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44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1)

1 前言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与整合,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行业特色的技术服务队伍。但是,随着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和演变,服务对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指导下,我们需要改革和创新。我们结合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服务转型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结合目前人口计生系统发展的导向,从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一些理论探索,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生殖与性医学科在计生系统的发展具备了充分的条件

2.1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系统需要正规的学科建设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从传统的计划生育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各地的技术服务机构情形不同,上级管理部门领导的意见也不尽一致,无论从生存还是从发展角度考虑,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不能坐视不管的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到人员引进、设备投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

目前,技术服务机构最大的问题是除了做常规的计划生育服务外,没有正式的学科建设,计划生育既是一个部门,也是一个学科,比如,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但多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并没有将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学科进行建设,而是作为一个总体的部门。计划生育部门的活动很多,项目复杂,比如,宣传教育、避孕药具发放和技术服务,这些活动的混合就冲淡了学科建设的氛围,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忽视了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学科建设。因为计划生育没有自己的学科建设体系,主要是围绕目前中心任务的需求而工作,就失去了技术服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如果我们参照医院管理的方法,重视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学科建设和完善,从技术规范、人员配备、服务项目和设备投入等方面发展和规范自己的目标体系,那么就可以形成从部级、省级、市级到区级标准不同的生殖与性医学科。这门新的学科,既与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相容,又使它得到发展,充分拓展其它服务。

2.2 生殖与性医学科将在计生系统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增强,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与日俱增。生殖健康的范围非常广泛,严格地说,已经涵盖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与性健康是经常并行使用的,卫生系统喜欢用性健康,而计生系统喜欢用生殖健康,而国际上更流行的是性与生殖健康。我们采用生殖与性医学科的概念,就是套用性与生殖健康的概念,生殖在前,性在后,比较婉转并且符合我们计划生育系统工作的惯例,民众易于接受。

性与生殖健康的问题与卫生、计生与教育部门都有关,但障碍与性心理障碍以及与疾病有关的性生理问题和性心理问题几乎得不到有关机构的帮助,有些问题几乎处于三不管的状态。正因如此,被轻视的生殖与性医学科就成为计划生育系统技术发展的契机并必将在计生系统占据重要地位。

之所以生殖与性医学科在卫生系统被忽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

2.2.1 生殖与性医学科作为新兴学科没有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 吴阶平等编译的《性医学》于1982年出版,我国的学术界才开始了解性医学。由于研究群体较小,也因我国的传统偏见,没有大的学术机构建立生殖和性医学科,在中华医学会没有成立性医学分会,也没有独立发行的性医学杂志。

2.2.2 综合医学的学科分割阻碍了生殖与性医学学科的建设 虽然性医学科是以各种各样的具有性问题的病人作为自己的治疗对象,但传统的学科划分却是以性别为主,阻止了性医学科的成立。妇科或妇产科专门治疗女性病人,男科治疗男性病人,而综治男女性问题的性医学科将与传统的男科或妇科形成竞争或互相影响,而在医院难以获得立足之地。

2.2.3 经济效益的指标影响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建设 医院开设科室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个是具有良好的经济收入,一个是迫切的社会需求,也就是经济和社会效益。传统的医疗服务显然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在治疗障碍中,咨询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咨询是要花费时间的,对于重视经济收入的医院而言,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工作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各科室分配奖金与收入有密切关系,生殖与性医学科难以与其它重点学科相比,所以得不到充分发展的机会。

2.2.4 医疗任务繁重无暇顾及性问题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诊断系统,障碍和性心理障碍都是属于精神科的诊疗范围,但在各地的精神病院中,罕见专门的生殖与性科学咨询或治疗科室。因为,重性精神病的治疗工作已经让精神科医生难以承受,而有性问题的病人也不太情愿到精神病院咨询或治疗自己的性问题,他们不愿意将性问题与精神病混为一谈。妇产科是以治疗常规的妇科病和接生为主,即使在市级的妇幼保健院,单纯的产科已经是人满为患,哪有余力去关心妇女的或家庭生活问题。泌尿外科和男科医生多数是外科医生,他们多数是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要医疗手段,他们缺少心理治疗的训练,他们对于具有很多心理问题的障碍病人也经常感到束手无策,由于工作繁忙他们也不情愿治疗这类病人。

2.3 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正是民众对计生工作的迫切需求

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性病和艾滋病猖獗施虐之后,心理和社会问题就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贫富差别悬殊、性观念的开放和的放纵,导致性与婚姻问题的不断增加。民众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服务需求也与日俱增。当然,这些工作不能完全成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任务,主要还是卫生部门完成。但生殖与性医学科领域内的工作已经足以让计划生育趋于饱和状态了。我们仅以障碍为例,就足以了解民众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男性障碍:障碍患病率是10%;患病率是 29%;低下患病率是16%;同性恋问题占3%;障碍患病率是 2%;总共占60%。女性障碍:性唤起障碍患病率是19%;缺失患病率是 12%;低下患病率是34%;同性恋问题占3%;疼痛患病率是11%;总共占79%。真是生活知多少呀!夫妻由于障碍导致的性生活不和谐已经占有很高的比例,而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还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当然,社会的医疗资源目前还难以完全照顾到性健康方面,但我国承诺的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保健服务已经迫在眉睫了,计划生育主动地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服务也是完成我国庄严承诺的组成部分。

2.4 国外相应的性咨询或治疗机构为我国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国外有性治疗师、性咨询师、婚姻治疗师和婚姻咨询师等职业。他们的工作类似我们的生殖健康咨询与性医学科之间。他们主要不是靠打针与吃药,而是主要依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手段,解决病人的障碍、性心理障碍以及婚姻家庭问题。他们多数是大学临床心理系毕业的学生,或者在专门的性教育或性治疗机构中培训出来的学生。他们经过严格的考试,持证上岗。我国的生殖与性医学科正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已有研究基础,接受他们的技术指导,吸收他们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特色,形成在社会上有良好信誉的,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率高的生殖与性医学科。

3 生殖与性医学科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中有充分发展的优势

3.1 计生服务技术机构没有严格的性别取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没有男性与女性的性别之分,性医学科也是不分男性与女性,而是以解决性问题为核心,所以与卫生系统的男科与女科或妇科有明显区别,妇产科治疗女性病人,男科治疗男性病人,性医学科在综合医院难以独立建设并且发展。性医学强调的是性治疗或婚姻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解决性问题最好是夫妻或伴侣一同进行,这是计生服务的一个优势。

3.2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解决性问题天经地义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国家,尽管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人们对于性的禁忌仍然是广泛存在的。尽管民众有性咨询或治疗的需求,但他们仍然感到难于启齿。但是,由于我国的广泛而深入的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民众都了解计生部门是专门从事与性有关的技术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由于为计生政策服务而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可信度,所以计生部门处理性问题可谓天经地义。从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做绝育手术、采取避孕措施以及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和倡导性教育,无一不与性有密切关系,所有具有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

3.3 技术服务机构具有相应的人员和设备条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特点是技术人员短缺,总体数量偏少,但船小好调头。因为成立性医学科不需要很多技术人员,一般技术服务机构中都有妇产科医生、男科医生(或从事男性结扎术的医生)和中医科医生,如果有医生自愿学习生殖健康咨询,那么就能够解决缺少精神科或心理医生的问题,配上原有的检验科医生,六七个医生就初步形成性医学科了。性医学科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或贵重的设备条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原有的设备都可以用于性医学科,在添置少量的设备后就可以开展工作。

3.4 生殖健康咨询师职业化促进生殖与性医学学科建设

由国家人口计生委牵头申请并且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准的生殖健康咨询师已经是一类新型的职业,而且国家人口计生委已经将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工作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化建设的突破口,由于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2009年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工作将在国内广泛开展。虽然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工作主要是咨询,但这项工作如果广泛开展必须有自己的学科支撑体系或者后盾,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范围几乎已经涵盖了性医学科的主要工作。生殖健康咨询不能解决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果组建了生殖与性医学科,那么就形成了咨询与治疗的完整体系,咨询促进治疗,治疗完善咨询,如果人口计生系统只单纯提供咨询,有问题就推荐去别的医院,而医院没有相应的部门负责治疗,或者增加了时间或金钱的耗费,那么民众的需求仍然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会进一步挫伤民众寻求生殖健康咨询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生殖与性医学的服务,而且是低价或者免费的服务(当然药品或必要检查费除外),那么就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提高民众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认可程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生殖健康咨询很容易吸引病人,而病人的到来也促进了性医学科的发展。这样就会在生殖健康咨询与性医学科之间形成良性的互补关系。

4 生殖与性医学科的服务范围与学科建设

4.1 生殖与性医学科的服务范围在生殖健康领域之内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范围过于狭窄,这无疑制约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事业发展。按照目前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领域非常明确,而生殖健康方面还比较含糊,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样就既是机会也是障碍,关键看如何应对。国家人口计生委目前将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并重,无疑拓展了传统的计划生育服务空间。计划生育系统与卫生系统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工作有明显的重叠,各有侧重,绝大多数生殖健康的工作仍然主要靠卫生系统承担,尤其是妇幼保健系统。我们之所以提出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建设,主要是因为性医学的内容是卫生系统长期忽视的领域,由于卫生系统没有形成性医学科的学科与服务体系,目前该学科也还没有诱人的经济利益,所以计划生育系统涉足这个领域不会与卫生系统形成利益冲突,而是对民众的需求形成优势互补,还充分利用了国家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4.2 生殖与性医学科的学科建设

性医学的概念起源于马斯特斯与约翰逊,他们与科罗迪尼共同主编的《性医学教科书》出版之后才正

式确立了性医学学科的问世,吴阶平等编译的《性医学》就是以该书为蓝本,该书总共18章,论述的性医学内容包括:性的发育和遗传、性衰老问题和性传播疾病,大量篇幅介绍了各种原因导致的障碍及其相关的疾病,也谈论了各种异常和性身份识别障碍,与此相关的性与婚姻问题、咨询与治疗。

在我们的工作中,对性心理学展开了深入研究,探索了障碍与性心理、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生殖健康咨询,这些研究既充实和发展了生殖与性医学科,也有利于生殖与性医学科在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的应用和发展。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计生系统的技术服务机构内建立和发展生殖与性医学科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促进生殖健康咨询事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利用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和认证工作的契机,建立和不断完善生殖与性医学科,使之成为生殖健康咨询工作发展的基石,同时也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依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众提供优质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达临.中国性学词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482.

2 吴阶平等编译.性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Ⅵ.

3 范肖东,汪向东,于欣,等.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世界卫生组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38.

4 Allen Frances, MD. Harold Alan Pincus, MD. Michael B. First, MD.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DSM-IV published by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Washington,DC.1994:236-237.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2)

一.规范咨询工作:

(一)拟定咨询科室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咨询服务标准,咨询部考核细则,电话回访服务标准,咨询部工作范畴,咨询部工作要求等,细化各个具体工作的服务标准,咨询部的基本工作规范等

(二)规范咨询业务技巧,增加咨询成功率:

十月第一周咨询成功率在18%左右,预约成功率在43%;到目前为止,咨询成功率约50%,预约成功率达60%以上,咨询及预约成功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前期的业务技巧培训及咨询服务的规范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1.专业知识的学习:

a、每周一次由咨询医生进行讲课,培养咨询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讲课医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项专业知识

b、每结束一期培训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由科室各位曾讲课的医生进行评定

c、每月拨打其他医院的电话进行总结,从他们的咨询中揣摩、了解、学习其它医院的咨询技巧,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

2.定期召开咨询记录讲评会议

a.定期抽查每个咨询人员的咨询记录,重点在于讲评总结,及时指出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咨询质量

b.咨询医生的技巧和营销的交流,各个咨询医生对其它人咨询的评价

c.个人对自己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

d.每周一次进行咨询成功率及预约成功率的统计,及时分析曲线变化原因,找出重点,分析各个细小环节的问题

3.完善咨询病人回访机制:回访机制主要应用于预约病人及就诊后病人,应用后从当初的43%的预约成功率提高至74%,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a.对于当时预约病人,发送预约号;未就诊的病人,发送咨询的电话号码

b.第二天对于第一天预约病人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未就诊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未就诊原因及就诊动态,及时进行再次营销

c.如因电话忙碌而掉线,第二天发送致歉信息,再次开发追踪

d.每天二次(早九点前,晚四点)发送提醒就诊的信息

(三)根据个人特点及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调整

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量的比例,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二.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及时进行分析反馈

自十月份起拟定了各种报表,包括广告信息统计,本部门的各类数据统计,导诊各类数据统计,初诊信息来源码统计,外院营销信息收集

1、按医院要求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工作:

a.本院广告信息收集、广告监播;

b.外院的营销手段收集;

c.咨询电话信息收集

d.初诊信息收集

e.专档管理,保密原则

2、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进行统计,及时向医院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各类并确保数据的准确;

3、根据医院经营工作要求对各媒体所投放的广告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建议;

三.建立客户服务档案:

将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预约病人,初诊病人建档

1.录入制度:

a.每天收集一次,确保数据及时录入;

b、就诊后病人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就诊疾病

2、建立回访制度:

回访方式包括短信问候及电话回访二方面

a、制定回访标准,统一回访的内容,对回访医生要进行专业和技巧培训,确保回访的工作质量;

b、有计划分步骤:

配合企划部经营部做好病人满意度调查,每天五人,主要以预约病人为主

对回访结果及时反馈分析总结,上报相关领导,特殊病例当时应反馈

四.网络咨询工作

1.qq咨询资料库及商务通资料库的建立,使回答更具专业性,且可以直接复制,节省时间

2.预约回访问题

1)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电话号码,并进行详细分类登记,预约后即通过短信发送预约号,对于个人预约后未就诊病人,与电话咨询一起参与回访,了解未就诊原因,进行再次营销。

2)将qq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公布及发送活动信息。

3.咨询人员的专业性及积极性的问题:

由专人回答商务通及qq咨询,一月更换一次,有利于新鲜感及积极性的建立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3)

(一)拟定咨询科室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咨询服务标准,咨询部考核细则,电话回访服务标准,咨询部工作范畴,

咨询部工作要求等,细化各个具体工作的服务标准,咨询部的基本工作规范等

(二)规范咨询业务技巧,增加咨询成功率:

十月第一周咨询成功率在18%左右,预约成功率在43%;到目前为止,咨询成功率约50%,预约成功率达60%以上,咨询及预约成功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前期的业务技巧培训及咨询服务的规范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1.专业知识的学习:

a、每周一次由咨询医生进行讲课,培养咨询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讲课医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项专业知识

b、每结束一期培训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由科室各位曾讲课的医生进行评定

c、每月拨打其他医院的电话进行总结,从他们的咨询中揣摩、了解、学习其它医院的咨询技巧,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

2.定期召开咨询记录讲评会议

a.定期抽查每个咨询人员的咨询记录,重点在于讲评总结,及时指出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咨询质量

b.咨询医生的技巧和营销的交流,各个咨询医生对其它人咨询的评价

c.个人对自己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

d.每周一次进行咨询成功率及预约成功率的统计,及时分析曲线变化原因,找出重点,分析各个细小环节的问题

3.完善咨询病人回访机制:

回访机制主要应用于预约病人及就诊后病人,应用后从当初的43%的预约成功率提高至74%,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a.对于当时预约病人,发送预约号;未就诊的病人,发送咨询的电话号码

b.第二天对于第一天预约病人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未就诊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未就诊原因及就诊动态,及时进行再次营销

c.如因电话忙碌而掉线,第二天发送致歉信息,再次开发追踪

d.每天二次(早九点前,晚四点)发送提醒就诊的信息

(三)根据个人特点及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调整

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量的比例,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二.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及时进行分析反馈

自十月份起拟定了各种报表,包括广告信息统计,本部门的各类数据统计,导诊各类数据统计,初诊信息来源码统计,外院营销信息收集

1、按医院要求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工作:

a.本院广告信息收集、广告监播;

b.外院的营销手段收集;

c.咨询电话信息收集

d.初诊信息收集

e.专档管理,保密原则

2、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进行统计,及时向医院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各类并确保数据的准确;

3、根据医院经营工作要求对各媒体所投放的广告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建议;

三.建立客户服务档案:

将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预约病人,初诊病人建档

1.录入制度:

a.每天收集一次,确保数据及时录入;

b、就诊后病人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就诊疾病

2、建立回访制度:

回访方式包括短信问候及电话回访二方面

a、制定回访标准,统一回访的内容,对回访医生要进行专业和技巧培训,确保回访的工作质量;

b、有计划分步骤:

配合企划部经营部做好病人满意度调查,每天五人,主要以预约病人为主

对回访结果及时反馈分析总结,上报相关领导,特殊病例当时应反馈

四.网络咨询工作

1.qq咨询资料库及商务通资料库的建立,使回答更具专业性,且可以直接复制,节省时间

2.预约回访问题

1)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电话号码,并进行详细分类登记,预约后即通过短信发送预约号,对于个人预约后未就诊病人,与电话咨询一起参与回访,了解未就诊原因,进行再次营销。

2)将qq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公布及发送活动信息。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4)

(一)拟定咨询科室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咨询服务标准,咨询部考核细则,电话回访服务标准,咨询部工作范畴,

咨询部工作要求等,细化各个具体工作的服务标准,咨询部的基本工作规范等

(二)规范咨询业务技巧,增加咨询成功率:

十月第一周咨询成功率在18%左右,预约成功率在43%;到目前为止,咨询成功率约50%,预约成功率达60%以上,咨询及预约成功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前期的业务技巧培训及咨询服务的规范效果是非常显着的

1.专业知识的学习:

a、每周一次由咨询医生进行讲课,培养咨询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讲课医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项专业知识

b、每结束一期培训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由科室各位曾讲课的医生进行评定

c、每月拨打其他医院的电话进行总结,从他们的咨询中揣摩、了解、学习其它医院的咨询技巧,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

2.定期召开咨询记录讲评会议

a.定期抽查每个咨询人员的咨询记录,重点在于讲评总结,及时指出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咨询质量

b.咨询医生的技巧和营销的交流,各个咨询医生对其它人咨询的评价

c.个人对自己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

d.每周一次进行咨询成功率及预约成功率的统计,及时分析曲线变化原因,找出重点,分析各个细小环节的问题

3.完善咨询病人回访机制:

回访机制主要应用于预约病人及就诊后病人,应用后从当初的43%的预约成功率提高至74%,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a.对于当时预约病人,发送预约号;未就诊的病人,发送咨询的电话号码

b.第二天对于第一天预约病人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未就诊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未就诊原因及就诊动态,及时进行再次营销

c.如因电话忙碌而掉线,第二天发送致歉信息,再次开发追踪

d.每天二次(早九点前,晚四点)发送提醒就诊的信息

(三)根据个人特点及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调整

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量的比例,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二.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及时进行分析反馈

自十月份起拟定了各种报表,包括广告信息统计,本部门的各类数据统计,导诊各类数据统计,初诊信息来源码统计,外院营销信息收集

1、按医院要求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工作:

a.本院广告信息收集、广告监播;

b.外院的营销手段收集;

c.咨询电话信息收集

d.初诊信息收集

e.专档管理,保密原则

2、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进行统计,及时向医院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各类并确保数据的准确;

3、根据医院经营工作要求对各媒体所投放的广告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建议;

三.建立客户服务档案:

将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预约病人,初诊病人建档

1.录入制度:

a.每天收集一次,确保数据及时录入;

b、就诊后病人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就诊疾病

2、建立回访制度:

回访方式包括短信问候及电话回访二方面

a、制定回访标准,统一回访的内容,对回访医生要进行专业和技巧培训,确保回访的工作质量;

b、有计划分步骤:

配合企划部经营部做好病人满意度调查,每天五人,主要以预约病人为主

对回访结果及时反馈分析总结,上报相关领导,特殊病例当时应反馈

四.网络咨询工作

十月中旬开始与网络部移交网络咨询工作,九月份通过网络就诊病人25人左右,十月份网络预约77人,成功就诊55人,较九月份上升一倍;十一月份网络预约100人,成功就诊69人,较十月份再次上升25%。

1.qq咨询资料库及商务通资料库的建立,使回答更具专业性,且可以直接复制,节省时间

2.预约回访问题

1)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电话号码,并进行详细分类登记,预约后即通过短信发送预约号,对于个人预约后未就诊病人,与电话咨询一起参与回访,了解未就诊原因,进行再次营销。

2)将qq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公布及发送活动信息。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5)

一.规范咨询工作:

(一)拟定咨询科室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咨询服务标准,咨询部考核细则,电话回访服务标准,咨询部工作范畴,咨询部工作要求等,细化各个具体工作的服务标准,咨询部的基本工作规范等

(二)规范咨询业务技巧,增加咨询成功率:

十月第一周咨询成功率在18%左右,预约成功率在43%;到目前为止,咨询成功率约50%,预约成功率达60%以上,咨询及预约成功率均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前期的业务技巧培训及咨询服务的规范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1.专业知识的学习:

a、每周一次由咨询医生进行讲课,培养咨询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讲课医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该项专业知识

b、每结束一期培训进行一次专业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由科室各位曾讲课的医生进行评定

c、每月拨打其他医院的电话进行总结,从他们的咨询中揣摩、了解、学习其它医院的咨询技巧,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

2.定期召开咨询记录讲评会议

a.定期抽查每个咨询人员的咨询记录,重点在于讲评总结,及时指出咨询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咨询质量

b.咨询医生的技巧和营销的交流,各个咨询医生对其它人咨询的评价

c.个人对自己的咨询记录进行分析

d.每周一次进行咨询成功率及预约成功率的统计,及时分析曲线变化原因,找出重点,分析各个细小环节的问题

3.完善咨询病人回访机制:

回访机制主要应用于预约病人及就诊后病人,应用后从当初的43%的预约成功率提高至74%,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a.对于当时预约病人,发送预约号;未就诊的病人,发送咨询的电话号码

b.第二天对于第一天预约病人就诊情况进行分析,对于未就诊的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未就诊原因及就诊动态,及时进行再次营销

c.如因电话忙碌而掉线,第二天发送致歉信息,再次开发追踪

d.每天二次(早九点前,晚四点)发送提醒就诊的信息

(三)根据个人特点及工作要求进行岗位调整

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有不同的特点,根据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量的比例,适时进行岗位调整

二.做好各类信息收集,及时进行分析反馈

自十月份起拟定了各种报表,包括广告信息统计,本部门的各类数据统计,导诊各类数据统计,初诊信息来源码统计,外院营销信息收集

1、按医院要求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工作:

a.本院广告信息收集、广告监播;

b.外院的营销手段收集;

c.咨询电话信息收集

d.初诊信息收集

e.专档管理,保密原则

2、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要及时准确进行统计,及时向医院各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各类并确保数据的准确;

3、根据医院经营工作要求对各媒体所投放的广告进行效果分析并提出建议;

三.建立客户服务档案:

将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预约病人,初诊病人建档

1.录入制度:

a.每天收集一次,确保数据及时录入;

b、就诊后病人资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就诊疾病

2、建立回访制度:

回访方式包括短信问候及电话回访二方面

a、制定回访标准,统一回访的内容,对回访医生要进行专业和技巧培训,确保回访的工作质量;

b、有计划分步骤:

配合企划部经营部做好病人满意度调查,每天五人,主要以预约病人为主

对回访结果及时反馈分析总结,上报相关领导,特殊病例当时应反馈

四.网络咨询工作

1.qq咨询资料库及商务通资料库的建立,使回答更具专业性,且可以直接复制,节省时间

2.预约回访问题

1)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电话号码,并进行详细分类登记,预约后即通过短信发送预约号,对于个人预约后未就诊病人,与电话咨询一起参与回访,了解未就诊原因,进行再次营销。

2)将qq进行分类管理,及时公布及发送活动信息。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R749.055,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12-0942-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12.013

A prediction for requirement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 in China

QIAN Ming- Yi,CHEN Rui-Yun,ZHANG Li-Li,ZHANG Zhi-Fe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QIAN Ming- Yi,E-mail:qmy@pk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predict the future requirement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Methods:The persons in charge of surveyed 130 organizations in 19 provinces all over the country were surveyed by administrating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to gain their understandings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estimation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corresponding bining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data and the actual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situation in China,this research used literature study,sample survey and ratio of health care staffs and population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the future practitioners.Results:Sample survey suggested the increase rate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 was 12% in general.The sample survey also suggested the current number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 for every 10000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1.891 in 2007,and this number would increase to 4.232 in 2015 with the increase rate of 14.27%.This research made an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data and estimated the current number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 for every 10000 residents was 0.38,and this number would increase to 0.92 in 2015 with the increase rate of 12%,while the predic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was consistent with sample survey.Conclusion:It is still hard to get the ideal ratio of practitioners to residents or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n near future.This research would give some insight to reac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of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which can serve as basic data to frame the relevant policy and optimizing the human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Key words】 counselors/psychotherapists;requirement;prediction

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专业发展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我国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人员匮乏的现象依然严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民众对于心理健康专业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

我国的心理治疗与咨询自1980年以来,不断得到发展。专业人员从无到有;从数量很少到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这期间发展非常迅速。2002年对中国当时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的全职和兼职人员的估计数目仅为10,000 到 20,000人[1]。200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的试行规定,2003年进行了第一次考试[2];2002年卫生部和人事部对在卫生部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人员作出资格考试方面的规定,并于2002年10月第一次考试[3];2007年2月中国心理学会批准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的建立[4]。这三个标志性事件提示,中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已经开始步入职业化的进程。

目前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尚无确切的数字,从2003年至2007年底,近10万人员通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国内其他经过不同训练,从事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可能为几万人。得到咨询师证书的人群,仅其中部分人员真正进入了这一专业领域,有些人则没有从事有关工作。我国现有的专业人员的比例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而言数量太少,面对公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的巨大需求,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相对于中国的庞大人口数目,有学者认为需要有200万的心理治疗师[5]。目前的从业人员数目还远远不足以满足民众对专业化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卫生系统人力的合理需求与配备,是卫生人力开发研究的重要环节,可供使用的卫生人力预测法有很多,其中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服务目标法和人口比值法是WHO推荐使用的方法。由于在我国的心理卫生服务中,难以获得全国性的较为准确的患病率、发病率资料,从而难以得到平均每人每年预期发病和患病次数等进行预测所需的变量,因此目前难以使用健康需要法、健康需求法和服务目标法。

在本研究中,主要使用人力/人口比值法,并且结合在调查中收集的专家预测情况提出对我国2010年和2015年的心理咨询/治疗师的配置并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其中这里的心理咨询/治疗师的操纵定义是指正在医院、大学中学、私人诊所或其他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关机构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员。人口比值法既可用于卫生人力需要量预测,又可预测人力供应量,且简便易行。采用此法只要掌握了预测人力人口比指数就可计算出目标年度卫生人力数。假设的人力人口比值,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经验,也可以根据本国正在采用的行之有效的人力人口比值。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不能解释卫生人力在供需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回答提供的结果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由于计算过程中没有引入服务的概念,难以了解卫生人力内部结构及提高产出量和改善工作效率等在人力规划中的作用[6]。

本调查研究正是在国内心理治疗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进行的。结合国外标准和中国实际需要,通过有关专家关于人力资源需求的咨询,采用文献收集法、调查法和人力/人口比值法,旨在了解我国未来心理治疗人类资源的需求,为科学地制定培训人员计划及对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全国地区以方便取样以及尽量覆盖面广的原则选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各省份中选1~2个城市的5所医院(至少2所综合医院,2所精神病专科医院)和5所大学,仅对其主管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涉及的地区及机构包括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河北、福建、广东、吉林、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宁夏、广西、内蒙古和重庆。总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0个机构。因调查实施过程中,部分省或直辖市未能够寻找到所需医院或学校的心理门诊负责人,因此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学校及医院负责人人数略有不同。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受试所属的机构类型及基本情况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对发达国家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师人数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收集与文献资料相关的该国家的人口数据,统计出专业人员与居民人口的比例。

1.2.2 调查法

采用自编问卷于2007年对心理治疗门诊或中心的负责人进行调查。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的需要,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课题组多次讨论并对几个心理门诊负责人进行了预测,修改了部分项目。自编问卷包括3部分:专业工作现状及需求估计,专业人员的现状及需求预测估计,其他相关问题。本研究内容涉及:(1)单位心理门诊负责人对2001、2004和2007年各类型单位中服务对象群体和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的估计,对2010年和2015年单位中服务对象群体和专业人员之间的比例的预测估计;(2)单位心理门诊负责人对2001、2004和2007年单位现有专业人员情况及其对未来2010年和2015年单位专业人员需求的预测情况。

1.2.3预测方法

使用人口比值法的预测模型和专家预测的方法,对2010年和2015年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人力资源进行预测。综合预测模型和专家预测的结果,提出2010年和2015年专业人员的配置数据。本文人力配备计算公式为:未来卫生人力需要量=目标年人力÷人口比×目标年人口数[6]。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用描述性统计来获得单位内心理咨询/治疗师的基本情况描述,方差检验以考察组间差异。另外基于人力/人口比值法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获得预测数据。

2 结 果

2.1 用文献法得到的发达国家心理治疗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情况

美国在2005-2006年对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发现高校中心理咨询/治疗师与学生的平均比例为1∶476[7],而美国咨询心理学会(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ACA)认为高校中心理咨询/治疗师与学生的最佳比例应该达到1∶250[8]。

在奥地利2001年的调查中,全国有心理咨询/治疗师共5301人[9],根据奥地利当年人口数量8,032,926[10],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与居民的比例约为1∶1515。

2.2 用调查法得到的国内心理治疗与咨询人力资源结果及需求预测

2.2.1受试报告的心理咨询/治疗师和服务对象人群比例现状及对未来的预测

本文服务对象人群并非指狭义的到心理门诊或中心求助的人员,而是广义的心理咨询/治疗师所面对的人群,既包括需要求助的人员,也包括未来可能求助的人员。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存在跨省跨地区求医等,所以医院无法把握其服务对象的群体大小,进而难以估计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比例的大小。所以,这里只报告大学中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对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比例的现状和所需的估计。根据大学中心理咨询单位负责人的估计,心理咨询/治疗师与大学生的比例2007年为1∶5287.16,高校心理咨询的负责人们预测到2010年该比例将为1∶3478.27,而2015年则为1∶2363.77。

2.2.2受试报告的心理咨询/治疗师的配置状况及未来需求的预测

在现状及未来预测中,三种不同单位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由单位负责人的预测结果推算在从2001年到2007年间,在综合医院和精神科医院的专业人员的人数增长率在12%,而在大学里则增长率约为14.27%。对增长率的计算将在后面进行对需求的估计时利用到。

2.3采用预测方法结合文献法、调查法的结果对我国心理咨询/治疗师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

假设我国人口不变,以国家统计局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为标准,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11];同样假设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不变,以教育部公布的我国2005年在校大学生1400万人为标准进行估计[12]。由于我国人口和在校大学生在数量上都呈现向上增长的趋势,所以实际需要的心理治疗师应比本研究估计的更多。

2.3.1以美国和欧洲标准进行的人力资源估计

如果以奥地利2001年的调查结果中居民与专业人员的比值作为标准,即专业人员:居民人数达到1∶1515,我国全部居民共需要86万专业人员。

此外,根据人口比值法预测,我国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员要达到美国2005年的专业人员与学生比例的标准(1∶476),需要专业人员29412人。按照美国咨询心理学会(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ACA)推荐的标准(1∶250)则需要56000人。

2.3.2以调查法得到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单位负责人预测的结果

对于医院的专业人员的情况在此难以通过受试的回答获得比较准确的总体预测数据,主要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比例值难以获得。但是,每个单位中专业人员的数量的变化则是可以比较客观准确获得的,从而计算出来的专业人员的增长率12%可能也更为客观可用,在后面的综合估计中会需要用到这个受试提供的数值进行计算。

根据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的预测,2010年在我国大学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人员将达到4024人左右,而2015年将达到5925人左右。根据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单位的负责人估计的专业人员与学生比例,到2007年我国大学中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人数在2647人左右。

2.3.3采用预测方法结合文献法、调查法的结果对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

综合人口比值法和专业单位负责人预测的结果,对我国2010和2015年的专业人员配置进行预测,综合考虑以下条件:(1)对于在学生群体中需要配备的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人数,本研究采用了专业单位负责人对于2007年的估计的专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比例,而后通过使用由单位负责人报告的单位中专业人员的数量从而获得增长率的数值,进而估算出2010年和2015年的情况;(2)对于在居民群体中需要配备的心理治疗师/咨询师的人数则综合考虑人口比值法和专业单位负责人的估计的结果,并且结合培训的可能性等多种因素提出估计值。具体的估计如下:在2007年,近10万通过咨询师考试者中有1/3,即3万人从事该方面的相关工作,另外保守估计在全国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医院约有1.5万,中小学约4000人,其他在企业、私人公司等1000人,从而全国约有5万专业人员,以此为基数,按照本研究发现的各单位负责人对专业人员增长估计中得到的年增长率12%,推算出2010年和2015年的专业人员数量。预测结果见表3。

3 讨 论

3.1 目前我国的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专业人员现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系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于2007年1月向教育部呈交的报告。显示,2006年下半年对1304所高校进行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查中,发现各校共有238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0563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接受调查的学校中,90%的学校拥有至少一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部直属高校中,100%的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见本研究中大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单位负责人对2007年大学中配备的专业人员的估计是比较准确的。

从2003年至2009年底,已经有16.4万人通过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获得咨询师证书(2007年底的数据是约10万人获得了证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真正从业的人员数目尚无法确切获得,估计获得咨询师证书的人员中有1/3,即5.3万人从事该方面的相关工作。另外保守估计在全国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医院约有1.5万人,大中小学约4000人,其他在企业、私人公司等1000人,从而2009年全国约有7.3万专业人员。而本研究综合估计中预测2010年所需的居民配备的专业人员约有7万人,而大学中配备人员约有4000人,总约7.4万人。由于本研究预测采用的人口基数是2005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而实际上人口的基数在2010和2015年都会较2005年有增长,所以,本研究预测的2010年的数据与实际的2009 年的数据接近,部分证明了预测的有效性。

从整体上看,数值的估计都是比较保守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这些负责人在预测时本身就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考虑,而且他们可能考虑的不仅仅是量的方面,还更注重质方面的情况,所以预测得到的数值较小。第二个方面是,随着对心理专业方面的重视,专业人员数量的增长率应该是会有所提升的。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实际上有不少是兼职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的,专职与兼职人员的比率约1∶5,这是高校心理治疗与治疗从业者的比例得到的估计值 ,所以实际的专业人员会更多。最后还有一个影响的方面是,除了医院的心理治疗专业人员之外,在医院估计的服务对象生活的社区,还有一些在心理咨询中心,私人开业的心理治疗诊所,为企业员工服务的咨询公司,在公安、部队等单位工作的专业人员未计算在内。这部分专业人员目前数量尚不清楚,但却是专业人员增长最快的部分。但是由于本研究的数据收集计划并没有更多涉及这部分内容,所以可能需要今后的调查研究补充这一片的空白。此外,本研究中的部分数据存在离散程度较大的问题,例如各个单位的心理咨询师/治疗师的数量(见表2)有的数值标准差较大,这很可能是由于收集数据的单位本身的规模大小不同的影响造成的。

从本文医院和大学的比较看,全国高校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服务的范围更广,专业人员与被服务对象的比例更高。这实际上得益于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的引导和措施得力。从1994年起,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就了一系列文件,对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并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空间、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纷纷落实到位,从而保障了这一工作在高校的实施开展。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目前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的数量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所占比例太少,远远无法满足民众对心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本研究基于2007年的数据,2008年和2009年两年,专业人数增长的比例比以往任何年度都高。按照目前情况看,本文对专业人员增长的速度估计的是比较保守的,实际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人员更多。即使如此,专业人员与民众的比例仍然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即便是专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专业人员的质量仍不尽如人意。需要尽快促进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专业之一,按照科学的方式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材以提高专业人员素养,满足社会与民众的需要。

我国心理治疗和咨询人员与人口比例的理想的状态,是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现有水平,即约每千人一个专业人员的比例(类似于奥地利现在的发展水平),以此计算,我国需要约86万专业人员。这个理想状态,目前还难以实现。按照本研究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数量可达基本满足民众需求的水平。当然,要保证专业人员的年增长速度为12%甚至更高,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如,(1)在政府部门确立对心理治疗和咨询人员进行管理的部门,以政策和体制的确立为推动心理治疗工作的开展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2)加大培训人员的力度,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3)合理规划,在专业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合理、充分利用已有人才,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心理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加强政策规划,合理使用专业人才

由于现有人才缺乏,在医院、社区及学校开展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应对其人员的使用进行合理规划,对未来专业人员的发展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制定前瞻性的计划。如果政府部门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可更好地考虑人才使用和发展战略。

从宏观的角度看,应开展规划研究,考虑在未来5到10年的心理治疗人才规划和发展战略。例如,如果我国要达到对城镇人口每5000人、3000人和1000人,农村每1万人、5000人和3000人一个专业人员,各需要用多少时间,各需要专业人员多少人?从微观的角度看,未来发展当专业人员数目到达什么水平,需要将专业人员引导到不同工作的分类专科之中(例如区分专门从事对老人、儿童工作的心理治疗师;专门治疗焦虑障碍、抑郁症、进食障碍、物质依赖、人格障碍的治疗师等)?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可为民众的心理健康提供基本保障。而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业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而心理治疗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是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给与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Qian M.Psychotherapy in Asia:China[M].∥Pritz A.eds.Globalized psychotherapy.Vienna:Facultas Verlags-und Buchhandels AG,2002:465-4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1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3]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指南:精神病学专业、心理治疗学专业[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4]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J].心理学报,2007, 39:942-946.

[5]肖泽萍,施琪嘉,童俊,等.谁适合作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人员资格的讨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142-143.

[6]汤敏,杨淑香,吴秀云.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方法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7):1478-1480.

[7]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State Nonfiscal Public Elementary/ Secondary Education Survey 2005-2006.U.S[R].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6.

[8]Institute of Medicine.Schools and Health ∥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Office of Public Policy and Legislation[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8.

[9]Pritz A.Globlized Psychotherapy[M].Vienna:Facultas Verlags und Buchhandels AG,2002.

[10]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奥地利国家概况-人口[OL].[2009-1-13] .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2005年5月在全区开展了免费婚前保健咨询指导和免费婚检,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5年来我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2月前来接受免费婚前保健咨询指导和参加免费婚检的人员情况进行汇总分析。2005年5月周村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区妇儿工委关于在全区深入实施“和谐幸福家庭工程”的意见》,确定在全区开展免费婚前保健咨询指导和免费婚检。2005年9月区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区卫生局、民政局、计生局、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婚前医学保健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免费婚前保健的服务内容、程序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使我区的免费婚检工作步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按照安静、温馨、私密的要求,区妇幼保健院与计划生育部门联合在区婚姻登记处设立“婚前教育保健指导室”,并配备具有丰富婚前保健工作经验和相关资质的医师1名,负责婚前保健咨询指导工作。配备了各种宣传板牌、避孕药具工具样品、畸形胎儿标本和电视机、DVD等用品。印制了《致新婚夫妇的一封信》、《婚前保健服务手册》等宣传材料,在婚姻登记处向准备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发放,公布婚前保健咨询电话,播放婚前保健和优生优育教育光盘,提高青年男女接受婚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前,区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引导准备结婚登记的青年男女到“婚前教育保健指导室”,由具备资质的婚前保健医师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提供相应服务。婚前保健医师按照规范要求,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咨询指导服务,使准备结婚登记的青年男女了解与婚育有关的性卫生知识、遗传病、传染性疾病知识,与双方进行交流,提出咨询指导意见和建议。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向双方宣传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优生优育等科普知识。坚持自愿原则,对接受婚检的青年男女,咨询指导人员为其填写“免费婚检服务联系单”。双方持联系单到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免费婚检,婚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妇科、阴道分泌物检查、梅毒筛查、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结核病筛查、心电图、妇科B超。婚检医师根据《婚前保健工作规范》进行婚前医学检查。通过婚前保健咨询指导和婚前医学检查,了解双方是否存在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是否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疾病以及其他与婚育有关的疾病等情形。发现存在影响婚育的情形,清晰、详细地告知受检人员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婚检结束后,向双方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双方持证明到婚育登记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结 果

2005~2009年婚检情况,2005、2006、2007、2008、2009年婚检率分别为32.20%,56.45%,62.66%,51.67%,55.82%。2005、2006、2007、2008、2009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9.21%,5.65%,7.68%,6.71%,7.72%。

讨 论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8)

1.2PAC服务的筹资通过对相关知情者的访谈发现,PAC服务的业务开展主要依赖于项目支持,医院层面仅提供人员的配置,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1.3避孕节育及PAC服务卫生人力资源158所医疗机构中从事计划生育服务的技术人员共2497名,其中三级医院平均26名,医生、护士平均各为16名和10名;二级医院平均17名,医生、护士平均各为10名和7名;一级医院平均4名,医生、护士平均各为3名和1名。从职称和文化程度分布来看,三级医院职称分布明显优于一级和二级医院;从年龄分布来看,二级和三级医院人员配置更年轻化。各级医疗机构计划生育相关技术人员职称、学历和年龄构成分布见表1。通过对相关知情者的访谈发现,很多访谈对象反映科室编制不足,医护人员明显缺额,通常一个人要兼职提供多项服务,工作负荷较大。在知识需求方面,27.8%的PAC服务提供者需要流产方式的选择知识、77.5%的PAC服务提供者需要流产后并发症的管理知识、74.3%的PAC服务提供者需要避孕方法选择相关的知识;76.2%的PAC服务提供者需要获得咨询技巧方面的指导。

1.4PAC服务卫生信息系统目前,计划生育信息登记主要依赖于纸质文档,且各医院的登记形式不同。机构调查显示,53.2%的医院缺乏流产后咨询指南和记录表,23.4%的医院缺乏随访登记本,88.6%的医院缺乏满意度反馈本。

1.5PAC服务设施设备配置158所医院中,有109所医院(69.0%)自报有独立安静的咨询室。在PAC服务具体设备的配置方面,多数医院自报配有避孕药具样品(93.2%),并提供免费的(94.6%)、口服避孕药(81.8%)和宫内节育器(91.2%)。50.6%的医院设有专门的宣教室,宣传资料多为宣传手册和知识挂图,视听设备和科教碟片配置率较低。

1.6PAC服务提供目前,提供流产后健康教育服务的机构有147所,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有149所。服务对象主要是流产妇女本人,仅有约30%的医院为流产妇女及其配偶共同提供服务。在健康教育和咨询内容方面,多数医院侧重于告知流产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对于避孕药具的介绍和咨询涉及较少。流产后健康教育服务及咨询内容见表2。多数医疗机构能为流产妇女提供免费或自费避孕药具,类别多为(97.4%)、宫内节育器(98.7%)和口服避孕药(82.1%),杀精剂(41.0%)和皮埋剂(5.8%)等较少提供。在随访服务方面,88.6%的医院提供流产后随访服务。随访次数多为1~2次(73.6%),时间多在1个月之内,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率较低。从随访内容来看,多数询问其流产后身体和月经恢复情况(97.9%),近期随访询问其避孕药具使用情况(67.9%)。

1.7PAC服务绩效考核158所医院中,57所机构(36.1%)有专门人员负责对PAC服务进行评估。评估多为每季度1次(56.1%),考核内容依次为流产登记表审核(93.0%)、随访登记表审核(73.7%)、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情况(63.2%)、现场观察(59.6%)、咨询记录表审核(54.4%)和服务对象咨询后意见反馈(24.6%)。其中,31所机构表示服务质量与医务人员绩效奖金相关,占这57所医院的54.4%。通过对相关知情者的访谈发现,目前针对PAC服务质量的考核主要由项目资助方进行,医院不再组织专人考核。多数医护人员称当前的PAC服务对其收入没有影响或没考虑过此问题,少数研究对象反映PAC服务使其收入减少。

2讨论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9)

医药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疾病的物质或制剂。医药也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或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帮助诊断疾病的物质。工程项目是以工程建设为载体的项目,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一次性工程建设任务。工程项目以建筑物或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应符合质量要求。我国对于医药行业一直都非常重视,医药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但我国医药工程存在管理层面还不够完善、发展尚不成熟等问题[1-4]。本文对我国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现状与改革措施进行研究。

1 我国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现状

1.1 医药工程项目咨询不完善

自1997年以来,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行业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但并未进入支柱产业之列。与发达国家比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较晚,医药工程项目咨询行业起步更晚。虽然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正式颁布实施了GMP规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但我国医药工程项目建设咨询发展还是比较滞后。医药工程项目咨询主要包括项目设计阶段管理咨询、施工准备阶段咨询、施工阶段咨询、验收阶段咨询。我国医药工程的项目咨询策划专业人员较少,经常出现懂工程项目建设的人不懂GMP,懂GMP的人不懂工程项目建设,缺少复合型人才。大多数设计单位缺乏医药知识,极易造成项目设计和策划出现不可避免的漏洞,给我国的医药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医药工程项目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评估、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从而建立专业的医药工程咨询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和完善的关键点。

1.2 医药工程项目造价容易失控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5]。目前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医药工程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突破计划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各部门为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甚至降低施工要求,给医药生产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但医药工程项目造价还存在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落后等问题。

2 我国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改革措施探讨

2.1 建立健全医药工程项目咨询的相关对策

目前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咨询方面的发展很落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医药工程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医药工程项目咨询建设方面的相关制度并引进国外的医药工程项目咨询方面的先进理念。同时开设必要的学科教学和培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邀请国内外的行业专家进行定期地指导培训和知识讲座,逐步引进吸收国外相关行业机构的成功经验。

2.2 对医药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特别是项目前期造价管理薄弱。造价业内人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在立项阶段,往往从主观意愿出发,对工程立项缺乏科学的论证,估算不足,造成缺口。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虽作了工程概算,甚至细化到预算,但由于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导致设计保守、投资偏高。对医药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以确保工程造价中的各项经济指标能够真正得以落实,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更加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造价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作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支撑,并主导未来工程造价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

医药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医药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应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采集处理方法进行加强。

3 讨论

当今的医药市场变化非常快,医药企业要想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赢得一席之地,就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项目管理作为医药企业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手段,关系到医药企业的良性发展。我国医药工程存在管理层面还不够完善、发展尚不成熟等问题。医药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咨询策划、造价控制、施工安装、工程设计、验证、调试等等非常广泛的环节。这就要求医药工程项目建设必须采用管理信息,进一步增强医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申丽莎,胡启飞,陈国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在我国的实施与展望[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0(01).

[2]张雪梅,董旭,周海洋.新版GMP认证实施后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3(03).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10)

模糊综合评判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评判方法。将它与妇产科临床相结合,作者研制出了“避孕方法咨询查询系统”。它省去了育龄妇女为咨询避孕方法专门跑医院的不便,使其坐在家中就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关于选择节育方法的建议,从而对提高育龄妇女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该系统可供医疗机构使用,为医生选择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作者简要介绍“避孕方法咨询查询系统”的一级咨询子系统和两个二级咨询子系统(分别是药物避孕和宫内节育器咨询子系统)的计算方法、工作原理及使用步骤。另外,对避孕知识查询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也略有提及。“避孕方法咨询查询系统”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由此可方便地进入咨询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1 一级咨询子系统

1.1 原理与算法[13]

1.1.1 单因素评判 比如就宫内节育器而言,“年龄段(30岁以下)”的1×4单因素评判为(0.62,0.15,0.23,0),代表宫内节育器对30岁以下人群以0.62的概率被评判为“最佳”,0.15的概率被评判为“较好”,0.23的概率被评判为“一般”,0的概率被评判为“不宜”。

1.1.2 评判矩阵 如1.1.1所述,就宫内节育器而言,“年龄段(30岁以内)”、“过去病史(无)”、“现有子女数(无)”、“月经史(月经有规律)”及“分居状况(无分居)”5种因素分别具有1个1×4的单因素评判,将这5个单因素评判组成1个5×4的评判矩阵:

1.1.3 权重分配 “年龄段”、“过去病史”、“现有子女数”、“月经史”及“分居状况”5种因素对宫内节育器的适用性评判分别具有权重A=(0.1,0.3,0.35,0.1,0.15)。

1.1.4 对宫内节育器的适用性评判 B=A*R=(0.56,0.137,0.128,0.175),即说明当综合考虑5种因素的具体情况(“年龄段”为30岁以下,“过去病史”为无,“现有子女数”为无,“月经史”为有规律,“分居状况”为无分居),对宫内节育器作出的适用性评价以0.56的概率为“最佳”,0.137的概率为“较好”,0.128的概率为“一般”,0.175的概率为“不宜”,而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作者选择“最佳”为在这个具体情况下对宫内节育器的最终评价。同理,我们可以得到针对某一个体具体健康状况的就“男女绝育术”、“避孕药”、“外用药具”3种避孕方法的适用性评价。

1.2 禁忌证比如当“过去病史”为子宫畸形时,宫内节育器的选用成为禁忌,此时宫内节育器的“过去病史”的单因素评判设置为(0,0,0,10),这样,在以后通过B=A*R来进行适用性评判的时候,“不宜”的隶属度值必将大于等于3(10×0.3),而其它评价的隶属度值都小于等于1,从而“不宜”因拥有最大的隶属度值而成为在这种情况下的最终评判。

1.3 说明在一级咨询子系统的信息采集界面中,要求咨询者输入的信息并非只有“年龄段”、“过去病史”、“现有子女数”、“月经史”及“分居状况”5条,还包括“职业”、“文化程度”、“现(原)使用避孕方法”等。这些信息虽不直接参与对“宫内节育器”、“男女绝育术”、“避孕药”、“外用药具”的评价,但当咨询者到医疗机构就医时,这些信息的搜集使医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咨询者的情况,有助于为咨询者选择避孕方式方法给出更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1.4 系统界面一级咨询子系统的结果输出界面如图2所示,它针对咨询者的具体健康状况给出4种避孕方法的适用性评价以及意见建议,并引导咨询者进入二级咨询子系统。同时,该子系统还提供咨询结果打印输出功能。

2 药物避孕二级咨询子系统

2.1 适用情景当一级咨询系统将“避孕药”作为最佳选择推荐给咨询者时,咨询者转而进入药物避孕二级咨询系统以得到关于最适宜避孕药物的建议。

2.2 算法与核心程序[46]根据原始医学资料和专家意见,把在某种健康状况下选用某种药物的不适宜程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记录为0、1、2、3。咨询者每选填一项健康状况,系统即记录该药物对这一项的不适宜程度,然后将该药物对所有健康状况的不适宜程度取和,这个和就代表该药物对该咨询者的总不适宜程度,最后对所有药物的总不适宜程度进行由小到大排序,选取总不适宜程度最小(即最适宜)的药物推荐给咨询者。

2.3 界面药物避孕二级咨询子系统的结果输出界面如图3所示,它针对咨询者的具体健康状况给出各种避孕药物的适用性评价以及意见建议。同时,该子系统还提供咨询结果打印输出功能。

3 节育器二级咨询子系统

3.1 适用情景当一级咨询子系统将“节育器”作为最佳选择推荐给咨询者时,咨询者转而进入节育器二级咨询子系统以得到关于最适宜节育器的建议。

3.2 算法、核心程序与界面与“药物避孕二级咨询子系统”中的算法、核心程序、界面类似,此处省略。

4 避孕知识查询子系统与数据库子系统避孕知识查询子系统以多级菜单的方式分别给出宫内节育器、避孕药、男女绝育术的相关知识介绍以备查询,其内容翔实,相当于一本小型专业书籍。同时,该子系统对所查询的知识提供打印输出功能。数据库子系统用于记录一级和二级咨询子系统中咨询者输入的信息,分3张表,可分别查看和清空。

5 说

明一级咨询子系统中的单因素评判、评判矩阵、权重分配以及二级咨询子系统中各药物、各节育器对于各症状的不适宜程度是在结合原始医学资料[78]与妇产科专家经验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分析原理来计算确定的。

在应用过程中,这些参数将根据本系统的实际工作效果以及用户反馈来进行调优。此外,该系统还在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在后续版本中,我们拟将更多因素纳入模糊综合评判,以使本系统给出的咨询结果更趋科学合理。

6 回顾与展望本“避孕方法咨询查询系统”将模糊综合评判理图3 药物避孕二级咨询子系统结果输出界面

Fig 3 The result output interface of the secondclass consultative subsystem about contraceptive medicine

论与妇产科的临床应用相结合,为医患双方搭建了一个实用的平台,在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下一步,作者打算通过基层卫生站、计算机网络等途径来推广这个系统,以惠及更广大的育龄妇女。

[参考文献]

[1]HAN Z Z,ZHOU S R,FANG C. Fuzzy statist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ng study for activ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ive region[J].Science in China,2001,44:662668.

[2]HAN Z Z,TANG Y H. Fuzzy forecast of flood disaster caused by solar proton flares[J].Appl Math Compute,1999,98:8389.

[3]韩正忠,方宁生.模糊数学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136140.

[4]贺仲雄.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24135.

[5]王式安.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410.

咨询医生年度工作计划篇(11)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近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低生育水平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全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稳定在5‰以内,对**市“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成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仍面临不少的问题和挑战。据统计,我市每年发现肉眼可见的缺陷儿(孕28周-出生7天内)约为450例左右。由于受监测手段和诊断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出生缺陷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根据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数据分析,出生7天内仅能发现实际缺陷儿总数的1/3-1/4。若以此推算,我市每年出生缺陷实际发生率约为15‰,缺陷儿约为1500例。目前,我市出生缺陷的种类主要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神经管畸形等。出生缺陷的发生不但容易导致婴幼儿死亡,而且大部分生存下来的婴幼儿将来可能成为终身残疾,这将给家庭和个人造成痛苦,给国家和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全面普及优生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优生意识,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部门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积极实施优生工程,提高优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总体目标

(一)育龄人群优生优育科普知识普及率2008年达85%以上,2010年达90%以上,其中新婚夫妇及孕产妇优生优育知识普及率2008年达90%以上,2010年达95%以上;

(二)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优生咨询服务网络,新婚夫妇和孕妇的遗传与优生咨询服务覆盖率2008年达80%以上,2010年达85%以上;

(三)全市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率2008年达60%以上,2010年达90%以上;

(四)育龄妇女孕前保健及优生四项检测率2008年达80%以上,2010年达95%以上,对阳性对象的咨询服务率达98%以上;

(五)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妇早孕建卡率达90%以上;

(六)高危人群产前筛查率2008年达20%以上,2010年达40%以上;

(七)住院分娩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

(八)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

(九)病残儿家庭再生育优生监护率达100%;

(十)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90%以上;

(十一)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提高残疾儿童的康复率;

(十二)加强妇女孕期劳动保护,严格落实妇女孕期享受特殊劳动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率达98%以上。

三、主要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倡导政府投入,免费推行优生工程。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优生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教育先导、社会参与原则以公众教育为先导,动员育龄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优生宣传和健康教育,真正使优生知识深入城乡和社区,提高广大育龄群众参与优生工程的自觉性。

(三)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原则以预防严重和高发的出生缺陷为重点,突出做好孕前-围孕期优生咨询指导、孕期保健服务和产前诊断工作。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各区市、各部门应结合工作实际、本地出生缺陷发生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具体措施,注重组织和培养优生专业技术队伍,发挥当地技术和人才优势,分级分类地组织实施。

(五)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以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群体和个人的需求,选择使用效果肯定、群众易于接受的预防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四、主要任务

(一)加大优生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自觉参与优生的意识

1.宣传的主要内容

晚婚晚育、优生优育、自主婚检等文明、进步、科学的婚育观念;国家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性及其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各种性病和艾滋病的防治等。

2.宣传方式

(1)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大众传媒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公益性宣传,真正使优生科普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注优生的良好氛围。

(2)发挥各部门优势开展宣传。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设立优生咨询门诊,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和网上咨询等,向育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宣传、人口计生、卫生、环保、食品药品监督、民政、劳动、教育、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计生协等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

(二)开展婚前和孕前医学检查

1.倡导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采取多种形式动员围婚期青年自觉进行婚前医学检查,提倡由政府出资免费提供婚检服务。对检查中发现应禁止结婚、因患有疾病需暂缓结婚、可以结婚但不宜生育或需要选择性别生育的服务对象,医务人员应向当事人说明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或采取其它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

2.提倡开展孕前医学检查服务。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咨询及了解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征得夫妻双方同意,通过医学检查,掌握准备怀孕夫妇的基本健康状况。同时,对可能影响生育的疾病进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宜生育或需要选择性别生育的,应向当事人说明原因,提出预防、治疗或采取其它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并开展随访服务。

3.免费开展孕前优生四项(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检测。自**年起由市、区市政府出资免费为城市无业和农村合法生育的育龄妇女提供孕前优生四项检测服务。“十一五”期间,积极探索将城区职工孕前优生四项检测纳入生育保险。如在检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进一步进行确诊,指导治疗,并提供持续的随访服务。

(三)开展优生咨询指导

建立健全优生咨询指导服务体系,在市、区市、镇(街)三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建立优生咨询门诊,开展咨询服务。咨询医师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相关医学检查的结果,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按照普遍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服务对象进行孕前、孕后的咨询指导。帮助服务对象了解和掌握优生基础知识,选择适宜的受孕年龄并做好孕前准备,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毒物,远离有毒有害工种和各种传染源,减少不良环境因素对胎儿的影响,指导其按时参加产前检查,动员有家族遗传史的育龄夫妻积极参与出生缺陷风险评估和遗传与优生咨询等。

(四)加强孕期保健

1.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市、区市、镇(街)三级孕产妇保健服务网络,指导并督促育龄妇女怀孕3个月内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接受个性化的孕期保健指导。动员怀孕的育龄妇女主动根据围产保健的有关要求,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合理搭配孕期营养,科学进行家庭自我监护。

2.积极开展产前诊断。经批准开展产前诊断的服务机构应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产前诊断质量。其它医疗保健机构应积极配合,做好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工作。对经诊断确有严重畸形的胎儿,经本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征得孕妇本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后,实施终止妊娠手术,以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

3.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管理。对在早孕建册及产前检查中发现有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遗传性疾病、不良孕产史、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等情况的孕妇,应进行重点指导,适当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并采取必要的产前检查手段,尽可能地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对病残儿母亲申请再生育的,应加强优生指导和孕期监护,建立和完善病残儿再生育家庭优生管理档案。

(五)加强产时保健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进一步提高接产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密观察产程,及时、科学地处理各种产时并发症,坚持实行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制度,降低新生儿产伤、窒息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设置产科的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规定》的要求参加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各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智力测查。对已发生的出生缺陷儿,接产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及时向缺陷儿父母或其家人提出检查和治疗意见,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七)建立和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

建立和完善以区市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中心、其他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监测点的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区市妇幼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负责指导、督促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机构和镇(街)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做好出生缺陷监测的相关工作,并建立和完善出生缺陷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及时、准确、系统地收集、登记、整理、分析优生四项检测、B超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分娩后发现的所有缺陷儿的有关信息资料,及时发现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动的原因和分布特点,以确定区域内出生缺陷的预防和研究重点。

(八)开展出生缺陷的防治研究

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医疗保健机构和相关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医疗保健信息和计划生育服务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建立优生工程系统化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各部门之间育龄妇女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围产儿保健和出生等有关信息的共享。加强对全市出生缺陷信息的分析研究,引进和吸收国内外遗传、生殖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点加强对严重、高发、致残性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研究。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及应用,积极推广简便易行的适宜技术。

(九)加强病残儿童的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工作

进一步加强病残儿童医疗康复和康复训练机构的建设,为各类病残儿童提供医疗和康复训练服务,对贫困家庭的病残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帮助其早期治疗、早期康复训练和早期教育。

(十)改善环境质量

进一步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改善饮用水质量。全面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使居民生活环境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加强对食品药品,特别是各类营养保健品的监管力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

优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优生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建立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优生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建立部门定期通报制度,共同做好优生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支持、参与优生的各项活动。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优生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实施优生工程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级政府应将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投入作为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

1.加大优生重点科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区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和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大对优生重点科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配齐和更新实施优生工程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确保优生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推进。

2.保障免费筛查项目的经费投入。各区市要积极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大力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四项检测。有条件的区市要逐步探索实行包括产前筛查等项目在内的优生系列化免费服务,为全面推进优生工程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