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1 16:28:15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1)

1.提升教师的文言文素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更加具有艺术特性。通常而言,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高,是制约语文人文教育改进提高的瓶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主导者,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和独创冲动。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应该充分理解文言文中作者要表达的爱国精神的实质性内容,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比如,在讲授杜甫《春望》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当了解,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坚守着“仕不可不弘毅”的传统的士人精神。而“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患,并以安定国家为己任。因此,当国家危乱的时候,他会“济时敢爱死”,立志“再使风俗纯”。教师只有在这样深刻理解作者爱国意识的前提下,才能明白杜甫与三春花、鸟移情共感的人文背景,感动自己,从而引导学生领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惊心动魄,凄呛销魂。而在讲授这一文本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诗句,体会作者既因国事而忧,亦为国事而乐的完整爱国情怀。在古文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一旦缺乏对人文精神的体悟,教师的教学就会常常易带匠气,难以迸发出创造的激情,也无从感染学生,领会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包括知识的积累程度、审美的感受力度、创造力的提升程度等,加强文言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2.在文言文中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许多篇章,高扬着古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这是伟大人格凝聚的结晶,理应为当代青少年学习和继承。教师应积极开发文言文中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爱国和悯民的人文情怀教育。《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甚至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换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唯不辱使命》中,唐唯义正言辞,力退强敌;《五人墓碑记》中,民众视死如归,勇于赴死,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悯缅民众的人格力量,正是我们人文精神教育需要的范本,也是用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最好的精神食粮。

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等人文精神教育的同时,务必要防止走进以下误区。首先,不能只讲“人文精神”,忽视文本。新课标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基本要求外,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部分教师在理解上走向极端,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直接走向只讲人文,不讲文本。文言文教学成了道德宣讲的论坛,教师越姐代厄地进行传统美德说教;其次,不能要求学生全盘接受,不加引导。古诗文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但也包含着文化的糟粕。如《陋室铭》中,既宣扬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流化的高尚人格精神,也包含着随遇而安、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情感的流露,文言文教学必须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最后,不能只是鼓励,缺乏指导。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重视人性化教学,许多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一味鼓励,缺乏必要的指导。只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而忘了教师才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比如,对于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时,只关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蹲空对月”的纵情,而忽略诗文背后蕴涵着的对人生的沉重思考,教师不能忽略正确引导。

3.文言文中培养忧患爱国意识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人格和气质修养,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这样的一种人文素质,与语文素质要求是交融并生的。因此,忧患爱国意识等人文精神的传承发扬,必须与文言文教学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才能深入人心,内化为人格。

3.1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作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素材。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细致体悟,并以作者挚热的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汉语由于是单音字、双音节词为主,能工整的对仗,有平仄声调,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在诗词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反复体会语言的美。同时,结合课文讲古今语言巨匠们锤炼字句的佳话,如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爱。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2)

二、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贯穿其中,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的兴起,为经济全球化下,加强和改进企业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方法,打开了思路,对“培育职工的群体意识,增强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振奋职工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热情,促使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以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经营宗旨,企业精神以及规章制度都源于企业本身,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职工的工作、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它是广大职工群众与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也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易于被人们所接受。根据这一特点,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完全可以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做,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企业精神,以达到培养职工群众热爱本职工作、热爱企业、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目的,从而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功能,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同时成为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的过程。所以,企业爱国主义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密切地联系职工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把爱国主义教育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做到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有利于企业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实现。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3)

第二,要进行中国屈辱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中国人民,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斗争。从关天培抗英到左宗棠收复新疆,众多的地主阶级爱国志士深藏一份爱国之心,奋力抵御外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无数朴实的农民兄弟怀着一片赤子之心,尽力挽救着祖国;从到辛亥革命,无论是资产阶级改革家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家,都抱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救亡图存”。但是他们还是失败了,可是我们仍然要歌颂他们,他们无愧于一个中国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到土地革命,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国人民才最终“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当家作主人。这其中包含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也包含了、杨靖宇、刘胡兰、等无数先烈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青的一代,要继承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要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要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虽然有过春秋战国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群雄逐鹿,有过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但统一始终是主流,搞分裂是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的。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过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澶渊之盟,回族的形成等等,无不饱含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曾经饱受外国侵略欺凌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国家和领土完整,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全体中国人民一定要维护国家,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目前,那些分子、分子只是跳梁小丑,不得民心,我们中学生将来一定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4)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有了新的变化,不少人对爱国主义产生了模糊的认识,影响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向大学生讲清全球化的实质,清除错误的认识,在全球化进程中强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一、全球化进程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膨胀,使整个世界日益地结合在一起,各地区、国家和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全球化向大学生展现了美好的一面,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由于对全球化缺乏全面而正确的了解,不少大学生产生某些模糊的思想认识,直接影响到全球化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1.地球村意识成为主流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有所减弱。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少大学生对全球化理论有一定的接触,特别是在网络上的虚拟现实的相辉映下.大学生中有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惟一出路.如今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各地区、国家和民族相互依存,联系进一步紧密,实现了世界大同,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应当用地球村意识取代国家民族意识。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大学生中有相当的市场,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互联网已打破国家界限,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国家、民族意识已无任何存在的意义,认同西方社会炒作的“国家无能论”的观点。这类错误的认识,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冲击。

2.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意识得到增强,国家安危意识有所减弱。在全球化大潮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这种思想意识也已广泛被大学生认可和接受,但由于受外界传媒的误导,不少大学生仅看到世界和平一面,而忽视了世界仍然存在不安定的因素和充满危机的事实,对我国所面临的,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及敌对国家的威胁和周边不安定的因素认识不够,国家安危意识较为淡薄。

3.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情感有所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受到冲击。全球化进程中不少大学生的世界情结日益增长,他们关心世界安全与和平,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在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爱世界”的情结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应当以爱世界为主,认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这种错误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4.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增多了,关注和接触本民族文化的时间减少了。全球化进程中,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约有60%以上的大学生是从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网络增加了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其兴趣点主要聚焦于外来思想和文化,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受文化帝国主义的影响,有的甚至拒绝接受中华文化,出现文化上的崇洋的新现象,削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直接导致了爱国热情的减弱。

二、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爱国主义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实质。对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即全球化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的,以跨国公司为推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上表现为全球经济市场化或市场经济全球化;政治上表现为企图用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世界各国经济在走向市场化和开放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呈现出生产、贸易和金融三个方面的全球化;跨国公司起主体作用;知识与人才国际性流动速度加快等特征。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把全球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全球化的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和正确理解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表现为:首先是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总体发展。全球化实现了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使世界资源配置趋向优势化并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世界产业结构和各国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使产业结构更趋向合理化。其次是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逐渐增强,经济利益上的相互交织,相互诱惑,增强了各国的对话、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消除各国之间的隔阂与矛盾,促使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再次是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政治、文化、意识领域的接触、对话和交流。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已连接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裂的个体,任何世界性的问题都必须依靠各国通力合作才可能得到妥善解决。这就改变了以往东方国家与西方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对抗状态,走向接触、对话和交流。最后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由于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使科学技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球化在向我们展示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暴露无遗。最为明显的是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全球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它们凭借经济和技术优势,主导着世界经济秩序,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干涉以谋求经济霸权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强行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和平演变。在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平价劳动力的同时,借口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把生产污染的产业调整给发展中国家,转嫁了生态危机,由于发达国家的实力优势获取更快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实力原因发展速度较慢,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

2.向大学生讲明全球化进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球化进程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斗争和矛盾,从直接的对抗性形式转向竞争与合作的非对抗性形式。虽然斗争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斗争的内容却从单一的军事威胁,转向全方位的威胁,经济、政治、信息、、文化、国防等更宽的领域。在竞争和合作中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化,在这种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再次呈现出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当加强。

(1)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利益凸显,要求对高校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经济的有机联系加强的同时,加剧了各国的竞争,为了使本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占据全球化进程的制高点,各国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对本国的国家利益的维护。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不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制裁和政治干涉,如美国至今仍拒绝签署大气候的《京都协定书》,9·11事件后,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立即交纳了一直拒不缴纳的联合国会费。对发达国家而言,全球化是其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的最佳工具,是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西化”、“分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帮助大学生认清全球化的实质以及所带来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全球化进程中爱国主义的本质仍然是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其内涵有了新的发展。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的联系加剧了,人们的世界情感增强了,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消除贫困和饥饿,维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打击恐怖主义等世界性的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全球化不可能改变发达国家作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秩序,爱国主义仍然是我们应当高举的旗帜。当然,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也应当正视新的时代特征,在坚持当代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基础上,要在大学生中提倡爱世界的情感,要向学生讲明当代爱国主义中有爱世界的内涵。当前要爱世界必须首先爱自己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搞好自己的经济和保持本国政局的稳定就是爱世界,也是为全人类的和平与文明进步做贡献的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要在全球化进程中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情感和爱世界的情感真正交融于一体。

(3)全球化进程中在和平与发展主题的背后,隐藏着在西方国家全方位渗透的阴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社会所大肆炒作的全球化,一是政治全球化,鼓吹“国家无能论”,“人权大于”,企图建立一个“全球管理机构”领导世界,要以资本主义制度统一世界;二是鼓吹“文化全球化”,倡导实质为西方价值观的“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观”,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三是鼓吹意识形态全球化,加紧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资本主义制度和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用“全球意识”取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手中,变成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渗透的渠道和工具。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反渗透、反“西化”和反“分化”的工作,用爱国主义建筑反渗透和反西化的防渗墙。

三、关于全球化进程中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两点思考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全球化在大学生中产生不少的错误思想认识,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冲击,如何从根本上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加以充实和完善

一方面,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要系统化和层次化。当代大学生已具备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构建上和选择上要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系统化和层次化需要。因此,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思想和意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包括如下重点内容。

(1)以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为教育主线,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才能培养出爱国热情。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在近现代因外敌入侵,遭受近百年的屈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实现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在全球化进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培育大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最基础的热爱之情,以形成以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以社会主义实践和当代国情为切入点,对大学生进行当代爱国主义时代特征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具体的时代特征,当今我国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是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讲明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紧密结合,是当今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应当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对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使大学生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热爱党、热爱人民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起来,形成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爱国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

(3)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为重要内容,重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5)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搞好中小学课外阅读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课外阅读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课外阅读工作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和“我所喜爱的书”等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在读书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各地应当积极总结和加以推广。此次,五部委联合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为学生阅读推荐图书提供便利,要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配备,将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阅读活动与校、班会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朗诵会以及书评、演讲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总之,开展读书活动要把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读书育人”的指导思想,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6)

课外阅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搞好中小学课外阅读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课外阅读也是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小学课外阅读工作有较大进展,特别是“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和“我所喜爱的书”等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在读书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各地应当积极总结和加以推广。此次,五部委联合向全国中小学推荐一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为学生阅读推荐图书提供便利,要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配备,将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阅读活动与校、班会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朗诵会以及书评、演讲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阅读课。总之,开展读书活动要把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读书育人”的指导思想,避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7)

2农村中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2.1爱国主义教育多流于形式,走马观花

由于相关主管部门的不重视,校园里的爱国主义教育顶多就是在学校宣传栏里写一下爱国事迹,喊一些空洞的爱国口号,学生很少有驻足认真阅读,思考爱国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教室环境的设计和文化熏陶较为苍白,要么黑板上方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要么墙壁上几句名人名言,要么就是什么都没有。再者,和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资金投入有很大关系,本来资金投入就不足,大都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方面了。

2.2农村中学里分数至上的理念

不仅城市里的中学把分数看得至关重要,农村中学尤其如此,相关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农村中学的声誉,学校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甚至学生本人对自己的评价均为学习分数和排名。评价体系中只关注结果,也就是分数。分数高,成绩排名靠前,家长就会继续鼓励其努力学习,将来考取好的大学。如果分数差,排名较落后,多半初中毕业就跟随父母外出打工了。

2.3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

由于教学评价体系中分数至上的看法,多数教师只看重课本知识和考点的讲解及练习的巩固,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学生很少有丰富的课外读物或者第二课堂活动去拓宽他们的视野,连体育课、音乐课的课时都常被语、数、外等核心课程挤占。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在政治课上当成一个知识点被老师一点而过。更别提在其他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学形式基本上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间的互动和课堂讨论较少,认为学生的讨论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3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措施

3.1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我国目前实行的师范类大学的顶岗支教工程,对于农村地区的中学教师来说就是提升自己的很好机会。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去师范类大学进行培训学习,更新其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广大山区、农村地区的教师认识到,要立足课堂,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资源,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只看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要以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为重,尤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不可或缺。

3.2结合英语课程特点和知识结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通过学习词汇、语法掌握一种外语交际工具,更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如何高效地使用英语,搭起有效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因此,英语课程还承载者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要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目标,可见总目标中既重视了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又体现了英语课程人文性的重要,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健全其人格和品格的发展。下文将从课程设计的角度讨论如何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3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入英语教学设计及过程中

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课上不敢开口讲英文,生怕犯错,结合学生的特点,上课要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设计情景教学,英语游戏或者歌曲,努力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情绪,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学期教材Unit8Whenisyourbirthday?为教学案例。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知识目标:学会序数词、英语月份的表达。能力目标:掌握句型结构Whenis…(birthday)?Itis…情感态度目标:(1)增进同学情;(2)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次,教学活动设计。本课重点是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和日期的表达法。教学难点为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和使用。为了使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充分地参入课堂学习,采取了任务型教学,特设计了以下活动。课堂活动一:1-31的数字卡片游戏。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同学从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阿拉伯数字卡片中抽取一张并展示出给另一组同学,另一组同学看到数字后于5秒内说出该基数词的英文表述及序数词形式。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熟悉数字1-31的序数词表述,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课堂活动二:小组活动,询问组内同学生日;操练句型Whenisyour/ourmotherland’s/yourmother’s/yourfather’s/brother’s/sister’sbirthday?It’s…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重温祖国母亲的生日,让学生意识到繁荣稳定、团结统一、和谐向上的社会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做到全面发展,为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其爱国之情。同时,老师可以“就地取材,充分使用当地资源”,向学生展示2005年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给农村换上新貌的图片,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面貌,激发农村学生心中对家乡的热爱,并使其将热爱之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技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添砖加瓦。通过询问彼此的生日,老师要努力让同学们明白生日的意义,不仅仅是蛋糕、蜡烛、许愿,更是一种对爱你的家人一年来无私的付出所要表达的深情的感恩,感恩平日生活中家人在一起的每一个幸福瞬间,感恩全家为了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所付出的努力,要让孩子们懂得感恩,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到自尊自爱。课堂活动三:看图说节日,练习序数词的使用。老师课前要准备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如:一年中的重要节日:新年、春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这个活动可以设计为全班性活动。老师出示一张节日图片,问:Whenis…?学生们给予正确回答。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向同学们渗透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课后活动:制作个人日历,巩固日期的表达和序数词的使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老师设计的这些活动和任务,不仅操练了英语句型、练习了序数词的表达,还将爱家、爱国、和谐、团结、勤劳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渗透到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情感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8)

2通过课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笔者在课堂上播放国庆六十周年阅兵仪式视频;播放少数民族封建农奴制下老百姓被奴役、被压迫的非人生活纪录片;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给他们讲解少数民族和平解放史。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数据和案例,介绍少数民族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课堂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广泛、深入、持久地对少数民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结合

在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然而,笔者在与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发现,学生的思想更容易受到专业课教师的影响。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目前不仅是成人高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都有“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的想法,由此导致学生对于专业课老师的言行更容易产生效仿行为。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一种途径。只有教育者具备了极强的、正确的政治性,才能够通过言传身教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政治持有正确的态度,正确认知民族与祖国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9)

升旗仪式能增强孩子们对国旗、国歌、国徽的崇敬感,激励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热清。我校,“规范的升旗仪式”,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每次在国旗下的讲话,我们都精心设计,要求语言得体,感情丰富,形式多样。为确保国旗下讲话的质量,我们特意设立《国旗下讲话》讲稿本,要求主讲者把内容写在讲稿本上。

1993年的一个星期一,刚好是音乐家聂耳诞生81周年纪念日,校长在国旗下介绍了聂耳的生平和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经过,同学们深受感动。正当他们的爱国之情被激起的时候,音乐教师走上了台,深情他说:“同学们,为了纪念伟大的音乐家聂耳,让我们以缅怀革命前辈的心情,以洪亮有力的声音,再一次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吧!”同学们昂起头,以满腔的激情唱起了国歌,激发出无比的爱国热情。遇上节日和社会的重要活动,我们请有关人作国旗下讲话,给孩子们的教育更深刻。如:“八一”建军节,请叔叔讲话,少代会召开期间,请优秀少先队员讲话,孩子们爱听,印象深刻。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教育作用

课堂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我们遵循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课程与教材的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其中,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及时落实。

1、上好晨会课。

根据新课程计划的规定,我们一年前就开设了晨会课。规定每周星期一为升旗仪式、星期二为时事政策教育课、星期三为礼仪教育课、星期四为信息交流活动等,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但保证了每周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和继承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的时间。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我们利用晨会课的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在纪念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开展纪念周的活动,在纪念日前后一周的晨会课,老师集中介绍“的生平”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了解党的一些基本路线。

2、认真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中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外,还注意在课外延伸,如教学《五羊的传统》一课后,我们指导学生阅读了广州开放改革变化的文章,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办了一个小小的展览会,收到了整体教育功能的效果。最近,我们又增加了乡上教材《甲午海战》,结合纪念活动参观了“邓世昌纪念馆”,充实了思品课的教学内容。

3、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进去。

语文、历史、地理、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各不相同,但都蕴含着丰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我们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把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的教育内容分解在各相关的学科材料中,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特别是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的精神。音乐、美术、体育课,我们通过结合介绍名画家、音乐家的故事和宣传中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光荣传统,并通过指导绘画、教唱革命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组织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

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持久、深入进行,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认知规律,使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孩子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形成“目标化”、“制度化”、“系列化”和“参与性”。

1、目标化。

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

对不同的年级,我们有不同的要求,如“可爱的祖国”专题教育活动,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国家的名称,国旗、国徽及其含义,以及自己的家乡(广州)在祖国版图中的位置;要求三、四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认知的基础上认识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对五、六年级则要求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等等。

2、制度化。

为保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持之以恒,我们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例如:清明节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纪念“五一”节的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六一”的“幸福童年”教育活动;纪念“七一”的“我们伟大的党”专题教育活动;纪念“十一”的“伟大的祖国”教育活动;“元旦”回顾过去一年,展望新的一年的教育等等。

3、系列化。

为了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活动形成了系列,让爱国思想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扎根。如每年的读书节我们都定下一主题,然后开始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有:购书读书参与读书讲故事、读书绘画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读书辩论会、读书知识竞赛、笔记、出版微型墙报等活动读书花会展才。为时一个月的读书节,同学们在书海中邀游,在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中增长见识,加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4、参与性。

为了使孩子们自觉参与、乐于参与各项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育形式,诱发他们参与热情,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萌发爱国之情。我校每年两次的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我们每一个年级成立一个《xxx考察团》,设团长、组长,穿上运动衣、运动鞋,分别带上笔记本、画板、照相机等作实地考察,回来后写《考察报告》。由于学生以小考察员身份参加活动,感到既光荣又任重,所以能认真地、愉快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五年级班主任曾老师带领学生到白云山考察后说:“组织学生这类活动,老师、学生都挺感兴趣学生的收获要比一般的参观访问大。”

在各专题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还通过文娱形式、竞赛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如唱国欧大赛、“祖国之最知多少”竞赛、“颂我中华卡拉OK大赛”等,学生参与意识很强,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料

影响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的因素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是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1、实地考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广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能激起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历史的热爱之情。五层楼历史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馆、同志举办的农民讲习所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史实。

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结合观看影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

2、联系实际,把爱国的感情化为具体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讲求实效。

我们重视引导学生把爱祖国的崇高感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校地处宝岗街,学校附近有电台驻军、敬者楼、派出所、街办事处。我们要求这些单位派出人员组成学校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并按我们的要求到校讲课,协助军训,参加活动等。我们在发挥这一社区教育力量的同时,组织少先队开展慰问人民子弟兵,关心孤寡老人等活动,并通过“我爱校前一条街”的活动,引导学生把爱国的感情化为爱人民、爱集体、关心他人的具体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10)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其核心就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智慧、才能、人格、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即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从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到文天祥的正气歌,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关天培的壮烈殉难,从李大钊、霍秋白、刘胡兰的从容就义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的无私奉献,其思想行为的核心就是“爱国”。爱国主义以其强大的历史推动力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崎岖坎坷的历史长河中战天斗地,顽强抗争,生息繁衍,发展壮大。党的好干部马恩华、人民的好教师戴俊秀、十佳杰出青年杨瑞清、抗洪勇士李向群、优秀售票员李素丽,这些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楷模,正是靠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感人的乐章。

当代青年是新世纪的主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到这代人身上,时代呼唤青年早日成才,祖国和人民盼望他们早日成才,历史重任要求他们早日成才。因此,作为学校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激励学生发愤学习报效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其素材广泛、方式多样,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结合十几年来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看法:

1. 重视历史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封建主义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厚颜无耻,使中国人民受尽百年的宰割凌辱之苦。无数的爱国志士忧国忧民,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人民救亡斗争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气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为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可借助一些活动为载体。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不忘国耻、发愤读书”主题团队会、读书大赛等。

2. 重视政治教材,培养爱国意识。

中学政治教材,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一直贯穿于该教材的始终,我们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各年级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教育。通过中学的政治课爱国主义内容的学习,既使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明确爱国主义的意义,又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祖国、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思想论文格式范文论文的格式。

3. 重视国情教育,加强爱国情感。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转变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又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已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1997年我们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攀,1998年我们战胜了特大洪水,1999年我们取缔了法轮功邪教组织,2000年我们绘制了开发大西北的宏伟蓝图,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战胜了汶川地震灾害,2009年平息了新疆“疆独”暴乱。同步通讯卫星的发射成功、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都标志着我国各行各业大跨步地向前推进。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还很落后,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继续努力。 1999年5月8日德育论文德育论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击我驻南使馆。2010年9月,日本再一次就我国钓鱼岛权属进行挑衅,非法抓扣我国渔民、渔船。这些行为激起了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的愤怒,抗议、声讨、谴责一浪高过一浪,“爱国”把全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那么在愤怒之余,我们应该想什么?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打。血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每一个学生快快行动起来,立足本职,发愤学习,振兴中华。

4. 重视法制教育,增强爱国意识。

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学生正是学知识、长身体、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组织法制报告会,参观违法犯罪展览,旁听公审大会等都是法制教育的好形式。

5. 重视国防教育,培养爱国思想。

学校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提高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教育他们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军训是对学生实施国防教育的最好方法,尤其是高中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篇(11)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中学语文人文精神的提升奠定了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实现的基本途径在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利用传统文化特别是课本中的文言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是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放在首位的是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尚情感和精神品格,常常表现在许多爱国诗人、文人的作品之中。忧患是表,爱国是本,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正是爱国爱民的爱国精神。教师应该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的忧患爱国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提升教师的文言文素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教学则更加具有艺术特性。通常而言,教师自身人文素养不高,是制约语文人文教育改进提高的瓶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主导者,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审美热情和独创冲动。实现这一要求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应该充分理解文言文中作者要表达的爱国精神的实质性内容,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感染学生。比如,在讲授杜甫《春望》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当了解,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坚守着“仕不可不弘毅”的传统的士人精神。而“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使得他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忧患,并以安定国家为己任。因此,当国家危乱的时候,他会“济时敢爱死”,立志“再使风俗纯”。教师只有在这样深刻理解作者爱国意识的前提下,才能明白杜甫与三春花、鸟移情共感的人文背景,感动自己,从而引导学生领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惊心动魄,凄呛销魂。而在讲授这一文本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诗句,体会作者既因国事而忧,亦为国事而乐的完整爱国情怀。在古文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一切教学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一旦缺乏对人文精神的体悟,教师的教学就会常常易带匠气,难以迸发出创造的激情,也无从感染学生,领会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的人文修养包括知识的积累程度、审美的感受力度、创造力的提升程度等,加强文言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2.在文言文中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许多篇章,高扬着古人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这是伟大人格凝聚的结晶,理应为当代青少年学习和继承。教师应积极开发文言文中丰富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爱国和悯民的人文情怀教育。《离骚》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甚至愿以“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换取“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唯不辱使命》中,唐唯义正言辞,力退强敌;《五人墓碑记》中,民众视死如归,勇于赴死,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悯缅民众的人格力量,正是我们人文精神教育需要的范本,也是用来培养学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最好的精神食粮。

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等人文精神教育的同时,务必要防止走进以下误区。首先,不能只讲“人文精神”,忽视文本。新课标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基本要求外,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部分教师在理解上走向极端,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直接走向只讲人文,不讲文本。文言文教学成了道德宣讲的论坛,教师越姐代厄地进行传统美德说教;其次,不能要求学生全盘接受,不加引导。古诗文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但也包含着文化的糟粕。如《陋室铭》中,既宣扬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流化的高尚人格精神,也包含着随遇而安、躲避尘世的消极思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情感的流露,文言文教学必须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最后,不能只是鼓励,缺乏指导。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重视人性化教学,许多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只是一味鼓励,缺乏必要的指导。只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而忘了教师才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比如,对于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时,只关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蹲空对月”的纵情,而忽略诗文背后蕴涵着的对人生的沉重思考,教师不能忽略正确引导。 3.文言文中培养忧患爱国意识教育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忧患爱国意识,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人格和气质修养,这正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这样的一种人文素质,与语文素质要求是交融并生的。因此,忧患爱国意识等人文精神的传承发扬,必须与文言文教学听、读、说、写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才能深入人心,内化为人格。

3.1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都可作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素材。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吟读、细致体悟,并以作者挚热的情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汉语由于是单音字、双音节词为主,能工整的对仗,有平仄声调,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富有音乐美。在诗词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反复体会语言的美。同时,结合课文讲古今语言巨匠们锤炼字句的佳话,如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