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2-17 19:59:55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1)

现在,很多中学老师虽然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其实是“新瓶装旧酒”,并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教育阶段,他们在心理上会感到一些不适应。那么,如何改变传统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现代所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再加上七年级学生面临青春期的困扰,如果老师无法实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困难,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下面,笔者应用信息技术、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实现生活化教学三个方面,讨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应用信息技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人类发展的最主要科技之一。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离不开网络与电脑,因此,老师必须要在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思想品德知识。首先,老师要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教育中最被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技术,明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要点。其次,老师要合理整合教材,科学选择适合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避免片面追求信息化教学。再者,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切忌直接将板书挪到多媒体屏幕上。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应该要优于传统教学手段所得到的教学效果,反之,则没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在《探问生命》一课中,主要是为了让七年级的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但是,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少有经历生离死别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不深。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了一些自然灾害的照片,营造出比较肃穆的课堂氛围。然后,我再找到Love Life这部与关爱癌症儿童相关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很多末期癌症儿童对生命的渴望,我以此导入课堂,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是否可以永恒”这一问题。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通过观看这个纪录片,能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二、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自从新课改强调要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氛围之后,很多老师片面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变成“满堂跑”,使这些活动与教学目标割裂开来,导致这些活动流于形式,无法获得优质的成果。再加上很多学生可能并不想参加这些探究活动,老师强迫他们参与进来,无法达到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设计《探究生命》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我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思想品德教科书,谈一谈“永恒的生命”这一问题。然后,我在班级中举办了演讲比赛,各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小组观点。一组主讲,别的小组进行补充,然后老师再总结与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

三、实现生活化教学

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初中生能够成为有文化、有素质、有纪律、有理想的公民,使其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讲课时,过于理论化、概念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实现生活化的教学,将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变得充实、实际,让学生接受真正需要的教育。在《亲情之爱》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们与家人之间的故事,并让他们谈一谈他们所认识的家以及对“孝”的认识。然后,我再以学生的故事为基本,引入教材中的知识点,将教材中的语言转化为一些朴实、通俗的语言。

因此,老师必须改革七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树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等优秀的品质。老师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真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避免活动变得形式化;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2)

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由统一现场考试和体育综合素养评价两个部分组成,统一现场考试项目采用“1+N”的模式进行,“1”为必考长跑项目,“N”为其他体育考试项目,分别安排在七、八、九年级的下学期进行,共计40分;体育综合素养评价为10分,总分为50分。

相关新闻改革后的贵阳中考将有哪些变化?

1、英语将增加听说能力考试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记者注意到,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考试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考试命题依据、考试能力要求、考试题型及结构等内容。《方案》提到,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考试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贵阳市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为依托,主要考查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水平,着重考查学生在听说任务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含语言知识、听说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案》明确,英语听说能力考试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进行,试题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及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命制,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按照题型相同、难度系数相当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制卷及评分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自主完成。题型含听力、朗读、表达三种类型,考试答题时间约30分钟,满分为30分,其中听力题为15分,朗读题为11分,表达题为4分。据了解,该《方案》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试成绩与英语笔试相加之和为英语科最终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是学生毕业和升学录取的重要依据。

2、将增加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测试据贵阳市教育局下发的《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贵阳市2018级及以后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有意愿报考贵阳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均可进行测试。《方案》指出,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纳入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旨在突出自然科学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贵阳市初中学校实验室建设,深度推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悉,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测试均由贵阳市教育局统筹部署,各区(市、县)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市教育局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学生实验内容,选定其中若干项作为各学科待选测试实验项目,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等,测试前1个月由市教育局从各学科待选测试实验项目中随机抽选一项作为当年该学科实验技能测试项目。同时,每科每场(组)次测试时间为20分钟,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将采取学生分组现场实验操作、监测人员现场评定的方式进行,并根据《贵阳市教育局关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筑教发〔2018〕161号)的要求,结合贵阳市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方式呈现,并将其作为初中生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3)

中国十七冶集团始终秉承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以创建部级技术创新平台、维护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BIM技术应用为重点;以“产学研用”、“信息BIM设计项目”工程链、“互联网+建筑”和“互联网+BIM”为抓手,以实施“管理”与“技术”双通道人才机制为支撑,提升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创新能力。

2015年,公司成为安徽首家、全国建筑行业唯一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均升为部级,获部级工法2项;申请专利478件,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十二五”期间,加计扣除累计公司减免税费7000余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减免所得税2.2亿元。

公司的技术中心拥有公司最好的人员结构和素质,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是公司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意识最突出的前沿阵地,智慧的碰撞和思维闪光点的迸发都从这里开始。作为公司研究能力最强的机构,技术中心利用好手中的资源,以建筑业最前沿技术和最高端的发展为主线,形成和保持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2015年底,公司累计受理专利2011件,授权专利1395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1件。在2015年中冶集团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位列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安徽省专利百强企业,是首批安徽省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其中,公司专利技术“海上风力发电机分体高空对接安装方法”获国家专利优秀奖,成为公司历史上首个部级获奖项目。

两化融合,推动“互联网+建筑”迈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互联网+建筑”研究,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严格按照“24小时工作法”要求,完善了以信息流为主线,以工作流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十七冶集团信息化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档案、财务、办公自动化、知识管理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全面推行财务账务管理系统、综合项目管理系统、资金预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系统组成的应用,将管理数据及时录入,科学应用,以达到业务审批、业绩考核、业务报表等业务的电子化。项目从合同签订到“人、材、机”管理到进度跟进直至最后竣工,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就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的全区域覆盖、全时段运行、全过程监管,使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控制力及程式化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既提高了公司综合管控能力和运行效率,也有效促进了公司管理模式的转型。

2011年度公司获得安徽省唯一一家施工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2012年公司被评为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五十佳企业;2014年公司被评为首批国家“两化深度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并于2015年顺利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4)

一、信息方式

(一)招聘信息:通过七台河市信息网、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官网(qthyy.org.cn/)及医院微信平台,时间与报名时间同步,即2018年1月22日—2月10日。

(二)招聘过程信息:招聘过程中笔试、面试及护理技能操作考试等考试时间和成绩均在七台河市人民医院网站,不再以电话或短信形式另行通知,请大家及时登录网站查阅,逾期后果自负。

二、招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热爱医疗卫生计生事业,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未受过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无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四)身体健康(符合体检要求);

(五)具备招聘岗位所需的学历、专业、任职资格、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

(六)年龄要求:医疗、医技岗位35周岁以下(1983年1月22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可适当放宽至40周岁以下(1978年1月22日以后出生),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以下(1973年1月22日以后出生);护理岗位28周岁以下(1990年1月22日以后出生);

(七)招聘岗位、名额及条件详见招聘岗位计划表。

三、招聘程序

(一)报名时间。2018年1月22日-2月10日(公休日除外)。

(二)报名材料。登陆医院官网(qthyy.org.cn/)打印并填写报名表,连同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2002年以后取得的学历另需提供电子学历注册备案表,2018年应届毕业生提供由学校出具的毕业证明)、学位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证书或成绩合格证明、职称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1份,近期2寸蓝底免冠照片2张和应聘岗位所需的工作经历证明等材料进行现场报名。

(三)报名地点。七台河市人民医院4号楼人事科520室、523室;联系电话:0464-8669122。

(四)资格审查。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报名人员资格,确定进入笔试人选。

(五)笔试。医疗医技岗位笔试报名人数与拟聘岗位人数至少达到2:1的比例,护理岗位笔试报名人数与拟聘岗位人数至少达到3:1的比例。笔试内容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满分为100分。医疗、医技岗位笔试所得分数按60%折算计入总分;护理岗位笔试所得分数按40%折算计入总分。

(六)面试。原则上按照面试人选与招聘岗位人数2:1的比例,依据笔试成绩由高至低确定面试人选。采取结构化面试,满分为100分,医疗、医技及护理岗位面试分数均按40%折算计入总分。

(七)护理技能操作。护理面试人员进入技能操作考试,对护理实践技能项目进行现场操作,满分为100分,所得成绩按20%折算计入总分。

(八)总分计算。医疗医技岗位总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护理岗位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40%+技能操作成绩×20%。

(九)体格检查。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进行,根据招聘岗位数量,按综合成绩高低,以1:1的比例确定体检人选(体检费用自理)。体检不合格者,由应聘同一岗位人员综合成绩高低等额递补。

(十)公示。体检合格者被确定为公示人选,时间为7天。公示期无异议的,予以试用。

(十一)试用考核。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者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者,取消其聘用资格。

(十二)聘用。与医院签订劳动用工合同。

四、有关要求

(一)每名考生只能报考一个岗位;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则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由此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并“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以适应网络化时代的变革,灵活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现阶段,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展及网络的普及,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信息化成为了可能。下文主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于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并进行实践研究分析。

一、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现状及新课改要求

(一)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现状

现阶段,因教学资源限制,多数初中英语教学仍以大班进行统一授课。而为了方便课堂管理及教学,英语教师多会选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板书讲解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或语法,学生根据老师划出的重点做笔记;教师或录音机领读课文、单词,学生跟读记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总而言之,课堂氛围单调,教学程序机械。

(二)新时期下课程标准要求

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现阶段的英语课程教育的任务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主要选取七年级班为研究对象;教学内容: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时SectionA1a至-GrammarFocus为教学内容。

课堂首先围绕“get to school”这一话题展开词汇(1a)、听力(1b)、口语(1c)训练。而后于听力(2a、2b)及情境口语训练(2c)下,强化学生对于“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理解,以及加深其对各种交通工具英文表达法的认识。

2.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词汇:take,subway,hay,walk,train,forty,fifty,sixty,seventy,eighty,ninety,hundred,minute.掌握重点句子: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get to school by bus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可以恰当的表达如何去到一个地方,而通过对各种交通方法的学习,能够结合实际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推理。

教学难重点:保证学生熟练应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I get to school by bus."句型。

3.教学方法

传统黑板板书教学、放映幻灯片及视频短片,组织学生模拟情景对话。

4.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引入话题"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而后教师播放短片,请学生于观看的时候注意每个人使用的交通工具,再次播放影片,由学生跟着影片学习各种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如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可以让学生观看轻松娱乐的短片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一般而言,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词汇,提高自主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创设情景,请学生踊跃发言说明自己前往学校的方式或使用的交通工具,针对性简要介绍该种交通方式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使用动词短语或固定搭配,如:向学生讲解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every day? By bike,by bus or by car?"说明该项句式中所含有的短语 "get to school",是意指“到学校”,强调的是到学校的结果。该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课堂最初的高效率时间集中学习词汇和动词短语,教师还可于单词和短语教读过程中,播放PPT,以便强化学生影像记忆。再次,巩固新学词汇。教师应用PPT快闪播放图片或者新词汇,如果出现图片,则要求学生说明它指代的英文单词或短语;如果出现单词,则可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出来以强化记忆。在该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将常规课堂教师提问环节换置成为抢答环节。第四步,听力练习和口语练习。教师先使用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1b的录音两遍,学生按照书本要求回答完问题之后,运用PPT指导学生订正答案。而后,用PPT向学生展示清晨学校门口同学们之间对话的图片,可指导学生还原场景,以便学生更为熟练的掌握用英语提问及其答语。最后,课堂练习及总结归纳。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将家讲解完2a及2b的内容后,为消除学生做练习题的枯燥感,可将学生们课堂练习册用投影仪展示出来,由学生纠正,但是不应表明练习册所属学生姓名。课堂最后,教师可使用PPT帮助学生简要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文章重点。

(二)教学实施过程

于七年级中抽取两个班级,分别为七(二)班及七(五)班。以七(二)班为实验班,以七(五)班为对照版,两个班级学生成绩及人数等一般资料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七(二)班按照上述教学实验方案设计为内容,按步骤依序施行。七(五)班同样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时SectionA1a至-GrammarFocus为教学内容,但是应用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

(三)实验效果判定与分析

设计问卷调查时表,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学生在英语信息化教学下的情况、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否有提升、知识掌握情况、自学能力及和合作学习能力是否得以强化、对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对实验所得数据就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1.学生问卷分析

调查研究分别在七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版师生群体中展开,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会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显著提升。学生调查问卷见表1。

2.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的教学实验分析

以学习兴趣可课堂氛围为兴趣培养的评价指标,以自主性和自主讨教人数比例为自主学习能力的衡量指标,以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为合作学习能力的衡量指标,每个指标均设立5个标准,分数分别为2、4、6、8、10分。两个班级评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班,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束语

结合研究结果可知,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可提高学生参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显然信息化教学质量与每所学校的教学条件及教师信息化水平也存有一定联系,故而,大范围推广信息化英语教学仍有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

[1]张春娟.信息技术与初中课堂英语交际教学的激活、创设、创新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4(5)

[2]黄良荣.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34)

[3]宋丹梅.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6)

1.引言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趋势下,我国信息技术面临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成为重点。在当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起始状态的形势下,如何利用教学手段从教师和学生方面调动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呢?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2.1利用积极生动的课堂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江苏省义务教育七年级苏教版教科书《信息技术》上册第4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进行自主性学习这一缺点,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饼形或柱形统计图进行编辑、排序,把家里的月开支利用展示方法进行统计图的数据展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又不令学生感到乏味。

这样,教师利用学生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并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对于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以江苏省义务教育七年级苏教版教科书《信息技术》下册作为教学案例,“万事起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个教学中不但要以兴趣作为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学习的出发点,同时还可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性,通过创造性实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信息技术课。所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开始前,老师应该利用教学手段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和问题,同时在课堂需要的地方适当加入一些学生相对感兴趣的计算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科学素养已是信息素养的重要部分。学校更应该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其学习成绩,同时还要从学生角度发现和挖掘内在潜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信息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可以通过现代媒体机构,如电视、报纸、互联网、书籍等渠道发现、收集信息培养信息获取能力。(2)将采集回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3)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不同类别的信息,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并用简明的语言整理和组织出来的信息加工能力。(4)利用信息技术或媒体机构发现、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4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明确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其操作性极强,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和任务的明确性。如对于Photoshop中一色彩、滤镜等软件的使用学习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里对一张老照片利用学到的蒙版、过滤等工具进行修复,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让在规定时间内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任务、对技能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同学,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在课堂任务明确和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完成任务,以实现教学目标。

2.5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衔接,做好课堂总结。

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衔接,做好课堂总结是非常重要的。(1)课堂总结对课堂知识起到巩固及系统性总结作用,既可以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又可以是学生经过讨论后的结果,更可以是师生在课堂上经过交流得出的知识概括。(2)课堂总结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还可以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准备,取得很好的衔接效果。例如,江苏省义务教育七年级苏教版《信息技术》下册的第8单元中FLASH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运用图画工具制作小球图像,并运用课堂上教授的动画循环播放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总结。这样既能对所学的FLASH知识进行总结,又能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完成运动小球的动画制作,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总结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3.结语

信息技术一门新的初中课程,起步比其他学科都要晚,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摸索出教学经验。而且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效促进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热情,自主性学习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7)

一、信息技术新教材遵循的理念

我们使用的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精心选取最实用、最前沿的内容,尽力克服“偏软、偏微软”的弊端,合理拓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工具的双重价值。

二、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从教材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是那么专注的学习某一软件的使用,而是很全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软件和技术,不要求内容上的详细,而是追求多角度多方面。设置了“阅读与思考”、“学习目标”、“学习与探究”、“实践与创新”、“我的收获”等栏目,形式多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对于一个学习目标分为一、二、三、四、五几个步骤,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与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设置如下:

七年级上:1、信息与信息技术;2、我的新学期;3、畅游齐鲁

七年级下:1、数据处理;2、网络技术基础;3、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和加工

八年级上:1、网站设计与制作;2、flash动画制作

八年级下:1、算法思想初步;2、vb程序设计

九年级上:感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

三、新教材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来我们就有两个重要的困难,一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不够齐全,学生的基础差,参差不齐;二是我们的学科课时严重不足,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往往是学了这节课内容,忘了上节课内容。新教材从三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衔接很紧密,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得到技术上提高,充分的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我们将借这次新教材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出符合我们教学实际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总结与思考

信息技术教材的主编刘勇老师是枣庄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还是全国电脑作品大赛的评委,他的许多观念和思想,他的专业成绩的确让我深感佩服。副主编郭凤广老师很年轻,XX年刚刚毕业,也是这次高中远程教育省级信息技术学科抽调专家,有着深厚的专业特长,具有很好的学习精神。他们也看到了现在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方面也作了阐述和要求。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原来的观念是学习要时刻复习,新的观点说“学习是时时刻刻的事情”。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知识更新迅速的学科,不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事情。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现在想想做得太不够了,可以说离这个要求有很大的距离。加快学习的步伐,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思考和反思,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实现学生技能的全面提升。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39-02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

一、多维评价的含义

1.传统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传统的评价方式。首先,传统的教学评价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只有教师,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在评价时易上手,比较容易完成课堂评价任务,而作为课堂真正主体的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其次,传统评价只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评价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小组合作等情况。最后,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采用人工方式的定量评价,对学生形成分数式的评价结果,缺乏对学生进行评语式的定性评价,而且人工评价也比较麻烦。

2.多维评价的含义

多维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以多种不同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从多种维度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评价标准,如下图。

二、多维评价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不能只是对学生作业进行简单的评价,而应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基本原则,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去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电脑技能,还要培养他们评价电子作品的能力,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形成一定的审美观。

2.实践意义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要采用多维的学生评价机制,改变原来一直只是单一的教师评价的状况,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让评价不仅起到督促作用,更起到激励作用。

三、多维评价的建立

通过实践操作,笔者发现无需另外找软件公司开发一套多维评价软件,也无需另外购买网络服务器及租用网络空间,通过问卷星网站就可以方便地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多维评价。问卷星网站是一个比较普及的网站,是作为网络问卷调查工具免费供网友使用的,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网站。下面主要从多维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和手段多样化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利用问卷星网站来实现多维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实现多主体评价,在评价工具的选择上,一开始采用完全共享的可多用户同时编辑的Excel表格来进行全班评价,但是,学生评价时可能会出错,且该方式无法满足课外多用户评价。采用问卷星作为网上评价方式,方便了课内外、校内外多用户评价。教师在问卷星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后,通过向导的帮助,就可以免费且方便地在问卷星网站上供不同评价主体使用的评价问卷,如:有供教师用的“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教师评价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评价”,供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用的“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课前评价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课间评价表”,供学生和学生家长用的“七年级上册第一课课后评价表”,供学校校长用的“七年级上册各学科评价表”等。各种不同的评价主体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访问问卷星提供的网址,就可以方便及时地进行网上评价。当评价主体在限定r间内评价后,教师可以通过问卷星后台的问卷管理回收问卷,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功能,自动把评价结果以各种图表的形式导出。如可以导出Word、Excel格式,方便教师进行评价结果数据的存档整理工作。

2.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内容里不仅要有结果性评价,还要有过程性评价,不仅要有作业考试评价,还要有学生的平常表现以及能力方面的评价。学生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而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其进行评价。

问卷星设置的评价表内容,不仅要有结果性评价,更应该有过程性评价。学生到机房上课,在上课前,可以对坐在自己同个座位的上一名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其是否正常使用电脑设备、是否保持好机房座位的卫生;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听讲和发言,是否违反了课堂纪律,是否积极地完成小组合作等;上课即将结束时,进行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是否及时提交了作业、作品质量如何,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在课后,由学生进行补充评价,或由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以及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的,这样,评价结果就会更加准确和公平。

3.评价手段多样化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9)

目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形象化,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笔者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进行初步的案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概述

1.小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程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空间与图形以及综合应用,都比较抽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将信息与数学相结合,实现更高效率的教学。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

(1)更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作用被完全忽视,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小学数学课程却并没有起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作用。

(2)创造了愉快学习的环境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画化,而且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搜索素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丰富数学教学的理论也不能忽视。

二、信息技术与小数数学整合的案例分析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数与代数”的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中“数与代数”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模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案例设计。

(1)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在“数与代数”模块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WebQuest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在“数与代数”模块中,采用基于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方式。

(2)“数与代数”整合的案例设计

笔者选择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乘法”作为研究对象,对数与代数的整合进行简要的案例设计。

应用软件: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引起学生注意

该环节使用计算机播放教学录像。为了实现更好效率的教学,将以一群小朋友玩跳大绳为例。播放录像:动画里有四群小朋友在跳绳,要求学生说出几个小朋友,然后列出加法算式:5+5+5+5。通过动画跟加法算式的结合对照,加强加法算式的意义。分组讨论:学生讨论课件中出几个小朋友,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通过动画让学生了解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②明确教学目标

播放多媒体可见,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播放多媒体课件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呈现兴趣材料

本环节使用投影仪对4个5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式4×5和5×4来表示,并且知道4×5和5×4的结果都是20。

④提供学习指导

课件展示三个花瓶,里面花的数量有3,3,4,2,要求学生快速算出共有多少朵花。(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课件继续展示,将第三只花瓶里的一枝花朵放到第四枝花瓶里,这样花瓶里的花就都是3枝了。得出乘法算式3×4=12和4×3=12。

⑤评估教学效果

继续出几道题,并且用课件展示并讲解。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合案例

“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借助于信息技术也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计算机辅助型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与“空间与图形”模块的教学相结合,更利于学生理解。

(2)“空间与图形”的典型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课时:小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应用软件及设备:计算机,Powerpoint,Flash。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①设疑引思、情境引入

播放教学录像:录像展示为七巧板,然后提问,如何利用七巧板拼接出鱼?以展示七巧板拼接小鱼为例提出不同的形状的七巧板可以拼接不同的模型,那么图形是怎么命名的?从而引出图形的边。

②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首先老师提供不同形状的七巧板,让学生探索这些图形都能拼接出什么?并且随时进行指导。此环节过后教师总结:同学们拼凑出的模型是因为七巧板的边数不同导致了模型在框架上的不同,并展示更多拼接模型进一步了解图形的边。

③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在讲授完新的知识以后,不能机械地在讲台上进行讲

解,而是依照课件回放并且进行指导,而且每一展示都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效果很不好。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迅速提高,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10)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国家的重视,使各校信息技术设备得以更新配备。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

1.教师放羊,学生无味。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一门主科,不用参加升学考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上积极性不高,备课、上课马马虎虎,有的甚至放之任之,让学生自己在机房玩。加上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了,上初中还在学,学生就没有学习兴趣了。

2.教学枯燥,两极分化。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造成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时,通常是搞“一个水平线”教学,并且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是有的同学因已经掌握这些知识听得索然无味,而基础差的同学则可能根本就听不懂,这样一来,学生就更没有兴趣学习了。两极分化也会越来越严重。

3.考试评价制度不健全。对于传统学科,评价方式就是笔试。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更多的可能是要求掌握操作技能。考试评价制度不健全,也就无法促进教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教学策略将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从而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倡开展活动式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将活动的思想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作为构建新的教育形式的突破点。

二、初中信息技术“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活动之于教学的整合有两种形态:结合和融合(如图)。当活动与教学结合时,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关系,而当活动与教学融合时,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

活动与教学的结合 活动与教学的融合

活动式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电脑绘画、电子作品制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及活动巧妙联系,符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我将活动式教学模式分为“自主探究”型活动教学模式、“多元整合”型活动教学模式、“主题创作”型活动教学模式、“游戏竞赛”型活动教学模式。

(一)“自主探究”型活动课堂:满足探索需求,重在自主学习

活动探究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探索,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该模式中教师不能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然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讨论,使得感性知识变成理性知识。

如我设计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九课《综合实践――做调查研究》的“自主探究”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1】

学会调查研究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恰当合理的运用Excel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撰写调查研究报告,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1.调查前的准备:成立调查小组;确定调查主题;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数据收集与处理:整理问卷;处理原始数据;制作统计图表。

3.撰写调查报告:结合统计表和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阐明观点,提出建议。

4.成果交流:交流(略)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自主探究”型活动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活动必须包含本次课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

(2)活动的难易设计要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注意分层、分阶段,以期学生最后都能通过活动产生感性认识;

(3)学生在活动中碰到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期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方法,获得理性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二)“多元整合”型活动课堂:丰富课堂内涵,重在综合应用

多元整合型活动课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不是单纯学科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而是需要综合运用知识来认识、处理、解决问题;在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活选择或整合多种学科的方式。如,结合语文课的《斑羚飞渡》、科学课的《保护水资源》、校本教材中的《走进XX》等学科内容,抓住其共同及核心的教育思想,让学生进行电子报刊、电脑动画等形式的作品制作。通过情境的创设,情感的熏陶,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从学生的制作过程(积极地参与探索,相互合作)及表现形式(绘画、电脑动画、电子报刊等)可以看出他们环保意识的深入,对家乡山清水秀的喜爱,同时也延伸出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这些也是单独一门学科所不能达到的。

下面的案例就是我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七课《设计版面》设计的“多元整合”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2】

编电子报刊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整合各科知识,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Word操作方法,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进行编辑,制作成电子报刊。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加工的方法。

教学过程:

2、确定电子报的主题和刊名。

3、分配制作任务。

4、实施制作。

5、汇总美化。

类似这样的课堂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有效实现目标、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的整合,这里不仅需要学生有比较娴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信息搜集处理水平,此外还需要与美术、语文等学科整合,对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学习体现,可以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从而激活各自的潜能。

(三)“主题创作”型活动课堂:激活个性潜能,重在个性展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作为已经有独立思想的初中生,学生更乐意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如,展示“秋天”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掌握的方法来表现秋天。使用工具:word、PowerPoint、flash、画图都可以,主题要鲜明。

下面的案例就是我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八课《自选图形的应用》设计的“主题创作”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3】

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进一步加深与巩固自选图形的操作,从而提高合理搭配图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

1.选择自选图形。

2.设置自选图形。

3.在自选图形上添加文字。

4.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

“主题创作”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学生对活动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四)“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关注竞争心理,重在体验快乐

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教学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是学生最喜欢的信息技术教学。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第一单元中“网络与生活”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后,设计“非洲大冒险”游戏,学生借助互联网进行游戏竞赛,藉此考察学生网上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再比如学习《文字校对》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校对要求和修改方法,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下面的案例就是我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七课《文字校对》设计的“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4】

火眼金睛找错误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对文档进行拼写和语法错误检查,修改查出的拼写或语法错误。培养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游戏竞赛的规则。

2.教师讲解检查文档中的拼写和语法错误的方法。

3.进行竞赛。

4.宣布结果并颁奖。

“游戏竞赛”型活动课堂教学,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又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令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堂是一个游戏的天地,学习的乐园。

三 、实践成效的分析

1.丰富了校园学习生活,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活动课堂”的开展并延伸,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我校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得以带动和形成,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向周边学校辐射,为我校树立良好品牌,发挥较大作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意识到该门学科的重要性,也成为学校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可以这样说,在新安江第一初中,信息技术“活动课堂”这方土地,是最活跃、最吸引人的沃土。

2.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提升了专业素养

实践和研究初中信息技术“活动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活化课程资源,增强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笔者在参加建德市信息技术(初中)优质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通过实践和研究“活动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关注,教学中重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面对课堂教学时常能融进自己的思考,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每堂课,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活动。同时学生的精彩表现时时让老师感动,老师能主动去反思,突破教师以往单科课程的限制,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拓宽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能力。

“活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也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这些都为我们后续的推广研究和深入研究打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幸福体验

(1)“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赞赏,希望自己在网上的作品得到同学的认同,为实现这一目标,促使学生学习之前准备上课的内容,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在家中准备上课要用到的资料。为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乐于准备收集学习资料,勤于整理添加自己作品文件夹的内容;喜欢在网上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评论。

(2)“活动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提升自我价值

活动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可选择性强,可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使他们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各尽其思,各展所能。活动的内容富有情趣性、挑战性、价值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什么,怎么做,自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舞台,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机械学的局面。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学生作品多次在杭州市、建德市获奖。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学科不会成为他们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会成为他们进行其他学习活动、从事某种工作、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工具。活动课堂教学让学生懂得自主学习,把握自主存在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革新创造、学会与人合作,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

四、实践研究的反思

信息技术“活动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

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篇(11)

很高兴参加2011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成功企业家之夜”活动。首先,我谨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本届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阶段,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看,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从国内看,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经济面临着增长动力减弱、要素供给趋紧、通胀压力持续和企业效益下滑等一系列挑战。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预计明年工业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到一个适度增长区间。

电子信息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今年1-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电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9%,高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4970亿元,同比增长32.9%;完成出货值同比增长14.9%。但是受出口环境变化影响,全行业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季度,电子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5%,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3.05%,近四分之一企业经营亏损。而相比之下,前三季度整个工业利润同比上升20%以上。可见,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新时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综合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泛在的方向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定为亟待突破的七大重点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在重大装备、汽车、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中的作用将更趋明显,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等方面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把握国际经济、科技的发展态势,按照创新驱动、市场牵引、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融合发展,建立协同互动的产业体系。增强产品、网络与服务的垂直整合和融合发展能力,建立产业互动发展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升级,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

三是集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建设研发集聚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引导支持产业转移,在培育骨干企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

四是国际化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加强国际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支持企业国际化运营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海外的推广应用。

五是安全发展,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手段的体系化建设,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推进信息安全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