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早恋调查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06

早恋调查报告

早恋调查报告篇(1)

活动目标:

1、探究中学生早恋状况,分析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早恋危害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2、警示学生不要以天真的看法去看待恋爱。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让我们心得体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1)访问家长,老师

(2)与在校的初高中学生交流

(3)网上资料

(4)分析归纳资料

(5)总结

2、活动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寻找辅导老师。

(2)设计相关话题以访谈形成进行分工实践调查,并完成调查工作与分析工作、查找相关资料,请教指导老师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整理所有资料写研究报告。

一、相关资料收集

(材料一)

早恋难道只有坏处吗?

说起早恋,我相信每个在青春期的同学都逃不过,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是暗恋就是明恋,就看他怎样去处理,我认为早恋并不是全没有好处,为了在对方面前表现得更好,从而不断寻找不足,加以改善,对个人而言,是不断进步的过程。但在家长们的眼中,早恋无非是大逆不道的事,其实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只要恰当得体的处理好自己的感情,多一些在公众面前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平和的对待身边每一位同学不要只对某一同学好,我相信一定会多交朋友,共同进步的!

(材料二)

早恋到底是好是坏呢?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恋的感觉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无可厚非。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恋过,只不过有的是明恋,有的是暗恋有的是单相恋,有的是互相恋。假如没有过早恋的感觉,就少了一次朦胧情感的经历,那才是遗憾,所以对所谓的早恋绝对不应当给予棒喝。有的孩子遇到早恋问题很迷茫,甚至出现情感危机,大多是由于对青春期的这种生理,心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缺少理解和及时正确的引导,采取的方法不得当,结果适得其反。

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事例,初中时有过早恋倾向的孩子,度过这个阶段后,到了高中就极少再遇有恋爱问题。而初中时的乖乖仔,到了高中反倒爱得稀里哗啦,细细分析,就是这个道理。

二、调查采访

中学生早恋是好是坏呢?我们也不了解,对此我们发出问卷调查和访问老师、家长了解中学生早恋是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以下是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调查问卷

初中、高中共调查150人。

1、对早恋你怕父母知道吗?

a、怕(占90%) b、不怕(占10%)

2、你觉得中学生可以早恋吗?

a、可以(占30%) b、不可以(占70%)

3、你认为我们应不应该注重早恋呢?

a、应该(占80%) b、不应该(占20%)

4、你理解早恋吗?

a、理解(占20%) b、一点(占70%)c、不理解(占10%)

5、学校制止早恋,你认同不认同学校的做法?

a、认同(占30%)b、不太认同(占60%)c不认同(占10%)

6、做为中学生的你支持早恋吗?

a、支持(占20%) b、不太支持(占70%)c、不支持(占10%)

7、早恋对于我们中学生有没有好处?

a、有(占40%)b、没有(占60%)

8、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去看待早恋的问题?

学生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幕

学生2: 早恋是好是坏,要人我们怎样面对,早恋可以让两个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但不能沉迷在当中,否则不会后悔的。 学生3:早恋对我们来讲没有一点好处,不仅影响学习,又对自己身心健康造成有利。

9、如果你已经处于早恋之中,你应该怎样看待早恋?

学生1:权衡利弊,侧重学习,让爱情充当剂。

学生2:应该认清我们现在来学校的目的,要正确对待,不能完全陷于早恋之中。

10、如果你早恋了,你该如何面对父母?

学生1:坦然面对,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希望父母能理解。

学生2:和父母谈一谈,征求父母的意见

学生3:面对面跟父母说清楚,请求父母的原谅,而且保证学习要好。

调查结果

首先,让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都知道早恋有利也有弊,但弊大于利的概念,早恋是一种青春所产生的心理理解。

采访对象与内容

老师的观点

一、谈谈您是如何看待学生早恋的问题?

老师1:首先正确的看待,学生正属于青春期,有这种感情是难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早恋不如早练把眼光看远一点,理智对待。

老师2:现在学生早恋有利也有弊。到是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弊是学生毕竟还小,容易分心影响学习,现在最主要的是学习。

二、做为老师,您的学生早恋了,您会如何去引导学生呢?

老师1:加以引导,跟学生敞开心怀的交谈。

老师2:举大量例子来告诉学生早恋的危害。

家长的观点:

一、您如何看待孩子早恋的问题?

家长1:早恋是不好的,来学校不要谈恋爱,做为学生主要是学习。

家长2:这是受社会的影响。反对孩子早恋,孩子主要是学习,不要影响学习,不要负老师,家长的希望,应该把心放在学习上。

家长3:反对孩子早恋,孩子还小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

二、如果您的孩子早恋,您会怎样解决?

家长1:批评孩子,跟孩子讲道理,多做一些思想工作。

家长2、以一些名人的名言来指导孩子,指出早恋对他们的害处,让他们知道父母都是为他们好。

家长3:跟孩子讲道理,要他们先读书,不要给他们实加压力,不要责骂和打孩子,应与他们好好谈谈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不想被人骂啊!孩子跟我们也是一样的,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

分析中学生早恋现象心理原因

1、好奇心

早恋往往是满足好奇心的一种方式,随着媒体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使性知识爱情故事的传播已经无孔不入,作为性生趋于成熟的学生,往往跃跃试演绎自己的爱情故事。

2、成人感

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学生产生成人感自认为已经成熟。为了表现自己独立的人格,证明自己的能力,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追求异性,恋爱甚至发生。

3、关爱的需要

如果中学生跟父母沟通少,往往产生孤独感,很需要关爱。很多学生动机很单纯,恋爱后自己就有了一个关系亲密可以依赖的人,就会得到对方的关爱,在自己有烦恼时向他倾诉,得到帮助和支持,早恋可能只是一种纯朴的紧密的伙伴关系。

对策建议:

两个人如果比较有好感,可以做好朋友,在学业上相互帮助,谁说两个只能恋人呢?所以可以商量做好朋友,等长大了成熟了再谈恋爱也不迟。

研究体会

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社会中访问不同的家长,关于怎样看待早恋的问题。虽然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屡次遭到拒绝,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得到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也更深的了解到早恋的利与弊。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在采访家长的时候,都遭到了拒绝,可是我们不灰心,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让我们了解了早恋,早恋有利也有弊就看我们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

早恋调查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80-03

性意识萌发是人成长的标志之一。恋爱本来是甜美的,但早恋却可能是苦涩的。目前,早恋同居、未婚先孕、人工流产者低龄化以及艾滋病传播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课题。为了解百色市中职学生的性健康状况,研究科学有效的性健康教育策略,“百色市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中职学校开展有关学生青春期情感方面的调查,以指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促进学生性心理健康;开发适合中职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接受科学的、系统的性健康教育,为中职学校性健康教育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样本选取及调查情况

课题组在本地3所中职学校随机选择1197名学生(男生373名、女生824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性健康教育状况、性知识的了解情况、性态度等。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具体情况参见表1至表6。

(二)调查结果解读。具体如下:

1.性生理发育情况。调查显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岁,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5岁。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机能已接近成人,日渐成熟,性意识逐渐萌发,产生了接近异性需要,这就容易发生早恋。

2.性知识了解情况。10.56%的学生选取从父母处获得性知识,51.25%的学生选取从老师处获得性知识,其他的从影视、网络、同学朋友获得性知识;选择对青春期知识完全了解的有10%,对青春期知识完全不了解的有5.3%,其他的选择是一知半解。百色市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从家庭中得到的性教育比例不高,对性知识了解明显不足。他们往往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获得性知识,又因分辨能力极易形成错误观念,甚至产生严重的行为后果。

3.对性的态度和看法。调查发现,48.6%的学生选择赞成中职学生谈恋爱,39.84%的学生认为谈恋爱发生是正常的。这表明中职学生对早恋的利弊认识不足,早恋的倾向性较高、比例较大,特别是对的容许度之高,令人担心。

4.早恋及情况。男生中有238名学生有恋爱经历,发生率63.8%,与异性发生的有167名,发生率44.7%;女生中有478名学生有恋爱经历,发生率58%,与异性发生的有78名,发生率9.46%。

由此可见,性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性健康教育,解除性困惑,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形成健康的性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中职学生早恋原因剖析

(一)学生原因。一是身体原因。青春期身体发育加快,性成熟时间提前,性意识萌芽并躁动,自然产生对异性亲近的内在需要。二是心理原因。他们渴望独立自主,摆脱父母束缚。也有一部分学生虚荣心作怪,认为有恋爱对象才有能耐,没有会被人瞧不起,因此容易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三是思想原因。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甚至是“问题学生”,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不高,对未来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因此容易导致兴趣转移,出现早恋现象。

调查中发现,中职学生早恋现象还有三个特点。一是心理矛盾,因为他们没有达到谈婚论嫁阶段,早恋后都害怕家长责备,怕老师批评。二是情感摇摆,早恋关系通常也不长久,随时可能分手。三是情绪脆弱,早恋往往是盲目的,他们还没有学会相处,一旦面临问题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是心理障碍。

(二)家庭原因。一是被调查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只能隔代抚养,导致家庭教育和亲情交流不足。二是父母素质不足。由于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和自身知识文化局限,对孩子青春期的教育不能因势利导,往往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有的甚至比较简单粗暴,导致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有些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出现早恋现象。

(三)学校原因。一是学校重视不够。不少中职学校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纪律管理,但对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教育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在青春期教育、爱情观教育、性知识、性健康等方面教育做了一些工作,但仍未形成完善体系,缺乏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措施。二是班级建设跟不上。调查发现,班级管理好,班风积极向上,早恋学生就较少,反之就较多。

(四)社会原因。一是文化多元化。当今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多元文化并存,性开放、性泛滥的信息经常在诱惑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使他们盲目追随、效仿,从而导致早恋。二是交流便捷化。短信、QQ、微信的普遍使用,学生可以随意在网络上与他人认识、交流、交友,一旦在网络中找到情感寄托,容易发展成为网恋。三是传媒推波助澜。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恋爱过分渲染,不良书报杂志甚至黄色的视频特别容易污染青少年纯洁的心灵,助长学生的性冲动,甚至诱使学生性犯罪。

三、中职学生性健康教育对策

学生早恋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禁止并非良策,放任必是失策。对待中职生的恋爱问题,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尊重、沟通、指导才是理性的、有效的选择。

(一)树立科学观念,明确基本原则。教师和家长都要明确,青春期男女生有爱慕之情,是生理心理发育的正常表现,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性观念,顺利度过美好的青春期。

教师和家长不能“谈性色变”,要努力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能不管,但不能乱管,尤其不能公开管;二是孩子缺乏自制力,家长如发现孩子早恋苗头时,要善意提醒孩子与异往要保持友谊距离,不要单独接触、过分亲密异性;三是孩子出现早恋前兆时,要有意设置一些活动,及时转移孩子注意力。

(二)加强理想前途教育,营造积极向上氛围。一是要加强职业理想教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将宝贵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学习专业知识上。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深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举办行业专家的讲座及成功校友的案例讲座,创建平台让他们在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二是要创新教育方法和模式,深入开展青春期生理、心理以及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校园广播、板报等多种形式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认识早恋的负面影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设学生正常交往的、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把学生旺盛的精力引向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方面,从而减少发生学生早恋的可能。调查发现,早恋学生往往在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积极性差,成绩退步,不时有违法违纪现象,如旷课、不参加集体活动、借口请假甚至夜不归宿等。良好的班风、校风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要严抓校风,班主任应不断深化学生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切实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动向,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科任老师要把专业课教得更精彩,将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学习上,还要在课堂中渗透理想、品德、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形成各学科的教育合力。

(三)针对学生个体情况,积极实施个性化辅导。感情问题属于个人隐私,对学生来说密级更高。早恋的治疗不能只靠以上的“大锅药”,我们在实施集体教育的同时,重点还是要依靠个性化的、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来解决问题。

2014年5月份,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护理专业139班班主任韦老师得知班里的王艳(化名)同学怀孕的消息。(下转第85页)(上接第81页)因为王艳不敢告诉正在浙江打工的父母,只好来求助班主任。韦老师答应为王艳保密,保证不告诉她的父母,并努力安慰无助的孩子。韦老师把王艳的情况报告了课题组(没告诉具体姓名),大家积极想办法处理后续事情,并制定了王艳同学的个性化辅导方案。韦老师和王艳商量好尽快打掉孩子,安排王艳从学生宿舍搬到陈老师(女教师)处居住,对其他学生的解释是王艳生病了,暂时住在陈老师家里。

当时课题组为王艳制定了详尽的辅导方案。一是运用认知疗法,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王艳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彻底断绝与男方的联系;二是在人流结束、身体恢复后,加强王艳的社交、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转移她的注意力;三是对她进行心理辅导,通过“我是谁”等游戏促进其对自身的了解,增强自信心;四是强化反馈,对她表现好的方面及时鼓励,保持好的行为习惯。

韦老师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对王艳无微不至地关怀,使王艳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经历过这一人生的大考,王艳长大了很多,一门心思用在学习上,专业技能迅速提高,一年后被当地一个镇卫生院录用工作。

我们在对早恋学生实施个性化辅导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作为教师和家长要牢记“三要三不要”: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情感变化,别忘记我们也曾经有过青春萌动的时光,不要把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当成是洪水猛兽,动不动就扣上各种消极的帽子;要积极陪伴孩子青春期的独特阶段,给孩子必要的人生指导,不要把早恋等同于道德败坏,动不动就棍棒、打骂和威胁;要告诉孩子,父母和老师永远是他们最坚强后盾,会帮助他们协调处理好青春期的种种困难和烦恼,不要冷漠对待,粗心大意。

【参考文献】

[1]骆伯巍,等.青少年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2)

[2]傅增文.高中生自我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3]曹艳婷.隐蔽的玫瑰――桂林S技工学校女生恋爱状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早恋调查报告篇(3)

观念改变更多子女支持父母一辈“黄昏恋”

这一调查由国内一家大型婚恋网站发起,选择该网站54-63岁及63岁以上的年龄段的注册会员作为调查对象,样本量总计6万3千余人。调查显示,“黄昏恋”如今已十分常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晚年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如今的子女大多对父母的“黄昏恋”持支持的态度。

根据调查报告中提供的数据,超过40.6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子女支持并主动帮忙为自己寻找另一半;26.12%的子女表示尊重老人自己的意愿。明确表示反对父母“黄昏恋”的,仅占8.21%。从数据中不难看出,“黄昏恋”早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见不得人”的事,子女对于父辈“黄昏恋”态度的变化,也折射出了社会文明水平的进步。

迷信作祟寻找另一半先看命中是否“相克”

老年人寻找另一半,最看重什么因素?结果令人稍感意外。调查显示,仍有为数不少的老年人难以摆脱迷信思想的束缚,有38.43%的受访者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作为考量另一半的首要因素:八字相合则有缘相聚,若命中“相克”则宁可忍痛割爱。

此外,生活习惯也是老年人在“黄昏恋”过程中十分注重的因素。据情感专家分析,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养成已久,很难轻易改变。让两个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老人去适应对方,存在极大困难。因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黄昏恋”告吹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老年人对婚姻质量的重视。

孤独难耐超三成老人征婚为满足性渴望

早恋调查报告篇(4)

《牛郎织女》催生了小学生早恋?

在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落选新学期小学语文教材,教研员称新课本删去牛郎织女可能担心催生早恋。《牛郎织女》会使孩子早恋?也太敏感了吧!现在的孩子虽有早恋倾向,但这能怪民间故事吗?如今的网络、影视、报刊,哪一项没有诱发早恋的因素?我们总不能因噎废食吧。如果牛郎织女能催生早恋,那可以推算,这个故事流传了多少年,我们的祖辈就有多少年的早恋历史――何其荒唐!照此理论,格林童话也不能看了,什么王子公主的,有伤风化。退一步讲,就算担心早恋有理,难道不担心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吗?顾此失彼,孰轻孰重?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过西方的情人节而不过中国的七夕节?自家经典的不断扔掉,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弄得端午节还要来保护,真不知教材的删改者对此作何感想。在细枝末节上吹毛求疵,专家们也太低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今精得跟猴一样的孩子会分不清神话与现实?不管怎样说,如此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都不该打着教改的旗号而被遗忘。如果非要认定它会催生早恋,干脆把课文都改成佛经好了,不仅可以防止早恋,还能杜绝一切坏习惯!(梁恕俭)

当今男子,三十难立?

早恋调查报告篇(5)

单相思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在14-18岁时更常见,因为少男少女此时正处于爱幻想的青春期,不善于自我控制。而在适婚男女中,60%的人“单相思”过,20%的“多情种子”还可能每年单恋他人2-3次。另外,60岁以上老人也不时出现单恋。

佛曼斯特认为,单相思的普遍化,与电影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因为影片中锲而不舍的单恋比比皆是,终于感动对方的成功案例更让人心动,于是很多人误以为,感情就是由单恋发展起来的,所以很容易陷入“单相思”中难以自拔。

求子别心切

大多数女人都渴望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这种渴望可以大到无限,尤其是当她没能如愿怀上宝宝的时候。德国《PETRA》杂志对1042位25-39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的女性愿意利用一切医学手段要一个孩子,只有11%的女性表示可以收养孩子。柏林的妇科兼心理医师肯特尼希说:“当想要孩子而不得的时候,几乎所有女人都会陷入情感危机。”许多女性一直在使用避孕措施,觉得自己一旦不注意,就会立即怀孕,可是到了真想怀孕时又怀不上,于是感到伤心失望。在这样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其实,从解除避孕到成功怀孕,这中间经历几年时间是完全正常的。

美国男性认为拥抱更重要

男女交往的时候,男性是不是永远脑中就只有性这档子事呢?根据一项针对1000名美国男性所作的调查,答案似乎让人跌破眼镜:31%的男性认为手牵手和拥抱等亲密动作,才是他们最喜欢的,只有23%的男性认为性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男女对于男性对爱情的看法,似乎还有不少的落差,认为男性会选手牵手等亲密动作最重要的,男性占了35%,女性只有28%。而觉得男性会选择性为第一位的,女性则高达27%,男性出乎意料之外的,只有19%。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似乎误解了恋爱中男性的需要,不过到底事实是不是这样?显然还有个前提,那就是所有参与调查的男性,在填写问卷时都坦诚以对,没有说谎。

孕妇适度饮咖啡不会导致早产

丹麦的科研人员观察了1207名孕妇在怀孕期的饮食状况,得出了新的结论: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果每天只饮用不超过3杯的咖啡,不会影响妊娠以及胎儿的健康。在这1207位孕妇中,一半的人在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了不多于3杯的普通速溶咖啡,而另一半的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只喝了些不含咖啡因的咖啡。结果科研人员发现,这两组孕妇最终妊娠的期限和产下的婴儿的重量并没有显著的区别。与先前医学界的观点不同的是,在饮用不含咖啡因咖啡的孕妇中发生早产的人数反而要更多一些。

领导这项研究的博迪尔•贝克教授认为,孕妇每天适度饮用咖啡不会对其妊娠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贝克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孕妇每天饮用超过10杯的咖啡,那么她体内胎儿的早产率或死亡率就会提高。

孕妇吃牛肉影响儿子数

美国科研人员针对出生于1949年至1983年的美国男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若母亲在怀孕期间每周吃牛肉的次数超过7次,其子的数比其他男性低24%多。这些男性中有许多人的数量甚至都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不影响生殖能力的最低数标准。

研究人员将研究报告发表在了《人类繁殖》期刊上。报告主要撰稿人斯旺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对牛肉的摄入量与儿子的数低甚至生育能力差有关系,这主要归咎于牛肉中所含的化学品。从理论上而言,胎儿和小男孩特别容易受到那些化学品的影响,所以孕妇和小男孩在食用牛肉时要格外小心。”

早恋调查报告篇(6)

霭理士指出“性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每一个人,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幸福和人格”,特别是对处于“疾风怒涛”时期的青少年。早在1963年总理提倡要在青少年中开展青春期性教育,让他们能够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但是,由于我国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性教育问题至今仍存有争议,正如教育革新家马卡连柯所说:“性教育问题通常被认作最困难的一个教育问题。的确不论哪一个问题,也没有这样混淆不清和议论纷纭”[1],导致了部分地区性教育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尤其在农村地区。 随着性教育的重要性为人们所认识,近年来我国学者陆续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在1989~1990年,刘达临等学者进行2万例中国“性文明”调查。此类研究是对我国性现状总体分析报告,不具备地方代表性。因此,为了使地方学校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于2006年3月对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2287名学生性生理、心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苏省江阴市山观中学的2287名中学生。其中男生为1236人,占54.0%,女生为1051人,占46.0%。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2006年3月开始进行,采用陈家麟编制的《中学生性心理教育状况调查表》。共发放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5份,回收率为94.5%。根据“家住农村”这一限制,剔除居住集镇和城市的738份,实有效问卷为2287份。数据利用SPSS10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性生理成熟情况分析

2.1.1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情况分析在所调查对象中,回答首次遗精年龄和首次月经初潮年龄的男女中学生分别占其调查总人数的70.6%和86.4%,其调查数据基本能反映苏南农村发达地区中学生的性生理现状。结果为:男生首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7岁,女生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3.9岁,均迟于1999年杨雄、姚佩宽等对城市青少年进行调查的结果(男生为13.85岁,女生为12.54岁)[2]。

2.1.2手况分析0世纪40年代,金赛教授通过调查发现在青少年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本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偶尔有行为的占18.0%,经常的占0.8%,这一数据虽高于1989年进行的全国“性文明”调查的结果(自我报告有行为的占8.7%)[3],但远低于国外报道的数据。这可能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对的错误认识和抵制使得“一部分青少年不愿说出自己的隐私,或者是有些人不知道什么叫,也可能实际情况就是的比率较低”[4]。同时,回答有经历的学生中,67.8%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了积极情绪,如舒适、兴奋和坦然;但仍有27.5%的学生体验了消极情绪,如焦虑、紧张和恐惧等(见表1)。

男生“经常”和“偶尔”的人数分别占1.4%和25.9%,显著高于女生的0.1%和7.5%。这一数据稍高于1988年我国青春期教育调查结果(男生18.43%,女生5.29%)[5],与近年来我国学者对此进行的调查结果相似(男生25.3%,女生9.51%)[6]。对于行为,较多的男生表现为心安理得,而女生则对此较自责。

2.1.3性冲动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青少年学生的性冲动已经有了一定强度。2.7%的学生经常感到强烈的性冲动,40.3%的学生偶尔感到强烈的性冲动;有1.0%或38.6%的学生做过或有时做过性梦,低于崔庚寅、白文忠[7]等人的调查结果(性梦发生率为48.3%);“经常”和“有时”从性的幻想中得到刺激的学生比率分别是0.3%和22.5%。 男生“偶尔”感到强烈的性冲动的比率是女生的2倍多;性梦和性幻想的发生率,也均显著高于女生比率。

2 .2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性心理发展情况分析

2.2.1异往情况分析①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异往现状分析(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回答该问题的调查对象中,“经常”和“偶尔”想结交异性朋友的比率依次为:10.3 %、43.6%;相应的在生活中异性朋友“很多”占6.7%,“有一定数量”占34.0%;在异性朋友交往过程中,“经常”和“偶尔”体验到愉快情绪的比率分别占24.8%、47.3%;在选择与什么人做喜欢的事情时,73.8%的学生选择同性与异性一起做。男生在与异性结交愿望强度显著高于女生(“经常”“偶尔”“很少”想结交异性的比率分别为12.4%、46.9%、40.7%和7.7%、39.9%、52.4%),但在生活中异友情况和与异往时的愉快情绪的产生情况,男女生在各个选项上不呈显著性差异。但是涉及到与谁一起做喜欢的事情时,大多数男生倾向于与单个异性,而绝大部分的女生倾向于同性与异性一起,对异性的数量并没有要求。②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异性往现状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中分别有:7.9%曾经与异性拥抱,3.8%与异性接过吻,0.8%曾与异性抚摸全身,2.0%曾与异性发生游戏性,0.5%曾与异性发生。当发生往行为时,53.4%感到愉快,8.0%觉得无所谓,只有4.0%觉得反感。在异性往现状上,男生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女生。如男生曾与异性拥抱、接吻、抚摸全身、游戏性和的比率依次为9.8%、6.1%、1.4%、2.3%和0.6%,发生率均高于女生比率。在发生往时的心理体验方面,男女生不呈显著性差异。此外,在发生往行为时,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

③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异性往意愿分析(表5)。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中学生与异往的意愿远远高于实际异性往的发生率。表5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8.2%的学生没有发生任何的异性之间的往行为,而表5数据表明,无任何异性往意愿的人数比率仅为57.3%。其余在各个选项上的比率也均高于相应的实际异性往的发生率。往意愿程度分布为:7.6%为“很强”,29.4%为“一般”,46.1%为“不强”。

2 .2.2性意识发展情况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在本次的调查对象中,与他人“经常”或“偶尔”讨论有关性问题的学生分别占2.3%和47.7%;“非常”或“偶尔”想体验性生活的学生分别占4.3%和34.9%;“非常”或“有时”想享受家庭生活的学生分别占4.9%和40.2%。从这些数据可发现,对于性问题、性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学生没有强烈的欲望去涉及。从表7也可看出,男生对这三方面表现出远远高于女生的参与热情。

2.2.3恋爱情况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对中学期间谈恋爱的看法,认为应正确引导的学生占52.6%,应禁止或应限制的分别占32.8%、11.2%,认为应任其发展的占3.4%;在对中学期间谈恋爱对学习影响的看法上,82.7%的学生认为有干扰作用,认为有促进作用和没有影响的分别占6.4%和10.2%,此外还有0.8%学生认为既有促进作用也有干扰作用;尽管有52.6%的学生觉得在正确引导下可以谈恋爱,但真正谈过恋爱的只有12.4%的学生。在对中学生谈恋爱的看法和中学生谈恋爱对学习的影响上,男女生不呈显著性差异,但在恋爱经历上,更多比率的男生有过谈恋爱的经历。

3讨论

3.1防止对“无害”的大肆宣传

调查发现,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现象存在比例并不太高,承认有过历史的男生占27.3%,女生占7.6%。但这一数据显著高于1989至1990年有刘达临[8]主持的全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的结果(男生占12.5%,女生占4.7%)。在时,67.8%的学生体验的是积极情绪。这些现象说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已经接受的存在。“并不是对身体有害的行为,更不是什么罪恶,它本身并不引起疾病,只有因为的习惯而形成的恐惧心理才能引起疾病”[9]。然而,虽然现代中学生对的宽容值得欣喜,但过度仍会引起不良后果,所以学校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时要对此适当引导,同时防止对“无害”的大肆宣传。

3.2中学生过早往现状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调查发现,11.8%的苏南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生或多或少与异性发生往,其中2.5%的学生曾发生过游戏性或。“所有数字,说的都是有多少人肯于承认自己有过这样的想法或作法,至于不肯承认的人有多少,那恐怕是永恒之谜。因此,这里所说的一切情况是最低限度的,是至少那么多。”[10]所以,实际人数比率可能还稍高于这个调查结果。然而,如果“在青少年时期陶醉于性接近的任何方式,都不能带来肯定性的情感”[11]。因而,中学生过早的往现状应引起学校的重视。

3.3学校应对青少年的异往进行适当引导

本研究中,在有关恋爱问题的调查发现,12.4%的学生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对恋爱的看法上,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应正确引导,而当今学校教师面对学生谈恋爱问题时,习惯做法是将实情告知家长,并联合家长的力量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通常会适得其反。青少年由于性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发展外化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对异性的好奇心以及与异往的需要,所以中学时期男女生互相爱慕纯属正常。但毕竟中学时期的恋爱行为属不完全成熟的行为,所以为避免中学时期恋爱带来过多的负面效应,学校应对青少年的异往进行适当引导,引导他们处理好友谊和爱情的关系、理智与冲动的关系,明白好感与爱情的区别以及责任感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采取“堵”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苏] 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卷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456.

2 杨雄,姚佩宽.1989-1999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刘达临.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5,48.

4 同3,49.

5 姚佩宽.青春期教育调查报告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0.

6 刘广森,何燕嫦.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与性心理现状的调查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2;(12).

7 崔庚寅,白文忠,等.青春期性梦的发生现状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

8 刘达临.20世纪中国性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357.

早恋调查报告篇(7)

你觉得90后们喜欢419?90后们也会回应你: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许多人看不懂90后的做派,比如他们谈恋爱的方式。

时代在往前走,爱情的妆容也在不断变化,谈恋爱的方式本身,就是最能体现社会变化的前沿风景。

70后们谈恋爱,是一辆山地车,一段林荫道,一朵红玫瑰,一顿麦当劳。

80后们谈恋爱,是一束蓝玫瑰,一个小熊抱,一次游乐园,一张电影票。

90后们谈恋爱,是一对爱疯机,一联大头照,一张信用卡,一个。

面对你的瞠目结舌,90后们恐怕只会耸耸肩:管你怎么想,我不在乎!

真的如此吗?90后们免不了要不服气。

恋爱的原因

在一些“大人”眼中,90后们对感情的态度是不够“严肃”的。他们谈恋爱,爱得快,分得也快,走马灯般地更换身边人,好像喝水吃饭一样平常。殊不知,90后们谈恋爱的目的,是如此地与“大人们”不一样。在一项对600多名90后进行的恋爱观调查中,有四成人选择了“寻觅毕业后的结婚对象”,有三成多的人选择了“追求精神寄托”,只有一成的人选择了“克服寂寞”。

看来,他们也没有那么“不乖”?

其实,对于90后们来说,爱情没什么,只不过是青春的一门必修课。如果说青春是他们的财富,那么爱情,就是最好的挥霍方式。他们没有必要像前人一样羞羞答答,而是有足够理由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因为他们知道,青春何其短,没有过轰轰烈烈地为爱情疯狂一次,老了一定后悔!

早早开始在“爱情实践课”中体味甘苦的90后们,更像是将彼此视作生命中的玩伴。一起哭,一起笑,互相陪伴,尽量开心地打发掉这有时候的确有点百无聊赖的青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什么能博得90后喜爱?因为里面的几个主人公就像现在的90后,有弱点,有缺点,有的时候会耍小聪明,自以为是,甚至是因为太好面子,打肿脸充胖子,但他们都很可爱,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可以把自己放得很低。在爱情中摔倒了,就爬起来。即使受伤,也是一种痛快。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如此,才是淋漓尽致地活着。

距离,抑或人心

想想几年前网络视频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多么兴奋,以为摄像头可以让天涯真的变咫尺。

被现代通讯设备拉近的心理距离,让曾经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异地恋,在90后们的生活中频繁上演。

可是,几年下来却发现,面对面的感情交互仍然那么重要,不可被摄像头和屏幕完全代替,否则,爱情也不至于那么容易就败在“距离”脚下,所以,就常见90后在网络上抱怨异地恋如何“不靠谱”。

当然,也并非天天见面就能换来永久。人来人往间,爱情难保鲜。

90后又自问自答道:为什么那么容易分手?还不是因为可以选择的太多。于是90后常用来安慰失恋朋友的一句话是: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一片森林。

在这个时代,我们手中的技术还不足以让我们傲视一切,再快的列车也剪不短距离,再快的航班也抹不掉时差。只期望这分分合合过后,浮躁的心能发现一些什么。

有90后回答:不靠谱的不是距离,而是人心。

年龄不是问题

在90后群体中,“萝莉”配“大叔”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现象。

最新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在18~25岁女性中,七成有“大叔控”情节,也就是喜欢比自己年龄大十岁左右的成熟稳重的男人。即使被调查者中只有17%真的和大叔谈恋爱了,即使民政局说只有2.7%的女孩最后真的和“大叔”修成正果,但也挡不住年轻女孩们在心里编织一个和“大叔”有关的童话。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恐怕是:男孩和女孩先天的差异,被时代的镜片放大。

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中有一句让多少人有共鸣的经典台词,可以多少说明这个问题: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的心、女孩的爱永远比同年龄的男孩成熟,而且没一个男孩招架得住。

教育方式让男孩变得像女孩,变安静、乖、老实听话,只会读书,缺乏男性特质,进而在女孩眼中变得缺少男性魅力,直到多年过去,让社会的风雨给重新雕刻出棱角,才重新获得被年轻女孩们青睐的资格。而这,也就是一个“男孩”向“大叔”进化的历程。

毕业季,分手季

《毕业了,我们说分手》。这是一部小说的名字,也是一些90后的现实选择。

有90后发问道:为什么毕业季会成为许多人的分手季?与过去的自己做切割,是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即使也会有痛苦,但90后们更容易放得下,因为毕竟,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意味着还有机会。

分手时,也并不说“分手”,甚至一句话都没有,只是渐渐,或突然,不再联系。

在一起时就要开开心心的,不开心了就一拍两散,是90后们的“恋爱模式”。理智、友好,仿佛分手后能不能做朋友,则是一道说不清的辨析题。

过去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讲求“相敬如宾”,这种标准在今天的不少90后看来,却是那么“不对劲儿”。“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两个人那么客气干吗?那不跟像陌生人一样?吵吵闹闹才真实!”90后的他们如此说。

E时代的爱情生态

从QQ网恋到婚恋网站,从微信到陌陌,90后们接过80后的棒,继续演绎E时代的爱情百态。他们甚至可以选择在网络游戏里“结婚”,体验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在游戏中“结婚”的,有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单身贵族,而有的则是已婚一族。

2012年年初,一家网络游戏公司了一份基于玩家数据调查的《网游婚恋研究报告》,其数据显示,玩家在游戏中32.71%的离婚率要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现实离婚率,其中90后玩家在虚拟婚姻中的稳定性比70后与80后玩家更高。

可以说,在专门为爱情创造的“绝对领域”里,90后们活得洒脱,活得随性,让“过来人”不能不感叹:自由,他们实在是太自由了!

但是,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若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又怎会跑到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

爱情先来,婚姻再说

在爱情和婚姻间画一条越来越清晰的界线,也是90后的典型特征。

恋爱就是恋爱,爱要爱得轰轰烈烈,刻骨铭心。而一谈到婚姻,则更像一桩交易,因为充满了两个家族之间的博弈、算计。

即使要结婚,也不妨先试试。毕竟,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合适不合适。

试婚,这一“离经叛道”的模式正悄然流行,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项,不选才奇怪。

但是,一纸婚证也终究不再是不可逾越的爱情护身符。特别是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90后,如何信任婚姻,便成为一个问题。

早恋调查报告篇(8)

国内许多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对婚前持反对的态度,自1990年以来,中学生赞同及认可婚前的比例明显上升。

北京市7所中学中,26.6%被调查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对婚前持认可或宽容态度,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婚前持否定态度。

辽宁省阜新市四所中学888名初二、高一、高二学生的调查也报告了类似的结论,即大多数中学生反对婚前。但在调查中,有29.3%的中学生对"计划马上要结婚的人可以发生"表示赞同;16.4%的中学生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7.8%的学生认可"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

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婚前所持宽容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有61.2%的高中生认为可以发生婚前,男生持赞同态度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张志红等对天津市高中、中专、技校学生的调查结果则显示,近一半的学生(44%)认为只要双方相爱或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1/2多的学生认为青春期较早的性体验对身心健康不利,10%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甚至有4.5%的学生认为性经历对青少年健康有利。

农村的中学生对婚前的态度相对保守。成都市某郊县三所普通中学被调查的初中生中,绝大多数(75.0%的男生和88.4%的女生)反对婚前。而陕西省的郑全庆等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83.6%被调查的高中生认为中学生不应该发生。但湖南省益阳市的调查结果却不同,8所农村高中的女高中生普便对婚前持宽容态度。尽管有30.96%认为婚前是不贞节的行为,但近70%的女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34.91%)或真心相爱(34.13%)就可以发生婚前。

大学生态度更加开放

1990年以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就大学生对婚前所持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对发生婚前持较宽容的态度,多数大学生认为只要是基于爱情和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当代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更加开放。

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的学生(16~26岁)中有87.33%的男生和73.13%的女生认为"只要基于爱情"或"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绝大多数学生对婚前持较宽容的态度。

浙江三所大学1130名大学生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调查中74.4%的大学生对婚前持宽容态度,35.3%的学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发生婚前",39.1%的学生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婚前",且男生持宽容态度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女生;只有17.7%的学生认为婚前"应受道德谴责";0.7%的学生认为婚前"应受法律制裁";没有人认为"应受行政处分"。研究中,有相当多的男生认为"婚前应该尝试性生活",男、女生持此观点的比例分别为66.0%和16.4%。男生对婚前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为宽容。

广州地区8所高校的研究结果也支持"大学生对婚前持宽容态度"这一结论。调查中,71.6%的本科生不反对婚前与恋人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7.4%)认为婚前发生与道德无关,半数以上的大学生(54.5%)认为,的道德准则是双方相爱而不是婚姻。

在对北京市5所大学学生的研究中,虽然有54.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大学生中应该绝对禁止婚前的发生,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双方相爱(60.9%)、双方朋友关系稳定(54.4%)、正准备结婚(60.6%)的情况下发生婚前是可以接受的。约1/3的学生(36.3%)认为婚前是人类的生理需要,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双方同意(35.3%)、对方只有一个(39.2%)、是安全的(32.5%),婚前可以接受。

未婚青年态度较为开放

1、城市外来未婚女青年对婚前的态度。

城市外来的未婚女青年是一个特殊的脆弱人群,不仅缺乏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而且几乎得不到生殖健康服务,但其婚前十分普遍。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和贵阳开展的定性研究发现,多数对象对婚前持有条件的理解和容忍态度,即只要双方彼此相爱,准备结婚就可以发生婚前。与在家乡相比,她们的态度都变得较开放,认为"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应向城市人学习,变得开放一些""只要没人知道,发生婚前也不会使父母丢脸"。观念开放、寻求精神寄托和经济靠山是其发生婚前的主要原因。

多个定量研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未婚青少年对婚前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调查中,39.7%的青少年对婚前持赞成或无所谓的态度。而崔念等1998.11~1999.10对成都地区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也报告了,近半数的未青少年(44.6%)认为婚前可以理解。

2、对婚前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态度

绝大多数中学生明确表示不赞成婚前妊娠,但仍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认可或宽容态度。北京市一项对12~18岁中学生及其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77.8%的中学生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但仍有11.5%的中学生对未婚先孕持认可或宽容的态度;调查中87.1%的家长对婚前妊娠持否定态度。程怡民等报告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有较高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前妊娠所持的态度较为宽容或无所谓(54.4%),男性所持的态度较女生更宽容。

尽管不少青少年表示,如果到了结婚年龄就会以赶紧结婚的方式来对待婚前妊娠(49.6%),但仍有近半数的青少年(41.1%)认为会去做人工流产。事实上人工流产是青少年解决婚前妊娠问题最主要的方式。但人工流产往往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多个持开放态度

什么是理想

近10年的研究显示,青少年认为最理想的应是感情相投、人品与素质好、年龄相当的年轻人。

北京市对3086名婚检青年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青年认为择偶的首要条件是感情相投次要条件外貌气质以及对方的经济条件、职业、家庭条件。女性较男性更注意对方的经济条件和职业特点。50%以上的青年认为男性和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4~26岁。

另一项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349名三、四年级大学生中的调查表明,影响大学生择偶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人品、性格、气质、才华、处世能力、受教育程度、外貌、情趣爱好、收、年龄、家庭背景、地域,反映出大学生择偶更注意个人素质,而相对看轻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地域因素。多数大学生(59.9%)认为男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30岁之间;84.1%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为25~30岁之间,而一半以上的男生(52.7%)则认为女性适宜的结婚年龄在25岁以下。

对多个持开放态度

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多数是其恋人,少部分是熟人、亲戚甚至陌生人。以非恋人为其的青少年多以获得好处为目的,其往往是能交换金钱、地位和荣誉等的对象。陈晶琦等对中学及中专学校学生的多项研究报告,约有0.7%~7.8%不等的学生认为"只要对方能给好处就可以与其发生"。李爱兰等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79%)的是其恋人,但仍有约1%的大学生,其为交易性(女生为0.9%,男生为1.0%)。郑立新等对广州市流动人口未婚女工的定性研究也报告了,出于对金钱的追求或由于无专业技能及受环境的刺激,有相当多的未婚青年女工的为交易性。

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报告,有相当大比例的青少年对婚外、有多个持开放态度。

12~18岁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1.58%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建立多个恋爱关系,13.81%的中学和平方公里可婚外恋,还有约10%的中学生对外恋不置可否。李春玲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在北京市被调查的691名12~18岁中学生中,对婚外持认可和宽容态度者达14%。

大学生对有多个所持的态度更开放。在河北5个市9所高校被调查的7310名大学生中,近一年的男生(49.18%)和1/4多的女生(27.86%)明确回答婚外可以理解,22.25%的男生和13.78%的女生认为有多个无可指责。大学生中约1/2的男生(49.88%)和1/3的女生(34.59%)认为基于爱情和配偶同意就可以发生婚外的结果,且男生所持的态度较女生开放。

对上海市两所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了1/2多(51.38%)的男生和近1/3(31.76%)的女生对婚外性和赤所持无所谓的态度。可以有多个的观念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应该采取避孕措施

一份对3335名15~22岁未婚青少年的研究报告,93.5%的未婚青年认为,未婚青年如有,应采取避孕措施;70%表示在性们要求时会同意使用避孕措施;近半数(45.5%)的未婚青少年认为应该主动向未婚年轻人提供避孕药具服务。绝大多数被调查的未婚青少年回答适合其使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口服避孕药和安全期。

同时,有关研究还发现,未婚青年常常对避孕药具的副作用表示担心,并认为使用避孕措施比较麻烦。对北京市某区306名18~24岁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女青年认为口服避孕药对健康有害,40%认为长期使用避孕药会引起不孕;1/3左右的未婚女青年认为使用会减少(38%)或感觉不适(31%);34%表示使用避孕药具太麻烦和耗时。

国内学者对未婚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上海市的一项研究发现,具城市户口、文化程度较高、对人工流产影响健康的认识比较清楚、母亲管教严的未婚女青年,在首次性生活时更倾向于使用避孕措施;北京市一项对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研究则表明,对避孕知识了解越多、对意外妊娠风险认识越明确、认为计划生育服务越容易获得,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其男友同意使用避孕方法、与男友讨论使用避孕方法的未婚人流女青年使用避孕措施的可能性越大。

性成熟提前增多

性成熟提前,渴望异性关爱

尽管存在地区差异,但从多数研究来看,90年代我国地区女性的月经初潮年龄为13周年,男性初次遗精平均年龄为14周岁,与80年龄相比均明显提前。因此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均有不同程序的"性早熟"现象。生理上的早熟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早熟,青少年与异往年龄提前,比例增加。"早恋"已成为中学生家长和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学生恋爱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中生中的比例高于初中生。研究发现,高中生中约1/3曾经恋爱过,正在恋爱的比例为15.2%。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恋爱与成人恋爱有明显的不同,很少是以婚姻为目的,多数只是出于好奇或成人行为的模仿。中学生中曾经写过情书或与异性约会的比例均低于曾恋爱过的比例。中学生的多数恋爱只能归于成长过程中异性间的一种较亲密的交往。学生自己也反映,感觉与异性在一起比较有意思,男同学比较宽容、大度,而女同学在外语、语文方面的学习中有优势,交往中可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双方共同进步。但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这种交往似乎缺乏正确的反应。有学生报告,学校为了防止他们谈恋爱,禁止男女生交往,晚自习时老师只要看到男女生单独在一起就点名批评,他们很反感。现实生活中因老师或家长的误解使本来只是一般交往的学生真的谈起恋爱的报道也不少见。由此可见如何对中学生的异往进行引导,既满足身心发育的正常需求,又避免一切不良的后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我比例提高

自我是指对象自身对性活动的追求和自我满足方式。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性唤起(或性冲动)、性梦、性幻想和。初中生报告有性冲动的比例最高 为20%,高中生最高可达40%,而在大学生中已有性冲动的比例更高,男生中最高达90%。

潘绥铭教授的研究显示,首次性唤起时男生的平均年龄为14周岁,而女生为16周岁。

伴随着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许多人经历过白日的性幻想和夜晚的性梦体验。在石家庄的研究显示,初中生42.3%有过性梦,而高中生56.1%有过性梦,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首次有性梦时最小年龄为12岁。大学生中作过性梦的比例更高。95.0%的男大学生和68.5%的女大学生已经有过性幻想。值得注意的时,尽管女生因性梦而害怕、因性梦而自责、因性梦而有罪恶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与同伴交流性梦的比例也高于女生。女生是性意识困扰和心理冲突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系。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较大,如中学生中最低不到5%,最高达70%,多数为15%~30%。对象的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男生的率高于女生。男女初次的平均年龄几乎相同,但不同地区初次平均年龄有差异,最小为14周岁,最大为17周岁。尽管多数学生认为对身体健康无害,但仍有部分学生后有犯罪等不安的感觉,年龄越小比例越高,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对粤东地区两所大学1~2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约1/3的对象后自责、羞愧和苦恼。与80年代开相比,90年代末大学生对有正确认识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分别为40.92%和30.1%),提示性教育对改变学生的观念是有效的,但仍有33.56%的对象认为有害。

看描绘的文字或图像最易引起各种自我的发生。其他诱因包括与异性的直接接触、阅读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等。各种媒体中有关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促使青少年发生各种自我甚至直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直接接触黄色制品的途径较多,上海王书梅等的研究发现,30%的高中生接触过色情制品。河北赵宠儒等的研究发现,52.94%的男大学生和18.15%的女大学生自我报告看过黄色制品。而北京和广州两地参加婚前体检的对象中有1/3报告接触过黄色制品。对全国11个省市中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自己认为"看过黄色书刊或影视"是第一大不良行为。

有过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性成熟的提前和性观念的日益开放,青少年的发生愈趋广泛。拥抱、接吻等边缘的发生几乎与恋爱的比例持平。研究发现,28.2%的男大学生和40.4%的女大学生有异抚的经历。

报告的异性发生比例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中学生中报告的比例最低不到1%,1%~2%的有一定比例,多数在5%左右,地区差异不明显。但广州市中学生中,23.5%的男生和11.7%的女生有过。

大学生中曾发生过的比例高于中学生,多数研究发现比例在10%左右。

对西北大学654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8.41%有,男生中的比例高于女生(分别为11.61%和5.04%),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分别为14.29%和3.40%),理科生高于文科生(分别为11.05%和5.14%)。

广州大学生中有的比例为14.1%(男女生分别为22.5%和7.4%)。张河川等1993年对云南省10所大学4189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08%有过,男女性的比例.07%和1.41%。对该省三所大学2557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云南大学生中有的比例达14.3%(男女生分别为19.4%和8.4%)。

对全国大学生性文明状况的对比研究显示,大学生承认有、填写初次性接触年龄、避孕方法、与异性有搂抱行为及与异性有接吻行为的比例均有上升,两次调查的比例分别为50.5%和39.0%、20.5%和10.7%、18.1%和9.8%、39.7%和29.9%及38.6%和26.8%,10年内有的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

虽然各地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学生中男生有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回答的真实性可能不同。广州女大学生对是否有问题的漏答率明显高于男生(分别为7.6%和2.8%)。

同年龄社会青年的发生比例比在校学生高。

对北京市和郑州市5455名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对象中有的比例为7.31%,其中男性为10.02%,女性为4.37%,15~19岁组比例为5.45%,20~24岁组为10.53%。中学生为4.37%,大学生为7.43%,非学生为11.81%。

对成都地区15~22岁青年的研究发现,总的发生率为11.61%。农村地区对象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对上海市参加婚前体检对象的调查也显示,农村青年婚前的发生率高于城市对象,初次的平均年龄则小于市区对象。

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首次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8岁。首次发生时,女性最小的只有13岁。上海涂晓雯等的研究显示,对生活没有目标的对象,首次发生时年龄较小。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阻止其的原因主要为快报伤害对象的感情(37.4%)和害怕各种后果(20.3%),而认为其不符合道德的只有4.7%。

即使未发生不良的健康后果,对未婚对象的心理也有不良的影响。因为这种行为与社会传统标准相悖,当事人往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多数研究发现,首次后相当比例的未婚对象有不良的心情反应,特别是女性,既后悔一时的冲动,又害怕怀孕等不良后果。广州夏苏建的研究发现,有的大学生中,57.0%的女生和21.7%的男生担心"婚前对以后的婚姻产生不良影响"。

避孕服务影响未婚青年避孕

因为知识缺乏及其他原因,未婚对象性生活时的避孕使用率较低。不同特征对象的避孕使用率差异较大,但均低于50%。

北京市5所高校1310名在校各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承认有过婚前性经历的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和13%,首次时,只有42.2%的人使用了避孕措施。医科大学生首次中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为47.8%。

对上海参加婚前体检女性的调查发现,首次发生时,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为21.8%。北京市调查发现,婚前体检首次发生时55.4%没有采取避孕措施。

人工流产妇女中首次时87%未使用避孕措施。在人工流产女青年中,仅有13.0%在过去的12个月中坚持每次都使用避孕方法,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者的比例分别为26.4%和26.8%。北京和上海人工流产女青年意外妊娠的原因分析发现,约70%的女青年未采取避孕措施而妊娠,其余多数为避孕失败。随着性教育的加强,未婚对象首次发生时避孕措施的使用比例呈现增加趋势。

上海的研究发现,首次发生时,常用的避孕措施主要是(42.8%)、体外(24.0%)、口服避孕药(17.5%)。

北京的男女大学生中半数以上使有的是避孕效率很低的体外方法。人工流产女青年避孕使用者中约43%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在避孕失败人群中使用安全期和体外排精方法分别占50%和25%,而使用和紧急避孕药者仅占15%和8%。不使用避孕措施和使用避孕效率较低的方法成为未婚女青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用过避孕方法的对象中,56%是男方先提出,44%由女方先提出,女方的主动性仍然不足。

早恋调查报告篇(9)

3、军官和文职干部恋爱报告审查程序的特别规定。

4、现役军人配偶条件的特别规定。

5、现役军人申请结婚程序的特别规定。

6、士官和学员恋爱、结婚的特别规定。

7、军人办理结婚登记前的步骤:

8、先得打一份结婚报告(基层部队有些还要提前半年打恋爱报告)。内容很简单,就说我与XX从什么时候确立恋爱关系,经N年时间的自由恋爱,现感情成熟,准备组织家庭。,并在报告下面介绍一下双方基本情况,比如出生年月、籍贯、所在单位、何时入伍等。

9、打了结婚报告后,到政工机关领一式两份申请结婚登记表,填完之后,一级一级盖公章,好像要盖三四个吧。

10、政审函调。如果对方是地方人员,还得政审,一般以函调的形式开展。

11、开结婚介绍信。现在学校是在善后办开,有效期2个月。

12、如果是用学员证办结婚,得由单位出具证明没有发军官证。

13、拍照片,2寸的那种彩色合影,共需3张。

14、带上个人身份证件和结婚介绍信,还有照片,就可以去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了。

15、军人结婚的程序:

16、当事人必须符合,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17、当事人必须是自愿和无配偶;

18、当事人为非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19、当事人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20、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本辖区内的常住户口;

21、申请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不得委托他人;

22、结婚登记当事人提供的证件原件,必须是合法、完整、真实、可靠;

23、近期正面彩色免冠二寸合影照片三张;

24、士官、军队院校干部学员的特殊要求:

25、户口薄;

早恋调查报告篇(10)

一、打出的“地下情”

在我班发生一起打架事件。甲同学打了乙同学耳光,乙报告了我。在后续调查中,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突发事件。原来我在编位置时无意中把乙和丙(女)同学安排在同桌,甲丙是一对“恋人”,争风吃醋导演了这场打架风波,牵引出一段“地下情”。由于初次遇见这种“明目张胆”的爱情表白,我是气愤交加。因为是在晚睡期间发生的,我在安抚好乙后,对甲进行简单的批评教育,并要求其认真反省,第二天再处理。我这样做,也是为处理这件事争取时间。

二、峰回路转,投石问路

事后我苦寻良策,寻求解决之道,正在我百思而不得法时,事情出现转机。第二天早自习下课后,甲到我办公室“主动、深刻”反省,检讨自己的错误,希望我能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我看得出,这是学生惯用的伎俩,被教师发现问题后“先顾眼前”的急救方案,并不是学生真情流露。欣赏完甲的表演后更有意外发生,丙出现了。本想是我先找她了解情况,没有想到她消息灵通,“曹操先到”!我主动问丙找我何事。丙学习成绩较好,语言功底就是不一样,给我表达了“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就是同班同学”,但是我发现丙说话时双手搓着衣角。我静观其变,丙说甲在追求她,但是她不想谈。明白了丙的大概意思,我觉得没有继续交谈的必要,也想为女生留更多的“面子”。我说:“好了,我已经知道了,你先回教室吧!”丙很吃惊,估计她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这么简单,还做好复杂化的准备。但是丙离开前说了一句更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主动替甲求情。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三、早恋,不过如此

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我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确定了问题的本质都是早恋惹的祸。经过再三思考,我觉得如用“高压政策”,必然在短时间内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利于长期稳定地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堵”只怕会有更大的隐患。如果请家长又“兴师动众”,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为寻找一条安全、稳定、高效的教育途径,最后我确定了“隐形批评、显性教育”的方法,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早恋调查报告篇(11)

据资料显示,由于食品结构的变化、环境污染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影响,全球青少年性成熟已由原来的14至15岁提前到了11至12岁,中国每年有2000多万个孩子步入青春期。在未知的青春路上好奇着、摸索着,朦朦胧胧,磕磕绊绊,一枚枚早恋的“青苹果”究竟几多苦涩?

家庭:润物不能细无声

作为家庭来说,是孩子最为舒心最为温馨的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摇篮”。在对待孩子早恋问题方面,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要把好教育引导早恋孩子的第一关。可我们的家长,又有多少能够站在这些青春发育和心理成熟不同步的懵懂少年角度,去“润物细无声”地疏导、关心孩子,从心里与自己孩子达成理解和谅解呢?

相关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家长,采取了简单粗暴式的“快刀斩乱麻”做法,效果极差。另据笔者对湖北郧县部分有早恋现象的孩子家长的调查显示,对早恋孩子的态度和引导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一部分家长把早恋简单归结为孩子“不成器”,更有甚者把早恋孩子视为“妖精”深恶痛绝。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一些早恋学生因此遭受了家长的棍棒之苦。“不得了,十五六岁就无心学习,只顾在一起搂搂抱抱、谈情说爱……”家长们发出如临大敌的哀叹。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更是视早恋为洪水猛兽,他们认为孩子早恋冲垮了全家的希望,吞掉了大人的梦想,许多大人因此陷入了无可奈何的痛苦和焦虑之中。

学校:犹抱琵琶半遮面

由于缺乏生理医生和心理老师,一些学校对学生早恋问题大多采取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消极办法。忙碌的常规教学和紧凑的日常工作,让老师不能静下心为那些陷入早恋的学生排难分忧、导航引路,帮助他们成功摆脱困惑,把身心全部转移到学习上。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在对待早恋问题上,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缺乏适逢对路的引导方式,或冷冰冰或火辣辣,没有收到引导转化早恋学生的明显效果。

虽然讽刺、挖苦早恋学生导致悲剧发生已经警醒了许多学校和老师,把早恋学生归结到“道德败坏”、“品质恶劣”予以谴责的下策之举也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学校并没有找到解决学生早恋问题的灵丹妙药。

没有了心灵流血的伤害,没有了痛苦悲剧的重演,却不能算做我们学校对早恋学生教育的成功。许多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在教育引导早恋学生上,陷入了“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尴尬地步。

社会:不能一斧头砍倒“苹果树”

那么,面对春心涌动的少男少女们,面对早恋“青苹果”,谁该为此“担责”?毋庸置疑,当然是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毛毛虫变成蝴蝶,要经过一段漫长的等待。对我们这些大人而言,是否为毛毛虫化蛹为蝶提供一片干净纯洁的成长才是关键。

首先,要端正认识。学生是无辜的,早恋学生是无罪的。要关心呵护而不要挖苦责骂,更不能棍棒相加,迫使学生走向极端;其次不要草木皆兵,把孩子正常的交往、同学间的友谊都疑神疑鬼地划归为“早恋”去转化去对待。一些独生子女缺乏直接交往、交流的对象,直抒胸臆的倾诉对象更为难得,所以期待在同龄的同学中建立友谊,寻找友谊,这是十分正常的;另外,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讲究策略。一名化名雪儿的某校初二女生,在接到班长说“喜欢她”的纸条后,怀着惊慌失措的心情,给某报社教育周刊去信,问“我该怎么办”。在这里,编辑的“解决方案”独具匠心,可以作为我们老师和家长今后帮助引导早恋孩子的“范本”。编辑在给雪儿的信中写道:

你现在遇到的困惑,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在这里首先要祝贺你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人生第一次遇到了必须由你们自己才能决定的事情。

但是在此我们也有几句忠告,那就是你们在进行神圣的人生抉择的时候,首先要认清两个问题:什么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什么是两性之间的爱情?这两者之间如何界限,是很多同学目前难以把握的。

按照心理学观点,友谊是同学、同事或朋友之间的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和行为互动。爱情则是两面性之间的倾慕和吸引,是一种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强烈而专一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异性的热心关节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异性之间的友谊,但这并非爱情。因此处在这种境况中的同学应恰当地把握友谊与爱情的分寸,与对方保持正常的友谊关系。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