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虚拟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8-09 15:38:14

虚拟技术论文

虚拟技术论文篇(1)

为了给用户创建一个能使其感到身临其境和沉浸其中的环境,必要的条件就是根据需要能在虚拟现实系统中逼真地显示出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对象:不仅要求所显示的对象模型在外形上与真实对象酷似,而且要求在形态、光照、质感等方面十分逼真。

目前,相关软件发展迅速、种类较多,其中常用的软件有MultiGenGreator、Vega、OpenGI以及我国图灵公司的VRMAP、适普公司的IMAGIS等。

1.1模型构建软件

MultiGenCreator是美国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广泛用于视景仿真、虚拟城市、模拟设计、交互式游戏等。它在满足实时性的前提下可生成逼真的场景,可进行多边形建模、矢量建模和地形生成。它的层次细节、多边形筛选、逻辑筛选、绘图优先级、自由度设置等高级功能使得其数据格式OpenFlight在实时三维领域成为流行的图像生成格式。该软件可接受DXF、DEM和其它矢量格式的数据与AutoCAD和GIS软件结合方便。

1.2支持视景生成的语言——OpenGL

应该使用已有的商品化或标准化的图形库和程序设计语言来设计与实现虚拟环境,其中OpenGI(服务器)及其支持系统就是这样一种可选用的图形生成环境。OpenGI可按函数库的形式被C语言调用,也可以被窗口系统直接调用。OpenGI是使用专用图形处理软件接口,该接口目前由几百个过程函数组成,用以支持用户对高质量三维对象的图形和图像进行操作。

()penGI指令的模型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即一个程序(客户)提供指令,该指令由OpenGI解释并处理,它直接执行3D及2D图型的基本操作。这些操作包括转换矩阵、光照模型和光线跟踪、反混淆方法、z~Buf以及像素更新操作等。OpenGI也支持双缓冲技术,该技术提供了生成动画效果图形所需要的机制,使所生成的图形能够像电影一样平滑运动。

1.3视景漫游软件

Vega是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应用于实时视景、声音仿真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高性能软件环境和开发平台,由Lynx图形化用户接口和Vega库组成。利用Vega库函数可在Lynx中建立漫游所需要的场景、窗口、通道、运动和碰撞方式,可以定义对象的初始化参数并建立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2地质构造情况的模拟

对于矿山技术人员来说地质构造情况非常重要,如果对煤层、岩层、含水层、流沙层以及断层和褶曲等情况的推断有偏差,或图形表现不直观易懂,则在建井或生产过程中就可能发生塌方、突水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应用虚拟现实软件可以根据地质体的三维分布,使矿井的规划设计更加直观方便。

综合国内外现状,三维地质体的绘制有块段、表面、实体和断面建模法等。

MultiGenCreator中需要的曲面数据是ded或。dem格式,使用GIS软件Arolnfo、用插值方法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然后转成USGSDEM格式,将其导入Creator就可以生成煤层曲面。然后,通过光照、着色、纹理、渲染等处理三维地质体更加逼真。

3地形地貌及地物的模拟

地形地貌和地物的建立需要相应的三维数据。如果有研究区域的纸质地形图,可以用扫描数字化的方法得到平面数据,按照图上的标注得到高程数据;如果已有该区域的电子地图,则可直接使用或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得到需要的数据;如果没有上述数据源,则需要由野外测量获得。

地形生成与地质曲面生成过程类似,先用ArcInfo将地形图上的等高线和高程点进行数字化,把图上标注的高程值输入到属性表中,生成不规则三角网(TIN),然后转成USGSDEM格式将其导入Creator生成三维地形。

对于建筑物、道路、围墙、河流、湖泊等的建立,先用Auto—CAD进行数字化,得到其平面位置。将得到的*.def文件导入Creator,并与地形匹配。如果建筑物比较规则,则直接将其底面按照高度拉伸为立体,如果建筑物造型比较复杂,则需要分成规则的几部分进行构建。

4矿山井下巷道建模

目前,矿山信息主要是通过CAD格式的双线采掘工程平面图来表达。首先根据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的高程信息,利用CAD中的三维多线段重新描绘巷道,同时将高程信息赋予每个节点,实现巷道的单线显示,井筒和巷道设计要布置合理,尽量避免穿过断层、褶曲、含水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尽量减少矿井建设和生产地面的影响。

使用MultiGenCreator进行设计,用圆柱体表示井简,用半圆型截面的柱体表示岩巷,然后进行模拟生产,以发现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设计方案完成后可模拟不同设备、不同开采方式的生产系统进行生产,从而达到优化矿井设计和生产系统的目的。综合考虑地质和技术条件、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5虚拟巷道系统的建立

虚拟巷道系统是对矿井真实巷道多分辨率的三维虚拟表示,建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基于web环境下的可交互的、真实巷道的三维可视化表达,用户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巷道虚拟环境进行任意的浏览和观察,并可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交互。

5.1矿井巷道的建模

矿井中各种实体大多是三维实体,其表面为不规则曲面,且内部矿体品位分布不均匀。对于矿体的外形,可用一个不规则的封闭曲面来确定。为确定矿体的范围,要经地表勘查、地下勘探及推估等手段来完成。在浏览器上三维实体模型,可通过将现有的三维矿体模型中存储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范转换为系统可接受的格式得到。要在MuhiGenCreator中构建三维矿井巷道模型,首先应进行简单的坐标转换,这是因为MuhiGenCreator中采用的坐标系和地学中实际采用的坐标系的含义有所不同。MultiGenCreator中采用的坐标系为符合右手规则的空间坐标系,是以MuhiGenCreator浏览器中用户区的中作为其坐标系的圆心,基底坐标为XOZ面,y表示高程。其坐标长度以米为单位,标准角度以弧度为单位。因此,为使它与人们通常采用的地学坐标系保持一致,应将原来矿井三维实体的(,Y,:)坐标转换为MuhiGenCreator坐标系中的(,Y,Z)。转换后的三维实体坐标应满足虚拟场景中所采用的局部坐标系显示的需要。由于矿井实体坐标的数值一般相当大,而实际显示坐标值的前几位高位数据对图形形状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可将地理坐标数据各分量同时做一预选。

5.2虚拟巷道场景的绘制

对于规则格网构成的矿山地表模型及矿井实体的顶底板数字表面模型,可用ElevationGrid节点构建。该节点能很容易有效地设计创建一个位于局部坐标系X()Z平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域造型。该造型用高度值组成的标量阵列描述,阵列指定了表面每个格网点上的高度。和z方向的栅格点数量可以分别用xDimension和zDimension域建立。xSpacing和zSpacing域值指定了栅格行和列之间的空间。Height域的值指定了每一个栅格点的海拔高度,基底上的每一个栅格点都与height矩阵中的一个海拔值相对应;colorPerVertex域指定为TRUE或FAISE,表示color域中指定的颜色是用到ElevationGrid节点的每个顶点上(TRUE),还是应用到每个四边形上(FAISE);此外,通过建立solid域值,所有的海拔栅格都可以当作实体。

对于由不同的三角面构成的复杂地表模型,则需要用MUITIGENCREATO提供的万能几何节点IndexedFaceSet来创建,它有coord与coordlndex两个域,与IndexedFaceSet节点中的两个域类似,前者提供了一个节点,列出了构造面几种所有面的坐标。Coordlndex域的值提供了一张描述一张或多张面周界的列表。其中每一个值都是整型索引,并且每个索引都指定了在coord域内的坐标列表中的一个坐标。在实际的创建过程中,要求建立三角网的各个三角面按照法线方向向外的法则。

6结语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矿山虚拟环境(VirtualEnvironment)。这样在矿山设计或研究阶段,科研人员可以置身于矿山虚拟环境下直观审视矿山,按照设计给定的工艺方法和参数,选择设备及确定生产模式。从基建到闭坑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发现问题进行实时修正。设计结束后,设计单位、矿山企业可向审查者、公众展示一个三维和动态的矿山。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设计、技术改造、生产中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古德生.金属矿山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A].香山科学会议第175次学术讨论会[c].北京:2001.

[2]乔林,费广正等.OpenGI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0~134.

[3]齐安文等.三维地学模拟述评及其矿山应用关键问题.《中国矿业》.2001(5):10.

虚拟技术论文篇(2)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勇于改革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技能工作,是高职学院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所必备的条件,所以搞好实践教学,并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想象空间的氛围是很必要的。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手段、实训教学设备逐渐发生变革。传统的校内、校外集中或分散实训基地模式将转向校内外与虚拟仿真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模式方向发展。通过传统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的融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融入信息化要素的实训基地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能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工程施工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等施工方法和技能,从而满足学生在不同培养阶段的需要,为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技术教学中虚拟实训室的优势。

依托校园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建筑工程类虚拟实训室,能够对建筑工程类核心课程的教学起到真正的服务作用。虚拟实训室的构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过程,其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依托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三维数据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施工各阶段的工艺流程,将单调的理论学习上升为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热情,激发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习,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教师的授课也不局限于传统教室,而是延伸到无限的互联网终端,最大限度提供了课堂的开放度。同时,虚拟实训室的开发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有限的实际困难。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建设,特别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将是克服人才培养瓶颈,节约办学成本、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不二选择。通过该虚拟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构建在新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新模式。

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虚拟实训室的构建与开发

1.虚拟实训室的系统组成。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虚拟实训室的构建主要以《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为主体进行设计,包括土方工程、地基处理、桩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脚手架与运输设备、冬期与雨期施工等共十一个知识模块,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重点进行归纳合并,以及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主要开发构建砌体结构工程、砼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三个虚拟实训项目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再进行细化,包括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施工准备、工程图纸、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联系单、工作记录等具体实训内容。系统以互动式三维动画为主,视频、图片、文字为辅,将施工现场的真实环境展现在眼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仿真模拟实训,了解掌握施工过程中主要工艺流程、技术要点、管理过程,从而掌握相关建筑施工专业技能。

2.虚拟实训室系统软件技术开发。

在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组织等专业理论的支撑上,选择LAMP作为开发平台。LAMP网站架构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络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编程语言,是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具有资源丰富、通用、高性能、低价格等优势。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内容强调科学性、准确性,设计风格突出艺术性,设计技术力求简单性、实用性的思想,采用LAMP构建一个基于Web的虚拟实训室,以三维仿真模拟出不同的施工现场模型,以此作为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虚拟实训基地,将传统的文字讲授变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教学。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科技含量高,但系统开发所需专业技术型人才较为稀少。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目前被开发应用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地理、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而该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虚拟现实软件及技术尚十分缺乏。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越来越受到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将有利于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同时也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长期合作进行科研互利,有利于早日解决虚拟仿真技术应用问题。

2.建设项目施工环境多变且复杂,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训与传统实训存在一定的差别。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工序多,在建设期间环境较为多变和复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且现场实训能让学生更加全方位了解掌握知识内容,因此虚拟仿真实训与传统实训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更能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虚拟与传统实训相结合,相互补充,弥补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真正培养出优良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建筑施工企业输送优秀的技术人员。

虚拟技术论文篇(3)

1.1虚拟战场

海军指挥信息系统具有海、陆、空、天、电、情报等全维监视探测能力,便于指挥员及时获得信息优势和战场感知优势。这些信息种类繁多,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给指挥员根据信息进行实时决策指挥造成一定困难。通过虚拟战场态势显示,辅助指挥员决策,是现代战争中一种可行的方法。随着3S技术(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虚拟战场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从战略构思到战术安排的各个环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建立GIS与RS的集成系统,实时接收并处理各种战场信息(包括地形、场景、态势、人员、武器装备、电磁及气象环境等),通过虚拟技术将战场态势直观显示在数字地图上,营造出近似逼真的立体战场环境,使指挥员对战场态势一目了然,完成实时决策指挥。同时,通过对毁伤效果的实时直观显示,指挥员可以对各单位作战效能进行评估,便于制定下一步打击计划。使用虚拟技术构建的虚拟战场,还可以为作战推演、半实兵及实兵演习提供仿真战场环境,也可以为特定训练科目拟构出训练环境。高度逼真的战场环境,缩小了训练与实战的距离,使受训者能够在接近实战的复杂情况中练指挥、练战术,大幅提高训练质量,同时减少装备损耗,节约经费,提高训练效益。美军对虚拟战场技术的应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构建了包括战争综合演练场联合仿真系统等在内的多种虚拟系统并投入使用,用于各军兵种作战指挥训练、战役战术训练、联合作战训练等,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新手段。

1.2虚拟操纵及维修训练

高科技武器的陆续装备,对操作及维修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急需能够熟练操纵及维修的人员,以迅速形成战斗力。目前对装备操纵及维修人员的培训普遍采用实物、实兵、实地的方法,存在着集中培训困难、易受场地限值、易造成人为故障、装备训练损耗大、训练效率低等缺点。借助虚拟技术的3I特性(交互性,沉浸感,构想性,可以为装备训练建立"实装"、"实地"和"实时"的虚拟环境,为训练提供先进的模拟手段,作为对真实装备实际操纵、维修之前的演练(见图1)。通过对虚拟装备的操纵和维修,可以了解并掌握装备操纵与维修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近似在实装上训练的效果,具有安全、经济、可控、可重复、无风险、不受场地限制等特点,克服实装训练及单兵训练时间不足的问题。图1虚拟训练及维修技术一直受到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美军构建的分布式坦克训练模拟系统是虚拟技术用于操纵训练的典型代表。美国哈勃望远镜(HST)的虚拟维修训练是虚拟维修的典范。美军虚拟环境下安全维修训练器系统和通用操作系统环境系统已成功用机维修培训。

1.3虚拟教学训练

军事教学训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相关武器装备的直观感受与操作体验。在对各类武器装备结构、性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员只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功能上的描述是不够的。由于学员缺乏对武器装备的直观体验,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往往不深不透,无法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军事教学训练,为军事教学训练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可以让学员与装备模型之间产生交流、形成互动,只需通过鼠标对画面中的虚拟装备进行移动、旋转、缩放、点击等操作,或者在构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就能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得到真实体验,掌握正确要领(见图2)。还可以使用透明方式将军事装备外层剥落,让学员透视到装备内部结构,透视过程由学员控制,可以对任意一个层进行透视操作,这样即使遇到再复杂的结构,一样可以快速掌握。虚拟技术在军事训练教育中主要有多媒体展示、网络教程和电视教学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利用电脑游戏进行战法研究和协同训练,提高官兵"实战"指挥能力在美军中己蔚然成风,美军《战地II》等游戏软件,已成为美军培训转型人才的新平台,广泛应用于海军“卓越特遣部队”等转型培训计划,为培养军人的作战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2虚拟技术应用中尚存的问题

2.1可建模、模型复杂性与可信性

是否现实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模型化?这个问题与模型的可计算性和复杂性有关,也与模型逼近现实的期望程度有关。例如,完全真实的海浪是难以建模的,但简化的概念性海浪模型是可以建立的。问题在于简化以后的模型在多大程度上还可用、可信。因此,可建模、模型复杂性、模型简化与模型可信性的评价等是需要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

2.2复杂逼真虚拟环境的构造与海量数据管理

随着虚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对虚拟环境复杂性和逼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解决这一问题是虚拟技术建模研究重要任务。同时,复杂逼真虚拟环境拥有集中或分布存储的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的有效调度、检索和维护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3系统性能和应用结果评价

针对虚拟系统的各种性能,特别是虚拟系统应用的可信度等,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推动虚拟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性能难以定量描述。在研究开发虚拟应用系统的同时,也需要开展对虚拟系统应用结果评价方法的研究并开发评价工具。合理的应用指标与结果评价度量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发满足需求的虚拟应用系统。

虚拟技术论文篇(4)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授课教学中的应用多限于理论方面的探讨,但在某些高等院校的训练中有了一些尝试.比如:尚晓军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学校“射击”训练、赵克宁虚拟技术辅助篮球教育、朱晓兰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场景虚拟系统、李峰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乒乓球系统等等.但教学训练研究多处于视听感知阶段的研究,学生沉浸不够,缺乏深沉次的交流与互动,模具的构建单一.

1.2制作体育教学课件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体育教学课件自身的需求构建全面的虚拟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创建的环境中学习训练.但需要把体育课程上所有的知识都创编到虚拟的环境中,是需要有海量的工作要做的,所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相应的文件嵌入到体育课件中,配合使用,是目前这个阶段制作体育教学课件行之有效的措施.

1.3网络远程教育

诸多高校校园网建成,且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连在了一起,这是实现虚拟现实技术联网的基础.在学校体育网页的基础上拓展了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以及成立数据库,使其可以覆盖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每个方面,包括授课体育教师的个人资料、校内体育竞赛群体活动开展简介、体育专项课开课时网上的选课、体育锻炼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校内外竞赛情况、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以及国内外实时体育信息等等,促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及可以更好地宣传和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使网页充分地发挥了信息传播和教育的作用.

2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展望

2.1可以避免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过程.身体练习的过程是会痛苦的、难受的、是要体会“极点”的,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的.如今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别说高难度、高危险的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就连简单的中长跑也慢慢将要在学校体育中消失.传统的体操课、田径课(铅球、跨栏等)很难再体育课中看见.教师、学生畏手畏脚,其严重影响了传统体育技能的传承,体育文化的继承.然而在虚拟现实的场景中,脱离了真实的危险器械、场地等因素,又能还原其真实的感受,教与学将都在一种安全模式下经行,体育教师和学生将能放心的体会高难的、高危险的技术动作.

2.2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虽说近年来学校引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诸多大中型体育场(馆)落成,解决了学校体育中体育场馆缺乏的一些问题.然而诸多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维修落后,不能完全对外开放,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何况还有一部分体育场(馆)不足的区域,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场景的功能可以弥补一些场(馆)不足造成的影响.

2.3可以虚拟人物形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感兴趣,很多时候是因为喜欢某个体育明星.虚拟现实能从强大的数据库中提取某个明星的数据虚拟出明星的场景,由虚拟的明星去教学,去陪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虚拟技术论文篇(5)

虚拟现实技术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等三大基本特征。

(1)沉浸感:沉浸感可理解为浸入性,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使人“沉浸”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虚拟环境中而不分真假,让使用者感觉已经成为了虚拟世界中的一部分,从而使用者从被动的观察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理想的虚拟环境是可以达到让使用者难分真假的程度,由于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虚拟现实系统研究与应用比较成熟的只有视觉沉浸、听觉沉浸、触觉沉浸和嗅觉沉浸。

(2)交互性:交互性主要指使用者操作虚拟物体和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信息的程度。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同传统多媒体技术差别最大的地方,强调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如植物的摇动、水系的流动、鸟虫的鸣叫等。当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抓住一个实体,其感受都与自然环境中一致或者极为相似。但交互性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就需要回馈设备等强大的硬件系统和特殊设备支持了。

(3)想象力: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十分开放的构想性。使用者沉浸在虚拟的环境中,除了体验真实的自然感觉,还可以想象一些客观不存在的超越自然的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这种丰富想象空间的特点,能够使学习者增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虚拟现实的软件系统

想要实现虚拟现实必须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软件系统是实现VR技术的关键。

(1)Virtools:是一款功能强大,整合丰富的产品,它能将各种复杂的3D模型,2D图片及声音文字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开发具备丰富行为模块的3D虚拟环境,已经运用于多种3D产品当中。

(2)VR-Platform:这款软件比较方便,可以在配置不是特别高的计算机上使用,运行流畅,但同时效果也有一定的损失,能够满足基本的3D浸入和360度视角观察。

(3)Quest3D:该款极具实用性的产品,有着良好的交互性,支持导入文件的格式非常多,音频视频都可以灵活方便的加载,Quest3D可以满足大多数编辑者的应用需求,利用它可以比较方便地创建出复杂的图形程序。

(4)EONStudio:在处理已经建模的3D模型时这款软件较为方便,可轻易在导入的模型上加入设计的动作。

(5)Converse3D:是一款比较成熟的整合软件,在兼容性方面比较突出,运用起来高效并稳定。

(6)WireFusion:这款软件在web3D中应用较多,不需要用户独立的编程,而采用简单的拖放式操作,就可以轻松地建立动态的web3D网页。

(7)CityMaker:是国内自主研发软件,很有专业的针对性,在建立虚拟建筑和虚拟城市方面有很强的应用能力,是一款面向规划与建筑行业的专用软件。当然,各种软件复杂多样,设计目的不同所以倾向性也各有不同。当前,适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的有Virtools、EONStudio、WireFusion软件。但是,大多数软件使用费用较高,并且专业方向不明显,与行业的结合不够紧密,使用时经常需要二次开发(如天正CAD、中望CAD)。

二、VR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VR技术应用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是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新形式。区别于传统教学,VR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在VR技术应用现实系统中,按照项目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教学流程完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作业。

1.项目分析阶段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虚拟项目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无法亲临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可以采用VR技术进行场地分析、环境评判,并通过网络平台,进入到虚拟项目的场地内部,全面了解项目的周边环境,包括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交通状况、人流分布、水系分布、土壤条件、植物资源、历史文化等现状特征。

2.方案设计阶段

在方案设计阶段,学生需要将一些景观节点定位定量地表达出来,包括植物配置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局部效果图。采用VR技术使学生能够进入虚拟的场地空间中,直接摆放、移动、组合各种园林植物,反复调整植物种类、位置、数量,综合对比不同植物组合的景观效果和空间形态,较大程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植物空间与环境无法进行综合感知的缺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该阶段,可采用VR技术对植物种植模式和植物空间组合进行高度仿真,模拟植物的栽植位置、植株大小及材料种类,最终完成植物种植总平面、体现高程和剖面的竖向组合图、植物与各种景观要素搭配立面图等,其间反复调整植株数量和树木株行距获取最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可以直观地展示出植物群落的景观特征和空间形态。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应用的难点

1.程序设计难点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本科生的重点学习内容。随着季节的变化,四季中同一地点植物也会有着完全不同的景观效果,所以如何编写基于VR技术的程序,体现出植物景观的时效性,也就成为VR技术应用的难点。

(1)将植物群落四季交替的数据信息输入VRML的场景数据库中,当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季节植物景观特征时,实时改变场景信息即可。但数据的获取较难,可以在教学中利用OnyxComputing公司的TreeProfessional,这款插件有一定的树木参数库可以利用。

(2)动画技术比较成熟,四季的情景很容易模拟,但运用在VR技术时缺点极为明显。动画每帧的顺序都是固定的,编辑好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VR技术实时调整的交互性,同时动画无法提供操作人自然的物理互动,所以浸入性也大打折扣。

2.硬件支持难点

各种植物三维模型是由许多面组成的,达到理想的虚拟效果需要计算机有很强的运算能力。一株枝叶丰富的景观树模型大概需要几千个面,如果仿真一个很大的植物种植场景,可能产生上千万,上亿的面,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压力是十分巨大的。

3.教学推广难点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而目前一些高校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教师较少,严重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步伐。

虚拟技术论文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些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现代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设计制造技术的数字化、功能化、智能化和网络化。虚拟技术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制造业设计技术,它的发展,促进了虚拟制造(VitrualManufacturing)的形成和发展,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加工、分析以及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仿真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上“组织”和“实现”生产,在实际投产前对产品的可制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保证一次成功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上市时间,快速响应市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1虚拟制造的内涵及其分类

1.1虚拟制造的内涵

随着制造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制造的内涵也有了全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制造是指按照市场需求,运用知识和技能、借助工具、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并投放市场的全过程。虚拟制造(VitrulaManufacturingVM)是指利用计算机模型和仿真来实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的技术,它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高性能的计算机、高速网络为支持,在计算机上群组协调工作,实现产品的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制造、性能分析、质量检验以及企业各级过程管理与控制等产品制造的本质过程。“虚拟制造”虽不是实际的制造,但却实现实际制造的本质过程,它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通过模型来模拟和预估未来产品的形态、功能、性能以及可加工性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做出前瞻性的决策和优化实施方案,从而使制造技术发展到全方位预报阶段。虚拟制造是实际制造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它是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综合运用。

实际制造具有对物质、信息、能源进行转换的功能,即投人原材料、生产、信息、电力等能源,制造出所需的产品及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虚拟制造是将实际生产中的“物质”和“能源”信息化,针对实际生产系统中的信息及被信息化的“物质”和“能源”实现与实际生产在信息上的等价交换,虚拟制造虽然没有制造出实际产品,但却生成了有关产品的信息以及制造产品所需的信息。

1.2虚拟制造的分类

虚拟制造既涉及到与产品开发制造有关的活动,又包含与企业组织经营有关的管理活动。根据所涉及的范围及工程活动类型,可将虚拟制造分为三类:以设计为核心的虚拟制造;以生产为核心的虚拟制造;以控制为核心的虚拟制造。

1).以设计为核心的虚拟制造。以设计为核心的虚拟制造将制造信息引人设计过程,利用仿真来优化产品设计,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对零件甚至整机进行可制造性分析,包括加工工艺分析、热力学分析、动力学以及运动学分析等。主要解决“设计出来的产品是什么样”的问题,以便对产品各方面性能进行仿真与评估;

2).以生产为核心的虚拟制造。以生产为核心的虚拟制造将仿真技术溶人生产过程模型,以此来评估和优化生产过程,以低费用快速评价不同的工艺方案、资源需求计划、生产计划等。主要解决“这样组织生产是否合理”的问题,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仿真,对各个生产计划进行评估;

3).以控制为核心的虚拟制造。以控制为核心的虚拟制造将仿真技术加到控制模型和实际处理中,实现基于仿真的最优控制。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将传统的各种控制仪表、检测仪表的功能数字化,对生产线的优化等生产组织和管理活动进行仿真。主要解决“如何去控制”的问题。

2虚拟制造的特点

与实际制造相比,虚拟制造具有其本身的特点:

1).虚拟性。虚拟制造不是真实的制造过程,不生产实际的产品、不消耗真实的材料与能源,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对真实制造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以实现制造的本质过程;

2).基于数字化模型的集成。虚拟制造过程依赖于模型,涉及到的模型有产品模型、过程模型、活动模型和资源模型。通过这些数字化模型在计算机上的集成,实现对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装配等操作,而不再做对传统的原型样机的反复修改;

3).支持敏捷制造。由于整个过程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内,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或市场的变化快速改型设计,快速投人生产,能够大幅度压缩开发新产品的时间、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4).分布合作。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虚拟制造可使分不在不同地点、不同部门的不同专业人员对同一个产品模型同时工作,相互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大量文档生成及其传递的时间和误差,从而使产品开发更快捷、优质、低耗地响应市场变化;

5).仿真结果的高可信度。虚拟制造就是通过模型的验证、效验等仿真技术来检测设计出的产品或制订出的生产规划,使得产品开发或生产组织一次成功,所以它能真实地反应实际对象。

3虚拟制造的关键支撑技术

虚拟制造借助于虚拟环境中获取的各种信息,集成和综合了可运行制造的环境,用来改善从装配产品的概念设计到动态仿真的各个阶段。虚拟制造技术涉及面很广,如环境构成技术、过程特征抽取、集成基础结构的体系结构、制造特征数据集成、多学科交叉功能、决策支持工具、接口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建模与仿真技术等。其中后三项是虚拟制造的核心技术。

3.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是美国JaronLanier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该技术的内涵是由计算机直接把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信息合成,并提示给人的感觉器官,在人的周围生成一个三维的虚拟环境。从而把人、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相互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虚拟现实技术或由它构建的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沉浸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想性(Imagination)。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各种显示和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三维虚拟环境。虚拟现实系统(VRS)由人机接口、软件技术、虚拟实现的计算平台等部分组成。利用VRS可以对真实世界进行动态模拟,通过用户的交互输人,并及时按输出修改虚拟环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觉。

3.2建模技术

虚拟制造系统是现实制造系统在虚拟环境下的映射,是现实制造系统的模型化、形式化和计算机化的抽象描述和表示。虚拟制造系统的建模包括生产模型、产品模型和工艺模型。

(1)生产模型。可归纳为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两个方面。静态描述是对系统生产能力和生产特性的描述,给出产品设计方案的可能性;动态描述是对系统动态行为和状态的描述,进而预测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2)产品模型。产品模型是制造过程中,各类实体对象模型的集合。对虚拟制造系统来说,要使产品实施过程中的全部活动集成,就必须具有完备的产品模型,即产品模型描述的信息既包含产品结构、产品形状特征等静态信息,还包含能够进行干涉检查,各项性能分析等方面的动态信息,是能够通过映射、抽象等方法提取产品实施中各活动所需所有信息的模型;

(3)工艺模型。将工艺参数与影响制造功能的产品设计属性联系起来,以反应生产模型与产品模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工艺模型必须具备以下功能:计算机工艺仿真、制造数据表、制造规划、统计模型以及物理和数学模型。

3.3仿真技术

仿真就是应用计算机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经过抽象和简化形成系统模型,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运行此模型,从而得到系统一系列的统计性能。由于仿真是以系统模型为对象的研究方法,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可以用很短时间模拟实际生产中需要很长时间的生产周期,因而可以缩短决策时间,避免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浪费,并可重复仿真,优化实施方案。

仿真的基本步骤为:研究系统、收集数据一建立系统模型*确定仿真算法*建立仿真模型神运行仿真模型*输出结果并分析。虚拟制造系统中的产品开发涉及到产品建模仿真、设计过程规划仿真、实际生产过程行为仿真、装配过程仿真、检验过程仿真等,以便对设计结果进行评价,实现设计过程早期反馈,减少或避免产品设计错误。

4虚拟制造技术的现状分析

尽管虚拟制造技术近年来在国际上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缺乏从产品设计全过程的高度开展虚拟制造的研究,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4.1基于集成的数字化产品模型技术尚处于概念阶段

(1)CAD模型中的产品信息含量太低。CAD模型是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很多信息(几何的非几何的)需要记录在其中,它是重要的数据源。在虚拟制造中,很多分析模型需要从CAD模型中提取相应信息。然而目前的CAD模型主要是从几何实体的角度描述产品,远不能全面的描述产品,能够提供的共享信息太少;

(2)现有的CAD模型无法支持产品的概念设计。产品的全新设计要经过概念设计、详细设计、产品工艺规划及制造几个过程,而CAD模型只支持产品的详细设计;

(3)缺乏良好的产品信息重用机制。由于目前各应用软件间的产品数据交换主要是通过专用的数据接口来实现,这种转换也是同一问题数据的简单映射,无法实现模型间数据的自动转换和衍生,无疑增加了虚拟制造产品开发的复杂性。

4.2产品创新支持工具尚不充分

(1)缺少创新设计支持系统。产品创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需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支持。虚拟制造的环境为创新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运行机制,但是还需进一步组织开发创新设计的支持系统;

(2)缺乏将知识与虚拟制造结合的工具。知识可以创造革新产品和新技术,产品创新注重知识。但是由于知识表达与组织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如何将其与虚拟制造的数字化产品结合起来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3)缺少交互式外形设计技术与虚拟制造的集成工具。

目前,虚拟制造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创新技术。如何解决将有关产品整体定位、外观设计的交互式外形设计技术引人到产品虚拟制造中并与之有机地集成起来尚需进一步研究。

4.3产品数字化技术

(1)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与其他软件的集成问题。产品数字化的核心是PDM技术的应用,目前,出现了各种版本的PDM软件,但是缺乏标准,由此造成了PDM软件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问题。在虚拟环境下,各专业、各部门人员基于同一产品模型协同工作,必须解决PDM与其他应用软件的集成;

(2)虚拟产品开发的产品数据组织体系。虚拟产品开发方式生成的产品数字样机的产品结构树既要反映产品设计阶段的构造层次结构、产品的装配顺序,还要反映生产流程,制造部门可以直接根据产品数字样机进行制造。因此,研究适合虚拟产品开发的产品数据组织体系是切实必要的;

(3)与数字化产品模型相关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产品的数字化包括建立产品的数字模型及其相关的性能指标,包括结构分析、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的结果,为产品的定型提供理论依据,并对产品性能进行改造。如何有效地解决数据的组织和管理,使之有效地适合虚拟制造的需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4.4制造过程仿真建模方法和技术

基于物理模型的制造过程仿真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建模方法与建模技术仍未有突破性进展。

(1)虚拟加工工具有待完善。目前已有很多商品化软件可以进行“可加工性”评价,但虚拟制造还需研究开发大量的虚拟加工分析工具,如具有切削力分析功能的加工过程仿真系统等;

(2)虚拟装配的基础理论研究。虚拟制造对虚拟配中的公差分析与综合技术还缺乏理论基础,在模型的生成以及对ISO公差标准、形位公差的支持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3)装配工艺规划的进一步研究。目前基于虚拟装配工艺规划的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指:仅考虑沿坐标轴方向的平移,装配运动方式过于简单;偏重于几何计算,工程语意知识的利用有待加强;装配顺序的选择标准不够广泛和统一;

虚拟技术论文篇(7)

1引言

随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开展的各种多媒体处理业务的不断增加,企业的信息量不断增加,面对不断膨胀的数据量和不断增多的物理存储设备,如何能够保证一个存储系统具有高性能的I/O吞吐率、高可靠性和高扩展能力,以及良好的容错性能,成为各个IT产商倾注极大热情去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由于在存储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异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非常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存储管理,而传统DAS、NAS和SAN等存储形式已无法满足以上对存储设备的需求,所以存储虚拟化逐渐成为共享存储管理的主流技术。

2虚拟存储的概念

存储虚拟化是把不同接口协议(如SCSIiSCSI或FC等)的网络存储设备(如JBOD、RAID和磁带库等)整合成一个虚拟的存储池,根据需要为主机创建和提供虚拟存储卷。存储虚拟化是具存储设备和存储系统的抽象,展示给用户一个逻辑视图,同时将应用程序和用户所需的数据存储操作和具体的存储控制分离。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异构平台的存储空间,达到最优化的使用效率。

3存储虚拟化的实现

存储虚拟化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实现,包括了基于专用卷管理软件在主机服务器上实现,或者利用阵列控制器的固件(Firmware)在磁盘阵列上实现;再或者是利用专用的虚拟化引擎在存储网络上实现。具体使用哪种方法来做,应根据实际需求来决定。

3.1主机或服务器级虚拟存储

基于主机或服务器的虚拟存储化实现通常称为逻辑卷管理(Logicalvalumemanager)。磁盘上的物理块或逻辑单元号(LUN)被映射成逻辑卷号。逻辑卷管理软件把多个不同的磁盘阵列映射成一个虚拟的逻辑块空间。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虚拟存储管理软件,实现各物理存储体集成映射的。

基于主机或服务器的虚拟化存储实现容易,可在不需要硬件支持的条件下实现形式多样的存储管理,对改善存储系统的可管理性,提高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有益处。缺点是兼容性不好,扩展性差,调度工作会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3.2存储设备级的虚拟存储

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存储针对异构SAN构架,更使用于以存储为核心的环境,它独立于主机,存储设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但存储设备本身不能是异构的,此时虚拟过程是在阵列控制器上完成将一个阵列上的存储容量划分为多个存储空间(LUN,logicalUnitNumber),供不同的主机系统访问。智能的阵列控制器提供数据块级的整合,同时还提供一些附加的功能,例如:LUNMaking缓存,即时快照、数据复制等。配合使用不同的存储系统,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模式可以实现性能的优化。但由于存储设备在各个供应商之间互操作性和兼容性较差,如果没有第三方的虚拟软件,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经通常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虚拟存储化解决方案。

3.3网络级的虚拟存储

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是目前SAN虚拟化的主流技术,通过在存储区域网这一级采用智能化的路由器,交换机或者是增加一个元数据服务器等来实现虚拟化的工作,它通过提供一种中央虚拟化方式将网络中的存储资源集中起来管理,从而降低了TCO,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虚拟实施环境,最有可能支持任何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和存储设备。从技术上讲,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又分为带内(In-Band)和带外(Out-Band)两种。这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存储网络中数据I/O与控制信息是否使用同一通道。

3.3.1带内虚拟化的实现模型

带内虚拟化,也称为对称(symmetric)虚拟化。是指虚拟化的操作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交换数据的通道中执行,存储数据和控制信号使用同一数据通道。因为所有的数据访问都会通过这个引擎,它就可以实现很高的安全性。就像一个存储系统的防火墙,只有允许的访问才能通过,否则就会被拒绝。

带内虚拟化的优点是:可以整合多种存储设备,便于集中式管理,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但容易造成网络拥塞,降低了性能,同时容易产生瓶颈和单点实效,故在应用中这种结构往往是冗余配置。

目前市场上使用该技术的产品主要有IBM的TotaStorageSVC,HP的VA、EVA系列,HDS的TagmaStore,NetApp的V-Series及H3C的IV5000。

.3.2带外(outofband)虚拟化

带外虚拟化,又称为非对称(asymmetric)虚拟化,是指虚拟化功能在位于存储数据通道之外的一个设备上实现。数据和命令信息使用不同的通道(如图2所示),应用服务器的I/O命令通过专用的命令通道传至专用的元数据服务器或控制器,获得元数据和数据视图后,再直接通过数据通道得到所需要的数据。由于数据在专用的通道上传输,因此提高了性能,且避免了单点故障和瓶颈,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投资,数据的安全性难以控制,实施难度大于带内模式。

4存储虚拟化网络的关键技术

存储虚拟化的核心工作是物理存储设备到单一逻辑资源池的映射,通过虚拟化技术,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虚拟化磁盘或虚拟卷,而且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它进行任意分割,并分配给特定的主机或应用程序,而为用户隐藏或屏蔽了具体物理设备的各种物理特性。实现虚拟存储化关键技术如下:

1)共享冲突与数据一致性

存储虚拟化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实现存储数据的共享,普通的文件系统只允许对数据进行独占式访问,但是商业应用需要在操作系统和“数据仓库”之间共享数据。数据的不同拷贝应能在不同服务器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存储共享和并行存储时的I/O访问冲突等。这就需要良好的锁机制算法、多种级别的锁机制以及Cache一致性等技术,来保证数据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异构适应性

虚拟存储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备互操作性,简化在在由不同主机操作系统和不同设备类型组成的异构存储环境中的系统管理和用户操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存储设备的透明性。

3)系统存储空间的动态扩展

开放系统的计算机模型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大而全的结构过渡到“n-层、分布式的或并行”的结构。每一层都可以独立扩展,保证最优的资源利用率。SAN虚拟化允许按照需要扩充存储资源,而对逻辑层和应用层透明。因此,系统管理员可以以兆字节为单位来扩充存储容量,而不破坏重要的应用。按需存储将是未来实现数据中心的主要驱动力。

4)数据存储与容错策略

由于应用和数据服务是透明的,必须避免越权访问和恶意攻击,数据安全性由整个系统的管理软件来保证,因此保证数据安全性是存储虚拟化技术的难点之一。虚拟存储也必须以较小的容错开销建立容错功能,克服系统单点故障,避免不可恢复的数据损失,同时也必须拥有数据容错备份系统,以保证因不可抗力而丢失的数据拥有的可靠备份。

5总结

海量数据需求在各个应用场合不断增加,由于存储虚拟化技术能够提供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并易于维护,它正在成为存储领域的核心技术。由于存储应用场合的复杂性和不同用户的存储需求的多样化,存储虚拟化技术必须加以丰富和完善(如数据的备份、复制、恢复、远程容灾、快照和多重镜像支持等),以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从目前来讲,存储虚拟化依然缺乏高度的标准化,不同的虚拟产品间的兼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尽快制定业界公认的存储虚拟化技术标准,以解决操作平台、网络和存储设备等产商及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这样才能推动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当然在虚拟存储技术体现其

优越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视虚拟技术的一些潜在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虚拟技术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QichaoXia,LianXingJia.ReserchofIntegrationMilitaryStorageResourcesBasedonStorageVirtualization.IEEEComputerSociety.2006

[2]CharlesMilligan,SidSelkirk.OnlineStorageVirtualization:ThekeytomanagerthedataexplosionIEEEComputerSociety.2006

[3]赵文辉,徐俊,周加林,李晨。网络存储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虚拟技术论文篇(8)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国内虚拟仿真技术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态,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始逐步渗透到教学领域。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学及某些医学手术应用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研究。在护理学教学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护理学基础,其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一半,也是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的由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的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非常有必要对护理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虚拟仿真技术在一些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中的大量应用及研究,国内某些医学院校的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如高仿真模拟人技术早已投入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并被应用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以主要训练护生的单项护理操作技能为目的的专项护理技能训练,如手臂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真实的血管,穿刺过程中有落空感和模拟真实血液流出,高级电脑心肺复苏模型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的模拟训练,大小与真人相仿,在操作时可有语音提示和报警声来显示其操作的正确性。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使用在一些不宜在真人身上实练(如鼻饲法、导尿术等)的护理实训课的应用。2007年大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水平”为目的开展的“护理技术模拟教学系统”项目的研发卓有成效,该研发项目提出了包括13个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学演示、模拟操作、考核测评三大部分构成的护理技术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系统,该教学软件系统的研发为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训练习中的开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2009年贵州遵义医学院护理系进行了护理学基础虚拟实验室的研发,是一次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可推广应用于国内各护理院校和各大医院的实验教学和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庆市卫生学校已经开展并建成仿真急救护理实训室,为其他护理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急救实训基地模式和实训方法。同时,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正被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目前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实验室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缓解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压力,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护理实践教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最优秀的护理毕业生的必由之路。

2.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培养护生的过程中由于医院及患者等方面的原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很少有机会在患者身上进行练习操作技能,同时护理院校理论课程的增加及实践教学课程的压缩也大大减少了护生们开展实践练习的机会。鉴于此,开展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美国的虚拟仿真技术在不同行业的运用,包括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的都比较早。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护理学院早在1996年就开展了虚拟仿真技术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是一些模型、录像带等所不能比拟的,后者不能给护生带来真实的感觉,而虚拟仿真可以,并且大大减少了护生在真实的临床护理操作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常用的虚拟仿真技术有两种,身临其境式和非身临其境式,前者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利用一些传感工具,如头盔、手套、跟踪器等,让用户置身于虚拟境界中,虽然设备昂贵,但因其具有很逼真的护理情境而对护理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非身临其境式,因其实用性和实惠性被广泛运用到护理教学中。随着从事护理教育的工作人员数量的减少,虚拟仿真技术同样运用在一些护理学远程教学、成人继续教育、护理技能培训等项目。虚拟灾害环境的护理措施的研究更是拓展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护理教学领域中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美国便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了用于考试和教学的临床病例库,即虚拟临床浏览(VCE)。到目前为止,在护理教育领域,虚拟临床浏览系列教学软件和指导手册已发展到覆盖内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和护理学技术等课程,并且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虚拟临床浏览结合护理教科书,建立了虚拟医院,进入虚拟医院,可以学习沟通、记录、评估和安全给药。虚拟医院的建立可以帮助护生熟悉日常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临床判断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有已经在英美许多医学院校使用的CathSim静脉穿刺训练系统包括软件和触觉反馈装置即静脉穿刺用的胳膊和一台电脑,可设置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年龄、血管状况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各类患者。由日本NEC公司研制的“SimCoeur”软件系统可以模拟急诊患者每分钟的临床表现,还可以设置1000余种患者情境,可以使护生面对不同的患者,很好的锻炼了护生的应变能力,并且能够快速地对护生所进行的操作进行反馈。同时该公司研制的“SimNursing”模拟急诊患者软件系统,已于1998年投入日本市场,该软件系统可进行护理程序的模拟训练,学生能按照完整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多款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为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MAllAB语言,美国NI公司推出的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及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SystemView软件。

虚拟技术论文篇(9)

虚拟仪器技术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正在快速发展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新兴技术,现阶段国内高校理工科学校以及部分医学院校都普遍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从2010年开始,空军工程大学将虚拟仪器技术相关知识纳入到了课程知识体系中,并从2012年开始,单独开设“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将“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定位为一门各专业通用专业基础课、工具课,一般在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经过前面基础课程的学习,此时的学生对专业方向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然而,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却发现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沟通,我们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对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对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第二,学习内容偏向软件知识,对硬件系统搭设重视不够或者有意回避。第三,教学形式上,仅有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第四,由于学时限制,要求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传授知识,加之没有区别不同的教学目标,造成部分学生在面对大量新知识时无从下手,甚至畏难放弃。以上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的掌握,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及时解决。通过进一步讨论分析,参考其他课程的改革经验[1-4],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两大环节特点,对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改革了课程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了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通过多种手段,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效果显著。

一、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根据“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参考其他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引入了“学导式”教学法[5-6]。将整个课程教学分为课前预备、学生自学、集中解惑以及演练交流等环节,通过各环节之间的有机配合,构成了课程教学闭环。根据各环节的任务及特点,分别明确了教师、学生在不同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任务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具体有以下一些体会。第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坚持;在教学准备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进行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作用,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第二,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除了完成常规的课程内容准备外,还要进行资料文献收集整理、自主实验组织、学生大作业辅导检查等其他工作,教师的工作量会有较大的增加。第三,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无法开展预先准备,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掌握充分,具备驾驭课程教学的能力。

二、革新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作为一门正在快速发展之中的新兴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颖,在短时间内系统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作为一门工具课,如果只单纯介绍虚拟仪器技术本身知识,可能会造成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降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此,必须对课件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主要做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课程间的联系

帮助学生理解虚拟仪器技术在其他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对于培养专业能力中的作用,及早建立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虚拟仪器新技术、新系统、新应用的介绍,加强对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介绍,提高学生对虚拟仪器技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还注意加强对虚拟仪器技术在任职岗位中应用的介绍,使学生提早了解在今后岗位中虚拟仪器技术的应用情况,帮助学生迅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内动力。

(二)设置多层次的课程学习要求

将课程学习目标分别设置为:初级:具备基础虚拟仪器编程能力,会读虚拟仪器程序,理解程序所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实现思路;中级:会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软件或硬件功能模块,理解系统设计目标,会具备根据系统目标自主完成模块设计、模块调试、模块交付等工作;高级:会根据任务进行系统整体设计,相对自主进行系统设计、任务分工、系统集成等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选择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纺锤形分布,即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二级目标,其他两种目标选择的人较少,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通过设置上述三个层次的目标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为本门课程的学习设置不同层级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为每种层次规定了明确的教学内容以及能力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了由于设定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而导致的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三)构架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按照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内容分为软件、硬件两大部分。在软件部分,设置了程序结构、数据操作、文件操作、图形展示、数据通信等知识模块;在硬件部分,设置了仪器控制、数据采集、硬件系统调试等知识模块。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及难,从局部到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既强调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又注意知识模块之间的相互独立,适当地对所用的其他模块知识进行回顾,避免由于没有掌握一个知识模块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学习。

三、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将课程实践条件建设放到学科专业条件建设的大局中。实践条件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实践条件建设问题,我们积极参与学科专业条件建设工作,将虚拟仪器技术思想贯穿于实验室建设整个过程中,搭建了从信号源到数据分析的完整的实践链条。极大地改善了教学实践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针对学时数偏少的实际,将实践环节向实验室以外进行扩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将课外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我们自筹资金10万余元采购了便于学生使用的NIELVIS以及MyDAQ套件,配置了方便携带的标准信号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做到随时随地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此外,对于一些价格便宜的器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自行购买,培养学生器件选型能力,同时也促使他们珍惜实践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学习情况,对一些共性问题在学生集中时及时讲解。第三,强调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将重点放到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在学生具备虚拟仪器技术基本知识后,及时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寻找力所能及的、能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加以解决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在教师的帮助之下,相对独立地完成形成研究小组、完成任务分工、制定解决方案、查阅相关资料、采购设备器材、搭建硬件系统、调试软件程序、展示研究成果等环节。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品尝解决问题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适合于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设定了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充实了实践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举措之外,我们还采取了加强课程互动设计,改革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充实了教辅资料等措施共同推进课程教学。为了验证教改效果,我们在两个教学期班共106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有86%的学生表示积极参与了课程学习,有82%的学生表示基本掌握了虚拟仪器技术。对比改革前的结果,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表明学生对教学改革措施普遍接受,学生学习内动力受到了激发,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课程教学活动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在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以及提高学习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作者:谢川 辛昕 倪世宏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水英.“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5).

[2]赵晴.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2001,(1).

[3]黄伟,翟江辉.虚拟仪器技术在传感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31).

虚拟技术论文篇(10)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展极快的信息技术,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各高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已成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意义十分重大。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密切课程。教学中搭建一个网络环境,最少需要2台带阿卡的计算机和1根交叉网线;如果组建复杂网络环境,还需要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教师在讲授中,要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讲授内容和操作过程。对于多媒体教室单机状况,教师很难做到。而在实践教学中,又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由于经费短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院校对实验设备的更新面临着重重困难,并且所建网络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中常常是几人共用一组实验设备,不利用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通用机房,为杜绝学生在计算机上随意安装软件和修改设置,对计算机硬盘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网络课程的大多数实验都无法开出,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虚拟机技术网络教学架构的设想就应运而生,其思路是通过虚拟化软件的辅助,将网络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操作系统集中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然后模拟出多操作系统连接的效果,在单机上实现多操作系统的联网,构造出网络环境,满足网络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二、虚拟机

目前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VirtualPc和VMware两款,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用于安装各种版本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PS/2等。两款软件相比较,VMware支持Linux操作系统,而VirtualPc2004以后版本不支持;VMware客户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X86保护模式下,虚拟机运行的环境逼真、性能出色。教学中选用此软件。

(一)gMware的特点

VMwareworkstation6.5是一款优秀软件,在一台宿主机中可以虚拟出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不仅有自己的CPU、硬盘、内存等,而且能虚拟出BIOS,可以对BOIS的参数进行设置,对虚拟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等,很像一台真实的计算机。

(二)VMware工作模式

YMware提供了虚拟网络设备VMnet0-9,这些设备相当于交换机,通过这些设备,虚拟机和虚拟机、虚拟机和宿主机就可以组建任意形式的局域网。

虚拟网络就是各虚拟机、宿主机通过虚拟网卡连接到VMnet0-9中的某个交换机上。而连接的方式有:

1、Bridged(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组成的网络在vMware中以VMnet0表示,实际上是宿主机的局域网在虚拟机网络中的映射,此时的虚拟机相当于直接接入宿主机的网络。联网方法是在虚拟机的网卡的网络设置中选“Bridged”选项,默认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O上。

2、NAT模式

使用NAT模式建立的网络默认连接VMnet8子网上。安装VMware后,宿主机网络连接里会增加两块虚拟网卡AdapterVMnetl和AdapterVMnet8,其中AdapterVMnet8网卡将宿主机与VMnet8子网相连。在这个子网中,VMware不仅提供了DHCP服务,使子网内的机器自动地获取IP地址,而且还为这个子网启用了NAT服务,提供了从VMnet8子网到外网地址转换,有一个实实在在的NAT服务器在运行。联网方法是在虚拟机的网卡的网络设置中选“NAT”选项,默认连接到虚拟交换机gMnet8上。

3、Host-only(仅主机)模式

Host-only模式建立的网络默认位于vMnetl子网内,该子网的虚拟机只能与VMnetl网内的虚拟机或宿主机通信,不能与其他虚拟网络的主机通信,这就是“Host-only”名称的由来。这样隔断虚拟网络与宿主机外部网络连接,建立一个独立的私有网络。联网方法是在虚拟机的网卡的网络设置中选“Host-only”选项,默认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l上。

VMware中的三种网络模式只是方便用户快速将虚拟机加入宿主机网络的一种预定义模式,VMware软件预先设置好三个虚拟子网,以对应三种基本模式。用户完全可以通过修改这些网络的属性改变它的默认行为。

为方便组建虚拟网络,用户可以通过Custom(自定义)模式,选用虚拟设备,添加虚拟网卡等方法,组建用户要求的局域网。

三、网络实验的组建

教学中常用的网络模式主要有“对等网网络模式”、“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有路由器的网络模式”等。教学前,教师建立实验所需的虚拟机和虚拟网络,然后把这些虚拟机和网络参数文件放到服务器上共享。这就相当于教师将实验所需的网络模板做好,并将它共享给学生。利用教师做好的模板,学生很快就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实验需要的网络环境,进行实验。下面通过DHCP服务实验,说明构建实验的方法。

(一)实验环境的构建

要进行DHCP服务实验,必须组建一个网络,最简单网络需要两台计算机,其拓扑结

要组建图1网络,需要新建两台虚拟机或新建一台虚拟机,另一台使用宿主机。为了介绍方便,在此,新建两台虚拟机,并使用“Custom”网络模式组建。过程如下:

1、单击“新建虚拟机”按钮,启动“新建虚拟机向导”,在此向导下,创建两台虚拟机:第一台为windowsserver2003standard,第二台为windowsxPprofessional。创建中,按向导要求为虚拟机分配内存、创建硬盘等,在网络连接中,选择“不使用网络连接”,完成虚拟机创建。

2、打开第一台虚拟机,不要启动,单击“编辑虚拟机设置”,打开“虚拟机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上单击“添加”,打开“添加硬件向导”,选择“以太网适配器”。然后单击“下一步”,选择“自定义”单选按钮,并从下拉列表中选择“VMnet2”变换机,最后,单击“完成”。并在“虚拟机设置”对话框上单击“确定”,为第一台虚拟机添加以太网适配器,并连接在VMnet2虚拟交换机上。

3、打开第二台虚拟机,不要启动,用同样的方法为第二台虚拟机添网卡,也连接到交换机VMnet2上。这样图1网络就构造好了。

4、接下来为第一台虚拟机安装Windowsserver2003standard操作系统,为第二台虚拟机安装WindowsXPprofessional操作系统,安装方法同普通计算机。

5、分别为每台虚机安装虚机工具。方法是启动相应虚机,在菜单中选择“虚机”一“安装虚机工具…”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实验模板就准备好了。

实验模板准备好后,教师将实验模板保存在共享文件夹中,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使用。

(二)实验过程

1、建立DHCP服务器

1启动windowsServer2003虚拟机,为该机指定一个固定IP地址,如192.168.1.1,设置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为192.168.L.1:

2在WindowsServer2003虚拟机中,安装DHCP服务。方法是依次打开“开始”“程序”“管理工具”“管理您的服务器”。系统打开“管理您的服务器”,双击“添加或删除角色”,打开“配置您的服务器向导”。在向导的“服务器角色”窗格中选择“DHCP服务器”选项,为该机安装为DHCP服务。

3配置DHCP作用域。启动DHCP服务,在“作用域名”对话框中指小该DHCP作用域名称,在“IP地址范围”中,根据实验要求设置该作用域用于分配的地址范围(地址池)、子网掩码、排除地址和租约期限。完成后,配置“DHCP选项”,如:默认网关、DNS服务器及WINS服务器等,最后激活该作用域。

2、配置DHCP客户端

启动WindowsXPprofessional虚拟机。启动后,将其IP地址设置为自动获取。

3、测试DHCP服务

在WindowsXPprofessional虚拟机中,执行“开始”“运行”,在窗口中输入“CMD”,进入命令窗口。在命令提示符质运行pingDHCP服务器地址(如:192.168.1.1),榆裔网络连通性,然后,运行ipconfig/release释放原IP地址,运行ipconfig/Fenew重新获得TP地址进行验证。实验中,通过多次更改DHCP服务器地址池及其选项,重新获取IP地址,结粜表列:每次获取IP地址及其选项。都符合DHCP服务器的设置。

4、实验内容扩展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利用虚拟机克隆功能,将WindowsxPprofessional机器克隆台。启动克隆厉的虚拟机,更改机器名称,使用两台客户机同时测试,并扩充测试“保留IP地址”、“用户类别”、“类选项”等内容。

虚拟技术论文篇(11)

1.虚拟仪器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

虚拟仪器(即VirtualInstrument,简称NI)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仪器,就是在通用计算机上加上软件和(或)硬件,使得使用者在操作这台计算机时,就象是在操作一台他自己设计的专用的传统电子仪器。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硬件仅仅是为了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软件才是整个仪器系统的关键,任何一个使用者都可以通过修改软件的方法,很方便地改变、增减仪器系统的功能与规模,所以有“软件就是仪器”之说。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仪器由厂家定义,用户无法改变的模式,虚拟仪器技术给用户一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想象力的空间。用户(而不是厂家)可以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自己的仪器系统,满足多种多样的应用需求。

虚拟仪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与仪器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PC计算机强大的图形编程环境和在线帮助功能,结合相应的硬件,快速建立人机交互界面的虚拟仪器面板,完成对仪器或设备的控制、数据分析与显示,提高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仪器的价格,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仪器的功能,方便地对其进行维护、扩展、升级等。

LabVIEW是美国NI公司利用虚拟仪器(virtualinstnlments)技术开发的32位,主要面向计算机测控领域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LabVIEW同时也是一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编程语言,但它与传统的文本编程语言(如c语言)不同,采用了一种基于流程图的图形化编程形式,因此也被称为G语言(graphicallanguage)。这种图形化的编程形式,方便了非软件专业的工程师快速编制程序。LabVIEW也不同于传统文本式的编程语言的顺序执行方式,而是采用了数据流的执行方式,这种方式要求程序仅在各节点已获得它的全部数据后才执行。

多任务并行处理一般是通过多线程技术来实现的,不同的任务实际上通过各自的线程轮流占用CPU时间片来达到“同时”处理的目的。LabVIEW也采用了多线程技术,而且与传统文本式的编程语言相比,有两大优点:LabVIEW把线程完全抽象出来,编程者不需对线程进行创建、撤销及同步等操作;LabVIEW使用图形化的数据流的执行方式,因此在调试程序时,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代码的并行运行状态,这使编程者很容易理解多任务的概念。

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

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

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建立初始条件。

2.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PC机、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

在各种工业设备、国防装备(如跟踪定位系统等)、智能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

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通常采用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大多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一般地,运动控制卡与PC机构成主从式控制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工作(例如键盘和鼠标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运动轨迹规划、控制指令的发送、外部信号的监控等等);控制卡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包括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自动升降速的处理、原点和限位等信号的检测等等)。运动控制卡都配有开放的函数库供用户在相应系统平台下自行开发、构造所需的控制系统。因而这种结构开放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中设备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执行机构。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步进电机由于具有转子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成了控制系统的主要执行元件之一。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二、基于虚拟仪器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整体结构与原理

一般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五部分构成:被移动的机械设备、运动I/O的马达(伺服或步进)、马达驱动单元、智能运动控制器、以及编程/操作接口软件。

本系统的目标是利用笔者实验室已有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NIPCI7354伺服/步进运动控制卡及其配套软件、NI7604伺服/步进驱动器及其配套软件、两相步进电机、LabVIEW软件、多轴精密电移台(负载)、PC机等构建一套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分别实现单轴、两轴、三轴和四轴的运动控制,要求系统具有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能实现不同坐标系下的直线、圆弧插补、速度控制、电子传动等功能,以供实验教学应用。系统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示。

图1系统整体结构框图

1.NIPCI7354运动控制卡

NIPCI7354控制卡可同时控制包括交流和步进电机的4轴运动,能实现诸如点到点位置控制、速度控制、三维直线、圆弧、螺旋型和球形运动、电子传动、混合运动、回程和限位控制、Trigger输入和Breakpoint输出等功能。NIPCI7354的嵌入式固件是基于RT0S(实时操作系统)内核的,实时性强,通过简单易用的运动控制器、软件、以及外设提供集成方案的功能与能力,为一般伺服与步进应用提供精确、高性能的运动功能。该运动控制器可以使用支持Windows2000/NT/Me/xp操作系统的LabVIEW、MeasurementStudio(LabWindows/CVI、VisualBasic)以及C/C++进行编程。

NIPCI7354运动控制卡是高性能PCI步进/伺服控制器,可用于所有运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采用先进的技术,在嵌入式实时运动或者以主机为中心的编程环境中提供混合运动轨迹控制和完全协同的圆形、线性、点到点、齿轮和空间矢量控制。其丰富的功能可以满足最为严格的要求。

NIPCI7354运动控制卡的主要特点:通过PCI总线与主机(上位机)通信;68芯VHDCI输出电缆;普通数字输出电压:0-32V;高电平3.5--30V,低电平0—2V;最大脉冲速率:100KHZ;运行电流:3-14mA;触发输出最大脉冲速率:1MHz;

2.运动控制软件

利用NI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以及各种应用软件可以开发功能强大的运动控制程序,运动控制器配备NI-Motion驱动软件提供的LabVIEWVI、固件更新程序、DLL程序,可以利用其它开发工具(比如MeasurementStudio,LabWindowsCVI)或其它编程语言开发运动控制应用。NI运动助手(MotionAssistant)是一个采用LabVIEW代码生成方法的附加工具,运用该工具您只需进行极少编程甚至无需编程即可开发LabVIEW运动控制应用。

3.NI7604驱动器

NI7604驱动器将NI7354提供的四轴运动控制信号放大,以驱动两相步进电机运转,带动精密电移台运动。该驱动器将运动控制器与特定应用马达、编码器、限位器、用户I/O连接在一起。一根控制电缆连接运动控制器与驱动器,为全部的命令集与反馈信号提供一个通道。

NI7604的主要特点:输入电压:115V/23V,2/1A,60/50Hz;步进放大器:IM481H;每相电流:0.2—1.4A;电源连续输出容量:80W;输入电缆:68芯VHDCI型;输出电压:24VDC;+5V输出:1A。

4.运动控制外设

两相步进电机4台,四轴精密电移台一套,电移台是滚珠丝杠/螺母驱动结构。系统原理图如图2示。

三、系统工作原理

通过上位机(PC机)的数据终端设备设置步进电机的目标位置、加速度、速度和减速度(即发出运动控制任务),NIPCI7354运动控制卡根据设置信息控制电机的运动时间(输出脉冲个数)和方向,即控制卡完成实时运动规划,NI7604驱动器放大脉冲信号以驱动电机运转。

在电机运行过程中,控制脉冲的频率f应随时变化以满足电机低速起停及高速运行的需要。脉冲频率由发送数据的波特率(B)决定,每发出一个脉冲需用两个二进制位1和0来构成其高、低电平,所以f=B/2,通过调整发送数据的波特率可改变所发出的控制脉冲的频率。按常规波特率系列发送数据时所产生的控制脉冲频率变化较大,不能满足电机正常起停及调速的要求,为此计算机需按非标准的波特率发送数据以产生任意频率的控制脉冲。一般在电机起动及停止阶段每发送一个字节调整一次波特率,以使电机起停得尽量平滑。

四、软件研究与实现

在系统硬件环节构建完成后,先后逐步完成了单轴直线运动控制、两轴平面运动控制、三轴空间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