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展会布展方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2 15:00:13

展会布展方案

展会布展方案篇(1)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ject site selection, function layout and system design,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large public buildings on the bases of thoughts on the competition project of 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 It holds that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design techniques applied to large public buildings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agreeing with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protecting、continuing and molding th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facilitating the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of system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Keywords:green ecological layout; public buildings; Baiyu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entre

中图分类号:TU985.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20-03

1引言

公共建筑是人们集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系统化、群体化发展,它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空间环境处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特殊要求,在方案构思和整体布局中绿色生态思维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广州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包含有2500座、1000座、500座等各种规模的会议中心主体,涵盖行政会议、新闻、商务信息、影视娱乐等多功能要求,并辅以商务办公、展览、餐饮配套服务设施和星级酒店、休闲旅游度假设施等不同功能部分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具体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探讨意义。

2地域发展的契合和促进

2.1 大型公共建筑与地域发展的作用关系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各种集中性社会活动的场所。大型公共建筑的实际运营和良好效用的发挥,往往需要周边地域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对公共建筑各种社会活动的发生提供支撑并相互促进,所以公共建筑在选址和整体布局方面必须综合考虑该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需求及其环境设施影响,这些都是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布局的潜在制约因素。反过来,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与运营也会给周边地块或建筑带来相关社会活动的发生,其产生的外部效应对于该周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产生聚集和削减作用。积极的外部效应刺激该城市地段的社会及经济等活动,带动该地块的开发和更新。因此,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也需要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同时,由于近来的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呈综合化、群体化发展,它的占地已突破传统规划的单个街坊地块划分,所以建筑群体内部不同功能构成也需要考虑用地不同方位上的外部作用与联系。

2.2 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布局的意义与作用

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来看,其用地选址于白云新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地块及其北侧规划地块①。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在功能定位上,白云新城将成为“云山西麓的宜居新城,主城区北部商业文化服务中心”。在2005年针对白云新城开发建设的城市设计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也进一步强调其在广州地域中文化中心的地位。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选址于白云新城符合城市地段的整体发展定位,其一方面可利用基地西、南向地铁2、14号线,与广州火车站、白云国际机场取得便捷联系,以充分利用城市的重要交通设施,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设施和贸易批发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基础。

另一方面,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发展该地段主导的会议产业,有利于刺激周边大学、度假山庄等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发生。就更大的城市地域范围而言,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也将带动会议组织机构、旅行社、展览、餐饮、宾馆、交通、航空、翻译、印刷、媒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不仅吸收餐饮、宾馆和展览等服务业较多的劳动力,还需要高智力人才的翻译、媒体等新兴行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就业结构都能提供帮助。同时,国际会议对各种服务都要求较高水准,这也可以直接刺激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能,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所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选址布局将有利于形成一个集商贸、文化、办公为一体的动力强劲的综合功能配套区,起到优化城市结构的催化作用,从而带动白云新城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动广州市“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发展战略中“北优”格局的优化。

3地域环境文化的保护与延续

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志名片,展现城市独特的性格魅力,所以在规划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的塑造。就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用地选址来看,其位于白云大道西侧的原东方乐园及其北侧规划地块,东隔白云大道与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对望,西与规划的白云新城核心区中心绿地接壤,南隔东方明珠花苑与造型优美的广州新体育馆为邻,具有十分优美的内外部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以,在方案构思中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是绿色生态布局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3.1 建筑群体布局与地域绿地系统的契合关系

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11个竞赛方案来看,其建筑群体布局方式大致可以归结为3种,竖向布局、组团式布局和横向分割式布局,各布局方式和城市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产生相应的契合关系。

竖向布局如方案4、方案6、方案7,建筑功能区由纵向廊道或屋顶串联成南北向的统一体量,东西方向上留出大片绿地和开放空间,以拉进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在空间意向上的绿意相通。

组团式布局如方案2、方案8,各个建筑体之间围绕主体建筑展开布局,有着构图关系方面的自在形态组织逻辑,基地内的绿地空间较为散落,仅在门户空间及建筑基底的图底空间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所呼应。

方案1、方案3、方案11可以看作是横向分割式布局,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方案1,其建筑采用分离的体块,保持开放的姿态,建筑单体呈条状东西向伸展,建筑体量和绿地景观廊道南北平行布置,将基地分割成条带交错的肌理。

由基地周边绿地系统分析,白云山公园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呈南北向在基地两侧纵向展开,并且建筑基地的用地形态呈南北向长方形,所以东西向的绿色生态连接显得十分重要。综合上述三种布局,横向分割式布局对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东西向联系显得较为有力,有助于形成自然与城市编织交融的纵横整体性网络,将建筑群体结合到一个位于未来城市中心和白云山公园之间的、具有开放的视觉和生态联系的整体系统之中。

3.2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

保护与延续地域环境文化,一个需要着重处理的方面是与处理与周边环境要素的空间协调关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各参赛方案都以其独特的思考对白云山、体育馆等进行了环境分析和形态布局方面的研究,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探讨。由于基地位处白云山和白云新城中央公园之间,在空间关系上,竞赛方案大都采取了建筑群体的空间退让处理。一方面是将建筑群体的高度区布局趋近于建筑基地中央位置,另一方面,是在相邻绿地公园的空间界面上远远退后布局,以取得空间关系上对白云山及白云新城中央公园的尊从。此外,是寻求建筑群体在体量形态上与周边环境要素的呼应与延续。如方案7,建筑整体的形象取自于“白云”,会议中心建筑呈弧线在型体上和体育馆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反“S”形有机体,并以明确的轴线奠定同基地东侧的鸣泉居、白云山的空间关系。再如方案3,建筑和中心绿地环境呈“山丘”形态布局,延续白云山自东向西的脉络,方案利用不同高度的屋顶折板构建绵延起伏的建筑形态,暗喻“山”的意象,力求形成与用地环境紧密结合的空间协调关系。

3.3对基地原有环境的处理与利用

基地原有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要素与历史事件相关,在其基础上建构的空间意象会成为传达某种场所意义的手段之一,延续历史记忆。在规划布局中,常用的是采用分类分区的手法,针对划定的生态敏感区、绝对控制区、文化保护区等特定区域,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基地中绿树成荫,仅竞赛组织者测量提请参赛设计师注意采取措施的大树就有近4000棵,各参赛方案针对基地原有水塘、树木植被的生态区域,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处理手法。部分方案以保留利用原有绿化为出发点,将建筑组合成不同的院落,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绿化景观。方案2在布局上采用了组团围合的方式,将基地内绿化分划不同的组团,建筑围绕绿化进行布局,形成“七星伴月”的布局形态。方案8运用平台高架的处理手法,设置云盘式的平台抬高建筑基地,留出地面层以保留绿化。方案7通过建筑避让的方式,建筑布局偏向西侧,围合保留中心的树林和水体,并通过造景的手法将保留的自然要素融入新的环境设计中。方案3在避让中心林地进行布局的同时,将部分树木覆盖于建筑体量之中,形成独特的室内庭院。

值得一提的,在会议中心基地中存在有不少原东方乐园的建筑和构筑物,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如能在布局的景观系统中加以整合利用,将形成颇富文化氛围的外部观赏环境。笔者认为,这也是公共建筑群体环境塑造中生态价值观的具体实现途径之一。

4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

绿色生态布局中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塑造,还包括了系统组织的便捷与高效。这里的系统组织是指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的组织,在规划布局中促使各物质流快速、便利、通畅的运转,达到整体系统的便捷和高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4.1交通流的高效组织

公共建筑群体具有大量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有时具有快速到达、进入、离开以及疏散的要求。合理布局交通出入口、组织流线将影响到公共建筑群体日常使用的效率,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空间布局中,首先是针对临近地铁、毗邻高速路出入口、周边发达的公交系统、与大型交通枢纽设施联系便捷等外部条件,进行与区域交通的联系组织,体现在出入口选择及交通组织方面。其次,是分别确定合理的车流、人流和物流线路的系统组织。同时建立各功能区的联系组织方式。

竞赛各方案均对以上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内容。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方面,大部分方案选择在机场东路,并在白云大道等其他道路上设置了次要出入口。这样使场地西侧的城市广场成为会议中心开敞空间的一部分,有利于交通疏散组织;同时使得场地的主要交通流线与城市的地铁线有机联系,有利于缓解白云大道的交通压力。

与周边地块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与东侧白云山风景区、大金钟水库、鸣泉居等配套功能的联系。各方案在车行交通的联系上基本沿用了白云大道的下穿通道。步行联系方面,各方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案1、2、3、6、10设置了隧道或天桥;方案11则是利用大广场连接。

在会议中心的内部功能布局方面,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集中式布局可有效地减少功能体间交通流线的距离,整合交通面积和设施。但分散布局的方案也可运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如方案8,运用平台将各个分散部分联成整体。方案3、4、5、7、10,运用建筑内的交通廊将不同的建筑功能联系起来,再利用整体屋顶覆盖等方式将建筑形式予以统一。分散与集中的布局形式各有优劣,分散布局使得各功能部分的交通流线增大,但集中布局也会带来诸如流线混杂、各功能区互相干扰以及高能耗等问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4.2能量流的组织

系统组织也包括了能量流的组织,由于大型公共建筑对于电、气、水等基础能量具有较高的负荷,且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会议期间具有时效的优先性,所以在规划布局时应充分单项考虑能量流组织,避免对周围地段的建筑运营和市民生活带来过多的消极影响。此外,在节能方面,除了太阳能板、建筑智能系统调节等众多的生态建筑技术的利用,在先期谋划中能够发挥较大效用的是建筑群体布局中对自然通风的利用。

自然通风是建筑实现节能、生态、舒适、健康等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建筑楼群的布局方式影响了建筑单体前后表面的压力分布,对建筑单体内部的通风、降温、除湿具有重要影响,也关系到建筑群体间风环境的速度场、压力场的分布,进而影响人在室外活动区域的舒适度。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节能中心的研究,在广州地区,行列式(包括并列式、斜列式、错列式)的布局和自由式的楼群布局方式有利于获得较好的风速场,而集中式和周边围合式则对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较为不利。就本次竞赛的基地环境而言,除了考虑城市主导风向的影响,还要在布局中注意适宜的建筑间距,基地与东面白云山、西面白云新城在用地上的起伏关系以及整体空间的错落变化,从而给予风速和流向以引导。在这方面,方案1的平面布局较为突出,它较好地结合了地形气候的特点,地面上建筑体并列布置,形成了能够联系基地、白云山以及白云新城通透视线的布局形态,有利于建筑的节能。

5结语

“绿色”和“生态”作为设计理念,是时下规划师、建筑师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的主题之一。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建筑群体集合,总结其建设选址、功能组合以及竞赛过程中各方案针对生态布局所折射出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处理手法,对于公共建筑群体的绿色生态布局这一课题具有以下几点积极的探讨意义——大型公共建筑的布局需要立足于整体地域的综合效应进行考虑,对地域的发展起到契合和促进作用;建筑群体布局应与地域生态系统相契合形成整体,与周边环境要素空间协调,保护、延续地域环境文化;对公共建筑群体的车流、物流、人流等内外交通流和能量流应当进行系统组织,充分结合自然条件,一方面使之便捷、集约,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用得以高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技术文件[R],2005.

[2]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方案国际邀请竞赛方案[R].2006.

展会布展方案篇(2)

1、基本概况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布依妇女“腹下系五彩挑花方幅,如绶”。[1]现在,望谟县布依族女儿准备出嫁,由父母或者女孩准备的婚礼服饰上一般都绣上了精美的龙凤图案。在调研过程中,笔者采访了布依族刺绣传承人韦树章,她说:“布依族姑娘结婚的衣服图案都会有龙凤,龙凤代表着‘吉祥’的美好寓意,世世代代的传承。”此外,刺绣还用在背带、床单、服饰、糠包、鞋子,鞋垫、围腰、门帘等各种生活用品上。

“刺绣在望谟县也称‘刺花’”, [2]方法多种多样,有平绣、缠绣、挑绣、剪贴绣、素绣等。也有人将其分为属针绣、堆针绣、双针绣、双面绣、剪贴绣(也称剪布绣或剪纸绣)、素绣、扎绣等不同种类。

剪贴绣主要体现在背带上。先用魔芋浆粘两层布,形成布壳,再贴上彩色面料,后把纸画好后剪出图案或者是把布剪成图案,用剪好的纸或布用线固定在布块上。背带是由背心和背系组成。背心是背带中心部分,中间是一个正方形图案,四周是四块不同或者相同的图案围绕,形成正方形。背带的两边是背系,紧接着中心部分。把剪纸或剪布固定后就开始绣。背带的延边要镶边,用金色或黄色的纸剪成条形,沿着花边一针一线地接着缝。

“素绣法也称挑绣,是布依族最古老的刺绣工艺”,[3]主要用于床单。先在白色土布上绘图,用蓝靛染的黑线来绣,根据图案的特点,有的采用“党花”,有的采用“提沙”等技巧。线的粗细分布不均匀,时细时粗,根据图的布局而定。

扎染法体现床单和服饰上。先是在布或者服饰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用线把所画图案的路线捆住,后把捆好的物品放进蓝靛染缸里或木桶里浸泡,浸泡好之后晒干再拆线,未浸染到的白色部分就是图案。与其他绣法相比更为简单、图案美观大方。

彩绣法是多种颜色的搭配,也是针绣、双面绣、堆针绣、双针绣等的总称,主要用在糠包、衣襟、袖口、围腰、裤脚、裙子脚、门帘等生活用品上,用布依族土布或绸缎制作。

布依族女性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纺纱、蜡染、织布、刺绣、制作衣物等,主要是由母亲教授,从小就开始学习,等到二十二岁左右不仅熟练,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布依族地区,女红是女性的代表,女红所展现的物品是对一位青年女性的评价,受到他人的议论并影响自己的婚姻大事。

布依族父母会为出嫁的女儿准备衣服、鞋子、床单、被套,女儿结婚后要为未来的外孙准备穿戴物品。有背带、帽子、鞋子等,背带有软硬之分,娘家都会准备软背带与硬背带;帽子样式较多,帽子边上会挂着银饰,银饰的图案多种多样;鞋子形状是虎,或者是孩子的属相,形象生动、逼真。主要祈求孩子健康成长、一帆风顺。

2、布依族刺绣文化的艺术特征探析

布依族刺绣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将生活的锦绣凝聚指间,一针一线,绣出精美绣品。体现出了布依族人民一种质朴而纯粹的审美特征,形成了本民族的特有的特色。在选材、内容、绣法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图案讲究精巧、工整、对称、立体感和寓意。每一件绣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图案主要是鸟、燕子、鸳鸯、龙凤、鱼、桃花、梨花、草、藤蔓等动植物。此类花草树木、飞鸟走兽,栩栩如生,宛如生灵附体一般,体现了布依族与大自然和谐共体。

(1)象征美好的寓意。布依族刺绣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以谐音,有的则以象征等表现手法所展现出来,体现出了当地醇厚朴素的布依文化。不论是服饰、背带还是床单、鞋垫图案花纹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鱼是刺绣中常有的图案,寓意年年有余,有的绣品绣着鱼的图案也绣出“年年有余”四个字样。鸳鸯是美好爱情的象征;鸟则是自由的象征,希翼如鸟一般自由翱翔。对于布依族人来说有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象征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也常常成为刺绣的题材。在素绣法中的床单里都会有鸟、鱼、枝叶、鲜花、鸳鸯等图案,这样的床单主要是新婚夫妇所用,寓意着他们在婚后多子多福、幸福美满。而在花与花之间,运用蔓藤来相连接,表现出 “生生不息”“连续不断”“家族兴旺发达”的寓意;在鞋垫和背带中的“万”字格,形状四通八达,寓意着“好事连连”,同时也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这些图案承载着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的憧憬,在生活中获得心灵上的慰籍。

(2)宗教信仰的展现。布依族的刺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表现,通过绣品的展现出来的是“布依女性文化的物化表现”。 [4]在服饰中,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主要是从服饰的颜色、款式、刺绣图案进行区别。而刺绣纹样与图案的内容的区别,反映出布依族原始崇拜,同时也反映出布依族的历史传说及神话故事,展现了布依族先民的社会风貌及文化特征。

布依族人民认为大自然中的山、树、洞、水井具有神性与灵性,并在节日里都会去祭祀,希望在它们的庇佑下,布依族人民平平安安、一帆风顺、无灾无难。 如小男孩的鞋子上的图案是虎,一方面保佑孩子吉祥平安,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像虎一样活泼、威武。在远古时代,人们无法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奇异现象,认为这种奇异现象是上天赋予他们,并且保护他们的表现,便把它作为一种崇拜,把奇异现象的图案绘到服饰上、陶器等物体上,借助它们的神力保佑人们生活平平安安,风调雨顺。而这些刺绣图案与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关联,这些绣品的纹样是民族宗教信仰的转化,以绣品作为载体反映出本民族的精神、宗教信仰。

二、布依族刺绣传承现状分析

1、传承方式单一,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刺绣

刺绣工艺传承方式是世世代代的手口相传,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近几年来,掌握刺绣工艺的绣娘逐渐老龄化,而大多数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刺绣。多数人认为从事刺绣行业很难生存,刺绣既不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又费时劳工。大多绣品都是自给自足或者是自产自销,生产量较小,不能形成一定规模。所以,布依族刺绣逐渐淡出民众的视野。

在望谟县布依族人的心目中,桑郎镇以背带闻名于世。其造型精美、纹饰华丽、针法繁序,一床背带可以卖至两千左右,可谓售价不菲。制作过程颇为费时费力,大概一个人一到两个月才能够完成,以现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而言,如果成为一个“专业绣娘”,基本生活是无法维持的。在调研中,采访了一位20岁的布依族姑娘,她说:“我不会刺绣,也不想学习刺绣,刺绣过程繁杂也太枯燥,没有什么意思,而且刺绣也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做点其他的。”笔者作为一个望谟人,从小受到母亲、堂姐的影响,小时候经常会学着她们绣花、绣鞋垫。而现在,基本上是不绣的,需要鞋垫时,都是去市场上买,3到5元就可以买一双鞋垫,价格便宜。要绣一双鞋垫制作成本高,时间长,材料图案复杂。现在的人们对传统刺绣工艺缺乏兴趣,接班人越来越少,传统的刺绣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消亡的状况。

2、民族性刺绣物品被现代化物品所代替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各式各样的款式且物美价廉的服饰、鞋子、背带。现代的背带简便,方便携带,夏天的时候背着凉爽,且价格低。而传统的刺绣背带做工时间长,价格高。在新娘的嫁妆和小孩的满月酒(在望谟县布依族地区娘家给小孩送背带、衣服、帽子、鞋子等),被现代的电脑、电视、电冰箱、洗衣机、背带、衣服、帽子、鞋子等所取代。同时,市场上出现大批量的机器刺绣,机器降低了刺绣的成本。而随着机器刺绣的大批量生产,各式各样的机器绣品代替了手工产品,传统刺绣工艺传承和发展成为现在和将来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三、布依族刺绣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望谟刺绣工艺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布依族所特有的特色。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布依族刺绣工艺,应当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还改变目前布依族刺绣所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1、政府进行扶持

望谟县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促进布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在桑郎镇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形成以生产、销售、展示、传承的文化机构。其次,2017年9月10派布依族刺绣传承人韦树章到英国伦敦参加“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庆”的刺绣大赛。再次,在传统节日中开展了“布依情”中华布依糠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锦绣布依”服饰设计大赛、“原汁原味”特色商品展销会等,布依族刺绣以展览、互动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布依族绣品在当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不仅提升布依族刺绣的文化魅力,也能促进布依族刺绣融入当今社会生活。最后是加大对布依族刺绣的投入,引进机器刺绣,使小作坊形成大规模布依族刺绣工厂,打造布依族刺绣工艺品牌,从而使大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发展本民族产业,带动望谟县的经济发展。以此,提升望谟县布依族刺绣的影响力,拓展了刺绣工艺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布依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布依族绣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2、制作影像资料进行记录和传播

影像资料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载体之一,对布依族刺绣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整理,对布依族刺绣过程进行影像记录。从材料的选择开始到绣品的完成;从单一绣品的拍摄到不同种类绣品的展现;从布依族刺绣文化意蕴到刺绣传承人的世俗生活的记录。形成微电影、纪录片、小视频,让人们更容易了解布依族刺绣。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布依族刺绣文化,丰富了布依族刺绣的内涵,提高了人们对布依族刺绣文化的认识,激发人们对布依族刺绣文化的兴趣,从而广而告之地践行发展布依族刺绣文化。

3、布依族刺绣工艺进校园

学校是民间文化与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之地。将布依族刺绣的传承纳入到学校课堂中,使学生了解布依族刺绣及布依族刺绣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布依族人应当肩负传承布依族刺绣工艺的历史使命。首先,学校聘请布依族刺绣传承人或者优秀的布依族绣娘到学校进行授课,授课课程主要涉及画图剪纸剪布刺绣成品等内容;其次,学校亦可根据刺绣工艺开发“校本”,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绘本、通识读本及教材;再次,打造文化长廊,组织板报、手抄报、汇报、演讲等活动,营造刺绣文化的氛围。让学校真正成为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之地。

4、布依族传统刺绣与现代化元素相结合

布依族刺绣的发展与创新,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布依族刺绣重新充满活力。以布依族刺绣元素为基础与现代化技术、工具、材料相结合,[5]将布依族图案、纹饰运用到现代化物品上,如服饰、鞋子、背带、双背包、单肩包、钱包、抱枕、电脑包等,形成布依族特色的绣品。在原有的刺绣图案基础上大胆创新与现代化相结合,使布依族刺绣工艺变得更加时尚、活泼,增强布依族绣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同时邀请具有实力的设计师或设计工作室,以布依族刺绣元素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布依族刺绣产品,以提升布依族传统刺绣在绣品上的时尚与知名度。同时,打造布依族刺绣品牌,以品牌带动产品的销售。

展会布展方案篇(3)

关键词:蓝印花布 平面构成 吉祥纹样寓意

一.蓝印花布及其发展历程简述

蓝印花布,传统的镂空版白浆纺染印花,其雏形起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定盛时期的唐宋。13世纪黄道婆将棉纺技术引入江南后蓝印花布开始在江南流行,明清时期在全国广为流传。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自当时的染蓝技术,“青”即是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即蓝印花布的染色原料。蓝印花布俗称“药斑布”、明代改称“浇花布”,距今已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主要分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形式。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了它在我国古代纺织印染业中的地位、作用等。南通作为我国古代蓝印花布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在现代纺织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保护和利用蓝印花布最好的城市之一因而被命名为蓝印花布之乡,肩负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重任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诞生以来,其创始人吴元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面合作、共同进行蓝印花布新产品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如今,作为我国传统工艺品中一朵奇葩的蓝印花布,因其清新高雅的格调、朴拙幽雅的韵味、浓厚的文化底蕴,又重新回到了全国大众的视线,与机器化生产商品形成了极大的差异化,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流行元素,逐步走向国际化。

二.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及其构成

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遗址出土的北朝蓝色蜡缬毛织物,是北朝时就出现的用镂空花版和防染剂的蓝底白花布。艺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塑造出的艺术图案形象都是将自然形象图形化、规律化和简约化,极度概括。每一副图案必定传达出其代表的美好含义。这些图案都是由大小不同的点以及粗细各异的线构成,也有用纯粹的点构成,利用点线面的组合表现出图形的结构。互不相连、大大小小、密集的点组成虚线具有很强的方向感、节奏感,虚线曲直、长短、粗细的相互转换使图案的构成形成了生动的动静变换。无数的点、线是构成蓝印花布图案纹样的基本要素。

蓝印花布图案的一般采用二方和四方连续及单独纹样,在被面、包袱、方巾等则采用框式结构与中心纹样组合的形式进行定位设计。细分来说如下:

1、被面:呈长方形,分双幅、三幅、四幅三种;因传统生活中夫妻睡觉都是穿腿而睡,所以花纹上下、左右都是对称;其纹样形式有定位设计、散花等。

2、包袱:花型分散花和定位设计二种。

3、帐檐:纹样结构大多分为三部分,中间为主题,两边为对称或均衡。

4、肚兜、围裙:图案由中心及边纹组成。

5、枕巾:纹样由主花形及上下对称图形构成

6、门帘:形式多分为独幅、二幅两种,三幅短门帘使用较少;图案有主花纹、边纹构成。

伴随着棉纺织技术和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最初的蓝印花布无论工艺还是花色都已经略显粗糙,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更高的审美情趣,所以民间艺人们吸收了剪纸,刺绣,雕刻等多种民间艺术表现手法,融入蓝印花布的刻板技艺,更加充实丰富了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和表现形式。

随着油纸伞业的发展,采用桐油纸作为刻花版的材质提升了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斑点更加细腻,花纹也更加丰富,打破了传统刻花材质的局限性,图案纹样的表达既大胆又夸张。刻花版更加结实耐用,制造蓝印花布的效率提高了,发展速度更加迅速。

三.蓝印花布图案传递的吉祥寓意

蓝印花布的图案寓意具有浓郁的东方传统文化。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吉祥纹样的变迁发展,图案纹样也反应出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百姓生活状态。直到现在,还是沿袭着明清时代传承下来以花鸟植物居多的纹样,以及采用汉字的谐音、寓意、象征、吉祥文字和符号等手法传达吉祥之意的图案,寄托百姓的美好祝愿。蓝印花布能传承延续了这么多代人依然深受大家喜爱,其纹样饱含着丰富的吉祥与美好的愿望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图案纹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动物类:有龙凤图案、蝙蝠图案、鹿鹤图案、蝴蝶图案、松鼠图案等。

动物类的图案是蓝印花布运用很广的题材。如凤穿牡丹、狮子戏球、连年有余大多运用在被面上,被面也是蓝印花布印染量最为丰富的。花纹饱含吉祥、幸福、安康、进步等意。还有的运用包袱和帐檐以及小孩的肚兜之中,都是百姓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体现方式。

2、植物花卉类:如岁寒三友(明清以来文人喜用此题材,或言志,或抒怀,或互相应酬以喻友情之坚贞)、四君子、三多图等。

3、文字类:有长寿字、团寿字、福字、双喜字等。

大多在枕巾、方巾之中,植物类和类运用广泛。其风格清新秀雅,颇有雅致,耐人寻味。

4、器物图案类:如佛教的“八吉祥”纹样和道教的“暗八仙”纹样。

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纹样图案有所偏好,比如湖南、湖北地区民众比较偏爱花瓶图案,如“平安如意”等。蓝印花布的图案具有以形寓意,以音寓意,更有借用民间传说故事来传达吉祥美满幸福等美好心愿的特点。总之,吉祥纹样图案的内涵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四.发展前景

蓝印花布扎根于民间一千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纯朴淡雅的气息、丰富多在的寓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现在已经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还拓宽其使用范围,不论使用还是作为装饰都深受现代都市人的喜爱。手工制作总是留有余温的,区别于机器化大生产的就是人的感情倾注。改革开放为蓝印花布的发展又打开了一道大门,我们应当如何发展它,既保留其传统的韵味和文化的底蕴,保持其传统手工艺精髓基础的前提上进行发展创新。在不断发展创新的同时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区别于机器生产的人情味,将我们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为中国元素符号再填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彭颢善.中国蓝印花布中的吉祥纹样[J].四川丝绸,2008,(2)

展会布展方案篇(4)

首先,使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档案事业发展已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和支持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得到扩大、提高,人民群众正越来越广泛地利用档案资料,并且参与到档案工作之中,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了空前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次,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在《档案法》的促进下,档案法规体系日趋完善,目前,一个以《档案法》为主体,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档案法规、规章为补充的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档案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档案工作的开展有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档案法制机构日益规范,执法队伍得到加强,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第三,促进了档案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依照《档案法》的规定,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职能得到充分履行。为社会各方面服务取得很大成绩。同时,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职能也得到了充分履行,档案事业自身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谈到今后如何依据《档案法》,进一步完善档案法制建设,杨冬权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现有的档案法规。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治意识。《档案法》执行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经处罚而法自行,所以还要创新档案执法机制,以服务促进执法。同时。执法队伍建设和档案执法水平也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法规体系。不仅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修改好已有的档案法规。还要紧紧围绕工作发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制定新的应有的档案法规,并且在法定权限的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需要什么样的档案服务,档案部门就提供什么样的档案服务;档案工作的形势需要我们作出怎样的调整,我们就及时作出怎样的调整。

展会布展方案篇(5)

2路线方案比选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布设依据路线走廊和主要控制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一般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充分考虑与前后路段的衔接及技术指标的协调性。2)本着“不遗漏任何有价值方案”的原则,多进行路线方案比选。3)坚持安全选线,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考虑的首要因素,好的线形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4)坚持地形选线,充分根据沿线地形、地貌,达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5)坚持地质选线,尽量避开处理难度大的不良地质区域,必须通过时尽量减少穿越范围。6)合理的降低工程造价。考虑本路段穿越城镇的特点,综合区域经济现状及地方政府意见,本路段路线方案比选增加以下几个原则:1)利于立交布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本路段沿线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交通需求较大,布设叶塘互通立交应有利于交通流快速转移。2)与地方产业布局及规划相配合。沿线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及旅游度假村,路线方案应以“近而不进,远而不离”为原则,给地方城镇发展留出空间。3)尽量减少拆迁房屋和征地。拆迁房屋及征地对当地居民影响较大,安置工作一直也是公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3路线方案布设与比选

3.1初拟路线方案

根据路线走向及沿线地形,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组团,该路段布设了3个路线方案(图1)进行比选:1)K线方案:路线穿越兴宁盆地,从叶南中心区及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东侧通过,距离工业园(南区)最近,布设立交连接匝道最短。2)B线方案:路线位于兴宁盆地西侧边缘,沿丘陵区东侧山坡坡脚布线,路线从叶南中心区与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之间穿过,绕避温泉度假村位置采用小半径平曲线。3)C线方案:起点段与B线相同,沿山坡坡脚布线,在叶南中心区西侧与B线分离,从叶南中学西侧进山,设隧道穿越和尚顶,经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西侧,往东南折回接上K线。本方案布设立交距离工业园(南区)最远,连接匝道长约5km。

3.2路线方案比选

3个路线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见表1,主要工程数量比较见表2。

3.3优缺点分析及比选结论通过以上主要技术指标和主要工程数量比较,结合沿线区域经济情况对3个路线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

3.3.1K线方案本方案穿越兴宁盆地,主要优点为:①线形指标较好,路线比较顺直,路线长度较B线、C线短;②与地方产业布局、经济发展配合较好;③叶塘立交布设条件较好,连接匝道长度较短;④总用地较小,工程规模小,建安费较B线少5138.61万元;⑤地方政府支持该方案。本方案主要缺点为:①占用耕地较多;②路线从平原区穿越,造成高速公路两侧的分割。

3.3.2B线方案本方案沿山脚布线,主要优点为:①占用耕地较少;②对城镇分割相对较小。B线方案主要缺点为:①线形指标较差,路线绕行长,较K线长约1.0km;②从规划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边缘经过,对其有一定干扰;③需拆迁叶南中心小学,离叶南中学较近;④叶塘立交布设较为困难,立交连接线较长,立交主线范围技术指标较差;⑤山脚民房聚集,拆迁房屋数量较K线多9901m2,占用土地较K线多18.6hm2,受到地方政府和沿线居民反对。

3.3.3C线方案本方案为高线方案,路线穿越西侧低山丘陵区,主要优点为:①路线沿山地布设,占用耕地较少,拆迁较C4线少;②对城镇分割相对较小。主要缺点为:①本路段进山以后,地形起伏大,平纵指标低,路线绕行,较K线长约1.2km;②立交工程规模大,离工业园区远,不利于区域产业及经济发展;③桥梁较K线长944m,需多设置370m长的隧道;④从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水库上游通过;⑤本方案高边坡较多,土石方数量大。由上分析可知,K线方案路线顺直,工程造价低,但穿越兴宁盆地,存在占用耕地较多的明显缺点,而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该方案可将公路建设与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更利于区域产业布局和旅游资源开发,因此,得到地方政府强烈支持。

4结束语

展会布展方案篇(6)

    2路线方案比选原则

    高速公路路线布设依据路线走廊和主要控制点,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一般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充分考虑与前后路段的衔接及技术指标的协调性。2)本着“不遗漏任何有价值方案”的原则,多进行路线方案比选。3)坚持安全选线,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考虑的首要因素,好的线形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本。4)坚持地形选线,充分根据沿线地形、地貌,达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5)坚持地质选线,尽量避开处理难度大的不良地质区域,必须通过时尽量减少穿越范围。6)合理的降低工程造价。考虑本路段穿越城镇的特点,综合区域经济现状及地方政府意见,本路段路线方案比选增加以下几个原则:1)利于立交布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本路段沿线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交通需求较大,布设叶塘互通立交应有利于交通流快速转移。2)与地方产业布局及规划相配合。沿线有产业转移工业园及旅游度假村,路线方案应以“近而不进,远而不离”为原则,给地方城镇发展留出空间。3)尽量减少拆迁房屋和征地。拆迁房屋及征地对当地居民影响较大,安置工作一直也是公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3路线方案布设与比选

    3.1初拟路线方案

    根据路线走向及沿线地形,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经济组团,该路段布设了3个路线方案(图1)进行比选:1)K线方案:路线穿越兴宁盆地,从叶南中心区及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东侧通过,距离工业园(南区)最近,布设立交连接匝道最短。2)B线方案:路线位于兴宁盆地西侧边缘,沿丘陵区东侧山坡坡脚布线,路线从叶南中心区与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之间穿过,绕避温泉度假村位置采用小半径平曲线。3)C线方案:起点段与B线相同,沿山坡坡脚布线,在叶南中心区西侧与B线分离,从叶南中学西侧进山,设隧道穿越和尚顶,经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西侧,往东南折回接上K线。本方案布设立交距离工业园(南区)最远,连接匝道长约5km。

    3.2路线方案比选

    3个路线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对比见表1,主要工程数量比较见表2。

    3.3优缺点分析及比选结论通过以上主要技术指标和主要工程数量比较,结合沿线区域经济情况对3个路线方案进行优缺点分析。

    3.3.1K线方案本方案穿越兴宁盆地,主要优点为:①线形指标较好,路线比较顺直,路线长度较B线、C线短;②与地方产业布局、经济发展配合较好;③叶塘立交布设条件较好,连接匝道长度较短;④总用地较小,工程规模小,建安费较B线少5138.61万元;⑤地方政府支持该方案。本方案主要缺点为:①占用耕地较多;②路线从平原区穿越,造成高速公路两侧的分割。

    3.3.2B线方案本方案沿山脚布线,主要优点为:①占用耕地较少;②对城镇分割相对较小。B线方案主要缺点为:①线形指标较差,路线绕行长,较K线长约1.0km;②从规划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边缘经过,对其有一定干扰;③需拆迁叶南中心小学,离叶南中学较近;④叶塘立交布设较为困难,立交连接线较长,立交主线范围技术指标较差;⑤山脚民房聚集,拆迁房屋数量较K线多9901m2,占用土地较K线多18.6hm2,受到地方政府和沿线居民反对。

    3.3.3C线方案本方案为高线方案,路线穿越西侧低山丘陵区,主要优点为:①路线沿山地布设,占用耕地较少,拆迁较C4线少;②对城镇分割相对较小。主要缺点为:①本路段进山以后,地形起伏大,平纵指标低,路线绕行,较K线长约1.2km;②立交工程规模大,离工业园区远,不利于区域产业及经济发展;③桥梁较K线长944m,需多设置370m长的隧道;④从叶南温泉旅游度假村的水库上游通过;⑤本方案高边坡较多,土石方数量大。由上分析可知,K线方案路线顺直,工程造价低,但穿越兴宁盆地,存在占用耕地较多的明显缺点,而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该方案可将公路建设与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更利于区域产业布局和旅游资源开发,因此,得到地方政府强烈支持。

展会布展方案篇(7)

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就公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由于各大行政区机构的撤销,195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关于中央局撤销后档案集中管理的办法》,同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关于大区行政机构撤销后档案集中管理的办法》。这两个办法都指出了集中档案的重要性及意义,规定了在统一领导下集中大区机关档案的原则、步骤和范围,并要求成立相应的档案保管机构。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创建之初,就得到了相应的政策的保驾。

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国家通过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实现了对档案事业发展的主动干预,实现了对档案工作的引导与规范。从施行的角度来说,当代中国档案事业有创建初期的党、政系统的档案工作政策与法规,1959年党、政档案工作统一后党、政档案工作统一施行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以及如198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工作条例》等建国以来相对独立的军队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从施行的范围来看,有全局性的档案政策法规以及部门与地方性的档案政策法规。前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后者如《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等。至“九五”末已制订并在使用的全局性的政策与法规共217项,其中综合类26个,专门档案管理类115个,档案的收集保管类8个,档案开发利用类11个,档案科研管理类6个,档案管理升级、目标管理类6个,编制、职称与经费类12个,档案工作标准33个。废止88个。“十五”期间,国家档案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档案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取消了33项行政审批项目,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继续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3项、继续实施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经国务院同意暂予保留的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6项。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根据要求努力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和行政许可清理的后续工作,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个较大的市颁布或修订了地方性档案法规。

这些政策与法规,是人民利益在档案领域的体现与表达,有明确的思想导向性,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规范,针对档案工作的现实而制定,并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进步及环境的发展而发展,对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保障

(一)政策与法规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导向

党和国家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为目标,制定了相关的档案政策与法规,并以之引导人们对档案事业的认识,明确人们的档案行为与准则,从而引导档案工作达到一定的目标,引导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会的发展。195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第一条规定:“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地管理档案,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这体现了国家的档案意志,是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该决定的颁布奠定了新中国档案事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标志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有了原则的指导和明确的方向与目标,成了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南。不久,该决定所规定的原则和明确的目标在《档案法》得到了重申:“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组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管理的原则及发展目标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国家加强档案工作的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大力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服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档案政策与法规的目标导向功能还体现为它的公布与施行过程,也是面向社会各阶层进行档案教育的过程,从而有利统一人们的档案意识,协调人们的档案行为。档案政策与法规不仅让人们知道在档案行为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宜做的,而且也让人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195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建国以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存在的革命历史档案和旧政权档案,“都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财富”,在档案的价值意义上“使我们档案工作者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都有了统一的和正确认识”,①195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认为:“党的档案和政府、军队、群众团体以及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各机关的档案都必须以党的方针为纲才好整理”,对全国档案事业进行统一业务指导,统一规划,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业管理部门或行业组织与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发了众多的专业、行业档案管理的条例、办法等,这些条例、办法等对档案工作以及档案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同样地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不作一一论述。

显然,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工作、档案事业的发展具有导向性功能,从而规范社会的档案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档案工作过程中的不协调、盲目性或随意性的产生,确保了工作质量,确保了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政策与法规是实现对档案事业管理的手段

国家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通过对整个社会生活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调节的活动,从而使整个社会协调一致地发展,而政策与法规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便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几乎也是靠政策法规过日子的”。② 发展需要管理,管理离不开政策与法规。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事业的管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档案政策与法规在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计划功能。当然,这样的计划功能更多地通过档案政策得以体现,即通过档案政策,档案工作及档案事业得到规划和部署。虽然这样的规划和部署,有短期、中期或长期的不同,但依据政策的规划和部署,档案工作活动、档案事业得以有目的、有秩序地进行。1956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指出,“二、全面档推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以建立统一的归档制度。……还没有这样做的,应当迅速地做好准备,在1956年内全面推行”;“三、迅速整理建国以来的积存档案。……中央一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机关在整理各机关的积存档案和代管的原大区行政区机关档案的时候,都应该组织一定的力量,加强领导,大力进行,要求在1956、1957两年内完成。专、县级机关的积存档案也应该着手进行整理”。这既是对当时重大档案工作问题的具体规划,也是具体的部署,在时间上也非常具体。该决定颁布后,机关的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工作得到了合理的分工,案卷的质量得到了基本保证和提高,建国以来省级机关所形成的档案整体上得到整理。而类似196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下达1963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情报、图书、档案资料)的通知》及其附件,其本身就是一个规划性文件,也是一个政策性文件,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只是因为“文革”而受影响。根据《档案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法》的这一规定在全国各地基本得到落实。这一切,对于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三)政策与法规是有效控制档案事业发展的手段

档案政策与法规,是国家对档案事业实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政策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档案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力量以相关的档案政策与法规为依据为准绳,对良好的档案行为给予物质、精神鼓励,以调动、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不良的档案行为予以惩处,以杜绝类似事情的发生。1981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图书、档案、资料专业干部业务职称暂行规定》,是以对档案专业人员进行职称评定为切入点控制档案事业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从业人员职称的评定是肯定与鼓励,同时也是鞭策。档案职称是档案专业人员的目标与向往之一,“随着档案专业干部职称的颁布,档案干部队伍的重要和作用就得以正式的和明确的确定,并将更受到社会上的承认和尊重,从而鼓舞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做好档案工作而艰苦奋斗”。③ 当然,这其中的控制颇有间接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直接控制作用的,则非常明显。依笔者之见,《档案法》可以认为是国家档案事业宏观控制的具体办法,“是我国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与公民从事档案事务的行为准则”,《档案法》“规定了国家管理档案的范围,档案的管理原则,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国家机关、集体单位和公民在档案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是强化档案事业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④ 《档案法》的颁布,开创了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建设的新局面,标志着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四)政策与法规的惩处作用为当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还通过它的惩处功能得以体现。这方面的功能作用类似于档案政策与法规的管理功能中的控制作用,但又有区别。控制,主要是避免档案活动的任意性或者越出范围;惩处,则是对已发生的错误档案行为人从精神或物质上作较严厉的处理,使行为者有所损失,对不良的档案行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震慑作用。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对不良的档案行为进行处罚或对良好的档案行为加以奖励,从而实现对档案事业行为的控制,。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各项档案政策与法规,是国家档案利益和档案意志的体现,表达了国家的档案意图、档案利益诉求。因此,虽然没有为此而制订有专门政策或法规,但在相应的政策法规条文中已有体现,它规定了社会各界的档案责任,明确了档案活动的可作为与不可作为,如《档案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的条款内容等。尽管1996年修改后的《档案法》在关于惩处错误档案行为方面也不能说已尽善尽美,但强化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赋予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权,这是一大进步。惩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必要的惩处则是良好的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措施之一。

(五)政策与法规是协调档案事业发展的依据

档案政策与法规在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功能,还通过它的协调作用得以体现。档案事业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档案事业内部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以及档案事业宏观管理各项工作之间甚至档案的微观管理之间等,诸多关系需要协调,才能更好地保障和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显然,这协调工作的有效进行,都必须以赖政策法规为支持、为依据。《档案法》是协调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大法,“它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一定的行为规则,指示人们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也就是规定法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从而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⑤ 1980年12月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家科委、国家档案局联合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涉及工业、交通、基建、科研、农林、军事、地质、测绘、水文、气象、教育、卫生等单位,对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等科技文件材料的管理,产生了积极意义;《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则是机关内部协调档案工作与其它他工作的依据,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检查、监督、指导机关档案工作的指南,对确保机关档案工作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结束语

有必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认识,这里分别从档案政策与法规的导向功能、管理功能、惩处功能、协调功能的角度剖析档案政策与法规在档案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其实,政策与法规的作用对于事业的发展往往具有综合性,也就是说档案政策与法规对档案事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并非单一而是综合性的,只是作用的重点领域有所差别而已。这是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应有的认识。

同时,产生于一定社会环境并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的政策与法规,固然不能朝令夕改,但社会总是发展的,所以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政策与法规,也有一个前进与发展的问题。这不但体现为既有新的政策法规产生,也体现为旧的政策与法规的完善修改、自行失效甚至淘汰废除。正因如此,所以有了建国以来废止了的档案事业政策与法规逾100个,所以有了1996年7月修改后的《档案法》,1957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机关文书立卷工作和档案室工作暂行通则》的废止和1983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印发,国家档案局1963年11月的《关于地质档案不向地方档案馆移交的通知》的自行失效,等等。

显而易见,当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策法规是必要的保障。我们既要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与法规,也必须对档案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建设予以应有的重视,因势利导,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1、《社论:积极拥护国务院的决定,做好我们国家的档案工作》,《档案工作》1956年第4期。

2、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月版。

展会布展方案篇(8)

会议议定:

1.关于主展馆建设和内部配套设施完善工作。①主展馆建设工作,由市城司督促项目施工单位省四建公司,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合理调度,全力加快场馆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务必在5月31日前达到布展要求,交付节会使用。②加快消防、供电、供水、人行电梯、卫生间等内部配套设施建设,由市城司、市商务局负责,消防支队、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配合,按照节会布展消防安全要求,科学建设展馆消防通道,合理布设应急疏散通道,配套完善展区各类标识,按需求布局消防、供电、供水设备,切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期交付使用,确保节会安全。③确定人力资源市场东门为主展馆正门,由市商务局、市城司负责,项目施工单位配合,按照节会商务活动要求,尽快完成主展馆正门的装修设计、门前广场功能布局、地面铺设硬化及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方案,及早动工实施,确保各项工程按期竣工使用。

2.关于主展馆功能区划分事宜。①拟定市人力资源市场一至三层为“一典一节一会”商务活动综合展区,其中,第一层为4省11市(除市和3个铁路局)综合展示区;第二层为市综合形象展及各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综合布展区,第三层为“一节一会”商品展示展销和产品交易区。②天宝家居装饰建材城拟定为“一节一会”商品展示展销和产品交易备用区。③“一节一会”招商项目整体推介和签约活动在宾馆四楼多功能厅举行。④由市商务局、市招商局负责,市城司和项目建设单位配合,按照商务招商活动功能区布局,尽快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送审。

3.关于节会商务活动安全保障工作。①主展馆建设期间,由市城司督导项目建设单位将安全措施具体落实到各个建设环节,消防支队等单位配合,一方面加快建设进度,另一方面确保施工安全,同时做好场馆内部临时安全通道和临时消防、供电、供水、电梯、卫生间等设施的完善及外部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按期达到布展要求。②主展馆的布展工作,由市商务局尽快提出方案,征求4省11方意见,确定具体方案,使各方早做准备,保证参展质量水平。同时,由市商务局、消防支队负责,结合主展馆建设实际、功能区布局和消防安全要求,加强与参展布展各方的衔接沟通,提出明确的布展和装修材料要求并告知各布展方,确保节会布展安全有序。③市公安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交警支队、秦州区政府密切配合,按照展馆功能布局和节会商务活动要求,及早制定主展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疏导等工作方案,市容市貌和场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从现在开始,不留死角,一抓到底。④由消防支队、供电公司、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市商务局、市城司和项目建设单位配合,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及早制定完善“一典一节一会”主展馆消防、供电、供水工作和人员应急疏散预案,确保节会商务活动各项保障万无一失。

展会布展方案篇(9)

索尼以4K、高灵敏度技术引领行业风向

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E1馆C19号展位,索尼通过“4K 产品展示区”、“炫彩4K体验区”、“4K星光级技术展示区”、“遥控云台摄像机展示区”、“AnyVision VMS视频管理系统展示区”,向与会者全面展示了索尼从技术到产品、从软件到行业化解决方案的最新成果。

索尼的4K及高灵敏度技术极大地扩展了视频安防摄像机的应用领域,有助于推动安防和监控方式的整体转变。分辨率的提升使得监控区域变得更广,监控人员能够提高对环境的观察能力,确保监控领域画面无所遗漏。不论白天或黑夜,清晰、彩色画面突破了人类肉眼的视觉局限,并且应用更少数量的摄像机即可胜任安防监控任务,用户能够直接降低安装和使用成本。

捷控・魅视携DSⅡ分布式交互管理平台亮相

本次展会捷控・魅视为大家呈现最佳的安防分布式可视化联动交互管理解决方案――DSⅡ分布式交互管理平台。

DSⅡ分布式交互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网络的音、视频传输、控制、处理的系统,该方案极大的解决了音视频传输过程中布线困难的问题,有效的完成1080p图像输出显示,信号回显反馈,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

同时该平台的输出节点接入大屏显示即可实现图像的拼接、图像漫游、叠加、窗口大小任意缩放或拉伸等效果;将全交换高速网络与图像拼接融合显示技术完美的结合,可为给用户一套稳定,便捷,高效的中央控制一体化解决方案。

与传统或其他方案相比,DSⅡ分布式交互管理平台最大的特点可总结为:在开放互联的状态下,实现三稳、一省、好体验。

寰视科技MicsView新品―7000EX首次亮相

本次展会寰视科技的MicsView新品――7000EX首次亮相,对此新品寰视科技公司副总邓泓海显得很自信,称7000EX是分布式处理器中功能最为强大的设备――分布式用它就够了,并把它的创新点总结为6点。

一是输出入一体:7000EX同时具备了输入和输出节点的双重作用,不用担心插拔换盒子,换IP等复杂的工作,只需要拨动输入输出模式的选择按钮,即可轻松方便自主选择输入输出;二是支持4K超高清;三是 H.265解码;四是拼接同步自动校准;五是支持双网双控的冗余备份机制,确保7×24小时稳定运行;六是具备KVM功能。在过去的项目中,工位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设备线,显得极为繁杂。

此外,本次寰视还展示了一款可视化会议协作软件产品――米享,它可以一键将电脑桌面、手机或Pad中的文档图片直接共享到所有协作终端同步实时观看,并具有协作标注、文件分发和等功能,即装即用。

Viamax纬而视展示智慧安防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解决方案

Viamax纬而视科技此次携手北京奥维智信,以“智慧安防综合管理”为主题,展示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安防管理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解决方案,得到了与会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在本次安博会上,Viamax纬而视科技重点展示了第三代60英寸全高清超薄前维护DLP显示单元、业界首发的全高清80英寸DLP显示单元以及OLED透明触摸屏,为安防用户展示了Viamax纬而视科在大屏幕显示领域的领先方案。

作为全球专业的大屏幕数字显示系统厂商,Viamax纬而视科在国内已经襄助数十个省市建设平安城市项目,为诸多公安、政法系统打造大屏幕监控系统。此次亮相安博会,Viamax纬而视科不仅希望展示先进的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更希望向每一位观展嘉宾传递智慧安防、未来安防新理念。

台达诠新视界 开启全新的视觉盛宴与智慧安防时代

台达以“诠新视界,智控平安”为主题,用激光DLP、4K图像显控和更加智能的指挥调度解决方案,带领到场观众走进全新的视觉盛宴与智慧安防时代。明星产品台达第四代光源(激光)DLP显示单元和4K时代最佳高清显控方案的DVCS第二代分布式图像显示控制系统,也成了本届安博会热门看点。

第二代DVCS分布式图像显示控制系统:在继承第一代DVCS优点的基础上,采用最先进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和大规模阵列信号处理芯片FPGA,植入自主知识产权第二代高画质、低延迟、低带宽的影像编解码算法,实现了全高清、全实时(60帧/秒)的高性能影像获取、编码、传输、解码以及同步显示,包括第二代RGB/DVI处理器、标清视频处理器、高清视频处理器、3G-SDI处理器、4K处理器和显示处理器,可支持4K@60Hz信号及M行×N列超高分辨率信号处理显示。

深圳景阳科技开展“2016・联接更安全的世界”主题活动

此次展会景阳举办了主题为“2016・联接更安全的世界”的活动。围绕“联接”概念,集中展示了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热成像疫情筛查系统等技术解决方案,吸引了现场众多观众的目光。此次展出的一大亮点是“热成像高清可见光”双视网络重载云台。该产品采用200万高清可见光长焦镜头,可抗强风,适用于城市高空t望、重点防范区域的全景监控、火险预警监测等,已获得过荣获“2015年全国公安科技创新奖”,是本次展会的明星产品之一。

展会布展方案篇(10)

《北京档案史料》是全国省市级档案馆中唯一一份连续出版的档案编研出版物,截至目前,已编辑出版129期(辑)(第130辑正在编辑中),3000余万字,其中挖掘公布档案史料700余组(专题),为资政参考、学术研究和服务文化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998年荣获北京市党史优秀征研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北京档案史料》的发展历程

30年来,《北京档案史料》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前行,回顾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北京档案史料》期刊时期

1986年至1998年,《北京档案史料》从季刊到双月刊,走过了13年的历程。在这13年间,《北京档案史料》办有档案史料、专论、人物研究、史料研究、读档随笔、历史沿革、史料便览、馆藏介绍等23个专栏,共出刊58期,100余万字,其中公布档案史料300余组(专题),发表学术研究和资料性文章200余篇,刊登100余幅历史照片,在档案界和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关于近现代北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方面档案史料的公布,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提供决策参考发挥了基础凭证作用,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二)《北京档案史料》丛书时期

1999年《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至今已出版71辑,累计2000余万字,其中公布档案史料400余组(专题)。《北京档案史料》改为丛书出版后,我们利用丛书的优势和档案馆办书刊的特点,依托市档案馆及各区档案馆藏档案资源,定位于服务,加强选题策划。自2001年第3辑起,在《北京档案史料》开设固定栏目,连续选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重要文献。2004年起,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首都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在每一辑《北京档案史料》上组织一个专题,系统公布相关档案史料。2009年起,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每年策划一到两个选题,充分发掘馆藏档案资源,并整合已公布的档案史料,编辑专题史料,作为《北京档案史料》专辑出版。

2011年在《北京档案史料》编辑出版25年之后,我们将其开本从32开改为16开。改版后的《北京档案史料》,在档案史料选题上,更加关注发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史料的公布;在文章编发上,更加注重体现北京特色;在丛书装帧设计上,更加庄重、大气。特别是史料专辑因其选题精准、内容丰富,信息量密集,深受社会各界和公众的欢迎。

三、《北京档案史料》30年发展的特色

(一)明确定位,立足服务

通观《北京档案史料》30年来的编辑思想和内容,突出体现以下三方面的服务意识:

1.配合社会热点,突出为中心工作和领导决策服务意识。特别是在进入2世纪后,《北京档案史料》不但编研形式上有更新,更注重选题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在提供资政参考、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围绕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北平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要历史节点和重大纪念日,以及配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等首都工作大事要事或突发事件,《北京档案史料》都及时组织专栏或策划专题,以馆藏档案为支撑,适时整理公布、编辑出版,凸显公布档案史料的特殊功用。

2.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加大为学术研究服务的力度。精准、及时研究公布档案史料,为学术研究服务是《北京档案史料》又一主要职责。2000年以来,我们将公布档案史料的重心进一步向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领域转移,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北京档案史料》所刊登的档案史料和学术文章内容涉及北京政治、经济、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30年不间断地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具有原始性、权威性的第一手档案资料,搭建了社会各界利用档案史料的平台,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贴近社会,面向读者,加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关注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从多方面多渠道挖掘稿件,登载一些具有地方特色、资料性可读性强的文章,并形成系列,拓宽《北京档案史料》的内容范围。30年来,《北京档案史料》所刊登的档案史料和资料性文章,为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宣传北京、了解北京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例如,《北京档案史料》公布的有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市规划等档案史料,为2005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回眸首都十个五年计划历程”(20多期)提供了史料支撑。

(二)以《北京档案史料》为媒介,拓展档案文献的开发范围

在坚持做好馆藏档案史料研究公布的同时,我们注重编辑、整理、出版保存在社会民间、有价值的著名或有代表性人物日记、笔记、口述史料及田野调查资料。自2001年起,我们陆续进行了《杨度日记》《廷杰存稿》《那桐日记》《那桐奏折存稿》的点校整理,以在《北京档案史料》连载或结集等形式编辑出版,并促成了这些珍贵手稿原件捐赠进档案馆收藏。在《杨度日记》原件捐赠暨出版座谈会上,戴逸、李文海等教授称:《杨度日记》以《北京档案史料》特辑的形式首次正式出版,“实是史学界的一大收获”。在《那桐日记》原件捐赠及出版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对《那桐日记》的点校、整理、出版可以看做是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此外,《北京档案史料》还陆续刊登了《京郊清墓探寻》和《京郊清代墓碑》系列专题,以及佟麟阁将军殉难处调查报告、有关北平和解放、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口述史料。这些史料的抢救性采集与整理,对于还原历史细节真实情况、推动史学研究、丰富馆藏档案种类和范围,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三)加强策划,深度开发,形成系列

《北京档案史料》从期刊到系列丛书,为保证多样性,每期(辑)刊发档案史料主题相对广泛。在连续出版10余年、有较丰富的史料贮备的基础上,2003年4月起,我们对《北京档案史料》自创办以来所公布的档案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分类,计划编辑出版《北京档案史料精选本》,以更系统、更便捷的方式为学术研究和社会利用服务。这一工作受到了戴逸、彭明、蔡美彪、张注洪、刘桂生等著名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认为编辑史料精选本,对于弘扬北京历史文化,体现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8月《绝对真相:日本侵华期间档案史料选》(42万字,40幅照片)编辑出版;2007年12月《二十世纪北京城市建设史料集》(85.5万字,24幅照片)编辑出版,这两部史料精选专辑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绝对真相》在全国图书征订会上,位居新华出版社送展的近百种书籍征订排行榜第五位,2006年获得中国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之后,我们将“围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组织策划选题,将新发掘的档案与已公布的史料相结合,编辑史料专辑,列入《北京档案史料》丛书系列出版”这一形式固化下来。

2009年为纪念90周年,在策划《北京青年报》的《“五・四”之光――档案解读》系列专栏的同时,恰值《北京档案史料》出版第100期(辑),我们编辑出版了《档案中的北京五四》史料专辑。《五四档案解读》自4月13日起连续6天整版刊出,在《北京青年报》每周评报中被评为“好稿奖”;《档案中的北京五四》史料专辑作为重大选题报送审核时,中央党史研究室专家认为:“书稿所收录的档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将组织编写《北京党史图志》与编辑出版《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史料专辑同时策划。6月29日,整合市和区县档案馆资源的《北京党史图志》特刊共计16个版面,在《北京日报》刊出。7月1日,《北京日报》特别报道部副主任来馆表示:《北京党史图志》刊出后,得到市委宣传部和报社领导、业内同行和广大读者的称赞,反响很不错,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同时,65万字的《档案中的北京党史与党建》也出版发行。

2012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我们编辑出版《档案中的北京文化》史料专辑和《北京文化叙事》。2013年,围绕党的十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北京市提出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编辑出版《北京的名山名园》史料专辑。2014年,为配合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纪念京张铁路通车105周年,我们以馆藏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京张路工撮影》为线索,采取田野调查拍摄、走访知情者口述与馆藏档案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老京张铁路京冀两地的道、桥、隧道、涵洞、站房等历史遗存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考察纪实报告,编辑出版图文并茂的《京张铁路百年轨迹》,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展会布展方案篇(11)

营造节日喜庆氛围,展示我区“十五”辉煌成就,展示全区干部群众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挖掘和展示黄山太平的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浓郁的地方旅游品牌。

灯会主题:大家筑盛世,太平闹花灯。

二、组织方式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区建委牵头协办,黄山大家置业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承办,各乡镇、街道社区、区直各单位、驻区各单位、各外商投资企业、各民营企业和个私企业、城镇干部职工、农村农民等社会各方面广泛发动全面参与。其中,各乡镇、区直各单位、各驻区单位,街道及各社区必须参加,通过灯展的形式,向社会展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宣传提升自身形象。广泛发动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界热爱灯会的人士积极参加。(重点单位预约参加)。

主办单位负责灯展现场环境布置,提供展出场地、电源,安排整体安全值班。大家置业提供必要的经费,承担每天200条,2天共400条谜面印刷制作(允许印广告)。

三、工作安排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__年2月11日—2月12日(正月十四至十五)。

地点:____________。

(二)活动内容:

1、灯展开幕式暨民俗表演:2月11日。

2、花灯展览:2月11—12日。

3、花灯评奖:2月11评委现场评奖,11日和12日网上推荐。

4、有奖猜谜:2月11-12日晚。

5、颁奖仪式:2月12日晚。

(三)奖励事项:

1、本次灯会设综合奖、单项奖及组织奖三大类。综合奖(大型组灯)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单项奖(单体小灯)分别为:最佳创意奖10名;最佳工艺奖10名。同时对集体组团参展单位评选最佳组织奖3名。

2、观众网上投票评选截止时间为2月12日下午5∶00。

四、组织职能

为确保首届黄山太平元宵灯会的顺利进行,成立20__首届太平元宵灯会领导组。

组长:____

灯会活动总协调、总指挥。

常务副组长:____

在组长领导下,对灯会活动实行协调和指挥。

副组长:____

根据领导组安排,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指挥工作。

领导组成员单位:区委办、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太平湖管委会、文体局、建委、财政局、教育局、交通局、安监局、公安局、广电局、中小企业局、招商局、旅游局、

林业局、供电局、卫生局、农委、文明办、综合经济园区、气象局、茶叶局、大家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职能工作组。办公室地点:区委宣传部。

领导组成员单位是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和骨干参展单位,各单位根据领导组会议要求,做好各自相关职能工作。

各职能工作组是本次活动具体办事单位,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一)办公室

主任:__。副主任:__*。

1、在组长领导下,制定总体方案和工作实施方案。

2、负责各项工作方案把关,实施工作督查。

3、协调领导组成员工作,保证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二)场地组

组长:__。副组长:____。

1、负责元宵灯会的场地设置,灯展中心舞台和背景的搭建。

2、落实元宵灯会现场的鲜花摆放和环境布置。

3、提供元宵灯会现场电源、确保灯展电力保障。

(三)宣传外联组

组长:__。副组长:____。

1、负责灯展活动新闻宣传的策划、组织与实施。

2、负责联络省、市主流媒体的新闻采访和接待。

3!、协调经费筹措和上级领导、来宾接待工作。

(四)活动组

组长:__*。副组长:____*。

1、制定元宵灯会的实施和评选方案。具体负责元宵灯会的策划、组织和评奖工作。

2、负责灯展活动的相关技术指导。

3、负责元宵灯会的主题灯扎制,做好舞台与背景设计。

4、负责元宵灯会现场的灯光、音响安装和调式。

(五)保卫组

组长:__*。副组长:____

1、维持元宵灯会现场秩序和观众的安全。

2、负责往返灯会现场道路的交通引导和管制。

3、做好元宵灯会中消防安全和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置。

五、活动要求:

1、各乡镇、各企业、机关、学校、经济综合部门、街道社区、均要认真组织参展。

2、欢迎城镇职工、社区代表和家庭个人和社会各界热爱灯会人士参加灯会的展出。

3、参展单位须按领导组通知要求,察看场地,根据划分的场地,作好花灯的扎制和策划工作。认真填写灯展回执,有关场地、电源等相关要求的,提早和领导组办公室联系。

4、各参展单位参展灯具允许作者署名,赞助商冠名。领导组适时对各地各单位参展准备工作进行督查。

5、参展灯具的表现内容,以传统的民俗扎制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展示乡镇工作和发展成就,企业的自身建设和文化,以传统民俗花灯的表现形式,讴歌近年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

6、灯会现场提供电源,所有作品照明不得使用明火。参展作品的体量、材料、风格不限,注重安全,确保不发生漏电、倒塌等伤及观众事故。

7、参展作品必须按照领导组指定时间送达现场,按照组委会统一安排位置设置,并按期完成安装调试。

六、实施步骤:

1、12月31日至元月5日前,由灯会领导组办公室印发通知和方案(包括场地划分示意图),宣传组同时在电台、电视台、黄山区政府网上公布活动方案。

2、场地组根据场地初步划分要求,做好相关场地划分准备工作。

3、各参展单位根据灯展分布图划分的位置,认真察看场地,认真策划,并于元月10日前填好回执报领导组办公室。

4、元月10至2月6日,各参展单位自行制作灯具。宣传部、文提体局设计并制作灯会背景和主题灯。元月25日至2月6日,灯展领导组适时对各地各单位参展准备工作进行督查。

5、场地组根据灯展现场分布情况,制定电力布置方案,2月5日至2月6日现场布电,确保各灯展位置的电源到位,电力分布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用电展位的电源可独立操作。避免各参展单位因不当操作引起整体断电。

6、2月7日前,保卫组针对灯展现场分布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方案,确保灯展现场的交通、人流、各类车辆停放安全有序。

7、2月7日(正月初十)起,灯展现场开始布置。所有参展单位现场布展,各相关职能工作组现场协调,活动组开始布置灯会现场的灯光、音响,宣传组对灯展步展情况,做好宣传报道。

8、2月10日(正月十三),上午10∶00区领导检查现场灯展布置情况。

9、2月10日下午和11日上午,各参展单位根据领导要求,做好灯展的微步调整,并做好灯展的最后检测和调试。

10、2月11日(正月十四)晚6:00,所有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全部就位,新区广场的所有亮化照明和水池喷泉全部打开,6∶30分现场所有花灯接通电源全部开启,晚7∶00,举行灯展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