饮用水源地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东江源村毛竹、基田村茶叶及毛竹和花卉苗木、大小湖岽村藏香猪、牛、羊特色养殖,胡屋村兔子养殖,黄陂村蜜蜂养殖等等。

6、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乡7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开工建设公里小组路面硬化,2013年向上申报6个扶贫项目,争取资金万,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水通电,个校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二、我乡扶贫攻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我乡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由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并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党委、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书记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2、县乡联动,县级对扶贫工作的参与性增强。

当前,重点村的村干部和群众对挂点扶贫工作都很支持,迫切希望挂点单位能办好事、办实事。全乡6个扶贫重点村已有了县直单位挂点帮扶,并已全部到村开展工作。以“三送”为载体,制订了《乡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

3、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在加大黄龙病防控工作力度的同时,大力宣传我县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成规模,应对黄龙病带来的蜜桔脐橙产业收入的急剧减少,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我乡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引导贫困户到我县工业区就业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4、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益。

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职业教育“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等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乡里今年举办各类针对农民的培训已达20余次,参训人次达500多。

5、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我乡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三、扶贫攻坚工作遇到的难题及建议

1、乡群众经济基础薄弱,果业开发晚,加上近年为加强东江源头保护及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了全封山政策及退果还林,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现在果业遭受黄龙病的肆虐,产业转移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更弱。建议加大产业转移工作调研,由县统筹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3)

(一)村情:xx村位于xx镇东部,东南连xx镇,西南与xx村隔河相望,北与xx社区相连,全村旱地面积xxx(其中种植砂糖橘790亩),水田457亩,下辖x个村民小组x个自然屯。全村229户346人,以壮族居住为主,占全村人口的95%。村民种植业以种植柑橘、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鱼、养鸡为主。

贫困情况:xx村总户数229户,人口891人;贫困户39户151人,其中2014退出户3户11人;2015退出户10户40人;2016年脱贫3户12人;2017年脱贫16户68人;2019年年底脱贫6户18人;今年(2020年)脱贫1户2人。贫困人口发生率清零。全村享受低保23户46人。

(三)村委会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员情况

xx村有5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屯。村委会干部7人,驻村工作队队员共2人,其中乡镇选派1人,金城江区级选派1人。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工作措施:

1.驻村工作坚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努力完成各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按照“摸清底数思路、着眼长远抓帮扶、办好事实解难题、多出两点促提升”的工作思路。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和最希望办且当前能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工作的重点,对整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完成时限,落实具体责任,建立工作台账,逐条逐项抓好落实,为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访贫问苦,抓好群众基础。坚持和群众打成一片,与村民开展谈心交友活动,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认真排查村里的边缘户、贫困户、低保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做好贫困户的精准帮扶和建档立卡工作,完善村级精准帮扶档案和贫困户帮扶信息“一户一册一卡”材料。对贫困户学生雨露计划、义务教育学生的生活补助、产业扶持动员申报工作、产业奖补进行入户摸底排查上报,对各贫困户的各项信息登记,做到不错不漏。

4.配合协助村党支书整理完善一年来村级党建材料。

5.与村“两委”干部一起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扎实开展“三清三拆”工作,大力推进“xxxx”乡村建设各阶段工作,突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二)工作成效:

1.具体做好以下四件事:按“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包村的镇干部会同村、屯干部对全村农户住房保障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包括房屋结构、面积、稳固程度核实造册登记)做到所有农户稳固住房保障排查不漏一户;二是做好义务教育保障排查工作,对全村6至16周岁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登记造册,全面掌握所驻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对辍学的及时组织学校老师、帮扶干部入户动员;三是做好所驻村农户医疗保障排查工作,与包村的镇干部会同村、屯干部对全村农户医保和养老保险缴费进行排查,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政策的宣传,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实现两个收费项目的100%缴纳。 四是做好安全饮水工作,排查全村农户用水情况,做好输水线路的规划布局和输水管道的铺设,使家家户户用上卫生饮用水。

2.经过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以及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我村最后一户贫困户满足了“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达到了“八有一超”的目标,实现了脱贫。

3.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村内一些困难户的生活状况,在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生产上给予支招,密切同村、组干部和村民的联系,摸清村情,掌握社情民意,弄清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争取努力改善一些困难户的生活状况。

4.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当前扶贫领域出现的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5.积极向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当前党的扶贫政策,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相关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宣传给村民,增强村民自觉运用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意识。

6.充分利用春节期间,村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与贫困户谈心,嘘寒问暖,交流勤劳致富的思维方式,了解联系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工作、家庭和收入情况,仔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送上了慰问金和祝福,和贫困户一起制定帮助措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自立自强,树立信心,早日脱贫致富。

7.结合实际大力宣传务工典型人物事迹,号召广大农民群众向典型人物学习,发动群众参与外出务工行动,大胆走出去,通过努力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和经验,积累资金,增强本领,为将来返乡创业打好基础。

8.在疫情防控工作工作方面,与村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村屯进行排查,同时配合医务人员对村民进行体温检测,在各自然屯路口守卡排查,全年我村无一例新冠感染。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4)

【正文】

梁泊村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在省市区乡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帮扶单位裕安分局的全力支持、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奋力拼搏下,梁泊村顺利实现户脱贫、村出列。现将16年以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脱贫攻坚成果

1、贫困发生率由16.5%降至0%。梁泊村是裕安区7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建档立卡贫困户211户618人,贫困发生率16.5%,其中,2014年脱贫28户96人;2015年脱贫1户4人;2016年底脱贫了185户503人,并实现了贫困村出列目标;2017年脱贫1户2人;2018年脱贫3户11人;2019年脱贫6户14人;2020年2户2人。

2、村集体经济由2016年的0元增长到2019年的7.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0元到2018年底7万元,2019年底达到7.5万元,预计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0余万元。

3、梁泊村基层组织建设硕果累累,党组织各项机制体制从无到有、逐步规范,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更加坚固。为强化阵地建设,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2018年梁泊村多渠道筹资资金建设梁泊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项目。

4、多措并举推进双基建设梁泊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服务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全村水、电、路、网、医疗、公共卫生等设施都有了明显改善。2016至2020年,项目总投资2244.1261万元,其中:道路畅通投资977.028073万元;安全饮水管网延伸,实现组组通自来水,投入192.08514万元;农电网新增及改造,群众用电得到了明显改善,投入72.08万元;水利投资71.064万元;村卫生室维修、改造投资5.4万元;卫生改厕投资10万元;梁泊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项目总投资171万元。

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1、产业扶贫

(1)到户产业:2016至2020年,产业申报621户次,奖补资金158.78万元。

2016年产业申报12户,产业奖补资金4.88万元

2017年第一批申报产业25户,产业奖补资金5.48万元;第二批申报产业36户,产业奖补资金9.76万元,第三批申报产业94户,产业奖补资金6.94万元。

2018年第一批产业申报174户,产业奖补资金39.15万元,第二批产业申报6户,产业奖补资金共计1.74万元。

2019年申报产业135户,产业奖补资金44.58万元。

2020年申报产业139户,产业奖补资金46.27万元。

(2)到村产业:

2017年底区委组织部“一村一品”项目下拨资金50万元,用于发展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基地(130亩),其中红叶石楠50亩,村集体自行管理,目前长势良好,等待市场行情转好后再行售卖;水栀子80亩,与阳光电源企业合作农光互补项目,年收入5万元,分红带动户数26户。

2、金融扶贫

2017至2020年,申报贷款90户次,贷款资金399.5万元,其中户贷户用18户,贷款资金54.5万元,户贷社管(户贷企用)72户,贷款资金345万元。

2017年户贷户用15户,贷款资金60万元;户贷企用3户,贷款资金15万元。

2018年栗杨农业专业合作社与裕兴新能源有限公司户贷社管57户,贷款资金285万元;户贷户用10户,贷款资金24.5万元。2019年无新增贷款。

2020年户贷户用(续贷)5户,贷款资金15万元。

3、光伏扶贫

2017至2019年,梁泊村享受光伏扶贫共计358户次,总受益107.4万元。

2017年享受光伏扶贫共计88户,总受益26.4万元。

2018年享受光伏扶贫共计119户,总受益35.7万元。

2019年享受光伏共计114户,总受益34.2万元。

2020年享受光伏共计37户,总受益11.1万元。

4、危房改造

2016至2019年,梁泊村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共计45户,2020年全村无危房改造需求。

2016年10户,2017年13户,2018年19户(修缮加固3户),2019年3户(修缮加固1户)。

5、智力扶贫

2017至2020年,梁泊村各学期享受智力扶贫政策共计793人次,其中春学期446人次,秋学期476人次。

2017年春学期建档立卡学生97人,秋学期108人,合计205人次。

2018年春学期建档立卡学生108人,秋学期115人,合计223人次。

2019年春学期建档立卡学生119人,秋学期124人,合计243人次。

2020年春学期建档立卡学生122人,秋学期129人。建档立卡学生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儿童。

6、社保兜底

2016年低保户80户,特困供养户56户57人。

2017年低保户88户,特困供养户56户57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51人,护理补贴39人。

2018年低保户73户,特困供养户46户47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56人,护理补贴37人。

2019年低保户75户(其中城镇低保一户2人,松岗村享受低保1户2人),特困供养户46户47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64人,护理补贴37人。

2020年低保户86户133人,五保户45户46人,护理补贴50人,生活补贴72人。

7、生态保护脱贫

2016年生态护林员一名,工资6086元。

2017年生态护林员一名,工资6086元。

2018年生态护林员一名,工资7700元。

2019年生态护林员三名,总工资23100元。

8、健康扶贫

工作队和梁泊村两委干部坚持逐户逐人上门宣传“351”、“180”等健康脱贫政策,并在贫困户家中显眼位置粘贴健康脱贫政策宣传画,同时利用广播、横幅、宣传栏、等诸多政策进行宣传,帮助符合政策的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和代缴新农合。2019代缴新农合181户547人。2020年代缴新农合177户529人。

9、就业扶贫

(1)就业补贴

2017年梁泊村参加扶贫就业培训人员16名,补助金额0.8万元。

2018年就业脱贫技能培训补贴16户。梁泊村转移就业人员就业交通补贴55户,补助金额2.76万元。

2019年就业脱贫资金补助19人,补助金额3.04万元。

2020年转移就业人员就业交通补贴99人,补助金额4.95万元。

(2)公益岗位

梁泊村为解决在家贫困人口弱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持续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现有乡村两级公益岗位56个,其中50个岗位由贫困群众担任工作,合计增收19.83万元。其中:保洁员4名(贫困户2人)、护林员3名(贫困户3人)、护路员1名、文化协管员1人(贫困户1人)、环境网格员47人(贫困户42名)。

10、消费扶贫

17年以来总队发动职工联合包河区骆岗街道、裕安区编办和工商联广泛联系爱心企业推动消费扶贫,共购买桃子15000斤、鸡鸭1080斤、大米1200斤、咸鹅2000斤,共计16.1万元,促进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今年梁泊村扶贫工作队联系裕安区幸福淘购平台,将村中贫困户王步前的手工挂面作为裕安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线上推广,10月加入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搭建的全国扶贫“832”平台进行销售,11月帮助其参加在包河区开展消费扶贫专场乐购会,当日销售挂面600斤,金额4500余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坚持以基层党建统领脱贫攻坚工作

梁泊村党支部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以“三会一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开展,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到实处,以脱贫攻坚为核心创新"三会一课"活动方式和载体,引导全村党员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丰富“三会一课”内容。梁泊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召开支部大会5次、支委会15次,上党课2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8次,3个党小组召开党小组会共24次。在“三会一课”上组织党员学习中央、省、市、区脱贫攻坚强农惠农政策,传达乡党委政府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将贫困户评选、低保调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列入议事范围,搭建广大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平台,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2)充实村干部队伍。党支部积极推动发展党员工作,今年以来转正党员2名,发展预备党员1名,确定发展对象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下,其中两人作为后备干部参与村级工作,并成为全村脱贫攻坚工作骨干力量。通过发展党员遴选优秀青年,为梁泊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储备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后备力量。

(3)规范健全各项工作机制,提升组织战斗能力。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梁泊村党组织各项机制体制从无到有、逐步规范,两委班子战斗力明显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更加坚固。五年来,梁泊村基层组织建设硕果累累,2018年,梁泊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被六安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远教教育示范终端站点;2018年,梁泊村被安徽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示范村;2019年,梁泊村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远程教育示范终端站点。

2、充分利用帮扶单位平台聚引各方帮扶力量

(1)安徽调查总队自2017年定点帮扶梁泊村以来,高度重视梁泊村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在党组会专题听取工作队扶贫工作汇报,并到村现场调研解决问题。2017年以来,总队共落实直接帮扶资金168万元,用于支持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慰问贫困户、关爱留守儿童以及村级产业发展。从省发改委农经处争取185.46万元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提升供水质量;从区卫计委争取22万元易址重建了村级卫生室;协调裕安区农电公司投资近400万元,对全村11个供电台区全面改造。

(2)在总队协调下,包河区骆岗街道车谷社区与梁泊村开展结对共建。共建以来,车谷社区累计支持梁泊村3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扶贫金额累计达5万元,多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为稻虾养殖户开展“手把手”技术培训,带领辖区内爱心企业家为特困大学生捐资3万元用于完成学业。

3、思路明晰聚焦集体经济发展

(1)始终坚持党的引领。梁泊村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村党支部始终牢牢把握方向,通过“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抓手,树立了支委在村集体经济工作发展中的领导核心,牵头建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这一渠道有效地把村级组织、能人大户和农户连接起来,进一步强化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梁泊村土地资源丰富但质量不高,村两委因地制宜,坚持走种养结合、林果并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多元化联动发展路子。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梁泊村首先在拓宽渠道、扩张总量上求突破,支持本地大户有序扩大规模,吸引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多点开花,促进各项产业齐头并进。2017年利用区农委一村一品项目资金成立村级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集体土地130亩,先后种植了农光互补项目的80亩水栀子和50亩桂花树、红叶石兰景观树。2018年,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成功引进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流转500亩土地种植白术、射干等中药材,梁泊村集体合作社以省人大行政经费、省直机关工委结余党费26万元入股项目,带动贫困户用工26 人,人均增收约3000元,村集体年终分红26000元。三年来,先后建成稻虾共养基地600亩、薄皮山核桃200亩、油黄桃种植基地4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00亩、水栀子种植基地1000亩等一批新型农业产业。

(3)用好集体经济收益。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无钱办事”的困难,是服务全村百姓。梁泊村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上,一部分用于贫困群众的分红,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真正把收益用于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让全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从而提高村级组织的公信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1)“深贫保”兜底到户产业发展风险。2019年,梁泊村全部贫困户到户产业均参保,共计135户,赔付32起,赔付金额4.8466元。2020年“深贫保”保险范围扩展,提供1+4“深贫保”综合保险项目即特色产业保险与民生保障保险(包括农产品价格保险、政府救助保险、务工损失补贴保险、教育升学补贴保险)相结合的扶贫保险,梁泊村全部239户贫困户均参保,目前申报赔付23户,正在审核理赔中。

(2)完善扶贫项目库建设。梁泊村按照区乡项目库建设“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核”的程序严格落实到位,并召开项目评审会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确保入库的项目能够真正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有助于脱贫摘帽。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项目有进有出、适时更新,成熟一批入库一批,对于未实施或者难以实施的项目及时进行剔除,并落实好公示公告制度

(3)开展最美庭院评选。2019年梁泊村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最美庭院评选活动,评选出家风优良、环境整洁、庭院优美的农户7户(贫困户2户),在门前挂牌表彰,大力宣传典型,把“最美庭院”评选活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促进乡风文明的重要抓手。2020年已评选第一批最美庭院8户(贫困户2户),第二批拟评选最美庭院5户,目前各村组正在推荐预选户。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5)

(一)工作部署

按“千名干部下基层,精准扶贫解难题”要求,商务驻村专班2018年9月开始驻村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以来相继认真开展春季、夏季、秋季攻势,制订方案并及时总结;召开局班子、驻村工作队、村两委联席会议4次,政策宣传会1次,扶贫夜校8次,扶贫推进会、调度会6次一系列举措深入推进了商务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领导调研

为统筹推进帮扶各项工作,确保村各项工作全面过硬、全面达标,除严格按要求住村外,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赴村开展调研活动8次和11次,调研活动围绕2019年帮扶工作、种养业发展、“四带一自”产业带动作用、电子商务、“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大排查、巡察巡视问题整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支部结对共建、扶贫驿站建设等。

(三)推进落实

对照年度帮扶计划,一是加强联合支部共建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促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二是瞄准未脱贫户、收入相对较低和住房有待改善户,动员各方面力量特别是帮扶责任人给予精准扶贫。三是着眼于扩大务工就业,发挥“四带一自”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动作用,提升贫困群众和帮扶村“造血”功能,给予等四家企业帮扶引导资金4.2万元。四是围绕产业发展多次到扶贫驿站建设现场调研,并就农产品展示厅和农产品上行提出指导性意见。五是给予村帮扶资金12万元,巩固村脱贫成效。六是压实帮扶人帮扶责任,全系统38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66户贫困户,年度集中开展4次走访帮扶活动,帮扶干部还常态化开展个性帮扶活动,“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公司主要负责人争取民盟省市中学支部按品学兼优条件每年给予帮扶户葛贤结孙女上学提供帮助;广大帮扶干部与帮扶户同欢乐共伤悲,帮扶户逢乔迁、结婚、生小孩等喜事真情祝贺,遭生病住院、亲人去世等不幸真心慰问。七是开展电子商务和家政月嫂职业培训,提升脱贫致富奔小康技能。2019年梅城镇高集村参加电商培训4人、家政月嫂职业培训9人,镇村参加电商培训9人、家政月嫂职业培训3人。八是在脱贫摘帽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等重要时间节点,驻村专班会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共同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二、存在问题

1、个人帮扶方面:部分帮扶责任人帮扶存在慰问式和接济式现象。

2、贫困群众方面: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待加强。

3、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帮助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巩固脱贫成果方面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

1、聚焦“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组织帮扶干部因人因户施策,预防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脱贫稳定可持续;以发展的思路采取相应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家庭提高脱贫意愿和自身发展能力,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扶贫先扶精气神,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拦路虎”,增强脱贫信心。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6)

(一)组织领导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数据资源管理局强化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形成党组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的强有力组织保障;二是按照人社、组织部门的意见,及时选出扶贫一线的合适人员替换退休老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确保驻村帮扶工作不耽搁、驻村职责很明确、攻坚一线有战士,为单位包村帮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组建扶贫专班攻坚克难,继续由扶贫分管领导担任班长组建扶贫专班,在国家验收“县摘帽”的关键节点扎根基层,攻坚在一线,排查最疑难问题,及时整改落实确保顺利通过验收,并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大排查期间逐户摸排,为本年度持续干旱缺水危险提供了线索,为后期安全饮水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帮扶计划,结合实地调研和下乡座谈,及时掌握信息实施精准帮扶。

(二)领导调研

本年度,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率班子成员到求知村开展实地调研6次。从农特产业发展、惠农政策落实、党员活动建设、公共基础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调查、与群众促膝交谈以及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座谈等方式,多渠道了解情况。根据需要投入帮扶资金,结合实际落实产业扶贫项目,力所能及地帮助村与项目牵头部门沟通加快资金拨付,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为结对帮扶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进落实

1.根据年初计划完成情况:

(1)选派原扶贫专班同志担任驻村扶贫队长、继续由分管扶贫领导担任班长组建扶贫专班,落实驻村工作基本保障;(2)通过今年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2019年拟脱贫户18户44人,尚有5户14人计划2020年脱贫;(3)取消了产业全覆盖,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逐户摸排调研,帮助120户申报产业扶贫,减少成本投入,提高家庭收入;(4)按照要求,对结对帮扶户做好小额信贷到期户的告知和催还工作,目前我局结对帮扶户小额信贷到期4户均全部还款,贷款利息均由政府帮助承担;(5)按照每季度调研、每两月走访的方式,对照年初的帮扶计划对结对帮扶29户实行精准帮扶,为其中一户特别困难的家庭介绍护林员岗位增加务工收入;(6)同农业农村局沟通争取国家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50万,用于村发展种植175亩白茶项目,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2.在资金投入方面:我局投入资金共4.16万元,其中3万元用于村建设痘元路,1万元用于“暖冬行动”,对2018年后23户未脱贫送温暖体现节日问候,1600元用于对结对帮扶的两个有重病人员的家庭送救济金。在实施项目方面:我局帮助申报修建、且均已完成施工,路正在实施,175亩白茶项目开始土地平整阶段,各项双基建设有序完成。

3.结对帮扶政策落实方面:按照年初制定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数据资源管理局各帮扶人严格对照计划表,按照项目实施的政策要求,逐一落实。全村实施产业扶贫120户,危房改造4户,教育扶贫58人,光伏扶贫45户,项目落实更精准,帮扶成效再凸显。

4.促进基层党建方面:本年度,数据资源管理局结合主题教育在村上党课2次,充分利用党课理论宣讲,提高党员群众的带贫减贫、发展家乡集体经济以及争当志愿者的服务意识;驻村工作队召开扶贫夜校超12次,利用扶贫夜校,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宣传扶贫领域重要讲话精神和身边典型,调动群众想脱贫、要脱贫、能脱贫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二、存在问题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7)

  我局帮扶的凉泉乡壬辰占村,共有十八个村民小组,820户,3103人。共有党员139名,下设4 个支部,10个党小组,共有村干部7名,总控制面积近13.3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贫困户255户,贫困人口967人。其中我单位帮扶的贫困户为166户动调整为160户(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82人,动态调整为573人。2018年拟脱贫贫困户11户,贫困人口40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优化运行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根据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落实人员走访及与村两委定期例会等制度,提供扶贫工作必要的后勤保障。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提升帮扶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脱贫攻坚工作得以扎实推进。

(二)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1、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与壬辰占村上下联动,抽调专人、落实专责、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及时实现纸质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并且还再次进行了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录入工作。使扶贫帮困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这为我局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和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真抓实干,讲求实效。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实际状况,确立了由局机关42名干部职工与该村166户(后动态调整为160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尤其是加强走访联系,提高走访质量。要求每位帮扶人员切实掌握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以及有针对性帮助其制定帮扶计划及实施方案。对接国家各项扶贫政策,促使广大贫困户实实在在体会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利益,得到满满地获得感。积极落实菜单式扶贫,尤其是坚持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两手抓。引导贫困户积极作为,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同时化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尤其在走访过程中,走访人员给钱给物予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如龙小桂同志自掏腰包给帮扶对象1000元予以房屋修缮,另外还有很多同志都给予了帮扶对象金额资金和物质资助。真正使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根据帮扶村的区位特点,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落实产业发展。经我局与所帮扶的壬辰占村多次协调,达成共识。确定以特色种植业为抓手,即以莲藕、稻、蛙连作为重点,推进局产业脱贫规划,首先由我局三年内提供十多万元的产业启动资金,以“公司”十“贫困户”的组织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广大贫困户可通过小额信贷出资、提供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参与其中,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同时对产业发展实施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拓展产品销售渠道。为此,我单位在县龙湖商贸城和雷池市场为其免费提供摊位,帮助销售产品。促进产品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打造品牌效益。同时也避免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出现。同时也壮大集体经济,也为该村全方位、立体式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4、强化教育扶贫等帮扶力度。在国家已有的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我局针对所帮扶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就学条件较差的7户大学生家庭分别给予1000至3000元不等的经济资助,合计金额达2万余元。激励他们努力完成学业,早日回报社会。根据统计结果,在2017年度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局共支付扶贫专项资金(含产业扶贫)共达17.1万元。

5、宣传创新归档。一是加大帮扶资料的整理力度,保证结对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齐全,致贫原因清晰、评议过程公正、帮扶措施精准、帮扶成交明显。帮扶村档案资料规范完善。二是工作创新。根据县市场监管局三年扶贫工作计划,认真落实产业扶贫项目。让广大贫困户参与其中,实行民主管理,发挥激励机制。从而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得到收益。提高他们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政策宣传到位。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张贴明白纸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同时,我局制作2万余元的永久性牌匾,在村口及交通要道等醒目位置加大扶贫宣传力度。确保扶贫政策的透明度。四是新闻报导及时,县政府网站及多家媒体报道我局的脱贫攻坚工作。

6、党组织结对共建。一是利用今年“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指导帮助帮扶村党组织抓好“两委”班子建设,为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指导帮助帮扶村党组织围绕脱贫攻坚开展党员集中培训和座谈。在每月一次的党员培训会上,县局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并开展授课活动。,与他们一起认真学习领会党章、党规及党的报告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活动中的引领、促进作用。三是帮村级党组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办事,提高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促进了该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

7、专班下基层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布置,我局派驻壬辰占专专班在工作中形成了“村班联动”的工作机制。对该村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共走访165户,电话采访90户,非贫困户26户,共查找问题760余个问题,根据要求,及时进行了反馈。同时还协助村两委化解矛盾,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也为后期的脱贫攻坚工作典定了坚实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加强内部考核制度建设,加大脱贫攻坚考核力度,进一步提升广大帮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把扶贫工作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围绕该村“三大革命”建设的要求,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引导包含广大贫困户在内的群众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到达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三)产业发展层次较底。均为以初级农产品的销售为主,产品附加值小。为此,必须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益。

(四)把扶贫工作与党建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村集体经济更进一步发展壮大。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8)

(一)加强脱贫攻坚领导组。局党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班子成员调研指导。局班子成员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对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人员保障、计划安排、项目支持、资金落实和检查督办等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主要负责人到村调研指导共4次,班子成员到村调研指导30余次,我局党委每两个月听取一次驻村工作组的情况汇报,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15个。

(三)强化干部驻村工作。继续选派担任村“第一书记”,为驻村工作队员,明确办公室主任担任联络员。今年,多次全覆盖走访贫困户,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通过“一看、二问、三算”,对农户住房、生活生产设施、家庭成员情况及人均年纯收入等进一步了解,摸清家底,配合镇、村因户施策,建立工作台账,落实具体责任,实施帮扶项目。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帮扶计划。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推进帮扶对口单位的脱贫工作,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结合交通实际,制定《交通运输局2020年脱贫攻坚定点帮扶计划》,对帮扶人员、帮扶资金、帮扶措施、帮扶要求作了详细安排部署。

(二)建立结对帮扶。一是按照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机制,将村、文武村的149户贫困户分别落实对口联系帮扶责任人,制定“定点扶贫一对一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按照一对二、一对三的方式进行定点帮扶,落实工作第一责任人,做好对口帮扶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二是与结对帮扶户交心谈心,了解帮扶村及村民的基本情况,实现了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出谋划策。

(三)坚持定期走访。干部职工要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入户调查贫困户享受政策的情况,填写季度对账卡,帮助结对帮扶联系户分析原因,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宣传解释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帮扶干部人均走访达12次以上。

(四)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在入户摸查的基础上,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各户脱贫发展计划,切实为有关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帮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问题;二是支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帮助贫困户咨询房屋改造、种植、养殖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做好与农业、林业、畜牧部门协调,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在公路建设上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做好与乡镇的协调配合,为贫困户提供致富信息、政策咨询帮助、就业机会,农村公路养护岗位可优先安排贫困人员。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充分利用院坝会、座谈会、农民夜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普惠政策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给村内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和三年交通大会战等利民惠民政策,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发展的希望;加强与非贫困户的互动交流,积极搞好现场答疑,及时反馈个别特殊疑难问题,切实化解各类矛盾。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9)

【正文】

2020年,在以市商务局为首的各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河棚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紧扣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以中央巡视问题整改、省市督查考核发现问题整改为重点,以“四季攻势”活动为抓手,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核心标准,持续落细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河棚村是河棚镇最大的行政村,由原河棚村和三湾村两村合并而成。下辖35个自然村民小组,设立25个中心小组。全村共1061户,3510人,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7亩,山场面积9958亩。资源丰富,主产油茶、茶叶和板栗等,其中以油茶为该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昌苗木有限公司位于于该村境内。

河棚村是舒城县80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7户、970人,贫困发生率27.38%。历年脱贫情况:2014年户脱贫25户102人;2015年户脱贫27户99人;2016年户脱贫75户308人;2017年户脱贫46户166人。2018年年底脱贫155户370人;2019年年底脱贫6户15人。还有未脱贫户6户17人,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4%。

河棚村现有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边缘易致贫户”2户。

二、总体思路

以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奋斗目标,坚持做到“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责任,紧紧围绕“四率一度”,以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和精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为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河棚村在册贫困户中未脱贫户为6户17人。未出现返贫户,已脱贫户持续保持稳定收入,各项扶贫政策有条不紊细化落实。2020年预脱贫户为6户17人。

(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问题工作推进情况。

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脱贫标准,以村组为主体,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般户生产生活、饮水安全、生活保障等情况全面进行了大走访、大排查,逐户精准核实,确保贫困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安全饮水、住房无忧。经过排查,河棚村未发现相关问题。对全村“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跟踪监测,随时发现问题立行解决。

(三)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三精准”情况。

三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按照精准扶贫“五个一”要求,河棚村自2016年以来,到村项目33个。通过对扶贫到村项目、到户资金进行“回头看”,代表评议、公示制度、系统录入及时等程序执行良好,未发现使用不够精准问题,未发现不符合规定用途资金使用问题,并长期坚持。河棚村由市商务局牵头,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科协、县征收服务中心、县二中等5个市直、县直单位共157名干部,帮扶联系河棚村317户贫困户,每个帮扶责任人帮扶户没有超过3户。通过举一反三、“回头看”,帮扶责任人都能按照要求做好结对贫困户帮扶措施的落实,做到 “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并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实效。完成一个月一次走访任务,落实微心愿和“五净一有一整齐”工作。结合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细落实各项政策,精准到村、到户,脱贫成效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四)责任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情况。

1、村两委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县级党委和政府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政策部署,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结合三年行动,专题研究完善脱贫攻坚措施情况、制定年度目标和任务情况、组织部署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等。

2、驻村帮扶责任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按照要求2月17日及时驻村,宣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工作措施,指导村开展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工作,参与拟定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监管扶贫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公示,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助村建章立制,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市商务局开展“六一”看望留守儿童、“重阳节”开展慰问困难老人活动。市商务局帮助特困供养贫困户汪定稳,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征管中心帮助困难老人黄文芳,维修改造老旧房屋,确保老人住房安全。

3、结对帮扶责任落实。全村317户970人全部对接市直、县直单位157名干部,认真履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双包责任制,帮扶单位班子成员联系结对到所有村民小组,每人每月深入到联系包保村民小组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帮助解决脱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结对帮扶人对未脱贫户坚持每月一次入户走访,对已经脱贫户坚持每2个月一次入户走访,每季度与结对户开展一次“同吃、同劳动”活动。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按步骤组织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常态联系,进行政策宣传,保证了各项扶贫政策的细化落实,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帮扶贫困群众。

为克服疫情灾情影响,帮扶单位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在联系乡镇、村开展“以购促销、消费扶贫”活动,帮助河棚村叶湾组贫困户叶仁周销售白鹅、张老组贫困户张宏政销售土鸡、拐弯组贫困户杜世平销售茶叶、余塝村贫困户廖克流销售牛肉等农产品价值约7.5万元。帮扶联系人主动为因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帮助联系就业岗位就近就业。

4、扶贫政策落实

一是产业项目扶持精准到户。2020年河棚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主要包括光伏扶贫和特色种养业。在光伏扶贫方面,今年安排光伏受益贫困户174户,计划拨付光伏收益资金总额60.9万元,户均受益金额3500元。2020年上半年安排产业扶贫到户共计34户,产业扶贫补贴资金4.7万元全部发放到户。第二批产业扶贫到户112户,发放产业扶贫补贴资金9.2万元。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政策。2018年以来,河棚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25万元,105贫困户享受贷款贴息每户3000元。今年秋季攻势期间,发放户贷户用贷款7户35万元;近期还将继续摸排贷款需求,扩大扶贫贷款发放规模。

三是就业脱贫精准到人。推荐贫困劳动力参加镇村组织的油茶、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350人次,帮助210户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脱贫。2020年针对疫情影响,河棚村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安排建档立卡户参与各类扶贫就业岗位。其中,利用光伏产业收入设置公益岗93人,落实护林员岗位13人,落实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10人,落实扶贫基地就业(德昌苗木)24人,落实就地就近到企业就业5人,落实护路公益岗2人,落实居家就业5人。

四是教育扶贫落到实处、精准到人。全面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底数,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34户中、高职贫困学生34人次申请“雨露计划”补助10.2万元;帮助92名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申请补助10.18万元;帮助12名贫困家庭学前儿童申请补助0.96万元。

五是危房改造项目精准施策。在前几年大力开展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摸排并实施了4户危改项目,目前房屋均已建成或修缮完毕。

六是实施社保兜底脱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五保户36户36人,低保户158户179人,其中增加了对特殊困难户社会兜底力度,比如增加脱贫监测户程帮得户A类低保1人,增加未脱贫户毕长银户A类低保1人。贫困户包玉琪户因大病,为其申请3个B类低保。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58人,落实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补贴37人,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扶贫兜底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扶贫不落一户一人。

七是落实健康脱贫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由政府代缴。大力宣传和帮助实施351、180、300健康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户看病就医的负担,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贫困人口返贫的机率。积极为残疾贫困人口争取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健康脱贫和社会保障范围内。

八是落实生态扶贫工程。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居家就业突击队三支队伍,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河棚村选定舒棚路一线、山河路一线周汪湾村民组作为重点治理区域,重点做好“三清四拆”工作,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协助河棚镇党委政府实施河棚河防洪工程实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落实护林员和防火队员13人。

九是抓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2020年,河棚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其中扶贫项目6个,项目资金总额514万元,分别是拐湾东大塘改造项目,林冲大塘改造项目、周汪湾道路塌方修复项目、东湾路续建项目、河棚水厂扩建项目、河棚水厂取水口项目。

十是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9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收入17.3万元。2020年,河棚村新增集体经济项目3个,一是投资50万元的大棚蔬菜项目,目前大棚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是投资80万元的油茶籽加工项目,设备已采购到位。以上2个新项目预计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今年河棚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有望达到25万元;三是第三批产业到村项目——特色中药材产业项目,预投入项目资金85万元。本项目拟流转100亩土地,开展中药材种植,新建500平方米中药材加工仓储用房,购置耕作和药材加工机械。目前,金银花种植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10)

县位于省西部,幅员面积730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原有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乡级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有21个乡(镇)、19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数7.07万人,藏族占95%。县有可耕地24万亩,粮食及经济作物常年播面16万亩,为全州之首,粮食产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历史上就是“粮仓”。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特别是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核心任务,立足资源、区位优势,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县投入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12310.2万元,非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持基金363.5万元,培育发展龙头企业2个,在129个贫困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18个,其中:建设新型经营主体且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村(建制调整后)26个,带动贫困户增收总户数2319户,形成了“大中小、长中短”产业发展格局,勾勒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蓝图,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一)培育龙头企业,做实农牧产业。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全县具有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达610户。一是招商引进州级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成全州现阶段唯一集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园——生态牦牛产业园。自产业园运营以来,园区优化利益联结机制,与40余家合作社或集体牧场签订了收购协议,实现了全县集体牧场与牦牛产业园的有效承接。目前,园区收购牦牛34000余头,带动农牧民出栏增收1.9亿元。二是县素有“粮仓”的美誉,一直以来,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销售渠道窄,青稞不出仓、不销售的现象存在。为提高青稞产值,县引进了贝玛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在呷拉乡投入资金1.5亿元,建成集科技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青稞文化园。青稞文化产业园于2019年9月试运营,青稞收购价从市场现行的每公斤3.0元调整为每公斤4.5元,目前,已收购青稞50000公斤,直接增加群众收入22.5万元。青稞文化产业园全面投产运营后,预计当地群众每年总增收将达到3816.1万元,实现户均增收7226.4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376.8元。

(二)提高组织程度,做细小微产业。至2016年以来,依全县建设小微集体经济146个,截止2019年底集体经济收益达450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达10元以上。涌现了一批如“军粮”、“东让然谷”等县耳熟能详的合作社产品,如:“东让然谷”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年利润达30万元,真正将以往“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值得一提的是,县大力推进集体牧场建设,积极探索推广“1+6”(1个核心:党建引领+6个注重:注重龙头企业引领、注重集体牧场建设、注重牧户牲畜出栏、注重政策机制保障、注重金融机构支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畜牧业发展模式,规范化建设84个集体牧场,集体牧场存栏牦牛9000余头,牦牛年出栏达1579头,产生经济效益789.5万元。积极推进“四乡一镇”飞地产业发展,在拖坝乡移民新村投资900万元,建设集牦牛短期育肥、生猪养殖等养殖基地,四乡一镇18个非贫困村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

(三)抱团取暖发展,做强文旅产业。县有山无矿产、有江无水电,土地贫瘠,旅游资源匮乏,县委、政府创新理念,审慎决策,以129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的方式,投资6.5亿元,高标准定位、高效率建设,建成以森珠达孜王宫为中心,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的县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独具特色的藏文化体验城。基地采取“政府筹资统建+企业合作经营+村集体入股分红”的模式经营,目前,已有300余家商户成功签约入驻,接待游客11万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1500余万元。同时,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引入水淘糌粑、石刻、茶扎泥塑等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就业增收,带动就业761人,实现每月人均增收近2800元。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承载着全县贫困村产业发展希望,托举着广大贫困群众致富梦想,大产业实现“零”突破。

(四)完善带贫机制,优化利益链接。因地制宜确定具体的收益分配方案,健全农户参与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的收益。集体经济取得可分配收益后,按照约定兑现贫困村和农户的收益,并优先保障贫困户的收益。县建立牦牛养殖、藏鸡养殖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18家,带动贫困户2319户,实现农牧产业组织化经营,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度分红达到10元以上。目前,合作社产生分产生利润500余万元,有效促进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始终注重产业发展机制完善和保障,做好正向激励,重点对发展较好合作社给予5万元—15万元不等的产业扶持基金奖励基金,出台了《县牦牛出栏管理办法》,《县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按照“一本书(档案管理一本书)、两本账(实物账、财务账)的要求强化集体经济,规范集体经济账档管理,促进集体经济与合作社发展,进一步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

(五)激发内生动力,巩固发展成果。围绕贫困群众,大力宣传各项技能、创业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采取“走出去、走下去”的方式,实施技术共建工程,组织开展青稞高产基地、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家政服务、摩托车维修等各类培训班达15000人次,提升贫困群众脱贫技能,邀请省、州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讲座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册,不仅激发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而且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贫困村实现129个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少3人以上,致富带头人共计达到410人。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活动、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活动、文明家庭评比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活贫困群众自主性,提升了人们主动脱贫意识和脱贫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县产业扶贫取得了前所未有发展,目前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10元以上,有力促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但产业扶贫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主动发展能力差。受传统思想浸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受到限制,一些消极的习俗惯例深入骨髓,求稳怕变,排斥变革、缺乏进取的小农意识,极大地抑制了其主动脱贫致富的自觉性。此外,长期与外界隔绝而难以理解幸福意义,难以理解现代生活的获得感,群众安于现状,思想观念落后。

(二)科学管理能力弱。全县懂市场、懂宣传、懂产业发展的人才缺乏,没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无法满足群众对种养、加工及市场销售方面的技术需求,从而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主体对产业管理资金使用、账务管理、台账管理上还缺乏相应的经验,集体经济管理较为粗放。

(三)正向激励机制软。在充分挖掘脱贫致富典型上少,榜样的作用发挥的不够,未能通过身边人脱贫致富的典范来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和压力。针对到户的政策方面,产业发展激励机制和评判机制少,群众自主培育发展产业愿望不强。

四、下步改进措施

立足县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综合运用道德、利益、制度等相关机制,同时借鉴省内外成功经验,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和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内生动力。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知识、产业发展、思想教育、扶贫案例等相关内容,加大就业、创业宣传,要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群众创造条件,搭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和“一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创业平台;继续落实信贷政策,在产业发展上给予资金方面支持;通过乡村的产业转型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就业。

攻坚扶贫工作总结篇(11)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所,其中初级中学6所(农村1所),小学12所(农村5所),农村教学点2个。现有在校学生5587人,其中初中在校生2447人,小学在校生3140人。

二、主要工作

(一)健全机构,确保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职责明确,有序推进

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义务教育办公室为联络员。按照市教育局扶贫办对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明确职责和分工。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建立扶贫、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调机制、数据共享机制,按照建档立卡、残疾、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四类”来区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来源,明确数据核查渠道和工作任务,将教育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构架下统筹安排。

(二)提高认识,确保教育脱贫攻坚与控辍保学同步推进落实

区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及控辍保学相关文件,确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完善措施、整体推进。

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主动作为强力推进,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控辍保学目标责任,聚焦突出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按照“以区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区域统筹、综合实施,组织实施控辍保学工作措施,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建立义务教育控辍保障、宣传动员、劝返复学、联控联保、动态监控、督查问责、考核奖惩机制。

2. 强化属地责任。杏树岗镇和各街道对本辖区“控辍保学工作主动作为,加强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搞好依法控辍、行政控辍,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工作总体水平。经常安排专人深入村、组、户调查摸底,进一步强化属地责任。大力宣传和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 ,把“送子女入学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要求变成家长或监护人的自觉行动;建立起乡、村民委、村小组三级联动防护网络,严防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从各渠道外出打工。积极配合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依法控辍工作落到实处,使“在校生留得住、辍学生劝得回 ”。

3、强化属事责任。区教育局全面负责“控辍保学” 工作的组织实施, 搞好安全控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工作。积极探索、研究解决因 “学困、 厌学”而导致辍学的有效办法,稳住“学困生”,使其学有所得;留住“易辍生”,使其安心学习;加强学生学籍管理,衔接好学生转入、转出学校的各个环节;多渠道筹资,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着力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学生食宿环境,确保学生不因学校办学条件差和安全无保障而辍学;端正办学思想,加强学校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制定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和措施,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师德教育,尊重、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教师的关怀,用情感感化学生留住学生。

(三)精准扶贫,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我们始终将扶困控辍放在控辍保学的第一位,坚决不能因为贫困而导致辍学的发生。

一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红岗区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0人中,具有红岗区户口的5人,外省市县15人。这20人中现在区内学校就读的有18人,其中杏树岗中学就读学生6人、第十六中学就读5人,民吉小学就读1人,宏伟小学就读1人,创业小学就读1人,八百垧第一小学就读1人,杏树岗小学就读1人,乘风第四小学就读1人,金山堡小学就读1人。另外,有2人在校外办学机构学习,其中杏树岗中学1名安达户籍学生回原籍,学籍仍在红岗区,现已初四毕业,四十七中1名明水籍学生,初一就没有到四十七中报到,现已初四毕业,联系家长,已在汽修技校学习汽修技术,学籍仍在红岗区。

二是贫困家庭子女救助。我区现有贫困家庭子女就学33人,其中杏树岗中学9人、十六中学4人、十七中学1人、八百垧中学2人、八百垧一小1人、创业小学1人、民吉小学1人、先锋小学3人、兴隆河小学2人、杏南二小3人、杏南三小1人、杏南一小5人。

三是残疾儿童入学情况。我区现有适龄残疾儿童44人,其中随班就读23人、特殊教育机构就读20人,还有1人没有就读,主要原因是孩子随家长在大连生活,在大连市东昕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做康复,未建学籍。

四是扶困助学资金发放情况。今年4月初,我们为1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了2020年春季的助学资金4562.5元,发放了33名贫困家庭子女助学资金9250元,发放了23名残疾学生助学资金6437.5元。7月份,我们又为这72名贫困学生补发了2019年秋季的非住宿生补助共计20250元,为9名住宿生发放2020年春季助学资金5000元。

五是用制度强力控辍。我们建立了各项控辍保学各项规章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想尽一切办法依法控辍。针对目前初三、初四辍学外出打工,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初中毕业证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各初中学校学生如果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坚决不允许发放初中毕业证,教育局在核准发放毕业证时以参加中考学生数为准。

(四)送教上门、关爱留守儿童,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全覆盖接受义务教育。

一是关爱留守儿童实行了全覆盖。各学校全部建立了标准的心理辅导室(青爱小屋),100%配备了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辅导。同时,各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开辟了各种兴趣社团,多措并举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全覆盖。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扶贫、残联、民政等部门的对接,全面掌握了本地适龄残疾儿童信息,其中区内**人持有残疾证,**人在特校就读,**人区内随班就读,**人送教上门,**人尚在康复治疗。学校根据其残疾程度和未入学原因确定教育形式,按照“一人一案”要求,建档造册并建立学籍,纳入学籍管理。针对不同类别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实际需求,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一个不漏。

三、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