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党员课程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2:52

党员课程教育

党员课程教育篇(1)

一、班导师工作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实现课程化的必要性

班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中是起到良好的教育者作用。在大学教育阶段,当学生思想教育呈现问题时,班导师的及时有效、耐心引导是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受众群体中最直接、最具时效性的。班导师课程化就是用教学的理念来认识班导师的工作性质,用课程的形式规划班导师的工作内容,用教学的标准规范班导师的工作行为,用最后评优的方式来评价班导师的工作效果,促进班导师履行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实现了高校班导师履行了教师职责的义务。其主要内涵就是,将班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未来的就业方向,学习专业知识。以课程的形式向学生表达出来,更具有信任度。

学生党员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实现和提升大学生党员软实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而班导师的工作在班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重要角色,促进班导师在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的课程化建设,必将会给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注入崭新的教育举措,加速学生党性培养的专业化进程,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性,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提高班导师工作职业化的需要。

二、班导师工作课程化与学生党建的关联性

1.班导师是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直接引导者

教育是保障党员发展,促进学生党员不断成熟的必经之路,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需要更系统的全方位后续培养教育,才能实现其思想上的不断进步。班导师作为学生党员的引路人、鞭策师、规划师等这些多重身份,向学生党员讲述和教导思想道德品质,专业课的学习,党性文化知识,大学人际关系,未来的职业生涯,个人就业方向等。可以说,班导师在高校党组织发展学生党员的整个过程中对培养本班级学生的党性意识和入党观念都起到方向性的引导。

大学生班导师并不仅不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者,更应该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和职责,能够和善于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政治立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负责。思想和素质教育对大学生党员来分析,更需要专门系统性的加强和推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政治素养的要求。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身体健康等因素都间接的影响他们的学习,因此单凭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将高校班导师的工作归属到课程化建设中,可以使高校班导师更便捷的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在党的教育指导方针具体贯彻落实到课程的实现环节当中,从而有效的担当起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完成社会主义新常态下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任务。

2.学生党员是班导师开展班级工作的桥梁和纽带

大学生党员是班级学生当中的排头兵,由于其先进的思想觉悟,能够使其成为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重要力量,在班级学风建设、宿舍建设、良好班风的形成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导师的很多班级事务性工作往往要依托于班级的学生党员,因此大学生党员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了其在班导师和班级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程度。

学生党员能够依托班导师提供的施展平台,凭借自身的政治素养来主导班级建设的发展,及时的协助班导师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学生党员开展班级工作具有强大的精神特质,其具备的领导力和政治影响力,使其能够让班级同学信服和配合,这对班导师工作而言是非常得力的,同时班导师还可以从学生党员中获取班级其他成员的各种思想状况信息,有利于班导师及时的了解和处理班级事务。

三、班导师工作课程化模式下学生党员教育路径

1. 建立学生党员教育课程化模块

从党员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背景着手,认真分析每次课程的实施环境和具体准备,编制可行性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每次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认真梳理,提出课程关键点,将课程的重点环节通过有效形式传递给班级的每名党员当中,使学生党员能够有的放矢的准备好每次班导师的上课预习活动,在班导师的具体课堂上进行重点学习和提高;班导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导入,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备课过程中要积极查阅相关参考资料,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程。必要时基层党组织应该建立相应的教学督导体系,对班导师的辅导教育进行督查和指导,定期召开教学工作总结会议,进行及时的修正,以期提高学生党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实现党员教学内容的课程建设

学生党员教育通过课程建设目标实现,参考课程培养体系框架和专业课程建设标准,针对党员教育培养大纲,培养方案计划等内容进行标准规划,建立相应的教育课程大纲和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内容围绕学生党员应该学习哪些党建书籍,接受哪些党建类课程,围绕“”参加什么形式的业余党校学习活动等等。针对新常态下的党员教育特点,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及时了解和熟悉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及成长发展规律,积极运作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平台搭建框架,通过开展党建创新知识竞赛活动、时事政治网络调研,热点问题追踪研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充分挖掘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资源,发挥微信、QQ群、微页、微课堂等新媒介的课程化管理工具,广泛的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党员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和主体意识。

3.挖掘新常态下的学生党员专业质量调研

班导师在学生党员教育课程化模式下,其具体教学质量是党员教育的生命线,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强化教学效果考核,组织好质量检测、党员素质测试,测试之后要搞好质量分析,全体班导师注意钻研党课教材,探讨教法,研究测试题型,合理运用学习资料,改进教育辅导方法,明确改进党员教育教学的方向和方法,从而大面积提高党员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全体班导师的质量意识,形成全面的质量观,关注每个学生党员,挖掘学困生党员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党员自身获得更多的关爱尊重,在班导师的课程下能够感受到快乐与成功,健康成长就不会是学生党员过多担忧的问题了。

4.建立学生党员活动课程导向模块

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四重”活动月,即“重想入党动机、重讲党员责任、重学党员先进、重塑党员形象”。通过举办“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之重温入党誓词” 仪式,拉开党员主题教育活动序幕,重想入党动机;通过板报、博客、网络等形式,对学生党员进行诚信教育、素质教育,重讲党员责任;通过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学习、党的教育读本和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重学党员先进;通过党支部讨论会交流行动体会,使党员意识增强,处处起模范作用,重塑党员形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重心放到提高公共课教学质量和服昭生上,让“创新争优”带动育人工作的发展。

党员课程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党校教育工作服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2010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拓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阵地,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学习教育网络建设。

1 党校远程教育的作用

1.1开放性的教学能让教学更为便捷

这是党校远程教育的首要作用。远程教育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视频、音频资源的共享,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观看或者收听共享资源,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开放性教学也让授课人员有了更充分的准备时间准备课件,并且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实时调整,可以更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开放性的教学在为授课人员和听课人员提供便捷的课堂环境之外,还可以通过互动的网络进行沟通,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或者一小时,为教学带来更多的便捷条件。

1.2党校远程教育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利器

党校通过对党员的培训和教育,让党员了解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掌握党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我国党员队伍日趋壮大,但同时也为党员培训带来了难度。党校远程教育能有效克服这个难题,通过开放性的教学,可以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各项培训和学习。通过远程教育,可以让每一个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接受专家学者的分析,提高党员的学习兴趣,在党组织中掀起一股学习的热潮。党校远程教育通过带动更多的党员学习,使各级党组织全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利器。

1.3党校远程教育能提升教学质量

党校是党委的工作部门,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渠道。党校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所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可以通过传统课堂的教学,但传统课堂因为要照顾大多数学员的实际情况,一般选择在工作日的白天进行,这样不仅耽误工作,也可能因为学员有着重要工作无法脱身,导致教学质量堪忧。党校远程教育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让学员能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保证了学员受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远程教育由于不是教师与学员之间面对面的授课,教师的课件准备充分与否也决定了学员的兴趣,所以,这样可以促使教师为准备课件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为异彩纷腾,更容易出精品课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党校远程教育也不仅仅局限于党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党校可以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让更多的学员能接受更为新潮的理论、更为先进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扩大学员的视野,让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效果不断显现。

2 当前党校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员个体差异大,远程教育不能解决个性化需求

截至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512.7万名,党员来自于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学历程度、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是各自所处群体的先进代表,但也为党校远程教育带来了难度。党校的远程教育是要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个人能力,但每个党员所提升的素质不能等同,而远程教育的课件无法满足个性需求,只能针对大多数的学员需求和教学的要求进行授课。

2.2远程课堂重视度不够

远程教育课堂因为教师与学员是分开的,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无法看到学员的面部表情,无法看到课堂实际效果。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学员的表情来了解自己所授课内容对学员的吸引程度以及时调整讲课内容,也可以通过实时的交流来活跃课堂气氛。远程课堂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在对着摄像设备、录音设备照本宣科,而是要充分联想到学员在远程课堂前的反应。现实中,很多教师都仅把远程课堂看作一个简单的讲课内容,不愿意多加准备,导致课堂就是对着摄像设备演讲甚至是读自己的讲稿,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员的情绪和学习效果。

2.3教学资源更新的时效性不强

党校远程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远程教育课堂上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党的方针政策,让受训学员能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永远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但目前部分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授课内容作出及时调整,党校远程课程资源也没有及时更新,无法达到远程教育提升党员政治素质和自身能力的要求。

2.4教师队伍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是远程教育课堂的关键所在,一堂精彩的讲课,能吸引学员听讲的注意力,也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引起学员的共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了远程教育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教师的工作态度决定了学员的学习态度。党校远程教育的教师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极少数教师自身对党的工作动态都不关注,自然就无法期望其能讲解党的方针政策。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及时解决远程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技术问题,影响远程教育的授课效果。

2.5党校远程教育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党校远程教育的效果,应当要有一整套有效的考核机制。党校远程教育考核涉及到教师、学员、信息化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并且组织考核难度较大,所以,部分党校远程教育考核机制不健全,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无形中削弱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学重视度,缺少对教师的惩戒措施,无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革新,甚至对教师的敷衍了事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惩罚措施,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员的考核难度更大,无法直观的衡量教学效果。

2.6党校远程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远程教育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教学,信息技术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远程教育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不可能随时都能紧跟信息技术市场的变化。远程教育需要有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播系统等多个系统组成,任何一个系统的技术更新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支撑。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的维护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亦需要技术人员和资金的投入。除了硬件方面的投入之外,远程教育在软件方面建设也应当同步跟进,但目前,对于远程教育授课师资力量的培训和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的经费支出在远程教育投入中并没有占到一定的比重。

3加强党校远程教育对策研究

3.1课程的开设应当以服务学员为出发点

开设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远程教学。对于党的政策解读,面对党员领导干部和面对农村党员,开设的课程着重点可以有不同,以宣讲党中央的政策为出发点,可以结合不同党员实际,开设不同的课程,让不同类型的党员都能从课程中找出结合自身实际的内容,从而让远程教育课程更接地气、更受学员的青睐。如可以以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党性修养方面的培训的同时,也可以组织纪委、检察机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授课,通过身边的案例对形式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之风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为各级领导干部敲响警钟。党校不仅是对党员进行党性方面的培养,还应当以学员需要为着力点,开设特色的课程。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不仅仅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还可以接受专业的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比如可以开设民族讲坛,为党员干部讲授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的历史,让党员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并提升党员的知识面,为党员在群众中宣讲民族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自身能力,发动群众自觉与民族分裂作斗争,让民族分裂份子无立足之地。

3.2应当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

远程教育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网络建设、资源库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远程教育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就必须要让远程教育课程能畅通无阻,搭建好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平台,能准确传达教师的课堂信息。在网络建设方面,应当在接入专用高速光纤的同时建立备用网络或者建立多个服务器,避免学员共同访问时出现卡顿甚至死机的现象。对于卫星传播或广播传播的远程教学课程,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在传播时能有效使用。另外,还要加大投入引进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从软件方面提升党校远程课程的竞争力,让学员对党校远程课程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时应当加大课程资源系统的建设。课程资源系统不是用庞大来衡量建设的水平,而应当以精品课程作为资源系统的建设目标。资源系统是学员学习的宝库,学员要从这座宝库中吸取营养,就要有精品课程,而不是让学员在浩瀚的课程中无所适从,更不能让那些不具有时效性的课程继续保留在资源系统里让学员学到无用的和时代脱节的内容。所以,课程资源系统建设应当注重时效性、严格审查,对于那种与现实需求不再适应的课程,要及时予以删除处理。

3.3 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训

党员课程教育篇(3)

党校教育定位决定了其在教学机制与教育方式上存在自身特点,党校课程的开展需要与社会紧密联系,它服务于党员干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稳定发展,控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控制教学过程。从党校质量管理方面上看,其产品就是学员,党校质量高低可通过学员学习效果反应出来,党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坚持高效、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有效的教育制度。

(一)建立有效的教育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了解党校的实际情况,管理者要具有系统管理的思维方式,并且将管理目标与管理过程结合起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坚持相应的原则,可将管理系统分为多个层次,经分层后,有利于降低管理难度。

(二)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全面控制教育质量可通过建立管理组织系统而实现,管理组织系统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其中主要有质量活动、质量环节、质量关联、组织结构等,所谓组织结构就是指设置执行结构与决策结构;质量环节就是指质量管理工作中所包含的所有流程的顺序;质量关联是指将质量活动在相关单位中落实;质量活动指的是质量管理中的活动与环节;质量信息指的是将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为闭环系统,所有质量信息均可通过流程管理显示。

(三)党校课程教育改革。党校课程教育改革非常必要,教育改革要注重可实施性,可以通过建立党校信息平台、教学管理一体化等,使党课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党校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质量的评价以教育标准和教育目标为依据,利用系统对信息进行搜集,并分析数据信息,同时还要判断党校教育是否与现阶段的社会需要相符,对教学效果、教学流程等进行判断。党校管理者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手段与教育理论,对现阶段的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二、党校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一)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首先,党校管理者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结合以往的管理制度,实现党校管理的规范化。另外,管理者要意识到自身的管理职责,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相应考核与评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党校还可组织交流会,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讲述自己在培训过程中学习的知识,并提出自己在日后如何做才会变得更好。党校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对党员的上课情况、考核结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将党员考核成绩纳入对其的年终整体考核中,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明确党校教育培训机构的重要性。

(二)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建立一支专业的党校队伍,对党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最好实现师资网络的形成。扩展并不断完善党校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将教育途径与思想政治资源结合在一起,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实现党校课程的系统化教育。党校还可以从校外聘请专家进校授课,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不懂的问题,还可踊跃提问。

党员课程教育篇(4)

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对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无论从政策指引还是学术讨论,国内均有着较为丰硕的相关政策文献和研究成果。自2003年“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项目启动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导向性的指导意见,其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7]18号)中,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意义、目标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表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经由了前期试点、扩大试点和全国推广三个阶段,已经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信息化、为农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绩。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培训提供了雄厚的硬件保障。国内学者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研究角度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丰富了对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对如何提升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撮冗其要,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以下六大方面。第一,功能意义方面。主要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意义及其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汪烜(200年6)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和重要意义,提出促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王虹等(2007年)从新农村政治建设、文化和精神建设、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主体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功能,强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建设现状方面。主要从硬件技术、资源应用、管理等层面探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初步应用。在硬件技术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刘志东(2005年)在“如何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保障工作”方面提出有效策略;张世波(2007年)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硬件平台建设、维护和管理以及技术支持服务。在资源应用方面,牟明福(2008年)从“资源应用的载体、资源应用的服务队伍、市场化运作解决经费”等几个视角总结了贵州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信息资源应用的经验[7]。另外,还有研究者从技术、资源、管理、应用等综合视角进行了研究,如谭双翼(2005年)重点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管理模式及规范运作建立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体系;金秀媛(2007年)指出,应开发适用农民学习的资源,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远程教学模式,加大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适应教育需求。第三,区域个案研究方面。主要从地域的角度,特别是对民族地区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工作进行个案总结。贵阳市远程教育调研组(2004年)总结了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实践,并对乡土课件开发、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周真刚(2006年)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夏雁(2007年)以河南省为个例,探讨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结合的问题。第四,资源建设方面。主要集中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资源整合和模式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杨晓宏等(2011年)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类型,探讨了基于不同技术的已有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和相关的数字资源共建策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的资源整合模式。林芳宇(2011年)梳理了2008年-2011年甘肃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要点中的教学资源的特点,指出在本土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米川(2010年)从特有的政治意义、农村市场的需求、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技术的应用等几个角度,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进行了研究[8]。代宏(2011年)根据农村电子党务中存在的信息冗杂、信息孤岛、信息需求与匹配、信息的有效传递、信息素养这五类问题,运用Web流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架构技术、分类算法设计、安全技术设计建立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协同机制,并构建了基于县、乡两级党政机关的信息平台[9]。第五,学习方式方面。相关研究有:张敬辉、谢宜学等(2011年)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杨晓宏等(2012年)从学习者原有经验特征、学习心理特征、行为表现特征、社会影响特征四个维度入手,分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特征,并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议[10]。第六,组织管理方面。相关的研究主要有:谭双翼(2005年)以山东、湖南、贵州三个试点省为例,提出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及相应政策保障措施。甘乐平(2009年)指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法律空白区,在“与其他正规教育联合及实现学分课时互换问题”、“网络课程与共享课件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远程教育人才评价及质量认证标准问题”等多方面都急需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约束[11]。陈文韬(2011年)依据约束理论,分析了诸如社会结构、系统规范、意见领袖、资源建设体系、管理制度等制约因素,并提出建立资源整合指挥协调中枢、创新资源整合的保障运行机制、让企业走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应对措施[12]。纵观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现状和初步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还基本局限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本身,对工程的功能、意义、实施经验及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探讨较多,而对于实施过程中的终端建设、质量监控和应用价值关注不够;概念探讨多,实施方案少;理论模式多,应用评价少;特别是在学习方式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相关研究较为匮乏,研究视野还不够开阔,研究也不够深入,有关移动学习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极少。

三、微课程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党员课程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43-03

加强大学生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下文同)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培养他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直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一个最为关键性的环节和途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缺失的问题,其实际效果令人堪忧,如何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构建认同,加强认同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审视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校教育的实践教学经验,努力探索加强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实践途径。

一、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基本状况调查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直对全校的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基本状况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常态化的跟踪调查,根据以往的数据和统计,对这两个方面情况已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性的把握。

(一)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状况

2015至2016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中,连续两年开展了《校内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主义认识》的问卷调查,两次调查共分发调查问卷4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620份,两次调查的本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大一学生占35.3%,大二学生占49.3%,三大学生占15.4%。其中,男生占58.3%,女生占41.7%;工科学生占42.3%,文科占45.5%,艺术占13.2%;正式党员占12%,预备党员占24.3%,入党积极分子占63.7%。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结构布局来看,两次调查结果及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和数据表明:

1.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认同率比较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比较坚定。分别有85.3%和82.1%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你认为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必要吗”和“你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可以实现吗”问题做出了“有必要”和“一定可以”的肯定回答。对于“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也有65.3%的同学回答表示“很有信心”。

2.但仍有很多学生对现实政治生活的重大是非问题认识不清,缺乏鲜明的判断。对于“你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吗”的问题,只有51.5%的同学回答“一定”,35.2%的同学回答“不好说”,有13.3%的同学回答“不一定”。对于“你认同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吗”的问题,有66.2%的同学“高度认同”,有23.5%的同学“部分认同”,仍有9.5%的同学“完全不认同”。对于“你认为我国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一问,有70.2%的同学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6.7%有的同学认为是“渐进式改良”,也有3.1%的同学认为是“会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

3.对于学校政治生活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敏锐性不够,主动参与意识仍显不足。对于“如果学校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你愿意积极参加吗”,有73.5%的同学表示“积极主动参加”,有24.4%的同学表示“要求参加就参加”,仍有3.1%的同学表示“反感,不想参加”。对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领域”,45.3%的同学兴趣在“经济发展领域”,24.4%的同学兴趣在“社会发展领域”,10.1%的同学兴趣在“文化发展领域”,只有的20.2%同学兴趣在“民主政治领域”。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你和你家人的生活有意义吗”,有70.2%的同学选择“有”,有的27.3%同学选择“不知道”,有2.5%的同学选择“没有”。

4.对党的信仰比较强,入党动机比较纯,但对党的队伍中出现的腐败问题和现象认识不一。针对“你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观点持什么态度”,91.3%的同学选择“赞成”,8.7%的同学选择“不表态”,没有同学选择“不赞成”。对于“你对我们学校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持怎样的看法”,77.7%的同学认为“整体素质不错”,18.8%的同学认为“部分人还可以”,3.5%的同学认为“相当一部分人是混进去的”。对于“你对中国共产党惩治党内腐败问题的看法”,32%的同学认为“打击有力度,但效果有限”,23.3%的同学认为“打击不力,效果有限”,只有的44.7%同学认为“打击有力度,效果显著”。

(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评价情况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对政治思想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了长期的质量跟踪。在每一学期思政课结束后不久就会进行一次例行的教学情况调查,并召开一个由各班同学代表参加的教学情况学生座谈会。这些活动为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心声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两年的四次教学情况调查中,共发放了调查问卷1600多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60份。从统计结果来看,有73.8%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是一门自己在大学期间喜爱并受益的课程”,有72.3%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有助于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进行了较为积极的评价和肯定。但在对思政课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方面,同学们反映的意见也比较多,38.3%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教学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32.2%的同学认为“思政课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要有大的改进”,有47.6%的同学对“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情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一学期都会在课程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概论》、《基础》和《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政课课程的教学情况反馈意见。

在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来自不同班级学生代表欢聚一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自然而活跃。学生代表积极对其任课老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评议,既充分肯定老师们在课堂教学的优点,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不足,并提出可圈可点的教学建议。同学们普遍认为任课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思想的启迪,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但也指出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纪律有待加强、强师生互动还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师生还共同对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同学们大力支持思政课实践教学多样化的改革,并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式手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概论》和《基础》两门主干课程发放给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手册》,也是该校思政课师生相互沟通反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桥梁。在《学习手册》的设计中,同学每章的学习体会栏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在批改学生《学习手册》过程中,各位思政课老师在了解课程各章节教学效果的同时,往往也能收获到同学们许多大胆、直言不讳而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建议。从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收集的《学习手册》汇总情况来看,同学们对当前思政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反映在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课堂实践活动形式、加强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等问题上。

二、提高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的实践途径

通过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基本状况调查的具体数据分析,并结合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党校教育的实践教学经验,我们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的改革创新,在加强当代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目标,开展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

过去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培育教育,往往偏重对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系统知识性地学习和考核,在教学方式上又常常陷入传统的输灌式教育,这些传统做法,常使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目标发生彼此脱节,甚至本末倒置的现象。理论认知只是理论认同、政治认同的一种知识性前提和基础,理论认知只有通过认识主体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新的理论的反复螺旋性上升的认识过程,才有可能使理论的认知成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模式,以树立广大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教育目标,以大学生党员喜闻乐见的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

(二)以大学党员为本位,进行党校教育课程的系统设计

我们在党校教育课程的设计构思上,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培养对象、预备党员三个不同教育群体的具体不同需求,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对入党积极分子群体的党课教育,主要侧重党建理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使他们对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历史等知识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了解;对入党培养对象的党课教育,除进一步加深对、党纪党规的理论学习之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校内、校外实践活动;对预备党员的党课教育,则侧重于各学生预备党员对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修自学,侧重于指导他们在顶岗实习和各项社会实践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判别能力和行动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广泛社会实践基础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做到知行合一。

(三)以实践教学课程化为重点,培育大学生党员知行合一的良好品质

实践教学既是高校党校教学和思政课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着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实践教学课程化,形成了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三全一多”实践教学模式。“三全一多”是指“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多形式”。全员化:是指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确保每位大学生党员都能参与到党校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来。全程化:是指根据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点、党校和思政课课程设置等,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项目,确保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全程接受党校和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党校和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全方位:是指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素养、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等,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多形式:是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采用情境启发法开展“重走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校园越野闯关比赛”、时政论坛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与考察;采用榜样激励法开展“名人名师大讲坛”;采用实践体验法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实践教学课程化的改革,摆脱了以前实践活动和理论教学脱节、零散不规范的弊病,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育人功能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真正起到入耳、入脑、入心的作用。实践活动模式的创新也赢得了大学生党员的高度接纳和喜爱,使同学们思想上有感悟、心灵上有触动、言行上有体现,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培育了大学生党员知行合一的良好品质。

(四)以多元化活动载体为平台,营造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校园大环境

目前大学生党员党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不断丰富,我校正在积极探索党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多元化的各种途径,营造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的良好校园大环境。

1.党课教育载体。学校专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党课教育教研室,党课教育教研室教师共同编写党课培训教材、教案、制作课件、备课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科研优势,力求党课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确保党课的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

2.班主任工作育人d体。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均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全程化育人的优势。由于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特点和理论优势,能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党员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中遇到的问题,受到大学生党员的广泛热爱。

3.大学生社团活动载体。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校团委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平台作用,积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方向引领和活动指导,特别是联合开展了“青马工程”,举办“青马学习班”,制定培养方案、目标、内容等,对大学生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校园文化活动载体。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校团委和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贯彻到全体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规范。

党员课程教育篇(6)

党课,是作为党员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贯穿党员教育的各个阶段。尽管各大高校均设置众多党课课程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教育,总体上教育成效良好,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学习自觉性不高。部分研究生党员只注重本专业的研究学习,忽视党课课程的重要性。对学校开设的党员教育课程不感兴趣,必须在学校和学院的强制要求下才能学习。为保证党课出勤率,有些高校设置指纹打卡考勤系统,却也无法阻止部分学员按过指纹之后就默默离开的现象。而对于网络平台学习任务,许多学员为完成规定的学习时间,只是单纯完成党课视频播放时间要求,并没有认真学习视频中的知识和精神。

党课参与度低。对于课程内容以诵读《党章》、《共产党宣言》等文件,或观看红色电影、纪录片等为主的党课,时常可见台下学员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有较少学员在学习完相关文件后,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党课教育模式创新

课程之间要形成一套严格的教育体系。发展党员是个严谨的过程,每位党员都经过了长时间培养教育以及不断考察才能最终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如果一名研究生党员在研究生期间申请入党,那么从申请入党到转正,党课教育将贯穿其整个研究生生涯。其间,经历过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党员发展对象党课、以及多次党员学习课程,这些课程应当形成一套体系。实践中,经常存在各个阶段的党课教育内容雷同的现象,导致某一方面的知识重复授予学员。这虽然有助于加深对重要精神和文件的理解记忆,但若大量课程内容都大同小异,难免不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党课,设置较为基础的内容,侧重于学习党章、党史、伟人生平事迹,端正入党动机等方面。发展对象党课可偏重于加深党性修养、了解国际形势、政策方针等内容,在入党积极分子党课的基础上加大理论学习力度。由此,可以让理论知识不扎实的研究生党员有从零学起的机会,一步步了解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理想,尽快融入党员学习生活。

增强党课内容的针对性,关注时政,联系生活。党课的内容设置应当尽可能广泛,学习党的经典文献固然重要,但研究生党员毕竟是一群青年群体,思想活跃、积极向上。针对这一群体而开设的党课教育更应当注重先进性和针对性。党课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党员道德品行以及党规党纪的教育,更应当多联系时事。尤其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对研究生党员意识形态工作严加把关。对于社会上、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谣言、对党的失实言论、不良评价,都可以在党课上加以指出,以此教育广大研究生党员要明辨是非黑白,不要被居心叵测的言论观点混淆视听。将党课内容密切与生活相联系,教育广大研究生党员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志愿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将党课的教育效果发挥到现实中去。

党员课程教育篇(7)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我国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开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程之一。目前,国内以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视角,反思并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两者结合展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教育部亦多次发文重申其重要性,但在当前高校教学体系中,该课程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是在“两课”教改过程中,“形势与政策”课程也时常被忽视,相较其他四门主干思政课程,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过程评估等环节,往往无法获得优质的资源配置。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长期弱势地位,导致其教学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许多现实问题:如“形势”课沦为“形式”课,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课程管理“政出多门”,导致教学过程无人监管。当然,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难度大。“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灵活性极强,使用过的材料不可反复修改利用,且所涉领域宽泛,对教师的专业积累和理论素养要求较高。

2.教学团队不固定。许多高校仍然缺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师团队,因此难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3.实践环节缺失。部分高校对于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均无硬性规定或考核。

4.考核形式单一。有些高校根本不把该课程视为“必修课”,因此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基本不涉及教学实践环节的考核内容与评估指标体系。

二、学习型党组织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完全可以作为拓展党员导师活动的载体,促进党员导师能力建设的重要契合点与推手。两者的契合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学习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形势,是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特征。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学习党中央与时俱进精神,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党员了解国家形势,理解党的政策。

2.围绕党和国家的时势大局开展教育,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应当通过时政教育,帮助广大师生党员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党建统一起来,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方法。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应当紧密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使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4.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依托党建工作,开展教学改革,就是为了使广大师生党员逐渐养成正确应对复杂形势和局面的能力。

三、推进党建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结合的对策建议

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效结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1.遴选优秀党员导师加盟“形势与政策”核心教学团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党员导师,面向全体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开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

2.利用学生党支部、学生党课、优秀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党建平台,开展试点工作。实践课程内容可包括实地调研并撰写实践报告、策划并组织相关活动、承担班会或申报校级党建活动等。

3.开展“第二课堂”。围绕社会、民生、时政、国防等内容,开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第二课堂”,由党员导师、思政课教师或全体辅导员负责实际教学工作。

4.创新课程的“微”形态。逐步改变以往集体备课和授课的固有形式,设置“微课堂”“微交流”“微体会”“微论坛”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在该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同步打造“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资源库。

5.优化学生党员评价体系。将“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的表现,纳入学生党员选拔、培养与激励机制,鼓励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有志加入党组织的学生,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各项环节。

参考文献:

[1]高青梅.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6):23-24.

党员课程教育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37-02

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是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党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素质人才的根本需求,也是高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职是我国基层企业人才的主要输送者,因此,高职学生党员质量的高低、党员使命发挥与否,关系到党在基层企业与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声望,关系到企业党建与社会的进步。学生党员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已有研究者探索了党员培养教育、考核与管理监督、学制及学分制等因素对党员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特定人才培养模式对党员质量带来的影响。而实际上,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的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分配,因而必然会给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影响。以“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该模式中人才培养过于偏重专业教育和职业素质,而相对忽视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这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也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提升。为此,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层面,剖析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高职人才政治素质培养质量。本文试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27个工学结合专业,剖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索制约党员队伍建设的因素,寻找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的新途径。

一、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2年校内教学、1年校外顶岗实习。理论教学于前2年内完成,顶岗实习于后1年内完成。特定的教育特点对党员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分析如下: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弱化倾向。“2+1”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素质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政治素质是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素质培养课程主要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安排48课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64课时、形势与政策安排16课时,总共128个课时,占基本素质课程课时的23.8%,占全部理论课程课时9.1%(表1)。调查表明课程教学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偏低。理论课程安排在高职一、二年级,课堂学习占据大量时间。经调查发现,学期平均授课课时占可用课时61.2%(表2),14个专业超过70%,5个专业超过80%(表3)。表明学生大部时间和精力被课堂理论学习占用,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偏低,不少专业的学生自由支配时间不足20%,学习时间相对被动。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自由性低等原因,不少学生缺乏时间、精力顾及党课或者党校的学习,甚至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学习或党校学习。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出现集中学习排课困难,因专业课程冲突而请假、旷课。

(三)实习期党员跟踪教育空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实习任务是职业技术、管理和营销岗位进上轮岗实习,指导教师由企业的技术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学校对实习学生开展巡回指导。实际上,一方面,由于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对学生的指导偏重职业指导、岗位技能指导,很少顾及学生思想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党员教师数量偏低、熟悉学生党务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平均占教师总数12.7%,见表4)等因素,学校很难保证在巡回指导中配足有学生党建经验的专业教师。调查研究表明,将近90%的专业教师不熟悉学生党建业务,甚至不少专业教师不是党员,因此,在巡回指导中,仅依靠专业教师很难顾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实习中的学生党建巡回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学生党员疏于监督与教育培养。

二、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对策与建议

如何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是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政治素质培养弱化、学生学习自由性低、党建师资薄弱、实习跟踪教育难等问题,导致学生党员在理论提升、自主学习、跟踪培养等方面都处于被动,不利于党员质量的保障与提升。为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势与政策对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三门课程仅占总课时的9.1%,不利于政治素质培养的系统化、全程化。因此,专业课程的内容要改革,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课程在目标、内容、考核等方面应该突出政治素质的地位,实现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系统化、全程化。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学习自交还给学生。理论教学被压缩2年内完成,理论课程课时量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少。课堂教学占用了学生的大量学习时间,使得大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失去了课堂以外的自我提升机会,导致不少学生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教育或党校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因此,高职教学应该围绕专业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量,将更多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课堂、教室中解放出来。最后,创新互动模式,实现党员教育摆脱时空制约。在顶岗实训中,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互动如何展开。实际上,由于学生分布在各区域、流动性强,以及党建师资、巡回指导时空因素等,学校对校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很难顾及,学生党建指导几乎处于空缺状态。因此,为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教育与监督,应使师生间的互动与跟踪教育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应当积极探索新媒体平台、社交软件在党员队伍教育中的运用,实现党员培养教育随时随地开展。

(二)构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整合网络平台(如QQ群、飞信、微信等社交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将党建师资、党课资源、跟踪培养与网络平台密切融合,促使党员队伍建设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导学生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强化自主学习,强化党员队伍跟踪培养与教育。第一,搭建导师团队。网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模式,催生新的教育辅导模式。师生通过电脑、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交流,实现教育辅导摆脱时空限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导师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采用联合培养、共享资源、多对一互动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与监督,强化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第二,搭建党课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的视频推送功能,导师团队可以精心设计微党课的内容、考核互动模式,以微党课向学生推送视频,以图文、视频、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送达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借助网络课堂打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知识获取的灵活性,提升政治素质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创新导师团队辅导机制。通过QQ、微信、微博等工具主动抢占网络平台,力争第一时间在线交流。积极探讨与推进个别辅导、谈心谈话、思想汇报、跟踪培养等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使网络交流成为教学辅导的新途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党员质量。

三、小结与展望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工具及网络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有利于使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使师生沟通更便捷、快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借助网络平台,能够积极应对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学习自由性偏低、党建师资薄弱、跟踪培养困难等问题。

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在信息时代下,构建基于网络的党员队伍建设平台,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创新,是解决学生党建问题的可靠途径。基于网络平台的导师团队建立与服务机制、微党课与教学资源推送等相关研究,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健.党的十七大以来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述略[J].职业教育,2013(9)

[2]范杰.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5)

[3]邱冠.论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平台建设――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6)

[4]张朝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8)

[5]吕文玲,成艳军.顶岗实习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4)

[6]苏Z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7]胡业权.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大学生党建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

党员课程教育篇(9)

一、学院分党校的职能

高校二级党校也称分党校,是学校一级党校的补充和完善,不仅针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集中培训,针对学生党员进行入党后再教育,针对党员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工作,更应针对普通学生,激发入党兴趣,增强其党性。做好二级学院分党校工作,前提是明确分党校的职能定位。

对于分党校而言,首先应明确其“分”、“党”、“校”的内涵。首先,作为校级党校的分支机构,分党校应在校级党校的统筹下具体实施教育培训,做到前期报计划、过程报进度、结业报名单。其次,党校的首要任务是普及党的基本知识,党校课程的选择也需具备更强的针对性,包含《党的性质》《党的指导理想》《党的组织和纪律》等基础课程,并选择性设计“观影学习”、“学习成果交流展示”等环节,加强学习效果。第三,从严治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对学员的考评。以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分党校为例,制定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课纪律细则》《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课小组长选拔制度》等条例,使党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增强党校培训的纪律性与严肃性。

二、学院分党校的组织架构

目前大多数高校党校的培训对象重点是入党积极分子,而对于入党后的学生,缺乏系统性再教育。于是构建“大党校”,将教育培训范围覆盖到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党员干部在内的各个群体,构建由初级到高级分层次的管理体系,实现由浅入深,互相衔接,具有延续性、系统性、周密性的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体制上,学院二级分党校分别有院党委书记、副书记任校长、副校长,并安排专门负责党建工作的辅导员分管具体工作。校级党校集各分党校负责人进行学习培训,熟悉工作程序、规范和要求,使党校教育教学更为专业化。

三、学院分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党校教育有很明显的三种属性,一是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二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三是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活跃,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富有成效地开展好高校党校工作,需配备软、硬件两方面资源。

软件设施上,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熟悉大学生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师资团队尤为重要。学院分党校的教师聘请应坚持“多元化”原则:一是吸纳校内现有高水平专业课教师;二是选配从事党务、思政等工作的专职党务干部、离退休老同志、辅导员任教;三是由学校选送部分专业相关、有意愿任教的辅导员进行专业学习;四是借力于校外资源,通过兄弟高校联合讲学、优秀校友返聘讲学等形式,实现教师的人才成长。

四、学院分党校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针对不同受教群体,采取“模块化”教学。目前大部分二级学院分党校基本服务于积极分子的培养,下一步应思考如何填补正式党员再教育的空白区。可将分党校教育模块化,通过划分受教群体,将党校教育划分课程级别,分为积极分子网上党校、发展对象课堂培训、党员社会实践、党员干部研讨交流“四个”培训模块,由此形成一个教育对象全覆盖,教学内容层次分明、街接有序的,教育过程递进式的分党校管理体制。其次,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实践育人”。当代学生思维活跃,有更强的意愿参与到社会现象评判与实践活动中,党校教学需改变以往一味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进行体验式教学。第三,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构建网络教学体系。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分党校教学,开辟“网上党校”。我校现已成功搭建平台,在党校课堂教育前期成功使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线学习与考核系统”,实现对游客和注册学员的基本知识讲授与考核,并据此进行上课学员筛选。

五、学院分党校教学组织与考核

首先,集中形式的课堂教育与潜移默化的日常教育相结合。党校的教育培训除满足“届次化”培训外,更需在平日依托党支部,从“灌输式”教育向“互动式”教学转型,通过固定学时的要求,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入其中,逐步实现自我教育。在抓好党校培训课堂教育之外,将先进性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工作,培养学员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其合理看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实现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其次,实施多维度考核,健全管理制度。二级分党校需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建立宽松适度的合理的入学选拔机制,在入口、过程、出口等环节实现全程性、多维度的考核,评选优秀学员,激发榜样力量。

六、学院分党校开展教育培训的创新方法研究

(一)教学规模小班化。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可将班级学员规模固定,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各二级学院分党校均已固定每班80人的规模,对于学习需求较大、培训人数较多的学院,可开设2个班次,以保证学员间的充分交流,体现党课高级班教育的精英化。

(二)教学时间分散化、长期化。二级学院分党校可借鉴专业课模式,将党课置入选课系统,一周安排1-2节次党课授课;同时将党校教育寓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举办“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聚焦时政红潮论坛”“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培训、座谈等活动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习惯,将教育拓展到课堂以外,实现长期化。

(三)教学成果数字化。以我校经管学院分党校为例,制定《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党员考核办法》,并据此设计开发“党员在线学习考核系统”,将党员整个学年的理论学习情况、实践服务情况、以及日常表现全面纳入考核体系,并形成数字进行量化,结合年末党员民主评议,自动核算党员全年的党校学习结业成绩,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使结业考核过程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党员课程教育篇(10)

摘要:党课是以上课讲授的形式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党的各级组织通过党课,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作为基层党组织,如何组织党员上好党课,真正发挥出党课的作用和效果?秦港股份杂货公司党委结合公司实际,探索创新出一条“基层党课大家讲”的党课新路子,改进党员教育形式,搭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载体,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切实发挥出党课的作用,通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 :加强基层;党课教育;实践与思考

1 主要做法

“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是以打造高素质党员队伍为目标,采取“全方位、多角度、分节点”的方式进行,通过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劳模标兵讲党课和党课交流等多种形式,立足实际,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方法,达到以讲促学、提升党课质量、提升支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1 党委书记带头讲党课。为全面推进“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提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行和主动性,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集团党委关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精神之际,公司党委书记杨军同志以《深刻理解“四个全面”、“三严三实”,扎实推进杂货公司党建工作》为题,给公司全体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对“四个全面”、“三严三实”主要内涵、重要意义进行讲解,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作为破解集团改革难题、实现集团发展战略目标的强劲动力,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委书记讲党课为各支部书记起了表率作用,扎实推进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程,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汇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1.2 支部书记自主写党课。为使党课内容更贴近基层、贴近实际,杂货公司党委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安排基层党支部书记结合目前公司中心任务撰写党课材料,公司各党支部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矿石队党支部撰写的《共产党员要在新杂货的发展中当表率》党课材料写在杂货业务重组整合一年后,针对当时公司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号召公司全体党员切实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努力争做顾全大局、维护稳定的表率,勤奋学习、转变观念的表率,立足岗位、真抓实干的表率。库场二队党支部的《学党史、强党性,争做港口建设排头兵》,重温和回顾了党的历史,教育广大职工党员牢记自身使命、增强党性修养、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先进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1.3 劳模标兵亲自讲党课。为使党课更加贴近职工、富有吸引力,杂货公司党委要求各基层党支部分类结组,开展党课教育大讲堂活动。公司党委选出公司最具代表的先进典型代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畅谈工作理想,交流经验,为公司全体党员上党课,使全体党员能够近距离的接触先进典型,使普通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1.4 主题现场教学。以现场教学的方式,组织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重走大钊路,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形式的革命传统教育,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突出党性党史教育主题,使党员在现场中获取感性体验,引导党员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坚定信仰、铭记使命,勇于担当,在实际行动中率先垂范,发挥作用。

2 几点变化

杂货公司党委在开展特色党课教育活动中,注意创新形式,在实效上下功夫,增强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党课主讲人多元化。在杂货公司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开展过程中,党课主讲人由原来的支部书记一人讲转变为现在的多人讲,党课主讲人的多元化,增强了主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党课形式更加多样化。杂货公司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党支部开展党课教育的形式发生了改变。从以往支部自行组织集中学习的单一模式转变为现在的支部自主选择学和党课教育大讲堂、现场教学等形式,突显出党课教育形式的新颖性。三是党课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杂货公司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开展以来,无论是基层党支部书记写党课还是劳模标兵讲党课,党课内容都是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突出基层支部实际工作特点,密切结合职工的岗位特点,突显出党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主要效果

从2012 年二季度开展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以来,杂货公司积极探索党课教育的新形式,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特色党课活动,使党课成为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基础,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浓厚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 党员的党性观念、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杂货公司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改变了传统党课模式,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创新了主体,创新了内容,创新了载体,增强了党课教育的吸引力,使党员在党课学习过程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不断增强。

3.2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支部书记写党课,加深了支部书记带头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主动学习各类知识,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增强了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在公司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3 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基层党课大家讲活动,搭建了支部与支部之间学习经验的平台、先进典型与普通党员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技术能手与普通职工之间学习技术的平台,增进了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出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4 几点思考

党课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必修课。落实好党课教育对强化党员的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党员的观念和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基层党组织如何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党课教育,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党员课程教育篇(11)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的社会环境使党员队伍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的思想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党课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这给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新时期我们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党课教育的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研究党课教学艺术,增强党课吸引力,使受教育者得到教益,不仅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是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笔者认为提高党课的吸引力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

普通学校教师备课讲究三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而党校教育首先要备学生,这是因为党校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党课教育必须从党员队伍的现状出发,正确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突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所谓普遍性,就是在党课教育中要着重思想教育,着重党性锻炼。所谓特殊性,就是在党课教育中要坚持“学用结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了解学员的需求,按照领导干部需要什么知识、提高何种能力、解决什么问题为中心,去帮助学员解决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满足需求,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按照学员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而是在课程设计上要更具前瞻性、导向性和实效性。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不仅仅应该帮助领导干部解决眼前的难题,更要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导向性,使其提早预见到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使其超前谋划,少走弯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党课的时代性

要增强党课吸引力,授课内容要新颖,这是党课的生命力所在。

首先,党课教学要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新信息、新事物不断涌现,及时捕捉新鲜的知识和新生事物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因此,在党课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学员这种先入为主的心态,及时把握时代思想脉搏,将授课内容及时灌输给党员干部。在课程设置上,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以外,党课教育还要将现代科技知识融入其中,将历史国情、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知识渗透到党课教育之中。这样,使学员在受到教育、启迪和鼓舞的同时,还能增长知识。

其次,基本理论要常讲常新。教师要注重对基本理论的研究,在讲授时讲出“新意”,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我们党课的理论研究,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党工作的指导功能,又要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为佐证来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有许多现实的问题都可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或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释,但是,许多党员干部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表象认识阶段。所以应积极引导学员透过表象,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论分析,使学员对这些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党课教育是一门艺术。在继承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同时,积极探索开放、综合、生动的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时期的党课既有别于一般的知识讲座,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党课。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课教育不注重艺术性,常常会出现党课教育形式单调、内容老化,严肃有余、活泼不够,一味灌输、效果不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十分为难的状况。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宣传部、上级党校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讲授,使学员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学员多方位地掌握新知识。在党课教育中,同样的专题、同样的素材,不同的教员去讲,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讲党课的艺术性上,这就是党课教育艺术性的真谛所在。这种艺术性带来的美感就是党课教育要使人爱听、使人信服、使人向往,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法的创新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党课教学,如多媒体教学就以其形、色、声、情的独有魅力在党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以各种画面、资料配合讲授,扩展了传统党课所不能达到的空间,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时间跨度,使映像、讲解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组织学员观看《复兴之路》、《走向和谐》等专题纪录片,通过回顾历史,提高学员认识,坚定政治信心,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弥补教师单纯讲解的不足,使党课教学具有直观新颖的特点。

另外,充分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系统,采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现代化、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发挥知名教授专家的骨干作用,具有教学示范作用;还有利于扩大干部教育、干部学习的规模和范围,具有普及效果和幅射作用;更是新形势下发展党校教育事业的重大举措,符合中央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扩大干部培训规模、培养大批跨世纪的高素质中青年干部的战略要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党课教师应熟练地驾驭课堂,使课堂活而有序,气氛活而不乱,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为此,教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在讲授过程中做到准确无误,更不能出现“噪音”。提高授课艺术,增强党课吸引力的途径多种多样,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综合考虑其它诸方面,使之相互配合,收到最佳效果,从而达到党课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