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5:58:53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1)

自2003年以来,我校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专业发展等方面发展十分迅速,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教师需求量不断加大。近年我校不断招聘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以满足学校教学发展需要。青年教师为我校教师队伍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给教师队伍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学校教学管理层也很快发现见习期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备课思路欠清晰,讲课语速过快,驾御课堂能力差等。为此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制度》指导书。该制度规定学校为每位见习青年教师选聘一位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为其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与培养。旨在使我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适应我校教育教学需要的合格教师,保证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从2006至2010年,本人先后受聘为赖老师、黄老师两位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指导老师。聘期分别为三年和两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培养,这两位年青教师已迅速成为我学校英语学科组青年骨干教师。黄老师在我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现是我校“英语竞赛”项目负责人。赖老师在汽车部担任英语教学工作,是我校汽车英语精品课编写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多年的指导工作中,我颇有感悟,下面我将粗略地谈谈我的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工作。

我认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要分两步走。首先,指导老师要成为青年教师生活上的良朋益友,其次是教学业务上的引导者。

一、青年教师生活上的良朋益友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也适用于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易产生孤单寂寞情感。此时她们很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借此时机,尽快使自己为青年教师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自学校公布结对子的指导工作对象后,本人主动走近自己的工作培养对象,使自己尽快成为她们的朋友。首先,从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我主动了解她们的个人情况,如籍贯、生活习惯、个人的兴趣爱好等,了解她们的生活需要及困难。为她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城市概况,给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次,做她们工作上的引领者。青年教师新应聘到我校,对学校、师生情况一无所知。我主动为她们介绍学校情况、学生特点,介绍自己处理师生关系的好办法以及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招数,引导她们如何做好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这些工作有助于消除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之间的隔阂,使我们变成生活上的好朋友。融洽的关系为今后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利于青年教师敞开心扉接纳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建议,有利于她们在工作中毫无顾虑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主动寻求指导教师的帮助。

二、青年教师教学业务上的引领者

青年教师教学指导工作主要是在开学初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制定授课计划,与青年教师共同备课,定期地听课评课等。下面本人着重从上述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1.制定授课计划,指导工作的起点

开学初本人要求青年教师尽快拿到教材、配套练习册及教师用书,然后通读教材,尽快熟悉教材内容;同时参阅教师用书,了解教材编著者对本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目的。并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份规范的授课计划样本,作为参考依据,要求青年教师独立制定学期授课计划首稿。授课计划首稿完成后,本人与青年教师一起共同阅读、分析、修订。青年教师往往还缺乏从整体上或内在联系上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这个问题在她们制定的授课计划中有所体现。最初她们设计的单元教学次序就是教材给定的顺序,显然她们没有在内容层面上考虑各单元之间的联系。以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英语》第二册(主编邹为诚)为例。该教材的前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Unit 1 Restaurant, Unit 2 Music, Unit 3 Food。最初青年教师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次序的安排是第一、二周Unit 1 Restaurant;第三、四周unit 2 Music;第四、五周 Unit 3 Food。这份计划显然没有考虑到Unit 1 Restaurant 和 Unit 3 Food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建议青年教师在授课计划中单元教学的顺序改为第一、二周Unit 1 Restaurant;第三、四周Unit 3 Food;第四、五周 Unit 2 Music。经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显然更连贯紧凑,条理分明,在教学上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2.共同备课,指导工作的核心

共同备课是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业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备课涉及备学情、备教材和课堂教案设计三步曲。 转贴于

第一步:备学情。青年教师有很高的论理水平和知识水平,但对学生水平、学习情况知之不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知识输送的对象,不考虑学情的备课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备学情在职业学校尤为重要。因此本人要求青年教师备课前一定要了解学生情况。本人指引青年教师从以下途径了解、掌握学生情况。(1)调查学生的入学成绩。中考的成绩具有真实性,可信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储量。(2)指导教师介绍其它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情况不尽相同,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差不大,具有参考作用。本人给青年教师介绍其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情况,使青年教师对职业学校学生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3)浏览学生的作业。青年教师通过浏览其他年级学生的作业簿或练习册,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情况了解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青年教师在备课时定位课堂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步:备教材。备教材就是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地增加或删减内容,运用张驰有度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青年教师备教材这一环节,主要有三项工作。第一,指导她们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备学情在备教材这一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告诉青年教师要重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在备重点和难点时,要求青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生活体验收集素材和举例。生活体验主要以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班级生活体验为主。根据本人的经验,如果把班级里某学生的事例作为例子,不但课堂氛围热烈,而且学生很容易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此外指导青年教师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以及相关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尽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简单易懂。备学生和备教材为课堂教案设计确定了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并准备好充足教学素材。

第三步:课堂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涉及两方面——教案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指导。(1)教案设计指导。青年教师选定教材内容后,本人首先请青年教师用说课的形式讲述本节课教案设计。说课内容要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各教学环节衔接以及教师如何呈现重点、如何有效地突破难点等方面。本人根据青年教师的说课设计做一些具体指导和修改。要求青年教师在指导和修改后的说课教案基础上,把它写成纸质教案。纸质教案方便青年教师写教学反思,也为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设计提供基础和框架。(2)多媒体课件指导。说课教案设计简单粗略,纸质教案详细但不生动,在多媒体大量应用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青年教师的PPT电子课件版面精美,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学生眼球。本人主要是指导青年教师如何设计各教学环节,使各教学环节过度自然,衔接合理,内容紧凑。此外查看青年教师的电子课件是否突出教学重点,指导青年教师在课件中如何组织材料实现难点的有效突破。有些青年教师的教案确实存教学重点、难点呈现不充分,用一两句话带过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指导和纠正,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最后是查看电子教案的完整性。主要查看它是否包含了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和作业的布置。

经过几次共同备课,青年教师的教案设计有了明显的进步,达到指导的预期效果。重视备课为上好课打下重要的基础。

3.听课评课,指导工作的点睛之笔

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一般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忽略上课前的师生问候;(2)心情紧张,讲课语速过快,担心不能上完教案内容;(3)个别教学环节指令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所措;(4)课堂掌控能力不强,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佳等。听课评课是解决这些课堂问题的最佳方案。听课包括指导教师到青年教师课堂听课;青年教师到指导教师课堂听课;青年教师到本学科或其他学科的骨干教师课堂听课。本人一般在开学初就到青年教师课堂听课。听课既要注意青年教师讲课细节也要注意整节课的效果,还要注意是否有讲课语速过快等上述问题发生。在听课过程中本人会详细地记录青年教师讲课闪光点和不足,并写下自己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课后和青年教师一起评课。评课过程一般要求青年教师做记录,点评青年教师上课的闪光点,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克服问题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我请青年教师到我的课堂听课。目的是让青年教师体会老教师如何掌控课堂,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堂活动。听课时要求青年老师做听课记录,课后进行评课。次外,建议青年教师多听本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骨干教师的优质课,看骨干教师的讲课风采,吸纳骨干教师的讲课经验。青年教师通过听课和评课活动,能迅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增加强自信心;同时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吸收、接纳骨干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堂教学活动,能较快提高她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在整个指导工作中,听课评课是点睛之对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提高有明显效果。

三、结束语

我校实施的《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制度》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成长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青年教师的教学磨合期,使他们尽快成为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合格教师,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历练了指导老师。在几年的教学业务指导工作中本人也受益非浅,从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那儿吸纳到新的教学理念和充满活力的教学手段,本人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也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工作制度》.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2)

我们计算机中心教研组是青年教师较多的部门,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有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帮助提高青年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下面就从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谈几点对青年教师在业务方面培养的点滴感受:

一、坚持听课

首先,有计划听课。计划听课有两情况,一是新教师入校,就组织新教师讲汇报课;二是学期初,制定组内公开课计划,每位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讲课、听课,老教师做示范。公开课必须有课件,必须经过精心准备方可上课。

计划听课,有利于挖掘每位青年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探求知识、积极进取的精神。

其次,随机听课。在计划听课基础上,引导青年教师抽时间听老教师的课,积极参加听学校示范课,青年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习,老教师随机听新教师课。

随机听课对青年教师和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不断进取,积极上进;促进老教师不忘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培养,将自己的经验无保留地献给青年教师,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认真讲评

无论是计划听课,还是随机听课,不能听完就完事,都要认真讲评。

在讲评的过程中,每位青年教师先对自己所讲课做自评,指出自己感觉满意之处和不足之处,然后每位听课教师讲评,讲评每位青年教师的上课情况,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评价每位教师对自己自评的准确与否;对示范课指出哪些是大家应学习的,取他人之长补已所短。

经过认真备课(备教材、教法、做标准教案、找老教师导课)、上课、听课、评课,每位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三、注重细节指导

一堂课、一个教案都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的。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过程中,始终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指导。如指导教师上课要面对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从眼神中能读懂学生明白与否;指导新教师如何板书,事先应设计好,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条理要清楚;指导新教师讲课语气不能太平,太平的声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讲课时声音应抑扬顿挫,对重点部分要用“强调”的语气,对了解内容可轻描淡写。指导新教师讲课时口齿要伶俐,一字一句,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练习方法:可自己念课文,做录音,然后回放。

四、培养青年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有时,听课听多了、被其他教师导课导多了,会使自己无所适从,会产生通过自己的课堂讲“别人课”的感觉,当遇这种情况,会鼓励他们讲自己的课,别人好的建议能顺理成章地应用则好,否则不要牵强,按自己的思路去做,要有创新精神,说不定哪天会用我们的名字命名“某某教学方法”呢!也时常引导青年教师经常上网学习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要学以致用,达到推陈出新。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3)

20*年3月学院重新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更换人员,壮大力量,替换了**、**两位学院外教授,因为他们不可能切实参与各项督导工作。补充了主持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唐克华教授和资深园林专家杜亚填副教授,特别补充了杨海荣老师作为秘书,完善了组织结构,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使督导工作上一个台阶。修订了《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在督导工作中以“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检查”为基础,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与“教学与教改研究的督导”,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检查与指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备课、讲课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指导,促进了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年度开展了3次集体听评课活动(共20节)。上学期第一次集体听课对象是我院推荐的教学新秀与准备申报职称的教师,配合学校的教学新秀推荐工作,对教学新秀进行选拔并指导提高,对职称晋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把关。第二次听课重点为园林专业的课程,为该专业的评估做了积极的准备工作。下学期,为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专项抽查活动,督导小组进行集体听评课活动,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为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们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我学院新开办专业,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专业办学水平的首要环节。每次集体听课后,都及时评课,认真记录,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意见,每次集体听评课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书面总结,向学院教务办汇报,严把学院的课堂教学质量关。

2、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控制工作。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学院督导小组重视对该环节的质量监控,20*年上学期督导小组参加了04级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发现毕业论文的质量不理想,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严密督促,直至论文再答辩前夕,发现整改质量不理想,最后督导小组成员都直接指导了论文修改工作,确保了04级园林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20*年下学期,论文督导工作走在了前面,督导小组首先参与了05级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审查,把好选题质量关,然后参与了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指导,使得论文质量有显著提高。

3、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经过专业调整后,我院专业主干课程多由青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决定着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青年教师接触教学不久,教学经验缺乏,需要帮助。此外,青年教师的工作新鲜感强、热情高,如果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课堂教学方面,可使他们迅速掌握教学规范与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形成一个高质量工作的态度与习惯,对于学院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青年教师的指导作为*年度督导工作重点内容之一。督导小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一方面,把好上课关。学院集体听课多次以青年教师所授课程为听课重点,对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分析,准确诊断,针对他们的个人特点,提出良好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发现部分课堂教学质量好的年轻教师,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新秀”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学院教学督导小组开展了对青年教师指导培养工作,督导小组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为每名青年老师配备了两名指导老师,指导他们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按期完成科研课题;对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于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上进心。*年度先后对9位青年教师进行了指导与培养,此项工作促进了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活跃了学院教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氛围,促进了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

4、主要参与完成园林专业评建工作。学院督导既是教练员、裁判员也是运功员,是学院完成重大教学任务时的主力军。在*年上学期我院园林专业评估中勇挑重担,5个督导小组成员,3个是材料工作组的小组长,1个负责特色项目,1个负责接待。各位小组长既亲自撰写大量材料,又布置并指导同事们共同战斗,对于个别思想不通的同志进行耐心的思想工作,督促他们参与评建工作,并及时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学院完成专业评估,积极开展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的评审与指导。根据学校教务处下发的申报20*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的通知,我院教学督导积极开展工作,及时与所指导的青年老师联系,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并对他们进行选题指导。最后督导小组集体对青年教师所申报的课题进行现场点评与审定,对每个申请课题,进行分析与指导,针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存在的不足,向各位申请人当面提出许多改进意见。帮助教师们开阔教改思路,提高认识。

6、其他工作:参与教学检查、引进人员听评课,参与学风建设等等。

二、成绩与经验总结

(一)成绩总结

1、学院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高,责任心加强,求质量氛围形成,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20*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课活动中,7位教师3优、3良、1中。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提高,选题质量明显好转,论文研究方法大有改进,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2、教学与教改研究重新起步。学院教师整体教学理论水平提高,教研思路拓展,教学与教改研究已经重新起步。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数量从07年的从1项上升到6项,其中5个课题的申请人是我们在培养的青年教师。

3、形成了青年教师指导机制,青年教师迅速进步。第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总体提高,刘卫国老师在*年上学期被评为教学新秀,吴吉林、龙自立老师在*年下学期学院集体听评中与校区教学抽查中表现优秀,受到一致好评。第二,教研思路拓展,教研热情高。在培养的5位老师申报了教改研究项目。第三,积极参与了教学组织与管理,3位青年教师担任了系主任与系副主任,能够较好地完成各系教学工作的组织运转。

(二)经验分析

以上成绩的取得凝集了学院领导的心血与各位督导成员的辛勤汗水。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麻明友院长与田建林院助指导了*年度督导小组的筹建与成立工作,补充了能够实际开展工作的唐克华和杜亚填老师,壮大了督导小组的工作力量。麻院长与田助理还参与部分督导工作,亲自做为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经常参与集体听评课。

2、督导小组成员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的精神。学院督导在完成自己较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积极认真参与各项督导工作,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与乐于奉献精神。廖博儒老师与唐纯翼老师承担了教学任务较重,但他们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参加集体听评课。*年下学期,集体听评课那几天下大雨,而廖博儒老师家住校外,上午冒雨骑单车来上课,下午冒雨骑单车参加集体听评课。杜亚填老师,教学科研、社会工作,个人学习,工作繁忙,他能够克服困难,参加督导小组的多项活动。罗庆华与唐克华老师在*年度上学期末的人员分流中,被安排到重点实验室,但他们善始善终,坚持参加学院督导工作。此外,他们还勇于分担集体的困难,在园林专业的部分课程无人接受时,分别接受了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上好课。杨海荣老师,认真负责,耐心做好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工作资料,认真细致落实工作中各种事务。此外,各位督导小组成员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组织有序,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每学期初,根据学校与学院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制定学院督导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周历。而且对计划进行集体讨论,这样充分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整个计划较完善、周密,能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也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工作组织有序,每次具体的督导活动也有计划与总结。工作细致到位,讲究实效,比如,集体听评课,我们做到听课后及时评课,评课后及时反馈;进行教改课题评审,我们采用现场汇报,现场点评,让申报老师们提高教研认识,开阔教改思路。青年教师指导,集体制定了培养计划,计划中对每位青年教师进行了现状分析,并确定了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使我们的督导工作有的放矢,实施有序,效果明显。

4、根据学院实际,抓住学院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教学质量监控有力。对于教学工作的督导,始终把课堂教学与毕业论文质量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师督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与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有力,效果显著。

三、工作不足与展望

几年来,教学督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工作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质量、论文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教研等方面,而在学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欠缺;其次,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落实,必须努力改进。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4)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B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所占比重飞速上升,青年教师已成为教育教学、指导实训与服务管理中的主力军。因此,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帮助青年教师更加健康高效地完成自我成长与提升,更是高职院校构建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与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规划问题

1.对专业发展存在误解

现阶段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对其专业发展的意识较弱,认识不清晰,甚至有的青年教师根本不知道专业发展的概念,对专业发展没有进取心,只满足于完成学校量化任务,很少对个人专业发展进行规划。

2.教学素养不足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方面。在教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有限,对本专业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使教学水平存在较大问题。从科研角度来看,青年教师在校期间对专业理论掌握较好,科研训练经历多,但阅历不足,实践科研经验不足,科研项目经手机会较少,研究方向存在盲目性,与专业的融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这些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

3.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少

高职院校虽也举办各种培训项目,但在分配时仍存在名额有限、分配不均的现象。高职院校中有部分教师能时常参加培训项目,但有一些青年教师虽然已经参加工作几年,仍没有参加培训的机会。

4.专业发展缺乏有效指导

高职院校现阶段虽然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活动,但这些基本都集中于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且指导活动的时间有限,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与发展规划方面的建议指导还远不能满足青年教师发展需要。

5.受制于心理压力而无法顾及专业发展

正处于成家立业阶段的青年教师,在现阶段具有较高的物质需求,但偏低的工资收入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十分有限,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发展专业水平的好时机。另外,校园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与工作要求的提升,使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更肩负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班主任等诸多任务,更忙于论文、项目、职称等方面的工作,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源分配支撑。

6.教学技能有限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及相关专业,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训练,尽管入职后参加过岗前高校教师资格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广的培训无法真正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的锻炼与提升,岗前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实践意义

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是结合学校发展对自身进行分析与总结、明确职业奋斗目标,并为此进行计划与设计,其中包括教师职业的抉择、目标的设立、设想预期成就与具体实现的步骤等。[2]职业发展规划的实现程度,能直接决定青年教师的教育质量与发展前景,更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与改革方向。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职业规划能帮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发挥自身潜能,助力教师的职业发展,帮助青年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三、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具体策略

1.高职院校要重视青年教师职业规划

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建设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资源和实践践行者,关系到校园的兴衰,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能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指导。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定位、目标设定、实现、反馈与修正几个基本步骤。高职院校应尽量了解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注重教师自我成长,通过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校园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场所,在青年教师确立职业目标时,校方职能管理部门应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指导与帮助。[3]

2.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青年教师应树立危机观念,将自我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作为基本心理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与规划自我职业生涯。不仅如此,青年教师应注重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缺点,提升自身能力,塑造专业发展。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管理

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其理论素质匮乏,职业能力有限,直接影响教育效果。校方应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培训。从对青年教师培训需求的了解入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安排与培训计划,尽量保障每个教师的培训机会。

4.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在高职教育中,校方应针对青年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与现阶段的发展特点为青年教师从专业素质、规划、精神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制订符合其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为其提供更加适合其个性化发展的机会。院方应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与校园师资力量建设的发展目标匹配起来,达到共赢的目的。

5.校方应为青年教师减负

由于青年教师从事工作时间较短、收入不高,且面临成家立业的状况,因此具有较大心理压力,而无暇顾及自身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应对青年教师加大关心力度,关注青年教师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尽可能提供帮助。

6.构建完善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青年教师实现职业发展的理想方式。以青年教师为中心,通过积累、创造与利用专业相关知识资源进行自我提升,适应环境变化。在组织管理中,学习型组织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可协调融合工作与学习。[4]其组织成员不仅能进行自我知识构建,自主管理,更能自主寻求学习机会,进行同行之间的专业交流,促进整个团队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着重点。高职院校更应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分析现阶段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阻碍,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发展,以促进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制订与实践,带动青年教师自身职业发展,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郑 婕.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4-56.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5)

在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教学执教能力的提升是基础,也是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步。从北京联合大学所作的“北京市属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中可以看到,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已经达到50%(见图1);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也决定着学校未来发展潜力的强弱。

图1 北京市属高校教师年龄结构分布图

那么,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发展上有何需求?哪些方式可以促进和提高他们的执教能力?笔者结合近几年北京联合大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的每两年一次教师基本功大赛情况以及对学校中青年教师进行的专业化发展调研情况,对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发展和执教能力提升方面的需求进行了研究,探讨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比赛与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提高的关系,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的优异成绩

北京联合大学于2000年、2004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举办了6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以下简称“青教赛”)。参加青教赛并获奖的教师共152人,分布在学校的14个学院、5个直属教学部;其中推荐至市级比赛并获市级以上奖30人,其中:市级一等奖5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4人。

获得市级奖项的30名教师基本上是青年教师,其中:近60%的获奖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近40%的获奖教师年龄在40岁~ 45岁之间(见图2);82%的获奖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目前是讲师,18%的获奖教师晋升为副教授;获奖教师100%都是硕士学历,其中21%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其他参加青教赛获奖的教师中,64%的获奖教师在青教赛获奖后获得了其他校级或市级荣誉称号,45%的获奖教师还获得过校级、市级的教学科研奖励。

图2 学校青教赛市级奖项获奖教师年龄分布

成绩取得的成因分析

学校青年教师之所以能够在近几年的市级青教赛中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不断提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和认真地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对于今后学校青教赛继续提高成绩,进而推动学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1.青年教师的主观努力是基础因素

青年教师之所以能够在青教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个人的主观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从近期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调查中可以看到,中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评价和期望值还是很高的;希望自己能够在执教能力上得到提高,胜任高校的教学任务。调查的六个方面包括:能根据大纲做好教学设计;备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能很好驾驭课堂;能运用适当教学方法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能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计划;能恰当运用多媒体或网络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对以上课程教学实施六个方面,得到中青年教师肯定评价的比例大多数在90%以上(见图3)。

图3 中青年教师对课程教学实施的感受评价

2.学校的支持是关键因素

首先,学校专门制定了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参赛的政策。例如:在2011年的第五届青教赛中,学校专门制定了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的帮扶计划,对获得校级青教赛前10名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帮助;每名青年教师配备2名有经验的老教师担任导师,学校给予导师经费支持。导师根据培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指导工作计划,对培育对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给予全面指导,并定期向学校汇报。培育期为两年,期满后,导师要写出指导工作的书面总结。针对培育对象,每位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并针对授课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每学期对培育对象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带领培育对象参加教学研究工作,逐步培养青年教师成为本学科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并在工作中实施。争取通过两年的培育,在教学上达到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含)以上获得者的水平,获奖的青年教师近5年的教学评价普遍都在良好以上。

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的成长

青教赛提升了获奖青年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他们在教学上表现得更有激情,增强了教学工作的钻研精神,课堂教学效果普遍提升;同时,增加了青年教师提高执教能力的动力和压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更扎实,促进了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对教学内容设计、安排技巧的多样化,使教学设计更加有特色,更能符合学生的需要,使人才培养质量上了一个台阶。73%的获奖青年教师认为青教赛提供了与专家、优秀教师近距离学习请教的机会,对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很大,成绩的取得也得益于学校教学团队的帮助与培育、专家评委的指导;100%的获奖青年教师认为青教赛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有促进作用;91%的获奖青年教师认为青教赛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帮助;73%的获奖青年教师认为青教赛对学校选拔人才是有益的。

进一步发挥青教赛对教师执教能力提高的助力作用

目前,学校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已经超过65%,其中,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比例也超过了50%;对青年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学校培养教学一代名师后备队伍,也是挖掘学校未来人才培养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要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定位和谋划青教赛的活动和工作。

1.加强政策和有关制度的支持力度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对每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部署和要求都联合下发文件,体现了上级党政工组织对此项比赛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党政工也联合下发组织和开展青教赛的通知,向全校教师及各教学单位发出动员和工作部署,也体现了学校各级领导对青教赛活动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对此项赛事的支持力度,在原有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在有关方面加强支持的力度。

首先,学校人事、教学和财务等有关部门要对青教赛获奖教师制定重点培育、技能培训和经费支持的相关政策,形成经常性和规范的制度;同时,对被列入培育计划的青年教师配备的导师也要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学校党政领导曾多次对青教赛活动组织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主管校领导全程参与整个青教赛过程,进行把关指导。比赛活动期间,校党委书记、校长到比赛现场指导、观摩、点评,给参赛选手以鼓舞。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情面。为广泛宣传和扩大校青教赛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学校工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专门设计制作有关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活动宣传海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新闻报道;要普遍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对青教赛进行广泛宣传、造势;各教学单位也积极鼓励、组织和指导本单位青年教师备赛,使青教赛活动深入到青年教师中,提高青年教师的参赛热情。

最后,加大鼓励青年教师学历进修力度。获得市级奖项的青年教师100%具有硕士学历,但目前只有21%的获奖选手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因此,首先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对青教赛重要性的认识,激励和促使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参加青教赛;其次,学校要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去学习攻读博士学位,加强政策上的倾斜和制度层面的引导,在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和全面发展上出实招。

2.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扶

多数参赛和获奖的青年教师渴望教学、科研能力双提升。学校对中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四个角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到,中青年教师特别希望能够在教学执教能力的发展上得到学校的支持。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研究改革方面需求最大,同时有近40%的中青年教师希望在教学策略技巧方面得到支持(见图4)。

图4 青年教师对青教赛的看法

学校各有关部门和各基层教学单位要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执教能力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在教学策略和课堂教授方法方面进行培训和强化训练,尤其是帮助青年教师能够尽快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为广大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特别要加强对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重点帮助,配备有经验的教授或名师担任导师,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执教能力提高的帮扶计划,全面指导。

青教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向学校领导和同事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得一些青年教师通过青教赛在学校“小有名气”,也为学校考察、选拔和培养青年教师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方面,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工作进行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努力将中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或高级人才的后备队伍,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加强青年教师的心理疏导,积极改善他们的教学、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聘任上,学校应该在理念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有更多的支持和关心,以鼓励中青年教师能够放心地去钻研教学,提高执教能力。

3.将日常教学和赛事紧密结合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是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次较为全面的督促与检查、展示与检阅;青年教师要在20分钟内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语言、媒体、精神风貌)、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课堂驾驭和管理的能力(调动气氛、学习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还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对青年教师而言,每一次精心的课堂准备都是一次教学基本功的磨练与优化,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胆量与才华的展示与提升;因此,要坚持以往青教赛组织中的成功经验和“以赛带练、以赛促导、导练结合、重在培养”的工作原则;既要组织好参赛青年教师的赛前“练功月”活动,又要引导青年教师把教学能力提高的功夫放在平时。学校教务部门可以制定实施经常性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专门聘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好赛前的专题辅导报告;同时,制定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日常考核,将培养工作常态化;要充分调动各学院、直属教学单位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执教能力选拔赛的积极性,各学院、教学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辅导、选拔,帮助他们制定提高执教能力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使参赛的青年教师把教学基本功和日常教学水平相结合,形成校、院(教学单位)相关活动的有效连接和互动,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6)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作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工作重点从学历提升、教学技能培养转移入“双师素质”培养。实施上述指导思想可以从德、情、能三方面入手:“德”是指指导高职青年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责任意识,确保其对教师岗位的价值和特点保持清楚认识;“情”是指培养高职青年教师对教师事业的文化认同感,领悟教师文化内涵,并且激发高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其培养过程补充情感动力;“能”是指应用多种途径、手段对高职青年教师实施培养,以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等,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形成。以上三方面相互辅助,互为影响。其中“德”为基础,“情”为动力,“能”为目标。

二、基本要求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短、中、长期目标以及战略目标的制定,应是环环相扣,呈链状分布;“德”、“情”、“能”方面的培养,除了要与战略规划指导思想保持一致之外,还必须依托财务支持、条件保障、信息反馈等系统,有效发挥立体互动特征。

三、主要内容

(一)战略目标

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的战略目标是:把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具有优秀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育技术能力,全心全意为高职学生服务的“双师素质”教师。这一战略目标,受到学校办学目标的制约,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素质等学校办学条件息息相关,由此制定的战略目标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而且范围、时间等因素不同,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如从范围上看,学校目标应从学校大局上考虑,强调其整体性;院系目标应从专业学科上考虑,强调其专业性;教研室目标应从教师个体上考虑,强调其独特性。如从时间上看,长期目标(5年以上)因实施时间较长,会跟随环境、时局变化而改变,因此在制定时以勾勒框架为主,要求与学校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无需具体详尽,要具备一定的预测性;中期目标(3-5年内)是对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必须明确阶段性时间和实施步骤,要有激励性和可行性;短期目标(1-2年内)是对中期目标的现实化,其操作措施条款的制定必须清晰、明确,具备操作性。

(二)培养内容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大部分:一是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师德”,是指教师在实施各种教育活动时一定要恪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相对应的道德品格、品德和品行,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荣誉;二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各种教学资源,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学认知、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创新等能力;三是专业实践能力,是指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等能力;四是科学研究能力,是指发掘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过程中有所发明创造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科研基础、科研运用、科研创新等能力;五是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表现为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研究能力。上述高职教师培养内容中,其教师职业道德是根本,教育教学能力是基础,专业实践能力是核心,科学研究能力是保证,教育技术能力是升华。高职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上述五大能力,以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职能。

(三)对策举措

关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对策举措,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专业教师进行详尽研究,并且研究成果丰硕,比如确定培养目标、整合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师资、创建培养环境,等等,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仅从以下五方面提出培养有效措施:

一是应用MES模式整合教学资源,确立模块化目标。MES模式,全称为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意译为“模块培训模式”,是一种由国外引进的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主要是根据职业技能需求把培训内容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组合成不同类型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的教学形式,受训者接受某一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学到一项技能,接受某一模块若干学习单元的培训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接受某一岗位包括若干培训模块的培训就可以掌握该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该模式突出培训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实操培训,培训效果明显。把MES模式应用于高职青年教师培养,首先根据高职青年教师承担的相同工作项目划分为若干相同的培训模块,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职学生管理教育”、“课堂教学”等,并且按照所承担的不同工作项目划分出具备本专业特色的若干不同的培训模块,如针对电力专业教师设计“电力技术”模块、针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设计“计算机技术”模块等;其次把所有的培训模块按照培训目标划分为包含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若干个学习单元,如把“课堂教学”模块划分为“备课方法”、“授课技巧”等;最后,根据实际需求,某一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均可组织一个专项培训。由此可以看出,MES模式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模块、学习单元内容集中,高职青年教师可以按照需要或针对薄弱项目选择学习单元或培训模块,这有利于克服工学矛盾,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费用,培训时间不长,但是培训效果明显。

二是打破“一对一”限制,引入电子导师制。目前传统的以老带新“一对一”结对子的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老教师教学教学时间不同,很多时候都无法保障彼此交流时间;二是新、老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差异性,对教学方式的应用也有不同选择;三是新教师人数远超于老教师人数,无法完全实现“一对一”结对子。而电子导师制是一种电子手段来进行指导交流的指导形式,主要凭借采用互联网以及各种通讯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和经验欠缺的个体之间构建的一种教学关系,可以打破时空、专业学科等局限,强调被指导者的中心地位,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单向指导”,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单向”指导或“双向”指导,实现“无处不在”的指导交流。如“咨询专家”就是一种很好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其具体表现为被指导者把问题提交,由该问题所属专业学科的专家学者或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解答,彼此之间多为短期指导关系,但也可以发展成为“配对指导”长期指导关系;“配对指导”则是一种与传统“一对一”指导相似的指导形式,其指导关系为长期,但彼此之间的指导交流多采取各类电子手段,如E-MAIL、QQ、微信、视频、音频等,其指导交流行为可为“单向”,也可为“双向”;“小组指导”则可以是“一对多”的“单向”指导形式,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单向”或“双向”指导形式,可建立短期指导关系,也可以建立长期指导关系。

三是利用校企合作和项目依托,实现教师培养的学用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二:(1)学校依据教师的学科专业特征和教学实际,安排高职青年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研究活动;(2)学习实施教师带薪社会实践制度,定期组织高职青年教师下企业进行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以上措施,一方面可以让高职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更新,最终出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局面。而项目依托则可分为三个层面:(1)依托部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各种部级科研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资助项目,但大多面向本科院校,对于普通的高职院校而言,获得资助的几率非常小;(2)依托省部级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有省级教育厅、科技厅以及行业主管单位等科研项目和“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青年教师公派出国”等资助项目,一般会分别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推荐名额进行确定,以保障各学校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培训机会;(3)依托学校级的资助项目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一层面上的项目主要是依托学校级科研项目和各种学术交流项目,在科研项目方面会着重倾向于青年教师,在学术交流项目方面会重点考虑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等;让高职青年教师在各种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项目中得以成长,实现高职青年教师“学用结合”的培养目标。

四是抓好教学团队建设,以“言传身教”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教学团队的教师构成分为老、中、青三个层面,其合理的结构可以提供充足的指导师资,其建设过程可以创造良好的培养氛围:(1)教学团队为教师之间的指导交流提供稳定的交互平台,比如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帮扶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多听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课,等等,通过彼此学习、取长补短,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青年教师知识积累的增加,以及授课技巧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2)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力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高职青年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撰写案例、制作教学课件等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3)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老教师等人的榜样作用,以增加青年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和职业道德感,提高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因此,要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就必须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老教师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长。

五是提供“三段式”培训,确保教师实现能力转向。依据高职青年教师个体所处的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培养层次进行划分,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并予以实施。可把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层次划分为“三段”:(1)高职青年教师初上岗的1-2年期间,是其职业发展初级阶段,学校要引导教师对高职教师职业进行准确定位,引导教师快速融入学校教学科研氛围中去,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合格教师;(2)高职青年教师从教3-5年期间,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中期阶段,教师必须给予高职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3)高职青年教师从教5年以上,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后期阶段,学校一定要重视并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变,重点培养教师成为一名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里手。由此可以看出,学校通过在高职青年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紧扣高职青年教师发展的主要时期,对其实施有计划的培养,确保教师能够实现能力转向。

四、培养渠道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是校本培养。教师个体、群体及其所属学校是构成校本培养的关键要素,强调以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基地,密切联系教学实践,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研项目为主脉,以实践总结为落脚点,构建以学校层面的科研驱动和教学竞赛、教师群体的师徒结对和同伴互助、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特征鲜明的“三位一体”校本培养。

二是高校培养。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都有其自身特征,优劣不同,具备一定差异性,可以通过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来实现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上的纵深合作。如通过学历进修、交流访问、挂职、研讨会等形式,来实现对其他高校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通过建立对口支援单位、聘请其他高校教师担任“电子导师”等形式,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等等。

三是校企培养。校企培养是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渠道,其形式多样,有校企单向选派和校企双向互派,有长期挂职锻炼和短期专项培训,有参与校企项目研发和考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有车间现场操作和课堂讲授,有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等等。

四是自我培养。自我培养关键在于强调培养对象―高职青年教师的个体努力,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自身潜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自我培养除了在校本培养中提及的“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之外,还包括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典型问题的“自主教育科研”、“自主阅读书籍”、依托教育视频、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资源的“自主网络学习”等。

五、结语

高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非常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培养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建立高职青年教师立体培养战略规划,只是对高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些许探讨,不能就此止步不前,只有继续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与当前的高职教育环境、教育需求相适应,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曲枫 高兴.电子导师制在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34):74,67

[2]谭杰.教学团队建设与教师能力提升方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13):76-78

[3]陆永健.校本教研与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94-196

[4]左彩云 宋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策略探究 [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81-82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7)

课 题: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研究》(17AJY112)研究成果。

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3月29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做出了“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重要指示。在国家大力倡导重塑大国工匠的背景下,技师学院作为技工教育的“领头羊”,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艰巨历史使命。

一、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现状

青年教师是技工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他们的知识层次和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的技工的水平,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技师学院的首要任务。大量的青年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迈入了技师学院的大门,他们已承担起理论教学、实训指导、学生管理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工作。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职业理想不坚定、自我提高动力不足、职业倦怠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技师学院的发展和青年教师个人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在以下赘龇矫妗

1.师德师风方面

有些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待提高,甚至有些青年教师打心底里不认可自己的教师职业,缺乏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

2.教学经验方面

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教学培训,教学能力欠缺、课堂驾驭能力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3.动手能力欠佳

技师学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地方,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颇高。但大多数青年教师在上学期间只进行过短暂的“金工实习”,个人技能水平普遍不高,毕业后直接进入技师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实践应用知识。

二、对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培养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1.青年教师应掌握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方法

一方面是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第一,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助于教师明确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目标。青年教师应通过多次自我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分析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在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判断现实情况是否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最终确立人生和事业目标。

第二,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可以使教师的个人发展更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职业生涯规划中包含教师为实现职业目标而要做出的所有活动的安排,它以教师的个人目标为基础,以时间为主轴,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为阶段进行记录,采用科学的方法,方便客观地对计划进行控制。

第三,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有利于发掘教师的潜能,提升综合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中详细记录了教师个人的发展内容和发展策略,最终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根据教师的潜在能力而认真确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将教师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并在发展过程中将其潜能不断放大,就必然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能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教师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在教学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容易产生成就感和发展感的缺失,或在日常工作中的琐事、焦虑、挫败感等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发生职业倦怠。如果这种倦怠得不到缓解,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通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意识,掌握职业生涯的设计方法,理性思考之后,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对职业倦怠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另一方面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方法。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必须按照专家所讲的几个步骤进行:教师要先进行自我评价,进而确立目标,对自我与环境进行评估,明确职业定位,制定实施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估与反馈。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可采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从个人因素出发,完成对问题的诊断、对自己的诊断和对自身优势和差距的分析,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认识,主动了解与个人发展相关的信息,例如,学院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重点专业的建设规划、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等,学会自我批评与自我激励,客观地分析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动力和阻力,具备强有力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2.技师学院应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一是学院要指导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鼓励和同事的支持,更离不开社会对他们的肯定。在青年教师踏上教师岗位之初,学院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专题讲座,帮助青年教师认识到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和规划方法,在青年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鞭策。技师学院应当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纳入学院的长期发展规划,为青年教师搭建稳定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大青年教师师资建设力度,为构建学院的教师队伍梯队层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青年教师在大学期间学习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他们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他们缺少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技师学院要加强对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学院应通过示范课、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特别要安排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老教师“一对一”地进行辅导,全程参与青年教师备课、上课、习题课和实习课教学过程,及时指出不足、纠正错误,确保青年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三是健全青年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技师学院应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发展激励机制,要让青年教师觉得有奔头,对业务成绩突出、进步快的青年教师要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其保持持久的奋斗动力。对在技能教学、班主任管理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青年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同时,为了使青年教师的发展充满持久的动力,还应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学院赞助部分进修费用;打破常规的职称聘任和干部选拔方法,对在技能大赛上取得国家、省级优异成绩的教师,经学院党委讨论可以破格晋升或录用。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8)

二、“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通过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基础部制定了“一对一传帮带”活动实施方案。活动方案包括五部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内容、活动载体、活动要求及活动的具体安排。活动方案要求,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刻认识、理解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特征及其规律,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及培养目标,把握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青年教师通过传帮带活动,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远程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学术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等。活动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政治修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及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夯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比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确实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活动方案要求,指导教师要根据远程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特别是在线教学设计、教学辅导、学习支持服务等)、科研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详细的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作为一个远程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及教师职责,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远程教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范围比较宽广。翁朱华博士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一文中将教师的专业素养归纳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大维度。为了提升青年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我们邀请副校长张耀斌教授为参与活动的教师就电大“教育、教师、教材、教案、教学”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张校长认为电大教师应该具有“设计师、咨询师、营养师、调酒师、心理医师”五种角色;电大教材应该是字数少、一幅图(一幅导学图)、一张表(一张助考表);电大教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课程特点,从课本中提炼重点、难点撰写成电大学生的读本;电大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通过聆听张校长的讲座,教师们对远程教师的角色定位、导学教案以及教学资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从而在远程教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三)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教学基本功。根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活动方案要求,结合青年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每一对教师在活动开始都制定出详细的指导计划。教师们经过反复讨论、认真研究导学教案形式、内容等,对集中导学教案的撰写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一对教师有计划地互相听课。青年教师通过旁听指导教师的集中导学课程,认真学习指导教师是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和非语言技巧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等等。指导老师通过参加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耐心细致地指导青年教师,逐渐改变了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简明性等弱点,使青年教师很快熟悉、掌握了现代远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另外,结合学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讲课要求,我们举办了部门专兼职青年教师观摩课。课后参加“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的全体教师对此次讲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交流。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点评,肯定了特色与亮点,指出了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四)通过总结活动成果,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在为期一年的活动中,围绕“五个一”的活动主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如集中研讨、个别指导、在线讨论等,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活动开展期间,青年教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与课题研究8项(其中主持3项),出版论著1部。在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庆七一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教师节征文比赛、2010年度多媒体课件立项建设评优等竞赛活动中,累计获得11项奖项。活动期间,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想办法为青年教师争取参加各种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机会。指导教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资源建设等一项项具体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通过开展“一对一传帮带”活动,形成了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青年教师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下,很快熟悉远程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等;老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同时,也对教育观念、学科知识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通过活动,教师们形成一种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信息共享的氛围。

三、“一对一传帮带”活动的思考与对策

在帮教活动中,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虚心请教;指导教师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知识、教学经验和方法,尽职尽责地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帮助。通过活动,青年教师在远程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在活动中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学术能力以及资源建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希望青年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以反思的态度提高教学基本能力,以学术的意识提高科研基本能力,以先进的理念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一对一传帮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活动制度的健全、活动内容的丰富、活动形式的创新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建立有效的帮教活动制度。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等有计划地整合我省电大系统教师资源,探索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建设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教师团队,并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特别是远程教育教学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教师课程研修等。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帮教活动考核标准与教师评价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以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关于教师评价标准,王斌华教授曾提出“发展型教师评价”,这种评价的主要特征是由评价者和教师组成一组,共同制定评价计划、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职责;实施同事之间的教师评价;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重视教师的未来的长期发展目标。它是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教师评价。另外,我们还应建立帮教活动的激励机制。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指导效果良好的指导教师和进步显著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真正达到教者精心,学者用心的良性互动,确保帮教活动的培养质量。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9)

(一)培养目标明确,颇具可操作性

1.确立教育理念,“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投身教学的热情。

2.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3.提高自我认知,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性知识。

4.提高教学效果,建立符合课程教学及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5.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指导教师和种子教师的遴选组织合理、科学、高效

1.指导教师10名,学院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获得省,校级教学名师,教坛精英称号的教师,又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批准和公示。

2.种子教师10名,教学年限2年以上,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每学年承担不少于72学时的教学任务,40岁以下。每个指导教师带1名种子教师,由指导教师对其教学,科研和外出学习作出具体安排,有计划,有要求地进行培养,包含备课,上课,科研等,通过听课,示范,指导等帮助种子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例如:学习上,种子教师每学期按月撰写日志,记录学习,备课,听课,与导师的谈话等情况。培训方面,要求种子教师每学期听指导老师上课至少18学时,至少参加1次讲座或研习班活动。实践方面,每学期写2篇优质教案,开展1次公开课,完成1套A,B卷试卷命题。并且每次课后记录课后感想,每年完成2篇反思报告。两年学习期满后,由教务处对种子教师进行终结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二、反思性教学能力

JohnDewey(1904,1933,Gore1987)最早提出“反思”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被普遍引入外语教育界(Bartlett1990;Richards&Nun-an1990;Roberts1998;Wallace1991),目前已经成为外语教育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然而,什么是反思?反思具有什么样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反思?反思的重要性和理论基础是什么?反思对教学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下面将以作为一名种子教师的自己为例,说明我院“种子计划”实施以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促进教师反思,提高教学效果的诸多好处。反思性学习是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进行的学习,它不只是简单的,一般的学习回顾,更是深层探究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策略等,是高层次的创新创新活动。反思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种子”计划以任务驱动反思,给年青老师提供处处有反思,时时需反思的学习氛围,让年亲教师在反思中总结,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例如;教学上,课前预留任务促使反思;课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思;课后布置任务督促学生反思;定期讨论总结深化学生反思。帮助年青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反思性英语教学能力

(一)以任务驱动反思的教学实践

1.老带青,有范可依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单元重点和难点;同时,收集与单元课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社会热门的话题,注意教学材料的有效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精讲多练。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范可依,增强自信。在为青年教师提供模范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自由发挥与创新的空间,更为我们课后的反思提供了实际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真正的内化青年教师自己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出勤率,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合作,戏剧表演,口语表达,逻辑性写作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

2.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前熟悉教材,通过对备课,听课和与导师谈话的记录和反思日志的撰写,自觉地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调节,同时,对教学内容、相关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也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评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完成导师安排的培养计划和教学任务的同时,有助于教师重新整理和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任务再次驱动学生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大胆创新,深化反思。

3.加强教师自我监控,自我管理严格

要求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族,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该计划有助于青年教师及时地发现问题,对自己的进步情况和教学策略进行及时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

(二)教学促进科研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素质是决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因素,“种子计划”的实施,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科研是教学的前提,教学是科研的延伸。教学反馈予科研活动以灵魂,而科研成果给教学实践以支持。有效地兼顾教学与科研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好方法。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障,实践是目的。教师急需充电,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促进教师积极思考,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开拓创新。通过恰当的对话交流为学生建构理解知识的框架概念,帮助学生输理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很多交流活动,为教师创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让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10)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但是我国工程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1]。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 2010年、2011年教育部连续启动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试点高校工作。卓越工程师计划强调工程教育服务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其首要目标是培养工业界需要的高素质工程人才,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促进高校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启动“卓越工程师计划”工作中,教育部与住建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该计划在土建类专业实施。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国内已有34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本文主要以土建类专业为例,探讨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对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影响,并且结合北京工业大学的实践经验来探索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提高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主要因素

工程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由业务能力、文化修养、道德情操及健康个性等要素组成[2]。通过调查分析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在内的国内十余所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师发展状况,发现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工程素质状况不容乐观:40岁以下教师有1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不超过20%,到校5年内接受过系统工程训练的不到15%。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对教师的引进机制和考核导向是“重科研成果、轻实践能力培养”。

近些年大量的博士进入土建类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工程实践经历,而且到校后又从事理论性研究工作。这种做法虽然保持了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但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虽然专业理论知识丰富,但经历实践训练不够,无法对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中无法结合工程实际讲解相关理论,造成学生一知半解、依样画葫,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相关工程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工程教育缺乏兴趣,严重阻碍了土建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长期被忽视并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3]。

由于青年教师由于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科研能力以及处世能力,如果能够弥补其真实的工程训练以及工程体会的不足,就有可能解决其指导学生实践环节效果不佳的软肋。总体而言,造成青年教师工程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包括[4]:

(1)教师主体缺乏进行工程素质教育的积极性。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的导向造成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风。高校晋升职称的最终硬性指标是高水平论文、科研经费、发明专利等,教学考核只是作为一个考核门槛,教师普遍都能通过。为了尽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部分教师工作中存在“挑肥捡廋”的倾向,不愿在教学上投入过多精力,更不愿意主动到相关单位接受实地工程素质培训。

(2)学校工作量考核指标造成青年教师处于“弱势地位”。目前,“计工分”模式的工作量考核方式造成队伍强弱分化。由于科研工作量能够冲抵教学部分工作量,个别教授少上课甚至不上课而工作量却远远超过考核要求。青年教师由于科研申请处于弱势因素只能通过教学和指导学生满足工作量考核。另一方面,教学投入及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高校对教学考核多在处理“教学事故”层面,如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不愿意在指导实践环节中投入精力来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和教学水平,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甚至滥竽充数的现象,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3)企业单位的体制问题。目前,改为企业编制的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多是将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虽然国家鼓励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效益,但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或者即使有奖励机制如减税政策也难以真正落实,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学校目前也没有设置青年教师的培养专项经费来支付给工程单位。教师即使到工程单位也很难得到工程师们的悉心指导,如果教师自身缺乏主动性,难以通过简单实训有效提高其工程素质。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高校培养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

北京工业大学是第一批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校。作为地方“211工程”建设大学,学校一直定位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有7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实践表明: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工程素质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从管理机制、考核体系以及行业合作等方面来协调解决。

1.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实现科研和教学并举

国外知名企业发展经历表明企业应该成为创新的主要载体,企业的创新是推动工程技术领域进步的重要动力。纵向课题多是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而横向课题主要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以建筑业为例,行业标准的更新主要源于工程技术发展需求。青年教师要兼顾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通过科研研究及时掌握本学科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将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为科研而“科研”,搞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同时教学过程可以激发教师的科研灵感。

学校采取措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服务于地方的横向实际工程课题,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以土建类专业为例,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建筑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在完成这些技术过程中,教师的工程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经济意识和交往沟通能力会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和渗透这些能力,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对工程技术问题有深刻认识。近5年来,土建类专业教师完成企业横向课题200余项,青年教师参与率达到80%以上,参与制定土建类行业技术标准5个,多项科研成果用于专业课程中。通过科教服务,促进产教(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通过科教服务,充实更新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2.建立“请进来”和“内部传、帮、带”的青年教师工程素质校内培养模式

高校必须注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历、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管理层要制定政策鼓励在职青年教师定期或不脱教在实习基地或工程单位实际参加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或开发。另一方面,在“走出去策略”有难度的情况下,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尤其提倡“请进来”模式。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部分教学任务或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邀请工程大师或有成就的资深工程师来校讲授工程实践环节,讲解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讲师对象不只是学生,也要包括青年教师,教师通过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同时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土建类专业从2006年至今,聘请院士、企业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领域专家为本科生和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大师论坛”报告96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0 000人。报告既涉及企业创新、行业发展,又介绍报告人自身在工程实践中走过的道路以及做人的道理,论坛有效增强了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认知,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和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通过组织教学团队,发挥有实际工程经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不仅要完成理论教学环节助课任务,还要与有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合作完成实践环节辅导工作,通过向老教师学习工程技术的教学经验达到提高自身工程素质的目的。

3.搭建提升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校内工程实践平台

“十一五”期间,各个院校进行了大量的校内工程教学中心建设。校内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要定位于不仅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需要,还要使青年教师能够在校内得到工程训练。在硬件平台建设的同时,注意“软环节”的建设。如高校加强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系列教材建设,教材编写要强调引入工程技术相关规程和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掌握获取相关知识来提高其工程素质。

2004年,北京工业大学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成校内土木工程实训基地、专业设计大赛基地、施工环境虚拟实现平台等。中心除了每年为学校6个专业本科生提供实践教学服务外,承担了校内80余名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和“传帮带”的教学团队模式,青年教师完成了部分实践环节的助课训练,85%的教师在到校3年后能够独立指导校内、外工程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此举有效提高了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了教师的工程素质教育。

4.建立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早期的产学研模式合作普遍是接收学生短期实习、解决企业短期技术难题等模式,企业没有参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企业的需求没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很难形成长期的合作培养机制。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行董事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下设教育委员会和科技委员会。设置教育委员会的目的是让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强化联合培养。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住总集团、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等13家单位合作建设了有稳定关系的、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青年教师现场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难以及学生实习、就业难问题。

针对青年教师的队伍状况,学院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制订了5年一轮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改变了“散兵游勇”式的教师培训方式。学院每年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师有20余名,还聘请6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实践环节,另派1~2名教师到董事会单位进行培训、进修。通过产学研合作,增加了青年教师与企业充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青年教师队伍普遍受到实际工程锻炼,形成了满足双方人才培养需求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了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优势互补。

教师的工程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土建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多家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评价我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工作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工程素质高”。根据社会第三方“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北京工业大学2010、2011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表明,毕业生的非失业率、月收入、职业期待吻合度高于全国“211工程”院校平均水平。其中土建类专业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平均超过93%,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土建类毕业生在整体就业质量和工作能力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工作稳定性高。

随着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逐步深入实施,青年教师工程素质培养成为推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层要着眼长远、全局规划、统一协调校内外相关单位,通过制订激励措施、搭建校内外工程实践培养平台以及建设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促进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培养,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可持续开展,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锋亮,李曼丽. 对工程师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 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0,18(5):37-43.

[2] 周先军. 增强教师工程素质提高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效果[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21(12):137-138.

指导青年教师计划篇(11)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的自觉追求,是优秀教育者一生的奋斗过程。学校党支部、工会和团委,结合近年来老教师退休比较集中的实际,把凝聚在老教师身上的优秀教风和光荣传统,作为青蓝团队开展师德培训的教育资源。在为退休教师举办离校告别仪式的准备过程中,组织青年教师对老教师进行访谈,开展“书写老教师事迹、传承学校文化”的教育活动。在一场场“学校因您而精彩”的老教师退休告别会上,看着老教师曾经年轻的风采,读着青年人对老教师感人事迹的赞颂,老教师身上那种爱岗敬业、潜心钻研、淡薄名利、为校增辉的道德风范,在青年教师的心里埋下了重生的种子。

结对拜师,名师指引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如何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是青年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为了让青年教师都能交上满意的答卷,学校为青蓝团队中教龄不满两年的青年教师指定了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新老教师结对子,双方签订师徒合约,规定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学校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公开汇报课活动,召开师徒工作总结展示会议,考核师徒责任落实情况。在这些交流活动中,青年教师听取老教师的指导意见,学习团队中其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自我反思、行为跟进。

开设青蓝团队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为适应时代要求,我校党政领导每学年都要认真制订青蓝团队课程计划,选聘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定期开设青蓝团队课堂。课程设计的内容丰富多彩,从教育法规、师德修养,到心理拓展、说课评课,从学生辅导到与家长沟通,凡是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人际交往、学科能力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会作为青蓝团队的课程主题。课程的形式多样活泼,有美文分享、案例反思、游戏体验,也有授课讲座、分组研讨。我们还开辟了“青蓝剧场”教育普法平台,青蓝团队的成员将教育普法剧情精彩地再现于校园,并通过他们扮演的一个个生动的角色,深刻理解了相关教育法规的内涵,理解了教师从事的崇高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