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评比工作措施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1:38

评比工作措施

评比工作措施篇(1)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这里着重分析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所谓净效益是指灌溉工程项目产出与费用的差值。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其大小可根据规划设计资料按工程投资参照类似工程分析确定,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相反,效益的估算则比较复杂。然而目前节水灌溉工程在做经济评价时,对效益的估算却有些简单化、理论化,与实际相去甚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范围较为单一

灌溉农业增产是水、肥、土、种、管等农业技术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灌溉是促进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农业增产上只起到其应有的一部分作用。因此,在计算农业增产效益时,不能全归功于灌溉的作用。灌溉增产效益只能是在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由于灌溉措施而增加的农业产量部分。在《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规定,灌溉工程作为农业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应把灌溉与农业技术措施的效益结合起来。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涉及到水利部门、农业部门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问题,受管理体制所限,虽考虑一些农业技术方面的投人,一般仍把灌溉工程看作一项单纯的水利工程,只侧重于从水利工程角度衡量项目的技术、经济的可行性,未足够重视当水利工程实施后应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体系。

1.2灌溉效益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较差

目前灌溉节水效益的计算方法有分摊系数法、影子水价法及缺水损失法,其中缺水损失法任意性较大,一般很少采用。影子水价法适用于已进行灌溉水资源影子价格研究并取得合理成果的地区,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不能采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方法为分摊系数法,即按有无灌溉项目对比灌溉和农技措施可获得的总产值乘以灌溉工程建成后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

分摊系数法认为,农田增产值是作物栽培、施肥、品种改良、植保、机耕等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溉技术措施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可从增产值中分摊一部分做为灌溉效益,其分摊的百分数即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分摊系数有如下2种确定方法:

(l)试验法。选择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均一致的试验区,分成苦干小区,实施一定的农业措施,实行灌溉和不进行灌溉的多种试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从而分析其灌溉效益分摊系数。我国各地按上述分析,灌溉效益水利分摊系数一般为0.2一0.6,平均约为0.4左右,而相应的农业分摊系数一般为0.4-0.8,平均约为0.6左右。

(2)统计法。这种方法是在拥有与设计灌区条件相似的灌区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的,如灌区历年农业技术措施情况、灌溉工程配套情况、灌溉条件和水量满足程度、降雨量、作物产量以及农业措施的投资等大量资料。这种方法认为,一般灌区工程建成投产后,都经历了3个阶段。第1阶段是灌区运用初期,灌溉技术水平一般,农业技术措施水平一般;第2阶段是灌区运用一个阶段后,灌溉技术水平提高到较高水平,农业技术措施水平和第1阶段水平相同;第3阶段是灌区经过较长运用时间以后,灌溉技术水平和农业技术措施水平都提到较高水平。

根据上述3个阶段,统计分析得出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但是农业生产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各因素之间相辅相成,彼此不可取代。在实际生产中,农业的种植模式、种植结构和水利条件都是变化的,假定某个时期某个技术条件固定不变,另一个技术条件变化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用这种方法分析的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也是难以置信的。

根据各地的分析结果,农业分摊的灌溉效益较水利的大。从灌溉投资来看,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小,而水利投资较大。这样在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中有时造成本来灌溉效益较好,但由于灌溉农业效益分摊给水利的效益较少而得出灌溉工程不经济的错误结论,工程可能被否定。有时,农业增加的投资较大,灌溉效益分摊给农业的效益小于灌溉给农业增加的投人,成本都收不回来,何谈灌溉农业的效益。因此实际经济评价效益分摊系数的大小较难把握。提高产量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作经济评价时应通过多种方案分析比较,对整个工程作经济评价,应选择最优的灌溉技术、农业配套和科学管理手段,使这个复合型的项目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

2.2建议采用的计算方法

目前灌溉增产效益的计算一般采用如下公式:NB=‘仁:答”(,一y。)c+艺A(了‘一)。‘)C‘/刀叫…式中,B为灌区多年平均增产值,即毛效益年值(元);A为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亩);y。,y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产量(k梦亩);y0,,犷分别为采取灌溉措施前、后作物副产品的产量(k岁亩);C,C分别为农产品与副产品的价格(元/kg);N为分析期限;。为分摊系数。

公式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作物的种类相同;采取灌溉工程措施前后灌区种植面积相等。因此,需对原效益计算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召=。!艺[A‘ai(少C+),C‘)〕-篙[‘了a少(yoc+y。’“’)]/“}

2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

2.1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农业增产的效益是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及管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水利和农业对作物增产起着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它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关系,水利或农业的单独作用是难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的。没有水利条件,很多农业技施就不能发挥作用,农民也就不会选择高水肥要求的种植模式和品种,但仅有水利措施,没有相应的农技措施和科学的管理相配合要大幅度式中,A;,A,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一L程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亩);a‘,aj分别为实施灌溉工程和未实施灌溉工程某种作物的种植比例;,为灌溉土地利用系数,刀=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灌溉工程实施后净灌溉面积+工程占地面积);n为采取灌溉措施后灌区作物种植种类;m为采取灌溉措施前灌区作物种植种类;其余符号同前。

评比工作措施篇(2)

按统一要求,经济效益分析中采用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分析,计算公式为:

投入产出比=(措施投入+直接采油成本)÷增油销售收入

式中直接采油成本指采油成本中扣除储量有偿使用费、折旧费、油田维护费、大修理基金后的成本。

增油销售收入=增油量×原油价格

二、参数取值

1.原油价格:原油价格取当年的原油平均价格计算。

2.增油量:参照各单位上报增油量的统计情况,按当年增油量进行计算。

3.采油成本:采油成本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

3.1材料费:指采油及采气过程中油气井、计量站、集输管线以及其它生产措施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如各种油管、破乳剂、录井钢丝、高压阀门等;

3.2燃料费:指指采油及采气过程中直接消耗的各种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如原油、燃料油及天然气等;

3.3动力费:指采油及采气过程中直接消耗的电力、蒸汽等;

3.4生产工人工资及工资附加费:指矿场所属直接从事采油、试井、维修等生产的工人工资及辅助工资(不包括副食补贴和各种奖金)和按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3.5折旧费:指矿场范围内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基本折旧和大修理折旧;

3.6注水注气费:指为保持油层一定压力,提高采收率,对地层进行注水注气所支出的一切费用;

3.7井下作业费:指为维护油气井正常生产,采取各种井下作业措施,如酸化、压裂、射孔、试油、修井等发生的一切支出;

3.8原油三脱费:指为降低原油耗损,提高原油质量,对油气脱水,脱轻质油,含油污水的脱油,回收污油、轻质油等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及天然气脱硫而发生的指出;

3.9科学实验费:指为油田合理开采进行科学实验所发生的一切支出。包括进行油气开采研究以及地质研究对、攻关队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3.10油田维护费:指为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减缓油气递减速度,维持油气田生产而支出的各项油田维护费用;

3.11矿场经费:指矿场(大队)一级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消耗材料、工资、差旅费、折旧、以及修理费等;

3.12企业管理费:指石油管理局(油田一级)管理部门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

3.13轻烃回收费:指从原油或天然气中回收轻烃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3.14天然气净化费:指为净化天然气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4.油井措施单井次成本

油井措施单井次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费和施工劳务费。

三、工艺增油措施投入产出比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投入产出比计算

用上述公式和参数取值,计算投入产出比。

2.经济效益分析

主要增油措施包括:压裂、酸化、补孔改层、转抽、大泵、电泵、卡堵调、防砂、热采等。计算投入产出比时,措施增油量为当年增油量,必将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即实际的投入产出比要比计算值小一些。如果计算出的措施投入产出比值小于1,则该措施的实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计算出的措施投入产出比值大于1,则该措施的实施无效益,下一个五年规划时需要调整措施结构。

上表为某油田“十一五”期间针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地质特点所采取的工艺增油措施投入产出比计算结果。由此看出,大部分措施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油效果,为提高油田的整体开发效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酸化、大泵、电泵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象补孔改层措施,尽管随着各类油藏的开发,可供更改的油层越来越少,但该措施以其较低的成本、较高的增油量还将在油田开发中发挥巨大作用。大修作业的投入产出比不理想,这是由于大修作业成本高、而统计增油效果时可能统计偏低所致(大修作业增油被作业后的其它增产措施分解去一部分),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需要大修的井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大修作业仍是今后油田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

四、结论

评比工作措施篇(3)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安康的重要保障。安全文明措施费是施工企业确保施工作业安全,用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购置、提升施工作业环境的费用,包括安全施工费、文明施工费、环境保护费、临时设施费。为确保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建设部于2005年颁布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文】,是在原有法律法规的组织和技术保证的基础上,提供了经济保证上的支持,以确保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的可靠投入。各地市建设主管部门也作出了关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相关文件规定,如规定了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工前设立安全文明施工专款账户,如有未按合同价款约定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足额设置专款账户的将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的硬性规定。

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较为健全,但是目前全国施工安全的形式仍然较为严峻。2015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168起、死亡219人[1]。因而让人深思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是否真的专款专用,总分包单位是否存在挪用安全文明措施费造成安全文明施工防护投入不足、防护措施不到位,而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呢?从去年施工安全生产事故中,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高处坠落事故81起,物体打击事故28起,坍塌事故27起,起重伤害事故16起,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16起,分别占总数的48.21%、16.67%、16.07%、9.52%、9.52%[1]。可见安全防护措施仍未做到百分百的防护无死角的要求,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通过做好安全防护来杜绝的。

各省在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计费和管理方式与事故的发生率与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呢?从目前的全国各地区的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管理规定进行分析、归类,对于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计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工程类别采取固定的费率,在工程阶段从专款账户中按百分比支付,这主要包括了北京市、上海市、湖南省、湖北省等绝大多数的省市。一般开工前按照约定预支付一定比例,施工期间按照进度同比支付;另一种是根据工程类别取费的同时,将安全文明措施费分为基本费、现场评测费、奖励费三部分组成,如四川省、河南省、江苏省、黑龙江省。《四川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费计价管理办法(2011)》中规定:现场评价费是施工单位达到有关安全生产规定、规范及标准,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组织安全检查现场评价获取的安全生产措施费。根据最终综合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级。优良者计取现场评价费,合格者安全文明施工费按基本费计取,不计取现场评价费。不合格者只计取安全文明施工费中的临时设施基本费[2]。

以上两种模式下究竟哪种模式更好地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的有效投入和安全文明施工费专款使用,控制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可以采取数据来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建设部公布的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的安全事故公告数据统计,2014年度全国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22起,死亡648人。笔者将各个省份2014年度施工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统计入表1中,表中采用第一种模式的未做颜色的填充标识,而将采用第二种模式的省份进行了颜色填充处理。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各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设置参数f,为各个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之和,表示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程度,即f=事故起数+死亡人数,

并将各省的f参数进行升序的排序p。见表1

如表1所示江苏省位居最后为事故最多发的省份,浙江省其次。而事故较少的省份中,自治区的排序p为1,是事故发生率参数f最少的,其次山西省的排序p为2。从排序p中可以看出,事故多发的省份既有采用模式1来管理安全文明施工费的,也有采用模式二的省份。但是作为事故发生率最为严重的江苏省和浙江省与事故率最少的自治区及山西省相比,可以很直接联想到有另一个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各个省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的数值,即经济发展程度。据统计江苏省、浙江省2014年的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52519.75亿元、50036.81亿元,而自治区、山西省2014年建筑业产值只有156.22亿元、6665.18亿元[3],这显然可以看出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是与各个省的建筑业产值成正相关的关系。

为了更加公正的来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下各个省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管理效果,笔者引入了各个省2014年全年房屋施工总面积,作为参考基数,设置参数C1,C1为参数f与房屋施工面积的比值乘以百分百,

即C1=f/房屋施工总面积×100%,

用以表示各省安全施工事故程度,在各省房屋施工总数量中反映每施工每万平米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然后再对各个省算得的参数C1排列出新的排序p1。如表1。

如表1中所示,从排序p1可见,P1排名前10位的既有采用模式1,也有采用模式2的省份。而江苏省作为事故发生程度最严重的省份,因其房屋施工总面积达691834.97万平米,为施工面积最多的省份,而排名p1是在第11名。因房屋施工面积总数过小,p1排名是最后一名,山西省的p1排名第6。河北作为采用模式2的省份排名第一,黑龙江同样采用了模式2,但排名在29名。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模式2的省份,p1排名相对靠前,只有黑龙江省例外。而采用模式1 的省份,在排名前10中占有很大份额。初步可以得出结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有效投入与两种管理模式关系已经很明显,但我认为想进一步公正的比较模式1与模式2在监管中的效果,要考虑的是采用模式1 的省份数量较多,基数较大。应该考虑该模式中排名在前10名的数额占该模式全部数额的百分比,因此需设置参数S,用以比较模式1与模式2各自在排名前10位所占有的比例,

即S=前10名中模式n占有的全部省份的比值/模式n占的全部省份的比值,则

S1=(7/31)/(26/31)*100%=26.9%

S2=(3/31)/(5/31)*100%=60%

显然S2明显大于S1,表明采用模式2的省份中有60%取得了前10名的好成绩,远远大于采用模式1中只有26.9%的省份,因此表明采用模式2的监管方式在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率上相比较模式1 有明显的优势。模式2对于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监管方式,加强施工进度过程中的管理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对模式1,模式2更加注重施工过程的监管。比如河南省对现场评测费用实行动态管理,在单项工程完成工程量70%,依据施工单位的申请,由造价管理部门、安检机构、现场监理等组成考评组,按照现行标准规范和“措施费”情况进行把关,对监理单位履行安全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现场考评的具体情况,联合出具考评报告,最终确定费用标准。且对于已进行现场考评的项目,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前,发生放松管理,明显降低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标准的,建筑安全监督部门、监理单位及时提出,并可提请考评组重新组织现场考核。同时,工程完工后,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对整个施工工程现场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修正现场考评得分[4]。

但是采取模式2监管安全文明措施费的省份相对太少,且其中江苏省和黑龙江省2014年的施工安全生产形式仍然不容乐观,在分析表中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认为以江苏省为例,施工安全管理成效与施工总产值、规模是有明显函数关系的,如施工规模无约束的扩大,社会安全监管的作用势必出现疲劳效应,使其事故发生率与施工生产规模出现成倍数同比关系,造成施工安全事故数量的暴涨,因此控制建筑房地产投资建设规模过大,均衡经济发展,对于确保施工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率是有必要的。而黑龙江省[5]是将安全文明措施费分为基本费和现场评测费两部分,未设立奖励费,这样降低了施工企业创优、争先的积极性。且虽采取了现场评测得分计算安全文明措施费率,但拨付方式仍采用了按照安全文明措施费的总额乘以百分比来支付的,所以没有较好发挥基本费和现场评测费的各个施工阶段的能动作用,对于施工安全防护、文明设施投入的控制力度有所下降。

模式2的监管方式,是把经济和行政手段的结合。如我公司承建的安徽省蚌埠市的滨河西片区安置房项目,依据蚌埠市建委的相关规定 [6],建设单位及建设主管部门是按照模式1的方式支付和管理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而我项目部为加强对专业分包队伍的管理,采用了模式2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考评,在施工关键节点,督促分包单位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合同签订时即约定如分包单位拒绝火拖延安全问题整改的,必要时我方可自行设置防护和文明施工设施,相关费用在专业分包单位中的安全文明措施费中扣除。这样从一而终地坚持对安全防护设施的监管和监督安全文明措施费的专款专用,最后在全项目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此项目于2013、2014两年度获得了全国3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荣誉。

结论和建议:

1、 数据分析比对显示采用模式2的省份能够更好的降低施工安全生产事故,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于控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但采用模式1的省份仍有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在相关文件规定健全的前提下,文件法规的执行才是控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最有效的保障。

2、 建议规范和健全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计费、支付和监管,对于控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并结合行政手段,以提高施工安全文明生产条件。对施工企业申请安全文明评测费的须提供安全文明设施购买、租赁的发票,用来证明没有挪用安全文明措施专项费用的情况。

3、 在施工开始阶段,因基坑开挖和边坡防护工程,以及塔吊等施工机械的进场,开工初期安全文明措施投入资金较大。而施工开始阶段安全文明措施费的投入额是关系到安全文明事故发生率的关键,所以建议应增加开工预支付比例,保证安全文明防护设施的初期投入。

4、 无论是对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监管,还是企业内部对于分包单位和下属公司的的安全监管,加强施工期间的动态考核,都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有效投入。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参与,协助建设安全监管部门和监理公司共同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督察。可采用航拍、监控等高科级手段对施工现场实时监督。

5、笔者通过数据比对分析来研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比发放及所有数据必须基于真实可靠,否则结果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对于施工安全文明措施费的计费、支付和监管,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但限于笔者自身水平有限,只是浅显的略谈了几点看法和建议,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建设部《2015年上半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

评比工作措施篇(4)

abstract: water flooding is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 of secondary oil recovery and important method for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however, the descendent injectivity influenced development result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erflooding.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a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e weighing and fuzzy-gray judgment,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can make decision more quickly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work.

key words: injection well ; grade weighing; fuzzy judgment; gray relationship;

0 引言

近几年全国油田年平均注水6.8亿吨,平均每吨石油注水量接近5立方米。然而,由于外来液体与储层岩石矿物、储层流体等不配伍,水中悬浮物、浮油、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存在,以及注水地层的敏感性等,常常引起地层伤害,造成部分注水井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影响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清除或降低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地层伤害,以恢复或提高注水地层的吸水能力。然而在这些解堵措施的应用中,将涉及到不同层次定量和非定量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评价预测模型和方法,将各类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决策注水井地层解堵措施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油田开发效益。

在油田实际工作中,经常根据生产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研究,得出本油田实用的分析评价方法。如何晓东等立足于多年来轮南油田注入水质的实验研究数据,对轮南油田注入水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化学指标(铁含量、溶解氧、硫化物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含油量、腐蚀率) 、细菌指标、物理指标(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 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等进行逐一评定,用来指导现场注水实践[2]。东辛油田针对注水井地层伤害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处理措施,总体上效果不错,但是还有许多注水井效果并不明显[3][4]。因此东辛油田很有必要在采取措施前进行合理地决策,也就是建立一套评价预测模型进行辅助决策。目前,对于这种影响因素较多的评价预测方法有灰色聚类分析法、等级权衡法等。本文根据东辛油田现场资料的情况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等级权衡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模型,用以决策注水井地层处理措施应用的可行性。

1 等级权衡法

1.1 基本原理

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是所有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到某一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就很难确定。但是如果大量的注水井数据综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注水井都有某个因素影响时处理措施效果好,那么就认为有这个影响因素时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好的可能性大,反之亦然。概率论是研究某一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可以通过某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论认为,事件出现的频率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一种客观属性,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出现的频率接近一个常数,这个值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井次足够多的情况下,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必然在大量数据资料中反映出来,并且相对稳定。然后对每一因素影响程度合理赋值,可以定性的计算出所有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综合影响程度,从而对注水井处理措施决策起到辅助作用。[5][6]

1.2 注水井处理效果等级的确定

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是一个非定量的概念,所以在评价之前要先筛选出能反映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然后合理的确定出效果等级。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场经验,认为措施前后注水量之比、措施前后注入压力之比及有效期可以较好的评价注水井地层处理技术的效果。

2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2.1 基本原理及其方法

综合评判是指综合考虑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并对其进行总的评判,当评判因素具有模糊性时,这样的评判被称为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生产中,解堵效果与解堵技术有关,也与注水地层地质情况、堵塞成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比较适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如李燕杰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四—八区为主的25口油水井上,分别采用热化学解堵技术、低伤害缓蚀酸解堵技术、复合解堵技术、高频水力振荡解堵技术、超声波解堵技术、高能气体压裂解堵技术进行了解堵试验,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得出了这几种解堵技术的相对优劣及其稳定性。

3 评价模型应用分析及建议

从东辛油田2002年~2005年注水井206井次的解堵措施中选取最常用措施类型(fb-40酸化)的67组数据,运用上述等级权衡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建立模型。对这67次处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实际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1井次,符合率为76.12%,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2井次,符合率为77.61%,并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相同的有64井次,相同率为95.52%。另外,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求解权数集的过程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还可以得出处理措施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主要因素为浮油含量和悬浮物含量,其次是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然后依次为渗透率和有效厚度。

由于所选择的分析数据过少,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不够明显,故造成上述评价结果不是非常理想。若将措施类型也作为分析因素,利用206井次处理措施的全部数据建立上述两种模型,则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87.86%,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91.26%,这说明在实验数据足够多地情况下,评价模型的结果将非常接近实际情况,且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要优于等级权衡法。为了能更好的优化油田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进行科学的决策,今后仍要继续加强油田基础实验数据的采集和

参考文献

[1] pautz j f, crocker m e, walton c g. relating water quality and formation permeability to loss of injectivity[z] spe 18 888,1989.

[2] 何晓东,熊燕莉. 轮南油田注水水质指标现状分析与评价[j]. 天然气工业, 2000,20(4):72-76.

[3] 覃忠校,黎石松,张兴建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工艺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3):63-65.

[4] 覃忠校,张兴建,彭绪勇等. 高压水射流与化学复合解堵工艺应用研究[j].河南石油,2003,17(2):39-43.

[5] barkman j h, davidson d h. measuring water quality and predicting well impairment [j]. j petrol technol, 1972, 24(6):865-873

[6] todd, adrian c., the application of depth of formation damage measurements in predicting water injectivity decline [z]. spe 12498-ms, 1984, 13-14.

评比工作措施篇(5)

abstract:  water flooding is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 of secondary oil recovery and important method for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however, the descendent injectivity influenced development result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erflooding.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a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e weighing and fuzzy-gray judgment,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refore the study can make decision more quickly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work.

key words: injection well ; grade weighing; fuzzy judgment; gray relationship;

0  引言

近几年全国油田年平均注水6.8亿吨,平均每吨石油注水量接近5立方米。然而,由于外来液体与储层岩石矿物、储层流体等不配伍,水中悬浮物、浮油、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存在,以及注水地层的敏感性等,常常引起地层伤害,造成部分注水井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影响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清除或降低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地层伤害,以恢复或提高注水地层的吸水能力。然而在这些解堵措施的应用中,将涉及到不同层次定量和非定量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评价预测模型和方法,将各类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决策注水井地层解堵措施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油田开发效益。

在油田实际工作中,经常根据生产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理论研究,得出本油田实用的分析评价方法。如何晓东等立足于多年来轮南油田注入水质的实验研究数据,对轮南油田注入水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化学指标(铁含量、溶解氧、硫化物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含油量、腐蚀率) 、细菌指标、物理指标(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 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等进行逐一评定,用来指导现场注水实践[2]。东辛油田针对注水井地层伤害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处理措施,总体上效果不错,但是还有许多注水井效果并不明显[3][4]。因此东辛油田很有必要在采取措施前进行合理地决策,也就是建立一套评价预测模型进行辅助决策。目前,对于这种影响因素较多的评价预测方法有灰色聚类分析法、等级权衡法等。本文根据东辛油田现场资料的情况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等级权衡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模型,用以决策注水井地层处理措施应用的可行性。

1 等级权衡法

1.1  基本原理

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是所有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到某一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就很难确定。但是如果大量的注水井数据综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注水井都有某个因素影响时处理措施效果好,那么就认为有这个影响因素时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好的可能性大,反之亦然。概率论是研究某一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可以通过某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论认为,事件出现的频率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一种客观属性,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出现的频率接近一个常数,这个值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井次足够多的情况下,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必然在大量数据资料中反映出来,并且相对稳定。然后对每一因素影响程度合理赋值,可以定性的计算出所有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综合影响程度,从而对注水井处理措施决策起到辅助作用。[5][6]

1.2  注水井处理效果等级的确定

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是一个非定量的概念,所以在评价之前要先筛选出能反映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然后合理的确定出效果等级。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场经验,认为措施前后注水量之比、措施前后注入压力之比及有效期可以较好的评价注水井地层处理技术的效果。

 

2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2.1  基本原理及其方法

综合评判是指综合考虑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并对其进行总的评判,当评判因素具有模糊性时,这样的评判被称为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分析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生产中,解堵效果与解堵技术有关,也与注水地层地质情况、堵塞成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比较适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如李燕杰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四—八区为主的25口油水井上,分别采用热化学解堵技术、低伤害缓蚀酸解堵技术、复合解堵技术、高频水力振荡解堵技术、超声波解堵技术、高能气体压裂解堵技术进行了解堵试验,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得出了这几种解堵技术的相对优劣及其稳定性。

3  评价模型应用分析及建议

从东辛油田2002年~2005年注水井206井次的解堵措施中选取最常用措施类型(fb-40酸化)的67组数据,运用上述等级权衡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建立模型。对这67次处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实际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1井次,符合率为76.12%,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2井次,符合率为77.61%,并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相同的有64井次,相同率为95.52%。另外,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求解权数集的过程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还可以得出处理措施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主要因素为浮油含量和悬浮物含量,其次是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然后依次为渗透率和有效厚度。

由于所选择的分析数据过少,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不够明显,故造成上述评价结果不是非常理想。若将措施类型也作为分析因素,利用206井次处理措施的全部数据建立上述两种模型,则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87.86%,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91.26%,这说明在实验数据足够多地情况下,评价模型的结果将非常接近实际情况,且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要优于等级权衡法。为了能更好的优化油田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进行科学的决策,今后仍要继续加强油田基础实验数据的采集和

参考文献

[1] pautz j f, crocker m e, walton c g. relating water quality and formation permeability to loss of injectivity[z] spe 18 888,1989.

[2] 何晓东,熊燕莉. 轮南油田注水水质指标现状分析与评价[j]. 天然气工业, 2000,20(4):72-76.

[3] 覃忠校,黎石松,张兴建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工艺研究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3):63-65.

[4] 覃忠校,张兴建,彭绪勇等. 高压水射流与化学复合解堵工艺应用研究[j].河南石油,2003,17(2):39-43.

[5] barkman j h, davidson d h. measuring water quality and predicting well impairment [j]. j petrol technol, 1972, 24(6):865-873

[6] todd, adrian c., the application of depth of formation damage measurements in predicting water injectivity decline [z]. spe 12498-ms, 1984, 13-14.

评比工作措施篇(6)

abstract:  water flooding is the most popular technique of secondary oil recovery and important method for high and stable production. however , the descendent injectivity influenced development result during the process of waterflooding.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are analyzed based on grade weighing and fuzzy-gray judgment, results are basically identical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the refore the study can make decision more quickly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improv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work.

key words: injection well ; grade weighing; fuzzy judgment; gray relationship;

0  引言

近几年全国油田年平均注水6.8亿吨,平均每吨石油注水量接近5立方米。然而,由于外来液体与储层岩石矿物、储层流体等不配伍,水中悬浮物、浮油、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存在,以及注水地层的敏感性等,常常引起地层伤害,造成部分注水井注水地层吸水能力下降,影响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常常采用各种各样的处理措施清除或降低注水井近井地带的地层伤害,以恢复或提高注水地层的吸水能力。然而在这些解堵措施的应用中,将涉及到不同层次定量和非定量多因素复杂系统的决策 问题 。因此,有必要建立评价预测模型和 方法 ,将各类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决策注水井地层解堵措施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措施的有效性和油田开发效益。

在油田实际工作中,经常根据生产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 理论 研究 ,得出本油田实用的分析评价方法。如何晓东等立足于多年来轮南油田注入水质的实验研究数据,对轮南油田注入水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化学指标(铁含量、溶解氧、硫化物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含油量、腐蚀率) 、细菌指标、物理指标(悬浮物含量、悬浮物粒径) 和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等进行逐一评定,用来指导现场注水实践[2]。东辛油田针对注水井地层伤害的特点,采用了一系列处理措施,总体上效果不错,但是还有许多注水井效果并不明显[3][4]。因此东辛油田很有必要在采取措施前进行合理地决策,也就是建立一套评价预测模型进行辅助决策。目前,对于这种影响因素较多的评价预测方法有灰色聚类分析法、等级权衡法等。本文根据东辛油田现场资料的情况和理论研究,建立了等级权衡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两种模型,用以决策注水井地层处理措施应用的可行性。

1 等级权衡法

1.1  基本原理

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是所有影响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到某一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程度就很难确定。但是如果大量的注水井数据综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初步的认识,例如注水井都有某个因素影响时处理措施效果好,那么就认为有这个影响因素时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好的可能性大,反之亦然。概率论是研究某一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学工具,可以通过某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分析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论认为,事件出现的频率是事件本身固有的一种客观属性,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试验次数足够多时,事件出现的频率接近一个常数,这个值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在井次足够多的情况下,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必然在大量数据资料中反映出来,并且相对稳定。然后对每一因素影响程度合理赋值,可以定性的 计算 出所有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综合影响程度,从而对注水井处理措施决策起到辅助作用。[5][6]

1.2  注水井处理效果等级的确定

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是一个非定量的概念,所以在评价之前要先筛选出能反映注水井地层处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然后合理的确定出效果等级。根据理论研究和现场经验,认为措施前后注水量之比、措施前后注入压力之比及有效期可以较好的评价注水井地层处理技术的效果。

 

2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

2.1  基本原理及其 方法

综合评判是指综合考虑 影响 事物的多种因素并对其进行总的评判,当评判因素具有模糊性时,这样的评判被称为模糊综合评判。灰色关联 分析 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在实际生产中,解堵效果与解堵技术有关,也与注水地层地质情况、堵塞成因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比较适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如李燕杰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南四—八区为主的25口油水井上,分别采用热化学解堵技术、低伤害缓蚀酸解堵技术、复合解堵技术、高频水力振荡解堵技术、超声波解堵技术、高能气体压裂解堵技术进行了解堵试验,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得出了这几种解堵技术的相对优劣及其稳定性。

3  评价模型 应用 分析及建议

从东辛油田2002年~2005年注水井206井次的解堵措施中选取最常用措施类型(fb-40酸化)的67组数据,运用上述等级权衡法和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分别建立模型。对这67次处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并与实际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1井次,符合率为76.12%,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同的有52井次,符合率为77.61%,并且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相同的有64井次,相同率为95.52%。另外,在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求解权数集的过程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还可以得出处理措施效果影响因素的主次,主要因素为浮油含量和悬浮物含量,其次是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然后依次为渗透率和有效厚度。

由于所选择的分析数据过少,同一个因素对处理措施效果影响程度不够明显,故造成上述评价结果不是非常理想。若将措施类型也作为分析因素,利用206井次处理措施的全部数据建立上述两种模型,则等级权衡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87.86%,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为91.26%,这说明在实验数据足够多地情况下,评价模型的结果将非常接近实际情况,且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要优于等级权衡法。为了能更好的优化油田注水井处理措施效果,进行 科学 的决策,今后仍要继续加强油田基础实验数据的采集和

参考 文献

[1] pautz j f, crocker m e, walton c g. relating water quality and formation permeability to loss of injectivity[z] spe 18 888,1989.

[2] 何晓东,熊燕莉. 轮南油田注水水质指标现状分析与评价[j]. 天然气 工业 , 2000,20(4):72-76.

[3] 覃忠校,黎石松,张兴建等.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工艺 研究 及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30(3):63-65.

[4] 覃忠校,张兴建,彭绪勇等. 高压水射流与化学复合解堵工艺应用研究[j].河南石油,2003,17(2):39-43.

[5] barkman j h, davidson d h. measuring water quality and predicting well impairment [j]. j petrol technol, 1972, 24(6):865-873

[6] todd, adrian c., the application of depth of formation damage measurements in predicting water injectivity decline [z]. spe 12498-ms, 1984, 13-14.

评比工作措施篇(7)

实施方案

(2005年6月20日)

为更好地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根据县委《关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1、对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进行自查,按照制定好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

2、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改进提高,充实完善长效机制。

3、继续提炼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提升至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总结性经验材料。

二、时间安排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即对照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充实完善阶段,时间为两个半月,从2005年6月20日开始至2005年8月31日结束。

第一阶段:对照检查阶段(6月20日至30日)

主要任务:

1、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下发的各项文件;

2、对照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查找学习教育活动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

3、进一步充实完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第二阶段:整改落实阶段(7月1日到7月31日)

主要任务:

1、根据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逐项进行排查,看看哪些措施没有得到落实;

2、根据查找的情况,一条一条抓好整改落实,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出时间表;

3、公布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第三阶段:充实完善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

主要任务:

1、对已建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

2、充实完善长效机制,使长效机制符合时展要求,符合单位和党员群众的实际情况;

3、把长效机制向党员群众公布,并编发至每个党员手中;

4、继续提炼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总结性经验材料。

三、保障措施

(一)继续搞好学习。积极组织引导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克服松劲情绪,继续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讲话精神统领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各项工作。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落实整改责任。根据整改措施责任分工情况,来一次回头看,认真查一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哪些正在解决?哪些还没有着手解决?列出单子,定出计划,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对整改措施半途而废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好的、群众不满意的,采取措施重新解决落实,直到干部群众满意为止。

(三)建立“三评两票制”。根据县委要求,对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情况采取“三评两票制”进行评议。即: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票。由党员进行自我评价,形成书面材料,交党支部审查。党员互评以科室为单位,采取党员自我述职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相互评议,并组织党员进行投票,实行互评“票决制”。党员互评主要是党员相互评议综合表现。群众参评由党支部组织群众代表测评会,听取群众对支部和党员的评价。根据党员互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综合情况,结合党员一贯表现,提出评议意见,向党员本人反馈。

(四)继续深化主题活动。一是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要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和一名困难党员;一般党员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每名党员每月要到联系点或结对户至少走访慰问一次。二是“为民服务周”活动。组织以“一次座谈、一次走访、一次帮困、一次义务劳动、一件好事实事”为主题的“为民服务周”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难题,体现先进性。三是“六看六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看思想、比觉悟”、“看学习、比素质”、“看工作、比成绩”、“看风格、比原则”、“看形象、比服务”、“看认识、比境界”,转变作风,完善服务承诺,争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务实高效的表率、干净干事的表率。

(五)建立“满意问群众”考核制。设立群众满意度反馈栏和意见箱,将各项工作和决策,定期公布,接受监督;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工程”创评活动,坚持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尺度,采取问卷测评、基层走访、组织座谈等多种途径,将人事各项工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交由群众评价,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构筑“工作看实效、满意问群众”考核制度。

评比工作措施篇(8)

目前,国内经济发展主导性经济支柱产业是水利水电工程,这一工程不单单和国家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关联,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几年,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提升,生态环境影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等等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大大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区域社会稳定以及生态安全进行维护,合理和有序地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当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然而作为保护对策拟定基础和依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逐渐成为了所有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前期准备所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并且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水利水电工程当中前期准备的重点工作[2]。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水利水电工程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我们应当对该类工程当中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和具体评价要点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1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

1.1正面影响

众所周知,水利水电工程的兴盛也会大大推动社会环境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整合和利用水资源,能够大大改善不同地区之间水力资源的调度情况,降低水电工程中存在的能源消耗,在降低国内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水利水电工程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保护当中进行应用,采取转变方式的方法来进行供给发电[3]。除此之外,其还可以应用至周边气候环境调节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1.2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建设基础,因此使得工程进行建设时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导致土地资源降低,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4]。一般来说,水库周边的土质环境大多比较疏松,极其容易导致周围出现大规模的山体滑坡,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期进行水库工作还会增加河道内部的淤泥,影响后续的交通运输,对居民居住地迁移造成一定的影响。

2环境影响评价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使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依据不同的工程建设技术、环境指标和经济情况,在具体的管理、规划、施工和设计之中进行方案的优化,提出发挥其正面影响和降低其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进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维护国内生态平衡[5]。

2.1步骤及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方法和步骤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程度发现其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评价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第二类为对每一个单因子的环境改变和影响进行评价。具体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步骤有:影响识别、影响预测、影响评价、减免影响和改进措施的研究以及监测管理方案和保护措施的制定[6]。具体内容如下。

2.1.1影响识别影响识别的目的在于对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提出,具体步骤可以分为六步。第一步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特征和状况进行了解,第二步为回顾评价和类比参考已经建设的类似工程,第三步为调查和描述环境现状,第四步为根据工程的具体性质和概况进行分析,第五步为采取影响矩阵法和清单法对其进行识别。最后一步为对其可能存在比较大影响或者是情况不明的环境因素进行提出,并且预测其可能会造成的一些影响。

2.1.2影响预测影响预测主要是为了检测环境变化并且对影响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在进行影响预测时首先需要进行定性分析,使用简单的手段定量,之后再使用多参数模型对其进行一定的定量计算,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1)数学模型计算,比如局部地区气候或者的水质预测等等。(2)特征指标或者是经验公式,例如采取αβ值值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预测等等。(3)调查和度量,例如,对水库当中存在的陆生植物分布进行调查,进而预测对其的具体影响。(4)对水力形势等等变化影响进行分析。(5)类比其他的现有工程。

2.1.3影响评价影响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每一个单因子的影响进行评价,因此,必须对环境指标的改变进行研究,提出针对其负面影响的措施和对策,并且计算出投资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环境改变情况及能否接受情况[7]。主要的方法有:(1)水利水电在进行建设或不建设情况下所采取的环境指标对比法。(2)创建各类环境因子的环境变化情况和环境质量函数图,进而对环境质量是否提高进行研究。(3)对其存在的负面影响提出一定的对策和措施,对投资进行计算。(4)在实施了措施之后,再次评价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提升。(5)计算无措施和有措施两种情况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差值。(6)对措施效益进行计算。(7)对投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得出该因子的影响是否可以被接受,采取的相关措施是否有效等等。

2.1.4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目的是提出档案对环境影响的总指标,采取方案的比较选择方式,对方案优劣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在环境的角度上为后续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行度进行提出[8]。综合评价可以采取环境评价系统、效益分析和多目标分析等等方式。

2.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评比工作措施篇(9)

实施方案

(20__年6月20日)为更好地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根据县委《关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1、对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进行自查,按照制定好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进一步抓好整改落实。

2、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改进提高,充实完善长效机制。

3、继续提炼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提升至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总结性经验材料。

二、时间安排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即对照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充实完善阶段,时间为两个半月,从20__年6月20日开始至20__年8月31日结束。

第一阶段:对照检查阶段(6月20日至30日)

主要任务:

1、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下发的各项文件;

2、对照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查找学习教育活动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

3、进一步充实完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第二阶段:整改落实阶段(7月1日到7月31日)

主要任务:

1、根据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逐项进行排查,看看哪些措施没有得到落实;

2、根据查找的情况,一条一条抓好整改落实,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出时间表;

3、公布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第三阶段:充实完善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

主要任务:

1、对已建立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

2、充实完善长效机制,使长效机制符合时展要求,符合单位和党员群众的实际情况;

3、把长效机制向党员群众公布,并编发至每个党员手中;

4、继续提炼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形成有一定价值的总结性经验材料。

三、保障措施

(一)继续搞好学习。积极组织引导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克服松劲情绪,继续深入学习、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讲话精神统领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各项工作。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进一步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落实整改责任。根据整改措施责任分工情况,来一次回头看,认真查一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哪些已经解决了?哪些正在解决?哪些还没有着手解决?列出单子,定出计划,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对整改措施半途而废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好的、群众不满意的,采取措施重新解决落实,直到干部群众满意为止。

(三)建立“三评两票制”。根据县委要求,对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情况采取“三评两票制”进行评议。即: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票。由党员进行自我评价,形成书面材料,交党支部审查。党员互评以科室为单位,采取党员自我述职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相互评议,并组织党员进行投票,实行互评“票决制”。党员互评主要是党员相互评议综合表现。群众参评由党支部组织群众代表测评会,听取群众对支部和党员的评价。根据党员互评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综合情况,结合党员一贯表现,提出评议意见,向党员本人反馈。

(四)继续深化主题活动。一是结对帮扶活动。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要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和一名困难党员;一般党员干部每人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每名党员每月要到联系点或结对户至少走访慰问一次。二是“为民服务周”活动。组织以“一次座谈、一次走访、一次帮困、一次义务劳动、一件好事实事”为主题的“为民服务周”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难题,体现先进性。三是“六看六比”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看思想、比觉悟”、“看学习、比素质”、“看工作、比成绩”、“看风格、比原则”、“看形象、比服务”、“看认识、比境界”,转变作风,完善服务承诺,争做服务群众的表率、务实高效的表率、干净干事的表率。

(五)建立“满意问群众”考核制。设立群众满意度反馈栏和意见箱,将各项工作和决策,定期公布,接受监督;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工程”创评活动,坚持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尺度,采取问卷测评、基层走访、组织座谈等多种途径,将人事各项工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交由群众评价,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构筑“工作看实效、满意问群众”考核制度。

评比工作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 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问题的提出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凡涉河的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应事先进行防洪评价,并获得许可。防洪评价报告是发改部门审批(或核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前置条件,防洪评价报告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之后,建设项目才能获得审批。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对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格式做了一般性的规定,但对防洪评价结论的可行与否没有规定具体的评判标准和明确的技术指标,比如壅水多少、减少多少流量可以接受等。

2防洪评价的内容

《水法》、《防洪法》对围垦河滩、河道做了严格规定,除规划岸线调整外,不允许围垦和占用河道、河滩,南四湖流域主要涉河建筑物是桥梁、码头及跨河管道等。防洪评价主要评价建设项目对河流的影响及项目自身防洪问题,主要有:

(1)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湖泄洪能力;

(2)对河势稳定、水流流态、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3)对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安全的影响;

(4)对防汛抢险的影响;

(5)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利用管理规划等专业规划,对流域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6)建设项目自身防御洪涝的标准与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是否影响第三方当事人的水事权益;

(8)是否符合其他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3防洪评价计算方法

设计洪水(潮位)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进行。水力计算主要根据《水力学计算手册》、《水工设计手册》及《水利动能设计手册》(排涝分册)进行。

3.1壅水高度计算

桥墩壅水高度计算方法有两种:

(1)

(2)

码头等阻水建筑物壅水高度计算公式如下:

(3)

3.2流态变化分析

建筑物引起的流态变化应采用物模或数模进行分析。数模一般用二维水动力模型,目前常用Mike21进行分析。

3.3回水水面线计算方法

回水水面线根据能量和流量守恒原理进行计算。采用逐段推算法绘制回水曲线,所依据的基本公式为恒定非均匀渐变流,计算公式如下:

(4)

对于跨河网的建筑物,通常采用Mike 11计算水面线,基本原理是河道非恒定渐变流的圣维南(Saint-Venant)方程推求河网水面曲线。圣维南基本方程组包括连续方程和动力方程:

(5)

(6)

4防洪评价问题探讨

4.1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建立涉河项目防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为维护防洪安全。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完整地:

(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系统而全面,能够从防洪安全涉及的不同方面表征涉河项目的影响,并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全面地反映涉河工程的防洪安全程度。

(2)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之间要求一定的独立性,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与简洁。

(3)适用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能适应不同河流或河段上不同类型的涉河工程。

4.2评价具体技术指标探讨

涉河建筑物布置一般原则是:建筑物应避开河道的控制断面(河段)、分流口、河流弯段处。桥梁一般不应在河中拐弯、设匝道,岸滩上的承台要进入河床。现行的《导则》未规定具体的防洪影响的可接受(获批)指标,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呢?比如,建筑物壅水多少厘米、流量减少多少(百分比),流速增加多少(百分比)可以接受?目前尚未有相关的技术规定。这就要求编制人员对项目所在河流的特征、河势及其防洪问题要有总体的把握,根据河流性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区别对待,确定项目防洪评价结论是否可行。

笔者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参加防洪评价审查、咨询工作,从我局管理的工程实际出发,提出如下几个主要技术指标供实际应用参考:

(1)阻水面积百分比。涉及Ⅰ、Ⅱ级堤防河道,建筑物的阻水面积百分比不应大于8%;涉及Ⅲ级以下堤防以及无堤防河道,建筑物的阻水面积百分比不应大于10%。

(2)最大壅水高度。对于不允许越浪的堤防,建筑物的最大壅水高度应控制在堤顶安全超高值15%以内(一级河道,壅水绝对值不应超过15 cm);对于允许越浪的堤防,建筑物的最大壅水高度应控制在堤顶安全超高值30%以内。

(3)减少流量百分比。对于一、二级河道,建筑物阻水减少流量百分比不应超过3%;对于三级及以下河道,建筑物阻水减少流量百分比不应超过5%。

(4)交角及流态变化。涉河建筑物(桥墩中轴线)与水流动力轴线的交角一般应在5°以内。设计标准洪水条件下,洪水流速较大(断面平均流速达到2.5 m/s)的平原性河流,流速增幅不应大于5%。

(5)堤脚冲刷。设计标准洪水条件下,建筑物引起的堤脚冲刷深度应控制在0.5 m以内。

4.3阶段与精度问题

涉水项目属不同行业部门。有的部门(如交通)可研阶段工作深度比水利部门浅,只提供初步方案,最终方案要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才能确定,故未能提供详细的结构布置剖面图及桥墩坐标点。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经过审批的桥梁桥墩结构是最终方案,不宜改变(否则要重新评价、重新审查)。这种情况只能要求业主提供最终的建设方案,若项目方案(如大桥线位、跨度)调整,则防洪评价报告需根据新的方案进行修编,重新报批。

4.4补救措施

鉴于绝大部分建设项目都没有做物模试验,建设项目对河势影响的范围很难确定,因此补救措施也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在研究补救措施时,应分析项目所在河段流速、流场分布情况,根据项目实施后断面流速大小和流速扰动影响范围,确定补救措施。由于壅水引起上游水面线抬升,其补救措施根据壅水和回水计算成果确定。但若壅水影响小于7~8 cm,很难采取补救措施,建议采用补偿更为合适。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防洪评价报告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应适当考虑安全因素,投资估算方面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以后实际采取补救措施的投资大幅突破。

若项目防洪评价计算成果无法满足技术指标要求,说明该项目建设对河流的防洪影响显著,应要求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优化变更设计方案(如加大跨度、顺水流布置等),若还无法满足要求,则要求采取补救措施增加河道过水断面。

5结论及建议

作为建设方,大部分业主对水利都是外行的,更多的是考虑项目自身布置的合理与方便,而对防洪影响考虑不足。这就要求评价方必需与业主互动,除了评价之外,更要对工程的布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建议业主工程位置避开流态复杂的敏感河段,同时改进和优化工程的布置,比如桥轴线与水流的交角、桥墩墩基、承台、桥跨等,以降低壅水值,减少其对流速和流态的影响,使项目建设对防洪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鉴于现有技术手段,在没有河工模型的情况下,项目防洪影响的补救措施要适当偏于安全。敏感河段的工程建设及项目附近还受到其它工程影响的情况,则应通过河工模型进行验证。

评比工作措施篇(11)

1.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土地资源评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土地资源评估是土地治理项目立项的首要条件。主要是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品质)进行评估,如耕地(包括水田、旱田)、草原、湿地、林地、江河、湖泊、滩涂、荒地、沙漠、废弃地等。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估时首先应确立其要开发土地的自然属性,因为在上面所提到的土地类型中,按照我国现行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之规定[1],国有草原、林地、江河、湖泊等土地属性是不能变的,其他是可变的。

目前我国实行土地国有,使用权分国有、集体所有、企业所有、个人所有等。主要评估被开发土地使用权属、可利用量及所要开发的土地数量,因为土地使用权所有者是项目建设主体,同时也是项目受益者。

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评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配套投入,属于内涵型的综合开发模式,其中水利措施无论是从其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发挥的作用看,还是从占整个农发资金的比重看,都是各种措施中最重要的[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水利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概况(总量、构成、特点及可用水资源量),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状况,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2)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扶持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总装机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3)工程造价及投资估算是否准确。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国家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件规定,取费标准按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费用构成及标准执行。专家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审核投资估算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工程单价及材料价格的合理性,核定工程总投资,对于核定后有变化的内容应注明原因,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真正发挥资金使用的效能。(4)项目建后运行管护措施。主要考察项目区是否明确了项目运行管理机构和人员、运行管理制度、工程设施管护及经费来源。

3.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措施评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农业措施评估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工程措施是否合理。农业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培肥地力等。主要考察农业措施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与其他措施相配套。(2)农业机械化措施评估应注意的内容。农业机械化措施是农业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应主要评估流转土地规模情况,股份制运行情况,机械配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特点和实际需要,是否与农艺措施相结合[3]。(3)投资估算是否准确。

4.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其他措施评估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评估,不但要注重项目的技术评估、效益评估,还要注重管理评估,主要考察是否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基本立项条件。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立项条件。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本县(市)农业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水源有保证,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治理的地块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年度单个项目相对连片开发面积,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1万亩、丘陵山区不低于5000亩。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应符合区域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直接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水利灌排条件;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不低于5万亩,不超高30万亩。(2)建设必要性。项目是否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总体目标任务、发展规划;项目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有无市场需求和发展前途;通过评价项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贡献和作用,判断项目建设是否必要;评价项目是否有利于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4-5]。(3)配套措施。林业、科技推广等配套措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其是否需要及采取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4)资金筹措及投资标准。土地治理项目投资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民自筹资金和投劳折资构成,投入比例为1:0.5:0.4,其中省级财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80%,县级财政承担地方配套资金的20%,农民自筹资金与投劳折资的比例各按50%确定。国家贫困县不承担资金配套任务,但项目管理费用需按规定比例提取;亩投资标准:平原地区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一般在400元-500元/亩,丘陵山区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一般在500元-600元/亩。(5)组织管理。地方领导对于项目建设的重视程度;项目的组织方式是否有利于当地农民的积极参加,是否把农民的开发积极性作为立项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否召开当地村民代表会议及立项前公示,未达到项目区内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和村民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同意的,不得纳入扶持范围。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编,《中国农业综合开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P19~21。

[2]王立国王红岩宋维佳编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P167~175。

[3]江振河,《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效益评价》,CNKI,2004年10月,P18~41。

[4]Mustafa MA,Al-Bahar JF.Project risk assessmen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IEEE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91,38(1),P46~52.

推荐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