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30 05:55:47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1)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我被公司分派到锅炉检修处风机班任实习技术员,从基层做起,深入检修现场,实际动手参与设备的检修工作。在领导及同事们的热情帮带下,在较短的时间里,我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进步。在此期间我参与设备检修的过程验收、修后的整体验收及检修记录整理,得到了领导及同事们的肯定。

2007年8月至2009年5月,我被公司正式任命为风机班的技术员,主要负责发电厂风机检修的质量验收工作。在工作中,我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设备参数、图纸等,详细了解设备的检修工序和验收质量标准,在检修过程中做好过程监督,杜绝返工情况发生,避免人工浪费。每天我都坚持写施工日志,认真记录当天发生的有关工程上的事件,对于工程上发生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主管专工汇报。我不怕苦、不怕累,积极配合主管专工,努力完成其交办的各项任务。

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担任锅炉专业专工期间,参与发电厂锅炉大小修共12次,主要负责制定了大小修进度计划、制定质量目标、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设备台账、收集和整理检修记录等工作。负责编制和执行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特别是大修后汇总大修记录编写了详尽准确的大修总结,为设备管理、技术管理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由于工作突出我被公司指定为锅炉专业的负责人,独立负责锅炉检修的组织和施工。在时间紧、任务重,缺少厂家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凭自己的工作经验及所学知识,完成了电厂锅炉系统的多次大小修工作。坚持每天到工程现场跟踪锅炉检修的施工,及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下达整改指令,制定详细的检修规程,确保了锅炉检修工作的圆满完成。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被公司任命为锅炉检修处的副主任,主抓检修处里的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工作。在此期间,我全面负责单个项目锅炉检修施工工作。从人员的组织、机具的准备、施工资料的准备,到检修项目施工计划的审核、施工方案的批准、施工安全和质量的过程监督、质量目标的实现全权负责。在施工过程中我狠抓现场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体系,使每一个质量体系人员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做好内部的三级验收制度,责任分工明确,使每一级的验收都切实执行,落实到个人,验收签字,保证每一级的验收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执行,确保整体的检修质量。在我负责的锅炉检修中,多次受到业主的好评,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

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被公司正式任命为锅炉检修处主任,全面主持锅炉检修处的管理工作。检修处的日常管理。在一年半的主任工作期间,我结合电厂检修的实际情况,在安全管理、绩效考核、职工情绪、责权利统一、前瞻性、系统性管理、原材料管理、班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管理思路,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很高评价。也是因为我对检修处管理工作的参与,让检修处各项管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更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突破点。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更是使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锅炉制造与维修方向,简称锅炉专业)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行业、企业生产规律与实际,逐步探索出了:以“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与完善“夏制造冬运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本地区工业锅炉行业对锅炉设计、制造、运行、维修等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按照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同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同步、职业素养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三同步一适应”专业建设思路,学院与区域内龙头锅炉制造企业紧密对接,根据行业企业对城市热能应用技术(锅炉制造与维修方向)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知设计、懂运行、能制造、会维修”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建立与完善“夏制造冬运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季节(冬、夏)、分学段(2121)实施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3+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模式。

所谓的(2121)学段即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将三年六学期划分为4个学段:

第Ⅰ、第Ⅱ的前两个学段(分别为第一~二学期、第三学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岗位基本能力,学生借助校内专业实训室,开展基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利用已掌握的《工业锅炉技术》课程的理论,完成“锅炉模型设计制作”综合大作业。

第Ⅲ学段(第四、第五学期)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本学段采用“3+2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生每周3天学校学习、2天企业实践。3天的学校教育,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术的同时,熟悉工作流程和规范;2天的企业实践,班组长为指导教师,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体验并实际执行任务,实现真正的工学交替。

第四学期(夏季) 学生进入校外“红光锅炉制造教学基地” ——“厂中校”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分阶段整周实施。本学期开设《锅炉设备制造技术》、《工业锅炉安装技术》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由专、兼职教师联合现场授课,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真实产品的加工工作,真正做到“做中学”和“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产品制造操作、检验、识图和编制工艺等岗位核心能力,强化质量、成本和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本学期末学生参加锅炉操作工、工艺员、检验员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

第五学期(冬季) 学生分别进入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锅炉运行、检修技能的专项训练。在企业技师和专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训练任务,重点培养学生运行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检修能力。本学期开设《工业锅炉设备与运行》、《锅炉设备检修》等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学习领域(课程)。同时还开设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等拓展学习领域(课程),为学生今后职业提升做准备。

第Ⅳ学段(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依托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等校外生产性教学基地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校企共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指导老师,实行企业导师制。通过预就业顶岗实习,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也使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二、构建“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平台与运行机制。

“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我们提出了 “厂中校”、“校中厂”合作模式并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1.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校中厂”——以学院为主体,联合哈尔滨华能集中供热有限公司、哈尔滨供热协会、黑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单位,共建“锅炉运行示范教学基地(简称教学基地)”——华能锅炉运行技能培训中心和“哈尔滨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中心(简称技术中心)”。1 建成集“人才培养、课程开发、职业技能鉴定、双师队伍培养、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完备的一体化产学合作基地,满足学生进行专业教学;中心集专业教学、节能环保产品研制、技术服务功能于一体,承担学生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任务。

“厂中校”—— 将哈尔滨红光锅炉总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学院人力资源优势相对接,依托学院的科研优势,共建“红光技术研发中心”。以技术换岗位,建成一个资源共享、设施完善的“红光锅炉制造教学基地”(厂中校)。基地集生产、教学、科研于一体,按照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科研和生产、有利于“双师”队伍的培养)的要求,满足学生的专业教学、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

2.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设

健全“校企共管、对接互聘、共同发展”的管理机制。实训基地采用股份制方式运营,成立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董事会有以下职责:参与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管理;参与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测;参与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参与技术研发、服务和推广。同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及奖励机制,确保校企合作专业董事会能按预期的目标运行和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按照“岗位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化”的思路,提炼、优化形成27个典型工作任务。并将27个任务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范围一致性原则进行归纳整合,形成行动领域工作任务,然后将行动领域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任务。

根据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配合“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基础,以打造职业能力为核心,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以“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为核心的全面素质目标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锅炉技术员、锅炉装配工、锅炉操作工、锅炉检修工、检验员、工艺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生产技术规范融入到对应的学习领域之中,真正实现“课证融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见图。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任骨干教师,大力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聘用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完善教师分配制度及职称评定办法,吸引鼓励教师乐于从事教学工作。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水平,打造一支“夏为锅炉建造师、冬为锅炉保健师、情牵环保、心系节能、全球视野、密切产研”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

五、改革的效果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3)

1 供热锅炉房设计

锅炉房设计应由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承担,燃油、燃气锅炉房设计时应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锅炉房设计应符合GB50041一1992《锅炉房设计规范)的规定。用户有权利和义务按相关标准对所设计的锅炉房进行监察,以使锅炉房更加规范,杜绝不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人民和财产的安全。

1.1 锅炉房的选址

锅炉一般装在单独建造的锅炉房内。锅炉房不应直接设在聚集人多的房间(如公共浴池、教室、餐厅、候车室等)或在其上面、下面、贴邻或主要疏散口的两旁。新建锅炉房不应与住宅相连,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相邻时,其相邻墙为防火墙。锅炉房地面应平整无台阶,且应防止积水。

锅炉房如设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的半地下室或第一层中,则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1 每台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不超过10t/h,额定蒸气压力不超过1.6MPa。

1.1.2 每台锅炉必须有可靠的超压联锁保护装置和底水位联锁保护装置。

1.1.3 每台锅炉的安全附件和联锁保护装置要定期维护和试验,以确保其灵敏、可靠。

1.1.4 锅炉间的建筑结构应有相应的抗震措施。

1.1.5 独立操作的司炉工必须持有相应级别的司炉操作证且连续操作同类别锅炉五年以上,未发生过事故。

1.1.6 必须有安全疏散通道。由于条件有限制,锅炉需要设在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楼层中间或顶层间时,应事先征得市、地级及以上安全监察机构同意,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

(1)每台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不超过4t/h,额定蒸气压力不超过1 6MPa。

(2)必须是用油、气体作为燃料或电加热的锅炉。

(3)燃料供应管路的连接采用氩弧焊打底。

1.2 锅炉房的土建

锅炉房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要求应符合GBJl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锅炉房不得以甲、乙类及使用可燃液体的丙类火灾危险[生建筑相连时,应用防火墙隔开。锅炉间不得与油箱间、油泵间、油加热器间和燃气调压间相连。

锅炉间属于丁类生产厂房小于4t/h的锅炉间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小于等于4t/h的锅炉间建筑可视为三级耐火等级。

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器间均属于丙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油箱间、油泵间、和油加热器间布置在锅炉辅助间内时,应用防火墙与其他房间隔开。

燃气调压间属于甲类生产厂房,其建筑不应低于二级耐火等级。应有每小时不小于3次的换气量,通风装置应防暴。其门窗应向外开启并不应直接通向锅炉房,地面应不采用不发火花地坪

1.3 锅炉房的工艺布置

锅炉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并应满足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求。

热力管道严禁与输送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有害、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气体和液体燃料管道应有静电接地装置,当其管道为金属材料时,可与防雷或电气系统接地保护线相连,不另设静电接地装置。

油管道宜采用地上敷设。当采用地沟敷设时,当地沟与建筑物与外墙连接处应填沙或耐火材料隔断。油泵房和贮油罐之间的管道地沟,应有防止油品流散和火灾蔓延的隔绝措施。

锅炉房内的设备及管道,其保护层或保温层的表面宜涂色或色环,并作出箭头标示内部介质的种类及其流向。当介质温度低于120度时,设备和管道的表面宜刷高温防锈漆。

加热油槽和有毒物质的凝结水,当有生活用气时,严禁回收;无生活用气时也不宜回收。

热水、蒸汽和凝结水管道的高点和低点,应分别装设放气阀和放水阀;热水、蒸汽和凝结水管道通向每一用户的支管上均应装设阀门,当支管的长度小于20m时可以不装。

1.4 锅炉房的安全设施

锅炉房内燃油及燃气的丙类及甲类生产厂房,应设施泡沫、蒸气等灭火装置,并宜设置室内消防给水。锅炉房间建筑为一、二级耐火等级时,可不设置室内消防给水。灭火器配置数量一般按50平方米配置一只,但锅炉房内不得少于两只。

对于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地层、顶层及组合建造的燃油、燃气锅炉房,除设置灭火器外,还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和自动灭火设施。

燃气调压间、燃气锅炉间和油泵间,应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燃油、燃气锅炉后的烟道上应装设防爆门。防爆门的位置应有利于泄压,当防爆炸气体有可能危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时,防爆门上应装设泄压导向管。

砖砌或钢筋混凝土烟囱应设置避雷针或安全带,可利用烟囱爬梯作为其下引线,但必须可靠的连接。

2 锅炉安装及验收

锅炉的安装应由资质的专业安装单位承担。

锅炉安装前,无论是使用单位自行安装还是请有资质的专业安装单位安装,安装锅炉的施工单位都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锅炉压力容器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批准。所请专业安装单位应持有与锅炉级别、安装类型相符的锅炉安装许可证。

专业安装单位应由省及技术监督部门审查批准,并明确了允许安装范围(包括压力、容量、组装类型),同时发给安装单位许可证明。专业安装单位经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后跨省安装时,不需要再办理审批手续,但应接受当地锅炉压力容器技术监督部门对其安装质量的监督。

专业安装单位在锅炉安装前需将安装单位资质证明、锅炉全套资料、锅炉房审查意见等报请当地锅炉压力容器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同意,否则不准施工。

锅炉的安装应符合《蒸气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程》、还应符合GB50273-19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4)

作者简介:曹玉春(1973-),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纪国剑(1980-),男,江苏句容人,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JY201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10-02

一、新时期“锅炉原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动力设备,锅炉不仅常见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同时也是火力发电系统三大主机之一,是各行各业动力“源”之所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锅炉原理”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过程控制及装备等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具有较宽广的受益专业面和众多的受益学生人群。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约70%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转换利用,其中大部分在锅炉等燃烧设备中完成,这一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此外,农林生物质、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污泥等新型资源化利用也大量通过锅炉设备来进行燃烧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锅炉在高效、环保方面的技术也日新月异,各种特种工业锅炉不断涌现,电站锅炉正朝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气候变暖及燃烧污染物排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资源在锅炉中的高效清洁利用已成为能源转换与利用领域的重大课题。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与锅炉技术的不断技术革新密切相关,通过高效低污染锅炉设备及系统不断的优化设计、优化运行与高效管理来系统实现。因此,“锅炉原理”课程的建设及教学对我国能源生产与转化利用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锅炉原理”课程,已经开设有近2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重点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紧跟锅炉技术发展步伐更新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站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情景教学和实践环节,将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思想贯穿始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促进三者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造和创新,为促进“锅炉原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定位课程和教学目标任务

常州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省属地方普通高校,学校的特色就是服务行业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近年来热能与动力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电厂、能源、动力设备制造及安装、运行等企业,因此我们确定“锅炉原理”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是围绕锅炉设计、制造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以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其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分析并解决锅炉运行中的技术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际环节和课程设计三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锅炉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分析锅炉运行、设计、安装、制造等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锅炉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培养严谨务实创新的工程理念,以及为日后能胜任锅炉、燃料与热能利用有关的运行、设计、安装与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锅炉原理”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1.跟踪锅炉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特点与基础课程有所不同,专业课中的知识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专业课教材的内容不断更新,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能及时地反映相关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内锅炉教材的不断更新,课程组科学选取合适的最新版本的教材。同时,课程组借助教师科研上的优势,及时收集国内外锅炉厂家、设计院、火力发电厂和工程公司锅炉方面的最新文献资料,从中获得大量锅炉设计、制造方面信息,如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大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另外,由于锅炉燃烧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锅炉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迅猛,课程组及时收集燃煤锅炉脱硫、脱硝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成果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如此,教师利用科研出差深入到工程一线,现场考察并拍摄了大量锅炉及其内件的照片,为授课掌握了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更新到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中,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该专业课的兴趣。

2.综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这门课程之初,教学内容以传统的理论为主,开设相应的实验和课程设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本课程除了加强理论教学外,还借助实物模型、设备的三维动画及录像带等音像资料、仿真实验及研究型实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从单一的黑板板书教学转向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种教学形式。

在学生学习“锅炉原理”这门专业课之前,组织学生参观30万千瓦电站机组模型,通过这种直观演示让学生对电站锅炉有一个初步认识,在电厂认识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跟班运行,使学生对实际运行中的锅炉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教学方面,以前主要以黑板板书教学为主。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题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被逐步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组教师收集了大量锅炉设备三维动画、锅炉设备现场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共享多媒体资源,借助这些多媒体资料形象地讲解各种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或由于实物过于复杂而难学的抽象的工作原理、复杂的结构具体化、形象化,对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概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在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保留了黑板板书教学形式。这样做的优点是既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优势,又能保留黑板板书的亲和力强、逻辑严密、交互性好等优点。

3.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设了煤质分析、锅炉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锅炉模型室等实验室,另外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开辟了包括火力发电厂、能源设备厂和锅炉设备制造等在内的多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践教学环境为“锅炉原理”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

结合“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组将过去四周的生产实习分成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两个阶段,两周校内实习结合本课程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锅炉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有初步的认识,校外实习则主要使学生对运行中的锅炉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考虑到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将科研资源引入本科教学,为部分本科生配备了从事课题的老师作为导师,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科研活动,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将教师的科研试验平台与学科建设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 ,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4.推进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实效

传统的“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提供给学生锅炉设计参数资料,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等一系列工作来完成。从教学效果来看,一是课程设计往往是“孤立”地进行,即在专业课讲授完后进行,与专业课的衔接性较差,造成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二是课程设计题目过于单调,考虑到学生今后工作的团队合作性,往往做同一种炉型的设计,尽管给定的燃料特性等设计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家做出的设计还是差别不大,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还可能诱发抄袭等弊端;三是对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师往往在课程设计环节的成绩评判上显得为难和被动。

经过综合考虑,课程组对“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在“锅炉原理”课程讲解到一半左右时提前将课程设计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课程设计内容不再限于高压煤粉炉,而是包括链条炉、电站锅炉、流化床锅炉和余热锅炉在内的多种炉型。这些题目的涵盖面广,复杂程度和难度差异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意愿等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参数的锅炉进行设计。提前公布课程设计的题目之后,一方面由于时间充足,就只给出设计要求,由学生根据设计要求自定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5.创新课程考核手段,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考试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在“锅炉原理“的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切勿死记硬背,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锅炉燃烧的基本过程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在最终成绩评定上,充分考虑平时学习的状况和表现,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占50~60%,平时成绩(含平时作业、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表现等)占40~50%的方式,破除单一理论考试确定成绩的做法,也激励了学生平时学习热情。在期末考试的命题环节,充分考虑“锅炉原理”的课程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是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要求,二是将实践内容纳入考试命题范围,三是保证一定量的灵活试题。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对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的考核,对于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而言,可以得到发挥才能的机会,获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体现各类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教师多年的努力和积累,“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推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这些改革和创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新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1-4,22.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治理无证使用锅炉、违规使用锅炉及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行为为重点,全面、深入排查治理锅炉的安全事故隐患,推动锅炉使用企业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锅炉事故的发生。

二、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锅炉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有效强化,无证、违规使用锅炉现象基本杜绝;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能力和防护自救能力明显增强,锅炉作业人员实现持证上岗,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三、整治范围

(一)米面、年糕、豆腐等小作坊、食品加工行业的锅炉;

(二)服装加工行业的锅炉;

(三)水产养殖行业的锅炉;

(四)其他在用的锅炉。

四、整治重点

(一)存有严重事故隐患的在用锅炉(含超压使用);

(二)由非承压锅炉改造的承压锅炉或非法使用的“土锅炉”;

(三)未办理注册登记、未经检验合格或超期未检的在用锅炉;

(四)作业人员存在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的现象,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五、整治措施

(一)使用单位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明确,能正常履行管理职能。

(二)使用单位应建立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包括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预案等各项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并适时组织预案演练。

(三)使用的锅炉应按规定经过检验合格,并办理使用登记;设备按期进行检验,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整改;锅炉的额定压力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应予及时更换;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维修改造价值的,应当予以停用报废。

(四)使用的锅炉应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要加强运行检查,管理人员每月至少要有一次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

(五)建立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六)锅炉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并熟悉安全操作规程。锅炉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开展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并做好记录。

(七)锅炉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采用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并认真总结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六、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0年3月25日~2010年4月25日)

各村(居)对辖区范围内的锅炉使用单位进行调查摸底。

(二)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阶段(2010年4月25日~2010年6月25日)

1、督促锅炉使用单位对照整治工作要求,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2、各村(居)对各使用单位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对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不实施整治或设备无证使用、违规(超压)使用、超期未检及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单位,及时报送镇安监中队。

(三)检查验收和总结阶段(2010年6月25日~2010年7月10日)

镇政府组织人员对锅炉使用单位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巩固整治成效。

七、工作要求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6)

一、生物质能的特点与发展生物质能意义 

(一)生物质能的特点

1、可再生性 

生物质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2、低污染性 

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硫化物、氮氧化物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3、广泛分布性 

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4、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每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

(二)发展生物质能意义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国外生物质能研究开发工作主要集中于气化、液化、热解、固化和直接燃烧等方面。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发展计划。其它诸如加拿大、丹麦、荷兰、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各自的研究与开发,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质能源研究与开发体系,拥有各自的技术优势。 

我国生物质能研究开发工作,起步较晚。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重视生物质能利用研究工作,从八十年代起,将生物质能研究开发列入国家攻关计划,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已经建立起一支专业研究开发队伍,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生物质能是一个重要的能源,预计到下世纪,世界能源消费的40%来自生物质能,我国农村能源的70%是生物质,我国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仅农村秸杆每年总量达6亿多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生物质能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必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科学地利用生物质能,加强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质能发电工艺 

生物质锅炉是将生物质直接作为燃料燃烧,将燃烧产生的能量用于发电。当今用于发电的生物质锅炉主要包括流化床生物质锅炉和层燃锅炉。

(一)流化床燃烧技术

流化床燃烧与普通燃烧最大的区别在于燃料颗粒燃烧时的状态,流化床颗粒是处于流态化的燃烧反应和热交换过程。生物质燃料水分比较高,采用流化床技术,有利于生物质的完全燃烧,提高锅炉热效率。生物质流化床可以采用砂子、燃煤炉渣等作为流化介质,形成蓄热量大、温度高的密相床层,为高水分、低热值的生物质提供优越的着火条件,依靠床层内剧烈的传热传质过程和燃料在床内较长的停留时间,使难以燃尽的生物质充分燃尽。另外,流化床锅炉能够维持在 850℃稳定燃烧,可以有效遏制生物质燃料燃烧中的沾污与腐蚀等问题,且该温度范围燃烧NOx排放较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但是,流化床对入炉燃料颗粒尺寸要求严格,因此需对生物质进行筛选、干燥、粉碎等一系列预处理,使其尺寸、状况均一化,以保证生物质燃料的正常流化。对于类似稻壳、木屑等比重较小、结构松散、蓄热能力比较差的生物质,就必须不断地添加石英砂等以维持正常燃烧所需的蓄热床料,燃烧后产生的生物质飞灰较硬,容易磨损锅炉受热面。此外,在燃用生物质的流化床锅炉中发现严重的结块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生物质本身含有的钾、钠等碱金属元素与床料(通常是石英砂)发生反应,形成K20·4Si02和Na20·2Si02的低温共熔混合物,其熔点分别为870℃和760℃,这种粘性的共晶体附着在砂子表面相互粘结,形成结块现象。为了维持一定的流化床床温,锅炉的耗电量较大,运行费用相对较高。

(二)层燃燃烧技术

层燃燃烧是常见的燃烧方式,通常在燃烧过程中,沿着炉排上床层的高度分成不同的燃烧阶段。层燃锅炉的炉排主要有往复炉排、水冷振动炉排及链条炉排等。采用层燃技术开发生物质能,锅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投资与运行费用都相对较低。由于锅炉的炉排面积较大,炉排速度可以调整,并且炉膛容积有足够的悬浮空间,能延长生物质在炉内燃烧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生物质燃料的充分完全燃烧。但层燃锅炉的炉内温度很高,可以达到1000℃以上,灰熔点较低的生物质燃料很容易结渣。同时,在燃烧过程中需要补充大量的空气,对锅炉配风的要求比较高,难以保证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从而影响锅炉的燃烧效率。

三、国内外生物质锅炉的开发及应用

生物质发电在发达国家己受到广泛重视,在奥地利、丹麦、芬兰、法国、挪威、瑞典等欧洲国家和北美,生物质能在总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相当迅速。

(一)国外生物质锅炉的开发及应用

生物质锅炉的技术研究工作最早在北欧一些国家得到重视,随焉在美国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开发,近几年由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和能源短缺,我国生物质燃烧锅炉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进展。生物质

燃料锅炉国内外发展现状示于表1。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压缩成型燃料技术及燃烧技术,并研制了螺旋压缩机及相应的燃烧设备;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机械活塞式成型技术处理木材废弃物,1954年研制成棒状燃料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设备;70年代后期,西欧许多国家如芬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开始重视压缩成型技术及燃烧技术的研究,各国先后有了各类成型机及配套的燃烧设备。

丹麦BWE公司秸杆直接燃烧技术的锅炉采用振动水冷炉排,自然循环的汽包锅炉,过热器分两级布置在烟道中,烟道尾部布置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位于加拿大威廉斯湖的生物质电厂以当地的废木料为燃料,锅炉采用设有BW“燃烧控制区”的双拱形设计和底特律炉排厂生产的DSH水冷振动炉排,使燃料燃烧完全,也有效地降低了烟气的颗粒物排放量。同时,还在炉膛顶部引入热空气,从而在燃烧物向上运动后被再次诱入浑浊状态,使固体颗粒充分燃烧,提高热效率,减少附带物及烟气排放量。流化床技术以德国KARLBAY公司的低倍率差速床循环流化床生物质燃烧锅炉为代表。该锅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燃烧技术上。高低差速燃烧技术的要点是改变现有常规流化床单一流化床,而采用不同流化风速的多层床“差速流化床结构”。瑞典也有以树枝、树叶等作为大型流化床锅炉的燃料加以利用的实例。国内无锡锅炉厂、杭州锅炉厂、济南锅炉厂等都有燃用生物质的流化床锅炉。

(二)我国生物质锅炉的开发及应用

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已达到了一定的工业化规模。成型燃料目前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家庭取暖炉(包括壁炉)、小型热水锅炉、热风炉,燃烧方式主要为固定炉排层燃炉。河南农业大学副研制出双层炉排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该燃烧设备采用双层炉排结构,双层炉排的上炉门常开,作为燃料与空气进口;中炉门于调整下炉排上燃料的燃烧和清除灰渣,仅在点火及清渣时打开;下炉门用于排灰及供给少量空气。上炉排以上的空间相当于风室,上下炉排之间的空间为炉膛,其后墙上设有烟气出口。这种燃烧方式,实现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分步燃烧,缓解生物质燃烧速度,达到燃烧需氧与供氧的匹配,使生物质成型燃料稳定、持续、完全燃烧,起到了消烟除尘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与长沙锅炉厂等锅炉制造企业合作,研制了多台生物质流化床锅炉,可燃烧甘蔗渣、稻壳、碎木屑等多种生物质燃料,锅炉出力充分,低负荷运行稳定,热效率高达80%以上。浙江大学等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下面介绍两种国产的代表性锅炉。

1、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锅炉为单锅筒、集中下降管、自然循环、四回程布置燃秸秆炉。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炉底布置为水冷振动炉排。在冷却室和过热器室分别布置了高温过热器、中温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尾部采用光管式省煤器及管式空气预热器。炉膛、冷却室和过热器室四周全为膜式水冷壁,为悬吊结构。锅筒中心线标高为32100m。锅炉按半露天。布置进行设计。

2、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在采用丹麦BWE技术生产生物质锅炉的同时,也开发出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其燃料主要为生物质颗粒。其燃料主要通过机械压缩成型,一般不需添加剂,其颗粒密度可达到1~017t/m3,这样就解决了生物质散料因密度低造成的燃料运输量大的问题。但颗粒燃料的生产电耗高,一般每生产1t颗粒燃料需耗电30~

55kW,因而成本较高,大约在300元/t。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一般需添加粘土、石英沙等作为底料已辅助燃烧。由于燃料呈颗粒状,因而上料系统同输煤系统一致,很适于中小型燃煤热电厂的生物质改造工程,在国家关停中小型燃煤(油)火力热电政策和鼓励生物质能开发政策下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政策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近几年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2月28日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其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它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和发展根基。随后,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等陆续出台,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号)、《可再生能源发电价

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44号)、《关于2006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

2446号)、《关于2007年1—9月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640号)等的。与此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相继了涉及生物质能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生物质能的政策框架和目标体系基本形成。2012年科技部日前就《生物质能源科技发展"十二五 "重点专项规划》、《生物基材料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生物种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农业生物药物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等公开征求意见。表示将建立政府引导和大型生物质能源企业集团参与科技投入机制,推进后补助支持方式向生物质能源科技创新倾斜,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生物质发电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高效洁净生物质锅炉的开发应用建议

(一)重点开发适用于秸秆捆烧的燃烧设备

目前对生物质直接燃烧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生物质燃烧特性、燃烧方法和燃烧技术等方面,而对各种燃烧技术的经济性研究较少,更缺乏对不同燃烧方法、燃烧技术经济性的比较分析。实际上,由于生物质(尤其是农作物秸秆)原料来源地分散,收集、运输、贮存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有些燃烧技术需先对生物质燃料进行干燥、破碎等前期加工处理,真正适用的、值得推广的是能源化利用总成本最低、从收集到燃烧前期加工处理过程耗能最少、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技术。例如,对于秸秆类生物质,捆烧将会是最有市场竞争力的燃烧方法,所以,应针对我国农村耕种集约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开发各种秸秆的小型打捆机械,并重点开发适用于秸秆捆烧的燃烧设备。农林加工剩余物(如甘蔗渣、稻壳、废木料等)则宜就地或就近燃烧利用,如剩余物数量较大且能常年保证供应,则可作为热能中心或热电联产锅炉燃料,热电联产的锅炉型式应优先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数量较少或不能保证常年供应的,则可采用能与煤混烧的燃烧设备。

(二)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制约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尽快将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开发纳入重大专项,开发低成本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高效酶水解及高效发酵工艺,研究可适用不同原料、节能环保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绿色合成工艺,开发适宜中国不同区域特点的高效收集秸秆资源、发展成型燃料的关键生产技术与装备。

(三)做好技术方面控制

生物质锅炉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克服以下技术问题:

1、粉尘控制与防火防爆 

目前生物质电厂的燃料储运是在常压下进行的,由于生物质燃料自身的特点,在其粉碎过程中或者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落差的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导致了上料系统合锅炉给料系统的粉尘含量高,粉尘浓度甚至进入爆炸极限范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根据国内燃料供应情况,在燃料粉碎、运输及上料环节上对生产工艺做相应修改,如采用封闭式负压储运;在落差较大的位置设置除尘装置;增设粉尘浓度传感器对粉尘进行实时监测;保持料仓的通风性良好,监测并控制料仓的温度、湿度。 

2、燃料输送系统的简化 

目前燃料输送系统和锅炉给料系统环节较多,工艺复杂,螺旋和斗式提升机经常堵塞的现象。燃料输送系统故障会导致炉前料仓断料,不能满足锅炉负荷下的燃料供应。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可以考虑改进现有的给料工艺,减少给料环节,不采用斗式提升机,改用栈桥、皮带,直接将料仓的料输送到炉前料仓。同时严格控制燃料湿度和粒度,防止燃料结团、缠绕,并改进自动化控制手段,保证输料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3、结焦和腐蚀 

生物质燃料的成分和煤粉存在极大差异,尤其灰分中含有大量碱金属盐,这些成分导致其灰熔点较煤粉的灰熔点低,容易产生沾污结焦和腐蚀。因而生物质锅炉产生结焦、腐蚀的工况参数与普通燃煤炉不同,应该根据燃料性质及燃烧特性的不同,对锅炉及其辅助设备的工艺设计提出不同要求,并改进相关自动化控制使工艺运行环境符合现有设备要求。

随着国家大气污染排放标准的提高,因重视对废气排放的控制,炉内脱硫技术是控制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循环流化床是我国燃煤发电重要的清洁煤技术。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掌握了300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制造运行的系统技术,发展超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势在必行。国家发改委自主研发超临界600MWCFB锅炉是当前技术的典范。

参考文献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7)

1背景

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漯河电厂)一期2×330MW热电工程,是华电集团公司在河南投资建设的首个热电联产项目,#1、#2机组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投产发电。#1、2锅炉均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120/17.5-M732型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锅炉采用摆动式燃烧器调温,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固态排渣。

2漯河电厂锅炉防磨防爆工作中存在问题

2.1人员少,流动大,防磨防爆人力资源无法保障由于锅炉专业人员少、岗位多,一定程度上促成人员流动大,更给锅炉防磨防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以2012年至2015年锅炉专业人员组成对比为例,长期在锅炉专业从事锅炉防磨防爆工作的人员仅3人。2.2技术资料的整理存档不规范,缺少连续性由于锅炉专业人员少,同时受到业务水平的限制,锅炉防磨防爆工作存在检查检修记录不及时、记录数据不完善、记录表格不规范、技术资料保管不集中等问题,同时由于检修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影响,很多数据都采用传统的纸质管理[1],另一方面,锅炉检修的标准散落各处,进行锅炉检查的时候,尤其是当人员岗位变动时,常常造成技术资料的断档和缺失,给防磨防爆工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带来不利影响。2.3防磨防爆工作中外包管理、技术监督、人员培训、机组检修等基础工作薄弱由于锅炉专业人员少,机组检修期间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及整改工作多数借助外包队伍,这就增加了外包管理难度,同时技术监督、人员培训等各种工作的复杂性,需要锅炉专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非常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然而这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目前状况下,造成防磨防爆相关管理能力和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不能很好地支撑安全稳定的防磨防爆工作成果。

3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3.1成立技术委员会,扩充人资储备漯河电厂于2012年8月26日打破部门限制成立锅炉技术委员会,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负责审查机组大修、技改和科技工程的中、长期规划;负责重点工程项目的验收、重大科技成果的鉴定、评比及推广工作;提交专家组年度技术总结报告;负责对专业专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评,并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重大技术问题等进行讨论、论证,制定技术方案;负责锅炉防磨防爆的日常监督、四管检查、原因分析和消缺工作。3.2借助计算机网络,统一资料归档和共享为实现漯河电厂技术资料的统一归档和信息共享,提升技术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漯河电厂于于2014年上线运行“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网站,把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等纳入平台建设。平台设置生产动态、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节能环保等9个版块,126个子版块,涵盖生产管理各个方面。其中在技术管理板块设置防磨防爆专栏,下设技术资料、通报简报、学习资料、检修记录。技术资料涵盖锅炉防磨防爆有关的各类标准,漯河电厂机组及锅炉四管基础资料;通报简报包括华电集团、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各上级单位锅炉四管泄漏相关的通报简报,加强学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行自查自纠,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学习资料主要为科研院所技术监督简报及其他论文、杂志、培训学习资料等内容,为员工自我学习提供开放式资源;检修记录详细记录了公司历次检查报告,便于检修记录的厂级存放和比对,逐步改进检修记录报告质量。3.3强化防磨防爆基础管理工作3.3.1健全管理体系基于目前检修工作外包和区域公司互查的检修模式,明确公司防磨防爆组织机构成员为防磨防爆检查及责任落实主体,公司内部检查与外包队伍、区域公司检查有效结合,彻底消除四管安全隐患,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力量,而淡化自身人员四管检查工作中的责任意识。3.3.2严格执行防磨防爆有关规定,完善工作体制根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泄漏管理暂行规定》、《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役锅炉承压部件防磨防爆工作管理规定》及相关行业标准等要求,加强防磨防爆工作从人员设置、项目确定、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资料整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并做好防磨防爆管理工作的技术管理、检修管理和运行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吹灰器管理水平,吹灰器吹灰时检修人员跟班检查,保证吹灰器出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有效杜绝吹灰器对锅炉四管的影响。同时做好吹灰器缺陷统计分析,针对频繁性缺陷和典型性缺陷,制定处理方案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吹灰器设备可靠性。3.4集中区域专业力量,保证检查效果每个检查区域(部位)明确责任人,对其检查结果负责。实行交叉更换检查区域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安排检查次数,查漏补缺,提高工作质量。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司技术力量不足的弱点,同时通过互查,也为防磨防爆检查人员培养提供了平台。

4近年发现及消除的锅炉四管重大缺陷隐患

(1)发现问题:第一层低温过热器省煤器前排悬吊管处,共计247根管子吹损。原因分析:本区域位于长吹灰器区域,蒸汽经省煤器悬吊管折射后行程烟气走廊,冲刷管子。处理措施:每两排加装1块不锈钢防磨护板,尺寸(厚3mm、长240、宽190mm),并在安装时与悬吊管防磨瓦满焊。缺陷处理前照片:(2)发现问题:屏式再热器冷却定位管每排左右侧均有吹损,部分管子超标测厚最小3.7mm。原因分析:吹灰器区域吹灰蒸汽吹损及飞灰冲刷磨损。处理措施:将该区域管子进行补焊,并对冷却定位管加装防磨瓦。(3)发现问题:水冷壁后墙悬吊管存在磨损减薄痕迹。原因分析:水冷壁后墙悬吊管迎风面烟气飞灰磨损。处理措施:对超标管子进行补焊,补焊后打磨进行着色检验,并加装防磨瓦。

5结语

随着火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机组不断投产,探索一条适应新定员标准下的防磨防爆管理新特点的管理模式,是保证锅炉四管无泄漏,实现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漯河电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的以技术委员会为人力储备基础,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为信息存档共享窗口,以夯实防磨防爆规章制度、技术监督、外包管理、人员培训等基础工作为体系的锅炉防磨防爆管理模式。分工明确,组织得力,责任落实到位,最大程度消除锅炉四管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因四管泄漏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概率。

参考文献: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能源危机、环境问题不断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所以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整个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锅炉是电厂发展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但是其运行却会对大量的能源资源造成浪费,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就需要在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对锅炉进行智控技改,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给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改革的现状来说,锅炉的智控技改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来完成节能环保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锅炉能源浪费原因

对各种锅炉,包括热能锅炉、电力锅炉等各项工业锅炉的分析,对以下几点能源浪费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一)锅炉的容量不够大,致使发热效率低

我国在进入21世纪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在一些项目上完成了资金支持,但由于在技术上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说缺少指导,导致小容量锅炉依然占据着很大空间,此外,在低负荷下大锅炉工作,不能够有效的燃烧煤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排烟的温度很高,造成大范围的污染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许多企业的锅炉依然以燃烧方法为主的燃烧方法。因为煤烟排放的温度非常的高,甚至超过3000C以上,煤炭的燃烧不够充分,而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大量的煤烟粉尘都洒落在了空气中,有害气体直接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三)锅炉运行自控装置水平不符合要求

在调整锅炉燃烧工况或负荷变化时,操作人员由于具体相关数据不能很好的进行全面的掌握,不能很快的根据负荷变化对锅炉运行工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整,这都是由于大多供热企业锅炉大都没有检测仪表的运行配置,从而使电机,锅炉的运行效率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比较好的效果,因此产生量资源的浪费,锅炉系统运行效率从而逐渐下降。

(四)锅炉受热面结焦,积灰严重

近几年以来,出现了一些能源比较紧张,不能及时的补给锅炉系统的能源,而且锅炉采用的燃料品质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锅炉积灰严重,受热面结焦,黏结性物质增多,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受到国际环境与社会效应的影响造成的。根据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改进目前清除锅炉结焦,积灰的有效方法主要为化学方法和法机械方法,但由于结焦,积灰成分的不同及各锅炉结构的差异,清除效果不是很明显。

二、燃煤工业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锅炉选配不合理,造成实际运行效率低

实际检验中常常发现锅炉是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原因主要是因为使用单位在对锅炉容量选配时,习惯根据最大热负荷使得锅炉容量得到确定,这就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造成锅炉运行效率下降,锅炉的最高运行效率是在符合率75%~100%时获得,如果符合率不高,锅炉运行效率也肯定不会高;锅炉运行效率,超负荷运行也会降低。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通常来说,在运行过程中锅炉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在旁进行指导与管理。然而从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专业管理人员的人数远远比不上非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就无法在锅炉运行上实现了比较科学化的管理。例如在一些企业中,很多锅炉操作人员的学历不高,年龄都相对比较大,并且也没有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这就导致在专业技能掌握的过程中他们也都不相同,在管理工作与实际操作中节能环保的意识没有增强,操作不够规范,最终在运行中导致锅炉发生了各种问题。另外,由于相关操作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指挥简单的操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导致锅炉大量燃料的浪费,排烟热损失非常大,能源的消耗也加大了,不利于锅炉实现节能减排。

(三)过量空气系数偏大

在实际工作中测得过量空气系数普遍偏大,据统计平均值为2~3,甚至高达5。原因首先是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制造不精密。如侧密封与炉排运动部分间隙过大,造成炉排两侧风量偏大,而中间风量偏小,为达到充分燃烧,抱着宁多勿缺的想法,增加过量空气。其次是漏风严重。锅炉的漏风部位很多,例如出渣口、炉排侧密封、放灰门、炉门、检查孔、窥视孔、炉墙、烟道裂缝等。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司炉人员和操作人员往往会忽略这些。导致空气过量系数大。危害严重,不仅增加烟气量,加大排烟热损失,灰渣粉尘多排放超标,而且还会降低火焰温度,降低锅炉效率。

(四)燃煤质量不稳定与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燃煤工业锅炉大部分是运用未通过洗选与加工的原煤,这样的燃煤在热值、颗粒度、挥发分和灰分等多方面指标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就不能确保锅炉的出力效率,同时燃料特性和燃烧设施不匹配,就无法充分应用燃煤的热能,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造成能源浪费。另外,大部分小锅炉运用单位中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许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在一定程度上给燃煤锅炉经济与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三、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措施

(一)给煤装置改造

燃煤工业锅炉使用的燃烧材料为原煤燃料,采用斗式给煤装置,在给煤过程中将煤粉和煤块混合供给,容易造成煤粉和煤块堆实在炉排上,不利于锅炉进风,使得煤燃烧效率受到影响。将给煤装置改造为斗式分层式给煤装置,通过重力筛选方式将堆原煤中的颗粒状、粉状煤燃料、块状分层供给,在炉排上使煤燃料松散分布,有利于锅炉进风,实现均匀给煤,煤燃烧供氧条件得到改善,煤燃烧效率得到提高,可实现5%-20%的节煤率。

(二)锅炉辅机节能改造

锅炉配套辅助设备包括引风机、破碎机、鼓风机等各种设备,其中引风机和鼓风机的运行参数影响了锅炉燃烧效率,因此应当根据锅实际使用情况调节好引风机、鼓风机的风量,风量得到充足供给,促使煤原料充分燃烧,不但可以设备电能消耗得到节约,且可以使得煤原料消耗量得到减少。

(三)高效抛煤燃烧技术

抛煤燃烧技术是充分结介抛煤机和链条炉排的特点,在给煤时将煤燃料抛入炉膛内,使得煤燃料中的煤粉或细小颗粒悬浮在炉膛中,形成悬浮燃烧,而较大煤块落到炉排进行层状燃烧团。该技术具有燃烧充分、热量产生较大、适应各种性质煤燃料等优点,加上二次风和飞灰回燃装置,使得飞灰充分燃烬避免热量的损失,实现锅炉高效运行。

(四)对锅炉燃烧系统的技改

在智能控制操作台上,凭借锅炉压力来作为主要的控制参数,锅炉出口蒸汽(热水)流量作为前馈信息直接参与调节,榆次同时,又作为负荷信号实现分段控制,这样就能使得锅炉能够完成前馈跟踪燃烧。即使流量发生微小的变化,也能做到跟踪燃烧,燃烧控制输出是对锅炉鼓给煤量和引风量做分时匹配调节,始终保持合理的最佳燃烧,在额定蒸发量(热功率)和额定的压力的条件下,有很好的可控性。

(五)采用并联蓄热器技术

蓄热器是用来调节负荷波动的,当负荷低时储备富裕热量,负荷高时可释放热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所以在选择锅炉容量时,只需按平均负荷选配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锅炉使用热效率。而且若企业生产需要锅炉少量增容,增设蓄热器可相应扩大锅炉容量投资相对较少。蓄热器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国外应用广泛,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国内也投产了一些,效果同样好,之所以未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对该项技术的不了解,习惯于按最大负荷选择锅炉容量。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推广应用将提高锅炉热效率4%~6%,节省燃料5%~15%。

结束语

总之,改进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是降低煤炭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战略,同时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与经济发展的技术战略。所以,应当加强燃煤锅炉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积极结合,对软件控制系统和设备硬件技术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我国燃煤锅炉确保得到高效运行,促进有效进行我国节能减排工程。

参考文献:

[1]张万红.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建议及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4,09:66-67+90.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9)

一、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锅炉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锅炉与压力容器的事故频率比较高,这与设备本身的特性有关:(1) 锅炉与压力容器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其受力情况却比较复杂;(2)工作和使用条件比较复杂;(3)容易发生超载运行;(4)易受工作介质的腐蚀。当锅炉压力容器在运行时,不仅要承受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而且要遭受介质的侵蚀和飞灰磨损,故具有爆炸的危险。

由此可见,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倘若不严格,使用不恰当,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重则会引发爆炸,导致厂房、设备毁坏甚至人员伤亡。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方面的标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我国针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以及检验等7个主要环节,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标准。1982年国务院颁发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2003年结合新时期特种设备管理要求,颁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对其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充实,这是现阶段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基本法规,也是其它特种设备制定技术标准的基础。国家锅炉压力容器监察部门先后制定了《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等法规和标准。

三、从安全管理方面来分析锅炉压力容器使用单位的具体要求

1、在锅炉安装前,应将锅炉房平面布置图送当地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审批,必要时,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将与有关部门共同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新安装锅炉的水压试验和总体验收,应有锅炉安全监察机构的人员参加。锅炉压力容器的安装、改造、修理,应由经锅炉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专业单位承担;受压部件的重大修理、改造或更新,其施工技术方案应报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审批。锅炉压力容器的重大修理和改造工作竣工后,应有锅炉安全监察机构的人员到现场进行质量检查。

2、使用单位应按特种设备监察部门要求,办理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手续,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使用单位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实行“一机一袋”管理,包括检测报告、准用证、检查记录、维保记录、事故记录。

3、使用单位需按制度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具备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知识和熟悉国家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锅炉压力容器的各项规章制度。

4、操作人员应经过国家相关专业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操作锅炉压力容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日常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发现有危及安全的重大隐患时,须采取紧急措施并上报部门负责人,避免事故的发生。锅炉压力容器发现有如下情况应紧急停车:

――锅炉、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缝、鼓包、变形、泄漏等危及安全的现象;

――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保证安全运行;

――发生火灾等直接威胁到压力容器安全运行;

――主要安全附件失效。做好安全检查和运行记录。

四、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GIS系统

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GIS系统主要由主系统、子系统、网络系统三部分构成。主系统是一个应用系统,只有在各个子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密切配合条件下,主系统才能提供相应的信息。子系统则主要负责向主系统输送和提供数据,包括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七个环节。网络系统使子系统能够快速、及时地将数据输送到主系统中去。它是一种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的系统。实现了对锅炉压力容器设备的动态管理。另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锅炉安全管理GIS系统中,将有关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组织起来,使查询、统计、分析工作更直观更简便。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GIS系统成功使用,为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五、工业发达国家的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

工业发达国家的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的主要做法:健全并完善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标准体系;在政府部门中设有专门的安全监察机构或指定哪些部门负责安全监察工作;各国都有专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协助政府部门起草法规、标准,从事有关单位的资格认可工作,对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等工作;各国的相关企业都必须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中介机构的授权检查。最终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监察体制。

六、讨论

总之,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对锅炉压力容器的人员管理、经济运行管理、环保管理、锅炉压力容器设备管理与改造等各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对锅炉压力容器综合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以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10)

近年来,我国电厂热能动力锅炉应用较为广泛,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主要的动力来源之一,为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厂热力动能的应用效果,及时做好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研究与分析便尤为重要,是现阶段解决我国电力热能锅炉燃烧相关问题与提高其实际燃烧效果的有效途径。

1 热能动力工程学科的发展概述

热能动力工程学是现代工程学领域中的一项新兴学科,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热能源与动力工程。而热能源又是现代工业中最主要的能源动力,这就决定了热能动力工程学这一专业的重要性。现如今,在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或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热能动力工程学的相关专业,希望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热能动力专业人才。在早期的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中,主要是以热动能专业为主,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为流体机械工程与热能工程。而现如今的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则是以机械工程研究为主,其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机械类以及动力工程,即将热动能的研究应用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实现了热动能与动力工程的结合。

当前的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以及热工测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够将其创新应用在热动力机械的制冷装置与动力机械工程中。由于我国目前的工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并且由于该专业的学科范围较广,因此学生的就业面也相对更宽泛。

2 工业锅炉能效现状

现阶段,工业锅炉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广泛应用,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时在城市的稳定运行方面工业锅炉也时刻发挥其重要作用。工业锅炉的广泛普及虽然对于社会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污染排放过高及能源消耗过大问题仍是工业锅炉发展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的工业锅炉污染排放已超过电站锅炉的基本排放量,成为现代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导致能源消耗速度逐步加快,继而使近年来的能源消耗产生了严重的能源短缺及供应紧张的问题。在我国2015年的锅炉生产制造调查过程中,已有1500余家企业取得了实际的燃煤锅炉生产许可,其中燃煤锅炉占锅炉生a总量的80%以上。目前,我国现有工业锅炉总量达702余万台,其中多以燃煤锅炉为主,每年我国在锅炉燃烧方面所消耗的燃煤数量达到全国燃煤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我国工业锅炉使用量规模庞大,但其实际的运行效率却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与现阶段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锅炉运行效率仅有50%左右,这便使燃煤的使用与效益的产出比例失衡问题日益加剧,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燃煤资源浪费情况。

3 电厂热能动力设施与锅炉

电厂热力动力设施通过对燃料进行充分的燃烧来获取热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部分热能锅炉均可将石油、煤炭及天然气等作为主要的燃烧原料。热能动力装置主要由内燃机、燃气轮机及汽轮机构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热能动力锅炉需首先将燃料热量转换为动力热能。而后通过锅炉对蒸汽与水的输出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由于锅炉燃烧会将燃烧预热传输至水容器当中,这便使水易对锅炉的基本热能进行吸收,此时即可将其化为内燃动力。

4 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分析

锅炉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并不生产热量,而是将燃料转化热量,以此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根据热源选用的不同,锅炉也分为多个种类,其中以电锅炉、生产余热锅炉、石油锅炉、天然气锅炉及煤炭燃烧锅炉最为普遍。煤炭燃烧的主要燃烧原料即是煤炭,通过对煤炭结构的分解,来提高煤炭的热力动能。在此过程中,利用水等载体进行进一步的加热,此时便可产生一定的温度与压力。石油锅炉的基本种类较多,其实际的用途也相对广泛。热水锅炉及采暖锅炉等均包括在石油锅炉之内。天然气锅炉相比于石油锅炉污染更低,同时运行效率也相对更高,是未来锅炉技术发展与制造的主要方向。天然气锅炉适应性较强,不仅可将天然气作为动力热能转换的原料,同时也可对木材及谷糠进行燃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运行动力。在电厂的热能动力锅炉使用过程中,仍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为主,其中煤炭锅炉在电厂中应用较为广泛,是我国主要的锅炉动力来源之一。煤炭锅炉应用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其结构构成稳定,其中碳、氧、氮等主要元素是煤炭燃烧重要结构体,氧气作为燃烧的辅助体,能够更为有效为碳结构提供燃烧热力,因而在实际燃烧过程中能够产生更大的燃烧动能,继而有效提升了锅炉的应用效果。

5 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的方式及特点

5.1 气体燃料燃烧类型

目前,锅炉气体燃烧的主要类型仍以气体长焰燃烧为主,由于其燃烧面积较大,通过不与气体产生直接的接触,继而为称之为扩散型燃烧。在该类型气体燃烧过程中,需在火焰喷射的过程中,利用扩散的基本优势来与空气进行结合,以便于提高燃烧的实际效果,此时火焰的燃烧长度便迅速增加。

该类型燃烧受烧嘴的限制,因而无法在实际的燃烧过程中充分的与空气进行接触,其实喷射过程中,需在另一部燃烧过程中与空气进行接触,以此提高火焰的燃烧效果,由于受空气助燃作用的影响,此时火焰的长度相对较短,同时另一部燃烧也与气体充分结合,这便能够使其加速火焰的喷射,由于喷射速度的加速,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到火焰的形状及结构。

5.2 固体燃料燃烧类型

固体燃烧类型主要存在于挥发性质较差及不具备挥发结构的固体燃料中。通常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燃烧结构的表面以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为主,如实际的燃烧条件允许,二氧化碳会通过实际的氧化作用被转化为燃烧的一氧化碳结构。其主要的燃烧条件主要是熔点相对较低的燃烧,在实际的燃烧过程中,由于未能为氧气充分的接触,这便降低了结构可燃性,继而产生固体的燃烧形态。该类型燃烧在实际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如在蜡烛的使用过程中,使用时间过长即可较为明显的发现固体燃烧的基本特点。固体燃烧主要针对容易被燃烧而分解的结构,所以在燃烧过程中,即可产生较为浓重的烟雾。在燃烧相对较为潮湿的报纸及木材时,该状况的发生较为明显,进而也可被视为结构燃烧的不充分而产生固体燃烧的情况。

6 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过程

6.1 预热

通常预热的作用在于提高燃料的蒸发效果使其能够迅速的溶解,所以在开始燃烧前需对锅炉中的燃料进行烘干。然后通过与热处理的方式进行增温。通常温度需保持在300℃以上,最高温度不得超于4000℃在环境下煤炭的热力动能燃烧较为充分,能够有效地脱去煤炭中的水分,继而形成焦炭。

6.2 燃烧

在预热阶段完成后,燃料的烘干与挥发使剩余焦炭燃烧效果大大提高。在此过程中仅需要为其提供充分的氧气即可一步提高焦炭的实际燃烧效果,这便能有效解决电厂热力锅炉燃烧效果不佳的问题。

6.3 燃尽

在燃烧一段时间以后,燃料中的可燃部分几乎全部燃烧干净,只有一小部分由于炭灰的包裹而没有得到燃烧,在此阶段,并不能停止供氧,需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从而帮助剩余燃料进行燃烧,提高燃烧的利用率。

7 结束语

电厂热力锅炉种类较多,其实际的应用效果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使其在应用过程中需根据实际的环境情况及电厂的实际条件来选择适宜的锅炉燃烧种类,从而提升锅炉燃烧的经济效益。因而在未来阶段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对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的实际燃烧原理进行充分研究,从而有效地解决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烧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推动电厂热能动力锅炉有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宝辉.关于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00304-00304.

[2]田万喜.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分析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00274-00274.

[3]刘国文.关于电厂热能动力锅炉燃料及燃烧的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

锅炉专业技术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TK229.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152-2

1.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起源

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发展的历史至今已有200多年,把锅炉压力容器作为承压的特种设备,并对它们的安全状况进行专门的检验和检测,对安全科学和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在世界各国已形成共识,并作为制度。但这种认识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锅炉压力容器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损失和灾难。正是由于锅炉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和发生事故的危害性,世界各国都先后设立了相应的管理(监察)机构,制定了相应技术规范,形成了安全管理制度。

我国建立锅炉压力容器管理机构是在1955年在当时的劳动部设立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总局,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锅炉压力容器管理机构同时负责锅炉的检验工作和技术研究。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监察体制形成了设计审批制度、制造许可制度、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制度、安装许可及监督制度、培训考试制度、进出口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制度以及监察、检验人员的考核制度、检验单位资格认可制度等。从1978年起,为了进一步强化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研究所,现已形成部级、省级、地市级检验所及省、市、县级所和行业所组成的检验队伍。为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9年,国务院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管理职能赋予国家质检总局,各地区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负担起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监察管理职责。

2.对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的品种、数量、供热量(蒸发量)分布也在逐渐递增。而且锅炉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锅炉压力容器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个角落,它是人们动力的源泉。锅炉压力容器又是具有爆炸危险的特殊设备,且经常在高温下运行,还受烟气和炉水中有害杂质的侵蚀和飞尘的磨损。如果安全管理不严,使用不当,往往会发生事故,轻则停炉影响生产,重则发生爆炸,使厂房、设备毁坏,人员伤亡,后果十分惨重。所以,对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决不可掉以轻心。

3.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为了督促各使用锅炉压力容器的单位,加强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国家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逐步加强了立法工作,从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检验等七个环节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办法。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暂行条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机热载体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使用登记办法》《、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锅炉司炉工人安全技术考核管理办法》《、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低压锅炉水质》、《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锅炉运行状态检验规则》《、锅炉化学清洗规则》《、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等。

4.锅炉使用单位在安全管理上的具体要求

4.1有关锅炉的安装、改造、修理方面的一些安全具体要求

在确定新锅炉房的位置时应将锅炉房的位置平面图送当地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必要时,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将与有关部门共同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在锅炉安装前,应将锅炉房内设备及管道平面布置图送当地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审批。新安装锅炉的水压试验和总体验收,应有锅炉安全监察机构的人员参加。锅炉的安装、改造、修理,应由经锅炉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专业单位承担;受压部件的重大修理、改造或更新,其施工技术方案应报锅炉安全监察机构审批。锅炉的重大修理和改造工作竣工后,应有锅炉安全监察机构的人员到现场进行质量检查。

4.2锅炉的使用及司炉人员管理方面的一些安全具体要求

为了提高锅炉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锅炉安全运行,锅炉使用单位应按《锅炉使用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锅炉使用登记证,在取得锅炉使用登记证、检验合格证、司炉工操作证后,方准锅炉投入运行。管理人员应具备锅炉安全技术知识和熟悉国家安全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锅炉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锅炉房的各责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锅炉及其辅机的操作规程;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水质管理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4.3对主要设备的具体要求

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是确保高低水位报警、水位联锁保护装置、超压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超温报警装置和熄火保护装置等灵敏可靠,保证安全阀、压力表的定期效验、保证水位显示装置的可靠投入。设备安全搞好了,人身安全就有了基本保障,但再好的设备还必须靠人去操作、维护,决定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而不是设备。所以锅炉人员必须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主要设备的安全使用。

4.4对水质的具体要求

由于水处理不良导致报废的锅炉中,受压元件损坏惊人。卧式热水锅炉多因锅筒、水冷壁管、烟管等受热部位严重结垢,造成钢板、钢管过热烧损;立式锅炉通常发生在冲天管、横水管、炉胆等处。由此可见,降低锅炉的危险性,提高锅炉的使用寿命,必须加强锅炉水处理措施。严格依照《低压锅炉水质》标准来执行。

5.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GIS系统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应用计算机处理和管理地理数据,达到信息可视化的目的以成为可能。从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系统就运用而生。它是一种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的系统。将其应用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上,为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实现对锅炉压力容器设备的动态管理。另外利用计算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锅炉安全管理GIS系统中,将有关的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组织起来,使查询、统计、分析工作更直观简便。这也是今后实现动态对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必然归宿。

6.工业发达国家的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

工业发达国家对锅炉压力容器及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的主要做法是:已建立健全完善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技术标准体系;在政府部门中设有专门的安全监察机构或指定有些部门负责安全监察工作,这些机构组织起草有关法律法规,监督其落实情况;各国都有专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协助政府部门起草法规、标准,从事有关单位的资格认可工作,对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等工作;各国的相关企业都必须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中介机构的授权检查,保证特种设备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违反有关规定时要接受政府部门的处罚。从上述介绍的情况看,在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锅容管特的安全工作,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监察体制。

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检验机构:

7.总结

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人员管理、经济运行管理、环保管理、锅炉压力容器设备管理与改造等各项安全管理内容,从而实现对锅炉压力容器综合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以达到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6.

[2] 李之光,范柏樟主编.工业锅炉手册[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