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7 15:06:10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1)

《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以本科基础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为先修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元明清小说发展史,明清小说类型、作家研究,作品的文本解读和理论研究等。本课程在北师大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传统。同时,在师大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各位老师的协作努力下,成为新时期本科生选修课中比较有特色的一门课程。

一、北师大文学院的古代小说研究与授课传统

“小说”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清两展势头强劲,影响深远。然而,在正统文学观中却始终处于“小道”之位。对其研究,也滞后于传统诗文。

古代小说的研究,最初以序跋评点的方式存在。至晚清,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产生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小说批评。“古代小说研究”作为专门的学科,则依托于小说史研究工作的起步和小说书目文献整理工作的开展。

北师大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和教学方面素有传统。20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曾应邀担任女师大国文系小说史科兼职教员,主要课程有“中国小说史略”和文艺理论。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在古代小说研究界仍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中国古代小说目录学科的奠基人孙楷第先生,1928年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国文系,著有《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戏曲小说书录解题》等。他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用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对小说史研究的科学化,贡献尤大。曾任职于辅仁大学的王古鲁,亦在小说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方面,很有建树。

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师大中文系在小说研究方面秉承传统而又有所开拓。启功先生对敦煌变文与《红楼梦》的文献校注和文化研究工作,泽被学人。聂石樵先生与邓魁英先生亦涉足古代小说的研究,对于新时期小说研究范式的确立,卓有贡献。张俊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和小说史研究,于天池先生的《聊斋志异》和文言小说研究,皆在当代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其后,郭英德教授、李真瑜教授和陈慧琴教授,亦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斐然。

北师大在小说研究与教学方面始终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师大古代小说研究的传统,主要偏重在以下四个方面:(1)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2)古代小说史研究,(3)《红楼梦》研究,(4)新的理论与方法的实践运用。由于师范院校的特殊性,北师大的古代小说研究,始终是科研与教学双向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深化并传授新的科研成果。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北师大产生了一大批古代小说的研究成果,如启功先生的《红楼梦》程乙本校注,张俊、聂石樵等先生的《红楼梦》程甲本校注,张俊先生的《清代小说史》等。这些研究,功底扎实,严谨笃实,在学术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影响。与此同时,北师大在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学中,较好的传授了古代小说研究的知识与方法,为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的深化与推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师承前辈的古代小说研究与教学

“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是北师大文学院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学生多为大学三年级的本科生。课程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深化,也是将小说视为一个单独学科所进行的专门教育。文学院现在可开设本课程的老师有郭英德教授、李真瑜教授、陈慧琴副教授、李小龙博士和本人。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近些年由于学院的教学安排,本人的授课时间较多。教学中,在继承北师大传统的小说研究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师承张俊师的小说史研究与教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前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上,将重点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包括书目研究和版本研究两个方面。通过授课,尽量使学生打下牢固的文献功底。

(2)古代小说的原典导读与理论研究。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点带面,使学生认识到研读文本的重要性。在认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延伸阅读小说序跋与评点。在解读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古代小说,拓宽其学术视野。

(3)小说史的构架。在小说史的讲授中,注意名著经典与二三流作品的结合。既突出一流作品的范型意义,亦不忽视二三流作品的小说史价值。以点带面,使学生对古代小说的发展流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小说史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深化研究具体作家作品。

以上面三个方面为重心,在教学中逐步完善教学方案和PPT课件,使“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讲授规范化与科学化。在具体授课时,围绕教学重点,次第展开,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对于大多数不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来说,亦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学业素养。

三、授课内容的更新与研究视野的拓展

古代小说的研究在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讲授,也始终关注学术前沿和学科发展,注意知识的更新。授课内容紧跟学术前沿,使学生在接受传统小说文献与文学知识的同时,接触新的学科热点。同时,有意识地引入新的观念与理论知识,拓宽本课程的学术研究视野。在授课过程中,本人有意识地让学生对以下三个发面有所关注:

(1)学科动态。引导学生搜集新的学术论著,了解小说研究的动态,改变他们单一的从课程获取知识的模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有很大的帮助。

(2)学科热点。如对小说出版与传播环节的研究,往往使学生能够关注影响到小说创作与发展的流通环节。作为流通物的小说,既具有文学价值,亦具有一定的商品价值。再如小说的社会学研究,小说的心理学研究等。通过热点问题的引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一些问题,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和资料搜集,形成自己的见解。

(3)关心明清小说与现实社会的契合点。如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出时,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对比87版和10版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使他们认识到版本研究对小说文本解读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他们对学术问题的关注。

“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开设,始终立足于北师大的教学科研传统,并积极引入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文献基础的同时,不断拓宽其学术视野和社会视野,课程本身亦逐渐形成自己特色风格。

四、电子资源与视频资料的使用

小说研究的电子资源包括文本数字处理资源、版本

图像呈现资源和研究资料的电子网络资源。从教学实际看,这三种资源的使用,对“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教授皆有比较积极的影响。北师大古代文学研究所,在郭英德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古代文学苑”的建设,首都师范大学亦有古代文学信息化处理的相关项目。这些电子资源,是古代小说研究的新资源,学会使用这些资源,对教学和研究皆具有辅助价值。

小说是叙事文学的最高形式,与诗文等文体相比,篇幅较长。在文本解读时,原有的书本资料使用不是非常便利。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资源的出现,给小说的文本解读,提供了便利。本人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电子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电子资源,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服务。当然,这种利用,并非简单机械的文字检索,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小说版本图像资源的使用,则增加了本科生对版本知识了解的渠道。本科生接触古籍的机会较少,使用这些版本图像资源,使他们对小说的版本能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对他们论文的选题和写作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说的研究资料和电子网络资源,是本科生比较乐于使用的电子资源。对于这些资源的使用,则需要有所指点。鼓励他们参考的同时,明确这些资源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在论文写作时,则要求他们必须核实文本资料。

小说文体具有故事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故其传播和接受与诗文相比,亦具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戏曲影视艺术移植,是小说传播与接受的一个重要媒介。这些视频资料,规模庞大,良莠不齐。挑选和使用其中的优秀作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如授课中对《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影视资料的利用,皆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本课程在现有的信息处理资料的基础上,力图拓宽并深化古代小说的电子文献资料整合,同时,引进古代小说的传播与改编的多媒体资料,丰富课程的授课模式,拓展课程的学术视野。

五、改变讲授模式,增加教学互动

在授课模式上,本人将讲授和讨论的形式结合起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他们在具有参与意识的同时,亦具备一定的群体合作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分小组布置课题。每小组由组长分配任务,协调努力,共同完成。

(2)改变评分机制,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具体评分时,根据每个同学在课题中承担的任务,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评分标准公开、公平。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期的小论文中,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在选题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的选取,需参考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尽量选取学生能够胜任并具有一些学术水平的小问题。如在2011学年的讨论题中,有一道题目是“解读周进的艺术形象”。题目不大,但却需认真研读作品,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小说史知识。分析的角度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启发,引导其选取有意义和学术价值的分析视角。

“元明清小说研究”的选修课,留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也照顾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设置了一些他们可以参与,并且具有优势的小课题。如,讨论古典小说的海外传播,让他们参与到资料的搜集和考察中,发挥自己的语言与国别优势。

从实际效果看,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模式,普遍是比较欢迎的。绝大多数同学,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题研究,讨论发言。这种模式,既深化了他们的课堂知识,也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同学关系和合作意识。

六、课程改革的设想与实践

“元明清小说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课程。以往的教学倾向于古代小说的文献梳理、文本解读及理论分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传媒的优势日益显现。古代小说的研究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同时,古典小说名著的传播方式亦呈现多元化的趋向。新的文化语境下,学生对授课的方式和内容也有新的要求,故“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也有改革的必要和需求。本人于2010年申请了学校的教改项目“《元明清小说研究》课程的教改设想与实践”并获得了学校立项。改革立足于传统,并面对现实。课程的开设构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古典小说研究方法的更新。继承北师大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传统,给学生传授扎实的文献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新鲜的理论视角。

(2)古代小说的电子文本与文献资料的使用。采取网站链接、资料整合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使用更多的优质电子资源,积极参与小说史的学习和研究。

(3)古代小说的电子文献图像处理与版本考察。通过电子资源,使学生接触原来无法看到的古典小说的版本资料,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4)古代小说的当代传播方式与移植艺术。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研究古代小说的当代传播,尤其是网络传播和媒体传播。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2)

近年来,电子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越来越依赖仿真软件的使用。一方面,仿真软件不受空间和硬件实体的限制,只要有电脑和配套的仿真软件,随时随地就可以实现即时的仿真结果,例如,为了方便电子工程师的设计,随时捕捉自己的idea,苹果商店就推出了大名鼎鼎的MULTISIM的PAD版;另一方面,仿真软件的形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个优点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明显,让学生随时随地的了解“实现”,明白逻辑过程,令其记忆深刻。本文利用MATHWORKS的SIMULINK、NI的MULTISIM和LABVIEW分别对移位寄存器进行设计仿真,比较三种方式的优缺点,选择较优者进行使用。

1 仿真设计

本文仿真设计采用的软件版本如下:MATLAB2016B、LABVIEW2016以及MULTISIM14,同时都是对于移位寄存器进行仿真设计。

1.1 SIMULINK仿真设计

MATHWORKS公司的MATLAB和SIMULINK可谓“大名鼎鼎”,其中的SIMULINK仿真在各个科学研究领域都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在电子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如图1所示,利用SIMULINK搭建的移位寄存器电路模型,及Scope示波器显示波形。

通过SIMULINK搭建的电路原理图以及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很容易了解时钟控制下的移位寄存器的状态转换。

1.2 MULTISIM仿真设计

利用MULTISIM设计仿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来实现,其强大的仿真硬件库可以提供分立元器件或者集成块来实现移位寄存器,图2所示为分立元器件以及直接利用集成块来实现移位寄存仿真。

1.3 LABVIEW仿真设计

同为NI公司的软件,LABVIEW在设计数字电路仿真时,途径变得更多,可以通过编程的方法直接来实现移位寄存的功能,我们称为“软”实现;还可以与MULTISIM进行联合仿真来实现“软硬结合”的实现方法。图3所示为利用软件编程方法实现移位寄存,图4利用与MULTISIM联合仿真来实现。

2 结果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不同仿真的实现,能够发现不同仿真软件在实现上有着不同的特点,表1给出它们之间的比较。

通过表1,LABVIEW在仿真过程中由于其有直观(交互性高)的前面板更适合在理论课堂教学中使用;而MULTISIM更适合实践教学课堂的使用,这是因为其更偏“硬”(电路易读性高);而SIMULINK虽说也可以进行仿真,但是和上述仿真方法相比,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这是因为SIMULINK涉及的仿真门类繁多,所以只有在无上述两款软件的时候利用SIMULINK来进行仿真较为合适。

3 结语

本文以移位寄存器仿真实现为例,利用SIMULINK、MULTISIM、LABVIEW完成仿真,经过比较,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仿真中,MULTISIM和LABVIEW更适合使用。不过,我们只涉及到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其他课程并未涉及,同时,随着SIMULINK的不断发展,加之联合仿真的方法越来越成熟,SIMULINK会在电子学课程仿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瑞萍等译.LabVIEW大学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聂点,李北雁等.基于NI Multisim11的PLD/PIC/PLC的仿真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余孟尝.数字电子技术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于建(1979-),男,满族,河北省承德市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FFT处理器、虚拟仪器。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3)

从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信息技术应用入手,在教材中根据这一案例简要的分析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异同。

(一)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的相似之处

在对信息技术与教材共同运用整合上,北师大版与苏科版都采取图文并茂结合方式教学,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学内容融合自然,在教科书中这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版块,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两个教材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函数作图且其分析的功能、计算器与计算机符号的代数功能、Excel电子表格的各种功能等。

(二)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的不同之处

北师大版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这样特别的栏目,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利用这一技术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并且在合适区域旁注好或者设置有“信息技术知识建议”这一信息,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学习以及理解。

而苏科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明确设置“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这一栏目,但是设置有专门供其他自主学习的其他栏目,比如阅读、思考、链接等,并且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很具有创新的问题环境中,让学生有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用于学习新知识的其他有用工具。

二、两种教材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区别

(一)硬件的比较

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虽然都融合了“科学的计算器”以及“计算机”。但北师大版对“图形计算器”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因为我国现阶段正处在起步的阶段,所以,更多是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角度出发,而且侧重电视如何使用“图形计算器”来演示数学教学。

(二)软件使用的比较

两套教材都有介绍“Excel”软件的使用,但苏科版的侧重点在于“Excel”本身所自带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BAC(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的实际案例运用,而且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部分相关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部分程序如何编写及运行,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北师大版则注重介绍国外几款较为优秀的软件,并且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数学课堂上也开始流行“几何画板”,而现今的教师们对“PowerPoint”与“几何画板”的使用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些软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功能的比较

总的说来,不同教材对于各软件功能的使用尽不相同,因此对于北师大版教材与苏科版教材来说,各学习软件也有异同,因此如下图所示,对两个教材版本的软件功能做了一个简要比较:

三、北师大版教材与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随着网络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2013年,武昌理工学院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同时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因此,加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和素质化命题考试改革,成为电子商务系的工作重点。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电子商务是特别重视实际操作的专业,笔者在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系讲授《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过程中,依托学院的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结合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创业社会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所带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学生,组成了多个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参加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比赛,获得全国及湖北赛区比赛多个奖项,有一部分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已经取得项目盈利,学生通过项目社会实践挣得一部分生活费,获得了学生好评。

一、《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的背景

2014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为727万,相比2013年的699万大学毕业生增加了28万,大学生人才市场供给不断增长的势头,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实际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数量再次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素质化命题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实现“零距离”就业。

长期以来,我国本科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传统课程体系考试下,有几个突出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例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开放式的课程考试体系;激发学生的自我奋斗、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潜能和意识;使课程考试改变单纯的“以知识为中心”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改变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考试现象,重视实践考试,重视学生技能的考试。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是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和考试中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结合,在网络创业项目实践中,如果有项目实践的良好体验,可以成为人生的经验;有受到挫折的体验,可以成为教训,经验和教训都是课程的最好体验。因此,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体系是以培养能够进行网络创业实践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实战演练为考试常态的途径。

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可以将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实践和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电子商务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须在考试中注重实践环节,素质化命题体现在电子商务项目选择、市场调查、市场定位、策划分析、核心竞争力构成、团队组成等多方面,全面考核和提升学生操作技能。从大一开始就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参加到电子商务创业项目中,在真实项目操作中从“做中考”。

二、《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改革的内容

《电子商务概论》素质化命题改革都实施了开发内化教学,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通过有效的“做中考”素质化命题,开发学生潜质潜能,引导和促成学生将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内化成为素质。改变传统的电子商务教学考试模式,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

“做中考”素质化命题改革内容体现在撰写电子商务网店策划书,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和技能,素质考试命题内容包括:

1.知识素质

(1)网店名称和产品内容:要求说明特点、模仿对象、竞争对手、合作伙伴;

(2)市场需求分析:定位准确,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商业价值、盈利模式;

(3)项目战略:对优劣势进行分析,网店项目目的明确、合理。

2.能力素质

(1)团队组成:人员的具体要求,团队文化,制度建设;

(2)分工合作(表格):团队合作的计划安排;

(3)支付和物流的方式:基于成本管理的观点,采用哪些支付和物流方式。

3.方法素质

(1)网络营销策略:营销渠道畅通,促销方式有效,具吸引力;

(2)财务预算分析(表格):详细的财务计划及相关成本控制管理合理;

(3)电子商务网店经营的成功因素。

在教学和考试过程中,要求学生注册真实的网站或网店,通过电子商务网店的定位、洽谈、交易、支付、物流等真实环节的操作,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 “做中考”素质化命题的具体实施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有关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企业商务和管理知识。因此,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内容应当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企业商务、营销理念的有机整合,即网络知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络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经济法知识等内容的有机整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做中考”素质化命题基本要求是:

(1)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消费者需求、市场分析;

(2)了解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以及电子商务在企业的作用;

(3)学习电子商务各种类型的流程,掌握各种类型电子商务活动的运作;

(4)学习如何进行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整合,如何运用和实施现代营销的理念;

(5)学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流程,设计和评价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案;

(6)学习如何为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网站;

(7)学习、了解电子支付以及网络交易的安全管理;

(8)学习如何与企业电子商务实践相结合。

在素质化命题过程中,创设实际电子商务工作情境尤其重要,根据电子商务的具体技能,设置素质化命题的观测点,使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素质化命题评价表见表1。

表1 《电子商务素质考试》素质化命题评价表

姓名 学号 班级

项目

名称 时间 平均得分

项目主要内容

过 程 评 价

分值 个人自评 小组评定 教师评定

观测点

1、电商网店定位

[1] 策划背景 10

[2] 商业模式和产品特点 20

2、网店经营管理

[1] 市场需求分析 20

[2] 竞争对手分析 5

[3] 合作伙伴分析 5

[4] SWOT和比较优势 10

[5] 风险预测 10

[7] 营销策略 10

[8] 财务管理分析 10

得分

合计

四、实施电子商务课程素质化命题的几点收获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素质化命题贯彻了实践教学导向,告诉学生不能用盼望的眼光等待未来,学生必须用行动具体实施电子商务项目实践,通过参与电子商务创业项目的全过程,体验了从项目策划、项目产品市场分析、项目推广等电子商务实践流程, “做中考”得到了良好的收获。

1.突出了“技能培养”的特点。推行素质化命题,更突出了技能训练是电子商务本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在素质化命题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上,与行业需要、行业考核标准紧密结合,摆脱了传统考试模式,更加突出了电子商务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2.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过去,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往往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差,而实训课教师理论水平低,电子商务系的老师有目的地开展了素质化命题研究,交流经验,实现了知识互补。

3.加强了教材的专业性。采用素质化命题,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训练程序,而程序中的每个动作要领都有理论结合点,同一结合点上可能含有几门课(按原有课程)上的理论知识。显然,我们原来使用的专业教材不能完全起到上述作用,素质化命题打破了现有的教材体系,加强了专业性,正确地解决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实践所需知识综合性的矛盾。

4.避免了讲授知识的重复性。原有的考试方法,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致使每科教学各自为政,内容重复,课时膨胀。如电子支付,在《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中同时都有,增加了课时数,教学效果却不一定好。采用素质化命题,就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

5.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实行素质化命题以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下,学生处于主动参与式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是典型的任务驱动模式之下的学习,基于真实的交易和管理情境的学习,每个学生创业的思路是不同的,对商品的选择是不同的,店铺的经营风格也各有千秋,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个性化的问题,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状态。素质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电子商务素质化命题下,教师教育的重点不再是知识,而是知识+能力;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不再是教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教师要有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教师,教书育人;还要是教练,真刀实枪地演练;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共同体会创业与成长过程中的幸福与挫折。

参考文献:

[1] 郑永流.法律判断形成的模式[J].法学研究,2004(1).

[2]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吴英姿:.乡下锣鼓乡下敲”――中国农村基层法官在法与情理之间的沟通策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5(2).

[4] 陈d.审判中的法条辨析与一般社会观念考量[N].人民法院报,2014-7-23(5).

[5] 苏力.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透视[J].清华法学,2008(3).

[6]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M].北京:三联书店,1994.

[7] 王洪平,房绍坤.民事习惯的动态法典化(下)--民事习惯之司法导入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

[8] [德]阿图尔・考夫曼、温弗里德・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9] 苏力.用法的观点看婚姻[J].法制资讯,2014(5).

[1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1]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2]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13] [德]阿图尔・考夫曼.法律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4]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5)

雷俊林,山西教育出版社社长。

2010年10月,我国第一个电子书包试点项目在上海虹口区启动。至此,电子书包项目建设实验在全国广泛推广,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南京、青岛、西安、温州、宁波、太原、杭州、郑州、昆明等地都在进行电子书包试点。据统计,我国拥有约3.2亿中小学生,在这个庞大人群背后,电子书包行业的市场潜力近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山西教育出版社也于2011年开始电子书包研发,并承担了山西省教育厅“组组通”环境下的“双平台”项目。2012年9月完成了《问题导学E课堂》1.0的开发,该平台旨在打造“人人通”环境下的“无界课堂”,实现基于“问题导学”背景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个体检测反馈”等多项教学功能,满足个体“泛在化”的学习需求,现已在山西省和重庆市共计18所初高中试点学校运行。

一、出版机构纷纷试水电子书包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明确将电子书包列入新闻出版产业的“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2011年11月,电子书包企业联盟在上海成立;2012年12月,全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第六次全体工作会议召开,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标的标准研制、产业发展和教育创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积极有序地推进。

近几年来,众多出版单位看中电子书包的市场潜力,纷纷在电子书包市场试水。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天闻数媒电子书包项目于2011年8月启动,是国内首个全方位涵盖云终端与内容产品的数字化教育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包括了云设备、云存储、云平台软件,也包括网络设备、电子书包终端、课堂操作软件、电子教材、电子课本;广东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有限公司与北京人教希望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子书包项目,融合“教育内容+移动终端+服务平台”的内涵,目前项目正在研发、试点、推进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了其最新数字出版项目“人教数字校园”,该项目是人教社针对教师教学和教务管理而推出的一整套数字校园解决方案,具有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环境开放式、评价支撑形成性、服务交流交互式、教学管理高效率等显著特点。另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外研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依托自身教育资源也在开发电子书包。[1]

二、电子书包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1. 行业标准亟须规范

目前,电子书包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无论是终端、平台还是资源,各厂商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技术进行研发,没有统一接口,导致相互软硬件不通用,其结果必然给参与的厂商和出版机构带来一定的风险和资源浪费,从长远发展来看,标准的不统一会严重制约电子书包的发展。[2]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书标准工作组联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了“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到目前为止,已召开了6次全体会议,虽然有关电子书包的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标准都在紧锣密鼓制订中,但短期内很难有统一标准。

2. 来自家长的担心

电子书包轻便环保、内容丰富、灵活生动,促使学生利用信息化的工具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变更现有的学习方式,为家长所普遍认可。家长们担心的是,长期使用电子书包会损害孩子的眼睛,导致视力下降。另一个人们关心的是书写能力退化问题,担心孩子可能因使用电子产品而形成依赖,导致书写能力减弱,也担忧学生迷上电子书包而因此减少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性格障碍,产生交际困难等问题。[3]

3. 全面推广还有难度

无论是上海的虹口区和闵行区,还是南京市,试点学校的电子书包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投入,免费向学生提供。一旦全面推广,政府是不可能为所有学校长期埋单的。对于大部分家庭,为学生购置一个两三千的PAD,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目前从事电子书包平台开发的厂商越来越多,但真正得到市场认可,并适合学生使用的产品却很少。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虽包括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素材,但基本上都是资源的堆积,缺少系统化和碎片化的编辑整理,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教育机构在电子书包的采购上,主要用于终端,平台和内容所占比例非常低,这也导致平台和内容提供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网络资源的限制也阻碍着电子书包的推广。目前试点学校仅一两个试点班或一个年级使用电子书包,一旦全校上千学生使用的话,如何保证网络的顺利畅通,相互不受干扰,现有的技术和网络条件也面临新的考验。[4]

三、如何积极应对电子书包

1. 发挥出版机构的内容优势

电子书包产业链中,主要由终端、平台、内容三个部分组成,出版机构切记不要全面涉足,重点做好擅长的内容。当前软硬件技术已不是什么问题,而电子书包的真正核心——内容资源发展还比较滞后。随着电子书包的普及,数字化内容的更新与提供,将成为电子书包未来的最大盈利模式。

在数字化内容的研发上,出版机构应充分利用自身在传统教材教辅出版方面的优势,不只是出版传统内容的电子版,更要侧重于内容的立体化、多媒体化、碎片化,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加入更多的错题收集、个性化学习、及时反馈指导、互动式教学等元素,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内容。[5]

2. 内容研发要因地制宜

山西省的课改学校教学模式为“问题导学”模式,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主要环节包括学生自学、小组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山西教育出版社围绕山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了《问题导学E课堂》。

电子书包与新教育思想吻合。新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听者。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基于“组组通”环境下“双平台”新课堂,就是人人参与的课堂,小组讨论、全班同学展示,颠覆了传统授课模式。

3. 和电子书包软硬件厂商积极合作

电子书包是一庞大的产业链,合作共赢才是关键。电子书包的实施,涉及终端设备、网络环境、系统平台、内容资源等多个不同领域的各方协调配合,特别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各领域积极推进,在一个互利共赢的环境里,以最开放的合作心态来推动电子书包领域的发展。

对于出版机构来说,内容的数字化研发需要平台的支持,而大多数出版机构没有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更多的是和一些软件厂商合作,而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软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给出版机构的选择增加难度。在选择软件厂商合作时,建议选择至少有一年以上的试点学校、得到老师和学生认可的厂商合作。同时,高质量内容的缺乏,已成为软件厂商推广的最大瓶颈,因而和出版机构合作是其很好的一个途径。

4. 重内容轻形式,重课外轻课堂

电子书包旨在为学生减负,提高教学效率,跨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能力。如果有些环节使用不当,反而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如课堂上的互动讨论、举手发言,师生面对面可直接完成,而通过电子书包来完成就属多此一举。而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课后作业通过电子书包既可长期记录学生的学业情况,又可即时给老师反馈。

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组长祝智庭教授认为,就目前各地展开的试点工作来看,电子书包应用试验的重心大多聚焦于“课堂”上教与学的变革,对于真正需要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课外”“校外”非正式学习仍没给以足够力度的支持。有的试点受电子书包应用思路的桎梏,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强行引入电子书包,常常把一堂很好的传统课堂教学改得面目全非。

参考文献:

[1] 杜恩龙. 中小学教材出版社如何应对电子书包的挑战[J]. 出版发行研究,2012(3).

[2] 游建强. 电子书包的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J]. 出版参考,2012(3).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6)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八、九年级物理教材也在全国各地编出了多种版本。本文旨在对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教材中的部分电学实验的设计,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与同行和教材编写专家商榷。 

 

1教材内容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脱节 

 

由于电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学生在未学习物理之前,已经具有了家用电器的一些用电常识。例如:用前要接线,用后要断电等。 

基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以上的一些感性认识,笔者认为北师大2007年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1章简单电路第1节,对通路、断路、短路知识点陈述时,图11-5[1]中对通路状态的情况并未涉及(注:笔者原来所在的湖北省利川市东城中学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且短路实验中,短路的危害也未明确地提出。而人教版2006年版教材第5章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流和电路中,在讲解电路的构成时,没有涉及到电路的三种状态,只作了如下叙述:“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有开关,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2]。笔者认为此处没有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如今在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情况下,实在是有一种缺陷。 

2008年5月5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理科实验操作中考利川市的监考(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在考试之前,大部分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操作的反复训练。监考过程中发现,大约有6.8%的学生在电学实验过程中存在错误,要么导线与接线柱连接不良,要么是小灯座与灯泡接触不良,或者小灯泡坏了而不知怎么办?以及还有少部分学生把电路接成了短路状态等情况。 

笔者从初中物理教学20余载的经验和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电学特别感兴趣、爱动手。因此,上面所讲的两个版本中缺少的知识点,教材中不应该去掉。正如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徐彤、杨志军两位老师所说的那样:“二期课改强调通过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深刻认识到进行演示或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7)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013-02

不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综合性学习,都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要版块。尤其是识字教学,小语界几十年来对它的研究更是久盛不衰。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载体,源远流长。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大小篆,再到楷行草直至现今的通用简化字体,它的实用性得以最大化地发挥,相比之下,自身的文化内涵却在逐渐淡化,汉字音、形、义不断演变的过程,是理据性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引导学生适当地濡染汉字文化,探究其固有的“理据性”非常有必要。怎样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呢?对此课题组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总体思路是以发展性评价为基础,构建和实施中高年级生字识写的综合性学习方案。

一 组内分工,组间循环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其中列举出了学生需认识的345个生字,其中要求会写225个。教学时,我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7人为一组),每个小组依照课文编排顺序轮流进行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如第一小组负责第一课《老师,您好!》中需会读会写的生字:“崇、浸、项、劳、涌、塑、霞、编、茁、衷”等,第二小组负责第二课《但愿人长久》中的生字。

小组分工,各组设小组长1名,另选3名学生重点负责收集资料,2名学生负责整理、编排文字,1名学生负责相关设计,小组长负责统筹安排,组织交流评价。全班55名学生,共分为8个小组,每一次进行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均以某一小组为主,先在组内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工、合作、交流,再向全班进行展示与推广,以达到资源共享、互利互进的目的。小组与小组之间依次循环进行。

二 查询整理,创作“字”报

每个小组依照组内分工,以具体的生字为“基点”,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提高“见识”,同时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充分运用电子文档、电子画报等图文处理技术进行“字”报电子稿编排,简称为电子“字”报。电子“字”报在流程上分为了修改版与正式版,“字”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字的“寻根究底”,适当介绍它在家族中的“演变”历史;可以是对某些生字的多种识字法的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还可以就一些生字的不同组词、形近字、多音字等进行横向比较、多维发散。

具体内容的选择需注重实用性与关联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生字音、形、义的统一。以生字“崇、浸、项、劳、涌、塑”等为例,第一小组同学从基本信息、常用词组、详细释义、书法演变、成语故事等方面对它们进行编排。既有“面”上的梳理,又有“点”上的透视。图文结合,巧妙编排,通俗易懂,因此得到其他组同学的一致肯定,并形成了一股相互比拼、良性循环的“正能量”。

三 校本开发,课前读“报”

校本课程的概念范畴极其广泛,于我国而言,校本课程强调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电子“字”报就是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微型开发,这种报刊形式的阅读物具有极好的连续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可以由一个班扩大到一个年级甚至更多,由单篇课文的生字扩展至新课标小学阶段的2500个生字。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执教具体的课文之前,激发学生阅读纸质电子“字”报,就是对新课中生字词最好的预习和拓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头脑中的生字“图式”得以丰富,课外阅读能力逐渐提高,汉字的意趣得到彰显,为后续的新课学习奠定保障。

四 厚积薄发,随文识字

一组编报,多组共享。学生在大量自由阅读“字”报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具体课文可谓厚积薄发。通过阅读“字”报学生已充分触摸到生字所蕴含的文化脉络,此时再学习课文就感觉“容易”了。在众多的汉字识字方法中,随文识字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小学生学习生字不是为识字而识字,识字本身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学习书面语。

如在研读第一课“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时,学生已从“字”报上初步了解到,“浸”自最早古义是将牛赶到河里洗澡,与水有关,通过演变衍生出了“泡在水里、被水渗入”的意象。学生不难说出“浸透”一词的本意是“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此时教师只需适当点拨:“一个人学有所成离不开老师的汗水,老师为此流下的汗水太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至此,学生只要“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同时对“浸湿”、“浸入”等近义词以及全文的中心(对老师的感激与爱戴)都能触类旁通了。

五 有序练写,多元评价

2011新版语文课标关于写字教学建议:“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通过电子“字”报,学生不仅丰富了识字过程,而且欣赏了书法艺术。练字虽不等同书法,但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趣味养成的过程。练字得法与否是学生能否写出一手好字的重要保证,字无百日功,循序渐进是关键。

适时地评价与不时地练字同样重要,发展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非常适合对学生练字“成果”进行品评。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书写一定数量的生字,并及时地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发展性评价是学生生字识与写二者能否和谐统一、周而复始的重要“内驱力”。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己、小组同学、老师或家长,实施发展性评价旨在灵活地运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践行发展性评价理念,与新课改评价建议以及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可谓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尝试,证明实施中高年级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方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其自主识字能力和写字水平。当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小组的电子“字”报版面不理想,缺少设计的痕迹;学生有时编排的内容零碎、重点不突出等。对此,课题组计划在学生以后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指导,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优势,多与学生沟通,集思广益,进一步落实好生字识写综合性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8)

作者简介:张健(1981-),男,湖北武汉人,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讲师。(湖北 荆州 434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研项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2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48-02

当前,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数字设计的迅猛发展,市场上对于掌握该门技术的高级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无疑对高校计算机与信息学科专业(尤其是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方向硬件开发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形势、积极变革,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专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作为长江大学工科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引入双语教学模式,加速课程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学生硬件设计理论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一、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主要讲述硬件描述语言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技术;它体现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度融合,并在前沿应用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一直以来,计算机专业该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致明显滞后于学科自身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该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另外,该技术所涉及的VHDL 语言编程和工具软件都是基于英文环境的交互界面,学生在使用软件进行程序调试和综合仿真时,由于自身英文水平的差异导致无法快速上手;因此,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推行双语模式势在必行:将双语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可增强学生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原版英文教材的习惯和提高使用英文版软件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材及教辅资料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择上,任课教师选用2本英文原版教材——《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和《VHDL Programming by Example》作为互补。教材分别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系高级讲师Mark Zwolinski和美国EDA电子工程知名专家Douglas L. Perry编著,该教材均为国外电子通信与计算机硬件设计专业教材,同时也是国内电子类高校重点引进的原版教材(附中文译本),为学生和从事集成电路数字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该书将数字系统设计原理与VHDL使用指南进行了有机结合。经过近些年的试用,师生反映良好。

另外,教师通过收集大量图片、FLASH动画、Altera公司IC芯片数据文档、知名专家专题讲座、培训中心授课资料作为教辅资料来对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以此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教学信息量。

三、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按照讲授范畴具体分为硬件描述语言、案例编程实践两部分。这两部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部分: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PLD硬件特性与编程技术、VHDL基础;第二部分:组合数字系统设计;第三部分:时序数字系统设计;第四部分:Quartus9.1版本软件使用;第五部分:有限状态机、VHDL综合、测试设计;第六部分:系统设计。以上授课内容的编排将数字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流程很好地贯穿在每部分之中。

针对双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分析总结双语教学新模式与传统汉语教学模式间的差异,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原则;采取案例分析、团队协作、项目驱动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采用的具体方法如下:

板书、作业和考试用英文,课堂授课采用英语口语与汉语相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融为一体: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充分融入其中。如开展专题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程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课后布置任务;学生课后通过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写出研究报告。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部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验室进行,一人一机,先理论讲授后实践,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知识。实验教学中的部分环节也引入双语模式。实验讲义中的内容:如目的、要求、预习资料等采用英文讲授,借鉴国外高校实验范例中的部分内容,在实验报告环节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完成,掌握和提高专业词汇运用与写作能力。

开展“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试点活动,倡导团队协作。在授课过程中可穿插数字系统综合设计工程案例分析活动,3~4人编为一组,效果评价以组为单位;根据每位组员的特长安排总体架构设计、硬件开发、软件设计的人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只从旁指导,尽可能让各组成员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独立完成全过程,最终由组长进行申述答辩;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不仅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同时也感受到了齐心协力、相互协作这种高效率所带来的效果:使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的快乐,也可在其中发现“拔尖”人才,为后续的个性化进阶培养储备力量。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强化“拔尖”人才培养力度。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条件地开展高层次的课外创新试点活动。教研团队精心设计创新实战项目,努力为他们提供创新训练的条件与环境,在项目驱动方式下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强化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拔尖”人才。

重新设计考核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闭卷+开卷+作业+课堂表现”的考核方法。期末采用闭卷考试(中文命题)。平时小测试采用开卷形式,全部英文命题,可中文答题,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动手能力,以便及时了解双语教学效果;作业一律用英文布置,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堂表现主要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考查学生学习内容和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按照不同比例给出课程的最终成绩。

平时授课中通过不定期的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每一届授课学生进行相关调查,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不断改善教学方式。

四、教学效果

近几年,项目组在计算机专业2008、2009、2010级学生中开展“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对本课程双语模式的实施反映普遍较好,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和丰富性、知识的新颖和系统性、能力培养的切实可行性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同时,2008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8.6分;2009级学生测评分数为91.3分;2010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9.5分。通过对学生们的调查反馈得出: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他们快速融入硬件描述语言编程和工具软件的使用环境中,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对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促进,增强了他们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的能力,也有利于跟踪现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校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同行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方式新颖、有特色、有创新”,是一门特色显著、教学质量高的优质双语课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两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教材建设方面

引进的原版教材在内容编排的侧重上与原先使用的教材有所不同,这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有差距,因此授课是中、英文教材并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了不便。教研团队计划用半年时间编写出既有质量又适应该门课程教学的、与原版教材配套的英文版教学参考书。

2.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由于本课程讲授中需要大量的程序板书与测试仿真实操,可考虑在实验室开展教学,一人一机,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可让其他的教学活动参与进来。

3.教学方法研究方面

遴选适合的数字系统设计开发专题更好地开展课堂“案例分析专题讨论”试点活动和课外创新试点实践。课堂上根据授课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考虑选择国外经典电子系统设计实例来锻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针对创新活动可选择综合度更高、挑战性更强的设计案例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的团队协作意识。

4.教研团队建设方面

如何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和相关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任课老师的英语口语能力?教师英语听说能力关乎到双语教学质量的优劣。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调研和研讨;若条件允许,可聘请国外几家大的CPLD/FPGA芯片公司的驻华外国工程师来校讲学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83.

[2]郭杰荣,蔡剑华.“电子设计自动化”多媒体双语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4):88-89.

[3]柴雅静,杨同忠,刘燕.数字电子技术多媒体双语教学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4]张朝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3).

[5]Victor P.Nelson.Digital Logic Circuit Analysis & Design[M].Prentice Hall,1995.

[6]Mark Zwolinski.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9)

【作者简介】 石皇冠,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教师进修学校,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程小娟,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方新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017-04

(接上期)

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是什么

1. 语文教师写规范字。教育部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加强汉字书写教学。因为学写规范字像学习广播操一样,属于动作技能学习,今天学生能否把规范书写学好,与学生过去文化课成绩高低没有直接关系。

先破除一个谬论。如果有美术教师说:因为照相机的发明与大量销售,导致我绘画教学质量明显下滑,教出来的学生,绘画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人们一定会认为他在胡说。如果有一位体育教师说:因为家庭小汽车不断普及,导致我体育教学质量明显下滑,教出来的学生,走步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人们一定会认为他在胡说。如果语文老师说,由于电脑、手机不断普及,导致我写字教学水平明显下滑,教出来的学生,书写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真理。其实这是更加荒谬的胡说。但是,这种胡说竟然在网络上和社会上,特别是在专业人员和公众眼中,都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试问:你的学生每人一台电脑?每人一部手机?你的语文课堂上师生都是用电脑和手机上的?你的语文课堂学生没用笔? 学生六年小学、三年初中,所有作业都是用笔写的,从未用电脑和手机上交作业,老师上语文课,学生也没有实现每人一台电脑,怎么能把书写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归罪于电脑和手机?这明摆着是在推脱责任嘛!电脑和手机,是人们语文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在课堂之外,和语文课内的写字教学八竿子打不着。电脑、手机日益普及不应该成为语文课书写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的遮羞布。笔者在小学进行了一次语文课改实验。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把电脑搬进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频繁使用电脑,但是书写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不低,甚至很高。实践证明,用电脑写语文作业,并未影响书写教学质量。就像学绘画和学摄影,同时学,也是可以的。

揭开这块推卸责任的遮羞布之后,我们再来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有同行对笔者说:“您研发的黄金练字教学法有诸多优点,书写教学质量和效率都很不错,最好能编写一套教材出来,让广大语文老师和您共享教学研究成果”。笔者回应:“编一套教材,可以发挥作用,但现在不会发挥什么作用。”他问:“为什么?”笔者回应:“我给您找一套外科手术教程,您能否去医学院给学生担任外科手术教师?我给您找一套飞行训练教程,您能否去航校担任飞行训练教师?我给您找一套烹饪教程,您能否去职业学校担任烹调课教师?我给您找一套少林寺拳脚棍棒教程(有文字有图解有视频),您能否去义务教育学校担任武术教师?我给您找一套初一到高三的数学课本以及所需的各种教参,您能否担任高中数学教师?”他回复说:“不行,干不了。”笔者问:“为什么?”对方回答:“我懂了。我不会做外科常见手术,不会驾机飞翔,不会做饭,不会拳脚棍棒,不会做高中数学题,所以,即使我懂教学设计原理,即使有再好的教材,我依然不能胜任上述职务。”笔者说:“因为好多语文教师自身书写技能不过关,因此,学习再多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拥有再好的教材,都无法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和效率。就像张三想当优秀的游泳教练,但自己的游泳水平只是一般层次,却到处寻找并学习各种流派的游泳教学法和游泳教材,十年下来,游泳教学质量依然原地踏步。他要做的事情,首先不是寻找教学法和教材,而是尽快提高自身游泳水平。” ;

对于吹嘘的神奇练字法,以及广大老师过分迷信某些神乎其神的写字教学法,一个简单的办法即可戳穿谎言、发现真相。《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去吴王那里求职,向吴王介绍自己的兵法十三篇。吴王听了孙武的广告词,急于想看看孙武是不是有带兵的真本事。于是想让孙武“上一节公开课”:把宫女当作士兵,请孙武当场操练。孙武的一节公开课,当场使吴王折服,孙武因此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既然某某写字教学法神奇,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书写技能亟待提升,随便组织四五十名,请推广人按他们宣传的教学法执教,用不了半天,结果自明。如果培训老师用来效果不好,效率不高,那么培训学生的教学效果能好到哪里去?效率能高到哪里去?教学实践证明,笔者设计的黄金练字法,不但教小学生书写技能效率高,教成人学习书写技能,效率也很高,能于短期内迅速提升教师书写水平。

许多学校领导看到所在学校语文教师书写技能普遍偏低,不能胜任书写指导,于是把加强书写教学的希望寄托在书法教师身上。这样一来,语文学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语文常规教学就容易被弄成“两张皮”。语文教师先教学生把字写会(很容易写歪,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然后书法教师再花时间教学生把字写好(矫正)。类似于儿童学习说话阶段,先跟着一个口吃的人形成口吃习惯,再找专业人员矫正口吃。因此,全校学生依靠一两位书法教师点缀门面,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迅速培训广大教师掌握书写规则,提升书写技能。

2. 语文教师读文言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阅读教学法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各自都说自己的方法效果非常好。他们不但讲方法,还阐释方法背后的规律。他们也认为,他们的方法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方法契合阅读技能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请这些小学阅读教学高手们按照他们掌握的阅读技能发展规律和阅读教学方法来培训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读书本领时,他们就会“顾左右而言它”。也就是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手们掌握了培养儿童阅读技能的技术,还不懂成人阅读技能的提升技术。不谋全局者不可以谋局部。只研究儿童阅读技能提高技术,而忽略了成人阅读技能提高技术,只顾局部不管整体的片面的研究,得不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小学教师在接受高等师范教育时,高等师范只顾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法”,只顾研究小学儿童阅读技能教学技术,忽略了如何提高师范大学在校学生的阅读技能。也就是说,师范大学阅读教学研究,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不敢接触眼前的实践,不敢啃硬胡桃。师范大学学生在校四年,汉文阅读基本技能缺乏有计划提升,大学本科毕业,基本阅读技能和高中毕业时差不多。高中三年应试炼狱,基本阅读技能培训被边缘化,高中毕业时的基本阅读技能和初中毕业差不多。初中三年课程多,语文课以培养高级技能和答卷技能为主,初中毕业时的基本阅读技能和小学毕业差不多。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师范大学毕业准备走上语文教师岗位的青年人来说,基本阅读技能和小学毕业时差不多,如果说其中有一些人还有一些提升的话,那也可能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读了一些书,但这毕竟是少数人高耗低效的提升过程,于大局无补。

书写技能不过关,学习书写教学法于事无补。同样的道理,阅读技能不理想,学习阅读教学法于事无补。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急需提升读书的本领。按照上面提出的汉文阅读技能六层次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能阅读无句界文言文(四库全书文本格式),至少也应该能读标点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典籍,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停留于“白话文读者”水平,还是实实在在的文言文文盲。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基本阅读技能,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和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师职前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几年研究,笔者已经初步掌握“一条龙”基本阅读技能培训技术:从白话文文盲水平提升到阅读无句界文言文水平的一整套技术,只要是正常的儿童和少年,只要没有心理学家所说的学习障碍,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3. 掌握教学设计技术。教师会写规范字,教师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之后,是不是就能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还不够。达到这个水平,可以当语文学习的教练(师傅)。教练≠教师,师傅≠老师。教练(师傅)+教学设计技术=教师(老师)。不懂教学设计技术,教学目标难以清晰化,好似一团乱麻。严格讲,语文教练和语文师傅的主要问题,不是教学目标模糊,而是根本没找到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不是字、词、句、段、篇、卷等语文材料,听、说、读、写、书、思等语文活动未必就是学语文的过程。然而,绝大多数语文教练却误把字、词、句、段、篇、卷当作语文教学目标,绝大多数语文教练误认为听、说、读、写、书、思等语文活动中一定包含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目标比较隐蔽,语文教练和语文师傅的共同特征就是找不到语文教学目标。能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目标是隐藏在字、词、句、段、篇、卷中间支配听、说、读、写、书、思等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语文学科的程序性知识。当语文学科教学任务简单的时候,可能觉得教学设计技术可有可无;当语文学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好方块字、一定要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时,又觉得无技可施,无可奈何。

语文教师能写规范字,未必能教学生把字写规范。按照目前的汉字写字教学体系教写字,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写会好几个不相干的汉字。如果要教学生规范书写的话,教学目标应该是隐藏在汉字中间、学生可理解的、能支配学生的筋肉得以规范书写的书写规则,因为没有对要写的2500字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一节课中要写会的若干汉字中包含了好多条书写规则。规则多了,教学目标也就多了,怎么教?小学生一课一得,一节课最好学习一条书写规则。如果教师懂了这一点,他就会整合教材,重新给2500字分组,而不是随课文分散教写字。这种“美其名曰积累,实则随时随地捡破烂”的汉字写字教学体系,就是不懂教学设计技术的专家(教练)弄出来的。再加上长期以来课标、教材、教法等层面的培训不断给老师们强化这种错误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先入为主,根深蒂固,洗脑困难,导致写字教学设计技术等语文教学设计技术的正确认识难以被教师们短时间接受。因此,必须把写字教学设计技术和书写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让教师们在学习书写技能的同时理解写字教学设计技术。

同样道理,阅读教学设计技术,也得跟教师阅读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教师才能在体验式学习中逐步理解并掌握阅读教学设计技术。教师培训,特别是教师书写技能和阅读技能培训,以及教学设计技术培训,都属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要按照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规律进行设计,那种以听报告、观摩课的方式培训教师的陈旧办法,是听广播和看戏剧,那是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方法,很难帮助语文教师掌握程序性知识。这些陈旧的培训方式必须及早摈弃,同时代之以符合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的培训模式:“体验+交流+指导”。

参考文献:

[1] 石皇冠.课标误解学朗读和学默读的关系[J].内蒙古教育,2006,(1).

[2] 石皇冠.为何回避识字写字[J].内蒙古教育,2007,(2).

[3] 石皇冠.儿童阅读困难及其对策(上)[J].内蒙古教育,2008,(3).

[4] 石皇冠.儿童阅读困难及其对策(下)[J].内蒙古教育,2008,(4).

[5] 石皇冠.我是如何改革识字教学的[J].内蒙古教育,2009,(11).

[6] 石皇冠.从加涅教学论角度谈尝试学字法[J].内蒙古教育,2009,(12). ;

[7] 石皇冠.从动作技能学习角度谈黄金练字法》[J].内蒙古教育,2010,(1).

[8] 石皇冠.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1,(4).

[9] 石皇冠.离开教科书怎样教小学低年级语文[A].见:谢小庆编.考试研究文集(第六辑)[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0] [美]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研究报告.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R].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 [加拿大]J・P・Das.阅读困难与阅读障[M].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12] 舒华.张厚粲心理学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13] 傅小兰.荆其诚心理学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4] [美]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 [美]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6] [美]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简缩版) [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7] [美]L・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蒋小平,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8] [美]P・L・史密斯.教学设计[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 [美]W・迪克.系统化教学设计[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0] 皮连生.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 [美]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2] 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3]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4]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5] [美]理查德・迈耶.教育心理学的生机――学科学习与教学心理学[M].姚默林,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6]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四版、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27] 王小明.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8] 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小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9] 韩雪屏.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

[30] 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2]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3] 闫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4] 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10)

数字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包含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四个领域的内容,这一领域在国际上被称为STEM教育。数字科学课程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和制作实验装置,应用其中的数学原理,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并尝试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科学结论。数字科学期望培养“数字科学家”,即培养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都能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开展研究的“自由研究者”。数字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数据探究”,即通过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表达”来实现结论的定量化、精确化和理论化。数字科学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涉及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基本数学概念,包括:(1)计数、求和、平均值、频数、百分比。(2)比例式、正比例函数、正比例链。(3)反比例函数。(4)一般曲线的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5)随机现象与概率问题。

数字科学所用到的软件平台有几何画板、Excel、Working Model、仿真物理实验室、爱乐多,硬件平台有Ledong板、Stargazer、Arduino板、酷乐宅、Makey Makey等。下面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室建设三个角度谈数字科学课程的实施细节。

初级必修课程:数字科学的建设

1.数字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这是一个系统的基于科学方法的课程,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提高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我们对已实施了4年的数字科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作了更新和深化,并设计了高中选修课程,生成了初级版和高级版的两套教材,以适用于不同学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下面是初中的教学计划。

双基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开展STEM学习。

(2)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量的计算机测量:次数、时间、长度、体积、质量和温度。

(3)在技术层面,要求学生掌握几何画板、Excel、Scratch语言,进行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和表达。

(4)在工程学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简单的器材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具备一定的新实验装置开发能力。

(5)在数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用计算机完成以下数据处理:平均值、百分比、正比例、反比例、绘制曲线和线性拟合。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并确定研究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完成数据探究的能力。

思想教育:

(1)科学观念:实验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找到稳定的定量关系。

(2)精确的概念:通过不断改进的实验装置,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和速度,培养学生对准确性的追求。

(3)敢于提出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数据探究能力(完成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2.单元教学计划

3.教学案例:温度传感器的标定与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标定与应用是一个具体案例,它体现了数字科学课程的一般步骤:引入阶段,用Scratch编制互动教学装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图1-a);在数据获取阶段,用温度实验确定是温度影响了温敏电阻的阻值,进而控制了飞机的高度,并设计了温敏电阻的标定实验(图1-b);在数据存储阶段,用Scratch测电阻程序将电阻–温度关系存储在txt文件中,为了分析的需要,将txt文件导入Excel中,转换了存储的介质;在数据分析阶段,用Excel拟合得到电阻–温度曲线,并反解得到温度–电阻曲线(图1-c);在数据表达阶段,用Scratch程序应用温度–电阻曲线制作数字式温度计,并将其与酒精温度计比较,验证其准确性(图1-d)。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寻求要研究的数据、找到获得数据的方法、用计算机分析大量数据、通过拟合求得数据的关系、挖掘数据背后关系的实际应用。教学围绕数据展开,培养的是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素养。

学生自学电子教材:数字科学教材的建设

数字科学的教材,采用大学科、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法。用电子学案代替课本,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对于没有教师授课的学校,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学案自学。从移动学习的角度,这类教材非常适合于向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转移。我们对同一个案例通过不同的难度设计,达到了跨学段的课程体系建设。比如,“血迹大小与下落高度的关系”这个案例在教材体系中,就分为初级版和高级版两个版本。

1.初级版教材的学案材料

初级版课程的学案强调基础的分析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材料和技术支持,为学生自学设计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突出情境牵引和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思想。

高度的关系”实验的学案设计

要培养自由的研究者,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注重小组反思,比如在活动5中,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题目:血迹直径和滴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下面的这些角度哪些是可行的?我们下一步的实验方向在哪里?

A.(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提高测定高度的精度?滴管滴出的圆形血滴是否应该在刻度尺的刻线处?

B.(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保证尺子竖直?有没有必要在尺子旁边放一个悬挂细线的重锤,让尺子和细线平行?

C.(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提高血滴直径的测量精度?能不能用拍照的方法,利用比例来测量?

D.(反思角度:数据获取范围更广)滴落高度在1m以上。

E.(反思角度:实验的可重复性)我能不能用家中的工具,在家重复这个实验?

……

这些反思的角度,实际上是一种课程支架引导学生从哪些领域思考。教材中设计的课程支架也方便了教师的使用。

2.高级版教材的学案资料

高级版教材的学案通过模块设计,强调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两个版本的教材,兼顾了不同水平实验学校的教学需求。

高度的关系”实验的学案设计

高级版课程主要涉及了更加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学生数学和物理能力的提升设计教材。学案设计的初衷一是方便学生自学,二是方便教师讲授。此外,未来这一套课程还会配合在线参考教学视频,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数字科学家实验室建设

北京景山学校是中国大陆最早将Scratch引入到教学中的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和中国协同教育集团合作开发了基于Wi-Fi的移动学习平台和Scratch科学探究套件。图4为移动终端处理数据的过程。该笔记本支持Wi-Fi,在教室中使用无线网络,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和移动性,与此同时,通过远程桌面连接的方法,使WinCE系统可以使用一些Windows XP系统才能使用的软件,比如几何画板等。WinCE平台又防止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因为绝大部分网络游戏不能在本系统上运行。因此,学生探究实验PC对于数字科学家计划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设备选择。每间教室配备20台便携移动PC,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字科学课程的教学。此后,我们还会与更多的电子书包厂家合作,提供更加多元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建设一个DELL移动学习数字科学实验室。

Scratch科学探究套件

数字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北京景山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和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共同研究各种层级和适合不同地区的配备方案。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参观北京景山学校数据探究实验室,并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勉励我们将这种模式辐射出去,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种先进的尝试,通过课程设计推进中国STEM教育的发展,促进更多STEM课程的百花齐放,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数字科学课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可以将部分内容深化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也可以将课程培养出来的STEM素养转换为学生自己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数码游戏的制作

Scratch教学是主要的科技活动指导形式。学生可以通过Scratch编制自己的游戏程序,图5是初一年级学生数码游戏设计大赛的部分作品。

2.信息技术实验仪器的制作

通过Scratch语言,学生快速地掌握编程。本研究的重点是将Scratch作为传感器开发工具,用于数据探究实验中,用Scratch编制的显示声音强度的示波器,通过非常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波形显示,数据采集和输出。

3.用信息技术改良物理实验

图6是用Scratch编程研究单摆摆动过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用到了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

4.互动多媒体装置的制作

将Ledong版、Arduino、酷乐宅、stargazer等传感器引入到课程体系(图7)后,具备研究能力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将编程渗透到游戏、娱乐和科学探究中来。其学习角色向科学家、交互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STEM领域的职业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和喜欢做什么,以及完成一项工作自己需要找哪些人合作,这些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目前,项目培养的贾思博同学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二等奖,并顺利地保送清华大学,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小小数字科学家”,期待着10年之后能够形成一个数字科学家群体。我们还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数字科学家项目中来,期待数字科学家课程能够成为中国STEM教育的一个品牌,为推动STEM教育做出贡献,也期待着得到更多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培养自由的研究者,毕竟——自由,虽然是一个奢侈的目标,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张家华,张国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的教学资源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99-102.

奚晓霞,罗会棣,赵永恒.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20-23.

刘雅林.“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在中学生机器人活动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122.

项华,吴俊杰,付雷.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的科学选修课程设计与试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546-549.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自教育部在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课程建设迄今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如今,各高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已形成了共识,就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线性代数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既是数学在其他学科应用的必需基础课程,又是提高学生数学修养的核心课程。我校的线性代数课程2005年被列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9年又成功申报为部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创了一条以数字化资源平台为基础的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之路。

1线性代数数字化资源简介

我校自1998年开始就由方文波教授组织牵头进行线性代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发建设,在十多年的时间,课题组采用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进行线性代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先后攻克多个技术难关,最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数字化资源系统,满足了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我们所开发的数字化资源系统中,一共包括六个子系统,分别是线性代数演算系统(简称演算系统)、线性代数求解模型(简称求解模型)、线性代数学习模型(简称学习模型)、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简称测试系统)、线性代数在线实验系统(简称实验系统)以及线性代数智能电子教案(简称智能教案)。在整个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中,各子系统功能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演算系统是专门为教学而设计,其输入输出界面与教师写黑板的格式完全一致,操作简单、界面直观;而在线测试系统不需题库支撑,能随机生成试题和完整的解答过程,同时能自动评卷并记录学生成绩,易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验系统中,我们设计了丰富的实验内容,这些内容涉及到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把线性代数中的抽象理论通过大量的几何直观来解释,便于学生理解,同时系统也支持实验情景自主创设、自主探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智能教案则是把演算系统、求解模型、学习模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教案具有强大的智能计算功能,便于教师教学;求解模型和学习模型则分别是为教师和学生开发的两个系统,前者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后者则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我们将上述的六大资源系统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开发了线性代数智能教学平台,突破了在线性代数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技术的难点,营造了一种适应信息时代学习特征的教学环境。

2 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情况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线性代数是工科数学的三门主要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开设时间较短,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授课方式及方法仍处在不断探索、调整、完善的过程中。目前,大多数理工类大学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行列式、矩阵、n维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以及二次型等六块,不同的只是教授的先后次序。但近年来,专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将空间解析几何的内容揉进线性代数课程中,采用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方法来讲授线性代数课程。这主要基于两个事实:一是国外先进的线性代数教材都比较注重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二是代数与几何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考虑到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的这些变革趋势,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40学时),在不增加教学学时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教学平台对代数与几何的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我们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来体现代数与几何的结合。

2.1.1行列式与几何的关系

事实上,在行列式中,二阶行式的绝对值可以看作是其列向量所构成的平行四边的面积;三阶行列式的绝对值可看作是其列向量所构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基于这个结论,在智能教学平台的测试及实验系统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案例:使用二阶行列式判别平面向量是否平行以及计算平面多边形的面积,使用三阶行列式判别空间向量是否共面以及计算四面体和四棱截锥体的体积。

2.1.2矩阵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矩阵方法是线性代数的重要方法,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图形的处理就是用矩阵方法进行处理。在智能教学平台中,为了让学生对矩阵有直观的认识,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矩阵来表示平行四边形以及平行六面体。

2.1.3方程组理论与几何的关系

方程组是线性代数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对于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通常都是采用代数的方法来进行的,几乎没有涉及几何的内容。解析几何在讨论平面、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时,也只是用几何的方法进行讨论,没有用到方程组理论。而实际上,三元线性方程组解的结论我们是可以通过平面的位置关系来解释的,而平面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三元线性方程组解的结论来表达。所以在智能教学平台的测试及实验系统中,我们增加了这方面的案例,帮助学生通过几何的方式来理解方程组解的理论。

2.1.4初等矩阵与线性变换的关系

在代数中,初等矩阵具有重要的作用,代数学中的很多重要结论可以由初等矩阵的性质得出。与此类似,在几何中初等矩阵也有重要的应用。事实上,代数中三种初等矩阵分别对应几何学中的三种基本变换:对称变换、伸缩变换、错切变换。于是代数中很多抽象的结论,在几何中就有生动的应用。所以在智能教学平台中,我们也增加了不少这方面的案例。

2.2师资队伍建设与师德、教风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素质的提高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在我校线性代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引进高水平、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同时鼓励团队成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几年的队伍建设,我校线性代数教学团队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已趋于合理。目前团队的所有人员均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5人;成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中级职称5人、平均高校教龄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几年来,团队中的教师有多人获得湖北省及学校的教学优秀奖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奖。

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师风范,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的一流师资队伍。自2000年以来,团队成员共完成部级、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4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多篇,主编或参编部级和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各一本。

2.3线性代数课程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立体化教材的概念在国内已提了很多年,很多教材都号称是立体化教材,其实只是“纸质主教材+教学辅导书+电子教案”。在这种立体化教材中缺少了很主要的一个内容――教学网站,我们认为立体化教材的一个主要标志应该是与主教材配套的教学网站。所以在教材改革工作刚开始时,我们就把主教材、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网站统一打包进行一体化设计,但是整个建设过程我们还是本着循序渐进、逐步过渡的原则来进行。在课程建设初期,纸质教材我们选用的是部级获奖教材,同济大学主编的《线性代数》,保持了教材的先进性和连续性;同时我们也精选1-2主题,设计部分几何命题和应用案例放在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网站上面,以体现我们的教改思想。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完全体现我们教改思想的线性代数数字化资源和教学网站已基本建设完毕,主教材《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几经修改也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已在武汉纺织大学正式使用。同时辅助教材《线性代数及其应用智能电子教案》也一同在高教出版社出版。

2.4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改革

智能教学平台的使用改善了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交流答疑和课程考核等四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现状,在六年多的实践应用和上百所高校的推广中,形成了线性代数“四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启发式教学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此新模式包括CSL课堂教学模式、ISIG学习模式、SSF评价模式。

CSL是Calculus System(演算系统)、Solving Model(求解模型)、Learning Model(学习模型)的缩写。所谓CSL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时通过智能电子教案把数字化资源中的演算系统、求解模型、学习模型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教学过程板书的电子化,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ISIG是Interest(兴趣)、Support(支持)、Incentive(激励)和Guide(引导)的缩写。所谓ISIG学习模式则是指通过数字化资源中的实验、测试以及交流答疑系统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生动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应用能力。所谓SSF是Test System(测试系统)、Experiment System(实验系统)、Final Exams(期末考试)的缩写。而SSF评价模式则是通过把测试系统和实验系统中的成绩按总评成绩=测试系统平均成绩w1+实验系统平均成绩w2+期末考试成绩w3的方式记入总评成绩,通过不同的权值可得不同的评价模式以适应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考试要求,实现了评价与学习过程的完美结合。

3线性代数精品课程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果

自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们先后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四套智能电子教案:《线性代数演算系统》(同济三版)、《线性代数(第二版)智能电子教案》(经管类)、《高等代数智能电子教案》(北大三版)和《线性代数电子教案》(同济五版)。2009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教研成果《高等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经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2010年的教研成果《线性代数智能教学平台(网络软件)》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2009年教学成果“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武汉科技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教学成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线性代数数字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湖北省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武汉科技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

4结语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将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