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开国大典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2-05-24 00:02:59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篇(1)

《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简称典、范、令)是民国时期的军事学校及部队必读之物。《步兵操典》则为三者之首,因其是一切教练之基础;操典必须反复研究体会,方能融会贯通,一日身临战地得心应手,获运用之妙矣。

中国的军事教育自清末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制训练新军以来,不是德式操,就是日式操,换来换去,都是原本照抄外国的东西,而没有中国自己研究的操典,用来适合中国的国情。

1928年12月,第一集团军进行整理校阅时,看到各师实施操典不一,比较纷繁芜杂。于是在25日对各师参谋长暨校阅委员强调:“操典一定要划一,要完全用十七年(1928)的操典,不仅是不许用旧操典,就是新旧操典参杂来用,也是不行”。后来训练总监部成立了操典编纂委员会,以各兵监、中央军校及各兵科学校负责人为委员,由中央军校及各兵科学校派人会同研究起草初稿。

编纂人员因出身于不同军校(保定、黄埔及德国、日本等军校),在工作进行中发生了一些分歧;而聘请了许多德国顾问帮助中国建军,他们主张采用德国操典。德国操典共分五部:第一部为步兵战斗原则;第二部自单人教练至连教练;第三部为重机关枪操典;第四部为迫击炮操典;第五部为步兵营团教练。当时只译出第二、第五这两部,乃由德国总顾问佛采尔根据德国步兵操典,参以中国国情编制及兵器所撰定,习称“二五操典”。1932年印行采用,定名为《德译步兵操典草案》,经批准在中央军校和教导总队施行。

因此中央军校主张采用德国的操典。他们所持的理由为:德国是现代军事最强的国家,日本的军事也是取法于德国,将来中国建军,自应取法乎上,而且采用“二五操典”是校长决定的,无需再多讨论。这个意见,却受到各兵科学校尤其是步兵学校的反对,认为德国的军事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在装备上非中国所能仿效。且其用兵作战,仅限于欧洲狭小的战场,亦不适合中国的情况。日本的军事虽然也很有名,且在中国习用已久,但中国军队在装备上也赶不上它,以日本的战术来对日作战,显然难操胜券。至于苏联在编制、装备和运用方面倒有诸多可以采取的地方。应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广泛地参照德、日、苏等国的操典,取长补短,重新研究编纂,方合实用。

训练总监部虽然同情各专校的说法,但因采用德国操典出自的主张,不好擅作决定。不久,这一问题,为德国顾问所知。德国总顾问佛采尔在一次有亲自参加的会上说:“我们顾问团,奉国家的命令来帮助中国建军,我们是有决心和信心的,但是需要大家与我们协作,才能完成这一任务。现在听说有人反对用我们的操典,如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我们是无法负责的。”顿时大怒,立即追问问题的来源,得知是以步校为首的各专校反对执行德国操典,马上给训练总监朱培德写了一封信,严厉要求立即颁行德式操典。

训练总监朱培德兼任军委会工作,对训练总监部的事不太过问;至于总监部的一些人,都是留日学生,对德式操典也不同意立即颁行。根据这种情况,步校研究对策,一面对德式操典不合中国国情的部分尽量揭出,如德国的空军很强大,机械化部队也很多,各项轻重火器都很优越;中国军队的装备远远跟不上人家,如何采用他们的战术?目前,中国步兵连的编制,每连只有九个班,而二五操典规定每连十五个班,每班一挺轻机枪(军队没有那么多轻机枪,即使有也没有那么多的弹药),颁布下去,如何执行?诸如此类的问题一共提了一二十条,都是训练总监部不好解答的问题。

当时中央军校所主张的是在制式教练部分(立正、稍息、开步走等)采用德式操典,步校所坚持的是战斗教练部分不能采用德式操典,于是意见渐趋一致,均同意参照德式操典和现行的日式操典研究起草新操典。训练总监部为应付的指示,采取了一种敷衍的办法,把德式二五操典即《德译步兵操典草案》印发各部队研究,不作正式颁行。关于步兵连编制问题,经中央军校与德国顾问商谈后,双方妥协改为九班制,每班有轻机枪一挺。于是,顺利进行步兵操典第一部的起草工作(包括步兵各个班、排、连教练)。

1933年夏,在庐山设军官训练团,步校趁机将起草的步兵操典纲领送给蒋过目。这个纲领属于精神教育之部分,自然不能再抄用德国、日本的一套,必须自己另编。纲领首先说明中国建军目的是为了贯彻三民主义,把蒋所倡导的“四维八德”和军纪及“三信心”(信仰长官、信任部下、自信为效忠党国的革命军人)等统统写在里面。蒋一见大加赞许,带回南京,另加修改,作为他的手稿,先行颁布,并责成步校限期完成操典第一部的起草工作。

1935年8月训练总监部令:“查步兵操典草案第一部,业经本部编纂完竣,呈请军事委员会核定公布……凡各部队中所有轻机关枪挺数与本草案不符,或未备轻机关枪者,其操法除应用本草案外,可参照民国十八年部颁步兵操典草案施行,其第二部以下各部,俟订定后,再行。”这部操典,虽名义上说是根据国情编纂的中国式操典,实质上仍没有摆脱日式操典的精神,内中掺杂了一些德式操法,也参考了苏联操典的一部分东西。但从中国军事教育史上来看,已是脱离翻译抄袭,另行编纂中国式操典的开端。

《步兵操典草案》颁布后几年中,中央多数部队积极按新操典实施,但也有个别部队并未认真落实。1938年1月11日,集合第一、第五2个战区团长以上官长开抗战检讨会,发现在场的众多官长中,带步兵操典的只有两位;带指挥纲要的,竟没有一人。蒋严厉指出:“像这样统兵作战所必须的基本书籍,大家都不随身携带,随时研究运用,还凭什么来作战,还凭什么来抵抗拥有新式武器的敌人?!各位要知道,我们这几个月战场上的挫失,並不是倭寇的军队怎么多,实力怎么强,也不是我们一般下级官兵不勇敢,不牺牲,而是由于我们一般高级将领在平时既缺乏研究,没有实学长技拿来教育部下,到了战时,对于一切战术战略,又不能根据基本的典范纲领和战阵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研究改进,以致指挥失当,虽有很多部队,也不能发生相当效力,所以要被敌人打败!”据闻会议第一天散会后,为应第二天再查验,官长们急忙派人四处寻找《步兵操典草案》,一时洛阳纸贵,得书者来个秉烛夜读,无书者则辗转反侧,成为茶余饭后之笑谈。

阅兵训练也参照

《步兵操典草案》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正规化、现代化的建设,也使《步兵操典草案》部分得到发挥应用。195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中央决定举行阅兵式以振国威,借以检阅部队五年来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这是第一次检阅式,军委非常重视,令驻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人民第七步兵学校参加,学校决定由第三大队青年学员组成阅兵方队,由黄埔出身的训练助理员孟繁柏负责阅兵部队的队列教育。

孟繁柏是黄埔十六期步科毕业生,江苏肖县人,1940年12月孟从军校毕业后分发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二十一师(师长侯镜如)六十一团三营八连任排长,在抗日前线参加了涡河、芒砀山之战,在芒砀山之战中,孟繁柏与日敌拚杀时身负重伤。1949年四野大部队进关,东北军区所属独立师与地方部队,多系地方武装,由民兵组成,急需提高军事素质。已加入的孟繁柏为此被调到干训大队任军事教员,当时由黄埔生担任军事教员的有黄埔六期史悦(原新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还有十四至十七期的黄埔生,为此受训学员调侃地说:“打败仗的,还教打胜仗的”。

1954年8月,第七步校胡兆祺副校长率领三大队参加阅兵式。三大队组成一个240人方队,领队1人,执旗1人,护旗2人,共244人。人员到北京后第二天即按阅兵要求开始队列训练。

队列教育是军队的基础教育,是军人行动的规范。在军队中对每个军人,从始至终每日每时不间断地进行,从古至今,不论中外莫不如此。三大队学员在校期间已进行过队列教育,有一定基础。但这次阅兵对部队倍加严格,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精益求精。孟繁柏依自身在黄埔军校受训体验,对学员仍从基础步法开始练习,并采用了一些黄埔《步兵操典草案》校阅方法。例如练正步先练摆手高低位置,踢脚高低都按规定的尺寸画出距离,做出尺子,拉绳子等,按标准练习,测量是否合乎要求。如每步走75公分,画上75米,走100步;画150米,走200步。这样来回走,务必达到标准。练习走步,每步准确也是作战的需要。抗日战争时期,黄埔生在射击、构筑工事、测图常用走步测量距离。

学员们每日分散集合,交互练习,大队长亲自带领参训,学员情绪昂扬,成效显著。各人走步,大小高低一致,甩手角度合适,列队如拉绳一样整齐,行进像一面砖墙在移动,以达到阅兵要求。

开国大典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51-02

一、选题的缘由

(一)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把“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作为我国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同时指出高等教育今后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创业教育。加强和改进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创业典型的选树,积累相关档案资料,推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与研究部门的当务之急。

(二)创业研究活动的现实需求

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成功获批为安徽省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对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提高科研水平和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基地创办了《创业教育研究》刊物,组织编写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等。通过创业典型的选树,让学生从校友创业实践中看到希望以及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目前,基地正逐步探索建立安徽科技学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基地运行两年多的实践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那就是如何保证大学生创业典型鲜活的案例不断涌现,已收集到的典型案例及时得到更新?这其实就是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问题。

(三)创业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

高水平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产生共鸣的,往往是哪些鲜活的创业典型案例,尤其是发生在校友中的成功案例。学生通常会认为校友的成功创业,对自己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因为距离自己不太遥远,成功容易得到复制。实践证明,将大量创业典型案例充实到创业类教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单一理论灌输的枯燥性,提高创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加深对创业理论的理解,同时获取一定的创业经验[1]。如何保证教师教学中引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的准确性、权威性,这需要相关档案建设工作给予支撑。

(四)高校创业文化形成的需要

创业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而浓厚的创业氛围又是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条件。典型创业案例,特别是以校友创业的事迹唤醒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能使大学校园里充满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气息―校园创业英雄本身就是创业文化价值观的化身,是校园文化的人格化表达,从校园(包括历届校友)中发现和塑造创业英雄,是彰显创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手段[2]。

(五)创业者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受到学生自身素质、学校支持、社会帮扶、管理水平、行业、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成功者多是在付出艰辛的努力后取得的。通过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的建立,可以为不同创业者之间的沟通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缺乏建档的内部动力

为创业典型案例(主要是成功典型)建档,对高校而言是崭新的课题,高校普遍存在未将建立创业典型档案工作统一列入学校档案事业规划之中。主要表现为: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缺少专门的场地保管相关档案;没有专项经费给予支撑。目前高校校友会、招生就业部门、教学院系、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中零星的创业典型案例建档行为,多系自发的且不可持续。高校在编制总量不足,现有管理队伍又跟不上事业发展步伐的情况下,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思路,缺乏为就业典型案例建档的内部动力。

(二)政府档案业务部门政策措施不配套

政府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尚未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纳入归档范围;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档案综合检查与考评,也不对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立与否做出要求。换句话说,高校的主管部门尚未出台有关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的相关规定。尽管有些高校希望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和尝试,但高校间对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归档范围、更新维护、提供利用、隐私保护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零散的实践,难以引起共鸣,经验也不利于推广。

(三)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存在困难

首先,地域的分散性,导致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困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所高校的毕业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创(就)业,到国外创(就)业也是常有的事。

其次,信息不对称,导致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困难。校方知晓校友创业成功案例的渠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创业者主动通报;校友了解后通报;通过媒体的报道。高校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往往存在单向性和不全面性。一旦创业的校友不主动联系校方和其他校友又未被媒体报道,则无论他(她)创业情况如何,学校都难以知晓,相关信息就难以获取。

三、规范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

(一)政策配套,提高高校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的水平

针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政府档案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进,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转递、保护、提供利用等环节规范化要求,在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时,将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列为“特色加分项”,以政策引导并鼓励高校开展相关工作。

(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档案意识

首先,提高高校领导及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加强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建立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高校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研究实效的角度,多视角、多维度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切实将强化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列入学校档案事业规划之中,作为学校档案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明确牵头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牵头单位可以是创业教育与研究机构,也可以是就业指导部门、校友会,或者指定学校档案馆(综合档案室)。牵头单位的工作人员要因势利导,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收集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并及时整理归档,对建档对象(即创业典型)要全程跟踪,及时更新档案材料,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实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学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关于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各教学院系、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单位)都有向牵头单位提供资料或线索的义务,因为该项档案的建成,惠及的是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牵头单位。

(三)档案提供利用及转递要规范、及时

建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档案。对于申请查阅档案的个人和单位,只要手续齐全,除按规定需要保密的内容外,高校管档部门应提供查档便利。对涉及建档对象个人及企业隐私的内容,如因教学或研究需要,必须提供利用的,须征得当事人同意并作必要的保护性处理(如隐去真名,改用化名等)。

(四)让档案成为凝练高校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以及创业实践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档案的陈列与展示,对于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和成败观,使师生们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的创业心理,激励创业者摆正心态,正确看待风险及失败,勇于面对挑战,形成鼓励、支持和崇尚创业、宽容创业失败、帮扶创业和再创业的环境[3]。

参考文献:

开国大典教案篇(3)

案例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分析研究单个的案例来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抛开传统的老师主讲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担当指引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被放弃使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远程开放教育法学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远程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培养综合性、符合性、应用型人才是远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但在传统的远程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的教学目标没有按照计划顺利的实现因此,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分析原因的前提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案例教学方法是远程开放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成绩,在国外教育发达地区也会受到重视,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案例评析法。

1.含义:在法律教学中,案例评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通过直面讲授和远程直播的方式进行。案例评析法中将法律中相关知识点统一归结到一个独立的案例中。使得法规的相应内容能够真实的具体的展现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来了解所学习的内容,利于理解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案例评析法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案例评析法一般包括两种思路一种是由理到例的分析另一种则是相反的。

2.特征:在案例评析法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多数是挑选了典型的,且案例的篇幅较小,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案例整体内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案例的内容针对性较强,所涉及的法律比较集中和直接。没有较大的争议性。

3.操作流程:案例评析教学方法的执行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疑难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分析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来进行案例评析教学方法的实施。(1)由理到例的案例评析。由理到例的教学方法研究主要强调我们在进行案例评析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解介绍一定的法律概念、理论内容、规则等等,然后教师再根据所讲解的内容来安排一定的典型案件分析老师前面所讲的内容。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对案件的分析也能够比较深入的进行。使学生能够尽快的吸收消化老师安排的知识。(2)由例到理的案例评析。这一方法同前者恰恰是相反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分析完有针对性的案例后,对所学的概念、理论进行研究分析。积极的鼓励学生自己独立的进行研究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典型案例进行结合,最后达到教学目标。

四、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很多法律教学老师认为,只要把法律概念、逻辑体系、理论框架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理解和领悟就可以了,如果是一些相应的典型案例,教师可以简单的带领学生分析一遍后,交由学生自学。这种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是错误的,它很容易导致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在课堂上理论传受,,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是会死记硬背,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并没有真实的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老师必须转变观念,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彻底解决问题。

2.加强教材建设当前的法学教材普遍存在着陈旧、知识老化、且仅限于法条注释、理论解释等现象,适合开展案例教学的案例法学教材目前还很少,特别是目前还没有一本远程开放教育法学专业专用的案例教学教材。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部分省、市电大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对案例教材建设的滞后问题提出了挑战。

3.加大案例教学的投入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必须有配套的经典案例,建议中央电大统一组织案例的收集、整理、加工、编辑,并借助现代化信息传输手段,在电大战线上建立法学专业的案例文本超市;各地电大也要加速建立模拟法庭实验室。而所有这些保障措施的实现如若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是不可能的。

开国大典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 R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155-02

案例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CBL) 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所倡导,是一种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以老师讲解为主,偏重知识的灌输,教学形式较僵化,往往导致学生欠缺积极性,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1]。应用案例教学法学习,学生在带教老师的合理引导下理解并解决临床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将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2]。把学生从接收者转变为参与者,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相对于PBL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教学资源及教学质量的监控上,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医学学科的教学特点[3-4]。

1 皮肤性病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结构

笔者所在医院本学期皮肤性病学总学时40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见习课24课时,课堂和见习学时授课比例为2∶3。结合理论课和见习课的授课特点,笔者主要在实践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见习课每次上课约12~15人,笔者将之分为3个讨论小组。在授课前一周,将下次课内容的典型案例及相关问题通过见分发给各个讨论小组进行问题准备。当次课时,首先进行门诊或者病房见习2个课时,门诊老师在带教老师的协调下,对涉及本次课疾病的患者,进行较详细的问诊和分析,使同学们得到直观感性认识。完成门诊初步见习后,3个小组回到教研室,进行病例的分组讨论和回答,带教老师负责引导和总结。

2 案例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原则

2.1 互动性原则

积极展开互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态度和认识上理解互动的重要性,还需要教师积极认真地在相关问题、背景知识等方面下硬功夫。充分开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获得主动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方法[5]。

2.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内涵。以临床病例为基础,将典型临床表现联系课本知识,结合病例综合思考,从而得到更感性直观的认识,并由单个案例向一般推广,实现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回到理论的思维过程[6]。

2.3 启发教学原则

在互动的基础上,教师要转变定位,由一个灌输者向指路者改变。在开始学习皮肤性病学时,学生临床经验不足有很多疑问,教师应提出问题而不急于回答,让学生自己查阅书本及文献,激发自主性,更加透彻地理解一个疾病[7]。

3 皮肤性病学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3.1 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在教学上的用处,即它能够明确体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2)引发冲突,争议性是开展讨论的基础,它引起学生思考并辩论;(3)强制性的决定,这是引发争议的原因;(4)案例的综合性,能涵盖普遍性的问题;(5)教学案例要简洁,课堂讨论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和抽象的高度,所以教学案例一定要简洁。选择案例要求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牢固的基础知识。结合临床学习与他院经验,笔者所在医院皮肤性病学教学案例包括典型案例和非典型案例[7]。典型案例具备该疾病的典型特点,比如典型发病的年龄及季节、典型皮损、典型实验室检查等。典型案例可以强化对疾病内涵的理解和掌握。非典型案例中的症状和体征不够明显,实验室等辅助检查也不能提供十分明确的证据。非典型病例能够极大地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对疾病的辨识和思辨能力。

3.2 学生

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案例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给出案例后,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学习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讨论。学生准备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接受程度。在门诊和病房见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直接面对患者提取、分析病例特点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案例教学法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决策能力[8]。

3.3 教学团队

案例教学对带教老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注入式教学的照本宣科,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带教老师具备牢固渊博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极强的临床思维,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带教老师要掌握并引导讨论的方向,案例分析应紧密围绕案例展开,讨论主题要集中,不宜旁征博引,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不宜过于分散,且案例教学的参与者态度要客观严谨,充分发挥科学思维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气氛, 否则就有可能流于形式[9]。基于此,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教研室对带教老师进行了严格的筛选,选出优秀老师进行带教保证教学质量。

4 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

4.1 案例的选择

如前所述,典型案例的选择和准备是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病例的选择应以临床常见病中的典型病例为宜,例如过敏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等,内容包括主诉、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病程记录、病历摘要等, 结合视频、数码照片等多媒体形式将皮肤病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皮损特点、鉴别诊断、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在一起,并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10]。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疏理以往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常见病的诊疗, 增强临床带教的实用性。也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让学生处于较现实的环境下学习可激发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11]。

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笔者进行了三步走案例筛选模式。即第一步实习及进修医生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相关案例的筛选,范围宜广,注意特别典型的案例及不典型的疑难案例;第二步,选出的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对案例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合适的示教案例,并进行相关的分析,问题的设置,相关教案的设计;第三步,将完成的案例教案设计送交老教授审阅,提出相关点评和指导建议。通过三步,力求案例满足教学的要求。

4.2 分组发放案例,谈论前准备

见习小组以12~15人为主,分为三组。争取各组水平均衡,如有留学生,将留学生分开。因为皮肤性病学的见习课保持在一周一节的频率,所以在本周课时,分发下周的案例,供同学们分析准备材料。学生应事先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遵循自愿的原则邀请该病历真实患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增加临床带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12]。并且要求每个学习小组在下周见习前进行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提问进行回答,总结出各讨论小组的结论。

4.3 讨论前见习

当次见习课前,带教老师会就本次教学的内容和中心与门诊教授老师进行沟通。在门诊见习,门诊老师主要针对本次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对于就诊的多发病、常见病进行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多次加深同学对疾病的直观感性认识。因为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量较大,基本可以保证提供每日相关内容相应数量的患者。

4.4 分组讨论与回答

门诊见习后,各小组返回示教室进行上次分发病例的讨论。每小组每次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对本案例的问题进行回答;其他小组根据病例进行自主提问,并由病例负责小组进行释疑,鼓励大家积极深入讨论,探讨各种可能性而不限制于固定的答案。随后三个小组进行角色轮转。带教老师鼓励大家的发言的同时,要注意负责引导谈论的方向,对于没有涉及的内容要求进行提问,不留知识死角。

4.5 总结讨论

在谈论结束后,带教老师负责回顾各小组的发言,鼓励并指出他们的亮点。对病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开放性问题要做出思维的指导和发散,做到举一反三,从这个病例引申到类似的病例,对本节的教学要求进行明确。

5 皮肤性病学案例教学质量的评测与学生反馈

在案例教学中,笔者积极邀请相关各专业专家进行督导评测,并召集学生召开教学反馈座谈会。在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下和同学反馈中,笔者看到案例教学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表示,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大家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得到增强。然而整体上也反映出我们工作中一些问题:大工作量的案例筛选工作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处理,个别时候讨论缺乏有效的组织等。但综合来看,案例教学法在笔者所在医院皮肤性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次积极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在今后也还有一些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根据临床医学的特点,在临床理论教学中采用以典型案例为引导,以有目标的提问为主线的情景式、启发式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主动性启发临床思维,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案例情景式教学过程中难以突出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可利用教学模式作为案例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来解决,教师通过有目的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使案例式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2]简道林,闵秀全,雷小敏,等.认真研究病案讨论教学法,提高临床课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316-317.

[3]刘晓燕.中医案例教学实现若干关键环节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6,12(1):26-28.

[4]朱玲,罗颂平.中医妇科学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703-1705.

[5]赵丽平,翟辛.病案教学法在中医皮肤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1,7(4):31-32.

[6]赵秀萍.皮肤病学临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决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0(13):165.

[7]李久霞.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46-147.

[8]杜跃军,谭万龙,郑少斌,等.案例中心教学法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0(6):94-96.

[9]邓云洲.案例教学在教学基本要素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J].教育发展研究,2001,20(12):12-13.

[10]李勇,查旭山,李东海.案例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生,2010,12(36):248-249.

开国大典教案篇(5)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成为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然而,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侵袭,当今社会变得日益急功近利,这种负面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使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被冷落,学生们出现了浮躁、自私、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态。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各地的读经班、诵经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各校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更是层出不穷。社会上,从于丹、易中天、钱文忠成为“学术明星”,到各大书店各类国学经典著作的热卖,都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国学经典价值的重新认识。

然而,各地的诵经活动所涉及的对象多是中小学生,如“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的创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却忽略了作为未来教师的本专科院校的师范学子们,而他们才是今后国学经典教育的中坚力量,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所以,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专院校,我们从2009年以来,对全市公办幼儿园进行调研和论证,从各幼儿园把《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学前教育课程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从未来职业发展诉求和提高幼专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出发,学校组织本校专家和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编写了国学教材——《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同时决定从2010级新生开始,学前教育专业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国学经典诵读”公共必修课。其目的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借此,使繁浩灿烂、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正式进入学校课堂,“读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所以,作为国学文化传播者的教师,应该认真扎实地做好国学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为此,笔者就“国学经典诵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诵读引领课堂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重要读书方法。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诵读”,无论是古代的蒙学教育、经学教育还是现代的语文教育,它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关于读书,《三字经》中有“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的教诲,《弟子规》中也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如果在阅读时将眼、耳、口、心、手一齐来配合,学习的效率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好几倍。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可见,“诵读”在我国古诗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时以诵读为主线,在多种形式的听读、个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师生对读的展开下,将书面文字变成可感、可听的立体文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奏,形成语感。在充分诵读之后,教师再适时采取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修养精神道德、经世致用。

二、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班级交流,师生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讲授《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时,就尝试运用这种教法,在教学时将史例材料、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如《弟子规》中针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内容都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内容浅显易懂,但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德行这是不容易的。为此,在《弟子规·入则孝》的讲授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视频《当你还很小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境,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然后呈现《父亲的信》和小品《父亲》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析案例、评案例、结案例。在整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后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感悟到要“孝”,要感恩,这是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收获的内容。最后再通过经典原文的解读与导引,学生理解了“孝”的深刻内涵,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解决问题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学习

“国学经典诵读”课为公共必修课,授课计划为每周2学时,共32学时。由于国学内容博大精深,只凭课堂90分钟面面俱到地讲解每部经典,显然时间是不允许的,因此,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在开课伊始,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任务的督促及分工。每组的任务:一方面从国学经典著作中选取成员共同感兴趣的经典著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制作ppt课件,然后利用课前10分钟,选取一名代表把研究成果进行全班性的读书汇报。另一方面检查督促组内成员背诵和作业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辨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读书汇报虽只10分钟,却使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的含量和效果。

四、创新评价机制

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其中课堂表现占10%:包括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程度、与小组同学的协作能力、出勤等。国学经典读书汇报占30%:在汇报时根据内容准备得是否充分、课件是否清晰美观、语言是否自然流畅,教师最后以小组合作综合完成情况及每人分工情况给定成绩、评定成绩。“诵读经典,感悟生命”相关论文占10%:根据文章质量评定成绩。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采取口试形式进行经典篇目的背诵和相关国学知识的问答。

五、搭建网络平台

现代网络具有信息量丰富的特点,而网络又是学生最常用的信息工具。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必须发挥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业余网上自主学习。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学习国学经典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网上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程QQ群,师生可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国学经典课程的相关视频材料、教学素材、教学课件等等,进行资源共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和问题探讨,促使资源更大化。

(本文为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项目“幼专院校依托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开展生命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GJXHC111294。)

参考文献:

[1]万平.国学经典进高校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精品课程《国学经典导论》建设为例[J].高教探索,2011,(5).

开国大典教案篇(6)

民法典历次编纂回顾

新中国成立之前,民法典的编纂历经了清末的《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中华民国民律草案》、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民法》三部法典的编纂、实施。新中国成立以后,曾于 1954- 1956 年、1962- 1964 年、1979- 1982 年三次起草民法典,并于2002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草案,组织民法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编纂工作。目前学者在民法典采用哪种模式、哪种编排,民法典应具有哪些内容和相关内容如何先后排列,体例上是采取德国五编制还是采用法国三编制,是否设立债权总则,人格权是否独立成编,知识产权是否纳入民法典,涉外民事法律关系是否继续保留等问题上,凡此种种,还存在着争论。

中华法系中虽无“民法”或“民法典”这样的法律术语出现,并不表明民事法律关系不存在,诸如户婚、田土、钱债之类的事也广泛存在于传统社会中,但对其进行调整却主要依靠民事习惯而不是国家制定法。

清末新政引进西法后,中国放弃了旧有的法律体系,完全采用了西方的法律体系,长期以来官方法律中“重刑轻民”以及法条中“刑民不分”被打破。作为全新的部门法体系中的民法,从法典名称到内容体例,从章节安排到基本原则理念,几乎全仿西法。恰恰因为我国现用的是一套西方的法律术语,无法从传统社会中民事法律制度寻找渊源,由此产生困扰,中国应引进什么样的民法,以及引进的程度和体例如何,如何与中国现实社会进行完好的衔接。在这之前,搞清民法在中国的嬗变尤为重要。

1908年,清末修律,沈家本奏请朝廷延请日本法学家编纂民法典,得到批准,四年后《大清民律草案》形成,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对以后的民法立法有一定影响。草案由沈家本、伍廷芳、俞谦三主持的修订法律馆起草,自1907年正式着手,一方面聘请日本法学家松冈义正等外国法律专家参与起草工作;另一方面则派员赴全国各省进行民事习惯的调查。

《大清民律草案》条文稿共分总则、债权、物权、亲属、继承五编,共1569l。其中,总则、债权、物权三编由松冈正义等人仿照德、日民法典的体例和内容草拟而成,吸收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民法的理论、制度和原则。而亲属、继承两编则由修订法律馆和礼学馆起草,其制度、风格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保留了许多封建法律精神,仍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在《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仅两个月,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随即迅速崩溃。因此,这部民律草案并未正式颁布与施行。

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立法机关通过决议:民律草案,前清时并无宣布,无从援用,嗣后凡关民事案件,仍应照前清现行律中规定各条办理。1915年法律编查会曾将《大清民律草案》存在的问题如亲属编加以修订,1922年又开始全面修订民法典。1926年,北洋政府修律馆完成民国《民律草案》的编纂工作,向各学术机构、各级司法机关分发草案以征求意见,但因战乱使该草案未能成为有效法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再次开始了《民法典》编纂工作。到1931年5月5日,《民法典》的总则编、债编、物权编,亲属编及继承编相继完成并颁布施行。与此同时,一系列单行的商事法规也相继制定颁布,中国第一次有了以《民法典》为主体,配置以相应的商事单行法规的较为完整的民商法体系。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法典是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施行的民法典,当时中共的根据地除极个别的民事法律由自己制定外,基本援用了此民法典。

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194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六法全书”和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的颁布标志着这一民法典寿终正寝。

对于清末及民国政府三次制定《民法典》,公认的评论是他们是一脉相承的:一是带有强烈的封建立法精神,二是抄袭德日等国立法,又带有买办性。但“六法全书”的全盘废除并不符合新民主主义的方针,造成了我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并没有系统的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体系存在。

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当时社会将私有制和商品经济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民事法律,切断了与旧有社会的一切联系。新中国民法只能转而学习、照搬社会主义性质的苏联民法。因此这一时期的民法特点是:与以往旧中国民法相比,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与改革开放后的民法相比,他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并绝对限制乃至取消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民法。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大量优秀知识分子因言获罪,导致了法律虚无主义的蔓延,削弱、毁弃了1949年以来稍有起色的制定民法典的理论与社会基础。法律虚无主义的思潮于的期间达到了高潮。

新中国建立以后,立法机关曾几次推动民法典的制定,以实现我国民事立法的系统化。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门的班子开始民法典起草工作,于1956 年12 月,完成民法草案,该草案主要借鉴了前苏联的民事立法经验,分为总则、所有权、债、继承四编,共525 条。但在该草案完成后,由于1957 年的反斗争和1958 年的等政治运动,致使民法的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 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根据主席发出的“不仅刑法要,民法也需要”的指示,全国人大组成专门的班子,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1964 年7 月完成了民法第二次草案。草案共包括: 总则、所有权和财产流转三编,共262 条。此后,由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的到来,民法的起草工作再次夭折。

结束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9 年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第三次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经过3 年努力,于1982 年5 月先后草拟了四个民法草案,其中第四个草案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民法典第四稿”,共分为八编,465 条。但由于当时我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社会关系处于转型期,尚不稳定,这就导致该草案在当时很难通过。

1986 年的《民法通则》是我国第一部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它是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颁布实施,是完善市场经济法制、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重大步骤。《民法通则》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 年12 月17 日,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给常委会审议的第一次民法草案,其体例包括: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法”,第三编“合同法”,第四编“人格权法”,第五编“婚姻法”,第六编“收养法”,第七编“继承法”,第八编“侵权责任法”,第九编“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总体上看,借鉴了《德国民法典》的经验,设立了总则,而不是像《法国民法典》那样仅仅设立序编的模式。而且区分了物权和合同,并将继承单独设编。第二,结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经验,基本上按照《民法通则》第五章关于民事权利的规定所确立的体系,参考《民法通则》所确立的权利顺序进行排列。草案关于总则的规定,基本上照搬了《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总结了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考虑到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等已经作为独立的法律颁布,并且多年的适用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将已有的立法吸收进来,作为民法典草案的组成部分。第三,草案将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独立成编,并且将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也独立作为一编进行规定。这是对传统大陆法系民法典体系的突破,也是对潘德克顿体系[]的发展。

自2002 年《民法典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以后,

立法机关决定对民法典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制定的方式,而首先进行的是《物权法》的制定。之所以采取分段制定民法典的方式,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无论是理论的准备,还是立法力量的配备,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都不现实。另一方面,根据民法典所包含的不同部门法的发展成熟程度,而在不同阶段先后制定不同部门的法律,这样使得法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的成熟程度。

对民法典编纂的主流观点

(一)肯定态度的观点

1.松散式汇编的思路 现有的2002年底出台的民法典草案,以江平教授的观点采取松散式罗列的方式汇编的民法典,不赞成大陆法系严格的体例,主要的理由在于民法典的编纂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在实践领域民法的修改和补充是不可避免的,逻辑性和严格的体例会给今后的民法典修改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题,采取松散式的汇编方式利于民法典的编纂活动也方便民法领域的实践操作。

2.新人文主义的编纂思路 厦门大学的徐国栋教授的新人文主义思路编纂民法典的方式,认为德国民法典最大的缺点考虑人少而重物,要求回归罗马法,赞同法国民法典,强调以人为主体,突出实体,突出人。徐国栋教授分析了“物文主义民法观”对我国民法典产生的影响,物文主义是一种民法调整对象理论和立法实践,作为一种理论,它基于以物为世界之中心的观点,强调民法的首要功能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把民法解释为经济法,忽略民法的社会组织功能,并且要把民法的一切与财产法无关的内容都排斥出去。物文主义的思想出自对民法理论研究的过分偏执,对民法的一种简洁主义思想,是理论界过分追求民法科学性的结果,其后果是缩小民法对私权领域的调整范围,我国学者在论证部门法是否应该回归民法典的问题上也有物文主义的倾向,对民法典编纂产生的影响是不利的。

3.德国民法典模式的编纂思路 梁慧星教授坚持以德国五编制为模型,出发点是我国国民的习惯和法官的素质以及法学教育的现实,认为中国民法典必须按照大陆法法典制定的模式,坚持民商合一,以德国五编制为基础。梁慧星教授对民法学界存在的民法典编纂的方式、编纂的体例、是否保留物权债权的概念、人格权法是否单独成编、知识产权和涉外民事关系等方面分歧都一一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体系。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江平松散式、联邦式的思路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而徐国栋的“人文主义”更有天然的痼疾。松散式立法不能适应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不符合人们对民法调整的严密逻辑性的固有感知,各部分各自为政,不能协同作战,导致了调整日益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乏力。而徐国栋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泛滥则盲目复古,追寻几千年前颁行的罗马法的脚步,过分说明人身关系的重要性。法国民法典三编制的体例也过于简略,太过理想化,因此赞成者寥寥无几。

梁慧星先生的现实主义思路有广阔的市场,亦得到了笔者的赞同。首先他切合了我国地大人多,法官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此外还考虑到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采取的是大陆法系中德国法系的一套概念、原则、制度体系。其次参考了其他国家立法经验,对21世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及其引发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结合中国的立法现实与传统,再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笔者认同民法典应采用民商合一的体例。应除制定统一的民法典之外,就具体的商事关系制定若干单行商事法律,作为民法典的特别法。民商合一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了社会大生产的需求,且随着特殊商行为失去了其特殊性,民事行为与商事行为的界限难以划分,民法与商法的融合已势成必然。

开国大典教案篇(7)

同志们:

首先,向在座的各位表示祝贺。按照程序,你们已经成为我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就地级市来说,你们已经成为“高级”干部了,所以,今天我们特别召开这次新提拔县处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刚才,市纪委的X书记和你们做了深刻的交流。下面,我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我市干部队伍现状和以往的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如何“以案为鉴”,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身处改革发展爬坡过坎、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走上新岗位,遇到的利益、矛盾和诱惑会更多,能不能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公正之心化解矛盾、以警惕之心处理诱惑,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定力。对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就是要及时提醒、早打招呼,督促他们系好履新的第一颗“风纪扣”,防患于未然。刚才,我们集中观看了我市查处的X违纪违法犯罪案例,还观看了省纪委查办的X违纪违法犯罪案例。

当前,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已成为各级党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的必备课,也是最直接、最直观、最有力、最有效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以案为鉴、对照自省、汲取教训、警钟长鸣,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绷紧纪律之弦。如何做好以案为鉴,发挥“案鉴”的最大效果、最佳效应?请你们到新的岗位上后,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建议通过“议案明纪”“以案普法”“以案施教”“以案促改”四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做好“以案明纪”,就是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做到用权当戒。“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典型案例教育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讲纪律、守规矩”意识的过程。典型案例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影响力大、可鉴性高。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剖析,让人们能够较全面地弄清一个人、一名党员干部违规违纪,以及走向违法犯罪的“轨迹”“历程”。其中涉及了哪几条“纪律要求”,违反了哪些党规党纪,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纪律和规矩意识,时刻牢记“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理性用权;时刻牢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为民用权;时刻牢记权力是把“双刃剑”,有权不乱为,用权当有戒。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切实“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做到时时守纪律、事事讲规矩,如此才能形成讲纪律守规矩的“头雁效应”,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

做好“以案普法”,就是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加强对党员干部法律普及,做到行有所戒。“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党的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谁执法谁普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者、执行者,首先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护法。通过典型案例教育,能够更好地再次对党员干部进行一次法制宣传教育,法治精神洗礼,切实“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增强对法治的敬畏,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到是否违纪违法;把法律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不钻法律“空子”,不跟法律规矩“躲猫猫”,不游戏法律,切实做到行有所戒、依法办事。

开国大典教案篇(8)

开学庆典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目标:

1、开学典礼是进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学期生活的开始,举行开学典礼旨在明确学生新学期的奋斗目标,激励全体师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营造浓厚的开学气氛,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进一步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增强师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校园有序和谐的氛围,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四、活动主持:

五、议程:

(一)主持人宣布开学典礼开始。

(二)鼓号队奏升旗曲,升旗手升旗,全体学生行队礼,唱国歌。

(三)__校长寄语。

六、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教师、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

2、全体学生准时整队进场,班级学生按照制定的位置站好,遵守纪律。班主任站在学生队伍后面,其他老师在学生后面按级部成排就座。典礼结束后,各班有序退场。

七、具体安排:

1、校园环境布置安排。体育组

2、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实施及主持人训练。___

3、负责各级部场地位置的安排,并组织队员有序入场。体育组

4、准备音响布置会场。体育组

5、摄影安排。___

6、会标准备。___

班主任:加强本班级在开学典礼期间的安全、纪律、文明等教育。

开学庆典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

新学期,新气象,新挑战,为增强师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新学期的奋斗目标,营造浓厚的开学气氛,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以此激励全校师生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

二、活动时间:20__年_月_日上午8:00

三、活动地点:操场

四、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及家长代表

五、具体分工:

1、少先队:负责开学典礼的统筹安排、仪式掌控,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实施,师生宣誓誓词的打印分发,制作“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合格_人”条幅(6米长,白底红字),准备8张桌子,照相和稿件宣传。

2、学工处:安排本周工作(其他处室有工作安排可提前告知滕主任)。

3、行政办公室:准备好雷校长讲话稿、石校长主持词及录像。

4、督导室:负责教师签到。

5、刘__、张__、刘__:各班场地位置的安排,有序入场、退场,签名学生代表(3——6年级,每班10人)队伍秩序管理。

6、音响:张__主任、刘__。

7、崔__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宣誓;李__(大队长):带领学生宣誓。

8、班主任:学生早上到校后,组织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学生誓词》内容,并进行演练(举起右拳,放在耳边,一起宣誓)。提前做好本班学生在开学典礼期间的安全、纪律、文明礼貌等的教育。要求学生精神面貌好,队礼标准、唱国歌时声音洪亮、富有_。安排10名学生在典礼最后“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合格_人”横幅上签名。全体学生7:50准时到达升旗场地。

9、总务处:签字笔,两盒

六、活动程序

整队(大队委:李__)

第一项:石校长宣布开学典礼开始。

第二项:升旗仪式。升国旗、校旗、班旗,唱国歌,全体少先队员敬礼,全体教师和家长行注目礼。

第三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雷校长致辞《新学期寄语》。

第四项:请崔__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宣誓。

【请所有老师举起右拳,放在耳边,跟我宣誓】

教师誓言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为人师表,以爱育爱,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依法执教,教书育人,勤勉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勇于创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人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文明和谐,我愿献出全部力量!

第五项:请少先队大队长李__同学带领全体学生宣誓。

【请所有同学举起右拳,放在耳边,跟我宣誓】

学生誓词

父母给我血肉之躯,党和人民把我养育,爱祖国、守校规、乐学习、保安全、守诚信、会节约、尊师长、讲团结、爱环境是我的义务。“我自信、我自立”是我的信念,立志成为现代人才,竭尽全力报效社会,绝不辜负祖_亲,是我的崇高追求。

第六项:今天升的是一年级二班的班旗,请_____同学宣读班级宣言。

第七项:请滕主任安排本周工作。

第八项:学生在“弘扬雷锋精神,争做合格的青年人”条幅上签名。

第九项:宣布开学典礼结束,各班有秩序退场。

开学庆典活动方案三

典礼时间:20__年9月1日上午8:00

典礼地点:我校教学楼5楼多功能室

主持人:企业连锁经营与审计131班___

一、准备工作(由学生会各部分工完成)

1、打扫多功能室(劳动部)

2、布置幕布与新学期横幅(宣传部)

3、准备国旗、校旗、麦克风、桌子、台布、嘉宾、签到纸等(团组织、团宣传)

4、邀请院长讲话与致辞

5、邀请教师代表作上一学期的工作汇报

6、邀请新生代表与老生代表发言

7、典礼上要播放的背景音乐、视频、ppt等(文艺部)

8、确定参加典礼人数、安排会场座位以及会场秩序、并通知各班(纪律部)

二、开学典礼程序(活动时间预计1小时左右)

1、各班同学、教职工、学生代表、校领导入座后,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

2、由主持人依次介绍本次出席开学典礼的领导。

3、全体肃立奏国歌。

4、热烈欢迎院长致辞

5、新生代表发言。

6、老生代表发言。

7、由团委书记作上一学期的工作汇报。

8、同时大屏幕播放一段视频,内有校园风景、上一学期的各种活动、同学们的社团生活等等。

9、为上一学期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

10、集体合影。

11、主持人宣布典礼结束、掌声欢送领导退场、然后各班依次退场。

三、开学典礼结束收尾工作:

1、将所借桌椅器材等归还

2、学生会成员清扫多功能厅

开国大典教案篇(9)

二、利用开放教育的教学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1.邮箱、QQ是现代学生普遍采用的交流方式

目前,很多开放教育辅导员老师都采用这种快捷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国际法课程可以采纳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邮箱、QQ等现代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在这里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对学生过多的限制和说教,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消化知识,很好的掌握国际法中的法律知识。

2.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方法,开展学期内典型案例或重要法条的研讨活动。具体实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讨论,可以在面授课堂采用,也可以在网络教学中实施,或者是通过建立QQ群进行实时讨论。

三、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共享模拟法庭课程

开放教育应该与一些高校合作,让学生能够共享到高校的模拟法庭课程。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模拟法庭的配套设施都很完善,一些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非常逼真,能够很好的巩固国际法课程的专业知识点,深入的探讨面授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案例依照模拟法庭程序进行重现和模拟。通过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双方当事人的人和有关证人,对案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的法学分析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增强法学学习兴趣、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

四、为学生开拓在社会中进行法律实践、法律调查基地

开放教育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很少,学校应该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利用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现在学生的社会调查,多数是敷衍了事,没有很好的投入到实际学习的氛围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程中不断增加法律实践和法律调查的机会。

开国大典教案篇(10)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在全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旨在探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下“软件开发工程师”职业的学习领域课题的开发,以《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学习领域为探索课程,构建以“能力”为出发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方案开发是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这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典型工作任务顺序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

2.1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方案与我们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方案――由专业学科构成的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全然不同,它是一种强调在实践情境中通过学生自我构建知识而形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

2.2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流程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开发流程一般是:确定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召开行业专家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难度等级学习领域开发设计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大纲。

①确定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等相关职业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召开行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确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及职业岗位,明确专业职业培养目标并填写《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对应表》。

②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通过召开“工人专家访谈会”,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20个左右的典型工作任务,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汇总表》。

③确定典型任务难度等级。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成长模式理论,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填写《典型工作任务难度范围表》。

④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由专家工人、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训教师组成的专家小组,对15―2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进行描述,并填写《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

⑤设计学习领域。在职业描述和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填写《学习领域设计表》。

⑥编制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填写《完整的学习领域表》。

⑦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不同难度等级,编写学习领域课程大纲、《项目类型和实施步骤分析确定表》、《学习资源汇总表》、《学习领域课程大纲》。

3.教学过程的项目化

本课程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每个项目都要设置项目组长,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使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够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本课程通过选用企业实际应用的经典案例,科学编排,项目内容从浅到深,从基础到综合,从小规模到大规模,逐步深入。

3.1教学目标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工程实践性较强、符合软件开发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的学习领域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数据库开发和应用能力培养。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内容是在企业工人专家访谈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体现“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3.2教学内容及组织

为提高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益,在课堂教学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扩充性资料和参考教材作为学生拓展性学习。

3.2.1实践教学采取“任务驱动,巡回指导,现场考评”的实践教学理念。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全部在数据库实验室现场进行。指导老师要提前给每组发放任务书,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演示内容及时间安排,学生应准备的知识、讨论内容及时间、完成的训练内容,等等。

3.2.2对于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采用课堂讲座的方法进行解决。

3.2.3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要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免费资源,遇到问题要想到借助于网络去解决,借助网络获取知识。

3.2.4在课题设计时,以学生为本,以引导和启发为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策划者、组织动员者和咨询者。

3.3教学评价

学习领域评价方式采用组内分工评价+分组评级的形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先由项目组长根据各小组成员在调研中的工作表现和工作量进行打分;再由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文档,以及项目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进行评级。

学习领域的评价采用答辩方式,项目组成员以答辩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项目实施情况。教师根据各组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及其提交的《软件项目实施竣工报告》进行评价。

评价项目分为出勤率、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基本知识技能水平、方案设计能力、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完成情况演示等。

4.结语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是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培养生产、管理一线和企业“零距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创新符合“工学结合”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展现了职教校企合作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丁怡心.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教学内容选取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0.6.

开国大典教案篇(11)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转变教师角色,改进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案例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案例教学法能够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加强对案例的把握和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实践教学法还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加以思考,探索科学的解决方法,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3 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心血管内科教学课程设置与实践能力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只了解心血管理论知识,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法将心血管内科理论知识引人典型案例之中,既巩固了理论基础,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锻炼,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整合。

2.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过程

2.1 筛选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应筛选典型案例,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积极研究案例中的治疗经验和诊治误区,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典型案例应具备合适的信息量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典型案例加以全方位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深入分析典型案例中的诊治误区与治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2 设计问题并讨论,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加以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设计具有典型性和启发型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的规律,实现问题的引导功能。并且设计典型问题能够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增强思考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其次,要设计讨论环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集中学生智慧。讨论环节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共同问题并加以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扮演课堂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为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加以适当引导,总结课堂重难点,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扮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注意事项

3.1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针对性引导帮助,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3.2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高素质、高技能教师对心血管内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是随着我国医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的教学知识,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医学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最后,教师应积极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感,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身人格魅力获取学生的尊重。

3.3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及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搜集教学资料、测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博、论坛等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图文、视频等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学校应加强信息化教学,将案例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完善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3.4 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学相长,使教师和学生实现知识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解决便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反馈,教师要加强关注并记录学生的表现,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案例教学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观察和测评。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