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1-26 15:47:38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1)

电类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及创新能力,能够系统地掌握和应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一些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人才。电类专业具有把强电与弱电、分立元件与系统、软件与硬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这决定了毕业设计在电类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和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如何提高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也成为了学校和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选题、指导教师、学校和学生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并结合指导毕业设计的实践和电类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措施。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来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分析与调研,我们发现影响电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选题因素

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第一步,在很大程度上规划了设计的方向、角度和范围,它是确保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和条件。选择适宜的课题是影响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课题过于老化,选题过难或过易;课题所要求的软件工具过于复杂,偏计算机而轻专业,毕业设计仅仅是编程。少数教师把一些高深的理论课题交给本科学生做,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体现电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近几年来我指导毕业设计最大的体会是有的学生选题时带有较大的盲目性,有的同学仅凭自己的兴趣和感觉去选,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能力,结果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问题。还有的同学是选择老师,自认为选择要求不严格的老师出的题目,比较容易毕业。

2.指导教师因素

由于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而教师资源匮乏,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增加,有些教师指导十多个学生。同时,指导教师还要面临大量的教学工作、职称评定和科研的压力,由于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集中,因此,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有限。另外,部分教师本身缺乏科研、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经验和指导学生应有的环境条件,特别是青年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不强。

3.学生与就业制度因素

少数学生认为找到的工作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成绩不影响将来的工作。一些考研的同学忙于复习功课,因此投入到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也受到了影响。

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不景气,这就造成了学生就业压力大,而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也是大部分学生找工作的时间。于是许多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忙着找工作、面试、参加公务员考试,而有些企业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要求学生到单位上班,所以学生放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也大打折扣,经常请假外出,使指导教师也很无奈。其次,有些已签定就业协议的同学认为,反正工作已经找到了,老师也不至于在毕业设计这一关设卡,让我毕业不了,因此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科学选题

做好出题和选题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指导教师在出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出题工作,出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符合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指导教师所出的题目必须满足教学要求,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要与电类专业相关,最好是覆盖本专业的主要课程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2)选题应尽量与生产、科研课题、实验室建设相结合。有科研课题的教师出题时可以把自己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子课题拿出来交给一些基础知识扎实、起点高的同学去做,这样就可以促进毕业设计与科研与实际工程的融合。但要注意课题的研究内容和难度要适中,既能保证锻炼学生,又不让他们知难而退。同时子课题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够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3)选题的时间应提前于毕业设计开始时间。毕业设计时间仅仅两个月,如果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的时间较晚,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就很仓促,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例如,我院的毕业设计题目在第七学期的十八周就已与学生见面,放假前,学生就已经选好了自己的课题,拿到了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内容及所要查阅的资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放假期间查阅和消化相关的资料和知识,为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严格审题。一个好的选题应该能够体现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实际性和前沿性。为了保证选题的科学性,我院成立了选题小组,由检测技术、电力系统、调速与控制等一些电类专业的专家组成。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评价和筛选,不合格的题目就会被淘汰。同时,专家组还会对选中的课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对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不仅是老师简单的布置任务、学生来完成的关系,而且是教师尽力创造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科研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观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质量。因此,加大培养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学校管理部门应当给教师安排适当的工作量,使教师在完成教学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一些科研、课题项目,总结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2)建立合理的师资科研队伍。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请有扎实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和引导,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传授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优化的师资队伍应该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且老中青结合的教师群体。

(3)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给青年教师多提供指导学生实习、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特别是针对指导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师。

(4)加强师德建设。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对学生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我院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工作后曾打来电话说,真的很感谢老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否则,就不能顺利毕业,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可见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的影响。

(5)不断总结毕业设计经验,认真指定下年度计划。经验是不断总结和积累的,每次毕业设计的结束应该是下一次毕业设计的开始。每次毕业设计结束后,所有教师应交流指导毕业设计的心得和体会,总结经验并找到差距,认真制定下年度的毕业设计计划。

3.校企联合指导

电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决大多数工作不是只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胜任的。那么,让学生到企业中,利用企业的设备、场地和技术人员的技术经验来完成毕业设计,实现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的指导教师可以侧重于毕业设计内容的技术性问题,校内指导教师侧重于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定期与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加强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通过这条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主动性,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4.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在毕业设计期间,除了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获得学习资料外,学校还应该举办一些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当然,主讲可以是老师、专家、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是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的前沿和当前的技术水平。如果是学生主讲,教师应提前一周把与该学生毕业设计相关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去准备。当然,讲解完毕,学生可以和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效果非常明显,也十分受学生的欢迎,明显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

5.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教育

毕业设计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与学院应加强管理,把毕业设计教育列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教育应包括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如何进行选题,如何检索、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怎样进行毕业论文的书写和毕业答辩。由于毕业设计教育内容涉及的是所有毕业生面对的共同问题,由学院统一安排,这样可以节约学生毕业设计和指导教师的时间。

6.组织好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和答辩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时,没有统一的评定标准可以参考,从而导致各位答辩教师的评分标准不一致,因此学院应该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类型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使评分尽可能地公平。

由于毕业设计题目类型较多,每位答辩教师也不可能对每个研究领域都精通,因此对于不熟悉领域的毕业设计作出准确的评价也有些困难,建议在毕业设计答辩分组时应按照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分组,有利于答辩教师比较学生毕业设计的好坏,给出一个相对公平的成绩。

三、结语

电类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实践性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在其专业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近年来对电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与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合适的选题、规范性的指导、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提高毕业设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扩招和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下,如何通过结合电类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瑞明.提高电器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4).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2)

一、 前言

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加以综合、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深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一项基本训练。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并使其在从事科研与设计开发方面得到初步锻炼。

近年,随着经济形势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才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车辆、机械设计、制造的一些企业,企业需求除了要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目前高校经过多年的扩招,生师比严重失衡,每年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学生较多,一般每个指导老师会带6-8个学生,多数指导老师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其完成模式常年不变,毕业设计内容与生产工作实际严重脱节,学生毕业设计既无兴趣,又缺乏充分的指导,同时又有就业、考研及出国等诸多原因交织影响,导致毕业设计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穷于应付,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起到应有的锻炼效果。

如何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对现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是当前高校机械类专业的专业老师及教学管理者正在探索的问题。

二、 机械类专业实物毕业设计实践实例

针对机械类毕业设计现状,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提高毕业设计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学院要求教师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及应用能力为目标,积极挖掘实验室资源进行毕业设计选题,鼓励在学校专项资助下开展实物型毕业设计,探索毕业设计新模式。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在内容及要求方面,力求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在设计成果方面,提倡真刀真枪做实物,不追求纸上谈兵大而全;在组织形式上,尝试跨专业、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从2010年起,学院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实物型毕业设计,每年大约20%的人进行实物型毕业设计。

从实践结果来看,实物型毕业设计平均成绩明显优于总体成绩,优良率一般达到70%以上,而总的优良率只有约40%。实践表明,进行实物型毕业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高涨,深入实验室的比例大为增加,跨专业、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小组学生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完成设计目标,既培养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不管是单个还是小组形式的实物毕业设计,学生所得到的锻炼都是那些仅分析原理、做几张设计图纸的毕业设计无法比拟的,大部分实物毕业设计学生在答辩时也感慨,通过这最后学期短短几个月的实物设计制作,把前面7个学期的知识全部串了一遍,整体融会贯通,虽然很忙很紧张,但学会的知识比以前各学期加起来都多。

实物毕业设计过程也充分利用了各实验室资源,为学院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新型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促进,起到了良性循环的作用。

三、 全面推行实物型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实物型毕业设计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上意义重大,但全面推行却面临诸多困难:

(一)实物型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时间上投入更多,调研、原理分析、设计、加工、调试每个步骤环环相扣,都必须精心准备,认真投入,否则就难以进入下一环节,而大四的最后学期,学生大都面临着考研录取、就业、出国等诸多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大四时还有以前的课程没过,需要在最后学期重修,这些都要耗费很多精力,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证,影响其进度与质量。

(二)实物型毕业设计过程学生有更多问题需要与指导老师探讨,这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精力,但因每个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指导老师除了指导毕业设计外,还承担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指导太多实物型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也会感觉力不从心,因而指导老师主观上并不希望多带实物型毕业设计。

(三)机械类毕业设计实物制作需要相关材料及加工费用,机电工程学院近三年实物毕业设计的平均单项花费3千元左右,都是申请的专项经费,如此大的花销,全面普及是难以想象的,因而难以惠及所有毕业设计者。

四、应对措施

针对机械类专业推行实物型毕业设计的问题,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探索全程学业导师制。从学生入校开始到毕业,整个大学四年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这样可以将毕业设计选题提前,避免最后学期诸多因素造成的影响,缓解最后学期毕业设计时学生与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问题。

(二)建立企业兼职师资队伍。主要由校外企业人员中位于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等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在全程学业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企业导师制度,大三以后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教师联合指导5~8名学生,企业导师进行部分专业课程授课,对学生短期培训,并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效的校企沟通,既可避免毕业设计选题成无源之水,又可有目的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鼓励毕业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本科生创新基金项目、开放型实验项目相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每年参与北京市级以上的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大赛、节能车、卡丁车、方程式赛车、3D设计大赛等的学生有100多人次,每年北京市资助的科技创新项目平均30多项,每项平均3-4个人,参与学生也有100多人次,每年立项的开放型实验有20多个,参与学生数更多,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中大约30%的人曾经参与过专项资助的竞赛、创新项目或开放型实验项目,他们在实物设计制作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应鼓励他们利用已有的资源,自拟相近的实物型毕业设计题目,进行相关的创新制作。

(四)针对跨专业的小组型的毕业设计,建立不同专业结合的导师组,可实现有效的资源、优势互补,学生可针对具体问题咨询相应的指导老师,从而提高指导效率。

五、结束语

坚持推进机械类专业实物型毕业设计,继续深化和完善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注重校企结合培养,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强化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与课外科技创新及竞赛活动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力求设计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提倡小而精,鼓励自主设计、大胆创新。实现对机械类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graduation project;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32-02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满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预演。可以说,毕业设计是连接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一条纽带。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目的,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1]。近几年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现象,因此本人总结了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方法与成功的实践经验,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的影响 高等院校扩招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公立院校招生名额有限,民办独立学院成为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另一途径。独立学院全部办学经费自筹自支,故招生人数较多,教师人数配备相对较少,导致师生比例失衡,在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质量,是毕业设计质量下滑的因素之一。

1.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社会就业的不公平,社会风气不正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好坏与找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学习很差,工作却不错;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与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不管毕业设计质量如何,学校都得让其毕业;个别情况还出现花钱买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这些情况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造成极坏的影响。

1.3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投入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相对教师比例增大,对毕业设计指导不得不外聘教师来完成。有的教师科研教学任务较重;有的教师有自己的公司,做买卖搞经营;导致投入指导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有的教师专业应用水平较薄弱,工程实际经验不足,加上责任心不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毕业设计上,这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1.4 客观外界因素对学生影响 毕业设计阶段刚好是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黄金时间,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有的学生为了能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不得不屈从于一些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实习的不合理要求;还有考研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抽出时间参加考研复试等等,这些现象打乱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5 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有差距 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学校里完成,与外界联系较少,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较少,设计内容相对实际工程简单,导致用人单位反映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若被聘用,需要单位培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这样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得到能力的锻炼有限,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兴趣不足的原因。因此要解决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学生没有单位要的尴尬局面,必须在毕业设计阶段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加强校企合作[1]。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意义 建议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不是在学校里做,而是在和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招投标造价部门、监理单位等去完成。毕业设计的全部内容应是实际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采取“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形式[1]。学校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把企业单位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租用企业办公室,增添电脑办公桌椅等设备,购买规范图集及专业参考书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模式[1]。采取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与其它各专业配合及与外界关系协调处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学习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的紧迫感。另外,通过联合培养,可以使学校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需求情况,企业单位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好毕业设计与学生找工作或去单位实习相矛盾等问题。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起到监督、检查和促进作用。

2.2 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与选择 根据目前已签署了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与企业总工或主要技术负责人依据现有的在建工程项目协商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考虑到学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历和经验,“真题真做”的方式既要保证所做工程内容完成时间,又要保证质量。因此毕业设计题目要尽量考虑那些建筑规模(面积、层数)相对较小(7000m2以下,六层以内),结构形式比较单一,结构构件布置较规则的建设项目;对于较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可以考虑拿出其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以保证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针对选好的项目,指导教师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工程监理等几个方面确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采取“公布题目,双向选择,院系调控”的做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某个方面的兴趣,自身发展的需要(例如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知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内容)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院系从宏观上根据对选择每个题目的学生人数,实践基地设备配备情况,师资力量情况进行调控,尽量达到均衡合理,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2.3 指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毕业设计每个题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自有教师和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或总工校外指导教师担任,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解决校内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校内指导教师应该具有多年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副高级以上职称,“双师型”的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内容的理论指导;校外指导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中级以上职称,负责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指导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严谨,认真,具有创新精神,这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

2.4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的控制

2.4.1 提高认识,积极准备。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学生可以把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验证,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从而巩固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运算、绘图、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能力,熟悉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规范和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有了这方面的认识,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和题目的选择应在大四上学期期末完成。学生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后,要搜集熟悉相关资料,对所要做的工程内容和使用的规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了解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查阅规范、手册、图集的能力,为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做准备[2]。

2.4.2 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并及时监督检查。指导毕业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除了要求指导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外,还要求他们采取正确、科学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进度等基本要求。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任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应针对实际项目的特点,讲授这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设计计算方法。项目开始后,教师应每天坚持定期到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指导过程采取“多环节”的指导方法[2],即指导教师指导一部分,学生做一部分,指导教师检查一部分。只有当指导教师检查认为学生这部分工程内容完成的没有问题了,才允许学生做下一部分的工作内容。如此循环,直到全部毕业设计内容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指导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所做的工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及早知道自己的工作有无原则性错误,避免前功尽弃,延误工期。如果由于学生某些计算内容错误,反复地修改,造成完成任务进度缓慢,老师应要求学生必须加班加点,保证满足实际工程进度要求才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格。在每一阶段工程项目进行当中,涉及到与其它专业配合、交圈的地方,由单位总工或负责人出面协调处理,保证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成果准确无误,确保工程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了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认识。

2.4.3 对毕业设计成果的严格考核。毕业设计成绩按100分计,60分以上为合格。毕业设计成绩组成如下:由指导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占40分,毕业答辩成绩占60分。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独立工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达到及格分数24分以上方可参加毕业答辩。毕业答辩小组成员由学校指导教师和聘请的总工或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每个答辩小组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1人,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1人。毕业答辩时,先由学生自我介绍毕业设计成果10分钟左右,接着答辩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告情况,计算书所完成的内容和绘制的设计图纸进行提问,学生对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简明扼要的回答,答辩老师根据学生仪态,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等情况进行评分。

3 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从2007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经过几年教改经验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使得我院毕业设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由于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真题真做”方式[1],使同学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实际工程的训练,最后的设计成果完全达到了工程项目实施的合格标准。在2007~2013年期间,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处、吉林省土木建筑协会联合主办了五次吉林省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竞赛,在竞赛中,我院学生共获一等奖11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这充分说明了实施的教学改革方案对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成功的。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而重视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毕业设计模式,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工作都将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4)

2本组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我在本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主要完成了对Studentguan,Studentyu,Studentsong和Studentyue四位同学的毕业设计指导,对本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总结如下。

2.1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方向,与本行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能够综合运用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2013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是我校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学院领导对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尤为重视,要求毕业设计应一生一题,且从学院成立就积极联系兰州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兄弟单位以收集测绘生产中急需研究的课题,以便我们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紧密联系测绘生产实际。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按照学校、学院的要求,结合测绘专业的培养方向和我主讲的工程测量学课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我拟定了CASS7.0软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测量方法研究、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施工工艺及安装测量方法研究、GPS-RTK工程放样的方法及精度分析和城市隐蔽地区地物点的采集方法及精度分析等五个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经过毕业设计动员及选题会,Studentguan等四名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及就业去向选择了其中的四个选题,后因生产单位的需求,Studentyu,Studentsong两位同学到中铁十七局“兰渝项目岷县工区”去进行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结合生产实际,两位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随后进行了调整。四位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变更情况见表2。

2.2制定适合学生的设计任务是毕业设计按期完成的前提

由于个人智商的差异和十几年知识积淀的不同使毕业生在基础、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指导教师在安排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与学生基础、能力相适宜的毕业设计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积极有效地展开毕业设计工作,这是我们的毕业设计工作得以完成的前提。我指导的四位学生中,Studentguan是各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Studentsong可以说是班上综合能力比较差的一位,Studentyue,Studentyu居中。根据四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四位同学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我在安排设计任务时要求Studentguan要熟悉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掌握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方法,分析安装测量的主要方法自由设站法的精度,由于高速铁路施工方面的课程并未学习,Studentguan要在补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任务比较重;要求Studentyue掌握GPS-RTK工程放样的主要方法及步骤,分析GPS-RTK工程放样的精度及影响因素,总结RTK进行工程放样的精度保障措施及注意事项,任务适中;而yu,song两位同学结合自己生产实习的中铁十七局兰渝项目二工区的实际工作,分别对兰渝铁路LYS-3标路基工程及路基附属设施的施工测量方法进行总结,并分析其测量精度,设计任务相对比较小。这样,三位同学都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期完成设计任务。

2.3答疑与检查是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训练过程。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能要用到以前学过的多门课程的知识,有些知识学生可能印象已经不是很深,有些甚至已经忘记,指导教师要在毕业设计开题时安排好设计的内容和进程,学生在必要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进程开展设计工作。在设计的每个阶段,指导教师应对本阶段的工作任务、要求、拟完成的工作、设计方法做以部署,并随时与学生沟通,做到及时解决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设计的正常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对学生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解、检查,督促毕业设计工作进程。

2.4撰写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设计工作,以期在知识运用、程序开发、文献检索、论文撰写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提高。毕业设计的成果常以书面的形式表现,这就是论文部分。毕业论文应该结构合理、观点正确、语句通顺、格式及文整符合规范要求,这些方面指导教师应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2.5答辩是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手段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答辩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毕业设计的成效,因此,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重视答辩环节,做到:1)指导教师在答辩前就答辩要求、技巧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如论文陈述时间的控制、答辩PPT的制作及重点内容的总结与陈述等;2)学生应按答辩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个人毕业设计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内容的提炼、设计与制作具有个性风格的答辩PPT、论文答辩PPT的放映操作、陈述内容及时间的合理控制;3)通过预答辩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与总结,既可使陈述内容与时间控制更合理,又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如此,只有学生在答辩前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保证答辩时的万无一失。本组四位同学答辩现场发挥正常,对毕业设计的陈述条理清楚,能抓住论文的重点,能够正确地回答答辩组老师及专家提出的问题。通过答辩组老师与专家评议,本组四位同学都顺利通过答辩,Studentguan毕业设计成绩为优秀。

2.6发现问题与不足

本届毕业设计工作中发现,在生产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能够紧密结合测绘生产实际,但由于生产单位的工作任务安排比较饱满的原因,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比较难保证,这对毕业设计的按期完成不利。因此,若要在生产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应该提前返校进行论文的撰写,这对有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必要的。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15—03



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程序和教学手段,本科毕业设计倍受重视。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活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既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2008年以来全世界爆发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许多出口型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我国在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探讨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成为高校管理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继承原有毕业设计模式优点,开拓创新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对产学研的界定

产,即产业,是指存在并发展于人类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等要素及其相互联结成的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也可将其简单概括为社会生产劳动的基本组织结构体系。企业是产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本文中的“产”指公司和企业,即依《公司法》和《企业法》成立的从事生产、服务等活动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的,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能对外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营利性法人。

广义的“学”是指高等学校,即依法成立的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教育的学校,包括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还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本文中的“学”(Academy)即是指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而未涉及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研”是指科研院所,即依法成立的根据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以进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各类技术研究开发为中心的事业法人。本文因主要探讨高校(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问题,因此,这里所说的“研”(Research)主要指高校(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的科研能力、活动及科研成果。

在我国,提到“产学研合作”,一般是指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学研合作”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狭义的“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与交流。本文所研究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是指高校(大学、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与公司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科技开发、生产活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除了“产学研合作”,目前还有“官产学关系”的提法。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合作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日趋深入。有学者指出,大学和研究机构均应属于学术界,两者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大学和研究机构可合称为“学”,这个“学”并不单指大学,而是指学术界。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合作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对两者的合作加以协调和引导,同时给予政策支持。所以,应该将“官”(政府)也加入进来,即形成了“官产学关系”。它体现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下,政府、产业界与学术界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趋势。国际上,该方面研究的通用概念是“大学一产业一政府”(University一Industry一Government),简称UIG。

此外,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概念还有“产学合作教育”。它是指产业单位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被安排一定时间到产业部门的生产、工作现场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它是学校和产业部门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1995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会员大会将“产学合作教育”改称为“产学研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属于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二、“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基本理论框架

根据“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的目标,在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依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途径,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确定毕业设计题目、研究内容,完善管理调控、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等环节,切实提高设计水平,最终实现培养目标。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运行,体现在学校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与合作单位生产、科研、经营等活动中。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产业一线技术开发人员的实践教学在量、序、时、空上要合理组合,在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它的有效运行,取决于合作双方的思想认识、组织制度、管理水平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无论以何种具体实施方式执行,都要求由合作单位和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部分时间应由学校的指导教师来进行理论辅导,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余下的时间则由一线技术开发人员来进行实践指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要至少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生产科研一线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其余时间用来加强理论学习和查找资料。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在毕业设计完成后,必须聘请相关专家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对毕业设计进行质量评价。在对毕业设计总体质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实施措施。

三、宁波大学“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构建

为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规范毕业设计工作,2002年宁波大学制定了《宁波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从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及工作程序、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总结与评优九个方面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人才,宁波大学在坚持原有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2011年,结合宁波大学的培养原则,了《宁波大学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多样化形式的有关规定(试行)》。提出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设计(论文)除传统形式外,还可以采取:(1)部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并纳入省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体系的学科竞赛项目中所获奖项;(2)正式发表的论文和著作;(3)专利授予机构已授权的发明专利;(4)其他。这些形式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毕业设计模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达到了“产学研”结合的目的。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在毕业设计中,毕业设计题目是关键,毕业设计题目在毕业设计中起着“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毕业设计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好的选题是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和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在毕业设计模式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优化选题设计,讲究科学选题。宁波大学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别重视选题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对于有些不适合学生完成或学生不感兴趣的选题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实际意义,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人选择,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1、加强监督管理,创新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在“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价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结合毕业设计项目内容,明确阶段与目标,强调对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建议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规程”。毕业设计工作规程应包括毕业设计的地位与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指导教师的条件与职责、毕业设计的答辩、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的工作总结等,从而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2、明确组织机构。各教学单位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4—5人组成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各专业教研室成立3—4人组成的毕业设计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的日常组织和管理工作。各教学单位应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大纲、管理文件、质量标准的审定,协助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审定和质量检查工作,同时担任毕业设计有关学术问题的裁决机构。

3、完善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题目论证、进度、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情况,保证教师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过程管理中,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单位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对毕业设计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毕业设计过程动态检查包括: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最后,各单位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要将整个毕业环节的各项工作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形成书面的“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材料交至教务处。教务处在各单位总结材料基础上结合抽查情况对全校毕业设计进行工作总结。

4、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评价。第二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的评价。这两项指标能够促使师生互相监督。第三方面是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情况考核(要求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填妥每阶段拟进行的内容)。第四方面是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评价。

(三)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学生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毕业设计应采用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方式,此种方式以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为主,学校教师指导为辅。毕业设计课题经协商确定后,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对毕业设计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则负责对学生具体内容指导,提供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工作现场、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学生要拿出约1/3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查找资料,约2/3时间深入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四)改革考核制度,规范答辩程序

实施”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模式要建立有弹性的毕业设计考核制度,规范答辩程序,具体如下:

1、对毕业设计答辩人员要求。邀请来自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专家参加答辩工作,这将使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判更加客观公正,而且强化了“实践应用”理念,这对高校指导老师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有利于推动毕业设计质量的持续提高。

2、严格毕业设计考核办法,制定严格、科学、量化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完成后要进行答辩,评定出成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成绩由学生平时成绩、设计说明书交叉评阅成绩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即由指导教师的评分、评阅人的评分、答辩小组的评分组成。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可在全校范围内聘请评阅教师,也可在社会上聘请有关专家担任。

3、实行参加毕业设计学生进行答辩资格认定制。只要指导教师或评阅人认为毕业设计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该学生就没有答辩资格,不能参加答辩,必须重新进行毕业设计,直至合格。

4、在严格执行毕业成绩考核办法的前提下,建立不拘一格的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评价。各种评价模式均应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发人的潜能、展现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要把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职业素质及创造力作为评价的重要量值。例如,学生没有齐全的参考资料,学生亲自到现场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经过修改整理,用自己的创新观念而做出来的设计,如果从形式上用老尺度衡量,可能工作量和质量都无法达到要求,但应看到学生是发挥了创意,工作主动,对收获感受深刻,只要毕业设计是新颖的、可行的、正确的,就可以在成绩上予以承认。评价原则要建立在对新颖的、与社会问题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有实际意义的、或涉足学科领域的难点和前沿问题的学生给予支持和成绩上鼓励的基础上。总之,要改变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学生基本能力来衡量的传统评定方法,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鼓励、强化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人才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四、结论与思考

与传统的毕业设计相比,“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提升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思考。比如学生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去向的关系。在“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的选题一般会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但在改革过程中,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实习或工作去向脱节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对该问题不能有深入的思考,只是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整理和重组,而无自己的认识。不能完全达到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可见,随着实践的深入,“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姚国胜,陈建欣.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加强高校毕业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2):87—88.

[2]陈鸿雁.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C].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6)

学生选题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充分了解毕业设计备选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工作或考研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题,这样,毕业设计的质量与价值才能得到提高[2]。近几年,学院虽然一般提前在第7学期末就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让学生选择毕业设计方向及题目,但这对学生来讲,时间还是比较仓促,没有太多时间的思考以确定适合自己的题目。因此,大部分学生选题都靠专业负责老师指派;也有部分学生自己选题,但由于对毕业设计内容和自己能力不完全了解,仅仅靠个人直观的兴趣或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也有部分学生只求顺利通过毕业设计答辩,选题时避难趋易。这样,就使得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盲目性很大。2008年到2011年,每年都会有一少部分学生由于选题不当,中途更改毕业设计题目,这不但给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带来不便,而且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二)指导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在数量上,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人数较少。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速度快于引进教师的速度,指导教师数量满足不了毕业设计的需要,特别是教学评估要求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十人,学生一人一题,使得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数量缺口更大。在质量上,指导教师专业实际工作能力较低。由于指导教师人数少,许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就指导毕业设计,这些指导教师虽然热情高涨,认真负责,但缺乏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因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都大打折扣,其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

(三)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践脱钩

部分选题显得过于陈旧,多数毕业设计题目为虚拟题目。认真的同学,按照指导教师的任务书、指导书,按部就班地完成毕业设计;有一部分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压力,没有责任意识,依赖性严重;另有部分同学设计题目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导致学非所用,在毕业设计中不能达到综合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目的。因此,这样的毕业设计,对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有限。

(四)毕业设计时间过短,缺乏完善的硬件设备

工科本科毕业设计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而在第8学期,毕业设计通常安排12周时间。目前,学生就业压力很大,在这有限的时间内,部分同学要忙于找工作,部分考研的同学还要占用一定时间准备复试和面试,再加上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放假,使得本来就不宽裕的毕业设计时间所剩无几,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图书馆图书资料供应紧缺,规范资料更新太慢,尤其是缺乏最近两三年刚颁布的规范和规程,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可利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太少[3]。另外,学校教学条件有限,新增教室以及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速度赶不上学生增加的速度,使得毕业设计场地及计算机设备等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需求,毕业设计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水利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一)毕业设计提前介入

针对学生选题的盲目性、毕业设计时间短等问题,可以实施毕业设计提前介入[4],即提前把毕业设计题目在第7学期初交给学生,学生开始选题。当然,开始并不是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的实质性阶段,而是进入毕业设计的准备阶段。这样,学生在选题前有更多时间去了解毕业设计的相关内容,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最大程度地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提前在第7学期介入毕业设计,使得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同时进行,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学习专业课,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同时,又加深了对专业课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了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同时,毕业设计提前介入,使毕业设计时间从第7学期初一直延续到第8学期结束,这样,可以使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毕业设计时间,避免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等情况对毕业设计时间上的影响,指导教师也可以在较繁重的科研及教学任务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指导毕业设计,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端正,认识不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选题思路不清晰,内容东拼西凑,草草应付。因此,学院及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实施期初、期中和期终三阶段检查制度。期初,学生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及时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学生及时熟悉资料,两周内做好开题报告,并及时检查督促。期中,指导教师不定期地把毕业设计成果收上来进行审查,全面检查学生进度情况,避免毕业设计进展缓慢、前松后紧的情况。期终检查一般在毕业答辩前两周进行,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终稿并交给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认真评阅,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要求其重新修改。指导教师还可以在设计小组内组织预答辩,以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和答辩情况,为正式答辩做准备。总之,毕业设计质量控制要做到总体控制、过程控制、成果控制三点一线的全过程控制:三点即开学两周内的开题报告、学期中间的督促检查以及学期结束时指导教师的评阅、学生的答辩等,一线控制即毕业设计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控制。

(三)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与工程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水利学院根据水利类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指导、管理毕业设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试点,收集各方面反映和总结实际效果,探索出了一条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与工程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毕业设计新模式经过了2004—2011年8年的实践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模式拓展了办学空间,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解决了毕业设计与专业实践脱钩,不能很好起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用的问题;解决了扩招形势下指导教师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缓解了扩招形势下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水利学院2008—2011年毕业设计为例,连续四年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获得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36%、43%、45%,平均为44%,说明这一毕业设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四)重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软硬件建设在毕业设计工作中,不断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采用“外请内派”的方案,即邀请设计(研究)院、科研所、工程局等单位的高级工程师做学院的兼职教师指导毕业设计,选派青年教师到水利相关单位学习,解决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水利学院近几年已邀请省设计院、黄委会设计院等多名工程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并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同时,加强师生交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以指导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身潜力,也会使毕业设计质量有所提高。学校要不断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毕业设计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各部门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全方位支持,也将有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5]。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7)

毕业设计课程不仅是建筑学专业学生五年本科学习的一次总结,更是由校园内的一个个课程设计到实际工程或是科研项目的一个转折。

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作为建筑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用于分析、解决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得到初步训练的重要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在态度上,有些学生觉得毕业设计和以往的课程设计没什么不同,类似的建筑类型和规模也都做过;在学习手段和方法上,许多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途径,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实例或是多实例的拼凑;在时间安排上,由于实习、考研、找工作等原因,有些学生总是比规定时间晚完成,或是在交图前几周“灵感突现”,但由于时间有限,设计缺乏深度,图纸表达。种种问题的出现导致的结果是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离预期的教学目的尚有差距。

因此,需要对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尽可能对每一环节进行细化设计,使毕业设计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

一、教学模式实行“双师制”+“预约制”

1.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师制”

在我系的建筑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课程是紧随设计院实习之后的,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期仍然希望留在实习单位继续学习,增加实践经验。在学校来看,此阶段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和尽早就业,于是在学校和辅导老师的重重压力下,学生就采用“拖延战术”和辅导教师进行“斗智斗勇”,目的就是能混过关、混及格、混毕业证。在老师与学生的矛盾立场中,学生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就没有保证,老师也总是觉得毕业设计带起来很“累”,最终的结果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种情况,与其站在学校和老师的立场,不如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在这种状态下怎样解决学生面临的矛盾。学生留在设计院实习就有许多有利的资源可以使用,像设计单位的注册建筑师、经验丰富的前辈设计师等,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方案设计中的工程经济、技术问题等。学校可由此作为出发点,和设计单位进行教学上的合作,让设计院抽出经验丰富的建筑师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另一指导教师,和学校的专业辅导老师一起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解决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问题,这就是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中提倡的“双师制”。“双师制”的教学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进退两难的处境,也更好地弥补了学生对经济、技术等实践经验掌握不足的缺点,同时也有可能在长时间的实习中与设计单位建立情感,提升设计能力,最终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或是为其他的求职获得充足的经验。

2.毕业设计中采用“预约制”

毕业设计的课堂组织之前是沿用以往课程设计的模式,一周定期见两次面来检查学生的设计进度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毕业设计这一学期中,往往是学生最忙的阶段,考研复试、实习、找工作等等,每个人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时间的安排很多情况下也不受自己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定时定点地与指导教师见面就显得比较困难。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可以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采用“预约制”模式,在每一阶段进度安排允许的时间内,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预约老师商讨方案,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双师制”和“预约制”两种教学模式是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矛盾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这两种模式,采用“双师制”+“预约制”的混合教学模式来更好地完成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

二、毕业设计选题要力求真实性与科学性

1.毕业设计选题要力求真实,贴近社会需求

毕业设计选题的真实性,即要真题真做或是真题假做,也就是将毕业设计放到生产实践当中去,这当中包含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招标竞赛、科研课题以及结合真题所做探索性设计等。真实性的选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目前设计市场上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功能、空间、形体等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具体需求,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些实践基础。之前毕业设计题目采用与课程设计差不多的假题假做,学生认为任务书的设定缺乏特色和新意,毕业设计做起来跟以往的课程设计差不多,没什么趣味。而真题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挑战性,增加毕业设计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潜能和进取心。

2.毕业设计选题要科学合理

毕业设计选题的合理性是指在选题真实性的基础上,力求选题的多样性和学生选择题目及指导教师的自主性。毕业设计开始之前,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题目。这当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留在设计院实习同学,可以征询他们的意见,如果正在参与或即将参与有一定代表性和规模的工程项目或投标竞赛,可以让他们以此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另一种是自己没有合适题目的,系里要组织指导老师结合自身情况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认真甄选,既要考虑题目的深度、广度及实用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未来的就业去向,选择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课题;之后组织学生选择填报建筑类型,每人可填报两个,最后由教研室开会,根据学生的填报志愿来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

三、强调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

教学的实质在于过程,严谨的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是保证最终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业设计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例如流程的设置与组织、时间的安排、教学的组织等等,在这里将毕业设计的过程分为三个方面,即三个阶段:前期准备、设计实施过程及后期反馈。

前期准备,主要是指设计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有前期的思想动员、课题的制定与原则、教学的模式等几方面。思想动员是整个毕业设计中与学生相关的第一环节,也是很关键的一环。组织全专业同学进行一次动员大会,教研室和系领导要给予重视并参与,鼓舞学生的士气和激情,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课程不仅是对本科学习的一次总结,也是由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一环,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同学们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否顺利。在毕业设计选题上,要秉持真实性与科学性的原则,制订复合学生和指导教师自身情况的题目。在教学模式上,在采用“双师制”+“预约制”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彼此交流,进行良性的竞争,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杂,要尽可能地将整个准备工作提前完成,为后面的设计过程预留充足的时间。

设计实施过程即整个设计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草图构思阶段、深入设计阶段和成果绘制阶段。在方案的构思阶段,要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以沟通交流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吃透”任务书的前提下,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从总体规划的功能合理性、构图美学的运用、建筑物造型特点、建筑风格特征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灵感。在深入设计阶段,要加强学生对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补充和运用,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不同类型建筑设计要点等。在图纸的绘制阶段,要从图纸版面设计、方案设计内容、方案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要求,使最终的成果能够在图纸上充分表达出来。

后期反馈,即毕业答辩与评分和信息反馈。毕业答辩对学生来说是整个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组织有兴趣的低年级同学参与答辩旁听,及早了解毕业答辩的程序,促进各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答辩的评分准则要符合专业特点,做到细致准确。每个答辩老师按照评分准则给出分数,之后由答辩小组算出平均分并合议写出简练贴切的评语,最后再由答辩专家组成员进行复核。在答辩评分阶段尽可能地在引入校外专家督导组,在各高校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可以使毕业设计的评分更具客观性、科学性、权威性。信息反馈阶段,是在毕业设计答辩评分后,学生、老师及实习单位之间的彼此信息反馈,这样老师和实习单位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不足,学生也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适时作出调整和改善。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与相关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环节,在培养本科生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贵州民族大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本科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即本科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一次综合考核与展示,体现学生在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方面的素质状况。

鉴于音乐舞蹈学院大多数学生写作基础较差,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大多学生写论文都是走捷径,网络拼凑,形式应付,没有起到论文撰写的实际作用,很难达到毕业论文撰写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音乐舞蹈专业其专业形态属于表演类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的专业课程均根据舞台表演实施教学,各专业教学计划及其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生专业表演技能和艺术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理论、作曲专业除外)而制定的,舞台实践的环节显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基于前述两个方面的考虑,为了有效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贯彻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了给学生以非常必要的舞台实践机会,有必要将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以专场(音乐、舞蹈)专业音乐会、表演汇报会为主,并与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感想、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进行的模式。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操作

音乐舞蹈学院目前所设三个专业方向,即音乐表演(含作曲理论、少数民族特色专业)、音乐学(含民族音乐、音乐普修专业)、舞蹈学。从专业方向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形态表演和理论创作。由此,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分两种模式实施:i)理论性质的专业(民族音乐学专业、音乐理论、音乐学理论选修专业)撰写毕业论文,按学校毕业论文要求实施。2)表演性质的专业(含音乐表演、民特、作曲、音乐学声乐普修、音乐学器乐普修、舞蹈学)实施专业表演(音乐、舞蹈)汇报会并撰写专业学习总结(体会)、艺术实践心得、调查报告的模式。其中,作曲专业学生完成音乐作品创作并演示。具体实施由教研室负责。作曲理论专业由理论教研室指导,表演专业类由声乐、器乐(钢琴、民乐、西乐)、音乐学、舞蹈教研室组织实施。

设计内容包括:

1.音乐会的表演形式可为独奏、重奏、合奏等,音乐学(音乐普修方向)专业的毕业汇报音乐会以重奏、合奏为主。音乐会要有详细的节目单及参加演出的学生名单和指导教师名单。

声乐、器乐、音乐学普修专业学生音乐会(设计)表演可以三种方式进行:1)个人独唱、独奏音乐会(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室讨论同意专业突出的毕业生举行,音乐会演唱作品在8~12首之间)。2)以本教研室毕业班为年级组织的分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3~5人。3)自由组合组织音乐会,个人演唱、演奏作品3首。

每场表演汇报会当场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计划表、指导过程记录表、毕业设计音乐会、舞蹈汇报会评分表等),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2.舞蹈专业表演汇报会。教研室根据舞蹈专业毕业生人数及学生表演状况确定表演场所选择。每个学生汇报表演涵盖“基训、民间舞、剧目”三个部分。教研室制作节目单成品,节目单供演出及存学生档案用。学生存档节目单一式二份。表演汇报会后给予学生表演成绩评定,教研室安排评定小组,评定小组由5人(含组长1人)组成,均为讲师及以上职称。成绩由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制。毕业生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四年专业学习总结(或心得),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分初稿和定稿完成,初稿要有指导教师的红笔批改记载,撰写完成后,教研室要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交叉评阅,成绩评定由教研室组织评定。结合汇报表演成绩,评定最终成绩,由教研室主任填写。最终要填写《音乐舞蹈学院毕业生艺术实践系列活动意见表》,按一式二份制作交教务处存档。

理论作曲专业由理论教研室负责组织,包括民族音乐学专业及其他专业选择撰写毕业论文的,按程序进行论文写作、指导、答辩工作,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作曲专业的论文撰写,分两类进行:其一,毕业生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写作毕业作品(范围可涵盖器乐、声乐、舞蹈等音乐作品),并写出创作感想以及技术分析,进行作品展示。指导教师对作品进行评判、评语,教研室做出结论并按五级制进行打分。其二,学生可选择撰写音乐理论的相关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按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相关规定进行。

音乐舞蹈学院以2011届、2012届试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以本文方案执行。其中2011届学生为106人,举行音乐会10场,参加学生54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表演人数48人。撰写论文即答辩4人(篇),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02篇。2012届毕业生133人,举行音乐会11场,参加学生76人,舞蹈专场演出1场,参加人数40人,撰写论文即答辩15人(篇),音乐作品创作2人(件),撰写学习总结、专业学习心得118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学生普遍积极性得到很大的调动,他们均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将自己四年的专业学习展现在舞台,展现给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反应和效果良好。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处理,音乐理论专业的学生也充分体现其理论研究的特点和水平,所撰写的两篇民族音乐理论论文,评选为我校毕业生优秀论文并发表。

尤为突出的是两场舞蹈专场在贵阳大剧院演出,面向社会,充分地展示了民族大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省政府有关领导、各专业院校和团体的专家老师到现场观看演出,对晚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一些专业院校的专家同行,得知我院以此方式作为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方案,都予以很大的关注和讨论,并认为这对各有关专业院校毕业(设计)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与改革。其中,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等学院已经借鉴我院的经验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了改革试行。由此可以认为,以一套完整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为探讨的改革措施,将会对艺术专业院校的音乐舞蹈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1)012022403

作者简介:许永昌(1976-),男,山东安丘人,硕士,山东英才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0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应届类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型任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的锻炼机会。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毕业设计, 提高学生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过程,抓好高校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切实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于软件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施合适的软件设计具有重的指导意义。

1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职院校软件相关专业组织毕业设计应该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要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对于即将毕业离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无疑是计算机软件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等有机结合的途径之一。

通过毕业设计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1)实践软件工程的相关原理能力。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课题小组从接到开发任务到提交产品和文档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程序打包、编写文档等软件工程具体的各个方面。经过锻炼,学生们对软件工程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会大大加深。

(2)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在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平时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中碰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而克服这些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是软件技术和心理素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3)团结协作的意识、能力。通过毕业设计这一过程,学生就会产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2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思想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规范化、数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的学科,包括两方面内容: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项目管理。其中,软件开发技术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项目管理包括软件度量、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置管理、项目计划。

3高职类学生毕业设计现状

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选题的盲目性

只是把毕业设计环节作为大学生活的必经环节, 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去做毕业设计, 造成选题的盲目性、有的选题则是陈旧。

3.2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题目后,几乎不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就立即投入到整个系统的设计中, 一旦遇到了与实际不符的地方, 又重新返回, 对已经做好的设计进行修改。最终导致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 甚至到了最后只能马马虎虎地仓促交工。

3.3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文档不够正规,不够完备

完整的设计不仅包括所完成的可操作的系统,一般的操作帮助,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等一些文字的东西,比如解释清晰、内容全面的数据字典和使用手册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用户会感到使用起来不方便,觉得难于操作。

3.4模糊的评价标准

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精确细致的评价体系。

这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并且使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必要的锻炼。我们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个软件过程框架,这个框架主要从需求、测试、集成这3个方面给出工作要点和规范。

4利用软件工程学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本身是个工程,要用工程的方法去处理。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去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按软件工程学思想展开工作。

图1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各阶段之间的映射

4.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目

可行性研究,应该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三个方面去研究,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过程中,应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开发创新的能力。选题原则上,可以参考以下几点:①毕业设计的课题应该能使计算机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并深化,也就是说,毕业设计应尽可能包括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综合运用,并且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训练;②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 保证课题的完成质量;③课题要适合于各个模块独立进行,并便于最后统一调试;④课题规模应大小适合,难易程度适中。

4.2需求分析是关键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 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系统分析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获取用户需求,对用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其中要实现系统的功能。对需求划分优先等级,找出核心需求和重要需求,以保证系统构建的正确性。

在进行软件类毕业设计时,为了保证需求获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可以让项目组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用户需求的获取的工作中来,发挥集体的能力,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最终的确认。

4.3规范设计过程

需求分析完成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系统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就是深入每个函数内部,以伪代码或注释的形式实现整个函数,设计出程序的详细规格说明。

从系统设计开始,学生要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画出DFD图,对输入、输出数据流进行详细的说明,建立符合软件工程规范的数据字典,根据DFD 图设计出模块结构图。

4.4重视文档写作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软件文档的思想,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了哪些设计,下一阶段的任务、目标及技术手段,这样,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使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

4.5重视测试工作、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软件测试工作也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际应用效果和测试数据,毕业设计的成效就可一目了然。

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是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学生回顾设计过程,总结劳动成果,这时学生就会对软件开发及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最后,要求学生对毕业设计进行系统的总结,写出毕业论文。

5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的练习,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能锻炼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有效地设置软、硬件的毕业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流行技术、工具的差距,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必须达到培养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目的。

5.1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选题的逻辑重心和学术思路,能够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处理,具有严谨的理论思辨过程,以锻炼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学术探讨价值。

5.2书写和表达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地阅读文献资料是很重要的,毕业设计大多数是技术开发型的,其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这些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5.3创新能力

提出创新要求后,带领学生认真复习或补学过去没学过、没有学好的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孕育出一些新的思路,将毕业设计推上一个新台阶的方式,与为每个人专门分配某一特定的作业来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的方式相比,更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5.4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集体活动和成员沟通培养成员的团体情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毕业设计将一个学生从入学初到毕业前的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链接成线,实现了课程的真正衔接,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软件方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达到了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毕业设计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同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写和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6结束语

软件工程作为软件开发工程化、规范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在将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之后,学生在软件设计的文档书写规范化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将软件工程应用于毕业设计中不仅仅完成了一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且将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前软件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链接成线,完成了前导后续课程的真正衔接,也使学生在毕业前对软件方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概括与总结,因此,软件工程学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马冬来,宋雨,刘海龙.软件工程思想在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李国彬,沈淑清.浅谈软件工程学在软件类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6).

[3]张文静,卢海霞,杨捧.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10)

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高职学院,特别是艺术类专业而言,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大学三年的综合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完成一个单一的项目制作,而是要整合三年的学习内容,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的一个整体考核。但是由于毕业设计是在大三年级进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学生的心理也有很大的转变,浮躁、心神不定,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会想到还没找工作,特别是看到周围有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因此严重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为毕业而设计,应付、敷衍的想法严重。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很多参加了顶岗实习,认为有个工作才是正事,因此,为了能留在顶岗实习单位,很多学生不愿意放弃实习工作回到学校专心进行毕业设计创作,把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回来的额外任务来做,因此敷衍的情况比较严重。我校规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每周必须在校和学生面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老师们有时候甚至只能周末回校进行指导,有时候甚至晚上去学生宿舍进行指导。这不仅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最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

毕业设计的主题思想不好,肤浅、搞笑的主题占很大比重

学生毕业设计的立意肤浅,很多学生看到搞笑、打斗、暴力、颓废的作品在网上很流行,自己的创作也跟风学,思想深刻、给人启迪、让人深思的正能量作品越来越少。记得几年前,环艺专业有个学生的酒吧空间设计,居然命名为“酒吧”。

学生利用顶岗实习,将企业案例拿来充当毕业设计

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将实习中所做工作深化成毕业设计,实现真题真做,是一种很好的毕业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多毕业设计中应用。但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往往是直接拿企业的案例套上自己的名字,打印下来。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模式,必须要有很好的监管,实行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体的毕业设计严格指导。

我校“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实践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略有后劲,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专业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与重视,近年来,我校环艺专业、多媒体动漫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项融入毕业设计当中,要求学生按照大赛的要求从创作主题思想、创作方向、创作设计、创作过程进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由3D动力联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中国图学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6届,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高校连续超过600所、参赛企业超过1000家,初赛参赛人数连续突破100万人。参加这样的全国性大赛,和全国高校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参赛方向开始,在毕业设计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自己组织团队,分工合作、制定工作计划,时间计划,从创意、设计、素材收集、队员分工、具体制作过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进行,虽然有些团队会有人放弃离开,但是,整个团队还是可以坚持下去,在老师各阶段的指导下,连续两年,我校的学生毕业设计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数字表现方向,拿到广东省特等奖,一等奖。获得特等奖将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带领入围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2012年多媒体专业程冲、钟飞燕的原创动画作品《家,在哪儿呢?》获得数字表现方向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过程中,为了鼓励下一届的学生,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学生中,会特别加入几个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开阔眼界,为参加下一届的比赛努力。同样,通过融入大赛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也是屡获佳绩,自2009年连续四年毕业设计参加“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均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好成绩,2012年,环艺专业刘海南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佛山万科水晶城单栋别墅设计”更是荣获“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高职高专组居住建筑室内设计金奖。

通过这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总结了一些经验

教师的严格管理和有步骤地认真指导。

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大赛赛项,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自己明确参赛方向,自由组合参赛团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制定周密的时间执行计划,学生工作分工,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小组集中教师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比如设计文案问题,学生进度完成情况,组内不同意见协调、制作过程技术问题等等。这里,教师相当于项目的总管理,各参赛小组组长就是项目总监,教师重点抓总监,总监解决不了才由教师解决。大大锻炼了学生专业技能、实操水平、自行解决问题、协调合作、职业素质养成等综合能力,达到了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学校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有效地监管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问题。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赛的政策和奖励措施,只要进入总决赛的,一定支持教师带队参加,学生外出费用报销,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学校给与学生不同的奖金鼓励,同时,还可以免修一些相关专业课程。

毕业设计的前期,动员会、学生分组、课题选择、师生见面等搞得轰轰烈烈,每个学生都信誓旦旦、精神抖擞地带着资料奔走在图书馆、书店、指导教师之间。但是,随着春季人才市场或各种招聘会的到来,忙于个人资料、个人包装、个人推介的准备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重要任务,每周一次与指导教师的见面学生越来越少,针对毕业设计学生的管理问题,我校出台了毕业设计网络管理,通过该网络,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毕业进度网络填写,汇报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不填写,毕业设计就没有成绩,这样软硬结合,奖罚分明,起到了很好地监管作用。

学生的积极配合,积极参赛,即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检验了学院的综合教学水平。

“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正是学生的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才换来好的成绩。虽然是比赛,但是整个过程和企业的制作要求基本一致,又不是企业那样商业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天马行空创意的发挥,特别是各参赛组长,不仅要自己参与整个制作过程,还要管理团队,协调团队的制作进度、人员状况,是难得的技术、管理的综合锻炼。所以,一般对于他们的就业,基本不是问题,而是选择在哪个企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次,指导教师抱着试试的想法鼓励学生参加,后来,通过几次全国大赛的角逐和交流,教师也逐步掌握指导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和其他高校的教师交流,拓宽了思路和眼界。

总结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总结篇(11)

高校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会计毕业设计是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定位

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差是不行的。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会计核算工作,所以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这也是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更看重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原因。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就要有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要能尽快熟企业的具体实际,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独立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等操作,做到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工作的关键是实务,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这也说明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会计毕业设计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偏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会计基础岗位技能。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四种,前二种实训一般在校内模拟实训室进行,顶岗位实习一般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则可在校内模拟实训室和企业进行。

一是随课分散实训。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根据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主要是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相应技能作训练。

二是分课综合实训。按照课程设置相应的综合实训,主要结合课程开展相对完整的会计技能操作训练,例如《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

三是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是顶岗实习。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等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边实习边找工作的过程。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业务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实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和丰富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环境和培养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会计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上四种实践教学方式,而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应用会计专业知识和提高会计操作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会收集、理解和运用各种会计资料,培养和锻炼独立调查研究企业会计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真正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实际的连接点,具有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毕业设计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形式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训练。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操作使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模拟企业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和具体操作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和理解,熟练掌握填制会计凭证、开立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装订账册的动手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树立会计规范化的观念,最终达到培养综合能力,提高会计专业素质,提高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企业调研报告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会计专业所学内容,根据调研企业的会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税法规应用、企业管理等某一方面的情况,分析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等。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是采用毕业论文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践这两种形式,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与企业会计实际联系不紧密,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

二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多是采用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但缺乏综合多课程设置的会计专业实践,使得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况且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内容相对有限,实训内容与会计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利于学生毕业尽快适应会计实际工作。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建立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

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要建立多方向毕业设计。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在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例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税务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多方向毕业设计。

(一)多方向毕业设计的设想

多方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首先根据所给的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按照手工会计模拟实践要求完成统一任务,即“凭证-账簿-报表”一整套会计操作。

其次,学生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要求,完成统一任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凭证-账簿-报表”的电算化操作。

再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如财务分析,税务申报和计算,接受审计后发现问题进行调账,资产负债日后事项,改变会计核算方式等,从而能够将所学的不同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

最后,学生就实训过程和结论及完成的分支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多方向毕业设计的创新

1.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多方向毕业设计中要求进行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使学生系统地练习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梳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提高“凭证-账簿-报表”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专业知识,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2.多方向的分支任务。

多方向的分支任务既能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多方向的分支任务的设置可灵活多变,可结合其他课程、会计技能竞赛结合、会计改革变化的新政策设置,也可让学生根据在企业事业单位实习调研发现的会计问题自己设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结合会计技能竞赛或会计改革变化的趋势,从而提高会计技能竞赛成绩,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关注会计改革的新变化,或是通过实际解决企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会计毕业设计总结。

结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过程和结论及选择完成的分支任务,完成会计毕业设计的总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完成财务报告或财务分析的写作,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会计实践工作。

多方向高职会计毕业设计,就是要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在形式上、内容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开发研究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来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作者:景红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