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时间:2022-07-12 08:35:56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试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基于对广西大学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

【论文关键词】就业指导 归因 职业生涯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在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将就业指导溶入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从1989年开始,教育部在大学生毕业制度中期改革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陆续建立起来;经过20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整体上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逐渐完善,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实际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成型,一方面,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据国家人保部测算,2009年有2400万人需就业,其中新增城镇劳动力1300万;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加上历年累积未就业的大学生,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超过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半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任务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

一、问卷调查情况

2007年1O月至2008年6月,广西大学“广西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归因研究”课题组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

学生来自广西大学机械学院、数信学院、计电学院、文传学院、林学院、商学院、土木学院等7个学院,涉及文、理、工三大学科20个专业,均为2008级应届毕业生,实际发放问卷91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15份。在这些有效样本中,男生女生分别为532人和383人,百分比为58.0%和41.9%。调查问卷利用归因理论,从大学生的视角设计问题,以了解大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以及大学生对择业成功的归因能力。

(一)就业指导因素分析

关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力度,或者说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就业指导方面原因,受调查的大学生选择排序依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70.7%)、求职及面试技巧培-OII(62.O%)、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61.0%)、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56.0%)、职业生涯设计指导(39.7%)、就业的现场指导(30.1%)、就业的心理指导(28.6%)、其他(3.5%)。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比较需要的几类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频次均超过半数,因为这些都是具体的、能够马上见效的,学生急需,也乐于接受。但对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就业的心理指导等能对学生就业产生长期性影响的指导,大学生选择的不多,频次没有超过四成;这说明大学生择业过程有急功近利的成分,缺乏长远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也未注意到应完善自己的就业心理,提升自己长期的、稳定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实力因素分析

从劳动就业视角看,大学生在校学习就是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过程。基于这个视角,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局限于劳动就业基本知识、技能的指导,而是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学校教育服务功能。因此,学校的整体状况——实力也包括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内涵。我们也据此设计了问卷问题:学校实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选择依次为学校的知名度(71.5%)、专业的社会适应性(59.6%)、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49.9%)、学校的教学质量(29.8%)、学校的学风建设(19.9%)、其他(12.2%)、学校的地理位置(10.9%)、学校的科研水平(10.6%)。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择业中学校因素的归因存在混乱,一方面,认为学校的知名度最有影响力,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科研水平等不重视,反而在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这种混乱意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少大学生单纯依赖于学校的名声,忽视学校的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他们更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较少意识到学校的整体实力与自己息息相关,特别需要每名大学生在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就业干扰因素分析

就业影响之就业干扰因素反映了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择业成功的不利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暗含一个因果关系在问

题里面,就是假设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于是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就业信息量少。从表3看出,样本数据没有反映出这个逻辑。只有18.7%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却有60.9%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量少、45.9%的学生认为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37.8%的学生认为难以发挥自身优势、34.5%的学生认为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28.9%的学生认为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数据相差最高42.2个百分点,最低11.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就业环境、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择业决策方法技巧、了解招聘流程和要求均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或者是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到位了,但学生本人没有充分利用,达不到理想效果。不管哪种原因,都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要讲究实效。

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大学是年轻人处于从学校最终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角色急剧变换,社会责任骤然加大。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最终择业成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所在。因此,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目标,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需要,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角度,找准人生坐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专业,科学制订行动计划,合理安排行动步骤,挖掘自身潜能,优化个人素质,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生涯规划的决策能力,重新树立目标,规划前进的方向,并在专门人员指导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二年级大学生,可指导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工作技能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依据个人发展目标作出正确的选择,帮助他们做好求职或升学的方案,了解搜集职业信息的渠道,提高求职技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职业目标。对于四年级大学生,应督促其锁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认真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恰当,自我定位是否准确。其中,应重点协助学生调整心态,强化求职技巧,开展就业咨询和服务,加强职业导航教育,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二)队伍建设和理论探索

根据国外高校成熟经验,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水平就业指导的关键。职业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因此,学校应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配以较齐全的制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保障这些专业人才得到相关的培训进修与实践锻炼以胜任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工作。设立专项课题基金,鼓励职业指导老师积极开展相应专题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和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三)就业导向的教育改革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设置专业。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方,“如何生产产品、生产的产品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成功与失败。特别是随着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的不断加大,高校更应主动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在进行招生时就需要提前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招生计划。与此同时,应进行课程设置调整,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步伐,尽可能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市场需要。

应以就业能力开发为导向,调整学科结构和教学。教育质量评估与就业准人制度相结合,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建立模块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加强课程和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注意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互沟通。建立企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行定单、定点、定向培养的模式,开拓毕业生校外职业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校 就业指导 学风建设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增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等问题更加突出.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反映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也折射出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学风建设问题。

就业指导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两项重要工作.毕业生就业必然要求高校为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也必定促进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学生更好地就业。将两者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也必将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反映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改革和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教育已进人大众化阶段。体制改革以后,“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了传统的计划分配。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因此,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高。就业观念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自我期望值过高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显得十分重要。

2.从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反映了当前高校当中普遍存在的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

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就业观念上有较大的偏差。普遍眼高手低;在就业竞争中,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还不能达到一些企业的要求:这就说明了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力度不够。就业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效果不理想;就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普遍显得缺乏生气与活力.造成了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就业矛盾和问题时束手无策。

3.就业指导方面的不足折射出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不足。

大学生的就业和学风建设就像两面镜子。相互折射着。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毕业生在就业中表现的情况反映了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如:有的大学生平时学习缺乏远大理想。精力投入不足,对自己人生、工作缺乏目标;有的大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纪律松散。不讲诚信,在就业时形成了有专业有能力。无信用的现象;有的大学生严重缺乏自我管理;目前大学生中基本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刚踏上工作岗位就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的现象,很久都不能适应环境的改变。这些都普遍反映了我们在学生的日常学风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就业指导与学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高校的就业指导就是指在大学生中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需要等综合能力素质及有关就业的一系列问题的咨询、指导过程,是帮助、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一课。学风建设是指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是融德育与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就业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就业指导和学风建设客观上就更要求在校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各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综合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及时调整学习方向.为今后就业及发展奠定基础。

2.就业指导是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学风建设是就业指导效果的有力保证。

毕业生就业竞争。说到底是学生综合实力、综合素质的竞争。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高校学风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优良的学风能促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年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在加强各项软硬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校园学习环境的同时。还应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其紧密结合.努力使就业指导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机载体.使学风建设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

三、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引导学生为就业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职业目标。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其日后的奋斗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而良好的学习风气能有助于其在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职业规划的推动下建立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刻苦学习的意志力。因此。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让其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为就业指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风建设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让学生将就业与当前的努力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在基础知识的巩同、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综合知识的提高上有所突破,引导学生适应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更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发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创造、创新能力。就业指导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策答疑、面试应聘指导.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素质.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对未来人生的综合设计。在优良学风的浸润与熏陶下,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3.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良好的学风包括学生的自立、自理、自强不息的能力。大学生毕业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与发展,必将职业分流,走上各级岗位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自我管理意识和日常文明行为的培养不仅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在抓好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实施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建立大学生自立自强、文明上进的良好学风,使当代的大学生拥有高度的自制力和事业心.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顺利就业。并事业有成。

4.运用校园舞台,增强责任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多数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独生子女的优势和弱点十分明显.因此,应在学风建设中运用校园舞台和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爱校荣校的思想教育,加强团队协作精神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各项素质.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展现自我价值。

四、总结

总之。学风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反映出的学风问题.我们应以就业指导作为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从而使我们的高校在2l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浅谈主题班会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主题班会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学生班会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和发展指导的重要中介和桥梁,是开展班级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还存在着对班会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作用发掘不足等问题。开展好学生班会,对于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在校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职业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学生班会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和发展指导的重要中介和桥梁,是开展班级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开好班会,对于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在校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主题班会是促进就业指导全程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的毕业生仅仅靠临近毕业时掌握一些就业政策、择业技巧就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已经不太可能,也就是说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仅仅放在毕业班来进行。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而言,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高校要形成从人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形式,学生班会是为数不多的从学生人学到毕业一直开展的学生活动之一,是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的重要保障。利用班会的形式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高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班会的内容上要有所区别,比如大一阶段,主要是进行职业意识培养,要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生活在学涯和职涯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唤醒职业规划意识。大二则主要是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着重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大三阶段主要是职业能力强化,进行分类指导。大四进行就业行动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各项就业准备,了解步骤方法,把握形势政策,收集就业信息,落实就业单位。

其次,开好主题班会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参与。构建全员指导、全员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学生班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对受指导者来讲,班会是参与面最广、参与次数最多的集体性活动。通过参加就业指导为主题的班会,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系统的、连续的就业信息、择业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指导;对于指导者而言,学生班会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开展平台。一方面,班会可以邀请不同的指导者参与,比如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部门教职工,全员指导毕业生如何择业和求职;另一方面,班会可以有多种主题,择业观树立、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介绍、就业信息传达、就业流程说明等等,从而全方位地使学生接近就业、了解就业。

第三,主题班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班会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学生在班会上可以彼此平等、畅所欲言,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同时还可以亲自参与到班会组织、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不断调整就业工作模式,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校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发言、表演、模拟训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和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主题班会是就业新政策、新理念得以及时贯彻的重要渠道。相对于学生上网、读报、班级主页、QQ群、宣传橱窗以及课堂通知等方式,班会具有普及面广、连续性强、形式规范、系统及时等特点,是就业新政策、新理念得以及时贯彻的重要渠道。由于学生班会自身的“会议性”和“权力”效应,学生对班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对班会上传达的信息、政策的重要性认识要高于其他形式,贯彻的力度也要强一些。同时由于班会往往是“例会”,周期短、连续性强,可以及时地将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

总之,学生班会作为开展班级工作的重要媒介,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发挥好这一作用,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第一,应正确制定班会主题,做到针对性强、目标明确。首先,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以确定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适时地帮助学生辨清是非,提高认识。就就业指导工作而言,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确定相应的主题,如早期侧重于基础就业知识的培养,后期针对就业技巧、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养等等。其次,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确定班会主题,就业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就业工作也在随之调整,因此班会的主题也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班会主题的确定还要注重系列性和模拟性。班会主题的系列性,指围绕一个总的教育目标而设计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相互关联的分主题系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系列性的班会主题对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适用,可以给学生多样的、系统的、持久的、综合的就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模拟性主题是指根据一定时期的教育要求,以模仿某种具体的工作、学习、生活情景为主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而言,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举办模拟招聘会、模拟面试等,一方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就业过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自我教育、自我参与意识。

第二,班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提升主题班会的吸引力。班会不仅仅是“教育课”,主题班会可以集教育和“娱乐”等功能于一身,即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主题班会可以采取模拟扮演式、咨询答疑式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让学生换位扮演,亲身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还可以采取专题辩论式、娱乐表演式,通过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多角度的思考、处理问题;而娱乐表演式可以增强班会的趣味性,提升班会的吸引力,从而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教育效果。另外,主题班会的召开应该被视作是班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主题班会不能过于仓促,同时也不能太情绪化,天马行空,这样做只会淡化班会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起到负面作用。这就要求主题班会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流程、周密的事先设计和组织框架,比如目标、重点、难点等等。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给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以大学生的就业实际、自身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实现毕业生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今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明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触目惊心的数字,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高校办学、治学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学校的原因。

1.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总量压力增加。高校毕业生从2006年的4l3万人增至2009年61l万人,到2010年的630万人。毕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2.国际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蔓延,对我国就业影响更加明显。2010年高校630万毕业生,加上历年未就业人员,超过70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找工作,是社会对“80后”这代人的又一次考验。

(二)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滞后于就业体制改革,择业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大多选择在东部沿海等中心城市就业.对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却少人问津;向往机关、事业单位,很少人考虑民营企业,更少人考虑自主创业。2008年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2.就业能力差。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学习成绩优良,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等十分欠缺,择业时很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3.就业心理脆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持有不同的就业心态,很多毕业生存在自我认识过高、理想脱离实际、心理封闭、害怕困难等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与人交流、沟通存在障碍,等等。

4.精神追求欠缺。现在的毕业生是“80后”,且独生子女较多,从小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上较脆弱,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很不完善,精神信仰匮乏,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往往一遇到困难就畏缩退却。

5.缺乏职业道德,诚信意识薄弱。一些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对个人的发展考虑过多,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和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缺乏诚信意识,违约离职、频繁跳槽现象普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计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给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地就业。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途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根据新形势发展进行转移,就业指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地位,把就业教育融于平时的思想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进行。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就业实际、切身利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最好时机,而且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以涉及学生利益的就业指导作为新的工作重点,是思想教育突出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要紧紧把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动态、新特点、新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以下在问题。

(一)对就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就业指导部门承担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压力,就业指导工作强调服务功能,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主要将力量集中于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咨询就业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却忽视了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造成大学生求职障碍的思想问题和职业价值观问题没有解决。

(二)就业指导工作定位不准。

就业指导往往定位于“就业”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才进行就业教育,未毕业的学生“事不关己”,出现就业教育工作“前松后紧”的局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人员相对不足、渠道单一。

就业指导工作只靠职能部门、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及个别教师参与,不能引起各层面的人对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手不足,难免出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就业信息多,就业观念教育少;讲普遍性问题多,解决思想疑惑少;介绍方针政策多,敬业精神培育少;学生盲目就业的多,深思熟虑的少等现象。

毫无疑问,大学生在就业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问题,与当前高校忽视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的思想教育息息相关。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

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教育,积极宣传国家和各地区的就业政策,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要继续利用讲座、论坛、网络、新闻宣传媒体等多种方式,坚持正面教育,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动员更多的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去,在校园中形成到基层就业光荣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工作。新出台的征兵政策的征兵对象主体倾斜于大学生,鼓励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广东省为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自2009年起,每年招募16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服务,制定了《广东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为鼓励毕业生走创业之路,2009年至2011年,重点扶持4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2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走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理念教育。

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能只抓就业环节,而必须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新生军政教育、形势教育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中,渗透到社会实践和实习中,引导学生从确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综合素质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危机感和紧迫感,使学生能对照自己,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在新的就业环境和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合在就业指导中全程为学生服务,要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作为思想教育新的着力点。改变思想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发挥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注重对学生开展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教育,突出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服务意-in、创新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确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相互尊重的职业道德观,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势利导。教育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树立追求先进科学知识、做合格人才的成才观,鼓励他们要凭借自身的优良素质参与公平竞争.从容选择自己的用武之地,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教育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正确评价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不要把收入高低作为评价职业好坏的唯一标准。职业是无贵贱的,正所谓“行行出状元”,一个人无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就能从就业“寒冬”中突围而出

(三)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的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心理辅导、养成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让思想政治工作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增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形成校级领导,职能部门、院系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应体现跨专业的特色。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逐步构建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人员要定期培训,重点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和择业咨询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教育要通过交流、谈话、沟通等方式,结合必要的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手段,帮助毕业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以便于选择最合适自己、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职业岗位。尤其要针对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的毕业生、灾区毕业生和残疾或有心理缺陷就业难的毕业生,要进行就业帮扶,使其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正确面对现实,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对待就业过程中的问题。以肇庆学院为例,几年来,该院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率2007、2008、2009年分别为99.23%、99.8%、98.26%,这与该校注重抓就业教育、抓就业措施的落实及就业服务形式多样化是分不开的。在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上,该院作为就业工作重点来抓,对毕业生弱势群体注重加强人文关怀、信息指导、心理辅导和思想开导,为帮助他们尽快就业。通过包车或交通补助等形式安排贫困毕业生免费参加校外各类招聘会或应聘活动,2008年共补贴经济困难毕业生(含难就业群体)外出就业择业交通费26960元,惠及毕业生1254人次(其中88人为困难生,直接报销车费15205元);对灾区生源毕业生共补助5400元,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就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其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为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应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以健全就业指导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完善内容,改进方式与手段,拓展有效载体,优化环境,注重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迎难而上,真正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指导工作

论文摘要: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与学生有着最广泛、最直接的接触.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和实际能力等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着全面的了解。因此,为积极应对目前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问题,对毕业生进行科学性、实效性指导,使得大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严峻的就业压力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重点。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1.社会原因。

随着近年各大高职院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数量剧增。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毕业生人数高达61l万人,加上历年约150万未就业的大学生,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达到新高,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使得社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减少,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这样的供需矛盾,势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2.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从众攀比心理严重。许多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并不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是什么,只是盲目地游走在招聘会现场。找工作挑三拣四,非大公司不去,非大城市不去,把工资待遇看成是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2)就业观念滞后,存在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情绪,择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存偏差。(3)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弱。(4)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在就业后,频繁跳槽,成为社会上所谓的“跳蚤族”。

3.学校原因。

(1)许多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盲目招生。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使得学生不能顺利就业。(2)就业指导体系相对滞后.虽然许多院校都已经为学生就业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但也仅是忙于一些通知的传达和校园招聘的联系。并没有真正做到系统、合理安排学生就业。(3)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相对欠缺,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如何发挥作用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对辅导员的要求都很高。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多是由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担当,他们来自各个专业,对就业指导这一专业领域并没有深入了解。如果辅导员没有充分了解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缺乏相关技能,就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对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自己也应该虚心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多走访企事业单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老师。

2.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高核心竞争力。辅导员应该做到:一方面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有过硬的技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阅历,使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很快适应社会。

(2)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应贯穿于日常教育中。教育学生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合理定位自己。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及集体之间的关系。学会自我调节

(3)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

3.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指导。

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将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介绍给学生。通过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发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让其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中,校园招聘是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和招聘单位的情况通知给学生,并在学生中广泛动员,帮助学生在众多的就业信息中进行筛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4.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全力配合教学。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三就进入了毕业实习阶段。在这个时候,学生不仅忙于找工作,还要做好毕业设计。如何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找到平衡,辅导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就拿我院今年毕业生来说,在毕业生中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学生不积极找工作,甚至放弃好的工作机会.认为应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另一种是学生认为工作重要,学校的事情无所谓,不和老师沟通探讨就业问题,态度不积极,在专业理论上落后了很多。因此,辅导员要做到:做好实习学生的计划、安排、总结,及时将学院的信息通知学生,经常与学生的专业老师联系,了解在外实习生还应该做什么,使学生能够及时完成在校的学业。

5.大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

这里所指的大学生离校是指第六学期的大学毕业实习阶段.在第五学期末.许多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继续努力当中。因此,辅导员就必须分别对待这部分学生,做好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一方面,对已就业的学生,辅导员应走访用人单位,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对学生或学院的建议。这样辅导员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和就业经验,从而有利于辅导学生就业。同时,辅导员能及时与毕业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公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避免学生频繁跳槽。另一方面.对未就业的学生及时给予就业指导,长期进行电话、网络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进展,并将校园招聘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应及时将学生信息向领导汇报,寻求上一级的帮助,避免学生因长期无工作而产生心理问题。

6.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相继颁布,各种招聘会、“三支一扶计划”、“从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中征集义务兵政策”等应对措施纷至沓来。然而,很多大学生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职业的选择依然保守和单调。

在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辅导员是他们最熟悉也是最信赖的人,辅导员也是最了解他们的人。因此,辅导员可以根据各个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他们应该选择自己的路。比如:对于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而且积极要求上进的同学,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继续深造,在学历上得到一个提高: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军.这不仅在经济上帮助了他们.还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通过辅导员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提高学院就业率,为学生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内容十分广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来自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就业体系的中坚力量,更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职院校毕业生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高度关注就业工作,不断探索就业工作的规律和科学方法,给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科学、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其达到就业目标,实现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