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国庆团课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7 11:16:00

国庆团课总结

国庆团课总结篇(1)

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

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无专著出版;

现在,他交出了权力棒――

6月5日,台塑集团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宣布了自企业成立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人事变动。担任台塑集团董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王永庆卸任,职位由原台塑总经理李志村接任,王永庆弟弟王永在的长子王文渊升任总裁,副总裁一职则由王永庆的女儿王瑞华担任。

今后,台塑集团将进入由职业经理人和王家第二代联手管理的“同治时代”。但王永庆和王永在兄弟仍是台塑集团的精神领袖。

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1917年1月18日,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当时,祖籍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家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几代人都以种茶为生,只能勉强糊口。王永庆的父亲王长庚整日照看茶园,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正常开销。9岁那年,王长庚不幸患病只得卧床休养,王永庆开始用自己瘦小的肩膀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问题随之而来,王永庆的小店开张后没有多少生意,原因是隔壁的日本米店具有竞争优势,而城里的其他米店又拴住了老顾客。不过,16岁的王永庆展现了超强的营销能力,不仅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自己的大米,而且还免费给居民掏陈米、洗米缸,照现在的话说,王永庆向嘉义县老百姓提供的是针对性极强的个性化服务,在维系客户关系上逐渐占了上风。此外,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掺杂着米糠、沙粒和小石头,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在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杂物拣干净,买主得到了实惠,一来二往便成了回头客。有篇文章说,起初王永庆的米店一天卖米不到12斗,后来一天能卖100多斗。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经济开始发展,建筑业势头最好。王永庆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便抓住时机经营木材生意,结果获利颇丰。这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居然成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这时,经营木材业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王永庆看到这一点,便毅然决定退出木材行业。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胶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目前,台塑集团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台湾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台塑集团下辖9个公司、员工总数超过7万,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

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近年对岛内2000家大企业实力状况的调查,台塑集团已经跃居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王永庆也以54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全球顶级富人榜。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董事长,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经营之神崇尚朴素人生观

几十年来,全球化工行业一直把王永庆尊为“经营之神”,其经营之道更是备受推崇,很多台湾企业家都将王永庆的管理经验当作最为实用的教科书。

有位叫郭泰的作家,研究王永庆其人其事20多年,搜集了近40年来王永庆的演讲稿和报纸、杂志、电视等相关报导,写出了一本书,名为《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这本书归纳出王永庆做人做事的根本态度和起码原则。有书评这样写到,“王永庆给年轻人的八堂课,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却是他数十年从不断挫败中累积出来的宝贵心得,可谓句句珠玑,发人深省”。

第一堂课:刨根问底,也就是面对问题一定要追究到水落石出,否则绝不罢休。

第二堂课: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不问结果;事事追求点点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课:瘦鹅理论,这是王永庆时常提及的人生奋斗理念,说的是学习瘦鹅忍饥挨饿,用刻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境,并以坚毅态度等待机会到来。

第四堂课:基层做起,必须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还必须在选定目标后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课: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只有从实实在在的经验才能培养出令人信服的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机会就愈大。

第六堂课:切身感,企业的管理制度若能让员工产生切身感,他们的潜能才可发挥到十成。王永庆经常对员工说:“虽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而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七堂课:价廉物美,只有建立在价廉物美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在这一点上,王永庆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

第八堂课: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懂得维护客户的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还有文章指出,王永庆从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理论,其中最为精辟的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大法宝。

所谓压力管理,就是在人为压力逼迫下的管理之道。具体地说,就是人为地造成企业整体及所有从业人员存在紧迫感。“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始终对此深信不已,他认为承受适度的压力,甚至主动迎接挑战,更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旺盛生命力,因此无论对人还是对己,王永庆都提倡严格要求。

据说,台塑集团的主管人员最怕“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庞大的台塑集团完全在王永庆的掌握之中,他对企业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了如指掌。

当然,奖惩分明是台塑集团的一贯作法,王永庆对员工的要求虽然苛刻,但对部属的奖励也极为慷慨。据报道,台塑的激励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物质的,即金钱奖励;另一类是精神的。有关台塑的金钱奖励以年终奖金与改善奖金最为有名。王永庆私下发给管理人员的奖金称为“另一包”,即公开奖金之外的奖金。对于一般职员,则采取“创造利润,员工分享”的做法。台塑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都拼命地工作,王永庆的“奖励管理”制度造成了“1+1=3”的效果。

王永庆曾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表示,他认为最有效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做法,是选择“永远追求更大贡献”作为企业的目标。他说:“我不但与别人竞争,对自己也是严之又严。”

龙兄虎弟红花绿叶一个不少

王永在比哥哥王永庆小五岁,原任台塑集团副董事长,是陪伴王永庆时间最长的事业搭档。媒体在评价两个人几十年的合作经历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是“珠联璧合”与“相得益彰”。一家杂志的文章说,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一静一动,从年轻时代开始,王永庆负责规划事业发展方向,弟弟王永在负责落实和执行。

在台塑老员工眼中,哥哥王永庆扮演着“抬头看”的角色,思索规划着台塑集团下一步发展方向,而弟弟王永在就是“低头做”,一步步推动着台塑走向更高的阶段,王永庆建立制度,王永在落实细节。而两人的默契及信任更难能可贵,王永庆做了决策,王永在百分之百服从,而王永在执行过程拥有绝对的自,哥哥王永庆充分授权。有记者曾问王永在两个人有没有吵过架,王永在则委婉地说:“他讲他的,我转头走掉就是了。”

在生活上,身为亿万富翁的王永庆,同样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一贯奉行“勤劳朴实”,事事讲究“合理化”。据说,王永庆的吃饭原则是“简便”,最爱吃的是家常卤肉饭;穿的原则是“整洁”,一双运动鞋总要穿上好几年。弟弟王永在则是随遇而安,对任何事情都泰然处之,进退自如。

近几年来,一些欧洲经济学者突然对家族企业发生了浓厚兴趣,很多知名大学也先后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对其方方面面进行解构和研究。为了搞清楚究竟是什么令经济学者如此着迷,美国《新闻周刊》特地委托汤普森金融咨询公司对欧洲家族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在强大的数据库中,汤普森的分析师们找到了答案:令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大型家族企业近年来出乎意料的发展与壮大。从综合数据来看,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及英格兰的股市中,家族企业板块近10年的总体走势要强于没有血脉传递关系的企业板块。

一些专家指出,从现代管理制度出发,公司应有相互独立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组织体系,但很多家族企业却将三者揉在一起。很多人批评这种状况可能危害小股东利益、容易滋生内部腐败,而一些经济界人士却认为,家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非但无害而且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专门为企业做管理咨询的律师米尔斯泰因认为,在那些家族成员占有董事会和管理层席位的公司中,即使出现严重分歧,家族企业最终也能迅速达成共识,因为家族企业拥有一般企业没有的东西:维护家族团结和财富的共同愿望。

或许,这种兄弟之间的情义、家族内部的团结,就是带有家族企业烙印的台塑集团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动力。

谁来开启后王永庆时代

随着王永庆、王永在两兄弟淡出决策层,台塑集团将从“二王时代”过渡到“行政中心集体领导时代”,今后所有重大决策都将出自由王永在长子王文渊、王永庆之女王瑞华等七人组成的行政中心。王文渊、王瑞华分别担任集团总裁和副总裁。据报道,王永在代表兄弟俩对媒体表态,说退休之后心情不错,还强调对接班人“很放心、很高兴”。

台湾当地媒体指出,目前行政中心的七名委员分别代表三股力量,王瑞华、王瑞瑜是王永庆的代言人,王文渊、王文潮则延续着王永在的影响力,李志村、吴钦仁、杨兆麟是追随王氏兄弟的多年老臣,作为第三方力量,可以弥补第二代王氏决策人在专业层面的不足,同时充当第二代之间的剂。有熟悉台塑集团企业文化的人士指出,这样的人事安排表明在王家第二代接班人当中,仍无一人可以单挑大梁,无法让王氏兄弟放心地把权力移交到一个人手中。也就是说,进入行政中心的四位第二代成员虽各有所长,但目前还无法服众,必须继续加以磨练,才能选出真正的接班人。

一些外国机构投资者认为,只要王永庆还在一天,家族就不会出现纷争,为了使家族势力平均,同时避免未来的争吵,早点安排接班事宜的确是未雨绸缪的一步好棋,同时王永庆、王永在兄弟也可以仔细观察接班人的品德与能力表现。

本来,按照王氏兄弟的既定部署,王永庆长子王文洋是台塑集团当仁不让的接班人。1951年出生的王文洋早年赴英国读书拿下博士学位,回到台湾后一手推动半导体事业布局,并成为“六轻计划”的小组召集人。不过,1995年王文洋因绯闻事件被逐出台塑,只能暂时自立门户。

在目前的决策层中,被寄予厚望的王文渊历任纺拓会董事长、台塑区塑胶原料公会理事长、台湾区人纤公会理事长,在岛内知名度较高、行政经验丰富,是台塑第二代领导集团的领军人物。而担任副总裁的王瑞华长年居住美国,被当作老爸王永庆的海外替身,沉稳而内敛,工作能力和待人方式都深受员工肯定。王文潮做事低调而稳健,很像父亲王永在,属于第二代当中的稳健派,掌管的台塑石化是台塑集团的“火车头”,一些台北媒体认为他在未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也很大。王瑞瑜和社会各界有较多接触,今后可能充当台塑集团的亲善大使。

国庆团课总结篇(2)

一、眼界决定高度

学校组建课题团队,确定了“总体设计、专家引领、名师参研、企业参与”的课题开发思路。成立了课题总体设计和管理团队,并第一时间组建了指导专家团队、专业名师团队和企业顾问团队。在专家团队中,特聘请徐国庆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职教研究所副教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程理论与开发研究会副主任、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为课题研发首席顾问,全程引领精品课程的开发;聘请全国酒店业资深专家、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伟教授为专业指导专家。从全国各示范校遴选出20所学校的73名酒店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并聘请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重庆饭店协会会长、重庆天怡集团总裁石世珍女士及多位知名国际型酒店一线经理组成企业顾问团队。课题组多方考察比较,最终确定由实力强劲、经验丰富的大连泽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课题的技术单位。

课题组还从全国参与组长、副组长申报单位的示范建设学校中进行遴选确定副组长。2012年1月19日,学校组织了首次组长协调会。确定了课题将开发的《酒店中餐服务》《酒店西餐服务》《酒店客房服务》《酒店前厅服务》《酒店服务礼仪》《酒水知识与服务技能》《茶艺与茶文化》7门核心课程,并分别由全国五所知名职业学校担任课题副组长。

2012年3月6日至9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全国的培训会,课题组组织了全体副组长及骨干教师参加培训。2012年7月,我校还组织41名骨干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项目课程的专题培训,更新了课程理念,提升了课程开发能力,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2年4月至7月间,课题组先后三次组织召开全国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由职教课程专家徐国庆博士和来自行业的专家引领全国二十所示范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开展课程研究。目前,我校已完成154个动画脚本和83个视频脚本的撰写并全部通过验收。10月,《茶艺与茶文化》和《酒水知识与服务技能》两门课程的教学视频拍摄工作由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组织顺利拍摄;11月,其他五门课程的教学视频由我校组织拍摄。所有视频拍摄的场景、服装、用具全部来自真实的职场,情境动画的制作和教学视频的拍摄将大大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二、实力决定思路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精品课程的开发扎实地走好了市场需求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学习项目设计、教学材料开发的每一步。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开发,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数字资源将努力反映中国特点、时代特征、职教特色,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引领重构精品课程体系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校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引领,重构精品课程体系。网络课程开发确立了“模块化呈现、精细化教学、多样化适应”三条基本建设思路,以“学习情境”的开发为整个资源平台开发的突破口。“学习情境”完全按照项目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开发,并加入职场安全及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以职业生涯发展为方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教学课程框架。

在学习情境的开发基础上,课程还开发了延伸阅读、实训方案、教学案例、考核试题、动画视频等配套资源来实现“助学”;开发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电子教案PPT、行业标准、竞赛方案等资源来实现“助教”,大大加强了课程的实用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不仅如此,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专业网络课程在国内中职教学中首次构建了完整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课题的研发工作多次受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褒奖,并受其委托拟定了全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中期验收表。

(二)产教结合实现课程内容学以致用

酒店服务与管理精品专业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项目重视企业的参与,邀请数十家企业以顾问团队的身份全程参与课程开发,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岗位、行业的对接,体现了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行业培训,专业教师团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锻造与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使用行业标准,将工作服务过程渗透进学校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参与真实的服务与管理,学以致用。在课程资源试用的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课程的理念先进、任务明确、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良好。

(三)三级验收制度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庆团课总结篇(3)

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携手建立了融合教学、实训于一体的长江传媒学院,2011年、2012年还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建了西部第一家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和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把省级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120多位记者、编辑、主持人“平移”到大学的传媒空间里,大学师生和省级电视台专业团队联合出品相关电视栏目,实现“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这在国内还相当少见。长江传媒学院的探索值得参考研究。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殷俊教授。

记者:殷院长,您好!请先介绍一下长江传媒学院成立的背景和初衷?

殷俊:为适应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长江上游创意产业中心、文化中心的战略需要,促使传媒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于2009年6月携手共建了传媒与高校相互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学院,因坐落于长江南岸之滨,又为了纪念新闻前辈范长江先生,命名为长江传媒学院。学院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以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为办学重点,坚持“构建真实传媒制播环境,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的思路,探索建立传媒理论与传媒实战融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体系。4年来,学院邀请国内外传媒业界和学界名家举办“长江传媒论坛”学术报告和讲座50场;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手出版了“长江传媒实战丛书”;构建了1300平方米传媒发展中心;“平移”了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卫视和地面频道专业团队120多位传媒工作者加盟,与师生共同制作出品真实电视栏目;探索“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

记者:长江传媒学院与国内新闻传媒学院相比,有何创新和不同之处呢?

殷俊: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型学科,在学科发展上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建设的目标不在于其高深莫测,而是在于其对传媒应用的指导价值和作用,教学的根本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下对传媒学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

新闻传播教育一直有个开门办学的好传统,四川大学邱沛篁教授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即把业界学界的高手请进校门,为传媒学子办讲座作报告,启迪思路开拓眼界;“走出去”即带领传媒学子到各大媒体参观学习实习实训。与我国先进的新闻传媒学院一样,长江传媒学院坚持了这个好传统。学院更进一步地发展在于,一直坚持构建传媒真实环境,促进教学教育环节与传媒实战融合。学院携手重庆广电集团建成了西部硬件条件最好的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包括专业播出级高清标准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和800平方米编辑中心、实训中心、审片中心等;携手重庆广电集团打造了西部软件条件最好的教学实训团队,包括重庆广电集团所属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科教频道120多人的专业团队完成整体“平移”,并与传媒学院师生融合开展教学实训实际操作。学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手设计了“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传媒业务课安排到传媒实训中心,由广电专业团队和学院教授形成共同的业务课授课和实训培养团队。在教学体系当中,新增顶岗实训内容,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按照各个专业技术岗位顶岗学习、实训,在中心团队共同带领下把理论知识和制播节目结合起来,熟悉并基本掌握省级电视台节目制作编播的基本规律,构建起了“记者编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顶岗实践、教师——记者编辑相互挂职”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重庆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制片人总监等以手把手相授的方式、结合每日审片、每周点评,让资深传媒工作者和大学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成长为技能突出、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后备专业人才,通过师生在业务领域“角色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国庆团课总结篇(4)

3、协助好学校搞好9.28日育才园庆祝活动的学生培训活动,同时训练好升旗班级学生的训练。

4、十月份建队节来临之际,在各中学初二学生中开展“知荣辱,讲文明,创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之“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初一建队,初二退队建团仪式,提升广大青少年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开展济南育才中学教工团员首届团校培训课件评比活动,形成我校特色团课培训模式。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区团委评比。

6、开展组织好我校第二届青年教师“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教育活动,进行选拔,推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区走作互动评选。

7、为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年教师读书工程的开展,十一月组织名人读书论坛,专读关鸿羽教授的三本书目,并制定青年教师经行读书宣讲,进行读书报告会。

8、协调好我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在十二月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庆功联欢会。

9、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基础建设,强化团校作用。

XX年年下半年济南育才中学团委工作配档表

九月 “知荣辱,讲文明,创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之“老师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总结工作。

团委工作计划传达,欢迎新教工团员。

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子活动

育才中学第二届“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

十月 “知荣辱,讲文明,创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之“迈入青春门,走好成人路”主题教育活动,初二级部退队建团活动。

“圆梦计划”救助贫困生大型视频教育活动。

“我爱国旗”五旗系列教育活动之国旗知识宣传

校学生会学期计划和组建。

小记者团扩充和校广播站开播。

校团课开课,进行首届团课培训课件评比活动。

第二届青年教师“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教育活动选拔赛,推出参加区级选手。

十一月 校青年教师新一轮读书论坛。

安全教育知识辩论赛启动

国庆团课总结篇(5)

一、推进“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四个‘新一代’”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1.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切实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对共青团事业和青年工作指导性的研究,努力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继续深化“践行科学发展观,争当四个‘新一代’”主题教育活动,不仅要通过讲座、研讨、座谈、展览、团日等多种形式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更要注重在奥运志愿者、校庆等重点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中结合和渗透教育主题,努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青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立足当代青年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和“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同步成长的新一代”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和巩固“我的未来13年”主题团日的成果,通过报告、参观、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实际行动。

3.加强“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倡导和实践“生态文明”和“绿色奥运”理念,加快推进“绿色校园”计划,在落实节能减排、禁用塑料袋等环保政策上做出表率;努力扩大对全国高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推广和国际交流活动,广泛传播“同一个地球,同一份责任”的环保理念;做好研究项目的组织、督导和成果验收等工作,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力争为解决政府和群众关心的有关环保热点与焦点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推进“‘五彩奥运,微笑*’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各项任务

4.全面把握*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格局。*承担的奥运志愿者工作包括“三大赛事”和“五条战线”。“三大赛事”是指“好运*”奥运测试赛、第29届奥运会、第13届残奥会;“五条战线”是指国家体育场志愿者工作,*体育馆志愿者工作,海淀体育馆群志愿者工作,专业志愿者工作,以及*志愿者和代表性志愿者的支持保障工作。我们要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动员优势,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共同为实现“三大赛事同样精彩,五条战线全面胜利”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5.大力加强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工作。认真总结前期培训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充分把握奥运培训工作向赛时转换、向场馆转移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重点加强文明礼仪素质、语言交流能力、体育竞赛知识、扶残助残技能和应急应变能力的培训。通过奥运测试赛检验培训效果,及时查漏补缺,积累培训案例。坚持将培训工作贯穿始终,做到边服务、边培训、边改进。

6.继续深化“馆校对接”机制。按照“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原则,尊重场馆团队在管理运行模式中的核心地位,牢固树立“主动对接”、“无缝对接”的意识,加强与场馆团队相关业务口的沟通与交流,切实履行志愿者来源高校和主责高校的责任。认真总结*体育馆奥运测试赛志愿者临时团总支的工作经验,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继续发挥好共青团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7.高度重视奥运遗产的保留与转化。着眼于以奥运为契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注意收集整理奥运志愿者工作的各类资料,建立完备的档案系统,发掘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奥运总结和遗产保留工作做好准备。适时启动奥运志愿服务的总结表彰工作,及时调整和完善奥运会、残奥会之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注重奥运志愿者工作的理论研究,把握规律,总结经验,为后奥运时代*大学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8.深入开展日常志愿服务工作。将日常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长抓不懈,并以此保护和调动奥运志愿者申请人的服务热情。坚持“育人为本,着眼长远,就近就便,张弛适度”的原则,深化“爱心传递微笑计划”,搞好“院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日”活动,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日常志愿服务中大力弘扬和培育奥运精神和志愿精神,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进一步形成“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

三、开展“缤纷08”和“精彩之十”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大学110周年校庆工作

9.切实加强爱校荣校教育。根据*11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的统一部署,立足当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深化“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校史校情讲座、展览、参观、征文、座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教育,积极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学生会、研究生会为主体,积极开展“缤纷08”校庆专题活动和“精彩之十”校庆系列文化活动,并注意将校庆与奥运两大主题相结合,营造浓厚的“迎奥运,庆华诞”氛围,激发广大学生“与奥运同行,为*增辉”的使命感。继续做好“体育文化年”的各项工作。

10.精心组织校庆文艺演出。充分认识校庆文艺演出的重要性,发扬*共青团“敢当大任、能当大任”的光荣传统,与相关协作单位一道,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为母校110周岁华诞奉献一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兼顾在校师生与海内外校友的感情需要、重在展现风采和振奋人心的精彩演出。认真组织校园原创文艺骨干参与校歌征集与创作活动,努力兴起校园原创文艺的新高潮。

四、探索实施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发挥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的育人职能

11.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共青团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贡献率为目标,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重在实效”的原则,积极探索、稳步实施富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努力构建惠及每一个学生的第二课堂。认真总结2007年的试点工作,加强共青团参与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坚持从学校和院系的实际情况出发,认清方向,找准问题,下定决心,做好方案,抓紧行动。积极整合第二课堂的育人资源,有效扩大第二课堂的覆盖面,密切关注青年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12.进一步明确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的职能。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要坚持“建功”与“树人”并举,一手抓精品,抓成果;一手抓基层,抓素拓。一方面,不断巩固和深化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繁荣活跃的校园文化,继续经营好各项品牌活动并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争取产出更多具有显示度和标志性的成果;另一方面,指导基层院系组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营造氛围、调查研究、检查督导等作用,将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职能落实到位。

13.着力加强学生社团的指导与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以“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研究”战略课题为依托,认真研究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努力做到“兴利除弊,为我所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学生社团进行有效指导的方式与途径,明确指导责任,增强指导实效。针对社团活动中遇到的诸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要积极调动各种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为学生社团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14.大力繁荣校园学术科创文化。继续办好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各类学术科创竞赛,努力提高赛事组织水平和作品的竞争力。积极扶持学术科创类社团,重振学生科协,建立健全学术科技骨干队伍,并发掘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鼓励开展科普工作,大力倡扬科学精神。坚持举办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讲座,继续做好《*讲座》的编辑工作。指导和支持研究生会举办“元培杯”学术演讲大赛、“燕园论衡”学术沙龙、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继续办好《*大学研究生学志》。

15.积极开展群众文化和群众体育活动。重视发挥文艺体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在加强文体代表队建设、不断推出文化精品、搞好竞技体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扎实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广大同学的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力争营造出“广袤高原有群峰”的文化体育活动态势,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条件和平台。

五、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努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重实效的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新格局

16.进一步明确*学生骨干培养的目标模式。既有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的统一要求,也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的不同要求,有统有分,有高有低。充分尊重学生骨干的主体性,遵循不同类型的学生骨干成长成才的规律。团校要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立足高端、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办学理念,巩固在新时期扩大骨干培养覆盖面、增强共青团凝聚力方面取得的经验,继续改进和创新培训的内容与方法,着力建设政治、理论、科技、文艺、体育五支青年代表队和“青马工程”种子库。

17.调整和改进初级团校的改革思路。及时总结初级团校改革试点经验,客观分析优劣得失,努力使初团改革的目标和方案更加合理化。坚持将使用干部与培养干部相结合,坚持校院(系)两级培养,坚持“初团学员”身份的优先性,扩大学生骨干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权。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富有弹性的培训体系,明确必修课的学习任务但应便于通过“开课不授课”的方式完成。

18.巩固和深化高级团校的改革成果。突出高团办学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在继续践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实践教育”的创新培训理念的同时,注重继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的培训内容与方法,不断提高学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借鉴高团的办学经验,加大研究生骨干培养力度,形成一支政治可靠、学习优秀、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研究生骨干队伍。

六、加强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认真筹备和开好共青团*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19.认真筹备和开好共青团*大学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代表推选、会务筹备、编修团史等各项准备工作。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团的*以及*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全校团员青年中深入开展迎接*第十八次团代会的主题活动,动员和组织全校团员青年以奉献奥运、服务校庆的优异成绩迎接*第十八次团代会的胜利召开。

国庆团课总结篇(6)

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标准的构造样式及运行方式。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又具有泛型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因为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所以它包含着一些固定的要素,即导向性要素(即培养目标)、组织性要素(即培养过程)、调控性要素(即培养考核)。因为培养模式具有泛型性,所以一经形成便可以为培养单位所遵循。但培养模式一经形成之后,同时也具开放性。也就是说,培养模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培养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以开放和改革的态度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一、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原则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密切与音乐行业接轨,注重音乐艺术实践,突出音乐职业导向。”在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注重培养模式与行业标准密切接轨。学院邀请了遵义演艺集团艺术总监王小平、重庆高戈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旭、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频道总监寇锦等业界精英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参照相应行业标准设计课程模块。二是注重知识发展性与职业导向性的密切融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学术性的价值取向,这是艺术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职业艺术教育的根本所在。艺术硕士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艺术行业精通技巧的从业者,而且是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突出艺术职业岗位能力和艺术职业素养的培养。着力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学分权重。联合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基地的师资和硬件设施以及其他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

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音乐专业知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音乐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必须符合这一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过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人文综合素养+专业理论基础+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是导向性的要素,是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对培养工作进行检验的立足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培养过程,也就是组织性要素。毕业环节则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最终考核,也就是调控性要素,通过这一环节检验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面向社会、服务地方需求、促进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理念,构建了“2+1”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行业实训,实践环节以课内实践、专题创作实践、作品展演、行业实训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根据艺术硕士教指委颁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导性方案),艺术硕士(音乐)的课程类别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选修课。重庆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及所占比重可参见表1,公共课与专业必修课见表2。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课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音乐艺术实践、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专业主课、高级视唱练耳、音乐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等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音乐艺术实践属于纯粹的实践性课程。学院要求这一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形式为音乐会或实践性成果的展示。比如,对于声乐方向的学生,培养方案要求他们必须开两场音乐会,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音乐艺术实践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中,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此处的实践课程同独立实践环节不同。独立实践环节侧重的是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最终检验。而必修课中的艺术实践类课程侧重的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实践类课程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贯穿于课外活动中;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为了增强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能力,学院开设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作品分析、视唱练耳等课程。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观念,而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接受到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基于此,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音乐美学课程。音乐心理学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对音乐表演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比如,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演出中的怯场等。开设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方法的掌握,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在表演中呈现作品,在创作中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质。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一门视唱练耳课程,帮助学生解决音乐表演过程中的音准问题。除了必修课程中的音乐艺术实践课程,还有独立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能力展示(毕业音乐会)三项内容。该校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艺术实践基地的行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一年,同时学位论文(设计)须建立在艺术实践基础上。该校艺术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生修完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同时还须通过艺术行业职业资格认定,方可毕业授位。“2+1”课程体系即两种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加上行业中的实习、实训,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庆团课总结篇(7)

二月:做好就地过年解释和疏导工作,宣贯公司防疫要求。开展好民主评议前动员工作和意见征集、资料准备工作。重点学习重点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并坚持以党史学习为导向贯穿全年。

三月:开展民主评议工作,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清单。学习上级党委下发的若干学习资料,学习2021年全国两会主要议题,“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组织全体同志收看《榜样5》专题节目。

四月:学习党史观看视频,以主题党日或者党课为契机,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前往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接受洗礼,重温党的发展历程。

五月: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五四青年节,与青年党员、团员开展谈心谈话,了解青年员工的工作思想状态,同时进行党团共建,开展团员话党史活动,从青年的角度解读党史。

六月:以书记上党课为契机,开展一次党章党规专题学习活动。开展党员谈心谈话、了解党员最新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对标2020年民主评议中查摆的问题和整改措施,有未整改到位的地方,在下半年支部积极整改。

七月: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收看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党的生日系列庆祝活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宣传优秀先进典型,集中发展新党员。

八月:学习建军节重要讲话,学习党史军队专栏。邀请公司党委委员作党史学习的专题党课。

九月:廉洁专题学习月,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主题党日围绕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邀请部门领导接受廉政洗礼,共同筑牢不能腐不敢腐的原则底线,做守纪律守规矩的合同党员。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凝心聚力,为党建与生产高质量融合建言献策。

国庆团课总结篇(8)

适应社会变革,全方位拓展学科领域

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使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学校努力拓展学科领域,目前设有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学、广告学、工业设计、动画、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建筑学、景观建筑等13个本科专业;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中国画艺术、油画艺术、版画艺术、雕塑艺术、水彩画艺术、美术教育、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史论、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漆画艺术、陶瓷艺术、数码媒体艺术、建筑艺术、动画艺术、摄影艺术、舞台美术等20个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学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被批准为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重庆高校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四川美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力显著的综合性美术院校。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当代艺术的社会价值

四川美术学院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学校针对艺术学科专业的特点和重庆市人文社科建设任务,加强了校级科研课题立项的调研与论证,在广泛征集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定提出了校级科研课题申报指南。紧密围绕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开展了当代艺术基础理论的科研课题立项研究。近三年,经匿名评审和学校学术委员会终审,确定立项校级科研项目41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达90余人_并在校级科研课题的基础上,申报获准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及科技项目立项研究课题24项,重庆市科委、经委、建委等市级部门的科研项目11项;杨仁敏教授的《美术设计教育研究》和高铭路教授的《艺术史方法论》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规划研究课题;校级科研课题已结题13项,市级部门的科研项目结题8项;2007年发表研究论文193篇,出版专著6部。编辑出版教材36部。我校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多项科研课题结题并出版了《85美术运动》、《后现代书法的文化逻辑》、《从中国经验开始》、《现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视点》、《王林论绘画》、《绘画与观念》等10部专著,13篇,其中在CSSCI发表3篇,在当代艺术社会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理论研究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持久的思想源泉和坚实的学术基础。改变了学院长期存在的重创作实践轻理论建设和学术积淀的局面。

加强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推动科研创作的社会服务

艺术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影视动画专业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校企共建等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科优势与特色,积极开展科研应用项目的研究和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校集艺术设计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优势,形成了“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生态及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重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复兴研究”、“重庆南岸区慈云寺老街保护规划”、“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旅游环线总体规划”、“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保护性详细体规划”、“巴河亲水环境整治及南滨路建设立面改造设计”等数项重庆市历史人文风貌区的规划论证和设计工作。其中“重庆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项目申报了国家发改委及建设部的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项目,在建设部专家组评审的600项参评项目中排第十三名,被批准为国家发改委“十一五”重点立项研究项目并获国家拨款1200万元,在“适宜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改造的工程技术创新”、“适宜山地城市风貌的低成本的工程技术创新”等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设计艺术学、广告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学科专业组成了“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品牌推广、产品包装设计”研究团队,主持完成了四川五粮液集团、重庆电视台、中冶赛迪、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商品交易所、西南铝加TU等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以及大量地方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广告推广策划。切实推动了地方企业的发展和促进了重庆名特产品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以来,学校还承担了社会科技咨询服务和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22项,横向科研经费达到1200万元,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搭建艺术创新教育平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与创作科研互动”是四川美术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之一,是艺术院校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与研相互转换,推动了“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嬗变,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重庆市教委批准了学校的“重庆高校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依托“艺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学校开展了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态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把生态设计的理念贯穿在专业设计教学之中,所研究的课题涵盖了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家具设计、城市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环境资源、机电工程、包装工程、人文景观、废弃物利用等多个领域。2007年,已完成《生态设计1D0例》的设计研究项目,获得国家专利65项,投入生产的产品45项;获2007德国博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优胜奖2项(全国15项);获第11届国际自行车设计大赛创意奖1项,第一届青岛国际设计节“金海螺”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优秀设计奖1项;获“长虹杯”2007年全国大学生感观创意设计大赛银奖1项、入围奖1项、最佳创意单项奖2项、组织奖1项;获2007“世博想象”上海美术大展・设计艺术展优秀奖2项、入围奖24项,“气候酷派,设计先行”中英生态设计邀请赛优胜奖5项、入围奖27项等。还在《生态经济》核心期刊开设并主持了“生态设计”专题栏目,发表研究论文52篇;在深圳“2007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和“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2008济南会议”上,王立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双赢之路――生态设计是工业设计创

国庆团课总结篇(9)

王文洋在诉讼状中甚至质疑父亲王永庆“死亡时间及状况不明”。6月23日,在接受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王文洋表示,追根究底其实只是要一个答案,想知道父亲王永庆到底是怎么过世的。他听到的消息,一下子说是吃早餐噎死,后来又变成睡梦中死亡,让他感到非常疑惑。但被问到是否认为父亲有他杀嫌疑时,王文洋则连说几个不敢,称没有证据。

王文洋并亲自撰文向外界说明“为何要越洋诉讼”,文中七次强调“有义务”寻求公平且合法处理父亲庞大遗产问题,尤其也有责任“确保大妈郭月兰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王文洋说,之所以要追查答案,因为他认为,以王永庆的身体状况,至少可以活到100岁,而且他还有另一个疑惑,就是王永庆的资产信托,虽然有五个管理人,但所有文件上,都查不到王永庆本人的签字或盖章。

王文洋称,大妈郭月兰女士是父亲王永庆唯一合法的原配发妻。他表示,“2005年时,大妈严肃且认真地要求我必须维护她长期的权益,她给我委托书,主要是为了确保她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王文洋为王永庆二房杨娇所生,杨娇共生有二子三女。大房郭月兰一生未有生育。在王家,最得势的是三房李宝珠,她育有四个女儿,其中有两人为台塑集团七人核心决策小组成员。

王永庆遗产争夺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有四房、五房突然冒出,分财产的队伍眼看越来越大。传闻中的王永庆四房长子罗文源公开挺“大哥”王文洋查明父亲死亡时间及遗留资产状况。

6月17日,香港星岛环球网爆料说,王文洋争遗产的目的是为了参选台湾“总统”。和王文洋私交不错的籍“立委”邱毅指出,王文洋在40多岁于台湾大学教书时,就已经有想参选“总统”的志愿,近来此意愿似乎比较强。

台湾最新一期《壹周刊》报道,多年前,王文洋曾被算命师预言,他具有“总统命”。

王永庆究竟有多少遗产

据美国《福布斯》调查,王永庆身后留有约2222亿元新台币(67.5亿美元)遗产,但这笔庞大遗产至今仍未处理。

而据台湾《苹果日报》调查了解,王永庆身后总遗产约3336亿元新台币,主要分为三大块:556亿元新台币获遗产继承委员认证,包括王永庆个人持有的台塑2.91%、南亚5.46%、台化6.75%的股票;2453亿元新台币的海外信托遗产,2001至2005年间王永庆在百慕大成立了4个、在美国成立了1个信托基金,“不为人知”的家产高达75亿美元(2453亿元新台币);另外,还有327亿元新台币存在瑞士信贷账户,这是王永庆及关联公司在瑞士银行开设的账户。

据王文洋友人透露,王文洋已查出父亲已曝光的85亿美元(约2780亿元新台币)的海外资产,其中一笔十余亿美元的瑞士账户所有人竟是三房李宝珠。他未来将会进一步调查这些资金如何汇出,以及分配的合法性。

三房李宝珠向台北市“国税局”申报王永庆遗产总额500亿余元新台币,不过,王文洋友人指出,“与实际数字相比,这个数字只够塞牙缝。”

王文洋友人指出,王永庆不只在美有遗产,在大陆、越南等全球各地都可能有投资。特别是大陆,应是一个很大的黑洞,预料王永庆在当地资产应比在美国还多,为此王文洋已委托律师与美国团队前往调查。

由于没有留下遗嘱,王永庆的遗产应如何处理,须由王永庆的三任妻子与二、三房子女共同协商处理。如果根据《福布斯》杂志调查,王永庆身后留有约2222亿元新台币遗产。根据台湾法律,他的原配郭月兰可以先主张夫妻剩余财产分配,分得一半遗产,也就是1111亿元新台币,这部分不必课征遗产税,之后剩余的一半则须课征50%遗产税,课完税后的555.5亿元新台币,再由郭月兰和王永庆的10名子女(由于三房夫人李宝珠与前夫所生的女儿王瑞纪已被王永庆办理认养,因此享有财产继承权)均分剩下的555.5亿。

依此计算,王文洋本人可分得50.5亿元新台币遗产。但目前正进行认祖官司的罗文源“四房”三姐弟,若经法院判定确为王永庆亲生,则连同罗家三姐弟在内,每人可分得39.7亿元新台币遗产。

此外,王永庆元配夫人膝下无子,因此王文洋一出生,就说要给郭月兰当养子,但并没有真正完成法律程序,直到几年前,王文洋身份证上面的母亲栏仍是他的生母杨娇。若在法律上可证明郭月兰确实收养了王文洋,而王文洋又是郭月兰的唯一继承人,将来郭月兰去世后,她从王永庆处取得的财产,将全部由王文洋继承。

相关人士指出,台塑王家的家务事闹得越凶,王永庆留下庞大遗产,越能透明公开,这对王家二房或三房是“两败俱伤”,结果最大赢家是“国库”。

豪门恩怨

身为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原本是台塑集团最有希望的接班人。不过,1995年他和学生吕安妮一场轰动全岛的师生恋,不但造成台塑集团股票不断下跌,而且打破了王永庆的接班布局。王永庆一怒之下,解除了王文洋在台塑集团旗下南亚公司的职务,王文洋被迫远走海外。

吕安妮当时还是台大研究生,她当时控诉台大博士班考试不公的情况,并指控洪姓教授性骚扰,强悍地在媒体上捍卫自己的权益。这起事件意外揭开她与王文洋的师生恋。

两人恋情曝光后,让台塑大家长王永庆大动肝火,也让王文洋的原配陈静文伤心欲绝。不过,个性刚强的吕安妮,曾亲自写一封信给王永庆,表明自己不要名分,也要跟着王文洋。

王永庆一怒之下,将当时在南亚塑料和台塑集团任职的王文洋停薪留职。王文洋因此离开台塑远走美国,事件震惊台岛。离开台塑的王文洋,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商学院度过了两年教职岁月后,争取到友人融资2亿美元,1997年到广州创办了宏仁集团。

2007年6月,陈静文因胃癌过世。有台湾媒体报道,王文洋今年3月已与女友吕安妮成婚。目前,两人育有一子。

微妙的是,在2007年的数次访问中,王文洋一再声称,其实在与吕安妮相恋前,便已经得知自己无法留在台塑,并私下称有人希望自己离开,“父亲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显然吕安妮事件只是踢走王文洋的“表面证据”。此番言论,让外界的猜测目光投向了“三房”李宝珠。

更让王文洋感到不爽的是,在父亲王永庆去年10月15日去世时,他发现为王永庆开出死亡证明的St. Babara医院的证明文件上,配偶栏登记的竟然是“李宝珠”,因此,他发表声明强调,在2005年大房郭月兰还意识清醒的时候就取得广义授权,代为处理“大妈”郭月兰的财产。

王文洋重返台塑传言破灭

目前,台塑集团分为三大派别,即三房系统、王永在(台塑集团另一创始人、王永庆胞弟)系统、高阶经理人系统。目前王永在体系基本主导台塑石化与台化,三房体系则是透过长庚医院及长庚大学持有的信托基金,基本掌控了台塑和南亚。而二房和大房系统基本上被排斥在决策层和管理层之外。

二房在王文洋赴美之后,便远离台塑的权力核心。 王永庆辞世后,台塑集团接班争议,一直引起关注,但今年春节后,王永庆三房二女儿王瑞瑜同意将长庚医院董事职务让给二房长女王贵云,显示出积极营造家族和谐气氛。紧接着,台塑集团总裁王文渊与王永庆三房长女王瑞华更协商让二房子女回台塑集团,并敲定四人分别出任台塑集团旗下四家企业的董事。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王文洋重返台塑集团,出任台塑石化董事。

但6月4日,台塑石化董监事改选结果却跌破眼镜,原本规划出任董事的王文洋最后一刻由他弟弟王文祥当选董事,打乱先前努力营造的“二、三房大和解”的接班布局。

6月8日,王文洋发出英文新闻稿表示,外传他拒绝担任台塑石化董事或台塑家族任何董事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他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回事,如何去拒绝呢,而他也是和大家一起从媒体上得知这个消息。他强调,他从未获邀出席家族会议,也未获家族成员或官方式的邀请。以此表达对王家主事者的不满。

6月19日,台化股东会改选董监名单出炉,但仍不见王文洋的名字,王永庆二房仍由次子王文祥出任台化董事。台湾“今日新闻”表示,王文洋重返台塑集团的传言正式破灭。

一连串家族风波撼动台塑经营核心,台塑总裁王文渊特意在6月19日宣布名单前郑重声明,经营权公私分明,他将不再对二三房的战争对外发言,让争议到此为止。王文渊同时态度强硬地声明,自己的位子是王永庆钦点,意有所指点出“大阿哥主掌台塑的权力结构,不会因王文洋有所动摇”。

李登辉介入王家遗产争夺战

王永庆的子女们原本努力不让遗产风暴搬上台面,但王永在因健康问题无力出面仲裁,家中已没有可以约束遗产风暴的长辈。在这个敏感时刻,王家三娘李宝珠造访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似有寻求李登辉协助之意。无独有偶,王文洋赴美兴讼后,回到台湾第一个拜访对象也是李登辉。

据了解,王永庆虽因“戒急用忍”政策和李登辉意见相左,进而关系不睦,但其间李宝珠扮演白脸,一直与李登辉保持密切往来。王永庆仍在世时,李宝珠就常拜访李登辉,和李登辉夫妇无话不聊。

据福建《东南快报》报道,在与李登辉见面时,李宝珠说:“原本希望家族和谐处理王永庆的后事,但王文洋一直有些意见。”话中似乎有希望李登辉劝劝王文洋的意思,但李登辉没说什么。

据李登辉事后向友人转述,他当天婉转告诉李宝珠:“天下事有些是上帝的安排,非人力所能强行改变。”李登辉说,王文洋为王永庆之子,就是上帝所决定的事,希望李宝珠能了解他话中的意思。

王文洋友人表示,王文洋和李登辉以前就认识,而两人开始密切互动是在去年台湾“总统”大选。王文洋友人说:“目前王文洋每个月都会见李登辉一次,而李登辉都在给王文洋上课,教导当前国际关系和治国之道。”

王文洋友人说,李登辉跟王文洋一聊天就能聊个4个小时,对这位后生晚辈的满意不在话下,李登辉原本还希望王文洋能接任由他创立的台湾综合研究院的董事长,因为王文洋有遗产官司在身,最后推荐由黄辉珍接任董事长,自己只担任董事。

对于王文洋是否要角逐2012年“总统”大选?王文洋友人说,王文洋因为要专心打官司,所以还没有这样的规划,不过台湾未来选领导人将不会有蓝绿,只有能力。

国庆团课总结篇(1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巨大变革,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能力已是现代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是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教学效果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其中如何快速提升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能力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

为实践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本文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国庆花坛种植设计”这一课程单元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过程与效果,促进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教?W对象为高职学院三年级学生,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2)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真实案例兴趣较浓;(3)学习主动性欠缺,不善于独立思考,倾向于直观获得认知;(4)熟练掌握QQ、微信等社交平台,沉迷于网络。

2.教学模式。教法上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直观演示、案例引入等方法,突出“学中教、学中做、做中教”的模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双对接”。学生则采取直观认知、协作探究和自主实践的学习方法,实现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内容选自《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国庆花坛种植设计”单元,共计4学时。知识目标:掌握不同花坛类型特点及其应用;掌握花坛的设计内容和步骤;掌握花坛的设计要点。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前后的资料查询和网络自学,能够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花坛类型,并完成花坛设计,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目标: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各类花坛的特点及应用,难点是根据立地条件和要求进行花坛种植设计及设计表达。

4.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课外环境包括免费的校园网络、电脑、手机、QQ、微信和电子邮箱等。课内资源包括课程教学PPT、视频、音频、网络版行业标准以及Auto CAD工程图纸。课外资源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图书馆、专业网站等。(1)构建“花坛种植设计”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通过校园网在线学习系统在线下达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生利用网络,及时完成知识点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情况,教师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查看,避免出现学生课前无预习,跟不上进度的现象。(2)仿真动画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国庆花坛种植设计效果抽象,难以直观表现,通过团队协作,运用3D MAX软件进行设计方案与设计效果的验证,真正理解如何根据立地条件进行合理的花坛种植设计,克服设计效果抽象的学习障碍,突破教学难点。(3)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反馈相结合。学习验证完成后,教师通过QQ、微信等,在线调查课前在线学习、参与小组实验、案例设计图纸的识读分析等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克服学生不愿与教师课堂沟通的学习障碍。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总体流程分为六个环节:新课导入―分组讨论―感性认同―系统学习―案例实操―课后拓展。

1.新课导入:教师打开国庆天安门广场花坛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庆花坛对于国庆气氛烘托的重要作用,然后教师提问“国庆花坛设计中应选择哪些植物比较合适,采用什么色系能烘托出国庆热烈的气氛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

2.分组讨论:把学生随机分组,讨论“国庆花坛植物选择要点有哪些”,讨论完成后,将各要点简单、扼要地列在小黑板上。在讨论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讨论完成后,教师给每组分发评分条,要求各组组员根据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为其他成员打分。教师提问“你们选择的植物适合国庆花坛使用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感性认知环节。

3.感性认同:利用园林技术教学资源库和3D MAX软件,要求学生将课前收集好的素材应用到已建模好的花坛三维效果中,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国庆花坛的三维设计效果,然后提供几张教师事先制作好的炫图,并提问“教师和你们的选择一样吗?”学生对比自己选择与炫图中植物选择的差异,进一步激发探索欲,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系统学习环节。

4.系统学习:首先进行提问“哪些花坛类型能够作为国庆花坛使用呢?”引出国庆花坛的类型:模纹花坛、造景花坛。随后,根据这两种花坛的特点,就植物种类的选择、色系搭配、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进行逐一讲解。讲解过程中采用PPT、成功案例图纸、照片和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将国庆花坛种植设计讲解清楚。为检验学习成果,很自然地进入案例实操阶段。

5.案例实操:下达案例实操任务,要求学生运用Auto CAD软件,结合学院正大门的立地条件进行国庆花坛设计。学生自主分析立地条件,采用合适的设计形式,把握合适的尺度,按照设计步骤完成设计图纸。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计算机终端,准确把握每位同学的操作进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类辅导。最后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对课堂学习进行在线评价,评价结果通过网络自动统计并当场呈现,目的是让教师掌握课堂效果,克服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课堂沟通的障碍。

国庆团课总结篇(11)

经过五年的发展,睿稚集团旗下的天才宝贝品牌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现在睿稚集团CEO刘慧琴的“野心”是要把这么多年累积的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幼儿教育的特点,将中国的幼儿园开到海外市场,把最好的教育模式带给全球的华人孩子。2009年9月,睿稚集团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启动宋庆龄国际幼儿园项目。只要有心,梦想并不遥远。

主攻高端市场

3岁孩子,每周末上课2小时,两年内修完12门学科,共花费2.4万元。对于国内大多数家长而言,这样的花费似乎有点奢侈。但对于一二级城市收入较高的白领来讲,如果教育模式适合孩子,他们愿意花这笔钱。“天才宝贝在上海的市场反响很好,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所以我们目前计划把天才宝贝带到国内其他一些大城市。”刘慧琴告诉本刊记者。

天才宝贝作为一个美国课程,定位于3--6岁的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具体的特长培育和技能培训。为更快地实现本地化,刘慧琴对天才宝贝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比如删减了动手操作、知识学习等内容;增加了培养演讲、沟通能力的内容;把孩子的表现录像上传到网站,定期给家长做成效报告;按照一个班级16人制,每个老师搭配带5--8个班的安排,要求每个老师每周都要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

天才宝贝在授课形式上,采用了先进的高科技教学工具Learning Station(计算机投影和互动式电子白板等构成的多媒体学习站)。在推出不到5年里,它被翻译成13种语言,培训中心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掀起一股早教的“革命”。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给天才宝贝带来了很好的口碑。很快就在上海打开了市场。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和智基创投合伙人梁晓刚的孩子都是通过口碑传播的方式选择天才宝贝的。智基创投管理合伙人卓德钦对本刊记者表示:“对于睿稚集团的这个项目,投资前我们找了很多学生家长,通过他们去了解睿稚集团的教育,同时也到睿稚集团上海以外的办学点去考察,结果发现客户群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很多。”卓德钦认为,这个项目虽然是一个高端项目学费很高,但是了解市场以后发现,其实中国家长很舍得对小孩进行教育投资,市场很大。

虽然对睿稚集团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当被问及未来市场占有率的目标时,刘慧琴显得很谨慎,她认为儿童教育是一个需要积累和沉淀的行业,盲目地扩张会使好不容易建立的品牌受到冲击。“我并不想在市场上占多大的份额,市场占有率有2%--5%我就已经非常开心了,上海3--6岁的孩子大概有50万,我只要5000个孩子,把这群孩子服务好,让这群家长开心就足够了。”刘慧琴算了一笔账,以保守的2%的市场占有率为例,1万个孩子,两年的费用是2.4万元,也就是两年的总营业额是2.4亿元,折合下来每年就有超过1亿元的营业额。

在刘慧琴看来,高端市场是需要细心培育的,与其一味地追求市场占有率不如把现有的学员服务好,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使品牌受损。

“走出去”多元发展

目前天才宝贝在中国已经拥有34家直营中心,可刘慧琴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更大胆的规划。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睿稚集团对外宣布了三个重要的决定:启动了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的“宋庆龄国际幼儿园”项目;签署了与美国“疯狂家族儿童俱乐部”的合作战略协议;此外,睿稚集团拟于2011年海外上市,誓以中国儿童教育服务第一品牌的形象耀然海外。

依托宋庆龄基金会在国内和国际已有的知名度,使宋庆龄国际幼儿园在幼教领域迅速占位。宋庆龄国际幼儿园已经有了初步的战略规划,首先在国内各重点城市办园,然后走出国门,进军国外各重点城市;在此基础上,携全球华人幼儿园第一品牌的影响力,快速整合国内幼儿园市场,引领市场标准。国内市场的开拓,主要是通过直营方式;在国际市场方面,寻找规模企业以或合资方式合作办园。

刘慧琴解释说,睿稚集团涉入幼儿园教育,对其本身来说,是事业的扩张和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体现,丰富了集团的产业链条,优化了集团的事业平台。而宋庆龄基金会与睿稚集团的强强联手,对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而言,则可谓是一个新的开始和尝试,标志着国内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底蕴的大型幼教品牌的横空出世。而与美国“疯狂家族儿童俱乐部”的战略合作也是集团多元化策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