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7:51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1)

1、我省此次《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是什么?

2014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2016年3月,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进度安排等。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制订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为贯彻落实上述有关文件精神,2016年底省教育厅即成立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改革方案研制组,先后多次深入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进行广泛调研,全方位听取关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他省市的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最终经厅务会研究批准并上报教育部备案通过后正式印发。

2、《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实施意见》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普职招生比例更合理。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二是入学机会更公平。进一步完善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招生录取更科学。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不再“唯分是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等。

3、本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此次中考改革是在基本延续我省现行中考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4、改革后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范围和考试方式怎么确定?

(1)关于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关于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关于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怎样呈现?

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6、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怎样组织和安排?

(1)关于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2)关于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7、这次改革对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新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我省此次改革方案中,一是明确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二是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我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8、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高中学校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中考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中考成绩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计分科目及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7级初中学生(即2019年考试)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18级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从2019级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根据录取学校招生计划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9、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制定?

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10、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来。从2017年起,我省取消了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11、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此次改革我省首次提出,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12、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13、这次中考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哪一个年级开始?

本《实施意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4、这次中考改革对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发生跨省异动等考生有什么规定?

《实施意见》也考虑到这一群体,明确提出:一是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二是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我省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经转入学校审核认定后,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从我省转出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15、请最后概括介绍我省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中考方案的主要变化。

由于我省从2015年起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实施中考改革实验,因此我省现行的中考方案基本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的总体要求,为了顺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省本次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方案相比,做了适当调整,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变化:

变化之一,升学计分科目增加了生物和地理两科(总科目由8科增加至10科)。2017级初一学生参加中考时,生物和地理两科分别以30分(即总分的30%)计入中考录取总分。到2019级,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分值提高至50分。

将生物、地理两科学业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目的:一是生物、地理两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即将的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生物、地理两科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科目(即6选3科目),是供学生选择的高考录取计分科目,中考时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有利于初高中课程学习以及中考与高考的有效衔接;二是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和地理两科的学习,夯实初中学生各学科的共同基础。

变化之二,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

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不同潜质学生升学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2)

完善评价机制

我校的评价机制为“123”式,即通过评价树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评价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与学业成绩,通过评价抓住三个重点――学校、家庭和社会。

我们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的认证及教育评价。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等),评价内容的全程性(包括目标的确立、过程与结果),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包括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评价)。

我校的评价体系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诸多方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此外,评价体系兼顾多元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签名方可生效。多主体参与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使评价更客观,提高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重视常规评价

多年来,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十分重视常规评价的实施。我校的常规评价包括周评、月评、期评、年评,四种评价制度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发展。

周评:在家校联系本上,学生要对本周在校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再互相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并写出本周寄语。同时,家长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月评:学校每月评出“文明班级”,班级评出“小标兵”,由大队部进行表彰。

期评:每个学期要评选“四星少年”,由学校进行表彰。

年评:每年的“六一”要评选“三好学生”“校雏鹰生”“文明礼仪之星”“梅兰竹菊之星”“微笑小天使”等,并且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选出年度“和九校园之星”。

注重检查工作

我校有计划、分阶段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填写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填写三次。至学期末,学生的评价手册应填写完整、规范,无空项。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3)

二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西工大福州服装学院团委

协办单位:西工大福州服装学院学生会社团部

三 活动主题

贯彻素质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展我西工风采

四 活动小结

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必然产生的理念,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兴起是为了改变长期以来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我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不断改革大学教育中不利的因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

在国际大学生节到来之际,院团委和学生会社团部,经学工部批准,面向全院学生做了“贯彻素质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展我西工风采”的一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对我院素质教育的一次检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广大的青年学子们提供更好的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一)“贯彻素质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展我西工风采”主题海报评比征集时间:XX年11月15号—XX年11月20号

评比时间:XX年11月21号—XX年11月22号

这次的海报征集以“贯彻素质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为主题,作为设计院校的学生来说,用平面的形式来表现美是没有问题的。也许是素质教育的话题有些严肃,这个主题着实给各班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特别是06级各班,对于他们来说着更是一个难题,他们刚刚入学只是刚刚开始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对于很多方面还不是很了解。但是他们并不退缩,他们请教老师学长,上网查找资料。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各班都如期的完成的任务,并且质量相当的高,这让我们这些做学长的感到十分的惊讶!

这次的海报评比分为两种方式,一是现场投票。21号的早上我们将所有的海报在食堂门前进行展览。并在展区设立投票点。这样可以将各班的海报刚好的呈现给同学们,也是对各班海报质量的一个展示。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06级艺术设计六班的海报在投票中荣获“最佳人气奖”。二是评委审评。经过评委老师更专业的角度评析,最终的获奖名单:一等奖:06艺术设计三班;二等奖05装潢一班、06艺术设计五班;三等奖06艺术设计四班、05环艺、06艺术设计六班。                                         

自活动通知发出之日起,各班积极准备,都很好的按活动的要求按时的完成任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展示了我院学生优秀的设计天赋,也体现出我院学生超强的创新能力。

海报展相关资料照片

 

(二)“贯彻素质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大学生节演讲比赛

初赛时间:XX年11月20日晚名师楼302

决赛时间:XX年11月28日晚秋实楼六楼礼堂

演讲比赛的活动主要针对06级的新生展开的,作为刚刚开始大学生活学生来说,总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环境和生活。为了能让06级的新生能更快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理解自己的价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经过组织者对活动前期的宣传,同学们很快了解了这个主题的意义。大家踊跃报名,最终有三十多人参加了预赛。经过预赛的比拼张宏超等十二名同学脱颖而出。

为了让进入决赛的同学在决赛的赛场上有更出色的发挥。我们对选手进行的集中培训。我们请到了我院原学生会主席师华和原网络部长陈鑫丽。他们曾代表我们院参加了闽江学院的演讲比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选手经过他们几天的训练演讲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让我们对将决赛办的更好增加了不小的信心。

经过大家积极的准备排除困难,决赛如期举行。为了能更好的展现我院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决赛中我们加入了才艺表演和知识竞答。并设立的个人风采奖。并请到我院副院长陆锟高级讲师、团委书记、学工部长林建泰老师和刘天星、薛白羽等老师和学生代表师华、陈鑫丽、刘磊等担任评委。选手们济济一堂、各放异彩,这些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们的演讲各有千秋,他们从各自不同的切入点诠释比赛主题,用精彩演讲来征服全场的观众和评委。现场掌声不断。

经过激烈的比赛来自艺术设计六班的张宏超同学一举拿下了一等奖和个人风采奖。王欣同学荣获二等奖、王婧和黄少丽同学荣获三等奖,陈敏等五位同学获得优秀奖。

演讲比赛资料照片:

   

这次活动是这个学期院团委组织的比较大型的活动之一,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时刻想着以为大家服务为目标。有困难大家都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解决。这也是活动能够成功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我们的活动也得到了各个团支部的支持,他们积极的为比赛提供人才,这让我们的活动能的扩大了影响范围。也让更好的完成活动的目的。

世上的事总不是完美的。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1、 海报展的时候,由于事先没有协调好,我们的小记者团没有及时到位,让我们丢失的很多保留精彩画面的瞬间。老师也及时的指、导了我们的工作。  1  

以下内容与本文大学生节活动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有些时候对问题考虑的不周全,使我们的工作有时很被动。特别是演讲比赛的决赛时对时间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使我们的有些相法没能够更好的表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出现这些问题是我们对工作事先考虑的不全面造成的,这也是我们今后不断改正的地方。出现问题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出现了问题也是我们今后工作重点注意的地方,是我们宝贵的经验,是成长必须经过的道路。

活动的任务我们完成了,但是我们的工作并不能因此而放松。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更是任重道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只能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要想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更好的提高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同学们树立危机意识,主动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西工大福州服装学院团委

                                   XX年12月1日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146-04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身为学生又同时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一方面需要与其他学生一样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协助学校学院党团组织进行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不论是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新闻信息的上传下达,还是评奖评优中的监督选举,都需要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协调。可以说他们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院每年都面临着学生干部选拔和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换届选举问题,这总是令人烦恼的一件事,因为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概念相对比较模糊,综合素质可能相差无几,单单根据一时的竞聘演讲很难对一个学生干部作出综合评判,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每年要做,而且要做好,否则就会挫伤一部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模糊评判是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模糊问题的评判方法,它能够使模糊问题定量化而且科学公正从而使一些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本文就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合理的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评价不公,在学生干部管理中有较为实用的参考性。

1评价模型的建立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是:在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和权重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合变换原理,以隶属度描述各级指标的模糊界线,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过多层的符合运算,最终确定评价对象的评价等级。

1.1评价因素论域U的确定

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干部,因此对学生干部的评价,我们既要从学生的视角,考虑学生的德智等方面,又要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身份,从任务管理、领导能力、人际品格和工作奉献等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通过采用因素分析的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方法,在遵循客观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以下指标体系(见表1)作为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

即建立因素集:U={} U1,U2,U3,U4,U5,U6,U7,而每个因素集(一级指标)Ui(i=1,2,3,4,5,6,7)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子因素(二级指标)Uij(i=1,2,3,4,5,6,7;j=1,2,3,4,5,6,7)。1.2评价等级论域V的确定

评价等级论域的确定使得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一个模糊评价向量,从而体现评价的模糊特性。我们把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成五个等级:

v1 :优秀; v2 :良好; v3 :一般; v4 :较差; v5:差。即建立评语集:

五个评语的分值区间分别为[ 90, 100] , [ 80,89] , [ 70, 79] , [ 60, 69] , [ 0, 59] (分值为百分制)。

1.3各评价要素间的权重A的确定

对于各个一级指标权重ai(i=1,2,3,4,5,6,7),我们应用Deilph法请专家进行了指标权重的设置:

对于每个一级指标中各因素的子因素权重aij(i=1,2,3,4,5,6,7;j=1,2,3,4,5,6,7),为了突出影响该学生干部全面发展的子因素的重要性大小,我们将每个等级分值化为:优秀(1分),良好(2分),一般(3分),较差(4分),差(5分)。我们用加权频数统计求出其因子分,归一化后即作为子因素的权重,从而得到子因素的权重集。

1.4隶属矩阵R的确定

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之间的关系,即从U到V的模糊关系,可用模糊评判矩阵加以描述如下:

????

rn1rn2?rnm

R中的元素rij(i=1,2,?,n;j=1,2,?m)表示从因素ui着眼,该学生干部能被评为vj的隶属度。

1.5模糊评判矩阵的运算及结果

对每一个被评判的学生干部,先对各二级指标因素层的评价矩阵Ri作模糊矩阵运算,得到一级指标因素层Ui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i,Bi=Ai°Ri,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运算,即得到目标层指标U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 =A°R,其中各隶属度和为1,若不为1,需作归一化处理。将结果向量B中的元素作为评价集对应元素的权,用加权平均的结果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即是学生干部考核的总评价得分值。

为了验证该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实用性,笔者对本学院主要学生干部A进行了实际测评,我们选取了4名辅导员,2名同级别学生干部,4名下属学生干部组成评定小组,评定小组成员逐一对A进行等级评定,统计表如表2。

由表2可得对各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和总体模糊评判。

2.1对各因素的模糊综合评判

对U1的评判矩阵

同理可得:A2=(0.2620.2320.2440.262),则

B2=A2°R2=(0.3650.4170.1930.0250)

A3=(0.2520.2390.2640.245),则B3=A3°R3=(0.4060.3540.1890.051 0) A4=(0.3460.3390.315),则B4=A4°R4=(0.5030.3340.16300) A5=()

0.1520.101 0.1520.1550.1550.1490.135,则

B5=A5°R5=(0.5470.2930.16000)

A6=(0.2550.2530.2550.249),则B6=A6°R6=(0.4250.3760.19900)

2.2总体模糊综合评判

由以上可得对该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总体模糊评判为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该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优秀。如果我们需要在同一个等级中排出优劣的次序,可以给出具体的分值。

3结束语

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评价决不是为了纯粹选拔优秀学生干部而进行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所以对于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必须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另外,每个学生干部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因此评价指标既要关注学生干部应有的基本素质,又要关注个体之间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去体现个性特征。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来考核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科学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因素权重,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且有说服力,,发现他们的优缺点,有助于他们工作的改进和个性的发展,使其自身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是一种较为实用的科学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197-204.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5)

为进一步深化海南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琼府〔2016〕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本实施意见,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考、高考改革的衔接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初中毕业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坚持普职并重。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职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坚持全科开考。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全部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海南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稳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三、改革目标

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又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

1.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4.成绩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

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5.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6.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参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重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党团与社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情况的记录及成果,各学科学习成绩和成果,体育和艺术特长以及参加活动的成果等体现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关键表现。

2.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海南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做好写实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学校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及时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整理遴选、审核、公示等工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或参考。

3.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1.改革录取计分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科目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9年(即2017级初中学生,以下递推)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20年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2021年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2.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各录取学科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3.科学合理确定普职招生规模。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4.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四)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

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1.认真核定招生计划。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享有同等的招生权利,各市县应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将民办高中统一列入招生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核民办高中招生方案,按照学校实际办学能力逐校下达招生计划。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含筹设期间)或年检不合格的“民办高中”不得参与招生。

2.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3.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4.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六)推进考试命题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思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要坚持有利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兼顾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不同功能,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突出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设计试卷结构,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积极探索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统筹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积极稳妥推进。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阶段学校要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按照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国家和省级必修地方课程的课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改革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初中学校师资、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方面的条件保障,保障正常教学需求。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命题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命题教师的命题能力,强化对试卷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探索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逐步建立我省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强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建设,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四)加强宣传引导。认真做好改革政策举措的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其他事项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6)

1.综合职业能力

1.1 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高专学生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之一。为保证目标的实现除加强教学管理以外,严格的考核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尤其重要。一般规定本学科出勤不足2/3的学生不许参加期末要考试;考试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期末考试有4科不及格的作留级处理;累计有5科不及格的要劝退。无论是理论试卷还是技能考核试题,都有标准答案 ,并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成绩。其中理论考试不是以一张试卷作为本科的最终成绩,要结合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测验,课内实习和实习报告,按比例综合给出总成绩。

1.2 学生每一学年都有不同技能实训和考核。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开设了许多其他综合学科。例如:就业指导,商务礼仪,影视欣赏等。学生所学知识涵盖了各个方面。使得学生能全方面发展。

1.3 毕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自身所具备的素质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将其转变为工作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之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届毕业生都需要在毕业前的几个月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几个月的顶岗实习。必须记录实习日记,总结实习心得,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该生实习情况进行鉴定并盖章。

1.4 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所以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就要更加注重渗透性的教育,养成型的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为此就应更加注重实践,包括社会实践。

教师到实习单位对学生实践和专业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进行毕业生素质及行业状况等内容的调研。学生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专业技能运用情况,写出实习总结和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质量不合格(抄袭,网上下载等)以及毕业实训总成绩不及格的一律不准毕业。并且会在所有的论文当中评选出优秀论文。

2.基本素质

2.1 新生入学第一周,学生处和系就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内容主要有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学习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学生学生守则,社会公德教育,考试纪律教育及相关专业的专题讲座等。学生毕业前进行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有热爱本职业工作,培养工作能力,进行吃苦耐劳,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终身学习的教育。

2.2 学校每年都要部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开学要上交实践总结,对于在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学院要给予表彰。坚持组织各种活动,如:“红歌会”、“外语演讲赛”和“大学生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基本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组建“爱心社团”捐助特困学生和常年为特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方法帮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

总结:

如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要求就是自身能很好的具备这三个要素“素质”“知识”“能力”,缺一不可。因此高职教育就应该秉承这一理念,坚持培养出具备这三个要素的人才。摆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单一教育模式。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7)

带着这样的思考,2009年秋季学期,我校大胆实践,参照市局六年级毕业班综合素养评价的做法,制订了《新生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全校1~6年级全面推行新的评价方式,以此来落实“五严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有效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一学期来,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工作:

一、目标、方案、组织三落实,把综合素质考核摆上重要日程

历年来,我校重视学校工作计划的拟定。开学后,在再次征询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人员起草了《新生中心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方案就综合素质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组织实施等做了详尽的说明,带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校长室其他成员、教导处、教科室等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为工作小组成员。与此同时,我校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进行具体明确的分工:学生操行表现、学习习惯评价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会同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学生文化素质评价由教导处王、教科处负责,会同年级组、备课组进行;学生体艺素质、信息技术评价、个性特长考核由分管体艺的付校长负责;考核结束后由学校组织人员负责审核。

《方案》要求,所有处室、教师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应对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客观、公正、公平地做好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将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考核方案》出台后,我们利用周一政治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培训,让所有老师对开展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理解开展评价的基本原则,熟悉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细致缜密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

1.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工作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宣传,让学生对综合素质的评价思想上重视起来,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科学评价的氛围;同时,在班级内,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评价表”的内容,帮助学生做好自评和互评的准备。

2.过程考核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相结合

近年来,我校依据市教研室提出的过程考核意见,每学期均对相关学科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秋季学期,学校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后,我们将这两项工作进行整合,将过程性考核纳入综合评价之中,将综合素质的评价作为过程性考核的拓展与延伸,跳出过程性考核仅仅局限于学科素养评价的层面,将综合素质的评价面扩展到操行表现、学习习惯等七大方面,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3.发挥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主体性

学生既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对象,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了事,而是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因此,工作中,我们注意调动学生的评价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在“操行表现评价”、“学习习惯评价”这两个板块中,我们增设了“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两个环节,借助学生互评这一途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改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提高。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加强互评过程的指导,明确学生互评流程:班级开展操行及学习习惯评价时,先由被评价学生进行自评陈述,同时展示自己获得的荣誉及相关实证材料;再小组同学评议被评价学生。接着小组成员分别为被评价学生打出等级;最后汇总小组同学意见,将被评价学生所得等级较多的等级确定为该生最终互评等级。

4.加强评价资料的管理,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

实施评价时,各年级均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式,为此我校设计了《新生中心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汇总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操行表现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文化素质评价汇总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体育素质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艺术素质评价表》《新生中心小学学生个性特长评价表》,忠实记录评价的结果,分类存档,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表彰先进结合起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评选“三好生”和“校园之星”的主要依据。评价结果在5A2B以上者(一、二年级4A、2B,其中操行表现、文化素质两项必须是A)可以评为“三好生”;个性特长突出的学生可以评为“校园之星”。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8)

一、层次分析法现状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该方法将总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2].

目前,层次分析法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我国已经应用于地区经济规划,畜牧业发展战略、工业部门设置的系统分析等等方面,是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而富有成效的决策方法之一.

三、模糊综合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

AHP算法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学生综合素质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但是不能定量地计算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为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7]计算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这种将两个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不但可以知道学生综合素质中哪

个指标更重要, 而且可以知道学生总体的综合素质情况, 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 结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首先确定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个指标,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最后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多层次的定量评价.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和计算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较大,但在大学生创新发展和学习能力方面不足,从而影响了总体素质,从而为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许树伯.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2]吴晓云,吴萍.基于知识的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9(4):451-454.

[3]白玉,刘铭.大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2:69-71.

[4]孙平.浅谈现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3(8).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提供条件。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我县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武义县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校获得“A”等级的学生进行审核认定。

组长:高江洪

副组长:傅伟徐正跃潘泉清

成员:朱鸿飞方育荷方志明

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各初中都应建立综合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本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各初中每个毕业班要建立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负责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

三、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四、评价原则

1、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全程、全面记录、反映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

2、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名单必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五、评价办法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由“综合评语”和“评定等第”两种呈现方式。

1、综合评语:综合评语(模块一)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

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

2、评定等第:主要对能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二: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科竞赛、创造发明等);

模块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操作等);

模块四:审美与表现(音乐与美术课程、艺术特长等)。

综合素质模块二至模块四的评定结果以等第方式呈现,一般分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合格、待合格)。P、E等均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列出名单上报武义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组织专门人员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核与认定,以确保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各校对E等第要严格控制。

综合素质等第认定的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条件,同时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前置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请参照附件《*市20*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六、评价程序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评价细则,自我评定。

2、同学互评:由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小组认定。

3、学校评定:根据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综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内容、举证材料,在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确定学生等第。

4、反馈公示: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以反馈意见表的形式,将评定结果与学生家长见面,学校设立公示栏,对“A”等的学生予以公示,同时学校设立意见箱,接受举报,公示时间一般为5天。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10)

2014年,浙江省出台《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从评价内容、程序与方法等方面具体明确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要求,随后,各县市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办法。尽管在理论上,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许多论述,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真实性仍有质疑。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实践中操作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缺少广泛的公信力。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澄清与矫正,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非但不能扭转唯分数评价的趋向,反而会加重基层学校和学生毫无意义的负担。

一、当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

1.沿用分数评价的思路

当前,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的通常做法是,把学生综合素质理解为不同方面素质的总和,如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各省市制定的各学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在评价内容上虽略有修订,却大体相同。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国家、省、市县各种版本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虽不尽相同,但思路都是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分解为不同方面的素质,对每一方面的素质继续分解为二级和三级指标维度。

为使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体现出区分度,每一个具体的指标都赋予一定的分值,依据得分或等级来评价选拔学生。这其实是分数评价的典型思路,把综合素质视同我们常说的“总分”,其分解的维度好比“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内容,将类似“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综合素质维度的评价结果汇总起来,就得出了类似“总分”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本意是要扭转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发挥考试评价在学生评价中不具有的评价功能,但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采取的却是考试分数评价的路径。机械地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视同知识一样,分解成一个个可观测的“知识点”,再拿这样一个框框去套用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以得分来评定学生个体的等级和差异。把学生综合素质简单等同于部分相加,其实是对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的误解。

2.赋值综合的实践评价方式不科学

指标分解――赋值综合――等级评定,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流程,无论从评价过程还是评价结果来看,这种方式既不科学也不真实。

(1)指标分解不科学

构建一套科学公认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可能性问题。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首先遇到的是指标维度的全面性和指标之间的相异性问题。就以浙江省为例,省里出台的《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将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四大维度。具体到市级层面,有的是直接搬用省指导意见的四大维度,有的则不一样,如杭州采用“道德与素养、劳动与技能、实践与探究、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六大维度;宁波采用“审美与艺术、实践与服务、运动与健康、探索与研究”四大维度;温州则套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基础性发展目标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大维度。如果放眼全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维度的版本更多,涵盖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维度,很难得到公认。

以创新素质为例,浙江省的指导意见中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维度,而在其他市的指标中没有明显体现。其次,各指标之间应有明显的区别度,否则很难界定其内涵。“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就很难区分,更像是一种包含的关系;“实践与服务”和“探索与研究”也一样,存在交叉重叠的理解;“交流与合作”一定是具体体现在学生生活或学习活动中的,无法单纯来评价其素质的高低。这些问题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中也同样存在。

(2)赋值综合难度大

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维度指标赋值,再将不同指标维度的结果综合成上一级指标维度的评价结果,最后形成一个最终的评价等第或分数。分数和等第是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赋值的两种形式,但对某些指标而言,都存在赋值的困难。如常见的“品德”指标,往往分解为“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行为”等二级指标,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些涉及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指标无法测量,即使用行为来衡量,也无法找出标准的答案。在学生没有重大品格缺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判定一个学生为A等而另一个学生为B等。

指标综合就更难,具体包括不同维度、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综合。等级赋值的办法虽然避免了分数赋值的刻板僵硬,但带来综合难的问题,以“创新实践”为例,如果一个学生“研究性学习”为A、“科学实验”为B、“信息技术”为C、“劳动技术”为A、“社会实践”为E(即需努力),那么合并成“创新实践”该是什么等级?不同主体和不同阶段评价的综合也是如此,如某市规定“学生自评占10%,教师评议占40%,学生互评占50%”,“七年级上下学期各15%,八年级上下学期各20%,九年级上下学期各15%”,假如学生自评为A、教师评议为B、学生互评为c;七年级为A、八年级为B、九年级为B,那学生最终的综合评价该是什么等级呢?因此,如何对等级赋值的比例进行综合,是一个实践性操作难题。

(3)等级评定不真实

综合素质评价相比分数评价,主观性更强,对操作人员的道德要求更高,这还是其次。笔者讲的等级评定不真实,是指目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固有的诸多问题,无法评价出学生的真实素质。原因在于综合性评价结果会掩盖学生个体的真实性差异,特别是有些省市规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各等级的比例,甚至还明确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折算成中考分数,计人录取总分,这无疑加大了评价的道德风险,其做法本身也是非常荒谬的。该多少学生优秀就得多少学生优秀,综合素质评价是绝对性评价,采用相对性的等级比例规定是不合理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本意是要去考查出分数评价无法发现的、学生内在的某些素质,可是从评价思路、实施过程、结果评定都无不采用分数评价的套路,正应了那句“穿新鞋走老路”的流行语。正如有人批评的“变相应试教育观”,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综合素质评价有了等级和分数,反而会加大学生的负担和相关参与主体失信行为的可能,这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矫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是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改革要求,改变单纯用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达到发掘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优势的目的。正视实践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种种问题,并非否认推行综合素质评价,而是要为更好地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思考。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止于问题的批判,应站在实践的立场,去探索改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途径。

1.对综合素质及综合素质评价内涵的重新思考

说到改进,人们习惯性的思考是如何去提升综合素质测量的技术,然而,正如有人所说的:“如果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基本上是解决不了的。”我们要从重新理解综合素质的内涵开始。从广义上说,综合素质应指一个人各方面的所有素质,而现阶段,我们主要从考试和综合素质两方面来评价学生,考试侧重于知识技能(依据所规定的学科和标准)的掌握情况,因此,实践中的综合素质,理解为除考试成绩所能反映的学科知识技能之外的所有素质。不同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出来的差异,往往不是如考试评价那种“量”的差异,即知识技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而是一种“质”的差异,即反映学生个体的个性特征,是一种无所谓“高低”的差异。

假设一个学生综合素质总评是优秀水平,而另一个学生是正常水平(虽然不是每个方面都突出,但存在某个优势潜能),我们就不能用考试评价的思路断定“后者比前者综合素质差”,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性质上的差异。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不是分出个三六九等,而是评价出学生的个性和优势潜能。那种等级或打分式评价,面面俱到地要求学生“优秀”,反而是一种趋同性的价值引导,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2.重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思路

要实现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发现学生个性和潜能优势的真正目的,就有必要重新设计当前的评价操作思路。“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的每一个维度都是优秀,这是平均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要求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都优秀是理论上的完人,在实践中是做不到的。从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来说,既需要人们有共同价值观和规范,更呼唤有个性特长能创新的人才,综合素质评价应承担这样的重任。”因此,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没有必要纠缠于分解成什么样的指标,或者多少指标维度,更不需要综合计分,但可以把指标维度视为一个参照,先看看有无明显缺陷,再重点去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优势潜能。因为“面面俱到的指标评价不仅会冲淡评价的重点,而且还会加重评价者的工作负担,导致敷衍了事的评价行为”。从常识看,学生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往往是一两个方面,只要发掘出来,就说明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达到了,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去评价差异不明显的素质。

3.正确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证据

学生个性及优势潜能的发展水平依赖于相应的证据,确保证据的客观公正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学校或教师在记录时,应遵循“多写实、少评判”、“多记录优点和进步、少记录过失和不足”的原则。写实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客观记录,评判则是一种主观的论定。以“道德品质”为例,可以记录“某某同学从初一到初三献爱心捐款几次、帮助困难学生的某种行为”或者引用被帮助者的评语“在某某同学的帮助下,我得到很大的支持和进步”等等,而尽量少用“某某同学助人为乐、品德高尚”之类的主观评判。再比如“学习创新能力”,类似“某某同学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这种评判性记录,其实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而应记录“某某同学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样的知识或活动,从事什么样的学习研究,以及达到何种水平的结果”等事实性材料。此外,学生综合性评价更多是一种欣赏式评价,应重点记录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过程,对其缺点或过失(除非重大缺陷)等,不必记录,因为初中学生本身处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两次过失不能说明其某方面素质的缺陷。

综合素质自我总结篇(11)

传统的教育评价只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即便在学习方面,也只重视了分数,而忽略了学习动机。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养、实践技能素质等四个方面,就某一方面也坚持多因素评价,较完整地体现学生各种素质的发展情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内容在综合性的基础上也体现了开放性。例如,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一项的最底下留有一行空格,提供给各校及班级根据实际需要增设评价内容。这学期根据我校“国学经典诵读”大型活动的安排,我们低年级学生读《弟子规》,再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在这一项的最后我们新增了“尊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这样结合学校、班级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的新评价内容就非常有针对性。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方法由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但要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诸如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班级评、社区评等,以从不同方面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1.自评

即学生自己根据评价原则,对照学生素质评价标准主动对自身所做的评价。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评价中的主体作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生就有不愿听从别人指挥的意愿,而更愿意遵从自己的想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参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容易形成进一步提高的内驱力。

2.家长评

家长是学生评价中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生家长一方面要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家里及校外的表现,同时要积极、主动地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沟通有关情况,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教师要指导家长重视并做好这项工作。我校主要通过“家校通”的网络平台,与家长随时联系,沟通孩子在家或社会上的表现,对孩子进行评定,并要求家长对自己孩子能说出具体优点、进步,并且要有具体指导。对于《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中的形成性评价在学期初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并要求家长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促进孩子素质发展的高度出发,进行规范填写。如遇大型活动,也可请家长及时做出反馈评价。

3.互评

同班同学也是重要的评价人员,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对全面客观地了解评价某一学生是很有帮助的。搞好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及少先队干部在评价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求达到效果,对班干部和队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讲清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注意实事求是,以表扬、激励为主,指出不足要注意态度诚恳等等。

4.教师评

教师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起主导作用,要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自评、互评,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在诊断性评价中以激励为主,在形成性评价中以肯定为主,指出方向为辅,在终结性评价中应在坚持全面地基础上突出学生个性化的表现。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根据学校规定:我在进行学生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班主任教师与各任课教师都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另外,应用成长记录袋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又一载体。成长记录袋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成长记录袋也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教学与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长记录袋积累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各种数据和证明,能够促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评价结果的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