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1:37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1)

成熟、老练

用幼稚造句

1、希望我们经过时间的洗礼后,能由幼稚转变为成熟。

2、这种幼稚的做法最终会让你后悔莫及。

3、看着她还尚显幼稚的脸庞,我忽然意识到有些事情还不该责怪她。

4、我的妹妹真是幼稚可笑,竟然会拿雪碧当吹泡泡用的肥皂水!

5、我这个小孩真幼稚,居然到现在还喜欢天线宝宝

6、他人都这么大了,却总是这么幼稚,真拿他没办法

7、小时候挺幼稚的,总以为月亮会跟着人走。

8、他们一拥而入,最后全跌到在地,真是幼稚可笑.

9、我现在已不是过去的那个幼稚的我了,已经成熟多了!

10、他看上去已经很成熟了,但是说话还是那么幼稚。

11、回想起自己幼稚的时光,不禁笑了起来

12、这个小朋友幼稚得很,说出的话令人捧腹啊。

13、弟弟是个幼稚可笑的小孩。

14、我那幼稚的弟弟今年才两岁就已经能数到一百了

用幼稚的反义词造句

成熟:成熟的麦田在秋风里翻起一层层的麦浪!

【扩展阅读:怎么寻找反义词及反义词的正确使用】

一、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词。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强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我们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突出。

二、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三、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2)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图形创意思维的发掘

(1)思维的切入

从时空的关系切入

由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切入。利用事物间在时空上的接近关系,唤起观者与此相近的想象。

从事物的形、义类比切入。

利用人对某一事物感知时,会引起与这一事物在性质上、形态上或其他方面相似或者含义相近的事物的回忆的特点,实现形义转换,创造图形

从质和特点的关系切入

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所构成的关系必然有其相反面,切入构形时利用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性中存在的较大差异,寻求创新

二、创意思维的基础

1、思维特征

(1) 求异性:创意思维的求异性特征是因形象思维造成的。设计师从反逻辑的角度出发,在客观世界的事物中寻找形象的变异、质的变异。

(2) 跳跃性:创意思维的跳跃性特征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非连续式的,导致思维发展的突变和逻辑的中断。表现为形象的反常,表面上不相干的物形却蕴涵着本质上的关联

(3)辨证性:创意思维的辨证性特征指设计师的思维过程总是在寻找与发现之间进行,在求同和求异之间展开。

(4)综合性:创造不是靠苦想就可以得到的,它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形状、结构、秩序和意义的分析上,建立在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思维点的交叉和整合上,由此形成了从常规思维到逆向思维、反常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5)原创性:创意思维的原创性特征是指其成果的新颖和唯一性。

(6)能动性:创意思维的能动性特征是指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的、被动的反映。

2、思维方法

(1)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应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路进行。常规思维即是逻辑思维。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由结果向原因的推演,是因果关系的倒置。

(3)反常思维:反常思维具有偶然性的思维质变。这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提出假设,依据事物间的对立关系而构成联想,把问题异化,用超出常理的构思去获取新的视觉形象。

(4)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把问题“点”引向问题“面”。由原创意点引出另一个或数个二次创意点,再以这些二次创意点为原点引出更多的创意点。循着向四周辐射的各种路线思考。

3、思维的表达(方法):

(1)寓意和象征

寓意:借其它事物来寄托本意。寓意的表达主要依靠借题发挥的手法。

象征:通过某种具体可以感知的形象或符号,用以表现某一事物的本质或涵义以及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的表达主要依靠哲理和暗示性。

(2)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联想:是从一事物的观念推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有人称之为“观念的联合”。视觉设计创意思维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联想思维。如: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功能的联想(玻璃杯的用途联想)

4、创意思维推演

(1)逻辑推演

①功能推演。

由拟表述的内容找出与之功能相联系的形象,用这一形象的组织来表述功能。

②词义推演。

由主题词义推演出相关词义的表达,并形成形象。

③求证推演。

根据表述内容,确定一个概念或观念,用能代表本质的形象去证明和表达这个概念或观念

(2)联想推演

①形象推演。

用形象近似或外形相近以及某一角度或某种状态近似的形象去替代原形象,引发想象的延伸。

②概念推演。由一个概念推演出相关物,由物推演出相关事,由相关事推演出用途、作用等内容。

③内涵推演。由一个物形的表象特征,推演出它的内涵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25-01

1 速读文章,初步把握

速读课文,这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能快速读完文章,并能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小学生面对的文章大多是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在初读文章时,就应带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样,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下一步的答题打下很好的基础。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1.1严格要求,培养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我发现有的学生习惯于小声朗读,有的学生习惯于慢慢品读,以为这样才能读懂文章,读得深入,理解的透彻。其实不然,我要求学生做到:集中精力,快速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规定时间内,搜寻主要信息。

1.2一气呵成,速读感悟

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一气呵成,读完文章,做到在速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并初步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快速解决简单的问题。

2 揣摩题意,细读文章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是答题的基础。所以速读文章结束后,让学生认真审读问题要求,抓住关键性字词,揣摩问题意图,把握问题要点,从而带着问题细读全文。

2.1夯实基础,准确答题

小学阅读题型虽多种多样,但基础题型还是不少的,如果准确把握好这些题,就会杜绝不应该的失分。一般前几个题会考查:查字典。找近义词或反义词、填拼音、找错别字、加标点、划相关的句子等等。这些基础性的题目,在平时有过多次的训练,但是,有的学生却因为粗心造成很可惜的失分。例如:有的学生把反义词看成了找近义词,或者把近义词看成了找反义词,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找不出答案,自己干着急。所以,基础必须夯实,答题一定准确。

2.2上下联系,解答词语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没见过或者不熟悉的字词,这时不要慌张,更不可不去理睬。我们可以静下心来,联系上下文,把这些字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慢慢就会品出它的含义,扫除我们解读文本的障碍。

2.3搜寻信息,巧用“原话”

对于有些题目,原文中有明确的答案,要让学生很好的在阅读文章时,搜寻重要信息,提取这些原句,巧妙运用原句来解答,也就是说能用原句来回答的题目不可费尽心思用自己的话解答。再者,出题者的意图,就是在考察学生搜寻信息的能力。有的题目是根据一段话来设计的,我们就可以从这段话中去找寻答案,有的题目是根据全文来设计的,我们就要全文搜寻,提取、综合、归纳信息。总之,答案在就在其中,看你火眼金睛能否找到。

2.4联系生活,语言运用

做阅读题时,学生最懒于或最害怕做这样的题目了,其实不然,这样的题目只要我们读懂了文章,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好语言,规范答题,应该很好得分的,当然,一定要联系生活,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3 问题引领,寻找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直接源于原文的题目,只要我们认真搜寻,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的。对间接源于原文的题目,较前者有些难度,但是,只要我们细心品读文章,上下联系,融汇贯通,规范答题,也不难。对超越原文的题目,就较为困难了,这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多项思维,综合提炼,方可形成准确答案。还应教育学生莫要慌张,记住一点“答案就在文中,相信我们的眼睛。”只要学生审好题目,把握好题目关键,带着问题反复地读,在读中搜寻答案,打开思维,定可写出完美的答案。

4 组织语言,认真答题

有些学生能够理解文章,问题也明白,但是写出来的答案却不能表明,就好像茶壶倒饺子,心里明白倒不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答案准确率。这就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4.1读懂再答

读第一遍文章时不要急于答题,在读懂文章之后再去答题,这样的答案才会全面,准确。

4.2规范答题

教给学生要按照问答题的格式完整答题,做到认真书写,语句通顺,简洁明了,尽量写满答题线。例如:读完《桥》这篇课文。你感觉老汉是怎样一个人?答题时,应这样回答:我觉得老汉是一位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人。不可只写: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4.3先易后难

这是考试的规则,当然也是阅读题的答题规则。一时思考不出的题目,我们可以先放一放,先做简单的题目,然后静下心来,沉着攻克难题。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4)

中文发音:秘密[mì mì]

词语解释:一词是指有所隐蔽,不为人知;隐蔽不为人知的事情或事物。

反义词:公开

用秘密造句

1、他把财宝藏在秘密的房间里。

2、这封存了千年的秘密不会有人再愿意想起。

3、这个可怕的秘密在心中害得他彻夜难眠。

4、发现了这个古老的秘密他不由得感到一阵寒意。

5、这是我自己的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

6、这是秘密地点,你别告诉别人。

7、她把新四军伤病员秘密地送出村子。

8、这是个小秘密,不能告诉你。

9、自己做,说了就不是秘密了。

【扩展阅读:怎么寻找反义词及反义词的正确使用】

一、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词。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强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我们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突出。

二、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三、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5)

词语解释: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

反义词:现代、时尚、前卫

用传统造句

1、传统,是人类在自然界的生存进化中获取的知识,是对在自然界中求生本能的概括和总结。

2、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3、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我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5、过年了,商贩们都在热闹的大街上吆喝,叫卖着。有卖糖果的、充满传统气息的年画

用传统的反义词造句

现代:现在很多东西都在讲究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多学习,免的落后了。

时尚:时尚发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职业造型

前卫:街上有部分女孩穿着很前卫。

【扩展阅读:怎么寻找反义词及反义词的正确使用】

一、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词。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强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我们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突出。

二、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三、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四、学生要认真理解每种方法的含义,同时要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如学习反义词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如: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6)

词语解释:身心安恬称意。生命的自然状态及心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的感觉。

反义词:痛苦、难受、难过

用舒服造句

1、我家买了新沙发,我舒适地躺下去,感觉特舒服。

2、窑洞冬暖夏凉,住着很舒服。

3、穿着这身衣服,感觉很舒服。

4、这款新车不但外型幽雅,里面坐着也非常舒服。

5、听了你的话,我的心里舒服多了,我不该跟自己过不去。让自己快乐才是真理。

6、为什么你的话总让人感觉不舒服呢?

7、看到大兴安岭那一碧千里的景色,我倍感亲切与舒服。

8、喝一口咖啡,心里感觉好舒服。

9、看到自己帮别人度过了难关,我心里很舒服。

10、看着满分的试卷就感到非常舒服。

11、周末放假了要是没作业,那就是最舒服的了。

12、在这寒冷的冬天,如果有一碗热汤喝,那该多舒服啊。

13、累了一天了,回到家我躺在床上,感到很舒服。

14、大地可以让我们舒适地安居

15、这双新买的鞋子穿上去很舒服。

16、住在家里总比外面舒服。

17、洗完澡以后,孩子们舒服的睡下了。

18、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我已感觉舒服多了。

用舒服的反义词造句

痛苦:你的离开,让我感觉很痛苦。

难受:看不到你,我真的好难受!

难过:在我最伤心难过的时候,好在有朋友安慰我。

扩展阅读:怎么寻找反义词及反义词的正确使用

一、反义词是指意义相对或者相反的词。汉语中有极其丰富的反义词,它们有很强的精确性和严密性,可以使人们在鲜明的对比下认清事物的性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反义词,可以使我们把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确和突出。

二、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2、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3、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三、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7)

什么是近义词辨析的问题?为什么高考要考查近义词辨析的问题?我们平时要如何学习才能掌握近义词的区别,教师如何才能传授好的辨析方法给学生,问题很多,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则小事例。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那一段,描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有这样几句话:“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路,见一个破落的山神庙。”在《简笔与繁笔》一文讲到简笔运用之妙,举例说,“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这“破落”二字已经很妙了,可是查找《水浒传》原文,却吃了一惊:原文此处不是“破落”而是“败落”!原文用“败落”比用“破落”更具巧妙,更富有韵味,更耐咀嚼,更能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何以如此呢?这是一组近义词,意义太相近了,不仔细咀嚼很难发现二者的区别。

分析一下“败落”和“破落”的差别,看用哪个更好,这便是近义词的辨析问题。

那么,为什么“败落”就比“破落”要好呢?结合语言情境,不管用“败落”还是“破落”,都是形容山神庙的状况的。因为“落”字是公用的,所以,应该把“败”和“破”的比较作为重点。“败”的形容词意义是“腐朽、腐烂”的意思,山神庙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土制的砖瓦和木材,尤其是木材,要产生“腐朽、腐烂”的效果,则必然经过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化、那就必然是长时间的。正因为如此,“败落的山神庙”本身就证明了它被荒弃很久了;有它立在那里,就能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而“破落”则没有了

“腐朽、腐烂”的意思,也就没有“败落”那么能强调“时间久”这一关键因素。

汉语中有很多的近义词,而任何一组近义词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辨析的方法,在高考中就会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再来谈一谈如何能做好近义词的辨析。其中词语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近义词,任何方法、思路都是多余的,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记忆那么多的近义词呢?

一、存异组词法

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近义词,它们都有共同的语素。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另外的相异语素上,而采用存异组词法。

例1.有一个贝壳迷花费了近十年的心血,_______到几千种

远东出产的贝壳。(收集、搜集)

(1)查找异处,组成新词。两词语中,“收”和“搜”是相异语素,“收”可以组词为“收拢”“收取”“收到”等等;“搜”可以组词为“搜寻”“搜查”“搜罗”等等。

(2)代入原文,定出答案。选择上面新组的词语放入所给的句子,找出更适合的,则表明带有这个语素的词是正确答案。上例中,“收到”或“收取”几千种贝壳显然与语境不符,而“搜寻”“搜罗”则说的通,所以该空应填“搜集”。

二、分解组词法

对于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无法进行析异组词,这时可以采用分解组词法。

例2.新式标点符号指的是萌芽于清末、诞生于“五四”,____

______到现在的标点符号系统。(延续、沿用)

(1)分解原词,得出短语。先把原词分解成两个语素,再分别组词,得到一个与原词意义相近的短语。“延续”――延长继续;“沿用”――沿袭使用。

(2)分别代入,定出答案。将“延长继续”和“沿袭使用”两个短语分别代入原文,可以看出,“沿袭使用”更适宜,现在继续使用原来的标点即“延用”。

三、扩展解题法

在语言实践中,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这是约定俗成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解题方

法――扩展解题法。

例3.我们需要储备_____的粮食,以度过这一非常时期。(充足、充分)

(1)运用想象,组成短语。充足――阳光充足、水分充足;充分――理由充分、条件充分。

(2)选择相近,得出答案。可以看出,例句中的“粮食”与“阳光”“水分”更接近,所以“充足”更适合语境,从而可得出答案为“充足”。

四、反向组词法

当一组近义词从正面难以区分的时候,可以逆水行舟,组出它们的反义词来加以区别。

例4.我们对自己的前途要__________,这样才能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乐观、豁达)

(1)寻找反义,进行比较。乐观――悲观,豁达――狭隘。可以看出,前者是一种态度,后者是一种品质。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8)

1.承前法 :词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有些陌生的词义在上文中已有所透露,只要由近及远地考察前文,就可以推断出来。如“礼节甚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可由前文“见臣列观”“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与赵之“拜送书于庭”对比,看出秦王之傲慢,据此可推导出“倨”即“傲慢”。再如“偃仰啸歌”(归有光《项脊轩志》),从前文可知,作者把破陋的阁子修葺为花影斑驳、诗书满架的淡雅书斋,读书其中,豪放自若,从而能推断出“偃仰”为“时卧时起的自得之状”。

2.蒙后法 :有些陌生词的词义在后文有所透露。如“反接,徇诸市”(高启《书博鸡者事》)的后文有“一步一呼”“行市”“袁人相聚从观”等句,可知“徇”是“游行”“示众”。

3.语境法 :即通过整段文字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如:辨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两句话同出自苏轼的《石钟山记》,大多数同学把两个“言”都理解为“说”。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知道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二、以“理”解文法:即看词语的解释是否符合常理。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将“使老弱女子乘城”中“乘”解为“巡视”。“巡视”乃“到各处视察”,“使老弱女子”在城中“各处视察”,完全不合情理,所以是错项。

1993年六省市高考试题第13题,要求选出文末“子访得之”中的“访”字的词义,四个选项为“咨询”“探望”“寻求”“访问”,联系上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他生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

三、根据形旁推断词义:汉字中绝大多数为形声字,其次多是会意字。这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益地帮助。例如: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卷第14题):

C.启听淮北取籴――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来购买粮食。

句中“籴”,是一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较生僻,考生不易理解,但如果用形旁推断,“籴”,上“入”下“米”,把两者意思一整合,就是买进粮食,于是就发现C项对“籴”的解释是正确的。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的“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发现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有时还可以运用形旁来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

“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教战守策》)句中“顿”的意义。

“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兵钝弊”,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四、根据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加以推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0年全国卷第11题):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樵”的确有“打柴”的意思,但它在句中已作了动词谓语“取”的宾语,应为名词,而“取”在此处应理解为动词“砍、打”,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樵”应为名词“柴草”之意。再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2年全国卷第11题):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通过对此句作语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此句是写李广的,主语应是李广,因此“广之将兵”应是一个主谓短语,“将”作谓语动词“率领”解释,“之”,主谓之间无实义。而此项却把“将”解释为名词“将领”,全句主语是“将领和士兵”,这暗换主语,不合原意,故此项错。又如:

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③信义著于四海

①句中“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

五、联想推断:即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

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来时,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之意,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

再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002年全国卷第11题):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对于句中的“结发”,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课文《孔雀东南飞》的“结发同枕席”中的“结发”的注释,便可推知此项是正确的。

也可以联想成语推断。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此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的的“责”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六、结构相似法 :寻找结构相似的句式,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9)

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职高英语继承了听说读写的一贯要求。其中的“读”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学生在课堂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模仿或基于原有经验进行的有声学习;另一层含义是利用学生在早晨记忆力相对较好的特点,让学生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之下,自主地通过有声语言进行英语知识的巩固,提高读的技能。在实际的职高英语教学中,晨读常常被说成是“早读”,这是一种语言习惯。事实上,晨读比早读更具科学含义,因为“早”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标准,而“晨”相对而言则更多的是一种绝对时刻,当然这并非本文的讨论重点,其与脑科学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兴趣的同行们不妨研究一下。

作为学生在职高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时光,晨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意思的是,对于这段重要时光,我们却很难在关于英语教学的研究中寻找到更多的成果,似乎因为过于寻常,反而成为英语同行甚至是课程专家们遗忘的角落。近年来,笔者对不同时间段的英语学习效果进行了研究,并一直在思考应如何提高英语晨读的效率,希望自己所考虑的内容能对同行们有一些帮助,因此现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形成文字,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一、晨读的时间意义再探究

晨读的设置背景是什么?如果只是简单的“一日之际在于晨”,那是不足以反映这一看似简单实则极有道理的教学选择的。根据目前较为流行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我们注意到人的大脑重量虽然一般为1.5千克左右,但却控制着人的行动、语言、思想、记忆、情感等。我们只选其中的语言及其记忆知识,并通过目前的语言模型与记忆模型,来发现晨读这一日常设置背后的科学道理。

在这里,首先来普及一下心理学和神经学的基本知识。从目前流行的趋势来看,心理学家对记忆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着重研究记忆的组成,努力通过常规方法来研究记忆的结构加工;另一个方面是通过脑成像技术来研究脑神经结构,通过对脑神经的研究试图去发现记忆的生理机制。这两个方面目前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前者通过对外部条件的控制,例如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作用下,如呈现数量的不同、呈现方式的不同等,对记忆材料进行记忆,然后让其重现,从中得出许多记忆与控制条件的关系。后者则是从内部机制着手分析研究脑部结构与记忆的对应关系。

介绍以上一些知识的目的在于,让我们英语教学同行们明确晨读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心理学和神经学规律,因此晨读及其指导不只是一件经验性的事情,也是一件科学性的事情。学生在晨读中对单词或词组进行记忆时,会发现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除了记忆力比较强之外,往往还都有一套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如将意义相近的单词或词组进行组合等。对这种学生自发生成的方法背后的心理学解释是:意义相近的单词或词组组合到一起之后,相当于增加了学生记忆对象的长度,而缩小了记忆的宽度,因而能够增大学生的记忆容量。而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与学生记忆直接相关的脑部组成部分是大脑皮层、小脑和海马体等。目前有专家提出,在早晨的时间段里,人的大脑皮层、小脑和海马体的记忆功能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如果这一结论能够进一步得到脑神经科学家的证明,那对于注重晨读的做法将是一个更为有力的注解。

二、常规晨读指导措施背后的心理因素

在晨读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晨读的效率,英语教师往往都想出了不少措施,这些措施在经过实际检验之后,很多都成为了行之有效的“金点子”。那这些措施为什么会起作用呢?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不清也道不明,因为在一些人看来有效就行,没有必要寻求其中的原因。但对笔者来说,如果能够寻找到其中的原因,那就有可能生成更多的“金点子”,因此笔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究。

以常见的任务驱动措施为例,为了让学生晨读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确保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常常在晨读开始之时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晨读任务,在晨读结束之时通过测试等手段来检查学生的晨读效果。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一措施,我们会发现其确实存在着合理的心理学解释。在晨读之始,教师提出明确的内容和要求具有两个方面的心理促进作用,明确的内容有助于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明确的目标上来,而注意力的集中正是学习的基本要求。笔者曾经历过这样的早读课,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好多学生每次都读第一课,到最后也只记得第一课的内容。而有了明确的要求,这意味着在有了晨读动机和注意之后,学生还会在一定的标准之下进行晨读,从而保证了读的过程的高效。而晨读最后的检测则可以保证学生的晨读过程带有适度的压力与期待,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而期待则更多地存在于那些认真晨读的学生,他们希望能够在最后的检测中得到较好的评价来获得一种心理满足。而如果没有这一措施,那晨读往往会无果而终。如笔者上述的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由于最后没有检测,因此很多学生在读二十分钟后自然就是开始疲倦,从而降低了晨读效率。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英语阅读内容更趋于信息化、时代化,突破了单一的故事、寓言等题材,内容涉及新闻、广告、科普、医疗等,文章的体裁也从记叙扩大到产品说明、逻辑推理及实际应用等文体。不同的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尽相同。如读记叙文时,主要抓四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从中分析他们思想品质、性格特征等;应用文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文体。它包括通知、广告、便条、个人简历,形式多样,题材各异,如图示、地址、网址等,对这类文体的阅读应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二、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阅读时要去掉杂念,心绪要安定,精神要专一,要形成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切不可一遇到几个生词难句,就心烦意乱,失去自控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

三、提高视读的速度

英语中考阅读理解文章每篇大约在300-400词左右,慢读是不行的。因此做阅读理解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快速阅读的习惯。快速对文章进行概括、推断,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长难句,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意图以及从文章中提取隐含信息,预测下文,及快速寻找特定细节。通过略读(面式读法)的方法,粗略地阅读全篇文章,能推断作者在文章中表露出的态度和语气,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通过跳读(点式读法),寻找与问题有关的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快速找出与所问问题有关的某一点或某几点培养学生寻找特定细节的能力,能快速完成中考题型中的细节理解题。通过细读(线式读法),仔细地阅读与问题有关的每一个句子,分析语言特点,从中提取表面信息及隐含信息,准确地完成推理判断题及词义猜测题。

四、开动脑筋推测词意

1.根据构词法猜测词意。

前缀an-表反义词,如happy、unhappy,fair、unfair,impor-tant、unimportant等。

后缀ment表名词,如develop、development,state、state-ment,argue、argument等。

后缀-er、-or或-ist表同源名词,如calculate,calculator,vis-it,visitor,law,lawyer,wait,waiter,science,scientist,art,artist等。

2.通^因果关系猜词。

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首先是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能猜词。有时文章借助关联词(如because,as,since,for,so,thus,as a result,of course,therefore等)表示前因后果。例如:You shouldn't have blamed him Rlr that,for it wasn't his fault,通过for引出的句子所表示的原因(那不是他的错),可猜出blame的词义是“责备”。

3.通过句法功能来推测词义。

寻找意思相近的词篇(11)

标题是文本的灵魂,《历史与社会》课本中的各个章节的标题都是编者深思熟虑的产物,标题既是整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同时体现了编者对本课教学目标的追求,有些标题还蕴涵着情感、态度、价值观。当备课老师在寻找上课的思路时,不妨试着研究一下标题,往往可以找到一条架构课堂的思路,有时还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以《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中华民族的觉醒》一课为例就可以从标题入手寻找思路。首先分析标题中的关键词是觉醒,以此入手整理出一条内容的思路:觉醒前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思想上的觉醒(新文化运动)――觉醒后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条逻辑思路:为什么觉醒――怎样觉醒――觉醒的影响。一条教学方法的思路:提问设疑――前后对比――观察感悟。这种围绕标题寻找教学思路的方法适用性强,地理、历史、国情教育上都可使用。

二、从情景中寻找思路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的教学。有一些适合创设情景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寻找一个可以贯穿整堂课的情景,比如有老师上《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皇权专制》这一课,她找到明代的一些重要的官员的史料。围绕这些官员的生平事迹渗透知识,结合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学生仿佛穿越到了明代,教学思路就此展开。

情景思路图:

①明初罪诛宰相胡惟庸的故事独断专行威胁皇权废六丞相,权分六部

②明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的故事手握大权分析历代相权的变化

③明初吏部尚书吴琳的故事 受皇帝的严格监控明厂卫制度

于是最终确定本堂课的课题改为《明朝那些官》使一堂学习明代政治制度的课,一堂一般学生不太喜欢的课,变得生动有趣,比较时尚,新颖,贴合学生的兴趣。这一过程教师根据上课的思路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修改,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最为可贵的是从情景中寻找思路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初三复习教学中,在初三复习的专题复习阶段,很多有智慧的老师成功地在情景中找到了思路,使往日特别枯燥的复习课,焕然一新,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复习了知识,比如最近听了一堂知识跨度很大的主题复习课。

老师采用了主席2015年外交活动的题材,带领学生重温出访各国、参加各大国际性会议的足迹,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的整个行程中,整堂课新颖而有时效性。这个情景的创设成为他构课的思路来源。

情景思路图:

①出访美国回顾中美外交史(抗美援朝、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

②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复习联合国的知识(性质、创立、宗旨、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

③出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复习当今世界的格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三、从图片中寻找思路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图表、图片和图画等直观形象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整体。教师可以先将学习的知识概括出提纲,然后寻找一组图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把时间、人物、地点和相关信息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这一过程老师有了落实知识目标的思路,使知识不断向具体化、抽象化和形象化的方向发展。又可以将读图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掌握内容信息。同时色彩丰富,形象具体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摆脱文字的枯燥性,引发其兴趣,使其生发了解和深入探索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笔者曾经上过一堂历史复习课,主题是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复习课是比较难上的一类课,因为复习课存在:“两大,两难”内容跨度大,容量大;整合难,上课的方法传统单一,创新难。为了上好一堂生动有效的复习课,笔者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要的史实,从图表中找到了教学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