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二项式定理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3:12

二项式定理教案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27-02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以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社会,由此学者们开发了多种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项目式教学法是两种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中案例教学法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法学、管理学、数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基于项目式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近年来普遍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高等教育中的心理学、建筑学、医学和工程管理学等学科广泛应用[1]。案例教学法和基于项目式教学法均属于建构主义学派教学模式,强调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将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鉴于两种教学模式均为归纳教学法的范畴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加科学地应用这两种教学模式,有必要对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进行区分,为有效实施和应用奠定基础。

一、案例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的共同点

(一)情境性

案例教学模式与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都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特定情境之中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具体来讲,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选材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案例教学的各种问题情境中,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则是让学生参与到真实项目情境中来学习相关知识,强调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主动参与性。

(二)主体性

案例教学模式与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均属于归纳教学法的范畴,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摆脱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去搜集和分析资料,主动参与和解决案例或项目中的各种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过程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有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互动性

与讲授式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单向流动不同,案例教学模式与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均认为在互动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更佳。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对案例或项目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筛选出与案例或项目无关的知识,有利于新知识和新观点的形成。另外,除了学生围绕案例或项目参与互动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有利于启发学生新观点的形成,丰富和拓展案例或项目中的知识。

(四)实践性

案例教学模式中的案例需要源自实践,满足真实性的特性。同样,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中的项目也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性的案例或项目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真实性的案例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实际结论进行比较来获得不同情形下应当掌握的各种知识。另外,案例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也具有实践性,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亲身体会和参与案例或项目以解决真实问题来获取知识。

二、案例教学与项目式教学的差异点

(一)选择案例/项目的主体与标准

案例教学模式中案例是由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与设计的,学生通常不参与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只是在教师引导下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在选择案例时,罗伯特(2004)给出了四条应遵循的标准:一是案例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案例内容涵盖本领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三是案例涉及的是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四是案例选择应注重实践性[2]。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中的项目选择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涉及学生、企业、学校或其他组织,也即项目可由教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自己提供,或者由那些与学校存在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提供,也可能来自学校的项目或其他组织提供的设计竞赛项目。而且项目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项目具有挑战性,项目是可能成功完成的,项目必须是常见的,项目内容强调理论的应用,项目需要有资金的支持[3]。如果是企业项目时,还应当注意对企业私有信息的保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与案例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中项目的来源较广。而与基于项目式教学不同,案例教学模式通常不需要花费资金。

(二)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是引导者的角色,即教师在案例中设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规划的路线不断思考,最终获取案例中涵盖的各种知识。而在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即不同群组的学生在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当遇到困惑和难题的时候,教师针对这些困惑和难题给予学生指导并将其解决。相比较而言,案例教学中的各种“难题”是教师预先铺设并给定答案的,而基于项目式教学中的各种难题并非教师预期到的,某些难题甚至是教师难以解决的,因此开展基于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

(三)教学过程与时间的安排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围绕一个共同的案例与全体学生进行讨论而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们可分组讨论,在规定时间内归纳出讨论结果,然后进入不同群组间的全班交流阶段,也可以不经分组全班同学直接进入讨论过程[4-5];而在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中,由于不同群组的学生选择的项目通常存在差异,教师与学生围绕不同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不同群组的项目之间不存在交集。另外,在案例教学模式中,一个案例讨论的时间控制在4―6小时[6],而在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中,围绕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时间则较长,往往会长达数周或整个学期。例如,南开大学项目管理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各组对自己选择项目的范围、成本、质量、进度和风险等知识体系进行分析,且从头至尾贯穿于整门课程之中。

(四)绩效评估

在案例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教师点评,对案例讨论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二是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对学生就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案例教学模式多根据教师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是否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以及平时作业来给学生成绩。例如,在哈佛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成绩的50%来自课堂参与。基于项目式教学的绩效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企业评估、自评估、同伴评估、指导教师评估及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7-8]。绩效评估的对象主要涉及团队和个人两个层面,即先对不同群组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估,然后按照群组中各学生对项目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估,再分别赋予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乘积加总的方法得出每个学生的成绩。

表1 案例教学模式与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差异点

案例教学模式与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属于归纳式教学范畴。本研究对此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来讲,案例教学模式与基于项目式教学模式均具有情境性、主动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情景中解决实践问题。而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案例/项目的选择主体与标准、教师角色、教学过程与时间、绩效评估方法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广平,陈立文,李.国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研究述评[J].高等建筑教育,2014,(4).

[2][美]罗伯特.T.戈伦比威斯基;汪大海译.公共管理案例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6.

[3]Debelak,K.A.,J.A.Roth.Chemical process design:

an integrated teaching approach[J].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1982,(2).

[4]李江南,宋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科

技和产业,2010,(4).

[5]张立涛,孙宝连,刘冠生.基于建构主义的案例教学研究

――以本科ERP课程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4,(8).

[6]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5,(2).

[7]Corcoran,C.A.,Dershimer,E.L.,Tichenor,M.S.A

teacher’s guide to alternative assessment taking

the first steps[J].The Clearing House,2004,(5).

[8]Van den Bergh,V.,Mortelmans,D.,Spooren,P.,et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2)

(一)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首先,在深入企业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理财的需要和完成财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在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活动、活动控制与分析评价5个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整合包括筹资分析、项目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分析、运营资金管理、利润分配、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以及理论认知和价值观念10个学习项目。并根据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每个学习项目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次,建立企业案例库。企业案例库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每个学习项目整理的项目案例,另一部分是综合案例。每一个企业案例就是一个项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搜集信息、解决案例问题,完成分析报告。由搜集资料,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学习成果的过程就是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是典型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二)课程组织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的教学组织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不同。

第一阶段:认知基本知识。本阶段通过课堂讲授、项目训练、网上资源和课余自学等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根据项目知识目标的要求,学会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对模拟资料作出简单分析。

第二阶段:深化基本知识。本阶段对项目案例进行分析。采用分组讨论(每组6~8人)、学生发言等方法,对给定的项目案例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针对给定的案例问题写出分析报告。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训练应用能力。本阶段通过对综合案例的分析,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和对问题的独立分析判断能力。案例分析过程,一般是事先布置任务,由学生搜集与案例企业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学生发现并提出案例问题;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最后形成案例报告。案例分析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分组讨论法”、“学生展示成果”等,目的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以筹资项目为例说明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筹资项目基本理论认知。本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预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并帮助企业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和最优的筹资结构。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资金需要量的确定、筹资方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筹资结构的确定,分解为图2所示的五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2个学习课时,本项目共10个学习课时。(2)用项目案例深化筹资基本知识。选择具体案例公司,分析该公司的筹资方式,以及筹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并通过重组案例的分析,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重组的原因,使学生明确影响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对公司的影响以及如何规避财务风险。(3)用综合案例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选取发生债务危机的具体案例公司,通过对危机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危机对企业经营的启示。要求学生深刻认识过度负债对企业的影响,能够明确如何合理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金,如何确定企业的负债规模,并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校企合作、创设实训的形式与内容

(一)课程校企合作的形式

聘请企业财务专家为兼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建立课程案例库;地方案例资料来自于地方企业,是课程服务地方的体现,也是课程校企合作的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实训,兼职教师或企业财务专家为指导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兼职教师来校讲座。通过这些形式的校企合作,使课程的定位更接近企业理财岗位的需要;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二)课程实训的形式与内容通过与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合作确定课程实训的形式和内容。实训的形式包括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包括会计综合实训和电算化实训。一是利用会计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的财务报表,对模拟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要求写出分析报告。二是ERP财务管理模块实训,该实训课程主要利用学校电算综合实验室采用的软件系统的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在业务核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在ERP环境条件下掌握以下内容: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财务预算与控制;财务分析与评价;成本费用管理等。三是企业案例分析,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

校外实训的形式。一是学生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后,对该企业的某一财务管理活动作出分析并形成报告;二是到实训基地企业帮助其做具体的工作,亲身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

校外实训的内容。一是学生到企业搜集贷款需要的文件、办理贷款的程序等,并能够对企业的还款方式予以分析,写出报告。二是学生到企业搜集现金管理、存货管理或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资料,根据学过的知识对其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报告。=三是学生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帮助企业计算相关数字和编制表格预算;或者搜集预算管理的资料,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写出报告。四是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以往的财务报表作出分析;或参与企业当年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作出分析。

三、建立教、学、做于一体的案例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一般过程是:(1)阅读案例。先粗读再精读,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和查找导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2)进入决策者的角色。对案例数据加以组织整理,以决策者身份考虑问题。(3)定义问题。找出案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分析案例。站在决策者角度,作出判断。(5)确定立场。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并用分析来支持观点与方案。(6)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否则只是聆听他人的观点,并接受别人的观点。(7)写案例分析报告。在充分讨论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角色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有效地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讨论。另外,要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以免学生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而放弃自己的想法。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有机地整合于一体,以突出重点、难点,增加信息输出量,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职业情景的差距。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四、改革考核模式,建立全过程、多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改革考核形式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核形式,采用终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二)改革考核内容学习项目考核和实训考核相结合,各自的比例为5:5。其中项目学习的终结性考核占60%,过程性考核占40%;实训的终结性考核占40%,过程性考核占60%。

(三)改革考核主体采用学生与专、兼职教师多主体的评价

(四)制定考核标准对学习项目和实训项目的评价标准和分值比例均需作明确的规定。

学习项目成绩=∑MiKi×50%

实训成绩=∑MiKi×比例

=综合实训成绩×5%+ERP实训成绩×10%+案例分析成绩×25%+校外实训成绩×10%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3)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文书档案管理》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文秘专业学生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实际操作与技能训练。为了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文书工作、档案业务在实际工作中的紧密联系,本文就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文书档案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和取得的教学效果,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

一、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与本课程的学习方式不相符合

《文书档案管理》课程是对秘书理论的深化和延展,也是公文写作课的后续课程,它的业务性、应用性、技能性的特点更加明显,在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多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讲,则显得特别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这样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转变为以实际应用为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型课程,就必须转变该课程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提高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线,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本专业工学结合难以实施的难题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在解决文科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问题时,大多采用实习实训的方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专业知识,第三年在实习单位实习。但是根据对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反馈,不难发现学生在实习时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面对真实的工作任务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实习单位不信任学生,只将最单纯的文字录入工作教给学生做,不能发挥实习生的价值。所以,在解决本专业工学结合的问题时必须从源头出发,即从《文书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出发、大胆改革。例如以课程实训作为该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学过程可以按照实际工作项目的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工作项目的设计以文书档案管理中的核心技能为载体,采取模拟工作情景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虚拟的工作任务,通过实践带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职业态度的培养。

(三)项目化教学的内容能够较好适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

在传统的文书、档案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很多实训项目无法进行,只能以参观代实训。而本课程在“项目”或“任务”设置上,采用虚拟企业和现实场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供大量的情境材料和企业信息,通过反复模仿、练习,直到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工作经验十分不足的在校学生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文书档案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项目化教学总体设计

《文书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指向实际工作过程,教学过程按工作项目布排,项目的设计以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中的核心技能为载体。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来自基层企事业单位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并以能够反映工作过程、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的知识为主。

(二)具体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讲授中应以秘书岗位的文书工作与档案处理能力分析为基础,包括一个基层文秘工作者从事文书、档案工作所需的全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对应,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加以串联和组合,任务完成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工作的过程。

表1 《文书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表

(三)实训项目的编排及准备工作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之初了解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工作任务,应将《文书档案管理》这一个学期的实训任务制作成实训项目一览表,供学生学习参考。根据能力分析,确定工作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任务,所有任务均为虚拟公司的文书工作或档案工作的内容。

为了保证每一项实训项目的正常开展,教师在学期之初应该建立一个文书档案管理课程“项目学习包”,如完成某一工作项目所需的教材、课件、参考资料、作业练习等,并利用校园网络或者校内实训场所上传,供学生学习参考。

表2 《文书档案管理》课程实训项目表

(四)实训项目的开展

1.虚拟特定企业

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对应,采用虚拟工作场景的方式,创建“郑州市天鹰电器有限公司”,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扮演该公司相应的文秘角色。

2.分解工作任务

根据能力分析,创设工作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工作任务,所有任务均为虚拟公司的文书工作或档案工作的内容。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

3.配置教学资源

工作任务的实施要有相应的保证条件,首先是硬件即校内实训场所,应提供完成工作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用品等;其次要有软件即“项目学习包”,应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参考资料、图片、视频、课件等。

4.完成工作项目

学生根据自己分配到的工作任务,利用教学资源、按照教师演示完成每一次项目实训。最终学生要形成一定的工作成果,这个工作成果以有形的实物为主,也可以是计算机模拟的电子文件。

5.教师实训指导

在过程性知识讲授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给予重点指导。例如“归档文件整理”一章,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档案室及资料室,教师边介绍归档文件的整理原则、分类、排序,边让学生亲身动手参与到这一过程中,以期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6.任务完成验收与总结

任务完成验收与总结是最后的关键环节,具体方式为:首先,教师通过各小组提交的项目—任务报告进行统一编号,将每一份任务报告打乱顺序分发至其他小组成员的手中,各小组成员根据手中的任务报告自行打分,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其次,教师针对各小组打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结合集体意见选出最优秀的一份报告,给予所有参与组员加分奖励。最后,教师针对此次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总结本次所有小组的任务报告,并给予最终成绩评定。

三、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文书档案管理》课程中取得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文书档案管理》课程的设计指向实际工作过程,每一个项目本身即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际工作的过程,这使得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完成每一个实训项目,从每一次的实训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并不满足于一次的课堂实训,甚至要求教师安排时间让他们进行更多训练。

(二)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由于实施了项目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课堂上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项目训练,学生边学习边动手实际操作,不仅提高了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本人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每一次的实训项目,教师不仅要做好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还要在实训过程中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技术把关,如果教师本人的业务素质不强,就不能正确指导学生,所以教师本人也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

四、项目化教学模式在《文书档案管理》课程凸显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

(一)设备条件

设备条件的优劣决定了实训项目能否成功组织、实施、取得理想的实训效果。一个完整的文书档案管理实训室不仅要有必要的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碎纸机、数码相机、传真机、扫描仪、档案柜(架)、档案盒等;还要有可以实现“文档一体化”的软件设备,如常用办公软件、档案管理软件等。从近三年来学生实训的反馈意见来看,对实训室设备的意见最多,主要反映在实训室设备老化、实训设施不能跟上当前办公趋势、专业性软件均为试用版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新现有实训室设备、购买专业软件,满足学生实训需求。

(二)师资力量

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指导教师是保证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不能简单认为是参加了相关部门组织的简单培训或者带学生顶岗实习一段时间,或是已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就称之为“双师型”教师,还必须深入企业或行业第一线参加工作至少半年。从近三年来学生实训的反馈意见来看,对教师教学的意见集中反映在教师是否具有行业相关经历、教师本人对本学科的熟悉程度不够等方面。因此,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系统学习过本学科的知识、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拥有良好的科研态度,最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师德素养,能够在项目化教学中用心、诚恳地指导学生学习。此外,必须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素质强、有一线经验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团队,互相学习、带动本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三)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贯穿于《文书档案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始末,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和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授者,而且是管理者。教师首先要确保实训项目每一项的正常有序开展,包括:制订符合文书档案管理当前发展情况的实训教学计划,编写实训教学大纲,明确每一次实训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地点及考核管理办法。其次,要确保实训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能按照教学目标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严格实训纪律、实训过程中按照实训步骤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实训状况、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在《文书档案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宜分批、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专题性技能训练、综合性模拟实训、参观、实地调查、技术服务等,突出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海峰,张俊青.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初探[J].职教论坛,2011(10):97.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22-02

教学档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材料、教学文件、影像等教学资料的总称。二级学院是学校开展本科教学的基础单位。完善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是迎接审核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本科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本文在分析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工作规范等方面积极探讨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重要作用

(一)研究教学档案是提高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水平的必经之路

教学档案是二级学院历史发展的物质载体。教学档案产生于二级学院成立、发展、提升的全过程,贯穿于二级学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见习、毕业论文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部方面。可以说,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承载二级学院历史发展的具体呈现,是二级学院教学发展的历史见证。因此,对于二级学院档案的研究能够具体勾勒二级学院教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有效总结二级学院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水平奠定基础。

(二)研究教学档案是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

教学档案记录二级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榜样人物,总结二级学院教学历程中行之有效管理经验,反映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通过研究二级学院教学档案,能够承上启下,有效学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历史经验,方能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探索出适合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发展的有效路径;能够激励教学,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教学事迹,凝聚人心,明确导向,激励专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将更多地精力投入教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三)教学档案是学校和二级学院审核评估工作的重要基础

教学档案是学校和二级学院审核评估的重要工作。学校审核评估的教学资料都需要从二级学院教学档案中凝炼而来,都需要由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提供支撑,例如教师分学期课表、教师年度工作量、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基本信息、实习基本情况等数据。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才能够形成具体有效的评估材料。在审核评估工作中,二级学院院长自评汇报所依据的原始材料就是教学档案。专家组进校考察本科教学水平,最为直观的手段是查阅教学档案,例如抽查试题试卷和课程作业,调阅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审查教案、教学进度表、听课记录表等。通过以上方式,专家组能够较为全面地把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较为科学地评价二级学院的本科教学质量。

二、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意识薄弱

二级学院领导对教学档案普遍不够重视,缺乏应有的档案意识。二级学院领导在教学方面侧重于教学任务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实践实习教学工作安排、期末考试安排、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和教材项目立项等常规工作,将其视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工作,对教学档案工作往往处于“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地位。相应而言,普通教师除了在教学进度表、考试试卷和毕业论文方面比较重视,在教案、实习指导书、实验报告等方面往往敷衍了事。

(二)管理人员变动较快,业务能力较弱

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主要有教学秘书直接管理。遗憾的是,一方面,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处理的日常事务繁多,包括排课、实习、试卷、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等方面,难以留出专门的时间进行档案整理。另一方面,部分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以兼职为主,这就导致教学秘书流动较为频繁,对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形成规范化认识,缺乏教学档案管理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对教学档案基本分类和归档范围不够清晰,导致教学档案内容不齐全,教学档案建档顺序错误,教学档案保管期限较为模糊。

(三)教学档案分类粗略,管理规范程度不够

教学档案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二级学院进行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立卷等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失误,导致教学档案的分类混乱,教学档案资料归档资料不高,未形成完整体系。并且,部分教W资料(例如教案、说课稿)未整理归档,部分教师参会、培训或进修缺乏总结材料,部分实验室面对学生开放,但缺乏实质性的统计分析等量化材料。并且,部分归档的教学资料不够规范,部分教学资料用铅笔记录,时间较长则字迹模糊;会议签名未签全名,会议时间未写到年度;留存的二级学院文件未加盖公章,留存的二级学院规章制度学院负责人未签字。

三、优化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三大策略

(一)重视宣传教育,健全档案制度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全过程的重要文本资料,是衡量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教学建设资料的重要凭证。我们要采用多种宣传途径,宣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等文件规定,提高二级学院领导和教师的档案意识,认识到教学档案在教学质量保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教学资料的日常积累,将教学归档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避免出现被动式整理的情况。建章立制,实行教学资料定期归档制度。根据《高等学校档案部门业务建设规范》,要求做到“三纳入”“四同步”,即“纳入学校计划和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相应的,在教学档案工作中,我们应将教学档案管理纳入教学工作整体规划,纳入教学管理制度,纳入教学管理人员职责范围。我们应做到布置教学工作与布置教学档案工作同步,检查教学工作与检查教学档案积累、归档工作同步,总结教学工作与总结教学档案工作同步,验收、评审教学工作与验收教学档案工作同步。

学校成立教学档案考评领导小组,推行教学档案任务目标责任制,将教学归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推行教学档案定期检查制度,学校每学期对教学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查和整改;推行教学档案情况通报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对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开展不力的,要适当进行批判和通报;对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相应进行表彰;依据目标完成情况,每学年评比教学档案管理先进个人。

(二)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业务能力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保障。换言之,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档案队伍建设情况。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学档案队伍建设工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打破长期以来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科学制定岗位职责规范和目标责任制”,确保教学秘书队伍的稳定性,调动教学秘书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加强业务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提高教学秘书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促使他们牢固树立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掌握教学档案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能、新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健全分类方法,规范管理机制

教学档案分类是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教学工作是本科教学的中心工作,教学资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即无可能,也无必要将所有教学材料纳入教学档案。依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实践需要,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可以分为九大类:文件类、学籍类、教务类、考务类、实习类、实验类、毕业论文类、教材类、调研类。

1.文件类包括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类文件、二级学院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二级学院制定的教学管理和规章制度、二级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记录、二级学院教学经费申请和批复材料、二级学院教学工作总结、教学建设类,包括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定位等方面等。

2.学籍类包括学生花名册、学生成绩单、学生参加各类比赛的获奖情况、学籍处理情况、学生违纪处分情况等。

3.教务类包括教学任务书、教学课表、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计划调整申请表、调课申请表、教师工作量等。

4.考务类包括期末考试试卷、平时成绩册、试卷交接登记表、期末考试统计直方图和质量分析表;四六级成绩单、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党、课程试题库、考试违纪作弊学生处理相关材料。

5.实习类包括实习的计划安排、实习基地的相关情况、实习计划、实习报告、实习考核;专业见习的计划、报告和考核等。

6.实验类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登记表、实验室开放基本情况、实验仪器设备利用情况等。

7.毕业论文类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材料、审核材料、评阅材料、答辩材料、毕业论文(设计)原件、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申报材料。

8.教材类包括教材使用申报表、教材建设规划材料、教师使用优秀教材所占比例,教师编写、出版教材的比例。

9.调研类包括教改项目的立项和结题材料、教材项目的立项和结题材料、教研室活动记录本、教师听n记录本、教学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记录、课程建设情况、教师教学培训情况、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汇总、教学奖励情况汇总等。

以上九大类教学管理档案资料基本涵盖教学运行全过程,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内容丰富、条例清晰的教学档案体系。

在教学档案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我们还应重视教学档案收集标准和管理规范。教学档案以原件为主,格式规范、时间准确、内容完整。手写记录字迹工整、图片材料清晰明确,以便于长期保存。教学文件材料保持内在逻辑统一性,保持原始性和完整性,做到留痕迹。例如,在讨论专业培养计划时,应当有讨论的会议记录和思路总结。教学文件整理应当以大类为主,以时间先后顺序为原则进行排序。教学档案应当专人负责,放置在指定的区域,确保防火、防潮、防虫、防盗。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5)

根据案例教学法设计要求,在郑州航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会统系的统计学教学中运用了该教学方法。包括“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总项目、五个子项目(调研方案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报告)、15个引导案例,即“1+5+15”的项目案例体系,在36课时内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以典型案例的项目学习过程;之后安排36课时的实践,模仿“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项目完成各项目小组的自选项目。通过项目分解,使统计教学过程流程化;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设计典型案例引导项目学习,分阶段实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案例教学主要包括项目学习与项目实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示范项目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示范项目引入与项目分解。我们设计了“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统计教学示范项目,根据统计工作流程将项目分解为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研方案设计、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资料整理、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郑州市高职学生消费行为统计分析报告五个子项目。第二步,选取典型案例,引导项目学习。针对每一个项目任务,选取相对应的典型案例进行课堂案例教学,创设各种情景,完成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建构;学生通过课堂案例模仿,课后案例实践开展项目学习。第三步,展示示范项目成果。向学生演示已完成的“郑州市高职生消费行为研究”调研项目,点评示范项目的完成情况,对项目开发中的统计调查与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巩固与完善学生的统计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本文由收集整理求胜欲和创造激情。第一阶段的教师角色定位是组织者与知识建构的引领者,通过教师设计、组织、实施示范项目与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主体性学习参与和知识建构。第二阶段:项目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划分项目实施小组。在统计学开课之初,在遵从学生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按照科学性、异质性与平衡性的分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均衡搭配,将学生合理地编入各项目组。每组人员为5~8名,共10组。各组推举出“项目经理”(组长),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小组的学习讨论。第二步,项目具体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针对本组项目任务开展研究讨论,进行明确的具体分工。第三步,师生共同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项目成绩。首先由教师根据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提出各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体系,明确各项目具体的测评内容及打分标准。然后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按学生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定的程序,客观公正地给出每个学生的实践项目成绩。第二阶段的教师角色定位是学生的导师和顾问。教师以单独或协作的方式,判断学生完成项目方面的学术要求,帮助制定和选择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计划,同时提醒学生所忽略的步骤,了解学生在项目研究进展的情况,及时提供线索、暗示和反馈,对项目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最后做好项目评估。该阶段的学生角色定位是实践者与协作者。通过项目实践,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展开交流、讨论。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分析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 如何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紧密联系项目管理的实践,主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全面阐述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实施的步骤和方法、注意的关键问题等,其核心是“四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控制;现场、信息、合同管;组织协调。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理论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工程实践和案例的结合、不重视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实效。如何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突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维一体”教学改革模式应运而生。

二、“三维一体”模式的含义和实质、实施构想、特点

1、含义和实质

1)含义:“三维”指的是课程教学过程立足于课堂理论教学,分别同学生课外活动(如认知实习、现场模拟、专题讨论等)、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三个维度结合起来;“一体” 指的是课程教学方法立足于案例教学,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定位一个完整的、全程闭环式的案例载体。

2)实质:“三维一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课堂理论教学形式,是一种从课程教学过程到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彻底的教学改革模式。

2、实施构想

“三维一体” 教学模式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例为基础,通过追踪一个案例的全程闭环式运行,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传授活动。它先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完整案例入手, 是指开课之后, 在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章节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演示一个较为典型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实施过程, 使学生首先建立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感性认识框架。然后,按照教材安排的章节结构,以完整案例的相应部分为导入,立足于课堂理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同学生课外活动、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结合起来,依据案例,传授书本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将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相应部分建立起联系, 知道某一章节的理论方法是如何解决实践问题的,它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使用。每章针对案例的应用要结合实践结果进行理论知识的总结, 并在其后附注关于案例分析应用的讨论题,以加深和巩固本章所学内容。最后,以一个全新的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对象,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模拟工程管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一次实践训练。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问题来源于实践, 成果技能直接应用于管理实践的案例教材和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获到更为生动有效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特点

可归结为“一个目标”、“二个立足”和“三个维度”,具体为:1)“一个目标”: 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增强学生

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能力,实现造就“实践能力强,操作上手快”的一线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2)“二个立足”:一是立足于完整的全程闭环式的实践案例;二是立足于教学大纲统率下的课堂理论讲授。

3)“三个维度”:整个教学过程从三个维度全面、系统展开———维度一是课堂理论教学同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 维度二是课堂理论教学同工程现场教学相结合; 维度三是课堂理论教学同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相结合。

维度一注重课堂外的辅助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认知实习、现场模拟、专题讨论等。职业技能包含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三种形式。感知技能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来培养;操作技能是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而心智技能是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心智技能用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难以培养,这方面可通过课外辅助教学,围绕专业知识来组织开展各类学生课外活动,使学生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职业技能。

维度二注重参与工程建设的现场教学。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应以学生掌握实际施工技术和能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现场技术人员的“行为引导”和学生在看、问、实操中的“感悟”来实现,而参与工程建设管理是最好的实践教学方式。教师事先布置一些有关实操方面的作业,让学生通过现场的观察、向技术管理人员请教、实操等方式找出答案,并把其作为该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工程现场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获得职业经验。

维度三注重行业专家和项目经理开设专题讲座的互动式教学。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 同时还要了解行业和市场发展的方向,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请专家开讲座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多了解市场和管理的最新信息,对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有所认识,弥补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局限,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现代化技术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三维一体”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1、作为案例载体的建设项目的合理选择。

“三维一体”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首先要定位好一个合适的基建总项目。所选择的基建总项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总项目包含足够多的单体,其开、竣工时间及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大致与课程教授的相关章节吻合,便于实践案例教学能与理论知识的传授进行对照;二是总项目的建设地点尽可能符合安全与交通条件,利于学生出行。要想选到合适的建设项目作为实践案例,保障“三维一体”模式的成功,可以考虑高校和企业长远合作,在适合工地建立实习基地的问题。

2、课堂理论教学的合理安排

课堂理论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三维一体”模式中仍居于主力位置,它以教学计划为依据,对课外辅助教学、工程现场教学、专家互动式专题讲座等教学过程和手段的运用起到统率作用。“三维一体”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要兼顾本课程和其他前续、后续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间隔,其先后顺序的确定要以建设程序为主线,间隔时间要依据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性规律加以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还要遵从于工程管理实践的规律,科学、合理、易于操作。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7)

1.1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该指标下设2个二级指标。1.1.1培养目标。该指标可分别从《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外事类档案中的WS14国际合作与会议材料中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批准书、教学类JX12学科与实验室建设中的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教学类JX13招生中的招生简章中获得支撑材料。用以证明培养目标能够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培养目标明确、合理、可行,并且与获得《项目批准书》时的承诺、与项目的招生简章中的承诺相符,从而表明培养目标明确。1.1.2培养方案。用《分类法》教学类JX12学科与实验室建设中的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中获得支撑材料,以证明项目的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并且科学、合理、可行,培养方案体现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真正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

1.2项目管理

指标下设5个二级指标。1.2.1管理机构。从《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教学类JX11综合、外事类WS11综合中的有关与项目合作协议、成立的管理机构、来往信件、会议纪要,受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及向主管部门工作汇报情况等材料中获得支撑。它可证明项目管理机构的建立,起到了领导和监督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以及信息公开等履职情况。1.2.2资金管理。在《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财会类CK11综合的档案材料中找出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年度审计制度、收支情况统计等材料中,找到能够体现项目的收费标准及收费办法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是按照非营利性原则执行,所收取的费用主要用于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的文件资料。1.2.3招生和学籍管理。用《分类法》教学类JX13招生、JX14学籍管理中的档案材料说明项目是否依法制定了招生录取管理办法,招生录取工作是否严谨规范,是否有比较完整的原始档案材料,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是否实事求是,是否依法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以及学籍管理工作执行情况。1.2.4教学质量监督。从《分类法》教学类JX11综合中的教学评估档案材料找出支撑项目依法建立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和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反馈机制、激励机制,及监督机制的执行情况的材料。1.2.5文凭证书管理。用《分类法》教学类JX14学籍管理、JX17毕业生中的材料说明项目在文凭证书管理方面的制度是符合法规要求的,颁发文凭证书的管理办法是规范的,所颁发的文凭证书是与项目审批以及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宣传中的承诺相的。

1.3培养条件

指标下设2个二级指标。1.3.1政策环境。以《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教学类JX11综合中的档案材料为支撑,说明中方教育机构建立了项目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1.3.2教学设施。涉及校舍基础设施、实验室的材料从《分类法》基本建设类档案中JJ11综合、行政类档案XZ15总务房屋的分配里获得,实习基地调阅行政类档案XZ11综合中有关校企合作办学的合同文本,图书馆资料从行政类XZ16档案、图书、文博中获得,多媒体教学设施、案例教学条件、计算机及网络等方面情况分别从教学类JX12学科与实验室建设、财会类档案CK12会计报表和CK14会计凭证中获得,以说明项目教学设施情况及利用教学设施情况。

1.4师资队伍

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1.4.1师资评聘。用《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2人事、外事类WS11综合、WS14国际合作与会议的档案材料,以支撑项目建立了符合法规要求的中外双方师资评聘标准和评聘制度及执行情况。例如所聘任的外籍教师应具有学士学位和职业证书,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等基本要求等。1.4.2师资状况。把《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2人事中的项目教师包括外籍教师的档案材料进行统计,体现项目整体人员资质、学历和职称结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同时统计外籍教师的比例来说明中外双方师资队伍与中外合作办学的要求的符合度。1.4.3师资培训。从《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2人事的档案中,查找项目教师培训制度,对培训情况并进行统计,以说明项目制定的师资培训计划及相应的保障实施措施和执行情况。

1.5教学组织

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1.5.1教学计划。从《分类法》教学类JX12学科与实验室建设、JX15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中获得教学计划、课表、开设的讲座等资料中,统计出开设必要的国情课程、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及实践活动、引进外方课程情况等情况。1.5.2教学大纲及教材。从《分类法》教学类JX12学科与实验室建设、JX18教材中获得教学大纲、教材等档案资料中,查找出项目的教材引进和选用制度,说明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是否规范、科学、合理,教材选用的整体水平和使用效果等情况。1.5.3教学方式。把《分类法》教学类JX15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中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及课程教学语言情况材料统计出来,印证项目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科专业的特点。1.5.4教学文件及教学档案。该指标几乎涉及《分类法》教学类档案中科的各项二级类目的教学档案文件,如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日历、课程教学大纲及相关管理制度文件等,还有学生学籍材料、成绩登记表、课程考核的原始材料等。评估要求自评报告写出教学文件及教学档案完整性、齐备性、规范性情况,这也是对教学档案工作情况的检查。

1.6培养质量

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1.6.1毕业成果质量鉴定。检索出《分类法》教学类JX17毕业生材料中的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毕业成果(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报告等成果)资料,并对照标准说明其是否与所获得的文凭证书水准相符,毕业成果是否规范,成果质量是否高。1.6.2学生满意度。对《分类法》》教学类17毕业生中的毕业生信息反馈材料如学生对项目办学的信息公开度、培养认可度、质量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就可获得相应的支撑材料。1.6.3社会评价。从《分类法》教学类17毕业生中的毕业学生就业率、毕业生信息反馈材料中部分获得支撑。

1.7社会效益

指标下设2个二级指标。1.7.1办学单位内部效益。搜寻《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教学类JX11综合、科学研究KY11综合、财会类CK11综合中的材料,说明项目所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否对学校的教学实践、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及辐射作用。1.7.2办学单位外部效益。从《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教学类JX11综合、外事类WS11综合材料中获得材料,检查项目所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否与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经济、教育发展结合紧密,以及所产生的作用是否明显。

1.8办学特色

从《分类法》行政类档案中的XZ11综合、教学类JX11综合中有选择性地获得材料,体现项目在教学组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特色以及项目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特色。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8)

选用的教材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法基础知识》,本学期课时为80课时,选取教材的其中的项目作为本学期的项目教学内容,项目的选取难度不宜过大,分别为:项目一经济法基础概述,项目二经济法律关系,项目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项目四内资企业法律制度,项目五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项目六企业破产法律制度,项目七公司法律制度,项目八合同法律制度。

(二)项目式教学的呈现

1.案例教学方法的穿插

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学方式,也是进入新课的最佳导入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进行经济法知识点的讲授,再结合有关的实际案例,由教师进行指导,用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最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再次的讲解,课堂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是指引者、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教学活动中被动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精心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教学的需要,精选一个或几个案例,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事先介绍案情,要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教师与案例三者之间的有效交融互动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关键,有些案例也可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整理,案例的讨论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让学生有组织的进行。总之,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不必占用过多课堂时间,把课堂有限的时间用来传授关键理论知识点,让学生一起分析案例,群体性的思考案情,并且,任一案例均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项目式教学的总结、评价

此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对于项目式课堂教学的课后总结与反思。此一阶段的的学习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展示学生把握知识点的成果,如通过有关视听资料《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栏目,先通过视听资料呈现案例,由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结合所学经济法内容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探讨,最后再由视听资料后面的专家点评,揭开相关案情的处理方式,一方面给出了学生较为准确的解决答案,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记忆。

3.项目教学成果的展示

项目式的教学有无取得实质性的成果,需要通过有关项目知识的展示体现出来,课堂上可通过模拟法庭案例教学表现出来,本学期安排四次模拟法庭,分别对劳动合同争议、合伙企业纠纷、破产纠纷、合同纠纷四个知识点进行及旁听庭审等形式,这是在课堂知识点的传授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进入实战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双方律师以及原告、被告等诉讼参与人,以实际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物,模拟案件审判的一种实际教学活动,模拟法庭应把握以下两个环节:

(1)准备阶段。由于学生都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对有关法庭审判的过程演练可能较为生疏,为了让学生能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模拟法庭的场地准备和法庭审判的知识能力准备。可直接在课堂内完成法庭场地的布置,同时,学生统一穿着校服,一方面可体现一种正式、庄重的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此次课堂的学习。

(2)实战阶段。这一阶段分为庭前准备、庭审过程和庭后总结三个环节,这是项目教学成果展示的核心。从角色的选择、开庭的审理,到庭审结束的讨论,通过模拟法庭,进行了对学生经济法律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同时,也可通过学生们在模拟法庭上的精彩表现,展现了项目式教学的实质性成果。

二、项目实施中应注意事项

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作为载体开展教学过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一般以小组形式由学生自主进行,在整个项目式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这也充分体现了项目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的区别。此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应考虑课时、学生学习状况和业余时间、软硬件等教学条件。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9)

2014年10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了“收官”阶段,各地区实践办相继进入了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产生资料可分为文书、声像、电子档案三大类,声像与电子档案已有固定的整理方式,而在文书档案的整理上,虽然2006年国家档案局8号令已规定以文件级管理文书档案的办法,但由于对项目文书档案管理方式未有硬性规定,所以在部分地区还存在以案卷方法整理项目档案的方式。就效果而言,选择哪一种方式都能保证档案保管与利用,但随之发展,地区间项目档案不统一的问题将长期存在,从而影响各地项目档案日后的整合。从实践活动项目档案的管理来看,明确项目档案管理方式将是各地区必须统一的问题。

总体来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个阶段形成的档案资料联系性比较紧密。从保留材料之间的原始联系,保证整个活动各阶段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考虑,以案卷管理的方式无疑应该比较符合活动项目档案的整理要求。然而,综合档案整理和后期检索、利用工作的考虑,以文件级管理的方式才是适合现代档案管理发展的要求,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便于整理工作的开展和地区档案的统一。以案卷方式整理档案资料需要进行案卷分类命名,容易受人的思维影响,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时,也需要档案团队熟悉分类才能开展工作。而以文件级整理的方式虽然打乱了活动档案资料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但以件为单位,放宽了对档案实体形式上的要求,使文书归档工作化整为零,避免漏件需补充的麻烦,更便于档案工作的开展;而按保管期限分类,固定的整理方法,统一了各地区项目文书档案分类的同时,避免思维认知不同而出现的分类差异。

二是利于建立档案检索和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以案卷管理档案,其查找文件是先分析归类,再通过“案卷目录卷内目录查找实体”。而以文件级管理档案,在查找文件时是通过“文件目录查找实体”,由于没有卷宗目录锁定检索范围,在依靠人眼检索时,以案卷管理形式相对比较容易查找档案实体,但前提是档案检索者要对分类比较清晰。而随着现代档案检索技术的加入,检索方式不再单一依靠人眼检索,更多是通过在计算机上输入关键词查找的检索方法。以文件级管理档案既减少在档案管理软件上目录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也适应计算机直接定位于文件级条目的检索方式,提高档案的检索速度与准确率,有利于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普及与应用。

三是便于档案的保管、保密和提供利用。实现文件级管理档案后,不再是若干份文件装订在一个案卷内互相牵扯,增加查阅和借取档案时的直接提取性,减少了其它档案材料因不必要的翻阅、拆线而增加的磨损。更关键的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文书档案的对照检查、整改落实等材料中存在涉及个人私隐的敏感信息,以件为单位管理使每份资料相对独立,避免了在提供查阅利用时由于在同一案卷内而出现信息曝光的可能。

综合以上分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项目文书档案的整理应采用以文件级方式整理,但不能否认,以文件级管理档案过于侧重在保管期限的分类,而淡化了材料之间的联系。回归档案管理最终目的“更好地提供利用”,纵观两种方法,可以发现盒与卷有相似的作用点――“定位”,但卷相比盒多有联系性。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保留案卷管理档案的优势呢?我们尝试思考,既然在以文件级管理中互有联系的两份文件可为一件,那么互有联系的多份文件也应该能组成一件。这样组件其实就是相当于组成一个小“案卷”,既遵循文件形成规律,又避免了因厚薄程度不一,而出现档案在利用时丢失的问题。但这样做法就又回到了老问题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联系相对紧密的,按“单位-阶段-内容”把多份相联的文件组成一件相对明确,而其它联系不那么紧密的档案资料,究竟以哪个标准组为一件,人的主观随意性影响将再造成不统一的问题,但毕竟组件是在保管期限分类后进行,相对来说,不会出现两种方式“各自为政”的情况。一隅三反,从项目文书档案管理长远思考,重申明确统一各地区以文件级管理项目文书档案将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10)

一、“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简述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家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从市场调研、贸易磋商、合同履行到出口结汇及业务善后,以一笔业务的讲解和处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分组成立一家外贸公司选定一种出口商品和买家,跟随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提出的要求,同步完成一笔出口业务。在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同步进行,在模拟业务流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外贸业务员所需具备的基本的职业能力。

二、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动因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并不陌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只是就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讨论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课程中,教师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讲解和问题的处理,都围绕着一笔出口业务展开,在业务的履行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而我们的教学正是伴随着处理这一笔出口业务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制造和提出问题,学生就跟随教师不断的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被解决,我们这一笔出口业务就成功完成,我们这门课程也圆满结束。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

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现在通行的是项目教学法即打破课本的章节,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的职业技能。但是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将课本内容和职业能力分解成几个项目,而并没有注重项目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完整的课堂被分割成一个一个的项目,“贯穿式”案例教学方法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即继承了项目教学的优点又通过一个完整的出口流程将整个课堂的项目完整的贯穿,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学生的操作结果也易检验,易查看。

3.使学生更易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流程

就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而言,本身就是对整个外贸流程的讲解。所以,采用“贯穿式”案例教学,以一笔出口业务为例来讲解整个外贸流程非常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而且以业务流程的方式来教学,加强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直接挂钩,直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背景

教师以一家外贸公司的一笔出口业务为例讲解整个外贸流程,例如:广东思风外贸有限公司出口一批长毛绒玩具到美国纽约magic公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8人一组)成立外贸公司选定出口商品和进口方,履行一笔出口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每组同学提交:选定产品的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出口产品信息展示、报价核算详细过程、交易磋商环节往来邮件、销售合同或形式发票、信用证申请书、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报关单等相关的阶段性结果和单据作为学生过程考核的依据。

2.“贯穿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1)本课程职业岗位群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高职高专的职业岗位定位的要求,我们这门课程针对的职业岗位是外贸业务员。

(2)本课程能力目标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定位,我们来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作为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开发客户的能力;交易磋商的能力;签约能力;履约能力以及合同善后的能力。这五大能力也正是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要训练的能力目标。

(3)“贯穿式”案例过程中外贸流程的讲解方法。根据能力目标,我们把外贸流程分为十二个流程来讲解。业务流程一:国际市场调研,并要求学生制定外贸业务经营方案,培养学生开发客户的能力。业务流程二:产品展示,商品相关知识的学习,并要求展示该组出口商品的详细信息。业务流程三:贸易术语。业务流程四:出口商品的报价,价格计算,要求能根据给定资料计算商品的价格。业务流程五:交易磋商。业务流程六:合同的签订。业务流程七:落实信用证。业务流程八:办理出口运输。业务流程九:办理保险。业务流程十:办理商检报关。业务流程十一:制单结汇。业务流程十二:业务善后。这十二个业务流程就包含了整个外贸业务的全过程,教师演示完外贸业务的全过程,就要求学生提交外贸业务过程中的相关资料,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4)“贯穿式”案例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流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分小组汇报教学、模拟角色教学、设立情景表演教学、报告教学、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易接受所学知识。

四、“贯穿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反馈及评价

通过“贯穿式”案例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签订并履行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并保证合同条款的正确性和操作过程的准确性,熟练地与有关方面当事人建立各种关系,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公关意识及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履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正确进行索赔和理赔工作。使整个课程教学浑然一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各项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用俊,白林.商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模拟公司”实践模式的运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2]许彦斌.运用“模拟公司”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

二项式定理教案篇(11)

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一)重视理论课堂学习,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大多数的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上的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来进行教学设计(一般情况课时比例是1∶1,对于设计类课程而言,实践课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并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忽略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学生创新设计能力欠缺,团队意识薄弱

在设计学习中,绝大多数学生是模仿设计教师安排好的教学案例,在案例学习中基本掌握了相关基础操作,但缺乏自己的创新设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另外,学生盲目的模仿学习导致学生创作团队意识薄弱,直接影响了日后的就业工作。

(三)教学考核模式化、传统化

对于高校来说,其课程考核方式基本上延续理论和实验成绩比例7∶3进行考核,但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侧重于实践设计创作能力,如果还是参照传统的7∶3模式进行考核,将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职业技术能力。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和KOMET职业能力测评教育思想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

是格罗佩斯提出的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只是教学过程的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实现教学内容、教室以及实习实践合二为一;在该模式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作品项目为最终目标,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加入社会实际项目环节,从而实现教学与社会实践完美相结合。

(二)KOMET职业能力测评教育思想

KOMET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认同感测评项目”的简称,是德国不莱梅大学和德国科委联合发起的能力测评项目,其测评对象是职业院校学生;KOMET模型是由要求维度和内容维度构成的二维能力模型,要求维度分别是名义能力、功能性能力、过程性能力和整体化设计能力,内容维度分别是初学者、提高者、能手和专家四个层次。KOMET模型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能力测评,来判断学生所掌握的职业能力。

四、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工作室的建立

工作室的教学内容上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为核心,结合课程知识实际围绕项目案例建立多个工作室;在教学结构上,建立以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工程师为主的教学队伍,校内教师负责工作室工作的开展;在教学设备上,要尽可能的参照公司企业的设施布置,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在教学理念上,积极提倡创新、团队协作等理念。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结合高职教育三年制实际,整个过程与三年制相对应分为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学习;第二阶段是综合实训;第三阶段是承接商业项目。第一阶段基础学习(在第一学年完成)。下面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封面”为教学案例陈述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做法。第一项:教学任务布置。专业指导教师向各工作室提出项目要求:设计要按照学报封面规定进行,设计要大气精美,融合地方文化特色,要贴切我院学报文风,能突出我院办学中心思想等。教师指出要涉及到的基本操作知识,如图片的选取、蒙版工具的使用、文本工具、文本排版等等及其任务中所要注意的问题。第二项:设计素材准备。各工作室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项目素材的准备和项目调研,开展小组讨论,建立初步的设计方案。首先,项目调研工作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部分,项目调研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开展调研工作、如何从众多信息里收集重要信息等,为今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其次,开展工作室讨论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讨论过程,可强化工作室成员的协同合作,激发成员的创新思维,拓宽设计思路,工作室成员相互间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第三项:设计方案共享。指导教师从各工作室中挑选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首先每个工作室推荐一个代表进行方案陈述,然后其它工作室针对方案提出各自的看法。指导教师也应对方案进行点评,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对设计较好的部分要加以推广,对于常规错误要警示学生,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错误。第四项:设计方案实施。在设计方案定稿后,要求工作室每个成员均要独立完成设计方案,成员作品均加以保存。目的是使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体验其中实现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使学生掌握基础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五项:设计作品评比。将各工作室成员作品按学号顺序放在云盘空间,供全体成员评价。目的是使学生本人通过完成的作品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相信自己能学好本课程。第二阶段综合实训(在第二学年完成)。开设平面设计综合实训,实训项目严格按照企业设计规范来要求学生。目的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能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做的更好;二是以防学生由于过长时间没有接触,导致所学知识技能生疏,为第三阶段做好铺垫。第三阶段承接商业项目(在第三学年完成)。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到本阶段的教学中,企业可以将一些项目直接带到工作室进行完成,校内教师同样参与其中。目的是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校内教师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对日后在教学中有借鉴作用。

五、课程教学考核

课程考核借鉴KOMET职业能力测评教育思想,分别在三个阶段进行能力测评(每学年测评一次),每次测评均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共同制定考核内容。考核结果按照二维能力模型给出每个学生对应的要求维度和内容维度,让学生知道自己真实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利于今后在学习中哪些是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学生本人也起到促进激励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考核是具有较大优势地。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